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十二个问题足够了!
如何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如何准确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刻内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是大势所趋、形势使然。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已转化为结构性问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主要表现在供给结构不能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
这时,侧重于解决短周期经济波动问题的需求政策,不仅难以应对长周期中所出现的结构性问题,而且还可能进一步加剧结构失衡,造成债务增加、产能过剩乃至增速下滑的局面。
无论是二战之后的美国,还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的主要经济体,基本都采用凯恩斯需求管理的政策来刺激经济,其经济增速在经历了短期恢复之后,很容易再次出现下滑,甚至滞胀状态。
因此,必须调整经济发展政策,从供给侧发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所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即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准确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刻内涵,需要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大关键点。
“供给侧”是指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在供给侧。
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内在关系的两个基本方面。
供给管理和需求管理是对市场经济运行进行宏观管理的两种基本方法,目的是保持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在总量和结构上达到基本平衡,从而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在实际经济运行中,如果主要矛盾出现在供给侧,则宏观经济管理方法以供给管理为主;如果主要矛盾出现在需求侧,则宏观经济管理方法以需求管理为主。
2016年1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需求侧管理,重在解决总量性问题,注重短期调控,主要是通过调节税收、财政支出、货币信贷等来刺激或抑制需求,进而推动经济增长。
供给侧管理,重在解决结构性问题,注重激发经济增长动力,主要通过优化要素配置和调整生产结构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进而推动经济增长。
【2016遴选考试重要复习资料】读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十二个问题足够了!
点评:
既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此重要,是不是因此意味着就可以忽略和轻视需求侧?
对此,总书记给出了明确答案:要把握好“加法”和“减法”,做到两手结合、同步并行,既要增加要素投入,促进经济总量增加,又要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这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同时市场和政府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做好“加减法”是发挥好政府和市场配合作用的要求。
4.如何认识宏观调控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作用
社会上有一种观点认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削弱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完全由市场调节经济结构。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如果单靠市场调节来完成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必然会加剧经济失衡,出现极其严重的企业大面积倒闭潮,导致经济发生断崖式衰退,出现大量失业人口,甚至引发严重的社会危机。这正是马克思批判过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通过经济危机解决比例关系失衡的做法。
要发挥好市场和政府作用,一方面遵循市场规律,善于用市场机制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政府要勇于承担责任,各部门各级地方政府都要勇于担当,干好自己该干的事。要突破重点难点,坚持重点论,集中攻关,以点带面。要把工作做细做实,有针对性制定政策、解疑释惑;具体工作要从实际出发,盯住看,有人管,马上干。要平衡好各方面关系,把握好节奏考试必考考点】公选王解读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遴选考点(聚焦农业供给侧改革)
以下为公选王遴选网遴选公务员复习资料,大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学习。
>>>>>公务员遴选考试公告信息
>>>>全国各地历年公务员遴选笔试真题汇总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个关键性问题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个关键性问题去产能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主要任务。
当前,社会上对去产能的认识还存在一些似是而非的看法,需要予以澄清。
中国经济正处在增长阶段的转型期,与过去的高速增长期相比,观察和评价近几年经济形势的角度应有所不同。
相对过去而言,在转型期,经济增长的问题有所增加,并且出现了许多新问题。
中国政府已经或正在解决这些问题,并且守住了底线、稳住了阵脚,结构转型的几个主要指标,包括消费、服务业、内需等,出现了具有长期意义的转折性变化。
供給侧改革迫在眉睫中国的经济改革从来是问题导向的。
供给侧改革以解决中国经济运行和发展中面临的要害问题为主要任务。
近年来,中国经济的经历和经验,对全球发展,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的转型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和参考价值。
这个时期,比拼的是中国经济的发展韧劲,考验的是政府应对困难和风险、解决问题的能力,显示了中国独特的制度优势。
与过去相比,经济实现同样或低一点增长速度的难度更大,要求的综合素质更高,也更为可贵。
要摆脱这种困局,首要任务是高度重视并大力度减产能,同时,解决其他领域“低效率洼地”问题。
而需求侧政策在解决上述问题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逐渐凸显。
推动结构性改革,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要解决的“三去一降一补”问题,是转型中的硬骨头。
下决心啃这些硬骨头,将会从根本上提高中国经济效率,增强中长期增长动力和竞争力。
关于以供给侧改革释放需求潜力,笔者有以下两点建议。
一是切实放宽基础产业、服务业准入。
美国竞争战略专家迈克尔·波特写过一本名为《日本还有竞争力吗》的书,他认为日本高速增长期后存在着“二元经济”,一个是高度对外开放、竞争力很强领域;另一个则是面对国内市场、封闭性强、竞争力差的领域,包括贸易、物流、运输、通讯、金融等领域,加大了整个经济的运行成本。
他提出,日本经济要走出困境,必须下决心对后一个领域进行以竞争为基础的变革。
正确认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提出的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和必要举措。
