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答谢中书书》知识汇总大全
语文 《答谢中书书》知识点汇总
八上语文〔答谢中书书〕知识点汇总〔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顶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知识点总结一、解题1.答:回复。
2.谢中书:即谢征,字玄度,南朝梁陈郡阳夏〔河南太康〕人。
曾任中书鸿胪〔掌朝廷文书〕,所以称之为谢中书。
3.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二、作者作品简介1.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期的dao 教思想家、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
人称“山中宰相〞。
有〔陶隐居集〕。
2.我们还学过同时期的刘义庆的文章〔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
3.本文是作者寄给谢征谈山水之美的一封信笺。
全文结构巧妙,言语精奇。
短短六十八字,已集江南之美于一身,有滋有味道出了山川之自然美。
三、重点字词解释1.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卷四十六〔中华书局1958年版〕。
2.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3.四时俱备:四季。
4.晓雾将歇:消散。
5.夕日欲颓:夕阳快要落山了。
颓,坠落。
6.沉鳞竞跃:指水中潜游的鱼。
7.实是欲界之仙都:人间仙境。
欲界,没有摆脱世俗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的境地,这里指人间。
仙都,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
8.自康乐以来:指南朝宋山水诗人谢灵运〔385-433〕,他承袭祖父谢〔343-388〕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
9.为复有能与〔yù〕其奇者:参与。
这里有“观赏〞“领悟〞的意思。
四、文言词汇累积〔一〕古今异义1.四时俱备古义:季节今义:时间2.晓雾将歇古义:消散今义:休息3.夕日欲颓古义:坠落今义:颓废,萎靡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古义:参与,这里有“观赏〞“领悟〞的意思今义:和5.念无与乐者古义:考虑,想到今义:思念,想念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只是今义:但是7.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语气词,相当于“罢了〞今义:耳朵〔二〕一词多义1.夕日欲颓〔将要〕实是欲界之仙都〔欲望〕2.相与步于中庭〔和,同〕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有“观赏〞“领悟〞的意思〕〔三〕词类活用1.五色交辉〔名词作动词,辉映〕2.夕日欲颓〔形容词作动词,坠落〕3.相与步于中庭〔名词作动词,散步〕〔五〕重要实词1.四时俱备(季节)2.沉鳞竞跃(鱼)3.月色入户(门)4.欣然起行(愉快,愉快的样子)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清闲的人)五、问题归纳1.〔答谢中书书〕是怎样进行动静结合的景物摹写的?〔答案〕一是形体的动与静:顶峰为静,流水为动;二是光色的动与静:五色交辉为动,林青竹翠为静;三是声响的动与静: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
初二语文《答谢中书书》字词知识梳理归纳
初二语文《答谢中书书》字词知识梳理归纳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字词注解答:回复。
谢中书:即谢微(一说谢),字元度,陈郡阳夏(河南太康)人。
曾任中书鸿(掌朝廷机密文书),所以称之为谢中书。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山川:山河。
之:的。
共谈:共同谈赏的。
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
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指交相辉映。
青林:青葱的树林。
翠竹:翠绿的竹子。
四时:四季。
俱:都。
歇:消。
乱:此起彼伏。
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
颓,坠落。
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竞跃,竞相跳跃。
实:确实,的确。
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
欲界,佛家语,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
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
仙都,仙人生活在其中的美好世界。
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位,被封为康乐公。
是南朝文学家。
复:又。
与(yù):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
奇:指山水之奇异。
文言知识古今异义①四时俱备(时古义:季节今义:时间)(备古义:具备今义:准备、具备)②晓雾将歇(歇古义:消散今义:休息)(晓古义:清晨今义:知道)③夕日欲颓(颓古义:坠落今义:消沉,委)④古来共谈(谈古义:称赞今义:谈论)一词多义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 念无与为乐者:和。
书-----谢答中“书”书:与“中”合用为官职名; 谢答中书“书”:书信。
词类活用五色交辉:名词作动词,辉映。
答谢中书书知识点归纳总结
答谢中书书知识点归纳总结一、文学常识。
1. 作者: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思想家。
2. 体裁:书信。
二、重点字词。
1. 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交辉,交相辉映。
2. 四时:四季。
3. 歇:消散。
4. 夕日欲颓:夕阳快要落山了。
颓,坠落。
5. 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沉鳞,指水中潜游的鱼。
6. 欲界之仙都:人间仙境。
欲界,没有摆脱世俗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的境界,这里指人间。
仙都,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
7. 与(yù):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三、重点句子翻译。
1.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论的。
