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铁文化宫的记忆

合集下载

哈尔滨建筑·中东铁路总工厂旧址

哈尔滨建筑·中东铁路总工厂旧址

哈尔滨建筑·中东铁路总工厂旧址(原创)(6)2009-12-15 21:36:22| 分类:哈尔滨建筑|字号走进爱建新城,一种浓浓的现代化气息就会扑面而来,一座座高楼流光溢彩,一条条马路笔直宽敞。

但就在这充满着雍容华贵的环境中,竟有一群看上去极不协调的建筑,破旧、低矮、斑驳,这就是中东铁路总工厂旧址。

现在的爱建新城,就是在这座工厂的土地上建起来的。

为了保留一点对那座工厂的记忆,在新城规划中,留下了其中的锻造车间,供人们参观和研究。

这座工厂始建于1898年6月9日。

是沙俄修筑中东铁路的同时,建立的铁路附属工厂。

当时厂名为东清铁路哈尔滨临时总工厂,也称北厂。

工厂设备简陋,仅能维修部分机车车辆。

1903年沙俄根据圣彼得堡绘制的图纸,开始动工扩建。

由于日俄战争,延缓了总厂厂房的建设。

1907年新厂建成,正式取名东清铁路哈尔滨总工厂,也称南厂。

南厂共设机车、客车、货车、机械、发电、翻砂、锻冶、锤工、水箱、车轮和制材等11个分厂,厂内有两条铁路线与哈尔滨火车站相通,工厂在机械装备和生产能力上都有了较大的提高,是东北地区第一个近代重工业工厂。

有工人2000余人,其中90%是中国人。

辛亥革命之后,改为中东铁路哈尔滨总工厂。

因为该厂工人多住于三十六棚,也有人称为三十六棚总工厂或三十六棚大厂子。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1933年曾将工厂改为北满铁路哈尔滨总工厂。

1935年3月23日,苏联将中东铁路卖给日本,工厂又改为满铁哈尔滨铁道工厂。

解放后,曾一度改为中长铁路哈尔滨机车车辆修理工厂,1952年以后归铁道部管辖,改为铁道部哈尔滨机车车辆修理工厂,以后又改为铁道部哈尔滨车辆厂。

为什么叫三十六棚呢?原来在1898年中东铁路开工时,辟建了附属的临时工厂,1903年铁路总厂粗具规模,那一年秋天,厂方为“黄色苦力”搭起6排窝棚式住宅,每排6座,共36座。

三十六棚就在中东铁路哈尔滨总工厂俱乐部周边,早期工人运动领导人罗章龙在《关于东北建党的回忆》中写道:“工人的住宅区就在总厂的东北边,那里挤满了一排排‘人’字型的大马架子,马架子周围拥挤着一个个的小土坯房,这里是哈尔滨一个最大的贫民窟。

走进哈尔滨铁路博物馆:“红色之旅”:从历史到未来

走进哈尔滨铁路博物馆:“红色之旅”:从历史到未来

走进哈尔滨铁路博物馆:“红色之旅”:从历史到未来文·图/刘晓峰哈尔滨铁路始建于1896年,至今已经走过了120多年。

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哈尔滨局集团公司)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多年来,哈尔滨局集团公司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物、实物的保护、管理,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

位于哈尔滨市西大直街86号的哈尔滨铁路博物馆,馆内珍藏的不仅是历史的遗存,更是历史的发展与过程。

她以厚重的文化内涵成为打开哈铁百年历史隧道的“钥匙”,展示着哈尔滨这座城市以及哈尔滨铁路网沿线地区与88铁路相关的历史与沧桑,也见证了哈尔滨新时代的发展与成就。

哈尔滨铁路博物馆由原中东铁路俱乐部修缮改建,该建筑始建于1903年,是20世纪初折衷主义风格的代表作。

哈尔滨铁路博物馆于2016年12月12日建成开放,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科学普及教育的基地。

2020年被命名为黑龙江省第七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21年黑龙江省列入全省革命遗址遗迹之一。

哈尔滨铁路博物馆外景89建筑之韵 折衷主义风格的代表作中东铁路俱乐部旧址,2014年被列为黑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物为砖混结构,建筑面积5356平方米,建筑高度11米,地上二层,地下一层,折衷主义建筑,仿莫斯科大剧院风格。

1911年12月2日俱乐部竣工交付使用。

设计师为康·赫·德尼索夫,主入口并不设在建筑中心段,而是设在左侧,四根爱奥尼式壁柱配以高大的女儿墙,使只有两层的建筑颇具挺拔感,主入口处石阶踏步舒展大方,深棕色木门雕刻着优美的图饰。

整体建筑威严、舒展、亮丽。

室内装饰构思精美、图案典雅、色彩和谐。

天棚悬挂的大小7个欧式吊灯富丽堂皇,尽显欧洲古典建筑的豪华气派,是20世纪初折衷主义风格的代表作。

90最初该俱乐部是集电影和娱乐为一体的活动场所,在后院有木制的凉亭和一个半球形的露天剧场,铁路职工亲切地称之为“半拉瓢”。

1946年,中共东北高级军事会议在木制凉亭内举行。

哈尔滨铁路史大事记

哈尔滨铁路史大事记

1896年6月3日,李鸿章与沙俄代表罗拔诺夫签订《中俄密约》,在“共同防日”的名义下,俄国攫取了在我国东北境内修筑经营中东铁路的权利。

12月,俄国将在中国东北境内修建的铁路定名为“满洲铁路”,遭到李鸿章的反对。

李鸿章坚持“必须名曰‘大清东省铁路’,若名为‘满洲铁路’,即须取消允给之应需地亩权”。

因此,正式定名为大清东省铁路,又称中国东省铁路,简称为东清铁路。

1898年6月9日,中东铁路工程局由海参崴迁到哈尔滨,驻在哈尔滨香坊“田家烧锅”院内。

俄国把中东铁路工程局全体人员到达哈尔滨之日定为哈尔滨的“诞生日”,并作为中东铁路开始建筑的纪念日。

1899年3月4日,中东铁路东部线哈尔滨至阿城之间临时通车。

1900年中东铁路中央医院在哈尔滨秦家岗南岗建成。

1901年l0月2日,中东铁路哈尔滨第一松花江大桥建成通车。

11月3日,中东铁路全线临时通车。

中东铁路干线从满洲里车站以西的国界起,经哈尔滨到绥芬河车站以东的国界止,全长1500.14公里,中东铁路南支线从哈尔滨车站中心起,至旅顺口车站线路终点为止,全长965.79公里。

