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专项复习课件文言文阅读(五)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1

高考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1
12345
【参考译文】 材料一:赵襄子被围困在晋阳城中,突围后,奖赏有功的五个人,高赫是受赏
者中功劳第一的。张孟谈说:“晋阳城突围的事,高赫没有大功劳,现在却在受赏 者中功劳排第一,为什么?”赵襄子说:“晋阳城被围一事上,我的国家形势危急, 社稷危亡啊。我的大臣们都对我有高傲轻慢的意思,只有高赫没有失掉君臣之间的 礼节,所以先奖赏他。”孔子听说这件事后,说:“善于奖赏啊,赵襄子!奖赏一 个人后天下做臣子的都不敢失礼了。”有人说:孔子不懂得什么叫善于奖赏。善于 赏罚的,(使)百官不敢超越自己的职权,群臣不敢失掉君臣的礼节。主上设置了 有关法令,而臣子没有奸诈的想法。像这样,就可以叫作善于赏罚了。赵襄子有君 臣相亲的恩泽,执行着有令即行、有禁即止的法令,如果还有高傲轻慢的臣子,这 是赵襄子失去了处罚的原则。做臣子的,参议政事并且有功劳的就奖赏。现在高赫 仅仅因为不高傲轻慢,赵襄子就奖赏他,这就奖赏错了。所以说:孔子不懂得什么 叫善于奖赏。
12345
材料二:陈郡有个叫武臣的,对孔鲋说:“韩非确立法度,他和孔子不同的言论
太多了。我常常探究他们言论的内涵并比较他们所做的事,发现它们历久不变、长
久流传,在遏制奸邪、劝勉行善方面,韩非未必是错误的,孔子未必是全部合适的。
像韩非那样的人,也是当代的圣人了。”孔鲋说:“如今世人说到高的一定要说达
劳的一般人臣然后才奖赏有功劳的臣子。韩非的书里记载说‘孔子认为赵襄子奖赏
得好’,引用孔
12345
子的话来为自己的观点张本,然后非难孔子的说法。(韩非书里说的和孔子的意思) 怎么会有不同呢?然而实际上是欺诈之言。用什么来证明我说的是对的呢?我的祖 先孔子在春秋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去世,到哀公二十七年荀瑶和韩、赵、魏三家讨 伐郑国,遇到陈恒(率齐国军队救郑)而返,那时孔子去世已经十一年了,而晋国 四卿都还在世。再往后到鲁悼公十四年,知氏才灭亡。这两件事情前后相隔很远, 而韩非(在书里)公然将两件事情合为一件来说,竟然没有惭愧之意。由此可见世 上有这么多好事之徒,都是韩非的罪过。所以我因此对韩非这样的小道沉默不言, 对诸子的学说堵住耳朵不听已经很久了。但是你立起很短的表来计量天的高度,竖 起寸长的手指来测量深渊,在大道上蒙昧而不能醒悟,相信胡说妄言而怀疑圣人, 这当然不是我所希望的。”

2020高考语文 名校文言文整体阅读专题训练5(含答案)

2020高考语文 名校文言文整体阅读专题训练5(含答案)

高2020届名校文言文整体阅读专题训练5(含答案)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4题。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徽州婺源人。

父松字乔年。

熹幼颖悟,甫能言,父指天示之曰:“天也。

”熹问曰:“天之上何物?”松异之。

就傅,授以《孝经》,一阅,题其上曰:“不若是,非人也。

”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画沙,视之,八卦也。

年十八贡于乡,中绍兴十八年进士第。

主泉州同安簿,选邑秀民充弟子员,日与讲说圣贤修己治人之道,禁女妇之为僧道者。

淳熙五年,除知南康军。

至郡,兴利除害,值岁不雨,讲求荒政,多所全活。

讫事,奏乞依格推赏纳粟人。

间诣郡学,引进士子与之讲论。

访白鹿洞书院遗址,奏复其旧,为《学规》俾守之。

会浙东大饥,宰相王淮奏改熹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即日单车就道。

复以纳粟人未推赏,辞职名。

纳粟赏行,遂受职名。

即移书他郡,募米商,蠲其征,及至,则客舟之米已辐凑。

熹日钩访民隐,按行境内,单车屏徒从,所至人不及知。

郡县官吏惮其风采,至自引去,所部肃然。

凡丁钱、和买、役法、榷酤之政,有不便于民者,悉厘而革之。

于救荒之余,随事处画,必为经久之计。

有短熹者,谓其疏于为政,上谓王淮曰:“朱熹政事却有可观。

”庆元二年,沈继祖为监察御史,诬熹十罪,诏落职罢祠,门人蔡元定亦送道州编管。

四年,熹以年近七十,申乞致仕,五年,依所请。

明年卒,年七十一。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讫.事,奏乞依格推赏纳粟人讫:终了,完毕。

B. 为《学规》俾.守之俾:并且。

C. 单车屏.徒从屏:使……退避。

D. 有短.朱熹者,谓其疏于为政短:诋毁,指摘。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 独端坐以.指画沙王好战,请以.战喻B. 日与.讲说圣贤修己治人之道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C. 禁女妇之.为僧道者古人之.观于天地……往往有得D. 五年,依所.请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朱熹从小就聪慧过人,刚能讲话时所提出的问题就让父亲觉得惊奇。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专题五文言文阅读(新教材新高考)第03讲 文言句式(讲义)(解析版)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专题五文言文阅读(新教材新高考)第03讲 文言句式(讲义)(解析版)

第0讲文言句式目录1.命题特点要求考生在理解文言文大意的基础上,能够对文言文的内容进行翻译,考查的是学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翻译能力,文言虚词的翻译在试题上比较直观的就是第2小题“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以及第4小题“把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但是关于断句、理解文言文文意的试题其实是隐形地考查了文言句式的掌握程度,对于文言文而言,翻译是解决所有试题的基础。

