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学案

合集下载

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学案

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学案

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标要求】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学习目标】1.掌握诸子百家思想主张,比较各派主张及异同,分析其历史背景及产生的历史影响。

2.准确识记并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3.使学生认识我国古代思想文化辉煌灿烂以及思想文化在争鸣和碰撞中不1.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原因是A.各诸侯国之间弱肉强食的兼并战争B.奴隶制度走向衰落、崩溃C.新兴地主阶级的产生D.社会发生大变革、大动荡2.某校研究性学习活动中,一组学生承担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课题。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是他们在探究百家争鸣时找到的一段材料,请你帮他们判断这段言论反映的是A.道家的思想B.法家的思想C.儒家的思想D.墨家的思想3.诸子百家中,指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是()A.孟子B.墨子C.庄子D.荀子4.下列言论,属于韩非思想主张的是()A.制天命而用之B.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C.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D.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5.从下面的话判断出这是哪一学派的观点?仁者爱人,民贵君轻()万物虚无,祸福相倚()兼爱非攻,节用尚俭()以法为教,今必胜昔()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当堂训练】1.如果说中华文明是一条波澜壮阔的长河,百家争鸣就是这条河的源头。

春秋战国时期,群星璀璨,诸子百家主要围绕宇宙时空、社会秩序、人生价值三个焦点进行论战,他们的观点实质上代表了A.统治阶级的利益B.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C.手工业者的利益D.不同阶级或阶层的利益2.在编演“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扮演孟子的同学所说的台词应当是A.“仁者爱人,克己复礼”B.“兼爱,非攻”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以法治国”“法不阿贵”3.右图所示事件为中国著名典故苏武牧羊。

高中历史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导学案

高中历史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导学案

《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战国时代儒家、墨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2.结合教材阅读与思考,分析百家争鸣形成的背景重点难点重点:孟子、荀子的思想;难点: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课前热身温故:春秋时期儒家、道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1.材料1: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王如施仁政于民……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孟子•梁惠王上》材料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下》材料3: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孟子•离娄》材料4:水性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

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孟子•告子上》材料5: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孟子•公孙丑》材料6: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依据上述材料,归纳孟子的主张?2.材料1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荀子•天论》材料2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荀子•性恶》材料3由士以上则必以礼乐节之,众庶百姓则必以法数制之。

——《荀子•富国》依据上述材料,归纳荀子的思想主张?3.材料一: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

材料二:(战争)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获敛……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

材料三:尚贤者,政之本也。

……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

……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与天子。

请思考:这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墨子的什么思想观点?除此之外墨子还有哪些观点?分层作业1.孟子、荀子思想主张及其异同2.P11解析与探究。

百家争鸣学案

百家争鸣学案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百家争鸣1. 知道诸子百家。

2. 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3.了解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家及主要观点,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4.感受人类思想解放对社会发展的推动力,用赞赏的态度认识思想传承的价值。

二、重难点重点:儒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难点:联系相关史实,判断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主要意义学习过程:一.时间:这一时期诞生了中国古代两座文化高峰:和。

(从汉代开始,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主流是。

)二.含义: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

“百家”:是泛指,主要分为:儒、墨、道、法、阴阳、杂、名、纵横、兵、小说家等。

“争鸣”:指思想家按照各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对自然、社会作出解释,著书立说,广收门徒,发表见解。

三.原因(1)经济:崩溃,经济发展,为学术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2)政治:衰微,各国纷争的局面促进了思想自由的社会环境;(3)阶级关系:__________的活跃和受重用(4)思文:兴起,教育相对普及,培养了大批人才四.代表学派1、儒学(中国传统文化瑰宝)(1)孔子:春秋时期鲁国人,是家、家、儒家思想。

政治思想:核心是、(仁者,爱人,爱有差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非礼勿视等)德治(为政以德)。

教育思想:主张有教无类;开创了之风,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注重学生全面发展,讲求教育方法。

文化传承:编定《诗》《书》《礼》《易》《春秋》,统称“”。

其言论被其弟子收录为《》。

《论语》“马厩失火,问人,不问马”反映了孔子:A.“苛政猛于虎”的思想B.“仁者爱人”的思想C.“政在得民”的思想D.“为仕由已”的思想“孔子象征着什么?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观念,还是一种财富?”在中国,如果有人用这样一个问题去问市民,那么,他得到的回答可能会千差万别,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答案都可能成立。

下列表述不属于...孔子思想精华内容的是: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以德治民,反对苛政C.维护周礼,贵贱有序D.有教无类阅读思考:1.材料一:孔子的首要原则是“正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2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导学案.doc

