文言文实词推断教案
文言文实词推断教案
文言文实词推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言文实词推断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准确理解文言文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3. 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提升文言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文言文实词推断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准确理解。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实例讲解实词推断方法。
2. 运用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实词的含义。
3. 运用练习法,巩固所学实词推断方法。
四、教学准备1. 准备文言文实词推断的相关案例。
2. 准备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及课后巩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文言文实词推断的重要性。
2. 讲解实词推断方法:a. 语境分析法:根据句子结构和上下文来推断实词意义。
b. 语法分析法:根据词在句子中的语法位置来推断实词意义。
c. 邻字帮助法:通过邻近字的含义来推断实词意义。
d. 成语联想法:运用成语中的实词意义来推断文言文中的实词意义。
4.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解答练习题。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实词推断方法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要注意语境、语法、邻字和成语的运用。
6. 课后作业: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实词推断方法。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词推断方法、分析实例和课堂练习,让学生初步掌握了文言文实词推断的基本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实词的含义,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
要加强练习,使学生更好地运用所学方法,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六、教学拓展1. 引入古代文化知识:讲解古代职官、地理、习俗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实词。
2. 介绍古代诗词:通过学习古代诗词,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魅力,提高文言文素养。
七、教学实践1. 安排文言文阅读课:让学生阅读篇幅较长的文言文,运用所学实词推断方法,理解文章内容。
2. 组织文言文朗诵比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文言文表达能力。
八、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文言实词推断教案
文言文实词推断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推断文言文实词词义的基本方法。
2、积累实词。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推断文言文实词词义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讲练议结合。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一、猜一猜迨诸父异爨,东西多置小门。
二、话说实词不论是理解文言文内容,还是“理解并翻译文中的重要句子”,最终也要落实到实词的判断上,因而掌握实词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要正确理解和解释文言实词的意义?首先,必须通过一定量的诵读,增强语感;其次,要掌握一批常用实词的常用义项和用法;再次,就是在上述基础上进一步把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掌握一些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方法。
三、方法探究(一)课文求义法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
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
经典例句1——金人计中变,逼帝易服,若水抱持而哭,诋金人为狗辈。
金人曳.出,击之败面,气结仆地,众皆散,留铁骑数十守视。
提示:(《寡人之于国也》)我们可以联想课文中《口技》中的“曳屋许许声”及《寡人之于国也》中的“弃甲曳兵而走”等句就可解为“拖、拉”的意思。
经典例句2——帝闻嘉叹,欲官之,以老辞。
时富室多以罪倾宗,而郑氏数千指独完..。
提示:(《六国论》)先根据语境“时富室多以罪倾宗,而郑氏数千指独完。
”说明郑氏家族不可能是获罪了,那么此处的“完”就不应该是结束,完蛋之类了,再联想教材《六国论》中“盖失强援,不能独完”中的“完”是“保全”的意思,正与语境相合。
(二)成语印证法即借助熟知的成语推断词义。
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我们在掌握了一定量的成语后,便可以根据一些成语的意义、用法,推断出文言词义。
经典例句3——权善才,高宗朝为将军,中郎将范怀义宿卫昭陵,有飞骑犯法①,善才绳.之。
我们可联想成语“绳之以法”而推出其为“约束、制裁”经典例句4——若为民不自谨,冒使君,杖汝,法也;敢用是为怨望,又投间蔑污使君,使罢。
文言文实词推断教案
文言文实词推断教案第一章:文言文实词推断概述1.1 文言文实词推断的意义理解文言文中的实词含义提高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1.2 文言文实词推断的方法结合上下文语境利用词类活用规律参考成语、古籍等资料第二章:词类活用推断实词2.1 动词的活用动词的时态、语气、态态活用动词的宾语、补语、状语2.2 形容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比较级、最高级形容词作名词、动词的用法2.3 名词的活用名词作动词、形容词、副词名词的修饰语、宾语、补语第三章:上下文语境推断实词3.1 上下文语境的定义和作用上下文语境对实词推断的重要性利用上下文语境推断实词的方法3.2 具体语境下的实词推断实例举例说明如何利用上下文语境推断实词分析不同语境下的实词推断技巧第四章:成语、古籍参考推断实词4.1 成语对实词推断的启示成语中的实词含义利用成语推断文言文实词的方法4.2 古籍对实词推断的参考价值古籍中的实词用法和含义利用古籍资料推断文言文实词的方法第五章:综合练习与拓展5.1 综合练习题设计一些综合性的实词推断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讲解和解析5.2 拓展阅读材料提供一些拓展性的阅读材料学生自主阅读,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第六章:词义引申与转移推断实词6.1 词义引申的概念解释词义引申的含义和特点强调词义引申在文言文实词推断中的应用6.2 