2、文言句式的考查主要是判断句、被动句、状语后置、省略句、宾语前置、固定句式、主谓倒装等几种。

以《赤壁赋》为例文言句式(1)固一世之雄也(判断句)(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动句)(3)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句)(4)而又何羡乎(宾语前置句)(5)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句)(6)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状语后置句)(7)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状语后置句)(8)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句)(9)客有吹洞箫者(定语后置句)考点一一、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1)用“者……也”表判断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2)句末用“者也”表判断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3)用“者”表判断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4)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陶渊明《桃花记》)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5)用“即、乃、则、皆、本、诚、亦、素、必”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①且相如素贱人。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6)用“非”表示否定判断①③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7)无标志判断句。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

例如:①刘备天下枭雄。

(司马光《赤壁之战》)注意点: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

高中语文复习课件-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课件(共374张PPT)

高中语文复习课件-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课件(共374张PPT)
文言文断句考查对实、虚词的理解能力,对 句式的判断能力和对语气的分析能力。
体验高考真题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B) 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 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B.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 /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 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 /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还要注意古人的用语习惯,如称人一般只称名,如 “曾公亮”称“公亮”。尤其注意少数民族人的名字, 字数不定且不是取名的常用字,注意断句及跟其他词性 的字区分开来。
(二)阅读方法
1.阅读全文,着眼全局,梳理事件头绪和人物关 系。 (阅读时养成动笔勾画的习惯)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 开头:
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民田 交代传主曾公亮的名字 镜湖旁,每患湖溢。公亮立斗 籍贯
巨万,初荐王安石,及同辅 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
结尾:Βιβλιοθήκη 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 而外若不与之者。常遣子孝 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 于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德
作者评价公亮,用与 王安石有关的事件, 证明其吝啬。
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
以报之。苏轼尝从容责公亮
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 苏轼与世人对公亮的
恭敬。君主有病,却一定要让他亲自设宴,能处
之安然吗?”使者于是赴宴。

熙宁三年,授职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
使。第二年,判永兴军,任职一年,回到京城,

最新高考语文总复习课件专题二文言文阅读 考点五文言虚词、句式用法归纳

最新高考语文总复习课件专题二文言文阅读 考点五文言虚词、句式用法归纳

[跟踪快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魏略》曰:刘备屯于樊城。是时曹公方定河北,亮知荆州次当受敌,而 刘表性缓,不晓军事。亮乃北行见备,备与亮非旧,又以其年少,以诸生 意待之。坐集既毕,众宾皆去,而亮独留,备亦不问其所欲言。备性好结 毦,时适有人以髦牛尾与备者,备因手自结之。亮乃进曰:“明将军当复 有远志,但结毦而已邪!”备知亮非常人也,乃投毦而答曰:“是何言与! 我聊以忘忧耳。”亮遂言曰:“将军度刘镇南孰与曹公邪?”备曰:“不 及。”亮又曰:“将军自度何如也?”备曰:“亦不如。”曰:“今皆不 及,而将军之众不过数千人,以此待敌,得无非计乎!”备曰:“我亦愁 之,当若之何?”亮曰:“今荆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平居发调,则 人心不悦;可语镇南,令国中凡有游户,皆使自实,因录以益众可也。” 备从其计,故众遂强。备由此知亮有英略,乃以上客礼之。《九州春秋》
《魏略》上说:刘备驻军于樊城。当时曹公(曹操)刚刚平定黄河以北(袁绍), 诸葛亮知道荆州将是第二个受敌(的地方),但刘表性格比较和缓,不通晓 军事。诸葛亮于是往北去见刘备,刘备与诸葛亮不是旧交,又因为他年纪 轻,(刘备)把他当作一般书生看待。军内升帐完毕,其他的宾客都走了, 只有诸葛亮留了下来,刘备也不问他想要说什么。刘备喜好制作饰物,当 时正好有人把髦牛尾送给了刘备,刘备于是自己动手编织。(于是)诸葛亮 进言说:“英明的将军应当有更远大的志向,怎能只是制作饰物呢!”刘 备知道诸葛亮不是一般的人,于是扔下毦回答说:“和你怎么说呢!我姑 且用它来忘记忧愁罢了。”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仆使方工思以.辑药其淬梗之概以.永其人 B.是穷即且孔益子坚,“不老坠安青少云怀”之.之志.学也 C.一盖瓢将先自生其.其变.理者学而乎观之 D.子臣不诚尊恐先见人欺于于..百王无而一负人赵之上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5:文言文阅读(附解析)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5:文言文阅读(附解析)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5:文言文阅读(附解析)[考情报告]2016-2019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文言文阅读考点分析一览表卷别体裁考查内容考查角度命题特点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Ⅰ人物传记《宋史·曾公亮传》①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进行断句;②识记古代文学、文化常识;③归纳、分析概括内容和观点态度;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2019年全国三张卷选文均来自《史记》。

2016-2018年全国新课标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九篇中两篇选自《明史》,两篇选自《后汉书》,三篇选自《宋史》,一篇选自《宋书》,一篇选自《晋书》。

选文难度不大,突出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的核心考查目的;选文表现的都是人物的正面形象,都是从国家、民族的角度突出人物恪尽职守、坚持正义、正直守节、不畏权贵、公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Ⅱ人物传记《明史·陈登云传》①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进行断句;②识记古代文学、文化常识;③归纳、分析概括内容和观点态度;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Ⅲ人物传记《明史·傅珪传》①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进行断句;②识记古代文学、文化常识;③归纳、分析概括内容和观点态度;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Ⅰ人物传记《宋书·谢弘微传》①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进行断句;②识记古代文学、文化常识;③归纳、分析概括内容和观点态度;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考向预测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Ⅱ人物传记《后汉书·赵憙传》①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进行断句;②识记古代文学、文化常识;③归纳、分析概括内容和观点态度;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私分明等高尚的精神品质。

