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卷一 学而第一
2020年北京卷名著《论语》复习
2020年北京卷名著《论语》复习北京卷《论语》真题考查2019北京卷:(文言文阅读后)(二)根据要求,完成第12题。
(共7分)12.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
4.5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1】也。
贫与残,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2】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里仁》)注释:【1】处:处在、居处。
【2】造次:仓促之间。
【译文】孔子说:“有钱有地位,这是人人都想望的,但如果不是用仁道的方式得来,君子是不接受的;贫穷低贱,这是人人都厌恶的,但如果不是用仁道的方式摆脱,君子是不摆脱的。
君子一旦离开了仁道,还怎么成就好名声呢?所以,君子任何时候—一哪怕是在吃完一顿饭的短暂时间里也不离开仁道,仓促匆忙的时候是这样,颠沛流离的时候也是这样。
”【解析】1.考生如果不熟悉这一章,日常没有储备,那么面临这则文言小短文,会有如下文字障碍:①看到第一句,可能会想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出自《增广贤文》)的名句,于是,做第一题时很容易将“其道”解释为“正确的途径、方式、方法”(对立面是“不择手段”),不会依据语境去做更为精准的解释——“仁,仁道,仁义之道”(“其道”:A.依据下文“去仁”“违仁”,此指仁义之道;B.精准阅读能力强的话,会注意题干中的“本句中的”,也会提醒自己)。
②“贫与贱”一句,由于字句有争议,在没有认真看第二题题干之前,肯定一头雾水,读得稀里糊涂。
③去仁:离开仁道。
去,离开。
恶wū乎:于何处,在哪里,怎么。
恶:何。
终食之间:吃一顿饭的时间。
颠沛:困苦,受挫折。
①“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本句中的“其道”指什么?// ◆全段表达了孔子的什么思想?①“其道”指仁或仁道。
// 全段表达了君子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离开仁的思想。
配上学生答案,验证我的猜测②“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杨伯峻《论语译注》认为,“得之”应改为“去之”;◆也有学者认为,“不以其道得之”的“不”字应删去。
语文统编版2024版七年级初一上册第12课 论语十二章 课时练01测试卷含答案
《论语》十二章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雍也(yōng);不愠(yùn);曾子(zēng);三省吾身(xǐng)B. 好之者(hǎo);逾矩(jǔ);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C. 论语(lùn);曲肱(gōng);笃志(dǔ);传不习乎(chuán)D. 一箪食(dān);不舍昼夜(shě);乐之者(yuè);逝者如斯夫(fú)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不逾矩。
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温故而知新。
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于我如浮云。
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各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择其善者/而从之B.学/而不思/则罔C.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5.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B.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C.回也不改其乐/其不善者而改之D.不舍昼夜/太丘舍去6.下列句子中的“而”与“人不知而不愠”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学而时习之B.学而不思则罔C.曲肱而枕之D.切问而近思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论语第一卷
卷一:学习第一
原文 子曰:“道千乘之国: 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 使民以时。”
译文 治理拥有千辆兵车的诸 侯国,就应当严肃认真、 恭恭敬敬的对待自己所 从事的工作;讲求信用, 而不欺愚百姓;节省开 支,不奢侈浪费;正确 的使用官吏,役使老百 姓应该在农闲时间。
卷一:做人第一,学文第二
译文 孔子说“我和颜回 谈论一整天,他从不 提反对意贝和疑问, 就像一个愚笨的人。 可是,我注意观察他 课后的情况、却发现 他很能发挥我所讲的 内容,颜回并不愚笨 埃”
卷一:为政第二
原文 子曰:“视其所以, 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人焉廋哉?人焉廋 哉?”
译文 孔子说:“看他的所 做所为,考查他的经 历,观察他的兴趣。 这个人还能够隐瞒什 么呢?这个人还能够 隐瞒什么呢? ”
卷一:学习第一
原文 子曰:“巧言令色, 鲜矣仁!”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 一副讨好人的脸色, 这样的人是很少有仁 德的。”
卷一:学习第一
原文 曾子曰:“吾日三省 吾身:为人谋而不忠 乎?与朋友交而不信 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 自我反省:替别人谋 划是否忠心?与朋友 交往是否守信?学业 是否时常温习?
