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巧不成书戏言成巧祸——宋元话本《错斩崔宁》赏析
电大作业古代小说戏曲专题作业参考答案
电大作业古代小说戏曲专题作业参考答案古代小说戏曲专题形成性考核册答案古代小说戏曲专题作业1答案一、认真阅读教材上编第四章《宋元话本和明清拟话本》,回答下例问题。
1、婚姻爱情和断案折狱是话本最重要的题材类型,请简要介绍爱情题材和公案题材的拟话本为代表作品各一部,每部介绍字数不少于200字。
(1)爱情题材的拟话本答:话本、拟话本的爱情故事开始由门当户对、郎才女貌、向尊重品德、情感、注重生活实际方面进化,这反映了市民阶层对于生活与爱情关系的理解,不仅富有宋元两朝的时代特征,而且代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代表作品《卖油郎独占花魁》中,莘瑶琴色艺双绝,善吟诗作画,为临安首妓,与她交往的都是公子王孙、官宦阔商。
她本想在衣冠子弟中找一个可靠的归宿,但转眼五年过去,并无一人“知心着意”,毫无结果。
那时,在她的眼中,出身卑微的卖油郎------“倒了你卖油的灶,还不够半夜宿钱”的XXX如尘土。
她心里装得全是有名称的子弟。
后来在酒醉之余,竟然还念念不忘:“这个人,我认得他,不是有名称的子弟,接了他,被人笑话。
”谁知夜来喝的烂醉,得到XXX的悉心照料。
她当时也曾动过心:“难得这好人,又忠厚又老实,又知情识趣,隐恶扬善,千百中难遇此一人。
可惜是市井之辈,若是个衣冠子弟,情愿委身事之。
”但是仍在犹豫。
后来她遭到官宦子弟的百般蹂躏,衣冠子弟们撕下温柔敦厚的面纱,露出了狰狞面目。
她才明白这几年的浮艳奢华生活只是南柯一梦,绚丽的生活画图只是肥皂水吹起的五彩泡,艳冠群芳的花魁只是王孙公子的潜兴之物,她终于认清了衣冠禽兽的本质。
于是,面对忠诚善良的小本经济人XXX,她吐出了“我要嫁你”的心声,小说以生动曲折的情节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真情实感、忠诚体贴才是爱情的基础。
(2)公案题材的拟话本答:宋元时代的公案小说,一是说话中的“说公案”。
这是民间说书艺人创作的公案小说,它主要叙述冤案的发生和过程,对含冤受屈者寄予很大的同情,最终清官断案只是小说的一个尾巴,XXX的例行公事。
宋元话本小说的体制和写作特色
宋元话本小说的体制和写作特色作者:贺永芳李习馨来源:《青年时代》2017年第13期摘要:盛行于宋元时期的话本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话本是说话人使用的底本,在宋元时期成为具有说话艺术特色的书面文学。
本文以《碾玉观音》和《错斩崔宁》为例,分析了宋元话本小说的体制和写作特色。
关键词:宋元话本;体制;写作特色话本,是说话艺术的底本。
说话盛行于宋元时期,但在唐代已经萌芽。
话本由只供说话人使用的底本成为保有说话艺术特色的书面文学亦是在宋元时期。
这种由话本加工而成文学读物——小说,就应该称之为话本小说。
话本小说由于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而成为当时市民阶层所喜爱的文学样式。
下面以现存完整的宋人小说话本中最优秀两篇——《碾玉观音》和《错斩崔宁》为例分析一下宋元话本小说的体制和写作特色。
一、体制第一,题目。
题目是根据正话的故事来确定的,它是表明故事的主要标记。
《错斩崔宁》则是崔宁无端获罪被斩而的名的。
《碾玉观音》是以碾玉观音这一事件贯穿故事的。
第二,入话诗词。
话本小说通常以韵文开篇,一般是诗或词。
这些诗词,有的是自撰的,有的是引用古人的。
诗词的作用可以是概括全篇大意,点明主题;也可以是造成意境,烘托情绪;也可以抒发感叹,从正面或反面衬托故事内容。
例如《错斩崔宁》的开篇是一首诗:聪明伶俐自天生,懵懂痴呆未必真。
嫉妒每因眉睫浅,戈矛时起笑谈深。
九曲黄河心较险,十重铁甲面堪憎。
时因酒色亡家国,几见诗书误好人!《碾玉观音》的开篇诗词,共有十一首之多,仅引其中三首:山色晴岚景物佳,暖烘回雁起平沙。
东郊渐觉花供眼,南陌依稀草吐芽。
堤上柳,未藏鸦,寻芳趁步到山家。
陇头几树红梅落,红杏枝头未着花。
……苏小小道:都不干这几件事,是燕子衔将春色去。
有《蝶恋花》词为证:“妾本钱塘江上住,花开花落,不管流年度。
燕子衔将春色去,纱窗几阵黄梅雨。
斜插犀梳云半吐,檀板轻敲,唱彻《黄金缕》。
歌罢彩云无觅处,梦回明月生南浦。
”王岩叟道:也不干风事,也不干雨事,也不干柳絮事,也不干蝴蝶事,也不干黄莺事,也不干杜鹃事,也不干燕子事。
错斩崔宁
“虽然如此,必须通知我爹娘一声。” “官人今日在何处吃酒来?”
“大姐姐如何不来?”
