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年最新青岛版(六三制)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24时计时法》资料重难点突破建议(名校资料)

合集下载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24时计时法》说课稿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24时计时法》说课稿

《24时计时法》说课稿一、说教材本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钟面,学习了时、分、秒有关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

教材充分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学生熟知的、感兴趣的素材进行教学,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而主动探索24时计时法的规律,帮助学生理解和发现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两者之间进行互换。

24时记时法在时间这部分内容中是一个教学难点,尤其是它与普通记时法之间的相互转化,学生在理解、表述的过程中容易产生混淆,怎样让学生学得轻松,知识点掌握得又好。

特制定如下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创设现实而有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初步感知两种计时法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比较、合作、交流,掌握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特征,发现两种计时法互相转化的规律,能正确进行互换,并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推理等探索过程,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数学素养,同时也接受一定的科普教育。

情感、态度、价值观:联系生活实际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现实的、有意义的、学生感兴趣的探究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感悟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理解和发现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能正确地把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进行转化。

难点:能较为熟练地把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进行转化。

三、教法与学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识规律,我觉得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应该注重生活化、活动化、信息化,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让更多的孩子沉浸在学习数学的乐趣中。

因此,要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在于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的生活经验,发现问题,创造新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发展智慧,增长才干。

在教学中,我注意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活动式的教学模式,现实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关键是教师能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数学实例,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服务。

青岛版三年级《24时计时法》

青岛版三年级《24时计时法》

青岛版三年级《24时计时法》青岛版三年级《24时计时法》教学设计设计思想:这节内容是在学⽣掌握了年、⽉、⽇和时、分、秒等时间单位以及在⽇常⽣活中积累了⼀定的计时法的感性经验基础上教学的,为学⽣今后灵活运⽤24时计时法的知识和技能解决⽣活中的数学问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所以这节课我让学⽣经历观察、体验、计算、类推等数学活动,丰富学⽣对24时计时法的感性认识,发展形象思维;学会与⼈合作,并在合作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让学⽣感受数学就在我们的⽣活中。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在学⽣认识了钟⾯,并学习了时、分、秒有关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课时的内容学完后,有关“时间”⽅⾯的知识在⼩学阶段告⼀段落。

教材中呈现的新知点有两个,⼀是通过观察钟⾯上时针的转动,使学⽣认识到1⽇=24时,会⽤24时计时法来表⽰普通计时法(12时计时法)的某⼀时刻;⼆是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进⼀步熟悉24时计时法,认识时间和时刻的区别。

为学⽣今后灵活运⽤24时计时法的知识和技能解决⽣活中的数学问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中“变注重知识获得的结果为知识获得的过程”的教育理念,我以学⽣发展为⽴⾜点,以⾃主探索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宗旨,采⽤多媒体辅助教学,运⽤设疑激趣直观演⽰,画线段图等教学⽅法,引导学⽣动⼿操作、观察辨析、⾃主探究,让学⽣全⾯、全程地参与到每个教学环节中,充分调动学⽣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的⾃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全⽅位让每个学⽣都参与,调动学⽣学习的积极性,使学⽣能较轻松掌握24时记时法,时间与时刻的区别,灵活计算有关时间的题⽬。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的年龄思维⽅式正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时间单位是⽐较抽象的计量单位。

⼩学低年级学⽣只能理解和掌握那些与他们的实际⽣活最接近的时间单位,如我们每天在钟⾯上都能看到的时、分等。

学⽣在每天⽇常⽣活中,看节⽬预告、作息时间表等,已经接触到了24时记时法的时间表⽰⽅法,有了⼀定的感性认识。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24时计时法》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24时计时法》教学设计

24时计时法教案一、教材分析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的内容。

内容分析:24时计时法在邮电、交通、广播等部门广泛采用着,让学生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是很有必要的。

教材先编排了“认识24时计时法和探索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之间的关系”,再编排“认识时间和时刻的区别和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学情分析:24时计时法,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够接触到,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他们缺乏清晰的数学思考过程。