卷一:为人第一
原文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 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 政,求之与?抑与之 与?”子贡曰:“夫子 温、良、恭、俭、让以 得之。夫子之求之也, 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译文 子禽问子贡说:"夫子每 到一个国家,都必定得 知那个国家的政治情况。 是他求来的呢?还是别 人主动告诉他的呢?"子 贡说:"夫子是靠温和、 善良、恭敬、俭朴、谦 让而获得的。夫子这种 获得的方法,大概和别 人获得的方法是不相同 的吧?
三年级国学论语试卷【含答案】
三年级国学论语试卷【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论语中“学而时习之”的下一句是?A. 不亦说乎B. 不亦乐乎C. 不亦君子乎D. 不亦悦乎2. 下列哪一项不是孔子的弟子?A. 颜回B. 子贡C. 孟子D. 子路3. 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了什么原则?A. 中庸之道B. 仁爱之心C. 礼仪之规D. 智慧之明4. 孔子在《论语》中提到的“三人行,必有我师”是指什么?A. 任何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老师B. 只有德高望重的人才能成为老师C. 学习需要多方面的指导D. 要尊敬所有人5. 《论语》中提到的“温故而知新”是指什么?A. 通过回顾过去来获得新的知识B. 学习新的知识需要不断复习C. 知识的更新换代D. 学问的深度和广度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论语》是孔子亲自撰写的。
(×)2.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是孔子的观点。
(√)3. 孔子提倡“以德报怨”。
(×)4.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强调了知识的重要性。
(√)5. 《论语》中主张“学而优则仕”。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吾日三省吾身”出自《论语》中的______篇。
2. 孔子认为,一个人应该“______,勿施于人”。
3.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句话出自《论语》中的______篇。
4. 孔子提倡“______”,认为这是人与人交往的基本原则。
5. 在《论语》中,孔子提到“______,可以为师矣”。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简述孔子的教育思想。
2. 论语中“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的含义是什么?3. 简述“中庸之道”的含义。
4. 论语中提到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是什么意思?5. 简述“仁”在《论语》中的意义。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举例说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
语文统编版2024版七年级初一上册第12课 论语十二章 课时练02测试卷含答案
《论语》十二章一、默写1. 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2. 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3. 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4. 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5. 强调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
6. 表示既要广博地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又要切合实际地多想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的句子是:,。
7. 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
8. 军队的首领可以被改变,但是男子汉的志向是不能被改变的。
用《论语》的话就是:,。
9. 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
10. 孔子在《论语》中论述学习精神和教学态度的语句是:,。
二、文学常识填空1. 《论语》是___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记录________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2. 孔子,名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________家。
3. 四书指的是《》《》《》《》。
4. 孔子的政治主张是“ ”“ ”。
5.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 ”,与战国时期的孟子并称“ ”。
6. 《论语》共________篇。
7.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他的教育思想在________(人名)的《________》一书中有详细记载。
8. 孔子认为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________”。
9. 孔子强调“礼”的重要性,他认为“不知礼,无以立也”,“克己复礼为仁”,这里的“礼”指的是________。
10. 孔子的弟子中,以德行著称的有________、、、________。
三、字音字形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愠()三省()传()不习乎逾()矩罔()殆()一箪()食曲肱()笃()志好()之者2. 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第01章 《论语》-中学教材之国学拾粹(初中版)(先秦诸子)(原卷版)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部分弟子言行的一部典籍,其编辑者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
《论语》全书共二十篇,五百十二章,每篇取第一章开头的词语命名。
《论语》内容丰富,涉及到政治、修身、学习与教育、哲学等方面,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思想学说。
一、德治。
“德治”思想包含了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为政者与道德修养之间的关系;二是如何对待、如何管理庶民百姓。