命题上,不仅考查对文言文的认读理解能力,考查对其内容的理解概括、分析评价的能力,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翻译文言文的能力、断句的能力,对古代文学、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

④题型固定,一直是三个四选一的客观单选题,一个主观的翻译题,共19分;题目区分度相对比较好,设误点清晰,不为难考生。

2020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译文)

2020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译文)

2020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译文)2020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一】(一)阅读下面三则文言文,完成6—9题。

(共19分)(1)孝景崩,武帝立。

左右以为广名将也,于是广以上郡太守为未央卫尉,而程不识亦为长乐卫尉。

程不识故与李广俱以边太守将军屯。

及出击胡,而广行无部伍行阵,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幕府省约文书籍事,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

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阵,击刁斗,士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然亦未尝遇害。

不识曰:“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

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

我军虽烦扰,然虏亦不得犯我。

”是时汉边郡李广、程不识皆为名将,然匈奴畏李广之略,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

汉景帝死了,武帝登基。

大臣们都认为李广是名将,(武帝)就把李广(从)上郡太守任上(调回京城)担任未央宫卫尉,同时程不识也担任长乐宫卫尉。

程不识以前和李广都是凭借边郡太守的身份统率军队屯守(边疆)。

等到出关攻打匈奴(的时候),李广行军没有部队的编制和行阵的部署,靠近水草充足的地方扎营,休息时人人(都可以)自由行动,(夜间)不敲打刁斗来保卫自己,幕府简省公文簿册的事情,但也(会)远远地(派出)哨兵(侦察敌情),(队伍)不曾遇到什么危险。

程不识严格要求部队的编制和行伍营阵的部署,(夜间)敲打刁斗(来保卫自己),军中办事人员办理公文簿册的事十分齐备详明,部队得不到休息,但是也(从来)不曾碰到什么危险。

程不识说:“李广治军十分简便易行,可是(如果遇到)匈奴突然袭击他,(他)就没有用来制止的办法了。

然而他的士兵只是放松快乐,都愿意为他去死。

我治军虽然烦琐,可是匈奴也不能侵犯我。

”这一时期,汉朝边境李广、程不识都是名将,但是匈奴害怕李广的韬略,士兵们也大都愿意跟随李广而以程不识(的苛求)为苦。

(取材于司马迁《史记》)(2)李广非大将才也,行无部伍行阵,人人自便,此以逐利乘便可也,遇大敌则覆矣。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古诗文阅读专题5文言文阅读分点突破4概述原文内容课件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古诗文阅读专题5文言文阅读分点突破4概述原文内容课件

【参考译文】 苏轼怕不被他们所容纳,请求调到外地,任龙图阁学士、杭州知 州。苏轼到杭州后,遇上大旱,饥荒和瘟疫并发。苏轼向朝廷请求,免 去本路上供米的三分之一,又得赐予剃度僧人的牒文,用以换取米来救 济饥饿的人。第二年春天,又减价出售常平米,制成许多稠粥、药剂, 派人带着医生分街道治病,救活的人很多。苏轼说:“杭州是水陆交通 的要地,得疫病死的人比别处常要多些。”于是收集多余的钱二千缗, 又拿出自己囊中黄金五十两,建造治病场所,逐步积贮钱粮来防备疫 病。
二、考查形式 高考题对于设置文本信息的陷阱主要有七种方式。 考向(一) 张冠李戴 近几年高考文言文阅读文本的选文都为人物传记,这类选文往往涉 及到几个人物、几件事情。因而命题人在设计错例时,时常采取“张冠 李戴”的方法,即把次要人物所做之事“嫁接”到题干要求表现的主要 人物身上,从而造成了表现对象的错位。
学案
上编 高考知识点习 复习任务群三 古诗文阅读
专题五 文言文阅读 分点突破四 概述原文内容
逐点突破·建知识之架构
导图指引
考向分析
一、阅读方法 本考点要求考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能够对文本信息进行分析和 概括。这些“信息”在文中具体表现为具有某些特定含义的文言词语和 句子,因此,必须在理解选文的句意、文意的基础上,准确把握主要意 思,系统梳理、归纳给出的材料,并从中整理、筛选出与某一主题有关 的文句。
【我的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参与集会,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的不是谢 弘微,而是谢混。
【参考译文】 谢混风格高尚峻洁,很少同人交往,只同他的族内子侄谢灵运、谢 瞻、谢曜、谢弘微等人因赏析文义而聚会。曾经一同游宴歇息,居住在 乌衣巷,所以称之为乌衣之游。谢瞻等人才气横溢,机智善辩,文辞流 畅,谢弘微每每以简约的言语使众人信服,谢混特别敬重他这一点,称 他为微子。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3古诗文阅读专题5文言文阅读分点理解文言实词课件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3古诗文阅读专题5文言文阅读分点理解文言实词课件

