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因高血压所致脑干出血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效果研究_高金鹏

合集下载

高血压脑出血3种术式的临床疗效分析

高血压脑出血3种术式的临床疗效分析

高血压脑出血3种术式的临床疗效分析徐鹏飞;和宁【摘要】目的通过比较3种高血压脑出血常用手术方式,来探讨3种不同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分别采用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小骨窗显微血肿清除术、软通道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06例,比较3种术式出院时GOS预后分级.结果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49例,良好26例(52%),有效13例(26.5%),不良7例(15.3%),死亡3例(6.1%);小骨窗显微血肿清除术13例,良好9例(76.9%)有效3例(19.2%)不良1例(3.8%),无死亡病例;软通道血肿抽吸引流术44例,良好26例(59.1%),有效12例(25%),不良4例(10.2%),死亡2例(5.7%).结论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个体化选择手术方式,有利于提高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期刊名称】《安徽医学》【年(卷),期】2013(034)007【总页数】3页(P946-948)【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小骨窗显微血肿清除术;软通道血肿抽吸引流术【作者】徐鹏飞;和宁【作者单位】512028广东韶关广东核工业419医院神经外科;512028广东韶关广东核工业419医院神经外科【正文语种】中文高血压脑出血属于神经外科的急症,在我国每年的发病率在50/10万~80/10万,内科保守治疗的病死率高达50%~70%,外科开颅手术治疗的病死率在25%~30%,手术作为最重要的治疗方法,术式众多,疗效各有不同[1]。

2001年1月至2012年3月,我科通过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6例,分别采用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小骨窗显微血肿清除术、软通道血肿抽吸引流术3种方法治疗,根据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06例,其中男性54例,女性52例;年龄39~78岁,平均62岁,高血压病史15~39年。

术前意识状态分级:I级1例,II级13例,III级29例,IV级42例,V级21例。

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170• 临床护理 •停止CPM机辅助训练。

④术后2周左右开始佩戴卡盘支具活动,范围在0°~70°。

术后3周开始增加活动度到90°,术后4周增加到100°~110°。

⑤术后8周左右膝关节达到正常活动范围后,开始日常生活项目的锻炼,如:直立行走、下蹲、上下楼梯等,在术后6个月左右进行慢跑、骑自行车等恢复肌肉力量和本体感觉训练;术后1年左右酌情进行剧烈运动训练。

1.3 观察指标:入院时、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对患者应用Lysholm 膝关节功能量表评测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该量表分成跛行、需要支持、下蹲、上下楼、肿胀、不稳定、疼痛、交锁这几个方面,满分100分。

观察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9.0软件处理数据资料,计数数据对比行χ2检验,计量数据对比行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入院时、术后1个月、6个月,观察组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43.4±4.7)分、(69.4±3.5)分,(88.2±4.5)分;对照组则分别为(43.9±5.1)分、(62.3±4.9)分、(81.2±5.7)分;两组之间对比,观察组术后1个月、6个月的Lysholm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中非常满意的有78例,基本满意的有47例,不满意的5例,满意度96.15%;对照组中非常满意的有55例,基本满意的有46例,不满意的19例,满意度84.17%;两组对比χ2=10.332,P=0.001<0.05。

3 讨 论康复锻炼是关节镜下前叉韧带损伤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重要一环,而为提高康复锻炼的效能,强化对患者的康复指导十分重要。

多数患者对于围术期的康复锻炼未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这不利于术后康复锻炼的顺利开展。

康复指导则基于这一现状,结合患者的特点将康复指导融入围术期中,建立个体化的康复指导方案和路径,让患者在围术期获得持续性、系统的康复指导和支持,正确、科学的接受康复锻炼,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减少不当康复锻炼引起的相关损伤等,促进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4]。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疗效分析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疗效分析

高血压脑出血是高血压的并发症之一,临床中比较常见,随着我国人口进入老龄化社会,其发病率显著升高,尽管临床中有很多治疗方法,但是病残率和病死率仍在上升[1]。

改良治疗方法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传统的开颅血肿清除术虽然有一定治疗效果,可以清除血肿并止血,但是手术风险较高,术中可能过度牵拉,损伤血肿周围的正常组织,引起诸多并发症[2]。

近年来,微创治疗理念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认可,而作为一种先进的治疗技术,其在临床上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本研究选取11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析微创手术的应用效果,以期能够为临床合理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提供依据。

资料与方法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14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

观察组58例,男35例,女23例,年龄42~75岁,平均(62.57±6.95)岁;出血部位:基底节20例,脑叶17例,丘脑15例,其他6例。

对照组56例,男28例,女28例,年龄40~78岁,平均(63.10±6.74)岁;出血部位:基底节18例,脑叶16例,丘脑17例,其他5例。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入选标准:①经颅脑CT、MRI 检查确诊;②有高血压史;③符合手术治疗指征;④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知情且同意配合研究。

排除标准:合并血液疾病、肿瘤疾病、脑外伤、脑血管畸形、急性感染、凝血功能障碍、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等疾病者。

