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翻译PPT课件
合集下载
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翻译课件

方法技能六:变
2、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用典)
直译:我活着应当掉脑袋,死后应当编草绳。 意译:我活着应当不惜生命,死后应当报恩。
3、秋毫不敢有所近。 (比喻)
直译:连秋天里野兽的毫毛也不敢接近。 意译:连最小的东西也不敢占有。
小结:
字字落实—留删换 文从句顺—调补变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文言文翻译的标准
信、达、雅
“信”真实,准确。做到字字落实,不随便增
减内容。
例: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六国灭亡,不是武器不锋利,战术不好,弊端 在于贿赂秦国。
“达”:通顺,流畅,没有语病。合乎现代汉 语语法规范及语言表达习惯。
例:以勇气闻于诸侯。
译文1:凭借勇气闻名在诸侯当中。 译文2:凭借勇气在诸侯当中闻名。
(1)皇上您发动军队,百姓容易生出咨嗟怨怒,皇上车驾巡 游,恐怕很不合适。 (2)我不能够清除凶恶的叛逆,以至于让王室到了这种地步, 只能抱恨于黄泉,还能再说什么呢!
朱自清 秋春的诗句
❖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 霜。
高考文言文翻译 ❖ ——曹丕《燕歌行》 ❖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 朝。
❖ ——刘禹锡《秋词》
❖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 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
浅底,万类霜天竞自
由。
——毛泽东《沁园
春·长沙》
学习目标 1、了解并掌握高考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
皇帝说:“官吏奉行法典,律令是不可违犯的,再说说其 他要求。”赵王没有再说话。
后来青州出现严重的蝗灾,蝗虫进入平原地界就死去,连 年丰收,百姓歌颂他。
把文中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大业)十二年,驾幸江都,护儿谏曰:“陛下
高考二轮复习《文言文翻译》优秀课件PPT _

❖
8.全 诗 三 章 , 每章 四句, 全是重 章叠句 ,仅仅 只变换 了少数 几个动 词,其 余一概 不变, 反复地 表达劳 动的过 程,劳 动成果 的由少 至多也 就表达 出来, 充满了 劳动的 欢欣, 洋溢着 劳动的 热情。
换
❖ 就是替换法。用现代汉语相应的词语去替 换原文的词语,把古义词语换成现代汉语 词,把单音词换成双音词。
典例分析
❖ 1、、公募善泅者,持利锯匿上流水中 ❖ 2、、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1 、“公”应该用“罗公或罗提督”替换, “持”换成“拿着” 2 、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使它的根牢固
留
❖ 就是保留法。在翻译文言文时,遇到一些国 名、地名、年号、谥号、官职等专有名词时, 完全可以不翻译。这些名词有其固定特殊的 指称意义,现代汉语难以表达。强行翻译, 难免画蛇添足。
❖
2特写式,侧重于写人物的一时一事或 某一侧 面。虽 然比一 般的特 写涉及 的范围 大得多 ,但属 于集中 于一事 、一个 侧面的 写法。 真正写 一时一 事的人 物通讯 ,也很 常见。
❖
3.寻 找 诗 词 中 的标 志性语 言。如 在以时 空为序 的诗词 中要注 意寻找 表示时 空转换 的词语 ,句子 ;写景 抒情或 托物言 志的诗 词中要 注意末 尾卒章 显志的 抒情议 论句。
❖ 1、夫战,勇气也 ❖ 2、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 3、其母从旁诟骂,夺其剑而逐之 ❖ 4、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 5、谨庠序之教
补
❖ 就是增补法。古汉语常见主语、谓语、宾 语及介词等成分省略的现象,如果我们翻 译时该补不补,整句话的意思就不能清晰 连贯。
典例分析
❖ 1、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 2、今以钟磬置水中 ❖ 3、竖子不足与谋。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之文言文翻译 课件(共38张PPT)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运用增补法) 楚厉王有警,为鼓以与百姓为戍。①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惊。 使人止之,曰:“吾醉而与左右戏,过击之也。”民皆罢。②居数月, 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①增补词语:(_楚_厉__王__)饮__酒__醉_,__过__而__击_之__也__,_民__大__惊__。_(_楚__厉_王__)_使_人__止__之_。_
补
把省略句中省略的成分或隐含的成分补 充完整。如句中省略的主语、谓语、宾语、 介词等,使句意完整流畅。
数词后面增加有关的量词、分数的词语。
翻译下列句子:
①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译:但是,力气足够用来到那里(却没到),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 对自己来说也是有所后悔的。
译文:_戟_是__兵__器__,_矛__也__是_兵__器__,_丢__失__兵__器_又__捡__到_兵__器__,__为_什__么__不_可__以__回__家_?_
②叔无孙曰:“吾闻之,君子济人于患,必离其难。” 疾驱而从之,亦死而不反。
①调整句式:“__君__子__济_人__于__患_”__为__状_语__后__置__句_,__应__该_调__整__为__“_君__子__于_患__济__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YOUR LOGO
文言翻译运 ——运用六字诀,译句信达雅。
单击添加文档标题
通假现象 古今异义
文言实词 词类活用
一词多义 偏义复词
文言虚词 18个文言虚词
特殊句式 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文学文化常识
总体原则: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文言文翻译方法大全课件(共48张PPT)

