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指导:痰火扰心型心悸的治疗
温胆汤化裁治疗痰火扰心型心悸经验总结

温胆汤化裁治疗痰火扰心型心悸经验总结温胆汤化裁治疗痰火扰心型心悸经验总结心悸是指心脏跳动过速、过缓或节律不齐的症状,常伴有心慌、气短等不适感。
中医认为,心悸与痰火扰心有一定的关联。
痰火扰心是指痰火郁结在心脏,导致心悸、心慌、口苦口干等症状。
温胆汤化裁作为中医药学中的一种治疗方法,对于痰火扰心型心悸具有良好的疗效。
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我们总结了一些经验,与大家分享。
温胆汤是一味温中健脾解痰药,可以温阳健脾,化湿化痰,减轻心脏的负担。
对于痰火扰心型心悸患者,使用温胆汤化裁可以起到调和心脏功能的作用。
温胆汤的基本组成包括山药、茯苓、泽泻、厚朴、陈皮、茯神等。
其中,山药具有养阴补肾、健脾益气的作用,茯苓具有渗湿利水、健脾养心的功效,泽泻可利水下气,陈皮消食利气,茯神平肝熄心,厚朴行气破滞。
这些药物的配伍使用可以达到温胆汤化裁的治疗效果。
在临床应用中,我们发现,温胆汤化裁治疗痰火扰心型心悸的关键在于辨证论治。
根据患者的症状及体质特点,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一般来说,痰火扰心型心悸的患者常伴有心慌、心悸、口干口苦、烦躁易怒等症状,舌苔多为黄厚腻,脉象滑数。
这些症状反映了痰火扰心的证候特点。
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我们可以在温胆汤的基础上进行一些加减调整,以达到治疗效果。
例如,对于痰火扰心型心悸的患者,如果舌苔黄厚腻、痰火郁结较重,可以加入葛根、竹叶等清热祛痰的药物,以增强药效。
如果患者具有湿热瘀阻的表现,可以加入赤小豆、车前子等湿热清利的药物,以调理体内湿气。
另外,温胆汤化裁治疗痰火扰心型心悸还需要结合生活调理。
心悸是一种由于心理压力、情绪不良等因素引起的症状,因此,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剧烈运动、劳累过度,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紧张等。
此外,饮食调理也非常重要。
痰火扰心型心悸的患者在饮食上要注重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多吃新鲜水果蔬菜,保持肠道通畅,以减轻心脏的负担。
最后,温胆汤化裁治疗痰火扰心型心悸的过程需要耐心和时间。
心悸的中医治疗方法

心悸的中医治疗方法心悸是指心脏跳动不规律或强烈的感受,常伴有气喘、胸闷、心慌、出冷汗等症状。
在中医理论中,心悸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情绪压力、内脏功能失调、气血不足、痰湿内蕴等。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
1.针灸疗法针灸是一种通过刺激特定穴位来调节人体气血运行的方法,具有活血化瘀、调节心脏功能的作用。
对于心悸症状明显的患者,可以选择针灸治疗。
常用的穴位有心包经的内关、神门、心俞等,以及肝经的太冲等。
2.草药治疗中草药具有调理气血、平衡阴阳的功效,对于心悸症状可以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常用草药有茯苓、酸枣仁、丹参、百合等,可以通过煎煮成汤剂或制成颗粒剂服用。
3.推拿按摩推拿按摩可以刺激经络穴位,调节气血运行,改善心脏功能。
常用的按摩方法包括心脾按摩、心俞穴按摩等。
可以辅助草药治疗或针灸治疗,增强疗效。
4.气功调理气功是一种通过调节呼吸和意念来平衡人体气血的方法。
心悸患者可以通过练习简单的气功动作,如深呼吸、腹式呼吸等,来缓解症状。
中医认为心悸与心火旺盛有关,可以通过气功调理来降火。
5.饮食调理中医饮食调理注重养生保健,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和吃一些具有滋补作用的食物来改善身体状况。
心悸患者可以多吃一些养心安神的食物,如枸杞、龙眼、麦冬等,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和咖啡因的摄入。
6.情绪调节中医认为情绪波动是导致心悸的重要原因之一、心悸患者可以通过学习一些情绪调节的方法,如冥想、放松训练等,来保持心情稳定,缓解症状。
在中医治疗心悸的过程中,医生会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中医的治疗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患者需要有耐心,并且配合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
总之,中医治疗心悸是以整体调理为基础的,通过调节气血、平衡阴阳来改善心脏功能。
除了药物治疗外,针灸疗法、推拿按摩、气功调理、饮食调理和情绪调节等方法都可以作为治疗手段,帮助患者缓解心悸症状。
如何通过中医疗法缓解心悸

