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年 ASCO 黑色素瘤新进展── The end of the beginning

合集下载

cancer杂志年终大盘点2015肿瘤学十大发现

cancer杂志年终大盘点2015肿瘤学十大发现

Cancer杂志年终大盘点——2015肿瘤学十大发现2015年年尾,美国肿瘤学会官方杂志Cancer 对过去一年肿瘤领域预防、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重大研究做了大盘点。

下面,请随我们一起看看,2015年有哪些发现登上了cancer的头条吧!1、肿瘤疫苗:未来预防结肠癌的“利器”尽管有了结肠镜等筛查手段,仍然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尤其是高危因素患者)死于结肠癌。

为了加强结肠癌的预防措施,来自华盛顿大学的Mary (Nora) Disis博士正试图通过将特异性基因导入疫苗激发机体的免疫系统从而预防结肠癌的发生发展。

目前Disis博士和她的团队已经研究了上百种可作为结肠癌疫苗靶点的基因,下一步的目标就是明确哪一种基因是肿瘤发生发展过程的关键信号,并且能够被机体的免疫系统较好地识别。

在美国肿瘤学会研究基金会的帮助下,该研究已经进入了筛选阶段,Disis博士认为:“我们预计要花费3年时间对所有的基因疫苗在小鼠体内的有效性进行检测,筛选出最有的肿瘤疫苗,并且预计再花一年的时间进行扩大检测以保证它在人体内的安全性。

”2、中医耳压法:乳腺癌患者最简便的疼痛减轻疗法疼痛一直是很多癌症患者的梦魇,超过40%的乳腺癌女性患者称,术后两三年内一直受疼痛困难,严重影响她们的生活质量。

Pittsburgh大学的Chao Hsing Yeh教授2015年9月18号在Cancer Nursing发表一篇文章称,一天三次按压贴在耳朵上的带小种子的敷贴可以有效地减轻乳腺癌患者的疼痛和疲劳。

Yeh教授将这种疗法称为“耳压法”(APA).这种方法类似于中医的针灸,理论也来源于传统中医理论。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通过一种看不见的能量,也称之为“气”将内外器官连接起来。

耳部的某些特殊穴位与大脑是相通的,刺激这些穴位可以激发脑内神经反应从而减轻疼痛,而且一些研究也通过fMRI找到了耳部某些穴位与大脑神经元活动的关联。

APA疗法简单易行,第一次时需要医生将一种叫vacarria的植物种子贴在特殊部位(这些敷贴可以保持4周左右),并教患者按摩手法,一天三次,一次九分钟,以后患者可以自己在家中操作。

恶性黑色素瘤的免疫治疗进展

恶性黑色素瘤的免疫治疗进展

恶性黑色素瘤的免疫治疗进展齐忠慧;斯璐【摘要】恶性黑色素瘤病死率高、预后差,但随着基础免疫学和肿瘤生物学的迅速发展,针对恶性黑色素瘤发生发展、侵袭转移的过程所进行的免疫治疗正进入一个新时期,黑色素瘤患者的生存获得可观改善.目前免疫治疗主要围绕PD-1单克隆抗体、CTLA-4单克隆抗体、免疫联合治疗展开.Pembrolizumab、Nivolumab、Ipilimumab单用、Nivolumab联合Ipilimumab以及Talimogene laherparepvec均已被证明是有效和安全的,已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恶性黑色素瘤的治疗.该文概述了目前免疫治疗药物的最新进展,并探讨其前景及挑战.【期刊名称】《医药导报》【年(卷),期】2019(038)008【总页数】7页(P997-1003)【关键词】恶性黑色素;免疫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免疫联合治疗【作者】齐忠慧;斯璐【作者单位】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肾癌黑色素瘤内科、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42;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肾癌黑色素瘤内科、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4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9.1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MM)恶性程度极高,全球每年新发病例约20万例,我国每年新发病例达2万例[1]。

早期黑色素瘤患者术后5年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较高,晚期黑色素瘤患者术后5年OS为24%~29%,ⅢC、Ⅳ期患者5年OS仅10%~19%。

传统化疗单药总体反应率(overall response rate,ORR)均小于20%,BRAF抑制剂的ORR虽达50%,但存在爆发性耐药问题。

白细胞介素2、肿瘤疫苗、过继T细胞疗法因为不良反应重或疗效欠佳未得以推广[2-3]。

相比之下,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首的免疫治疗可显著延长患者OS,降低死亡及复发风险,改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的外科治疗进展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的外科治疗进展
3 淋巴结阴性病人的外科治疗
虽然大多数 CMM 都无临床可触及的局部淋巴 结, 但至少 20% ̄30%的病人发生了局部淋巴结的转 移。围绕淋巴结引流区域的处理问题存在着较多的 争论。在了解了 CMM 常常是扩散至区域淋巴结流 域要早于远处广泛转移后, 一些外科医生倾向于选 择性淋巴结清扫( elective lymph node dissection, EL- ND) , 因为他们认为早期局部淋巴结流域肿瘤沉积 处的清除有助于阻止随后出现的远处播散和提高生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的外科治疗进展
李 涛 综述, 谢尚闹 审校 ( 浙江省肿瘤医院, 浙江 杭州 310022)
Progress in Surgical Treatment for Cutaneous Melanoma∥LI Tao, XIE Shang-nao
摘 要: 外科治疗仍然是目前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最大希望。外科切 缘通过多个前瞻性随机试验后取得了一定的共识。前哨淋巴结活检已成为评价区域淋 巴结状态的一种重要手段。 关键词: 皮肤肿瘤; 黑色素瘤; 外科学; 前哨淋巴结 中图分类号: R73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 0242( 2008) 02- 0129- 04
4 卫星病灶和中途转移的外科治疗
黑色素瘤肿块厚于 1.5mm 的病人, 其中途转移 及卫星病灶的发生率大约为 5% ̄8%。组织学上将卫 星病灶定义为距离原发病灶 2cm 以内皮肤累及区, 而中途转移则是指位于原发肿瘤和区域淋巴结流域 之间, 但距离原发肿块大于 2cm 的病灶。这两者概 念并不一样, 治疗方法也相互独立。但是 Singletary 等[16]在 135 例有局部皮肤转移病人的回顾性研究中 发现, 将病灶根据离开原发肿瘤的距离分为卫星病 灶和过境转移灶对判断预后并没有显著性差别。两 者都预示着预后不良。AJCC 分期系统将两者都包括 在Ⅲ期内, 因此我们可以将这些病灶放在一起考虑。 当病灶的数目较少, 并且受累区较局限时, 最佳的方 法是完整外科切除。当过境转移病灶的数目或位置 不能进行外科切除, 那么也可以采用病灶内的治疗 方法, 可在病灶局部注射卡介苗或干扰素-α或者采 用区域肢体热灌注化疗等, 但是其反应率及作用时 间一般比较短。