1909年日本枢密院议长伊藤博文专程来哈,欲与戈果甫佐夫修订日俄密约,共议瓜分中国东北问题。

专列到达哈尔滨火车站时,在第一站台伊藤博文被朝鲜革命志士安重根狙击,当即毙命。

1910年2月16日,开始发售俄国、满洲、日本的联运客票。

12月2日,中东铁路哈尔滨铁路俱乐部现哈铁文化宫建成。

1913年2月,民营修建的吉林双城县城内西大街至中东铁路双城车站轻便铁路建成。

该路不用机车,仅用马拉,每辆车驾马4匹。

该路长12华里,轨距约70厘米。

1915年自年初至5月底,俄国在中国山东、华北等地招募华工达25万人之多,将其运往中东铁路沿线各站和哈尔滨、海参崴等地,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

1918年2月1日,中东铁路督办公署在哈尔滨成立。

5月1日中东铁路沿线及哈尔滨停止使用俄历,采用公历。

1919年8月11日,北京政府任命孙烈臣兼黑龙江省长;派吉林督军鲍贵卿接替郭宗熙兼任中东铁路公司督办,并兼中东铁路护路军总司令。

哈尔滨工人文化宫保护建筑

哈尔滨工人文化宫保护建筑

哈尔滨工人文化宫:保护建筑的历史与文化价值哈尔滨工人文化宫,这座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建筑,不仅是哈尔滨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国工人阶级精神文化的象征。

它的保护与传承,对于我们理解历史、传承文化、弘扬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一、历史背景哈尔滨工人文化宫始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是中国工人阶级的骄傲。

它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后工人阶级的奋斗历程,承载了工人阶级的智慧和力量。

这座建筑不仅具有历史价值,更具有文化价值,它是工人阶级精神的象征,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

二、建筑特色哈尔滨工人文化宫的建筑风格独特,体现了当时中国建筑艺术的精华。

其设计理念先进,结构合理,功能齐全。

这座建筑不仅具有观赏性,更具有实用性,为当时工人的文化生活提供了良好的场所。

三、文化价值哈尔滨工人文化宫的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工人阶级精神的象征:这座建筑是工人阶级精神的象征,体现了工人阶级的智慧和力量。

它代表了工人阶级的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

历史文化的见证:哈尔滨工人文化宫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后工人阶级的奋斗历程,是历史文化的见证。

它记录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人民生活、文化氛围,为我们了解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建筑艺术的瑰宝:哈尔滨工人文化宫的建筑风格独特,体现了当时中国建筑艺术的精华。

它是建筑艺术的瑰宝,为后人提供了学习和借鉴的机会。

四、保护与传承为了保护和传承这座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建筑,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保护:我们应该加强对哈尔滨工人文化宫的保护工作,确保其不受破坏。

同时,要加强对周边环境的保护,防止环境污染和破坏。

合理利用:我们应该合理利用哈尔滨工人文化宫的文化资源,发挥其应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可以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展览、讲座等,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这座建筑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传承文化:我们应该传承和弘扬哈尔滨工人文化宫所代表的工人阶级精神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教育活动等,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这种精神和文化。

地铁记忆

地铁记忆

地铁记忆哈尔滨商业大学老田2008年深秋,“地铁记忆”电子工程告示板出现在地铁1号线理工大学站工地旁。

在我看来,这是中国最富人情味和诗意的施工告白。

2008年9月29日9时, 哈尔滨一号线地铁开工。

套用一句广告语:“地铁就在家门口”,深夜里施工机械轰鸣,睡不着觉,萌生一个全程记录这座城市有史以来最宏大的交通工程的冲动。

一大早,即携带相机来到家门口的工地拍照。

结果人差点被打,相机几乎被毁。

一直都困惑:为什么我们似乎什么都可以忍受,唯独不能接纳拍照。

“全景的、史诗般”纪录的是不可能做到了。

于是每次路过地铁工地,就用随身相机仓促、忐忑地乱按几下快门。

无论多匆忙,无论风霜雨雪,近于偏执地按几下,再按几下。

六七年过去了,回看这些很业余的照片,由于拍摄位置的边缘化和拍摄状态的随意性,使得这些照片难“高大上”、“主旋律”,甚至是动荡、模糊的。

而这是不是记忆的某种特质?影像文献,只有在足够数量的前提下,才能归纳出“意义”;也只有放在一定尺度的时间坐标上,才会像被冲洗的底片一样,逐渐显现它的价值。

事后观看,这些图片可不可以作为一种补白,花絮,有没有一点点个人化的、抒情的意味?一号线正式运行的那天,喜悦的内心如此复杂难言。

一位路人说过:“这地铁,修的人无路可走”。

在自己家门口,也亲历了地铁施工带来的漫长不便。

如今,因为享受到地铁的无以伦比便利性,内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面对这个成长中的城市,应当更宽容,更乐观。