如何通过中医疗法缓解心悸心悸是指心跳加快或者出现不规律的现象,伴随有心慌、气短、胸闷、头晕等症状。
一般情况下,心悸不是疾病本身,而是某些疾病的症状。
当身体出现心悸症状时,很多人会自然而然地想到去看心脏科,但是其实很多身体调节失衡的情况也会导致心悸症状,如兴奋、焦虑、失眠、营养不良、贫血、神经衰弱等等。
而中医作为一种药食同源的医学体系, 对于这些导致心悸症状的身体调节失衡也有其独到的疗法。
本文将介绍通过中医疗法缓解心悸的方法。
一. 温中化痰中医认为,身体内部湿邪较重,容易使脾胃功能失调。
而脾胃功能失调会导致体内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影响到了心脏功能的正常运行。
因此,对于这类导致心悸症状的情况,中医疗法的治疗方法就是温中化痰。
具体方法为,采用朱砂、黄连、黄芩等中药材,通过煮水或者煮茶的形式来进行治疗。
此类中药材有助于调节中脘气机, 活血化痰, 促进脾胃消化吸收功能,从而减轻心悸症状。
二. 补肾益气在中医理论中,望闻问切是判断一人体内气血质量的有效方法。
如果中医师发现患者的身体形态、神态、甚至病史都有肾气不足的症状,那么就可以考虑采用补肾和益气以防治心悸。
现代医学认为,肾的功能和心脏息息相关,如果肾亏,会影响心脏的正常运转。
中医治疗心悸时可以用当归、黄芪、枸杞子、熟地黄等配合使用,以补阴益气、滋养肝肾、改善体内气血失调状况。
三. 调整情绪现代医学认为,心理状态对心脏健康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而中医理论也认为,肝与情绪是紧密关联的。
人的情绪如果波动过于激烈,就会引起肝气紊乱,从而导致血液不畅,引起心悸症状。
因此对于那些由于过度焦虑、失眠、抑郁等情绪问题导致心悸症状的人,在中医中则采用调经理气的方便进行治疗。
具体方法包括可花草茶等神经安定剂,马上消除紧张和焦虑的感受,从而平衡身体内的气血运行状况。
四. 锻炼身体锻炼身体在现代医学中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赞同,其中有进行有氧运动可以帮助心血管健康的效果。
同样,中医也非常提倡散步、打太极、练气功等运动方式,这些方式可以使身体内部的气血畅通无阻,对于缓解心悸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心内科中医优势病种心悸诊疗方案

心内科中医优势病种心悸诊疗方案
心悸(心绞痛)诊疗方案
一、中医诊断
1.心悸主要由心中实虚、肝郁血瘀、气血两亏、热结湿阻等病机所致,其临床表现有沉重感、胸闷、胸痛、心悸、心慌、出汗、心牵挛、头晕等。
2.根据中医辨证的要求,心悸可分为实、虚、湿、热等,以各类虚势
所致的心悸应把握治疗源头,临床拟定的证型主要有心中瘀血证、心肾不
足证、心血之虚证、心肝不和证、阴阳两亏证等。
3.针对心悸的中医治疗,首先应明确其证型,进而针对具体病机进行
治疗,即以养心安神为主,以补益调和为辅,依据不同病机配伍温补药物,清洁顽症,以提高心肺功能,调节血管紧张素等,综合治疗以达到控制症状,缓解病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的目的。
二、中医药效方案
1.祛暑消湿
(1)复方百合汤:百合、黄芪、水蛭、决明子、黄柏各25克,大枣
8枚,水煎服,分服3次。
(2)淡竹叶羹:竹叶、百合、桑椹各20克,淡豆腐30克,大枣8枚,水煎服,分服3次。
2.止痛安神
(1)和中散宁心汤:桑寄生、半夏、肉桂、芍药各30克,青皮、柴胡、当归、陈皮各15克,连翘、香附各10克。
中医内科指导:心悸(痰火扰心)的治疗

