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化学专题3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知识网络构建课件苏教版必修2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专题3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第三单元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课件苏教版必修2

高中化学专题3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第三单元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课件苏教版必修2
对课堂上老师讲到的内容自己想不通卡壳的问题,应该在课堂上标出来,下课时,在老师还未离开教室的时候,要主动请老师讲解清楚。如果老师已 经离开教室,也可以向同学请教,及时消除疑难问题。做到当堂知识,当堂解决。
二、补笔记
上课时,如果有些东西没有记下来,不要因为惦记着漏了的笔记而影响记下面的内容,可以在笔记本上留下一定的空间。下课后,再从头到尾阅读一 遍自己写的笔记,既可以起到复习的作用,又可以检查笔记中的遗漏和错误。遗漏之处要补全,错别字要纠正,过于潦草的字要写清楚。同时,将自己 对讲课内容的理解、自己的收获和感想,用自己的话写在笔记本的空白处。这样,可以使笔记变的更加完整、充实。
1234 56
解析
答案
nCH2==CH—CN―催―化 ――剂→ (2)B→D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34 56
解析
答案
(3)C→F的化学方程式是__n_C__H_2_=_=_C_H__—__C_H_=_=__C_H_2_―催_―_―化_―_剂_→___________ ___C_H__2—__C__H_=_=_C__H_—__C_H__2 ___。 解析 根据信息,推出C的结构简式为CH2==CH—CH==CH2,通过加聚 反应生成F。
1234 56
解析
答案
编后语
常常可见到这样的同学,他们在下课前几分钟就开始看表、收拾课本文具,下课铃一响,就迫不及待地“逃离”教室。实际上,每节课刚下课时的几分 钟是我们对上课内容查漏补缺的好时机。善于学习的同学往往懂得抓好课后的“黄金两分钟”。那么,课后的“黄金时间”可以用来做什么呢?
一、释疑难
1234 56
解析

高中化学专题3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本专题知识体系构建与核心素养解读学案苏教必修220181116258.doc

高中化学专题3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本专题知识体系构建与核心素养解读学案苏教必修220181116258.doc

专题3 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本专题知识体系构建与核心素养解读1.证据推理能对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并基于证据进行分析推理,证实或证伪假设;能解释证据与结论之间的关系,确定形成科学结论所需要的证据和寻找证据的途径等都是证据推理这一核心素养的具体体现。

例析为了测定乙醇的结构式是还是,利用乙醇和钠的反应,设计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在烧瓶中放入足量的钠,从分液漏斗中缓缓滴入一定量的乙醇,通过测量量筒中水的体积,就可知反应生成氢气的体积。

(1)实验前检验该装置的气密性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认为装置中有空气,所测的气体体积应扣除装置中空气的体积,才是氢气的体积,你认为____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

(3)如果实验开始前b导管内未充满水,则实验结果将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4)若测得有1.15 g C2H6O参加反应,把量筒c中的水的体积换算成标准状况下H2的体积为280 mL,结合计算和讨论得出________(填“①”或“②”)正确。

答案(1)连接好装置,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将右侧导管插入水槽中,微热烧瓶,右侧导管若有气泡冒出,冷却后形成一段水柱,且一段时间内水柱不变化,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2)不正确(3)偏小(4)②解析该实验的关键是准确测量反应产生气体的体积,根据产生气体的体积可以确定被置换的氢原子的个数。

(3)中如果实验开始前b导管内未充满水,则会使排出水的体积减小,故实验结果偏小。

(4)参加反应的乙醇的物质的量是0.025 mol,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是0.012 5 mol,即乙醇分子中的6个氢原子所处的化学环境并不完全相同,有1个应不同于其他的氢原子,从而确定乙醇的结构式为②中所示。

高中化学苏教必修2课件:专题3 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 第3单元 (1)

高中化学苏教必修2课件:专题3 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 第3单元 (1)

典型代表物 (名称、结构简式)
乙醛CH3CHO

__________(醛基) (羰基)

丙酮CH3COCH3
类别
官能团
典型代表物 (名称、结构简式) 乙酸CH3COOH
乙酸乙酯 CH3COOCH2CH3
羧酸
________(羧基) 酯 ________(酯基)
2.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1)有机物中碳的成键特点。 4
(4)同系物。
相似
CH2
【思维诊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含有苯环的有机物属于芳香烃。( )
提示:×。有些含苯环的有机物不一定是烃,如硝基 苯。
Hale Waihona Puke (2)官能团相同的物质一定是同一类物质。( 提示:×。醇和酚都含有羟基。
)
(3)

