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蕉:说说书法结构
论白蕉的书法艺术
论白蕉的书法艺术白蕉(1907年-1969年),出生于上海金山县张堰镇,该地古属松江府管辖,松江古称云间,白蕉常有“云间居士”“云间下士”等自署。
原姓何,名馥,又名复生、治法,字远香,号旭初,也号阳如。
后废姓,以白蕉名行,字献子,别号云间、北山公、海曲居士,又别署复翁、济庐、济庐复生、东海生、虚室生、无闻子、养鼻先生、兰人、散犯等,晚号不入不出翁,诗人,书画篆刻家。
曾执教上海美专,新中国成立后,任上海中国画院筹委会委员兼秘书室副主任。
专任画师,早年著作有《袁世凯与中华民国》《光绪帝之悲剧》等。
一生淡泊名利,勤奋俭朴,书法出入二王,独步书坛:嗜酒,二三知己相聚,常常豪饮不辍;善植兰花,爱兰也擅长画兰。
白蕉自评诗第一,书法第二,画第三,不谈雕虫小技的篆刻。
本文拟从馆藏白蕉20幅手迹入手,谈谈他的书法。
说到书法艺术,白蕉是近现代凭二王书法独步的佼佼者。
白蕉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悬壶济世,颇有名望,家境不差。
白蕉幼年学书,最早练习欧、虞二家,稍后临锺繇《宣示表》,没多久,就转师二王,直至终生不舍。
初学二王不得法门,徘徊于城外,后来得到了《丧乱》《二谢》等唐人临摹王氏的书帖照片,才学得了一点皮毛。
16岁那年,告别金山张堰镇,来到繁华的大上海求学,考入上海英语专修学校,通过同学蒋丹麟结识了徐悲鸿,不仅开了眼界,更重要的是找到了登堂入室的门径。
在徐悲鸿先生的帮助下,白蕉更加刻苦,选用《阁帖》中王字放大至盈尺见方,朝观夕摹。
每到夜晚,总要准备两大杯墨汁,通宵达旦地临摹、体会和发挥,不到四壁龙蛇,纸尽墨千决不罢休,他的“爱书正与此身仇,半夜三更写未休”诗句就是真切的写照,由此自称“仇纸恩墨废寝忘食人”。
由此渐渐深入,初步领略到二王的神韵。
信笔挥洒,秀雅萧散,刚健中不乏婀娜,乍一看去,几疑右军再世。
1938年,为了捐款抗日,他和邓散木合办了一个“杯水书画展”,初露头角就受到欢迎,开始鬻书画自给。
后来应黄炎培邀请出任鸿英图书馆主任,编辑《文人月刊》。
浅析白蕉书法的意义
浅析白蕉书法的意义摘要:自清中期兴起的碑学在晚清时候达到了高峰。
书法界学习碑学是一种常见的的风尚。
碑派书风占据书坛的主流地位,对书法的审美和取法对象上进行了极大的拓展,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一些有识之士,依然坚守着帖学之道,以二王书法为依归,白蕉即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
白蕉对碑帖亦有着全面的理解,不同时弊,保持着纯粹的帖学思想。
从帖学发展史的角度来讲,白蕉的意义是非同一般的。
本文着重讲述白蕉的书法特点及其对近代书法史中帖学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白蕉;帖学;“二王”书风白蕉(1907-1969),出生在上海金山区张堰镇,本姓何,名法治,亦名馥,字远香,号旭如。
后改名白蕉。
在现代书法史上,其丰富的书法美学辩证的创意和精湛的书法思想,使他成为了帖学复兴的代表人物。
清后期,随着金石学的兴起,中国书法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从碑刻书法中发现,古,拙成为书法新审美流行趋势,在传统帖学呈衰败的时候,为中国书法注入了新的活力。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
民国出现了一批有名的帖学家如吴玉如、潘伯鹰、白蕉等,以其独特的风格问世,其中以白蕉的造诣最为突出乎。
白蕉的书法有其独特的韵味,又以晋韵最为突出。
魏晋以后,走进魏晋神韵是文人墨客写好书法的最高目标。
白蕉温文尔雅的外表下有着桀骜不驯的性格,这正是成就了其狂狷脱俗的书法风格,东晋文人雅士潇洒的境界正是白蕉追寻的,因此他不拘小节,甚至会赤足参加朋友聚会,如今在我们看来实属高人风致。
无论生活方式还是他的书法都独得晋人之韵,至于具体表现在那几个方面,我们可以用古法、简淡、典雅三个名词来进行概括。
我们可以大致从两个方面来理解白蕉的书法师出古法。
白蕉书法崇尚帖学,沿用二王一脉,不同于同时期书法家选择赵孟頫、董其昌。
虽然也有很多书家也选择“二王”,但是不能理解其书法的精髓,因此没能完成完全遵守古法的使命,但白蕉却是一个深入二王传统深处的书家,反复的临摹钻研,一笔一划均有出处。
正是其严格遵守古法的结果。
白蕉书法的不足之处
白蕉书法的不足之处
白蕉的书法作品以其自然流畅、粗细相间、变化多端等特点受到人们的喜爱。
然而,正如任何一位艺术家一样,白蕉的书法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白蕉的书法作品在整体布局上有时显得过于紧密,导致字与字之间缺乏适当的空间感。
这种紧凑的布局可能会使观者感到压抑,不够透气。
其次,白蕉的书法作品在用墨上有时过于单一,缺乏层次感。
虽然他善于运用各种笔法表现文字的内涵和美感,但在一些作品中,墨色的变化不够丰富,使得作品显得略显单调。
最后,白蕉的书法作品中有些字的笔画略显生硬,不够自然。
虽然这是他个人风格的一部分,但在一些作品中,这种生硬感可能会破坏整体的美感。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不足之处并不意味着白蕉的书法水平不高,而是在评价其书法作品时需要考虑到的一些因素。
作为一位艺术家,白蕉的书法作品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白蕉书法探究