本来孤疑不决的陈二姐,经过三问三答之后,事情 便越说越真,不由人不信,这引出半夜出走招来重 大变故的情节。
进一步揭示陈二姐的思想性格:她精细,有心眼, 却过于软弱温顺。听说丈夫将她典卖,没有怨恨, 更没有抗争,为一不满和要求,仅仅是应该“通知 我爹娘一声”。
交代陈二姐小妾的身分,是为了后文写刘贵 出卖她的戏言后信以为真,以致连夜出逃的 情节。因为小妾地位低贱,可以买来,可以 卖出。这样就使得情节合情合理,真实可信。 同时作者又特意交代刘贵和妻妾三人之间和 睦相处的关系,这样在小说一开始,就从人 物关系上将陈二姐不会杀死丈夫而无辜蒙冤 暗示给读者。这样精细周到的构思,标志着 或本小说在艺术表现上的成熟。还特别注重 故事结构的完整性,讲究开头,注重结局, 严谨完整。
2. “无巧不成书”
作者在编织故事时善于利用生活中的偶然性因素, 巧妙地组织情节,发展情节,从偶然中表现必然。 这篇小说利用生活中的偶然性因素组织发展情节, 多数情况是做到了在偶然中寓必然,因而不仅真实 自然,合情合理,而且有较丰富的生活和思想意蕴。
刘贵戏言将陈二姐典卖,以至造成她的出走并蒙冤 被杀的悲剧,这一偶 然性情节是建立在封建社会 里夫权统治下妇女悲惨命运这一必然性的基础之上 的。 这种开玩笑的偶然性因素中不仅包含着生活的必然 性,而且还表现了社会生活中某些本质方面。
在她离开刘贵回家以前,小说写她“沉吟了一会,
却把这十五贯钱,一垛儿堆在刘官人脚后边。 趁他酒醉,轻轻的收拾了随身衣服,款款的 开了门出去,拽上了门……”
对于丈夫把自己典卖得来的无情无义的十五贯钱, 她满有理由在一气之下取走带回娘家去,但他没有 这样做,人留给丈夫,表现出她是多么善良老实 生怕丈夫酒醒后找不到,特意挪来堆在他的脚边, 表现她是多么的小心精细。 收拾衣服是“轻轻的”,开门是“款款的”,临走 还特意把门拽上,一举一动都是性格化的。
宋元小说话本艺术特色
的艺术特色
小说话本的题材内容:
据《醉翁谈录 小说开辟》记载,从题材上分为灵怪、 烟粉、传奇、公案、朴刀、杆棒、神仙、妖术八类.但 若就旨趣而论,不管是何种题材,都往往以爱情或公 案作为叙事的“兴奋点”。
爱情故事 公案故事
爱情故事
宋元小说话本中的爱情故事,又往往突出女性对爱情生活 的主动追求。 例:《碾玉观音》璩秀秀 “何不今夜我和你先做夫妻?” “你知道不敢,我叫将起来,教坏了你。你却如何将我到家 中?我明日府里去说!”
宋元小说话本的艺术特色
(二)注重细节描写 小说作为一种说唱文学,特别注重细节描 写。一些优秀作品,其细节描写之真实是 非常突出的。 如《错斩崔宁》并没有故布疑阵,说话人 一再说明刘贵被杀前后的情形,重复交代 二姐确是当夜在邻居家借宿一宵,让听众 注意事实的真相:
《错斩崔宁》:
那刘官人以来有了几分酒,而来怪他开得门迟了,且戏言吓他一 吓,便道:“说出来又恐你见怪,不说时又须通你得知。只是我 一时无奈,没计可施,只得把你典与一个客人。又因舍不得你, 只典得十五贯钱。若是我有些好处,加利赎你回来;若是照前这 般不顺溜,只索罢了!”那小娘子听了,欲待不信,又见十五贯 钱堆在前面;欲待信来,他平白与我没半句言语,大娘子又过得 好,怎么便下得这等狠心辣手。狐疑不决,只得再问道:“虽然 如此,也须得通知我爹娘一声。”刘官人道:“若是通知你爹娘, 此事断然不成。明日且到了人家,我慢慢央人与你爹娘说通,你 也须怪不得我。”小娘子又问:“官人今日在何处吃酒来?”刘 官人道:“便是把你典与人,写了文书,吃他的酒才来的。”
《闹樊楼多情周胜仙》 返回
公案故事
宋元时代,官府昏庸、吏治腐败现象的日趋严重, 是导致大量公案产生的主要原因。它反映出民众 对不公平、不合理现象的关注,以及对生存权利、 社会治安的深重忧虑。 例:《错斩崔宁》:“这般冤枉,仔细可以推详出 来。谁想问官糊涂,只图了事,不想捶楚之下, 何求不得?……所以,做官的切不可率意断狱, 任情用刑,也要求个公平明允。道不得个死者不 可复生,断者不可复续,可胜叹哉!”
我读《错斩崔宁》
最后,我想把同为话本小说的《错斩崔宁》和《碾玉观音》的入话部分做一个比较。话本小说,顾名思义,是说书人的底本,说书人正式开场前要热场,这两篇小说的入话部分都有所体现。不同的是《错斩崔宁》一开始先讲了一个与正文类似的魏鹏举玩笑丢官的故事,既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又能为主旨做铺垫,前后呼应,相映成趣。而《碾玉观音》的开头是十几首诗词,虽有些文采,但与正话无太大关系,难免使人感到冗长无趣,还没切入正题就没了兴趣。因此相比之下,我更欣赏《错斩崔宁》的入话部分。
其次,这个小说在保证情节曲折离奇,具有高度可看性的同时,揭露和讽刺了官场黑暗和贪官污吏,将教育意义巧妙地融进字里行间,发人深省、引人深思。我想着重探讨一下这篇小说的教育意义。第一层肯定是玩笑别开大了。刘贵醉了,又嫌弃陈二姐开门慢了,所以跟她开玩笑说把她给卖了,他的语气状态和神情再加上货真价实的十五贯钱,使陈二姐信以为真,又气又怕,不想再跟这个薄情的人待在一起,所以离家出走,而门只能从里面拴上,所以导致了后面的惨剧。其实从某种层面说,刘贵的死,很大一部分原因怪他自己,祸从口出不是没有道理的。玩笑可以开,但得分时机、分场合、分身份等。而且如果对方产生了气愤等负面情绪,一定要解释清楚,以免引起误会,甚至导致更严重的后果。小说开篇魏鹏举和妻子玩笑丢官的小故事还算轻的,真到了十五贯这个故事的地步也不是完全没可能的。第二层是,不要当愚昧自私的围观者。刘贵的玩笑首先就是一个巨大的隐患,但刘贵一家的邻居们也是酿成惨剧的罪魁祸首之一。有个成语叫三人成虎。大街上本没有老虎,一个跟你说大街上有老虎你不信,那两个人跟你说呢?三个人呢?你会不会渐渐信以为真?刘贵的邻居们没有一个人站出来提出本案的疑点,全都为了撇清嫌疑而一口咬定是陈二姐和奸夫谋财害命!可见声援的力量多么强大——既能推动正义的革命成功,又能迫害一个甚至多个无辜的人命丧黄泉。所以作为一个成熟的人,我们一定要肩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是非有自己明确清醒的判断,不要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因为量变引起质变,舆论可以救人于水火,也能害人于无形。
