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三历史选修六《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评课稿

人教版高三历史选修六《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评课稿

人教版高三历史选修六《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评课稿一、引言本文是对人教版高三历史选修六《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这一课程的评课稿。

该课程以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为主题,旨在通过学习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背景、重要人物和艺术作品,了解其对现代文化的影响和意义。

本评课稿将从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全面评述,以期为课程的教学改善提供参考。

二、教材内容分析本节主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

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是一门历史选修课程,教材内容概括如下:1. 文化背景教材介绍了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背景,包括罗马帝国的崩溃和中世纪黑暗时期的持续。

通过对文艺复兴前背景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特点和问题。

2. 重要人物本节详细介绍了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人物,如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艺术家和学者。

教材通过铺排这些人物的贡献和影响,增强学生对当时社会的整体把握。

3. 艺术作品此节主要介绍了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艺术作品,如雕塑、绘画、建筑等。

通过对这些艺术作品的讲解和分析,让学生了解到罗马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风格特点和主题内涵。

三、教学方法评价本节主要对教学方法进行评价。

针对《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这门选修课,教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授相关的知识点和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事件、人物和艺术作品,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文化遗产的内涵。

2. 图片展示法教师使用多媒体投影仪展示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作品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评价。

通过直观的图片展示,增强了学生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3. 小组讨论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并解释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人物及其作品背后的思想和意义。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够深入交流和思考,拓宽自己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4. 视频展示法教师安排观看相关纪录片和短视频,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背景、重要人物和艺术作品。

高中历史 42 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

高中历史 42 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

第2课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
知识梳理
一、西斯廷小教堂及其壁画
时间:—年
壁画:特点:场面宏伟,情节复杂,刻画了众多人物,形象生动,性格鲜明。

代表作:米开朗基罗的《》和《》
二、圣彼得大教堂
设计者:
竣工:1626年
特点:①外观最显著的部分是大圆顶
②正门长廊下镶嵌着乔托的名画《》
③正门向右拐角处有米开朗基罗的大理石雕像《》
④内部分为五个长方形大厅
⑤以为中心,有椭圆形广场和小梯形广场
知识结构
学习反馈
1、16世纪取代佛罗伦萨成为文艺复兴中心的城市是()
A威尼斯B米兰C都灵D罗马
答案:D
2、下图是名画《雅典学院》,其作者是()
A达芬奇B拉裴尔C米开朗基罗D布拉曼特
答案:B
3、西斯廷小教堂最著名的壁画是()
①《创世纪》②《最后的审判》③《雅典学院》④《蒙娜丽莎》A②③B①② C①③D③④
答案:B
5、下图是油画〈最后的审判〉,它的作者是()
A米开朗基罗B达芬奇C拉裴尔D马拉
答案:A。

最新高中历史 第4章 第2课时 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6(考试必备)

最新高中历史 第4章 第2课时 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6(考试必备)

第2课时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学考报告】考点一西斯廷小教堂中的著名壁画作品(b)1.代表:最著名的米开朗基罗创作的天花板壁画《创世纪》和祭坛后面墙壁上的《最后的审判》。

2.内容:《创世纪》由九幅取材于《圣经》故事的巨画组成,塑造了343个人物形象,分别表示了宇宙、人类和邪恶的起源,无愧为文艺复兴时代的一座丰碑。

3.特点:场面宏伟、形象生动;以宗教题材为主;反映人文主义色彩。

拓展延伸西斯廷小教堂今为梵蒂冈博物馆的一部分,虽然仅是一个小型礼拜堂,但它却是梵蒂冈城国和天主教世界的权威中枢,来自世界各地的红衣主教就是集会在西斯廷小教堂遴选教皇和召开全球天主教主教会议的。

要点西斯廷小教堂及其壁画史料一史料二米开朗基罗不用助手,独自完成了巨幅西斯廷教堂的天顶壁画《创世纪》……包括九幅描写《圣经》创世纪和挪亚(又译诺亚)故事的画面……还有十二个先知的画像和很多装饰性的人体。

思考(1)史料一中绘画表达了艺术家什么思想感情?(2)史料二体现的主题是什么?提示(1)这幅画完全是人间现实生活的真实描写,表达了艺术家对人的爱,对生活的爱。

(2)歌颂人类的强大力量与崇高品质。

1.下列四幅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绘画中,出自米开朗基罗的是( )答案 D2.拉斐尔称赞说:“米开朗基罗是用着上帝一样杰出的天才创造出这个世界的”,其中的“创造出这个世界”指的是( )A.著名石雕《哀悼基督》B.西斯廷教堂的拱顶画《创世纪》C.签字大厅的巨幅壁画《雅典学院》D.名画《蒙娜丽莎》解析在《创世纪》中,米开朗基罗创作了一系列理想中的英雄,他们强健的体魄和突起的筋肉都向世人表明,这是一个人类能够创造世界的时代。

这幅壁画无愧为文艺复兴时代的一座丰碑。

答案 B考点二圣彼得大教堂的历史、宗教、建筑和艺术等方面成就(b)1.改建目的:为了树立罗马教廷的威信。

2.改建时间:16世纪初开始,到1626年最后竣工。

3.设计者:布拉曼特,在后来的120年里,拉斐尔和米开朗基罗、贝尔尼尼等都参与了设计方案的修改和教堂的施工。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2讲 古代希腊、罗马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文化遗产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6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2讲 古代希腊、罗马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文化遗产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6

第2讲古代希腊、罗马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文化遗产[考纲要求] 1.古代希腊、罗马的历史遗产:(1)希腊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庙;(2)奥林匹亚遗址群;(3)罗马的古建筑遗址群。

