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_灿烂的宋元文化(一)说课材料
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https://img.taocdn.com/s3/m/a80b4ed9ec3a87c24028c467.png)
• 造纸术的发明,为人类提供了经济、便利 的书写材料,是人类文字载体的革命;印 刷术的出现,加快了文化的传播,特别是活 字印刷术既经济又省时,大大促进了文化的 传播与发展,改变了欧洲只有上等人才能 读书的状况;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为欧洲 航海家进行环球航行和发现美洲提供重要 条件,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火药武器 的使用,改变了作战方式,改变了整个世 界的作战方法,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摧毁了封 建堡垒,加速了欧洲的历史进程。
想想看:
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有什么不 同?为什么说活字印刷“既经济, 又省时”?
思考:
元朝王祯发明的木活字转轮排字盘
后来活字印刷
术又有什么发展? 王桢还有什么贡
转轮排字盘使用示意图
献?今天的印刷
业又有了什么新
发展?
元朝畏吾尔木活字
想一想:
印刷术在技术上的不断改进带 给我们什么启示?
美洲
印度
麦哲伦海峡
• 总之,四大发明的出现和 传播,反映了我国古代科 技的领先地位,是我国成 为世界文明古国的标志, 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进 步与发展作出的贡献。
四、沈括和郭守敬
请两名学生
北宋水浮法指南针
讲述沈括、郭守
敬的故事,并要
沈 括
求学生根据教材
内容归纳出沈括、
郭守敬的科学成
就。
小结:
为什么说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 发展的高峰? “什么因素促使宋元时 期科技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
二、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
3、指南针是何 时出现的?有何 优势?除用于航 海外,还可用于 哪些方面?它是 怎样传入欧洲的?
北宋水北浮宋法时指的南罗针盘针
缕 悬 法 指 南 针
二、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
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学设计
![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1292cff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7e.png)
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清楚地掌握宋元时期灿烂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的基本概况,包括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科学家沈括、郭守敬的科技成就及贡献的相关史实,由此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2.通过引导学生对课本中插图的观察、想象以及对具体材料的分析,探究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过程,初步培养学生实行历史感知、历史想象的形象思维水平。
通过对宋元科学技术高度发展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全面、系统的思考问题的初步水平以及概括、归纳的水平。
3.通过学习宋元时期的科学技术,对学生实行初步的科技史教育,使学生理解到我们的祖先在科学技术和文化方面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以及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学习古代科学家勤于探索、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精神。
【温故互查】宋元时期,从唐亡五代开始,到—年元朝结束在中原地区的统治,包括五代、辽、- —夏、、几个时期,其中元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建立,定都 ,经济上_____ 重视发展农业,政治上建立________ 制度。
这个时期,虽然政治上朝代更替频繁,但是文化高度繁荣。
分析:这个环节一般采取两人小组互相复述的方法。
时间大约2至3分钟左右。
在此基础上,导入新课。
【设问导读】“阅读教材72页至74页的内容,完成关于灿烂的宋元文化(一)相关内容的题。
”(-)自主学习科技篇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1._____ 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________ 的发明, ______ 和________ 的广泛使用,是这个时期科技的重大成就。
2.__________ 北宋的 ,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这种方法既经济,又省时,大大促动了文化的传播。
15世纪,欧洲才出现活字印刷,比我国晚约_________ 年。
二、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己制成"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
传 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说课稿
![传 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b8a9f1898762caaedd33d434.png)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课程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策略、教学流程、教学反思四个方面对本课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教材地位和作用宋元文化在整个文化史中上承隋唐、下启明清,以自己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独特的风格创造了中华文明史上又一个文化高峰。
最突出的重大成就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和火药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对推动整个人类历史的文明进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十一五”期间,我国政府鼓励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非常重视科技的发展。
本课学习的正是灿烂的宋元文化科技史部分,学习本课知识能激发学生树立崇尚科学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二、教学目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教学目标的确立,应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为此我确立了如下三个教学目标。
目标一:知识与能力掌握宋元时期科学技术成就的基本概况,包括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科学家沈括、郭守敬的科技成就及贡献。
培养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概括归纳能力,想象力及表达能力目标二:过程与方法①合作探究:三大发明、改进和应用;②动手体验:制作活字和简易指南针;③拓展延伸:小组讨论三大发明对世界的进步影响,尝试提出自己的观点。
目标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⑴通过学习,使学生感悟到我国在科学技术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以及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⑵通过反思古今科技的落差,使学生树立责任感,使学生个人奋斗目标远大理想同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紧密结合起来;⑶学习古代科学家勤于探索、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三、教学重、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活字印刷术发明和指南针的应用。
新课程倡导课程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所以,我设计了两个环节,先用合作探究法,了解活字印刷术发明和指南针的应用,后进行动手体验,制作活字和简易指南针。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优质课课件)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优质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602431cba1aa8114431d9ed.png)
郭守敬《授时历》
郭守敬(1231-1316)元朝著名的天文学家、水利专家。曾 担任都水监,负责修治元大都至通州的运河。1276年郭守 敬修订新历法,制订的《授时历》通行360多年,是当时 世界上最先进的一种历法。1981年为纪念郭守敬诞辰750 周年,国际天文学会以他的名字为月球的一座环形山命名。
我国古代科技成就举世公认, 但鲁迅先生却说:“外国用火药 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 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 国却用它来看风水;外国用鸦片 看病,中国却用它来当饭吃。” 对此,你怎样理解?