2.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译文: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3.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译文: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4.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译文: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5.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译文: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6.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四、内容理解。
1. 主题:本文通过描绘山川之美,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2. 写景手法。
- 动静结合:如“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使景色富有生机和活力。
- 视角变化:从仰视(高峰入云)到俯视(清流见底),全方位展现景色之美。
- 色彩搭配:“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了色彩斑斓的画面。
五、写作特色。
1. 语言精练:全文仅六十余字,却将山川之美描绘得生动形象。
2. 意境优美:营造出一种清幽、宁静、富有生机的意境。
中考语文复习《答谢中书书》笔记整理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一)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二)作者简介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秫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思想家。
时人称之为“山中宰相”。
作品有《陶隐居集》《本草经集注》等。
(三)写作背景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社会矛盾尖锐,不少文人遁迹山林,从自然美景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
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画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答谢中书书》一文正是如此。
(四)重点实词1、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
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指交相辉映)2、四时..俱备(四时:四季)3、晓雾..将歇.(晓雾:早晨的雾;歇:消散)4、夕日欲颓.(颓:坠落)5、沉鳞..竞跃(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6、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参与,这里指欣赏;奇:指奇山异水)(五)重点虚词1、山川之.美(之:的)2、实是..欲界之仙都(实:确实,的确。
是:这)3、自.康乐以来(自:从)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未:没有。
者:……的人)1、欲①夕日欲.颓(将要)②实是欲.界之仙都(欲望)2、自①自.康乐以来(从)②自.非亭午夜分(如果)3、书①谢答中书.书(与“中”合用为官职名)②谢答中书书.(书信,是一种文体)③乃丹书.帛曰(动词,书写)(七)古今异义1、晓雾将歇.(古义:消散。
今义:休息)2、夕日欲颓.(古义:坠落。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答谢中书书》知识梳理(解析版)
《答谢中书书》知识梳理一、作者作品本文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中书,古代掌朝廷机密文书的官。
书,即书信。
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人称“山中宰相”,南朝齐梁时思想家,著有《陶隐居集》等。
二、词语汇总(一)重点词语释义1、四时俱备四时:四季。
俱:都2、晓雾将歇歇:消散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欲:将要。
颓:坠落。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竞跃:争着跳跃4、未复有能与奇者与:参与,这里指欣赏5、五色交辉交辉:交相辉映(二)古今异义(1)四时俱备古义:季节今义:某个时候(2)晓雾将歇古义:消散今义:停止、休息(3)夕日欲颓古义:坠落今义:衰败,萎靡(4)古来共谈古义:称赞今义:谈论(三)词类活用(1)五色交辉(名词做动词,辉映)(2)夕日欲颓(形容词做动词,坠落)(四)一词多义(1)与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动词,参与,文中指置身其中)②念无与为乐者(动词,和)(2)书:①谢答中书书:与“中”合用为官职名;②谢答中书书:书信,是一种文体。
③乃丹书帛曰:动词,书写四、重点句子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译文: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2、夕阳欲颓,沉鳞竞跃。
译文: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六、文章主旨本文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并通过借古证今,强调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的观点,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七、理解性默写:1、总领全文的句子: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俯视的句子:清流见底。
仰视的句子:高峰入云。
平视的句子: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3、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的景象的对偶句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具备。
4、描写晨景的句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描写傍晚景色的句子: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5、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答谢中书书文言文笔记