【参考译文】 吴王赦免了越王以后,越王勾践返回越国,(时时刻刻想着如何复 国)于是就每天让自己的身体劳累,让自己焦虑地思索,还把一个苦胆挂 在座位上面,每天坐下休息、躺下睡觉之前都要仰头看看苦胆,吃饭喝 水之前也要先尝尝苦胆。他常常对自己说:“你难道已经忘记了在会稽 山上所受的耻辱了吗?”他亲身耕作,夫人亲手织布;吃饭从未有荤 菜,从不穿有两种颜色以上的衣服;对贤人彬彬有礼,能委曲求全,对 待宾客热情诚恳;能救济穷人,悼慰死者,与百姓共同劳作。越王想让 范蠡管理国家政务,范蠡回答说:“用兵打仗之事,文种不如我;镇定
文言文中使用古今异义词,翻译的时候就要按照古义进行翻译。特 别注意单音节词和复音节词的不同。同一个词,古今意义不同,最容易 出现望文生义、曲解文意的错误。尤其需要注意不要把古代的两个词当 成现代的一个词,如“妻子”“指示”“地方”“至于”等。当然,也 不要把古代的一个词当成两个词拆开来理解,如“布衣”“社稷”“左 右”“足下”等。
【参考译文】 徐绩字元功,是宣州南陵人。考中进士,选任为桂州教授。朝廷的 军队讨伐交趾,转运使发文征召徐绩从军。运军饷的道路凶险瘴气弥 漫,应当服役的百姓大多躲避藏匿,(官府)捕获一千多人,使者命徐绩 杖打百姓,徐绩说:“这些人的确有罪,但都是些饥饿瘦弱困乏之人, 不能承受杖打,姑且染黑臂膀以示警诫,这样做就可以了。”使者发 怒,想要连同徐绩一起弹劾,徐绩据理力争,秉持自己的主张,使者不 能让他改变主张。
偏义复词在意义上偏向其中一个语素,完全由特定的语言环境决 定,并不是所有情况下都是偏义的,因此判定偏义复词的“偏义”和 “正义”需要从以下几点入手:分析上下文词语的照应;联系前后文相 承贯通的句意;考虑遣词造句的语法关系;忽略单纯为凑足音节需要而 连带提及的偏义词。对于偏义复词,翻译时,要将“陪衬义”去掉。

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板块二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第五讲重直译,抓语境,精准翻译文言语句课件

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板块二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第五讲重直译,抓语境,精准翻译文言语句课件

3.词类活用 所谓词类活用,是指一个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词 性而作另一类词使用,如名词作动词用、动词作名词用等。 随着词性的改变,这个词又同时具有新的含义。词类活用是 文言文中重要的特殊现象,因此必须了解并学会推断。如: 《张衡传》中的“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其中“奇”为意动 用法,“认为……奇异”。
答案:(1)“以”误译为“在”,应是“凭借”之意;“以 为先驱”误译,应是“作为先锋”。 (2)①漏译了“严”字。“严”,在这里是“严肃”的意 思。 ②误译了“过常”,应译为“超过常礼”。
2.达,就是指译文要明白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述习惯, 没有语病。为此,一些特殊句式需要译成现代汉语句式, 适当增加一些词语使语意更流畅,不得出现病句。硬译是 不“达”的典型表现,翻译固然需要字字句句对应,但也 要临场变通、灵活处理,尤其对那些难理解而靠推断的词 语,不能强行翻译。
5.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加点的词语的 翻译。 (郑)遨与李振故善,振后事梁贵显,欲以禄遨,遨不顾, 后振得罪南窜,遨徒步千里往省之,由是闻者益高其行。 其后,遨闻华山有五粒松,脂沦入地,千岁化为药,能去 三尸,因徙居华阴,欲求之。与道士李道殷、罗隐之友善, 世目以为三高士。遨种田,隐之卖药以自给,道殷有钓鱼 术,钩而不饵,又能化石为金,遨尝验其信然,而不之求 也。
1.通假字 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 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通假字,有 广义、狭义之分。其中广义通假字,包括古今字、异体字和 通假字。如:《鸿门宴》中的“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其中“蚤”通“早”。
2.古今异义词 古代汉语中,有许多词的字形与现代汉语相同,但由于时间 的推移,其意义与现代汉语有了差异,具体体现在词义的扩 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感情色彩的变化等方面。如: 《孔雀东南飞》中的“蹑履相逢.迎.”,“逢迎”,古义是“迎 接”,今义是“迎合”。

【文言文阅读复习宝典】专题05 实词(五)(基础知识)-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复习宝典】专题05 实词(五)(基础知识)-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高考120个常见实词学习运用百宝箱5实词知识积累49.克【词义分析】本义是战胜,后引申为能力超强,胜任,完成等义。

【链接课本】①能够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谏太宗十思疏》)②战胜,攻破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秦晋崤之战》)③克制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④成功,完成前虞跋胡,后恐疐尾,三纳之而未克。

(《中山狼传》)⑤通“刻”,刀刻,雕刻更克画,平斗斛度量文章。

(《史记·李斯列传》)【相关成语】攻无不克:克:攻下;无:没有。

攻打城池,没有攻不下的。

形容英勇善战,百战百胜。

也形容力量无比强大。

以柔克刚:克:克制。

用柔软的去克制刚强的。

其他如:克敌制胜克己奉公克勤克俭克尽职守相生相克【速记故事】齐将率众与魏战于桂陵,既克(战胜),威震天下。

齐兵战后日益骄纵,未能克(约束)己,以致民怨四起,皆以为身处富强之国而不克(能够)蒙其泽。

【高考速递】《诗》曰:“德(分量轻)如毛,民鲜克举之。

”克:能够【真题演练】1.(2022秋·广东佛山·高三石门中学校考竞赛)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秦时与臣游.(游玩)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以……为借鉴)B.度.义而后动(估量,考虑)臣虽.下愚,知其不可(即使)C.戍卒叫,函谷举.(攻占)洎.牧以谗诛(及,等到)D.能克.终者盖寡(克服)晋军.函陵,秦军氾南(驻扎)【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A.前句,“游”,交往。

句意:秦朝时和我交往。

B.后句,“虽”,虽然。

句意:臣虽然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D.前句,“克”,能够。

句意:而能够坚持到底的却很少。

故选C。

2.(2021秋·广东潮州·高二校考阶段练习)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君子喻于义喻:比喻B.克己复礼为仁克:约束C.致知在格物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D.治天下可运之掌上运:运转,转动【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 教材文言文复习 教学PPT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 教材文言文复习 教学PPT课件