为解决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实现经济发展由注重强调市场需求的“有没有”向注重供给的“好不好”方面的转变,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引领经济“新常态"的必然选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其内在的发展逻辑和理论内涵,是解决经济发展“滞胀”的有效对策,与需求侧管理共同构成经济发展的“一体两面”.基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分析,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做好“转型、创新和改革”方面的工作,才能真正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的时代背景(一) 消费供给跟不上消费升级步伐这些年,随着居民财富的积累增厚,消费转型升级引发的有效供给不足问题日益突出。
但在实际经济运行中,给人的错觉却是消费能力不足.事实上, 2014 年我国消费者的全球奢侈品消费达到1060 亿美元,占全球奢侈品销售额近一半。
不少民众到国外抢购智能马桶盖、化妆品、婴幼儿奶粉等商品,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当前国内省内初级消费市场已经饱和,产品供给体系总体上仍是以规模化、标准化产品为主,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
一些企业“埋头苦干,拼命生产",致使库存积压、利润微薄,甚至亏损甩卖,令人痛心。
这种漠视市场实际需求的经营行为,就是典型的供需脱节。
(二) 资本边际效率下降按照凯恩斯的定义,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资本。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后,随着政策刺激下国内投资的大幅增长,资本边际产出效率呈现出明显降低的趋势.从2008 年到现在,每新增1 元GDP 需要增加的投资已经显著上升.这主要是因为,投资的不断增加必然会引起资本品供给价格的上升,增加生产成本也就相应地降低了投资回报率。
图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图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在2016年1月26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上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
下面就来和小编小编一起看看图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吧。
相关阅读:强调,推进供给侧改革,“不能因为包袱重而等待、困难多而不作为、有风险而躲避、有阵痛而不前”。
提出这四个“不能”,是对供给侧改革重要性和紧迫性的深刻阐述。
供给侧改革有多重要?对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判断一针见血:“结构性问题最突出,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
”推进供给侧改革是形势所迫,是问题倒逼的必然选择。
改革攻坚,这个坎必须跨过去。
当前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一个变化的节点,长期的发展积累了庞大的经济总量,基数抬高,连续多年的两位数增长已经不可重复了。
中国经济正进入呈L型走势的中高速增长时期。
这一阶段必须坚持把改革发力点转到调整经济结构上,在保持总量增长的同时,实现结构优化。
随着我国由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各种矛盾集中爆发。
而各种矛盾的产生往往是因为发展存在诸多短板,出现结构性问题。
推进结构性改革就是协调发展过程中的重大关系,在破解难题、补齐短板的同时又巩固和厚植原有优势,是让中国经济健康发展、行稳致远的一项重大举措。
指出,国内经济现在面临“四降一升”。
结构性改革必须进行,而重点就在供给侧。
当前的问题主要是传统门类生产过剩。
传统门类出现生产过剩不是因需求不足,或没有需求,而是需求变了。
但供给的产品却没有变,质量、服务跟不上,已不能满足需求的变化。
比如,我国一些行业和产业产能严重过剩,同时大量关键装备、核心技术、高端产品还依赖进口;有的农产品生产缺口很大,而有的农产品增产则超过了需求增长;一些有大量购买力支撑的消费需求在国内得不到有效供给,消费者将大把钞票花费在出境购物、“海淘”上。
2023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结和理解
2023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结和理解2023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入了关键阶段。
这一年,我国经济发展正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机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了加快转型升级的一项重要任务。
经过一年的努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为我国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首先,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国实现了经济增长的转型。
在过去,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增加投入和扩大规模来实现,这种方式已经难以为继。
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们加大了对创新驱动的支持力度,提高了全要素生产率,实现了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效益提升的转变。
这不仅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也提升了中国制造的竞争力。
其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优化产业结构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我国经济过去长期以来依赖低端产业为主,面临着产能过剩、环境污染等问题。
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们积极推动产业升级,加快发展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了产业结构。
这不仅提高了我国产业的附加值,也提升了我国企业的竞争力。
再次,通过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国实现了全面开放的新突破。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涉及内部改革,还涉及对外开放。
我国加快推进自贸区建设,放宽市场准入,鼓励外资进入中国市场,优化营商环境。
这不仅吸引了更多的外资,提升了中国市场的吸引力,也为我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更多机遇。
最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在促进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我国加大了对农业农村的支持力度,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促进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我国加大了对环保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了绿色发展,提升了环境质量。
总结来说,2023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过一年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果。
通过深化改革,我国实现了经济增长的转型,优化了产业结构,推动了全面开放,促进了乡村振兴和绿色发展。
然而,也要认识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如产能过剩的问题仍然存在,部分地区和企业转型困难较大。
经济新常态下供给侧结构改革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经济新常态下供给侧结构改革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经济新常态下,中国供给侧结构需要进行改革,以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这一改革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需要制定相应的对策来应对。