2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导学案.doc

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1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2.了解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 【学习重点】知道战国时期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兵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张 【学习难点】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耍意义以及各家学说对后世的影响。

【预习案】知识导学一、孟子、荀子与儒家(一) 孟子1、 历史地位:战国时期的思想家,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成为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被尊为“ _____________ ” ,地位仅次于孔子。

2、 主要思想(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政治思想:“ "学说。

(2) ___________________ 人性论:主张 学说。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义利观:强调 ,舍牛取义。

3、 影响:(1)唐代以后,《 ____________ 》被当作经典,被列为四书之…。

(2)孟子被尊为“ _________ ”,地位仅次于孔子。

(二) 荀子1、 地位:儒家代表,战国时期2、 主要思想:(1) 天命观: (2) 人性论: (3) 治国策: 提岀“天行有常”和“ 主张 以问题引导的集人成者。

为主,主张礼法并施3、 荀子思想的特点:荀子的思想取诸百家,与孔孟思想并不完全一致,但他 基本继承了儒家思想。

4、 影响:作为战国吋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的学说対屮国哲学具有深 远影响。

二、墨子与墨家1、思想:1)主张“ __________ ”、“非攻”。

提倡“尚力” O 主张“节用”、“节葬” 地位: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者的利益。

影响:其思想曾被其他学派广泛吸收征用,但到战国以后,墨子的思想不 受重视了。

三、庄子与道家 思想1)哲学观:提出“ ________2) 人生观:“ ________3) 天命观:天与人“2) 3) 2、 ”观点。

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学案)

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学案)

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学案)【课标要求】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2、了解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重难点阐释】1 、诸子百家思想形成的原因:⑴、根本原因(经济):井田制崩溃。

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封建经济的发展为百家争鸣提供了物质基础。

⑵、社会原因: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

大变革时代创造了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为各阶级、各学派发表自己的意见提供了一个平台。

⑶、政治原因:“士”阶层的活跃;各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网罗人才,创造了宽松的政治环境,有利于文化的发展。

⑷、教育方面:私学兴起使教育逐渐普及和平民化。

2 韩非的“法治”思想与现代社会的“法治”思想有什么区别【合作探究】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不仅是社会政治、经济发生深刻变化的时代,也是学术发展、文化昌盛的时代。

⑴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学术发展、文化昌盛”所呈现的历史现象。

材料二:中国的思想家对自然科学和玄学都没有兴趣,他们提供讨论的哲学是社会的、政治的和伦理的。

从规劝和改良的语气来看,这种哲学无疑反映了一个屡起冲突、政治混乱的时期……哲学家们在晚周时期大动乱的形势下,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

——(美)伯恩斯《世界文明史》材料三据《史记》记载,陆贾常常在刘邦面前引述《论语》《尚书》等古代典籍。

刘邦呵斥他说:“乃公居马上得之,安事《诗》《书》?”陆贾反唇相讥道:“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于是,刘邦让他总结秦亡汉兴的经验和历史上治乱的缘故。

他便写下了解《新语》十二篇,讨论“行仁义、法先圣”的道理,使得刘邦不得不称善。

——《史记》卷九十七⑵结合材料二、三,分析儒学成为显学的原因?⑶、诸子百家思想对今天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仍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试从儒墨道法四家学派核心思想中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巩固练习】1、在2006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中,关于季羡林先生的颁奖词写到:“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高中历史百家争鸣教案优秀范文

高中历史百家争鸣教案优秀范文
(2)影响:对儒家思想发展有重要贡献。
3.荀子
(1)主要思想:
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还对“礼”进行深入的讨论。
(2)地位: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成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在讲完本子目后,归纳孟子、荀子在哪些方面发挥了孔子的思想及早期儒学的基本特征。
合作探究2: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与直接原因是什么?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处于变革时代;
直接原因:各家学派代表著书立说,互相批驳,形成“争鸣”局面。
3、主要派别代表:
春秋战国,学术思想空前发达。学派很多:三教九流-------。其中影响较大的有(P4历史纵横)
儒家:孔子、孟子、荀子。道家:老子、庄子。墨家:墨子。法家:商鞅、韩非等。
②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3.孔子、孟子、荀子思想比较
合作探究6:如何认识现代“以德治国”思想与儒家思想的“德治”?
(1)儒家的德治与今天所提倡的德治的本质区别:
①德治的内容不同。儒家的德治是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地主阶级道德为基本内容的;今天的德治是以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为基本内容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我们已经学习了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那么,儒家思想又是怎样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的呢?下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道家
(1)老子:①世界观: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②政治主张:“无为而治”。他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净无为、知足寡欲。③辩证法: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地运动,有无、难易、贵贱、福祸都是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前预习学案】【课标要求】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2、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知识梳理】一、百家争鸣的原因:1、根本原因:历史经历着划时代的社会大变革: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