2.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1)佛罗伦萨;(2)圣彼得大教堂。

考点一古代希腊、罗马的历史遗迹♦理主干1.雅典卫城和帕特农神庙(1)时间:建于公元前800年。

(2)代表:山门、伊瑞克提翁神庙和帕特农神庙。

(3)高超的建筑艺术成就:顺山势而建,布局巧妙,高低错落,主次分明,精致秀丽。

(4)帕特农神庙:始建于公元前447年,是古希腊建筑艺术的代表。

外观:宏伟壮丽,雕刻装饰精致华美。

内观:巍立着雅典娜女神雕像。

2.奥林匹亚遗址(1)位置: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西北部。

(2)功能:宗教祭祀场所和体育竞技。

(3)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发祥地:公元前776年,奥林匹亚举办了第一届体育竞技盛会。

在竞技会召开期间,不得进行战争。

(4)奥林匹亚竞技会的精神含义:和平友谊、公平竞争、追求健美、奋发上进、崇拜英雄等。

(5)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兴起①1892年,法国教育家顾拜旦倡议恢复古奥林匹亚竞技会。

②1896年,雅典举办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

3.古罗马城建筑遗址群(1)古罗马的象征——大斗兽场①出现:建于公元80年。

②结构:观众席、表演区、地下室。

③价值:最宏伟壮观的建筑,希腊式和古罗马式建筑融合。

(2)图拉真广场和纪功柱①出现:罗马帝国皇帝图拉真为自己修建。

②结构:层次分明,功能丰富,拱门、庭院、大厅、图书馆、纪功柱、图拉真市场。

(3)雄伟的万神殿①地位:罗马最宏伟壮观的神庙建筑。

②目的:崇拜以天上星宿为代表的希腊与罗马的各位天神。

③结构:由门廊和正殿两部分构成,集希腊柱式与罗马圆顶式建筑风格于一体,气势恢弘。

(4)众多的凯旋门①目的:纪念战功。

②代表作:提图斯凯旋门和君士坦丁凯旋门。

♦引史料史料“帕特农神庙的重要性在于,全世界介绍希腊的图片,如果只有一幅,那一定是它;如果有一本,那封面也必然是它。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六教案设计:4.2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 达芬奇《蒙娜丽莎》课堂实录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六教案设计:4.2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 达芬奇《蒙娜丽莎》课堂实录

达芬奇·《蒙娜丽莎》1.师生互动一。

教师:达芬奇让人感到神奇、睿智的地方,首先来源于他的传世之作——《蒙娜丽莎》,蒙娜丽莎那摄人心魄的微笑。

同学们,蒙娜丽莎就在你们面前,你们从《蒙娜丽莎》的微笑和蒙娜丽莎形象中,能感受到什么?她的身份是什么?她的微笑有什么含义?学生:身份是贵妇、是农妇、是有钱人、是穷人。

教师:其身份游走于贵妇与农妇之间,游走于富人与穷人之间,但不论如何,她都是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学生:其微笑应该是开心的、伤心的、神秘的……教师:对《蒙娜丽莎》的微笑,专家有这样的解读——(幻灯片显示)“对象的表情和含义,完全跟了你的情绪而转移。

你悲哀吗?这微笑就变成感伤的,和你一起悲哀了。

你快乐了吗?她的口角似乎在牵动,笑容在扩大,她面前的世界好像与你的同样光明同样快乐。

”——傅雷《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教师:看完专家的解读,你们对蒙娜丽莎的微笑是否又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呢?课堂留白片刻。

2.方法指导。

所以借助专家的见解对我们提高艺术鉴赏品位有不小帮助,这也是我们欣赏艺术的一种方法。

3.师生互动二。

教师:老师不是专家,但我对蒙娜丽莎的微笑也有一些见解。

我觉得达·芬奇之所以能够捕捉人间如此神秘的微笑,除了他高超的绘画技巧外,还源于他对其它领域的深入研究,同学们知道他对哪些领域有研究吗?学生:解剖学、工程学等。

幻灯片显示达·芬奇的自然科学设计草图。

教师:达·芬奇不仅是艺术家,还是工程师、科学家,在当时那个时代,达芬奇被称为“全才”,是众多人心目中的偶像,拥有很多“粉丝”。

对自己的这些成就,他还有一句格言:“真理只有一个,他不是在宗教之中,而是在科学之中。

”从达·芬奇的草图与设计中,你们认为达·芬奇追求的是什么?学生:追求真理与科学。

板书“追求真理”于黑板表格之文艺复兴一栏。

15、16世纪,发端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逐渐扩展了欧洲其他国家。

一时间,欧罗巴的天空,星光灿烂。

2020版高中历史 第4章第1课时 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6

2020版高中历史 第4章第1课时 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6

第1课时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学考报告】考点一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1.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经济、文化发展的背景(b)(1)政治因素:1187年,佛罗伦萨发展成为城市共和国;一个世纪以后,颁布《正义法规》,促进了经济的进一步繁荣。

(2)经济因素:14世纪30年代,佛罗伦萨毛纺织业出现了欧洲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

(3)人为因素:美第奇家族对佛罗伦萨文艺和建筑活动的大力扶植和资助。

(4)地理位置:意大利地处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有丰富的古罗马文化的遗存。

2.佛罗伦萨在文艺复兴中的地位和作用(c)(1)地位:是欧洲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城市之一,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15世纪时成为文艺复兴的中心。

(2)作用:孕育了但丁、彼得拉克等众多文艺复兴巨匠;涌现出一大批文学艺术杰作,推动近代自然科学产生。

要点佛罗伦萨的历史地位史料上帝给人类露出的笑脸——佛罗伦萨一瞥(英)拜伦丘陵围绕着她这儿收成丰富微笑的阿诺河缓缓流过诞生了现代的奢华生活带着她的神奇号角生活欢欣鼓舞而被埋葬的学术缓缓升起一个初生的太阳重又回复思考拜伦如何评价佛罗伦萨的历史地位?提示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地方;文艺复兴的摇篮。