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一日有24小时,学会从0点到24点的计时方法,掌握24时计时法。

会进行12时计时法(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互相改写。

2、正确区分时间和时刻,会运用24时计时法表示某一时刻,会运用24时计时法计算“经过的时间”。

教学重点:两种计时法互相改写,计算“经过的时间”。

教学难点: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教学准备:钟面,多媒体课件。

二、教学方法我利用课件,视频以及实物,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

课堂上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直观演示、动手操作中,加强对钟面认识;在发现规律、总结规律中探索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关系;在应用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建立时间观念,为后继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从情景图中看到,老奶奶和一张火车票,产生的疑惑引入,车票上是3:45开车,老奶奶3点就赶过来了,怎么还是晚了呢?学生可能有这样的猜想:1、是不是老奶奶的表有问题?2、我知道一天有两个三点,是不是凌晨的3:45。

3、两个3点该怎么样表示呢?(二)研究学习。

1、学习例1,观察钟面,有时刻的不断变化,显示有白天和夜晚的变化(学生感受每个时间段的是白天还是夜晚)怎样把普通计时法(12时计时法)转换为24时计时法?2、出示钟面,观察晚上8时的情境,问:晚上8时该怎么样表示?根据学生的经验可能说出“20时”来表示,课件出示“20时”。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24时记时法》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24时记时法》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24时记时法》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P67-P68。

内容包括12时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的联系与区别;两种记时法之间的转化.二、教学目标:1.了解24时记时法,会用24时记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个时刻。

2.借助“时间轴”理解12时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相互转化。

3.体会24时计时法的优势。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会用24时记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个时刻;借助“时间轴”理解12时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之间的相互转化,以及两种记时法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能借助“时间轴”的搭建掌握12时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的互换方法和两种记时法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流程课前谈话——整体感知一天24小时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已经见过面了,还记得我吗?怎么称呼我?师:我来自哪个学校?师:李老师上数学课要求同学们做到“四会”:会倾听、会观察、会思考、会表达,同学们记住了吗?师:好,上课之前我要先考考大家(PPT2)请看大屏幕:时针转动两圈师: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你又想说点什么?引回来(时针一天转了两圈,也就是24小时)师:时针转这两圈就是一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一天的知识。

记录一天时间的方法同学们准备好了吗?上课!一、认识两种记时法并搭建两种记时法的时间轴板书:记时法1.认识普通记时法,搭建普通记时法时间轴师:请看钟表(PPT3出示3:00)这是几时?师:你在干什么?师:怎么回事?什么原因?师:看来这里的时间词很重要。

张贴凌晨3:00,下午3:00师:生活中像这样带有时间词的时刻还有很多。

你能再说一个,并说说这个时刻你在做什么吗?师:张贴早上6:00,晚上9:00师:像这样带有凌晨、早上、上午、中午、下午、晚上、午夜(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选择说)等时间词的记时法叫做12时计时法,也叫普通记时法(板书)。

师:为了便于研究,我们把时针走过的一天用时间轴表示出来(PPT4)。

《24时计时法》(说课稿)-三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24时计时法》(说课稿)-三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24时计时法》(说课稿)-三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 1. 掌握24时计时法的原理和方法; 2. 运用24时计时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24时计时法的原理和方法;
2.运用24时计时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
1.学生是否能够理解24时计时法的原理;
2.学生如何运用24时计时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
1. 问题导入(5分钟)
老师出示一张图,上面有4个数字:6、4、3、1,让学生通过加、减、乘、除的运算,把这4个数字变成24。

2. 引入24时计时法(5分钟)
老师告诉学生,在这里有一种神奇的计算方法,叫做24时计时法。

它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地解决像这种问题一样的计算题目。

然后介绍24时计时法的原理和方法。

3. 实战演练(20分钟)
老师出示一些题目,要求学生通过24时计时法解决。

每道题目的要求时间为5分钟。

4. 锻炼思维(10分钟)
老师出示一些题目,要求学生通过24时计时法解决,并且要求学生在解决过程中,让学生思考更快速简便的计算方法和技巧。

5. 总结(5分钟)
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回想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

