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祖国河山的礼赞(教案)
高中音乐_对祖国河山的礼赞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十九节《对祖国河山的礼赞》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在反复聆听作品中,深层感受作者所表达出的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之情,尝试着以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揭示出音乐作品所具有的思想性、艺术性特点。
2.聆听《芬兰颂》,学唱苦难的圣咏主题和赞美诗主题,感受、体验乐曲的基本情绪和风格特点。
3.自主学习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认识芬兰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西贝柳斯,知道民族乐派的概况。
二、学情分析高中学生经过小学、初中的音乐知识积淀,本身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
但是还是不够全面,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思想成熟,更需要教师对于其音乐道路上不断的引导,更加完善他们的音乐借鉴能力。
三、重点、难点:1.重点:在聆听音乐中感知旋律、音色、速度等要素对作品情绪变化的意义,感同身受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难点: 学生视唱曲谱的能力和准确性。
四、教学方法1.采用学生自主交流学习的方式,将在网上查阅的相关资料,以及学生自制的课件在课堂上展示。
2.教师引导学生在聆听中用音乐要素分析作品。
3.充分利用教材中文字、插图、谱例、铭言等素材配合教学工作。
4.教师设计好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组织研讨,引导学生深入挖掘作品所体现出的思想性内容和具有的艺术性价值。
五、教学过程:一些高中生过多地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注意力集中在高考学科上,而对于艺术作品缺乏基本的审美动机和志趣。
一些学生视音乐鉴赏课为休息调整的时间。
我分析这主要是音乐课开设的不够有吸引力,提不起学生的兴趣,需要教师激发他们聆听、鉴赏的欲望,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认知能力感悟作品、理解作品,如果把音乐课与其它文学课联系在一起,便会使学生达到共鸣,所以本节课的主线就是芬兰的被殖民统治的历史。
通过故事的形式来抓住学生的兴趣点。
通过这种故事的教学主线,大多数学生能够保持浓厚的兴趣,跟上老师的思路,认真听讲,积极参与活动。
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第十单元“音乐构成的民族意识”中的第十九节“对祖国河山的礼赞”。
《对祖国河山的礼赞》教学设计2
第十单元音响塑成的民族意识第十九讲《对祖国河山的礼赞》教学设计河南新乡市辉县第二高级中学音乐组付军华【课标解读】对于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和交响诗《芬兰颂》的作者和内容,教材中都有所介绍,因此教学活动围绕学生自主学习而展开。
民族乐派的基本特征体现在题材内容方面和音乐风格方面。
前者通过欣赏、学习来获得,后者让学生自行归纳,教师提供问题检测。
对音乐风格的把握,设计了分段主题欣赏、唱主题及分析调式、节奏、旋律、乐器音色等教学活动,感受民族的音乐语言。
最后让学生欣赏交响诗《嘎达梅林》,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也有交响诗,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在《对祖国山河的礼赞》的教学中,我意图从我从新课标所提出的三个维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进行教学。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设计的:1.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学,对民族乐派及交响诗的特点形成深刻印象,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2.带着问题去欣赏,在思考中解决问题,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掌握了知识。
3..对于一些音乐要素中的乐理知识,音乐要素的分析学生可能不是很理解,应该通过简单的浅显的例子讲解,由点及面。
【教材分析】《对祖国河山的礼赞》是人音版第十单元第十九节的内容。
本节教材所选的作品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中第四乐章《捷克的原野和森林》、交响诗《芬兰颂》,这两首作品都是民族乐派典型人物斯美塔那、西贝柳斯的作品。
《捷克的原野和森林》同初中欣赏过的第二乐章《伏尔塔瓦河》一样,经常作为独奏曲目,是一首描绘捷克大地风光之美的交响诗。
乐曲开始是广阔、庄严的引子,人们可以从中领略到捷克的大地之美,哪里到处充满着灿烂的阳光和鲜花的芳香;河流的潺湲、森林的私语、鸟雀的啁啾、猎人号角的回声等仿佛在耳际萦回,这种种情景,俨然如一幅美丽动人的音画。
《芬兰颂》用变奏曲式写成,《芬兰颂》就是表现强烈爱国主义思想的最好例证。
【教学目标】1、欣赏《捷克的原野和森林》、《芬兰颂》,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民族乐派的风格特征,通过鉴赏,了解斯美塔那和西贝柳斯和他们的作品。
对祖国河山的礼赞教案
对祖国河山的礼赞教案教案:对祖国河山的礼赞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了解祖国的河山景观,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提升审美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对祖国河山的认识和表达。
2.难点: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批判思维。
三、教学过程:1.导入(15分钟)通过播放祖国风光的相关视频或图片,导入话题,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兴趣。
2.知识讲解(15分钟)教师以示例的形式,向学生介绍祖国的著名河山景观,如长江、黄河、珠穆朗玛峰、黄山等,并讲解其地理位置、特点等。
3.小组合作(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深入学习某一著名的河山景观,并组织小组成员进行合作讨论,收集相关资料和素材,了解该景观的历史、文化、生态等方面的信息。
4.展示和交流(15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所研究的河山景观,分享他们的发现和体会,并提出自己关于祖国河山的表达方式。
5.个人表达(20分钟)让学生以个人形式,写下自己对祖国河山的感受和赞美之词,并加以朗读或演讲形式表达出来。
6.总结与评价(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总结了解到的祖国河山的特点和重要性。
以班级为单位评选出最具创意和独特性的表达作品,并提出评价和改进意见。
四、教学资源和评价:1.教学资源:视频、图片、资料等。
2.评价:小组合作讨论时的参与度、展示内容的丰富程度、个人表达时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是否到位等。
五、课后延伸:1.鼓励学生到周边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和拍摄,以加深对祖国河山的了解和热爱。
2.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比赛和活动,提供更多展示和表达的机会。
3.引导学生阅读有关祖国河山的诗词和散文作品,培养文学素养和批判思维。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教案第十九节对祖国河山的礼赞
课题
学校
年级
授课人
日期
鉴赏课
《对祖国河山的礼赞》
高 一
教学
目标
1.知识与技能:欣赏民族乐派代表性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民族乐派的风格特征。
2.通过聆听、对比、模唱等艺术形式,让学生感受和体验民族乐派独特的音乐魅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音乐文化的情感,激发学生对民族、对祖国的挚爱之情。
学生思考
回答问题
谈话法导入课题
为新课讲解做铺垫
明确本节课学习内容
2’
基础教学阶段
三、讲授新课
(一)赏析《我的祖国》
1.学生根据搜集到的资料介绍《我的祖国》六个乐章
2.聆听六个乐章音乐片段,将音乐与文字匹配
3.教师归纳总结
(二)介绍作曲家斯美塔那
(三)介绍民族乐派
1.播放微课视频
2.思考:《我的祖国》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
教学
重点
聆听音乐作品,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认识、理解其音乐风格及体裁。
教学
难点
在对比中体验民族乐派音乐作品的风格特征。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组织
教学
一、组织教学
课前播放音乐
师生问候!