常见词义引申实例分析通过具体实例分析词义引申的现象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词义引申的推断方法第七章:反义词、同义词推断实词7.1 反义词在实词推断中的应用解释反义词的概念和作用举例说明如何利用反义词推断实词7.2 同义词在实词推断中的应用解释同义词的概念和作用举例说明如何利用同义词推断实词第八章:通假字、异体字推断实词8.1 通假字的概念和特点解释通假字的定义和识别方法强调通假字在文言文实词推断中的重要性8.2 异体字的概念和特点解释异体字的定义和识别方法强调异体字在文言文实词推断中的重要性第九章:词序、成分省略与实词推断9.1 词序变化对实词推断的影响解释词序变化的概念和作用举例说明如何利用词序变化推断实词9.2 成分省略对实词推断的影响解释成分省略的概念和作用举例说明如何利用成分省略推断实词第十章:文言文实词推断实践与应用10.1 实践题目设计与分析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实词推断题目引导学生独立解答,培养其文言文阅读能力10.2 应用拓展与讨论鼓励学生将实词推断方法应用于课外文言文阅读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实词推断的心得与经验第十一章:文言文实词推断策略与技巧11.1 实词推断的策略介绍常见的实词推断策略,如语境分析、语法分析等强调策略的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11.2 实词推断的技巧介绍一些实用的实词推断技巧,如联想记忆、词根词缀分析等强调技巧的实际运用和效果第十二章:文言文实词推断练习与评估12.1 实词推断练习设计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实词推断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评估和反馈12.2 实词推断评估方法介绍一些评估实词推断能力的方法,如答题正确率、解题思路等强调评估的客观性和科学性第十三章:文言文实词推断案例分析13.1 实词推断案例选取选取一些典型的文言文实词推断案例分析案例中的实词推断方法和策略13.2 实词推断案例讨论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分享实词推断的心得和经验引导学生从中吸取教训,提高实词推断能力第十四章:文言文实词推断教学设计与实施14.1 教学目标设计明确文言文实词推断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强调培养学生实词推断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14.2 教学过程实施设计具体的文言文实词推断教学过程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活动、教学评估等第十五章:文言文实词推断教学反思与改进15.1 教学反思对文言文实词推断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找出改进的空间15.2 教学改进策略提出针对性的教学改进策略强调持续改进教学,提高学生文言文实词推断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文言文实词推断的教学教案,包括实词推断的意义、方法、实践应用等方面。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教案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言实词的概念和特点;2.掌握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3.能够运用文言实词推断方法正确理解文言文。
二、教学内容1.文言实词的概念和特点;2.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3.文言实词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文言实词的概念和特点1.什么是文言实词?文言实词是指在文言文中具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2.文言实词的特点文言实词的特点有以下几点:•词义稳定,不易改变;•用法规范,不易混淆;•语义丰富,含义深刻。
2. 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1.从上下文推断文言文中常常使用典故、典型、比喻等修辞手法,需要通过上下文来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
例如:“夫人之相,与之俱出,入则安之,出则顾之,言则以之鼓之。
”(《论语·卫灵公》)其中,“夫人”指的是孔子的妻子,而“相”则是指“陪伴”的意思。
2.从词形推断文言实词的词形往往能够反映出其含义,需要通过词形来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
例如:“夫人之躬,不为大妇人。
”(《论语·卫灵公》)其中,“躬”字的上面是“身”字,下面是“龙”字,表示“身体弯曲,像龙一样”,因此,“躬”字的含义是“谦恭、恭敬”。
3.从词义推断文言实词的词义往往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需要通过词义来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
例如:“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论语·里仁》)其中,“戒”字的含义是“警惕、提醒”,与现代汉语中的“戒烟、戒酒”等含义不同。
3. 文言实词的应用1.词义辨析文言实词的词义往往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需要通过推断来正确理解。
例如:“君子不器。
”(《论语·卫灵公》)其中,“器”字的含义是“器重、看重”,因此,“君子不器”指的是“君子不看重外表”。
2.语法分析文言实词的语法结构往往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需要通过推断来正确理解。
例如:“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文言文专题之实词词义推断方法》名师教案1
词语可以翻译出来
播放PPT第一页
高考考点汇编导入
学习
新知
语境分析法
做笔记
播放PPT第七页
学习新知
巩固
练习
《越人穽鼠》
小组讨论解释
红色字词词义
播放PPT第八页
合作学习
学习
新知
字形推断法
小组讨论写出至少五个与对应偏旁相关的汉字,并解释该偏旁含义
播放PPT第十二页
学习新知
巩固
练习
字形推断法
解释句中的红色词语
高考题综合训练
板书设计
文言文专题之实词词义推断方法
1.语境分析法
2.字形推断法
3.知识迁移法
①课内知识推断法
②成语推断法
教学反思、总结
1.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在第一部分语境分析法的环节,我设置了一个小组学习活动,即让同学们小组讨论解释《越人穽鼠》文段中的红色词语,组长负责记录,各组派代表发言。在这个环节,学生发言非常积极踊跃。通过学生代表发言、点评、互评等活动,各小组凝聚力量,把整个故事的意思串联起来。
学习者特征分析
通过高一高二两年的学习,学生的文言文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但在句子翻译题型中仍经常丢分。文言句子翻译在语文考试当中始终是大多数同学没办法克服的一个难点,如何将课内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课外文言文阅读中去,是很多同学都苦恼的问题。很多同学习惯于教师满堂灌式的被动接受式的传统教学,缺乏独立发现和自主学习能力。多表现为个别化学习,课堂上群体性的小组交流与协同讨论学习机会很少。
