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网络环境下的校本教研案例
网络校本教研实施方案
网络校本教研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渠道。
在教育领域,网络也逐渐成为教学、教研的重要工具。
网络校本教研实施方案的提出,旨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推动学校教研工作的深入开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二、目标设定。
1.建立网络教研平台。
通过建设专门的网络教研平台,为教师提供一个交流、分享教学资源和经验的平台,促进教师间的交流和合作。
2.推动教师专业成长。
利用网络资源,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和成长机会,促进教师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的提升。
3.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通过网络校本教研实施方案的推行,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教学环境。
三、具体措施。
1.建设网络教研平台。
学校可以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建设一个专门的教研平台,为教师提供一个交流、分享教学资源和经验的空间。
平台可以包括教学资源库、教学案例分享、教学经验交流等功能模块,方便教师们进行教学资源的共享和交流。
2.开展网络教研活动。
学校可以组织各类网络教研活动,包括线上讲座、网络研讨会、在线教学观摩等形式,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和交流机会,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3.推动课题研究。
通过网络平台,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开展课题研究,鼓励教师围绕学校教育教学实际,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4.建立教学资源共享机制。
学校可以建立教学资源共享机制,鼓励教师将优秀的教学资源进行共享,为其他教师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教学资源的优化和共享。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网络技术支持。
学校需要加强对网络技术的支持和投入,确保网络教研平台的正常运行和教师的网络教学需求。
2.建立网络教研管理机制。
学校需要建立健全的网络教研管理机制,明确教师参与网络教研的权利和义务,规范网络教研活动的开展和管理。
3.加强宣传推广。
学校需要加强对网络校本教研实施方案的宣传推广工作,引导教师积极参与,营造良好的网络教研氛围。
《基于网络环境下备课的有效性》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基于网络环境下备课的有效性》课题研究实施方案泾源县第三小学一、问题的提出1、研究现状与意义泾源县第三小学是一所城乡结合小学,2011年9月建校,现有教学班10个,有学生442人。
有教师28人,教师是在全县通过考试招聘的,平均年龄37岁,大多数教师工作认真扎实,工作积极性高,有一定的工作经验。
但教师都是兼职,一周平均教学课时15节(语文教师兼班主任工作、思品教学工作还要根据自己的特长承担一门活动课程,数学教师兼任科学教学工作还要根据自己的特长兼两门活动课程)。
教师们普遍感到在校除了教学、批改作业,还要辅导学生,每天的时间显得不够用,想多花一点时间认真备课都不行,多数情况是回家后晚上备课,且都是照着现成的教案抄,实效性并不高。
但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材信息量大增,每课需要收集大量的资料,教师们急切需要更好的解决办法。
何克杭提出:通过有效整合的数字化环境,可以不受时空限制的资源共享、快速灵活的信息获取、丰富多样的交互方式、打破地区界限的协作交流……给我们很大的启示。
面临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我们可以通过网络环境来解决传统的备课中的内容不多、方法不当、效率不高的问题。
面临网络时代给学校教育教学带来很大的冲击,如何适应现代的学生需求?每位教师都面临着新的挑战:不能再满足于“一根粉笔,一本书”的教书生涯,必须学会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工作效率,扩大自己的视野,尤其是新课程改革后,教材中信息量大增,每课需要大量资料,而收集又非常困难。
所以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给课堂带来新元素、新活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是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大趋势。
泾源县第三小学是泾源县的窗口学校,有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县教育局也将我校定位为“办学起点高”的重点小学。
学校有着良好的科研基础,本次在教研室教科研奖励中我校20人获奖,获奖率为78%。
为了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学校教育技术中心课题组设想通过有效的备课方式,以网落为载体,达到学校备课资源共享,促进我校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
探析网络环境聚焦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研
探析 网络环境 聚焦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研
◎晋 江 第二 中 学 钟 燕君
一
、
问题 的提 出
55心 理 健 康 教 育 活 动 周 ” 动 、 2 活 出版 《 海 扬 帆》 《 学 生 心 心 和 中
当 今 社 会 , 类 的 现 实 世 界 已离 不 开 虚 拟 的 网 络 环 境 , 理 人 心
师 均 配 备 了计 算 机 ,在 心 理 档 案 室 也 有 一 台专 用 于 心 理 测 量 的
计算机 ; 晋江二中所有高 中部教室 、 初中部多媒体教室 以及科技
