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理论在中国古代城市中的运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水理论在中国古代城市中的运用

院(系)

专业(班级)

姓名

2014年10月8日

风水理论在中国古代城市中的运用

摘要:中国古代城市建设中,无处不受到风水理论的影响。本文阐述了风水理论,概述中国古代城市的建设并举例论述风水理论在中国古代城市中的运用。

关键词:中国古代城市;风水;城市建设;城市选址

正文:

一、风水理论阐述

一说起风水,很多人都会认为这是迷信。其实不然,风水一词最早出于伏羲时代,太昊伏羲根据自己研创的简易图,推理出地球有过一段是风与水的时期。《简易经》里记载:“研地说:一雾水,二风水,三山水,四丘水,五泽水,六地水,七少水,八缺水,九无水。”这里所指的风水应是风水的原义。可见风水理论实际上就是地理学、地质学、星象学、气象学、景观学、建筑学、生态学以及人体生命信息学等多种学科综合一体的一门自然科学。

二、中国古代城市建设概述

中国古城市的形态变化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城市出生期,相当于原始社会晚期和夏、商、周、三代。城市中各种要素分布还处于散漫而无序的状态,中间并有大片空白地段相隔。

第二阶段是里坊制确立期,相当于春秋至汉。新的城市管理和布置模式产生:全城分割为诺干封闭的“里”作为居住区,商业与手工业则限制在一些定时开闭的“市”中,统治者们的宫殿、衙署占有全城最有利的地位,并用城墙保护起来。

第三阶段是里坊制极盛期,相当于三国至唐。城市格局平面呈长方形,宫殿位于城北居中,全城作棋盘式分割,居民与市场纳入这些棋盘中,组成“里”。

第四阶段是开放式街市期,即宋代以后的城市模式。开放式的城市布局取代了里坊制。

通过长期的实践,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在选址、防御、规划、绿化、防洪、排水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三、风水在中国古代的发展

根据己有的考古发掘资料的历史研究成果,可以初步推断出我国古代的风水学是从商周时代(公元前16世纪至前7世纪)的占卜发展起来的。说风水学渊源于古代占卜,其理由为以下3方面: (1)商周的占卜己有相土勘察自然地理环境的内容,例如《史记》、《尚书》记载周代建洛邑,进行了占卜。(2)至少到了西汉,占卜已形成一个独立的学科称之为“术数”,“术数”之中包括风水分支学科;《史记日者列传》说,汉武帝时已有“术数”堪舆家。(3)风水学的理论基础——阴阳五行学说,是建立在周易八卦基础之上的。

风水的发展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商代,风水学处在朦胧状态。

(2)西周,原始风水学萌芽。

(3)东周、秋风水学呈多样化发展。

(4)秦汉,风水学大量吸收天文观测和天体探索成果,同时受天人感应哲理影响,迷信成分大大增加。

(5)三国、晋、南北朝,风水学渗进环境形胜观念,宗教意识进一步强化。

(6)隋、唐、宋、元风水学开始向民间广泛发展。

(7)明、清风水学不断完善、深化、成熟,迷信成分大增。

中国风水学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多种流派,基本为注重在空间形象上达到天地人合一的形式派和注重在时间序列上达到天地人合一的理气派。

中国风水学中“形法”主要为择址选形之用;“理法”则偏重于定室内外的方位格局;此外,还有“日法”用于选择吉日良辰以事兴造;“符镇法”为补救各法选择不利的措施。中国风水学按照应用对象又分:阳宅风水,即阳宅相法,专司生人居住的城郭住宅的择址布形:阴宅风水,即阴宅葬法,专司死者的陵墓坟家的择址布置。中国风水学对于住宅所处环境不同,又有所谓井邑之宅、旷野之宅、山谷之宅等区分,如《三元地理》在风水学应用上又各有所侧重。对于旷野之宅和山谷之宅,因其与周围自然地理环境关系密切,多注重形法:而井邑之宅,则因其外部环境的限制,常以形法、理法并举。

中国风水学无论形势派,还是理气派,尽管在历史上形成了众多的实际操作方法,但是都遵循如下三大原则:天地人合一原则;平衡原则;五行相生相克原则。

四、风水理论在中国古代城市中的运用举例

在风水理论的影响下,中国古代城市的选址、规划等形成了一定的模式。如历代都城建筑中注重“择中观”,即选址时探求其适中的地理位置,通常为一个区域的地理文化中心。同时,聚落、城市等的基址皆背山面水,一般位于水曲处或河流交汇处,周围众山环抱。此外,都城的布局结构也模式化,即“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择宫之中而立庙。”

(1)南朝建康

建康位于秦淮河入江口地带,面临长江,北枕后湖,东依钟山,形式险要,风物秀丽,向有“龙盘虎踞”之称。地形属于丘陵区,多起伏,有众多山脉布列于城北及城西一带。有秦淮河关于城南,青溪流于东,玄武湖于北。建康的选址临河背山,顺应了天地人合一的风水原则。

建康的依据地形而建,形成不规则的布局,中间的御街砥直向南,可直望城南的牛首山,作为天然的阙,其他道路都是“纡余委曲,若不可测”。

城中河道除秦淮河通长江可输四方贡赋以外,又由秦淮河引运渎直达宫城西侧的太仓,供应皇室各种物质。并在潮沟及清溪北源放玄武湖水入城注清溪和运渎,保证漕运和城濠用水。在湖侧作水渎,通水入华林园天渊池,引至殿内诸沟。

(2)紫禁城

把皇宫称为紫禁城,有何解释呢?紫禁城的“紫”是指紫微星垣。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将天上的星宿分为三垣、二十八宿和其他星座。三垣指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紫微垣是中垣,又称紫微宫、紫宫。它在北斗星的东北方。“太平天子当中坐,清慎官员四海分”,古人认为那是天帝居住的地方。封建帝王以天帝之子自居,他办理朝政与日常居住的地方也就成了天下的中心。又因皇宫是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中最高级别的“禁区”,便有紫禁城的“禁”字来强调皇宫的无比尊严。

环绕在紫禁城外围的护城河米、深6米,是一条保卫故宫安全的“人造河”。内金水河从紫禁城的护城河中,经西北角楼下引入紫禁城内,流入太和门前。在罗经天盘中西北方乾位属金代表天。因此古人赋予金水河一个美丽的寓言:来自天河之水,通过金水河的流动,将“生气”源源不绝地引入紫禁城。

紫禁城内之布局,其实是隐藏着中国古代之易经阴阳五行道理,亦都证明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宝贵。明清两代之帝皇依然尊崇古代易经阴阳五行之学,将之运用于整个宏伟之宫殿群,由此可知易学之尊崇地位,为历代皇帝所用,历久不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