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权力均衡 张莹
中级经济师 经济基础 第十一章 公共物品与财政职能
第十一章公共物品与财政职能一、公共物品的定义及其融资与生产(一)公共物品及特征:定义:指增加一个人对该物品的消费,并不同时减少其他人对该物品消费的那类物品。
——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首次提出基本特征:非竞争性(主要特征)、非排他性(派生特征)。
公共物品的形式化定义奠定了现代财政学的基础,从此公共物品才被纳入与私人物品一样的经济学分析框架,从而使分析公共物品的最优配置问题成为可能。
★非竞争性该特征强调了集体提供公共物品的潜在收益。
某种公共物品一旦被提供,增加一个人的消费并不增加任何额外成本,也就是增加一个人消费的边际成本为0。
正式因为公共物品具有消费上的非竞争性,若是由于个人没有付费而阻止他的消费,就违反了社会资源有效利用的帕累托原则。
★排他性该特征指出了通过市场机制提供公共物品的潜在困难。
一种公共物品一旦被提供,要排除一个额外的消费者在技术上不可行,或者尽管技术上排他是可行的,但这样做的成本很高。
(二)公共物品的需求显示★私人物品的需求显示在商品和服务市场上,人们用出价多少表示对私人物品的需求强度和需求数量,私人物品的需求显示是通过自愿的市场交易实现的。
★公共物品的需求显示在商品和服务市场上,人们用出价多少表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强度和需求数量并不完全有效,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通过政治机制显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公共物品的需求显示是通过具有强制性的政治交易来实现的。
人们通过事先同意的某种投票程序选择他们所倾向的公共收入和支出方案,或通过投票给他们认为能够代表其利益的政治家和官僚,间接地表达对公共物品的需求。
人类创造了多种投票制度,也发展了各种代议制度,旨在寻求一个更完美的显示偏好机制,用以揭示社会作为整体对公共物品的需求数量与需求结构。
自由社会要求每个人的价值都得到尊重——一致同意规则(一票否决)最符合社会正义原则。
然而任何民主制度都不是免费的,在所有事务中都使用一致同意决策规则,必然带来高昂的决策成本,甚至出现久而不决的现象。
庄序莹公共管理学教材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导论一、名词解释政府部门:以财政拨款作为经费来源,免费或部分免费地向社会提供公共品和服务的单位的总称。
公共管理: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为了社会公共利益,提升公共部门绩效和公共品质量以应对不断高涨的公众需求和期望,而加强治理结构的一系列决策制定、执行、监督、控制、评价、协调和沟通等活动。
(它注重结果及管理者的个人责任。
)公共管理学:公共管理学是综合地运用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行政管理学、伦理学、法学等学科知识来研究公共部门管理目标、过程、方式及其规律性的学科。
(它试图为公共管理学提供更有效的方法。
)公共管理学是研究公共部门(核心是政府部门)如何更有效地提供公共品和公共服务以满足社会公共需求、增进公共利益的学问。
二、复习思考题1、试比较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1)主体不同。
公共管理的主体的公共部门,包括政府部门、公共企业部门和非政府组织;公共行政的主体是行政部门,特别是政府的行政机关。
(2)追求目标不同。
公共行政更关注组织内部的执行过程,而公共管理则将视野大大拓展到组织的外部,以追求最终的好的结果为己任,并时时强调将管理责任落实到个人。
(3)公共管理的逐渐兴起并对公共行政有取而代之之势。
政府部门越来越不能满足社会对它的期望和定位,公共管理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2、公共管理学有哪些学科特征?(1)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科技整合的学科。
它需要综合地吸收当代各门社会科学的合理内核,来搭建公共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学科范式和分析框架。
(2)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和途径也呈现多样化特点。
(3)公共管理的研究对象与实践发展是相吻合的。
(4)公共管理学从“内部取向”转向“外部取向”。
它重视战略管理、绩效管理、责任机制和外部整合,有助于提升公共管理学的理论竞争性。
(5)公共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开放性学科。
(6)公共管理学提倡案例分析法。
(7)公共管理学(作为指导政府部门活动的理论规范前所未有地)强调管理者个人责任和对结果负责。
论犯罪与刑罚