课前准备
创设情境
1’
准备
阶段
二、导入
1.思考问题:这首乐曲属于什么题材的
作品?
2.展示课题——《对祖国河山的礼赞》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基础教学阶段
(五)《捷克的原野和森林》
对祖国河山的礼赞教案
《对祖国河山的礼赞》教案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第十单元第十九节《(对租国河山的礼赞》,教材所选用的作品是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中的第四首交响诗《捷克的原野和森槔》、交响诗《芬兰颂》,这两部作品都是民族乐派典型的代表作品。
教学目标:1、通过鉴赏,了解斯美塔那和西贝柳斯和他们的作品。
2、通过对《捷克的原野和森林》分段主题欣赏及演唱,能够从节奏、旋律、音色、调式方面说出每段主题音乐的特点.3、能够在讨论以及教师提示下总结出民族乐派的基本特征。
4、在反复聆听作品中,感受作者所表达出的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之情,尝试着以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揭示出音乐作品所具有的思想性、艺术性特点。
教学重点:从调式、结构,旋律、节奏方面分析《捷克的原野和森林》的音乐特点教学难点:把握民族乐派的音乐风格教法和学法:在教法方面主要采用了对比教学法,对比这欣赏作品的不同主题。
在学法方面,主要尊重学生的个体感悟,不同的音乐学生可能有不同的见解。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都知道有这样一句话:“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有了对祖国、民族的热爱,才会创造出伟大的作品来,.我们才有幸听到贝多芬的伟大的(《合唱交响曲》、肖邦极具震撼的(《革命练习曲》,今天我们还要认识几位同样有一颗炙热的爱国之心的音乐家,和他们的交响诗。
二、新课(1)学生自主学习活动:阅读书上128页、134页的文字,总结民族乐派是怎么兴起的?民族乐派的基本特征?(2)介绍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和他的作品《我的祖国》,引出第四乐章《捷克的原野和森林》这首交响诗,并逐段地分析.①欣赏《捷克的原野和森林》引子一,回答:听到哪些乐器?看到了怎么样的风景?②欣赏主题一,回答:具有主调音乐还是复调音乐特点?③看谱学唱主题二,再聆听主题,回答:主题出现了几次?每一次出现在情绪上有哪些变化?⑤欣赏主题三,回答:对比主二和主题三,各自有哪些特色?主题二具有歌唱性的旋律,主题三具有民间舞蹈的节奏都体现出了捷克民族音乐独特的风格,另外在调式上.体裁上、旋律的创作技巧上结合了欧洲音乐的特点,使民族乐派音乐独树一帜.(3)介绍芬兰作曲家西贝柳斯和他的作品《芬兰颂》,体会主题所要表达的内容。
高中音乐《对祖国河山的礼赞》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第十九节《对祖国河山的礼赞》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在反复聆听作品中,深层感受作者所表达出的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之情,尝试着以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揭示出音乐作品所具有的思想性、艺术性特点。
2.聆听《芬兰颂》,学唱苦难的圣咏主题和赞美诗主题,感受、体验乐曲的基本情绪和风格特点。
3.自主学习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认识芬兰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西贝柳斯,知道民族乐派的概况。
二、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经过小学、初中的音乐知识积淀,本身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
但是还是不够全面,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思想成熟,更需要教师对于其音乐道路上不断的引导,更加完善他们的音乐借鉴能力。
三、重点、难点:
1.重点:在聆听音乐中感知旋律、音色、速度等要素对作品情绪变化的意义,感同身受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难点: 学生视唱曲谱的能力和准确性。
四、教学方法
1.采用学生自主交流学习的方式,将在网上查阅的相关资料,以及学生自制的课件在课堂上展示。
2.教师引导学生在聆听中用音乐要素分析作品。
3.充分利用教材中文字、插图、谱例、铭言等素材配合教
学工作。
4.教师设计好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组织研讨,引导学生深入挖掘作品所体现出的思想性内容和具有的艺术性价值。
五、教学过程:。
高一音乐鉴赏教案第十九节对祖国河山的礼赞
高一音乐鉴赏教案第十九节对祖国河山的礼赞第十九节对祖国河山的礼赞教学内容:1.欣赏:捷克的原野和森林芬兰颂2.知识:民族乐派交响诗3.拓展与探究:教学目的:欣赏两首民族乐派代表性音乐作品----《捷克的原野和森林》和《芬兰颂》,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民族乐派的风格特征。
熟悉《捷克的原野和森林》和《芬兰颂》的主要音乐主题。
初步知道民族乐派的概况,知道作曲家XXX那和XXX。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民族乐派的风格特征。
初步知道民族乐派的概况,知道作曲家XXX那和XXX。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图片相关资料教材教案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师生相互问好!2.检查有无缺席学生!二.导入新课:1.导言:浪漫主义时期,中欧、东欧和北欧的一些国家,由于长期遭受异族侵略和统治,因而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发展缓慢。
随着西欧民主运动的发展,民族民主意识在这些国家中日益增强,并逐步掀起了争取民族独立或复兴民族文化的运动,先后出现了一批立志与发展本民族音乐的、被人们称作“民族乐派”的作曲家。
“民族乐派”的作曲家们将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融入音乐唱作之中。
他们一方面继承和借鉴西欧曩昔的音乐优良传统,一方面非常强调广泛搜集和整理民族的音乐遗产,探究民族的音乐语言和表现形式,采用民族的题材内容,描写民族的风土着土偶情。
“对祖国河山的赞美”恰是他们音乐表现的重要内容之一。
19世纪的捷克风景展示及法国XXX的油画《自由引导人民》导入。
2.名人名言:没有民族性的音乐是不存在的。
实际上,一般认为是全人类的音乐都是具有民族性的。
------【俄】XXX-XXX3.出示课题:三.新课教学:1.作曲家XXX那简介:XXX那(B.XXX,1824--1884)是捷克“民族乐派”的创立者,他的终身是在不安定的政治背景下度过的。
1848年,布拉格爆发否决奥地利统治的武装起义,XXX那以激烈的爱国热忱参加了战斗,但反动失败后的形势令他非常失望,因此旅居瑞典。
第10单元第19节对祖国河山的礼赞教案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 (1)
第十九节:对祖国河山的礼赞一、教学目标1、欣赏两首民族乐派代表性音乐作品《捷克的原野和森林》和《芬兰颂》,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民族乐派的风格特征。