症状:—心悸时发时止,受惊易作,胸闷烦躁,失眠多梦,口干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治法:清热化痰,宁心安神。
方药:黄连温胆汤。
方中黄连苦寒泻火,清心除烦;温胆汤清热化痰。
全方使痰热去,心神安。
可加栀子、黄芩、全瓜蒌,以加强清火化痰之功。
可加生龙骨、生牡蛎、珍珠母、石决明镇心安神。
若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泻热通腑。
火热伤阴者,加沙参、麦冬、玉竹、天冬、生地滋阴养液。
重症心悸时应予心电监护,中西药物综合抢救治疗,常用的中药抢救措施有:①脉率快速型心悸可选用生脉注射液静脉缓慢注射,或静脉滴注,也可用强心灵、福寿草总甙、万年青甙,缓慢静注。
②脉率缓慢型心悸可选用参附注射液或人参注射液缓慢静注或静脉滴注。
痰火扰心失眠有哪些治疗方法?

痰火扰心失眠有哪些治疗方法?很多人不知道痰火扰心是什么,这是中医学上的一个病症名称,其实很好理解,就是指身体出现了痰火,从而影响到了人的心神,比如会导致人甚至出现错乱,有些患者经常会胡言乱语,神志变得非常不正常,可能会变得非常狂躁,另外舌头颜色也会变得不正常,如果情况糟糕的话,就会出现精神分裂症这样的疾病,而在病情早期的时候,患者经常会出现失眠,为了避免病情发展严重,这时候就必须要及时治疗了,最常见的治疗方法有以下这些。
★第一、治疗1.证候痰盛、热盛及心神错乱的临床特征。
2.治则清热化痰,宁心安神。
3.主方黄连温胆汤。
4.方药黄连苦寒泻火,清心除烦;温胆汤清热化痰。
全方使痰热去,心神安。
可加栀子、黄芩、全瓜蒌,以加强清火化痰之功。
可加生龙骨、生牡蛎、珍珠母、石决明镇心安神。
若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泻热通腑。
火热伤阴者,加沙参、麦冬、玉竹、天冬、生地滋阴养液。
还可根据临床的兼症选用礞石滚痰丸、至宝丹等。
★第二、鉴别诊断当与心火亢盛、痰迷心窍证相辨别。
心火亢盛证以心胸烦热、不寐,溲赤为主症;本证则以狂乱、意识障碍、喉间痰鸣为主症。
而痰迷心窍证表现为神识痴呆或神志昏糊,苔白腻为主症。
★第三、饮食调护生活作息要有规律。
饮食有节,宜进食营养丰富而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宜低脂、低盐饮食,忌烟酒、浓茶。
★第四、痰火扰心型心悸的治疗临证应用时一般加山栀、黄芩、胆星、贝母,以加强清火化痰之功;痰火互结,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痰浊化热,加茵陈、苦参,重用黄莲、竹茹;心悸重症,加远志、菖蒲、酸枣仁、生龙骨、生牡蛎、珍珠母、石决明;火郁伤阴,加沙参、麦冬、玉竹、天冬、生地;兼见脾虚者,加党参、白术、谷麦芽。
痰饮祛除后,或补气血不足,或调阴阳之盛衰,以求气血调和,阴平阳秘,心神得养。
心悸的中医辨证和治疗

心悸的中医辨证和治疗心悸包括惊悸和怔忡,是指由气血阴阳亏虚,心失所养,或痰瘀阻滞心脉,邪扰心神所致,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病证。
常伴有气短,胸闷,甚则眩晕,喘促,脉象或迟或数,或节律不齐。
其中因惊恐、劳累而发,时发时止,不发时如常人,其证较轻者,为惊悸;并无外惊,每由内因引起,自觉终日心中惕惕,稍劳即发,病来虽渐,但全身情况较差,病情较为深重者,为怔忡。
惊悸日久不愈,可发展为怔忡。
【范围】西医学中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如心动过速、心动过缓、过早搏动、心房颤动或扑动、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预激综合征以及心功能不全、一部分神经官能症等,凡具有心悸表现者,均可参照本篇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一、病因1.感受外邪风寒湿邪,侵袭体表,痹阻经脉,内舍于心,发为心悸。
2.情志所伤恼怒伤肝,肝气郁滞,日久化火,气火扰心则心悸;若气滞不解,久则血瘀,心脉瘀阻,亦可心悸;忧思伤脾,阴血亏耗,心失所养则心悸;脾胃受损,运化失司,酿生痰湿,痰浊阻络亦可致心悸;突受惊恐,心神慌乱,不能自主亦可发为心悸。
3.饮食失调过食肥甘醇酒,损伤脾胃,运化失司,湿聚成痰,日久痰浊阻滞心脉,或气血生化乏源,心失所养,均可心悸。
4.劳欲过度房劳过度,损耗肾精,精血亏虚,心失所养;或烦劳不止,劳伤心脾,心气受损,均可发生心悸。
5.它病失养咳喘日久,心肺气虚,或肺虚及肾,心肾虚衰可引发心悸;水肿日久,或中阳不运,水饮内停,继而水饮凌心而心悸;温热病邪,稽留不除,扰乱心神,可致心悸;急性大出血或长期慢性失血均可致心血亏虚,心失所养而引起心悸。
二、病机1.发病因外感、惊恐、失血等引发者,一般发病较急,其它则发病较缓,遇诱因常反复发作。
2.病位主要病位在心,但涉及肝、脾、肺、肾诸脏。
3.病性以虚为主,本虚标实。
本虚主要为气、血、阴、阳不足,心失所养;标实为气滞血瘀、痰浊水饮、火热毒邪等扰乱心神。
4.病势早期主要是心之气血阴阳亏虚,气滞、血瘀、痰浊、热毒等实邪阻滞心络,扰乱心神;日久心病可及脾、肺、肾等其它脏腑,病机复杂,病情加重。
黄连温胆汤治疗心悸痰火扰心证