供给侧结构改革面临的问题是结构性矛盾突出。
在经济快速增长的过程中,一些行业过度发展,产能过剩,而一些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相对滞后。
对策是加快结构调整,减少过剩产能,同时推动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供给侧结构改革面临的问题是市场主体活力不足。
传统的产业结构导致市场竞争不充分,创新动力不足,导致经济增长缺乏内生动力。
对策是加大创新驱动力度,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业态创新,提高市场竞争力。
供给侧结构改革面临的问题是金融体系不完善。
金融供给不足,特别是对小微企业和创新型企业的融资支持不够。
对策是深化金融改革,加强金融创新,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完善金融市场体系,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加充分的金融支持。
第四,供给侧结构改革面临的问题是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
传统行业劳动力过剩,而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缺乏人才。
对策是调整教育培训体系,加大对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人才培养力度,提高劳动力素质,促进人力资源有效配置。
第五,供给侧结构改革面临的问题是环境污染严重。
传统产业的发展给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需要采取措施进行环境治理。
对策是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推动清洁生产,加强环境监管,实施生态补偿机制,推动绿色发展。
第六,供给侧结构改革面临的问题是农业农村发展不平衡。
农村地区设施薄弱,市场发育不完善,农民收入增长乏力。
对策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强农村金融支持,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经济新常态下,供给侧结构改革面临诸多问题,但也有相应的对策可供选择。
通过加快结构调整,推动创新驱动,深化金融改革,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农村发展等方面的努力,我国供给侧结构改革将能够有效推进,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科学内涵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科学内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通过优化供给结构来改善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一种经济改革措施。
它的核心思想是在引导消费需求的同时,通过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推动经济供给体系的升级与转型,使经济发展更加具有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它反映了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和未来发展的战略方向,是实现高质量经济发展的必要手段之一。
一、提高供给质量。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任务是提高供给质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科技创新,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改善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推广绿色生产方式;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人力成本;加强服务供给,促进服务业发展。
这些措施旨在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品牌价值,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企业盈利水平,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优化供给结构。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是优化供给结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促进资源配置的优化和合理化,加强区域间和行业间的协调;推广金融创新,加强融资支持;深化国企改革,促进企业管理和运营效率的提升;加强政府监管和服务,促进市场环境的公平竞争。
这些措施旨在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形成以高附加值、低污染、高效益、高技术为特征的优质供给结构。
三、加强市场体系建设。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在于市场导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挥市场竞争力;完善激励体系,激发企业的创新动力;加强产权保护体系建设,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推进金融体制改革,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这些措施旨在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形成规范、透明、可靠、高效的市场环境,提高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公正性。
四、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以适应深入调整供给结构的需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教育体系改革,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加强人才引进,促进人才集聚;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提高人才创新能力;优化人才流动机制,促进资源和人才的自由流动。
经济新常态下供给侧结构改革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经济新常态下供给侧结构改革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经济新常态是指经济增长速度进一步放缓,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化,发展动力进一步转换的经济发展阶段。
在这一阶段下,供给侧结构改革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但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分析新常态下供给侧结构改革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供给侧结构改革面临的一个问题是产能过剩。
过去几年,我国在一些传统产业领域出现了产能过剩的情况,导致生产能力效益下降。
对此,我们应该采取措施,通过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加大技术创新力度等方式,实现供给侧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供给侧结构改革还面临着资源环境压力。
过去几十年的高速经济增长给我国资源环境造成了巨大冲击,已经超过了承受的能力。
在新常态下,我们需要加大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力度,推动产业结构向绿色发展转型,推进可持续发展。
供给侧结构改革也面临着技术创新不足的问题。
我国虽然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但在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方面还存在欠缺。
我们需要在新常态下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推动经济发展从制造业向创造性经济转变。
只有通过技术创新,才能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提升产业竞争力。