1.佛罗伦萨经济和文化发展到巅峰是在( )A.12世纪发展成为城市共和国时B.13世纪《正义法规》颁布后C.14世纪30年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时D.15到16世纪美第奇家族统治时解析15到16世纪美第奇家族统治时,采取了一些推动和资助经济文化发展的措施,佛罗伦萨经济和文化发展到巅峰,在欧洲占据着优势地位。

故选D。

答案 D2.15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中心是( )A.米兰B.威尼斯C.佛罗伦萨D.热那亚解析15世纪佛罗伦萨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处于优势地位,再有美第奇家族的扶植,成为文艺复兴的发源地。

答案 C考点二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著名文化遗产及其建筑风格、艺术特色和人文主义精神(c)1.圣母玛利亚大教堂(1)目的:提高共和国的声誉和公民的自豪感;体现公民精神;彰显人类的勤勉和力量。

2018_2019版高中历史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第2课时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学案新人教版

2018_2019版高中历史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第2课时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学案新人教版

第2课时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学考报告】考点一西斯廷小教堂中的著名壁画作品(b)1.代表:最著名的米开朗基罗创作的天花板壁画《创世纪》和祭坛后面墙壁上的《最后的审判》。

2.内容:《创世纪》由九幅取材于《圣经》故事的巨画组成,塑造了343个人物形象,分别表示了宇宙、人类和邪恶的起源,无愧为文艺复兴时代的一座丰碑。

3.特点:场面宏伟、形象生动;以宗教题材为主;反映人文主义色彩。

拓展延伸西斯廷小教堂今为梵蒂冈博物馆的一部分,虽然仅是一个小型礼拜堂,但它却是梵蒂冈城国和天主教世界的权威中枢,来自世界各地的红衣主教就是集会在西斯廷小教堂遴选教皇和召开全球天主教主教会议的。

要点西斯廷小教堂及其壁画史料一史料二米开朗基罗不用助手,独自完成了巨幅西斯廷教堂的天顶壁画《创世纪》……包括九幅描写《圣经》创世纪和挪亚(又译诺亚)故事的画面……还有十二个先知的画像和很多装饰性的人体。

思考(1)史料一中绘画表达了艺术家什么思想感情?(2)史料二体现的主题是什么?提示(1)这幅画完全是人间现实生活的真实描写,表达了艺术家对人的爱,对生活的爱。

(2)歌颂人类的强大力量与崇高品质。

1.下列四幅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绘画中,出自米开朗基罗的是( )答案 D2.拉斐尔称赞说:“米开朗基罗是用着上帝一样杰出的天才创造出这个世界的”,其中的“创造出这个世界”指的是( )A.著名石雕《哀悼基督》B.西斯廷教堂的拱顶画《创世纪》C.签字大厅的巨幅壁画《雅典学院》D.名画《蒙娜丽莎》解析在《创世纪》中,米开朗基罗创作了一系列理想中的英雄,他们强健的体魄和突起的筋肉都向世人表明,这是一个人类能够创造世界的时代。

这幅壁画无愧为文艺复兴时代的一座丰碑。

答案 B考点二圣彼得大教堂的历史、宗教、建筑和艺术等方面成就(b)1.改建目的:为了树立罗马教廷的威信。

2.改建时间:16世纪初开始,到1626年最后竣工。

3.设计者:布拉曼特,在后来的120年里,拉斐尔和米开朗基罗、贝尔尼尼等都参与了设计方案的修改和教堂的施工。

高中历史古代希腊、罗马的历史遗迹和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总结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

高中历史古代希腊、罗马的历史遗迹和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总结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

单元学习总结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优秀代表及其世界地位1.古代雅典的建筑艺术成就。

雅典卫城建筑群是古代雅典全面繁华期间的象征和纪念碑。

有“希腊国宝”之称的帕特农神庙,是雅典卫城的最主要建筑,向来被誉为古希腊多立克式建筑艺术的顶峰之作,既有多立克式的雄伟尊贵又有爱奥尼亚式的优雅轻柔。

帕特农神庙外形宏伟壮观,内部雕饰精巧,是古代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绚丽的明珠。

2.古罗马的建筑艺术成就:古罗马极盛期间的建筑达到了古代西方建筑成就的最顶峰。

罗马建筑家把罗马式的拱门和希腊式的柱式建筑相联合,在每个拱门两边都配以希腊式石柱,从而将建筑的力度与外观的美感融为一体,相辅相成。

公元 80 年建成的大圆形斗兽场,也叫露天竞技场,是迄今遗留下来的古罗马建筑中最优秀的代表,也是罗马永久的象征。

3.世界地位:古希腊和古罗马这两大文明是西方文化的摇篮,是世界文化史上两座永久的丰碑,是西方人所津津乐道的光芒时代。

勤奋的古希腊和古罗马人民用他们的智慧给我们创建了一个个令人惊叹不已的杰作,留给我们一个不论是文化史上仍是艺术史上都难以超越的高度。

此中古希腊文化又是罗马文化的源泉,罗马文化在其基础上不停地发展创新,创建了许很多多自成一家的文化、艺术构思和杰作。

古罗马建筑与古希腊建筑的不一样1.从规模上看,古希腊讲究雅致,弘扬和睦、完满、崇拜的思想;古罗马因为帝国富强,大规模的建筑,以规模、气概、数目多为主要特色。

2.从建筑理念看,古希腊建筑多弘扬神的伟大,充满了对神的崇拜和浪漫的想象;而古罗马建筑多表现了对英豪的崇拜,服务于现实,表现了对公民的关心,将古希腊风格的“神”意转变成世俗的“人”意。

3.从详细的建筑风格看,古罗马的建筑既继承了古希腊建筑的造型风格,又改革、发展了它。

在多利亚柱式、爱奥尼亚柱式、科林斯柱式等古希腊柱式的基础上,创建出组合柱式、叠柱式等。

4.从建筑技术上看,古罗马的建筑技术要高于古希腊的建筑技术,火山灰和混凝土的使用大大提升了古罗马建筑的质量,提升了拱柱的强度。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6 第四单元 第2课 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 【名师课件—集体备课】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6 第四单元 第2课  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 【名师课件—集体备课】