古诗文鉴评(六)《错斩崔宁》(教师中心稿)
古诗文鉴评(六)《错斩崔宁》(教师中心稿)《错斩崔宁》是宋代话本小说,明代冯梦龙把它收入《醒世恒言》,改名为《十五贯戏言成巧祸》,本篇情节离奇,纯是以世相的偶然性构成,“戏言成巧祸”确是最为准确的概括。
事情起于微末:刘贵家道衰落,得丈人资助十五贯钱开店,回得家门,乘着酒意戏言这是典卖小娘子的身价。
这一戏言本也无伤大雅,刘贵只是吓她一吓,想不到小小的起因却酿成大祸,断送了三条人命,共间因果关系大小实在不相称,可结果却依然是如期而至,这全在于起因与结果之间的一连串巧合。
小娘子听说自己无端被卖,连夜出走,离家时只是把门拽上,这给贼人入门提供了方便,当夜也恰好有贼入门偷窃,不料惊醒刘贵,贼人操斧劈死了他。
小娘子次晨回娘家讨主意,半路上遇见崔宁,崔宁身上恰巧带有卖丝所得的十五贯钱。
两人被告到官府,恰巧遇上糊涂府尹,只认十五贯钱是丈人给女婿的事实,不问十五贯钱是典卖小娘子的身价的可能性,只认妇人家黑夜行走,且与一男子同行,这男子身上又正好带有十五贯钱,便断定是与奸夫合谋,谋财害命的逻辑,不勘察现场,不查验死者,不问其他情由,严刑逼供,轻率断案,断送两条无辜的生命。
三样巧合,缺一就难成奇祸。
事情的发展本有各种各样的可能性,作者却把无以尽数的可能性进行选择,使三样巧合聚拢,让人感慨命运弄人。
虽说“无巧不成书”,但一味求巧却也非为文之道,巧合的生成要合情合理,巧合才成艺术。
刘贵在丈人家得钱十五贯,归途遇相识,进门讨教生意之事,相识见面,喝上一盅两盅,本是情理中事。
酒醉回家,敲门半晌,小娘子才开门,于是心中不快,乘着酒醉与她开玩笑,也合自然。
小娘子听说自己被卖,心急离家,自然难以顾及门未上栓。
贼人入门,刘贵惊醒,十五贯钱关系到全家今后的生计,自然要拼抢回来,贼人行恶,砍杀刘贵,也是必然会发生之事。
小娘子次晨上路,行走乏力,与人结伴,也属合乎情理。
邻里捉得两人,交刘大娘子、刘贵丈人扭去见官,借此可以摆脱干系,正是普通小民的心态。
《错斩崔宁》鉴赏
《错斩崔宁》鉴赏宋代的话本,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大的影响。
它兴驻使文学理接近于人民,而且还开辟了中国小说的新纪元。
话本以爱憎分明的态度揭露了封建社会的种种罪恶和黑暗,指责了昏官恶吏,对人民遭受的痛苦和迫害予以同情。
《错斩崔宁》故事来源于民间,作者不详。
最初被人编入明人编撰的《京本通俗小说》(即《宋人词话》)第十五卷。
冯梦龙把它编入《醒世恒言》,改题为《十五贯戏方成巧祸》,除个别字以外,内容大体相同。
清初朱的《双熊梦》()又名《十五贯》的故事部分取自《错斩崔宁》,并在后来的昆曲中演唱,至今不衰。
这篇话本写的是宋高宗时,刘贵有一妻一妾,家境贫困,从丈人处借了十五钱归家,嫌妾陈二姐开门迟了,加以酒醉,便戏言已将她典与别人,并以十五贯钱为证。
陈二姐信以为真,趁刘贵熟睡,当晚偷偷逃往娘家,想告知父母。
途中遇卖丝客崔宁,结伴而行。
不料,贼人静山大王潜入刘家,杀了刘贵,盗走了十五贯钱。
邻居发现后,追赶上陈二姐,发现崔宁与她同行,身边也有十五贯钱,就把二人一起送官。
临安府尹认为人赃俱在,对二屈打成招,判处死刑。
后刘贵之妻王氏被静山大王掳去作了押寨夫人,事久乃得知真情,才告官平反冤狱。
这篇小说故事情节曲折巧妙,细节描写真实细致,人物性格生动鲜明,批判了封建官吏草菅人民,率意断狱,是一篇具有现实主义色彩的文学作品。
这篇小说真实细腻的描写,令人赞叹。
说话人没有故弄玄虚,而是层层剥笋把事件展开。
对这段冤狱的发生、发展及结果写得入情入理,对“错斩崔宁”的原因分析得全面细致。
刘贵并非陈二姐和崔要所杀,而是偶然夜入刘家的盗贼静山大王杀的。
作者一再说明刘贵被杀前后的情形,点明陈二姐当夜在邻居家借宿一宿,让听众注意事实真相。
既然陈二姐当夜是住在朱三老儿家,当然就不可能是杀人凶手。
在整篇小说里,刘贵被杀之夜陈二姐借宿住家的事实,被作者三番五次地重复提出,描写之细可见一斑。
同时,细至入微的描写,也间接地揭示出“错斩崔宁”的社会原因。
意料之外 情理之中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摘要:古代话本小说是中国小说的源头。
其创作技巧、艺术特色乃至于审美情趣对中国小说的作者和读者都有着深刻重大的影响。
本文着重分析古代话本小说中很常见的“误会和巧合”,指出作家是如何运用这些技巧来塑造人物。
推进情节,从而达到既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深深地吸引着读者的艺术效果,并对这种创作技巧进行了重新的思考。
关键词:话本小说;创作技巧;误会巧合;艺术效果中国小说和外国小说的最大不同,就是中国小说注重情节发展,外国小说关注人物命运;中国小说喜欢描写故事发展的来龙去脉,外国小说擅长刻划人物生存的外部环境:中国小说讲究好看。
外国小说研究动人。
古代话本小说是中国小说的源头,其创作技巧、艺术特色乃至于审美情趣对中国小说的作者和读者都有羞深刻重大的影响,本文力图通过分析古代话本小说的写作技巧之一来说明其艺术的特色,并对其进行了重新思考。
众所周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是说偶然性与必然性是相互联系的。
必然性体现着规律性。
决定着自然界和社会发展的进程,偶然性则是必然性的补充和表现形式。