2、具体社会原因:(1)经济上:铁器牛耕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发展。

(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分封制瓦解,诸侯争霸,士大夫崛起。

(3)思想文化上:①学术逐渐下移,私学兴起,造就了一大批人才。

②一批士人的游说、讲学,极大的开阔了视野,促进了文化的觉醒。

③不同阶层、派别的代表人物对各种问题发表不同见解。

——直接原因二、诸子百家概况(一)儒家1、孟子:(1)生平:(了解)(2)主张:①政治方面:仁政学说——政治思想的核心a要求统治者 b孟子认为 c孟子提出了;②伦理观:人性本善说;③义利观:倡导“养浩然之气”。

强调__ ____。

(3)地位、影响:①孟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继承并发展了,成为。

孟子被尊为,地位仅次于②唐代以后,《孟子》一书。

2、荀子(1)生平:(了解)(2)主张:①哲学主张:他认为,。

自然界的运行,,即。

但人也可以发挥。

②伦理观:“性恶论”他认为③政治主张:基本上继承,认为治国应以礼教为主。

同时他又(3)地位影响:①是战国时期儒家重要代表,其思想杂取百家②但作为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二)墨家:墨子(1)生平:(了解)(2)主张:①兼爱_______②非攻____③尚力_____④节用、节葬__________ (3)地位:墨子的思想代表了,特别是。

他的思想曾被其他学派广泛吸收。

但到战国以后,墨子的思想便不受人们重视了。

(三)道家:庄子(1)生平:(了解)(2)主张:①“齐物”:②“逍遥”:③天与人“不相胜”:(四)法家:韩非1、生平:(了解)2、主张:(1)主张法、术、势相结合:目的:建立一个含义:三者关系:(2)认为社会,历史。

“百家争鸣”学案

“百家争鸣”学案

第1课学案“百家争鸣”新课导读1.课程标准: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2.学习重点与难点:(1)重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和历史意义;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主要内容。

(2)难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

3.知识结构:儒家——孔子、孟子、荀子;道家——老子、庄子;法家——韩非子墨家——墨子知识梳理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1.“百家争鸣”的含义:“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百家”是泛指,形容学派数量之多,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四家;“争鸣”指当时诸子百家针对当时社会、学术等方面的各种问题,站在各自代表的不同的阶级阶层立场上,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百家争鸣”发起于______末年,兴盛于______时期。

2.社会原因:(1)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_________________时期。

(2)具体原因:①经济:旧的经济制度_________崩溃,________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②政治:旧的政治权力中心________衰微,新兴的___________崛起;③阶级关系:“______”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④思想文化:从“学在官府”到“___________”。

3.主要流派与代表:(1)儒家:孔子、孟子、荀子;(2)道家:老子、庄子;(3)墨家:墨子;(4)法家:商鞅、韩非等。

4.特点:各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________________。

5.影响:(1)“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________________,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_________。

(2)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_________________和宽容开放的特点。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学案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学案

第 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学案【课标要求】知识与能力:知道战国时期儒、墨、道、法、兵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能够区分各家的主张。

过程与方法: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和重要意义以及各家学说对后世的影响;通过比较各家各派主张的异同,培养综合分析和比较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多元的思想中,感受诸子百家为人类思想宝库所作出的卓越贡献,汲取先代哲人关于做人、处世和立国的智慧。

【重点难点】重点:儒、墨、道、法、兵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难点:各家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自主预习】一、诸子百家及其思想(一)孟子、荀子与儒家1.孟子(1)地位:孟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他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成为儒家学派的。