圣彼得大教堂是 其他教堂之母,所以它 必须有柱廊,表示它像 母亲一样深处双臂,接 受天主教徒,坚定他们 的信仰;把异教徒重新 聚集到教堂中来,并用 真正的信仰去启迪无信 仰的人。
——贝尔尼尼
问题探究
罗马成为意大利文艺复兴兴盛期的中心 的原因。
15世纪末,佛罗伦萨共和国进入危机时 期,统治者美第奇家族遭市民反对被驱逐。 后来在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的“保护”下重 返佛罗伦萨,但昔日光辉已去。
大教堂的圆顶及其上的采光亭,是其 他建筑师根据米开朗琪罗的设计建成的。
1626年,圣彼得大教堂最后竣工。
贝尔尼尼在圣彼得大教堂建成20余年 后主持了教堂外面的广场建筑。
2、圣彼得大教堂的外观结构及特征
最后竣工的圣彼得大教堂已经不全是当 初布拉曼特所确定的“希腊式十字形教 堂”,而是“希腊式十字形教堂”和“拉 丁式十字形教堂”的综合体,称为“教堂 平面呈纵长十字形” 。
西斯廷小教堂今为梵蒂冈博物馆的一部 分,虽然仅是一个小型礼拜堂,但它却是梵蒂 冈城国和天主教世界的权威中枢,来自世界各 地的红衣主教就是集会在西斯廷小教堂遴选教 皇和召开全球天主教主教会议的。
因西斯廷小教堂内祭坛座西朝东, 故其两侧墙壁分别为南墙和北墙。南、 北两墙各绘有6幅壁画,分别构成《圣 经·旧约》中的摩西事迹组画和《圣 经·新约》中的耶稣事迹组画。
这些壁画集中体现了意大利文艺复兴 兴盛期的绘画艺术成就。
2、拉斐尔和西斯廷小教堂挂毯
拉斐尔设计的 挂毯,为西斯廷小 教堂增添了新的艺 术光彩。他绘制的 挂毯彩色画稿更成 为西方最广为人知 和影响最大的美术 作品之一。
内部的装饰挂毯和壁画
教皇利奥十世登基不久,即委托拉斐尔根据 《使徒行转》中的圣彼得和圣保罗等使徒的事迹, 设计10幅挂毯图案草图,作为织工编织的底图。 结果,拉斐尔在1515年至1516年间,足足工作了 18个月才完成该任务,其中,每幅草图尺寸为 3.3×5.28米。这10幅草图送到当时欧洲毛纺织技 术最好的布鲁塞尔,由拉斐尔的弟子主理编织。 1520年前后,挂毯全部织就。10幅挂毯挂在西斯 廷小教堂祭坛两侧壁画的下面,平列起来,面积 竟达175平方米,几乎相当于墙上其他艺术大师全 部作品所占面积的一半。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六第四单元 2. 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 教案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六第四单元 2. 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 教案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6第四单元第2课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第一部分:教学指导意见第二部分:本课内容地位16世纪初,罗马取代佛罗伦萨成为意大利文艺复兴兴盛期的中心。

圣彼得大教堂是现在世界上最宏大最壮丽的教堂。

第三部分:学习重点难点重点:圣彼得大教堂的建筑成就和艺术特色;难点:圣彼得大教堂的人文主义体现。

第四部分:教学设计[导课方案]“世界上最小的国家,却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天主教堂。

”引入对梵蒂冈国和圣彼得大教堂的介绍。

国名:梵蒂冈城国,面积:0.44平方公里,人口:1380人,常住人口仅540人,官方语言:为意大利语和拉丁语,宗教:信奉天主教,货币单位:欧元。

[新课讲授]课文引言直接说明“罗马成为意大利文艺复兴兴盛期的中心”,但未能给出具体的背景,建议稍做补充:15世纪末,佛罗伦萨共和国进入危机时期,统治者美第奇家族遭市民反对被驱逐。

后来在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的“保护”下重返佛罗伦萨,但昔日光辉已去。

同一时期,罗马先后出现了几位“强有力的具有雄心壮志”的教皇。

他们在加强政治统治的同时,提倡学术和艺术,大兴土木,修建各种宏大建筑,特别是教皇朱理二世时期开始大规模改建圣彼得大教堂。

圣彼得大教堂小档案改建时间:1506—1626设计师:布拉曼特、拉斐尔、米开朗琪罗、贝尔贝尼等数字:教堂穹窿顶外部最高点距地面137.8m,是罗马城的最高点。

内部顶点123.4m。

教堂外部从西向东长213.4m,室内长183m。

十字厅南北宽137m,室内平面面积15000平方米。

东部正面高51m。

地位: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宏大最壮丽的天主教堂;融会一个多世界意大利众多艺术精英的智慧,成就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辉煌的建筑艺术;它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葩,更是世界文化史上的珍贵遗产。

投影系列图片感受圣彼得大教堂:卫星图、结构示意图、俯瞰图、教堂内部示意图等。

投影相关图片,学生合作探究:从外观上比较圣彼得大教堂与帕特农神庙、万神殿的联系与区别。

高二历史教案 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教案教学目标
识记罗马的主要建筑、艺术成就
认识西斯廷小教堂壁画、圣彼得大教堂及其广场建筑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
赏析拉斐尔、米开朗琪罗、贝尔尼尼等人的艺术成就,进而认识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历史功绩。

[来源:高考资源网]
教学重点
西斯廷小教堂的《创世纪》壁画;圣彼得大教堂的建筑成就和艺术特色。

[来源:高考资源网]
教学难点
《最后的审判》的人文主义体现。

[来源:高考资源网]
教学过程:
导入:世界上最小的国家,却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天主教堂,这个国家和这座教。