五、教学体会
24时计时法是一种非常有趣的计算方法,它可以让孩子们通过游戏和乐趣来快乐地学习数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掌握好教学的节奏和氛围,让学
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思维和方法,让孩子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乐趣和启发。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三制三年级下册【24时计时法(信息窗1)】教学建议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三制三年级下册【24时计时法(信息窗1)】教学建议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三制三年级下册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祝您天天进步!来一起学习知识吧《24时计时法(信息窗1)》教学建议信息窗1——走进天文馆本信息窗呈现的是3个小朋友去天文馆参观的情景。

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壮观漂亮的天文馆大楼,呈现的信息有:天文馆的开馆时间:8:30~16:30,今日放映科教片及时间表:9:00《宇宙旅行》、10:30《恐龙灭绝与天体碰撞》、15:00《奇妙的星空》、15:45《小丽访问哈勃》。

借助问题“15:00是几时”“天文馆一天的开馆时间有多长”引入对24时计时法和简单的时间计算的学习。

通过本信息窗的学习,学生应了解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会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情境图,情境图中介绍了三个小朋友到天文馆参观,看到天文馆门口的牌子上的开馆时间及今日安排。

引导学生提出要探索的数学问题“15:OO是几时”,从而引出对24时计时法的探讨。

“合作探索”中有2个红点问题。

第一个红点问题是学习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第二个红点部分是学习简单的时间计算。

第一个红点问题是“15:OO是几时?”教材先呈现了钟面图,帮助学生直观理解一天时钟要转2圈,一共有24个小时。

钟面有两圈数,内圈数表示时针转第1圈时的时刻,外圈数表示时针转第2圈时的时刻。

教材还呈现了24时计时法直观图,该图用长条格子图直观形象地表示出24时计时的方法,图最左边表示一天的开始,最右边表示一天的结束,上面的数字表示的是一天从O时到24时。

下面的数字表示钟面上的时刻,从半夜12时开始到中午12时再到半夜12时。

教材又以学生对话交流的方式介绍了24时计时法和15:00表示的意义。

为了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教材以教师提问的方式让学生交流还见过哪些地方用24时计时法来表示时间。

教学时,首先要注意唤起学生已有的经验。

可先让学生猜一猜“15:00是几时”,多给学生表述自己意见的机会。

,引导学生明白情境中的时间8:30、9:00、10:30都是上午的时刻;15:00、15:45、16:30都是下午的时刻,并让学生尝试用普通计时法来表示出来。

小学数学_《24时计时法》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24时计时法》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24时计时法》教学设计与意图【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信息窗1【教材简析】教材简析:本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钟面,知道时、分、秒之间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学习这部分知识有助于学预设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有利于学生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情境,了解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2.能进行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之间的相互转换;3.经历观察、猜想、推理等探索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4.感受数学与日常预设活的密切联系,提高数学素养,受到科普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24时计时法会正确运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明确两种计时法的异同,学会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相互转换。

【教学难点】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相互转换【教学准备】钟表模型、课件、微课、学习任务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1.找信息,提问题谈话:浩瀚的宇宙有着无穷的魅力,天文小组的同学们想去天文馆亲身体验一番,(出示情境图)瞧!他们来到了天文馆门前,在这里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课件罗列数学信息)预设:9: 00《宇宙旅行》10:30《恐龙灭绝与天体碰撞》15:00《其妙的星空》15:45《小丽访问哈勃》开馆时间 8:30~16:30谈话:对于上面的这些时刻,你有什么问题吗?预设:15:00是几时?【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情境图,激发学预设在实际预设活中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引起对新知识探究的欲望。

二、分析素材,构建概念1.猜想15:00是几时谈话:那么,猜猜15:00是几时呢?预设:下午3时。

追问:那我们平常说的下午3时怎么会是15:00呢?要想弄明白这个问题,就需要思考一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学预设自由发表意见)2.认识一天的开始(出示课件)谈话:哦,一天就是从这一时刻开始的:晚上12时,一般我们也说成0时。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24时计时法》教案与反思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24时计时法》教案与反思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24时计时法》教案与反思教学目标:认知与技能:1.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掌握24时计时的方法及其与普通计时法相互转化的规律,学会推算经过时间;2、会运用24时计时法计算经过的时间。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24时计时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两种计时法互相改写,计算经过的时间。

