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感染的诊疗吴德沛

合集下载

肿瘤化疗导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课件

肿瘤化疗导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课件

06
专家共识总结与展望
本次共识主要成果回顾
确立了中性粒细胞减少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诊断标准和分级,为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明确的 指导。
总结了针对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现有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以及支持治疗等,为临床医生 提供了全面的治疗选择。
强调了预防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重要性,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建议,有助于降低患者的感染风险和改 善生活质量。
提高公众认知度和重视程度
01
02
03
加强中性粒细胞减少相关知识的 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认知度 和重视程度。
鼓励患者及其家属积极参与中性 粒细胞减少的预防和治疗,加强 自我管理和保健意识。
倡导社会各界关注中性粒细胞减 少患者的健康问题,为患者提供 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THANKS
感谢观看
预防感染
化疗期间患者应保持良好的个人 卫生习惯,避免接触感染源,同 时医护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减少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治疗方法选择及注意事项
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治疗
根据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程度和持续时间,可选择使用粒细 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等药物促进中性粒细胞生成,或 采用抗生素等药物预防感染。
肿瘤化疗导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诊 治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
汇报人:xxx 2024-01-24
目 录
• 引言 • 中性粒细胞减少概述 • 肿瘤化疗与中性粒细胞减少关系 • 诊治原则与方法 • 并发症处理与风险评估 • 专家共识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共识背景与意义
中性粒细胞减少是肿瘤化疗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治疗效果和生存质 量。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临床表现因病因和程 度而异。轻度减少可能无明显症状,而 重度减少则可能导致严重的感染甚至危 及生命。常见的症状包括发热、乏力、 头晕、食欲减退等。此外,患者还可能 出现口腔溃疡、皮肤感染等并发症。

中国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20年版)

中国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20年版)

中国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20年版)中性粒细胞缺乏(粒缺)伴发热患者是一组特殊的疾病人群。

由于免疫功能低下,炎症相关临床症状和体征常不明显,病原菌及感染灶也不明确,发热可能是感染的唯一征象,如未及时给予恰当的抗菌药物治疗,感染相关死亡率高。

因此,充分认识粒缺伴发热患者的相关风险、诊断方法以及如何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于降低粒缺伴发热的发生率和死亡风险至关重要。

《中国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16年版)》发表至今4年,对临床诊疗发挥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期间国际及国内关于粒缺伴发热的诊疗理念发生了一些重要变化,我国在粒缺伴发热的病原学,尤其是耐药菌监测方面也积累了大量临床研究和流行病学数据,新型靶向药物及免疫治疗的应用带来新的危险因素。

因此,参考欧洲白血病感染相关指南(ECIL指南)[1,2,3]、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肿瘤合并粒缺患者治疗指南(IDSA指南)[4]、2019年西班牙血液恶性肿瘤患者粒缺伴发热管理共识[5]等,结合我国当前细菌流行病学、耐药菌监测数据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经验总结,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对2016年版指南进行修订。

一、定义1.粒缺:指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0.5&times;109/L,或预计48h后ANC<0.5&times;109/L;严重粒缺指ANC<0.1&times;109/L。

2.发热:指单次口腔温度&ge;38.3℃(腋温&ge;38.0℃),或口腔温度&ge;38.0℃(腋温&ge;37.7℃)持续超过1h。

粒缺期间应避免测定直肠温度,以防止定植于肠道的微生物侵入。

需要指出的是,发热是粒缺患者应用抗菌药物的指征,由于这群患者临床表现差异较大,临床医师的判断在决定是否需要给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时起着关键性作用。