方法:两组患者在手术前均先接受降血压、降颅内压、解除水电解质紊乱、补充营养等常规治疗。

⑴对照组采用开颅手术治疗。

①实施气管插管全麻,根据头颅CT 检查结果确定脑部血肿位置,在距离血肿最近的部位做一个手术切口。

②避开重要的血管和功能区,使用电钻在颅骨表面钻孔,做一个面积为8cm×10cm 的骨窗。

③对脑部非功能区和颞中回实施减压,将血肿充分暴露[3]。

④在显微镜下观察血肿,并将血肿和血凝块清除,电凝止血。

⑤缝合切口,常规放置引流管。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中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的效果分析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中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的效果分析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中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的效果分析赵坚刚1,吴金波2(1.青岛市平度市东阁街道办事处崔召卫生院,山东青岛 266752;(2.青岛市平度市第二人民医院,山东青岛 266700)【摘要】目的 研究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中采取血肿清除联合去骨瓣减压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 此次实验分析对象为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44例行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分组实验依据为随机数字表法,参照组行血肿清除术,实验组行血肿清除联合去骨瓣减压术,对比两组的组间比较差异。

结果 数据统计显示,实验组行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临床治疗优良率、NIHSS评分、ADL分级情况对比参照组,P<0.05,统计学形成参比意义。

结论 将血肿清除联合去骨瓣减压术应用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中疗效十分显著,具有应用价值。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手术;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应用效果【中图分类号】R54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8.38.34.02将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44例行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作为研究目标,评价血肿清除联合去骨瓣减压术后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基础资料本次纳入的44例样本来源于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行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展开分组,一组纳入22例,参照组,男女比为10:12,中位年龄(57.32±3.21)岁,GSC中位评分(7.21±0.35)分;实验组,男女比为11:11,中位年龄(57.98±4.44)岁,GSC中位评分(7.87±0.65)分。

验证参比实验组与参照组一般资料,P>0.05,统计学分析意义不存在。

1.2 方法将血肿清除术应用在参照组,予以患者全身麻醉,成功麻醉之后选取患者平卧位姿势,患侧朝上,通过额颞弧形进行切开,朝前下咬蝶骨脊,分离额叶与颞叶,充分暴露岛叶,利用脑穿刺针在无血管区内进行0.8cm的穿刺,至患者血肿腔内形成陈旧性血液,随后切开岛叶,通过吸引器将血肿腔内血肿进行抽吸,之后应用生理盐水反复进行冲洗,直到流出新血液时,将引流管置入血肿腔内关闭缝合。

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叶出血的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叶出血的临床分析

Tianjin Med J,June 2018,Vol.46No.6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叶出血的临床分析李乾锋,段发亮,吴京雷,陈晓斌,黄从刚,罗明△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导航辅助神经内镜治疗高血压性脑叶出血的临床价值及疗效。

方法将我科应用神经导航辅助神经内镜治疗高血压性脑叶出血35例(神经内镜组)与神经导航辅助显微镜治疗高血压性脑叶出血32例(显微镜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血肿清除率、术后并发症情况(主要观察包括应激性胃溃疡、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颅内感染)、总住院时间及术后6个月日常生活能力(ADL )和病死率。

结果神经内镜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少于显微镜组,而血肿清除率高于显微镜组(P <0.01);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神经内镜组住院时间短于显微镜组(P <0.01);神经内镜组术后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优于显微镜组(P <0.05),2组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神经内镜手术更微创、有效,可以改善高血压性脑叶出血患者的预后。

关键词:颅内出血,高血压性;神经导航;治疗结果;方案评价;神经内镜;高血压性脑叶出血中图分类号:R651.12文献标志码:ADOI :10.11958/20171387Clinical analysis of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in th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ve lobar cerebral hemorrhageLI Qian-feng,DUAN Fa-liang,WU Jing-lei,CHEN Xiao-bin,HUANG Cong-gang,LUO Ming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Wuhan No.1Hospital,Wuhan 430022,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phantastma@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value and effect of neuronavigation-assisted neuroendoscopy forhypertensive lobar cerebral hemorrhage.MethodsClinical data of 35cases treated with the neuroendoscopy(neuroendoscopy group)and 32cases treated with the neuronavigation-assisted microscope (microscope group)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Data of the operative time,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and the clearance rate of hematoma,th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stress gastric ulcer,pulmonary infection,urinary tract infection and intracranial infection),thehospital stay,postoperative ability of daily life (ADL)in 6months and fatality rate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Results The operative time and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were less in the neuroendoscopy group than those in the microscopy group,and the clearance rate of hematoma was higher in neuroendoscopy group than that in the microscopy group (P <0.01).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0.05).The hospital stay was less in the neuroendoscopy group than that of the microscope group (P <0.01).On the basis of ADL grading method,the prognosis of the endoscopy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raniotomy group (P <0.05).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fatality rate between the neuroendoscopy group and the microscopy group (P >0.05).Conclusion The neuronavigation-assisted neuroendoscopy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surgical method for hypertensive lobar cerebral hemorrhage,and which can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Key words :intracranial hemorrhage,hypertensive ;neuronavigation ;treatment outcome ;program evaluation ;neuroendoscopy ;hypertensive lobar cerebral hemorrhages基金项目:武汉市卫计委科研项目(WX16B02)作者单位:武汉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邮编430022)作者简介:李乾锋(1987),男,硕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脑出血治疗的临床与基础研究△通讯作者E-mail :phantastma@高血压性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HICH )是神经外科最常见的急危重疾病[1],具有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和高经济负担的特点[2]。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疗效观察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疗效观察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疗效观察330001武警江西总队医院神经外科关键词不同手术方法高血压脑出血当今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方法较多,一般认为幕上血肿量>30ml、中线结构偏移、意识障碍者,选择手术效果较好。