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教学设计

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教学设计

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教学设计第四单元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第2课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教材分析:单元分析:本单元主要介绍佛罗伦萨和罗马的文化遗产。

作为14-16世纪文艺复兴发源地的佛罗伦萨与文艺复兴鼎盛时期中心的罗马为后世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文化遗产,对后世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课分析:课程标准要求:西斯廷小教堂及其壁画的艺术特点和价值;圣彼得大教堂及其广场建筑的艺术特点和历史价值;教学指导要求:基本要求:了解圣彼得大教堂所体现的历史、宗教、建筑和艺术等方面的成就。

认识米开朗基罗、拉斐尔、贝尔尼尼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

发展要求:体会文艺复兴是一个需要巨人同时又产生巨人的时代。

说明:“西斯廷小教堂及其壁画”一目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内容。

本课结构:一、文艺复兴兴盛时期绘画艺术的宝库——西斯廷小教堂及其屋顶壁画1、《创世纪》2、《最后的审判》二、世界上最大的天主教堂——圣彼得大教堂及其广场建筑1、米开朗基罗设计的大教堂穹顶2、贝尔尼尼设计的大教堂广场3、米开朗基罗、拉斐尔、贝尔尼尼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

■学情分析:这块内容因为学生从末接触过,所以有较大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

加上经过前面几单元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学习文化遗产的基本方法。

但对有关资料的价值、查找资料的方法、如何利用有关资料所知不多,认识不清。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圣彼得大教堂的建筑特色(2)了解圣彼得大教堂广场的建筑特色(3)认识米开朗琪罗和贝尔尼尼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2、过程与方法(1)收集资料,介绍建筑,探究建筑的风格特点。

(2)联系相关知识,从建筑中看历史,领会建筑的文化价值。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圣彼得大教堂及其广场建筑等艺术成就的学习,感悟建筑艺术既是文艺复兴兴盛时期人文主义艺术辉煌的历史见证,更是世界文化史上的珍贵遗产。

( 2)通过学习拉斐尔、米开朗琪罗、贝尔尼尼等艺术大师的成就,感悟他们顺应时代发展,锐意进取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4.2《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6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4.2《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6

一、西斯廷小教堂及其壁画
西斯廷小教堂壁画艺术的特点
(1)多位艺术家参与创作 (2)最著名的壁画是米开朗基罗创作的《创世纪》
和《最后的审判》 (3)壁画场面宏伟、形象生动 (4)宗教题材为主 (5)反应人文主义色彩 《创世纪》——是文艺复兴时代的一座丰碑
为什么说《创世纪》和《最后的审判》是人类思想的宝贵遗产
心思在如何在课件中贯彻案例的设计意图上、如何增强课件的实效性上,既是技术上的进步,也是理论上的深化,通过几个相关案例的制作,课件的概 念就会入心入脑了。 折叠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教学课件是指根据教师的教案,把需要讲述的教学内容通过计算机多媒体(视频、音频、动画)图片、文字来表述并构成的课堂要件。它可以生动、 形象地描述各种教学问题,增加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10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学中的手段,是现代教学发 展的必然趋势。
设 计 米开朗基罗:《哀悼基督》雕像和设计教堂大圆顶 师
贝尔贝尼:设计建造教堂主祭坛华盖和教堂广场
圣彼得大教堂ຫໍສະໝຸດ 圣母年轻而秀丽,形象温文尔雅,身着宽大的斗篷和长袍,右手托住基督的身体, 左手略向后伸开,表示出无奈的痛苦;头向下俯视着儿子的身体,陷入深深的悲伤 之中;细密的衣褶遮住了她厚实的双肩,面罩却衬托出姣美的面容。圣母的表情是 静默而复杂的,不仅倾泻了无声的哀痛,也不只是圣母充满哀思的祈祷,它已经大 大超出了基督教信仰所饱含的内容,这是一种洋溢着人类最伟大最崇高的母爱
第四单元 ·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
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
梵蒂冈
文艺复兴是需要巨人并产生了巨人的时代
罗马成为意大利文艺复兴兴盛期的中心
15世纪末,佛罗伦萨共和国进入危机时期 ,统治者美第奇家族遭市民反对被驱逐。后来 在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的“保护”下重返佛罗 伦萨,但昔日光辉已去。

《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说课稿

《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说课稿

《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是高中历史选修 6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中的重要内容。

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罗马在文艺复兴时期所创造的杰出文化遗产,包括建筑、艺术、文学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文化遗产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文艺复兴时期罗马的文化繁荣,感受人类文明的伟大创造力,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教材在内容编排上,首先介绍了罗马文艺复兴的背景和特点,为理解文化遗产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然后分别阐述了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杰作,如圣彼得大教堂等;艺术珍品,如绘画和雕塑作品;以及文学成就。

教材还通过丰富的图片和文字资料,生动地展现了罗马文艺复兴时期文化遗产的魅力。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中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历史学习中已经对文艺复兴的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具备了一定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但是,对于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学生可能缺乏系统的认识和深入的理解。

此外,由于文化遗产的专业性较强,学生在欣赏和理解上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背景和主要特点。

(2)学生能够认识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文化遗产,包括建筑、艺术和文学等方面的代表作品。

(3)学生能够分析罗马文艺复兴时期文化遗产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图片展示、文字资料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课堂发言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六:4.2《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六:4.2《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教案

[高中历史]绪论:许多同学头疼历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历史需要大量的记忆。

的确如此,学好历史的基础就是记忆。

人的智力系统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等等。

其中,记忆力是基础,思维力是核心。

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人如果没有记忆力,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

”日本记忆学家高木重郎认为:“记忆力是效率的别名……是发展创造性的基础。

”记忆的东西越多,观察就越敏捷,思维推理就越缜密,判断就越准确,就越富有创造力。

因此,发展记忆力是和发展其他智力因素相辅相成的,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和纽带。