一号线在运行。

看现在拍的照片,发现拍照的方式虽没有变化,内容开始了一些变化,有了越来越多的人,有了人的喜怒哀乐。

地铁改变了城市,更改变了人。

现在,我已离开原来的住处,辗转栖身江北。

恰好,哈尔滨地铁2号线线路规划在附近。

据说哈尔滨地铁总规划为九线一环,总里程340公里,计划工期25年。

电影《返老还童》有一句刺痛人心的对白:没有什么可以永恒。

或许我已无法看到哈尔滨地铁规划全部完工的那一天。

但我将继续拍照。

我愿意用有限生命陪伴、见证哈尔滨地铁。

70年前轰轰烈烈的哈铁劳模运动

70年前轰轰烈烈的哈铁劳模运动

陂 以 琳 ll地 搞 “化 f』【 i。 ” 运 动 . t2,i} 只有 ·
个念 : 多修 fJ【1 . 殳援 Im线
1946 {{ 7 J J{JJ j l0 』J术 . 口介;J:滨 l务段
【 人 过 l 陂抢 修 , 柑l琳 修 r 26俞机 乍 ,其
一t,帆 仃 从滨 洲 尔 Ii一个 的 ·俞 做 ll I的 n l
障 铁 路 运 输 , 支援 放 · & , l十1此 托 r Il 尔 滨 铁路 【史 l 烈 烈 n0,1 : 功 赶 的 冰
J1、r. }h I:占 L fII I I 投 降 I】,』fi0 j 破 , 力 』匕解 放 J x=的铁 路 成 为 一片废 墟 哈 尔滨 机 纾段 现 有 的 机 车 几 5“趴 窝 ”, 从各 地 扣 【Il1求 的 机 车 破 损 得 无 法 修 ”没 仃 够 的 火 车 , 能 保 障 Ⅲ 运 输 !” f 操 饥 务段 代 丧 允 带 领 人 开 笈 烈 烈 的 “ 饥 复 fr,-” 运 动 .
足 迹 l经 典 时 刻
1947年 5月 1日 ,被 中 共中央 东 北局 命名 不 久 的 “毛 泽东 号 ”“朱 德号 ”机 车 ,和 各界 群 众一 起参 加 了哈尔滨 解 放后 的第 一 个五 一 国际劳 动 节——
口 韩 玉 皓
前 1 久 ,我 次 止 进 丁 20 t}t纪 40 代 期 诞 _r “己洋 尔 ~ ‘木 德 号 ” fJ㈡ 的 尔 滨 饥 好段 f 段 殳 馆 ,我 摔 渎 柑 l947{} 4 门 底 }1{舨 』,f0 《 一IE j{ 》 第 卜 】增 川 “乡I:5门 专 ”,70‘{=_Ij订JJI5场 臀 全 的 哈 尔 滨 铁 路 模 运 动 t2, ft荡 了存 潮 — —

百年情缘——哈尔滨铁路博物馆

百年情缘——哈尔滨铁路博物馆

百年情缘——哈尔滨铁路博物馆作者:暂无来源:《黑龙江画报》 2019年第8期文/张博图/赵刚张磊哈尔滨铁路博物馆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西大直街86号,由原哈尔滨铁路局文化宫老剧场改建,主体建筑为原中东铁路俱乐部,始建于1 903年。

砖混结构的建筑整体设计舒展威严,构思典雅精美,尽显欧洲古典建筑的豪华气派,是20世纪初折衷主义建筑风格的代表作。

进入哈尔滨铁路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楼的原中东铁路俱乐部老剧场。

一百多年前,就是在这座老剧场里成立了中东铁路管理局交响乐团;1936年有世界歌王之称的夏里亚宾曾在这里演出……如今,剧场两侧的投影回放着哈尔滨铁路发展史,让参观者身临其境地体会百年哈尔滨铁路的风雨历程。

哈尔滨铁路博物馆设有‘百年老地砖“满洲里国门“松花江码头”“百年老火车站”“百年经典建筑”“江桥抗战”等16个专题展。

在“百年钢轨时光隧道”展示区,记者看到了不同时期制造的钢轨,以及两根1900年制造的百年钢枕。

每个专题展都是对百年铁路发展历程上重大历史事件、人物,标志性建筑的回顾,让人真切地感受到百余年来发生的沧桑巨变。

哈尔滨铁路博物馆内有2000余件史料展品,还收藏了各历史时期的铁路职工袖标、制服、肩章,电子管开盘录音机等41 1种藏品。

这些藏品都是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在筹建博物馆时,聘请省内文博专家、学者,考证哈铁重大历史事件,深入中东铁路遗址走访调研,广泛征集而来的。

在这些史料文物的征集与挖掘过程中,许多铁路职工纷纷将家中珍藏的印有铁路印章、路徽的老物件无偿捐献出来。

哈尔滨,一座因铁路兴起的城市。

铁路的建设与发展,不仅造就了这座具有异国情调的魅力城市,也记录下了这座城市历史进程中的铁路情缘。

哈尔滨铁路博物馆——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文化情怀的独特建筑,成了生活在这座城市中的人们的精神家园。

哈铁文化宫的记忆

哈铁文化宫的记忆

the city哈尔滨铁路局文化宫2001年在哈尔滨西大直街上,矗立着一座风格独特的历史老建筑———哈尔滨铁路文化宫。

它原为中东铁路俱乐部,1903年由中东铁路技师、俄国建筑师康·德·捷尼索夫设计。

文化宫经历了两次改扩建工程,扩建设计分别是俄罗斯建筑师日丹诺夫(1919年)和斯维利多夫(1923年)。

中东铁路俱乐部时为哈尔滨最为豪华的文化活动场所,集电影、戏剧和娱乐为一体;俱乐部设有豪华的观演厅,是中东铁路高级职员的娱乐集聚地,长期以来由中东铁路局局长霍尔瓦特的夫人掌控。