华医网继续医学教育试题答案(国家I类 10学分市II类 25学分)

华医网继续医学教育试题答案(国家I类 10学分市II类 25学分)

20XX年华医网继续医学教育试题答案(国家I类10学分、市II类25学分)肝源性糖尿病及其护理(市II类5学分)糖尿病的相关知识1、下列糖尿病诊断标准的认识,错误的是? D2、下列对糖尿病三个“等于”的认识,错误的是? C3、糖尿病患者预期寿命缩短()年。

5-10年4、糖尿病的发生演变过程,不包括() B5、糖尿病在中国属于第(3 )位致死性疾病。

36、糖尿病症状加上空腹血浆葡萄糖水平(大于等于7)毫摩尔每升即可诊断为糖尿病。

7、以下哪项不属于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B8、(16至18世纪)糖尿病被证实为一种独立的疾病。

9、在防治糖尿病的过程中,同样也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10、下列哪项可能是患有糖尿病的“蛛丝马迹” A (在有年轻的时候,如果有过多次的流产、死胎、巨大婴儿、羊水过多等生育史的女性,)肝病与糖尿病1、肝硬化性糖尿病的糖尿病相关症状不明显,FBG很少超过(11.2)毫摩尔每升2、人类为维持餐间空腹血糖稳定而向循环输出葡萄糖的器官主要也是(肝脏)。

3、肝移植后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包括( ) D4、肝硬化性糖尿病的代谢特点不包括() C5、胰高血糖素主要影响(肝脏代谢功能和调节肝细胞再生)。

6、外周血中胰高血糖素的半衰期为(10)分钟。

7、(肝脏)是人体贮存糖原的主要器官。

8、(1906)年已经发现了肝硬化患者可伴糖尿病9、血中胰岛素半衰期仅(5~15)分钟10、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首次经门静脉进入肝脏时即有(50%)被肝脏清除。

肝源性糖尿病及发病机制1、肝源性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与下列哪像无关。

D2、酶活性降低,易导致(调节糖代谢功能减退)。

3、肝源性糖尿病的发病机制,说法正确的是(垂体生长激素对脂肪分解加强)4、在慢性肝病患者中,有(50%到80%)的患者有糖耐量减退5、(营养缺乏)可使胰岛β细胞变性,而长期摄食高糖过度刺激胰岛β细胞,使之衰竭。

6、下列对肝源性糖尿病的认识,错误的是 C7、肝源性糖尿病临床表现,认识错误的是 A8、肝源性糖尿病主要表现为 B9、长期使用噻嗪类及呋塞米可以导致 A10、肝源性糖尿病空腹血糖很少超过(11.2毫摩尔每升)肝源性糖尿病的诊断与治疗1、理想的体重=身高-(105)2、糖尿病饮食治疗的原则,错误的是 D3、糖尿病饮食治疗中下列哪个说法是错误的 B4、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禁用 A5、肝移植后糖尿病的防治,做法错误的是 A6、肝源性糖尿病甘油三酯在(1.5 )mmol/L为控制良好7、胰岛素对糖尿病的基本治疗,正确的是 D8、每个食物交换份可产生(80到90)千卡热量9、合理配餐平衡膳食,碳水化合物应占多少比例(50%~60%)10、一般认为如果HBAIC大于等于(7 )%,意味着血糖控制不良肝源性糖尿病的护理1、下列哪项属于有氧运动太极拳2、运动后做大心率=(170 )-年龄3、笔式胰岛素注射优先选择(腹部)4、血糖未达标时至少每天测量血糖(7)次5、以早餐或晚餐后(1)小时开始锻炼较为适宜6、运动前注射胰岛素部位最好在(腹部)7、以下关于笔式胰岛素注射器使用注意事项说法错误的是 D8、以下哪项属于中度运动慢跑9、最不适合自我注射胰岛素的部位是(手臂)10、未开启胰岛素笔芯储存(2到8度)环境下恶性黑色素瘤的诊疗常规(市Ⅱ)一、恶性黑色素瘤疾病知识讲座1.关于淋巴结清扫数目,说法错误的是( D)。

斯璐--2015-黑色素瘤的个体化治疗

斯璐--2015-黑色素瘤的个体化治疗

晚期黑色素瘤治疗革命性进展
黑色素瘤治疗发展史
1970’s---2011
2011
2014
有效率 维持时间
8% 1.7月
化疗时代—其他新药的治疗效果
Vernon K Sondak. Discussion: Ipilimumab: The light at the end of the tunnel? 2010, ASCO plenary session
Adapted from Mao LL, et al. 2014 CSCO meeting
垂直型角化症
Adapted from Mao LL, et al. 2014 CSCO meeting
脂膜炎 & 黑痣增多
Adapted from Mao LL, et al. 2014 CSCO meeting
I-II 期
扩大切除 +/- SLNB?
III期 扩大切除 + 淋巴结清扫
辅助治疗
SLNB在有条件的单位实施,一般在厚度>0.75mm,溃疡时可考虑 字体标黄时需要外科干预
IV期
孤立转移灶 原发灶切除 孤立灶切除 辅助治疗
扩大切除范围
切除边缘须根据解剖部位及美容需求调整,特殊部位(如脸部、耳部)等位 置尽量保证切缘阴性即可; 对于原位恶性黑色素瘤,病理检查边缘阴性非常重要; 切缘按照外科医师在术中测量为准;
BRAF抑制剂的主要药物
Vemurafenib:罗氏公司, 2011年8月FDA批准 Dabrafenib:GSK公司,现被诺华收购,2014年1月FDA批准 LGX818: 诺华公司,2015年ASCO会议发布了III期研究结果
不同BRAF抑制剂疗效比较