第一章刑罚的起源为了切身利益牺牲部分自由(交给公共保存),从而安枕无忧的享受剩下的自由——形成君权、一个社会的法律为了阻止个人因强烈的私欲想霸占别人那份自由的行为——我们需要易感触的力量易感触的力量——刑罚,或触及感官,或时常映现于头脑任何雄辩、说教、不那么卓越的真理都不能长久约束对物质的欲望第二章惩罚权孟德斯鸠:任何超越绝对必要性的刑罚(包括人对人行使的权力)都是暴虐的绝对必要性:限度是维护公共利益集存、防范个人践踏道德的政治如果不以不可磨灭的人类感情为基础,则无法建立起任何持久的优势每个人都希望交给公共保存的那份自由越少越好,因此这一份份自由的结晶就形成了惩罚权一切额外的东西都是擅权——“权利”修正“权力”(对大多数人有力)公正——维系个体利益的纽带第三章结论1.只有法律才能为犯罪规定刑罚,立法者拥有此权威(根据社会契约而联合起来的整个社会的立法者,并不等同于司法官员)2.社会契约论:社会成员平等受约束统治者:制定普遍性法律,不能判定某人是否违反契约被指控方:有权否认司法官员:判定事实真相的第三者3.反对严刑峻法违背了公共福利及预防犯罪的宗旨、开明理性所萌发的善良美德、公正和社会契约的本质第四章对法律的解释刑事法官没有解释刑事法律的权力法律的精神需要探寻严格遵守法律文字,组织自由解释,法官唯一的使命就是判定公民的行为是否符合成文法律第五章法律的含混性对法律进行解释是一个弊端,使人不得不解释的法律含混性则是另一个弊端了解和掌握神圣法典的人越多,犯罪就越少。
因为,对刑罚的无知和刑罚的捉摸不定,无疑会帮助欲望强词夺理人类传统的可靠性和确定性随着逐渐远离其起源而削弱,因此一个社会如果没有成文的东西,就绝对不会具有稳定的管理形式第六章刑罚与犯罪相对称犯罪对公共利益的危害越大,促使人们犯罪的力量越强,制止人们犯罪的手段就应该越强有力。
追求安乐的力量受限于阻力——导致各种人类行为的混合——若互相冲突、互相侵犯,则需要我们称之为“政治约束”的刑罚刑罚只阻止恶果产生,不能消灭冲突原因立法者对于行为和对应刑罚的设定,只要标出这一尺度的基本点,不打乱其次序,不使最高一级的犯罪受到最低一级的刑罚,就足够了第七章在犯罪标尺问题上的错误衡量犯罪的唯一和真正的标尺,是对国家造成的损害(对公共利益的影响),而不是,怀有的意图、被害者的地位、罪孽的轻重罪孽的轻重取决于叵测的内心的堕落程度第八章犯罪的分类1.直接地毁伤社会或社会的代表——最严重的犯罪——叛逆罪——最重的刑罚2.从生命、财产或名誉上侵犯公民的个人安全——侵犯私人安全的犯罪——最引人注目的刑罚3.同公共利益要求每个公民应做和不应做的事情相违背的行为4.侵犯公民安全和自由的行为是最严重的犯罪之一(包括伟人和官员犯下类似罪行)*对私人的犯罪也是在侵犯社会,然而它们并非都试图直接毁灭社会**一切合理的社会都把保卫私人安全作为首要的宗旨第九章关于名誉体力上的强横——舆论上的强横极端的政治自由——法律统治一切,没有必要寻求他人的敬重极端的政治依从——人的专横破坏了人们的民事地位,被迫只具有一种朝不保夕的人格第十章决斗私人决斗根植于法律的无政府状态决斗的基础在于某些人宁死不愿丧失的名誉预防决斗的最好的方法是惩罚侵犯者,即挑起决斗者被迫决斗者是为了维护法律所不保障的东西(声誉),无罪——其惧怕法律并非挑事者第十一章关于公共秩序维护公共秩序的官员,也应根据公民手中法典所确定的条文进行工作对自己命运的捉摸不定常常使人成为黑暗暴政的牺牲品(?)真正暴君的出现,总是从控制舆论以支配勇敢开始的第十二章刑罚的目的刑罚的目的既不是要摧残折磨一个感知者,也不是要消除业已犯下的罪行刑罚的目的仅仅在于:阻止罪犯再重新侵害公民,并规诫其他人不要重蹈覆辙第十三章证人衡量证人可信程度的真正尺度,仅仅在于说真话或不说真话同他的利害关系1.证人的可信程度应该随着他与罪犯间存在的仇恨、友谊和其他密切关系而降低*一个以上的证人是必需的2.犯罪越是残酷,或者情节越是难以置信,证人的可信程度就越是明显降低(有争议)3.证人所在团体的理念不为社会所理解或相忤逆时,证人的可信程度可能成倍降低4.把别人讲的话指为犯罪时,证人的可信程度几乎等于零*话语只能留在听者的记忆中,记忆常常是靠不住的和受到迷惑的。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第三版)课后习题讲解第5章行政组织
第5 章行政组织二、思考题2 .简述国家行政组织的特征。
答:国家行政组织的法权地位和与之相一致的公共行政管理的广泛性及其对国民承担的责任,决定了国家行政组织的特征,其特征可以概括为六个方面:( 1 )政治性。
政治性是一切国家组织的共同属性。
对国家行政组织而言,政治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阶级性和决策性。
( 2 )社会性。
社会性由国家的社会职能所决定,主要指国家行政组织所承担的社会一般公共事务管理的职能。
也有两个相互联系的层次:服务性和管理性。
( 3 )权威性。
权威性以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强力和契约关系为基础,并以宪法、法律和国家武装力量为后盾。
权威性有两个最突出特点:约束性和强制性。
( 4 )法制性。
法制性的基本涵义是“依法行政”,具体说来,又可以分为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国家行政组织自身建设的法制性和国家行政组织对社会公共行政管理的法制性。
( 5 )系统性。
系统性是说国家行政组织具有极强的整体性,其权力关系、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具有上统下属、上下贯通、左右联系、纵横交错、头尾相接、政令归一的特征。
除整体性之外,系统性的突出特征表现在:整体性、结构性和有序性。
( 6 )发展性。
发展性是说国家行政组织适应社会历史的进步,相应改变组织自身及社会管理行为的特征。
表现为动态性和适应性。
3 .简述国家行政组织的基本要素。
答:国家行政组织是一个由若干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
这些基本的要素直接关系到国家行政组织效能的性质、程度或范围。
国家行政组织的基本要素及其合理状态概括起来主要集中在以下八个方面:( 1 )法律制度健全。
国家行政组织是执掌公共权力的以社会为行为对象的代表公众利益的特殊组织,因此,依法行政是首要的和基本的要素。
( 2 )组织目标明确。
目标反映行政组织的社会行为的方向,对具体行政机关来说,目标则反映本单位在整个公共行政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 3 )人事调派恰当。