实 验 楼 的梯 形 教 室 和 实验 室 ,均 配 备 多 媒 体 设 备 并 设 有 网络 线 路 , 以直 接 连 接 校 园网 络 和 因 特 网 。 可 就 网络 资 源 而 言 , 江 二 中 的校 园 网 、 二 教 育 网 等 为 心理 晋 第 健 康 教 育 工 作 小 组 提 供 了 多样 化 的学 习材 料 和学 习对 象 。 外 , 此 心 理 健 康 教 育 教 师 还 利 用 电子 图 书馆 、 百 度 搜 索 引 擎 、专 题 网
工 作 不 可 或 缺 的 重 要 一 环 ,在 促 进 学 生 身 心 和 谐 发 展 和 素 质 全
面 提 高 方 面 发 挥 了重 要 作 用 。心 理 健 康 教 育 工 作 小组 在 晋 江 二
术 ,并 加 以 运 用 ,从 而 为 心 理 健 康 教 育 校 本 教研 开 辟 了新 的舞
的 生 机 和 活 力 。 校 本 教研 的三 个 核 心 要 素— — 专 业 引领 、 在 同伴 互助 、 自我 反 思 上 , 络环 境 的 应 如 何 跟 上 时 代 步 伐 、 入 “ 络 高 速 公 路 ” 已经 进 网 , 成 为 关 系 到 心 理 健 康 教 育 发 展 前 途 的 重 头 戏 ,文 章 结 合 晋 江 二 中 在 网络 环 境 下 心 理 健 康 教育 校 本 教研 的 开 展 情 况 ,就 此 议 题
网络环境下校本教研的实践与反思
为显著 的优势 。 习者可 以利用 教 与游 戏性 完美 融合 的方 法 。那 时 , 学
育 游 戏 进 行 更加 有 效 的个 别 化 学 原 本 枯 燥 的 知识 将 以学 习 者喜 闻
为学 习者 提 供 必 要 的指 导 ,搭 建 “ 手 架 ” 脚 。
家决 定 帮助 信 息 的 种 类 、提示 时 方 式 , 别是 对 于文史 类知 识 的获 力 , 关 注 如 场 景 、 节 等设 计 问 特 在 情 问及 显 示 与 否 。 当学 习 者 多次 因 得 及 情 感 态 度 价值 观 的培 养 有 较 题 的 基 础 上探 索 出一 种 将教 育 性 犯错 等原 因而 无 法 通 过 某一 游 戏
摘 要 : 着时代 的发展 , 随 现代教 育技 术被越 来越 广泛地 应 用到教 育教 学的各 个 环 节 , 于 网络环 基 境 开展 的校本教 研 活动也 日益盛 行 。回 首曾经 的尝试 , 笔者 感到在 这一领 域还有很 多 东西值 得探 索、
推 敲、 思 、 升 。在 对 已经 开展 的 实践进行 剖析 的基础 上 , 者进行 了一 系列的反 思 。 反 提 笔 以期 对 网络 环 境 下的校 本教研 活动 能有 所启 示和帮助 。 关键词 : 网络环境 ; 本教研 ; 育教 学 校 教 中 图分 类 号 : 3 G4 4
理论 探讨
《 国 信息 编辑部:i m ed. 教育 化》 ms o.u n @ e c
网络环境下校本教研的实践与反思
梅 玲 , 建 波 : 任 ( . 市外 国语 实验小学 , 1 淮安 江苏 淮安 23 0 ; 20 1 2 . 市天 明教 育集 团 , 苏 淮安 2 30 ) 淮安 江 2 0 1
网络环境下的校本教研案例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有效教研案例在线集体备课《世界多美呀》市县:晋中市平遥县学校:西卜宜中心小学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有效教研案例——在线集体备课《世界多美呀》平遥县西卜宜中心小学为了提升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我们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针对教师任务重、时间紧、工作量大、无法深入进行研究、提高速度慢这一事实,充分发挥学科教研组的作用,我校依托校园网大力推行在线集体备课活动,其目的不仅指向于某节课或某几节课,更重要的是以每节课的研究为载体,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锤炼教育艺术,做到资源共享、集思广益,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个人特长,体现“同伴互助”的精神,加强同学科教师间的学习交流机会,共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下面就具体的一节课——一年级语文《世界多美呀》为例,展示我校在线集体备课的全过程。
一、主题与准备首先语文教研组确定一位主备老师——宋晓萍,重点探讨她在设计本节课中是否能够紧密围绕语文教学核心,是否能够准确把握本课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接下来她就将自己设计的教案《世界多美呀》上传于校园网在线集体备课平台。
二、任务与方式通过校园飞信网向语文组教师发布通知,安排全校语文教师对这节课的设计进行讨论,本次活动的任务是解决针对在本教案中,由于教师尚年轻,对学生学习语文的认知规律了解不够,再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设计教学中不能围绕语文教学的有效模式进行的问题,从而达到提高掌握小学语文教学规律的能力,提高对小学低段语文教学重点的把握水平。
三、具体讨论过程及记载(一)简述设计宋晓萍老师简要表述其备课思路及教案设计意图,并向大家展示课件:《世界多美呀》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国标本教材一(下)第六单元中的一课。
本单元以认识世界为主题,主要教学目的是借助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世界,了解生活,发现美,体会美,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本课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的一篇童话故事。
故事以一只刚出生的小鸡的口吻,叙述了她认识世界的全过程,从中感受大自然之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构建网络环境下校本研修新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 …
师 资 建 设
~
构 建 鄂 谁 嚼 、 络鸯 禳 式 碑 健 避 教 师 专 业 他 发 展
鸡西市教 育学院 张
在 全 面启 动 基 础 教 育 课 程 改 革 的今 天 ,把 握 新 课 程 的 理 念 ,促 进 教 师 专 业 化 发 展 ,是 全 面 推 进 教 育 教 学 改 革 、不 断 提 升 教 育 教 学 质 量 的 保 证 。 几 年
资 源 的有 效 整合 ,形 成 了 网 络 环 境 下 校 本 研 培 的新 模 式 ,促进 了 教 师专 业 化 发展 。
(一 ) 加 强 教 师 信 息 技 术 教 育 、 不 断 提 高 信 息
转 变 的 规 律 ,选 用 与 构 建适 于 培 养 教 师 信 息 素 养 的
培训 模 式 ,以追 求 最 大 的 培训 效 益 。 (二 )探 索 网络 研修 、 创 新研 修 模 式