本课是文言文专题复习课,如果单纯老师讲解或者单纯学生做练习,那么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课堂会比较枯燥。于是在授课过程中,我选择了《越人穽鼠》、冯梦龙《古今谭概》、《颜氏家训·教子篇》等文段,让学生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推断其中一些实词的词义。这个环节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是完美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使学生掌握了方法。
文言文实词推断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言文中一些常见的实词推断方法。
2. 培养学生准确理解文言文的能力,提高阅读文言文的速度。
3.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实词推断方法,自主解读文言文。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实词推断的定义及重要性。
2. 常见实词推断方法的学习与实践。
3. 实词推断在阅读文言文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文言文实词推断的方法。
2. 难点:如何运用实词推断方法准确理解文言文。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实词推断的定义、方法及应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文言文实例,引导学生运用实词推断方法。
3. 练习法: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实词推断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文言文实词推断的定义及重要性。
2. 讲解实词推断方法:a. 语境分析法:根据上下文推断词义。
b. 语法分析法:根据词在句子中的语法位置推断词义。
c. 词义引申法:根据词的本义推断其在文中的引申义。
d. 词义推测法:根据常识、成语等推断词义。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文言文实例,引导学生运用实词推断方法。
4. 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实词推断方法。
5.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实词推断在阅读文言文中的应用。
6. 作业布置:让学生运用实词推断方法,解读一篇文言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实词推断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情况,评估他们对实词推断方法的运用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运用实词推断方法解读文言文的能力,检查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实词推断方法。
2. 在案例分析环节,教师应提供充足的实例,引导学生运用实词推断方法,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及时进行解答和指导,确保他们能够顺利掌握实词推断方法。
文言实词推断法教案
文言实词推断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言实词推断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文言实词推断法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文言实词推断法的掌握和运用。
2. 教学难点:文言实词推断法的灵活运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言实词推断法的理论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文言文实例,引导学生运用推断法。
3.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推断法。
四、教学准备:1. 文言文实例:准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言文段落。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文言实词推断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文言实词推断法的理论知识:介绍常见的文言实词推断方法,如上下文推断、成语推断、语法推断等。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文言文实例,引导学生运用推断法进行实词推断。
4. 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推断法,对给定的文言文段落进行实词推断。
5. 总结与反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总结实词推断法的要点。
6.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运用实词推断法阅读文言文,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实词推断能力。
要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还要注重课内外结合,让学生在课后继续运用实词推断法阅读文言文,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让学生对比现代汉语和文言文在实词用法上的差异,加深对文言实词推断的理解。
2. 文化讲解:讲解文言实词背后的文化内涵,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七、教学实践:1.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文言文实词推断的案例,培养合作学习能力。
2. 课堂展示:让学生选取一个文言文实例,展示如何运用实词推断法进行推断。
八、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文言实词推断法的掌握程度。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课后阅读文言文的实词推断情况,评估学习效果。
高考语文复习推断文言文实词五法教案
备课
时间
备课地点
主备人
参加人员
全体高三教师
教学
课题
文言文实词之推断文言实词五法
课型
新授课
学情
分析
学生对于文言文实词词义不能准确推断,需掌握一定的方法。
教学
目标
探究文言文实词词义的几种推断方法,能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准确推断实词词义。
教学
重难点
重点:
实词词义的几种推断方法
难点:
实词词义的几种推断方法
【边练边悟】
7.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阳子之宋,宿于逆旅。逆旅人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恶,恶者贵而美者贱。阳子问其故,逆旅小子对曰:“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
阳子曰:“弟子记之!行贤而去自贤之行,安往而不爱哉!”