根据行政管理的需要有选择地吸收、调派、使用、培训人员是十分重要的。
蹦蹦蛙政经答案
第一章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一、名词解释1、所有制★★★①生产资料所有制作为经济范畴,其内部结构由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等经济关系组成;②所有,是一个归属问题,作为所有者,可以按自己的意志处置归自己所有的生产资料;占有,是一种有条件的归属关系,即占有者不能任意处置占有的生产资料(如不能售卖),但在一定条件下(如给予所有者一定的经济利益)和一定期限内他实际上占有生产资料;支配,是对生产资料的处置和管理,它由所有和占有决定;使用是指人的劳动对生产资料的直接作用,是人们运用生产资料进行的生产活动;③所有是所有制关系的基础。
2、所有权★★★①所有权作为法律用语是指对象的排他性,一个人或某个集团垄断地占有某物,从而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该物;②所有权作为经济用语是指人们占有某物并据此实现的经济利益关系;③所有制性质决定了一个社会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而所有权是在一定所有制关系下产生出来的,且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还涉及和反映着许多派生的权利。
④所有权和所有制是相互联系的,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表现形式,所有制的性质内容决定所有权的性质内容。
3、产权(02年,名解)★★★★★①产权是以财产所有权为主体的一系列财产权利的整合,又称财产权利、财产权。
②产权包括所有权及其衍生的“四权”: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和支配权。
以及派生的“三权”——转让权、收益权、处分权。
③产权的基本特征有:⑴其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⑵是权利束而不是某项权利(权能结构);⑶具有排他性、可转让性和收益性。
4 产权制度★★★①产权制度是关于产权界定、保护、运营等的体制安排和法律规定的总称。
②产权制度反映的是在财产使用过程中,所有者、使用者、经营者之间的财产利益和责任的法律及其经济的约束关系。
③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产权制度的特征是:两权分离。
(出资者权利与法人财产权)5、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07名解,3分)(基本关系)★★★★★①在政治经济学中对经济制度有两种规定:一是反映社会性质的根本性制度,它反映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当今各国的社会经济制度,从本质上分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两类;二是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是某一社会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是支配经济单位之间可能合作与竞争的方式的一种制度安排。
精选全文逆袭1982吕律陈秀玉完整版在线阅读
精选全文逆袭1982吕律陈秀玉完整版在线阅读第58章这一枪,是威慑,也是警告。
吕律就是想要告诉他们,再敢来这地方的后果。
“亮子河林场!”他默默地念了一遍,嘀咕道:“还挺远,山也很大,就等着死在那边吧!”李庆翔被元宝咬成那样,没有那么三两个月,怕是下不了床。
短时间倒也不用太过担心。
至于这杆双管猎枪,吕律直接笑纳了。
他没有丝毫担心有人上门理论要枪,相反,他对此非常欢迎。
这种事情,就该闹得人尽皆知,自己的理才能占得住。
也正好让打元宝主意,打地窨子里财物主意的人,在心里好好掂量掂量这后果。
至于李庆翔家接下来是来阴的或是来硬的,那就走着瞧。
谁的命不是命?谁怕谁?……郑三开着汽车疾驰,一路上不敢有丝毫停留,他今天属实被吓到了,尤其是吕律开的那一枪。
但他心里是高兴的,看到李庆翔被狗咬得这么惨,太解恨了。
天气晴朗,温度却不高,大多数人都还在穿着棉衣棉裤。
此时,李庆翔屁股上那一片的棉衣棉裤,被撕扯得所剩无几,腚都露出大半。
随便一眼瞟去,那片血肉简直烂透了,甚至还有被撕扯下来连着皮挂着的肉块,触目惊心。
这是一条很善于掏肛的狗啊!郑三看得心惊,感觉自己屁股上都凉飕飕的。
这大概也算是人类的优势,屁股厚实,站立的时候,菊门被深藏起来,若是换成那些野兽被这样掏,恐怕肠子都被扯出来死翘了。
嗯?这车里,怎么一股子腥燥味儿?郑三微微皱了下眉头,斜眼瞥了一下在旁边歪屁股爬着,疼得哼哼哧哧的李庆翔,看到一股子血液顺着副驾坐垫,流得驾驶室里散落着不少玻璃茬子的胶皮垫子上到处都是。
流那么多血?不对,李庆翔的裤子被水浸湿了好大一片。
这特么是被那一枪给吓尿了啊。
郑三可从未见过李庆翔这怂样。
看到这情景,以前自己受的窝囊气和前几天狗被杀的怒气,一直憋在心里头,这一刻被清空大半,整个人感觉舒爽了很多。
他心里暗道:“不愧是能用斧头劈熊的猛人啊……嗯,今天这仇结下了,以后这地儿,千万不能再来。
”“翔哥,你可要挺住啊,我这就送你去医院!”面对这种状况,郑三也不敢大意,这真要是把人弄废了,可不是小事儿,他自己也肯定会跟着受累。
东财《行政管理学》第十一、十二章拓展资源