在偶然性背后往往隐藏着必然性。
科学的任务是要透过偶然性找出必然性,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性,科学的认识不能建立在偶然性上,科学是偶然性的敌人。
小说与科学当然不同。
小说是反映社会人生的,社会在发展变化。
人生有生老病死,在必然发展的过程中会充满各种变数。
所以,小说固然也要透过偶然性反映必然性、规律性,但是它并不排斥偶然性。
相反却非常珍惜偶然性。
捕捉生活中的偶然性,对于科学也许是不必要的,对于小说却十分要紧。
如果说。
科学是偶然性的敌人,那末。
小说倒是偶然性的朋友。
古今中外许多高明的小说家。
都是抓住社会和生活中的偶然性来刻划人物和推进情节,从而创造出无数引人入胜、催人泪下的优秀小说来。
如《泰坦尼克号》的冰山沉没,《飘》结尾时郝思佳的女儿忽然骑马摔死等,都是那么偶然、突兀,仔细想来,却又充满必然。
这些情节。
使得小说奇峰突起,曲折跌宕,令读者唏嘘不已,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
十五贯戏言成巧祸(错斩崔宁)
/《醒世恆言》卷三十三
說話
「說話 」是唐代講唱藝術中的一種, 乃是講故事的意思。這種藝術形式以 散說與念誦為主,以歌唱為輔,後代 稱做「說書」。
表演方式
一、唐宋時期出現了職業化或半職業 化的講唱藝人,並有固定的演出場所。 二、綜合運用散說、念誦、歌唱及器 樂伴奏等表現手段,講述短篇或長篇 故事。 三、講唱藝人有時會向觀眾收費,從 而使演出帶上了商業的性質。
明擬話本
三言兩拍 馮夢龍:喻世明言(古今小說)、警世 通言、醒世恆言 凌濛初:拍案驚奇初刻、二刻 今古奇觀 抱甕老人選三言二拍集編,40回。
題解
「這回書,單一個官人,只因酒後一時 戲笑之言,遂至殺身破家,陷了幾條 性命。」 十五貫 戲言 成巧禍 十五貫+戲言=成巧禍 (原 因) (結果)
入話
德勝頭迴:宋元時說書的人開講前說 個小故事,以導入正文的話題。亦稱 為「笑耍頭回」。 買一送一:入話主題最好與故事內容 一致。
解決
人道:
法官誤判→屈打成招→被斬
天道:
王氏與山大王→小偷招供→報應
人物探討
若你是法官,根據一樣的事實,會如何判案?
小說裡誰最無辜?
小說裡的「壞人」是誰?
小娘子的災禍是誰造成的?
小說裡看得到哪個人物的「內心世界」嗎? 這篇故事的主題,是「戲言的可怕」、人心 叵測、或者是世事難料?
偶然與巧合
兩個偶然
引發事件:戲言
訪友喝酒 承上:承接丈人資助開業的準備工作 啟下:開啟以下喝酒惹禍的緣由 戲言 十五貫 戲言將小娘子賣了 幾分酒意 不爽
發展:成巧禍
小娘子:
信以為真→離家→寄宿鄰家→趕路→巧遇崔 寧→同行
劉家:
小偷→劉官人死、十五貫被偷→鄰居發現→ 報官追凶→見小娘子與崔寧同行
浅淡《错斩崔宁》谁之过
浅淡《错斩崔宁》谁之过《错斩崔宁》是宋人话本中的名篇,见《京本通俗小说》(即《宋人词话》)第十五卷。
明末天启年间(1621-1627),通俗文学家冯梦龙把这篇话本收编入《醒世恒言》改题为《十五贯戏言成巧祸》。
《错斩崔宁》以低沉的笔触、黯淡的色调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动人心弦的悲剧。
一个名叫刘贵的人因家中贫穷,从丈人处借得十五贯钱,晚上回家时因喝醉了酒,又嫌其妾陈二姐开门迟了,就跟陈二姐开了个玩笑,说这十五贯钱是把她典当给别人所得。
陈二姐信以为真,当晚偷跑出来,住在一个邻居家。
第二天在回爹娘家的路上,碰上一个卖丝的青年崔宁,两人结伴而行。
不料刘贵在家被盗贼杀死,十五贯钱也被盗走。
邻居发现后,追赶陈二姐。
因崔宁卖丝所得的钱也是十五贯,邻居就以为崔宁是陈二姐的奸夫,是他们合谋杀死刘贵。
临安府尹以为这就是真赃实犯,不作调查研究,不推理详情,而是将崔宁和陈二姐屈打成招,一个被“处斩”,一个被“凌迟”,造成了两条人命冤案。
后来,真正的凶手静山大王吐露了真情,此案才得以昭雪。
这篇话本,情节曲折生动。
作者认为,刘贵的杀身破家,崔、陈的冤死,都由刘贵酒后戏言造成。
很显然,造成这件命案原因很多,然而,话本作者却偏偏抓住了“不该说笑话”这个非本质的原因,而抹杀了本质的原因。
本文试图从以下三方面探讨造成崔、陈惨剧的本质原因。
一.封建社会压制妇女的宗法制度是酿成悲剧的催化剂请看刘贵说把陈二姐典给一个商人后,“那小娘子听了,欲待不信,又见十五贯钱堆在面前。
欲待信来,他平日与我没有半句言语,大娘子又过得好,怎么便下得这等狠心辣手!疑狐不决。
”陈二姐听了刘贵的戏言后“疑狐不决”,她不信,但又不能不相信刘贵“下得这等狠心辣手”。
尽管封建社会丈夫有随意处置妾的权力,可是在决定之前理应通知其父母。
小说非常巧妙地通过陈二姐的一连串提问,透露出她的疑而不信,信而又疑,以及紧张不安的心理,从而反映出作为一个“妾妇”,地位卑微,不能主宰自己命运的悲哀。
《十五贯戏言成巧祸》简评
《十五贯戏言成巧祸》简评《醒世恒言》第三十三卷《十五贯戏言成巧祸》简评吴越《十五贯》,经过戏剧、电影的传播,今天已经是一个脍炙人口的传统故事。
早在宋人话本《京本通俗小说》中,就有话本《错斩崔宁》流传。
《也是园书目》、《宝文堂书目》亦有著录。
《错斩崔宁》是宋人话本中的名篇,故事情节和本卷完全一致,就不再介绍了。
小说情节曲折,细节描写十分真实,批判了官吏草菅人命,率意断狱。
这个故事之所以流传很广,直到今天,还是尽人皆知,除了有冯梦龙把原话本编进《醒世恒言》中,改题目为《十五贯戏言巧成祸》,广泛流传之外,还有明末清初吴县人朱素臣据以改编成昆曲传奇《双熊梦》,又名《十五贯》,久演不衰,功不可没。
但是今天舞台上、电影中演出的《十五贯》,和原来的传奇《十五贯》以及冯梦龙的本卷小说,内容已经相去很远了。
最早的戏曲剧本出现于清初,题名《十五贯》,又名《双熊梦》,原本现藏故宫博物馆。