教学难点:计算经过的时间。

教具准备:钟表、活动钟面、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初步感知。

1、师:同学们,知道他们是谁吗?你喜欢他们吗?(课件出示哆啦A梦小叮当及其伙伴的图片)你知道吗,大雄听说中国是一个很美丽的地方,所以特别想来中国游玩。

他呀就缠着小叮当带他来中国玩。

其实,小叮当也非常想来玩,但他担心大雄那爱惹麻烦、没时间观念的毛病,所以他想先考考大雄。

聪明的同学们你有没有勇气跟大雄一起来接受小叮当的考验?生:敢。

2、师:你能根据图片及内容及钟表的信息说出它所代表的时刻吗?(课件展示图片)① 小学生升国旗(钟表时针指向8,分针指向12);生1:时间是8点;生2:时间应该是上午8点。

(师板书)师:同学们,你同意哪一种说法?为什么?生:上午8点,因为如果只说8点的话,不明确,还会让人误解为晚上8点的。

② 小朋友吃午饭(时针指向12,分针指向12);生:中午12点。

(师板书)③小朋友晚上睡觉(时针指向8,分针指向12)。

生:晚上8点。

(师板书)师小结:像这种采用012时来计时,并且需要指明上午、下午、晚上等时间词的计时法,是人们在平常表示时间时所经常采用的,所以叫做普通计时法。

师:大雄终于如愿以偿地和小叮当一起来到了中国。

二、充分感受、自主探究。

1、师:听,这是什么声音?(多媒体播放CCTV-1新闻联播的片头背景音乐)生:中央新闻联播的音乐。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6.1 24时计时法 青岛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6.1 24时计时法 青岛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6.1 24小时计时法青岛版1. 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了解并掌握24小时计时法的概念;•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24小时计时法表示时间。

1.2 能力目标•能够正确地读懂24小时的时间表示方法;•能够熟练地在生活中使用24小时计时法表示时间。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计时的意识;•培养学生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的意识;•培养学生学会合作、互助、分享的意识。

2. 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本次教学内容来源于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六章,第一节“24小时计时法”。

2.2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并能正确使用24小时计时法;•难点:读懂24小时计时法的时间表示方法。

3. 教学过程3.1 教学准备•教师备课,准备好教学用具和课件;•学生准备好课本、笔、纸等学习用具。

3.2 教学环节3.2.1 热身•让学生看一下课本上的图片,问问他们看到了什么,图片中人在干什么;•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是如何看时间的?有哪些表示时间的方法?3.2.2 新课讲解•介绍24小时计时法:简单阐述24小时制的起源、逐渐普及的原因及其具体表示方法;•通过课件或黑板板书演示,慢慢地教学生读取24小时表示法下的时间;•给学生一些练习时间,帮助他们理解怎样将时间表达为24小时制。

3.2.3 合作学习•分组让学生合作做练习题,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这种表示时间的方法;•让学生讨论这种表示方法是否比常规12小时表示法更加精确。

•教师对学生练习情况进行评价和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存在的困难。

3.2.4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询问学生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3.3 课后作业•布置一组作业,包括一些24小时制的时间表示法,要求学生排列和解答,检验他们的掌握情况;•另一组作业,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24小时计时法表示时间,并结束实践情况复述。

4. 参考资料1.《青岛市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5. 教学反思此节课主要涉及了时间表示法的转换和计算,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掌握24小时制时间表示的正确方法显得很有必要。

24时计时法(一)(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24时计时法(一)(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24时计时法(一)(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24时计时法,能够用24时计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等数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让学生养成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24时计时法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 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互换。

3. 24时计时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24时计时法的概念及表示方法,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互换。