奥鹏远程教育中心助学服务部 东财09春学期《行政管理学》第十一章、第十二章行政文化、行政发展拓展资源注:十一章案例空缺韦伯夫妇在《大英社会主义国家的构成》一书中谈到:“以变革社会制度为目的的任何提案,不管它是经济的或是政治的,多数人是并不惬意的……对社会的各种制度,如果不去深思熟虑地、不断地使其适应经常变化的时代要求而加以变革,那么这些制度终究是要崩溃的。
结果将难免由于革命的痉挛而发生暴力的急剧的变革。
”法国学者修帕莱和罗夏克在《行政科学》一书中认为:行政改革是行政组织有意识地适应变化了的行政环境的过程;许多要求行政改革的社会原因来自于行政结构与社会结构的矛盾;为了适应环境,任何行政结构都不可能一成不变。
美国学者考夫曼在《组织变革的局限性》一书中也指出,没有任何一种特定行政模式会永无止境地提高效率.增强效益和反应能力。
问题:1.题中三段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7什么叫做行政改革?2.你认为行政改革有必要吗?联系材料谈谈行政改革的必然性。
答案:1.答案要点:三段材料都说明了改革的必要性,特别是后两段材料具体指出了行政改革的必然性。
行政改革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一般指在政府行政管理领域内,为提高行政效率,规范行政责任,改革落后的行政方式,并建议合理的行政体制的行为。
2.答案要点:行政改革的必要性在现代社会各国政府和社会已普遍形成了共识。
行政改革不仅是必要的,还是必然的。
材料中提到了行政政革的一般必然性:(1)行政改革是调整社会矛盾的需要。
行政改革就是在生产力发生变化的条件下,主动改革和完善自身并不断地调节社会矛盾的过程。
(2)行政改革是适应环境变化的需要。
正如修帕莱和罗夏克在《行政科学》一书中认为:行政改革是行政组织有意识地适应变化了的行政环境的过程;为了适应环境,任何行政结构都不可能一成不变。
行政改革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3)行政改革是克服行政阻力的需要。
如考夫曼指出,没有任何一种特定行政模式会永无止境地提高效率,增强效益和反应能力。
程恩富《现代政治经济学新编习题集》(第11章 土地所有权和地租)
程恩富《现代政治经济学新编习题集》第十一章土地所有权和地租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土地制度答:是指人们在占有、支配和使用土地的过程中所结成的各种关系的总和,是一个国家或社会人地关系及其人与人关系的法定结合形式。
2.土地资本答:投入土地、固定在土地上与土地合并的资本。
3.土地所有权答:土地所有者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对土地享有占有、使用、处分和收益的权利。
4.地租答:土地租种者为租用土地而向土地所有者支付的经济代价,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
5.资本主义地租答:农业资本家由于租用土地而交给土地所有者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那部分剩余价值,体现土地所有者、农业资本家、农业工人三者的经济关系。
6.社会主义地租答:社会主义联合劳动者经济利益的实现形式,体现国家、集体与土地经营和使用者之间的经济关系。
7.绝对地租答:租用任何土地都必须缴纳的地租,它是由土地所有权的垄断而产生的,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
8.级差地租答:与土地等级相联系,因土地经营权的垄断而形成的农产品社会生产价格与个别生产价格的差额构成级差地租,是超额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9.垄断地租答:在土地稀缺和特殊优越性的条件下,因土地经营权的垄断通过规定垄断价格带来的超额利润所形成的地租。
10.土地价格答:是资本化的地租,在数量上土地价格一地租/利息率。
二、判断题1.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资本有机构成。
()【答案】×【解析】2.资本主义地租是占有农业工人创造的全部剩余价值。
兴盛与危机
《兴盛与危机——论中国封建社会的超稳定结构》读后感我认为本书是对中国历史的一个研究,其要回答的问题是,中国的封建社会为什么持续了那么久。
我认为本书的目标是,力图建立一种整体演化论的新方法,提出中国封建社会的结构是一个超稳定系统的假说。
作者认为根据这一假说,中国历史上一些令人迷惑的现象和难题,如大一统的组织能力、对外来文化的融合能力、魏晋南北朝的分裂动荡的原因、农民战争的特点和作用等等,都能得到统一而又简明的说明。
作者根据历史材料,一步一步地分析中国封建社会的构造,及其内部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
本书的简介第二章”中国封建社会的结构”,以研究社会内部的以及外部的交往程度为起点,分析中国封建社会独特的宗法一体化结构及其功能,揭示这种结构与“大一统”的关系。
第三章“无组织力量及社会结构的老化”,分析了宗法一体化结构所具有的巨大调节能力必然会异化出无组织力量来,并具体地分析政治结构、经济结构中无组织力量不断增长的趋势。
这一切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国家机器调节功能丧失。
第四章“变法与动乱”,分析中国封建社会中地主对农民的剥削结构和剥削放大效应,指出无组织力量最终将导致王朝末期变法的失败和农民大起义。
第五章“中国封建社会的修复机制”,探讨宗法一体化结构怎样造成社会周期性的崩溃及王朝修复机制。
第六章“历史的奇观:超稳定系统”,讨论周期性大动乱对生产力进步积累的破坏作用,从而指出宗法一体化结构的巨大保守性阻碍了社会结构中新因素的产生和发展。
然后,总结中国封建社会超稳定结构的假说,回答为什么中国封建社会结构长期延续这一中心问题。
