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厘米老师课件
一年级下册数学备课第8单元—厘米、米的认识
教师小结:量的时候,物体的一端一般要对准0刻度线,
还要把铅笔和尺子放平,另一端指向几,它的长度就是几厘米。(2)测量线段的长度并说说测量的方法
(3)测量一拃的长度
师:通过刚才的测量我们发现每个人一柞的长度都不相同,可见用手测量来做衣服是多么的不准确啊!
2. 3米=()厘米5米+6米=()米
800厘米=()米50厘米+50厘米=()厘米=()米
3.想一想,填一填。
一张床长2()一枝冰糕长12()
一列火车长75()一座楼高20()
一本练习本大约长()厘米教室的门高大约是()米
六、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呢?
板
书
设
计
阿福做长袍——米的认识
师:阿福的这件长袍到底是1米还是100厘米?生:1米和100厘米相等的,一样长。
我们认清了1米,你能找到教室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或高度大
约是1米吗? (讲桌的高度、饮水机的高度)
【本环节通过学生估计,亲自量一量,站一站等形式,让学生理解米与厘米的关系,并能结合生活实际估计一些常见物体的高度,加深对米的理解。】
【本环节通过看、比、量的系列活动,使学生对1米的长度形成深刻的印象,建立表象.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三、巩固米的认识。
1.小组互相合作,在米尺上用手比划1厘米、10厘米、20厘米、50厘米、80厘米100厘米分别有多长。再比划1米有多长。
2.师:好了,我们来做个游戏吧。
①用手在尺子上摸一摸1cm有多长,再用手指比划一下。
②谈感受:很短……
③找生活中的1厘米:打开教师准备的材料袋说说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第1课时“长度单位厘米”学习目标:1.用自己手中至少两种的物品量一量数学书短边的长度,你有什么发现。
2.仔细观察尺子,小组内讨论怎么用尺子来量物体长度,并找一找1厘米的物品有哪些。
评价任务:1,通过回答问题,说一说用两种物品测量数学书短边的长度,你发现了什么?2,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说一说怎么用尺子来量物体长度,有哪些物品大约是1厘米。
学习过程:一,导入示标(1-2分钟):开门见山,直接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长度单位——厘米》,这节课我们的目标有:(课件出示学习目标)二、自主学习老师课件出示自学指导(1分钟)。
(1、用自己手中至少两种的物品量一量数学书短边的长度,量完后想一想:自己有什么发现?猜测一下全班同学用不同的物品量,会有怎么样的结果?怎么解决这个问题?2、仔细观察尺子,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怎么用尺子来量物体长度呢?找一找1厘米的物品有哪些?和小组同学说一说,再听一听他人的发现。
3、估一估手中其它学习用品以及教室里或者老师课件上的物体的长度,再量一量记录下来。
)独立学习(4分钟)根据自学指导进行自学。
合作学习(6分钟)老师出示合作要求(1、组长安排发言顺序,2、一个组员发言时,其他同学安静而又仔细地听,等别人发言完后再说自己对他的看法或者再回答他的问题3、小组内选出1个或2个发言代表)小组内交流与讲解。
小组内交流根据自己在自学时自己的发现与自己的问题和自己能解决的组员问题。
(老师巡视指导倾听)三,反馈展示1,小组的代表发表见解(4-6分钟)。
老师课件出示交流主题(交流主题:1、不同量完后自己的发现和自己对全班不同物品测量结果的猜测。
2、观察尺子的发现和用尺子的使用方法)2,听一听,议一议(老师课件出示全班交流要求:一个代表发言时,其他同学安静而又仔细地听,等别人发言完后再说自己对他的看法或者再回答他的问题)(本环节与代表发言总计4-6分钟,根据代表发言时间可以确定此环节的取舍)老师补充讲解(1-4分钟)(先让总结,教师最后进行归纳(1)要知道物体的长,可以用相同的物体量。
厘米的认识ppt
厘米的认识ppt篇一:厘米的认识《厘米的认识》【教材分析】“对厘米、米的认识”这一课是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其他长度单位和有关测量知识的基础。
教材以有趣的故事“阿福的新衣”为素材引起学生思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他们积极地投入探索活动中,体会到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
接着,教材介绍学生比较熟悉的尺子,指出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并通过看、量、画等学习活动逐步让学生形成对厘米的长度表象。
这样安排意在让学生主动参与,并通过动手实践体会测量的方法,经历测量的过程,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知识,增强了学生的空间概念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情分析】学生在对一年级上册教材的学习中认识比较了物体的长、短,在本节课上他们第一次接触长度单位“厘米”。
在此之前,学生对长度单位及测量知识的了解均来自生活中一些琐碎的、不系统的经验。
如在游戏中,他们偶尔会用步子或手来测量某些物体的长度,或以某一些物体为参照物来比较一些物体的长度。
少数同学在数学课上利用尺子画直线时会对尺子产生兴趣而进行观察;而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长度单位是一个全新的知识内容。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地让学生动手操作,让他们学会用厘米量物体的长度并在实践活动中获得体验,感悟知识。