答谢中书书文言文笔记《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是一篇美不胜收的写景小品文,也是中国古典山水散文的精品。
文章以感慨开头,以四字句式道出了作者与古人的共鸣,流露出作者自身的归隐思想。
文章骈散相间,清新脱俗,意境空灵又富有情趣,令人叹服。
一、整体感知文章先写山水景色之美,再写作者内心的感受,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从古人的慨叹中,我们感受到了自然的美景所具有的无穷魅力。
同时也感受到了作者的高雅情怀和美学追求。
二、重点字词1.重点实词:共色、交横、清流、急湍、五色交辉、猿鸟乱鸣、沉鳞竞跃2.古今异义:(1)晓雾将歇(古:消散;今:休息)(2)夕日欲颓(古:坠落;今:颓废)(3)实是欲界之仙都(古:确实;今:想要)三、翻译课文清晨的薄雾弥漫着山林,猿啼鸟鸣一派生机;夕阳将要落下,猿啼鸟鸣声更显杂乱。
青翠的树木交相辉映,清澈见底的溪流中飞溅的水花。
苍青的苔藓布满台阶,树木葱茏繁茂得遮蔽了石径。
山峰各异,峭壁陡峭;泉水丁冬,像在演奏一曲优美的乐曲;风声飒飒,仿佛在呼唤远方的仙客。
这是一处多么令人向往的仙境!它处在人间,却有仙界山峦的情趣。
四、内容探究1.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文章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也表达了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2.文章中的“山川之美”有什么特点?山川景物的秀丽多姿。
有色彩的配合:两岸石壁,五色交辉;有音乐的烘托:猿鸟乱鸣,水声回荡;有动静的对比: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3.作者为何不把谢中书引为知己?从作者的情怀中可见他具有怎样的品质?知音难求,贤愚难辨。
“康乐”或许早已为名利所累,与世俗同流合污,或许早已不赏识真知己的清高和洁身自好。
作者不汲汲于富贵,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可见一斑。
五、写作特点1.骈句与散句结合,使文章流利畅达。
文章兼顾四字句、六字句,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铿锵有力。
同时四字句使得语言更具有散文的特点;不骈则散,不散则板。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文言文《答谢中书书》(知识梳理含答案)
《答谢中书书》知识梳理一、作者作品。
本文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
中书,古代掌朝廷机密文书的官。
书,即书信。
陶弘景,字,号,人称“”,时,著有等。
二、字音字形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猿()与其奇者()三、词语汇总(一)重点词语释义1、四时俱备四时:俱:。
2、晓雾将歇歇: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欲:。
颓:。
沉鳞:。
竞跃:。
4、未复有能与奇者与:。
5、五色交辉交辉:。
(二)古今异义(1)四时.俱备古义:;今义:。
(2)晓雾将歇.古义:;今义:。
(3)夕日欲颓.古义:;今义:。
(4)古来共谈.古义:;今义:。
(三)词类活用(1)五色交辉。
(2)夕日欲颓。
(四)一词多义(1)与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②念无与为乐者。
(2)书:①谢答中书书:。
;②谢答中书书:。
③乃丹书帛曰:。
四、重点句子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译文:2、夕阳欲颓,沉鳞竞跃。
译文: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五、课文翻译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六、文章主旨本文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并通过借古证今,强调了“”的观点,表达了作者。
七、理解性默写:1、总领全文的句子:2、俯视的句子:仰视的句子:平视的句子:3、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的景象的对偶句是:4、描写晨景的句子:描写傍晚景色的句子:5、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6、表现作者自豪之情的句子:7、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八、课文赏析。
《答谢中书书》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答谢中书书》翻译及解析重点知识点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答谢中书书》翻译及解析重点知识点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山河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共同谈赏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苍青的密林和翠绿的竹子,四季都存在。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时,猿、鸟的叫声此起彼伏;夕阳快要坠落时,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确实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没有人能够欣赏这奇丽的景色了。
重点注释1. 答谢中书书,答:回复。
第一个书:中书,官名;第二个书:即书信。
2. 四时.俱备。
四时:四季,季节,3. 晓雾将歇,歇:消散。
晓:早晨4. 猿鸟乱.鸣,乱:此起彼伏。
不是杂乱。
5. 夕日欲颓,颓,坠落。
6. 沉鳞.竞跃,沉鳞,水中潜游的鱼。
鳞:鱼,借代手法7. 实是欲界之仙都,欲界:人间。
仙都: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
8. 自康乐.以来,康乐:指诗人谢灵运。
9.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参与,欣赏的意思。
复:再,奇:奇丽的景色。
古今异义①四时俱备时,古义:季节;今义:时间②晓雾将歇歇,古义:消散;今义:休息③夕日欲颓颓,古义:坠落;今义:消沉,萎靡④古来共谈谈,古义:称赞;今义:谈论重点理解1.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对大自然的喜爱及鄙弃名利之情。
2.全文的主旨句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3.贯穿全文的线索是:山川,描写了:山川之美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美”字4.文中的论点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文中的结论(议论句)是: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5.本文多用骈句,但也有对偶、散句(后两句)。