白蕉书法探究作者:刘军来源:《书画世界》2017年第08期内容提要:清末民初碑派书风虽占据书坛的主流地位,白蕉却依然坚守着帖学之道,以“二王”书法为依归,其书风则主要体现在“古、淡、雅”三字上,保持着纯粹的帖学思想。
关键词:“二王”书法;白蕉;碑派书风白蕉是民国书家中最典型的帖学代表人物,清末民初碑派书风虽占据书坛的主流地位,白蕉与其他人不同,却更加深入地研究了“二王”及魏晋尺牍,在系统内进行革新,追溯至魏晋书风,纠正帖学末流弊端。
他靠独立高洁的品格和高超的书法水平,在追求形式美的同时,回归纯朴,汲取魏晋书风之精髓,将魏晋文士的高妙意趣化入寻常琐事且恰到好处,其神态直逼“二王”。
白蕉取法晋人的第一条路径是由唐人溯源晋人,这是一条捷径。
其早年学书初学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虞世南《汝南公主墓志铭》,与此同时对褚遂良、陆柬之等人法书也颇为用心。
师法“二王”,首要师其笔法,唐人对晋人的笔法保存可信度较高,白蕉走此捷径,不失为一上策。
除了学习唐人,白蕉涉猎广泛,同时对五代杨凝式,宋代米芾,明代董其昌、王宠等人法书皆有钻研,真可谓汲取百家之长。
一、白蕉书法分期白蕉早期以欧、虞为阶梯初探“二王”笔法,中期则直接师法右军得其神韵,从其晚期成熟书风来看,为其所用者更多的是王献之一路。
他依靠着自己对“二王”书风独到的理解及不懈的追求,取得了成功。
其书学经历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一)初成面目,师法欧虞1940年左右,初成面目:欧阳询的楷书从隋碑而来,虞世南是智永弟子,但欧虞楷书从用笔到结体都不无相似之处。
而白蕉其他行书,则似乎虞体的成分多些。
欧体中宫紧,而虞体中宫宽;欧体多相背之势,虞体多相向之势。
虞世南楷书虽为山阴嫡传,然而隶意明显,似过于王羲之、智永,白蕉结字多取相向之势,没有采用虞世南那种平缓右伸的横画和捺画。
(二)步武右军,凤翥龙蟠1950年左右,风格渐变:以白蕉写给姚鹓雏诗札为代表作品,个人风格已基本成熟,此时的书风尤得王羲之神韻,且气息醇正。
书法大师白蕉:这“三个字”道出书法最高境界
书法大师白蕉:这“三个字”道出书法最高境界白蕉(1907--1969),近现代杰出的书画家、诗人,二十世纪中国书法帖学方面的杰出代表。
白蕉善画兰,有“兰王”之称。
他的书法艺术深入晋唐,自出机杼,气息清新,韵味淳厚。
诸位在学习书法时注意的有三个字:第一个是“静”字。
我常说艺是静中事,不静无艺。
我人坐下身子,求其放心,要行所无事。
一方面不求速成,不近功;一方面不欲人道好,不近名。
像这样名心既澹,火气全无,自然可造就不同凡响第二个字是“兴”。
我人研究一种学问,当然要对所研究的一门要先发生兴趣。
但是一时之兴是靠不住的,是容易完的。
那么如何可以使兴趣不绝地发生呢?总之,在于有“困而学之”的精神。
俗语所谓“头难、头难”,开始的时候,的确不易,没有毅力的人,不免见难而退,就此灰心。
所以我们要不怕难,能够不怕,自会发生兴趣。
起始是一种浅尝的兴趣,到后来便得深入的兴趣,有了深入的兴趣,不知不觉便进入“不知肉味”的境界里去了。
将来炉火纯青,兴到为之,宜有杰作。
第三个字是“恒”。
我们要锲而不舍,不能见异思迁,不可一曝十寒。
世界上许多学问事业,没有一种学问、一种事业可以无“恒”而能够成功的。
易经恒卦的卦辞,开始就说:“恒、亨、无咎、利贞、利有攸往”那是说有恒心是好的、是通的、是有益的,如果锲而不舍,那就无往而不利了。
当年永禅师四十年不下楼,素师退笔成冢,可见他们所下的苦功。
又如卧则划被,坐则划地,无非是念兹在兹,所以终于成功。
摘自白蕉《书法十讲》过去听过一次郭绍虞先生讲《怎样欣赏书法》。
他提出六项标准:一、形体,看结构天成,横直相安;二、魄力,从笔力用墨看;三、意态,要飞动;四、流派,不拘泥碑帖,不以碑标准看帖;五、才学,书法以外关系;六、气象,浑朴安详。
其中形体、魄力、意态三项是关于字的形体,流派是书学,才学、气象是学问。
—这里我记忆不太清楚,如有错误,由我负责。
最后,还想说明一点:艺术的产生,是思想、生活、技巧三者的高度结合。
白蕉
白蕉《书法结构问题》现在讲到结构问题。
结构就是讲点画、位置、多少、疏密、阴阳、动静、虚实、展促、顾盼、节奏、回折、垂缩、左右、偏中、出没、倚伏、牡牝、向背、推让、联络、藏露、起止、上下、仰覆、正变、开阖之次序,大小长短之类聚,必使呼应,往来有情。
广义一点讲,关于行间章法,都可以包括在内。
结构以一个字言,好比人面部的五官;以行间章法言,好比一个人的四肢百骸,举止语默。
我们看见五官有残疾或不端正的人,除了寄予同情之外,因为过于触目诧异,或者觉得可怕;或者觉得可笑;或者是因为他的猥琐、他的凶恶,使你觉得此人面目可憎;或者像破落户、有烟瘾的人所穿垢腻且皱的绸袍子,把喉头的纽扣扣在肩膀上;或者像窭人暴富,欲伍缙绅,一举一动,一言一笑,处处不是; 或者像壮士折臂、美人眇目,这与作字的无结构,不讲行间章法所给予人的印象何异?从前《礼记》上说:“体不备,君子谓之不成人。
”作字不讲结构,也便是不成为书。
赵子昂云:“学书有二:一日笔法,二日字形。
笔法不精,虽善犹恶;字形不妙,虽熟犹生。
”冯钝吟云:“作字惟有用笔与结字。
用笔在使尽笔势,然须收纵有度;结字在得其真态,然需映带均美。
”是的,初学作字,先要懂得执笔,既然懂得了执笔,便应进一步懂得运用,运用懂得之后,然后再学习点画体制。
扬雄说:“断木为棋,刑革为鞠,皆有法焉。
”书法的神韵种种,在学者得之于心,而法度必资讲学。
康有为说:“学者有序,必先能执笔,固也。
至于作书,先从结构入,划平竖直,先求体方,次讲背向、往来、伸缩之势,字妥帖矣。
次讲分行布白之章法,求之古碑,得各家结体章法,通其疏密、远近之故;求之各书法,得各家秘藏验方,知提顿方圆之用。
浸淫久之,习作熟之,骨肉、气血、精神皆备,然后成体。
体既成,然后可言意态也。