供给侧结构改革还面临着金融体系不完善的问题。
我国的金融体系在供给侧结构改革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目前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金融资源配置不合理、融资难融资贵等。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为供给侧结构改革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对策。
加大政府支持力度,通过加大财政投入,推动落后产能的淘汰和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
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工作,通过加大资源税和环境税的征收力度,推动企业加大节能减排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加大技术创新投入,通过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和改革科研机制,提高技术创新的能力。
加强金融体制改革,通过完善金融监管和改革金融机构,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为供给侧结构改革提供更加有效的资金支持。
正确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正确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随着中国经济的逐步转型和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逐渐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然而,对于普通人来说,他们对这个词可能不太熟悉,也不太了解。
那么,什么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它有什么作用?以下是一些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正确理解。
什么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政策方向之一。
这个词可以分成三部分进行解释:•供给侧:指的是生产者侧的供给,也就是制造业、服务业等实体经济领域,这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结构性:指的是不同领域、不同产业之间的结构构成,也就是产业结构、企业结构、市场结构等。
•改革:指的是阻碍经济发展、制约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体制机制、政策、法律等需要进行的改革。
综合来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种针对经济供给端的结构性调整和改革措施,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目标,通过深入推进体制和机制改革,通过市场化手段,加速转型升级、优化结构、提高效率、增强动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为什么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是中国面临的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压力。
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制造业和出口导向经济发展方式已经不适应国内和国际市场的变化和发展需要。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转型升级的关键,目的在于解决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三个问题:1.供给质量不断提升:过去,中国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多以数量和速度为核心,造成了产品质量不足、品牌意识不强等问题。
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加强对企业质量、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支持,提高供给质量,提高消费者口碑和品牌形象,在贸易和服务领域更具竞争力。
2.减少过剩产能:中国在过去几年的高速发展中,不同产业间存在着产能过剩、重复建设等问题,这样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如企业效益下降、产品品质下降等。
因此,通过适度限制过剩产能,并整合资源,发挥市场调节作用,提高总体效益,可以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3.调整经济结构:中国经济正在转向以内需为驱动的增长模式,需要调整经济结构和布局,增加消费占比。
正确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正确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和创新来优化供给结构,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推动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
在传统的需求侧经济模式下,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需求的扩张,而供给侧结构性则突破了这种模式,将发展的重点从满足需求转向增强供给能力。
供给侧结构性的主要任务是强化供给侧的结构优化和创新能力,通过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企业创新和提高生产力,推动经济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从而实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和高质量增长。
首先,供给侧结构性的核心任务是深化供给侧。
这包括减少无效产能、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优化产业结构等。
通过去产能、去库存等措施,淘汰过剩产能,使市场供求关系更加均衡。
同时,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其次,供给侧结构性还需要加强创新能力。
创新是推动供给侧的关键驱动力。
在供给侧中,需要注重以市场为导向的创新,大力支持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设创新型国家。
再次,供给侧结构性还需要改善人力资源供给。
人才是实现供给侧的核心资源。
要通过教育、培训和引进人才等措施,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和供给的结构。
加强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培养适应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
此外,供给侧结构性还需要完善金融体系。
金融体系是供给侧的重要支撑,要加强金融体制,完善金融市场,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同时,要防范金融风险,提高金融监管能力,促进金融系统稳定运行。
最后,供给侧结构性需要推动优化资源配置。
要通过市场机制的引导,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
要推动国际合作,加强国际资源配置,实现全球资源的合理配置。
总之,供给侧结构性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
通过深化供给侧、加强创新能力、改善人力资源供给、完善金融体系和推动优化资源配置等措施,可以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和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024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结和理解
2024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结和理解2024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中国经济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本文将对这一年的供给侧改革进行总结和理解。
