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词两首课件语文版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5 词两首上课课件 语文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5 词两首上课课件 语文版

ráo
妖娆
xùn
给下面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分( fèn )外妖娆
②竞折( zhé )腰
③成吉思汗( hán ) ④数( shǔ )风流人物 ⑤还看今朝(zhāo)
第5课 词两首
学习目标
1.掌握欣赏诗歌的一般方法,能通过联想和想 像进入诗歌的意境,体会诗情。 2.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情感美和音乐美,在品 析中领会诗歌语言丰富的表现力。 3.通过作品感受诗人的形象,体会诗人宽阔的 胸怀和宏大的气魄,培养乐观、坚定、自信的 生活态度。
忆秦娥· 娄山关
毛泽东
作者简介
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毛泽东是一个土生土长、地地道道的中国 人,不管是上马挥戈剑的勇武,还是下马草军 书的果决,也不管他显示出来的是纵横捭阖的 气魄,还是文采风流的才情,都是纯粹中国式 的。
独领风骚 诗人毛泽东
以厚实的文学修养、坚强的革命意志和博 大的胸怀,表现青春意气、爱情悲欢,表现英 雄壮志、大同理想,其作品善于灵活用典、点 化前人旧作,形象丰富生动,意境雄浑,读懂 了毛泽东的诗词,就读懂了20世纪中国那一段 悲欢离合的历史,也就读懂了这片古老的土地 和它所传承的文化。
西风烈,梧桐叶下黄花发。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押韵
意象
探究“马Biblioteka 声碎,喇叭 声咽”中的“碎” “咽”等字妙在何处?
探究
“雄关漫道真如铁”中 的“雄关”是指什么?有 更深层的含义吗?
本词的艺术特点:
1、两种风格(上片的悲凉沉郁与下片的雄
作者自注:“万里长征,千回百 折,顺利少于困难不知有多少倍,心 情是沉郁的。过了岷山,豁然开朗, 转化到了反面,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语文版】九年级下册:第5课《词两首》忆秦娥 娄山关ppt课件

【语文版】九年级下册:第5课《词两首》忆秦娥 娄山关ppt课件

雁的含义: 一是比喻信函。“鸿雁传书”“雁足传 书”“雁尽书难寄”。 一是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唐韦应物《闻雁》: “淮南秋雨夜,夜斋闻雁来。”宋严羽《闻 雁》:“远客惊秋雁,高楼复异乡。”
月,在古典文学中简直就是故乡和团圆的代 名词。
霜晨月, 从听觉来写行军,强化寂静、 马蹄声碎, 严肃乃至压抑的行军氛围 喇叭声咽。
从头:重新开始。
真如铁:代用杜甫《潼关吏》:“大城铁 不如,小城万丈余”诗句,用以比喻娄山 关的险固。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比喻:把山比作海,以血形容太阳 象征义:体现诗人浩瀚如海的胸怀,表现革命 前途虽波澜壮阔,但还会有许多艰难险阻,还 要付出许多流血牺牲 前句崇高磅礴,后句悲壮奇丽, 意境壮阔,亦喜亦悲,亦忧亦欢
写作背景: 1935年1月16日至18日,遵义会议开了三天,随 后红军经娄山关北上四川,想和张国焘的红四方面 军会合。2月5日,博古把军事指挥权正式移交给毛 泽东。毛泽东率军攻打失利,于是,他当机立断, 决定放弃和张国焘会合这一长征初始目标,回贵州 攻打战斗力薄弱的黔军。这是长征途中最重大的战 略转折。黔军企图凭娄山关天险力阻红军,会合川 军、滇军和中央军聚歼红军于云、贵、川交界处。 彭德怀亲自带兵急行军在2月26日下午抢占娄山关, 接着几天,又在娄山关周围歼敌二个师,取得了自 从惨败湘江,损失一半人马以来的长征途上的第一 个大胜利。这首词作于2月26日左右。
碎:地势不平、山路崎岖、步伐零乱
咽:形容西风中的军号声若断若
以动写静、以有声衬 托无声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写出了战地行军的肃穆,红军慷慨 赴敌的英雄气概和坚毅沉着的革命 风度,为下阕蓄势
雄关漫道真如铁, 漫道:不要说。 而今迈步从头越。 对险阻的蔑视 对据险顽抗之敌的鄙视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词两首课件语文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词两首课件语文版