黄连温胆汤治疗心悸痰火扰心证黄连温胆汤出自清·《六因条辨》。
【组成】川黄连(6克)、竹茹(9克)、枳实(9克)、半夏(9克)、陈皮(6克)、甘草(3克)、生姜(2片)、茯苓(9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热燥湿,化痰和中。
【主治】主治伤暑汗出,身不大热,烦闭欲呕,舌黄腻。
【临床医案】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失眠、胆汁反流性胃炎、非酒精性脂肪肝、H型高血压等病症。
1.失眠:将68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予黄连温胆汤加减联合艾司唑仑片睡前口服治疗,对照组34例予艾司唑仑片睡前口服,疗程4周。
以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或睡眠时间达6小时以上,醒后精力充沛,伴随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为痊愈标准。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12%,对照组76.47%。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2.胆汁反流性胃炎:本方加味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58例,对照组56例用多潘立酮、奥美拉唑治疗,4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
以症状体征消失,胃镜复查黏膜活动性炎症消失,胃黏膜组织学改变基本正常,胆汁反流消失为痊愈标准。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93.1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86%。
(《山西中医》2012年第2期)3.非酒精性脂肪肝:应用加味黄连温胆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30例,与辛伐他汀片治疗30例作对照,疗程15日。
以临床症状消失,肝功能、血脂恢复正常,B超检查恢复正常为治愈标准。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为70%。
(《湖南中医杂志》2012年第5期)4.H型高血压:应用黄连温胆汤治疗H型高血压32例,与依那普利31例治疗作对照,疗程4周。
以收缩压下降≥30 mmHg,或者收缩压降至正常并下降20 mmHg以上为显效标准。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1.88%,对照组80.65%(P<0.01),且治疗组对血同型半胱氨酸及血脂也有改善。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年第2期)【方解】方中半夏降逆和胃,燥湿化痰;枳实行气消痰;竹茹清热化痰,止呕除烦;陈皮理气燥湿化痰;茯苓健脾渗湿消痰;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甘草、生姜、大枣益脾和胃,以绝生痰之源。
中医对于心悸问题的解决方法