(选自《庄子·山木》)
A.阳子之宋,宿于逆旅 之:到、往
B.其一人美,其一人恶恶:凶恶
C.其美者自美美:认为……美丽
D.安往而不爱哉安:哪里
解析:选B。可采用“句式推断法”。“其一人美”“其一人恶”两句话的结构一样,意义相对,所以“恶”的意思应和“美”相对,解释为“丑陋”。
文言实词推断教案
文言实词推断教案教案标题:文言实词推断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文言实词的概念和特点。
2. 学会运用上下文信息推断文言实词的意思。
3. 提高学生的文言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文言实词的相关教材和例句。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文言实词的概念和特点,并与学生共同探讨实词在文言文中的重要性。
二、讲解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10分钟)1. 教师通过示范,解释上下文信息对于推断文言实词意思的重要性。
2. 教师提供一些文言实词的例句,引导学生通过上下文信息推断实词的意思。
三、合作学习(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文言实词进行推断。
2. 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分析上下文信息,推断实词的意思,并记录下推断的过程和结果。
四、展示和讨论(10分钟)1. 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他们的推断过程和结果。
2. 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讨论,提供反馈和建议。
五、巩固练习(10分钟)1. 学生个人完成一些文言实词的推断练习题。
2. 学生互相交换答案,进行讨论和纠正。
六、拓展延伸(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一段文言文,尝试推断其中的实词意思。
2. 学生将推断的结果写下并与他人分享。
七、总结和评价(5分钟)1. 教师总结文言实词推断的方法和技巧。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思考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在日常阅读中多注意文言实词的使用,并尝试推断其意思。
2. 学生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文言实词的例子和用法。
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评价他们对于文言实词推断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完成的练习题和推断结果可以作为评价学生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的依据。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文言实词推断方法教案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文言实词推断方法教案一.字形推断法可以独飨白粲。
飨,右边是“食”,大概是“食用,享受”。
粲,下边是“米”,大概是米一类的东西。
王怒曰:“劓之。
”劓:割掉鼻子。
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造”的第一文库网义符为”辶”,联系下文”“袁所寓之法华寺”,不难推测与处所关联的词义应该是”到”“去”的意思例:口——与口及语言等动作有关(吹、吮)心——关于心理(恨、志)示——和神祉有关(祖)衣——与衣服有关(袖、襟)汉字中的形声字占70%以上,而形声字的形旁具有表意功用。
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形声字的形旁去推断实词的含义。
砺: 磨刀石。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公父母春秋高,若少屈,冀得一归觐。
”觐:拜见①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六国论》②通五经,贯六艺《张衡传)③栗深林兮惊层巅《梦游天姥吟留别》④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⑤时浓雾半作半止(《游黄山记》)解析:①②③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可以互为释义。
它们的义项分别是①更加②精通③使……战栗震惊。
④句中“蒙”和“因”的意思相近,“因”解释为“沿用、沿袭”,由此再结合“蒙”的上下文可以推断“蒙”为“继承”义。
⑤句中“作”和“止”的意思应该相反,“止”是“停止”义,那么可以反向推知“作”当为“起来”义。
二、对称结构互解法利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处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的特点,求得词语正确的解释。
【文过饰非】我们可能知道“饰”是“掩饰之意”,而对“文”则有些把握不住。
这个词语中的过和非同义,那么文和饰也应该同义。
文就是文饰、掩饰的意思。
【求全责备】全,全面。
备,完备。
意思同。
“求”和“责”意思也应该相同。
“求”是要求,“责”也是要求(责成、寻求)。
这样就不会把则和备看成是“责备”了。
【前倨后恭】“前”和“后”相反,“倨”和“恭”也应相反。
恭,恭敬。