2. 教学难点:24时计时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尤其是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互换。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普通计时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导入:讲解24时计时法的概念及表示方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24时计时法。

3. 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互换: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学会如何将普通计时法转换为24时计时法,以及如何将24时计时法转换为普通计时法。

4. 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6.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知识。

2. 在讲解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互换时,要注重实例的讲解,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互换方法。

3. 加强课堂练习,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4. 注重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让学生养成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的良好习惯。

六、板书设计1. 课题:24时计时法(一)2. 教学目标3. 教学内容4. 教学重点与难点5. 教学过程6. 教学反思七、课后作业1. 请学生用24时计时法表示以下时刻:- 上午7:30- 下午3:00- 晚上8:452. 请学生将以下24时计时法的时刻转换为普通计时法:- 17:20- 22:35- 6:003. 请学生结合实际生活,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一天中的三个重要时刻,并说明为什么这三个时刻对它们来说很重要。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24时计时法》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24时计时法》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24时计时法》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走进天文馆)第一信息窗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会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2、经历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感受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初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3、在探索活动中,发现空间想象力,培养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会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刻。

难点:进行时间计算教学准备:录制微课程、教学课件、钟表学具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播放微课视频,导入新课谈话:同学们,都说你们的理解能力非常强。

今天我们就要开始学习24时计时法了,课前老师录制了一段视频,你们能通过看视频知道什么是24时计时法吗?播放视频学生开始观看视频,学习24时计时法二、检查学习效果,根据情况适时点拨;1、视频中的几个时刻你能说上来吗?学生回答2、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不同之处?学生讨论后回答3、什么是24时计时法?师生共同总结,并板书。

三、精讲精练,合作探究;1、小组自主探究。

师:下面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的钟表模型,仔细观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动手拨一拨,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什么是24时计时法,看哪个小组最动脑筋。

(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小组1:24时计时法就是从夜里12时开始时针在钟表上走两圈,一天有24个小时就是24时计时法。

小组2:从0时到24时计时的方法叫24时计时法。

小组3:学生用钟表拨时针演示给大家看24时计时法。

……生:我发现夜里12时既是一天的开始也是一天的结束,用24是计时法可以用0时或者24时来表示。

3、趣味游戏,加深认识。

师: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不过需要大家仔细观察,动脑筋思考,看谁最动脑筋。

(1)师说12时计时法,生说12时计时法。

(2)师说24时计时法生说12时计时法。

(学生拨钟表)四、内化体验,当堂达标;1、完成自主练习第1题。

练习时,重点引导学生区分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区别。

24时计时法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学历案

24时计时法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学历案
课题
24时计时法
备课人:
主题与课时
青岛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信息窗一(2课时)。
一、课标要求
能认识钟表,了解24时计时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二、学习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通过观察钟面,了解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2.通过观察、比较、分析、交流,掌握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之间的关系,能将2时计时法写普通计时法进行互化。体会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提出疑问:如果我们不用时间词,只用数字。可以将一天的24小时也准确地表示出来吗?讨论一下。
预设:生1∶我觉得可以,把第二圈的时间不用1到12来表示。生2∶下午的时间加质疑∶为什么加12呢?
生交流∶因为第一圈已经有了12小时。
点拨∶你的意思是第二圈接在第一圈后面的,所以要加12。
3.教学重点∶认识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教学难点∶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相互转换。
4.
五、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整理学过的长度单位,并举一两个生活中的例子,说明他们分别表示多长或者。
展示学生汇报结果,引导学生回顾学习度量单位的方法。
课中学习
活动一、认识24时计时法,并能用24时计时法来表示时间。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儿歌(时间像小马)感知一天有24小时。
淡话同学们,刚才听到的这首优美的儿歌知道叫什么名字吗?引出课题;认识24时计时法。
师先出示彩条图,那么,生活中的每一天都可以看成时间长河中的一小段儿(从彩带中截取一段,代表1小时)。
你们知道一天有多少个这样的小段?是几小时吗?
预设∶一天有24个小段,是24小时。评价∶同学们和他想的一样吗?教师板书。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小学数学-24时计时法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小学数学-24时计时法