(3)修禊:古代民俗,于___农__历__三__月__上__旬__的_“__巳__”__日__(_三__国__魏__以__后__始__固__定___ _为__三__月__初__三__)_(日期)到水边洗濯,嬉游,以祈福消灾。 (4)既望:过了望日后的XXX天,通常指农历每月十六日。古代对农历一 个月中某些特殊的日子有特定的称谓。如农历每月的__X__X_X__日_为“朔”, _十__五__日__为“望”,十六日为“既望”,______最__后__一为日“晦”。 (5)斗牛:指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中国有二十八宿之称,其中北方 七宿为斗、牛、女、虚、危、室、壁。斗和牛都在其中。___斗_宿,就是 北斗七星,勺子状。__牛__宿,有星六颗,因其星群组合如牛角而得名。
(2)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 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译文:__当__他__夺__取__荆__州__,__攻__占__江__陵__,__顺__着__长__江__东__下__的__时__候__,__战__船__首__尾__相__ __接__长__达__千__里__,__旌__旗__遮__蔽__天__空__,__他__面__对__大__江__斟__酒__,__横__执__长__矛__吟__诗__,__本__来__ __是__一__代__的__英___雄__啊__,__可___如__今__又__在__哪___里__呢__?__(_得__分___点__:__“__方__”___,__当__;__ __“__下__”__,__名__词__作__动__词__,__攻__占__;__“__东__”__,__名__词__作__动__词__,__向__东__进__发__;__“__固__ __一__世__之__雄__也__”__,__判__断__句__;___“__固__”__,__本__来__;__“__而__今__安__在___哉__”__,__宾__语__前__

原创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精品课件 文言句式(五)特殊句式

原创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精品课件 文言句式(五)特殊句式

1.省介词“于” 荆州之民附操者,逼(于)兵势耳。《赤壁 之战》 激昂(于)大义,蹈死不顾。《五人墓碑记》
2.省介词“以”

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以) 鸡,果如成言。(《促织》)
3省介词“自”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自)白帝,暮 到江陵。(郦道元《三峡》)
(六)省略量词
(1)一( 张 )桌、一( 把)椅、一 ( 把)扇、一( 块)抚尺而已。
(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饰)
练习巩固:
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以大事寄臣)
D. 掭以尖草,不出
(以尖草掭)
判断下列特殊句式的类型 1、贤哉,回也! 主谓倒置 2、君何以知燕王? 宾语前置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宾语前置 4、豫州今欲何至? 宾语前置 5、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定语后置
6、孜孜焉唯进修是急 宾语前置 7、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承上文谓语省略 • 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为乐 )。
2.蒙下文谓语省略 追之 ),又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 请杨子之坚追之。(《列子· 歧路亡羊》) 3.共知省略,即根据上下文一看便会明白 省略的是什么。 (1)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俟 )狱门 外。(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2)后公改( 任 )两广,太监泣别,赠 大珠四枚。(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事》)
3.对话省
• (1)( 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 乐,孰乐?”(王 )曰:“不若与 人。”(《孟子》二章) • (2)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 曰:“( )甚急。”(《鸿门 今日之事 宴》)
(二)省略谓语
• 谓语是句子最重要的部分,无论是古代 还是现代,省略谓语的情况还是比较少 的,不过在文言文中,省略谓语也不是 非常个别的现象,尤其是并列的句子, 如果一句用了某个动词,另一句同样的 动词就可以省略。有时省略的谓语需要 根据上下文补出,才能不影响意思的表 达。

2020年高中语文复习课件: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项突破-古代文化常识2--古代官职课件(共32张PPT)

2020年高中语文复习课件: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项突破-古代文化常识2--古代官职课件(共32张PPT)

因过失而解除职务。“贬、谪”指因过失而降级。“放”有流放、放逐义,从色彩上
讲,是贬职。)
9.以下各句说法正确的有几句( B )
返回 课堂训练
√①三省六部制里,主管外交礼仪、祭祀、科举、学校的是礼部。
①对
×②三省六部制里,主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的是户部。
②错(是工部)
×③封邑是指古代君主把自己国土的某一块地方作为奖励赐给功臣,如淮阴侯韩信所
职权,多表示皇族的信任和恩宠。
D.古代的御史原本是史官,后掌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御史有权弹
劾皇帝的过失。
【答案】D,御史无权弹劾皇帝。
2.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课堂训练
A.户部掌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即一切财政事宜,其长官
称尚书,下设副职称侍郎。
B.翰林院学士在唐代是皇帝的秘书、顾问,他们学识渊博,明清时期长
侍卫,唐代是侍郎手下的高级官员。
【答案】B(军机处分设满、汉员,一般由亲王,满汉大学士、 各部尚书、侍郎、总督等官员兼任,称为军机大臣。)
4.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课堂训练
A.节度使是唐代总揽数州军政事务的官员,原只设在边境诸州;后内
地也遍设,造成割据局面,因此世称“藩镇”。
B.大司马是汉代最高一级武官,廷尉是它的副职。太尉是宋代最高一
级武官,《水浒传》中的高俅曾任此职、
C.参军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如《出师表》所说的参军蒋琬;晋以
后地位渐低,成为诸王、将军的幕僚。
D.都督是军事长官或领兵将帅的官名,有的朝代地方最高长官亦称“都
督”,相当于节度使或州郡刺史。
【答案】B,廷尉是掌管刑法狱讼,掌管各地上诉的最高司法官 员。

江苏省2020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整体阅读廉颇蔺相如列传练习(5)