第七章“魏晋南北朝亚稳态结构及其他”,分析超稳定系统受到外来冲击,旧社会结构不能修复时,会出现什么局面,它就是魏晋南北朝的长期分裂的原因。
第八章“意识形态结构的系统分析”,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和超稳定结构的关系。
第九章“科学技术与古代社会”,探讨中国封建社会中的科技结构,回答有关科技发明和社会结构互相适应的机制。
我国大学权力博弈中的行政权力配置研究
【 关键词 】行政权力 ; 学术权 力; 博弈论 ; 均衡 配置
‘
【 中图分类号 】G4 67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 】1 1 23 (080—04—0 0 - 38 20 )5 o8 4 0
权力 现象是人 类社 会 中最普遍 的现 象 , 只要 有 组 织 , 会 存在 权力 。“ 就 权力 是 构成 一个 团体或 机 构 的基本要 素 , 人类 社会 和群体 、 织存 在 和发 展 的必要 条 件 。 权 力 以及 权 力关 系 博 弈 作 为一 是 组 ”
具有公共性 、 手段性和一元性等特征, 其作用方式是强制性地推行行政命令 。 因为与大学组织结构 4 紧密结合 , 相对于学术权力而言又处于强势地位, 行政权力的调整就成了平衡权力结构的关键 。
一
、
大 学 权 力 关 系与 权 力 结构
大学权 力关 系 和权力结 构就 是大学 公共权 力 在各权 力 主体之 间 的分 配状 况 。 由于大学具 有知识
的局 面 。在此 方面 , 力博 弈发 挥着重 要 的作 用 。然而 , 学权力 更 为错 综 复杂 的关 系使得 大学权 力 权 大 博弈 过程 中容 易 出现许 多问题 , 使权力 失去 制约 , 导致 权力 失衡 和权力 异化 , 产生集 权 现象 , 权力 博弈
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新的权力关系或权力结构 , 达到一种暂时 的均衡状态。如何在大学权力博弈中合 理地 配置 大学权 力正 是本 文研究 的重 点 。 .
中, 针对特 定 的 目标 , 各权 力主体 之 间按 照 “ 戏规 则 ” 行 的博弈 。其 结 果 常 常导 致 各类 权 力 主 体 游 进 在 大学公 共权 力体 系 中的地位 和作用 发生改 变 , 引起 大学 权 力结 构 的变 迁 。大 学组 织 要 实 现管 理 并
《乡土中国》第十章《无为政治》
【论证思路】①开篇提出两派权力论,一种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社会冲突,一种偏重社会合作。
②社会冲突下的权力称为横暴权力,特点是上支配下、阶级斗争和临时平衡。
③社会合作下的权力称为同意权力,特点是人与人相依赖、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④接着说明某个具体的社区的权力结构是复杂的,并列举美国的例子进行论证。
⑤进而纠正“权力的饥饿”这一观点,理由即是权力具有工具性,即以此为工具获得利益,并列举英国议员和内阁、许由、务光的例子进行论证。因此,两种权力类型,前者要靠荣誉和高薪来延揽,后者则以经济利益为主。
⑥之后通过举例论证,以广西瑶山汉人和瑶人为例,论证经济利益在权力统治中的必要性。
⑦进而说明乡土社会下横暴权力受到限制,农业乡土社会是皇权的发祥地,并提出了“雄图大略下大造工程→农业经济承受不住其费用→揭竿而起,天下大乱→休养生息,养民政策→皇权积累力量→雄图大略下大造工程”的循环,从而引出无为政治思想的产生。
⑧最后总结观点,点明乡土社会权力结构的松弛和微弱的特点。
【语段摘抄】①权力是维持这关系所必需的手段,它是压迫性质的,是上下之别。
②没有人可以“任意”依自己高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而得遵守着大家同意分配的工作。
③人们喜欢的是从权力中得到的利益。如果握在手上的权力并不能得到利益,或是利益可以不必握有权力也能得到的话,权力引诱也就不会太强烈。
④一个只有生产他生存必必需的消费品的人并没有资格做奴隶的。
【感受与评价】①补充阅读《庄子·外物》——“尧与许由天下,许由逃之。汤与务光,务光怒之。”
②费孝通所说的无为政治和老子的无为而治的侧重点不同,老子是对君王的劝谏,而费孝通所说的,则是乡土社会皇权的必然性与权力结构的松弛性。
2024届小说专题训练谋篇布局(含答案)
小说专题训练•一谋篇布局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有人给许茂老汉带来一封信,信是出嫁在川西坝子上的三个女儿联名写的。
她们寄来一点钱,说因为农田基本建设端起来了,就不回来给老汉拜生了。
许琴把信念给老汉听了以后,他没有说什么。
他对许琴说:叫你三姐、四姐、七蛆,晚上都到我这里来J晚上,几个姐妹先后来到许茂的卧宣里,围坐在老汉床前,看着老汉瘦骨嶙峋的面孔,大家都忧心忡忡的。
许茂年起高高的眉棱骨,说道:“都这么看着我干啥?怕我活不长了?咳……我还不得死!”三姑娘笑道:“看你说些啥子嘛!你老人家多活些年辰,看看好世道吧!葫芦颈要挖河啦,这可是给子孙后代做的好事书!”许琴忙告诉大家:“爹听说过了,颜组长还专门征求过爹的意见呢!专业队要请爹去当参谋。
过了好久,老汉开言道“你们娘去世的时候,叮咛我好好把你们照看着长大成人,不能给她丢下一个……”老汉落下一颗泪珠。
“我没有把你们丢下,我尽了力!”老汉自豪地说。
他掀开枕头的一角,取出一沓小小的纸封帖,难为情地对女儿们说:“你们……以为我这些年真的穷了么?没有呢!我积攒着,悄悄存放起来。
为的是防着哪一天挨饿。
”他掂了掂那一沓小纸封:全放在这里了,这些年你们谁也不晓得!……来吧,你们全拿去,一人一份。
”女儿们惊呆了,木然地望着老汉。
都不伸手。
三姑娘的脸色一沉道:“爹,我们姐妹们手脚总还是齐全的,你让我们来瓜分你的家私么?”正当大家相对无言的时候,在外面跑了一天的颜少春回来了。