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细菌感染的诊治

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细菌感染的诊治

医学PPT
14
诺卡菌
● 厌氧革兰阳性杆菌
● 诺卡菌肺部感染胸片表现:变化较大,最常见为结节、 结节状浸润性病变、胸膜腔积液或厚壁偏心空洞
● 采用真菌培养基可以提高阳性率
● 治疗首选:磺胺类药物,治疗持续时间>3个月
医学PPT
15
难辨梭状芽胞杆菌
● 产芽孢G+厌氧杆菌,条件致病菌,可医源性传播 ● 3种毒力因子:毒素A(肠毒性)、毒素B(细胞毒性)
金葡菌感染者、带菌患者和医务工作者:均可成为 MRSA院内感染的传播途径 ●推荐治疗方案: 甲氧西林敏感菌:半合成青霉素 MRSA:糖肽类药物(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或替考拉宁)
医学PPT
11
草绿色链球菌
● 兼性厌氧菌,分布:口腔,上呼吸道及胃肠道 ● 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
粒缺、粘膜炎、单纯疱疹病毒感染、预防性抗生素、 质子泵抑制剂或2型组胺受体拮抗剂 ● 减少口腔来源草链菌感染风险:BMT前处理病齿,粒缺期 坚持抗菌溶液漱口 ● 推荐治疗:青霉素敏感菌株:首选青霉素 严重感染如心内膜炎等:同时加用氨基糖甙类 青霉素高度耐药菌株:推荐糖甙类
粒细胞缺乏症患者 细菌感染的诊治
医学PPT
1
一、感染流行病学
细菌感染:
● 革兰阴性(G- )菌 ● 革兰阳性(G+ )菌
大肠埃希菌 肺炎克雷伯菌 铜绿假单胞菌 不动杆菌属
金黄色葡萄球菌 表皮葡萄球菌 溶血性链球菌 肠球菌
医学PPT
2
真菌感染:
● 念珠菌 ● 曲霉菌
粒减2周左右 粒减第3周或以后
粒缺期延长——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
● 粒缺或恢复期、中心静脉置管的BMT患者最常见的 医源性致病菌
● 可致伤口感染和导管相关感染

粒细胞缺乏症患者发热时的抗感染治疗

粒细胞缺乏症患者发热时的抗感染治疗

4、血细菌、真菌培养 A.抽血量 国际上并没有明确的规 定,但抽血量对培养结果的阳性率 影响明显。一般情况主张为 20~40ml。 B.穿刺点 外周静脉或/和中心静脉置管处 有助于判断中心静脉置管处有无 感染
5、缺乏相应临床症状时鼻前庭、咽 喉部、大小便培养临床意义不大。 但在出现临床症状时培养出的阳性 结果有助于感染的全面控制。
2)病原学不明确 低危组:
口服药物后无并发症,继续原治疗。 静脉用药后无并发症,48小时后成人改口 服环丙沙星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高危组:
没有并发症,继续使用相同的静脉抗生素。
治疗持续时间
ANC连续2天 >100 /ul ,没有明确 的感染灶,且培养为阴性结果,体温正常 24 h后停用抗生素治疗。 ANC〈500/ul ,没有并发症,体 温正常5-7天后停止治疗
2)经验性地使用万古霉素仅适 用于有G+菌高度感染可能的 患者
六、初始治疗后的再评估和后 续治疗
(一)再评估的内容 1. 2. 3. 4. 感染部位 病原菌 病人对初始治疗的反应性 病人粒细胞回升时间评估
(二)再评估后的治疗及治疗时间 1、初始治疗3-5天后后体温恢复正常
1)病原学明确: 低危或高危组均按病原学调整用药, 原则上用药时间持续至中性粒细胞>500 个/ul, 可考虑停药。具体可依据感染 部位及病原学估计治疗时间。源自3、评价有无万古霉素使用指针
A. 严重的、有明显临床症状的血管置管 相关性感染。 B. 有确切的粘膜损伤,并对青霉素耐药 的草绿色链球菌高度易感。 C. 多次血培养结果都为G+菌者 D. 培养出有β -内酰胺酶耐药性的肺炎 球菌或耐甲氧西林的金葡菌
E 有低血压或严重休克并且尚不明确致 病菌类型的患者 F 接受了预防性的环丙沙星或复方新诺 明治疗的患者 这些广谱、针对G+菌、兼顾G¯ 菌的 抗生素的使用使继发感染的机会大大 增加。

强化免疫抑制及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两种方法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探讨硕士论文

强化免疫抑制及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两种方法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探讨硕士论文