都属于酚类。(
)
提示:×。只有羟基与苯环直接相连的才是酚。
【高考命题探究】 角度1 有机物的分类
【模拟母题示例】(2017·黄冈模拟)下列物质分类正 确的是( )
【解析】选B。A项,分子结构中不含苯环,不属于芳 香化合物,错误;C项,含有羰基,属于酮类物质,不 属于醛,错误;D项,羟基没有直接连接苯环,与侧链 的烃基相连,属于芳香醇,错误。
【探究归纳总结】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注意问题 (1)官能团的书写必须注意规范性,常出现的错误有把 “ ”错写成“CC”,“—CHO”错写成 “CHO—”或“—COH”。
苯的同系物
(4)按官能团分类。 ①烃的衍生物:烃分子里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 团取代后的产物。 原子或原子 ②官能团:决定有机化合物特殊性质的___________
团。 ___
③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官能团和典型代表物。

高中化学专题3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第三单元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课件苏教版必修2.ppt

高中化学专题3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第三单元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课件苏教版必修2.ppt

• (5)上述几种路线中涉及到的有机化学反应的基本 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乙烯在一定条件下可产生一种高分子,其反应 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反应类型为________。
【答案】 (1)CH2===CH2 CH3COOCH2CH3 (2)羟基 醛基 (3)CH2===CH2+H2O催―― 化→剂CH3CH2OH 2CH3CH2OH+O2催―化 ― △→剂2CH3CHO+2H2O (4)CH3COOCH2CH3+NaOH―△―→CH3COONa+ CH3CH2OH (5)氧化反应、加成反应、酯化反应
【解析】 该高分子由加聚反应生成,利用半键还原法
得到三种单体 【答案】 D
2.现在有两种烯烃CH2===CH—CH3和

它们的混合物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加聚反应,其产物中可能有
()
A.全部 C.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D.③⑤⑥
【解析】 两种不同的烯烃发生加聚反应时有如下几种 情况:
(1)自身发生加聚反应:
【答案】 (1)A为乙烯,B为氯乙烯,C为乙醇,D为乙 酸,E为乙酸乙酯。
(2)C2H2+HCl催―化 △―→剂CH2===CHCl,加成反应。 (3)因为聚氯乙烯会分解出氯乙烯,氯乙烯有毒,故不 能作为食品保鲜袋。因为聚氯乙烯要被分解需要很长时间, 难以降解,处理麻烦,所以也是“白色污染”的祸根之一。
• A.只有①
B.只有②
• C.只有③
D.①②③
• 【解析】 根据题目信息,在生产中尽可能不采 用那些对产品的化学组成来说没有必要的原料, 苯酚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所以所采用的 原料也应该含这三种元素,Cl元素和S元素对合 成苯酚来说属于原料的浪费。

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PPT课件 苏教版

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PPT课件 苏教版

3.前后知识比较
初中科学 化学2专题1
铺垫
本专题
基础
有机化学基础
提高
化学与生活 化学与技术 实验化学
拓展
本章内容的内在联系
化石燃料与有机 化合物
甲烷
乙烯 苯
烷烃
烯烃
芳香烃
醇 酸 酯 多官能团衍生物
有机 化合 物的 获得 与应 用
乙醇 乙酸 食品中的有机化 合物 酯和油脂 糖类 蛋白质 人工合成的有机 化合物
各版本教材比较苏教版山东版人教版专题3第一单元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第二单元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第三单元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第1节认识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第4节塑料橡胶纤维第三章第1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第2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第3节生活中常见的有第4节基本营养物质第四章化学与可持续发第二节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2
本单元知识与《有机化学基础》模块的联系
甲烷
化石燃料与有机 化合物
乙烯 苯
第一单元、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
①知道化石燃料的主要成分,认识综合利用化石燃料对于充分利用 自然资源、环境保护及保障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意义。 ②认识甲烷、乙烯、苯等的分子组成、结构特征、主要化学性质及 应用,并比较它们在组成、结构、性质上的差异。 ③能识别饱和烃和不饱和烃,判断取代、加成等基本有机反应类型 。 基本要求 ④了解石油的分馏、裂化、裂解以及煤的气化、液化和干馏的主要 原理及产物。 ⑤了解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基团的概念。 ⑥以烷烃为例了解同系物的概念,知道烷烃的分子组成及简单命名 。 ⑦知道可燃性燃料(气、液)在保存、点燃中的安全问题。 ①烷烃的同分异构体的书写,乙炔的结构与性质。 发展要求 ②能根据有机化合物中元素含量、相对分子质量确定其分子式。 ③有机基团与性质的关系,简单有机分子的空间结构。 不宜拓展: ①甲烷、乙烯、乙炔的实验室制法,烯烃、炔烃、苯的同系物。 ②只要求通过乙炔与溴、氯化氢的反应,加深对加成反应的认识, 炔烃的性质不作要求。