这是一部长达四本、要连演四天的“连台好戏”,故事梗概如下:〖头本〗淮安府山阴县(今江苏省淮安市)书生熊友兰、熊友蕙兄弟,因家境贫寒,拿出家传的合符玉桃一双变卖。
途中失落一只,剩下的一只卖给了贾公道。
兄弟二人卖了玉桃,熊友兰出外当舵工谋生,熊友蕙在家读书。
熊家的邻居冯越洪,开当铺为业。
冯越洪的儿子很丑,童养媳何玉娥却聪明而美丽。
她的卧室,和熊友蕙仅一墙之隔。
听见熊友蕙的读书声,常常叹息。
冯越洪心里起疑,让她搬到后面去。
不料熊友蕙也因为和何玉娥相距太近,搬到了后室,结果还是一墙之隔。
熊家因为闹耗子,熊友蕙买来耗子药,做在饼中。
不料耗子洞正好通两家,有毒药的饼被耗子衔到了冯家,冯家人没觉察。
此前冯越洪曾经把一对金环和十五贯宝钞(不是铜钱而是钞票)交给何玉娥收藏。
同一夜,老鼠把一只金环衔到熊友蕙的书架上。
熊友蕙看见金环,大喜,说是“老天所赐”,喜滋滋地拿到冯越洪的当铺中典钱使用。
冯越洪看见自己家中的东西,疑心是何玉娥私下赠给熊友蕙的,就向何玉娥要金环,何玉娥拿不出来,也无法说明去向。
十五贯戏言成巧祸(错斩崔宁)
明擬話本
三言兩拍 馮夢龍:喻世明言(古今小說)、警世 通言、醒世恆言 凌濛初:拍案驚奇初刻、二刻 今古奇觀 抱甕老人選三言二拍集編,40回。
題解
「這回書,單一個官人,只因酒後一時 戲笑之言,遂至殺身破家,陷了幾條 性命。」 十五貫 戲言 成巧禍 十五貫+戲言=成巧禍 (原 因) (結果)
入話
德勝頭迴:宋元時說書的人開講前說 個小故事,以導入正文的話題。亦稱 為「笑耍頭回」。 買一送一:入話主題最好與故事內容 一致。
解決
人道:
法官誤判→屈打成招→被斬
天道:
王氏與山大王→小偷招供→報應
人物探討
若你是法官,根據一樣的事實,會如何判案?
小說裡誰最無辜?
小說裡的「壞人」是誰?
小娘子的災是誰造成的?
小說裡看得到哪個人物的「內心世界」嗎? 這篇故事的主題,是「戲言的可怕」、人心 叵測、或者是世事難料?
偶然與巧合
兩個偶然
場合與成員
瓦子=mall 勾欄=電影院 成員: 書會:編劇公會,專門編寫劇本、唱 本、話本等演出底本。 成員:藝人OR落沒讀書人
話本
定義: 1.說話人的底本 2.「話 」具有故事的意思; 「本 」字具有文本的意思。 從字面上看,話本就是故事的文本。
話本的特色
特色: 1.韻散夾雜 2.說書人的術語,「卻說」、「再說」 3.不時插入說書人的評論 4.故事開始前的「入話」
開頭劉官人讀書讀不出名堂改做生意賠錢時運不濟落寞妻王氏有錢的丈人資助女婿沒有子嗣妾陳氏陳賣糕的女兒引發事件
十五貫戲言成巧禍(錯斬崔寧)
/《醒世恆言》卷三十三
說話
「說話 」是唐代講唱藝術中的一種, 乃是講故事的意思。這種藝術形式以 散說與念誦為主,以歌唱為輔,後代 稱做「說書」。
分析《错斩崔宁》论冤错案产生之缘
分析《错斩崔宁》论冤错案产生之缘【摘要】:任何的冤案、错案都不会是无缘无故就产生的,在每个冤案、错案的背后总有各种因素在无形的推导。
在任何偶然的“巧合”的背后往往有其必然性的存在。
对于《错斩崔宁》,有学者认为是社会民意所致,也有学者认为是由于司法官员违背社会常理、司法常识尤其是相关法律规定,未作基本的现场调查所致。
但是不管如何分析我们都不能以现代社会的标准去强求古人符合我们的现在法学人的思维与逻辑,也未必能正确分析冤案产生的基本原因,为此我们首先应该立足于其当时制度建设,去尝试着了解冤案错案的因果,并以前人为鉴,发现值得我们今人需要借鉴的成果。
关键词:巧马锡武模式能动司法刑讯逼供一、既偶然又必然的“巧”《错斩崔宁》的“巧”值得一提,可以说在整篇小说都是围绕这“错”与“巧”而展开的。
刘贵“错”不应该戏言卖二姐,静山大王杀刘贵是“巧”,崔宁与二姐清早结伴同行是“巧”,邻里“错”绑崔宁,刘贵与崔宁的财物正好都是十五贯更是“巧”,而府尹“错”断崔宁的十五贯,大娘子迫嫁与静山大王也是“巧”,静山大王“错”不应该告诉大娘子真相,表面看来这些“错”“巧”是偶然的,但是在这些“错”与“巧”的背后,是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与司法制度所致。
中国公案小说多以情节的“奇”、“巧”来吸引人,或是超脱现实,或是“无巧不成书”。
巧则奇,奇则巧,奇巧即偶然。
偶然是必然中的偶然,意料之外是情理之中的意料之外。
偶然必经得住必然的检验,意料之外必合乎情理。
这一连几个错误与巧合就构成了一场冤案,从表面看,整个事件的发生都是偶然的,但又无不反映了社会的必然。
刘贵戏言将陈二姐出卖,以致她离家出走并蒙冤被杀的悲剧,这一偶然性的情节是建立在封建社会里夫权统治下妇女悲惨命运这一必然性的基础之上的。
试问如果不是社会上普遍存在买卖妻妾的现象,刘贵怎能如此戏言陈二姐又怎么会轻易信以为真,如果没有“男女同行、非奸即盗”的社会舆论,崔宁和陈二姐又怎会被“错绑”、“错杀”。
《错斩崔宁》注释、分析
错斩崔宁《京本通俗小说》《京本通俗小说》是无名氏编著的短篇话本集。
1915年由缪荃孙刊印,仅刻七篇,收入《烟曲东堂小品》丛书。
该话本集包括《碾玉观音》《菩萨蛮》《西山一窟鬼》《志诚张主管》《拗相公》《错斩崔宁》《冯玉梅闭圆》。
《京本通俗小说》中的作品不仅情节曲折生动,人物刻画,尤其是心理描写达到了一定的水平,生动、真实地反映了宋元时的社会生活及风俗人情。
此七篇话本为已知最早的宋人说话话本,对研究宋元话本具有很高的价值。
聪明伶俐自天生,懵懂痴呆未必真。
嫉妒每因眉睫浅,戈矛时起笑谈深。
九曲黄河心较险,十重铁甲面堪憎。
时因酒色亡家国,几见诗书误好人?这首诗,单表为人难处。
只因世路窄狭,人心叵测,大道既远,人情万端。
熙熙攘攘,都为利来;蚩蚩蠢蠢,皆纳祸去,持身保家,万千反复。
所以古人云:颦有为颦,笑有为笑①。
颦笑之间,最宜谨慎。
这回书,单说一个官人,只因酒后一时戏笑之言,遂至杀身破家,陷了几条性命。
且先引下一个故事来,权做个德胜头回②。