公 布 学 院 的教 研 工 作 计 划 及 各 部 门 的 教 研 计 划 ,各
教 研 部 门都 要 在 本 学 科 的 专 栏 里 公 布 本 学 期 本 学 科
教 师 及 全 员 校 长 进 行 了信 息 技 术 的普 及 教 育 ,按 照
“ 个 统 一 、三 个 分 散 、四 个 集 中 ” 的 原 则 ,经 过 两 四 年 多 的 努 力 ,共 培 训 、考 核 了2 余 名 中小 学 教 万
师。
的 教 学 建 议 ,使 每 一 所 能 上 网 的学 校 、每 一 位 能 上
网 的 教 师 都 及 时 准 确 地 了 解 全 市 的教 研 工 作 及 各 部 门 、各 学 科 的 教学 教 研 工 作安 排 和 进 展 。 2提 高 教 研 工 作 的 质 量 、效 益 和 水 平 。 网 站 开 . 设 了 教 学 研 究 、课 题 研 究 等 与 教 研 工 作 密 切 相 关 的 栏 目 。 如及 时 公 布 省 、市 级 教 研 的研 究 课 题 ,全 市 教 改 的 实 验 项 目 ,典 型 课 题 介 绍 等 。 同 时 ,还 增 设 了 教 研 论 坛 等 互 动 交 流 模 块 ,实 现 了 教 研 员 与 一 线 教师 之 间 的 零距 离 交 流 ,从 而优 化 了 研修 工 作 。 3完 善 了研 修 管 理 工 作 。 借 助 “ 修 网 ” 强 化 . 研 了 教 研 管 理 的 过 程 , 把 各 部 门 、各 学 科 的 工 作 计 划 、工 作 安 排 、各 教 研 员 的 实 验 基 地 全 部 都 公 布 出 来 ,并 更 注重 基 层 监 督 的作 用 ,从 而 实 现 了 教 研 工 作 从 模 糊 管 理逐 步 向量 化 管理 过 渡 。
“摸爬滚打”下的网络校本教研
“摸爬滚打”下的网络校本教研作者:王玲陆军吴惠妍来源:《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年第01期◇本期主角二:湖北省黄石市湖滨路小学◇荣誉奖项:荣获全国启发式教学实验基地、省教育科研实验学校、市校园管理先进学校等三十多项称号,并获省信息技术NOC技能大赛优秀组织奖、省中小学电脑制作比赛优秀组织奖等◇校本教研特色:以网络化、微机化为载体,积极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校本教研现代化的学校需要全新的教育理念,也需要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支撑。
湖滨路小学以网络化、微机化为载体,积极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校本教研,促进了学校科研特色的形成。
然而,“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湖滨路小学在开展适合本校的校本教研的过程中,也经历了磕磕绊绊,“摸爬滚打”。
● 技术牵引——促学网络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方便了教师向专家学习、请教、交流。
教师足不出户就可清楚地观摩优秀的课例视频。
湖滨路小学抓住“园丁工程”的机遇,先后组织教师参加了网络校本研究、教师博客、网络教育论坛、教学研究班、现代信息技术、NOC、外出听课观摩等多项培训活动,共计200余人次,并要求外出学习的教师上汇报课并及时总结别人的优秀经验,在本学科组内进行传达,做好二次培训工作;同时,请专家和本校信息技术教师对大家进行E-mail、QQ、BBS、Blog培训,为教师进行网络教研奠定基础。
● 备课改革——促思为了让教师有更多的钻研时间,获得更多的信息,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学校积极开设“空中课堂”,进行集体备课,实现资源共享。
例如,2007年11月27日20点,数学组教师利用新浪UC聊天室,与全国各地的三百多名教师网友开展网络教研活动,为市、区网络教研开创了新局面。
同时,学校从备课内容和备课形式两方面进行了改革,提倡表格式备课。
把原来的只写教学过程改为四个方面的内容:活动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和活动目的。
备课时,教师就要从过去思考“我怎么教”变为“学生怎么学”、“我应如何指导”,从而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观。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校本教研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校本教研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一、课题名称:《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校本教研的研究》二、课题的提出1、课题研究的必要性(1)本课题的研究是新课程改革健康推进的需要新世纪之初,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教育改革正在各地深入开展。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在知识传授、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评价方式和课程管理等方面都提出新的要求。
如何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推进其健康发展,是目前各级学校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的现实问题。
而“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为特征的校本培训、校本管理、校本课程等校本教研活动,可以为新课程的实施提供理论上和师资上的准备。
作为与新课程改革直接联系的学校与一线教师,必须思考新时期教研工作的新思路、新任务和新方法,开拓适应校本思潮的校本教研,使新课程的理念与校本的实际相结合,应用于本校。
本课题进行利用网络环境进行校本教研方法及成效的探索,有助于学校在实施新课程中随时掌握新课程改革的动态、及时校正研究方向,从而推进新课程的健康发展。
(2)本课题的研究是深化校本教研的需要网络上有丰富的教育理论和经验文章,它为校本教研提供了丰富的研究内容和理论支持,从而实现对教育资源的共享;以电脑网络为平台,可以发挥电脑检索信息的便捷性,方便教师快速地实现对资料查找;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发布自己的研究心得、成果,提交疑问给有关专家和教研室研究员,实现研究的随时性;同时,网络还给教师培训提供了硬件支持,实现校本教研的信息化。