1945年称中长铁路文化馆;1953年改称哈尔滨铁路文化宫。

1903年,中东铁路工程局开始兴建中东铁路管理局和中东□文武国庆□图片提供武国庆哈铁文化宫的记忆中东铁路俱乐部1912年铁路俱乐部。

开工后不久日俄战争爆发,直至1911年12月2日俱乐部才竣工交付使用。

当时俱乐部除有剧场、舞厅、台球厅和餐饮设施外,在后院还有木制的凉亭、网球场和一个半球形的露天剧场,绿化带和休闲长椅一直绵延至中东铁路中央图书馆(今俗称文联大院)。

哈铁文化宫是一位见证历史的老者。

中长铁路(中国长春铁路)移交仪式是在这里举行的。

时任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的周恩来出席了移交仪式。

1952年12月31日,文化馆剧场张灯结彩,灯火辉煌。

主席台上高悬中、苏两国国旗和毛泽东、斯大林的巨幅画像。

下午1时,移交仪式开始。

会场大幕徐徐拉开,周总理率先起立鼓掌,台上台下掌声经久不息,军乐队高奏中苏两国国歌。

周恩来总理、苏联驻中国特命全权大使潘友新、铁道部部长滕代远、外交部副部长伍修权等人主席台前就座。

中长铁路苏联专家、员工代表共计800余人参加了会议。

铁道部设专线转播大会实况,在长春、沈阳、大连、齐齐哈尔、牡丹江等分局所在地和枢纽站设分会场,共有2200多人参加了这次庆祝大会。

移交仪式上,中苏联合委员会苏方代表叶洛果夫、中方代表余光生分别宣读中苏联合委员会的中、俄文最后议定书。

浏览哈尔滨中东铁路印象馆的作文

浏览哈尔滨中东铁路印象馆的作文

浏览哈尔滨中东铁路印象馆的作文《奇妙的中东铁路印象馆之旅》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我最近去了一个超级棒的地方,那就是哈尔滨中东铁路印象馆。

一走进那里,就好像走进了一个时光隧道。

我看到了好多老照片,照片里的人们在铁路上忙碌着。

有一张照片里,一位叔叔正弯着腰检查火车的轮子,他的表情特别认真,就像我们考试的时候一样。

还有各种各样的火车模型,有黑色的,绿色的,长长的,短短的。

我仿佛听到了火车“呜呜”的汽笛声,感觉它们就要从展示台上开出来啦!
印象馆里还有一个大大的地图,上面标着铁路的路线,弯弯曲曲的,像一条巨龙。

我跟着路线,想象着火车一路奔跑的样子,真的太有趣啦!
这就是我的中东铁路印象馆之旅,你们喜欢吗?
《哈尔滨中东铁路印象馆游记》
小伙伴们,我要给你们讲讲我去哈尔滨中东铁路印象馆的事儿。

刚进去,我就被一个巨大的火车头吸引住了,它可威风啦!我还摸了摸它,凉凉的,硬硬的。

在里面,我看到了以前人们坐火车的样子。

他们有的人抱着大包小包,有的人在和家人告别,那场面就像电影里演的一样。

有一个故事让我特别感动。

说是在冬天,火车被困在雪地里了,大家一起努力,把雪铲开,让火车又能跑起来。

他们真勇敢呀!
我在印象馆里玩得可开心啦,下次你们也一定要去看看哟!。

哈尔滨工人文化宫保护建筑

哈尔滨工人文化宫保护建筑

哈尔滨工人文化宫保护建筑
哈尔滨工人文化宫是一座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的建筑,其保护和修复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保护建筑的原貌是保护历史文化的重要手段。

哈尔滨工人文化宫建于1951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哈尔滨市最早建成的
大型综合性文化场所。

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与欧洲巴洛克建筑元素,呈现出独特的建筑风貌。

保留建筑原貌,可以使人们了解到哈尔滨在建国初期的城市发展历程和文化变迁。

其次,保护建筑还可以保护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

哈尔滨工人文化宫见证了哈尔滨市工人运动和文化建设的历史,是工人阶级的文化殿堂和集会场所。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哈尔滨工人文化宫还曾成为群众运动的重要场所。

保护建筑可以使人们记住这段历史,传承工人阶级的光荣传统,提醒人们珍惜和维护和平与安定的社会环境。

最后,保护建筑还有助于促进城市发展和文化旅游业的繁荣。

哈尔滨工人文化宫位于哈尔滨市中心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作为一处文化景点,可以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和学习。

保护建筑可以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带动周边经济的发展,提升城市形象和文化软实力。

因此,保护哈尔滨工人文化宫的建筑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加强相关部门的监管和管理,同时注重文物修复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确保其长期保存和传承。

哈尔滨工人文化宫保护建筑

哈尔滨工人文化宫保护建筑

哈尔滨工人文化宫保护建筑
哈尔滨工人文化宫是一座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的建筑,位于哈尔滨市
道里区工人文化宫街。

建于1953年,是哈尔滨市政府为了弘扬社会主义精神、促
进工人文化建设而兴建的重要文化设施。

哈尔滨工人文化宫建筑风格独特,是当时中国东北地区典型的社会主义建筑风
格代表之一。

它的设计理念体现了当时工人阶级的尊严和权利,建筑结构稳固,外观简洁大气,内部空间布局合理,是中国工人文化宫建筑的典范之一。

然而,由于哈尔滨工人文化宫的年代久远和建筑材料老化,建筑结构存在一定
的安全隐患,需要加强保护和维护。

在建筑保护方面,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加强定期检查和维护。

对哈尔滨工人文化宫建筑的结构、外墙、屋顶等
部位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安全隐患,确保建筑的稳固和安全。

其次,加强文物保护和修缮。

哈尔滨工人文化宫作为一座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需要加强文物保护工作,保护建筑内的历史文物和文化遗产。

对建筑的修缮工作也需要慎重进行,保持建筑原有的风貌和历史痕迹。

另外,加强环境保护和景观建设。

哈尔滨工人文化宫周围的环境也需要加强保护,建设文化广场、绿化带等,提升建筑的整体环境和景观,使其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总的来说,哈尔滨工人文化宫是一座具有重要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建筑,需要加
强保护和维护工作,保护建筑的完整性和文化遗产,使其成为哈尔滨市的重要文化地标和精神家园。