对于历史学科的记忆来说,有以下一些具体的方法:(1) 顺序记忆法:按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

(2) 特征记忆法:对于内容相似的知识,通过细致地观察和全面地比较后,找出所要记忆内容中特别容易记住的特征。

(3) 规律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加以记忆。

(4) 隔年记忆法:将发生时间具有某种特定规律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加以记忆。

(5) 重复记忆法: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

(6) 回忆记忆法:将学过的内容,经常地、及时地尝试回忆,在回忆过程中加强记忆。

(7) 谐音记忆法:将要记的东西,变成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词组、短语或杜撰的句子,使之便于记忆。

(8) 形象记忆法:对于较抽象的内容,可用图、表等形象地描绘出来。

(9) 讨论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够理解的地方,不妨先按照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讨论,在讨论就比较容易记住。

(10)口诀记忆法:将记忆内容编写成口诀或歌谣,是一种变枯燥为趣味的记忆方法。

(11)词头记忆法:将要记忆材料的词头连成句子。

(12)练习记忆法:一些可以通过动手来记忆的内容可以自己亲自练习、检测、实验,增强记忆效果。

(13)联想记忆法: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

(14)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法: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记忆活动,可大大提高记忆的水平。

(15)信息压缩记忆法:先记住大体轮廓,然后逐渐记住每一细节,由粗到细进行记忆。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第2课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材料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第2课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材料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

第2课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西斯廷小教堂及其壁画1.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像》《西斯廷圣母像》是为比亚森萨的西斯廷教堂作的祭坛画。

画中有一圣徒是教皇西斯廷,因此把这幅圣母像称为《西斯廷圣母像》。

此画创于1516—1519年间。

画面上帷幕慢慢启开,平凡可亲的圣母玛利亚抱着婴儿耶酥缓慢地从云端走下来,帷幕两边跪着迎接圣母的圣徒,右边是女圣徒巴尔巴拉,她衣着朴素,神态是禁不住内心的欣喜,低垂着头向下望,表示出自己的崇敬之意;左边是教皇西斯廷身披金黄色的锦袍,抬头仰望圣母和耶稣,做着欢迎的手势,显出有点激动的神情;下面两个小天使(安琪儿)天真地向上翻着白眼,好像在沉思。

整个构图使人有亲切之感,仿佛事情就发生在眼前。

拉斐尔所塑造的西斯廷圣母形象,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这里除掉圣母从云端走下来异于常人之外,没有任何一点宗教神秘色彩。

作者表现了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形象,她为了人类美好的未来,献出自己唯一的爱子,在这里作者歌颂了人的伟大,人类崇高的感情,歌颂了那些为了理想而不惜牺牲自己最宝贵的一切的人们。

这里体现了作者的理想。

……──陈小川、郭振铎、吕殿楼、吴泽义《文艺复兴史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284—285页【解读】《西斯廷圣母像》是拉斐尔圣母像创作中最著名、最卓越,也是他一生中最后的佳作。

这幅画完全是人间现实生活的真实描写,表达了母亲挚爱自己的幼儿的思想感情,表现了艺术家对婴儿的爱,对妇女的爱,对人的爱,对生活的爱。

2.拉斐尔的《雅典学派》使拉斐尔成为当代巨匠的作品主要是罗马教皇宫殿的壁画,其中最著名的是《雅典学派》。

这是一幅罗马纪念碑式的杰作。

《雅典学派》是以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拉图兴办雅典学院为题,塑造了许多古代希腊哲学家、科学家和艺术家,共聚一堂,展开热烈的讨论,构成一个富有戏剧性的场面的画。

这幅画的背景是一间宏伟壮丽的古典式大厅,在大厅中央有通往外间的宽阔走廊,在两旁墙上的壁龛中有智慧女神雅典娜(右边)和阿波罗(左边)的雕像。

《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说课稿

《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说课稿

《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

一、说教材(一)教材地位本节课是关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罗马作为文艺复兴的重要中心之一,其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

通过对罗马文艺复兴时期文化遗产的学习,能够让学生深入了解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特点和艺术成就,对于拓宽学生的历史文化视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够了解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文化遗产,包括建筑、绘画、雕塑等方面的代表作品。

理解这些文化遗产所体现的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评价艺术作品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图片、文字资料的展示和分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

让学生在欣赏和讨论中提高对文化遗产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欣赏和尊重,感受人类文明的伟大和多元。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罗马文艺复兴时期文化遗产的主要代表作品及其艺术特点。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内涵在罗马文化遗产中的体现。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

培养学生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二、说教法(一)讲授法通过简洁明了的讲解,向学生传授罗马文艺复兴时期文化遗产的基本知识和重要概念。

(二)直观演示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直观展示文化遗产的艺术魅力,帮助学生形成感性认识。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思维能力。

(四)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文化遗产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和评价艺术作品。

三、说学法(一)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预习教材、查阅资料等方式,自主了解相关知识,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二)合作学习法学生在小组讨论中交流思想,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

第2讲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一、佛罗伦萨的文化遗产1.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经济、文化发展的背景(1)经济上,欧洲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美第奇家族积极推动经济发展,构成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经济基础。

(2)文化上,有丰富的古希腊、罗马文化遗存,美第奇家族奖掖学术,笼络人文主义学者,资助文化艺术和建筑活动。

2.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著名文化遗产及其建筑风格、艺术特色和人文主义精神(1)圣母玛利亚大教堂①建造背景:为了提高共和国的声誉和公民的自豪感,从13世纪后期起,佛罗伦萨共和国政府、行会和富商大贾热衷于修建教堂、政府大厦和私人住宅。

②建筑理念:体现公民精神;彰显人类的勤勉和力量。

③建造时间:1418~1471年。

④设计者:菲里坡·布鲁内列斯奇。

⑤建筑风格:大圆顶建筑(古罗马以来欧洲最大)开阔明朗的风格,与周围的世俗建筑十分协调;人文主义精神;继承和发展了罗马式建筑。

⑥意义:标志着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诞生,成为佛罗伦萨的最高建筑,标志性建筑之一。