恶性黑色素瘤流行病学诊断和治疗方法概述下

恶性黑色素瘤流行病学诊断和治疗方法概述下

恶性黑色素瘤:流行病学、诊断和治疗方法概述(下) 尊敬的各位订阅用户:光动力技术微信平台每周三晚上8:30准时向您推送最新皮科资讯,感谢支持!文章转载:皮肤科周迅然而,即便是黑色素瘤组织病理学诊断的专家,也可能在疑难病例方面存在很大分歧。

这些罕见的疑难病例包括Spitz痣(Spitz痣样黑色素瘤),一些蓝色型黑素细胞性肿瘤,和儿童期黑色素瘤。

近期刚划分的类型是恶性潜能未定的黑素细胞病变。

免疫组化被广泛用于色素性病变的诊断中。

自产生该项技术以来,已引入几个特定黑色素瘤的标记,如HMB-45,Melan-A,MART等。

现今,仅单个标记物并不能确切区分黑色素瘤和痣。

免疫组织化学主要用于查证特定肿瘤的黑素细胞来源。

近年来,除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外,研究DNA拷贝数畸变的分子技术揭示了有趣的发现:即FISH(荧光原位杂交)和CGH(比较基因组杂交)已被用于皮肤病理学诊断。

目前为止,这些技术至少代表在黑色素瘤诊断方法中的一种进步。

No.3手术切除黑色素瘤(尤其是非转移性黑色素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

如果可能,完全切除活检应优先于切开活检,从而确保选择最小样本和恰当的Breslow厚度测量。

然而,对于大型、粘膜或临床上非典型病变,切开活检仍有使用价值,并且显示对预后无影响。

切除边界应依据肿瘤的Breslow厚度确定。

标准的狭窄边界适合原发性皮肤黑色素瘤。

由于恶性雀斑样黑色素瘤,生殖器黑色素瘤和肢端雀斑样黑色素瘤的皮损为多灶性(除了部分皮损消退)且边界不清,因而需要更宽的安全边界。

手术计划制定应包括评估3D安全边界 (图1)。

Fig. 1 a Melanoma arising from a giant melanocytic nevus. An ulceration could be seen at the lower end of the lesionbecause of the infiltrative and destructive growth pattern. b Lentigo maligna melanoma. c Acral localized (acrolentiginous) melanoma. d Multiple melanomas.e Amelanotic melanoma on the scalp图1. a 由巨大的黑色素细胞痣引起的黑色素瘤。

肿瘤学最新进展

肿瘤学最新进展

十年辉煌不寻常:抗癌药物盘点2015-02-02 14:16来源:丁香园作者:shumufeng字体大小-|+ASCO 自从2005 年公布首篇临床癌症进展报告以来,它见证了肿瘤学领域10 年来坚实而笃定的进展。

10 年来,有超过60 项抗肿瘤药物获得了FDA 的批准(图1),随着对肿瘤生物学理解的不断深入,科学家已经开发出一系列新型分子靶向药物,它们的问世改变了成千上万例难以治疗的癌症病患的现状。

此类新型药物可靶向作用于肿瘤细胞生长、存活或扩散所必需的特异性分子或分子簇。

图 1 这十年FDA 批准的抗癌药物汇总(2014 年截止至十月份)十年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发起了TCGA 项目,它也成为此类项目中最早及涉及范围最广的一个。

迄今为止TCGA 研究网络已经描绘出了10 种不同癌症类型的完整分子图谱。

今天,TCGA 及其他大通量测序项目不断探索出宝贵的信息,将有助于通过一系列路径改善患者预后,患者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式成为可能,研究还发现了新的癌症驱动基因异常,这些基因可能成为新药的靶点。

经历了数十年的稳步发展,抗体免疫治疗领域终于在近年迎来了期盼已久的重大成功,它首先发生在晚期黑色素瘤的治疗中,其后一系列其他癌症类型,包括肺癌的最常见类型等也获得进展。

此前缺乏有效治疗手段的患者人群经新型疗法治疗后生存期出现了显著的延长,近期一项长期研究提示抗体免疫疗法在完成治疗多年后仍对肿瘤生长产生作用。

另一种免疫疗法致力于重组自身的免疫细胞以攻击肿瘤细胞,它对于特定的血液肿瘤以及一系列实体肿瘤同样表现出色。

过去的十年间首款癌症疫苗也得以问世(宫颈癌Gardasil 疫苗)。

探索其他类型癌症疫苗的试验也正在进行中。

最后,大规模的筛查研究带来了新的重要证据,表明对于一些常见癌症如肺癌、乳腺癌以及前列腺癌可推进筛查实践。

靶向治疗迅速发展最近的十年间,我们看到由FDA 批准的新型靶向治疗药物有了稳步且迅猛的增加,远远超过新型化疗药物的研发速度(图2)。

ASCO肿瘤VTE防治指南2015

ASCO肿瘤VTE防治指南2015

Introduction
• Among patients with malignancy, VTE is one of the leading causes of mortality • Cancer increases VTE risk several-fold; inpatients and those receiving active therapy at greatest risk • Incidence of VTE in cancer patients range from 4-20% • Clinical rates may underrepresent burden; at autopsy, VTE rates in cancer patients as high as 50% • Frequency of VTE appears to be increasing among cancer patients
/guidelines/VTE ©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Recommendations
Q3. Perioperative Prophylaxis 3.1 All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disease undergoing major surgical intervention should be considered for pharmacologic thromboprophylaxis with either UFH or LMWH unless contraindicated because of active bleeding or a high bleeding risk. 3.2 Prophylaxis should be commenced preoperatively. 3.3 Mechanical methods may be added to pharmacologic thromboprophylaxis, but should not be used as monotherapy for VTE prevention unless pharmacologic methods are contraindicated because of active bleeding or high bleeding risk. 3.4 A combined regimen of pharmacologic and mechanical prophylaxis may improve efficacy, especially in the highest-risk patients.