希望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能共同努力,共同保护这座重要的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工人阶级的精神和文化。

去哈尔滨城源历史文化馆的日记

去哈尔滨城源历史文化馆的日记

去哈尔滨城源历史文化馆的日记
日期:2023年10月31日星期二天气:晴
今天,我来到哈尔滨城源历史文化馆,这是一个展示哈尔滨地区历史文化的地方。

这个文化馆坐落在哈尔滨市道外区,环境优美,建筑独特。

我充满期待地踏入了这个神秘而又富有历史韵味的地方。

哈尔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金朝时期,当时的哈尔滨是金朝的重要城市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哈尔滨逐渐发展起来,成为了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在清朝时期,哈尔滨成为了重要的商业城市,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和商人。

在文化展览中,我了解到了哈尔滨地区的传统文化和习俗。

展览中展示了哈尔滨地区的建筑风格、服饰文化、民间艺术等。

通过这些展品,我感受到了哈尔滨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文物展示中,我看到了许多珍贵的文物和历史遗迹。

这些文物包括金朝时期的瓷器、清朝时期的书画、抗日战争时期的武器等。

这些文物展示了哈尔滨地区的历史变迁和人民的不屈精神。

在历史人物介绍中,我了解到了许多曾经对哈尔滨地区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

其中包括金朝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抗日战争时期的英雄人物等。

这些人物的事迹让我感受到了他们的智慧和勇气。

在参观完哈尔滨城源历史文化馆之后,我深深感受到了这个城市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

这里的人们不仅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也展现出了勇敢和坚韧的精神品质。

我觉得我们应该珍惜这些历史文化遗产,并传承下去。

浏览哈尔滨中东铁路印象馆的作文

浏览哈尔滨中东铁路印象馆的作文

浏览哈尔滨中东铁路印象馆的作文哎呀,今天我可真是开了眼了!居然有机会去参观哈尔滨中东铁路印象馆,这可是我长这么大第一次听说啊!不过,我可不是那种只会跟着导游走的傻瓜,我可是带着好奇心和八卦心态来的!一进门,我就被那气势磅礴的建筑给震撼到了。

这可不是一般的火车站,这是中东铁路的历史见证啊!我心里暗暗想着,一定要好好看看这里的展品,了解一下这段历史的渊源。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巨大的画卷,上面描绘了当年中东铁路的建设场景。

那些穿着西装的工人,手里拿着铁锹、镐头,满脸尘土,却依然干劲十足的样子,真是让人感动。

我想起了那句话:“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这些工人们为了建设这条铁路,付出了多少辛勤的汗水,才换来了今天的辉煌啊!接着,我来到了一个模拟车厢的地方。

这个车厢可真是大啊,里面摆放着各种各样的物品,仿佛真的回到了过去。

我看到了那些古老的票证、行李箱、手提包等等,还有那些破旧的座椅、茶几、地毯等等。

这些东西虽然已经有些年头了,但是它们依然保留着那个时代的痕迹,让人不禁感叹时光的流转。

然后,我又来到了一个展示中东铁路历史的展厅。

这里陈列着大量的照片、文物、文件等等,详细地介绍了中东铁路的建设过程、历史背景、影响等等。

我看到了那些曾经为中东铁路奋斗的人们的照片,他们有的已经离世,有的还在继续努力。

我想起了那句话:“英雄不问出处”,这些人们的事迹将永远被铭记在历史的长河中。

我还参观了一个互动体验区。

在这里,我可以亲自操作那些老式的机器设备,感受一下当年工人们的工作环境。

我还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身临其境地体验一下当时的生活场景。

这种互动体验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东铁路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这次参观哈尔滨中东铁路印象馆让我收获颇丰。

我不仅了解到了这段历史的渊源和发展过程,还感受到了那些先辈们的拼搏精神和奉献精神。

我相信,只要我们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我们的国家一定会越来越强大!。

哈尔滨电影院的光阴故事

哈尔滨电影院的光阴故事

走在哈尔滨电影院修缮一新的长廊,这里用图片故事记录着哈尔滨老电影院的变迁和平电影院改造效果图2004年,新闻电影院成为哈尔滨二人转剧场,不再承载影院功能。

与巨大的二人转剧场招牌相比,“新闻电影院”几个字显得十分渺小85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匮乏的年代,即使电影院的环境、放映设备再不尽如人意,可大家观影的热情却丝毫不减。

随着改革开放,思想的解放,人们对文化生活的向往更是带动了电影院的发展。

在哈尔滨,像哈尔滨电影院、和平电影院、亚细亚电影院这样的老牌电影院同时迎来了它们的黄金时代。

据从事25年电影工作的姜红回忆,“那时候什么电影都有人看,下午4点就能把一天的票卖完。

影院天天连轴放映,午夜电影也是场场爆满。

”到了20世纪80年代,哈尔滨电影院成为最早设立茶座的影院,也就是从那时起,电影院逐渐成为情侣们约会的场所,来观影的青年人入场前在茶座区喝罐健力宝,吃些点心,聊聊天。

这在生活并不富裕的当时已经相当奢侈,不亚于如今在观影前吃一顿大餐。

而作为20世纪80年代校园文化和艺术电影结合的文艺青年聚集地,哈尔滨电影院还和长影艺术室联合举办奥斯卡艺术电影观摩,针对各个大学的学生,普及电影艺术。

当时很多的大学生来这里看镭射电影,观摩与世界同步的奥斯卡获奖影片。

“我上了高中,班上的同学都开始迷港片。

在街上,周润发、成龙、刘德华这些港台影星的海报处处可见。

”汪女士回忆道,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一股港片热潮以录像带的方式席卷了大陆,而与之相应的是在城市遍地开花的私人录像厅。