孔子强调了把统治者的修身视为治国平天下、实现德治的前提条件。
1.孔子对为政者基本素质的要求。
(1)德行教化①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②子适卫,冉有仆。
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③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
草尚之风,必偃。
”(2)诚信爱民①子贡问政。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②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③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④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
禹、稷躬稼而有天下。
”夫子不答。
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3)平和端正①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②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2.孔子的“均无贫”与农民起义口号“等贵贱,均贫富”中“均”的异同。
孔子所谓的“均”:上下各得其分(根据自己的名分、地位,该得多少是多少。
这并不是说孔子主张均贫富)。
《论语》第一章正解
《论语》第一章正解《论语》开卷第一章记载了孔子的三句话,其记,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有(友)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一章究竟何所指?多数注解者则倾向于把它解为三层含义:孔子说,对于已经学过的知识能够时常加以温习,不是也很愉悦吗?有朋友从远方前来求学,不是也很快乐吗?当政者不知道我,我并不生气,不是也不失君子风度吗?这样作解,不仅割裂了本章的内在联系,也不能准确理解其本意。
此章与孔子的教学活动有关,它的主线是快乐学习,“说(悦)”“乐”“不愠”都是快乐,其主旨在于引导弟子潜心于德业兼修。
仔细审视《论语》全书,所记述孔子的教学实践与《礼记·学记》中所述及的教育功能、教育理论以及教学原则、方法、目的等,无一处不相契合,所以,在研读此章时,尤其要注意参照《礼记·学记》。
对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学者们的歧义主要集中在对“时习”两字的理解上,而“时”字在《礼记·学记》中恰恰有解释,其记,“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朱熹的理解是:“禁于未发,谓豫为之防。
当其可,为适当其可告之时也。
”(孙希旦《礼记集解》卷36)《学记》的这句话是说,大学的教育方法是:师者在施教时要把握时机,弟子不端的念头尚未出现的时候就加以禁止,这叫预防。
当弟子适合接受教育的时候施教,这才是合乎时宜。
这个时机一旦错过,再怎么补救也难以有所成就了。
这个“时”字与本章的“时”应是同义:时宜、适宜。
在孔子看来,“时”与“权”统属于“义”,而“义者,宜也”(《礼记·中庸》)。
《论语·宪问》记载,卫国的公明贾对孔子说,公叔文子能够“时然后言”“义然后取”,孔子深表怀疑,认为这是很难做到的。
“时”字在《论语》中总共出现了十次,并没有一次作“时常”“经常”讲。
杨伯峻也不赞同朱熹的《论语集注》把“时”解为“时常”,认为这是用后代的词义解释古书(杨伯峻《论语译注》)。
2022届高考语文复习名著阅读《论语》专题练习--统编版高三总复习
2022届高考语文复习名著阅读《论语》专题练习统编版高三总复习《论语》练习1. 【2021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述而》)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
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述而》)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
”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子罕》)(1)请解释“生而知之者”与“不知而作之者”。
(2)综合以上材料,简述孔子获取知识的途径,并就其中一点谈谈对你的启示。
【答案】(1)“生而知之者”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天生就聪明智慧的人);“不知而作之者”是自己不懂却凭空造作的人(不知其然而盲目创作的人)。
(2)途径:学习研究古代文化;增广见闻,择善而从;注重实践,掌握多种技艺。
启示:学习孔子,掌握多种技艺,让自己成为优秀的人。
2.【2020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子曰:“道之以致,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材料二)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论语.里仁》(材料三)台湾学者萧民元先生对材料二有过质疑,他认为“刑”是一个音误字(声音相近,写的人写时误听而错写),正确的应该是“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信,小人怀惠”。
(1)指出材料一所体现出的孔子的思想。
(2)你同意萧民元先生的观点吗?请结合上面二则材料和孔子的有关思想说说相关理由。
【答案】(1)孔子认为,拯救道德人心(为政以德、建立有道的社会)才是解决当时社会问题的根本。
(2)认同萧民元先生的观点,如材料一所讲,孔子反对惩罚性的行为,“怀刑”同前面的“怀德”也对应不上。
真正心里想的是“刑”的是小人,而不是君子。
而“怀信”就符合君子的行为,告诉我们君子更关注精神和道德的层面,而不是想着用刑罚来整顿百姓。
《论语 十二章》综合复习卷(附详细答卷)
《<论语>十二章》综合复习答卷(附试卷)(一、课内知识检测11题,二、考题链接5题,三拓展练习(一)《孔子问礼于老聃》6题,(二)《论语》七则6题,《<论语>十二章》的理解性默写25题。
《孔子问礼于老聃》和《<论语>七则》都有详细译文。
)一、课内知识检测。
1.孔子,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孔子是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
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尊为“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2.《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集,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全面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宋代大儒朱熹,把《论語》《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3.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鼓励人们入仕。