骈散结合,以骈句为主。
6. 文中直接抒发情感的句子是:实是欲界之仙都。
7.写山水相映之美的语句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8.写晨昏景物变化之美的语句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答谢中书书》知识梳理(附答案)
十一课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一、文学常识作者:陶弘景,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
著名的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人称“山中宰相”.作品有《本草经集注》、《集金丹黄白方》、《二牛图》等。
写作背景: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晚年所作。
谢中书(谢微)与陶弘景都卒于公元536年(南朝梁武帝大同二年)。
谢微任中书舍人的后限是公元526年(梁普通七年),任中书郎在公元532年(梁中大通四年),都在陶弘景七十岁之后。
二、翻译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三、整体把握《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
接下来的十句,作者便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用笔洗练,寥寥八字,就写出了仰观俯察两种视角,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境界清新。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又改用平远、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在清爽宜人的画卷上平添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由静景转入对动景的描写。
猿鸟的鸣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
这四句通过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又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
最后,文章又以感慨收束,“实欲界之仙都”,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答谢中书书知识点归纳大全
答谢中书书知识点归纳答谢中书书作为一篇陶弘景的佳作,也是语文学习的重点文章。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归纳答谢中书书知识点呢?【人物介绍】陶弘景,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
著名的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人称“山中宰相”.作品有《本草经集注》、《集金丹黄白方》、《二牛图》等。
【全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重点注释】1、四时俱备四时:四季。
俱:都2、晓雾将歇歇:消散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欲:将要。
颓:坠落。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竞跃:争着跳跃4、未复有能与奇者与:参与,这里指欣赏5、五色交辉交辉:交相辉映【翻译】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重点句子翻译】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译文: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2、夕阳欲颓,沉鳞竞跃。
译文: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常考点】1、本文反映了作者什么思想? 答: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
2、中心思想(表达的思想感情)答:本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3、书是一种怎样的体裁? 答: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可具有文学性。
4、文中提到的“康乐”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用意?答:“康乐”指谢灵运。
说明能够欣赏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
5、找出文中的议论句,说说其作用。
答:最后一句。
说明能够欣赏山水之美的人很少。
八年级上册语文答谢中书书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语文答谢中书书知识点一、文学常识。
1. 作者。
- 陶弘景,这可是个很厉害的南朝齐梁时期的道教思想家、医药家。
他就像一个古代的全能型学霸,又懂道教的那些高深学问,又对医药有研究。
而且他还和皇帝关系不错呢,皇帝经常向他请教国家大事,他就像皇帝的幕后智囊团成员。
不过他又很有个性,虽然皇帝看重他,但他还是喜欢隐居在山里,过着那种逍遥自在的生活。
2. 文体。
- 这篇文章是书信。
不过它可不是那种唠家常的普通书信,而是充满了文学性的。
就像是现在你给朋友写封信,不是说“今天吃了啥”这种,而是像写一篇超级美的散文一样,把自己看到的美景、内心的感受都写进去。
二、字词知识。
1. 重点实词。
-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里的“美”就是美丽、美好的意思。
这就像我们平时说“这个地方真美”一样,直接点明主题,说山川的美好是从古至今大家都爱谈论的。
-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中的“入”是耸入的意思,那些山峰高高地耸入云端,就像要和云彩握手一样。
“见”在这里是“看见”的意思,清澈的河流能看到底部,那水得有多清啊,就像透明的玻璃一样。
-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的“交辉”是交相辉映的意思。
两岸的石壁就像彩色的大屏幕一样,各种颜色相互映照,那画面简直美炸了。
-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里的“四时”就是四季的意思。
青色的树林和翠绿的竹子,一年四季都有,就像大自然这个画家永远都不休息,一直在给这片山林增添色彩。
-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中的“歇”是消散的意思。
早晨的雾气要消散的时候,那些猿猴和鸟儿就开始叽叽喳喳、嗷嗷叫起来了,就像在开一场清晨的音乐会。