恶性黑色素瘤治疗进展

恶性黑色素瘤治疗进展

2015年的ASCO黑色素瘤口头报告专场上,报道了一 项有望改变黑色素瘤临床实践的研究DECOG。该研究 首次证明许多黑色素瘤患者并不需要扩大淋巴结手 术。研究结果的发布可能会减少这一被我们长期以 来认为是最优治疗手段的应用。 这项随机研究发现,阳性淋巴结活检(在淋巴结中 发现黑色素瘤)后手术切除黑色素瘤周围的淋巴结 不会改善生存。这项研究可能会改变临床实践,终 结长期以来关于这种被称为完全淋巴结清扫(CLND )作用的争议。
局部黑色素瘤和局部区域黑色素瘤的治疗
手术切除是临床区域淋巴结不受累的原发性皮肤 黑色素瘤的标准治疗方案(即局部黑色素瘤,患 者区域淋巴结阳性则为局部区域黑色素瘤)。在 计划手术时需要考虑两个方面:黑色素瘤的切缘 及区域淋巴结清扫方法。
外科切缘原则
肿瘤厚度 临床推荐切除边缘 原位 0.5cm ≤1.0mm 1.0cm 1.01-2mm 1-2cm 2.01-4mm 2.0cm >4mm 2.0cm 外科医生需要在手术难度更大的广泛切除与生 存率较低的小范围切除之间进行权衡。一项入组 900余例厚度超过2mm的皮肤黑色素瘤患者的随机 对照试验显示,手术切缘为2cm者的5年总生存率 和无复发生存率均与切缘为4cm者相似,提示采用 2cm的切缘就足够安全了。
皮肤镜:
图 1 皮肤镜实现皮肤病 变表面下特点可视化。a. 13 mm×7 mm 皮损的临 床图片,伴不规则边界及 多样色彩。b. 皮肤镜显示 带状网格样外观,为黑色 素细胞痣诊断特点。c. 5 mm×3 mm 对称的皮损 临床图片,中心暗色。d. 皮肤镜显示周边局部伪足, 是黑色素瘤特异性皮肤镜 标识。插图突出表现了伪 足,伪足是瘤体的球状突 出物。组织病理学检查证 实是原位发生于复合型黑 色素细胞痣的黑色素瘤。

盘点黑色素瘤治疗方法及临床进展

盘点黑色素瘤治疗方法及临床进展

盘点黑色素瘤治疗方法及临床进展展开全文在2011年前,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的生存时间很短。

近年来,伴随着靶向和免疫治疗的兴起,转移性黑色素瘤几乎无药可用的局面被扭转。

同时,早中期黑色素瘤患者也有了更多选择。

下文将针对近年来靶向及免疫治疗在黑色素瘤领域的临床进展撷英介绍。

Part.1靶向治疗进展1. 与黑色素瘤相关的基因突变一部分黑色素瘤被发现存在基因突变,其中,最常见的就是BRAF 突变。

在国外,近50%的黑色素瘤患者存在BRAF突变,我国也有近1/4的患者携带该突变[1]。

与没有突变的患者相比,携带该突变的患者预后更差——与野生型相比,死亡风险会增加3倍[1]。

BRAF基因位于MAPK通路(即RAS/RAF/MEK/ERK通路)上,它是一条生长因子信号转导通路。

BRAF基因在通路中,负责编码丝氨酸/苏氨酸特异性激酶,能够调控黑色素细胞的生长、分化和死亡。

最常见的BRAF突变为缬氨酸(V)突变为谷丙氨酸(E)(BRAF V600E),其次为缬氨酸(V)突变为赖氨酸(K)(BRAFV600K)。

除了最常见的BRAF突变,其他与黑色素瘤突变相关的突变包括NRAS(突变率为13.25%)、MEK1(6%)、KIT(2.6%)、CTNNB1(2%)、GNA11(2%)、GNAQ(1%)。

有意思的是,黑色素瘤的突变基本都是排他性的,这意味着患者通常只可能发生1种突变[2]。

2. 目前可用的黑色素瘤靶向药BRAF抑制剂+MEK抑制剂针对BRAF突变的BRAF抑制剂,显著地改善了黑色素瘤患者的生存。

但用药后却难免发生耐药。

随后的研究发现,在BRAF抑制剂的基础上,添加MEK抑制剂,不仅能够显著提高有效率,还能阻止耐药的发生。

目前已获得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的BRAF抑制剂和MEK抑制剂包括:① BRAF抑制剂:•达拉非尼(商品名:Tafinlar)•维罗非尼(商品名:Zelboraf)•Encorafenib(商品名:Braftovi)② MEK抑制剂:•曲美替尼(商品名:Mekinist)•考比替尼(商品名:Cotellic)•Binimetinib(商品名:Mektovi)这些药及组合方案的获批情况如下表所示。

病理进展学ASCO年度报告:临床肿瘤学进展 课1.1

病理进展学ASCO年度报告:临床肿瘤学进展 课1.1

2015年度进展ASCO首次宣布年度进展(Advance of the Year)——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治疗的重大“变革”1. 用于新诊断CLL患者的两种免疫治疗药物:obinutuzumab和ofatumumab2. 两种分子靶向药物(ibrutinib和idelalisib)为复发性或耐药性CLL患者提供了可代替化疗的新治疗选择预防与筛查进展1. 激素类药物阿那曲唑使绝经后女性罹患乳腺癌的风险减半2. 低剂量CT肺癌筛查向广泛使用又前进了一步: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USPSTF)发布了首部关于肺癌筛查的推荐方案;新研究权衡了筛查的获益与风险。