汉代以后,其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宋臣赵普曾经告诉宋太宗说:“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
”我国两千年來,不论立身处世以及政治社会,皆以儒家思想为中心,而论語便是最精粹最可靠的儒书,所谓“半部论語治天下”,便是这个意思。
4.写出下列带点的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敏.于事而.慎于言(勤勉;表并列,又)②以为..己任(把…作为)③可谓好学也已.(同“矣”,表陈述,了)④为仁由.己(靠)⑤如.礼何.(固定句式,怎样…呢?)⑥君子喻.于义(明白)⑦可以观.(指观察政治、风俗的盛衰得⑧文质彬彬..(配合适当的样子)⑨就.有道而.正.焉(到;表顺承;匡正)⑩譬如平地..(填平洼地)⑾虽覆.一篑.(倾倒;盛土的竹筐)⑿吾往.也(坚持)⒀克.己复.礼为.仁(约束;归复;是)⒁请问其目.(细则)⒂可以群.(指提高人际交往能力)⒃可以怨.(指讽刺时政)⒄小子..何莫学夫《诗》(老师对学生的称呼)⒅文胜质则史.(虚饰、浮夸)⒆质.胜文.则野.(质朴、朴实;华美、文采;粗野、鄙俗⒇士不可以不弘毅..(广、大,这里指志向远大,意志坚强)5.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2015年-2023年北京卷高考名著《论语》阅读试题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观点的理解把握能力。
第一问,根据原文“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 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 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可知,只有品德而不爱好学习,就会有六 种弊端;而如果爱好学习,也能够帮助人更好地实践道德。
第二问,注意关键词:其弊,它的弊端;知,智慧;荡,放荡;信,诚 信;贼,危害亲人;绞,说话尖刻;乱,犯上作乱;狂,狂妄自大。学 生选择自己熟悉的一句进行解释即可。
“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 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 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阳货》) 【注】言:德。
孔子为什么把学习与道德修养联系在一起?请从“六言六蔽”中任选 两个,用自己的话加以解释。
【答案】 ①通过学习可以加强或提升道德修养,如果不学习就会产生各种弊端。 ②“好仁”二句:追求仁德而不喜好学习,它的弊端是憨傻易欺。 “好知”二句:喜好聪慧却不喜好学习,它的弊端是放荡无守。 “好信”二句:讲求诚信却不喜好学习,它的弊端是带来伤害。 “好直”二句:讲求直率而不喜好学习,它的弊端是尖刻伤人。 “好勇”二句:追求勇敢却不喜好学习,它的弊端是好斗作乱。 “好刚”二句:喜好刚强却不喜好学习,它的弊端是狂妄自大。 (答出其中的两个即可)
本题考查对句意的理解。对于古文的理解,学者们见仁见智。题干 提出了两种解读,考生第一要明确这两种理解各是从什么角度解释的, 而且要明白解读的实质、核心应该是一样的。学生据此写出自己的理解 就可以了,注意每种理解要符合观点。
[名著阅读《论语》·202X北京卷]
(二)根据要求,完成第 12 题。(共 6 分) 12.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论语》十二章 练习卷
《论语》十则练习题班别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学而不思则罔()(3)吾日三省吾身()(4)人不知而愠()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含义。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知:__________ 愠:____________(2)吾日三省吾身。
三省:___________(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________________三.翻译下列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阅读以下曾子说的话,然后回答: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1)用自己的话,说说曾子说了哪三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整句话译成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按原文填空:1 、学而时习之,________________?有朋自远方来,___________________?2、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知也.5、三人行,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2017年同步练习卷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2017年同步练习卷一、基础知识及其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________语不愠________ 逾矩________罔________殆________一箪________曲肱________不亦说乎________笃志________三省________吾身。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学而时习之________有朋自远方来________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为人谋而不忠乎________与朋友交而不信乎________吾十有五________三十而立________可以为师矣________不逾矩________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人不堪其忧________饭疏食饮水________博学而笃志________。
3. 根据提示填空。
(1)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2013年5月下旬,第十六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在北京开幕,请你引用《<论语>十二章》中的,来表达我们对世界各国嘉宾的欢迎之情________。