-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的“颓”是坠落的意思,傍晚的太阳就像一个玩累了的小孩,要慢慢落下去了。
“沉鳞”指的是潜游在水中的鱼,这些鱼就像在比赛跳高一样,竞相跳出水面,那场面可热闹了。
2. 一词多义。
3. 古今异义。
- “晓雾将歇”的“歇”,现在我们说“歇”一般是休息的意思,像“歇一会儿”,但在古代这里是消散的意思。
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课堂笔记
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课堂笔记一、文学常识。
1. 作者。
- 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道教学者、炼丹家、文学家,被尊为“山中宰相”。
2. 文体。
- 这是一篇书信。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二、字词梳理。
1. 重点字词。
-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 共谈:共同谈论。
-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 入:耸入。
见:看见,这里是“看见的清澈的水底”的意思。
-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 交辉:交相辉映。
-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 四时:四季。
俱:都。
-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 歇:消散。
乱:此起彼伏。
-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 颓:坠落。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鳞,鱼。
竞:争着。
- 实是欲界之仙都。
- 欲界: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
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这里指人间。
仙都: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
-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康乐:指南朝宋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
与(yù):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2. 古今异义。
- 晓雾将歇(古义:消散;今义:休息)- 夕日欲颓(古义:坠落;今义:消沉,萎靡)-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只是;今义:转折连词,但是)(虽本文未涉及,但可作为知识拓展对比)3. 一词多义。
- 与。
-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 念无与为乐者(和,跟)- 书。
- 答谢中书书(第一个“书”是“书信”;第二个“书”指“中书”,官名)三、内容分析。
1. 山川之美。
- 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点明山川景色的美丽,是自古以来人们共同谈论赞赏的。
- 然后具体描绘山川景色。
先写山“高峰入云”,写出山的高峻;再写水“清流见底”,写出水的清澈。
接着写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出一幅色彩斑斓、四季常青的画面。
- 从时间的角度,写早晨“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清晨的雾气即将消散时,猿猴和鸟儿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充满生机;傍晚“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竞相跳出水面,动静结合,写出了一天之内景色的变化。
答谢中书书知识点归纳
答谢中书书知识点归纳答谢中书书知识点归纳《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本文被选入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十二课。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答谢中书书》常考的相关知识点归纳总结,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答谢中书书》语文知识点汇总一、文学常识本文作者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朝梁(朝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医药家,被称为山中宰相,著有《陶隐居集》。
中书,古代掌朝廷机密文书的官。
书,即书信。
二、理解性默写1、总领全文的句子: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俯视的句子:清流见底。
仰视的句子:高峰入云。
平视的句子: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3、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的景象的对偶句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具备。
4、描写晨景的句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描写傍晚景色的句子:夕日欲颓,沉鳞竞跃5、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6、表现作者自豪之情的句子: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7、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三、课文理解1、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答: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2、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答:①“美”字②山峰、河流、石壁、青林、翠竹、猿、鸟、鱼③有静有动,有声有色。
3、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深意?答:谢灵运;说明能够欣赏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表现作者的自得之情。
4、“猿鸟乱鸣”一句中的“乱”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答:它写出了“鸣”的状态,写出了晨景的热烈欢跃的气氛5、沉鳞竞跃”一句中的“竞”字用得也好,好在哪里?答:它写出“跃”的状态,争相跳,静中有动,写出热闹的气氛。