2019高中化学专题3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微型专题重点突破六课件苏教版必修2

2019高中化学专题3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微型专题重点突破六课件苏教版必修2


加碘水 ④淀粉― ― ― ― →显蓝色

变式4 (2017· 呼和浩特校级期末)下列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 A.鉴定蔗糖在硫酸催化作用下的水解产物中有葡萄糖:直接在水解液中 √ 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 B.鉴别织物成分是真丝还是人造丝:用灼烧的方法 C.鉴别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用碳酸钠溶液 D.鉴别乙烷和乙烯:将两种气体分别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 解析 鉴定蔗糖水解产物中有葡萄糖:应先在水解液中加入氢氧化钠中
解析 答案
方法点拨
醇羟基能与Na反应,与NaOH和NaHCO3均不反应,而羧基与Na、NaOH
和NaHCO3均能反应,根据反应物用量及产生H2的量的关系比较。
仅供学习交流!!!
三、多官能团有机物性质的分析 例3 (2018· 泰安一中高一检测 ) 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下图,该物质不
应有的化学性质是 ①可燃烧;②可与溴加成;③可使酸性 KMnO4 溶液
变式2 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1 mol该有机物和过量的金属钠反应最多可以生成1.5 mol H2 C.可以用酸性KMnO4溶液检验其中的碳碳双键 √ B.该物质最多消耗Na、NaOH、Na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2 D.该物质能够在催化剂作用下被氧化为含有—CHO的有机物
(3)有机物的燃烧
①观察是否可燃(大部分有机物可燃,四氯化碳和多数无机物不可燃)。
②燃烧时黑烟的多少。
③燃烧时的气味(如鉴别聚氯乙烯、蛋白质)。 (4)利用官能团的特点
加入溴水或 ①不饱和烃― ― ― ― ― ― ― ― ― ― ― ― →褪色 酸性KMnO4溶液 加入NaHCO3溶液 通入澄清 ②羧酸― ― ― ― ― ― ― ― ― ― ― ― ― ― →产生无色气体― ― ― ― ― ― ― ― ― →变浑浊 石灰水

高中化学专题3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第3单元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课件苏教版必修2

高中化学专题3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第3单元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课件苏教版必修2
专题3 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 第三单元 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
学习目标:1.通过分析由乙烯制取乙酸乙酯的合成路线,了解有机物合成 的路线和方法。(重点)2.了解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反应。3.认识高分子化合 物的链节和单体,能根据高分子判断单体,根据单体写出高分子化合物。(重 点)4.了解高分子材料在生产生活中的独特功能及有机合成的发展方向。
2.有机合成的基本原则 廉价、易得、低毒性、低污染。
符合“绿色、环保”,步骤尽可能少。
条件温和、操作简单、低能耗、易实现。 要符合反应事实,要按一定的反应顺序和规 律引入官能团,不能臆造。
3.分析有机合成的常用方法 (1)正向思维法:采用正向思维,从已知原料入手,找出合成所需要的直 接或间接的中间产物,逐步推向目标合成有机物,其思维程序是原料→中间 产物→产品。 (2)逆向思维法:采用逆向思维方法,从目标合成有机物的组成、结构、 性质入手,找出合成所需的直接或间接的中间产物,逐步推向已知原料,其 思维程序是产品→中间产物→原料。
(2)设计方案,以玉米秸秆为原料,合成乙酸乙酯,并写出所有相关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
【提示】
1.合成有机物的思路 (1)依据被合成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特点,选择合适的有机化学反应和起始 原料; (2)设计并选择合成方法和路线; (3)综合考虑:原料来源、反应物利用率、反应速率、设备和技术条件、 是否有污染物排放、生产成本选择最佳合成路线。
CH2===CH—CH===CH—CH3 和