固
固定格式的固定译法。
例如: 1、吾孰与城北徐公美? 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3、日饮食得无衰乎?
“孰与”也就是“与……孰”可译为“跟……比较,哪一个……”
“何……为”可译为“为什么……呢”
“得无……乎?”可译为“恐怕……吧”“莫非……吧”
季文子相宣成①,无衣帛之妾②,无 食粟之马。仲孙它谏曰:“子为鲁上卿, 相二君,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人其以 子为爱,且不华国乎!”文子曰:“吾亦愿 之。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衣恶,而 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 德荣为国华,不闻以妾与马。”
①:鲁国两位国君
②:婢女
翻译下面划横线的句子。
换
璧有瑕,请指示王
基本模式是把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 通假字换成本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词换成现代汉语。换言之,留的留下,删的删去,其他的都是“换”的对象了。
译:璧上有斑点,请让我指出来给大王看。
第三招:
(通假、活用)
译:天下人如同云一样聚集起来,回声似的响应他,都带者粮食,像影子一样跟从着他。(名词作状语)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要能准确地翻译文言句子,除了应当读通读懂全文、把握文意句意外,还应当学会抓住句子中若干个关键点。这些关键点,往往就是高考阅卷时的采分点,也是考生准确答题后的得分点。
通假字
1
一词多义:实词、虚词
2
古今异义
3
词类活用:(名作动、名意动、名作状、动词使动、形作使动、形意动……)
4
语气揣摩:(陈述、疑问、感叹、揣测、祈使等)
如: “夫赵强而燕弱”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发语词)
固定格式的固定译法。
例如: 1、吾孰与城北徐公美? 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3、日饮食得无衰乎?
“孰与”也就是“与……孰”可译为“跟……比较,哪一个……”
“何……为”可译为“为什么……呢”
“得无……乎?”可译为“恐怕……吧”“莫非……吧”
季文子相宣成①,无衣帛之妾②,无 食粟之马。仲孙它谏曰:“子为鲁上卿, 相二君,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人其以 子为爱,且不华国乎!”文子曰:“吾亦愿 之。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衣恶,而 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 德荣为国华,不闻以妾与马。”
①:鲁国两位国君
②:婢女
翻译下面划横线的句子。
换
璧有瑕,请指示王
基本模式是把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 通假字换成本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词换成现代汉语。换言之,留的留下,删的删去,其他的都是“换”的对象了。
译:璧上有斑点,请让我指出来给大王看。
第三招:
(通假、活用)
译:天下人如同云一样聚集起来,回声似的响应他,都带者粮食,像影子一样跟从着他。(名词作状语)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要能准确地翻译文言句子,除了应当读通读懂全文、把握文意句意外,还应当学会抓住句子中若干个关键点。这些关键点,往往就是高考阅卷时的采分点,也是考生准确答题后的得分点。
通假字
1
一词多义:实词、虚词
2
古今异义
3
词类活用:(名作动、名意动、名作状、动词使动、形作使动、形意动……)
4
语气揣摩:(陈述、疑问、感叹、揣测、祈使等)
如: “夫赵强而燕弱”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发语词)
2024届高中语文高考专区文言文阅读:文言翻译 课件(共39张PPT)