6、作者描写景物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观察角度:由仰而俯;景物形象:由显而微;景物状态:由静而动; 时间交代:由朝而夕。
答谢中书书重点
答谢中书书重点答谢中书书重点《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此文称道江南山水之美,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堪称六朝山水小品名作,所以其在中考有一定的比重,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答谢中书书》知识梳理,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复习一下。
《答谢中书书》重点知识梳理一、文学常识本文作者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朝梁(朝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医药家被称为山中宰相,著有《陶隐居集》。
书即书信二、重点字词课本第194——195页重点注释三、重点句子翻译。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译: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译:3、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译:4、晓雾将歇,猿鸟乱鸣译:5、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译:6、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译:四、理解性默写1、总领全文的句子: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俯视的句子:清流见底。
仰视的句子:高峰入云。
平视的句子: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3、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的景象的对偶句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具备。
4、描写晨景的句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描写傍晚景色的句子:夕日欲颓,沉鳞竞跃5、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6、表现作者自豪之情的句子: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7、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五、课文理解1、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答: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2、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答:①“美”字②山峰、河流、石壁、青林、翠竹、猿、鸟、鱼③有静有动,有声有色。
3、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深意?答:谢灵运;说明能够欣赏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表现作者的自得之情。
4、“猿鸟乱鸣”一句中的“乱”字用得好,好在哪里?答:它写出了“鸣”的状态,写出了晨景的热烈欢跃的气氛5、沉鳞竞跃”一句中的“竞”字用得也好,好在哪里?答:它写出“跃”的状态,争相跳,静中有动,写出热闹的气氛。
答谢中书书文言文知识点
答谢中书书文言文知识点
答谢中书书文言文知识点
导语:《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寄给谢微谈山水之美的`一封信笺。
全文结构巧妙,语言精奇。
下面是文言文的知识点,欢迎参考!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夕日一作:阳) 答谢中书书文言现象
古今异义
①四时俱备(时古义:季节今义:时间)
(备古义:具备今义:准备、具备)
②晓雾将歇(歇古义:消散今义:休息)
(晓古义:清晨今义:知道)
③夕日欲颓(颓古义:坠落今义:消沉,委靡)
④古来共谈(谈古义:称赞今义:谈论)
一词多义
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
念无与为乐者:和。
书-----谢答中“书”书:与“中”合用为官职名;
谢答中书“书”:书信。
词类活用
五色交辉:名词作动词,辉映。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答谢中书书》知识点
酬谢中书书陶弘景【人物介绍】陶弘景,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
有名的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人称“山中宰相”作.品有《本草经集注》、《集金丹黄白方》、《二牛图》等。
【全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顶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斜阳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翻译】山川风景的漂亮,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美的啊。
雄伟的山岳耸入云端,明亮的溪流清亮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翠绿的林木,葱绿的竹丛,四时长存。
清早的薄雾将要消失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喊声;斜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可以赏识这类奇丽风景了。
【要点说明】1、四时俱备四时:四时。
俱:都2、晓雾将歇歇:消失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欲:将要。
颓:坠落。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竞跃:争着跳跃4、未复有能与奇者与:参加,这里指赏识5、五色交辉交辉:交相辉映【要点句子翻译】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译文: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2、斜阳欲颓,沉鳞竞跃。
译文:斜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就再也没有人可以赏识这类奇丽风景了。
【常考点】语文1、本文反应了作者什么思想?答:反应了作者娱情山川的思想。
2、中心思想(表达的思想感情)答:本文表达了作者陶醉山川的欢乐之情和与古今知己共赏美景的喜悦之感。