2、熟悉《捷克的原野和森林》和《芬兰颂》的主要音乐主题3、初步知道民族乐派的概况、知道作曲家斯美塔那和西贝柳斯二、教学内容1、《捷克的原野和森林》2、《芬兰颂》三、教学重点、难点1、把握民族乐派的音乐风格2、从调式、结构、旋律、节奏方面分析《捷克的原野和森林》的音乐特点四、教学过程1、导入我们都知道有这样一句话:“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只有有了对自己祖国、民族的热爱,才会创造出伟大的作品来。
我们才有幸听见贝多芬伟大的《第九合唱交响曲》、肖邦极具震撼的《革命练习曲》。
我们今天还要认识几位同样有一颗炙热的爱国之心的音乐家和他们的交响诗。
他们都来自于民族乐派,让我们走进民族乐派、聆听民族乐派。
2、民族乐派首先请同学们阅读书上128、134页的文字,总结下民族乐派是怎么兴起的?遭受侵略、民主运动发展、民主意识萌芽、促使民主音乐需求、民主乐派兴起民族乐派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具有爱国主义精神、民族自豪感;借鉴了西欧的音乐传统;采用民族题材内容;描写民族风土人情民族乐派是指19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叶主要在东、北欧各国形成和发展的音乐流派。
代表人物有匈牙利的埃尔凯尔,波兰的莫纽什科,捷克的斯美塔那和德沃夏克,挪威的格里格,芬兰的西贝柳斯,俄国的格林卡、穆索尔斯基、鲍罗丁、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等。
民族乐派的作曲家在继承和借鉴西欧古典乐派和浪漫乐派的优良传统和创作成果的同时,怀着强烈的爱国心和民族自尊感,立志于发展民族音乐文化。
他们提倡采用民族的题材、反映民族的历史或现实生活,描写民族的风土人情,体现民族的愿望、追求、性格和爱好。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他们深入挖掘和钻研民族民间音乐,在实践中探索民族的音乐语言和表现形式,使自己的创作充满鲜明的民族音调和节奏,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气派。
:对祖国河山的礼赞-人音版必修 《音乐鉴赏》教案
对祖国河山的礼赞-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人音艺术的音乐形式和特点;2.了解人音艺术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3.学会欣赏和分析人音艺术的代表作品,培养音乐鉴赏能力;4.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心,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部分:人音艺术概述1.1 人音艺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通过多媒体资料,听唱和赏析《甘肃大曲》等著名的人音乐曲目,了解人音艺术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以及人音的音乐形式和特点。
第二部分:人音艺术的表现手法和表现内容2.1 个人和合唱表现手法通过教师的演示和讲解,学生观察和模仿,感受个人和合唱表现手法,以及人音艺术的和谐、深情、婉转等情感表达。
#### 2.2 表现内容的特点听唱和分析《天路》、《良宵》、《马头琴》等曲目,了解不同的表现内容,如对自然山水、对祖国河山、对人民生活、对情感爱情等的表现。
第三部分:人音艺术的文化内涵与价值意义3.1 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发扬通过“扬州市人音路”启示性教学,了解人音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传统音乐文化的瑰宝之一,人音艺术的弘扬和传承,有利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发展。
#### 3.2 培养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通过《我和我的祖国》等爱国歌曲、《凉州词》、《阿尔泰情歌》等人音乐曲目的分析和欣赏,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心和爱国主义精神。
三、教学方法1.多媒体课件的使用;2.观察、听唱、欣赏和分析等多种方法相结合,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3.增强课堂效果的互动式教学;4.实地参观和体验式学习。
四、教学重难点4.1 教学重点1.掌握人音艺术的历史渊源、音乐形式和特点;2.学会欣赏和分析人音艺术的代表作品,培养音乐鉴赏能力;3.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心,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意识。
4.2 教学难点学生对人音艺术的理解和欣赏。
五、教学评价考核学生对人音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并通过小组讨论,检验学生对人音艺术文化内涵和价值意义的认识和理解。
:对祖国河山的礼赞-人音版必修 《音乐鉴赏》教案
对祖国河山的礼赞-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教案一、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们领略人类文明的瑰宝,感受到作为中国人应当对祖国的热爱和感激之情,并且培养学生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学生们应当能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于祖国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环境有一定的了解。
•学生们应当能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部分中国古典音乐作品的特点和演奏技巧。
•学生们应当能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对于中国古典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并且有一定的评价能力。
三、教学内容1. 中国的河山通过地图及图片等形式对祖国地形、地貌和河山文化的介绍和了解,引出对于中国古典音乐文化的探究。
2. 介绍中国古典音乐•公认的典籍中,记载了大量的古曲:《乐府诗集》、《古琴谱》、《欧阳文忠公集》、《太音赋》等。
•中国古典音乐中最典型的音乐种类包括:宫廷音乐、民间音乐、戏曲音乐等。
3. 经典音乐欣赏选择一些融合了祖国河山文化和传统音乐的经典音乐,例如《大风歌》、《庐山谣》、《梅花三弄》、《广陵散》、《汉宫秋月》等,并介绍这些音乐作品的背景和特点。
同时也应该鼓励学生们自行探究和推荐中国古典音乐作品。
4. 演奏技巧学习在对经典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后,选择一些具体的曲子,如《梅花三弄》或《广陵散》等,通过视频展示等方式,进行演奏技巧的学习。
四、教学方法1. 视听结合采用视频、音频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们听、看、感受音乐作品,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2. 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并发现音乐的美,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五、教学评价•学生们完成作业时对于课程内容的理解是否深刻。