(2)思想主张:①政治思想——仁政学说:A地位:是孟子政治思想的。

B内容:要求统治者以仁爱之心对待人民,,争取民心。

C途径:孟子认为实行仁政,必须。

、、和政事是国家的三件宝物。

D发展:提出“”的主张。

②人性论:主张,这是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

③人格修养:孟子倡导“”。

他强调,舍生取义。

(3)影响:①《孟子》一书被当作经典。

南宋朱熹将其列为四书之一。

②孟子被称为“”,地位仅次于孔子,对传统文化产生了很大影响。

2.荀子(1)地位: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另一位重要代表。

(2)思想主张:①哲学思想:提出“__________”和“”的命题。

这是一种朴素的________思想。

②人性论:主张“”。

认为,人性生来就是恶的,但凭借后天的教育可以使人由恶变善。

③政治思想:他基本上继承了思想,认为治国应以为主。

同时又吸收了家的思想,主张“”。

(3)影响:①荀子的思想取诸百家,与孔孟的思想并不完全一致。

很长时期里被视作儒家的异端。

②作为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荀子学说对中国哲学具有深远的影响。

(二)墨子和墨家1.地位:战国时期鲁国人,墨子是的创始人。

2.主张:(1)主张“”。

墨子也将其称为“仁”,但与孔子所说的“仁”有很大的差异,是的爱。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教案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教案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战国时期儒家、墨家等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能够区分各家的主张。

(2)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以及各家学说对后世的影响。

(3)通过比较各家各派主张的异同,培养综合分析和比较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课前收集孔子、孟子、苟子、墨子等人的生平事迹,辑录先哲们的名言。

(2)利用教材或其他图文资料,概括分析历史知识和现象。

(3)运用阐释、比较、归纳的方法,对儒家主要人物的思想进行分析总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辉煌灿烂以及思想文化在争鸣和碰撞中不断发展的规律。

重点与难点重点孟子、荀子的儒家思想;墨子的墨家思想。

庄子的道家思想;韩非子的法家思想;百家争鸣形成的重要意义。

难点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

各家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图片稷下论战图稷下学宫,始建于齐桓公田午,位于齐国国都临淄(今山东淄博市)稷门附近,是战国时期田齐的官办高等学府,也是当时最大的学术中心。

战国时期很多的思想家都曾经在稷下学宫学习或者讲学,参加论战,可以说稷下学宫就是当时“百家争鸣”现象的一个缩影。

新课学习一、孟子、荀子与儒家(一)孟子1.孟子其人展示图片孟子孟子,名轲,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他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成为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

2.思想主张(1)仁政学说(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要求统治者以仁爱之心对待人民,以德服人,争取民心。

发展:提出“民贵君轻”的主张。

孟子认为实行仁政,必须重民。

土地、人民、政事是国家的三件宝物。

在此基础上,孟子又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

还认为天命是人民意志的体现,顺从人民的意志就是敬天。

孟子的“民本”思想,对中国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

对封建统治者缓和阶级矛盾,维护统治的长治久安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孟子的“仁政”、“民本”思想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的,是专制统治的一种策略。

必修三第二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学案

必修三第二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学案
(2)具体原因:
①物质基础:铁器和牛耕推动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②政治前提:诸侯争霸、奴隶制的崩溃、封建制的建立等一系列社会变革,为思想文化的繁荣提供了政治前提。
③宽松的环境:各国统治者基于争霸战争的需要和政治要求,纷纷网罗人才,优待知识分子,让其为争霸战争和社会变革出谋划策。这种宽松的环境和优裕的地位,有利于文化繁荣。
④阶级和文化条件:新兴地主阶级的兴起和讲学之风的出现,造就了一批有知识、有才干和敢于表达自己政治观点的思想家。
⑤民族关系:争霸战争使不同民族的文化传播、冲突、交织与渗透,提供了文化重组的机会。
⑥学术环境:竞相争霸和诸侯列国尚未建立一统的观念体系,学术环境宽松活泼
(二)通读教材,完成下列表格
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学派
代表
主要内容
历史地位
儒家
思想
仁政学说
性善论
义利观
哲学思想
性恶论
政治思想
墨家
道家
法家
政治观:
历史观:
兵家
(三)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四)通过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儒家思想在先秦时期的发展状况及其地位原因?
2、如何理解“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的含义?
3、墨子把“兼爱”也称为“仁”,但与儒家的“仁”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4、墨子的主张在当时为什么一度成为显学?以后为何又不被重视?
5、你认为诸子百家中,对当时的封建统治者最有用的是哪一派?为什么?
【合作探究】:试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
春秋(产生)
战国(发展)
代表
孔子
孟子
荀子
阶级属性
没落的奴隶主贵族

百家争鸣学案

百家争鸣学案

专题一第一节百家争鸣学习目标: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学习要点:一、简析“百家争鸣”1、“百家争鸣”的含义: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1)、“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

(2)、“争鸣”: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社会和万事万物做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2、形成的原因:(1)、经济:(2)、政治:(3)、阶级:(4)、文化:(5)、根本原因:认识:一定时期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产物。

二、代表学派(一)、儒家1、孔子春秋(1)、思想成就文化贡献①政治思想:②教育方面:③整理古籍:④言论:2、评价:孔子的思想核心:“仁”,含义:即“爱人”,“仁者爱人”实现仁的方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别人)“克己复礼为仁”(对自己)“志士仁人。