又如,“偷”今义常指“偷窃”,古义常解为“苟且”、“马虎”。《商君 书·农战》:“善为国者,仓廪虽满,不偷于农。”译为“善于治理国家的人, 粮仓即使充实,对农业也不马虎。”
• 文言难句翻译
注意一词多义
2
有的文言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具有不同的意义,这种一词多义的 现象如果理解有误,也容易导致文言难句翻译的失误。
省略之,他 【原文】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译】不如趁此好好款待他,让他回到赵国 。
• 翻译“六字诀”--补
高考例题
【原文】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
【译】后来青州出现蝗灾,(蝗虫)进入平原地界就死去,(平原郡) 每年都有好收成,百姓都歌颂(赵熹)。
“变”指根据语境,灵活变通地翻译。这往往 是上述五种方法都用上了,还难以准确翻译时 的一种方法。尤其是碰到文言文中运用修辞或 典故的地方时,应学会变通地翻译。
【原文】得楚和氏璧 。和氏璧:器物名 【译】得到了楚国的和氏璧。
• 翻译“六字诀”--留
翻译下列句子
高考例题
【原文】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译】诸葛诞凭借寿春反叛,魏帝出征,鲁芝率领荆州文武官兵作为 先锋。
一.把文言词换成现代汉语词 二.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 三.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 四.通假字换成本字 五.将古词换作现代词
翻译下列句子
【原文】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借代:代指做官的人
【译】做官的人见识浅陋,不能做长远的打算。
【原文】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借代:代酒,可译为“酒力”
【译】沛公承受不住酒力,不能前来告辞。
借代的译法
译为它所借代的事物。
• 翻译“六字诀”--变
• 文言难句翻译
注意一词多义
2
有的文言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具有不同的意义,这种一词多义的 现象如果理解有误,也容易导致文言难句翻译的失误。
省略之,他 【原文】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译】不如趁此好好款待他,让他回到赵国 。
• 翻译“六字诀”--补
高考例题
【原文】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
【译】后来青州出现蝗灾,(蝗虫)进入平原地界就死去,(平原郡) 每年都有好收成,百姓都歌颂(赵熹)。
“变”指根据语境,灵活变通地翻译。这往往 是上述五种方法都用上了,还难以准确翻译时 的一种方法。尤其是碰到文言文中运用修辞或 典故的地方时,应学会变通地翻译。
【原文】得楚和氏璧 。和氏璧:器物名 【译】得到了楚国的和氏璧。
• 翻译“六字诀”--留
翻译下列句子
高考例题
【原文】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译】诸葛诞凭借寿春反叛,魏帝出征,鲁芝率领荆州文武官兵作为 先锋。
一.把文言词换成现代汉语词 二.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 三.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 四.通假字换成本字 五.将古词换作现代词
翻译下列句子
【原文】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借代:代指做官的人
【译】做官的人见识浅陋,不能做长远的打算。
【原文】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借代:代酒,可译为“酒力”
【译】沛公承受不住酒力,不能前来告辞。
借代的译法
译为它所借代的事物。
• 翻译“六字诀”--变
如何正确翻译文言文 PPT课件

1、得原而失信,何以使人?
(补——我们,留——原、人,换——得、失信, 调——何以使人)
译文(我们)得到了原却失去了信用, (还)凭借什么派遣人?
2、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失。
(删——夫、也,补——是,留——不,换——可以、 失、民)
信用,(是)人民所依赖的,不可以失去。
语 句 通 顺
字 字 落 实
如 何 正 确 翻 译 文 言 文
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在城市的北面有一个姓徐的人,也是齐国美丽的人。
2、吾孰与徐公美?
吾哪一个与徐公美?
3、客从外来,与坐谈 。
客人从外面来,与他坐下来谈话。
信、达、雅
留删换 调补贯
例句: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译文: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 远调到巴陵郡做了太守。
1、朝服衣冠,窥镜
省略了“邹忌”
2、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文: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语句通顺—— 调补贯
1、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补——我,留——承天寺、张怀民 ,换——遂至、寻)
译文:(我)于是到了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调——闲人如吾两人者,换——但少)
译文:只是缺少像我们两 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例句: 夫大国,难测也。
译文:大国,难以推测。
例句: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译文:高官厚禄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义就 接受了。
字字落实——留删换
1、南阳刘子骥,高士 也。 2、吾妻之美我者, 私我也 。
语句通顺—— 调补贯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译文:(渔人)沿着小溪划行, 忘记了道路的远近。
——
调 留 补 删 贯 换
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方法》课件 (13张PPT)