首先,2024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宏观层面上取得了显著成果。
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成功地解决了去产能、降杠杆、减税降费的问题。
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国有企业的不良资产得到了处理,生产力得到了释放,企业盈利能力得到了提升。
其次,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2024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在国家支持下,传统产业得到了优化升级,新兴产业得到了培育发展。
高技术产业、服务业等新兴产业的比重不断提高,为中国经济注入了新的动力。
第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在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推进供给侧改革,人民的收入水平得到了提高,就业形势持续稳定,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
这不仅有助于促进消费升级,也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此外,2024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在区域发展、市场环境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通过减少行政干预,简化审批程序,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为企业发展和市场主体创新提供了更好的发展机遇。
同时,不同地区的发展差距得到了缩小,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总的来说,2024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推动了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通过去产能、降杠杆和减税降费等措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速了传统产业的升级转型,培育了新兴产业,推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同时,供给侧改革也在增加人民收入、改善社会保障、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去产能、降杠杆等任务仍然艰巨,需要持续推进。
另一方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创新能力,培养新的竞争优势,以应对国内外不确定性因素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综上所述,2024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中国经济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深化改革,解决了去产能、降杠杆、减税降费等问题,推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结和理解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得总结与理解一、供给侧改革得含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得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得适应性与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得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需求侧改革主要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供给侧则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制度创造、创新等要素。
如果用一个公式来描述人们口头上所说得“供给侧改革”,那就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其含义就是:用改革得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与低端供给,扩大有效与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得适应性与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
二、实行供给侧改革得背景与原因人口红利衰减、“中等收入陷阱”风险累积、国际经济格局深刻调整、世界还未走出金融危机得阴影等因素,使中国经济发展迎来挑战。
2015年以来,我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主要经济指标之间得联动性出现背离,经济增长持续下行与CPI持续低位运行。
与此同时,宏观调控层面货币政策持续加大力度而效果不彰,投资拉动上急而下徐,以“互联网+”为依托得新经济生机勃勃,然而传统经济疲态显露,产能过剩却无法满足需求。
直接原因就是前几年投资持续过快增长,一些行业如房地产、钢铁投资明显过热,导致产能扩张速度远远超过需求扩张得速度。
表现为投资增长与消费增长得严重失衡。
根本原因就是经济增长方式不合理,许多产业得技术水平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
中国得供给体系与需求侧严重不配套,总体上就是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
此外,中国得供给侧低效率,无法供给出合意得需求。
从宏观经济学得角度瞧,总供给AS进入第三阶段,趋向饱与,继续增加总需求AD即进行需求侧得改革已经无法使得总产出继续上升,只会使得物价上升。
只有通过供给侧改革,使社会总供给AS向右移动,才能使国民收入继续增加,且物价水平得以稳定。
因此,强调供给侧改革,就就是要从生产、供给端入手,调整供给结构,为真正启动内需,打造经济发展新动力寻求路径。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结和理解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结和理解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结和理解一、供给侧改革的含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需求侧改革主要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供给侧则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制度创造、创新等要素。
如果用一个公式来描述人们口头上所说的“供给侧改革”,那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其含义是: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
二、实行供给侧改革的背景和原因人口红利衰减、“中等收入陷阱”风险累积、国际经济格局深刻调整、世界还未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等因素,使中国经济发展迎来挑战。
2015年以来,我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主要经济指标之间的联动性出现背离,经济增长持续下行与CPI持续低位运行。
与此同时,宏观调控层面货币政策持续加大力度而效果不彰,投资拉动上急而下徐,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新经济生机勃勃,然而传统经济疲态显露,产能过剩却无法满足需求。
直接原因是前几年投资持续过快增长,一些行业如房地产、钢铁投资明显过热,导致产能扩张速度远远超过需求扩张的速度。
表现为投资增长与消费增长的严重失衡。
根本原因是经济增长方式不合理,许多产业的技术水平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
中国的供给体系与需求侧严重不配套,总体上是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
此外,中国的供给侧低效率,无法供给出合意的需求。