主要内容: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二、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 三、沈括和郭守敬
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一)
重点难点:
1、重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 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
2、难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 历史的影响。
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指南针的发明和广泛使用 火药的广泛使用
山西应县发现的辽代红黄蓝三色佛像版画。
活字印刷的传播和发展
西亚、欧洲
中国
朝鲜、日本
泥活字印刷术——木活字印刷术 ——金属活字印刷术
二、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
指南针的应用
1.司南
战国时期发明 2.指南 针 北宋时发明并开始用于航 海 3.罗盘 ,广泛用于航 南宋初期 海
北宋时制成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 南宋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
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
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学习目标:
1 、掌握宋元时期灿烂辉煌的科学技 术成就,包括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科学家沈括、 郭守敬的科技贡献; 2、学习进行历史感知和历史归纳; 3 、学习古代科学家勤于探索、勇于 创新的精神。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PPT课件12(说课) 人教版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PPT课件12(说课) 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b3f0c4d19b89680203d8259a.png)
•
3、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是想
告诉你,让你用你的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
地反击的故事,所以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
4、心中没有过分的贪求,自然苦就少。
口里不说多余的话,自然祸就少。腹内的
食物能减少,自然病就少。思绪中没有过
分欲,自然忧就少。大悲是无泪的,同样
大悟无言。缘来尽量要惜,缘尽就放。人
雕版印刷组(用雕版印刷的方法)和活字印刷组(用 活字印刷的方法)的两位同学用各自方法完成同样内容: “人来了”和“来人了”后,将各自两幅作品印在白纸上。
看看谁的速度快?谈谈体验后感受?
实践探究 提升认识
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说课
教学过程
今天的印刷业已经告别了“铅与火”的时代,进入到 “光与电”的时代:激光照排、电脑排版、高速印刷机等。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经济中心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说课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说课
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宋元时期是中华古文明最灿烂的发展阶 段,它上承隋唐,下启明清,创造了中华文明
史上的又一个文化高峰。
教学过的程能力的 学。知重 生识大 勤与贡 于能献探力,索增、强勇学于生创民新族的自精豪 神感 。,激发
板书设计
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说课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活字印刷术的 发明、指南针和 火药的应用及向 世界的传播。
教学难点
中国古代四 大发明对世界 历史的影响图片888
• 1、不是井里没有水,而是你挖的不够深。 不是成功来得慢,而是你努力的不够多。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说课稿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b4a5e164a45177232f60a299.png)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及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义;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传 播;沈括和郭守敬的著作及贡献,使学生提高归纳能力、想象 力和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活字印刷术的意义、指南者和火药的应用、沈括 和郭守敬,分析宋元时期的科学技术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的原 因和四大发明对世界的影响。
(二)学法
本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知识比较乱。因此学生需要从自 我探究、小组合作等方法进行学习。自我探究法使学生集中精 神,认真听课,而小组合作法则增加了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学 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导入:“同学们,中国是有 五千年文明的古国,有誉满全球的四 大发明,你们知道是哪四大发明吗?” 通过提问,使学生快速进入角色,为 接下来的教学营造气氛,做好铺垫。
(一)火药的应用
发明者:古代炼丹家 应用:a、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 b、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应用与战争 传播:13、14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阿拉 伯和欧洲
三、沈括和郭守敬
三、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针对历史学科的自身特点、本课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 在本课教法中采取情景法、提问法、讨论法、阅读指导法和比 较法。情景法主要是用图片及生动的语言描述情景;提问法是 在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后提问学生;讨论法和阅读指导法通常结 合使用,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对问题进行讨论;比较法主要使学 生归纳能力得到提高,使学生认真听课。
本课教材包含三个子目“活字印刷术的发 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沈括和郭守 敬”。“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介绍了毕升制陶字 的过程,活字印刷术的意义和发展。“指南针和 火药的应用”介绍了指南针和火药的发展历程、 应用和传播。“沈括和郭守敬”介绍了他们的著 作及贡献。课文内容安排,使学生对宋元时期各 项科技和人物有一定的理性认识。
第十三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第十三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https://img.taocdn.com/s3/m/a24bf72e482fb4daa58d4b1b.png)