”古人讲结构,往往混入于笔法,如陈绎曾的《翰林要诀》、无名氏的《书法三昧》、李溥光的《永字八法》等,实在是当时馆阁所尚,虽有精要处, 而死法繁多,使人死于笔下,学者不去考究,何尝不能暗中相合。
白蕉 《白蕉论艺》
白蕉《白蕉论艺》摘要白蕉是上个世纪帖学复兴的领军人物,其遗留下来的书法作品以行书的的数量最多,也最为世人所称道。
白蕉行风格的形成归结起来共三个内因一个外因:内因;一、性格使然。
二、其书法审美的影响。
三、取法“二王”。
外因;碑学兴盛至极之后帖学渐趋复醒,历史的规律使然,要探究白蕉的行书风格就必须要弄清“三内一外”。
关键词白蕉行书风格二王书法审美In Baijiao script styleAbstractbanana is the leading figure of the revival of tie learning in the last century. The calligraphy works left behind are most numerous and most praised by the world.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style of Baijiao boils down to a total of three internal external factors: a character, a cause. Two, the influence of its calligraphy aesthetic. Three, the two kings \"\". The external cause; after the flourishing of the tablet learning, the tie learning is going to wake up again. The law of history is imperative. To explore the style of running banana leaves, we must understand \"three inside and outside\". Keywords calligraphy calligraphy aesthetic style Erwang Baijia目录摘要 1第一章海上“狂人”白蕉 4第二章白蕉书学思想 4第一节积极推行书法普及 4第二节白蕉的书法精髓 5第三节碑学与帖学的认识 5第三章风格的继承关系 6第四章审美在其行书中的具体显现 10第一节白蕉行书之古 10第二节白蕉行书之萧散 10第三节白蕉行书之雅 11总结 11参考文献 12第一章海上“狂人”白蕉白蕉祖籍上海金山县张堰镇,其擅书画能篆刻,沙孟海先生誉其为;“三百年来能为此者寥寥数人”[ 白蕉《白蕉论艺》[M] 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0年],在诸多才艺中,白蕉以书艺为最高,其自誉;”诗第一,书第二,画第三”[ 白蕉《白蕉论艺》[M] 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 2010年]。
书法结构问题
书法结构问题编者按:白蕉(1907―1969),本姓何,名法治,字旭如,号复生,后改名换姓为。
白蕉出身书香门第,幼承家学,少时就有书名于乡里。
白蕉工书,擅画兰,他评说自己是诗第一,书第二,画第三。
其实,他还治印,只是难得为人奏刀。
白蕉的传统文艺修养相当全面,但白蕉最为人称誉的,还是他那一笔秀逸的行书,他的行书主要学“=王”一路,深得“二王”精髓,功底深厚,格调高雅。
20世纪40年代,他多次在上海举办个人书画展,名噪一时。
有人曾评论说,他写的王字为当今第一。
细看他的行草书,觉得此话并非过誉。
沈尹默、邓散木、马公寓、潘伯鹰诸家也都写王字,白蕉的行草书较之于他们更富英锐之气,流转畅适,又能收得住,丝毫没有浮滑薄俗之感。
白蕉除了在创作上有极高的成就外,他还著述颇丰,有《云间谈艺录》、《书法十讲》、《临池剩墨》等。
如今,书法的结构问题一直是当代书坛议论颇多的话题之一。
为此,我们选发白蕉的《书法结构问题》一文,并配发他的书法作品若干,以飨读者!现在讲到结构问题。
结构就是讲点画、位置、多少、疏密、阴阳、动静、虚实、展促、顾盼、节奏、回折、垂缩、左右、偏中、出没、倚伏、牡牝、向背、推让、联络、藏露、起止、上下、仰覆、正变、开阖之次序,大小长短之类聚,必使呼应,往来有情。
广义一点讲,关于行间章法,都可以包括在内。
结构以一个字言,好比人面部的五官;以行间章法言,好比一个人的四肢百骸,举止语默。
我们看见五官有残疾或不端正的人,除了寄予同情之外,因为过于触目诧异,或者觉得可怕;或者觉得可笑;或者是因为他的猥琐、他的凶恶,使你觉得此人面目可憎;或者像破落户、有烟瘾的人所穿垢腻且皱的绸袍子,把喉头的纽扣扣在肩膀上;或者像窭人暴富,欲伍缙绅,一举一动,一言一笑,处处不是;或者像壮士折臂、美人眇目,这与作字的无结构,不讲行间章法所给予人的印象何异?从前《礼记》上说:“体不备,君子谓之不成人。
”作字不讲结构,也便是不成为书。
赵子昂云:“学书有二:一日笔法,二日字形。
白蕉书法十讲
白蕉书法十讲白蕉书法十讲白蕉(1907--1969),上海金山县张堰镇人,本姓何,名法治,后改名换姓为白蕉。
别署云间居士、济庐复生、复翁、仇纸恩墨废寝忘食人等。
名馥,字远香,号旭如。
出身于书香门第,才情横溢,为海上才子,诗书画印皆允称一代。
曾任上海中国画院筹委会委员兼秘书室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会员,上海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会员,上海中国画院书画师。
曾主编《人文月刊》,著有《云间谈艺录》、《济庐诗词稿》、《客去录》、《书法十讲》、《书法学习讲话》等。