【教学目标】1、通过故事引导,结合实际,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单位表象,学会用尺子量线段的长度。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能与测量结果进行比照,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估测能力。
4、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以及与同伴合作的良好态度,并在实际观察和操作中,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用刻度尺量的方法。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尺子、1厘米的小棒。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认识厘米教案
《厘米的认识》教案教学内容:青岛版第二册教科书第75~76页,厘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1、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4、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养成做事认真的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到统一测量标准的必要性,建立1厘米长度单位的表象,会用尺子测量生活中较短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体会统一测量标准的必要性。
教学方法:谈论法、讲授法、演示法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尺子、长度大约1厘米的小棒。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有趣的动画片,叫做“阿福的新衣”,请同学们仔细观看!(播放视频)学生观看动画片,思考衣服为什么做小了?全班交流,学生汇报:因为师傅的手大,徒弟的手短。
【评析:生动有趣的动画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引导学生在好奇中学会深入时刻:阿福的新衣出现问题的原因到底在哪儿?】二、你说我说,探究新知1、问题引发思考,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谈话:你们知道怎么是一拃吗?来比试一下。
学生用手比划。
教师规范:从大拇指的指尖到中指的指尖的这一段叫做一拃。
学生经过讨论,形成一致的看法:师傅和徒弟一拃就差这么多,那两拃、三拃是不是就差更多了,看来,用拃来测量是不是非常不方便,那咱们需要一个统一的测量工具,后来人们就发明了用尺子来测量,每把尺子上有标准刻度。
2、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直尺的有关知识。
谈话:那咱们小朋友们都见过什么样的尺子啊?生1:三角尺、半圆尺、直尺师:对啊!尺子有很多很多,那么今天这节课呀!老师就和大家一起研究小朋友手里这把最常见的尺子。
请小朋友们拿出你的尺子,仔细观察尺子上有什么呢?观察好以后先小组之间说一说。
小组观察直尺,并汇报。
(发现了数字,长短不同的线、cm)。
师板书:刻度线、刻度、厘米、0起点(学生汇报交流时,教师用课件展示)师生互动,最后形成一致的看法:这些长短不一的竖线他们叫做刻度线;有0的这条刻度线叫做0刻度线,以后测量物体的时候就要以它为起点。
厘米的认识
阿福的新衣——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青岛版教材第二册75-7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结合实际,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能用刻度尺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
4、在具体的测量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得到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教学重、难点:认识厘米,建立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具准备:课件、尺子、1厘米的粉笔、教科书。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设下悬疑。
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发生在裁缝店里的故事,想不想听?〔课件播放故事〕师:是啊,这是怎么回事呢?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生:因为徒弟的手小。
引导学生认识拃。
〔2〕师:为什么徒弟的拃小会导致衣服做小了呢?师:请一个小朋友上来扮演小徒弟,老师扮演师傅,我们先来比比手的大小。
然后我们的3拃各有多长呢?我们画在黑板上比一比。
引导学生体会测量标准不一样,导致阿福的衣服被做小了。
那用什么量才能使师徒二人量的结果一样呢?学生可能会说:用尺子量。
师:是啊,只有使用统一标准的测量工具,才能使测量结果一致。
2、在操作中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学习新知。
〔1〕认识尺子,引出课题。
请同学们拿出你的尺子,仔细观察,你发现尺子上都有什么?为了观察方便,老师把尺子放大了,请同学们一起来看〔出示放大的尺子〕你看到了什么,谁能说给同学们听听。
师板书:刻度、刻度线、cm师:刚刚,我们发现了尺子上有刻度、刻度线,还有cm,哎?cm表示什么?生:厘米。
〔板书:厘米〕师: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个长度单位:厘米。
〔板书课题:认识〕〔2〕认识1厘米。