(3)《论语》中表达要善于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名言是________,________。
(4)本文中表达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
4. 翻译下面句子(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逝者如斯,不舍昼夜。
(3)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烟民已超过亿,占全球吸烟者总数的,二手烟民更高达亿人。
每年约有万人死于烟草诱发的相关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资料材料二:全球大约每秒就有一个吸烟者死亡。
一个十几岁就开始吸烟并连续吸烟年或更长时间的人,要比从不吸烟的人平均少活年。
新闻材料三:吸烟有害健康–烟盒上的警示语从材料一、二的数据中,你读出了哪些信息?有人认为材料三的警示语缺乏力度,请你设计一条更有冲击力的警示语。
从“学而”篇的第一章探析《论语》的生命本体论
、
《 论语》 被误读 的原 因
《 论 语》 不 是一 部专 讲道 德 的书 。尽管 很多 人可 能不 以为 然 , 因 为 显而 易见 的 是 在《 论语 》 中几乎 通
统一的认识 , 从 道 德 哲 学、 伦理 学、 政 治 哲 学的 角度 都 可 对 《 论语》 进 行 阐释 , 而从 生命 哲 学 的 立 场 看 《 论语》 , 则
会 明 白《 论语》 是 有 关人 的终 极 关怀 的 生 命 本 体 运 动 的 学说 。 关键词 : 《 论语 》 ; 生命 本 体 ; 生命 哲 学 ; 意 识 形 态 中图分类号 : B 2 2 2 . 1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l 0 0 8 —7 9 7 4 ( 2 0 l 3 1 0 3 —0 0 3 9 —0 4
《 论语》 作 为 一部 轴 心 时代 创 作 的元 典 , 对后 世 影 响 深远 。它 以简 明扼要 的谈 话 方式 阐述 了孔子 的 哲学 思想 和政 治意 识形 态 ,也是 儒家 思想 的起 点与
源泉 。 一 部《 论语》 经历 了两 千五 百多 年的 沧桑 , 至今 仍 是 经久 不衰 的著 作 ,其蕴 含 的思想 资源 几乎 是用 之不 尽取 之不 竭 的 。 无论 是 “ 罢黜 百 家 , 独 尊儒术 ” 还
篇都 是 在讲仁 义道 德 与礼仪 规范 ,怎么可 能不 是在
和朱 熹 。
汉代 大儒 董仲舒 贡献 是提 出 了“ 天人 感应 ” 的宇 宙 图式论 。 他认 为“ 天不 变 , 道 亦不 变” 。 即是说 “ 三纲
中考语文复习课内文言文《论语》阅读精练卷附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课内文言文《论语》阅读精练卷(《论语》)原文呈现教参译文(加粗内容翻译以课下注释为准)教参段层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学而》)第1章:讲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
学以致用,体现学习的价值。
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ɡ)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学而》)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不是竭尽自己的心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学而》)第2章:讲学习方法,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己。
加强自我反省,提高自我修养。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孔子说:“我十五岁时,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时能有所成就,说话办事都有把握;四十岁,心里不再感到迷惑;五十岁知道上天的意旨是什么;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而加以容纳;七十岁我就可以顺从意愿,但也不会越过法度。
”(《为政》)第3章:讲个人修养,要循序渐进,进德修业。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做老师了。
”(《为政》)第4章:讲学习方法,强调学习关键要思考,要“知新”。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ɡ),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为政》)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为政》)第5章:讲学习态度,阐明“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dān)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2024年北京市各区高三语文一、二模试卷《论语》阅读题附答案解析
2024年北京市各区高三语文一、二模试卷《论语》阅读题一、海淀一模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及链接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共10分)①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宪问》)②子路问君子。
子曰:“修己以敬。
”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
”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已以安百姓。
修已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宪问》)链接材料:[1]为己,履而行之;为人,徒能言之。
(刘宝楠《论语正义》引孔安国语)[2]为人者,凭誉以显扬;为己者,因心以会道。
(刘宝楠《论语正义》引《后汉书》)[3]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已,修身以求进也。
(颜之推《颜氏家训》)[4]孔门不薄为人之学,惟必以为己之学树其本,未有不能为己而能为人者。
(钱穆《论语新解》)(1)根据链接材料中的[1][2],用自己的话解释①中“为己”和“为人”的意思。
(4分)(2)有些学者对“为人”作出了新的诠释,认为“为人”与“为已”未必截然对立。
请根据②和链接材料中的[3][4],谈谈你对二者关系的理解。
(6分)二、朝阳一模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共10分)①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论语·宪问》)②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论语·里仁》)③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