江苏省2020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整体阅读廉颇蔺相如列传练习(5)

文言文整体阅读: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后练习(5)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史记》的作者是西汉的司马迁,是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B.《史记》体例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种,其中“世家”用以记述帝王将相的事迹,如《陈涉世家》。

C.“二十四”史诗是指从《史记》到《明史》的二十四部纪传体通史,《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都属“二十四史”。

D.鲁迅曾赞誉《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意即它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

2.下列句中虚词“于”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两项是()A.闻于诸侯B.故燕王欲结于君C.而君幸于赵王D.使不辱于诸侯E.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F.归璧于赵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A.且相如素贱人( )B.不欲与廉颇争列( )C.臣等不肖,请辞去( )D.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4.下列“于”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乃设九宾礼于廷B.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C.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D.拜送书于庭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相如闻,不肯与会。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

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

”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

”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句式)课件(共68张PPT).ppt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句式)课件(共68张PPT).ppt
古代汉语 ——句式
目 录熊

壹 判断句 贰 叙述句 叁 否定句 肆 疑问句
01 判断句
一、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六种形式:古代汉语判断句和现代汉语不同,一般是 不用系词“是”的,而是在谓语后面加语气词“也”帮助判断。①“主 ,谓+也”, 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如:虢,虞之表也。《左传·宫之奇谏假道》② “ 主+者,谓+也”,主语后面用语气词表示停顿,谓语后面用语气词表示判断。 如:南冥者,天池也。《庄子·逍遥游》③“主+者,谓”,主语后用语气词 “者”,谓语后面不用“也”字。如:陈轸者,游说之士。《史记·张仪列 传》④“主 ,谓”,者字、也字都不用,如:贾生,洛阳之少年。(苏轼 《贾谊论》)⑤“主+副+谓+(也)” 如:“身非木石。”“此乃歌夫'长铗归来’者 也。”“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⑥“主&,寡人是问。《左传·齐桓公伐楚》“寡人是 问”就是“寡人问是”
⑸介词“以”的宾语往往可以无条件前置,如: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 现代汉语中,“夜以继日”结构同此。
三、表示行为数量的句法
①常规句式: 数词直接放在动词前面,而不用表示动量的量词,如: 三进及溜,而后视之。《左传·晋灵公不君》 现代汉语中的千变万化、百发百中、一劳永逸等也是这种用法 。
2、句中的也字:语气词“也”字有时用在单句或复句中表示 顿宕。有以下三种情况:
①用在单句的主语之后。如: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论语·季 氏》用在一般主语之后。 ②用在时间副词或表示时间的词组之后。 如:当是时也,禹 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孟子·许行》;今也则亡。《 论语·雍也》 ③用在复句的第一个分句之后,这个分句往往是表示时表示时 间修饰的分句。 如: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左传·烛之 武退秦师》

高考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5

高考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5
[解析] 关键词“诸司”(众多官吏)、“素”(一向,平素)、“矫”(纠正)各 1分,句子大意1分。
12345
(2)小民罢市。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绝。 译文:_市__民__停___业__悼__念__。___灵__柩__经__过___江__面__,__民__众___穿__戴__白__衣___帽__两__岸__送___行__,__洒__酒__祭___奠而哭 ________的__人__百__里___不__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深受触动而长叹,奏章留在宫中几个月。于是逮捕海瑞,将其关入关押钦犯的牢狱,
追究主使的人。皇上刚驾崩,外朝大多不知道。提牢主事听说了这个情况,认为海
瑞将要被任用,摆了酒菜款待他。海瑞怀疑自己将要被押赴西市斩首,放纵地吃喝,
无所顾忌。主事趁机贴近他的耳边说:“皇上刚刚驾崩,先生现在即将出狱受重用
了。”海瑞随即悲痛大哭,晕倒在地。海瑞被释放以后,恢复原来的官职。皇上多
<zd>
</zd>
御史偶陈戏乐,欲遵太祖法予之杖。百司惴恐,多患苦之。提学御史房寰恐见纠擿,
欲先发,给事中钟宇淳复怂恿,寰再上疏丑诋。瑞亦屡疏乞休,慰留不允。十五年,
卒官。瑞无子。卒时,佥都御史王用汲入视,葛帏敝籝,有寒士所不堪者。因泣下,
醵金为敛。小民罢市。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绝。瑞生平为
&1
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乃裒羡缗得 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徽宗立,更三大赦,遂提 举玉局观,复朝奉郎。轼自元祐以来,未尝以岁课乞迁,故官止于此。建中靖国元 年,卒于常州。轼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 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 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阅读(五) “铭”“表”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20分)王生墓志铭[清]方苞雍正元年冬十有二月,余病不能兴.。