有杀身以成仁”政治上表现:“为政以德”反苛政:“苛政猛于虎也!”有民本思想,社会人际和谐关系积极意义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子曰:“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子曰:“八佾勿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

”维护周礼,代表奴隶主贵族利益,保守性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不能事人,焉能事鬼”子曰:有教无类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悔焉。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子曰:“学而不厌”“不耻下问”“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孟子(战国)(1)思想:(2)评价:【孟子】:名轲,邹国人,战国时期儒家的著名思想家,被尊为“亚圣”。

《孟子》为其经典著作。

儒家的理想主义代表孟子曰:“仁义礼智根于心”。

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谓大丈夫孟子曰:“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曰:“人无有不善。

高中历史百家争鸣教案

高中历史百家争鸣教案

高中历史百家争鸣教案高中历史百家争鸣教案【篇一:高中历史专题一第1课百家争鸣教案人民版必修3】百家争鸣第一部分:教案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思路:历史课程标准: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认识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的重要贡献。

学习要求:知道诸子百家的主要流派儒家、道家、法家、墨家;认识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以孔子、孟子、荀子的主张为例,了解早期儒家思想的形成。

重点: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难点:联系相关史实,判断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掌握诸子百家的思想特色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主张;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材与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学习所得,进行推理分析,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等方法学习有关问题。

学生要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活跃局面的介绍,使学生对这一中国文化史上的光辉时段有更深入的认识,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历史与文化,有志于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教学流程】【导言】〖文科〗如何学好历史?一、自求某人在屋檐下躲雨,看见观音菩萨正撑伞走过。

这人说:“观音菩萨,普度一下众生吧,带我一段如何?”观音菩萨说:“我在雨里,你在檐下,而檐下无雨,你不需要我度。

”这人立刻跳出檐下,站在雨中:“现在我也在雨中了,该度我了吧?”观音菩萨说:“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我不被淋,因为有伞;你被雨淋,因为无伞。

所以不是我度自己,而是伞度我。

你要想度,不必找我,请自找伞去!”说完便走了。

高中历史《百家争鸣》学案1 3

高中历史《百家争鸣》学案1 3

百家争鸣一、学法指导1.本课要点2。

“百家争鸣”:(1)必记内容──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士活跃起来,代表本阶层或者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提出自己的主张;代表人物:道家:老子和庄子;儒家:孔子、孟子和荀子;墨家:墨子;法家商鞅、韩非子等。

(2)巧记方法——春秋战国大动荡,你方唱罢我登场,著书立说收门徒,儒、墨、道、法各主张。

3。

儒家学派的思想主张:(1)必记内容──孔子思想核心是“仁”,强调“以德治国”,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孟子主张“仁政”,进一步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主张“性本善”。

荀子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并提出“君舟民水"的著名论断,主张“性本恶”。

(2)巧记方法——孔仁孟(仁)政荀(仁)义(王)道,孟荀善恶来区分。

4。

“百家争鸣”的意义:(1)必记内容──“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在“百家争鸣”过程中,各学派互相取长补短,逐步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2)巧记方法——传统文化体系成,首次解放基础打。

二、知识结构三、重难点分析1。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含义、形成原因、影响。

(1)“百家争鸣"的含义“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

所谓“争鸣",是指当时代表各阶级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做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2)形成的社会原因经济上:井田制崩溃。

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进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各种力量在争衡、较量,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改革时弊的各种方案;加上新的统治阶级还未建立起绝对的权威,人们的思想还没有受任何条条框框的束缚和制约,可以畅所欲言.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高中历史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学案2 岳麓版必修3

高中历史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学案2 岳麓版必修3

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标要求】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学习目标】1.掌握诸子百家思想主张,比较各派主张及异同,分析其历史背景及产生的历史影响。

2.准确识记并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3.使学生认识我国古代思想文化辉煌灿烂以及思想文化在争鸣和碰撞中不断发展的规律。

