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军老师《赤壁怀古》课堂实录

合集下载

《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教学实录

《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教学实录

《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教学实录《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是怎样结合写景和怀古来抒发感情的。

2、了解作品中典故的含义及其作用。

3、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教育。

【教学重点】1、情与景的自然结合2、用典的贴切自然【教学难点】如何理解人生如梦。

【教学过程】一、导入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

诗赋传千古,峨嵋共比高。

请问:这首诗中的三父子是谁?(苏洵、苏轼、苏辙)一代苏长公,四海名未已。

投荒忘岁月,积毁高城垒。

再请问:这首诗中的苏长公又是谁?(苏轼)不错,是苏轼。

我们今天就学苏东坡的一首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这首词正是苏东坡在投荒的岁月里写的,词人苏东坡因为被贬湖北黄岗,当时叫黄州的地方。

一般说来,被贬职总归有点不太舒服,但是我们现在反过来审视这件事情,我们倒还觉得苏东坡的贬职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情,正是由于贬职,使他突破了小人们的包围,使他真正开始审视人生的真谛,从而写出了流传千古的旷世杰作《前赤壁赋》和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教师范读全词,学生揣摩词的意境补充注释:风流人物:此处指杰出的英雄人物。

乱石:①陡峭不平的石壁。

②群山。

《释名》:山体曰石。

小乔:吴国乔玄有两个女儿,都美貌出众,人称二乔。

大乔嫁给孙权的哥哥对策,小乔嫁给周瑜。

唐代诗人杜牧《赤壁》有铜雀春深锁二乔的诗句,指的曹操筑铜雀台,打算灭吴后将二乔掳为己有的典故。

了:初嫁了就是刚嫁过去。

了字是衬词,填词时遇到文气不完整处,常加一、二字作衬,并没有实在意义。

强虏(樯橹):樯是船上的桅杆,橹是摇船的工具。

这里是以局部代全体的借代修辞方法,用樯橹代全部战船,再引申整个水军。

有的本子作强虏或狂虏,那就直指曹操的军队了。

灰飞烟灭:被焚烧成灰或烟飞散消逝掉,形容曹操的'军队遭火攻后的惨败。

江月:临照在大江之上的月亮。

三、指名学生朗读全词师生评价读怎样才能把诗词读的入情入境?生:理解词的意思生:把自己的心放进文章中去,自己仿佛置深其中。

《念奴娇·赤壁怀古》语文课堂实录

《念奴娇·赤壁怀古》语文课堂实录

《念奴娇·赤壁怀古》语文课堂实录《念奴娇·赤壁怀古》语文课堂实录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同学们把课文先齐读一遍。

(学生齐读)苏轼怀古的地点在什么地方?生:赤壁。

师:词中的赤壁在哪?师:是“火烧赤壁”那个赤壁吗?生:不是。

师:苏轼写这首词时,却把这里当作了三国赤壁。

这是他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而虚设的,拟定的赤壁。

“怀古”是什么意思?生:怀念古人。

师:怀念古人引起我们思想感情的波澜,我们会有种种感触,这就叫做“怀古之幽情”。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这一句我们在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里听过,开头的.那几句歌词是怎么唱的?生: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师:在历史的长河里有过英雄人物啊!这些英雄人物随着历史的流逝,消失在这江涛中了。

这一句有一种感慨,所以在读的时候能不能读得很轻飘?生:不行。

师:要读得很沉稳。

结尾的语调不能高上去,应该低下来。

“大”字开口要大,先声夺人,要有气势。

(教师范读)同学们一起读一遍。

(学生齐读)“大江”字能不能改为“长江”?生:没有气势。

师:这个“大”字我们读出了什么?生:就是那种波涛汹涌的感觉。

师:同学们一起读一遍。

(学生齐读)大家在读的时候,把“去”字的声音拖长了,为什么这样读?生:长江奔腾不息。

生:苏轼有一种感慨。

师:苏轼之前的“千古风流人物”,同学们都能想到谁?生:曹操。

师:苏轼《赤壁赋》的曹操是怎样的形象?生:“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师:曹操一世英雄,算得上是风流人物。

还有谁?生:秦始皇。

师:还记得《过秦论》中写秦始皇统一天下的那几句吗?生: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师:秦始皇统一了中国,算得上是风流人物。

还有谁?生:屈原。

师:背一句屈原的诗句。

生:“常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念奴娇·赤壁怀古》课堂实录

《念奴娇·赤壁怀古》课堂实录

《念奴娇·赤壁怀古》课堂实录一、课文导入(5分钟)教师以音频的形式导入,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同时PPT展示一幅水墨赤壁的图片,让学生展开思绪,静静感受。

教师:大家所听到的音乐是?生:(笑)三国演义!教师:对,证实《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是著名歌唱家杨洪基用他非常雄浑的声音来演绎的这么一首“滚滚长江东逝水”。

那么刚刚在一开始播放的时候我也听到大家都发出了笑声,应该来说,这首歌曲跟大家经常听到的流行歌曲是有别的。

这是一首雄浑激越而又含蓄深沉的歌曲。

透过这首歌,我们似乎也有一场穿越,仿佛看到了一个个呼之欲出的三国人物。

随着滚滚长江滔滔而去,正如歌词中说的那样,千秋江山,多少豪杰被浪花淘尽,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评说。

那么在北宋年间,就有这么一位诗人,面对滚滚东去的长江,他心潮澎湃,大笔挥洒,写下了一首千古杰作。

这位诗人,就是大文学家——苏轼。

那首词,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板书: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教师: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这首词的学习目标。

(PPT展示)第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二,我们要试着去初步掌握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去体会这样一首豪放词派代表作的艺术。