强化免疫抑制及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两种方法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探讨作者:苗瞄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参考文献(68条)1.邓家栋.杨崇礼.杨天楹.王振义.张之南.李家增邓家栋临床血液学 20012.Gaziev D.Giardini C.Galimberti M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for transfused patients with severe aplastic anemia using cyclophosphamide and total lymphoid irradiation as conditioning therapy: long-term follow-up from a single center 19993.Bacigalupo A.Hows J.Gluckman E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versus immunosuppression for treatment of severe aplastic anemia: a report of the EBMT SAA Working Party 19884.Paquette PL.Tabjani N.Franc M Long term outcome of aplastic anemia in adults treated with antithymocyte globulin: comparison with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19955.Doney K.Leisenring W.Storb A Primary treatment of acquired aplastic anemia: outcomes with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and immunosuppressive therapy 19976.Slavin S.Nagler A.Naparstek A Nonmyeloablative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nd cell therapy as an alterntive to conventional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with lethal cytoreduc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malignant and nonmalignant hematologic disease 19987.董陆佳.叶根耀现代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学 20018.Chan KW.Li CK.worth LL A fludarabine-based conditioning regimen for serere aplastic anemia 20019.达万明.裴雪涛现代血液病学 200310.Wu BY.Guo KY.Song CY Mixed chimera converted into full donor chimera with powerful graft-versus-leukemia effects but no graft-versus-host disease after non T cell-depleted HLA-mismatched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200011.Gomez JR.Garcia M J.Serrano J Chimerism analysis in long-term survivor patients after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for severe aplastic anemia 199712.郑以州.储榆林.邵宗鸿抗淋巴细胞球蛋白联合环孢霉素A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研究[期刊论文]-中华血液学杂志 1999(4)13.Neal S.Barrett A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acquired aplastic anemia 1995(06)14.Trikha M.Sahnoun Z.Kaabchi Treatment of aplastic anemia with cyclosporin,predsoline and androgens results 1996(06)15.Dinco CG.Saka B.Aktan M Very severe aplastic anemia following reseaction of lymphocyticthymoma:effectiveness of antilymphocyte globulin,cyclosporinA,and granulocyte-colony stimulatingfactor 2000(01)16.郑以州.储榆林ALG/ATG治疗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机制研究进展 1997(05)17.Julie F.Charlotte V.Sian R Direct binding of antithymoctye globulin to haemopoietic progenitorcells in aplastic anemia 200318.张芬琴.曾晓颖.沈志祥环孢素联合泼尼松和雄性激素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 1998(05)19.王鲁群.马晓星.迟翠芳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细胞免疫指标的观察 1998(01)。

替加环素治疗血液病粒细胞缺乏患者感染疗效分析_高苏

替加环素治疗血液病粒细胞缺乏患者感染疗效分析_高苏

doi:10.11816/cn.ni.2014-134514·论 著·替加环素治疗血液病粒细胞缺乏患者感染疗效分析高苏,李正,仇惠英,金正明,唐晓文,傅铮铮,马骁,韩悦,陈苏宁,孙爱宁,吴德沛(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江苏省血液研究所卫生部血栓与止血重点实验室,江苏苏州215006)摘要:目的 分析替加环素治疗血液病粒细胞缺乏患者疑诊耐药菌感染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收集2012年5月-2013年4月医院血液科收治的44例伴粒细胞缺乏疑诊耐药菌感染的血液病患者,予替加环素100mg负荷剂量,继以50mg 12h一次维持剂量抗感染治疗,按用药情况分为单用替加环素组21例、初始单用替加环素后联合其他抗菌药物组9例及初始即联合其他抗菌药物组14例,按卫生部2007年颁布的抗菌药物疗效标准评价其疗效,同时观察其不良反应。

结果 44例粒细胞缺乏血液病患者共治愈19例,治愈率为43.2%,治疗有效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平均时间2.47d;单用替加环素、初始单用替加环素后联合其他抗菌药物、初始即联合其他抗菌药物的患者治愈率分别为47.6%、44.4%、35.7%;替加环素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主要为恶心、呕吐、腹泻,分别占15.9%、13.6%、6.8%。

结论 替加环素治疗粒细胞缺乏血液病患者耐药菌感染具有较好的疗效;对于碳青霉烯类等广谱抗菌药物治疗3~5d无效,考虑耐药菌感染的患者,可尽早应用替加环素治疗,替加环素引发的不良反应较少。