颜组长在葫芦坝大队召开了一个全公社大队支书和工作组员参加的现场会,让大家来对这个大队的远景规划说长道短提意见。
她永远都精神饱满,见院子里将悄悄的,进了堂屋,却又发现许家的几个姐妹聚在屋里,便一脚跨了进去,说道:“呵呦,今晚上你们一齐都到了,在开家庭会么?”姐妹们忙起身让坐。
许茂老汉不好意思地用手去掩住那些小纸封。
颜少春像这个家庭里的一个成员,问道:“你们在玩什么把戏呀?那是什么?”她指着被盖面上。
李昌麒《经济法学》教案
李昌麒《经济法学》教案第一章:导论1.1 课程简介了解经济法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意义。
掌握经济法学的学科体系和发展历程。
1.2 教学目标理解经济法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熟悉经济法的主要内容和研究领域。
1.3 教学内容经济法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经济法的主要内容和研究领域。
经济法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1.4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经济法学的基本概念、特征和研究领域。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加深对经济法的理解。
第二章:经济法的基本原理2.1 课程简介探讨经济法的基本原理,包括市场经济法制、国家干预经济和保护公平竞争等。
2.2 教学目标理解经济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现实中的应用。
2.3 教学内容市场经济法制: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和法律法规体系。
国家干预经济:国家在经济活动中的职能和作用。
保护公平竞争:公平竞争的法律制度和实践。
2.4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市场经济法制、国家干预经济和保护公平竞争的基本原理。
案例分析法:分析相关案例,加深对经济法原理的理解。
第三章: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和调整方法3.1 课程简介探讨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和方法,了解经济法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3.2 教学目标掌握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和方法。
3.3 教学内容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市场主体、市场秩序和市场调控等。
经济法的调整方法:法律规范、行政措施和司法解释等。
3.4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和方法。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加深对经济法调整对象和方法的理解。
第四章:经济法的法律关系4.1 课程简介研究经济法的法律关系,包括主体、客体和内容等方面。
4.2 教学目标理解经济法的法律关系及其特点。
4.3 教学内容经济法的主体:国家机关、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
经济法的客体:经济行为和经济利益。
经济法的法律内容:权利、义务和责任等。
4.4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经济法的法律关系及其特点。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加深对经济法法律关系的理解。
第五章:经济法的法律规范5.1 课程简介研究经济法的法律规范,包括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等。
《招标投标法》第三十七条的修改建议
投票权力的概念以及权力测算模型的构建,是建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多主体(多边) 合作事件的大量涌现以及对于合作性博弈的系统研究基础上的。
投票权力测算领域的奠基性工作包括以博弈论为基础的夏普利—舒比克(Shapley—Shubik)权力指数和以概率论为基础的班扎夫(Banzhaf)权力指数。
两者的基本思路是相通的:考察特定的投票获胜规则下,在所有可能的(二元)投票选择的排列或组合中,由于某成员加入而导致投票结果由败变胜的情况所占的比例,即该成员处在“摇摆(swing)”地位或成为“关键加入者”的概率。
因此,权力指数是指:所有可能依次投票的排列中,某参与者作为关键加入者(某一参与者是否加入决定能否形成获胜联盟)加入形成获胜联盟(持有相似观点的、使某方案顺利通过的参与者组合体)的概率。
2.夏普利值的计算公式。
在投票博弈中参与人在某个联盟的边际贡献体现为他加入到某个联盟的结指数理论,论述这个问题。
一、权力指数的概念与模型1.权力指数的定义。
评标决策过程,可以视作一个投票机制,其决策行为合作博弈结果是为获得一致的选择结论。
无论评标项目多么复杂,无论评标方法是综合评分法还是经评审的最低价中标,无论评标过程如何曲折纷繁,评标过程的实质均可浓缩或聚焦为对投标人断定“yes or no”的投票过程。