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看,总供给AS进入第三阶段,趋向饱和,继续增加总需求AD即进行需求侧的改革已经无法使得总产出继续上升,只会使得物价上升。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挑战与应对策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逐渐成为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任务。
该改革旨在加强供给侧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然而,面对改革所带来的挑战,我们需要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以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
一、挑战1. 传统产能过剩和市场需求不足:传统行业的产能过剩使得市场需求呈现疲软状态,导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难以推进。
2. 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我国部分企业在技术创新和产品设计方面相对滞后,导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受到限制。
3. 产业结构重组困难:一些传统产业在结构升级和转型方面存在困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难以从根本上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4. 区域发展不平衡: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导致相关产业支撑体系薄弱,制约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
二、应对策略1. 加强创新驱动: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设计能力,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根本上解决产能过剩和需求不足的问题。
2. 优化产业结构升级:鼓励传统产业进行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引导企业加大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的提升,实现产业升级。
3. 强化区域协调发展:加强区域间的协作和合作,推动优势产业的互补与协同发展,转变传统的地域发展模式,推动区域发展的均衡。
4. 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推动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三、总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经济转型的重要举措,但也面临一定的挑战。
通过加强创新驱动、优化产业结构升级、强化区域协调发展以及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等应对策略,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顺利进行,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以上是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挑战与应对策略的论述。
通过加强创新、优化产业结构、强化区域协调和加强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努力,我们可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功实施,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正确认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正确认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是中国当前经济的一个重要方向,旨在通过优化供给结构,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供给侧结构性的背景可以追溯到2024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后,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下降,经济结构性矛盾凸显。
传统的需求侧经济政策已经难以为继,需要转变思路,从供给侧入手,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与升级。
供给侧结构性的核心理念是通过激发市场活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增强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
具体来说,供给侧结构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淘汰过剩产能。
正因为长期以来过度追求规模扩张,导致许多行业产能过剩,资源浪费严重。
供给侧结构性提出要通过减少产能过剩行业、淘汰低效产能,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利润能力。
这需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也需要政府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
其次,促进创新驱动发展。
供给侧结构性强调创新的重要性,提出要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推动技术与产业融合发展。
通过加大科研投入、知识产权制度、激励企业创新等举措,提高我国经济创新能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三,推动结构性。
经济结构性问题是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如农业农村问题、城乡差距、收入分配不均等。
供给侧结构性提出要通过推动农村、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等措施,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最后,供给侧结构性还包括降低企业成本、促进劳动者就业等方面的政策举措。
降低企业成本可以通过减税降费、降低政府收费等途径来实现,提高劳动者就业可以通过灵活就业、职业培训等手段来实现。
总而言之,供给侧结构性是中国当前经济的一个重要方向,通过优化供给结构,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实施供给侧结构性可以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提高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
正确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正确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李佐军近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成为热词,这是好事。
供给、需求、价格乃经济学最重要的概念,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大厦就建立在这些概念的基础上。
需求是指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总需求由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三驾马车”组成。
供给是指生产者在某一时期某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或劳务,总供给可近似用总量生产函数来表示,由要素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共同决定。
所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从供给侧入手,针对结构性问题而推进的改革。