【B案】【预习效果自测】1.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原因是A.各诸侯国之间弱肉强食的兼并战争B.奴隶制度走向衰落、崩溃C.新兴地主阶级的产生D.社会发生大变革、大动荡2.某校研究性学习活动中,一组学生承担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课题。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是他们在探究百家争鸣时找到的一段材料,请你帮他们判断这段言论反映的是A.道家的思想B.法家的思想C.儒家的思想D.墨家的思想3.诸子百家中,指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是()A.孟子B.墨子C.庄子D.荀子4.下列言论,属于韩非思想主张的是()A.制天命而用之B.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C.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D.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5.从下面的话判断出这是哪一学派的观点?仁者爱人,民贵君轻()万物虚无,祸福相倚()兼爱非攻,节用尚俭()以法为教,今必胜昔()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C案】探究问题一: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形成;比较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观点探究问题二:识别诸子百家主张及文化的争鸣与碰撞;材料 1 “他的为人,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却喜欢触犯在上位者,这种人是很少有的;不喜欢触犯上位者,却喜欢造反作乱,这种人从来没有出现过。

君子要致力于根本,根本树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就会产生。

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大概就是仁的根本吧!”材料 2 把别人的国看成自己的国一样,把别人的家看成自己的家一样,把别人的身体看成自己的身体一样。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学案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学案

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前预习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牢记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学习,提高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刻认识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形成,体会思想对人格的影响。

【学习重点】掌握儒道墨法家代表人物及思想、影响【学习难点】认识社会转型中各派思想的立场【自主梳理】一、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1、经济上: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

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3、思想文化上: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的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

二、战国时期的思想流派(一)孟子、荀子(儒家代表人物)1、孟子(1)主张:①政治思想:把孔子“仁”的思想发展为“”,这是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认为实行仁政必须重民,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的主张;②伦理观:提出“性论”。

③义利观:倡导“”。

(2)评价:孟子被尊称为“”,地位仅次于孔子。

2、荀子(1)主张:①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提出“”和“”的命题。

②伦理观上:“性论”,认为人生来就是恶的,但凭借后天的教育可以使人由恶变善。

③认为治国应以为主,也主张(2)评价:荀子是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对中国哲学具有深远影响。

(二)墨子(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①“”、“”,反对不义的兼并战争。

②提倡“”,强调生产劳动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反对铺张浪费,主张“”、“”。

(三)庄子(道家主要代表人物)主张:①提出“”的观点,认为任何事物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没有区别。

②提出“”的人生态度。

③认为天与人“”主张人应顺从自然。

(四)韩非子(法家集大成者)(1)主张:①、、相结合,建立的国家。

②认为社会不断发展变化,历史永远不会倒退。

反对儒家“是古非今”的历史观,主张。

(2)评价:韩非的思想适应建立统一的体制的需要,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基础。

高中历史岳麓版高二必修3学案:第2课_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_word版有答案

高中历史岳麓版高二必修3学案:第2课_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_word版有答案

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一、孟子、荀子与儒家1.孟子(1)历史地位: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

(2)主要思想主张:①政治思想: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政”学说。

要求统治者以仁爱之心对待人民,以德服人,争取民心;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②伦理思想: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说。

倡导“养浩然之气”,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3)影响:唐代以后,《孟子》一书被当作经典。

南宋朱熹将其列为“四书”之一,孟子被尊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

2.荀子(1)历史地位:战国时期儒家的另一位重要代表。

(2)主要主张:①哲学思想:提出“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的唯物论观点。

②伦理思想:主张“性恶论”。

③政治思想:继承了儒家思想,认为治国应以礼教为主,主张礼法并施。

(3)思想特点及影响:荀子的思想取诸百家,与孔孟的思想并不完全一致。

作为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学说对中国哲学具有深远的影响。

二、墨子与墨家1.历史地位:墨家学派创始人。

2.思想主张(1)主张“兼爱”、“非攻”。

“兼爱”是不分等级贵贱的爱,“非功”是主张各国和平相处,反对不义的兼并战争。

(2)提倡“尚力”,主张“节用”、“节葬”,强调生产劳动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反对统治者铺张浪费。

3.影响:其思想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尤其是手工业者的利益,一度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

但战国之后就不再受重视了。

三、庄子与道家1.历史地位:战国时期道家的主要代表。

2.思想主张(1)提出了“齐物”的观点。

(2)提出了“逍遥”的人生态度,即对事物变化采取旁观、超然的态度。

(3)认为天与人“不相胜”,人必须顺应自然。

四、韩非与法家1.历史地位:战国后期的思想家,法家的集大成者。

2.思想主张(1)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2)认为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反对儒家“是古非今”的历史观,主张变法革新。

3.影响(1)韩非的思想适应了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

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教学教案第一单元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教学教案第一单元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诸子百家的具体内容(代表人物、时期、主张)、百家争鸣的的影响与现实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点辩论、角色体验等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学会合作学习,理论与现实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百家争鸣的具体内容与意义,了解诸子百家的丰富思想主张,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诸子百家的具体内容(代表人物、时期、主张)。