[当 堂 达 标·固 双 基]
题组 1 简单有机物的合成 1.下面是有机合成的三个步骤:①对不同的合成路线进行优选;②由目
标分子逆推原料分子并设计合成路线;③观察目标分子的结构。正确的顺序
为( )

2019_2020学年高中化学专题3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专题知识回顾课件苏教版必修2

2019_2020学年高中化学专题3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专题知识回顾课件苏教版必修2
(2)等物质的量的烃(CxHy)完全燃烧,消耗 O2 的量为x+4y mol,则耗氧最多的为 D。
【答案】 (1)A (2)D
2.烃完全燃烧前后气体体积的变化 CxHy+x+4yO2―点―燃→xCO2+2yH2O (1)燃烧后温度高于 100 ℃时,水为气态: ΔV=V 后-V 前=4y-1, y=4 时,ΔV=0,体积不变,对应有机物 CH4、C2H4 等。 y>4 时,ΔV>0,体积增大。
的 CH4、C2H4、C2H6 中,nnHC的值越大,含氢量越高,生成
H2O 越多,故 CH4 生成水最多;nnHC越大,含碳量越高,生成 的 CO2 越多,故 C2H4 生成 CO2 最多。(4)温度≥100 ℃条件下, 当烃分子中含有 4 个氢原子时,该烃完全燃烧前后气体体积不 变,即为 y=4 的 CH4 和 C2H4。
答案:A
4.下列区分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A.用燃烧的方法可以区分甲烷和乙烯 B.用酸性 KMnO4 溶液区分苯和 CCl4 C.用新制 Cu(OH)2 悬浊液区分蔗糖和葡萄糖 D.用 KI 溶液区分淀粉溶液和鸡蛋白溶液
解析:甲烷燃烧时,产生明亮的淡蓝色火焰,而乙烯燃烧 时,火焰明亮且有黑烟产生;酸性 KMnO4 溶液加入苯中,液体 分层,上层为苯,而 CCl4 加入酸性 KMnO4 溶液中,液体也分 层,下层为 CCl4;新制的 Cu(OH)2 悬浊液与葡萄糖溶液共同加 热,能生成砖红色沉淀,蔗糖无此现象,故可区分开来;KI 溶 液遇淀粉溶液和鸡蛋白溶液均无明显的现象,故不能用来区分 两物质。
解析:(1)设乙烯的物质的量为 x,乙烷的物质的量为 y,可 得:
x+y=1, 4x+6y=5氢原子守恒, 解得 x=y=0.5 mol, 即 n(C2H4)∶n(C2H6)=1∶1。

高中化学 专题3 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 312 烷烃课件 苏教苏教高一化学课件

高中化学 专题3 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 312 烷烃课件 苏教苏教高一化学课件
1.判断标准 “同”——分子式相同; “异”——结构不同。
2021/12/9
第十六页,共三十四页。
(环丙烷)不是同系物。
2.正确理解同分异构体 (1)分子式相同 ①同分异构体一定具有相同的相对分子质量,但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物质不一定是
同分异构体,如 C2H4 和 CO,H2SO4 和 H3PO4 等。 ②同分异构体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一定相同,最简式相同,反之,不一定成立。如
称为同系物。
(2)实例:碳原子个数不同的烷烃互为同系物,如 CH4 与________、C3H8 等互为同系 物。
2.同分异构体
(1)概念
①同分异构现象:化合物具有相同的________,但具有不同________的现象。
②同分异构体:分子式相同而________不同的化合物互称同分异构体。
2021/12/9
2021/12/9
第十五页,共三十四页。
和 CH3CH2CH3 均为碳与碳以单键相连,其余价键全部结合氢原子,所以 结构相似,故称为同系物。
(2)同系物组成元素必相同。 (3)同系物必符合同一通式。但符合同一通式,且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 CH2
原子团的物质不一定是同系物,如 CH2=CH2(乙烯)和 (4)同系物一定具有不同的分子式(碳原子数不同)。 (5)同系物一定具有不同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差 14n, n≥1)。 三、同分异构体的判断方法及书写
2021/12/9
第七页,共三十四页。
(2)碳原子数 n 相同,结构不同时,用正、异、新表示,如 C4H10 的两种分子的命名: 无支链时,CH3CH2CH2CH3:______________;
有支链时,
:________。
二、同系物、同分异构体

高中化学 专题3 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专题综合检测(三)课件 苏教苏教高一化学课件