在正式上课之前,我还想介绍苏轼著名的读书方法——“八面受敌”读书法。

(PPT展示)大家可以做一点记录,直接记录在课本上即可。

那什么叫八面受敌读书法呢?就是,在阅读一本书的时候,或者是在学习诗歌的时候,要反复多次地去阅读。

那么在每次阅读的时候,你要做到的是:第一,整体感知。

第二,深入理解。

即每次侧重在一个方面的内容,或者是揣摩情感,或者是体味语言的魅力。

最后,是要能够把同一类词或文章去作比较,即比较鉴赏。

比如说我们今天学的这首词,就可以和其他的豪放词派作比较,也可以和婉约词派作比较。

这是三个步骤。

好,我们今天呢,也不妨也借鉴一下苏轼的“八面受敌”读书法,来学习、鉴赏他的这首古诗词。

好,我们首先来进行第一步,整体感知。

韩军《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实录(名师)

韩军《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实录(名师)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实录本文授课教师:韩军师:哪位同学说说苏轼?生:苏轼是宋代词人。

生:苏轼是八大家。

师:应该说是八大家之一。

哪八大家?说说。

生:苏洵、苏辙……生:欧阳修、王安石……生:韩愈、柳宗元、曾巩。

师:他们是什么方面的八大家?生:文学。

师:当然是文学方面,他们应该是散文方面的八大家。

师:他们谁是唐代,谁是宋代?生: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剩下的是宋代。

师:回答不错。

师:《念奴娇·赤壁怀古》,看看“念奴娇”和“赤壁怀古”,哪个是题目?生:“赤壁怀古”是题目。

师:题目和词牌,哪个与内容相关?生:题目与内容相关。

师:看看注释,这首诗是苏轼在什么境况下写的?生:这首词是苏轼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时游赤壁时所作。

师:也就是说,是苏轼在人生的得意还是在失意时所作?生:失意时。

师:请一个同学把全词读一下。

师:读的非常流畅。

可是有个字读错了。

生:“羽扇纶巾”的“纶”,他读成lún了。

师:另外,我提点意见,还应该读出点气势。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师:这一句的意思是――滚滚的长江水一直向东流去,大浪淘洗尽了千百年来江水中的风流人物。

生:不对吧?师:怎么不对?生:“浪”应该是比喻吧?师:比喻什么?生:比喻时光。

师:对了。

这里不能把浪解释为江水中大浪,应该是时光。

你还知道用水比喻时光的句子吗?比如孔子曾经说过的,“子在川上曰……生:“子在川上曰,逝如斯夫”。

师:苏轼劈头一句,非常有气势。

江,直接用一个“大”字来修饰,有一种横空而来的磅礴气势。

这句,很少有人能够比,能够写得出来。

苏轼只这一句就成了千古名句,想起苏轼,我们就想起这句“大江东去”。

如此的气势、如此的磅礴,让我想起了李白的一句,写黄河的,―――生:“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师:二者是一样的,都是大气磅礴的。

苏轼和李白都不是“人”,我是说,他们不是凡人。

他们都是“仙”。

生:李白叫诗仙。

师:李白或者叫谪仙,天上下凡的。

《念奴娇·赤壁怀古》上课实录

《念奴娇·赤壁怀古》上课实录

念奴娇·赤壁怀古导读本文是一份上课实录,记录了老师在课堂上讲解《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诗的内容。

这首诗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诗歌之一,描绘了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壮丽场景,以及诗人对那段历史的怀念之情。

通过阅读本文,你将了解到《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背景故事,以及诗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第一部分:背景故事《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元代文学家杨维桢创作的一首诗。

诗中描绘了公元208年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与吴国孙权联手,在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的情景。

这场战役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战役之一,也是元朝著名文人苏轼所咏的《赤壁赋》的主题。

赤壁之战发生在公元208年,当时曹操率领大军进攻东吴,并派遣水军攻打刘备的蜀国。

诸葛亮在火烧连营等计谋的帮助下,成功挫败了曹操的攻势。

这场战役标志着曹操的统治开始走向衰落,也为东吴和蜀国保住了生存的空间。

第二部分:诗歌分析N 赤壁怀古,十里长亭芳草萋萋;翻轻纱,群舸弄水,回顾烟波里。

《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开头一句“赤壁怀古”直接点明了诗歌的主题。

十里长亭和芳草萋萋的描绘使人感受到了赤壁当时的繁华景象。

O 二十四桥仍尚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接下来的两句“二十四桥仍尚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揭示了诗人对于历史的怀念之情。

这里的“二十四桥”指的是赤壁战场周围的桥梁,虽然已经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雨,但依然屹立不倒。

而冷月无声则让人联想到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C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风景和年轻的向往,也可以视作杨维桢自己对于世事沧桑和岁月流转的感慨。

I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诗中的这两句表达了大自然的壮丽和恢宏景色。

白日依山尽描绘了太阳的落山景象,而黄河入海流揭示了大自然中巨大的运转力量。

第三部分:思想和情感整首《念奴娇·赤壁怀古》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的怀念之情以及对于景色的赞美。

通过描绘赤壁之战的壮丽场景和自然景观的奇特美丽,诗人展现了自己独特的情感和审美观。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实录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实录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实录师:今天我们学习的是苏轼的一首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词有豪放和婉约之分,两种流派,可谓双峰对峙,二水分流。

苏轼这首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豪放派词的发轫之作,整首词如挟天风海雨,横溢斜出,使我想起贝多芬洋溢着英雄气概的交响乐;想起米开朗基罗充满力与美的雕塑。

苏轼在四十七岁时写下这首词,这也是他被贬黄州的第二年,此时作者心情如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请同学们放声自由朗读)找同学朗读《念奴娇赤壁怀古》。

师:声音很好,朗读时如行云流水,为了近一步去体会这首词,我们一起来听录音。

大家跟着录音机朗读,又一次欣赏这首词,要想更好的理解体会词,还必须进一步进行赏析,老师将这首词分成三个层次。

(板书)赤壁雄奇景英雄周郎颂失意酹江情古人作诗填词,特别讲究起句。

起句如爆竹应骤然轰响,面对长江,孔子曾经深深的感慨“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同样面对长江,南唐后主李煜也曾感慨万千,“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面对长江失意落寞,被贬的苏轼他又有何感想?同学齐读:“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师:词人有了怎样的感想,请一位同学稍作阐释。