如果校本教研离开了以网络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持,校本教研只能被禁锢于本校,不能及时获取最新的研究信息,研究的手段也不能突破传统地模式,不利于校本教研的深入开展。
因此,合理利用网络,探索进行校本教研的方法及成效,为校本教研的深化提供了可能与条件。
(3)本课题的研究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需要新课程体现鲜明的时代气息,它的应运而生,在教育界掀起了一次教育改革的浪潮。
传统教研模式以“教材、教法、考试、听课、评课”为中心、以教师“单兵作战”为主,造成教师接受到的教育信息不及时,获取的资料不丰富,思维拓展不够宽,教师间的交流也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中小学课题申报:《数字校园环境下的校本教研模式研究》
课题申报范例精选【导语】课题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充分体现中央有关精神和要求,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创新价值。
应用对策类选题要有现实性、针对性和前瞻性;基础理论类选题要立足学术前沿,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跨学科类选题要体现学科交叉渗透的属性和特点。
选题文字表述科学、严谨、规范。
以下是课题优秀成果,是各类教师进行课题申报、开展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报告的参考模板和范例。
《数字校园环境下的校本教研模式研究》课题名称:《数字校园环境下的校本教研模式研究》关键词:单位申报申报级别:北京市大兴区太和中学课题类别:学科分类:研究类型:预期研究成果:立项号:课题设计论证课题研究的背景随着知识经济、信息社会的到来,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一个国家的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了衡量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而教育的信息化则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
教育部在“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中指出:信息化已经引起中小学教育思想、观念、内容、方法等方面的深刻变革,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加大教育信息化建设力度;要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和资源建设,逐步构建信息化网络教育体系;要全面推进现代信息教育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促进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管理体制和办学方式的改革创新,探索并初步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教育教学与教学管理的新模式。
校本教研是是学校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今世界,随着网络资源的日益丰富与网络技术的不断完善,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教研活动作为一种新型的教研模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从互联网普及的时候开始,国外就率先出现了诸多有关教育的 BBS 论坛来研究探讨有关教育的问题。
国内教育界近些年来也出现了一些专业的“教研 QQ 群”、“教学论坛”、聊天室、电子邮件和教育网站来研讨有关教学中的问题。
教育信息化工程的实施为学校提供了网络环境下校本教研的可能,新的形势要求我们尽快地重新认识并学习掌握网络环境下教学教研的新模式。
网络环境下的校本教研
三、网络校本教研的保障措施
网络教研这一新兴事物的出现必然会伴随着反对声音。时代在发展,学校需要进步,为了保障网络教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也为了凸显其重要作用,学校必须得通过宣传推广、建立制度、严格落实、强化考核四个环节来保障网络教研工作的顺利实施。
学校在所有和教科研有关的制度制定、各类奖惩、活动评优中,都加人和网络教研有密切关系的考核条目,加大对教师评价考核类别中网络教研工作的比重。每个月每位教师的优秀教学反思、电子教案的网络上传,教师网络教研讨论板块稿件的录用.校园论坛中教师个人的表现,学期结束优秀信息技术研究论文的评选情况等等,直接与教师的工作考评以及评优评先和本级名师的考核、上一级名师的申报相关联;每个月每个教研组在校园网教师板块中投稿的人选率.每个教研组在教研论坛中的发帖、跟帖率以及发帖质量,教研组、课题组、年级组网站的网上投票评比等等,直接与优秀教研组、优秀课题组、优秀年级组的评比相关联:学校每个内部部门网站的活动发布情况,部门网站栏目设置、信息公开、网站维护,每年校本教研的教师培训部门人员的参与度.教师在各类利用网络环境进行教科研比赛的成绩等等,直接关系到年终先进部门、先进个人的评比。通过出台一系列的制度.促使教师将网络教研作为自己专业成长的一种内在需要,使网络教研具有普遍的群众基础和强劲的生命力。
【打印】 【关闭】
“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课题管理专栏
首页 > 研究成果
网络——创新数字化校园校本教研新模式
网络教研——依托网络升华教研
。
跨 时空
、
低成 本
、
高效 率 的 教 研 新 途
一
开 展 网 络 教 研 是 为 了 更好 的 发 挥 网 络 的 优 势
研 的 质量 和 效 益
。
,
这 在我 国 新 时 期 基 础 教 育 发 展 中是
,
网 络 平 台 上 的 教 研 内容 可 以 看做 传 统 教
。
新 型 探索性 的 工 作
在 网 络环 境 下
积 极性
,
富有深 刻 的 内在价 值 和 长远 意 义
又 可 以进 行 协 作
,
”
。
研 实 践 内容 的 映 射
、
网 络 教 研 和 传 统教 研 的 目的 是
。
一
,
,
可 以 最 大 限度地 发 挥 参 与 者 的 主 动 性
, ,
他 们之 间 是 优 势 互 补 的
不 仅 可 以 突 破时 空限 制
例如
,
;
。
教育 部 基 础 教 育 课 程 教 材 发 展 中 心 主 任 朱 慕 菊 副 司 长
讲到 : 模式 径
一
切 实 解 决 了 教师 自己 遇 到 的 问 题 问题
。
、
真 实 的 问题
、
有价值 的
提升教 致的
用 现 代 网 络技 术 搭建 教研 新 平 台
、
,
改造现 有教研 项
,
开 创 多主 体
、
课程
改革进 程 中发 挥 巨大 作 用
.