2、难点:百家争鸣的影响与现实意义。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收集相关资料,准备《百家争鸣》的导学案及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分组收集各派思想家资料,准备还角色体验。

四、课时安排本课课型为自主合作课,安排一课时讲授。

五、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十九大习近平关于文化自信的演说。

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民族的伟大富强,我们中华民族高度的文化自信历史源远流长,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从春秋战国讲起。

设计意图:历史古为今用,让学生将久远的传统文化与当今中国社会的发展相结合。

(三)新课教学1、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板书)[提问]春秋战国时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请同学们回顾必修一、二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分析百家争鸣出现的历史背景。

历史背景: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①经济:②政治:③阶级:④文化:[讲述]结合幻灯片上的四幅图片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各国纷纷变法图强、网罗人才;文化教育扩展出现文史阶层,文士们对社会问题提出不同看法和治国主张。

因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2、[活动一]通过自主学习归纳各派思想家及思想主张合作展示:此环节先由学生自主学习,然后由各小组讨论整理答案,进行深入学习,各组派代表在板书上展示成果,再由全班同学查漏补缺以完善板书内容。

儒家:孔子,仁爱、以德化民、以礼治国、克己复礼,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孟子,仁政、民贵君轻道家:老子,遵循自然法则,无为而治、朴素的辩证思想墨家:墨子,兼爱、非攻、节俭法家:韩非子,法治、强化中央集权和君主的权力兵家:孙武“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膑“事备而后动”3、[活动二]治国辩论:辩论一:有一个人因为饥饿难耐偷食他人食物,各家分别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辩论二各家对中国当前的雾霾是什么看法?辩论三遇彪悍邻居,经常发生冲突怎么解决?辩论四儒家法家对空巢老人以及不赡养老人的现象各自有何见解?辩论五邻居家的孩子经常对父母进行顶撞,各位大师有何高见?4、[活动三]十九大工作报告中怎么体现百家争鸣的思想主张?5. [活动四]小悦悦事件的深思2011年10月13日,2岁的小悦悦(本名王悦)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相继被两车碾压,7分钟内,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漠然而去,最后一名拾荒阿姨陈贤妹上前施以援手,但小悦悦抢救无效去世。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参考学案1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参考学案1

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导学案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重点:儒、墨、道、法、兵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及思想难点:各家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情景导入:师:现在我校的水电浪费现象比较严重,水电部门通知,如果再超过一定的限度将停水停电。

学校领导建议各班召开一次主题班会,叫同学们积极发言,献计献策,提出解决水电浪费问题的办法。

咱班同学们也都很关心此事,下面请同学们谈谈你的看法。

生:……师:归纳一些同学的典型发言指出:咱班同学都积极发言,气氛热烈,颇有百家争鸣的味道。

不但气氛如此,而且同学们的观点也能看到诸子的影子。

(稍顿)我看到有同学笑、有同学摇头,表示怀疑。

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一下第二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看看是不是这样。

探究一:孟子、荀子与儒家(一)孟子1、孟子其人:孟子,名,是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成为儒家学派的重要。

2、思想主张:(1)仁政学说(政治思想的核心)①内容:要求统治者以对待人民,以德服人,争取民心。

②发展:提出“”的主张。

③实现途径:孟子认为实行仁政,必须。

、和是国家的三件宝物。

(2)性善说(道德思想,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主张人性本善说,他认为,人一生下来就有、、、等天赋道德意识,人的品质不是外加的,是与生俱来的。

(3)义利观(道德思想):倡导“”;他强调先后、舍取;要求人们应具有“”的人格精神。

影响:“重义轻利”思想,对中华民族道德观念的形成和精神文明有着巨大的影响。

3、地位及影响(1)孟子学说是对孔子学说的继承和发展,他们的仁政学说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2)唐代以后,《》一书被当作经典,南宋朱熹将其列为“四书”(《》、《》、《》、《》)之一,孟子被称为“”,地位仅次于孔子,对传统文化产生了很大影响。

(二)荀子1、荀子其人:荀况是时期儒家的另一重要代表,代表的利益。

2、思想主张(1)哲学思想(天命论)——提出“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题:认为“天”就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有其运行的规律,不以的意志为转移,但人可以发挥自己的去改造自然,,使自然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百家争鸣导学案

百家争鸣导学案

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学习目标】课标: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了解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1. 准确识记并理解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掌握诸子百家思想主张。

2. 比较各派主张及异同,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 认识我国古代思想文化辉煌灿烂以及思想文化在争鸣和碰撞中不断发展的规律。