评委1人1票的设定是指评委的“投票权利(voting right)”,其拥有的投票票数或投票权重即“票力”,它只是一种名义上的权利,并不等同于评委影响或决定评标选择结果的真实权力。
而西方学者论述的“投票权力”(voting power)概念,本质上是成员通过行使其投票权利(特别是以其所拥有的投票票数或投票权重),影响或改变投票表决结果的“能力”或“势力”,是一种“制度下的权力”,是投票力、决策力和影响力。
我国《招标投标法》第三十七条规定:“评标由招标人依法组建的评标委员会负责。
评标委员会由招标人的代表和有关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组成,成员人数为五人以上单数,其中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不得少于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二。
置身事内: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精彩摘录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政府
地方
经济
地方
工业化
风险
土地
中国政 府
经济
中国
政府
宏观
发展
债务
下篇
经济
现象
发展
房价
内容摘要
本书是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兰小欢多年教学与研究内容的凝练,将经济学原理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践有 机融合,以地方政府投融资为主线,深入浅出地论述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广泛采纳各领域学者全新研究成果。全 书分上下两篇。上篇解释微观机制,包括地方政府的基本事务、收支、土地融资和开发、投资和债务等;下篇解 释这些微观行为与宏观现象的联系,包括城市化和工业化、房价、地区差异、债务风险、国内经济结构失衡、国 际贸易冲突等。最后一章通过对中国政治经济体系的论述,作者简明地刻画了地方政府进行经济治理的基本方式, 指出中国政府通过深度介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逐步推动了市场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第一节债务与经济衰退 第二节债台为何高筑:欧美的教训 第三节中国的债务与风险 第四节化解债务风险
第一节低消费与产能过剩 第二节中美贸易冲突 第三节再平衡与国内大循环
第一节地区间竞争 第二节政府的发展与转型 第三节发展目标与发展过程
作者介绍
兰小欢博士于2012年作为研究学者加入长江商学院;他于2012年获得美国弗吉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Virginia)经济学博士学位,并在2006和2001年分别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东北财经大学授予的经济学硕士与经 济学学士学位。
权力与繁荣:超越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专制
权力与繁荣:超越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专制引言:在当今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繁荣,离不开政府的正确决策以及有效的治理。
这也就使政治权力成为一种稀缺而且有价值的资源,每个国家都要通过政治手段来获取这个资源,用来提升自己的国家利益。
但是,伴随着政治权力的获取,也必然伴随着权力滥用和贪腐等问题。
因此,如何在权力获取和权力滥用之间找到平衡点,并建立一种不同于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政治体制成为当代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一章:权力与繁荣的关系权力与繁荣是一对不可分离的关系,任何一个国家的繁荣,都需要政治权力作为保证。
政治权力是国家运行的指挥棒,只有政治权力正确行使职责,才能保证国家的长期繁荣和发展。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权力会产生滥用的现象,进而导致国家的繁荣受到破坏。
这种情况下,政治体制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建立起一种更适合国家实际情况的体制。
第二章:共产主义专制的局限性共产主义由于其对私有财产、利益分配以及人性本质的片面理解,导致其体制下的国家长期陷于贫困、落后、闭塞的局面,个人权利受到极大限制,民主自由得不到体现。
因而,共产主义专制注定失败。
第三章:资本主义专制的局限性资本主义则更倾向于以强权、力量作为国家的指挥棒,私有制度的存在导致生产质量参差不齐,影响到国家经济的长期稳定和发展,同时财富集中、阶级对立等问题也严重影响了整个社会平等、公正、公平的基础。
第四章:探究超越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专制的政治体制在超越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局限性之后,人们仍然有理由寻求一种超越这两种体制的政治形态。
它既能够抵制权力的滥用,又能为社会的平等与公平提供基础,同时也能有效地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本文提出,一种超越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新型政治体制应当以权力分散、政治民主、行政规范、权力透明、法制建设作为基本特征。