中医对于心悸问题的解决方法心悸是一种常见的身体不适感,常伴随心跳加快、不规则或有力过弱的情况。
中医认为心悸多由内外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包括情绪压力、饮食不当、气血不足等。
在治疗心悸问题时,中医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中药治疗、调理饮食、调节情绪等。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方法。
一、中医药治疗心悸中医药认为心悸与脾胃虚弱、心肾不交等因素密切相关。
因此,对于心悸的治疗,中医常常采用温补心肾、调理脾胃的中药。
比如,常用的中药方剂有养心安神丸、逍遥丸等,这些方药具有安神补心、调节心肾功能的作用,能够有效缓解心悸症状。
另外,一些具有镇静安神效果的中草药也常用于治疗心悸。
例如,柴胡、黄连、黄芩等药物具有清热解毒、平肝熄风的作用,可用于调节情绪、安抚心神,从而减轻心悸。
二、调理饮食缓解心悸中医认为饮食与心悸密切相关,不当的饮食习惯会导致脾胃虚弱,进而引发心悸症状。
因此,合理的饮食调理对于缓解心悸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中医建议多摄入一些温补性食物,如山药、黄豆、鸡肉等,这些食物有助于补充气血,增强体质。
其次,要忌口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姜等,这些食物容易引起心火上升,加重心悸症状。
同时,要注意饮食的规律,不要暴饮暴食,避免过于油腻或过于精细的食物。
三、调节情绪缓解心悸中医强调情绪的影响对于心悸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在治疗心悸问题时,调节情绪是十分必要的。
中医认为,喜怒思虑过度、情绪波动、精神紧张等因素会导致心火上升,引发心悸。
因此,要保持情绪的稳定,避免过度激动或过度压抑。
可以通过适当的运动、放松训练、音乐疗法等方式来缓解情绪压力,从而改善心悸症状。
此外,中医还推崇中医养生理论,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调节作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预防和缓解心悸问题的发生。
总结起来,中医对于心悸问题的解决方法主要包括中药治疗、调理饮食、调节情绪等。
这些方法综合起来,可以有效地缓解心悸症状,改善身体状况。
然而,每个人的体质和具体情况是不同的,因此在治疗心悸问题时,最好咨询专业中医师进行个性化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炙甘草汤治心动悸痰火失眠温胆勿迟。(转载)

炙甘草汤治心动悸痰火失眠温胆勿迟。
(转载)炙甘草汤乃治心动悸脉结代之名方,早年初习医时,遇心悸患者,每以炙甘草汤治之,有效有不效者,甚则有服药后心慌加重者。
后随阅历的增长,方悟其中之妙。
其适应证为心悸,失眠,头晕之心阴心阳两虚,舌淡少苔,脉结或代者方为对证。
但如是阴虚内热者,血瘀患者,痰火阻滞患者,当不可照方而用,须临证加减化裁,为为对证也。
2000年治一王姓老者,年六十余岁,主诉心悸,头晕,眠差,夙患有糖尿病,现服药维持。
诊其舌淡苔薄白,脉弱无力,处以炙甘草汤原方:炙甘草12克生地黄48克麦冬30克红参10克桂枝10克麻仁30克阿胶20克另包化服大枣十枚生姜三片服七剂。
一周后患者来诊,诉说自已是一退休干部,长期服药对药性稍懂,一直治糖尿病服了许多中药,但从未见过医生开炙甘草的,说我当时想说医生我是糖尿病,已给你讲过了,为什么还给我开蜂蜜炙的甘草,我现在血糖本来就偏高,会不会再升高呢?但又考虑到或许医生开此药有开此药的道理。
故大着胆子服了一周此方,不意服后我查了一下血糖,非但没高反而下降了,故来请你再给我开一周好了。
告知患者中医是从整体出发的,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有是证用是方,你现在的表现是气血阴阳两虚,所致的心悸、失眠,头晕,炙甘草汤是经方,是最为对证之方,不是治糖尿病的专方,服后气血两虚有所改变,故血糖下降也是正常之事也。
患者取方欣然而去也。
后于2005年治一广东潮州老妇年六十岁,患糖尿病多年,亦现炙甘草汤证,亦处以炙甘汤,患者说自已也懂药性,炙甘草含糖万不能服,无奈去之,服后效不佳故可知也。
殊为可惜。
2005治一香港男,患心悸失眠四年。
久治不效。
服药多为安神补心之类。
视其症状舌红苔白腻而干燥,脉弦数无力。
询之则纳呆乏力,心慌,眠差。
其为心阴阳两虚兼挟痰火明矣。
疏方炙甘草汤合温胆汤,一周后来诊诉症状大减,连服月余全愈。
名老中医岳美中曾说过,炙甘草汤中以炙甘草为名,当以炙甘草为主药,按现代用药计量当用12克方可有效。
名老中医治痰热瘀阻型心脏病案例