倨,傲慢。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2.南取汉中,西举巴蜀3.急湍甚箭,猛浪若奔4.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5.诋大酋当死,骂逆贼当死6.一年所居成聚,两年所居成邑7.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8.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安逸享乐攻下,攻取奔马不周全,不周到辱骂村落养成,造成任用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07.重庆)A.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充:担任B.臣奉使遄行,适遇亢旱遄:速疾C.江南、浙东流亡载道载:负载D.始于容隐,成于蒙蔽容:包庇答案:C. D项下一句应理解为”蒙骗遮蔽”,可推了上一句是”包庇隐藏”.全句意思是”最初是包庇隐藏,最后酿成蒙蔽欺骗”.C项的”载”是”充满’的意思,成语有”怨声载道”.三、语境推断法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文武帝伐齐,齐将独孤永业守金墉城,擒说下之。
文言实词的推断 教案 学案
文言实词的推断(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准确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方法,学会知识迁移,提高解题能力。
过程与方法:考点解读—规律总结—拓展练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通过文言实词的学习进一步领略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教学重点:掌握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推断方法实战练习。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课之前老师先提个问题:在文言文的学习中,你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找学生回答)清刘淇《助字辨略》:“构文之道,不过实字虚字两端。
”想要读懂文言文,实词的理解是关键。
高考中要求同学们能够掌握120个文言实词的不同含义,记忆量比较大了,但是如果我们能找到一些推断实词的方法,那么就可以减轻我们的负担了,所以这节课老师要和同学们共同来研习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
二、考点扫描(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是高考文言文阅读的重要考点。
在2013和2014两年中,全国18个省区高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题的第一道选择题都是对文言实词含义的考察,题干基本是“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这种模式,在2015年,只有新课标卷1卷2没有设置文言实词的考察,其他省区都考察了这一考点。
(二)分值比重:3分(选择题)此外,文言语句的翻译也考察有赋分意义的实词,如(2015广东卷)翻译题1、“象昇麾兵作战,呼声动天,自辰迄未,炮尽矢穷。
”(4分)从这个角度来看,“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分值远在3分以上。
三、应对策略——注意积累,学会推断(一)方法攻略通假推断法字形推断法对称结构推断法语法推断法知识迁移法语境推断法(二)初试身手要求:各个小组首先做完所选择的题目,然后探究你是怎样运用方法解答的问题。
1、通假推断法(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3)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4)张良出,要项伯()(5)崔家顾人刺我,请以闻。
()2、字形推断法(1)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文言文实词推断教案
文言文实词推断教案【篇一:文言实词字形推断法教学设计】学苑杯大赛教学设计【篇二:文言实词推断方法教案】【篇三:文言实词推断五法教学设计】文言实词推断五法教学设计1、探究几种常见的推断文言实词的方法。
2、灵活使用所学习的推断方法,学会实词推断。
掌握实词推断的几种常见方法;能准确推断文言实词(课前预习为主,这些知识学习难度不大,在涉及时作简单说明)1、会意字和形声字相关知识2、汉语语法知识相关知识《考试大纲》要求?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实词是理解文言文的关键。
有两种考查形式:1、选择题的形式:对四个实词分别进行解释,选出正确或错误的一项;2、在文言文翻译中考查实词的含义。
要求:多积累常见实词的常见义项,同时要掌握一些推断文言实词的方法与技巧,即积累与答题技巧并重。
(课下预习课堂讨论,师生共同探究)一、方法一借助语境例:齐武成帝子琅邪王,太子母弟也。
生而聪慧,帝及后并笃爱之,衣服饮食,与东宫相准。
帝每面称之曰:?此黠儿也,当有所成。
?a.武成帝常常当面称述他说:?这是一个狡猾的孩子,必将有所成就。
?b.武成帝常常当面称赞他说:?这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必将有所成就。
?从?生而聪慧??笃爱之?等词语可见?黠儿?为褒义(褒或贬义)词。
练习:1、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
?左,乃陷大泽中。
以故汉追及之。
解释?绐?的含义欺骗2、判断解释是否正确b 吏误收(周)访,访奋击收者收:收留(2013年广东卷)题中?周访?为人名,判断?收?的含义是否正确,若不正确,应该为逮捕拘押二、方法二借助字形籴:买进粮食;粜:卖出粮食练习:1、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解释?畴?的意思田地2、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伶官传序》解释?组?的意思绳索3.生而眇者不识日解释?眇?的意思瞎,双目失明4.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