手术方法选择目前應用较多的有:开颅血肿清除,小骨窗血肿清除,锥颅微创血肿清除等,现对开颅和锥颅微创血肿清除术作一比较。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①锥颅组:男12例,女8例,平均年龄53岁,15例有意识障碍,平均血肿量40ml。

②开颅组:男13例,女8例,平均年龄54岁,16例有意识障碍,7例出现脑疝,平均血肿量45ml。

按陈氏高血压脑出血分级,见表1。

手术治疗情况:全部病人均在发病后48小时内手术。

①锥颅组:采用万特福公司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穿刺并抽吸血肿,术后1~7天行血肿腔内注入尿激酶溶解粉碎血块碎吸。

②开颅组:均行颞瓣或额颞瓣开颅,进入血肿腔,彻底清除血肿、可靠止血,部分病人祛除骨瓣减压。

结果治疗结果: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病例的病死率、疗效优良率无显著差异(X2检验,P>0.1)。

见表1。

讨论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发现,脑内出血可刺激脑组织,引起血肿周边脑组织进行性出血性坏死和水肿,也可引起局部和远端部位脑血流和代谢等变化。

虽然小量出血可不破坏脑组织,可沿神经或组织分界扩散,但是大量出血可破坏和压迫脑组织引起颅高压,轻者致残,重者丧命[1]。

另外红细胞及代谢产物引起血管源性脑水肿[2],及时和早期清除血肿,不仅可逆转上述不良反应,而且可改善病人神经功能恢复和预后。

外科手术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重要手段,手术的作用在于清除血肿,阻止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不同方法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进行对照。

两组总的病死率、疗效优良率无明显差异,但在重型病例组,开颅组病死率明显低于锥颅组。

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效果,重要的是手术适应证、时机和方法的选择。

关于手术方法不能简单分其好坏,而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来综合选择。

高血压脑出血开颅术临床观察

高血压脑出血开颅术临床观察
临床经验
高血压脑出血开颅术临床观察
郑姬淑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医院外科 吉林省长白朝鲜族自治县 134400
【摘 要】目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开颅术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研究。方法:选取 60 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 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实行小骨开颅血肿清除术,对照组实行保守非手术治疗,对两组疗效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 总体有效率为 93.3%,9 例患者痊愈,11 例患者治疗效果显著;对照组患者总体有效率为 70%,痊愈患者有 3 例,12 例患者效果显著。 结论:小骨开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疗效显著,因此,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小骨开颅血肿清除术从临床治疗特点来 看,综合了大骨瓣开颅清除术及微创钻孔血 肿清除术的优点,不仅清除血肿效果,还可 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脑部神经功能,因此,成 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首选手术治疗方式, 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郭 兵 . 微 创 小 骨 窗 开 颅 术 治 疗 高 血
压 脑 出 血 的 临 床 观 察 [J]. 安 徽 医 药 ,2012,16(8):1134-1135. [2] 肖军 . 小骨窗开颅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治 疗 中 的 应 用 研 究 [J]. 中 国 现 代 医 学 杂 志 ,2010,20(5):766-768.
Copyright©博看网 2.0c1n4..1A0ll Rights Reserved.
151
2 结果
经两组患者治疗结果比较,实验组患者 在接受开颅术清除颅内血肿后,痊愈的患者 有 9 例,效果显著的有 11 例,有效的有 8 例, 2 例患者治疗无效,总体有效率 93.3%。对照 组采取保守治疗,治愈患者有 3 例,效果显 著的有 12 例,有效的 6 例,9 例患者治疗无效, 总体有效率为 70%。两组患者对比,X² 数值 为 7.783738,P<0.05。

两种术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比较

两种术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比较

两种术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比较作者:聂拴锁王圣强安世恩常祥平高建洲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20年第07期【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疾病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80例我院2018年2月-2019年11月期间所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探讨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治疗组40例,分别进行小骨窗开颅术、置管引流术,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与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50%,治疗组为97.50%,两组差异显著,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治疗组为2.50%,两组差异显著,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相比较行小骨窗开颅术,置管引流术效果更佳,值得继续推广。

【关键词】小骨窗开颅术;置管引流术;高血压脑出血【中图分类号】R6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7-21--02高血压脑出血疾病主要由于情绪激动、过度脑力、体力劳动等因素引起患者血压剧烈升高,导致其病变的脑血管发生破裂出血,此疾病为高血压疾病最为严重并发症之一,患者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昏迷、偏瘫等,对其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1]。