患者护理进展1. 尽早开始姑息治疗可改善患者身心和情绪状态。

2. 在化疗基础上增加一种激素类药物为乳腺癌女性增加了妊娠成功率。

3. 2014年3月,ASCO发布的美国癌症医疗现状全面分析报告为帮助美国患者确保获得癌症医疗服务提供了策略。

肿瘤生物学进展1. 遗传学研究为提高癌症诊断与治疗奠定基础①大型基因组研究提供了癌症分子起源的线索②完全无关的癌症类型中发现了相同的遗传学改变,可能会给治疗带来影响2. 血液检测可预测前列腺癌的治疗耐药3. 肠道菌群并非是癌症的“旁观者”---人的第二个“脑”是胃肠道治疗进展联合治疗策略延长脑肿瘤和前列腺癌患者的生存期1. 放化疗联合治疗方法治疗低分级胶质瘤,能够使患者寿命延长5年2. 一线化疗联合标准激素治疗改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生存克服肺癌治疗耐药的新希望1. 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批准首个化疗失败的晚期胃癌治疗方案2. Lenvatinib:治疗难治性性甲状腺癌的新选择癌症免疫疗法1. 免疫治疗药物ipilimumab降低早期黑色素瘤复发风险2. 免疫疗法在肺癌治疗中稳步前行3. 肿瘤引导的T细胞治疗:复发性白血病治疗突破的早期预兆罕见癌症的治疗进展1. 首个可行的治疗一种罕见致残性关节病[被称为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的手术替代方案2. 早期研究表明贝伐珠单抗有望治疗一种罕见的卵巢癌十年回顾靶向治疗药物迅速增加1. 使肿瘤细胞“饥饿”的新药血管生成抑制剂,一类旨在减缓肿瘤血管生成的药物,被证明可以成功治疗许多晚期和侵袭性肿瘤2. EGFR抑制剂:抑制癌细胞生存的关键通路3.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抑制剂的新疗法为乳腺癌的治疗不断带来突破4. 针对多条分子通路的靶向药物:一个新兴趋势研究者们正在不断发现新的、可以同时阻断1种以上的癌症靶向治疗方法,这些方法将成为对抗癌症的有力武器。

ASCO现代肿瘤学大进展出炉

ASCO现代肿瘤学大进展出炉

医脉通2014-09-23发表评论分享ASCO在9月17日公布了“50年来现代肿瘤学史上的前5位进展”结果,这是基于全球范围内的投票,该结果确认了化疗、预防、分子靶向治疗和支持治疗的关键发现。

该投票活动在2013年12月和2014年7月间进行,是ASCO 50周年庆典活动的一部分。

从重要里程碑时间轴上的32个临床研究进展中选择。

一共有2000多张投票,以下是“现代肿瘤学的5大进展”。

1、化疗治愈晚期霍奇金淋巴瘤成人晚期癌症的第一次化疗上的突破,四药联合化疗方案——MOPP——对于过半的侵袭性霍奇金淋巴瘤都能诱导长期缓解。

这项1965年的发现带来了第一次希望,晚期癌症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治愈,为患者90%治愈率铺平了道路。

2、HPV疫苗批准用于预防宫颈癌FDA在2006年批准了第一个HPV疫苗:Gardasil,可以对抗造成大多数宫颈癌的两种HPV。

普遍接种疫苗,如果能全面实施,将会显著减少世界各地宫颈癌和HPV相关癌症的发生率。

3、靶向药物扭转了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伊马替尼(格列卫)在2001年得到FDA的快速审批,其可以极大改变CML的治疗。

这个日常就容易服用的药丸,可以靶向几乎所有CML患者都会存在的分子缺陷,将一个本来没有长期幸存者的疾病转为5年生存率为90%的疾病。

同时也迎来了分子靶向治疗成功用于多种癌症的新时代。

4、化疗治愈男性睾丸癌一种新的三药联合化疗方案——PVB——可以让超过70%晚期睾丸癌男性产生完全缓解,部分得到治愈。

早期的化疗方案只对5%的男性产生作用。

这项1977年的发现,加上之后的手术、放疗和化疗进展,使得睾丸癌成为最容易治愈的肿瘤之一,也是肿瘤学最大成功之一。

5、强效的抗恶心药物明显改善很多患者的生活质量1991年,FDA批准抗恶心药物昂丹司琼(枢复宁),加上其他支持治疗药物,在接下来几年中戏剧性的改变了癌症治疗的经验,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了空前的改善。

这些药物不仅让患者从治疗引起的恶心中得以缓解,还有可能让患者避免常规的住院,让他们得以完成全部疗程,活得更为长久,更为美好。

2015抗病毒治疗新进展 吴昊

2015抗病毒治疗新进展 吴昊

艾滋病治疗的承诺
1. 预防艾滋病相关的疾病 2. 避免艾滋病相关死亡 3. 预防新感染艾滋病毒
24
为什么要启动“早期治疗”
• 因为它是有道理的! • • • • • • • 几个队列研究显示能更好地CD4恢复和预期寿命延长 >500 CD4细胞计数开始治疗,预期寿命几乎与HIV(-)人相同 降低结核病发病率 防止IRIS 预防传播 急性期治疗可以减少病毒库 没有证据较早开始治疗对病人产生任何的伤害
抗病毒治疗新进展
北京佑安医院 吴昊
1
2
HIV/AIDS流行和控制情况
3
全球艾滋病流行情况
4
2005年以后全球 活着的HIV感染者数量 及HIV相关死亡
5
1990-2013HIV新发感染人数
儿童
6
西欧、中美南美北美、东欧、非洲沙哈那地区 新发感染男同性恋占新发感染60-80%
7
Cascade(瀑布) of HIV care – 美国
25
为什么我们行动会落后于需求呢?
• • • • • • • • 资金不足 好多病人没有发现 侮辱,歧视,定罪 依从性差,失访 较少社区动员 后勤问题(采购,缺货) 缺乏政治意愿(“我投资不知是否带来的好处) 科学界混乱(“等待随机对照试验的结果”)
26
下一步如何做?
• 设定期望的新目标 • 推动重新结盟,包括国际组织,资助者,国 家,学术界,制药 • 增加国家对治疗管理 • 整合艾滋病毒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同样管理 • 产生新的行动 我们错过了每一天,成千上万的人丧生。
TDF + 3TC (or FTC) + EFV
First-line ART
Preferred (FDC) regimen(s)

2015中国胶质瘤诊疗指南更新要点

2015中国胶质瘤诊疗指南更新要点

DLGG
分 子 分 型
DLGG
分 子 分 型
DLGG
分 子 分 型
* 本例患者仅有TERT突变
2014; 33:108-11. 值,尤其是在小
于高级别胶质瘤患者的预
活检样本时
后评估
* 类别,是指这一更新点较2012版指南的内容,属于“增加、修改、删除”中的哪一类
ATRX突变
2016年Ceccarelli • 等人在一项针对弥漫
性胶质瘤(WHO II-
IV)的研究中,提出 了围绕主要基因突变
G2---介于G1和G3间,1p/19q的缺失 发生率高
分子病理分
Neuro 型对于胶质瘤
Oncol, 预后及靶向治
增加
2012, 疗等方面具有
14:1432- 重要意义,所
1440 以单列为一部
分阐述
* 类别,是指这一更新点较2012版指南的内容,属于“增加、修改、删除”中的哪一类
根据特定基因分类进行胶质瘤亚型分型, 才能在不同的治疗方案中获益
2011 ;104(2):423-38. 绝大部分地表达或
阴性
* 类别,是指这一更新点较2012版指南的内容,属于“增加、修改、删除”中的哪一类
主要更新内容
更新点
内容
分子生物学标记的克隆号 (仅做参考)
GFAP:6F2 IDH1(R132H): H09 ATRX:E97092(多克隆) Olig2:1B-327(多克隆)
Verhaak等在分析了癌症基因图谱计划 (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中202例 GBM的表达谱后,利用了840个基因,将 GBM分为四个亚型:
前神经元型、神经元型、经典型和间质型