名老中医治痰热瘀阻型心脏病案例患者资料:姓名:李某年龄:60岁性别:男职业:退休工程师主诉:1. 近期出现心慌、胸闷、气促等心脏症状。
2. 舌苔厚、黄腻,口苦口干,容易疲乏。
现病史:李某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多年。
近期,他开始出现胸闷、气促、心慌等心脏症状。
体检结果显示,他的血压和血糖均得到了控制。
心电图显示有不稳定心绞痛的迹象,心肌酶谱正常。
中医诊断:痰热瘀阻型心脏病。
辨证分析:李某身体阳气不足,容易产生痰湿积聚,痰湿上蒙心窍,导致心脏供血不畅,出现心慌、胸闷等症状。
多年的高血压和糖尿病久病伤阴,导致阴虚上火,瘀血郁滞,加重心脏负担。
治疗方案:1. 法脉调理:李某每日进行自我按摩十五分钟,以促进血液循环,舒缓气滞血瘀的状况。
2. 祛痰通络:采用草药服用制剂,如平胸散和银翘散,以祛痰化瘀,改善心脏血液供应。
3. 补益心肾:使用中药建脏补天心糖丸,以滋养心肾,调理阴阳平衡,增强心脏功能。
4. 饮食调理:李某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减少油腻食物的摄入,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保持情绪稳定。
随访观察:在治疗和调理的过程中,李某的心脏症状逐渐缓解,胸闷、心慌症状明显减轻,精神状况改善,舌苔和口干情况也得到了改善。
经过持续治疗和调理,预计将进一步改善心脏功能和质量。
注意事项:1. 在服用中药期间,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及时告知医生。
2. 督导李某按时服药,并监测病情变化。
3. 确保李某每日保持适量的运动,控制好情绪,避免过度劳累。
诊疗过程和疗效,属于个体差异,参考案例仅供参考。
建议患者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痰火扰心该怎么办?

痰火扰心该怎么办?
一、概述
咳嗽咳痰很常见,伤风感冒常常有。
但有些患者常常早上的时候出现咳之不出,咽之不下。
很大原因是痰过于粘稠咳不出。
极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闹得患者极其“恼火”,坐立不安。
其实,除了一些呼吸内科的消炎、化痰等用药之外。
大家在家也可以自己做个小医生。
让痰火离大家而去。
二、步骤/方法:
1、食用枇杷果,主要用于治疗肺热和咳嗽、久咳不愈、咽干口渴及胃气不足等病症。
可枇杷核9~15克,捣烂,加生姜3片,水煎,去渣服,早晚各1次。
2、梨,其性味甘酸而平、无毒,具有生津止渴、益脾止泻、和胃降逆的功效。
可生食、榨汁、冰糖蒸梨、饮用梨的饮料。
3、多服用温开水,拍背利于痰夜排出。
注意休息,避免不良刺激,酸辣、生冷食物。
注意补充维生素C。
4、到中医就诊,开些清热解毒中药熬服。
三、注意事项:
1、注意保暖,防止感冒。
注意休息,避免刺激。
平时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
2、如症状不能缓解,注意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如血常规、痰培养、胸片等检查。
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痰火扰心型心悸60例

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痰火扰心型心悸60例钱玥;钱钧【期刊名称】《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年(卷),期】2017(027)006【总页数】3页(P485-487)【关键词】心悸;痰火扰心;黄连温胆汤【作者】钱玥;钱钧【作者单位】杭州市五云山疗养院一二疗区杭州310000;杭州市五云山疗养院一二疗区杭州310000【正文语种】中文心悸常见于各种原因所引起的急慢性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及神经官能症等。
中医认为,心悸多由外感六淫、饮食不节、病后虚损等因素,导致气血亏损或痰凝湿阻,血瘀内阻所引发,发作期以标实为主。
笔者临床使用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痰火扰心型心悸,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2016年7月杭州市五云山疗养院及解放军疗养院康复中心收治住院的痰火扰心型心悸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中西医结合组30例,男15例,女15例,平均年龄(55.36±1.87)岁,平均病程(120.5±21.4)天;其中高血压病16例,糖尿病12例,高脂血症6例。
中药干预组30例,男14例,女16例,平均年龄(55.47±1.58)岁,平均病程(131.4±26.7)天;高血压病11例,糖尿病19例,高脂血症5例。
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55.77±1.62)岁,平均病程(117.9±33.1)天;高血压病17例,糖尿病14例,高脂血症7例。
三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伴发病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入选与排除标准入选标准:(1)符合痰火扰心型中医诊断标准[1-2]:症见心悸时发时止、受惊易作、胸闷烦躁、失眠多梦、口干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2)年龄18~75岁;(3)依从性好,可完成干预疗程者;(4)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排除标准:(1)妊娠或哺乳期妇女;(2)严重心脏及其他相关疾病患者,如恶性心律失常、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3个月以内者、IV级心绞痛患者;(3)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等,重度肝肾功能不全、血液系统疾病患者;(4)对试验药物过敏者;(5)服用相关药物治疗者(中药2周以内,西药5个半衰期以内);(6)不能配合治疗者。
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痰火扰心型心悸病经验