3、书是一种如何的体裁?答: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可拥有文学性。
4、文中提到的“康乐”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意图?答:“康乐”指谢灵运。
说明可以赏识领会山川之美的人极少。
5、找出文中的谈论句,谈谈其作用。
答:最后一句。
说明可以赏识山川之美的人极少。
6、文中描述了哪些光景?请用一个短语来归纳短文内容。
答:峰、流、壁、林、竹、雾、猿、鸟、夕日、沉鳞等光景。
《答谢中书书》知识清单
《答谢中书书》知识清单1.[统编教材课后习题]本文所写的景物有什么特征?文章结尾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想一想,其中有什么言外之意?[答案]文中景物非常秀美,山高水净,绚烂多彩,充满无穷生机。
结尾一句,含有三层言外之意:其一,康乐是“能与其奇者”,表现出作者对谢灵运的钦慕;其二,自谢灵运之后,不再有人能“与其奇”,惋惜于世人对秀美山水的无动于衷;其三,“我”是继谢灵运之后又一与其奇者”,为自己的审美情趣而自许,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2.本文描写的山川之美,美不胜收。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文中景物的美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①山水相映之美。
比如,“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山水相伴相映,情趣盎然;②缤纷的色彩之美。
比如,“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绚丽动人,美不胜收。
③晨昏变化之美。
比如,“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晨昏的景色变化展现出大自然的无限美好。
④动静相衬之美。
一是形体的动与静,高峰为静,流水为动;二是光色的动与静,青林翠行为静,五色交辉为动;三是声响的动与静,日出雾歌为静,猿鸟乱鸣为动;太阳即将落山为静,游鱼跃水为动。
1.这是一篇写景抒情文,作者通过描写自然美景,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答案]表达了自己酷爱自然、乐在林泉的情趣以及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的心意。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山水的妙处,这既是对前贤的钦敬与追慕,又惋惜世人对秀美山水的无动于衷。
而作者却能够继康乐之后,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自许之情,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1.[统编教材课后习题]比较本文与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在句式、节奏等方面的不同之处,说说它们分别带给你什么样的美感。
[答案]陶弘景是南朝齐梁时期人,作品带有骈文的特点,多用四字句构成对偶,句式整齐,节奏感较强;间用散句,参差错落,于整齐中有变化;多用寻常词汇,浅显易懂,但为了形式的整齐,选词用字颇多斟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答谢中书书》知识汇总大全文言文《答谢中书书》知识汇总一创作背景《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俊赏山林、心灵净化之后所作。
谢中书(谢微)与陶弘景都卒于南朝梁武帝大同二年(536年)。
谢微任中书舍人的后限是梁普通七年(526年),任中书郎在梁中大通四年(532年),都在陶弘景七十岁之后。
因此这篇文章当为陶弘景晚年的作品。
从初中到高中乃至大学,我们学过很多文言文,文言文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了解写作背景还有作者的情感,才能更好的领悟作品的本来意境,下面是快读网物美云知识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陶弘景《答谢中书书》原文,注释翻译,赏析情感及创作背景,以供大家参考学习。
作品原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被选入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7课《短文两篇》、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6课《答谢中书书》)本文节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中华书局1958年版〕卷四十六。
谢中书,即谢徵,字元度,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
曾任中枢鸿胪(掌管朝廷机密文件)。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现江苏南京)人。
有《陶隐居集》。
译文译文一: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译文二:山、水美丽的.景色,自古以来人们都在谈论。
山,高耸入云;水,清澈见底。
两岸石壁直立,五颜六色,交相辉映。
绿树翠竹,一年四季都有。
早晨,雾将散未散时,灵猿丽鸟啼鸣;夕阳西下,潜游在水中的鱼儿欢快地跳出水面,这实在是人间仙境。
但从谢灵运后,就没有人能欣赏到这般美丽的景色中了。
译文三:山河的壮美,自古以来是人们共同谈赏的。
这里的高峰插入云霄,河流澄澈见底,两岸的悬崖峭壁,在阳光下各种光彩交相辉映。
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青竹,一年四季常青葱翠。
每天早晨,薄雾将要消散,可听到猿猴长啸,鸟雀乱鸣;每当傍晚,夕阳将落,可见到潜游在水中的鱼儿竞相跳跃。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之后,还没有人能置身这佳美的山水之中。
注释1.本文节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
卷四十六。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书画家,医学家,丹阳秣陵(现江苏南京)人,人称山中宰相。
有《陶隐居集》文言文《答谢中书书》知识汇总二文学常识本文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Mò)陵(今江苏南京)人。
有《陶隐居集》。
文言词语【共】一起。
【谈】谈论,欣赏。
【交辉】交相辉映。
【四时】四季。
【歇】消散。
【颓】坠落。
【沉鳞】潜在水中的鱼。
鳞,借代鱼。
【竞跃】争相跳跃。
竞,争着。
【欲界】指人间。
【仙都】指仙境。
【复】再。
【与(yù)】参与,这里指欣赏。
整体把握文章以感慨发端,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接下来的十句,作者便以具体描绘秀美的山川景色。
仰视俯视、平远高远的视角,动静结合,使读者对山川景物产生完整、统一的印象。