花两三块钱去街边的小录像厅看港产武打片成了当时年轻人热衷的消遣方式。

面对录像厅的冲击和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VCD家用影碟机等新观影途径的兴起,老影院渐渐开始冷清,哈尔滨电影院、和平电影院等老牌影院的命运出现了不可预知的“悬念”。

“大概千禧年前后,哈尔滨建了好多新一代的多功能厅豪华影院。

那些影院有舒服的沙发椅,影片的放映质量也提升了不少,为了有更舒适的观影体验,人们很少再选择去那些破旧的老影院了。

哈尔滨铁路博物馆随笔

哈尔滨铁路博物馆随笔

哈尔滨铁路博物馆随笔哈尔滨铁路博物馆,浓缩着历史,记录着现在。

黑土地曾安然沉睡,兴安岭亦松涛阵阵。

“嗜土”的沙皇俄国,为了东出太平洋进行侵略扩张的野心,以一纸《中俄密约》,1896年——1903年,在中国领土上修建一条铁路,史称“大清东省铁路”,作为沙俄控制远东,掠夺和侵略中国的工具。

这条铁路以哈尔滨为中心,西至满洲里,东至绥芬河,南至大连,构成了“丁”字型骨架。

日俄战争后,南段(长春至大连)为日本所占,称“南满铁路”。

辛亥革命后改称“中国东省铁路”,简称“中东铁路”。

铁轨一路铺展,惊扰了山林间觅食的麋鹿和雪兔。

在这片黑土地上辛苦劳作的人们,因而改变了原有的生存方式,循着铁路谋生计,眼见他西伯利亚严寒挡不住车马鼎沸,人来了,眼见他松花江大桥不畏冰排暗涌,人走了。

风云变幻,经年纷争,变迁中的中东铁路,在中国铁路史、近现代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所有的沧桑荣辱,如今,都凝固在哈尔滨市南岗区西大直街84号——哈尔滨铁路博物馆。

哈尔滨中东铁路俱乐部,这座具有折衷主义风格的建筑,仿莫斯科大剧院而建,一眼望去,外观两层,地下一层,横卧在“大石头房子”对面,稳重而静寂。

细心的人们会发现,主入口并不设在建筑中心段,而是设在左侧,四根爱奥尼式壁柱配以高大的女儿墙,使只有两层的建筑颇具挺拔感,尽显欧洲古典建筑的豪华气派。

请记住设计师的名字:康.赫.德尼索夫,他设计的建筑名为中东铁路俱乐部。

哈尔滨与铁路一同成长,有城市新兴时的亢奋与惊喜,也有数不尽的磨难。

遥想当年,沙俄决定将设于海参崴的铁路工程局迁到松花江畔的新城,1903年在大直街上兴建中东铁路管理局和中东铁路俱乐部。

开工后不久,日俄战争爆发,几经坎坷,终于在1911年12月交付使用,至今已经走过了108年的沧桑岁月。

铁路,博物馆,史书。

如此明朗的主题,在巨石上凿刻,金黄的路徽,做奔驰状。

哈尔滨铁路博物馆,是一个建筑概念,也是一个文化概念,更是一种精神概念,要想读懂他,就要走近他。

哈尔滨国企文化宫建筑遗产特色及其保护探究(1950―1965)

哈尔滨国企文化宫建筑遗产特色及其保护探究(1950―1965)

遗产研究309摘要:20世纪50―60年代所建设的哈尔滨国企文化宫作为当时重要的社会公共空间,承载了国企和市民的诸多文化活动,是当时学习苏联文化政策的产物,具有浓重的政治色彩与教育意义。

因其特殊的建设背景与目的,国企文化宫建筑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与多样的遗产价值,但现今对其的研究与保护仍存在较大的空缺。

本文对哈尔滨国企文化宫建筑的历史与现状进行梳理分析,阐释其建筑特色与遗产价值,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保护建议。

Abstract: From 1950s to 1960s, State-owned Enterprise Cultural Palaces (or worker’s clubs) in Harbin were largely built as important social public space where many cultural activities of the citizens were held, with strong political significance from learning cultural policy of the Soviet Union. Due to special background and purpose of construction, State-owned Enterprise Cultural Palaces in Harbin presented uniqu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and heritage values, yet there is still a large gap between the research and conservation on them. Based on investigations of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 Culture Palace architecture in Harbin, this paper aims to comprehensively analysis on its architec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heritage values, and puts forward strategies on conservation.关键词:国有企业;文化宫;俱乐部;哈尔滨;建筑遗产Keywords: State-owned Enterprise; Cultural Palace; workers’ club; Harbin; heritage values杜嘉豪王岩DU Jiahao WANG Yan文章编号: 1672-9080(2023)12-0309-06DOI : 10.19974/ 21-1508/TU.2023.12.0309 中图分类号:TU-87文献标志码:A收稿日期: 2023-02-10 修回日期: 2023-08-30作者简介杜嘉豪,硕士,男,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在读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哈尔滨现代建筑。

哈尔滨的老建筑--哈尔滨铁路局

哈尔滨的老建筑--哈尔滨铁路局

哈尔滨的老建筑--哈尔滨铁路局它是哈尔滨最早出现的办公大楼之一,也是当时哈尔滨最大的一栋建筑,因为建筑的外立面全部由方石贴成,被当时的百姓称为“大石头房子”。

20世纪初,沙俄扩张的铁蹄踏上这片土地,强行攫取了中东铁路的建设和经营权,开始在哈尔滨大肆建设。

这座大楼如历史的一面镜子,始终映射着哈尔滨城市的屈辱与发展史……和其他一些保护建筑、文物保护单位相比,一般常人很难进入这座大楼参观,也因此为它罩上了几许神秘的色彩——据说,大楼里楼道纵横如迷宫,第一次走进大楼的人肯定迷路;据说,大楼还是个秘密情报机构,内部布满了电话发报网线;据说,大楼里富丽堂皇,堪比皇家宫殿;据说,大楼里百年文物比比皆是,连百年前的桌椅都保存完好……它,就是哈尔滨铁路局办公大楼,始建于1902年的中东铁路管理局旧址,现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西大直街51号,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级I类保护建筑。