1〕师:关于厘米,你想知道什么?生:1厘米有多长?师:在尺子上从哪到哪是1厘米长呢?〔生答复〕师:说了这么多,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用课件再演示:每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距离都是1厘米〕师拿出1厘米长的小棒〔蓝色的小棒〕,说这就是1厘米的小棒,你感觉1厘米怎么样?〔很短〕师:是啊,1厘米很短,因此,一般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就用厘米作单位。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公开课教案----认识厘米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公开课教案----认识厘米认识厘米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的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初步学会量线段的长度。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发展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使其进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学会用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表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米尺、学生尺以及可度量长度的物体若干。
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初步感知1、媒体出示:从前有一个手艺高超的老裁缝,他有一个时常犯糊涂的小裁缝,一天老裁缝给客人量体裁衣,他这么一拃一拃地量(配手势),他说“记下来,身长XXX。
”小裁缝认真地写下了:身长XXX。
到了做衣服时,小裁缝学着老裁缝的样子,用手量了三拃……衣服做好后,客人穿上衣服后,发现衣服太小,连肚子都遮不住。
老裁缝见了赶紧上来量了量,生气的说:“身长XXX,你怎么只做了两拃。
”小裁缝有些搞不清楚了,这是怎么回事呢?聪明的小朋友你能帮帮小裁缝吗?2、师:是呀!是啊,老裁缝手大,小裁缝手小,测量物体的标准不一样,测量的结果也不一样。
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办呢?那你们见过什么样的尺子呢?3、媒体欣赏糊口中经常使用的尺。
二、自立探究,认识厘米1、认识刻度尺师:同砚们见过这么多种尺子,真了不起。
为了交流的轻易和测量的正确,人们发明了尺子,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请小朋友们拿出自己的直尺,举起来给老师看看,哎呀,这么多种直尺呀,虽然每一个同砚的尺子长得都不一样,但每一个人的尺子上都有不异的地方,你们能找到吗?把你的尺子和同桌比较一下,讨论讨论,看谁找得准!学生说竖线,老师问:“你们的尺子上都有竖线吗?”课件出示竖线。
还稀有字,都有吗?板书数字。
闪动刻度线:这些竖线有的长有的短,这些有长有短的竖线我们把它叫做刻度线。
认识厘米教案(必备15篇)
认识厘米教案(必备15篇)认识厘米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建立1厘米的表象,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
2、初步体会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及估测意识。
3、探索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厘米,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体会1厘米的实际长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评价任务:1、能用准确地表示出1厘米的实际长度,从刻度尺上找出指定的几厘米。
2、会用学生用尺量出一些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师生交流引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故事,想不想听一下。
故事是这样的:从前有个裁缝师,他做出来的衣服既漂亮又得体,很多人都跑了找他做衣服,同样也有许多人找他拜师学艺。
有一天,一位老人找他做衣服,于是他叫来一名徒弟帮忙记录,衣长5拃,袖长4拃??师傅怎么说徒弟就怎么记。
过了几天衣服做好了,那位老人来取衣服,在试衣服的时候大家发现衣服短半截,这怎么回事?徒弟当时委屈极了,记录的数字没错呀,但衣服怎么会小了?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
量长度最常用的工具是米尺,这是米尺的一部分。
(课件演示)二、探究新知1、介绍认识尺子。
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尺子?你仔细观察过尺子吗?(1)出示刻度尺,请小组内先说说自己知道刻度尺的那些知识。
(2)全班进行交流。
教师演示:尺子上的这些竖线叫刻度线。
(课件演示,认识刻度线)数字——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指出0刻度线在哪儿?师:0刻度线也表示尺子的起点。
量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厘米可以用字母cm表示,1厘米可以写成1cm。
(课件演示)教师小结揭题:刚才,你们对刻度尺的认识还真不少,今天就让这把尺子帮助我们认识测量较短的物体时用到的较小的长度单位:厘米(板书:认识厘米,用厘米量)你能在米尺上找到刻度线吗?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1)1厘米有多长?:那么你知道1厘米是多长吗?请你在直尺上表示出来。
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