国外美容医学最新动态(六)——恶性黑色素瘤最新文献检索(2014-2015年)

国外美容医学最新动态(六)——恶性黑色素瘤最新文献检索(2014-2015年)
术 切 除时要 超过 边 界 2 a m以上 并深及 筋膜 。本 例 删 发 生在 非 暴 光 部位 。尽 管多 次 行广 泛 切 除 , 切 除标 本边 缘为 阴性结 果 , 但仍 多次复 发 。
未 出现 明 显 副 作用 。 仅 在 用 高 剂 量 的 干 扰 素 期 间
有 发热 反应 。这类 病例 十 分罕 见 。
— —
恶性 黑色 素瘤 最新文献检 索 ( 2 0 1 4 - 2 0 1 5 年)
为给读 者提 供有 关 恶性 黑色 素瘤 防治 国外最 新 动态 , 以关键 词 “ m a l i g m e n t s k i n m e i a n o m a ” 进行 检 索, 查阅了2 0 1 4 年 国外 文献 和 2 0 1 5 年 至发 稿前 收集
中 国美 容 医 学 2 0 1 5 年 6月第 2 4 卷第 1 l 期 C h i n e s e J o u na r l o f A e s t h e t i cMe d i c i n e . J u n . 2 0 1 5 . Vo 1 . 2 4 . No . 1 1
国外 美容医学最新动态 ( 六)
肠 删 。2 4 例 是 由皮 肤 Ⅲ 转 移 到 胃肠 道 , 平 均 转 移
时间为 5 . 2 个月( 4 . 9 ~1 பைடு நூலகம் 9 . 8月) 。 胃肠 道 删 的症
状: 腹 痛 者 8( 2 7 . 6 % ) 人、 胃肠 出血 者 5 人( 1 7 . 2 % ) 、 发
生 胃肠 道 梗 阻 者 4人 ( 1 3 . 8 % ) 。c T检 查 阳 性 率 为 9 6 . 6 % , 切 除小肠 病 变者 有 1 8 例( 5 4 . 5 % ) 。全 组 患者 2 年死亡率为6 6 . 4 % , 5 年 死 亡率 为 7 3 . 1 % 。3 例 因手 术后 病 情 再 发 , 行 再 次 手 术 。其 中 l 例 术 后存 活 2 6 个月, 另2 例分 别死 于 术后 1 8 . 6 个 月和 3 2 . 8 个月。

中国临床肿瘤学进展202x

中国临床肿瘤学进展202x

套细胞淋巴瘤诊断治疗进展 TPO治疗淋巴瘤CIT的研究进展 DLBCL治疗现状及挑战 滤泡淋巴瘤标准治疗与探索 高危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诊治瓶颈和挑战 其他ALK阳性实体瘤研究进展 成人淋巴母细胞淋巴瘤诊疗进展及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治疗经验分享 原发乳腺淋巴瘤 早期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的龙象之争:是化放疗综合治疗还是单纯化疗? Combining chemotherapy with radiotherapy,or chemotherapy alone in
分子分型指导下的个体化放疗——已知和未知 激素受体阳性晚期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进展 mTOR抑制剂在晚期乳腺癌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双靶治疗的得与失 年轻乳腺癌治疗最新进展 乳腺癌的辅助治疗进展和热点讨论——现状与未来 乳腺前哨淋巴结活检——临床研究与临床实践 三阴乳腺癌的辅助和新辅助治疗:现状与未来 优化管理mTOR抑制剂使用造福晚期乳腺癌患者
PI3K/Akt/mTOR信号通路在实体瘤研究进展 光动力疗法在癌症患者中的应用 IDH1/IDH2基因突变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重要转化性研究对临床的启示 肿瘤微环境与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声动力治疗的现状与前景 酞菁光敏剂的临床应用——福大赛因注射液Ⅰ期临床试验 靶向肿瘤FGF/FGFRs信号通路药物研究进展 肿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二级预防的思考与对策
中国临床肿瘤学进展202x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05 精彩摘录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读书笔记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领域
专家
胃癌
读者
肺癌
肿瘤
现状
学பைடு நூலகம்
系统

恶性黑色素瘤的免疫治疗进展

恶性黑色素瘤的免疫治疗进展

PD ̄1 属 于 免 疫 球 蛋 白 超 家 族 中 的 CD28 / B7 家
突状细胞均有表达ꎬ是一个抑制性受体ꎬ已知的 PD ̄1
情况下ꎬPD ̄1 与配体结合发挥负性免疫调控作用ꎬ避
免 T 细胞过度扩增而导致免疫损伤ꎬ维持免疫内环境
100142ꎬ China)
ABSTRACT The high mortality and poor prognosis of malignant melanoma make it a serious threat to human health.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basic immunology and tumor biologyꎬthe immunotherapy of malignant melanoma is entering a new eraꎬ
PD ̄1 monoclonal antibodyꎬ CTLA ̄4 monoclonal antibody and immunotherapy. Pembrolizumabꎬ Nivolumabꎬ Ipilimumab used
aloneꎬ Nivolumab in combination with Ipilimumab and Talimogene laherparepvec have been proven to be effective and safe and
展、侵袭转移的过程所进行的免疫治疗正进入一个新时期ꎬ黑色素瘤患者的生存获得可观改善ꎮ 目前免疫治疗主要围绕
PD ̄1 单克隆抗体、CTLA ̄4 单克隆抗体、免疫联合治疗展开ꎮ Pembrolizumab、Nivolumab、Ipilimumab 单用、Nivolumab 联合