我朝元丰年间,有一个少年举子,姓魏名鹏举,字冲霄,年方一十八岁,娶得一个如花似玉的浑家。
未及一年,只因春榜动,选场开③,魏生别了妻子,收拾行囊,上京应取。
临别时,浑家吩咐丈夫:“得官不得官,早早回来,休抛闪了恩爱夫妻!”魏生答道:“功名二字,是俺本领前程,不索贤卿忧虑④。
”别后登程到京,果然一举成名,榜上一甲第九名,除授京职。
到差甚是华艳动人,少不得修了一封家书,差人接取家眷入京。
书上先叙了寒温及得官的事,后却写下一行,道是:“我在京中早晚无人照管,已讨了一个小老婆,专候夫人到京,同享荣华。
”家人收拾书程⑤,一径到家,见了夫人,称说贺喜。
因取家书呈上。
夫人拆开看了,见是如此如此,这般这般,便对家人道:“官人直恁负恩⑥!甫能得官⑦,便娶了二夫人。
”家人便道:“小人在京,并没见有此事。
想是官人戏谑之言!夫人到京,便知端的⑧,不得忧虑!”夫人道:“恁地说,我也罢了!”却因人舟未便,一面收拾起身,一面寻觅便人,先寄封平安家书到京中去。
《三言-十五贯戏言成巧祸》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
《三言-十五贯戏言成巧祸》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三言-十五贯戏言成巧祸》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导语】:宋元人的话本原貌,除了长篇的讲史(宋人把小说,即现在所称的短篇小说和讲史,即现在所称的长篇历史小说统称说话,说话人的底本都应称话本,但后来习惯只称短篇小说为话本了)有少数宋元人的话本原貌,除了长篇的讲史(宋人把“小说”,即现在所称的短篇小说和“讲史”,即现在所称的长篇历史小说统称“说话”,说话人的底本都应称“话本”,但后来习惯只称短篇小说为话本了)有少数平话的刻本存留外,短篇小说现存的刻本最早也是明人刊印的。
析错斩崔宁法律问题【范本模板】
话本《错斩崔宁》中的法律问题分析[摘要] 宋元时期的《错斩崔宁》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公案”小说,在国内外流传颇为广泛。
首先,本文简述了这一“公案”故事的梗概:接着,将从法律视角出发,以中国古代的政治理念、法律规定以及社会特征三个维度对“错斩崔宁”所造成的冤狱进行了原因分析;最后,从裁判者的逻辑推理和司法程序两方面较详细地分析了这一冤狱所存在的法律问题,以期对我国法学研究有所裨益。
[关键字]法律与文学冤假错案司法刑讯逼供原因Abstract :The song and Yuan Dynasties ”wrong”cut Cui Ning is the famous ”detective novels" in ancient China,pass in and out of the country are quite broad. First of all, this paper gives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detective story outline. Then from the legal perspective of to Chinese ancient political philosophy,law and soci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wrong cut Cui Ning ”caused the miscarriage of justice for the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Finally,from the referee's logic inference and the judicial procedure in detail analyzed the miscarriage of justice,the existence of legal issues, with a view to legal research of our country benefit。
十五贯戏言成巧祸简介
《十五贯戏言成巧祸》简介|鉴赏《十五贯戏言成巧祸》简介|鉴赏宋元白话短篇小说,见《醒世恒言》第三十三卷。
临安府商人刘贵,有妻王氏,妾陈二姐。
一日,携妻去丈人家祝寿。
因家贫,得丈人十五贯钱作经商本钱。
岳丈留女而遣婿先归,途遇朋友留酒。
及归,妾见钱,问其故。
刘贵乘醉戏言,说已将二姐典卖。
她信以为真,欲告父母,当夜寄宿邻家,并禀明原委。
不料,有贼闯入刘家,偷钱时被刘贵发觉,贼拾起斧头,砍死刘贵逃匿。
二姐直待黎明赶路,途遇少年崔宁,结伴前行。
有人赶来,告知杀人事,并将两人扭送官府,指为恋奸杀夫,处以死刑。
后刘妻王氏被强盗静山大王劫为压寨夫人,无意中发现了静山大王就是杀死刘贵的凶手,告发官府,终于昭雪前冤。
小说通过“错斩崔宁”的故事,鞭挞主观、草率断狱的危害,告诫“做官的、切不可率意断狱,任情用刑”,误杀无辜,表达了市民阶层期待廉明吏治的要求和愿望。
作者在对案件的具体描绘中,也揭露了当时社会盗贼横行,司法糊涂的黑暗现实。
郑振铎《中国文学史》认为它在艺术上“虽不以结构的奇巧见长,其描写却是很深刻生动的。
”可谓的论。
全书故事情节的发展,忠实于生活本身的面目,较少作虚构和夸饰,更没有穿插丝毫的神鬼迷信,这在早期的话本小说中,是至为难得的。
叙述描写时,作者紧扣关目,细针密缝,处处照应。
“十五贯钱”,几次在作品中出现,即是显例。
同时,作者善于运用“巧会法”结构故事,使情节紧凑、合理,又摇曳多姿。
如王翁给刘贵十五贯钱,而崔宁卖丝所得也“恰好是十五贯钱,一文也不多,一文也不少。
”再如,劫掠王氏的静山大王恰是偷窃她丈夫钱钞的强盗。