关键词:替加环素;耐药菌;中性粒细胞缺乏;血液病中图分类号:R97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4529(2014)04-0860-03Treatment of infection by Tigecycline in hematopathy patients with agranulocytosisGAO Su,LI Zheng,QIU Hui-ying,JIN Zheng-ming,TANG Xiao-wen,FU Zheng-zheng,MA Xiao,HAN Yue,CHEN Su-ning,SUN Ai-ning,WU De-pei(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oochow University,Suzhou,Jiangsu215006,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urative effect and the safety of Tigecycline in treatment of agranulocytosispatients suspected of resistant bacteria infection.METHODS A total of 44agranulocytosis patients suspected ofresistant bacteria infection hospitalized from May 2012to Apr.2013in hematology department were collected andtreated with Tigecycline(100mg loading dose,followed by a maintenance dose of 50mg q12h).All patients were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Tigecycline alone(21cases),single-use initially the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antibiotics(9cases),initial combination with other antibiotics(14cases).The curative effect was evaluated,according tothe Ministry of Health issued in 2007,meanwhile the drug side effect were observed.RESULTS Among all the 44cases of agranulocytosis patients with infection,19cases were cured,with cure rate 43.2%.Among all thepatients with effective treatment,the average time of body temperature returnong to normal was 2.47d;The curerates of three groups were 47.6%,44.4%,35.7%,respectively.The adverse effect incidence rate of usingTigecycline was 25.0%,mainly including nausea,vomiting and diarrhea,accounting for 15.9%,13.6%and6.8%,respectively.CONCLUSION Tigecycline is effective in treating agranulocytosis patients with resistantbacteria infection.When the patients with resistant infection bacteria were treated with carbopenems antibiotic andother broad-spectrum antibiotics for 3-5days without efficacy,Tigecycline can be considered to be used as soon aspossible.The side effects of Tigecycline is few.Key words:Tigecycline;Resistant bacteria;Agranulocytosis;Hematopathy收稿日期:2013-11-15; 修回日期:2013-12-10基金项目:江苏省临床医学中心基金资助项目(ZX201102) 国家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基金项目(2012AA02A505)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基金资助项目(PAPD)通信作者:仇惠英,E-mail:qiuhuiying@aliyun.com·068·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年第24卷第4期Chin J Nosocomiol Vol.24No.4 2014 粒细胞缺乏合并重度感染是导致恶性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及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粒缺伴发热的指南解读

粒缺伴发热的指南解读
中华血液学杂志2012年8月第33卷第8期
粒缺伴发热是血液科的常见患者类型
• 患者在≥1个疗程化疗后, 发生与中性粒细胞缺乏有 关的发热的比例1:
• 在国内医疗条件下,当外周血WBC<0.5×109/L时,感染发生率可能达到
95.3%~98.1% 2 • 造血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粒缺感染相关死亡率高达11%3
原因
不能缩短发热时间 或降低总病死率
中华血液学杂志2012年8月第33卷第8期
什么特定情况加用抗G+菌的药物?
① 血液动力学不稳定或有其它严重V血流感染证据 ② X线影像学确诊的肺炎 ③ 血培养为革兰阳性细菌 ④ 临床疑有严重导管相关感染 V ⑤ 任一部位的皮肤或软组织感染 ⑥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或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 定植 ⑦ 已预防应用氟喹诺酮类药物、且经验性应用头孢他啶治疗时出现严重黏 膜炎
中华血液学杂志2012年8月第33卷第8期
低危患者:初始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
初始治疗可以接受口服或静脉注射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 推荐联合口服环丙沙星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也可以单用左氧氟沙星
接受氟喹诺酮类预防的患者
应接受β内酰胺类药物治疗
接受门诊治疗的患者
需要保证密切的临床观察和恰当的医疗 护理
病情加重的患者
防不足 & 防过度
应将危险分层作为粒缺伴发热患者治疗开始前必要的工作:
防 尽管经过经验性广谱抗菌药物治疗,大多数患 不 者均可平稳度过中性粒细胞缺乏期,但也有少 足 数患者可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而对于全身状况良好、粒细胞缺乏时间短暂的 患者,临床工作中可能存在治疗过度的情况。
防 过 度
中华血液学杂志2012年8月第33卷第8期

中性粒细胞减少

中性粒细胞减少
谱抗菌药物来降低因抗菌药物过度使用造成的细菌耐药率增高;对病 情较为危重的患者采取降阶梯策略,以改善预后。
高危患者静脉应用的抗菌药物必须是能覆盖铜绿假单胞菌和其他 严重革兰阴性菌的广谱抗菌药物。
鉴于耐药菌比例日益增加,在初始选择药物时还应基于体外药敏 试验、已知特定病原体的最敏感药物、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效 应动力学资料。 在权衡风险获益后,也可以经验性选择替加环素、磷霉素等。
六、抗菌药物的调整
在接受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后,应根据危险分层、确诊的病原菌和 患者对初始治疗的反应等综合判断,决定后续如何调整抗菌治疗。 正在接受经验性口服或静脉治疗的低危门诊患者,如果其发热和临 床症状在48h内无好转,应住院重新评估并开始静脉应用广谱抗菌 药物治疗。 对于明确病原菌的患者,可根据药敏结果采用窄谱抗生素治疗; 检出细菌如为耐药菌,可参照表5选择药物。 对于未能明确病原菌的患者,可参照图2调整后续流程。 在抗菌药物治疗无效时,应考虑真菌和其他病原菌感染的可能性, 参照血液病患者的真菌诊治指南尽早开始抗真菌或抗其他病原菌治 疗。
2.发热:口腔温度单次测定T>38.3℃(腋温 ≥38.0℃)或T>38.0℃(腋温≥37.7 ℃)持 续超过l h。 中性粒细胞缺乏期间应避免测定直肠温度和 直肠检查,以防止定植于肠道的微生物进入周 围黏膜和软组织。
二、流行病学
80%以上的造血系统恶性肿瘤患者; 10%~50%的实体肿瘤患者在≥1个疗程化疗 后会发生与中性粒细胞缺乏有关的发热。 造血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发生中性粒细胞缺乏 伴感染时常伴有较高的死亡率。 据报道,13%~60%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 患者发生血流感染,病死率达12%~42%。 在目前国内医疗条件下,当中性粒细胞缺乏 持续>21d时感染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预防治疗显著降低侵袭性真菌病发生率——访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任委员吴德沛教授