始建于1902年的中东铁路管理局办公大楼,是哈尔滨早期行政办公建筑中规模最大、最为显赫的一栋。

是由6座相对独立大楼组成了一个俄文“Ж”字型,设计者意取俄文“铁路”一词的第一个字母“Ж”形状而设计,而非一些资料上所说的“日”字。

大楼通体由精致青石板饰面的包石建筑,总体设计别具匠心。

整体从红线后退64米,形成舒展的楼前广场。

正楼高三层,配楼二层,内部功能分区明确,装修十分考究,是哈尔滨早期新艺术运动风格建筑的代表作。

据一些史料记载,大楼曾经着过三场大火。

中东铁路管理局大楼四分之三被烧毁,损失严重,曾致使整个中东铁路管理机关陷于瘫痪。

当时有关方面派人捉拿纵火犯,但最终也没有查出个所以,当局便将一名办事员和两名更夫作为替罪羊草草了事。

大楼于1906年又重新以钢筋混凝土为梁得以修复。

铁路局大楼内部设计装潢之考究精细,确实让人惊叹!据介绍,该楼设计为新艺术运动建筑风格,是当时风行的“摩登建筑”,其特点就是充满有活力、波浪形和流动的线条。

我们在楼内走廊上随时可见一道道拱型门,凹线优美、自然流畅;很多房间还都保留着原来的实木护墙板,上面更有精美雕饰。

历史悠久的哈尔滨铁路总工会图书馆

历史悠久的哈尔滨铁路总工会图书馆

作者: 高岚岩
出版物刊名: 图书馆建设
页码: 37-38页
主题词: 总工会 中央图书馆 哈尔滨 铁路图 历史悠久 铁路职工 中东铁路 乐部 分馆 藏书
摘要: <正> 哈尔滨铁路总工会图书馆(以下简称哈铁总工会图书馆),是我省工会系统图书馆中历史最悠久的一个。

如果从一九○二年创立的东清铁路俱乐部图书馆算起,已有近八十年的历史。

(一)甲午战争后,出现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浪潮。

一八九六年六月,沙皇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俄密约,攫取了在东北修建铁路的特权。

一八九八年,沙俄开始修筑从满洲里到绥芬河的东清铁路和哈尔滨到大连的东清铁路支线。

为了筑路人员(主要。

50年前的哈尔滨

50年前的哈尔滨

50年前的哈尔滨
前些天,在书摊发现这12张哈尔滨风光明信片,中英文标注。

没有出版社,出版时间的标注,也没有注明摄影师。

哈尔滨市区乌瞰,可以清晰看到哈尔滨火车站,霁虹街,黑龙江日报社大楼,伊维尔教堂建筑,地段街的日本神社建筑还在,照片应该是20世纪70年代前后的纪实。

哈尔滨防洪纪念塔,江边右侧当时是斯大林公园公安派出所。

那时,西大直街绿树成荫,马路上行驶的是20世纪60年代的公交车,照片右侧哈尔滨工业大学主楼。

哈尔滨,马家沟的儿童公园少年儿童小火车。

哈尔滨医科大学主楼前,工农兵大学生。

哈尔滨,中山路上的哈尔滨工人文化宫。

1967年前后,在西大直街上建设的“红太阳展览馆”,后来的黑龙江省展览馆,现在成为“大市场”。

哈尔滨,动力“安乐街”,现在的大庆路。

马路两边浓郁的树墙的。

说明哈尔滨当年的绿化十分好。

由于,这是明信片,当年,极少有彩色胶卷,由于受到印刷条件限制,因此照片显得模糊。

但是,从这张照片看:可见远方奔流不息的松花江,道里商业区,还有不少人能够辨认出哪里是自己的家。

50年前,夏天,沸腾的松花江,舢板,浓密的避暑的人们。

哈尔滨,八区体育中心。

当时,条件最好的哈尔滨露天冰球场。

看台上密密麻麻的观众。

哈尔滨,和兴路上,哈尔滨动物园的东北虎。

哈尔滨,50年前兆麟公园的冰景。

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哈尔滨防洪纪念塔就成为哈尔滨的地标建筑。

(快讯)铁道兵启航纪念塔——在冰城哈尔滨即将起航

(快讯)铁道兵启航纪念塔——在冰城哈尔滨即将起航

(快讯)铁道兵启航纪念塔——在冰城哈尔滨即将起航(编者:昨日刊发此文稿因编辑失误,出现重大失误,现纠正后重新刊发,在此向广大读者致以深深的歉意!)(来自铁道兵文化公益基金的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铁道纵队)1948年7月5日在哈尔滨市极乐寺成立。

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成立70周年(2018年7月5日),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铁道兵文化公益基金发起,由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呈报哈尔滨市人民政府,请示在哈尔滨市内建立铁道兵成立纪念塔。

2017年8月22日哈尔滨人民政府批准,在哈尔滨市松花江太阳岛北端中东铁路公园内,将新建的园区命名为“铁道兵纪念园”;将建成的观光塔命名为“铁道兵启航纪念塔”。

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铁道兵文化公益基金将在园内设置毛泽东主席、朱德元帅、叶剑英元帅给铁道兵的题词碑、铁道兵历史浮雕墙、铁道兵战士立体群雕,以及铁道兵纪念园铭谢碑等有关铁道兵元素的装饰装修工程。

铁道兵启航纪念塔项目简介解放战争时期,1948年7月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纵队在哈尔滨市极乐寺举行成立大会。