1 人物简介2 人物生平3 艺术特色4 三绝诗书画5 艺术成就6 著述理论7 人物年表8 相关链接1.人物简介白蕉(1907—1969),本姓何,名治法,又名馥,字远香,号旭如,又署复翁、复生、济庐、海曲等,别号有云间居士、束海生、法天者、养鼻先生、不出不入翁、仇纸恩墨废寝忘食人等。
上海金山人,能篆刻,精书法,亦擅长画兰,能诗文。
白蕉是二十世纪中国书法帖学方面的杰出代表。
他的书法艺术深入晋唐,自出机杼,气息清新,韵味淳厚。
诸体之中尤以行草尺牍见称,每于兴至,信手挥洒,天机自动,不见端倪。
沙孟海先生誉其为:“三百年来能为此者寥寥数人。
”书法之余,偶作兰草,风姿绰约,清冲淡远。
盖以精于书道,故能叶叶出草法,办办入楷意。
观其书画,是知非才情学养俱佳者不可入其堂奥。
惜罹难“文革”,流年不永,垂世之作较少。
曾为上海中国画院筹委会委员兼秘书室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会员,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上海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专职干部。
1907年11月3日,白蕉出生于上海金山县张堰镇。
1919年,白蕉12岁时,五四运动爆发,中国政局陷入混乱,所以在学生时代,他积极投入报国爱国的热潮,曾担任重山县青年部长,并与进步同乡创办进步刊物《青年之声》,宣传爱国思想,同千百万工农群众去迎接北伐军。
1923年,白蕉16岁时,告别故乡,考入上海英语专修学校,通过同学蒋丹麟结识徐悲鸿,与徐悲鸿、周练霞、徐建奇,和戚石印夫妇一起加入蒋梅笙组织的诗社。
民国帖学书法重镇--白蕉的书学思想研究--兼论其对当代帖学发展的启示
1民国帖学书法 ——白蕉的书学思想研究——兼论 代帖学发展的启示郑长安刘海粟美术馆摘要当代书坛出现尊白抑沈的评价,凸显出当代帖学书法审美的深刻变化。
白 蕉书学思想的核心是“书髓论$阐释了静与动、法与意、实与虚、无形与有形、势与韵、生 与熟、有法与无法等有关用笔、用墨、结构、章法的多重''体用”关系。
对''笔法”的情感、力 度以及具体技法的功用,对书画艺理的通透参悟,促使白蕉形成了独具个人特色的帖学 新书风,对当代帖学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启示意义。
主题词白蕉书学帖学思想―、引子:当代书坛尊白抑沈现象民国书坛上承清代碑学书风,整体上以碑学为主导,吴昌硕)844— 1927)、沈曾植(1850—1922)、康有为(1858—1927)、于右彳(1879—1964)等 大家林立,皆崇尚雄浑古朴 之美,直接推动了碑派书法的繁盛。
而帖学 书风基本上处于式微阶段。
当时以沈尹默(1883—1971)为旗帜,马公愚 (1890—1961)、邓散木(1898—1963)、潘伯鹰(1904—1966)、白蕉(1907— 1969)等书家都致力于复兴、弘扬帖学道统,他们的帖学书学思想有其相似 之处,也有明显迥异之处。
在书法创作上,都以晋唐书风为旨归,其中以沈 尹默、白蕉二人的书法创作成就最高!也们是民国帖学书法的两座重镇。
沈尹默、白蕉的书法创作与他们的经历、思想等密不可分,尤其是与他 们的书法思想密不可分。
沈尹默、白蕉花费精力撰写成文的一篇篇文章,无 疑直观而深刻地体现出他们书法思想的精华与重点所在。
总的看来,对沈 尹默书法的评价出现了从肯定到否定、推崇到贬低、弘扬到消解的这样一个 倾向。
代表性的说法有:认为沈尹默对“法”的过度重视,影响了比“法”更为 重要的“理$道”的关注度,对书坛审美层次的提升显得力不从心;〔1〕还有〔1〕张其凤:《沈尹默书法总论》,《书画世界(1998年第5期,第11页。
白蕉书法赏析(二)
白蕉书法赏析(二)白蕉作品艺术特色白蕉初学二王不得法门,后来得到了《丧乱》、《二谢》等唐人摹本,稍得规模。
他16岁考入上海英语专修学校,结识了徐悲鸿,在徐氏的帮助下,白蕉更加刻苦,选用《阁帖》中王字放大至盈尺见方,经常通宵达旦地苦练。
继而能够挥洒自如,秀雅萧散,刚健中不乏婀娜,颇得二王的神韵。
1938年,为了捐款抗日,他和邓散木合办了一个“杯水书画展”,初露头角就受到欢迎,开始鬻书自给。
1940年,在上海首次举办了个人书法展,一时好评如潮。
当时王蘧常作诗赞颂道:“三十书名动海陬,钟王各欲擅千秋。
如何百炼功成后,傲骨难为绕指柔。
”除了直接师法二王,白蕉对于历代二王体系的大家,诸如唐虞世南、褚遂良、陆柬之,五代杨凝式,宋代的米芾,明代的董其昌、王宠等等,都悉心观摹,汲取营养。
在白蕉的书法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虞世南的笔致圆融冲和及外柔内刚;褚遂良的丰采流丽,韵致婉逸;陆柬之的飘逸流畅;也可以领略到董其昌率意中得秀色,分行布白的流宕洒脱;还有王宠疏宕逸笔的沉静。
这些感受若隐若现,在似与不似之间,能意会而难言表。
白蕉的行草,笔法精到,气息醇正,为近现代王体书风的典范,他的书法无论具体点画,还是整体布局,都显现出深厚的功力和精湛的技巧。
点画圆转润朗,舒展大方,结体疏密有致,匀称妥贴。
刚柔并济,外观柔美,内现力度;润枯合宜,润而不肥,枯而不燥;稳险得体,稳得脱俗,险不怪诞。
通篇洋溢着浓郁的书卷气息。
正如沙孟海的评价:“行草相间,寝馈山阴,深见功夫,造次颠沛,驰不失范,三百年来,能为此者寥寥数人。
”在一般人眼里,白蕉死守帖学,是排斥尊碑的。
有人找出了白蕉的一段话:“我们决不能因为有碑学和帖学的派别而可以入主出奴,而可以一笔抹杀。
六代乱离之际,书法乖谬,不学的书家与不识字的石工、陶匠所凿的字,正好比一只生毛桃,而且是被虫蛀的生毛桃,包(世臣)、康(有为)两人去拜服他们合作的书法,那是他们爱吃虫蛀的生毛桃,我总以为是他们的奇嗜。
看完白蕉的小字条,就知道这就叫书法家!
看完白蕉的小字条,就知道这就叫书法家!