借助于“无巧不成书”的表现手法,使小说的情节发展有波诡云谲、出人意料的传奇色彩。
另外,“悬念”的设置,引人入胜。
偷钱杀人的凶犯究竟是谁?直到陈二姐和崔宁双双被斩时,小说仍没有交代。
作者只是在一个不引人注意的地方,闪现了六个字:“一个做不是的。
”这就牵动着人们的心灵。
结尾静山大王的出现,真相才大白,满足了人们审美心理上的愉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巧不成书戏言成巧祸——宋元话本《错斩崔宁》赏析无巧不成书戏言成巧祸——宋元话本《错斩崔宁》赏析著名宋元话本《错斩崔宁》,见于《京本通俗小说》。
话本写到一个为人做妾而又无辜被处死的陈二姐。
陈二姐是陈卖糕的女儿,出身城市贫民。
丈夫刘贵住在南宋都城临安,话本说他“祖上源是有根基的人家”,大约属于官僚地主阶级。
刘贵早先还读书做文章,求取功名,后来家道中落,就改行学做生意。
但这个富家子弟读书不长进,做生意也是外行,日子越来越不好过。
他妻子王氏,娘家还算富有。
陈二姐是他没有穷困时娶的小娘子。
他与妻子王氏,去给丈人王员外拜寿,王员外留他住了一个晚上,送他十五贯钱,去开个柴米店,以便维持生活。
刘贵拿了钱回家,进城遇到个相识的朋友,留下喝了一会儿酒,到了家门口,已是点灯时分。
陈二姐一人在家守到天黑,闭了门,在灯下打瞌睡。
那刘贵敲门,敲了半天才把她惊醒。
刘贵抱怨她开门开迟了,又带着几分酒意,就故意吓唬陈二姐,说是把她典给了一个客人,典了十五贯钱,待以后有了钱时,再把她赎回来。
从这里可以看出妇女可以被人随意买卖,自己丝毫做不得主。
作品这样描写陈二姐:“那小娘子听了,欲待不信,又见十五贯钱堆在面前,欲待信来,他平白与我没半句言语,大娘子又过得好,怎么便下得这等狠心辣手?”陈二姐思前想后,拿不定主意,最后决定回娘家去告诉父母,又怕有人来把她带走,当晚就轻轻出门,与邻居朱三妈借宿了一夜。
第二天一大早上路,遇上一个卖丝的小伙计崔宁。
这崔宁与《碾玉观音》里的崔宁同名同姓,不是一个人。
他从城里讨账,收了十五贯钱往回赶,顺路伴送陈二姐一程。
谁因陈二姐离家后,小偷摸入房中,杀死刘贵,拿走了刘贵的十五贯钱。
邻居追上陈二姐,连同崔宁送去临安府衙门。
崔宁身上正有讨账的十五贯钱,临安府尹就认定他是奸夫,伙同陈二姐谋死亲夫。
崔宁与陈二姐,有口难辩,被打得死去活来,二人受刑不过,只得屈招。
临安府尹把崔宁判“斩”,把陈二姐判“剐”。
话本作者说:“这段公事,果然是小娘子与那崔宁谋财害命的时节,他两人须连夜逃走他方,怎的又去邻舍人家借宿一宵?明早又走到爹娘家去,却被人捉住了?这段冤枉,仔细可以推详出来。
谁想问官糊涂,只图了事,不想清楚之下,何求不得!”话本通过陈二姐的冤死,着重揭露封建官吏的昏庸无能,草营人命。
全篇在“错”字上设计情节,先写造成冤案,后写昭雪冤案。
而从冤案当中,使读者认识到封建社会的妇女,尤其是平民百姓的妇女,命运是十分可悲的。
这篇小说既有主导的积极的一方面,又有次要的消极的一方面。
从积极的主导的方面看,小说通过善良无辜的陈二姐和崔宁被冤屈处死以及最后得到昭雪的故事,揭露了封建官吏滥施刑罚、胡乱判案、草菅人命的罪行。
出于强烈的义愤,作者不禁在小说里直接出面发表议论,他还对昏官率意断狱、任情用刑作了揭露和批判,而期望有“公平明允”的清官出来为人民主持正义,这反映了封建社会里广大被压迫人民的愿望和要求。
作者鲜明的爱憎倾向是值得肯定的。
不过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作者没有认识到冤案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封建制度的黑暗和腐败,而过分地着眼于问官个人的贤明与昏庸,因而后文便写由于“换了一个新任府尹”,陈二姐和崔宁的冤案便得到了昭雪,矛盾的解决是多少带有一些偶然性的。
从次要的消极的方面看,作者将这个社会悲剧的产生归结为“戏言成巧祸”,奉劝世人不可随便乱开玩笑。
这种认识反映了生活视野不够开阔的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和心理特征。
在“世路窄狭,人心叵测”的黑暗社会里,生活在下层的市民群众,靠着自己的勤劳奋斗“持家养生”,希望平平安安地生活,却随时有可能遭到从天而降的不测之灾。
他们从自己狭隘的生活经验出发,往往将社会灾祸解释为个人的命运不好,或者是由某种偶然性的因素所造成。
说话人便反映了市民听众的这种狭隘落后的思想和心理,通过这个故事来帮助人们总结经验教训,以避祸得福。
但是这种认识削弱了小说揭露昏官草菅人命的批判的社会主题,其实际的社会效果也是消极的。
俗话讲,“无巧不成书”。
巧则奇,奇则巧,奇巧即偶然。
偶然是必然中的偶然;意料之外是情理之中的意料之外。
偶然必经得住必然的检验,意料之外必合乎情理。
“奇”要不悖情理,“巧”应事所必然。
作为宋元时代走向成熟的小说话本的代表作,《错斩崔宁》的叙事艺术(也就是说话人讲故事的艺术)有不少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周详细密的艺术构思。
小说从一开始介绍人物的身世和人物关系,就跟全篇的思想倾向和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紧密地联系起来。
也就是说,故事怎样发生,又将怎样发展、结局,说话人在开讲以前就已作了通盘的考虑设计。
因为全局在胸,讲述时便闲闲叙来,从容不追,讲前面时眼光直射到终篇,讲后面时又处处照应前面,设伏布置,呼应映照,使得前因后果,脉络分明,井井有条,顺理成章。
如十五贯钱是小说情节发展的关键,矛盾的产生、误会的造成,都由此而来。
(大家想过没有,十五贯铜钱有多重?中国的铜钱,自宋元以后,单枚的重量有个大致规范,约在 3 — 4 克之间。