预防治疗显著降低侵袭性真菌病发生率——访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任委员吴德沛教授

中国当代医药2020年9月第27卷第27期•封面报道窑预防治疗显著降低侵袭性真菌病发生率——访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任委员吴德沛教授文图/《中国当代医药》主笔潘锋由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中国医促会)、中国医促会血液学分会主办,国际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承办的“中国医促会血液学分会学术年会暨第一届华夏血液及移植论坛”,2020年9月4~5日在深圳举行。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促会会长韩德民教授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年会为国际国内血液学同道学术交流搭建了平台,希望分会在血液学疾病防治、成熟技术下基层、探索血液学防治新技术和学术研究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的进步遥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任委员、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主任吴德沛教授,在9月5日举行的《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第六次修订版)》(简称“新版诊疗原则”)发布会上接受了笔者采访。

吴德沛教授介绍,新版诊疗原则反映了近年来国内外最新侵袭性真菌病(IFD)的临床诊疗研究进展,更加注重实用性和引领性,新增了体外药敏试验、治疗性药物浓度监测相关内容,并对PCR等一些新的IFD检测方法做了推荐袁新版诊疗原则的发布将有助于更好地规范IFD诊疗行为。

吴德沛教授指出,在血液肿瘤治疗领域尤其是造血干细胞移植领域,预防性药物治疗显著降低了IFD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生存率。

新版诊疗原则更新亮点吴德沛教授首先介绍了新版诊疗原则的修订背景和意义。

中国吴德沛教授做学术报告侵袭性真菌感染工作组于2005年首次制定了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标准及治疗原则,并先后经历多次修订。

近年来,血液肿瘤领域出现的一些新治疗手段和方法导致IFD发生风险增高,使IFD高危人群、流行病学、诊治策略等发生了变化,同时IFD的诊断方法也积累了更多的临床研究数据。

中国侵袭性真菌感染工作组经过反复讨论,基于近年来国内外IFD研究新的证据,参照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一感染性疾病协作组(EORTC-IDG)和美国真菌病研究组(MSG)标准、欧洲白血病白血病抗感染委员会(ECIL)指南等对我国原有IFD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进行了修订。

急性粒细胞缺乏症临床路径(2017年版)

急性粒细胞缺乏症临床路径(2017年版)

急性粒细胞缺乏症临床路径(2017年版)一、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0.5×109/L的患者。

(二)诊断依据。

《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三版张之南沈悌主编。

《血液病学》第二版张之南、郝玉书、赵永强、王建祥主编。

具体为:1.中性粒细胞缺乏: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0.5×109/L或预计48 h后ANC<0.5×109/L;严重中性粒细胞缺乏:ANC<0.1×109/L。

2.可伴有或不伴有发热:口腔温度单次测定≥38.3℃(腋温≥38.0℃)或≥38.0℃(腋温≥37.7℃)持续超过1h。

3.可伴有或不伴有感染临床表现/体征:咳嗽/咳痰、腹痛/腹泻、尿频/尿痛等呼吸、消化、泌尿系统感染。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粒细胞缺乏症同时伴发热、感染患者应立即住院并参照相关指南给予经验性抗感染治疗。

2.粒细胞缺乏症同时合并两系/全血细胞减少患者不进入本路径;3.粒细胞缺乏症患者应详细询问病史和体检,追问既往病史、家族史、毒物、药物接触史;(1)有已确诊非血液系统肿瘤患者并接受放、化疗后出现本症不进入本路径;(2)有已明确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并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后出现本症不进入本路径;(3)有已明确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并接受放、化疗后出现本症不进入本路径;(四)标准住院日。