《24时计时法》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课本第67-68页内容及相关的练习。

设计理念:《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知识的价值,基于以上理念,我在内容的设计上,做出如下思考:1、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引入课题。

本节课结合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从猜谜语的情境,直接入题。

紧接着让同学们思考在哪见过24时计时法,让学生体会到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应用广泛。

2、让学生亲身体体验,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主动建构知识的平台。

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打破以往的旧模式,大胆的通过拨表游戏等活动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讨24时计时法的热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知道知识来源于生活。

学情简介:24时计时法,在现实生活中多数学生已有这方面的经验。

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说出同一时间的两种不同表示方法,了解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之间的关系。

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中,让学生自己认识并总结出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之间的联系和转化规律,并通过大量的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24时计时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2、会进行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之间的相互转换,体会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3、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4、感受和体验时间,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教学难点: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相互转化。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初步感知。

1、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请看谜语。

这是什么呢?(时间。

)2、出示8时、1时。

师:每天的这时你在干什么?3、师:你能根据图片内容及钟表的信息说出它所代表的时刻吗?小学生升国旗(钟表时针指向8,分针指向12);(时间是8时;时间应该是上午8时。

青岛版三年级下6.1认识24时计时法

青岛版三年级下6.1认识24时计时法

青岛版三年级下6.1认识24时计时法《青岛版三年级下 61 认识 24 时计时法》小朋友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不是经常会听到“上午几点”“下午几点”“晚上几点”这样的时间表述呀?但是,还有一种更方便、更准确的计时方法,那就是24 时计时法。