供给侧包含两个基本方面:一方面,生产要素投入,如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土地等资源投入、企业家才能投入、政府管理投入,分别对应着收入法计算的GDP中的工资、利息、地租、利润、税收;另一方面,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由制度变革、结构优化(如工业化、城镇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等)、要素升级(即生产要素质的提升,与生产要素量的投入增加不同,包括技术进步、知识增长、人力资本提升等,创新驱动即是解决这些问题)“三大发动机”(其中制度变革又是根源性发动机)决定。
隐含在其中还有三个重要的供给侧因素:一是主体发展,包含劳动力或创业者、企业和企业家、投资者、政府管理者等主体素质的提高,及其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二是产业发展,含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升级、新兴产业成长等);三是区域发展,包含区域创新、区域结构优化、区域新增长点的形成等。
结构性问题主要包括产业结构问题、消费结构问题、区域结构问题、要素投入结构问题、排放结构问题、增长动力结构问题、收入分配结构问题等。
从供给侧入手、针对结构性问题而推进的改革几乎包括所有重要的改革,如行政管理制度改革、产权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国有企业改革、财税制度改革、金融制度改革、价格制度改革、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生态制度改革等。
可以说,从“需求侧”转向“供给侧”相当于从“政府调控侧”转向“全面改革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十二个问题足够了![导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正确认识经济形势后选择的经济治理药方,也是问题倒逼、必经关口,是解决中长期经济问题的根本之道。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综合研判世界经济形势和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作出的重大决策,是2016年公务员遴选考试常考高频词汇。
究竟什么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哪些任务?本文系统梳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关问题,方便大家参加遴选公务员考试学习。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从国际看,世界经济格局深刻调整,全球治理进入新阶段。
从国内看,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供给侧结构错配问题严重,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含义是什么从国情出发,不妨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样一个公式来理解,即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详情】三、当前为什么要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正确认识经济形势后选择的经济治理药方,也是问题倒逼、必经关口,是解决中长期经济问题的根本之道。
【详情】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十个更加注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努力实现十个方面工作重点的转变。
这就是:【详情】1.推动经济发展,要更加注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2.稳定经济增长,要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3.实施宏观调控,要更加注重引导市场行为和社会心理预期;4.调整产业结构,要更加注重加减乘除并举;5.推进城镇化,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核心;6.促进区域发展,要更加注重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空间均衡;7.保护生态环境,要更加注重促进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8.保障改善民生,要更加注重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精准帮扶;9.进行资源配置,要更加注重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10.扩大对外开放,要更加注重推进高水平双向开放。
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供给质量满足需要,使供给能力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详情】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攻方向主攻方向是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
【详情】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质属性本质属性是深化改革,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价格、财税、金融、社保等领域基础性改革。
【详情】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详情】九、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方案:五个“搞清楚”做好工作方案,要:【详情】1.情况要摸清,搞清楚现状是什么,深入调查研究,搞好基础数据测算,善于解剖麻雀,把实际情况摸准摸透,胸中有数,有的放矢;2.目的要明确,搞清楚方向和目的是什么,把握好手段,防止就事论事甚至本末倒置;3.任务要具体,搞清楚到底要干什么,确定的任务要具体化、可操作;4.责任要落实,搞清楚谁来干,做到可督促、可检查、能问责;5.措施要有力,搞清楚怎么办,用什么政策措施来办,政策措施要符合实际、有效有用、有操作性,让地方和相关部门知道怎么干。
——2016年1月,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强调【详情】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任务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结构性改革任务十分繁重,战略上要坚持稳中求进、把握好节奏和力度,战术上主要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
——2015年12月,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
——2015年11月,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指出点评:“供给侧”对应的是“需求侧”。
在传统的需求管理思路中,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主要是加大投资、刺激消费和拉动出口;而从供给侧来看,则认为经济增长的动力在于在供给和生产端做文章,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产业竞争力来“提质增效”。
“三去一降一补”这五大任务,可以说基本涵盖了供给侧存在的主要问题,也指出了下一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内容。
也就是说,在结构性、供给侧改革方面,必须重点围绕这五个方面而展开,且必须有针对性极强的措施和办法。
十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政策支柱(总体思路)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详情】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相互配合的五大政策支柱:宏观政策要稳,就是要为结构性改革营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产业政策要准,就是要准确定位结构性改革方向;微观政策要活,就是要完善市场环境、激发企业活力和消费者潜力;改革政策要实,就是要加大力度推动改革落地;社会政策要托底,就是要守住民生底线。