临床常采用手术方式治疗此种疾病,为进一步探讨更加安全、有效手术方法,本文选择患者临床资料进行以下分析。

1 一般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80例我院2018年2月-2019年11月期间所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探讨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治疗组40例,对照组患者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最小46岁、最大79岁,平均(62.50±3.00)岁,出血量最小23mL、最大70mL,平均(46.50±5.00)mL;治疗组患者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最小46岁、最大80岁,平均(63.00±3.50)岁,出血量最小24mL、最大70mL,平均(47.00±5.00)mL;对照组与治疗组临床资料差异对比无统计學意义(P>0.05)。

对高血压脑溢血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对高血压脑溢血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对高血压脑溢血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效果分析发表时间:2013-07-24T15:06:28.123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16期供稿作者:刘金辉[导读] 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溢血时以CT定位,然后对血肿进行抽吸和引流,并运用尿激酶等辅助清除血肿刘金辉 (贵州省兴义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562400)【摘要】目的对高血压脑溢血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8例高血压脑溢血患者,并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4例,其中一组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为对照组;另外一组采用微创血肿吸引术治疗,为观察组。

最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

结果经过分析,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高于对照组的66.7%,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清清除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高血压脑溢血患者手术治疗中,采用微创血肿治疗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其治疗有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可在临床中进行广泛使用。

【关键词】高血压脑溢血手术治疗效果分析【中图分类号】R741.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6-0198-01 高血压脑溢血是临床的一种多发病,极为常见,具有较快的发病速度、较慢的恢复速度及较高的死亡率致残率。

近年来,随着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不断进步,微创手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普及,无数临床实践证明,微创血肿吸引术在高血压脑溢血的治疗中极为有效[1]。

下面本文就以我院48例高血压脑溢血患者为例,对其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8例高血压脑溢血患者,所有患者手术之前均经颅脑CT确诊为脑出血,均具有高血压病史,GCS评分均在5分以上;将由于脑动脉瘤、脑外伤、血液系统疾病、肿瘤卒中所造成的出血的患者排除在外。

其中有28例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年龄在35~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1±2.6)岁;出血量在30~70ml之间,平均出血量为(50.3±12.4)ml。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手术治疗的效果研究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手术治疗的效果研究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手术治疗的效果研究摘要: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6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电脑随机排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

对照组患者应用小骨窗或者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

根据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恢复状况对其效果进行评价,比较两组患者的有效率、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

结果:观察组患者死亡率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合理的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能够有效地改善其神经功能,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降低死亡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和运用。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效果引言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其发生后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1]。

而对于该种疾病的治疗,多提倡手术治疗方案。

在现代医疗技术发展的背景下,临床对其提出了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方案,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6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电脑随机排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影像学检查,确诊为高血压脑出血[2];(2)患者无其他器质性疾病与凝血功能障碍;(3)患者以及其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签署知情同意书。

其中,包含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28例,年龄32~82岁,平均年龄(65.21±3.28)岁,高血压病程2~16年,平均病程(9.22±2.37)岁,出血量30~120ml,平均出血量(72.38±6.72)ml。

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措施及效果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措施及效果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措施及效果发表时间:2018-07-26T15:01:28.753Z 来源:《航空军医》2018年9期作者:汪浪波[导读]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手术治疗中实施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更加确切,且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湖南株洲 412000)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手术治疗中实施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在我院行微创手术治疗的5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研究,依照随机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患者各27例。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对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比较。

结果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3%,高于对照组的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4%,低于对照组的2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手术治疗中实施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更加确切,且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与借鉴。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综合护理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临床疾病,具有发病急、病情进展快等特点,严重危及了患者的生命健康[1]。

现今,临床多采用微创手术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可显著改善患者病情,减少患者死亡,但治疗期间需给予恰当的护理措施,以此保障治疗效果。

为此,本文现对2016年6月至2018年4月期间在我院行微创手术治疗的5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分析,研究综合护理的实施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对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在我院行微创手术治疗的5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研究,依照随机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患者各27例。

对照组中,女患者13例,男患者14例;年龄38~74岁,平均为(58.3±5.2)岁。

试验组中,女患者12例,男患者15例;年龄37~74岁,平均为(58.7±5.3)岁。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治疗临床效果分析及评价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治疗临床效果分析及评价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治疗临床效果分析及评价朱恩锋;武贵旭;乔俊;姜伟;黄华兵【摘要】Objective To analyze clinical effect of hypertension cerebral hemorrhage of patients by surgical treatment. Methods 70 cases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cerebral hemorrhage were selected, 43 cases were given small bone window microsurgery, 17 cases were given big bone flap for removal of hematoma, 10 cases were given invasive surgery crashing and aspirating hematoma, and the patient's clinical effect was analyzed. Results Using three surgical methods for treatment had achieved good clinical effect. In 70 cases of patients, which healed was 74.29%, remarkable progress was 11.43%, progress was 4.29%, invalid was 10.00%. Conclusio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cerebral hemorrhage should according to the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of condition, choosing the appropriate surgical treatment.%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临床分析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临床分析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临床分析(安徽阜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安徽,阜阳,236000)【摘要】:高血压脑出血作为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死亡率、致残率都相当高,究其原因,大都是由于各种诱发因素导致血压急剧上升,从而使动脉破裂而引发出血,形成血肿引起占位效应。