⑤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
将军作战黄河以北,我作战在黄河以南。
3
二、探究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1.读句子,注意划线词语的翻译。 ①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②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 ③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 ④赵惠文王十六年。 ⑤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留 人名、地名、官名、年号 古今意义相同的词。
备战2021年高考一轮复习
《文言文翻译技巧》
浏阳十中
1
学习目标 1、了解高考文言文翻译题的基本要求。
考纲要求:“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通过例句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2
一、检查学习
读下面的文言句子,找出翻译的错误之处。
①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晋国侯王和秦国霸主包围郑国,因为郑国对晋国无礼。 ②于是余有叹焉。 于是我有感慨了。 ③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以蔺相如的功劳大,拜他为上卿。 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也已经很久了。
贯 “贯”即“意译”,指需要根据上下文语境, 灵活贯通地翻译。
9
翻译方法小结 字字落实留删换 文从句顺调补贯
10
三、课堂练习
1.读短文,找出删、调、补的地方。
• 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 “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 难。”“ 孰最易者?”曰:“鬼 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 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之,故难。 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 也。
5.读句子,找出句中省略的成分。 ①竖子,不足与谋。
②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③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 ④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补 “补”即补出文句中省略了的内容,如主语、 谓语、宾语、介词等。
将军作战黄河以北,我作战在黄河以南。
3
二、探究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1.读句子,注意划线词语的翻译。 ①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②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 ③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 ④赵惠文王十六年。 ⑤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留 人名、地名、官名、年号 古今意义相同的词。
备战2021年高考一轮复习
《文言文翻译技巧》
浏阳十中
1
学习目标 1、了解高考文言文翻译题的基本要求。
考纲要求:“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通过例句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2
一、检查学习
读下面的文言句子,找出翻译的错误之处。
①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晋国侯王和秦国霸主包围郑国,因为郑国对晋国无礼。 ②于是余有叹焉。 于是我有感慨了。 ③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以蔺相如的功劳大,拜他为上卿。 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也已经很久了。
贯 “贯”即“意译”,指需要根据上下文语境, 灵活贯通地翻译。
9
翻译方法小结 字字落实留删换 文从句顺调补贯
10
三、课堂练习
1.读短文,找出删、调、补的地方。
• 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 “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 难。”“ 孰最易者?”曰:“鬼 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 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之,故难。 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 也。
5.读句子,找出句中省略的成分。 ①竖子,不足与谋。
②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③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 ④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补 “补”即补出文句中省略了的内容,如主语、 谓语、宾语、介词等。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翻译课件(共55张PPT)

(3)勃海太守崔休入为吏部郎,以兄考事干轨。轨曰:“法者,天下之平,不可 以旧君故亏之也。”
“入”,被征召到京城做官;“考”,考核;“干”,请求,请托;“可以”,古 重要实词
今异义词,可以因为;“亏”,违背。 “以”,介词,拿;“之”,第一个为助词,的,第二个为代词,它(法律);“也
关键虚词 ”,语气助词,表陈述语气,可不译。 “勃海太守崔休入为吏部郎”为无被动标志词的被动句,翻译时要
(1)凤鸣者,宝坻人,先为御史,坐罪削籍,谄事诸佞幸,尤善宁。与从弟凤 翔有隙,嗾缉事者发其私,下吏论死。刑部疑有冤,并捕鞫凤鸣。凤鸣惧,使 其妾诉枉,自刭长安门外,(2)词连宝坻知县周在及素所仇者数十人,悉逮付 法司,而凤鸣得释。士隆与御史许完先后按治,复捕凤鸣对簿,释在还职。 (节选自《明史·张士隆传》)
光斗既死,赃犹未竟。忠贤令抚按严追,系其群从十四人。 长兄光霁坐累死,母以哭子死。都御史周应秋犹以所司承 追不力,疏趣之,由是诸人家族尽破。忠贤既诛,赠光斗 右都御史,录其一子。
(节选自《明史·左光斗传》)
(四)记口诀
字字落实,留删换 文从句顺,补调变
例1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封)轨,字广度。太和中,拜著作佐郎,稍迁尚书仪曹郎中。兼员外散骑常侍,(1)衔
方法六:变
“变”:指要根据上下文语境, 灵活地变通翻译。这往往指前五 种方法都用上了还不能解决问题 时。
课文回顾: 1、秦时明月汉时关 2、主人下马客在船 3、金城千里 4、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三)试牛刀
【 2 0 2 0全国卷3】 彪之字叔武,年二十,须鬓皓白,时 人谓之王白须… …永和末,多疾疫。旧制,朝臣家有时疾, 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病,百日不得入宫。至是,百官 多列家疾,不入。彪之又言:“疾疫之年,家无不染。若以 之不复入宫,则直侍顿阙,王者宫省空矣。”朝廷从之。 加光禄大夫,仪同三司,未拜。疾笃,帝遣黄门侍郎问所 苦,赐钱三十万以营医药。太元二年卒,年七十三,即以 光禄为赠,谥曰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