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教学内容:西师版教材51-53页的例1、例2,课堂活动及练习十三第1题。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测量活动,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在操作活动中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3.在学习中培养观察水平、操作水平和与人合作交流的水平,感受测量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2.会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具准备:直尺、小棒(1厘米的5根、5厘米的1根)、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直尺、长方形纸条。
教学过程:一、测量物体的长度,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1.提问:孩子们,咱们来看看这几个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遇到了什么问题?(幻灯出现几个小朋友在测量课桌长度的情境。
)2.提问:(1)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呀?(他们测量同一张课桌的长度)(2)遇到了什么问题呢?(他们测量的结果不一样)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们所用的测量工具不一样,有的长,有的短)3.提问:哦!老师明白了,因为他们选用了不同的测量工具,如书本、铅笔……等,所以测量的结果不一样。
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呢?(用同样的测量工具)追问:用同样的测量工具是什么意思呢?(就是用统一的长度单位)4.小结:看来测量物体的长度时,首先需要有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
(板书:统一长度单位)二、理解1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1.感受测量较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1)假如要测量我们黑板面的长,你觉得用多长的长度作单位比较适宜呢?(用手比一比)(2)(教师拿出一根小棒)那假如是测量这根小棒的长度呢,又该选择多长的长度单位呢?(厘米)追问:你认为1厘米有多长呢?(用手比一比)(3)是的,测量较短物体,我们用“厘米”作单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板书完整的课题)2.理解1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1)到底1厘米有多长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理解它。
请小朋友打开学具袋,拿出最短的1根小棒。
测量长度(张中梅)
测量长度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教学内容:西师版二年级上册五单元例1、例2,课堂活动1-3题,练习十三的1-3题。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测量活动,使学生体会建立统一的长度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理解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点。
3.会用计量工具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4、在测量活动中初步感受测量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
5.培养学生的观察水平、动手操作水平,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直尺、6厘米的纸条、铅笔等。
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
1.孩子们,课桌是和你们天天相伴的好朋友,你想知道它有多长吗?2.你能借助身边的工具去比一比桌子有多长吗?谁来说一说,你想用什么作工具呢?(启发出用铅笔、书、文具盒、手等工具去比。
)3.现在用你选的工具去比一比,比完后记住结果,开始。
(生操作,师巡视)4.请同学来汇报一下,刚才你用的工具是什么,测量的结果是多少?5.为什么同样长的桌子,量出的结果却不同呢?6.因为大家用的工具不同,所以得到的结果不同,看来我们需要有相同的测量工具和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
今天我们来学习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
(板书课题)二、教学新知。
(一)理解直尺和厘米1、理解直尺教师出示米尺,问:这是什么?2.这是米尺,是测量长度最常用的工具。
同学们用的是直尺,是米尺的一部分(板书:测量工具:直尺)3.拿出你们的直尺,举给老师看看,请大家仔细观察你手中的直尺,看直尺上有什么?四人小组合作讨论。
4.(课件出示直尺)说一说,直尺上有些什么?(有数字,有长长短短的线,字母cm)5.数字的排列有什么规律?这些长长短短的线叫做刻度线,直尺上最前面的数是0,0所对的这条刻度线叫做0刻度,0刻度是直尺上刻度的起点。
一厘米经典课件
课文中运用了许多独特而形象的比喻,结合 上下文,体会下列比喻句的表达效果
4、日子像雪白的面粉,毫无变化地流泻过去。
写信,等待公园领导讲明真相(形象的写出
了陶影焦急的等待回音时的心理,她渴望讨回公 道,却音信皆无,日子显得空虚而又苍白。)
“一厘米”量出了什么?
谈谈自己对主要人物的 性格、特征的理解。要求 能够根据文中相应的片断 加以印证!