《和氏璧》解释?刖?的意思砍三、方法三借(词组)助结构分析例:1、文过饰非2、前倨后恭你能推断出?文? 及?倨?的意思吗?你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文:掩饰;倨:傲慢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解释?奔?的意思飞奔的马追亡逐北解释?北?的意思逃跑溃败(的军队)练习: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解释?逸豫?的意思安逸享乐2、通五经,贯六艺解释?贯?的意思通晓3、庶竭驽钝,攘除奸凶解释?攘?的意思排除四、方法四借助语法知识例:将军身披坚执锐从句子成分看,?坚??锐?分别充当?披?和?执?的宾语,?坚?解? 坚硬的盔甲 ?,?锐?解? 锐利的兵器 ?才能搭配。
文言实词推断(教案)
文言实词推断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常见的文言实词推断方法。
2. 学生能够通过上下文、语法结构、词义推测等手段推断文言文中的实词含义。
3. 学生能够增强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文言实词推断的方法。
2. 实践阅读推断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文言文阅读材料。
2. 相关文言实词推断参考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章:文言实词推断概述1.1 导入:介绍文言实词推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2 讲解:解释文言实词推断的概念和方法。
1.3 实例分析:分析具体例句,示范推断过程。
1.4 练习:学生练习推断给定的文言实词含义。
第二章:上下文推断法2.1 导入:介绍上下文推断法的原理和应用。
2.2 讲解:解释如何通过上下文线索推断实词含义。
2.3 实例分析:分析具体例句,示范推断过程。
2.4 练习:学生练习推断给定的文言实词含义。
第三章:语法结构推断法3.1 导入:介绍语法结构推断法的原理和应用。
3.2 讲解:解释如何通过语法结构推断实词含义。
3.3 实例分析:分析具体例句,示范推断过程。
3.4 练习:学生练习推断给定的文言实词含义。
第四章:词义推测法4.1 导入:介绍词义推测法的原理和应用。
4.2 讲解:解释如何通过词义推测实词含义。
4.3 实例分析:分析具体例句,示范推断过程。
4.4 练习:学生练习推断给定的文言实词含义。
第五章:综合推断法5.1 导入:介绍综合推断法的原理和应用。
5.2 讲解:解释如何综合运用多种推断方法推断实词含义。
5.3 实例分析:分析具体例句,示范推断过程。
5.4 练习:学生练习推断给定的文言实词含义。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
2. 学生练习推断的正确率。
3. 学生对文言实词推断方法的理解程度。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六章:词类活用推断法6.1 导入:介绍词类活用推断法的原理和应用。
文言实词推断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二轮专题文言文阅读
文言实词推断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二轮专题文言文阅读三分四步学实词,增知提速助推断——文言文实词词义推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文言文实词的题型、命题风格、分值分布,考查的重点及难易程度等。
2.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词义推断方法和学习策略。
能力目标:1.能对有困难的同学进行有理有情的开导。
2.能根据学习经验,结合资料,学会制定中考文言文实词复习规划。
素养目标:1.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端正态度。
2.培养学生关心别人,帮助他人的美好情感。
一、课前初学,把握学情学生完成6篇2022年浙江各地中考卷的文言文真题,并自主订正。
【设计意图】在真题练习讲评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中考文言实词考点,挖掘学生的闪光点与潜力点。
闪光点:具备基本的文言知识;2.能进行简单的实词词义推断潜力点:1.文言实词词义的积累不扎实;2.实词推断方法未系统掌握,且不能熟练运用。
二、课中强化,任务驱动导入:这个周末,老师收到一封同学来信,欣喜之余更为他担忧,你知道为什么吗?他说自己遇到了困难,非常迷茫。
所以,为了更好地帮助他,老师征求了本人的意见,想让大家一起来帮助他渡过难关。
学生读信,说说他遇到了怎样的困扰?__________________【设计意图】创设了学生在文言文复习中遇到了困难,希望寻求帮助这样一个真实的情境。
意图如下:用读信的方式引出文言文复习的重难点。
用贴近学生的困扰调动学生积极性。
(一)审题度意话考点小张同学(化名)因读不懂文言文,分数不如人意,而萌生退意,想放弃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你怎样看?任务一:小组合作,结合材料,从实词考点所占分值、考查内容、考查方式、学习方法等角度,简述理由。
小张同学,你不能放弃这部分的复习。
因为______ _________ 【设计意图】1.引导学生在劝说中学会分析文言文实词题型、命题风格、所占分值分布,考查的重点及难易程度等。
2.在认识文言实词考点的过程中,让学生树立信心,端正态度。
(二)研题巡径探方法要帮助小张同学树立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信心,需要给予具体实用的学习方法指导。
文言实词推断教案
专题一:《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教案一、教学目标:积累文言实词,并掌握文言实词常见的推断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学会运用推断文言词义的一般方法和规律来正确理解、解释常见实词的意义。
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考点阐释:《考试说明》对文言文阅读考查的第一个考点是:“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该考点要求考生能够根据一定的语言环境来正确推断某一实词的含义。