按3克算,一贯钱一千文,就是3000克,3公斤。
十五贯铜钱重45公斤,折合今制为90市斤,比两袋面粉还重。
俗话说:“远路无轻载”,崔宁是个收账的小伙计,要驮着90斤的重物长途跋涉,还要一路照顾萍水相逢的小娘子,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这个问题得不到解释,这个故事也就失去了起码的逻辑依据。
但我相信,我们的祖先是聪明的,决不至于让一个明显违背生活逻辑的故事在民间流传,而且竟然没有一位说者、听者提出质疑来。
因此不能不考虑,在这个故事中的十五贯钱,真的是体积大、分量沉的铜钱吗?有无可能是另类货币?其实你如果熟悉中国货币史,就会知道,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
从西周时就有类似纸币的货币,是皮革制成的。
唐朝的纸币叫“飞钱”,宋代的纸币叫“交子”、“会子”。
到了元朝,就几乎完全使用纸钞了。
元代的纸钞号称“宝钞”,用一种特殊的纸印刷的,单位和铜钱一样,有“贯”有“文”,面值分十等,有十文、二十文、三十文,也有一贯、二贯等等。
朝廷硬性规定:民间不准金银、铜钱流通,纸钞是当时唯一的法定货币。
后来又发行一种“银钞”,单位和白银一样,也按“两”、“钱”、“分”、“毫”、“厘”等标志面额,由二厘至二两,共分十三等。
所以我们读元代文献,说到多少贯,多少文,或是几锭、几两、几钱,指的其实都是纸钞。
这样一来,十五贯钱的问题就解决了。
导致三个人死于非命的这十五贯钱,其实应当是纸币。
这个故事应当发生于宋元时期,在元代“说话”时做了修改补充,因为元代社会上全部使用纸钞,说故事的人直接说多少贯,不着解释“这是纸钞,不是铜钱”。
可是到了明代,纸钞不流通了,“三言”作者在整理小说时,把十五贯描绘成铜钱,于是出现上面所说的纰漏。
)陈二姐被出卖的戏言,刘贵的遭窃被杀,崔宁的被牵累蒙冤,都因为有十五贯钱。
为了后面情节的发展,作者在开头介绍刘贵时就作了伏笔。
特别写他家道中落,时乖命蹇,半路出家不会做生意,以致消折了本钱等等,便是为了后文写他丈人资助他十五贯钱开设米店,以及刘贵回家跟陈二姐开玩笑说是将她出卖得了十五贯钱等等情节,提供生活的依据。
交代陈二姐小妾的身分,也为了后文写她听了刘贵的戏言后信以为真,以至连夜出逃的情节。
因为小妾地位低贱,可以买来,也可以卖出。
这样就使得情节的演进合情合理,真实可信。
同时作者又特意交代刘贵跟妻妾三人和睦相处,这样在小说一开始,就从人物关系上将陈二姐不会杀死丈夫而系无辜蒙冤暗示给读者。
这样精细周到的构思,标志着话本小说在艺术表现上的成熟。
还特别注重故事结构的完整性,讲究开头,注重结局,严谨完整,以适应市民群众的心理要求与欣赏趣味。
正如《醉翁谈录》“小说开辟”条里所说的那样:“说收拾,寻常有百万套,谈话头,动辄是数千回。
”收拾,指故事结局。
话头,指故事开头。
意思是说要注重并研究故事的开头结局,不使落入陈规俗套,做到多种多样别开生面。
第二,在情节结构上,采用双线发展组织全篇故事,分合有致,转接自然。
旧小说中常有“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套语,是说话艺人转换情节的一种艺术手段。
这篇小说运用这种手段极为娴熟。
全篇故事情节,以刘贵的被杀分为前后两大部分,前后两部分都是双线发展,但又略有不同。
前面部分,一条线是刘贵的活动,一条线是陈二姐的活动,交错发展,时合时分。
后一部分,一条线写王员外、大娘子,众邻里,一条线写陈二姐和崔宁,也是交错发展,时合时分。
篇中多处以“放下一头”、“不题”、“闲话休题”等,轻巧裕如地完成了情节的转换衔接和穿插分合。
因此,情节虽然曲折,却显得繁而不乱,井井有条。
第三,善于利用偶然性因素,巧妙地组织和发展情节,这就是俗话说的“无巧不成书”。
这是作家通过虚构对生活进行艺术概括和集中的一种手段,通过偶然揭示了生活的必然。
例如,刘贵戏言将陈二姐出卖,以至造成她的出走并蒙冤被杀的悲剧,这一偶然性情节是建立在封建社会里夫权统治下妇女悲惨命运这一必然性的基础之上的。
又如,陈二姐与崔宁同行,是引起邻里误会和昏官误判的偶然因素,但也是建立在封建礼教统治的时代认为男女同行非奸即盗的必然基础之上的。
这样,不仅使情节的发展合情合理,而且揭示出深刻的社会内容。
第四,作者在对情节进行提炼的基础上,做到了精心剪裁,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小说的主旨在揭露和批判问官的糊涂,但审案过程却写得十分简略,而对刘贵的被杀以及陈二姐借宿邻居、夜里出走在路上遇到崔宁等种种情形,不仅详加叙写,而且通过不同人物之口,多次重复,不断加以强调。
这样的艺术处理是十分高明的,因为把死者善良无辜的事实写得越充分,她蒙冤被杀的真情在读者的心中就越清楚,就越能引起读者的同情,因而问官的昏庸可恨就毋须多说便意在不言中了。
第五,运用生动的白话口语叙事状物,成功地做到了用白话来描写社会日常生活,叙述骇人听闻的奇闻逸事,并用以抒发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
这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件了不起的成就,它第一次用白话文来描写叙述社会日常生活,把当时社会上的人情世态,做出生动的描绘。
第六,很注重人物形象的刻画,并善于通过对人物的内心活动以及人物言行等的细致刻画来表现人物,塑造了许多生动鲜明具有个性的人物,如崔宁、陈二姐等。
这些人物都是个性化很强的形象,读后在人们心中无不留下深刻的印象。
虽然尚有粗糙之处,但它却是可贵的开始,对以后的小说、戏曲的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