白蕉(1907-1969),上海人,字远香,号旭如,现代著名书法家、画家、理论家、教育学者。
今天我们结合白蕉无意间写的小纸条,一并聊聊白蕉和他的书论点滴。
白蕉的书法理论清澈而深入,非常自然、轻松地阐释了许多大而复杂的问题。
如论执笔,“怎样去执笔,这问题又正和怎样去用筷子一样,简单而平凡。
”
白蕉论选帖:“真好比婚姻一样,是件终身大事,选择对方应该自己拿主意。
”论碑与帖,他说:“碑与帖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
”“碑版多可学,而且学帖必先学碑。
”“碑宏肆;帖萧散。
宏肆务去粗犷,萧散务去侧媚。
”论字儿的神采,“作字要有活气,官止而神行,如丝竹方罢,而余音袅袅;佳人不言而光华照人。
”
这个特点体现在其书法批评上也是如此,如论康有为用笔“颇似一根烂草绳”;论包慎伯草书用笔,“一路翻滚,大如卖膏药好汉表演花拳秀腿。
”
其书法在用笔结体章法上也是非常自然、非常轻松。
能自然已不易,能轻松更不易。
这就是白蕉,真是太妙了,把别人能体会到但说不出来的那种感觉非常轻松而准确地表达了出来。
【近代名家】白蕉论书髓
【近代名家】白蕉论书髓白蕉(1907-1969),本姓何,名治法,又名馥,字远香,号旭如,又署复翁、复生、济庐、海曲等,别号有云间居士、束海生、法天者、养鼻先生、不出不入翁、仇纸恩墨废寝忘食人等。
上海金山人,能篆刻,精书法,亦擅长画兰,能诗文。
白蕉是二十世纪中国书法帖学方面的杰出代表。
他的书法艺术深入晋唐,自出机杼,气息清新,韵味淳厚。
诸体之中尤以行草尺牍见称,每于兴至,信手挥洒,天机自动,不见端倪。
曾为上海中国画院筹委会委员兼秘书室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会员,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上海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专职干部。
白蕉书法宗王羲之、献之父子,始从唐欧阳询入手。
行草笔势洒脱,小楷特能,多参钟繇法,大字俊逸伟岸,亦具风致。
工写兰,无师承。
所作秀逸有姿。
能篆刻,取法秦汉印,泥封,而又参权、量、诏版文字,有古秀蕴藉之趣。
精书法,亦擅长画兰。
出身于书香门第,才情横溢,为海上才子,诗书画印皆允称一代,但生性散澹自然,不慕名利。
诗论亦富创见,诗名蛮声文坛,写兰尤享盛誉。
能诗文,曾主编《人文月刊》,著有《云间谈艺录》、《济庐诗词稿》、《客去录》、《书法十讲》、《书法学习讲话》等。
他还治印,只是难得为人奏刀。
沙孟海《白蕉题兰杂稿卷跋》云:“白蕉先生题兰杂稿长卷,行草相间,寝馈山阴,深见功夫。
造次颠沛,驰不失范。
三百年来能为此者寥寥数人”。
论书髓我经过相当时间的推敲和思考,决定用“书髓”二字来包举本讲。
因为在这一讲里所要谈的,可以说是书学上的最高修养,比较抽象,古人也不大把它分析、讲明。
正如孙过庭所谓:“设有所会,缄秘已深;遂令学者茫然,莫知领要,徒见成功之美,不悟所致之由。
”又云:“当仁者得意忘言,罕陈其要;企学者希风叙妙,虽述犹疏。
”这在初学者听来,或者以为同书法不甚相关;对于引证古人的议论,或者感觉会很平凡,或者是感到不容易领会。
其实呢,到是千真万确,妙而非玄。
现在为了诸位易于明了起见,提纲挈领,在本讲总题之下,先总的、概括地谈一谈。
不朽的白蕉——白蕉书法艺术述评
焉 两氤
余 九 知 其 为 一 牡 懒 之 ¥ 士 . 报 刊 上 女
时见其 文 字. 小品 文似 专学 袁 中郎一 肆者 ;
于黑 墨 自 来 之间 每 相 为短 长 ”。 曾 主编 “ 十书 名动 海陬 ,钟 王各 欲 擅千 秋。 如何 噩 见之后 .觉和 蔼可亲 略无枉 态也 三 ( 文月 刊 ), 并编 写出 版 ‘ 人 袁世 凯与 中华 百 炼 功成 后 .傲 骨难 为 绕指 柔 。 从此白 王五 音平 十 月. 中国自 院筹委 套 成正 . 民国 )一 书 ,黄 炎培为 之 作序 ,为 研究 袁世 蕉 更是 书贵 名 重 ,但他 依然 “ 以不息 为 体 。 他 曲十 委 之一 , 兼秘 书长 .闻 为i 化局 科
不 朽 的 白 蕉
— —
孔花 . 乏 堡
磊
n撼 浊艺 术述 评
葡 文, 苏显双
白 蕉
内客 提要 ・ 自蘸 为近现 代 书 法代表 人物 之一 . 其书 法一 生m ” 王” 二
为 归 .潇散 纵连 、 超凡脱 俗 .与 其淡 自
克
张 眨 萋
海 派“ 帖学 复 ” 王 ”书系 的 艺术思 潮 ,构建 了体丽笔 二 健 、归 宗 “ 二王 的书法 艺 术流派 。 这种 回
名 蜚声 文 ,写 兰尤 享盛 誉 ,在1 4 年代 , 90
他 和徐 悲鸿 、邓 散木 被称 为 “ 艺坛 三 杰” ,
蒋兆和 带给 白蕉 ,白蕉还为 此写诗 以记 之。
15 年 ,徐 悲鸿 带 白蕉去 白 石老^ 处 , 93
驯的 ,他 的狂 狷脱 俗 的气质 个性 是成 就其 书 且有 “ 白蕉 兰、 f申 ) 伽竹 、 ( l 侯 白石 老人 为 白蕉 画了 幅芭 蕉图 。这 些轶 事 白 石 高 野 安 梅 “三 绝之誉 。 其书 法以 “ 王 为 宗.兼 蔫 夫人金 学倥 有专文 详细谈 及 在 世不赘 。… 二 法独特 品 格的 根本 。篆 刻家 陈巨 来舶 < 持 取欧 、虞 诸 家, 超逸 绝尘 ,冠 绝时 人 。亦擅 13 年 ,为 了葬 捐抗 日 ,他和 邓散 木台 琐 忆 )臧 否人物 , 把白 蕉写 进 “ 98 海上 十太 狂
白蕉:临写是一个书家终身不懈的学习手段?(附白蕉书法百余幅,请收下,慢慢品!)