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痰火扰心型心悸病经验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痰火扰心型心悸病采取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研究开展时间在2019年4月-2020年8月,将该时间段内我院接受治疗的心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参与研究的患者共计68例,按照随机抽签法,将患者等分为观察组(n=34)与对照组(n=34)。
两组患者均需要接受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
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
结果:从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心率变化方面进行对比,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心率两组均降低,而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痰火扰心型心悸病采取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黄连温胆汤;痰火扰心型;心悸病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饮食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导致心悸的发病人数呈现出逐年递增趋势。
临床认为心悸病属于内科疾病的一种,与神经管能症状有着较高的相似性,在中老年群体中的发病率交工,且男性的发病率要低于女性,疾病的发生与心脏器质性病变以及心理疾患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性[1]。
中医认为心悸通常是因外感六淫、饮食不节、病后虚损等因素引起的气血亏虚或痰凝湿阻,治疗应当从整体出发,调节患者的经络、气血病变,以此来改善患者的心血管功能,从而减轻临床症状[2]。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痰火扰心型心悸病患者采取黄连温胆加减治疗,分析其临床疗效,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9年4月-2020年8月期间收治的68例心悸病患者展开分析,将上述患者以随机抽签法进行组别划分,分为34例观察组,34例对照组。
观察组:男性、女性占比为15:19;年龄范围在50-84岁之间,平均(67.95±5.26)岁;最短、最长病程分别为5年、26年,平均病程(17.16±3.24)年。
对照组:男性、女性占比为16:18;年龄范围在51-83岁之间,平均(67.88±5.35)岁;最短、最长病程分别为6年、25年,平均病程(17.05±3.18)年。
温胆汤化裁治疗痰火扰心型心悸经验总结

温胆汤化裁治疗痰火扰心型心悸经验总结
陈颖;姚睿祺;张瑾;陶诗怡;黄力
【期刊名称】《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年(卷),期】2022(36)3
【摘要】室上性快速型心律失常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类型,包括房性早搏、室上性心动过速、房扑、房颤等。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治疗,多应用抗心律失
常药物,但长期用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较多,且抗心律失常药本身具有导致心律失常
作用,甚至增加死亡率。
中医药治疗注重辨证施治,对于本病具有整体调治优势。
本
病归属于中医“心悸”、“怔忡”范畴。
黄力老师认为,其病机多责之于胆郁痰扰、痰火扰心。
【总页数】2页(P173-174)
【作者】陈颖;姚睿祺;张瑾;陶诗怡;黄力
【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心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
【相关文献】
1.加味黄连温胆汤治疗频发室性早搏痰火扰心型临床研究
2.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痰火扰心型心悸60例
3.加味黄连温胆汤治疗痰火扰心型频发室性早搏临床效果观察
4.黄连温胆汤联合柴胡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痰火扰心型室性早搏临床观察
5.加味黄连温胆汤治疗痰火扰心型室性早搏的临床观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芩连温胆汤加减治疗心悸痰火扰心证的改善效果及预后分析

芩连温胆汤加减治疗心悸痰火扰心证的改善效果及预后分析发布时间:2022-08-23T13:08:43.815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4月8期作者:李勇[导读]芩连温胆汤加减治疗心悸痰火扰心证的改善效果及预后分析李勇(泸州市龙马潭区中医医院心脑血管病科;四川泸州646000)【摘要】目的:探究芩连温胆汤加减治疗心机痰火扰心证的改善效果和预后。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心悸痰火扰心证患者80例,将80例患者使用随机表数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即对照组和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使用芩连温胆汤加减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情况、室性期前收缩、室上性期前收缩以及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心率比对照组低(P<0.05),室性期前收缩比对照组低(P<0.05);室上性期前收缩比对照组高(P<0.05),治疗效果比对照组高(P<0.05)。
结论:芩连温胆汤加减法能改善心悸痰火扰心证患者的心电图检测数值,提升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使用和推广。
【关键词】:芩连温胆汤加减法;心悸痰火扰心证;治疗效果心悸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脏病症,该疾病临床表现为失眠、心脏疼痛以及眩晕等现象。
中医认为心悸主要是因为病后虚损、饮食不节以及外感六邪等原因导致患者机体内痰凝湿阻、气血亏虚以及血虚内阻现象[1]。
中医还认为痰火扰心证是不寐的常见证型,所以在治疗中应采取化痰除烦、养心安神为主。
温胆汤是目前临床上经常使用治疗痰火扰心证心悸的方法,现我院选取80例心悸痰火扰心证患者进行实验观察,并探究芩连温胆汤对其效果的改善和预后。
1 对象和方法1.1对象选取我院在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心悸痰火扰心证患者80例,将80例患者使用随机表数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即对照组和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使用芩连温胆汤加减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
观察组患者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为54~70岁,平均年龄为(65.25±5.78)岁;对照组患者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约56~71岁,平均年龄为(64.51±6.32)岁。
黄连温胆汤加减配合针刺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痰火扰心型)的临床疗效观察