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清楚地掌握宋元时期灿烂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的基本情况,包括活字和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科学家沈括、郭守敬的科技成就及贡献的有关史实,由此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二)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对课本中插图的观察、想象以及对具体材料的分析,探究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过程,初步培养学生进行历史感知、历史想象的形象思维能力。
通过对宋元科学技术高度发展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全面、系统的思考问题的初步能力以及概括、归纳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宋时期的科学技术,对学生进行初步的科技史教育,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在科学技术和文化方面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以及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学习古代科学家勤于探索、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重点和难点1、重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
上述发明和造纸术的发明,统称为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2、难点:充分认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三、教学方法:讲述法、探究法、比较分析法、讨论法四、课型:新授课五、课时:一课时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神六飞天【讲授新课】: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1、发明者是谁?(北宋平民毕升)2、活字印刷的材料及制作过程是怎样的?(书中)3、活字印刷术发展及传播情况如何?(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4、雕版印刷有什么缺点?(费时、费工、费材料)5、活字印刷又有哪些优点?(变死字为活字,变死版为活版,既经济又省时)6、今天的印刷业又有什么新的发展?(激光照排、电脑排版、高速印刷机等)7、活字印刷的发明有什么重要的意义?(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过渡讲解】那么,在促进航海事业的上立下汗马功劳的是什么呢?(指南针)二、指南针的应用1、指南针是根据什么特性制成的?(指南针就是利用磁铁指示南北的特性做成的)2、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叫什么?什么时候出现的?(司南,战国)3、到了宋代又出现了不同形状的指南仪器(罗盘针)4、罗盘针与司南相比有哪些进步?(指南针一经发明很快就被应用到军事、生产、日常生活、地形测量等方面,特别是航海上。
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https://img.taocdn.com/s3/m/3e4b0bbd14791711cd791701.png)
课题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课型新授课课时一课时 NO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的发明和传播。
火药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
沈括和《梦溪笔谈》、郭守敬和《授时历》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进行历史感知、历史想象形象思维能力及学生全面系统的思考问题的初步能力和概括、归纳的能力情感目标通过对四大发明的介绍及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活字印发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教学难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教学内容设计学法指导二次备课课前预习【指导阅读】宋元时期灿烂的文化表现在那些方面?提出问题,指导学生通读课本,了解本节内容。
(学生圈点并互相交流)(接着让学生自己用准备好的材料试着刻活字,亲自体验活字印刷的过程。
活动结束后,根据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的体验,说说活字印刷和雕版印刷有什么不同?)教学过程【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她的文化博大精深,常令现代人扼腕叹息,今天我们让一起去寻访历史,了解灿烂的宋元文化。
(出示课件:灿烂的宋元文化)【走进教材,了解历史】1.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传播(板书)(出示课件:毕升的创新发明“新”在哪里?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总结归纳:变死字为“活”字,变死版为“活”版。
师:科学是无止境的,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不断有改进和发展。
今天印刷业有怎样发展?(老师从网络里找出相关内容,让学生了解目前印刷业的发展情况。
通过具体数字事例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科学技术对社会的进步发展起着重大作用。
)2.指南针应用和传播师:同学们见过大海吗?假如你是一名船员,驾驶一艘船回答:指南针)师:到了北宋,人们制成指南针。
(课件展示罗盘针模型,并让学生思考:罗盘针用什么方法制成的?它比司南有哪些进步?)教师归纳:北宋时指南针已经用于航海,特别是在阴晦天时要靠指南针辨别方向,而在晴天仍是观测日月星辰;南宋时间则完全靠指南针来定方向了。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说课稿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60fe631ca8114431b90dd8fc.png)
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说课稿朱常林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和作用宋元文化,上承隋唐、下启明清,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
本课主要介绍了宋元时期我国居世界领先地位的科技成就,向学生展现了我国古代的重大科技发明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杰出贡献。
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宋元时期科技成就的基本概况,培养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概括归纳能力,想象能力及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插图、进行想象和分析史料的方法,探究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宋元时期的科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突破方法:通过录像资料和图片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使教学重点得以突出。
教学难点:认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突破方法:利用视频、图片、网络等教学资源,进一步认识四大发明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