白蕉:临写是一个书家终身不懈的学习手段(附白蕉书法百余幅,请收下,慢慢品!)传统学习书法的步骤是由描红、填黑(填写空心字)到影格、脱格(脱一字二字至一行),最后才是临写。
这个循序渐进的安排是很合理的,科学的。
描红和填黑,事实上是在初步锻炼中锋铺毫,下基本功,使点画就范,写得圆满周到。
为什么说是在下基本功呢?因为,如果你不能中锋铺毫,红字就不能被盖罩,空心字就填不满;再进一步要求分布结构,才写影格、脱格。
写脱格时,事实就在引向临写。
什么叫“临写”?临写就是一面学习某一字体的笔迹,同时要把某一字体的架子搭像样外,还要注意学习它的神气,是学习遗产的手段。
这个时期是一个较长的时期。
一个书家往往是终身不懈地不废临写工夫的。
▲白蕉作品临写要三到——心到、眼到、手到,是心、眼、手三个方面的紧密结合。
心到第一。
一般初学只有二到——眼到、手到,进步不快;顶差的只有一到——手到,甚至说一到都觉得勉强,因为他不是在“临”帖而是在“抄”帖,写的字总算是帖上有的几个字,像么,一点也不像。
“临”,眼睛看,心里想,手下写,有帖在面前,是要对着写的,所以叫“临”。
我们应用的大楷簿、中楷簿,有的是九宫格(井字格)、米字格,可是恰恰帖上没有九宫格、米字格,怎么办?可以用明胶板或小玻璃,照习字簿上的格子(用红色或黑色细笔打的格子),放到帖上去对临。
这样,一个字的点画位置,在临写落笔前可以先仔细看一遍。
过去写不好的字,架子老是搭不好的字,在格子中要特地仔细检查,一定能够把原因都找出来,从而也就能够写好那个字了。
▲白蕉作品九宫格、米字格两种习字格子作用不同。
九宫格主要在求得点画位置,米字格主要在求得结构中心,要写得团结紧密。
临写的目的,既要得“形”,又要得“神”,形神俱得,工夫才到家。
明九宫格、米字格可以求得“形似”,求“神似”怎么办?要“读”。
读要在临帖之前,或者并不准备临写,作为专门的一课。
宋人书家黄庭坚说:“古人学书,不尽临摹,张古人书于壁间,观之入神,则下笔时随人意。
白蕉行草书临摹
白蕉行草书临摹
白蕉行草书临摹是一种传统的书法技艺,它是以白蕉叶为纸,用毛笔在白蕉叶上写字,以表达艺术家的情感和思想。
白蕉行草
书临摹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当时的书法家们就喜欢用白蕉叶
来写字,以表达他们的情感和思想。
白蕉行草书临摹的特点是字体简洁、结构紧凑、笔画流畅、
线条柔和,具有浓郁的气韵。
它的笔画比普通的草书更加细腻,
更加精致,更能表达艺术家的情感和思想。
白蕉行草书临摹的技艺非常复杂,需要艺术家具备良好的书
法功底和绘画技巧,才能够把白蕉叶上的字写得更加精致。
此外,艺术家还需要掌握一定的绘画技巧,才能够把白蕉叶上的字写得
更加精美。
白蕉行草书临摹是一种传统的书法技艺,它不仅可以表达艺
术家的情感和思想,还可以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它的精美程度和
艺术价值,让它成为中国书法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
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白蕉《书法学习讲话》
书法学习讲话白蕉按:这是作者生前的一篇关于书法学习的讲稿,现经其家属整理,发表出来供书法爱好者研究,参考。
字,人人写,应该写得正确,清楚,整齐。
我们大家也爱看别人写得清楚,整齐,好看的字。
对音乐,绘画等艺术的爱好欣赏,不一定人人天天接触。
书法不同,因为它是人人接触,常常应用的。
书法又是我们祖先长期积累起来的写字艺术化的经验,这份传留下来的宝贵遗产,我们需要批判地继承,要能够交给工农兵大众,为工农兵大众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书法学习问题是个具体实践的方法问题,但也是个思想方法问题。
有些朋友比较迫切希望快一些写好字,往往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到底能不能写好字?”或者提出那样一个问题:“字无百日功,是不是悠悠之谈?”字,人人能够写得好,也一定能写得好。
对于书法学习的基本技法的掌握,一百天时间也许是可以过关的。
问题是在于学习的态度,是不是能持之以恒;同时还要具体了解和掌握学习的关键,认真对待,集中力量各个解决。
如果在思想上准备充分一些,态度又很积极,那末进步快一些也是可能的事。
这里我分五个部分来谈:(一)传统的学习方法书法学习究竟怎样入门,值得谈一谈。
任何事,都有法。
种水稻、木棉有法,造房屋,做桌子有法.骑马,射击有法;音乐,舞蹈有法;京剧武打,满台人马混战一场,混而不乱,双方大将,一个长矛猛戳,一个大刀飞舞,打得天翻地覆,双方都没有受伤,是法,杂技表演,观众看得惊险万分,不免提心吊胆,可是演员却从容自若,是法。
法,就是法则,某些地方叫做“程式”,事物的规律被发现后,人们掌握了它,就有办法。
书法,就是写字的方法。
这里先谈一下如何入门的方法。
我小时候的学习方法现在想想很有道理。
那是传统的办法,在初学时从执笔开始,循序渐进,描红,填黑,映格、脱格(脱一字,二字……一行),到最后才是临写。
这个办法很切实际,安排也是很科学的.事实上,描红,填黑这两步,意在一开始先教人们逐步体会怎样才能够把毛笔的笔毫铺开,怎样才能使笔心在笔画中行,把字写得笔笔圆满,务使点画先就范,笔笔能够听话。
白蕉《书法十讲》(全)1-4
⽩蕉《书法⼗讲》(全)1-4缘逸轩主⼈按:在⽹上搜《书法⼗讲》,见⼀纪念⽩蕉博客,博主整理很全,故转贴于此,对我辈后学,定有裨益,万分感谢博主的⾟劳。
⽬录书学前⾔第⼀讲书法约⾔第⼆讲选帖问题第三讲执笔问题第四讲⼯具问题第五讲运笔问题第六讲结构问题第七讲书病第⼋讲书体第九讲书髓第⼗讲碑与帖 书学前⾔书学在古代为六艺之⼀,本来是⼀种专门的学问。
周秦以来,历代都⾮常重视,尤其是汉、晋、唐三朝。
五千年来,期间书体颇有变迁,不过可以这样概括地说:我国的书法直到魏晋,⽅才⾛上⼀条⼤道,锺王臻其极诣,右军尤其是集⼤成,正好像儒家的有孔⼦⼀样。
在书法的本⾝上说,不侫并⽆新奇之论。
现在愿诸位在学习书法时注意的有三个字:第⼀个是“静”字。
我常说艺是静中事,不静⽆艺。
我⼈坐下⾝⼦,求其放⼼,要⾏所⽆事。
⼀⽅⾯不求速成,不近功;⼀⽅⾯不欲⼈道好,不近名。
像这样名⼼既澹,⽕⽓全⽆,⾃然可造就不同凡响。
第⼆个字是“兴”。
我⼈研究⼀种学问,当然要对所研究的⼀门要先发⽣兴趣。
但是⼀时之兴是靠不住的,是容易完的。
那么如何可以使兴趣不绝地发⽣呢?总之,在于有“困⽽学之”的精神。
俗语所谓“头难、头难”,开始的时候,的确不易,没有毅⼒的⼈,不免见难⽽退,就此灰⼼。
所以我们要不怕难,能够不怕,⾃会发⽣兴趣。
起始是⼀种浅尝的兴趣,到后来便得深⼊的兴趣,有了深⼊的兴趣,不知不觉便进⼊“不知⾁味”的境界⾥去了。
将来炉⽕纯青,兴到为之,宜有杰作。
第三个字是“恒”。
我们要锲⽽不舍,不能见异思迁,不可⼀曝⼗寒。
世界上许多学问事业,没有⼀种学问、⼀种事业可以⽆“恒”⽽能够成功的。
易经恒卦的卦辞,开始就说:“恒、亨、⽆咎、利贞、利有攸往”那是说有恒⼼是好的、是通的、是有益的,如果锲⽽不舍,那就⽆往⽽不利了。
当年永禅师四⼗年不下楼,素师退笔成塚,可见他们所下的苦功。
⼜如卧则划被,坐则划地,⽆⾮是念兹在兹,所以终于成功。
但是,梁庾元威说:“才能关性分,耽嗜妨⼤业”,不侫平时对书学就有这⼀点感想。
现代书法中被遗忘的大师——白蕉,书法好在哪?