1.粒细胞缺乏症伴发热患者平均住院日应参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相关治疗指南的临床治疗时间;2.粒细胞缺乏症初治患者自入院至确诊时间应3~14天,确诊后住院治疗时间应参照不同疾病治疗需要决定。

(五)病史询问和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包括详细询问本次疾病发作史、有无诱因及伴随症状;既往病史,毒物、药物、射线接触史;既往是否曾有粒细胞缺乏的发作以及规律性,发作年龄及家族史以除外遗传性中性粒细胞缺乏症。

体格检查有无感染相关阳性体征。

2.必需的检查项目:(1)常规检查:全血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尿常规;便常规+潜血;空腹血糖、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检查;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表型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分析。

医院感染的中性粒细胞缺乏症患者感染

医院感染的中性粒细胞缺乏症患者感染

01
引言
研究背景
医院感染是医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其中中性粒细胞缺乏症患者感染的风险较高 。
中性粒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性粒细胞缺乏症会导致免疫力下降 பைடு நூலகம்增加感染的风险。
了解医院感染的中性粒细胞缺乏症患者的感染情况,有助于预防和控制感染,提高 医疗质量。
研究目的
分析医院感染的中性 粒细胞缺乏症患者的 感染类型和特点。
感染机制
01
02
03
免疫功能低下
中性粒细胞是机体免疫系 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乏 时免疫功能受损,易受感 染。
病原体易感性
中性粒细胞缺乏症患者对 某些病原体特别敏感,如 细菌、真菌、病毒等。
医源性因素
医院内环境、医疗器械、 医护人员操作等都可能成 为感染源。
临床表现
01
02
03
04
发热
感染后常出现发热,体温可高 达39℃以上。
回顾性研究
收集病例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 括基本信息、疾病史、用药史、 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分析感染发
生的原因和机制。
实时监测
对医院感染中性粒细胞缺乏症患 者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感染 源和传播途径,采取有效控制措
施。
数据收集
患者基本信息
实验室检查结果
用药史
临床特征
包括年龄、性别、基础 疾病、住院时间等。
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和消毒隔离工作, 防止交叉感染。
针对常见病原菌,制定合理的抗生素使 用方案,避免滥用抗生素,降低耐药性 的产生。
提高患者免疫力,加强营养支持治疗, 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THANKS
感谢观看
感染部位症状
如肺炎引起的咳嗽、咳痰、气 促等症状;尿路感染引起的尿

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细菌感染的诊治吴德沛课件

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细菌感染的诊治吴德沛课件

革兰阴性菌
G- 杆菌:
● 大肠杆菌 ● 克雷伯杆菌 ● 绿脓杆菌 ● 流感嗜血杆菌 ● 沙门氏菌
肠杆菌科细菌
◆常栖于胃肠道,包括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阴沟肠 杆菌、奇异变形杆菌及柠檬酸杆菌等
◆ BMT后肠杆菌感染表现多种多样,最严重的是G-菌血症引 起的脓毒症性休克
◆肠杆菌对碳青酶烯类很少耐药,对β-内酰胺类或喹诺酮类 敏感,发生耐药机制为产β-内酰胺酶,严重G-杆菌感染, 碳青霉烯类常是最后的有效药物
如何诊断难辨梭状芽胞杆菌相关性腹泻?
● 毒素检测及毒素中和试验:通常被认为是“金标准” ● 产毒素培养:检测艰难梭菌毒素产生情况,具有较高
的敏感性和相当的特异性
● 直接粪便标本毒素中和实验:已确诊患者中有
15%~38%检测不到毒素
● 多数对万古霉素、甲硝唑、替硝唑等敏感
口服万古霉素疗法:可保留用于最严重或耐药的病例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 自然界广泛存在,咽部、痰及粪便中均可分离出 院感主要致病菌之一
◆ 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尤其是对碳青酶烯类天然耐药 大部分菌株对替卡西林-克拉维酸敏感 氨苄西林-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 通常对所有氨基糖甙类耐药
◆ 甲氧苄氨嘧啶-磺胺甲噁唑、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等 可作为首选药物,严重感染时可考虑联合用药
10 0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年份)
一项自1997-2002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159例次血液病患者分离561株病原菌统计分析结果
王继军等。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3;4:416-417
宿主、药物和病原三者间的相互关系
知“彼”
知“彼”
知“己”