下面,分别以5个例子来进一步证明这种新型政治体制的可行性。
第五章:例子1:冰岛的法制建设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冰岛成为了一个实行政治民主和法制建设的样板国家。
英国的封君封臣制度述论
The System of Lords and Vassals in England 作者: 张莹[1]
作者机构: [1]河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焦作454000
出版物刊名: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73-77页
年卷期: 2019年 第6期
主题词: 欧洲中世纪;封君封臣关系;封臣;骑士领;权利与义务
摘要:封君封臣制度是中世纪封建制度核心制度之一,它与一并构成了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内涵。
该制度下,封君主要以封臣提供数量不等的且自备武器装备的骑士为条件向封臣分封土地。
英国的封君封臣制度由法兰西地区传入并形成了自身的特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供大于求
价格下降
供给减少
供给上升
价格上升
供小于求
目录
1 2
2
本章内容
本章地位
3
3
研究方法 经典语句
4
研究方法:
跨学科方法:即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借用其他社会 科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来多方位地考察分析政 治问题; 比较方法:是对彼此有某种联系的同一类事物进行 对比以揭示其规律的方法; 历史方法:主要是通过搜集政治史料来验证结论。
目录
1 2
(三)朝鲜和权力均衡
7 世纪朝鲜统一是 中国介入的结果。 1894-1895年 中日战争
二战后,美国取 代日本抗衡俄国 对朝鲜的野心。
从13世纪起到 19世纪中国权 力衰落为止, 朝鲜一直听命 于中国。
1904-1905年 日俄战争
朝鲜战争后中国 恢复在朝鲜问题 上的传统影响。
权力均衡的普遍性
社会平衡
目的:
方法: 压倒自己 〈 趋势 〈 压倒其他
(二)国内政治中的权力平衡 总统
行政权
立法权
国 会
司法权
法 院
“宪法制定者认识到政府的运作意味 着权力,他们试图使政府的三个部门中 不同人的野心、利益和力量相互对抗, 以防止任何机构攫夺所有的权力,防止 它们变得异常危险地强大。”
查尔斯·比尔德
二、权力均衡的两种主要模式 (一)直接对抗的模式
①国际权力均衡不过是一项社会普遍原理的特定表现 在任何一个由若干独立单位构成的社会中,各组成单位 之所以能够保持自主,都归因于这一原理; ②权力均衡和旨在维护权力均衡的政策,不仅是无法 避免的,而且也是使由主权国家构成的社会得以稳定的 因素; ③国际权力均衡的不稳定,并非因为该原理出了问题 而是因为该原理在一个主权国家构成的社会中运行时, 无法摆脱特定的环境。
国内政治的权力均衡 权力均衡 直接对抗的模式 两种主要模式 竞争的模式 朝鲜和权力均衡
目录
1 2
2
本章内容
本章地位
3
3
研究方法 经典语句
4
本章地位:
关于权力均衡的论述是全书的中心内容之一。按照 摩根索的思路,各国之间的利益冲突与实力不均等使 国家间权力斗争不可避免。一国相对于他国的权力膨 胀必然产生该国的扩张野心。为使国家间的权力斗争 不致发展成为战争,必须限制强国的权力增长。权力 均衡就是一种限制国家权力的方法。 同时本章又是第四编的核心,为本编后三章权力均 衡的不同方式、结构、评估等内容的论述奠定基础。
一、社会平衡
(一)权力均衡的普遍性
定义:平衡系指若干独立存在力量构成的体系内部的稳定。 假设:第一,相互平衡的各因素对于社会来说是不可或缺的,或 者是有权生存的;第二,各因素之间若不存在平衡状态,其中一 个因素就会居于主宰地位,侵害其他因素的利益和权利,并且最 终可能毁灭后者。
保护多样性
维持体系稳定
汉斯·摩根索 《国家间政治——权力斗争与和平》
目录
1 2
2
本章内容
本章地位
3
3
研究方法 经典语句
4
若干国家追逐权力,各自试图维护现状或推翻现 状,势必导致所谓权力均衡的态势和旨在维护这种 态势的政策。 这一错误观念是,人们必须对一下两种情形作出 选择:其一是权力政治及其必然的派生物——权力 均衡;其二是与前者不同的更好类型的国际关系。 这种观念坚持认为,基于权力均衡的外交政策只 是几项可选择的外交政策的一种,只有蠢材或恶人 才会选择前者、舍弃后者。
2
本章内容
本章地位
3
3
研究方法 经典语句
4
状或推翻现状,势必导致所 谓权力均衡的态势和旨在维护这种态势的政策 。 国际权力均衡不过是一项社会普遍原理的特定表现,在任何一个 由若干独立单位构成的社会中,各组成单位之所以能够保持自主 都归因于这一原理,权力均衡和旨在维护权力均衡的政策,不仅 是无法避免的,而且也是使由主权国家构成的社会得以稳定的基 本因素;国际权力均衡的不稳定,并非因为该原理出了问题,而 是因为该原理在一个主权国家构成的社会中运行时,无法摆脱特 定的环境。 各个有关国家的独立,只能是建立在自己的权力之上以防止其他 国家的权力侵害自己的独立,而不能建立在其他任何基础之上。
企图凌驾于他国
A
不甘心臣服
B
这种模式下的均衡从本质上看和长远来讲是不 稳定和动态的,有关国家的独立本质上也是脆弱 的和危机四伏的。
结论:各个有关国家的独立,只能是建立在自己的权 力之上以防止其他国家的权力侵害自己的独立,而不 能建立在其他任何基础之上。
A
B
(二)竞争的模式
C
A
B
C
A
B
C
A
B
C A D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