现代书法中被遗忘的大师——白蕉,书法好在哪?在民国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这一阶段,有一位杰出的书法家——白蕉(1907-1969),他的书法被沙孟海先生赞誉为:“三百年来,能为此者,寥寥数人。
”意思是在这三百年间,书法能达到这么高的水平,屈指可数。
这是多么高的赞誉!白蕉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如何欣赏、评价其书法?连接上文三、后期40多岁的白蕉在这一阶段开始走进魏晋风韵,摆脱了欧阳询瘦长的字形,开始摇曳生姿,也摆脱了虞世南含蓄的用笔,开始婉转飘逸。
这一时期用笔上呈现出四大特点:圆弧、虚尖、方折、连带。
1、圆弧不再使用圆润浑厚的转折,而大量书写优美的弧度。
2、虚尖这种虚尖如下图所示,这在其书法中不在少数,呈现出爽利飘逸之感,虚尖贵在虚而不薄,尖而厚重,这就体现了一位书家对中锋用笔的理解。
3、方折在有些折笔的时候是原地方折过去,纯粹是对于笔锋的控制技巧,微妙而又迅速,非常露骨。
4、连带字组连带现象在这这一时期并不十分突出,只是少量出现,但这已经进步很大了,前中期的白蕉书法几乎不会出现这种现象。
在结构章法上呈现出:字形摇曳生姿、章法错落有致。
1、字形字形或大或小、或长或短、或实或虚、或正或欹,倚侧多变。
这是白蕉之前没有的书写形态。
2、章法在章法上,白蕉这一时期并没有太多了出彩之处,这一点确实有不足之处。
如上图所示,整篇章法上行气摆动不大,不足论之,字与字之间的间距也较为整饬,唯一不同之处便是“难”字下方的大空白,另外结尾的大空白又略显单调,应该加盖印章或者拉长落款文字。
四、大后期(风格定型)50多岁的白蕉书法已是其大后期的风格,此时已基本定型,以行草书为主,而且达到无与伦比的高度,书写极其自由流畅,行笔变化耐人寻味,犹如柳叶交错,交相辉映,溪流汇支,纵横有致。
魏晋风流在白蕉笔下,将20世纪书坛推向了新一个高峰,一扫清代碑学之风。
其代表如下图所示:1、在用笔上,整体较后期,更为随意自然,圆转用笔增多,为的就是增加书写的速度和流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蕉:说说书法结构白蕉:说说书法结构结构就是讲点划、位置、多少、疏密、阴阳、动静、虚实、展促、顾盼、节奏、回折、垂缩、左右、偏中、出没、倚伏、牡牝、向背、推让、联络、藏露、起止、上下、仰覆、正变、开阖之次序,大小长短之类聚,必使呼应,往来有情。
广义一点讲,关于行间章法,都可以包括在内。
结构以一个字言,好比人面部的五官;以行间章法言,好比一个人的四肢百骸,举止语默。
我们看见五官有残疾或不端正的人,除了寄予同情之外,因为过于触目诧异,或者觉得可怕,或者觉得可笑。
或者是因为他的猥琐、他的凶恶,使你觉得此人面目可憎。
或者像破落户、有烟瘾的人,所穿垢腻且皱的绸袍子,把喉头的纽扣扣在肩膀上。
或者像窭人暴富,欲伍缙绅,一举一动,一言一笑,处处不是。
或者像壮士折臂、美人眇目。
这与作字的无结构,不讲行间章法,所给予人的印象何异!从前《礼记》上说:“体不备,君子谓之不成人。
”作字不讲结构,也便是不成为书。
赵子昂云:“学书有二:一日笔法,二日字形。
笔法不精,虽善犹恶;字形不妙,虽熟犹生。
”冯钝吟云:“作字惟有用笔与结字。
用笔在使尽笔势,然须收纵有度;结字在得其真态,然需映带均美。
”是的,初学作字,先要懂得执笔,既然懂得了执笔,便应进一步懂得运用,运用懂得之后,然后再学习点画体制。
扬雄说:“断木为棋,刑革为鞠,皆有法焉。
”书法的神韵种种,在学者得之于心,而法度必资讲学。
康有为说:“学者有序,必先能执笔,固也。
至于作书,先从结构入,划平竖直,先求体方,次讲背向、往来、伸缩之势,字妥帖矣。
次讲分行布白之章法,求之古碑,得各家结体章法,通其疏密、远近之故;求之各书法,得各家秘藏验方,知提顿方圆之用。
浸淫久之,习作熟之,骨肉、气血、精神皆备,然后成体。
体既成,然后可言意态也。
”古人讲结构,往往混入于笔法,如陈绎曾的《翰林要诀》、无名氏的《书法三昧》、李溥光的《永字八法》等,实在是当时馆阁所尚,虽有精要处,而死法繁多,使人死于笔下,学者不去考究,何尝不能暗中相合。
至于张怀瓘的《玉堂禁经》、李阳冰的《翰林密论》,比以上三种虽较高些,但徒立名目,越讲得多,越讲不完全,越使学者觉得繁难。
王应电讲书法点划,分为十法,近人卓定谋别为九法,将我国所有各种字体、笔划基础归纳在内,然在普通应用,无甚关系。
这种说明,都是外状其形,内含实理。
学者于临池中有了相当的功夫,然后方能够体会。
近人陈公哲,列七十二种基本笔画,颇为繁细,虽是死法,然于开悟初学,尚属切实可取。
可以将其笔画与字样、举例对看一遍。
清蒋和的《书法正宗》,论点划殊为详尽,虽亦都属于死法,然初学者却都可以参考。
其内容分:(甲)平划法,(乙)直划法,(丙)点法,(丁)撇法,(戊)捺法,(己)挑法,(庚)钩法,(辛)接笔法,(壬)笔意,(癸)字病。
(字病于第七讲中引到。
)又王虚舟、蒋衡合辑的分部配合法,笔画结构取用欧、褚两家,可以参阅。
讲结构而先讲点划偏傍,正如文字学方面的先有部首一样。
亦正是孙过庭所谓“积其点划,乃成其字”的意思。
等点划、偏傍明白了,循序渐进,再配合结构。
蒋和所著,大法颇备,学者正宜通其大意。
以上所举陈、蒋、王等所著的参考资料,在已有成就的书家看来,是幼稚的,或不尽相合的,但对初学入门者却是有用的。
执死法者损天机,凡是艺术上所言的法,其实是一般的规律,一种规矩的运用,所以还必须变化。
所以昔人论结构有“点不变谓之布棋,划不变谓之布算子,竖不变谓之束薪。
”的话,学者所宜深思。
一个人穿衣服,不论衣服的质料好坏,穿上去都好看的人,人们便称之为有“衣架”。
反之,质料尽管很好,穿上去总没有样子的,便称为没有衣架。
有衣架和没有衣架是天生的,难以改造。
至于字的间架不好,只要讲学,是有方法可以纠正的。