生:作者面对滚滚东去的长江水,想到长江,想到赤壁奇景,想三国赤壁之战,想到许多三国英雄人物,从而慨叹:“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师:注意具体体会词,哪位同学能说一下,是三国时代吗?生:不是,作者面对长江,看到滚滚长江水,发出感慨,想到千古以来的风流人物,他把所有英雄人物,通过滚滚而流的长江而联想。

师:非常好,面对长江,词人表达有限的人生和无限的历史,为整首词铺垫雄奇的底色。

光有底色不行,不但要放得开而且要收得拢,第二句:“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放得开又收了回来,他交待了怎样的时代?什么样的地点?一起说是什么时代?(三国)什么样的地点?(赤壁)有了这样的底色,有了这样的时空,接下来浓墨重笔描写赤壁雄奇景,词中用了十三个字“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古人讲究炼字,留下了许多炼字佳话,谈谈你喜欢这首词中哪个字?生:我觉得这十三个字中,“卷”字运用得非常好,这个“卷起千堆雪”的“卷”字体现作者的豪迈气概。

《念奴娇赤壁怀古》课堂实录

《念奴娇赤壁怀古》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理解词意
掌握技巧
帮助学生理解《念奴娇赤壁怀古》的 词意和意境。
让学生掌握词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技 巧。
体会情感
引导学生体会苏轼在词中表达的情感 和思想。
课程安排
导入
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 学生进入课程主题。
讲解
逐句讲解词的内容,分 析词中的意象和情感。
互动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 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
有些学生由于性格或其他原因,在课堂上较为沉默,未能充分参与 到课堂互动中。
教学深度不足
对于部分文学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学内容的深度可能不够,需要进 一步拓展和深化。
改进措施
调整时间安排
针对课堂时间有限的问题 ,教师可以提前规划好时 间分配,合理安排教学内 容和节奏。
关注学生差异
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 求,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教 学、个性化指导等方式, 提高教学效果。
词意解析
词的上阕描述了赤壁之战的历史 背景和苏轼自身的感慨,通过描 绘壮阔的自然景色,表达出对英
雄人物的敬仰和缅怀。
下阕通过对周瑜的刻画,表达了 苏轼对英雄人物的赞美和羡慕, 同时也透露出对自己壮志未酬的
感慨。
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语 言优美,是苏轼词的代表作之一

艺术手法分析
01
02
03
对比手法
通过对比周瑜的年少得志 和苏轼的壮志未酬,突出 了两者的不同境遇,增强 了作品的感染力。
借景抒情
苏轼借助赤壁之战的历史 遗迹和自然景色,抒发自 己的情感,使情感表达更 为含蓄、深沉。
豪放风格
整首词气势磅礴,意境开 阔,体现了苏轼豪放派词 人的风格特点。
03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实录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实录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实录[教学过程]师:上课!(学生起立)同学们好!生:老师好。

师:请坐!刚刚大家听到的歌是哪部电视的主题曲生:齐答《三国演义》)。

师:对,我们即将学习的一篇作品就是和三国有关的。

(切换幻灯片,展示一幅壮丽的风景图)古代名人游览名山大川往往有所感怀,如孔子登东山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临洞庭而忧天下,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欧阳修游滁州而知山水,留下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名句,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章华句喷薄而出,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优美的篇章。

一代文豪苏轼来到历经沧桑的赤壁古战场,同样情难自已,写下了千古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让后人传颂,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豪放派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

(幻灯片切换至课题)师:这篇作品的作者是苏轼,同学们对他有哪些了解呢生:(各抒己见)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豪放派代表词人,四川眉山人……师:看来同学们对他十分了解啊!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屏幕,同学们可以根据需要作一些简单的笔记。

(幻灯片展示苏轼的生平及写作背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豪放派代表词人,和辛弃疾合称为“苏辛”,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书画四大家。

作者有远大政治抱负但仕途坎坷,因作政治讽刺诗而遭人暗算被贬黄州。

被贬黄州的苏轼,政治上遭受打击,思想苦闷,经常游于江湖山水之间,写下了名垂千古的经典之作《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黄州的经历是作者政治上的失败,但却是他文学上的大丰收。

本文是作者被贬黄州两年后游黄冈赤壁时有感而作的,时年47岁。

江山依旧,人事皆非,怀古伤今,面对壮美河山,赞颂三国时期英雄人物周瑜以曲折地表现自己为国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与抱负,抒发了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

师:俗话说:“读书百遍,其意自现”,学习诗歌更是应该如此,只有通过仔细的品读,我们才能够了解诗歌的内涵,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下面我们就进入第一个环节:品读诗歌。

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课堂实录

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课堂实录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苏轼的一首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在写这首词之前,苏轼经历人生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事件,也就是课下注释1里讲到的“乌台诗案”。

因为“乌台诗案”苏轼被贬到了黄州,在这里,他写下了《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传世佳作。

而这些作品也成为后人了解苏轼当时境遇和情怀的载体。

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念奴娇赤壁怀古》走进黄州的苏轼。

下面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朗读这首词。

注意读准字音、读清节奏,可以把课下注释里面非常重要的读音标注到原文当中。

学生出声朗读。

师:找一位同学来读一读这首词。

生1朗读全词。

师:这位同学对于字音的把握很准确,读得很顺畅,但老师觉得语速可以再慢一些。

咱们再请一位同学读一下。

生2朗读全词。

师:有进步了。

一开始咱们对作品内容的理解不深入,读得可能不够好。

随着对内容理解的加深,我们会读得越来越好。

下面咱们来齐读一下这首词。

学生齐读。

"师:“念奴娇”是它的词牌,题目是“赤壁怀古”。

这样一个题目就告诉了我们这首词的内容是写“赤壁”,由赤壁怀想到一些古人古事,而这些古人古事又触动了作者的情怀。

这也是这首词上片和下片的主要内容,上片写赤壁之景,下片抒怀古之情。

那么,是什么样的赤壁景色,引发了作者的感慨呢。

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理解自由诵读上片。

找出你认为写得精彩的句子,说说你的理解。

学生朗读上片师:谁来说说你认为写得精彩的句子(学生举手)生3:我觉得比较好的句子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里用了一个比喻,首先是把“浪花”比作雪,感觉非常美;而且这个“堆”字也是显示出了浪花澎湃的气势,代表了赤壁的一种非常雄壮的景色。