4、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二、教法分析本节课我主要运用直观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三、学法分析在学习方法上,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动手操作、查阅相关资料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和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四、教学流程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情境导入、探究新知、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1、情境导入:以一组烟花绽放的画面和音乐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联想,导入本课。
然后进入——2、探究新知:(环节)首先探究——(1)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有人在“百度知道”上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知道世界上最早的印刷术吗?”,由此引出雕版印刷术,并探讨雕版印刷术的不足。
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学课件
![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b03de093186bceb18e8bba3.png)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 。21.4.2621.4.2610:47:5110:47:51April 26, 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 育好, 他就一上 午10时 47分51秒10:47:5121.4.26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2.按照发明的先后,下列排序正确的是(C )
①火药 ②纸 ③活字印刷术 ④司南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④②①③
D.③②④①
3.我国四大发明中在北宋时发明的是( B )
A.造纸术和雕版印刷术 B.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
C.火药和雕版印刷术 D.指南针和造纸术
4.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是在( B)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10:47:5110:47:5110:474/26/2021 10:47:51 AM
11、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 学和教 育学的 人。21.4.2610:47:5110:47Apr -2126- Apr-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 也是学 生的教 育者, 生活的 导师和 道德的 引路人 。10:47:5110:47:5110:47Monday, April 26, 2021
结合材料,分组讨论
四、沈括和郭守敬
请两名学生
北宋水浮法指南针
讲述沈括、郭守
敬的故事,并要
沈 括
求学生根据教材
内容归纳出沈括、
郭守敬的科学成
就。
小结:
为什么说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 发展的高峰?”“什么因素促使宋元时 期科技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
冀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3课《丰富多彩的宋元文化》说课稿
![冀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3课《丰富多彩的宋元文化》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06599661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67.png)
冀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3课《丰富多彩的宋元文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3课《丰富多彩的宋元文化》,主要介绍了宋元时期我国文化的繁荣发展。
本节课通过具体的文化现象,让学生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特点,从而认识我国历史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宋词、元曲、书法、绘画、科技等方面,体现了宋元时期文化的全面繁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文化素养,对我国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宋元时期的文化特点较为复杂,需要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文化现象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有限,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现象,掌握宋词、元曲、书法、绘画、科技等方面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和审美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我国历史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宋元时期的文化现象,包括宋词、元曲、书法、绘画、科技等方面的特点。
2.教学难点:对宋元时期文化特点的深入理解和分析。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比较法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分析宋元时期的文化特点。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图片、文献资料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宋元时期的绘画作品,引发学生对宋元文化的兴趣,进而导入本节课。
2.案例分析:分别对宋词、元曲、书法、绘画、科技等方面的特点进行详细分析,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现象。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宋元时期文化特点的成因,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
4.比较法:引导学生将宋元文化与其他时期的文化进行比较,认识我国历史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宋元时期文化特点的理解。
6.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六. 说教学评价1.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了解学生的参与程度。
教学设计4: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教学设计4: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https://img.taocdn.com/s3/m/21ce2863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64.png)
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一、教案背景学生课前准备:一、课前预习,自主学习二、完成课后习题二、教学课题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1、掌握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应用和传播。
2、了解科学家沈括、郭守敬的科技成就。
3、认识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学习古代科学家勤于探索、坚持不懈、勇于探索的精神。