汉初萧何论书势云:“变通并在腕前,文武造于笔下。
出没须有停优,开阖借于阴阳。
”后汉蔡邕的《九势》中说:“凡落笔结字,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势递相映带,无使势背。
转笔宜令左右回顾,无任节目孤露。
”王羲之《记白云先生书诀》云:“起不孤,伏不寡,回仰非近,背接非远。
”欧阳询云:“字之点划,欲其相互接应。
”又云:“字有形断而意连者,如:以、必、小、川、州、水、求之类是也。
” 孙过庭云:“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
”“初学分布,但求平正。
既知平正,务追险绝。
既能险绝,复归平正。
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
”“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违而不犯,和而不同。
”姜白石云:“字有藏锋出锋之异,粲然盈楮,欲其首尾相应,上下相接为佳。
”卢肇曰:“大凡点划不在拘之长短远近,但勿遏其势,俾令筋脉相连。
”项穆日:“书有体格,非学弗知。
……初学之士,先立大体。
横直安置,对待布白,务求其匀齐方正矣。
然后定其筋骨,向背、往还、开合、联络,务求融达贯通也。
次又尊其威仪,疾徐、进退、俯仰、屈伸,务求端庄温雅也。
然后审其神情、战蹙、单叠、回带、翻藏、机轴、圆融、风度、洒落。
或字余而势尽,或笔断而意连。
平顺而凛锋芒,健劲而融圭角。
引伸而触类,书之能事毕矣。
”“书有三戒:初学分布,戒不均与欹;继知规矩,戒不活与滞;终能纯熟,戒狂怪与俗。
若不均且欹,如耳、目、口、鼻,开阔长促,邪立偏坐,不端正矣。
不活而滞,如泥塑木雕,不说不笑,板定固窒,无生气矣。
狂怪与俗,如醉酒巫风,丐儿村汉,胡行乱语,颠仆丑陋矣。
又,书有三要:第一,要清整,清则点划不混杂;整则形体不偏斜。
第二,要温润,温则性情不骄怒;润则折挫不枯涩。
第三,要闲雅,闲则用笔不矜持;雅则起伏不恣肆。
以斯数语,慎思笃行,未必能超人上乘,定可为卓焉名家矣。
”这些话都是在讲,学书先知点画结构,而后行间、章法、结构。
虽亦有时代风气的不同,但是其大纲是可得而言的。
欧阳询的三十六条结构法,大概是学欧书者之所订,便于初学,宜加体会。
明李淳整理前人所论,演为大字结构八十四法,每取四字为例,作论一道,颇足以启发学者。
隋代释子智果《心成颂》,其所言结构精要,多为后人所本,兹录后: 回展右肩:头顶长者向右展,宁、宣、壹、尚字是。
长舒左足:有脚者向左舒,实、其、典字是,或谓个、彳、木、才之类。
峻拔一角:字方者抬右角,国、周、用字是。
潜虚半腹:划稍粗,于左右亦须著远近、均匀,递相覆盖,放令右虚,用、见、冈、月字是。
间开间阖:“無”字四点为上合下开,四竖为上开下合。
隔仰隔覆:“竝”字两隔,“畺”字三隔,皆斟酌二、三字仰覆用之。
回互留放:谓字有磔掠重者,若“爻”字,上住而下放,“茶”字上放下住是也,不可并放。
变换垂缩:谓两竖划,一垂一缩,“并”字右缩左垂,“斤”字左缩右垂是也。
繁则减除:王书“懸”字,虞书“毚”字,皆去下一点。
疏当补续:王书“神”字、“处”字皆加一点。
分若抵背:卅、册之类,皆须自立其抵背。
鐘、王、虞、欧皆守之。
合如对目: “八”字、“州”字之类,皆须潜相瞩事。
孤单必大:一点一划,成其独立者是也。
重立仍促:昌、吕、爻、棗等字上小;林、棘、絲、羽等字左促;森、淼等字兼用之。
以侧映斜:撆为斜,磔为侧,交、欠、以、入之类是。
以斜附曲:谓“ㄑ”为曲,女、安、必、互之类是。
单精一字,力归自得,向背、仰覆、垂缩、回互不失也。
盈虚视连行,妙在相承起伏,行行皆相映带联属而不违背也。
又清人蒋和之全字结构举例,集诸名家讲论,颇为明要,足资学者参考。
宋代姜白石《续书谱》所言,有关结构者:向背向背者,如人之顾盼,指划,相揖相背。
发于左者应于右,起于上者伏于下。
大要:点划之间施设各有情理。
求之古人,右军盖为独步。
位置假如立人、挑土、田、王、衣、示一切偏傍,皆须令狭长,则右有余地矣。
在右者亦然。
不可太密太巧,太密太巧者是唐人之病也。
假如“口”字在左者,皆须与上齐,鸣、呼、喉、咙等字是也。
在右者,皆须与下齐,和、扣等字是也。
又如“宀”头须令覆其下,“走”、“辵”皆须能承其上。
审量其轻重,使相负荷;计其大小,使相副称为善。
疏密书以疏为风神,密为老气。
如“佳”之四横,“川”之三直,“魚”之四点,“畫”之九画,必须下笔劲净、疏密停匀为佳。
当疏不疏,反为寒乞;当密不密,必至凋疏。
曾文正公曰:“体者,一字之结构。
”今人张鸿来以势式、动定二者,分用笔、结字曰:“书之所谓势,乃指其动向而言,此用笔之事也;书之所谓式,乃指其定象言,结字之事也。
”但是,结构是书学上的方法,是艺术方面的技巧,而不是目的。
换句话说,便是在书法上的成功,还有技巧以上的种种条件。
来源书法屋,书法屋中国书法学习网。
举例说:文昌帝君、观音菩萨,装塑得五官端正,可以说无憾了,但是没有神气。
如果作字在结构上没有问题了,而不求生动,则绝无神气,还不是和泥塑木雕无异?作字要有活气,官止而神行,正如丝竹方罢而余音袅袅;佳人不言而光华照人。
所以古人在言结构之外,还要说:“字字需求生动,行行要有活法。
”李之仪云:“凡书精神为上,结密次之,位置又次之。
”晁补之云:“学书在法,而妙在人。
法可以人人而传,而妙在胸中之所独得。
”周显宗云:“规矩可以言传,神妙必繇悟入。
”都是说明此理,在学问、艺术上说,一个“悟”字关系最大。
书法方面的故事如:张旭见公主与担夫争道而悟笔法;又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而得其神。
试问,舞剑器与担夫争道,于书法发生什么干系?诸位现在当有以语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