(二)命题分析:(见<<名师金典>>教师P78- 学生P51高考方向标)(13年广东卷)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见周测1)A.有夙儒张覃者未第第:科举考中 B.推辱主帅推:追究C.不痛绳之绳:捆绑 D.复命知益州知:掌管(12年广东卷)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见<<名师金典>>教师P76- 学生P49A.陶澍就擢.巡抚提升B.分别应劾、应偿、应豁.免除C.将以次举.刘河、白茆、练湖、孟渎诸工推举D.后咸丰中乃卒.行之最终(11年广东卷)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见课堂检测)A.村人苦猴群盗食田粮痛苦 B.明晨俟群猴来,纵之去腾跃C.官夔州游击,夔关临峡做官 D.抵关适断,船不能行碰到1、对文言实词的考查内容看,主要考查了实词中的一词多义(07-13年都有)、古今异义(08、07年)、词类活用(11年.09年)、通假字(08年)等;2、2012年考查的四个实词,2个(擢、豁)....不是教学大纲规定的120个词语,2011年考查的四个实词都不是,13年、10年、 09年、08年都只有一个常见词,分别是知(第110个)、识(第70个)、奇(第57个),造(第109个),所以有时文言实词的命题范围不会局限于“常见的120词语”。
3、实词备考策略:1)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
2)掌握一些词义推断的具体方法(见<<名师金典>>教师P80- 学生P52)(三)解题技巧:1、语境分析法(主要方法)见<<名师金典>>教师P80- 学生P52中的1隆庆时,绍兴岑郡候有姬方娠.一人偶冲道,缚至府,问曰:“汝何业?”曰:“卖卜。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教案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教案文言实词推断方法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文言实词推断的基本方法。
2.学生能够推断出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推断文言文实词词义的基本方法教学方法讲练议结合、学生合作探究和教师点拨相结合教学过程一、导入文言实词的把握对文言文阅读至关重要,如果能把一篇文言文中的实词全部疏通的话,那这篇文章你就读懂了百分之七八十。
那么,如何才能准确把握文言实词的含义呢?一方面我们要加强诵读,形成良好的语感;另一方面我们要多做积累,充实我们的知识储备库。
而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还有一些能帮助我们判断文言实词含义的方法。
二、教学过程(一)完成练习,探究方法1.安排学生分组阅读下列文段,完成练习。
(一)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
庄公好力。
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
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
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
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
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
”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
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
桓公怒,欲倍其约。
管仲曰:“不可。
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
”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
――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A.以勇力事鲁庄公事:侍奉B.乃献遂邑之地以和和:和平C.北面就群臣之位就:靠近,引申为“回到”D.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亡:丢失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胁迫君其图之考虑曹沫投其匕首丢下桓公怒,欲倍其约通“背”,背叛(二)白少傅居易,文章冠世,不跻大位。
先是,刘禹锡大和中为宾客时,李太尉德裕同分司东都。
禹锡谒于德裕曰:“近曾得白居易文集否?”德裕曰:“累有相示,别令收贮,然未一披,今日为吾子览之。
及取看,盈其箱笥,没于尘坌。
实词推断教案及讲义
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教学目标:1、运用已知的知识归纳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一般方法和规律。
2、学会运用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一般方法和规律来正确理解、解释常见实词的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推断方法的运用教学用具:多媒体电脑教学课时:一课时学习过程:一:【例题引入】1、2008年湖南卷:且又大购之,皆不获,有司苦之。
译文:并且又大力悬赏捕捉盗贼,都不能捕获,主管官吏对这件事情感到苦恼。
2、2007年江苏卷:牢之(人名)问不下甲兵刍粮,进之(人名)布指算,不爽。
译文:刘牢之就问他军队和粮草方面的事情,高进之伸出手指算了算,没有差错。
常见误区:望文生义以今解古二:考点解说: “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1、“常见”,指一般作品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实词。
2、“在文中”,指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一般可以根据上下文推测出来。
三:研习方法方法一:字形推断法【链接高考】1、2006年全国卷1:《何远传》“至武康,远独设糗水而已”。
译文:到了武康,何远只为他准备了干粮和清水。