(2)乌菲齐博物馆①来历:共和国的办公楼,行政中心(乌菲齐宫)。

②设计者:乔治·瓦萨里。

③藏品:达·芬奇的《天使》、拉斐尔的《圣母像》、波提切利的《维纳斯的诞生》和《春神图》等。

④价值:是欧洲和世界的艺术宝库。

(3)帕拉蒂纳美术馆:皮提宫是美第奇家族的府邸,现在宫内有一组博物馆,最重要的是收藏美第奇家族绘画藏品的帕拉蒂纳美术馆,其藏品有拉斐尔的《椅子中的圣母》《戴面纱的女人》、提香的《英国人画像》等。

思维点拨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作品将神人性化,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的色彩。

乌菲齐博物馆和帕拉蒂纳美术馆收藏了大量的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从而成为文艺复兴的独特见证。

3.佛罗伦萨在文艺复兴中的地位和作用(1)地位:文艺复兴的发源地,15世纪时成为文艺复兴的中心。

(2)作用:孕育了但丁、彼特拉克等众多文艺复兴巨匠;涌现出一大批文学艺术杰作,推动近代自然科学产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教案新人教版
选修
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教学目标识记罗马的主要建筑、艺术成就认识西斯廷小教堂壁画、圣彼得大教堂及其广场建筑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赏析拉斐尔、米开朗琪罗、贝尔尼尼等人的艺术成就,进而认识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历史功绩。

教学重点西斯廷小教堂的创世纪壁画;圣彼得大教堂的建筑成就和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最后的审判的人文主义体现。

教学过程:
导入:“世界上最小的国家,却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天主教
堂,这个国家和这座教堂的名字各是什么?”
第一目“西斯廷小教堂及其壁画” 西斯廷小教堂的特点和(祭坛 )两侧的壁画适当补充有关西斯廷小教堂的地理位置及近
况的资料:西斯廷小教堂位于梵蒂冈城国内,是圣彼得大教堂群中主教堂大殿内的一间厢房式小礼拜堂,它长、宽、高分别为405 米、133 米、207 米。

取名“西斯廷”,是因为该教堂是在教皇
希克斯图斯四世时期 (14711484 年在位 )修建的,故以教皇之名命名。

西斯廷小教堂今为梵蒂冈博物馆的一部分,虽然仅是一个小型礼拜堂,但它却是梵蒂冈城国和天主教世界的权威中枢,来
自世界各地的红衣主教就是集会在西斯廷小教堂遴选教皇和召开全球天主教主教会议的。

对于西斯廷小教堂内部墙体壁画的说明,教材对其方位的表述“两侧墙壁上共有12 幅壁画,左边6 幅描绘摩西的生平事迹,右边6 幅描绘耶稣基督的生平”,似过于含糊,学生不易明白。

对此,教师应直接点明:“两侧墙壁即指西斯廷小教堂内祭坛两侧的墙壁 (见图1,祭坛位于此图的右边角 ),因祭坛座西朝东,故其两侧墙壁分别为南墙和北墙。

南、北两墙各绘有6 幅壁画,分别构成圣经旧约中的摩西事迹组画和圣经新约中的耶稣事迹组画。

这些壁画出自不同艺术大师之手,集中体现了意大利文艺复兴兴盛期的绘画艺术成就。

” 拉斐尔和西斯廷小教堂挂毯由于教材表述比较简约,建议教师在备课和授课时注意:其一,适当补充有关内容:朱理二世逝世后,接任的教皇利奥世 (15131521 年在位 )继续倾注巨大财力美化和装饰罗马城。

他登基不久,即决定用挂毯装饰西斯廷小教堂的墙壁来纪念自己就任教皇。

利奥世委托拉斐尔根据使徒行转中的圣彼得和圣保罗等使徒的事迹,设计10 幅挂毯图案草图,作为织工编织的底图。

结果,拉斐尔在1515 年至1516 年间,足足工作了18 个月才完成该任务,其中,每幅草图尺寸为33528 米。

这10 幅草图送到当时欧洲毛纺织技术最好的布鲁塞尔,由拉斐尔的弟子主理编织。

1520 年前后,挂毯全部织就。

10 幅挂毯挂在西斯廷小教堂祭坛两侧壁画的下面,平列起来,面积竟达175 平方米,几乎相当于墙上其他艺术大师全部作品所占面积的一半。

据当时人记载,当挂毯展出后,“整个教堂的人见了这些挂毯都目瞪口呆,一致认为系旷世佳作。

”拉斐尔的这一杰作,为西斯廷小教堂增添了新的艺术光彩。

他绘制的挂毯彩色画稿更成为西方最广为人知和影响最大的美术作品之一。

如今,在梵蒂冈博物馆,设有专门的“挂毯厅”,悬挂陈列这些挂毯,供游人观赏。

米开朗琪罗和西斯廷小教堂天花板壁画创世纪西斯廷小教堂的壁画出自众多艺术大师之手,而尤以米开朗琪罗创作的创世纪和最后的审判最为著名,影响也最大。

建议教师在备课和授课时注意:
其一,最好找圣经看看,以期熟悉壁画创世纪和最后的审判的主要内容。

按创世纪是圣经旧约的首卷,记述的是上帝耶和华如何创造世界和人类的始祖,以及传说中的以色列民族起源及其著名先祖的故事。

全卷共计50 章,内容大致分为:第14 章叙述的是上帝创造天地、创造人、建立伊甸园、亚当和夏娃被逐出伊甸园;第59 章描写亚当的后代、特别是诺亚夫妻的事迹;第1050 章叙述了诺亚的后代以及传说中的以色列民族先祖的事迹。