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感染的诊疗苏州大学吴德沛

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感染的诊疗苏州大学吴德沛

25
10533株肺炎克雷伯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
(%)
100
80

药 率
60
40
50.3 40.9 45.4 45.9 29.5 32
19.3
20
15
8.6
0.7
0
亚胺 头孢哌酮 哌拉西林/ 头孢 左氧 环丙
培南 /舒巴坦 他唑巴坦 吡肟 沙星 沙星
头孢 氨苄西林/ 头孢 曲松 舒巴坦 呋辛
头孢 唑啉
15
鉴别诊断
• 感染的鉴别诊断
临床表现 影像学检查 病原学检查 对前期治疗的反应 注意鉴别发热是否由于非感染因素所致, 尤其在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无效时
16
鉴别诊断
• 细菌感染 -最常见
-口腔、肛周及中心静脉导管插管处最易成为入侵 门户 -感染初起时多数仅表现为寒战发热 -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肺部或鼻窦感染的早期诊断 -应警惕无发热的特殊患者(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 后,局灶性感染,全身状况极差者)
19
治疗
• 去除病因
-停用可引起粒细胞减少的药物 -积极治疗原发病 -控制感染
• 刺激粒细胞恢复
-重组人粒系/粒-单系集落刺激因子(G-CSF/GM-CSF )
• 支持治疗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 -成分输血及营养支持
*危及生命的、其他治疗无效的、无严重肺部病变的重度粒缺的可考虑输单采白细胞(供体G-CSF/GM-CSF动员)
40
感染预防
• 预防性抗生素使用 -可减少发热率及感染率,
-未减少感染相关死亡率及生存率 -有可能诱使耐药菌的感染增加 -仅用于具有高感染风险者 -多选用新一代氟喹诺酮类(左旋氧氟沙星、加替 沙星等),可兼顾G-及G+菌,保留肠道厌氧菌 群,胃肠道副作用小、耐受性好

细胞缺乏患者细菌感染的诊治_吴德沛.共86页

细胞缺乏患者细菌感染的诊治_吴德沛.共86页
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细胞缺乏患者细菌感染的诊治_吴德 沛.
6、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个……公平和实用。——伯克 7、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歌德
8、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9、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 10、一切法律都是无用的,因为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因为它们而变得规矩起来。——德谟耶克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病毒感染常见有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合并 免疫缺陷者常见
• 其它病原微生物感染如结核等在粒缺患者中发病 率亦高于普通人群
可编辑版
症状及体征
白细胞减少症 粒细胞缺乏症
起病 乏力 发热 咽痛 严重感染
缓慢 轻或无 少见 少见 少见
迅速 明显 常见 常见 常见
可编辑版
影像学检查
• 粒缺患者常见肺部感染 • 怀疑感染但未发现明确感染灶的粒缺患者
-口腔、肛周及中心静脉导管插管处最易成为入侵 门户 -感染初起时多数仅表现为寒战发热 -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肺部或鼻窦感染的早期诊断 -应警惕无发热的特殊患者(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 后,局灶性感染,全身状况极差者)
可编辑版
鉴别诊断
• 真菌感染
-常见于持续粒缺及长期广谱抗生素治疗者 -念珠菌属感染最常见,其次为曲霉菌属 -粒缺患者不明原因发热,广谱抗生素治疗无效者
可编辑版
病因
粒细胞 减少
生成障碍 造血系统疾病 恶性肿瘤放化疗后 化学毒物及药物 感染
破坏/消耗过多 免疫性粒细胞减少 严重感染 脾功能亢进
可编辑版
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感染风险
中性粒细胞
感染风险
>1X109/L
不大
<0.5X109/L
很大
<0.1×109/L
极大 严重感染及血液感染风险大
粒细胞下降速度与粒缺持续时间对感染风险有重要影响
6172 4837 3526 3026 1207 1105
17.91 14.03 10.23 8.78 3.50 3.21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金葡菌
肠球菌属 溶血性链球菌 肺炎链球菌 草绿色链球菌
2721 1835 1334 599 596 217
10.30 9.30 7.72 2.07 1.88 0.77
应高度警惕真菌感染
可编辑版
鉴别诊断
• 病毒感染 -粒缺合并免疫缺陷者常见 -常见病毒感染有单纯疱疹病毒、带状疱疹病毒
和巨细胞病毒等
• 其它 -结核杆菌感染的发生率近年来有所上升
可编辑版
治疗
• 去除病因
-停用可引起粒细胞减少的药物 -积极治疗原发病 -控制感染
• 刺激粒细胞恢复
-重组人粒系/粒-单系集落刺激因子(G-CSF/GM-CSF )
可编辑版
实验室诊断
• 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减少
-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减少
-分类:淋巴细胞相对增多,粒细胞胞浆中可见
核固缩、空泡及毒性颗粒
可编辑版
实验室诊断
• 骨髓检查
-各阶段粒细胞明显减少
-单纯粒细胞减少/缺乏者红系及巨核系正常
-其它造血系统疾病或恶性肿瘤骨髓转移表现为
相应的骨髓像
可编辑版
鉴别诊断
流感嗜血杆菌
609 1.77
奇异变形杆菌 合计
467 1.35
34468 100.0
其中2005年流感嗜血杆菌0.6%(139株),溶血性链球菌1.3%、肺炎链球菌0.4%。
2006年均有增加!
可编辑版
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革兰阴性杆菌菌种分布 2006-2007年度报告
• 革兰阴性菌中分离量前4位分别是大肠埃希菌(28.0%)、铜绿假单 胞菌(18.3%)、肺炎克雷伯菌(14.1%)和鲍曼不动杆菌(10.2%)
全国基层医疗机构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培训项目
可编辑版
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 感染的诊疗
吴德沛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江苏省血液研究所
可编辑版
• 定义
概述
• 白细胞减少症: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持续低于正常水平 (成人4X109/L)
• 粒细胞减少症: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低于2X109/L
• 粒细胞缺乏症: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低于0.5X109/L
敏情况
-最好选择最近一月内未曾使用过的抗生素 -选择具有抗假单胞菌活性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作
为核心药物
可编辑版
2006-2007年度 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结果
全国革兰阴性杆菌 耐药情况报告
可编辑版
20987株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
100
(%)
80