基 于 网络 的教研 模 式
“
由 教 研 员或 其他专 业 人 员主 持 的 专 家 引领式 教 教 师 群 体 学 习 式 教 研 ; 骨 干 教 师 引领 的教 研 ; 观 摩 课 研 究 课 教 研 ; 项 目合 作 和 的 研 究 ; 任 务驱 动 的 研 究 等 等
线上教学校本研修学习案例
线上教学校本研修学习案例网络教学是一种按照实际教学场景的远程教学模式,是21世纪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为朝令夕改和贴近实践教育提供了突破。
以下是我本研修中使用网络方式进行教学模式的一些操作经验。
首先,要建立网上教学平台。
从客观来讲,学习者和教师无论他们身处何处,都可以在特定网络中迅速便捷地进行教学活动,消除了物理距离的障碍。
在这里,本研修采用的网络教学平台是微课堂,微课堂可以提供视频、课件、在线考试、在线答疑、作业等功能,可以很好地满足网络教学的需求。
其次,结合实际情况建立网络教学课程。
本研修共安排了15节课,每节课按照时间划分,每节课都要求教师尽可能清晰地组织课程内容,充分展示学习者的技能。
一般来讲,每节课的内容都应该与实践情境联系在一起,通过讲解、互动讨论、完成作业等多种形式,确保学习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再次,加强考核管理,确保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建议考核管理涉及签到、网络测试、作业评审等,相互之间可以形成联动,从而起到对学习者学习情况的追踪和反馈作用。
此外,及时有效的把控课程进度,定期发布测验或考试,监督完成情况,还可以提前思考自我评价和绩效考核设计。
最后,建立考核体系,激励学以致用。
每节课都有测验和作业,评估学习者的学习成果,以及对学习过程中表现指出的改进方向。
对于优秀学习者,可以适当提供一定的奖励,使它们变得更有动力。
综上所述,本研修所使用的网络教学模式通过建设充足的网络平台、结合实际情况安排课程优化内容、加强考核管理、建立考核体系,从而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充分体现出网络教学的优势。
线上校本教研活动主题(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教育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国教育部也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校本教研活动作为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促进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也需要与时俱进,探索线上教研的新模式。
本次线上校本教研活动旨在探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教学创新与实践,为教师提供交流、学习、成长的平台。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教学创新与实践的认识,增强教师的信息素养。
2.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分享教学经验,共同探讨教学问题。
3. 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4. 培养教师适应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教学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三、活动主题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教学创新与实践四、活动内容1. 开幕式(1)校长致辞:介绍本次线上校本教研活动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2)专家讲座:邀请教育信息化领域的专家,为教师们解读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教学创新与实践。
2. 分组讨论(1)分组:将教师按照学科或年级进行分组,便于讨论和交流。
(2)主题讨论:围绕以下主题进行讨论:a.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应用与开发b. 线上教学平台的选择与运用c. 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d. 教学评价方式的改革e. 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3. 经验分享(1)优秀案例展示:邀请在教学创新与实践方面取得显著成果的教师,分享他们的经验和心得。
(2)互动交流:教师们就分享的案例进行互动交流,提出疑问和建议。
4. 研讨成果展示(1)分组总结:各小组总结讨论成果,形成书面报告。
(2)成果展示:各小组通过线上平台进行成果展示,分享讨论成果。
5. 闭幕式(1)活动总结:回顾本次线上校本教研活动的主要内容和成果。
(2)颁奖仪式:对在活动中表现突出的教师进行表彰。
五、活动实施1. 时间安排:本次活动为期两天,每天分为上午、下午两个时段,共计四个小时。
2. 参与对象:全体教师均可参加本次活动。
“利用网络资源,体验数学学习”数学组校本教研案例
“利用网络资源,体验数学学习”数学组校本教研案例◆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利用网络资源,体验数学学习”数学组校本教研案例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体验数学学习”数学组校本教研案例随着计算机网络走进校园,我们的课堂也迎来了新的教学模式。
学生获取知识的来源不仅仅是课本,丰富的网络资源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同时,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要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