师:他用了一个词“雄壮”,而且提到了能够表现这种雄壮的词语“堆”,实际上,这一句里面有很多类似的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你还找到了哪些生3:还有“穿”“拍”。

“穿”字写出了山石高耸入云,直插云霄的气势;“拍”字让人感觉江水的强劲有力,很有力量。

师:分析得很好。

《念奴娇·赤壁怀古》名师课堂实录

《念奴娇·赤壁怀古》名师课堂实录

《念奴娇·赤壁怀古》名师课堂实录课前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营造大气磅礴的气氛,投影歌词,让学生跟唱、体味歌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师:这样的感慨,这样的胸襟和气概,在我们今天将要学的词里也有,这首词的标题是?生:赤壁怀古。

师:那念奴娇是?生:词牌名。

师:苏轼是宋代难得的全才,他的成就哪些?生: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书画与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书、画“宋四家”师:现在请请一个同学把全词读一下。

(同学们都推举平时朗诵好的陈浩诵读)师:读的非常流畅,抑扬顿挫,极尽抒情。

但如开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诵读之前应先蓄势,酝酿,想象自己立于滚滚而逝的江畔,那样喷发出来的该是怎样的感情?生:阔大的、豪迈的、雄壮的。

师:有哪些根据让大家觉得要读出这样的感情?生:淘尽两字。

师:此二字是有悲壮在里面,但不够豪迈。

生:大江和千古。

师:为什么?生:觉得就该在这里,但说不清楚。

师:这就是传说中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学生笑)大江传递给我们的是横向的无尽头,而千古传递给我们的纵向的无始无终。

从经纬给我们勾勒了一幅宏大的立体空间图(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地球仪状的框架)。

同学们在赏析的时候应联系前后,展开想象和联想,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师:我们全班把这个句子大声诵读一遍(学生深情诵读,很享受的样子)师:读得很好,可是我还有个问题啊,这个句子说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浪真的能像淘沙一样淘掉风流人物吗?连浪都淘得掉,他们怎么还是英雄呢?生:那是比喻,浪花喻时光。

师:写时光的句子你们还学过?生:“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师:相比之下,苏轼的更大气。

这个句子让他在长江这个领域占领了后人无可超越的最高峰。

但黄河方面的佳句却是谁的呢?生(想了一下):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师:这又是一个时代的绝唱。

那么看看“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念奴娇·赤壁怀古》名师课堂实录(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共3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名师课堂实录(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共3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名师课堂实录(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共3篇《念奴娇·赤壁怀古》名师课堂实录(统编版高一必修上)1《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中国古代文学中著名的诗歌,被誉为“千古绝唱”。

此诗反映了作者苏轼对于历史和人生深刻的思考和感慨。

该诗始于赤壁之战,然而,作者却不仅是在叙述一个历史故事,更是在通过历史故事抒发自己的哲思。

为了更好地研究和理解这首诗,本文将介绍一场名师课堂,该课堂深入解析并讲解了《念奴娇·赤壁怀古》。

这场课堂由统编版高一必修上的语文教师主持。

首先,教师分享了苏轼的人生经历和文学成就,对学生们对苏轼的印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随后,教师详细地讲解了《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文学语言和历史背景。

在古文阅读和理解方面,教师强调重点词汇和短语的解释,例如:“白发”、“青山”、“流水”、“古今多少事”。

此外,教师还详细解释了古文中的必备知识,如典故和文化隐喻。

教师也包括阐述了笔画及其组合的表现能力、修辞手法等文学语言知识。

所有这些都有助于学生们加深对诗歌意义和作者意图的理解。

接下来,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在小组中探究作者的意图。

在学生的讨论中,教师引导学生注意到以下四个方面的主题:首先,作者通过抒发对历史的留恋和感慨,表现了对先辈们的敬仰和敬意。

苏轼深刻地认识到历史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性,因此他深深地怀念过去的时光。

其次,作者也表达了对人生之路的思考和疑问。

他通过叙诉历史故事,借鉴其中蕴含的哲思,来探究自己的生活和人生的意义。

其三,作者透过历史情节,唤醒了他对故乡的激情。

这也意味着对于这个民族的强烈认同,以及对于生命经历的深刻反思。

最后,作者表达了他对未来的希望和信心,相信爱、和平和幸福,最终会驱散历史背后的黑暗。

在这场名师课堂上,学生们把不同的想法和本身的感受带到了课程中,与教师和同学们分享,从而得到了启迪和收获。

综上所述,《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一首古诗中的名篇,其深刻思考和真挚感情,引领人们思考人生追求和人类历史的演变。

第9课《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实录

第9课《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实录

《念奴娇·赤壁怀古》课堂教学实录一琅琅书声师:咱们一起来读。

“大江东去”,一二——(生齐读《念奴娇·赤壁怀古》)师:读得十分整齐。

但是,没有多少情绪,需要再读出情绪来。

(教师富有感情地示范读)“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跟我读,好吗?“大江东去”,读——生(齐):“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PPT】·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师:面对大庭广众,同学们还是有些拘谨。

气势上,全体同学,还是比不上我自己一个人。

老师,有停顿。

大家要懂得停顿。

停顿,出情绪。

而且,不要声调不要走很高。

需要由低,来显示高、突出高、衬托高。

(示范读)“大江……”,这是低,还是高呢?低,然后停顿。

然后再高。

敢停顿,敢放低,才能突显后边的高。

(示范读)“大江……”,(停顿许久)“……东去”。

大家听,我一停顿,沉静许久,然后再突然读出“东去”,就特别地高亢,显示出起伏跌宕来了。

咱们读这四个字,一二——生(齐):大江……,……东去。

师:(继续示范)大江……,……东去。

生(齐):大江……师:敢于许久、长时间停顿,尽管续不上了(笑)。

但没关系,再来。

生:大江……,……东去。

师:非常好了。

“浪淘尽”还是低,但是,它有一种强烈的喷吐。

“浪淘尽……”,停,“……千古风流人物”。

请读——生(齐):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师:非常好了,我不想再一句一句地给孩子们去示范、去读了。