药 60

40
62.3 63.1 67.2 71.3 55.3 56.3
应常规早期进行并定期复查胸部CT • 早期肺部感染者高分辨CT对检出微小病灶
很重要 • 对怀疑鼻窦感染的患者应进行鼻窦CT检查。
可编辑版
实验室诊断
• 病原学检查 • 抗感染治疗前及病程中应反复采集血液、痰液、
咽拭子、中段尿、大便及静脉插管伤口部位的标 本进行培养 • 血培养标本应每日至少2次,连续2~3天,成人 每次10ml~20ml,以提高培养阳性率 • 有静脉导管者需同时从外周静脉和静脉导管分别 采集血样送检,并在拟导管源感染者拔管后采集 导管尖端及表面粘附物送检 • 肺部感染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及经皮穿刺肺活检 有助于明确诊断
奇异变形 1.8%
嗜血杆菌 2.9%
嗜麦芽 4.2%
阴沟 5.6%
产气 1.2%
鲍氏不动 10.2%
74859株革兰阴性菌分布
.6%
克肺
14.1%
可编辑版
大肠 28.0%
铜绿 18.3%
感染流行病学
• 近年G-菌的感染率及死亡率下降,而G+菌的感 染率上升
• 侵袭性真菌感染率及死亡率上升,包括念珠菌、 曲霉菌及其它真菌
• 粒细胞减少/缺乏的鉴别诊断 -详细询问病史及体检 -血常规及分类 -骨髓检查 -其它相关检查 -综合以上结果进行鉴别诊断
可编辑版
鉴别诊断
• 感染的鉴别诊断
临床表现 影像学检查 病原学检查 对前期治疗的反应 注意鉴别发热是否由于非感染因素所致, 尤其在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无效时
可编辑版
鉴别诊断
• 细菌感染 -最常见
可编辑版
感染流行病学
• 细菌感染常见致病菌
革兰阴性(G- )菌
革兰阳性(G+ )菌
大肠埃希菌 肺炎克雷伯菌 铜绿假单胞菌 不动杆菌属
金黄色葡萄球菌 表皮葡萄球菌 溶血性链球菌 肠球菌
可编辑版
中国细菌耐药性监测(2006年)- 菌种分布
细菌
株数

细菌
株数

革兰阴性菌
革兰阳性菌
大肠埃希菌 铜绿假单胞菌 克雷伯菌属 不动杆菌属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肠杆菌属
• 支持治疗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 -成分输血及营养支持
*危及生命的、其他治疗无效的、无严重肺部病变的重度粒缺的可考虑输单采白细胞(供体G-CSF/GM-CSF动员)
可编辑版
治疗
• 抗感染治疗
(一)经验性治疗 1.首次发热的治疗 -寻找发热原因 -经验性抗生素治疗
可编辑版
治疗
• 经验性治疗的抗生素选择原则 -根据本地区近年院内感染常见细菌及其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