•学生们的音乐欣赏和评价能力是否提高。
•学生们的演奏技巧是否提高。
六、教学效果预期通过本教学活动,学生们应当能够增强对于祖国的热爱和感激之情,并且能够对于中国古典音乐进行欣赏及评价,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第十单元《第十九节:对祖国河山的礼赞》优质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面试教案
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第十单元《第十九节:对祖国河山的礼赞》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
面试试讲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1、通过课堂教学了解捷克近代音乐之父斯美塔那及代表作《我的祖国》的第四乐章
2、通过赏析引导学生掌握民族乐派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
3、通过聆听与分析学会鉴赏民族乐派音乐作品的方法。
2学情分析
本校学生经过大半年的鉴赏学习具备一定的鉴赏能力,但由于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加上本课内容为欧洲民族乐派纯器乐性音乐,在聆听的时候注意力需要比较集中学生在聆听时还是会具有一定的困难。
本课以《捷克的原野和森林》为中心,通过主题赏析教会学生赏析民族乐派音乐作品的方法,并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民族乐派作品的创作风格和特点。
3重点难点
1.赏析《捷克的原野和森林》的主题音乐,能根据听到的乐器音色等特点感受音乐表达的内容。
2.概括欧洲民族乐派的音乐特点。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营造教学氛围。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公开课教案第十九节对祖国河山的礼赞
对祖国山河的礼赞---《芬兰颂》一、教学分析1、学习内容分析本单元题目叫做“音响塑成的民族意识”,其实就是民族乐派的学习。
本节“对祖国河山的礼赞”节选了民族乐派作曲家的两首音乐作品:一是斯美塔那的交响诗《我的祖国》的第四乐章《捷克的原野和森林》;二是西贝柳斯为图画剧《芬兰的觉醒》的配乐终曲《芬兰颂》。
就一节课的容量来说,为了让学生对作品进行深入了解,所以分两个课时,本课重点欣赏《芬兰颂》。
音诗《芬兰颂》作于1899年,是西贝柳斯最著名的代表作。
曾对芬兰民族解放运动起过很大的推动作用,被誉为芬兰的“第二国歌”。
乐曲分为两部分,六个主题段落,以自由变奏的方式发展主题,音乐语言简洁、鲜明,具有芬兰粗狂、豪放的民族气质,表现了作曲家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和浓厚的民族意识,是民族乐派的典型代表作品。
其中“赞美诗”主题旋律被后人填上歌词,题为《平静我的灵魂》,编入基督教新编赞美诗中,得到广泛传唱,给予当今世界更多人鼓舞和精神力量。
2、学习者分析高中学生通过学习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浪漫主义音乐,对欧洲经典流派音乐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对交响乐的分析具备了一定的能力,这为进一步学习民族乐派的作品做好了一定的准备。
但从情感态度方面来说,对作曲家西贝柳斯往往没有贝多芬、肖邦那么熟悉,尤其是对《芬兰颂》乐曲的时代背景缺乏体会,难以静下心来仔细聆听和思考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所以这将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那么,在学习过程中,还是应从音乐聆听入手,利用高中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的特点,采用设疑求解的问题式聆听使其产生兴趣,再用创设情景、情绪性参与和理性分析相结合的互动课堂引导其一步步深入到作品中去。
三、教学目标:1、通过感受体验《芬兰颂》音乐片段的情绪和表现内容,体会音乐中浓浓的爱国赤子之情和时代意义。
2、聆听《芬兰颂》,能分辨主题段落的变化,哼唱圣咏主题和赞美诗,体会乐曲所体现的芬兰民族精神。
3、认识芬兰作曲家西贝柳斯,了解交响诗体裁。
《第十九节 对祖国河山的礼赞》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
《对祖国河山的礼赞》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通过欣赏中国各地的民歌,感受祖国多元文化,了解我国丰富多样的音乐形式。
2. 提高欣赏音乐的能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音乐的乐趣。
3. 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对祖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欣赏和了解各地的民歌,感受音乐的魅力。
2. 难点:理解不同地区的民歌风格,培养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和理解。
三、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代表性的中国民歌音频或视频素材。
2. 搜集一些关于中国各地的文化、地理、风土人情的资料,以便在制作视频或短片时使用。
3. 寻找一些中国传统的乐器演奏视频,如二胡、古筝、琵琶等,以及这些乐器与其他乐器的合奏视频。
4. 搜集一些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音频或视频素材,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以便在制作视频时使用。
5. 搜集一些关于中国民间故事、传说、神话等的音频或视频素材,以便在制作视频时进行背景介绍或故事讲述。
结尾: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民歌是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搜集这些素材和资料,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展示中国的文化、地理和风土人情,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中国的民歌。
同时,这些素材和资料也可以用于制作各种形式的多媒体作品,如纪录片、音乐视频、网络课程等,让更多的人通过视觉和听觉的享受,领略中国的美丽和文化魅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音乐欣赏:《大江东去》或《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等祖国河山相关乐曲,让学生感受音乐带来的美的体验。
2. 教师提问:“你们心中的祖国河山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学生讨论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3. 教师介绍本节课教学内容:对祖国河山的礼赞。
(二)新授1. 了解中国地理概况,包括各个省份的地理位置、特点等。
2. 学习有关祖国河山的歌曲,包括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代表性作品。
3. 探讨音乐与地理的关系,以及音乐如何表现祖国河山的美丽。