现代神经外科领域,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有多种多样的方法,然而疗效不一,但是通过手术治疗脑出血已得到普遍认同,神经外科手术能迅速清除血肿,减轻继发性脑组织损伤,有效降低高血压脑出血的致残率及死亡率。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高血脑出血(HIGH)是指继发于高血压,由脑内血管破裂导敛的脑实质内出血,多发于血压控制不良的中老年高山患者,常情绪激动、过度脑力与体力劳动或其他因素引起压剧烈升高而突然发病。

其发病率高为(50.6~80.7)/100000人,呈逐年升高趋势;病情重,病死率高(为40%~70%),病残率也高。

近年来,外科手术治疗HIGH成为了热门课题,于术可明降低HIGH的病夕匕率及病残率。

高血压脑出血是高血压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病死率及致残率均较高。

对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手术治疗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有着不同观点。

1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100例中男68例,女32例。

年龄41~74岁,平均55.4岁;其中>60岁67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关于脑出血的诊断标准,并且全部经颅脑CT检查确诊。

(2)出血部位及出血量:出血位于基底节区、内囊l1例(其中破入脑室3O例),皮质下、外囊31例,脑室出血或丘脑出血破入脑室9例;小脑半球7例。

依据多田氏公式计算出血量,幕上出血30~40m122例,40~60m193例,60~80m12例,80~120m113例;小脑半球出血7例,分别为15~20m13例、21~25m14例。

(3)术前意识状况:术前清醒16例,浅昏迷79例,中度昏迷52例,深昏迷15例,一侧瞳孔散大58例,双侧散大1l例。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手术治疗临床分析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手术治疗临床分析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手术治疗临床分析王高强;张峰涛;赵云栋【摘要】目的分析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方案.方法将2007年2月-2010年11月到我院就诊的2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00例,分别采用立体定向方式和小骨窗开颅术式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术后3个月的血肿清除率、总病死率及日常生活能力情况.结果立体定向组和小骨窗开颅组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分别为83%、59%;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病死率分别为 2%、3%,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进行立体定向方式治疗术后3个月日常生活能力明显好于小骨窗开颅组(P<0.05).结论立体定向方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手段.【期刊名称】《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年(卷),期】2011(019)009【总页数】1页(P1561-1561)【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手术【作者】王高强;张峰涛;赵云栋【作者单位】461000,河南省许昌市第二人民医院;461000,河南省许昌市第二人民医院;461000,河南省许昌市第二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是指因长期的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使脑内小动脉因发生病理性的改变而破裂出血[1]。

本研究旨在比较应用立体定向方式和小骨窗开颅两种不同的手术方法对高血压脑出血进行外科手术治疗,观察两种外科手术方法治疗效果有无差别,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 2007年 2月—2010年 11月到我院就诊的2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 100例。

其中立体定向组中,男 54例,女 46例,年龄31~70岁,平均 45.1岁;小骨窗开颅组中,男 58例,女 42例,年龄 33~76岁,平均46.3岁。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临床疗效分析及评价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临床疗效分析及评价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临床疗效分析及评价摘要:目的分析和评价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本研究选取对象筛选自我院2020年3月至2020年8月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6例,分为对照组(采取传统开颅手术治疗)36例、研究组(采取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40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5.00%(27/36)低于研究组的95.00%(38/40)、并发症发生率19.44%(7/36)高于研究组的2.50%(1/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系数较传统开颅术更高,具应用价值。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临床疗效高血压脑出血为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具发病迅速、致残致死率高等先点【1】。

由于高血压而引发的脑出血可致患者出现肢体偏瘫、意识障碍、言语不清等临床表现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已成为威胁人类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的一大杀手。

临床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方式主要有传统开颅术,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本文为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选取我院2020年3月至2020年8月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6例开展本次研究,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76例患者视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6例和研究组40例,对照组男女患者例数分别为20例和16例,年龄45-70岁,均龄(56.2±5.2)岁,患者病灶位置为基底节区出血有22例、小脑出血有8例,脑叶出血有6例;研究组男女患者例数分别为22例和18例,年龄46-69岁,均龄(56.1±5.4)岁,患者病灶位置为基底节区出血有24例、小脑出血有9例,脑叶出血有7例。