米开朗琪罗创作创世纪壁画,即主要取材于圣经旧约中的创世纪卷的前9 章。

最后的审判壁画内容,主要取材于圣经新约中马太福音和启示录。

马太福音记述了“耶稣生平和受难”;启示录记述了大量的宗教寓言,还有包括有“关于世界末日动乱的预言”。

其二,对于“创世纪壁画”的教学,有条件的话,可结合世界美术史文艺复兴美术卷 (朱伯雄主编、山东美术出版社1990 年版 )、世界文明史文艺复兴卷 (美威尔杜兰著、东方出版社1999 年版 )等有关著作,赏析创世纪各部分画面,以期较深刻体会创世纪所寄寓的作者理想和蕴含的蓬勃时代精神。

其三,关于“最后的审判壁画”的教学。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最后的审判所要表达的思想主旨,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按教材的编排,教材通过相应的
【历史纵横】

【学思之窗】
两个栏目,对最后的审判的创作背景、主要内容和评价,分别作了阐述。

因此,教师可先引导学生阅读
【学思之窗】
和赏析最后的审判画面,按照
【学思之窗】
提出的思考题:“想一想,米开朗琪罗创作的最后的审判,为什么整个画面充满了严肃和恐怖的气氛,这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情绪?”引导学生思考和阅读
【历史纵横】
,以求释疑;或者,先引导学生阅读
【历史纵横】
,对米开朗琪罗创作最后的审判的背景有一定的了解,次后引导学生阅读
【学思之窗】
,回答思考题。

总之,务求使学生明白:米开朗琪罗不仅是位卓越的艺术家,也是一位杰出的人文主义者。

他关注社会,反对暴政,反对民族压迫,反对封建等级。

难能可贵的是,他不仅具有进步的政治主张,而且亲身参加了当时的进步正义斗争。

如果就拉斐尔和米开朗琪罗这两位人文主义艺术大师的绘画作品相比较,前者比较多的是反映人文主义所追求的人性理智和幸福恬静的生活的情趣,譬如雅典学院、譬如西斯廷圣母;而后者则突出反映了人文主义追求人性解放、反对专制压迫和关注社会、主张社会平等的忧患意识。

这其中,尤以创世纪和最后的审判为代表。

第二目“圣彼得大教堂” (1)圣彼得教堂改建的缘起和主要建筑设计师讲述:16 世纪初,为了树立罗马教廷的威信,教皇朱理二世决定改建罗马帝国遗留下来的旧圣彼得教堂。

” “他
(朱理二世 )希望改建后的圣彼得大教堂,不仅超过古代异教的罗马万神殿,而且超过现有的任何基督教堂,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天主教堂。

1505 年,经过激烈的设计竞赛,著名建筑师布拉曼特的设计方案中选。

第二年,改建工程正式破土动工。

在后来的120 年里,拉斐尔和米开朗琪罗、贝尔尼尼等都参与了设计方案的修改和施工。

(2)圣彼得大教堂的外观结构及特征讲述:1626 年,圣彼得大教堂最后竣工。

教堂平面呈纵长字形,正面墙顶的左右两角各有一座大钟,墙前端有13 尊雕像,正中的一座为手持字架的耶稣。

教堂外观的最显著部分,就是在远处可以看见的大圆顶。

这个大圆顶,是72 岁的米开朗琪罗设计的。

为了解决跨度过大又没有立柱支撑的难题,它设计了两块半圆形的壳型结构,再用辐条状的肋进行加固。

米开朗琪罗逝世后26 年,这个大圆顶在其他建筑师的指导下建成。

大圆顶上的字架尖端高约138 米,是罗马城的最高点。

大圆顶的直径和万神殿相近,内部顶点高1234 米,是万神殿的三倍。

大圆顶是真正球面形的,显得立体感更强,实现了教皇朱理二世当初建造最宏大建筑的愿望。

(3)圣彼得大教堂的内部结构和艺术珍品讲述:
在教堂正门长廊下,镶嵌着乔托的名画小帆。

教堂正门向右拐角处有米开朗琪罗所作的大理石雕像哀悼基督,圣母玛利亚右手紧搂着受难后遍体鳞伤的耶稣尸体,左手微微摊开,垂首凝
目,怜子之情呼之欲出。

这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古代艺术品之一。

教堂内部,按东西方向共分为五个长方形大厅,各以四方立柱隔开。

中央大厅比两边的厅大一倍。

地上都铺砌名贵的花斑岩石,光滑明亮,花纹别致。

内部的墙壁,布满各种雕刻、壁画和玻璃镶嵌画,精美绝伦。

大厅中央是主祭坛,上面覆盖着贝尔尼尼设计建造的镀金青铜华盖,它由四根螺旋形镀金铜柱支撑,每根铜柱上都装饰着金色橄榄枝,有裸体儿童在玩耍,还有蜜蜂在飞舞。

祭坛下是圣彼得的坟墓。

主祭坛后面是圣彼得主教座,上面 (内部 )安置了据说是圣彼得曾经坐过的木椅。

(4)圣彼得大教堂广场建筑和贝尔尼尼的设计成就讲述:17 世纪中期,教皇又委任贝尔尼尼设计建造圣彼得大教堂前的广场。

贝尔尼尼以在大教堂前原有的方尖碑为中心,设计了一个近二百米长的椭圆形广场和一个小型梯形广场。

位于中轴线上的方尖碑两边,各建有一座喷水池,增强了广场的几何形状。

两个广场的两侧,都配以四排粗大的柱廊,顶部排列着圣徒雕像。

柱子之间的光线互相掩映,产生复杂的明暗对比效果。

梯形广场自外向里地势逐渐上升,目的是为了让椭圆形广场上的信徒都能瞻仰站在高处主持弥撒礼的教皇。

两侧柱廊的宗教寓意深刻,它们犹如教皇张开的双臂,时刻准备拥抱来自各地的朝圣者。

小结:引导学生按艺术家和绘画、雕刻、建筑等类别列表整理所学知识。

知识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