(三)互动1. 分组活动:学生分组准备一首表现祖国某一区域的代表性歌曲,并展示该歌曲的曲谱和歌词。
对祖国河山的礼赞教案
对祖国河山的礼赞教案教案标题:对祖国河山的礼赞教学目标:1. 了解祖国河山的概念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感。
3. 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祖国河山的定义和特点。
2. 祖国河山的重要性和价值。
3. 通过诗歌、绘画等形式表达对祖国的情感。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祖国美丽的河山景色,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问学生对祖国河山的认识和感受,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
知识讲解:1. 通过讲解,介绍祖国河山的定义和特点,包括山川河流、自然风光、文化遗产等。
2. 引导学生思考祖国河山的重要性和价值,如提供生态资源、塑造民族文化等。
活动设计:1.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列举自己所了解的祖国河山的特点和价值。
2. 诗歌创作: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祖国河山的感受,创作一首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敬意的诗歌。
3. 绘画展示:要求学生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对祖国河山的情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河山景色进行创作。
展示与分享:1. 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所讨论的祖国河山特点和价值,其他组员进行补充和评论。
2. 学生逐个朗读自己创作的诗歌,并分享创作的灵感和感受。
3. 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解释作品背后的意义和情感。
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课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收获,强调祖国河山的重要性。
2. 学生进行反思,回答问题:你对祖国河山有什么新的认识?你在诗歌创作和绘画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挑战?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保护环境,珍惜祖国河山的资源。
2. 组织参观当地的自然风景名胜,增加学生对祖国河山的实地感受。
教学评估:1. 学生参与讨论和分享的活跃程度。
2. 学生诗歌创作和绘画作品的质量和表达能力。
3. 学生对祖国河山的认识和态度的改变。
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祖国河山景色。
2. 诗歌和绘画的范例,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等途径了解更多关于祖国河山的信息和故事。
《第十九节对祖国河山的礼赞》学历案-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
《对祖国河山的礼赞》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时学习主题为“对祖国河山的礼赞”,主要围绕中国音乐作品中的民族情感和地域特色,通过对特定音乐作品的赏析与理解,加深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与敬仰之情。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了解中国音乐作品中表现祖国山河的常见手法与特点,熟悉不同地域的音乐风格。
2. 技能与操作:学会运用音乐鉴赏的方法,对所提供的音乐作品进行初步的分析与评价。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
三、评价任务1. 课堂参与度评价: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与感受。
2. 作品分析能力评价:学生能否准确分析音乐作品中表现祖国山河的特色与手法。
3. 情感体验评价:学生是否能够表达出对祖国山河的敬仰与热爱之情。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展示几幅代表中国不同地域风景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并分享对这些风景的感受,为后续的音乐赏析做好情感铺垫。
2. 音乐作品介绍(10分钟)介绍本课将赏析的音乐作品,包括作品背景、作曲家简介以及作品所表现的地域特色。
3. 音乐赏析(15分钟)播放音乐作品,引导学生从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感受作品所表现的情感与风格,并分享自己的听后感。
4. 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就所听音乐作品进行讨论,分析作品中表现祖国山河的特色与手法,并记录讨论结果。
5. 分享交流(10分钟)每组选派代表,将小组讨论结果进行全班分享,其他同学进行补充与评价。
6. 总结提升(5分钟)教师总结学生的分享与讨论,强调音乐作品中表现祖国山河的重要性与价值,引导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通过课堂小测验的形式,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2.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选择一首表现祖国山河的音乐作品,进行自主赏析,并写下自己的听后感。
六、学后反思1. 教师反思:教师需反思本课时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作品分析的准确性以及情感体验的深度等方面,为后续教学提供改进依据。
19《对祖国河山的礼赞》教案
师:我们了解了主题的背景,现在我们来再次欣赏一遍主题,进一步体会西贝柳斯创作的心情。
(了解创作背景和熟悉主要音乐主题)(播放《芬兰颂》全曲)
听前提问:听到几次什么乐器或现在听的是什么主题
在老师的引导下,回忆民族乐派的2首作品:《捷克的原野和森林》、《芬兰颂》下面请你结合自己已经学过的民族乐派的作品,从题材内容、作品体裁和音乐语言三个方面来归纳对民族乐派的基本印象。
(抓住铜管乐的演奏,聆听号召斗争的动机,为全曲的欣赏打下基础。)⑵欣赏圣咏主题:(01:00--02:03)生:欣赏圣咏主题,跟琴学唱苦难的圣咏主题。师:主奏乐器是什么?表现了什么? 生:......师:木管乐器演奏,在音乐中运用了一段圣咏主题来表现芬兰人民受压迫的苦难的生活和对自由的向往。
圣咏是欧洲教会的一种歌唱。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西贝柳斯,那我们接下来,来熟悉一下他所创 作的《芬兰颂》吧
2、欣赏作品
⑴欣赏引子:(0:00-01:00)
师:音乐告诉我们什么?主奏乐器是什么?(播放引子)。
生:聆听引子片断,感受其浑浊,森严的氛围,体会受压迫人民的痛苦。19世纪末在沙俄的统治之下,芬兰人民痛苦的生活。主奏乐器是......师:铜管乐在定音鼓不断一颤音一陪衬下,奏出浑浊、森严的引子,表现芬兰受到帝俄的残暴统治,受压迫的人民反抗的力量和对自由强烈的渴望。
师:非常好,同学的读书能力很不错哟!大家对芬兰颂的创作背景已经有一些初步的了解了,下面老师带着大家走进西贝柳斯的芬兰颂。
师:交响诗是一种什么体裁啊?