所有患者经本院系统检查全部确诊为高血压脑出血,符合手术指征,排除脑梗死等脑血管疾病。

两组患者上述资料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可比。

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治疗效果分析陈犇;曾令春;皮英;易勇【期刊名称】《西部医学》【年(卷),期】2010(22)8【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治疗效果. 方法对16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开颅血肿清除99例,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49例,钻孔引流尿激酶冲洗15例.应用SPSS 11.5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以评价治疗效果. 结果开颅血肿清除99例中,良好5例,中残56例,重残20例,植物生存及死亡18例;小骨窗开颅及钻孔引流64例中,良好10例,中残34例,重残12例,植物生存及死亡8例.高血压脑出血的预后与早期手术、血肿部位和血肿大小等相关(P<0.05);与手术方法、年龄和性别无关(P>0.05). 结论掌握好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时机,根据出血量的大小、部位来选择手术方法,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总页数】2页(P1446-1447)【作者】陈犇;曾令春;皮英;易勇【作者单位】都江堰市人民医院,四川,都江堰,611830;都江堰市人民医院,四川,都江堰,611830;都江堰市人民医院,四川,都江堰,611830;都江堰市人民医院,四川,都江堰,6118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4【相关文献】1.神经内镜与微创穿刺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近期效果分析 [J], 李彦斌; 吴月奎; 曲鑫; 王尚武; 孙起军; 张永强; 霍铁军; 严威; 柴宏伟; 毛明利2.神经导航系统定位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分析 [J], 刘进;屈洪涛;寻仁德3.右美托咪定复合芬太尼用于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麻醉及护理效果分析 [J], 卢娟4.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脑疝患者的效果分析 [J], 熊振坤;梁锐;郑立群;曹志5.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中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的效果分析 [J], 李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两种术式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比较分析

两种术式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比较分析

两种术式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比较分析焦庆贵;胡国宏【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4(20)15【摘要】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与传统骨瓣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2年10月在北京华信医院暨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就诊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入院及术后1个月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术后3个月ADL评分、术后血肿清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再出血、病死率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GCS评分为(12.6±2.3)分,对照组术后1个月GCS评分为(9.1±1.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病死率及术后3个月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手术时间短,操作简便,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总页数】3页(P2873-2875)【作者】焦庆贵;胡国宏【作者单位】北京华信医院暨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北京100016;北京华信医院暨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北京1000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1.12【相关文献】1.两种术式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比较分析 [J], 谢闻文2.两种术式治疗恶性胸膜间皮瘤的效果与安全性比较分析 [J],3.两种术式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效果比较分析 [J], 乔小丽4.两种术式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比较 [J], 吕文志5.两种术式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疗效比较分析 [J], 唐鑫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青年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手术治疗术式分析

青年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手术治疗术式分析

青年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手术治疗术式分析王启华;鲁大双;崔杰;乔柏林;王景春【期刊名称】《海南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22)012【摘要】目的:探讨青年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手术治疗术式.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5年4月分别采用了开颅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和钻孔引流术两种术式治疗的46例青年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开颅手术28例患者,术后复查头颅CT,无再出血病例,残余血肿量2~6mL.钻孔引流术治疗18例患者,1例再出血给予开颅手术清除血肿,其余17例无再出血,术后3d17例患者血肿引流彻底.46例患者术后6个月复查,GOS评分轻残9例,中残33例,重残4例,疗效满意.结论:两种术式各有优缺点,青年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需根据患者发病后病情进展速度、入院时患者意识状态及入院时头颅CT测得的血肿量,分别采用.【总页数】3页(P1258-1259,1263)【作者】王启华;鲁大双;崔杰;乔柏林;王景春【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河北唐山 064000;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河北唐山 064000;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河北唐山 064000;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河北唐山064000;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河北唐山 06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4;R651.1+1【相关文献】1.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与开颅手术治疗的效果对比分析[J], 徐晨阳;丁炳谦;李振江;何涛2.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手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疗效及r术式选择研究 [J], 魏现伟;刘宏建3.青年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手术治疗术式及效果分析 [J], 周椿昊4.大量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的术式选择及预后分析 [J], 张玉宝;冯力;李欣;何斌;陶亚东;张欲晓5.青年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手术治疗术式及效果分析 [J], 李志强;朱振云;梁建锋;李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临床疗效

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临床疗效

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临床疗效发布时间:2021-08-13T16:05:02.680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1年6期作者:黄洋[导读]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临床疗效黄洋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贵州印江555200【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我院在2019年1月到2020年1月收治的10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10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的血肿范围在20到35ml之间,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1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取保守治疗方式,实验组患者采取手术治疗方式,重点对比两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对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血肿量和血肿周围水肿量进行对比可以得知,在接受治疗之前,两组患者血肿量和血肿周围水肿量差异较小,无显著差异。

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之后,两组患者的血肿量和血肿周围水肿量均下降,差异具备良好的统计学意义(P<0.05)。

同时,实验组患者接受治疗之后,其血肿量明显小于对照组,血肿周围的水肿量显著小于对照组,具有较好的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手术治疗方式,能够取得较为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概率较低,可以确保患者颅内血肿得到快速清除,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治疗方式;保守治疗方式在脑卒中,高血压脑出血发病率高达10%,给人类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如果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得不到及时治疗,会增加死亡概率。

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治疗过程中,若采取常规的保守治疗方式,患者的生活质量得不到良好改善,通过采取手术治疗方式,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取得较为突出的治疗效果。