东北军区副政治委员罗荣桓到会作了《当前形势与任务》的动员报告。

纵队全体指战员迅急南下,奋勇抢修通往锦州、沈阳的铁路,确保军事运输畅通,保障辽沈战役胜利。

为了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成立70周年,由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铁道兵文化公益基金、老铁之友(北京)文化工作室有限公司发起,由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呈报哈尔滨市人民政府,请示在哈尔滨市极乐寺兴建铁道兵(铁道纵队)成立纪念塔。

2017年8月22日,哈尔滨市人民政府正式同意在哈尔滨市太阳岛北端的中东铁路公园内,另独立出园区,命名为“铁道兵纪念园”;将现观光塔命名为“铁道兵启航纪念塔”;将塔基上一侧34平米的休息室,作为铁道兵纪念品陈列室(哈规呈[2017]47号文)。

我们将在纪念园内设置三座石刻纪念碑,分别镌刻毛主席、朱德元帅、叶剑英元帅的题词;在塔基西侧设置“铁道兵启航纪念塔”记文碑,载明为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民政府,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铁道兵文化公益基金2018年7月5日立;在塔基东侧设置纪念园铭谢碑,勒入建设、设计、施工单位及支持机构、个人的名称、姓氏,以永誌谢忱。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铁文化宫的记忆
作者:暂无
来源:《黑龙江画报》 2014年第3期
文武国庆图片提供武国庆
在哈尔滨西大直街上,矗立着一座风格独特的历史老建筑———哈尔滨铁路文化宫。

它原
为中东铁路俱乐部,1903 年由中东铁路技师、俄国建筑师康·德·捷尼索夫设计。

文化宫经历了两次改扩建工程,扩建设计分别是俄罗斯建筑师日丹诺夫(1919年)和斯维利多夫(1923 年)。

中东铁路俱乐部时为哈尔滨最为豪华的文化活动场所,集电影、戏剧和娱乐为一体;俱
乐部设有豪华的观演厅,是中东铁路高级职员的娱乐集聚地,长期以来由中东铁路局局长霍尔
瓦特的夫人掌控。

1945年称中长铁路文化馆;1953年改称哈尔滨铁路文化宫。

1903 年,中东铁路工程局开始兴建中东铁路管理局和中东铁路俱乐部。

开工后不久日俄战争爆发,直至1911 年12 月2 日俱乐部才竣工交付使用。

当时俱乐部除有剧场、舞厅、台球
厅和餐饮设施外,在后院还有木制的凉亭、网球场和一个半球形的露天剧场,绿化带和休闲长
椅一直绵延至中东铁路中央图书馆(今俗称文联大院)。

哈铁文化宫是一位见证历史的老者。

中长铁路(中国长春铁路)移交仪式是在这里举行的。

时任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的周恩来出席了移交仪式。

1952 年12 月31 日,文化馆剧场张灯结彩,灯火辉煌。

主席台上高悬中、苏两国国旗和
毛泽东、斯大林的巨幅画像。

下午1时,移交仪式开始。

会场大幕徐徐拉开,周总理率先起立
鼓掌,台上台下掌声经久不息,军乐队高奏中苏两国国歌。

周恩来总理、苏联驻中国特命全权
大使潘友新、铁道部部长滕代远、外交部副部长伍修权等人主席台前就座。

中长铁路苏联专家、员工代表共计800余人参加了会议。

铁道部设专线转播大会实况,在长春、沈阳、大连、齐齐
哈尔、牡丹江等分局所在地和枢纽站设分会场,共有2200 多人参加了这次庆祝大会。

移交仪式上,中苏联合委员会苏方代表叶洛果夫、中方代表余光生分别宣读中苏联合委员
会的中、俄文最后议定书。

在欢快的乐曲声中,中苏双方全体代表共同在最后议定书和财产清
单上签字。

这时会场再次全体起立,掌声持续十分钟之久。

在雷鸣般的掌声中,周总理走向讲
台讲话。

周总理上身着深色中山装,脚穿黑皮鞋,精神矍铄地从主席台中间走向设在舞台右侧
的讲台,步伐稳健而坚定。

他在讲话中高度评价了中长铁路取得的成绩,感谢苏联专家为新中
国建设做出的贡献。

周总理的讲话赢得了全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接着,潘友新大使和滕代远
部长相继讲话。

滕代远代表铁道部向中长铁路局局长格鲁尼切夫授旗,以表彰他们对中长铁路
所做出的贡献。

格鲁尼切夫局长宣读停止中长铁路由中苏共管的命令。

新成立的哈尔滨铁路管
理局局长陆平郑重颁布成立哈尔滨铁路管理局的命令。

从此,这条中国人民血汗铺就、且有五
十四年悲欢离合历史的铁路,终于回到了中国人民的怀抱。

当晚8 时,庆祝中长铁路移交招待会在中长铁路文化馆举行。

在欢乐的气氛里,周恩来发
表热情洋溢的讲话。

在招待会上,专程来哈尔滨的苏联专家国家艺术团表演了《马刀舞》等精
彩的歌舞节目。

中国艺术家和哈尔滨的文艺团体同台献艺。

演出结束后,举行了晚宴。

哈铁文化宫有着迷人的建筑艺术风采。

建筑物为折中主义建筑风格,建筑面积5356 平方米,建筑高度11 米。

建筑的独特之处是主入口,它不设在建筑中心段,而是设在左侧,四根
爱奥尼式扶壁柱饰以高大的女儿墙,使只有两层的建筑颇具挺拔感。

主入口处石阶踏步舒展大方,深棕色木门雕刻着优美的图饰。

整体建筑威仪、舒展、靓丽。

室内装饰构思精美、图案典
雅,色彩和谐;天棚悬挂的大小7 个欧式吊灯富丽堂皇,尽显古典建筑的豪华气派。

哈铁文化宫现为哈尔滨市一类保护建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