生:“按照文学、绘画、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等构思作成的大型管弦乐曲。它是标题音乐的主要体裁之一。通常,多采用单乐章的曲式,结构比较自由。音诗、音画、交响童话等也是与交响诗相类似的音乐体裁。” 欣赏作品 ⑴欣赏引子:
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十单元第十九节《(对租国河山的礼赞》教学设计
《对祖国河山的礼赞》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第十单元第十九节《(对租国河山的礼赞》,教材所选用的作品是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中的第四首交响诗《捷克的原野和森槔》、交响诗《芬兰颂》,这两部作品都是民族乐派典型的代表作品。
二、教学目标:1.在反复聆听作品中,深层感受作者所表达出的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之情,尝试着以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揭示出音乐作品所具有的思想性、艺术性特点。
2.聆听《芬兰颂》,学唱苦难的圣咏主题和赞美诗主题,感受、体验乐曲的基本情绪和风格特点。
3.自主学习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认识芬兰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西贝柳斯,知道民族乐派的概况。
三、重点、难点:1.重点:在聆听音乐中感知旋律、音色、速度等要素对作品情绪变化的意义。
2.难点: 学生视唱曲谱的能力和准确性。
四、教学内容安排:1.本节课选用《芬兰颂》为重点学习内容,作者西贝柳斯及< <芬兰颂>>则是新知,作品所反映出的思想性、艺术性价值体现突出。
2.斯美塔娜《我的祖国》在初中学习过,作为浏览性作品聆听。
3.本节课中引导学生了解二位著名的东、北欧民族乐派代表性人物。
五、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六、教学方法、学习指导策略建议:1.一定要反复多听,熟悉作品主题,学唱主题,根据学生情况可采用听唱或视唱方式,最好能将主题背唱下来。
2.采用学生自主交流学习的方式,将在网上查阅的相关资料,以及学生自制的课件在课堂上展示。
3.教师引导学生在聆听中用音乐要素分析作品。
4.充分利用教材中文字、插图、谱例、铭言等素材配合教学工作。
5.教师设计好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组织研讨,引导学生深入挖掘作品所体现出的思想性内容和具有的艺术性价值。
七、教学过程:。
《第十九节 对祖国河山的礼赞》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
《对祖国河山的礼赞》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通过对祖国山河的欣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2. 提高学生观察、理解和表达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3. 通过对不同风格的山水画作品的欣赏和创作,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欣赏祖国山水的美,感受山水画的意境和风格,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让学生能够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情感。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祖国山河的风景图片和视频素材。
2. 准备山水画作品及画作背景资料。
3. 准备绘画材料和工具,以便学生进行创作。
4. 设计教学课件和教案。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一些祖国大好河山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欣赏,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如何通过文字表达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音准确,节奏分明,感受文章的情感。
2. 教师范读课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3. 小组讨论:文章主要写了哪些内容?作者如何表达对祖国河山的赞美?(三)深入分析,理解文章主题1. 提问:作者在文章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表达对祖国河山的赞美?2. 引导学生分析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在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
3. 提问:文章中哪些句子或段落最能体现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请简要分析。
4. 组织学生讨论:如何理解文章主题“对祖国河山的礼赞”?它对我们有何启迪?(四)拓展延伸,强化情感体验1. 组织学生交流自己家乡的美景,并尝试用文字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
2. 小组合作,选择一处家乡或身边的景点,设计一份宣传海报或旅游攻略,向他人介绍该景点的魅力。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个人情感与祖国命运联系起来,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小结作业1. 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文章主题“对祖国河山的礼赞”的意义和价值。
《对祖国河山的礼赞》教学设计
《对祖国河山的礼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聆听民族乐派代表作品《芬兰颂》,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民族乐派的风格特征。
2、熟悉《芬兰颂》主要音乐主题。
3、知道民族乐派的基本概况。
认识芬兰民族乐派代表人物“西贝柳斯”。
4、感受作品,探讨作者是怎样通过音乐语言表达出作品中的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之情的。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聆听音乐主题。
难点:感受不同音乐情绪中,音乐要素的变化。
【教学内容安排】:
1、了解民族乐派及其产生的背景及这一时期代表作曲家。
2、演唱“圣咏主题”和“赞美诗主题”,感受体验作品音乐情绪。