【学习重点】掌握儒、道、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

【学习难点】认识社会转型中各派思想的立场,并分析先秦思想对中国人人格个性形成的影响。

【预习案】一、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

二、战国时期的儒家1. 总结孟子的历史地位、主要思想(政治思想、人性论、义利观)及其思想的影响。

2. 总结荀子的思想主张,思想特点及影响。

三、墨子与墨家:总结墨子的思想主张、立场、地位。

四、庄子与道家:总结思想主张、影响。

五、韩非与法家:概括韩非思想主张、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六、孙膑与兵家:地位、主张。

七、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

【探究案】1.根据以下材料,总结孟子的主张:材料一“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瞻也。

“以德服人者,心中悦而诚服也。

”“以德行仁政者王。

”材料二“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材料三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孟子·公孙丑上》材料四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正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孟子·公孙丑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告子上》“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下》2.假设你是君主,在乱世中,你会采取哪种思想治国?理由是什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检测案
☆检测目标☆班级姓名
1、熟悉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内容
2、理解诸子社会和人生价值的认识。

3、认识思想在社会转型中的指导意义和对中国人人格、个性形成的积极、消极影响。

☆要点强化☆
1、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内容
☆当堂检测☆
一.选择题
1.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社会根源是
A 生产力的发展
B 奴隶制度向封建制度转变
C 诸侯国的支持
D 中国社会由分裂走向统一
2.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
A仁政学说 B人性本善说
C“兼爱”“尚贤”说 D以法治国说
3.在关于人的本性的认识上有着截然不同观点的两个思想家是
A老子与孔子 B孔子与孟子
C孟子与荀子 D荀子与韩非子
4.孟子认为国家有三件宝物,不包括下列哪一项所述
A土地 B人民 C君主 D政事
5.倡导“养浩然之气”,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的著名思想家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子
6.关于墨子思想主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墨子把“兼爱”也称为“仁”,它与孔子的“仁”的区别在于有无等级差别
B墨子主张“尚贤”,要求统治者任用有才之人,最高统治者的职位则是不可转让的
C认为“上天”和“鬼神”都是存在的,“兼爱”是上帝的意志
D提倡“尚力”,强调生产劳动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7.墨子主张:“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反对“骨肉之亲无故富贵”。

这表达了
A 新兴地主阶级参与政权的要求
B 新兴地主阶级渴望废除奴隶主特权
C 小生产者怀念“小国寡民”社会
D 小生产者要求提高政治地位的愿望
8.《墨子》一书中心:“贤者举而正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

是以民皆劝其赏畏其罚,相率而为贤者。

是以贤者众,而不肖者寡,以谓进贤者。

”可见,墨子主张的本质意图在于
A倡导建立地主阶级的政治和道德规范 B主张否定奴隶主阶级的政治思想体系
C按照小生产者的愿意建立理想的国家 D为了恢复奴隶社会的统治秩序
9.与韩非子的政治主张不相符合的是
A应当根据现实的需要进行改革 B应以古代圣贤的言行为准则
C国家大权集于君主一人之手 D要用严厉的刑罚镇压人民的反抗
10.在治理人民的方法上,下面两位思想家主张、观点相反的是
A老子和韩非子 B孟子和韩非子
C老子和孔子 D墨子和庄子
11.法律问题是诸子百家共同关心的一个问题,下面符合儒家思想的是
A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自然”
B “德刑并用,以德去刑”
C “以法治国”、“法不阿贵”
D “以天为法”、“循法而行”
12.关于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地位的评价正确的是
A儒家思想居统治地位 B墨家思想占主导地位
C法家思想倍受统治者推崇 D阴阳家最受欢迎
二.材料解析题
13.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克己复(合)礼(规范)为仁。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白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引自《论语》材料二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予而政,焉用杀?予欲善而民善矣。

——引自《论语》材料三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

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

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

一一引自《韩非子》请回答:
(1)材料一中孔子所谓“礼”的实质是什么?
(2)据材料一的观点并结合孔子所处的时代,指出孔子的政治倾向。

(3)概括材料二、三在目的上的相同点和在方式途径上的不同点。

对此你有何认识?
☆学习心得☆
[参考答案]
AACDB BDCDA BC
13、(1)奴隶主阶级的统治秩序(或适应和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的道德规范)。

(2)维护奴隶制度。

(3)①相同:都为统治者提供治国的方案(或维护统治阶级利益)。

②不同:孔子重“德”,反对苛刻和任意刑杀;
韩非子重刑,强调用重刑镇压人民反抗。

③认识:无论儒家思想还是法家思想都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镇压人民反抗的工具,两者在实质上是一致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