2013年ASCO黑色素瘤治疗新进展

2013年ASCO黑色素瘤治疗新进展

2013年ASCO黑色素瘤治疗新进展郭军【期刊名称】《中国处方药》【年(卷),期】2014(12)5【摘要】2013年的ASCO年会上,黑色素瘤仍是与会专家学者关注的热点。

在近几年的ASCO大会上,黑色素瘤的治疗一直在创造一个又一个神话。

3年前,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CTLA)单抗ipilimumab(Ipi,商标名称为Yervoy)第一次被证实能够延长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总生存。

2年前, BRAF抑制剂威罗菲尼(vemurafenib, PLX4032)将晚期黑色素瘤的疗效由过去的7%~8%,提高到53%,并大大延长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 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

1年前,BRAF抑制剂联合MEK (有丝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in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ERK)抑制剂将晚期黑色素瘤治疗有效率提高到75%左右,并进一步延长了PFS,这种联合治疗的不良反应比单药明显降低。

而今年,抗PD1/PD-L1单抗横空出世,对无特异基因突变的晚期患者治疗有效率达到35%~47%,并大大延长了PFS和OS,这彻底颠覆了专家学者既往对免疫靶向治疗有效率低的认识。

【总页数】2页(P4-5)【作者】郭军【作者单位】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北京100142【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强化降脂治疗的新进展--HPS ASCOT REVERSAL研究述评 [J], 黎励文;陈鲁原2.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治疗的新进展——2009年ASCO年会点评 [J], 邱林;马军3.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新进展——第44届ASCO年会研究荟萃 [J], 马军4.ASCO传递结直肠癌国际临床治疗研究新进展——访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袁瑛教授 [J], 潘锋5.恶性黑色素瘤治疗新进展 [J], Zhonghui Qi;Lu Si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47郭军北京大学肿瘤医院2015年ASCO 黑色素瘤新进展──The end of the beginning2015年6月ASCO 大会在美丽的芝加哥如期而至。

作为ASCO 五十周年华诞后的第一个元年,本次大会开启了肿瘤研究的新纪元,开幕前已创下5943篇摘要提交的最新纪录,比去年增长了7.5%。

黑色素瘤更是迎来了多元化和个体化治疗的新时代。

在本次ASCO 大会上,Nivolumab 在治疗晚期黑色素瘤的Ⅲ期临床试验获得了本次ASCO 肿瘤科学奖,PD -1拮抗剂的研发者,Suzanne L. Topalian 教授更是因为其对癌症的研究、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突出贡献,被授予2015年David A. Karnofsky 纪念奖。

免疫治疗再续神话1. 联合免疫治疗风头正劲在今年的ASCO 会议中,几乎每个会场都能听到有关免疫治疗在各大实体肿瘤中的最新进展,免疫治疗也蝉联了ASCO 会议报道的每日新闻头条。

但毫无疑问,黑色素瘤在所有实体瘤中,对免疫治疗最为敏感疗效也最好。

去年ASCO 会议报道了Pembrolizumab 治疗晚期黑色素瘤的Ⅱ期临床研究,有效患者的PFS 将近1年。

今年的ASCO 会议的一项PD -1单抗(Nivolumab )联合CTLA -4单抗(Ipillimumab )的临床研究结果延续了这样的神话。

该项研究入组了142例晚期或无法切除的黑色素瘤患者以2︰1的比例分别入组Ipi 3mg/Kg q3w ×4周 + Nivo 1mg/kg 后 Nivo 3mg/kg 每两周维持 或 Ipi 3mg/kg q3w ×4周+安慰剂 每两周维持,研究终点为ORR,次要终点为PFS。

结果显示联合组的有效率为60%,单药组仅为11%。

CR 分别为12%和0,PFS 分别为8.9月和4.7月(P =0.0012)。

亚组分析显示预后越差的患者从联合组中更获益:LDH 升高患者和M1c 期患者的有效率分别为53% vs. 0 和 62% vs. 25%,遗憾的是联合组的G3/4副反应明显升高(51% vs 20%),除外内分泌疾病需要额外替代治疗后,其余83%均可通过泼尼松等免疫抑制剂好转。

另外,今年ASCO 会议报道了Pembrolizumab 治疗晚期黑色素瘤的655例患者的最终结果:总体有效率为34%(其中未经过Ipi 治疗组的为38%),总体PFS 为5.6个月,中位起效时间为2.8月(1.6~19.3个月),80%有效患者的PFS 已超过15个月。

该两项研究显示免疫靶向药物的联合治疗的有效率高于单药,副反应明显增高。

但是免疫靶向治疗的联合可能是未来趋势,或者科学家们是否能研发一种类似多靶点的免疫抑制剂?另外免疫治疗的起效时间仍然是个难题,严重考验着医生和患者的治疗信心、耐心和经济实力。

2. 疗效预测尚需研究随着免疫治疗在黑色素瘤中如火如荼地进行,疗效预测逐渐成为学者们的研究重点。

PD -L1在肿瘤细胞上的表达,对抗PD -1/PD -L1免疫治疗的疗效有一定的预测作用,但更精准的疗效预测仍需要对免疫微环境的深一步探寻。

Loo 等用流式细胞技术对肿瘤的CD4,CD8,髓系及基质细胞进行了检测。

发现CD8+肿瘤浸润T 淋巴细胞上PD -1及CTLA -4的高表达,及高表达CD8+肿瘤浸润细胞的密度与抗PD -1治疗的疗效有显著相关性。

另一项研究梅奥医院的研究,也提示Bim (BCL -2调节细胞死亡)在肿瘤反应性PD -1+CD8T 细胞中的水平,有可能作为抗PD -1免疫治疗疗效的预测。

这些研究,给免疫治疗的疗效预测提供了一定的方向,但准确的疗效预测标志,仍需进一步探索。

靶向治疗温度不降1. BRAFi 联合MEKi 的疗效更为确切既往已报道BRAFi 联合MEKi 治疗BRAF -V600突变患者的疗效优于DTIC 化疗单药,基础研究表明BRAFi 联合MEKi 能延长BRAFi 耐药时间,提高治疗有效率。