2、2010年辽宁卷:初以荫为泰宁主簿。
译文:开始是因为祖先的官职或功劳受封为泰宁主簿。
字形分析法是根据汉字是表意文字的特点,通过对字形结构的分析来推断词义的方法。
汉字中的形声字占80%,形声字的形旁有表意的功能。
会意字则本身就表意。
1、从“刂(刀)、弓、矛、戈、斤(斧)”与兵器有关2、从“马、牛、羊、豕、犭、鸟、虫”者与动物有关3、从“讠(言)、辶(走)、彳(行)”者与人的行为有关4、用“贝”作偏旁的字与“钱财”有关5、用“糸”作偏旁的字与“丝织品、绳索”有关6、用“皿”作偏旁与“器具”有关练一练:①贫民虽平价不能籴。
籴:买进粮食②宰臣上炙而发绕之。
炙:烤肉③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
挞:打④径造庐访成。
造:到,去方法二:结构推断法【链接高考】1、傲细民之忧,而崇左右之笑,则国亦无望已!译文:轻视小民百姓的忧愁,却看重身边的人的取乐嬉笑,那么国家也就没有希望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实词推断法
《考纲》要求掌握的实词一共有120个,而每个实词都是多义词,要把这些实词的用法和意思全部识记基本上不可能,那么什么样的作法可以减少这种难度,并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那就需要培养对实词的推断能力。
下面介绍理解文言实词常用的推断方法。
1、代入法。
古汉语单音词占多数,一词多义的现象很普遍,确定一个多义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意义,可先把这个多义词素组成若干个双音词,然后用“代入法”把这些词放在具体语境中去体会,可以推断一些词语的意义。
如08年高考北京卷C.霍光擢延寿为谏大夫擢:提拔。
可以组词为“擢升”,与答案所示的“提拔”近义。
D.门卒当车,愿有所言愿:希望。
可以组词为“愿望”,与答案所示的“希望”相近。
把两个词代入原文都能作通畅的理解,所以是正确的解释。
2、根据造字法进行推断。
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严格来讲有四种造字法,即象形、会意、指事、形声。
形声字占了汉字中的百分之八十以上,而形声字的形旁就叫“义符”,它显示了这个字的表意范围,如“珍珠”,都是斜玉旁,就表示这是很贵重的。
再如08年高考卷重庆卷翻译题
①殚财不足以奉敛,尽力不能周役,民氓饥寒冻馁,死背相望。
“馁”在现代汉语中多指气馁,但是这个字的本意是饥饿,因为它的形旁是食字旁。
当然这里也可以根据词语构成法来帮助推断。
译为:用尽财物不能够完成赋税,费尽体力不能够完成劳役,老百姓饥寒交迫,冻饿而死的尸体到处都是。
3、根据词语构成推断词义。
汉语的构词是有一定的规律的,我们可以根据这些规律进行合理推断。
如在现代汉语中,我们使用的词是打击,爱憎,愉快,词语中的各个部分有时是可以相互注释的。
如08高考卷江苏卷的翻译题
(1)及得召见,遂见亲信。
这里牵涉到“见”这个特殊词的用法,有两种解释比较特殊:“被”和作代词。
前句是得到皇帝的召见,那么应该是被“亲信”,所以亲信应该是动词,古今异义了。
这是个同义复合词,解释为“亲近信任”所以应该翻译为:“到
获得皇帝召见,便受到皇帝亲近信任。
”
4、利用互文、对偶、排比等修辞推断词义。
有些文句的结构整齐,那么处于同一位置上的词应该是用法一致,词义相近或者相反的。
例如教材中有“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结构整齐,“忠贤”近义,“用”和“以”处于同一位置,那么语法功能应该一致,并且词义相近。
那么“以”也解释为“任用”,这种解释虽不常见,但却可以据此推断出来。
再如08年高考卷天津卷的第二个翻译题
(2)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恶人者”即是“憎恶别人的人”,那么“利人者”中的“利”应该是个动词,而不是名词“利益”,那么这句话应该翻译为:有利于别人的人,别人也跟这做有利于他的事;憎恶别人的人,别人也跟着憎恶他。
5、凭上下文推断词义。
结合上下文的语意来推断出要解释的词语的含义。
这种方法是无论采用什么推断方法都必须结合起来使用的方法,因为要求解释的实词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上下文中的实词。
如08年高考广东卷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穷振乏,家无余财振作
B、吏误收访,访奋击收者收留
C、访复以舟师造湘城前往
D、访威风既著,远近悦服愉快
A应为“赈济”,因为对于“穷乏”当然只能是“赈济”而不是“振作”了。
B 应为“抓获、扣留、收监”既然官吏错误地“收访”,若是“收留”,周访不用奋力反抗了。
根据语境即可得知理解错误。
C选项属于理解不周,应该是“高兴地降服”。
6、结合课文内容推断词义。
如果这个实词的表面意思在这个语境里理解不通,那么我们可以结合语境联想它在其他场合特别是教材上出现过的意思。
如今年高考卷四川卷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郑氏数千指独完完:灭亡。
B.吾居长,当任罪任:承担。
C.宥之,立握得为左参议宥:宽恕。
D.居一岁,入觐,卒于京觐:拜见。
答案:A。
先根据语境“时富室多以罪倾宗,而郑氏数千指独完。
”说明郑氏家族不可能是获罪了,那么此处的“完”就不应该是结束,完蛋之类了,再联想教材《六
国论》中“盖失强援,不能独完”中的“完”是“保全”的意思,正与语境相合。
7、用语法分析句子结构的方法推断词义。
将句子的语法结构进行分析,找出主干和枝叶成分,然后可以迅速判断其用法即词性,可以在具体的选择中使用排除的方法。
这种方法也可以用在虚词的用法判断和文言文的翻译中。
如08年高考卷全国卷一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部使者檄刚抚定檄:文告。
B.刚遣长子迟喻贼喻:开导。
C.愿稽旧制,选精锐为亲兵稽:查考。
D.以杜金人窥伺之意杜:制止。
答案A。
分析这个句子的主语应该是“部使者”,“刚”是廖刚,廖刚做什么呢,去“抚定”,所以中间的“檄”就不是名词“文告”,而应该是个动词“下令”全句的意思就是“路政司下令廖刚安抚平定”。
这几种推断方法能灵活运用,还是要依赖于比较好的语词基础。
在这样的基础上单独运用或者综合运用这几种方法来解题,就比只凭识记来应对显得聪明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