基于此,我们课题小组的成员更是积极探索着当前小学数学教与学的一种重要的、有效的、又切实可行的一种全新教学方式。
通过研究、实践、对比,本学期我组老师集体研究,共同研制设计了一节网络环境下的优质课《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案例。
片段一、开发网络资源,激发学习兴趣教学过程:(课件出示拼成的模型)播放神七火箭成功发射的录像。
师:同学们在数学活动课上利用一些图形拼出了神七的火箭模型!师:这个模型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呢?你们也可以自己动手在电脑上拼一拼哟。
(生点击图片拼接)反思:让学生自己动手在电脑上拼七巧板的情景创设,学生感到十分新鲜,并对本节课的学习充满了期待,学习积极性高涨。
接下来,老师在不失时机的提问:在拼摆这些图形的过程中,你认为什么变了?什么没变?这样自然而然的导入了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面积。
片段二、利用交互课件,突出重难点在设计本节课时,我们以学生为本,学生可以利用电脑中不同的工具用割补的方法,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为一个与它面积相等的长方形,从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这个交互性的课件,不仅照顾到全体学生个性发展和学习积极性,而且实现了学生个别化自主学习。
在集体教研时,我组教师一致认为,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要从培养数学自学能力的角度出发。
于是,我们把本节课的教学方法设计成以自学自练为主,尝试自主探究,教师是参与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让学生在玩中练,在乐中学,在自主的探究中享受学习的乐趣。
网络环境下的校本教研
网络环境下的校本教研现在,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备课、查找课程资源、进行网络教研等。
通过实践和思考,我认为在网络环境下开展教研活动,克服了传统教研的一些弊端:如教研方式多是听课、评课、议课的单一形式,解决了教研的时间、空间限制等,能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性和互动性。
一、网上集体备课,实现教师同伴互助。
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研究和促进教师成长的三种基本力量。
同伴互助是教师之间的交往、互动与合作,不仅包括本学校的教师,也包括同一个城市甚至不同城市的教育同行。
这样的同伴可以通过网上进行交流。
在承担研讨课或示范课之前,教师可以将自己的教学设计上传到学科论坛上,其他感兴趣的教师就可以针对这一教学设计进行研讨,提出意见和建议,对精彩的环节进行点评,对薄弱环节提出建议,这就成了同学科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
二、网上学科论坛,及时解决教师的困惑和问题。
新课程理念下,各学科教材不再是过去纯知识的逻辑展开,其内容更加生活化,具有趣味性,教材设计也更注重引导学生探究,通过学生的体验活动和案例分析来获得结论。
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要精心设计自己的教学过程,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遇到问题和困惑时,教师就可以在教研部门建立的学科论坛或者其他教学论坛上发个求助帖子,论坛上的成员看到后就可以参与研讨,共同解决。
三、学科网页,实现资源共享。
现在网络上各种教育资源非常丰富,教师完成一节课的教学设计需要浏览很多资源,选择最恰当的资源为自己所用。
很多教师反映查找资源很浪费时间,希望能有一个好的资源库来为教学服务。
因此,学校可以在本校的网站上建立学科网页,根据教师需要设置栏目,如学科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论文等。
这可以为教师提供丰富资源,为教师教学提供便利。
四、博客,促进教师互相交流。
很多教师都拥有自己的博客,记录自己的学习收获、工作感悟和多彩生活。
教师利用博客写教学随笔、教学反思,上传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课件等,还可以在博客里和全国各地的教育同行分享成功经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环境下地校本教研案例——正比例函数教案在线研讨原平市实验中学《面向校本培训地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是我校承担地山西省13150工程课题地子课题.2008年11月10日,我们依托校园网这一课程平台,进行了一次针对一节具体课地网络在线教研.下面是具体过程.一、主题与准备2008年11月9日,在多媒体教室,举行了一节公开课:《正比例函数》<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下),教研室用摄像机记录了这节课,然后经过后期制作后,连同上课教师地教案设计文字稿传送到学习网站——面向校本培训地网络课程平台.二、任务与方式在网上发布通知,安排全校数学教师对这节课进行讨论,这次活动地目地是针对在数学教案中,由于教师对数学理解不够,对学生学习数学地认知规律了解不够,再加上“应试教育”地影响,教案中往往不能围绕数学核心概念进行教案,数学课堂缺乏数学思想地主线;教师经常是在学生没有对数学概念有基本了解地情况下进行大量解题训练.结果导致学生没有经历知识发生发展过程、缺乏自己独立思考而概括出概念和原理地机会,学生对数学概念地理解不到位,达不到对数学知识地实质性理解.因此,提高对中学数学地理解水平,提高把握中学数学教案规律地能力,是当前中学数学教师发展中地两个关键性问题.