今年Georgina VL 教授更新了Combi -d 试验的随访至2015年1月的最新数据,该研究为一项国际的Ⅲ期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共入组初治患者423例,分别接受Dabrafenib (BRAFi ) + Trametinib (MEKi )和Dabrafenib (BRAFi )+安慰剂,结果显示D+T 的PFS 时间明显优于单药组(9.3个月和8.8个月,P =0.023),ORR 也显著增高(67% 和 51%,P =0.023)。

本次大会报道了该研究更新了该研究OS 方面的数据,联合治疗组OS 长达25.1月,显著长于单药治疗组的18.7月(P =0.011),1年生存率在联合治疗组及单药组分别为74%及68%,2年生存率则分别为51%及42%。

再一次用总生存数据证实了联合靶向治疗有优势。

黑 色 素 瘤中国临床肿瘤学进展5另一项BRAFi(Vemurafenib)联合MEKi(Cobimetinib)的coBRIM研究也更新了PFS结果,截止到2015年1月,中位随访时间14个月,Vemurafenib+安慰剂组的PFS时间为7.2月,联合治疗组的为12.3月,联合治疗组显著降低进展风险。

研究者还对纳入该研究的患者进行了涉及17个癌基因蛋白激酶的528个已知活性突变,应用二代测序技术进行了检测,其中11%的患者在治疗前存在BRAF V600突变外的其他突变,突变情况与PFS及ORR无明显相关。

2. BRAFi耐药机制的深入研究BRAF抑制剂耐药作用机理复杂,与分子通路MAPK,PI3K及肿瘤微环境等均相关,还有可能与肿瘤内BRAF突变的异质性相关。

一项多中心BRAFi获得性耐药机制的研究中,对BRAFi治疗疾病进展后的100例患者的132个黑色素瘤组织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58%的组织可以检测出相应的获得性耐药机制,20%的患者存在NRAS或KRAS突变,16%BRAF变异,13%组织表现为BRAF V600E/K扩增,7%出现MEK1/2突变,11%为非MAPK通路的突变,肿瘤异质性在不同患者及组织标本中均可见。

耐药后患者对BRAFi联合MEKi 靶向治疗疗效甚微(2/15,13%),而对ipilimumab则未见明确疗效(0/24)。

这为BRAF抑制剂耐药患者的进一步治疗,提供了一定指导。

3. Akt-PI3K-mTOR通路另辟蹊径BRAF是黑色素瘤在高加索人种中最常见的突变类型,占总数的40%~50%。

但其在我国黑色素瘤的突变率相对较低,仅为20%~25%。

对中国黑色素瘤的基因通路进行深度分析,寻求更多样的靶向治疗方式,对国人的黑色素瘤治疗至关重要。

北京肿瘤医院黑色素瘤中心,对412例黑色素瘤患者(其中包括210例肢端黑色素瘤,105例黏膜黑色素瘤)的mTOR 突变情况进行了测序分析,总突变率为10.4% ,相比CSD及Non-CSD,肢端及黏膜的图变率明显较高,分别为 11.0%及14.4%。

基于以上的研究结果,北京肿瘤医院启动了一项由郭军教授牵头的Ⅱ期临床研究,针对存在mTOR突变的进展期黑色素瘤患者,给予mTOR抑制剂依维莫司的治疗,目前正在入组中,已入组8例患者,可评价疗效的6例患者,目前均有不同程度的肿瘤缩小。

该研究也在大会进行了摘要交流。

外科治疗及疗效随访再引关注1. 黑色素瘤经典外科治疗模式受到质疑经典的2cm扩大切缘范围和前哨淋巴结活检对于后续淋巴结清扫的指导作用一直在黑色素瘤的早期外科治疗中被广为接受,但此次ASCO会议的两项研究结果质疑了这两项标准处理模式。

关于现有标准处理模式中的最大扩大切缘2cm的证据,来源于发表于《新英格兰杂志》的一项2cm与4cm切缘的对照研究,其结果显示两组的总生存无明显差别。

今年ASCO 会议中一项英国学者报告了一项1cm切缘和3cm切缘对于厚度>1mm黑色素瘤患者的对照研究。

随访时间历时8.8年,入组了1000例肿瘤厚度>1mm的早期患者,分别入组1cm扩切组(453例)和3cm扩切组(447例),结果显示3cm扩切组在局部复发率、黑色素瘤特异死亡率均低于1cm扩切组。

这项研究虽再次验证了宽切缘的重要性,但是否3cm要优于现有的标准处理模式中的2cm?需要进一步的对照研究。

关于前哨淋巴结活检的问题,经典的MLST1、MSLT2研究和鹿特丹标准都告诉我们,一旦发现前哨淋巴结转移灶>1mm的需要尽快做淋巴结清扫术,能提高无远处转移生存期(DMFS)和无复发生存期(RRS)。

但本次会议中的一项入组473例患者,将前哨淋巴结活检阳性的患者分为观察组或淋巴结清扫术两组,结果显示两组在DMFS和RRS发生存期和黑色素瘤特异生存期无明显差别,这项研究的部分结果与以往研究相悖,对于前哨林淋巴结阳性的患者后续如何处理仍不明朗。

2. PET-CT成为高危术后黑色素瘤患者随访的新贵?来自澳大利亚的一项使用PET-CT随访术后高危患者的研究广受关注。

该研究入组Ⅲ期术后患者,PET-CT的随访频率分别为ⅢA:6,18个月;ⅢB期:6、12、18、24、36、48和60个月;ⅢC期:6、12、18、24、36个月。

从2009—2013年,该研究对86例患者实施了232次PET-CT随访,共检出25%患者出现了复发和转移(ⅢA:4%,ⅢB:56%,ⅢC:40%),其中80%是无症状性转移。

ⅢA/B期以区域转移为主,ⅢC期以远处转移为主。

ⅢB期和Ⅲc期的阳性检出率和阴性检出率分别为68% 和97%,73% 和86%。

PET-CT的总体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8%和84%。

该项研究提示PET-CT对于Ⅲ期高危术后黑色素瘤患者的无症状转移有较高检出率。

对于中国患者来说,考虑到花费和医保的问题,PET-CT 在目前阶段只能是少数患者的选择。

最后想引用一句Winston Churchill在1942年的所说的名言,正描述了目前黑色素瘤研究的前景:Now this is not the end. It is not even the beginning of the end. But it is,perhaps,the end of the beginning。

前路漫漫,我们仍需努力。

44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