2、陶影用目光包裹着儿子,随着小也的步伐,这目 光像柔软的蚕丝从茧中抽了出来。
买公园门票(形象地写出陶影看儿子的目光充
满温柔和慈爱,这种爱是绵延不断的,这爱里有 责任,她要好好地养育儿子,保护他,让他快乐, 让他健康成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陶影的手像折断的翅膀僵在半空。 买公园门票(形象地写出了陶影意识到小也对自己 的不信任后的惊愕神情,在儿子心目中的美好形象将 被击碎,陶影感到巨大的不安,甚至是恐惧。)
心理描写。突出了陶影的经济的确不好,以及她俭省的 生活。衬托陶影捍卫儿子纯洁美好心灵的决心和勇气。
第21段,“其实他应该把票根保存起来。这样以后哪次集体 活动或开食品卫生会,她骑车去,回来后可以用这张票报销。 夫妇都是蓝领工人,能省就省一点。可小也是个绝顶机灵的 孩子,会追着妈妈问:‘咱们出来玩的票也能报销吗?’在 孩子面前,她不愿撒谎。” 写出了作为母亲既要与艰难的生活抗争,又要维护自己在孩子面前 的尊严,要努力做孩子的好榜样、好老师。她在努力地做到不给 孩子留下一点瑕疵。平凡困苦的母亲更能显出她的伟大之处。
(2)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 小说中多处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独 特感受以及作者内心细腻而丰富的感情世界,增 加了作品的表现力.
小说通过写一位母亲给儿子 买票的故事,塑造了一个普通 而有强烈正义感和责任感,善 良、大度、自尊的母亲形象, 警示为人父母们在子女面前要 诚实守信。
小学数学:认识厘米
《认识厘米》说课一、说教材《认识厘米》这节课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这节课是借助学生生活经验,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感知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国际统一的长度单位——厘米,并学会用直尺进行简单的测量。
基于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的认识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结合实际问题,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形成相应的长度观念。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实际长度表象。
3.初步学会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初步尝试估测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4.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愿,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通过对目标的进一步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会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难点是: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结合本节课的知识特点和和一年级后段学生的认知发展的教育学,心理学规律,我通过以下教法和学法指导引导孩子学习。
二.说教法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本节课作为“空间与图形”模块学生接触长度单位概念和进行测量的重要开端,我通过操作演示法,讨论法引导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通过指导观察法认识直尺、建立一厘米长度的表象。
进而通过指导操作法、操作演示法引导学生用直尺进行测量。
指导学生完整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自己认为表达的清晰,别人认为听得清楚,达到高效的沟通目的。
三、说学法学生的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根据本节课知识内容多且抽象这一特点,课堂上更多的给学生提供操作和交流的机会,倾听孩子对问题的理解。
在导入环节,通过观察法和操作法感知长度单位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认识厘米”这个问题时,通过观察法、操作法、比较法建立对“厘米”这个单位本质的认识。
用厘米作单位量物体的长度优秀教案
五、测量长度第一课时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东坡沈林君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1~53页的内容,第53页课堂活动第1,2题。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提示1.充分发挥主题图的作用〔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情感教育〕2.加强观察和操作活动。
根据学习需要,突出观察和操作需要。
引导学生亲身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感知厘米、分泌、米的含义,掌握根本的测量方法。
激发参与操作动机、人人动起来,体验学习的愉悦,把观察操作和思考探索结合。
重视学习过程的合作与交流。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小组合作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与人合作的意识和人际交流的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测量活动,使学生体会建立统一的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过程与方法:会用计量工具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积累测量经验,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课件、米尺学生准备:直尺。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同学们刚刚视频中的两个同学量同张课桌的长度,为什么得到的结果不一样呢?〔生讨论〕经过小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只有工具一样,测量的结果才一样。
为了方便测量,聪明的人类创造了尺子,我们通常用尺子来量物体的长度。
〔展示各种尺子的图片〕老师想量一下这枝铅笔的长度,〔用米尺〕我发现米尺太长了,很不方便,你们说说用那种尺子更适宜呢?〔生说:尺子〕探究:认识直尺和厘米探究一:认识直尺。