闻王生兆符蹶而苏,舆疾往视,与之语,神气若未动,越三日而死。

呜呼!是吾友崑绳之子也。

兆符从余游,在丙子之春。

余在京师,馆于汪氏,崑绳馆于王氏,使兆符来学,次.汪氏马队旁。

危坐默诵,阒若无人。

方盛暑,日三至三返,不纳汪氏勺饮。

其后崑绳弃家漫游,兆符自天津迁金坛,复从余于白下。

崑绳尝语余曰:“兆符视子犹父也。

吾执友..惟子及刚主[注],吾使事刚主,曰:‘符于方子之学,未之能竟也。

’”弱冠为诸生..,南迁遂弃去。

逾四十,以糊口至京师。

或劝以应举,庚子举京兆..,明年成进士。

或馈之金,使速仕以养母。

余曰:“用此买田而耕,则母可养,学可殖,而先人之绪论可终竟矣。

”兆符蹙然,趣.余为书抵馈金者。

及报诏,而死已弥月矣。

方兆符之南迁也,以稚齿独身,将母及女兄弟陆行水涉三千里。

及崑绳既殁,奔走四方,未尝旬月宁居。

而其母老病,暴怒不时。

常恐妻女仆婢,久不能堪,而在视不尽其诚,故身在外,忧常在家。

又虑年日长,学不殖,而矻矻于人事丛杂中。

是以心力耗竭,形神瘀伤,一发而不可救药也。

余与崑绳交最先,既而得刚主,三人者所学不同,而志相得,其游如家人。

刚主之长子习仁,亦从余游。

辛丑秋,刚主使卜居于江南而道死。

自习仁之死,三人子姓中,质行无可望者矣。

今又重以兆符,而文学义理,可与深言者亦鲜矣。

兆符性孤特,虽其父故交既宦达,察其意色,少异于前,即不肯再见。

而行身端直,又以文学知名。

故其疾也,闻者皆忧之;其死也,皆惜之。

兆符渴葬先世兆域..,而母及妻子在江南。

葬事毕,士友南还者,为纪.其家;留京师者,分年而主墓祭。

虽兆符意气所感召,抑其祖父节概风声宿留于人心者不可泯也。

兆符年四十有五,所排纂《周官》及诗文若干卷,蒋君湘帆为编录而藏之,以俟其孤之长而授焉。

(节选自《望溪文集》)[注]刚主:为清代学者李塨之字。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余病不能兴.兴:起身B.次.汪氏马队旁次:停留C.趣.余为书抵馈金者趣:催促D.为纪.其家纪:记载解析:选D理解实词的意思,需要结合具体语境,并联系课内所学知识。

A项,结合前文“病”可知“兴”是“起身”的意思;B项,“次”是“停留”的意思,可联系初中学过的唐代诗人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来理解;C项,“趣”理解为“催促”,结合上文“兆符蹙然”,可知王兆符并不愿意平白接受馈赠,所以催促“余”“为书抵馈金者”;D项,“纪”在这里是“料理”的意思。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执友,指志同道合之友。

方苞与王、李所学不同而志趣相得,堪称执友。

B.诸生,古代经考试录取进入各级学校的生员,文中指通过乡试成为举人。

C.京兆,是汉朝都城长安的古称,后泛指都城,文中此处指清朝都城北京。

D.兆域,指墓地。

古人讲究叶落归根,虽客死他乡但仍希望归葬家族祖坟。

解析:选B“诸生”指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等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明清时期称考取秀才入学的生员为诸生,“诸生”在文中指通过童子试成为秀才。

另外也可根据后文“或劝以应举”推测。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危坐默诵,阒若无人。

方盛暑,日三至三返,不纳汪氏勺饮。

(5分)译文:(2)虽兆符意气所感召,抑其祖父节概风声宿留于人心者不可泯也。

(5分)译文:参考答案:(1)(王兆符)端坐默读,安静得像没人一样。

正值盛夏,每天多次往返,连汪家的一勺汤水都不接受。

(2)虽然他们是被兆符的意气感动,也还因为兆符祖辈和父辈存留在人们心中的节操气概、风范名声没有泯灭吧。

[评分标准](1)关键词“危”(端正)、“阒”(安静)、“纳”(接受)各1分,句子大意2分。

(2)关键词“节概风声”(节操气概、风范名声)、“泯”(泯灭)各1分,定语后置句“节概风声宿留于人心者”1分,句子大意2分。

4.依据第六段内容,简要概括王兆符的为人特点。

(4分)答: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仔细阅读题干,明确要求“简要概括”人物的“为人特点”,同时明确答题区间为“第六段”,做到有的放矢;其次根据题干要求,筛选有效信息,如“性孤特”(特立独行),“察其意色,少异于前,即不肯再见”(敏感自尊),“行身端直”(为人正直),“故其疾也,闻者皆忧之;其死也,皆惜之”“士友南还者,为纪其家”“分年而主墓祭”“虽兆符意气所感召”(交友有道);最后抽取关键词,从不同角度整合成简明的答案。