因此,本文重点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效果,报告内容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在2019年1月到2020年1月收治的10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1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取保守治疗模式,实验组患者采取手术治疗模式。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临床疗效分析及评价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临床疗效分析及评价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临床疗效分析及评价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4年10月到2015年十月期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收治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40例患者接受医院保守治疗为保守治疗组,42例患者接受我院手术治疗为外科手术治疗组,其中22例患者接受行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11例患者接受直切口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9例患者接受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根据GC评分、出血量入院与出院比较,分析高血压出血手术治疗临床疗效。

结果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效果优于保守治疗结论根据“个人化”原则,选择手术治疗要优于保守治疗。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手术疗效高血压脑出血在脑卒患者中占比较高,致死率和致残率居高不下,是脑外科中常见的疾病之一。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方法选择上业内还存在不同意见,现将我院2014年10月到2015年十月期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收治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40例患者接受医院保守治疗,42例患者接受我院手术治疗,其中22例患者接受行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11例患者接受直切口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9例患者接受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根据GC评分、出血量入院与出院比较,分析高血压出血手术治疗临床疗效,具体如下1,一般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14年10月到2015年十月期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收治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40例患者接受医院保守治疗为保守治疗组,42例患者接受我院手术治疗为外科手术治疗组,其中22例患者接受行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11例患者接受直切口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9例患者接受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

保守治疗40例患者中,男性为28例,年龄46-78岁,女性为12例,年龄40-79岁;接受手术治疗42例患者中男性30例,年龄47-79岁,女性22例,年龄41-80岁;1.2方法保守治疗组治疗方法以防止出血和并发症为主,主要通过调控血压和脱水降颅内压为主。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方式为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直切口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以及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医药论丛》Contemporary Medical Symposium 2016 年 第 14 卷 第 8 期 ・临床医学・139取出,然后对患者的手术切口进行逐层缝合。

1.3 观察指标治疗结束后,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跟骨结节关节角、跟骨交叉角、手术的时间和骨折部位完全愈合的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我们使用SPSS20.0软件包对本次实验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x²检验,用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治疗结束后,锁定组患者的跟骨结节关节角和跟骨交叉角均明显优于传统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

锁定组患者手术的时间和骨折部位完全愈合的时间均明显短于传统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

详细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各项临床指标的比较 (x±s)组别例数(例)手术的时间(min)骨折部位完全愈合的时间(天)跟骨结节关节角(度)跟骨交叉角(度)锁定组2043.55±10.23100.04±2.1631.35±1.69120.03±6.24传统组2057.57±13.58151.57±5.5524.66±2.4799.52±7.113 讨论移位性跟骨骨折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下肢骨折类型。

过去,临床上常使用传统的解剖钛板内固定术对移位性跟骨骨折患者进行治疗,但效果一般[3]。

近年来,使用解剖锁定钛板内固定术治疗移位性跟骨骨折的方法逐渐得到了临床上的认可。

临床研究发现,使用解剖锁定钛板内固定术对移位性跟骨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地防止其骨折部位发生移位,从而会促进其骨折部位的康复。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使用解剖锁定钛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的锁定组患者其手术的时间和骨折部位完全愈合的时间均明显短于使用传统解剖钛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的传统组患者,治疗后其跟骨结节关节角和跟骨交叉角均明显优于传统组患者。

综上所述,用解剖锁定钛板内固定术治疗移位性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地缩短患者手术的时间和骨折部位完全愈合的时间。

参考文献[1] 杨攀,等.锁定钛板内置和外置固定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三 维有限元分析[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4,32(06):716-720.[2] 刘国红,等.跟骨解剖型钛板与锁定型钛板治疗跟骨关节内粉 碎性骨折的比较[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3,(12):77-83. [3] 周明,等.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移位的关节内跟骨骨折[J]. 临床骨科杂志,2015,18(03):362-364.对因高血压所致脑干出血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效果研究高金鹏(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湖南 郴州 423000)【摘要】目的:探讨对因高血压所致脑干出血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因高血压所致脑干出血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

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这50例患者分为内科组和外科组,每组各有25例患者。

为内科组患者使用药物疗法进行治疗,为外科组患者使用手术疗法进行治疗。

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及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结果:经过治疗,外科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内科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外科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内科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结论:对因高血压所致脑干出血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

【关键词】外科手术疗法;药物疗法;因高血压所致脑干出血的患者;效果【中图分类号】R65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7629-(2016)08-0139-02因高血压所致的脑出血是脑外科临床上的常见病。

此病具有极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

相关的调查数据显示,因高血压所致的脑出血患者约占脑血管疾病患者的33%[1]。

因高血压所致脑出血患者发生出血的部位主要在壳核、大脑半球皮层下、丘脑、脑干和小脑五个部位。

出血量大于10mL的脑干出血患者的死亡率最高[2]。

以往,临床上对因高血压所致脑干出血的患者主要是使用药物疗法进行治疗,但效果不理想。

有研究表明,用外科术手术疗法对因高血压所致脑干出血患者进行治疗,具有很好的效果[3]。

为了进一步证实此疗法的有效性,我院对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50例因高血压所致脑干出血的患者分别使用药物疗法和外科手术疗法进行治疗,其中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25例患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现将此情况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因高血压所致脑干出血的患者。