——2015年12月,在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详情】十二、把握好“加法”和“减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场硬仗,要把握好“加法”和“减法”,增加要素投入,促进经济总量增加,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2016年3月8日,参加湖南省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详情】要发挥好市场和政府作用,一方面遵循市场规律,善于用市场机制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政府要勇于承担责任,各部门各级地方政府都要勇于担当,干好自己该干的事。
要突破重点难点,坚持重点论,集中攻关,以点带面。
要把工作做细做实,有针对性制定政策、解疑释惑;具体工作要从实际出发,盯住看,有人管,马上干。
要平衡好各方面关系,把握好节奏和力度,注意减少风险隐患。
——2016年5月,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上强调【详情】点评:既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此重要,是不是因此意味着就可以忽略和轻视需求侧?对此,总书记给出了明确答案:要把握好“加法”和“减法”,做到两手结合、同步并行,既要增加要素投入,促进经济总量增加,又要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这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同时市场和政府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做好“加减法”是发挥好政府和市场配合作用的要求。
延伸阅读: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个认识误区1.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实行需求紧缩、就是搞新的“计划经济”不是实行需求紧缩,供给和需求两手都得抓,但主次要分明,当前要把改善供给结构作为主攻方向不是搞新的“计划经济”,而是为了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明确政府的权力边界2.如何认识供给侧与需求侧的辩证关系我国的经济政策重点转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要“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
决不能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扩大需求分离开来甚至对立起来,决不能割裂供给与需求的内在联系。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发挥“三驾马车”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是对立的。
有的观点认为,过去一直强调的发挥“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和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属于需求侧管理,需求侧管理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对立的、矛盾的,因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要抛弃“三驾马车”。
其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并不矛盾。
消费、投资和出口的“需求”是从发展经济要满足这三方面的需要来讲的,其中只有消费需求是相对于供给侧的需求,出口和投资则不能简单地看作是相对于供给侧的需求。
3.如何认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西方供给学派的本质区别不能简单地从西方经济学比如从萨伊的“供给自动创造自身的需求”的观点中寻找我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源泉,因为两者根本不搭界。
萨伊是用供给创造需求、总供给会与总需求相一致这一观点来否认资本主义会出现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进而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
而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在供给侧结构与需求侧结构失衡的现实形势下采取的新的有效举措。
也不能用某些西方国家供给侧改革失败来说事。
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从我国经济运行中的实际问题出发采取的看得见摸得着的改革措施,有利于经济更好发展,与其他国家不能简单类比。
4.如何认识宏观调控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作用社会上有一种观点认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削弱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完全由市场调节经济结构。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如果单靠市场调节来完成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必然会加剧经济失衡,出现极其严重的企业大面积倒闭潮,导致经济发生断崖式衰退,出现大量失业人口,甚至引发严重的社会危机。
这正是马克思批判过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通过经济危机解决比例关系失衡的做法。
5.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市场和政府的有效配合完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项任务,特别是去产能、去库存,离不开政府的作为。
但政府的这种作为,是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基础上进行的,是与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向一致的。
试想,如果政府不出手,完全由市场自发调节供求关系,会有许多产能严重过剩的企业破产倒闭,大量工人失业,产生严重社会问题。
现在,在供求结构性失衡的情况下,需要发挥政府弥补市场不足和支持市场功能的作用。
政府的作用是正面的,又是与市场调节作用相结合的。
6.如何认识优化结构与提高经济总量的关系经济结构和经济总量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
经济发展既要求总量的增长,有要求结构的优化,结构优化有利于推动总量持续、快速增长,总量的增长要求结构不断优化、实现更高层次的增长。
面对产品质量不高,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行业比重过大,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实体企业盈利下降,金融债务风险加大等一系列问题,就要通过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优化经济结构,提升我国经济的含金量。
7.如何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做大做强做优国有企业国企改革一直是近年来新自由主义思潮重点关注的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后,有人主张中国经济改革的方向是取消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改革的出路在于卖掉国有企业。
这种观点是完全错误的。
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能够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主导力强、辐射面广的重要作用,模范执行各项改革决策,成为改革的主力军和先行者。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不能脱离国情、脱离实际、走“一卖了之”的错误道路,既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又要注意避免市场的盲目性,着力在提高国有企业的效益和质量上下功夫,提高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做大做强做优国有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