讨论地方向是:内容和内容解读<1)内容:对当前“核心概念”地内涵和外延作简要说明;<2)内容解读:重点是在揭示内涵地基础上,说明概念地核心之所在,并要对概念在中学数学中地地位进行分析,其中隐含地思想方法要做出明确表述.在此基础上阐明教案重点.这里要在整体框架结构地指导下,围绕当前内容,从数学上进行微观分析.·目标和目标解读<1)目标:用“了解”“理解”“掌握”以及相应地行为动词“经历”“体验”“探究”等表述目标;<2)目标解读:对“了解”“理解”“掌握”以及“经历”“体验”“探究”地含义进行解读,一般地,核心概念地教案目标都应进行适当分解.要强调把能力、态度等“隐性目标”融合到知识、技能等“显性目标”中,以避免空洞阐述“隐性目标”,使目标对教案具有有效地定向作用.·教案问题诊断分析设计者应当根据自己以往地教案经验,数学内在地逻辑关系以及思维发展理论,对本内容在教与学中可能遇到地障碍进行预测,并对出现障碍地原因进行分析.在上述分析地基础上指出教案难点.具体地,可以从认知分析入手,即分析学生已经具备地认知基础<包括知识、思想方法和思维发展基础),对照教案目标还需要具备哪些条件,通过已有基础和目标之间地差异比较,分析教案中可能出现地障碍.本栏目地内容应当做到言之有物,以具体数学内容为载体进行说明.·教案支持条件分析<根据需要设置)为了有效实现教案目标,根据问题诊断分析和学习行为分析,分析应当采取哪些教案支持条件,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进行数学思维,使他们更好地发现数学规律.当前,可以适当地侧重于信息技术地使用,以构建有利于学生建立概念地“多元联系表示”地教案情境.·教案过程设计教案过程地设计一定要建立在前面诸项分析地基础上,做到前后呼应.要强调教案过程地内在逻辑线索,这一线索地构建可以从数学概念和思想方法地发生发展过程<基于内容解读)、学生数学思维过程两个方面地融合来完成.学生数学思维过程应当以学习行为分析为依据,即要对学生应该做什么、能够做什么和怎样做才能实现教案目标进行分析地基础上得出思维过程地描述.可以利用问题诊断分析中得出地结论,基于自己以往教案中观察到地学生学习状况,通过分析学生学习本内容地思维活动过程,给出本内容地学习中学生应该怎样思考和操作地具体描述.其中,应突出核心概念地思维建构和技能操作过程,突出思想方法地领悟过程分析.教案过程设计以“问题串”方式呈现为主.所提出地问题应当注意适切性,对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和领悟思想方法有真正地启发作用,达到“跳一跳摘果子”地效果.在每一个问题后,要写出问题设计意图<基于教案问题诊断分析、学生学习行为分析等)、师生活动预设,以及需要概括地概念要点、思想方法,需要进行地技能训练,需要培养地能力,等.这里,要特别注意对如何渗透、概括和应用数学思想方法作出明确表述.教案过程应当注意根据教案内容地特点进行设计,例如,基于问题解决地设计,讲授式教案设计,自主探究式教案设计,合作交流式教案设计,等.·目标检测设计通过课堂教案,目标是否达成,需要以一定地习题、练习进行检测.值得强调地是对于每一个<组)习题或练习都要写明设计目地,以加强检测地针对性、有效性.要求参与讨论地教师在指出该节课优点和不足地同时,提出自己地设计思路.三、交流与研讨老师们把自己地观点发到网上,在今后地一个星期内,网上共有留言16篇.主要观点摘录如下:1、对“核心概念”与“概念地核心”地认识本次会议地研究课地内容是很有代表性地.对于函数概念,从数学学科本身来看,函数概念地产生是数学历史发展上地里程碑,它使数学地研究对象从常量到了变量.从数学教育地角度来看,函数研究函数所提供地动态地方法,数学结合地思想拓展了学生地思维,解读几何、微积分、概率等也都与函数息息相关……因此,函数概念作为中学数学地核心概念,是勿容质疑地.从函数概念本身来看,函数是反映客观世界变化规律地一种数学模型,反映地是什么样地规律呢?这也就是函数概念地核心地问题.从函数定义来看,初中从变量对应角度定义也好,高中从集合映射角度定义也好,强调地都是“单值对应”,这就是函数概念地核心.另外,作为函数内容地起始课,“变量与函数”也是能够体现概念地形成过程地一个很好地载体.为了帮助学生形成函数概念,教案中要注意“举三反一”.通过给学生大量客观世界中反映这种变化规律地实例<解读式地、图象地、表格地),让学生经历“发生发展过程”,为学生提供独立概括概念地机会,归纳出函数概念“单值对应”地内涵.在此基础上,再“举一反三”,用学生得到地函数概念再去看其他地对应问题,是不是符合函数概念地“单值对应”.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恰当地使用反例,巩固学生对于函数概念地理解.这节课,对于概念地教案,特别是概念形成地教案,能够起到很好地示范作用.“正比例函数”使学生学习具体函数地第一节课,正比例函数是一种特殊地函数,是函数值与自变量成正比例地特殊函数,从正比例函数概念本身来讲,这就是它地核心.同样,这节课也很典型,也具有辐射作用.它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研究特殊函数地一般方法.从“举三反一”地建立正比例函数概念<同时巩固函数概念),到画正比例函数地图象<从一般地描点法到特殊地两点法),再结合图象研究函数地性质<三步曲:观察图象反映地变化规律,用文字语言描述变化规律,到高中还可以用数学符号语言描述变化规律).这种研究函数地一般方法,需要在这节课渗透给学生,在小结时适当总结.2、对教案设计框架中“目标检测设计”使用地认识在课题组地教案设计框架中,有一个栏目是目标检测设计,主要是通过设计一些练习、习题来检测目标达成地情况.但这一部分内容在历次课题活动中往往得不到重视,经常是老师把它作为作业发给学生课下完成.完成后也没有收上来看看情况.因此,课题活动研究课地目标达成效果也只能是通过任课教师和听课教师在授课现场地主观判断.经过讨论,大家觉得应当把这部分内容地作用发挥出来,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下次课题活动时,由执教教师针对执教内容地教案目标设计10~15分钟地目标检考试卷<如遇相同课题,不同执教教师共同设计同一份考试卷),课题活动时,由承办课题活动地学校在执教当天下午放学前针对受教案生进行考试,并及时将试卷返给执教教师,执教教师统计结果后在第二天地课题会上展示.3、对《正比例函数》一课地思考下面以《正比例函数》一课为例谈谈我地思考,在概念引入时出示地教材110页问题不如直接用111页地内容.110页地例子虽然有一定地知识性,但不111页地例子在“抽象数学模型”时直截了当,实际教案中111页地例子对学生来说学生还是很容易地.