高中化学 专题3 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专题综合检测(三)课件 苏教苏教高一化学课件

应。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D.①②④
12/11/2021
第十七页,共三十二页。
解析:选 D。丙烯酰胺分子中含有 C===C 键,故①②④正确。
丙烯酰胺分子中还含有
,也说明④正确。丙烯酰胺的
同分异构体比较多,如 NH2CH===CH—CHO(有顺反异构)、
HO—NH—C≡C—CH3、HO—NH—CH2—C≡CH、
碳碳双键和羧基,因此能和镁反应放出氢气、可以与乙醇在一
定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可以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
色、能进行加成反应。
12/11/2021
第五页,共三十二页。
5.有机化学反应通常有取代反应、加成反应等,下列变化属于
取代反应的是( )
A.丙烷与 Cl2 在光照条件下生成二氯丙烷的反应 B.乙烯与 Br2 的 CCl4 溶液反应得二溴乙烷的反应 C.油脂的氢化反应
12/11/2021
第十一页,共三十二页。
10.将体积均为 5 mL 的甲、乙、丙三种液体依次沿试管壁缓缓
滴入试管中(严禁振荡),出现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则甲、
乙、丙的组合可能是( )
选项
A
B
C
D
甲 1,2-二
溴苯

乙醇
溴乙烷


液溴 大豆油 乙酸


乙醇
溴水
乙酸 乙酯
解析:选 A。比较选项中各物质的密度与溶解性,可知 A 正确。
12/11/2021
第二十二页,共三十二页。
答案:(1)
物质
检验试剂
除杂试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⑬2CH3CHO+O2催――化→剂2CH3COOH ⑭2CH3COOH+Na2CO3―→2CH3COONa+H2O+CO2↑ ⑮CH3COOH+C2H5OH浓硫△酸CH3COOC2H5+H2O
编后语
• 常常可见到这样的同学,他们在下课前几分钟就开始看表、收拾课本文具,下课铃一响,就迫不及待地“逃离”教室。实际上,每节课刚下课时的几分 钟是我们对上课内容查漏补缺的好时机。善于学习的同学往往懂得抓好课后的“黄金两分钟”。那么,课后的“黄金时间”可以用来做什么呢?
• 一、释疑难 • 对课堂上老师讲到的内容自己想不通卡壳的问题,应该在课堂上标出来,下课时,在老师还未离开教室的时候,要主动请老师讲解清楚。如果老师已
经离开教室,也可以向同学请教,及时消除疑难问题。做到当堂知识,当堂解决。 • 二、补笔记 • 上课时,如果有些东西没有记下来,不要因为惦记着漏了的笔记而影响记下面的内容,可以在笔记本上留下一定的空间。下课后,再从头到尾阅读一
遍自己写的笔记,既可以起到复习的作用,又可以检查笔记中的遗漏和错误。遗漏之处要补全,错别字要纠正,过于潦草的字要写清楚。同时,将自己 对讲课内容的理解、自己的收获和感想,用自己的话写在笔记本的空白处。这样,可以使笔记变的更加完整、充实。 • 三、课后“静思2分钟”大有学问 • 我们还要注意课后的及时思考。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在心中快速把刚才上课时刚讲过的一些关键思路理一遍,把老师讲解的题目从题意到解答整个过 程详细审视一遍,这样,不仅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轻而易举地掌握一些关键的解题技巧。所以,2分钟的课后静思等于同一学科知识的 课后复习30分钟。
2019/7/19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thank
you!
2019/7/19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⑥CH2===CH2+H2O催―化―→剂CH3CH2OH ⑦nCH2===CH2―→ CH2—CH2
二、⑨(C6H10O5)n+nH2O催――化→剂nC6H12O6
淀粉
葡萄糖
⑩C6H12O6酒――化→酶2CH3H2OH+2CO2↑ ⑪2Na+2CH3CH2OH―→2CH3CH2ONa+H2↑ ⑫2CH3CH2OH+O2催――化△→剂2CH3CHO+2H2O

知识网络构建
题 综



一、烃的结构和性质
二、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转化关系
【答案】 一、①CH4+Cl2―光―照→CH3Cl+HCl ②CH4+2O2―点―燃→CO2+2H2O ③CH2===CH2+Br2―→CH2Br—CH2Br ④CH2===CH2+H2催――化△→剂CH3—CH3 ⑤CH2===CH2+HCl催―化△―→剂CH3—CH2C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