最后,文章又以感慨收束,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本文写景,抓住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文字明朗,毫不雕琢。
问题探究1.作者描写景物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观察角度:由仰而俯;景物形象:由显而微;景物状态:由静而动;时间交代:由朝而夕。
使山川景物和谐、完整、统一。
2.“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有高雅情怀的自豪感以及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之情。
3.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什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4.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什么?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具备。
5.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什么?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6.“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7.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8.分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1 “歇”“颓”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感情和行为,有过程,激发人的想像,充满生命气息。
“鳞”字是用借代,避俗,增加了语言表现力,文学色彩浓厚。
9.本文是在是一篇美文。
试分析美在何处。
(1)意境美。
风光绮丽,融入感情,形成优美的意境。
①山水相映之美。
②色彩配合之美。
③晨昏变化之美。
④动静相衬之美。
(2)结构美。
全文分三部分。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以“美”点明全文中心。
中间部分具体叙写山川之美。
最后以感叹总括前文,首尾呼应,议叙结合,使文章主体部分更为鲜明突出。
文中的写景部分,仰视再俯瞰,复平看,最后又分“晓”与“夕来写,次第井然。
(3)语言美。
言简意赅,多用对称四字句,配以长句收束;修饰词语使颜色、声音、动作的状态表露无遗。
如滔滔急流,泻入大海。
文言文《答谢中书书》知识汇总三《答谢中书书》原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的特殊句式倒装句例:相与步于中庭(“与中庭”做“步”的状语.此句是介词结构后置.句意是:共同在院中散步.)《答谢中书书》文言现象古今异义:①四时俱备(时古义:季节今义:时间)②晓雾将歇(歇古义:消散今义:休息)③夕日欲颓(颓古义:坠落今义:消沉,委靡)一词多义:夕日欲颓(将要)实是欲界之仙都(欲界,指人间)词类活用五色交辉(辉,名词用作动词,辉映)《答谢中书书》情感自然景物的绮丽风光,本身就构成优美的意境,作家以自己独特的艺术感受,以饱和着感情的语言激起读者的兴致,从而形成文学作品的意境。
山水相映之美,色彩配合之美,晨昏变化之美,动静相衬之美相互作用,构成一幅怡神悦性的山水画。
全文只有68个字,就概括了古今,包罗了四时,兼顾了晨昏,山川草木,飞禽走兽,抒情议论,各类皆备。
先以感慨发端,然后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最后以感慨收束。
全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这篇文章中有直抒胸臆的句子,文章开头写道“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个“美”字,是山川风物的客观形态,也是作者对山川风物的审美感受——愉悦,“实是欲界之仙都”,将在山水之中飘飘欲仙的得意之态表露无疑。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作者从欣赏景物中发现无穷的乐趣。
同时能与谢灵运这样的林泉高士有志向道同之处,生发出无比的自豪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喜爱之情。
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和归隐林泉的高洁志趣及作者与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情。
《答谢中书书》赏评①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俊俏的山,直直耸立,有白云轻绕;俊美的水,清澈见底,有鱼儿嬉戏。
溪水两岸的石壁,更是美妙绝伦:绿树、青草、翠竹、红花、蓝天、白云……四时不同、景色各异,五彩缤纷、交相辉映,美不胜收;特别是青翠的丛林,碧绿的修竹,四季常青、生机盎然。
这一句是概括描写,作者紧紧抓住江南景物的特点:高山、流云、溪水、青林、翠竹……用白描的手法,稍加点染,便组成一幅江南山川秀美图。
②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作者选择了两个极具画面感的镜头“晓雾”、“夕日”来描摹、渲染。
早晨,群山叠翠、清雾朦胧:山,似出浴的西子,亭亭玉立、超凡脱俗;雾,似斜披的轻纱,若隐若现、似有似无。
这是一天最美的开始。
山,阳光相拥,雾,紧紧依偎。
漫步崎岖的山间小路,看舒缓的溪水流淌,品轻巧的小鸟婉鸣,听通灵的猿猴长啸,乐趣无限。
山是质朴的、独特的,水是自然的、灵动的。
多么清净的山水啊!一如梵音自天际间飘来,顿时让人耳聪目明,如悟禅机。
黄昏、夕阳,又是另一幅山水佳景。
落日余辉铺就大地、淙淙溪流碧波荡漾;光和影巧妙的揉和在一起:分不清哪是光下的水、哪是水中的光,波光一起粼粼生辉;调皮的锦鳞,时而在水底觅食、嬉戏,时而跳出水面,搅动阵阵涟漪,圈圈荡漾到远远的岸边。
独处如此美景之中,自觉不自觉的融入了自然,不禁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人间仙境莫非在此?不然的话,为何这般清幽、脱俗。
语言简明、质朴、生动、形象,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文章开始,作者从人们对山水的态度入手:古往今来,没有人不赞美青山绿水的,特别是江南的山山水水,更是柔媚亮丽、清秀绝尘,是如此的典雅、飘逸。
接着描写了山水、石壁、丛林、翠竹和早晨、黄昏的景象,融情于景,表达作者对山水的赞美之情。
最后,作者发出慨叹:从谢灵运后,又有谁能欣赏如此美景呢?望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名利,能全身心投入自然的人,还有多少呢?一片黯然之情,悄然流露出来。
整篇文章,六十八言,有山水竹林、晓雾夕阳、猿鸟锦鳞,有比喻、夸张、拟人,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说不完无限情趣、道不完生机盎然。
这在魏晋六朝“尚玄理,文工骈体”的文风中,可谓一枝独秀。
读来凡心皆无,身在物外,心清神明。
文言文《答谢中书书》知识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