你只要敢于停顿,敢于放低声音。

然后,后边,就显示出了、突出了它的高。

师(深情示范诵读):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高中语文《念奴娇赤壁怀古》课堂实录 (3)

高中语文《念奴娇赤壁怀古》课堂实录 (3)

《念奴娇·赤壁怀古》课堂实录师:同学们,首先我们共同来欣赏一首歌曲,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歌。

(播放MTV,显示多媒体画面①)师:(在音乐声中)听着这首雄壮激越又含蓄深沉的歌曲,我们仿佛看到一个个呼之欲出的三国英雄,随着滚滚长江,滔滔东去。

是的,千秋江山,多少豪杰辈出;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评说。

师:(音乐结束,稍作停顿)在中国古代文学的园地里,唐宋词是一块芬芳绚丽的花圃。

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首宋词。

后人习惯上把宋词分为豪放和婉约这风格迥异的两派。

前者往往大气磅礴,飘逸洒脱,而后者则以清丽柔婉见长。

要指出的是,这种划分是针对作家创作风格的主要倾向而言的,并不绝对。

历史上的许多词人就既有豪放的词作,也不乏婉约的作品。

比如苏轼,他是豪放派当之无愧的奠基者,但他的作品中也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凄婉,这是我们要在鉴赏过程中注意的一点。

今天学习的这首词的作者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苏轼。

(显示多媒体画面②,画面出现苏轼像)师:关于苏轼,同学们都很熟悉。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

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就是写的苏洵、苏轼、苏辙。

苏轼一生命运坎坷,但在文学上却成就斐然,名垂青史。

散文,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他是北宋时代最大的一家。

特别是在词的创作上,他首开一派豪放词风,对词的发展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

他还是一位著名的画家和书法家,特别是他在被贬黄州时期所写的作品,更如精金美玉、行云流水,历来为人所称道,也就在这个时期,他写下了豪放词的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显示多媒体画面③,由远及近推出课题及赤壁背景。

)师:诗歌是靠形象来表达感情的,所以我们学习时要发挥联想和想象,把握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显示多媒体画面④,学习目标:(1)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培养联想、想像能力;(3)体会豪放词的艺术风格。

)师:苏轼有一个著名的读书方法(显示多媒体画面⑤,画面出现“‘八面受敌’读书法”几个红色大字),就是阅读一本书要反复多次,每次侧重于一个方面的内容,这种读书方法使苏轼受益无穷。

《赤壁怀古》课堂实录

《赤壁怀古》课堂实录

念奴娇赤壁怀古课堂实录师:昨天我们从《声声慢》推测出李清照凄楚的身世,我感觉大家有很强的感知文学作品的能力。

今天,我继续从苏轼的《赤壁怀古》来推测他的心路历程。

今天我们的主角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做团练副使,所谓的“团练副使”其实是一个被地方官员监视、俸禄极低的职位,远远不如七品芝麻官。

刚到黄州时的苏轼极为痛苦,甚至连想死的心都有,一天某位宦官到黄州去察看他,他竟以为自己要被处死,吓得连路都走不了。

可是奇怪的是,三年后,他不再恐惧,不再忧郁,变得十分洒脱,即使后来他被贬惠州,还赞叹“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连他的政敌章惇都感到惊讶,继续把他贬到海南岛,但苏轼依然乐观,被人称为“坡仙”,这是怎么回事呢?是什么原因让苏轼前后判若两人呢?从这首《赤壁怀古》就可以找到答案。

那么,咱们就来分析一下吧。

师:现在咱们集体吟诵一下,大家读的时候请注意:1、注意平仄,语调;2、感受作品的感情色彩。

生:齐声吟诵。

师:(老师稍作评价。

问学生)你们认为这首词的词眼是哪一句?生:议论纷纷,有些似乎还不清楚。

师:一篇文章有文眼,文眼,你们知道吗?生:知道。

同样道理,一首词也有词眼,你们明白了吗?生:知道!师:(请一位同学)是哪一句呢?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教师板书: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大江占一块小黑板,风流人物点一块小黑板,方便归纳)师:同学们,这一句是全诗的灵魂所在,有提纲挈领的作用,一会儿大家就知道。

师:现在咱们小组讨论,请大家回答。

1、大江,是什么样的大江?2、风流人物,指谁?怎样的风流?生:小组讨论。

(时间到,有学生举手)生:大江: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风流人物:周瑜,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师:很好,那么咱们先来欣赏一下风流人物吧!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这几句为我们描绘了一位怎样的风流人物呢?生:英雄!师:能否具体一些?(一生举手,老师请他起来):小乔初嫁了,描写了他美女相伴;雄姿英发,描写了他;羽扇纶巾,谈笑间,描写了他神采焕发、风姿儒雅;强虏灰飞烟灭,描写了他建功立业的风流。

念奴娇赤壁怀古 课堂实录

念奴娇赤壁怀古  课堂实录

课堂实录师:上课!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今天我们学习东坡先生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大家知道为什么要学习这首词吗?我给出了几个理由,大家看一下。