不可照抄原文。

参考答案:孤特不群,敏感自尊,行身正直,交友有道。

参考译文:雍正元年冬天的十二月,我因病不能起身。

听说王兆符跌倒后又苏醒过来,我抱病登车前往探视,和他交谈,神态好像没有什么变化,(没想到)过了三天就去世了。

唉!(他)是我的好友王崑绳的儿子。

王兆符跟随我游学,是在丙子年的春天。

我在京城时,执教于汪家,王崑绳执教于王家,让王兆符前来(跟从我)学习,就住在汪家马队旁边。

(王兆符)端坐默读,安静得像没人一样。

正值盛夏,每天多次往返,连汪家的一勺汤水都不接受。

那以后王崑绳离家随意游玩,王兆符也从天津搬迁到金坛,后又跟随我来到了白下。

王崑绳曾经对我说:“王兆符把您当作父亲一样看待。

我的亲密朋友唯有你和李刚主,我让他侍奉李刚主,他说:‘我对方先生的学问,还未能学完。

’”二十岁那年成为诸生,南迁以后就放弃离开了。

年过四十,因为要养家糊口来到京城。

有人劝他参加科举考试,(王兆符于)庚子年在京城应考,第二年成为进士。

有人馈赠他钱财,想让他能早点做官来赡养母亲。

我对他说:“(如果)用这些钱财买块田来耕种,那么母亲就可以(得到)奉养,学问也可以增长,这样先人的言论就可以穷尽了。

”王兆符(听后)有点局促不安,催促我写封信给那个馈赠钱财的人(说明情况)。

等到信回过来,而他已经去世满一个月了。

王兆符南迁的时候,还年少未成家,带着母亲和姐妹们跋山涉水三千里。

等到父亲王崑绳去世后,他四处奔波,一个月不曾安宁闲居。

而他母亲年老生病,不时会大怒。

王兆符常常担心妻子女儿及仆人,时间久了不能承受,而且照顾(母亲)不能竭尽诚心,所以他身在外地,还经常担忧家里。

加之考虑到年岁一天天增长,学问没有长进,于是在纷繁杂乱的人事中勤劳不懈。

因此心力耗尽,身心疲惫,一发病就无法用药物救治了。

我和王崑绳交往最早,不久就认识了李刚主,我们三人虽然所学不同,但志趣相投,我们交往起来就如同一家人一样(亲近)。

李刚主的大儿子李习仁,也跟随我游学。

辛丑年秋天,李刚主让他到江南选择一个地方居住,李习仁在半路上就死了。

自从李习仁死后,我们三人后辈中,品德操行(方面)也就没有什么可以指望的人了。

现在又加上王兆符(去世),这样在文学义理方面,可以与之深谈的人就更少了。

王兆符性格孤傲,虽然他父亲的好友都已官位显达,但王兆符观察他们的神情,稍稍和先前不同,就不肯与他们再相见。

王兆符立身处世正直,又凭借文学闻名。

所以他生病后,听到的人都替他担心;他死后,(听说的人)也都替他感到惋惜。

王兆符生前渴望能安葬于先人家族墓地,但他的母亲及妻子儿女在江南。

在安葬事情结束后,回到江南的朋友,替他料理家事;留在京城的人,按年负责主持墓祭。

虽然他们是被兆符的意气感动,也还因为兆符祖辈和父辈存留在人们心中的节操气概、风范名声没有泯灭吧。

王兆符享年四十五岁,所编纂的《周官》及诗文有若干卷,蒋湘帆把它们摘录下来加以编辑并收藏起来,用来等到他的孩子长大成人后再给他们。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20分)亡姊王夫人墓志铭苏辙伯父大中大夫生女子四人,仲姊适.进士王君东美器之,独享上寿,年七十有五。

从其子肄为梓州铜山尉,官满而归,没于乡闾,实建中靖国元年十二月庚寅也。

前一岁,辙与兄子瞻皆自岭南蒙恩北还,将归扫先墓。

是时兄弟惟仲姊在耳,而子瞻舟行至毗陵,复以疾不起。

辙既哭之,则讣.于乡曰:“天伦之爱,惟仲姊一人矣,东西相望,将谁诉者?”讣未达而仲姊又亡,盖哭之恸曰:“已矣,手足尽矣,何以立于世!”惟夫人幼敏而静,四岁而知丝纩,十岁而知馈膳,父母以为能。

既长,奉己以法,不妄言笑。

二十而归王氏,早莫不懈,舅姑亦贤之。

舅秘书丞兼,没于耀州,贫不能归,夫人劝其家尽所有以归葬。

未几而姑亡,器之亦即世。

生事不给,人不堪其忧,夫人处之,哀而不伤;被服饮食,虽窭必修.;与亲族交,虽贫不傲,虽富不屈;训导诸子不失家法,遇其有过,未尝见声色。

曰:“使尔自悟则善,勉强从我无益也。

”春秋祠事,必亲视涤濯,执庖爨,夜以达旦,以此终其身。

尝梦一老人,旁有赞拜者。

既觉,犹拜未已,旦求其家绘像,则四代祖母也。

自是并祭四代。

肄及元祐九年进士第,时辙备位政府,以亲祀圜丘,恩赐冠帔,使肄以归奉夫人。

肄迎养铜山,夫人常称内外祖父从政之方以敕.之。

及其疾病,肄剔股以具膳。

既执丧,水浆不入口者累日,哀毁殆不能胜,乡人称之。

将以崇宁元年十月六日祔于器之之墓。

(选自《栾城集》卷二十四,有删改)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仲姊适.进士王君东美器之适:出嫁B.则讣.于乡曰讣:报丧C.被服饮食,虽窭必修.修:置办D.夫人常称内外祖父从政之方以敕.之敕:命令解析:选D结合语境可知,“敕”在文中的意思应为“告诫”。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二姐王夫人与哥哥苏子瞻的先后离世,使苏辙无比哀伤和痛苦,兄弟姐妹都已离世,他几乎没有了活下去的勇气。

B.王夫人的公婆和丈夫相继去世,家人沉浸在哀伤之中,王夫人在贫困中处之有度,艰难地支撑着这个家。

C.王肄对母亲非常孝顺,在母亲生病时剜肉来给她做药膳,母亲去世后,王肄几天滴水不进,极尽哀伤之情。

D.王夫人曾经梦到一个老人,醒后找来夫家先辈的画像一看,原来老人是四代祖母。

从此,她一并祭祀四代祖先。

解析:选A解答此题,要从原文中找出每个选项对应的内容,然后将每个选项与原文进行比对,比对中很容易发现问题所在。

文章第一段中说苏子瞻去世后,讣告还未到家,二姐王夫人就去世了,故苏子瞻是先于二姐王夫人去世的。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二十而归王氏,早莫不懈,舅姑亦贤之。

(5分)译文:(2)训导诸子不失家法,遇其有过,未尝见声色。

(5分)译文:参考答案:(1)(王夫人)二十岁时嫁到王家,早晚勤勉不懈,公婆也认为她贤淑。

(2)教育训导几个孩子,她不偏离家法,遇到孩子有过错,不曾见她有过疾言厉色。

[评分标准](1)关键词“归”(嫁)、“莫”(晚)、“舅姑”(公婆)各1分,句子大意2分。

(2)关键词“过”(过错)、“尝”(曾)、“声色”(疾言厉色)各1分,句子大意2分。

8.从文中看,王夫人是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4分)答:解析: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理解文意,分析概括时要以理解文言句子为基础;二是筛选概括要点要全,不能遗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