4、通过引导学生对课本中插图的观察、想象及分析,探究“三大发明”的发明过程,初步培养历史感知和历史想象能力;通过对宋元科技高度发展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全面系统考虑问题的初步能力。
三、教材分析人教版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本课的主题是宋元文化,而且是灿烂的宋元文化,可见宋元文化在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特殊地位。
它上承隋唐、下启明清,以自己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独特的风格创造了中华文明史上又一个文化高峰。
本课主要介绍了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向学生展现了我国古代的重大科技发明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杰出贡献。
重点: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
难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灿烂的宋元文化(一)》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
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到一些图片,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2、阅读指导法;3、提问启发式;4、分组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中国是有五千年文明的古国,有誉满全球的四大发明,你知道是哪四大发明吗?(生答)那么你知道四大发明的发明过程、应用和传播吗?(教师引导学生学习造纸术的相关知识)今天,我们将一起来探究其余的三大发明的发明过程、应用、传播及其意义。
二、【自主学习】1.()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是这一时期科技的重大成就。
2、活字印刷术的发明:(1)北宋时()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2)活字印刷术的优点是:()、()。
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学设计
![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c66d62a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34.png)
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学设计第一篇: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学设计课题: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编写人:裴刘学校历史教研组周华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知识目标:掌握宋元时期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了解科学家沈括、郭守敬的科技成就及贡献,由此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2)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对课本中插图的观察、想象以及对具体材料的分析,探究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过程,初步培养学生进行历史感知、历史想象的形象思维能力。
通过对宋元科学技术高度发展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全面、系统的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概括、归纳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研讨比较分析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的区别,体会活字印刷术的创新性,认识此项发明对中国和世界的贡献。
通过阅读了解指南针的发明、改进、应用、传播情况,认识指南针对中国及欧洲航海业的促进作用。
回忆已学有关火药的知识,了解火药、火器的改进,应用情况,及其对中国作战技术的影响,对欧洲社会的巨大的震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宋元时期的科学技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学习古代科学家勤于探索、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精神。
(2)通过沈括、郭守敬等人的科技成就,说明这一时期我国的科学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振兴中华、赶超世界先进科技的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2、难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三、课前预习题1、隋唐和北宋时期,我国人民分别发明了什么印刷术?2、指南针是何时出现的?有何优势?除用于航海外,还可用于哪些方面?它是怎样传入欧洲的?3、我国古代人民的四大发明有何意义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演示:15世纪世界航海史上有两大壮举,其中之一就是新航路的开辟。
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
![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b8a3031a6c175f0e7cd1373c.png)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内容标准】了解“四大发明”,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教学活动建议制作泥活字,了解活字印刷的过程。
教学思路阐释:本课的内容包括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还有自学内容科学家沈括、郭守敬的科技成就及贡献。
对于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学生都有一定的了解,甚至有的非常熟悉。
所以本课教学重点不在于了解这些知识而是在动手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感悟科技发明的艰辛,认识其对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巨大影响。
教学中以活字印刷术为中心进行探究活动,通过完成三个动手动脑的任务,让学生切实感到改革雕版印刷术的必要性,亲身感受活字印刷的过程,体验发明创造的艰辛。
通过对比活字印刷和雕版印刷的不同,体会毕升的创“新”所在,认识到活字印刷比雕版印刷的先进性,再通过对比今天的印刷技术,知道科技进步的脚步一刻也没停止过。
相应的对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使用原理及应用领域进行了解和探讨。
因为学生相关的世界史知识较少,自身综合分析问题能力不强,所以本课的难点在于使学生充分认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及其传播给世界带来巨大的变化和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树立学习古人的创新精神为人类科技进步作贡献的信念。
结合四大发明的传播图让学生了解其传到欧洲及世界的情况,通过分析英国近代科学家培根对此的精辟论述,使其充分认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应用领域及其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