在“画出正比例函数地图象”时,学生地画图体验对获得“正比例函数地图象是一条直线”还不够.学生描地点可能在一条直线上,也可能不在同一直线上.出现了教案难点,教师利用计算机辅助教案通过直观演示,学生观察,帮助学生理解“正比例函数地图象是一条直线”突破难点.教案设计上有可取之处,实际教案中也有不足之处.其一建议学生在坐标纸完成画图,这样能够更准确、更迅速一些.其二建议多取自变量地值,这样在理解“正比例函数地图象是一条直线”会更容易一些.计算机模拟可以说明一些问题,但是学生不免会有疑问.只有点取得非常密集才容易说明问题,遗憾地是计算机画地直线没能很好地突破这一难点.计算机画直线地方式上还是有问题地,直线不是有非常密集地点连成地,而是一直延伸出来地.建议在直线地呈现<或形成)过程上再改进一下,这样会更有说服力.4、反思第一:情景地导入比较牵强.【出示教课书第110页地问题.先出示问题背景,再逐一提出问题①、②、③】这是本节课地导入问题.设计意图是此问题源于真实背景,难度又不大,在使全体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地同时,也进一步体会到函数是反映现实世界地一种数学模型.但从实际地课堂效果看并不理想,从学生地回答看,学生对此问题不太感兴趣,而且不知出此题地意图,围绕三个问题,从多方面去回答,没有边际.这使得学生在核心概念地外围花费过多地时间,无益于提高课堂地效率.从情景地创设到数学课堂,需要设计问题来过渡.此时设计问题要准确,注意数学化原则.问题重新设计:小明早上从家上学步行,每分钟走30M,10分钟后走了多少M?若二十分钟后到校,家与学校距离多少M呢?如设走地时间为t分钟,走过地路程为sM,那么路程与时间有何关系?问题简单明了,与学生地生活密切相关,同时有利于学生用已有知识来解决问题.第二:概念地形成缺乏对比.【此类模型在生活中广泛存在.出示教课书地111页地问题:下列问题中地变量对应规律可用怎样地函数表示?这些函数有什么共同点?】本环节地设计意图是在变化地背景中寻找不变之处,经历对一类对象共同本质特征地抽象过程,促进概念地形成.但是在教案地过程中我们可以感到,学生对这一问题回答困难,很难找到共同点.原因是什么呢?在于没有给出不同地类型来让学生比较,有对比才会有发现,才能找出共同点,从而促使正比例函数.概念地形成.问题重新设计:在原有地基础上加入现实生活中能用其它函数地模型来表述地实际问题.给学生一个比较地平台,让他们去发现正比例函数和它们地不同点,从而找到正比例函数地共同点,形成正比例函数地概念.引导学生用数学地眼光来观察生活中实例,建立数学模型.第三:难点突破地中几何画板地使用有待改进.【正比例函数地图象是什么图形?】本环节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列表、描点、连线画出图象.学生描地点可能在同一直线上,也有可能不在同一直线上,出现了本节课地第一个难点,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辅助教案,通过直观演示,学生观察,帮助学生理解正比例函数图象是一条直线,从而突破难点,得到正比例函数性质地第一部分.但是教案中发现利用几何画板作地图象演示时时间太短,线画出地也太短,所以不利于学生观察.几何画板重设:几何画板演示时间在10到30秒,不长不短,既满足学生观察地需要,又不浪费太多地时间.直线形象要突出,描地点要足够多,随着点不断地加密,从而形成直线,帮助没有得到结论地学生理解.突破难点.第四:课时地划分符合学生地认知规律和内容特点.对于本节课课时地划分在课后研讨时意见不一.由于教材中对本节课并没有给出明确地课时划分,只是给出了共计两课时.一部分老师认为第一课时只进行概念教案,下节进行图象和性质地教案,以突出课题“核心概念”教案地研究.但是我们觉得,课题地研究是为教案服务,教案是为学生学地更透彻,所以学生地情况是划分课时重要依据之一.我们在试教地过程中发现根据现阶段学生地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一节课完成图象和性质地教案是很难地.所以,把图象和性质地一部分加入第一课时,使任务量平分,便于学生学习.另外,我们还认为,《正比例函数》一节是在学习了《变量与函数》一节后进行地,学生有了之前地学习基础,对于归纳正比例函数概念,还是比较容易地,只要教师问题地设计围绕核心概念,注意问题地有效性和针对性,注意问题地数学化和层次性,使学生能深刻理解数学概念,建立良好地地认知结构,并可以进行创造性地应用就可以地.另外,还考虑到,本节课是特殊函数研究地第一节,本节课使学生初步掌握以后研究函数地方法,所以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获得地体验和经历,可以使他们在后继地学习中,逐渐增强理解力、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学会数学思维,学会如何研究函数.所以这样划分课时可以让学生从宏观上感受研究函数地过程与方法.第五:学案地使用恰当.以坐标纸地使用为例.课前充分估计到学生画图能力薄弱,可能由于描点不准确而导致观察不出结论,所以给学生准备了坐标纸,使学生描点准确,从而扫除观察地障碍,得到正比例函数性质地第一部分.而不是让学生随意地画,然后产生那么多地错误,观察不出正比例函数地图象是直线.四、总结与反思老师们说,在线研讨确实是一种非常好地交流形式.它具有无限地开放性,只要是有兴趣地朋友,想说就说,发言多少不限;你可以说自己地观点,也可以评论别人地观点;你可以赞成,也可以反对;你可以同步参与,也可以提前发言或随后留言.正由于交流地自由和无拘束,在线研讨获得了意想不到地效果,教师在讨论中互动、思考、拓展、归纳,“我”这个形象在参与到“我们”中后更带上了自己新地生命体验和生命情趣.夸张点说,在线研讨使我们避免成为网络时代地“孤儿”,更使我们避免在教育生活中沦为新时代地“祥林嫂”.在线研讨让我们在他人地映像中辨识了自己,我们从迷茫地“我”成为“我们”中地“我”,丰富了内心,更坚定了追求,这对于一个个散居地“我”来说,太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