(《礼记·檀弓上》)对于①中画线的句子有两种解读,李充的解读是“爱之不能不劳心”,苏轼的解读是“爱而勿劳,禽犊之爱也……爱而知劳之,则其为爱也深矣”。
(1)分别说明李、苏两种解读对①中“劳”的词义的理解。
(2分)(2)在李、苏两种解读中任选一种,从上述材料中找出依据,简要解释其合理性。
(4分)(3)下面材料中,触龙的观点与李、苏哪种解读相符?请加以解说。
(4分)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
赵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
左师触龙说曰:“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2024北京卷“历久弥新”议论文
2024北京卷“历久弥新”议论文2024北京卷“历久弥新”议论文(精选篇1)力学是一门容易理解,但容易出错的科学。
但是,我一直对牛顿发现的万有引力情有独钟。
我改变了主意,想了很多和重力有关的事情。
物理学家牛顿曾经在家里和校园里思考过。
突然,一个熟透的苹果掉在他的头上,他正在仰望天空,突然他的眼睛突然睁开了。
经过一系列实验,他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引力是力量的内在本质之一,地球上的每一个物体都会相互吸引,产生引力。
但是,如果物体之间的距离太近,就会产生一定的.排斥力。
所有靠近球的物体无一例外都被吸引到了重心,因为地球表面的任何物体与地球本身的质量相比都是微不足道的。
既然如此,地球上所有的物体都是因为重力而粘在地面上的。
如果,有一天,地球上的引力消失了,人类会怎么样?是从地球,飞到外太空?还是从此灭亡?还是漂浮在地球之上,却无法离开?带着这些疑问,我带着好奇在网上查资料。
我了解到地球内存在重力是因为地球内部复杂的地核产生的磁场。
如果磁场消失,水和大气将离开地球,人类将随着空间离开。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会受到压力的冲击,导致死亡。
我在想,不同的物体对重力会有相同的反应吗?我拿了两个不同重量的物品,笔和双面胶,用同样的力度同时扔出去。
最后,他们竟然倒在了地上,这让我大为震惊。
这两个物体究竟为什么会同时落地?原来两个物体虽然质量不一样,但都是靠重力连接的,因为力和反作用力肯定是一样的。
嗯,听了我的介绍,大家一定对引力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种机制是如此难以捉摸。
事实上,自然界有许多奥秘等待我们去发现。
让我们一起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2024北京卷“历久弥新”议论文(精选篇2)我喜欢的国学经典我们知道,国学是一种对我们有利的东西,对我们儿童也更是有利。
那么同学们最喜欢的国学是什么呢,我呢最喜欢的是《论语》因为论语有孔子的一些讲座,还有孔子讲的做人的道理。
比如第一篇《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
这一篇主要是述读书与做人的关系。
专题11《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梳理(原卷版)-2023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
《<论语>十二章》知识梳理一、作者作品。
1.《论语》是 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 及 编撰而成。
它以 为主,记录了 。
《论语》与《 》《 》《 》并称“四书”。
共 篇。
2.孔子,名 ,字 ,春秋时期 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 , 家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与孔子并称“ ”。
二、内容简介。
本文所选的十二章语录是孔子及其弟子关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的经典论述,都是蕴含着精深哲理的名言警句。
三、字音字形论.语( ) 说.( ) 愠.( ) 三省.( ) 传.( )不习乎 逾.( ) 罔.( ) 殆.( ) 一箪.食( ) 曲肱.( ) 笃.志( )四、朗读节奏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子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子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懈怠。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五、词语汇总(一)重点词语释义1.学而时.习之 2.人不知..而不愠.;3.不亦君子..乎4.吾日三省...吾身 ;5.与朋友交而不信.乎6.传.不习乎7.三十而立.8.四十不惑9.不逾矩.. ;10.温故.而知新.; 11.学而不思则罔.; 12.思而不学则殆.13.可以为...师矣 ;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卷一学而第一
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1.3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1.4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5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
1.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
1.7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
1.8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
无友不如己者。
过则勿惮改。
”
1.9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
1.10 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1.11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
1.12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
1.13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1.14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
1.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
1.16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