课前准备:要求学生用橡皮泥、胶泥等制作五个单字“我、爱、爸、和、妈”教师也做好相应的准备。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提问学生你们知道现在我国在科技领域有哪些引以为豪的成就?(航天技术)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回忆古代科技知识,如果提到我国古代科技发明你们最先想到的会是什么?(四大发明)本课我们就来探讨其中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广泛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这些都是宋元时期科技方面的重大成就。
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一、关于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将全班分成三个小组,分别完成三个小任务,探究活字印刷术:任务一:雕版印刷术发明后,当时一个刻工一天只能刻四五十个字,现以50字为准,本册教材共155000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3课内容。
本课学习的是灿烂的宋元文化,宋元文化上承隋唐、下启明清,以自己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独特的风格创造了中华文明史上又一个文化高峰。
本课主要介绍了宋元时期我国居世界领先地位的科技成就。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全面认识和掌握宋元时期的各项科技发明,同时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敢于创新的精神。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强,乐思好问,思维活跃,表现欲也很强,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历史学习,初步掌握了学习历史的一些方法,具有了较强的理解分析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充分发挥这些优势,注重教学的趣味性与严谨性、科学性相融合,给他们时间和空间完成对问题的探索和对自我的展示,真正做到尊重他们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能力
(1)知识目标:掌握宋元时期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了解科学家沈括、郭守敬的科技成就及贡献,由此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2)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对课本中插图的观察、想象以及对具体材料的分析,探究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过程,初步培养学生进行历史感知、历史想象的形象思维能力。
通过对宋元科学技术高度发展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全面、系统的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概括、归纳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问题导学,自主学习”环节的教学,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完成学案中的问题,培养自学能力;
(2)通过分组合作、交流展示环节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交流意识,增强自信心;
(3)通过“解析探究”、“归纳小结,知识梳理”、“思维拓展”、“达标测评”及“当堂反思”等环节的教学,加强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深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综合分析归纳能力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宋元时期的科学技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学习古代科学家勤于探索、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精神。
(2)通过沈括、郭守敬等人的科技成就,说明这一时期我国的科学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振兴中华、赶超世界先进科技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及处理办法]
依据课标、教材分析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及处理方法如下:本课的重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
解决办法:引导学生通过自学、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方法,学习和理解掌握本课重点内容。
增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同时力争做到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本课的难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四大发明的传播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和影响,但初一学生对世界历史的内容知之甚少,对这一问题难以产生联想和分析。
结合马克思、培根的话,让学生感知世界面貌的改变,建立其历史的纵横联系,会有助于对难点
的理解。
[教法选择]
教法:导学案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阅读指导法
[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和理解,注重总结、归纳。
2.指导学生观察本课中的有关插图,观看一些相关的影视和图片资料,提示一些观察的角度和思考的问题,培养学生注意观察学习的习惯和依据史料获取信息、学习历史的方法。
3.指导学生学会联系。
学习本课文化史内容可与同一时期的经济、政治特点联系,加深理解和掌握宋元时期文化灿烂的背景,懂得文化的繁荣同国家的政治、经济、对外关系等方面的发展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
(一) 问题导学,自主学习(基础必答):
(二)分组合作交流展示(3分钟)
(三)及时评价点拨提升(5分钟)
(四)解析探究(6分钟)
三.归纳小结,知识梳理
四.思维拓展(5分钟)
五.达标测评拓展延伸7分钟
六.当堂反思:自我反思收获与不足,教师评价.
[板书设计]
意图:整体呈现本节课基础知识要点,突出教学重点,体现难点,起到提纲契领的作用,能够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脉络,提高记忆效率,培养思维能力。
预设生成问题及处理方法:
1.导课部分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2.学案中设置的三个层次的问题,有题量大\难度逐渐加大的特点,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完成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能否完成,实际完成的效果如何需要教师很好的掌握,有效的调控和考查.
3.本课内容属于科技史,枯燥乏味,那么如何通过教师灵活多样的方法和手段,为学生创造趣味盎然的学习氛围是一个难题.
处理方法:教师具有应变机智,运用合理科学的教学策略,在教学中体现精\广\博,求新异和实用.要做好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和导引者,要及时捕捉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和困惑,适时予以指导和调控,运用恰当的语言和态度,鼓励学生多视角\多渠道\多层面地观察和认识历史.在学生难以解决疑难问题,无从下手之时,提供一些方法和思路.要在学生的认识发生偏离之时,灵活机智地调整方向,聚焦主题.要调控把握好课堂教学节奏,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在特定的时间与空间顺畅地完成.
以上是我的说教学设计的内容,如有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