(ppt 展示)师:关于豪放词,有一段很有意思的对话,生:齐读。

(ppt)师:这非常形象的把婉约词和豪放词的特征形象的表达出来了。

关于这首词的写作背景,我们都应该比较清楚,我们在学习《赤壁赋》的时候已经了解了。

这首词的背景和《赤壁赋》的差不多,不过我们还是来复习一下。

生:齐读。

(ppt)师:那这次苏轼在狱中,因为某一种误会,他想自己这次生命不保,所以在狱中写了诀别诗给弟弟。

生:齐读。

(ppt)师:“是处青山可埋骨”是名句。

刚才我们看的背景仅仅是背景之一,其实直接的背景应该是在黄州,所以看一下背景2生:齐读。

(ppt)师:苏轼在黄州写了很多词,今天我们老看两首,尤其注意标注的红颜色的字,可以提醒我们这个时期苏轼的心态。

生:自己读。

(ppt)师:独、孤、惊、恨。

大体上代表了这个时期他的生存状况,但是还有另外的一个方面。

生:自己读。

(ppt)师:注意这里面的“也无风雨也无晴”,“一蓑烟雨任平生”,这里面除了孤独寂寞这样一种心态之外,他还是很善于排解。

也就是说他的精神世界还有另外一个方面。

两个方面,孤独寂寞之外,还有乐观豁达的一面。

师:下面我们看一下著名学者文化散文作家余秋雨先生他在这篇散文中对苏东坡在黄州时期有这样一个评价。

生:齐读。

(ppt)师:那么现在我们一起一边看屏幕,一篇回顾这首词。

生:齐背。

(ppt)师:大体的内容都在这上面。

(ppt)除了一点小问题。

生:再次齐背。

(ppt)师:我们做一下交流。

你们看看自己在钻研这首词的时候或者相互之间讨论这首词的时候,看看你们对这首词的理解,以及你们对这首词的鉴赏。

这里我提出两点要求,最重要的是第二点要求(ppt)。

同学们在发言的时候,你们就一点作出阐述,不需要全面。

那位同学先来。

生:我觉得我喜欢这首词是因为这首词的景物描写特别壮观,而且苏轼的文笔特别好,比如上阕里面,他选取了“大江”“乱石”、“惊涛”,我觉得这些景物本身就很有特点,而且给人一种壮阔的感觉。

念奴娇赤壁怀古课堂实录

念奴娇赤壁怀古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1、了解苏词的艺术风格。

2、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3、掌握比较法、朗读法、讨论法等常用的诗歌鉴赏方法。

【教学重点】1、情与景的自然结合。

2、了解苏词的艺术风格。

【教学难点】准确把握词人复杂的心情。

(即对人生如梦的理解)【教学设想】【教学设想】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同学们,前几天我们一起了柳永的《雨霖铃》这首词,现在,就请同学们谈谈你的学习成果,好吗?生1:老师,我能把这首词完整地背下来了。

生3:这首词语言比较精致、华丽,而且选择的意象为自然界中较小且静态的事物,如杨柳、晓风、残月、寒蝉、长亭等。

生4:这首词格调深沉,通过一系列意象营造了细腻缠绵、低沉含蓄的送别诗意境,它是宋词婉约派的代表作品。

师:很好,刚才同学们从柳永这首词的用词、意象、意境等方面进行了回顾,讲的都非常有水平。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宋词的另一派别──豪放派的代表作品,那就是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教师板书:《念奴娇·赤壁怀古》)二、感知全文(教师范读全文。

)师:好,刚才我们一起听了老师的朗读,现在大家一起来谈谈你对这首词的初步感受吧。

生2:虽然都在写不愉快的心情,但苏轼不一样,柳永显得含蓄、细腻,而苏轼就显得气势磅礴、雄壮激烈。

生3:这首词与柳永写的一样,也是通过写景,也就是通过描绘意象来抒发感情的。

三、鉴赏上阙师:对,刚才同学们讲的都非常有道理,有见地。

尤其刚才那位同学提到这首词也是通过写景,通过描写意象来抒怀的。

(教师板书:写景。

)师:那这些景主要集中在词的上阙还是下阙?生:上阙。

(学生朗读上阙。

)师:好,现在就请同学们找一下。

生1:大江生2:赤壁生3:乱石生4:惊涛生5:(教师板书。

)师:对,大家找得都不错,那我问大家,这些意象尤其是大江与赤壁,前后是否可以调换,就是说,先从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卷起千堆雪,再写大江东去人物?大家一起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

韩军老师《赤壁怀古》课堂实录

韩军老师《赤壁怀古》课堂实录

《念奴娇·赤壁怀古》课堂实录整理:罗平一中吴勃林上阕写景师:好,同学们,我们先把《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背诵一下。

琅琅书声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师:好了,背诵完了,我们来品品字词。

PPT展示“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杨慎《临江仙》这句话是《三国演义》电视剧开篇主题曲的歌词,同时也是《三国演义》小说的开篇,它来自杨慎的《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同一个意思。

是不是一个意思?生:我觉得应该是。

师:是的,它就是一个意思。

也就是说“风流人物”就是?生:一个“英雄人物”;在历史上有才能的人;能够建功立业有非凡才华的人。

师:有才华,有才能,“英雄人物”。

按照杨慎《临江仙》的说法,我认为大家的说法是比较准确的。

所以说呢,这首词实际上写的是有才华的,有丰功伟绩的,有才能的“英雄人物”。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停顿)什么人物?生:“英雄人物”。

师:好了,苏轼就写得就很一般了,故意的在这里炫耀自己的词,他应该用“英雄人物”。

不就是有才能的,有才华的人物吗?建立了丰功伟绩的人物吗?他非得写成“风流人物”,就是非得用一个冷僻的词来代替一个在口头上常见的词。

所以说,咱们给它换成“英雄人物”。

而且换成“英雄人物”它也和韵呀,“yīng xióng”,“fēng liú”,可以不可以换?生:不可以。

师:我觉得是能换啊,为什么就不可以呢?咱们刚才说了半天,“英雄人物”就是有才能的,有丰功伟绩的,杰出的人物啊。

为什么不能换啊?生:因为我认为“英雄人物”在才能方面可能没有“风流人物”表现的好。

师:“风流人物”还是比“英雄人物”更有才能,就是说从“英雄”里边选出更杰出的人物他叫“风流人物”,是吗?“风流人物”高于“英雄人物”,是这样吗?生:我认为应该是。

师:我觉得一样,都差不多,很难说谁高于谁。

因为你说了半天,说不出哪个方面高了,只是说他比他高,说不出具体的道理,这个我不服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念奴娇·赤壁怀古》课堂实录整理:罗平一中吴勃林上阕写景师:好,同学们,我们先把《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背诵一下。