黄连温胆汤加减配合针刺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痰火扰心型)的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黄连温胆汤加减配合针刺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痰火扰心型)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择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60例快速心律失常(痰火扰心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照组口服正常剂量酒石酸美托洛尔片,观察组应用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基础上应用黄连温胆汤加减配合针刺治疗。
将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4小时动态心电图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0.05)。
结论:黄连温胆汤联合针刺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痰火扰心型)疗效优于单纯应用酒石酸美托洛尔片者,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临床中推荐应用。
【关键词】黄连温胆汤;针刺;快速心律失常;临床疗效。
快速心律失常是临床多发的心脏疾病,多是因为心脏冲动的起搏位置、传输速度或传导次序以及频率、节律的异常致使患者感觉心脏异常跳动,不可自行停止,常伴心悸、胸闷、乏力、气短、头晕、烦躁、失眠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严重快速心律失常使血流动力学紊乱,甚至引起猝死,危及患者生命。
目前起抗心律失常效果的西药能够较好地控制快速心律失常,但其副作用较大,一些药物还可致使心率变慢,甚至抑制心肌的传导能力。
中药制剂、针灸治疗无明显毒副作用,安全可行性高,且针灸治疗操作便捷、费用低廉,两者配合优势互补,本院运用黄连温胆汤加减配合针刺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痰热内扰型),治疗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60例快速心律失常(痰火扰心型)患者,年龄在21岁-70岁,男女不限。
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观察组男14例,女16例。
两组资料性别、年龄、发病原因等因素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九版《内科学》。
快速心律失常类型包括:频发室早、频发房早、阵发性室上速、快速房颤、窦性心动过速。
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心悸(室性早搏)痰火扰心证的中医证候改善及预后分析

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心悸(室性早搏)痰火扰心证的中医证候改善及预后分析【摘要】目的:分析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心悸(室性早搏)痰火扰心证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19.3-2020.3内收治的60例心悸(室性早搏)痰火扰心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成对照组(30例,使用常规药物治疗)和治疗组(30例,使用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
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后的效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结果:使用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的效果明显高于常规治疗,早搏次数有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治疗心悸(室性早搏)痰火扰心证使用黄连温胆汤更为有效,治疗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黄连温胆汤室性早搏痰火扰心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缺少锻炼饮食不节制,大家作息变得不再规律,从而导致身体素质下降,心脏超负荷心律失常的问题频繁出现。
室性早搏更是心律失常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类型。
大部分患者会出现胸闷气喘心慌的症状,这种疾病不仅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严重者还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
目前,临床多采用西药治疗,虽也能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由于西药本身存在一些造成心律失常的药物因子且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因此中医药开始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密切关注[1]。
本研究分析了心悸(室性早搏)痰火扰心证使用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的临床效果,具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对象随机选取我院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60例心悸(室性早搏)痰火扰心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对象均可确诊为痰火扰心型室性早搏。
将其60名患者随机分组成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43.25±10.13岁)和治疗组(30例,男11例,女19例,平均年龄41.56±11.45岁)。
对两组患者的病因、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进行分析对比后显示,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可用于本次实验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症见心悸时发时止,受惊易作,胸闷烦躁,失眠多梦,口干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治宜清热化痰,宁心安神,方守黄连温胆汤。
临证应用时一般加山栀、黄芩、胆星、贝母,以加强清火化痰之功;痰火互结,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痰浊化热,加茵陈、苦参,重用黄连、竹茹;心悸重症,加远志、菖蒲、酸枣仁、生龙骨、生牡蛎、珍珠母、石决明;火郁伤阴,加沙参、麦冬、玉竹、天冬、生地;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兼见脾虚者,加党参、白术、谷麦芽。
痰饮祛除后,或补气血不足,或调阴阳之盛衰,以求气血调和,阴平阳秘,心神得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