碎:地势不平、山路崎岖、步伐零乱 咽:形容西风中的军号声若断若续、忽高忽 低,显得悲壮深沉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托无声
喇叭声咽。
写出了战地行军的肃穆,红军慷慨赴敌的英雄
气概和坚毅沉着的革命风度,为下阕蓄势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重新开始。
忆秦娥· 娄山关
整体感知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上阕:写霜晨行军的情景, 渲染苍凉沉郁的气氛。
下阕:写过娄山关时的所见 所感。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点明时间和环境。
西风、霜晨、残月、雁叫,造成一种紧张热 烈而又带几分肃穆的气氛。
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
难寄”。 一是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唐韦应物《闻雁》:“淮南
秋雨夜,夜斋闻雁来。”宋严羽《闻雁》:“远客惊
秋雁,高楼复异乡。” 月,在古典文学中简直就是故乡和团圆的代名词。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从听觉来写行军,强化寂静、严 肃乃至压抑的行军氛围
以西风、霜天、残月、雁叫等事物构成色 彩浓烈的画面,造成紧张热烈而又带几分肃穆 的气氛,以此烘托行军急速、机动灵活、勇往 直前的红军队伍。含蓄地刻画了红军在艰苦的 环境中不畏严寒、不怕困难的英雄气概。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1、《忆秦娥》的词牌规定,上下阕的第三句必须用叠句 2、与下两句构成完整的画面。 3、以有声衬无声。
“苍山如海,残阳如雪”: 1.(比喻)显示出磅礴的气势,悲壮奇丽的意境 表达了亦喜亦悲,亦忧亦欢的复杂感情。 2.富有象征意味:表现了革命前途虽然波澜,但还有 许多艰难险阻,还要付出许多流血牺牲。 3.与上阕的“霜晨月”照应,说明一天的战斗历程已 经完成,使词的战斗气氛更浓烈,主题更突出。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词两首课件语文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词两首课件语文版

3.核心图解ຫໍສະໝຸດ 1.“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霜晨月”重复上句 ,有什么作 用? 分析:“霜晨月 ”重复上句 ,固然是词牌格律的要求,但这重复却承 上启下恰到好处地又一次强调了行军的艰苦,从而引出下文对红军 战士戴月履霜、兼程前进之状的侧面描写。 2.《沁园春· 雪》一词中哪些景物是实景?哪些是虚景 ?哪些是近 景?哪些是远景 ?词人为什么要这样写? 分析:雪飘和冰封的北国雪景是近景,而群山、 高原的一望无垠、 连绵起伏是远景 ;雪是实景 ,长城、黄河与晴日之景是词人想象出来 的虚景。远近交替,虚实结合,使词中的景色层层叠叠,既反映了词人 丰富的想象力 ,又勾画了一幅壮美、 立体的北国雪景图。 充分抒发了 词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和豪迈胸襟。
四、字音字形
莽 莽(mǎng) 沁 园春( qì n) 成吉思汗 (há n) . . . 素 guǒ(裹 ) 稍 xù n (逊) 风 sāo (骚) 多音字例 (1)分 分 外(fè n) . 分 别(fēn) . (2)折 折 腰(zhé ) . 折 本(shé ) . (3)咽 呜咽 ( yè ) . 咽 喉( yān) . 下咽 ( yà n) .
五、据义填词
(1)残阳:快要落山的太阳。 (2)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3)分外妖娆:特别艳丽多姿。 (4) 红装素裹: 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 (5)一代天骄:称雄一世的人物。 (6)风流人物:文中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六、初识文本
1.《忆秦娥· 娄山关》一词中有哪些意象? 答案:上阕:西风、霜天、残月、雁叫、马蹄声、喇叭声等。下 阕:雄关、苍山、残阳。 2.《沁园春· 雪》上阕和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什么情 感? 答案:上阕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抒发了诗人对祖 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下阕纵论历代英雄,抒发了词人的宏伟抱负。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2单元 第5课《词两首》课件 (新版)语文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2单元 第5课《词两首》课件 (新版)语文版