琅琅书声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师:好了,背诵完了,我们来品品字词。

PPT展示“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杨慎《临江仙》这句话是《三国演义》电视剧开篇主题曲的歌词,同时也是《三国演义》小说的开篇,它来自杨慎的《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同一个意思。

是不是一个意思?生:我觉得应该是。

师:是的,它就是一个意思。

也就是说“风流人物”就是?生:一个“英雄人物”;在历史上有才能的人;能够建功立业有非凡才华的人。

师:有才华,有才能,“英雄人物”。

按照杨慎《临江仙》的说法,我认为大家的说法是比较准确的。

所以说呢,这首词实际上写的是有才华的,有丰功伟绩的,有才能的“英雄人物”。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停顿)什么人物?生:“英雄人物”。

师:好了,苏轼就写得就很一般了,故意的在这里炫耀自己的词,他应该用“英雄人物”。

不就是有才能的,有才华的人物吗?建立了丰功伟绩的人物吗?他非得写成“风流人物”,就是非得用一个冷僻的词来代替一个在口头上常见的词。

所以说,咱们给它换成“英雄人物”。

而且换成“英雄人物”它也和韵呀,“yīng xióng”,“fēng liú”,可以不可以换?生:不可以。

师:我觉得是能换啊,为什么就不可以呢?咱们刚才说了半天,“英雄人物”就是有才能的,有丰功伟绩的,杰出的人物啊。

为什么不能换啊?生:因为我认为“英雄人物”在才能方面可能没有“风流人物”表现的好。

师:“风流人物”还是比“英雄人物”更有才能,就是说从“英雄”里边选出更杰出的人物他叫“风流人物”,是吗?“风流人物”高于“英雄人物”,是这样吗?生:我认为应该是。

师:我觉得一样,都差不多,很难说谁高于谁。

因为你说了半天,说不出哪个方面高了,只是说他比他高,说不出具体的道理,这个我不服气。

(向另一位同学提问)你觉得该换不该换?生:不应该换。

师:不应该换,那说出具体的道理来。

生:我认为“风流人物”比“英雄人物”更有韵味。

师:韵味?怎么个韵味了?解释清楚。

生:“英雄”这个词感觉离我们比较遥远,我们都是比较平凡的人,而“风流”呢,感觉上就是比较亲切一点吧。

师:也就是说呢一个离得比较近,应该就是反过来了。

“英雄”呢超越了“风流”,它是比“风流”更遥远的,更伟大的,更崇高的。

而“风流人物”呢就在我们身边,可亲的,可敬的,是这样吗?生:是的。

师:好了,听到了吧,这是一种理解。

再说,能换不能换?能换,为什么能换?不能换,为什么不能换?请举手。

生:老师,我认为,这个“风流”应该是一种潇洒,他更倜傥,更有帅气。

这里的“风流人物”他指的是周瑜,我认为周瑜非常帅。

就像历史上的朱元璋,他就不能称为“风流人物”,我认为他没有周瑜帅。

(全场欢笑)师:就是比较潇洒,比较俊美,比较好看,比较酷,比较帅,是这个意思吧?哎,这说得很具体了。

刚才的两位孩子,听明白了吗?这就很具体的说出了一定的道理来了。

所以说,我有一点服气了。

就是从比较潇洒,俊美,酷这个角度,“英雄”呢好像就是看不出潇洒外表的那种帅气来。

大家再说,不要再重复了。

生:老师我认为“风流人物”从思想上看,很洒脱,没有什么拘束,很自由。

如果说“英雄”的话(停顿)师:“风流人物”他就比较洒脱,他就比较自由。

那么,“英雄”呢好像还是讲一定的规矩。

是这样吗?(对之前回答“风流”超越“英雄”的同学发问)刚才呢,你在那里说“风流”呢超越“英雄”。

你能说具体一点吗?刚才他说从思想的自由,帅和酷上,已经是超越“英雄”了。

你还能说出别的来吗?生:我认为“风流人物”,外表上潇洒,然后,思想飘逸。

而且“风流”这个词语感觉比“英雄”,反正是一种感觉上,比较好一点。

师:我最怕的就是“感觉上”,很笼统。

而且呢,大家大脑当中有一个陷阱,大家的回答呢都按照定本去。

“风流”是教材上的,是原本的,我们不能动的,又是苏轼的,这个不能换。

但是,这个考虑等于没动脑。

想方设法的说课本好,说原文好,想方设法的说苏轼好,我感觉就是好,又说不出来为什么。

这还是等于没回答。

哎,刚才已经说出来了,外在的和内在的,外在的就是他的外表,内在的就是他的精神。

生:老师,我觉得“英雄”他仅仅是一种气概,而“风流”强调的更是一种气质。

师:所谓气概呢。

比方说,大家可以看战场上打仗,它需要气质还是需要气概?生:气概。

师:瞪着眼,看着敌人,拿着枪对着(动作),这是用气质呢还是用气概?生:气概。

师:杀,很果敢,很勇猛。

这是用气概,这是“英雄”。

“风流”呢,是一种气质。

气质是一种哪里的?(指胸口)生:内在的。

师:“风流人物”会不会是那种外表很威猛,很高大的?生:不是。

师:那么威猛高大的是谁呢?“英雄”还是“风流”呢?生:“英雄”。

师:也就是说呢,要是考虑力量的话,气概的话,是哪一个方面?生:“英雄”。

师:如果考虑智慧,精神,俊美的话,是哪一个方面?生:“风流”。

师:那么从“勇”这个字来说,是“英雄”呢还是“风流”?生:“英雄”。

师:与“勇”相对的一个字是哪个字?生:智。

师:从“智”这个角度来看,是“英雄”呢还是“风流”?生:“风流”。

师:也就是说“风流”更朝着“智”,那他有没有“勇”的一面?生:有。

师:咱用一个成语来说,他有“智”有“勇”。

这叫?生:智勇双全。

师:可以这样说吗?生:可以。

师:好了,刚才呢,我们说他(风流人物)的精神,自由,他的内在的气质,他的超越“英雄”就是在他的智慧上,在他的精神上,在他的思想上,在他的内在上。

他不光是外在的一种体型,外在的一种气概,“冲啊”、“杀啊”,他更多的是靠大脑的智慧。

这叫智勇双全,有勇有谋,这回具体了吧?生:我认为老师的解释很具体。

师:你再重复下。

生:“风流”从外表上,风流倜傥,洒脱;从精神上,他的思想更为飘逸,智慧,更有智谋;并且,(“风流人物”)勇气与智慧并存,才能非凡;从勇猛上,“风流”可能比“英雄”弱一点,但是“风流”他更适合于有才能又有勇气的“英雄”。