3、鉴赏代表作品《芬兰颂》,感受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4、通过引发学生拓展学习,归纳总结民族乐派基本特征。
【教学资源建议】:
1、充分利用教学课件的音、视频资源,结合自己备课内容合理搭配,另外结合自己肌体情况选用好气压资料的补充。
2、引导学生资助上网查阅关于“民族乐派”代表人物及相关知识等材料,自制课件在课上交流学习。
【教学程序】:
【教学评价】:
1、引导学生聆听后,同学间交流或以文字形式表达对《芬兰颂》的感受体会。
2、播放一些音乐片段,分辨哪两个主题是作品《芬兰颂》中的音乐主题。
对祖国河山的礼赞(教案)
对祖国河山的礼赞一、教学内容1、了解芬兰作曲家西贝柳斯和交响诗音乐体裁;2、主要欣赏《芬兰颂》,(如果有时间,略听《捷克的原野和森林》,看各班的学习情况而定)。
二、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熟悉各个主题片断的基础上,用心聆听作品,体会音乐中浓浓的爱国赤子之情。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过去了解民族乐派音乐和本节课的基础上,试着归纳总结对民族乐派音乐的基本印象(其实就是基本特点和艺术风格的一部分)、培养学生思考归纳的学习能力。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真聆听《芬兰颂》,熟悉作品里面的圣咏主题和赞美诗主题;2、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民族乐派;3、认识芬兰作曲家西贝柳斯。
4、了解交响诗四、重点、难点重点:《芬兰颂》的理解和审美欣赏难点:民族乐派印象(音乐风格)的归纳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师:播放《自新大陆交响曲》(1’31”)的主题片断和《沃尔塔瓦河》(1’09”)的主题片断。
问:这是哪个作曲家的什么作品?他们(作曲家)属于音乐史上的哪个流派?”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回忆初中时候关于民族乐派的作品:《沃尔塔瓦河》和《自新大陆交响曲》并回答问题。
)生(听完):《念故乡》和《沃尔塔瓦河》,德沃夏克、斯美塔那师:他们属于音乐史上的哪个流派呢?生:民族乐派。
师:我们今天来认识另外一个民族乐派的作曲家-----西贝柳斯,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上关于民族乐派、交响诗和《芬兰颂》的文字,采撷关于本课内容的信息。
通过自主阅读教材上的资料,复习民族乐派和交响诗的相关知识;了解西贝柳斯和《芬兰颂》的基础知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二)、芬兰颂赏析师:同学们从教材上已经了解了西贝柳斯其人和他的作品,请大家以“我了解的西贝柳斯和他的《芬兰颂》”为题,叙述你了解的西贝柳斯和《芬兰颂》。
生:“西贝柳斯(Jean Sibelius,1865-1957),芬兰最著名的作曲家、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祖国河山的礼赞
一、教学内容
1、了解芬兰作曲家西贝柳斯和交响诗音乐体裁;
2、主要欣赏《芬兰颂》,(如果有时间,略听《捷克的原野和森林》,看各班的学习情况而定)。
二、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熟悉各个主题片断的基础上,用心聆听作品,体会音乐中浓浓的爱国赤子之情。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过去了解民族乐派音乐和本节课的基础上,试着归纳总结对民族乐派音乐的基本印象(其实就是基本特点和艺术风格的一部分)、培养学生思考归纳的学习能力。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真聆听《芬兰颂》,熟悉作品里面的圣咏主题和赞美诗主题;
2、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民族乐派;
3、认识芬兰作曲家西贝柳斯。
4、了解交响诗
四、重点、难点
重点:《芬兰颂》的理解和审美欣赏
难点:民族乐派印象(音乐风格)的归纳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播放《自新大陆交响曲》(1’31”)的主题片断和《沃尔塔瓦河》(1’09”)的主题片断。
问:这是哪个作曲家的什么作品?他们(作曲家)属于音乐史上的哪个流派?”
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回忆初中时候关于民族乐派的作品:《沃尔塔瓦河》和《自新大陆交响曲》并回答问题。
)
生(听完):《念故乡》和《沃尔塔瓦河》,德沃夏克、斯美塔那
师:他们属于音乐史上的哪个流派呢?
生:民族乐派。
师:我们今天来认识另外一个民族乐派的作曲家-----西贝柳斯,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上关于民族乐派、交响诗和《芬兰颂》的文字,采撷关于本课内容的信息。
通过自主阅读教材上的资料,复习民族乐派和交响诗的相关知识;了解西贝柳斯和《芬兰颂》的基础知识
(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
(二)、芬兰颂赏析
师:同学们从教材上已经了解了西贝柳斯其人和他的作品,请大家以“我了解的西贝柳斯和他的《芬兰颂》”为题,叙述你了解的西贝柳斯和《芬兰颂》。
生:“西贝柳斯(Jean Sibelius,1865-1957),芬兰最著名的作曲家、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
初学小提琴和音乐理论,毕业于赫尔辛基音乐学院,后赴柏林、维也纳进修。
著有多部作品,凝聚着炽热的爱国主义感情和浓厚的民族特色,因而获得了世界的公认。
自1950年起在赫尔辛基举办了一年一度的国际音乐节——西贝柳斯音乐周。
其代表作有广为流传的交响诗《芬兰颂》、七部交响曲、交响传奇曲四首(包括著名的《土奥涅拉的天鹅》)、小提琴协奏曲、交响诗《萨加》(即《冰洲古史》)、《忧郁圆舞曲》(戏剧配乐的一章)、弦乐四重奏《内心之》,以及为莎士比亚戏剧《暴风雨》的配乐。
此外还作有大量的歌曲、钢琴曲等等”
作品创作背景:“音诗《芬兰颂》作品作于1899年,是西贝柳斯最著名的代表作。
1899年夏,处于沙俄统治下的芬兰人民不满于统治者的压迫和独裁政治,掀起了一场捍卫芬兰的自由和维护宪法权利的运动,人们为了声援被迫相继停刊的报界,组织起为新闻记者募集资金的义演活动,在义演最重要的一次晚会上,展示了以芬兰神话和历史主题组成的在当时最受欢迎的一系列生活画面,这个节目称作“历史场景”。
西贝柳斯为这一“历史场景”所写的配乐,包括一首总的序曲、每一场的前奏曲,为诗朗诵而作的柔和伴奏,以及一首最重要的总结性音诗—《芬兰颂》。
《芬兰颂》这首举世闻名的杰作,曾对芬兰民族解放运动起过很大的推动作用。
它在向全世界诉说位于北极圈的这个小国为生存而进行的殊死斗争,并使全世界确信芬兰并不是沙俄独裁统治下的一个附属国,所起的作用比千万本小册子和报刊论文都重要得多。
它被誉为芬兰的“第二国歌”。
师:非常好,同学的读书能力很不错哟!大家对芬兰颂的创作背景已经有一些初步的了解了,下面老师带着大家走进西贝柳斯的芬兰颂。
师:交响诗是一种什么体裁啊?