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他一生著
述很多, 在文学上有很深的造诣, 创作了大量的诗词, 他的诗词气魄雄 浑,意境开阔,描绘出中国革命的壮 丽图景,表现了一个伟大革命家的情 怀。主要著作有《毛泽东选集》《毛 泽东文集》《毛泽东诗词集》等。
来自《点拨》
《忆秦娥•娄山关》这首词作于1935年2月。“忆秦 娥”是词牌名,源于李白的词“秦娥梦断秦楼月”。
由发挥(为了说明词作的主题或内容,有时作者在词牌下自
拟标题或加写小序)。毛泽东同志的词,皆属后者。
5
词两首

1. 学习目标
4. 相关资料 8. 句段品析
2. 作者简介
5. 检查预习 9. 疑难探究 6. 听读课文 10. 板书设计 13. 拓展延伸
3. 背景透视
7. 整体感知 11. 本课主旨 14. 教材习题讲解
部分来自《点拨》
9.俱往矣: 都已经过去了。 10.风流人物: 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例句:展望古今中外风流人物, 看历史的车辙辗转,留下了辉煌的痕迹,我的心灵深受触动。 11.一代天骄: 指称雄一世的人物。天骄,“天之骄子”的省略语,意思是上 天所骄纵宠爱的人。 例句: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戎马一生, 不仅开拓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中华版图,还给后世留下无数谜团。
“娄山关”是本词题目,也是本词的写作地点。娄山关
在贵州省遵义城北大娄山上,是四川与贵州的交通要道。 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于1935年1月占领遵义,召开了在 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遵义会议。会后,红军经娄山关 北上,原准备在泸州和宜宾之间渡过长江,但遇到阻碍, 于是折回再向遵义进军。在途中经过激战,打败了扼守 娄山关的黔军,乘胜重占遵义。 这首词写的就是这次攻 克娄山关的战斗。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

九年级语文下册 5 词两首课件 语文版[1]

九年级语文下册 5 词两首课件 语文版[1]
•深邃隽永的哲理美
第二十四页,共25页。
研读(yán dú) 探究
你心目(xīnmù)中的“风流人 物” 应具备哪些素质?
第二十五页,共25页。
第十九页,共25页。
第二十页,共25页。
惜”中含有(hán yǒu)哪些意思?
“惜”中含褒,肯定他们,就是肯定中华民 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
“惜”中含贬,在赞扬他们长于武功的同时, 委婉指出短于文治的缺点(略输、稍逊、只 识);
“惜”中寓志,“惜”并不是苛求古前人 (qiánrén),而是蕴涵无产阶级后来居上的豪 迈气概,及超越历代英雄人物的自信。
第十三页,共25页。
概括(gàikuò)上下两阕的 主要内容
上阕:描写(miáoxiě)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 的壮丽。 下阕:由祖国山河的壮丽(zhuànglì)引出英雄 人物,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的抱负。
第十四页,共25页。
分析(fēnxī) 上阕
“江山如此多娇(duō jiāo)”为下阕第一句, 是承上阕来写的,用了一个“娇”字,是褒义, 是赞扬。那祖国的江山有哪些可赞之景呢?看 题目,什么景?在祖国的什么地方?
“雁”包含两种含义(hányì):1. 比喻信函;2. 对故乡的思念 之情。
“月”在中国(zhōnɡ ɡuó)古典文学中简直就是故乡与 团圆的代名词。
词的前两句虽是景物描写,但景中有人,既曲 折地表现了红军披星戴月、跋涉风霜的战斗生活, 又含蓄地刻画了红军在艰苦的环境里不畏严寒、不 怕困难的英雄气概。

想象写景
(写景、抒情)
(实写)
热 爱
(以动写静) 祖

(虚写)
大 好


第十八页,共25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