这50例患者的出血量平均为8.541±0.273ml,其血肿的形状为椭圆形和圆形,其CT图像的主要表现为脑干区呈高密度,其CT值为58~71Hz。

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这50例患者分为内科组和外科组,每组各有25例患者。

在这50例患者中,出血量﹤10 ml 的患者有25例,出血量为10~20 ml 的患者有15例,出血量﹥20 ml 的患者有10例。

在外科组的25例患者中,有男性13例,女性12例。

他们的年龄在 34岁~5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4.9±1.4岁。

其中,有11例患者出现意识障碍,有23例患者出现头晕的症状,有21例患者出现霍纳征,有19例患者出现肌张力异常的症状,有22例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的症状,有20例患者的瞳孔呈针尖样。

在内科组的25例患者中,有男性14例,女性11例。

他们的年龄为在33岁~6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4.7±2.3岁。

其中,有14例患者出现意识障碍,有21例患者出现头晕的症状,有19例患出现霍纳征,有23例患者出现肌张力异常的症状,有19例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的症状,有22例患者的瞳孔呈针尖样。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为内科组患者使用药物疗法进行治疗,具体的方法为:《当代医药论丛》Contemporary Medical Symposium 2016 年 第 14 卷 第 8 期 ・临床医学・140联用雷贝拉唑和铝碳酸镁治疗胆囊切除术所致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效果研究徐玉松(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第二人民医院 江苏 苏州 215000)【摘要】目的:探讨联合使用雷贝拉唑和铝碳酸镁治疗胆囊切除术所致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2012年02月至2014年0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胆囊切除术所致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

我们将这40例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铝碳酸镁组,每组各有20例患者。

为铝碳酸镁组患者使用铝碳酸镁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为联合组患者加用雷贝拉唑进行治疗。

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结果:联合组患者进行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铝碳酸镁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

两组患者治疗后不①为患者使用脑细胞营养剂进行治疗,即将30mL 的依达拉奉加入到100mL 的生理盐水中,用此药液对其进行静脉滴注,每日滴注2次。

②为颅内压较高的患者静脉注射甘露醇,以降低其颅内压。

为肾功能损害的患者静脉滴注甘油果糖。

③对患者进行控制血压和心率等基础治疗。

④让患者卧床休息,为其使用气垫床,并将其头部略抬高15°~30°,每2小时帮助其翻一次身。

为外科组患者使用手术疗法进行治疗,进行手术的方法为:①采用美国GE16层螺旋CT 影像设备对患者的头部进行扫描,以确定其血肿的位置和大小。

②根据患者的扫描结果,确定对其进行手术的入路(进行手术的入路有经后颅窝正中入路、经乙状窦后入路、经颞下入路等)。

③为中脑型脑干出血的患者和中脑桥脑型脑干出血的患者采用颞下入路进行手术治疗,即在其中脑或桥脑的外侧脑组织最薄的地方做一个纵形切口切开其脑干, 或将其血肿破溃出脑干的表面切开。

为桥脑出血的患者采用乙状窦后入路或经四脑室底入路进行手术治疗。

对桥脑延脑型脑干出血的患者和桥脑小脑型脑干出血的患者, 应先为其清除小脑的血肿, 再沿其血肿腔清除其桥脑中的血肿。

④在进行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应采用显微技术对患者的脑室进行穿刺和引流。

1.3 疗效判定标准将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治愈、好转和无效三个等级。

①治愈:经过治疗,患者的症状消失,其身体康复。

②好转:经过治疗,患者的症状明显好转。

③无效:经过治疗,患者的症状未见好转。

总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

1.4 统计学处理我们使用SPSS20.0软件包对本次实验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正负标准差( x±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x ²检验,用P <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在外科组的25例患者中,治疗效果为治愈者有6例,其治愈率为24%。

在内科组的25例患者中,治疗效果为治愈者有1例,其治愈率为4%。

手术组患者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内科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X2值为4.153,P 值为0.041)。

在外科组的25例患者中,治疗效果为好转者有15例,其好转率为60%。

在内科组的25例患者中,治疗效果为好转者有9例,其好转率为36%。

手术组患者的好转率明显高于内科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X2值为2.885,P 值为0.089)。

在外科组的25例患者中,治疗效果为无效者有4例,其无效率为16%。

在内科组的25例患者中,治疗效果为无效者有15例,其无效率为60%。

手术组患者的无效率明显低于内科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X2值为10.272,P 值为0.001)。

外科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4%,内科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40%。

外科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内科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在内科组的25例患者中,有3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有6例患者出现高热昏迷的症状,有2例患者发生消化道出血的症状,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44%。

在外科组的25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有2例患者出现高热昏迷的症状,有1例患者发生消化道出血的症状,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6%。

外科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内科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X2值为4.667,P 值为0.031)。

3 讨论因高血压所致脑干出血是一种发病急、致残率及死亡率高的疾病。

相关的文献报道中称,用显微手术疗法对因高血压所致脑干出血的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对其进行药物治疗的效果[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