生:“按照文学、绘画、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等构思作成的大型管弦乐曲。
它是标题音乐的主要体裁之一。
通常,多采用单乐章的曲式,结构比较自由。
音诗、音画、交响童话等也是与交响诗相类似的音乐体裁。
”
欣赏作品
⑴欣赏引子:
师:音乐告诉我们什么?主奏乐器是什么?(播放引子)。
生:聆听引子片断,感受其浑浊,森严的氛围,体会受压迫人民的痛苦。
19世纪末在沙俄的统治之下,芬兰人民痛苦的生活。
师:铜管乐在定音鼓不断一颤音一陪衬下,奏出浑浊、森严一引子,表现芬兰受到帝俄的残暴统治,受压迫的人民一反抗力量和对自由一强烈渴望。
生:抓住铜管乐的演奏,聆听、学唱号召斗争的动机,为全曲的欣赏打下基础。
学生视唱引子旋律。
⑵欣赏圣咏主题:
生:跟琴学唱苦难的圣咏主题。
欣赏圣咏主题。
师:主奏乐器是什么?表现了什么?
生:
师:木管乐器演奏,在音乐中运用了一段圣咏主题来表现芬兰人民受压迫的苦难的生活和对自由的向往。
圣咏是欧洲教会的一种歌唱。
⑶战斗场面:音乐的进行突然加快,音乐的进行突然加快,在低音弦乐器阴森森的背景的衬托下,铜管乐器和定音鼓带出的一个极其刺激的节奏型,把听者带入充满紧张的戏剧性冲突的战斗场面,掀起了一个强有力的高潮。
⑷舞蹈性场面:音乐在低音乐器简单反复的音型中,传出了一曲胜利的颂歌,这支旋律从铜管乐器的战斗呐喊中发展出来,但它的纯朴明朗,就像是一支具有舞蹈性节奏的欢快民歌。
⑸欣赏赞美诗主题:
生:聆听并学唱赞美诗主题。
师:同学们知道什么是赞美诗吗?赞美诗也是欧洲宗教音乐的大众赞歌的形式,从压抑和抗争中音乐汇集了力量找到斗争胜利的信心(播放并引导学生学唱赞美诗主题)
生:“好象是教堂里唱的歌”
师:刚才同学们听到的和学唱的就是《芬兰颂》里面的重要主题,同学们对《芬兰颂》的音乐有一些什么感觉?
生:“感觉整个曲子沉重,充满了痛苦”“芬兰人民在沙皇的统治下很是痛苦”“芬兰人民心理充满了反抗的情绪”……
师:“主题和全曲的关系起是就是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局部构成整体,但是整体大于局部的总和,所以了解了细节还是不够的,我们还要从整体来把握全曲,下面请同学们来欣赏整个《芬兰颂》,听完我们再来交流我们的感受”
(在了解创作背景和熟悉主要音乐主题的基础上完整欣赏全曲)
(播放《芬兰颂》全曲8’05”)
(由溪流汇集成江河,弥补前面零碎的主题印象,完整把握全曲。
)
师:“请同学们再来谈谈你的听后感。
”
欣赏了《芬兰颂》让你想到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很奇怪,《芬兰颂》的音乐让我想起我们中华民族百年屈辱的历史,“前面的铜管乐好像表达出一种受禁锢的人民所蕴藏的反抗力量和对自由的强烈渴望”;
“后面的音乐好像芬兰人民的激烈的战斗,颂歌旋律,曲调庄严舒缓,渗透了人民热爱祖国的崇高而神圣的感情”;
“我感觉整个曲子就是芬兰人民反抗压迫的史诗”。
师:同学们,到目前为止,关于民族乐派的曲子我们已经学习了《沃尔塔瓦河》、《自新大陆交响曲》、《芬兰颂》三首曲子了,下面请你
结合自己已经学过的民族乐派的作品,从题材内容、作品体裁和音乐语言三个方面来归纳对民族乐派的基本印象,请大家讨论然后自由发言。
学生讨论中……
(其实是想让学生归纳民族乐派的特征,但是仅仅从区区三个曲子片断来归纳民族乐派的特征,就显得苍白和没有说服力,所以这里仅仅是对民族的乐派的印象而已,这样就让学生不再感觉害怕了,所以要求也不要全面,也不现实。
只求学生能够思考相关问题,蜻蜓点水,久之,必然学会面对现象思考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在老师的引导下,回忆民族乐派的几首作品:《沃尔塔瓦河》、《自新大陆交响曲》、《芬兰颂》从题材内容、作品体裁和音乐语言三个方面的特征。
民族乐派的特征:
1、“在题材内容方面多取材于本民族的历史和传说,描写人民反抗异族压迫,描写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或者直接抒发作者个人的生活体验和内心世界。
”
2、“在艺术风格和音乐语言方面,运用大量的民族民间音乐素材,并创造性地与西欧传统音乐的表现手法和艺术技巧相结合,使作品既能体现民族特征又能达到较高的艺术水准。
”
3“在体裁上,很多使用交响曲的形式,当然还有其他表现形式,”(学生可能没有接触,老师可以简要介绍一下)
师:同学们真的很了不起,关于民族乐派我们能归纳出这么深刻的印象体会。
小结
课后反思:
一、这节课容量大,放在一节课里欣赏不完,学生也理解不了。
如果时间充裕最后用两节课来听,或进行取舍。
二、整个教学设计,各班的实际情况不同效果自然会有差异。
比如各班同学初中阶段的音乐教学情况千差万别,有些班的同学能够比较准确地说出初中课本上的《沃尔塔瓦河》和《自新大陆》甚至是民族乐派,但是有些班的同学就怎么也想不起来,不过在老师的提示下学生基本都能回忆起来相关的音乐知识。
总体来讲,本课的教学目标在各班都能基本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