今天,咱们就一起来认识认识它!咱们先来说说平常熟悉的 12 时计时法。

比如说早上 8 点我们去上学,中午 12 点吃午饭,下午 5 点放学回家。

这种计时法,根据一天中不同的时间段,分为上午、下午、晚上等。

那 24 时计时法又是怎么回事呢?其实呀,24 时计时法就是把一天的时间从 0 时开始,一直到 24 时结束。

从 0 时到 12 时,这和 12 时计时法是一样的。

比如 0 时就是半夜 12 点,也叫凌晨 0 点,这是新一天的开始。

1 时就是凌晨 1 点,2 时就是凌晨 2 点,就这样依次类推,一直到中午 12 时。

那 12 时之后呢?12 时之后的时间,在 24 时计时法里,就要接着往下数啦。

13 时就是下午 1 点,14 时就是下午 2 点,15 时就是下午 3 点……那怎么算出来的呢?很简单,用12 加上对应的小时数就可以啦。

比如说下午 3 点,用 3 加上 12 ,就是 15 时。

咱们来举几个例子感受一下。

比如晚上 8 点,用 8 加上 12 ,就是20 时。

再比如晚上 11 点,用 11 加上 12 ,就是 23 时。

那 24 时计时法有什么好处呢?它可以让时间的表述更加准确和清晰,不会产生混淆。

比如说,如果我们说“下午 5 点的飞机”,那到底是今天下午 5 点还是明天下午 5 点呢?如果用 17 时,就不会有这样的疑问啦。

而且,在很多场合,比如火车时刻表、飞机航班表、电视节目表等等,都使用 24 时计时法,这样能让大家更方便地安排自己的时间。

小朋友们可以想想,如果要把 12 时计时法转换成 24 时计时法,要注意什么呢?首先要判断是上午还是下午,如果是上午,时间不变;如果是下午,就要加上 12 。

新青岛版(六三制)数学小学三年级下册24时计时法公开课优质课教案

新青岛版(六三制)数学小学三年级下册24时计时法公开课优质课教案

课题24时计时法教学目标:1. 初步了解24时记时法,初步掌握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特征,发现两种计时法互相转化的规律,能正确进行互化,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经历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感受24时记时法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初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3. 在探索活动中,发展空间想象力,培养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和发现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互相转化的规律,能正确进行互化,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较为熟练地进行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转化。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两个朋友,一位是“钟表”,(课件出示)它每天早早叫我们起床,我们已经很熟悉它了,那你能告诉老师,它现在是什么时间吗?生:8时对,第二位是个新朋友,她叫欣欣,她想让你来猜一下,在这个时间她在干什么?学生:各抒己见,预设:做作业、看电视、上课….同一时刻,同学们为什么会猜出不同情况?生:因为有上午和下午那欣欣到底在干什么?(出示课件)生:在看电视这是什么时候的8时?生:晚上的对,一般情况下是晚上的8时,那有没有可能是早上的8时?生:有那怎样分清这两个8时呢?其实,还有一种更为广泛的表示方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种表示时间的方法。

二、合作探究1、揭题:欣欣喜欢看电视,那你喜欢看吗?生:喜欢(课件出示)现在我们去看看欣欣一家人喜欢看的电视节目吧生:口答欣欣喜欢看的电视可真多学生说老师把这些时间整理了起来,你能把这些时间从早到晚排一排吗?同桌结合。

学生拿出发下去的卡片,完成第一组的排序(只写序号)和你排的一样吗?生答这就是我们平常所用的普通计时法,其实,还有一种方法可以用这样的时刻来表示(课件出示),这几个时刻和前面的是对应的,那你能按前面的顺序把它们排一排吗?生:同桌结合,学生展示。

和你们的一样吗?(一样)我们来给这种计时方法起个名字?就叫24时计时法,你觉得行吗?(行)这就是我们这节所学习的新的表示时间的方法,板书课题:24时计时法2、操作探究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两种计时方法,现在我们就借助钟表分别用这两种方法来演示这一天的时间变化。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6.1 《24时计时法》 ︳青岛版 (1)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6.1  《24时计时法》   ︳青岛版 (1)

《24时计时法》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分析:24时计时法在电视、广播、车站等场合有着广泛的应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教材中呈现学生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场景,利用学生熟知的、感兴趣的素材进行教学,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而主动探究24时计时法的规律,帮助学生理解和发现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能在两者之间进行互换。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时、分、秒和年、月、日等时间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对钟面上时针走过的一天的时间展开,让学生通过探讨发现如何用24时计时法来表示某一具体时刻。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掌握用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表示方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

2、利用“时间尺”,帮助学生理解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之间的关系,并能熟练地进行转换。

3、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转化。

难点:理解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预习单、习题卡。

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情况:出示对预习单,校对结果,让学生初步发现用普通计时法描述时刻时经常出现同一时刻不同说法的情况。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大屏幕出示,介绍人类记录时间的演变历程。

2、对照钟面,再次感知一天中时针会在钟面转动2圈。

三、动态观察,直观认识:1、演示制作时间尺:思考:如果把12放到拉直的“尺子”末端,那起始一端用什么来表示?2、动态演示,制作出“12时尺”。

3、动态演示时针走过一天的时间,揭示人们是怎样去表述每个时刻的,感知自己调查的结果与人们总结的经验有什么异同。

小结:像这样在几时几分前面加上时间词“深夜、凌晨、早上、上午、中午、下午、晚上”的计时方法,我们叫它普通计时法。

4、追问:一天结束了,在这一天中,时针走了几圈?一共经过了多少个小时?四、演变提升,转化计时法:1、思考:对照钟面与直尺,想一想,我们除了用2个1到12的尺子衔接起来表示一天的时间,还可以怎么办?2、自主构建“24时尺”,并演示校对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时计时法》资料
重难点突破
1.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突破建议:
1.观察时针转动,一天有24时,时针转动2圈。

2.呈现一个有内、外两圈刻度的钟面,将时针一天表示各个时刻对比呈现,帮助学生理解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之间的关系。

3.将一天的24时以时间轴的方式呈现,直观呈现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24时计时法。

4.教学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互相转化。

2.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突破建议:
经过的时间是一个时间段,可以借助数轴的几何直观图帮助理解,将抽象的时刻与直线上的点对应起来,并将“经过时间”与两点间的距离建立联系,帮助学生思考,降低难度。

再利用“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时间”的等量关系得到。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