师:好了,这回基本说清楚了。

咱再考虑一下周瑜,他有勇有谋,智勇双全,所以他是“风流”?生:老师我认为,“羽扇纶巾”说明周瑜是一个儒生,“英雄”有一点鲁莽的意思。

周瑜他风流倜傥,又是一个儒生,又有勇有谋,所以我认为应该用“风流”更好。

师:也就是说,他是一个文官,但是同时他又能够指挥打仗。

那他外边会穿铠甲吗?(停顿)他可以穿,但是你们看词里写的他穿铠甲吗?生:不穿。

师:而且,据说周瑜能够弹琴、谱曲,知道吗?生:这个不知道。

师:那有谁了解周瑜更多一点?(学生无回应)师:他能够在战场的指挥部里面运筹帷幄,控制战场的局面,咱用一个词来说,他有没有文的一面?刚才咱们说他弹琴、谱曲是文的一面,然后呢?生:而且他能够指挥战斗,从容破敌。

师:咱用一个成语来说?生:文韬武略。

师:他有勇有谋,文韬武略,文武兼备。

好了,那么我们用“英雄”换“风流”能不能换?生:不能。

师:哎,你看,我们高考不就是这么吗?落实到字词,让我们细细去抠。

好,看全词,这里边的核心人物是谁啊?生:周瑜。

师:周瑜的风流还有没有其他方面呢?生:“风流”不太常见,而“英雄”在说话中常会说到。

这样,用”风流”给我们一种陌生的美感。

师:这很难说,在宋代是“英雄”常见呢,还是“风流”常见呢?我们很难把握。

我们这个时代说“英雄”多,但是这是一个现代汉语的时代。

你考虑的思路是对的,但是我们找不到一个很切实的依据。

生:老师,“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周瑜当年娶了吴国的两大美女之一,这应该算是非常风流了吧?师:他考虑这个思路就对了。

也就是寻思一下,这个“英雄”在爱情方面跟“风流人物”相比,谁更胜一筹?生:“风流人物”。

师:胜在哪里呢?生:生活方面、感情方面。

师:你得说具体了。

生活方面怎么样?感情方面怎么样?生:我认为他(“风流人物”)在感情方面更得志一些。

师:也就是说女性更倾向于热爱“风流人物”,是吗?生:是的。

师:女性更倾向于热爱“风流人物”,是因为“风流人物”对女性的心思懂得的更细腻一些。

而“英雄人物”呢,“冲啊”,“杀啊”,跟“风流”比,他的心思是粗糙的。

大家可以问女孩子,她是愿意嫁给张飞呢,还是?(全场欢笑)师:好,换一个,嫁给关公,还是嫁给周瑜这样的人?生:周瑜。

师:他文武双全,不是那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

他很细腻,很有智慧,儒雅,更能赢得女孩子的芳心。

周瑜他既懂得打仗,同时又懂得爱情,咱用一个成语来说,叫什么?生:柔情似水。

师:柔情似水只有一个方面。

刚才是文武,智勇,这里怎么就一个方面了?生:刚柔并济。

(掌声)师:给她点掌声。

再咀嚼这个词语(“风流”),它能不能换成“英雄”啊?生:不能。

师:“英雄”和“风流”的区别,用三个成语来说。

第一个是?生:智勇双全。

师:第二个是?生:文韬武略。

师:第三个是?生:刚柔并济。

师:周瑜属于“风流人物”还是“英雄人物”呀?生:“风流人物”。

师:苏轼要做“风流人物”还是“英雄人物”呀?生:“风流人物”。

师:好了,接着还是咀嚼词语,杨慎的《临江仙》写的赤壁(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相比)是高一重呢还是低一重呢?生:低一重。

师:低一重,他的比不过苏轼,他理解的比较单薄了。

苏轼是比较宏阔的,比较丰富的,比较深厚的。

好了,我们再看“周郎”,这很容易解决了。

这里用个“周瑜”行不行呢?“三国周瑜赤壁”,可以吗?要说出具体的理由,不能说肯定是不可以的,因为苏轼就是这么写的。

生:如果说这里换成“周瑜”的话,就给人感觉很生硬,而“周郎”(停顿)师:这个不行,“很生硬”不具体。

咱再请一位同学来说。

生:不能换成“周瑜”,因为“郎”是一个官名,是军中的职位。

还有“周郎”可以陈述周瑜的年轻。

师:哎,“郎”是“儿郎”的意思。

显示他年龄长还是年龄轻呀?生:年龄轻,年轻有为。

师:年轻有为,年轻潇洒。

同学们,听明白了吧?回答的时候不是凭感觉,不是说“我感觉”、“很生硬”,要说出具体的道理。

好,一个是官,一个是年轻。

“小呀么小二郎,背着那书包上学堂”(唱),这个“郎”是年龄大还是年龄小啊?生:年龄小。

师:对,是年轻,年龄小。

还有,我们想一下,此时此刻,他(周瑜)似乎是刚刚结婚。

那叫什么?生:新郎。

师:哎,新郎官。

“郎”有三个意思,所以说,这个地方用“周瑜”是不对的,用“周郎”是很正确的。

你记住一句话,写对了,写准了,写实了,那不一定是文学的。

我们写得俏皮一点,拐一个弯,换一个词。

这个词有三个意思,两个意思。

(这里)“郎”有三个意思,新郎,官名,年轻,这就很好了。

“乱石穿空”,想一想这里,苏轼为什么强调乱石?考虑一下,咱们高中生要说出道理。

一般呢,我们很避讳这个词,我们说参差,斑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