1.教师:既然要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就得先认识直尺。
并课件出示直尺图。
2.教师:请拿出你们的直尺,仔细观察你手中的直尺,你能发现什么?〔1〕学生独立观察〔2〕指名答复:有数字师:这些数字我们把它们叫做刻度。
仔细观察这些数字,最小的是几?生:0师:我们也叫它为0刻度,0表示什么?生:起点和开始师:0表示起点,就像我们跑步时的起点生:有长长短短的线,这些线在有数字的地方就最长;教师:这些长长短短的线叫做刻度线。
1厘米有多长(教案)-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1厘米有多长(教案)-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数学2.教学年级和班级:二年级上册3.授课时间:2023-2024学年4.教学时数:1课时二、核心素养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能够运用长度单位进行实际测量。
2. 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的长度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能力,能够理解并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和实际应用。
4. 培养学生对数学思维的培养,能够运用逻辑思维进行长度单位的计算和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和实际应用。
具体来说,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
学生需要了解厘米、分米、米等长度单位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掌握长度单位的实际应用。
学生需要学会使用长度单位进行实际测量,如测量物体的长度、宽度、高度等。
(3)学会长度单位的计算。
学生需要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计算。
2. 教学难点本节课的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和实际应用。
具体来说,难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长度单位的换算。
学生可能对长度单位的换算方法感到困惑,如10厘米等于几分米,1米等于多少厘米等。
(2)实际测量。
学生可能不熟悉如何使用长度单位进行实际测量,如如何使用尺子、如何读取尺子上的刻度等。
(3)长度单位的计算。
学生可能不熟悉如何进行长度单位的计算,如如何将两个不同的长度单位相加、相减等。
为了帮助学生突破这些难点,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教学方法:(1)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长度单位的概念和实际应用。
(2)提供丰富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长度单位的换算和计算方法。
(3)鼓励学生提问,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和实际应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长度单位的概念和实际应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认识厘米》教案
游戏规则:
1、用食指和大拇指轻轻夹住1cm的小棒,再将它慢慢地抽开,手指不动,记住这个长度。
2、放下手,再次比划出1cm,用红色小棒轻轻放入检查自己记对了了吗?如果没有记对就自己调整。(倒计时)
教师巡视!
教师:准备好了吗?比赛马上开始了!我先请一个坐姿端正的孩子来跟老师一起演示一下比赛的具体操作方式。懂了吗?我要请一组同桌上台演示。
教师:课桌长度是从哪里到哪里呢?
教师:你知道有多长吗?
教师:我也不知道,就用这本书来量吧!(出示课件图)
你还能想到其他工具来测量吗?
教师:就用你喜欢的方式自己测量,开始!(倒计时)
教师巡视,表扬动作快,坐姿端正的孩子!
教师:谁来说一说你测量的结果。
边说老师边疑惑:这么多结果老师都糊涂了,到底听谁的好呢?谁能帮帮我?
学生活动
学生反馈
修改意见
1、体会统一单位的必要性
1、感知长度的概念
教师:孩子们老师的笔和你的笔有什么区别呢?(教师带上一只长长的铅笔)
教师:是的,你们说的长就是数学上的长度,从我笔的一头到另一头这样的一段就是笔的长度。(将笔帖到黑板上,教师边说边用手摸)
教师:你能像老师一样摸一摸你的铅笔,找到它的长度吗?(学生动手摸)。
请利用这根1cm的小棒找一找。
要求:先自己找,再和同桌交流找到的结果,并互相量一量检验。
在展台上展示标准的1cm物体和大约1cm的情况,边展示下面的孩子可以跟着量一量。
教师:原来我们生活中有那么多长度大约是1cm的物体!你觉得这些物体的长度怎么样呢?
教师:是呀!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学生观察后回答
学生动手和老师一起摸铅笔的长度
《厘米认识》评课稿
《厘米认识》评课稿《厘米认识》评课稿1"没有学生就没有课堂,课堂以学生为本,天经地义;教师引领课堂是为了成就学生成为课堂资源的消费主体。
"听了鲍老师的《认识厘米》一课,我觉的对这段话又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这堂课教师旨在通过教学,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并初步学会用工具量物体的长度。
听了这堂课后,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以下三点。
一、注意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本课的教学让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是个难点,厘米是个抽象的概念,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还未成熟,抽象思维还未形成,来看看鲍老师是怎么做到让学生认识1厘米的。
教学中,鲍老师出示1厘米长的小棒,告诉学生,这根小棒的长度是1厘米,再让学生用食指和拇指"握"小棒,让学生说一说,两指间的距离是多长。
接着鲍老师让学生轻轻地抽出小棒,再让学生观察两指间的距离,并相互说一说这是长1厘米。
这个充满创意的设计让厘米这个抽象的概念先是很形象地让学生初步感知1厘米有多长,抽出小棒后,学生对1厘米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1厘米这一表象在学生脑海中有了深深的烙印。
鲍老师没有就此止步,而是让学生动手,用1厘米长的小棒摆出2厘米、3厘米有多长,通过这样一个动手操作的过程,学生对厘米的认识不再停留在1厘米上,而是更加丰富了学生对厘米的认识。
尤为值得我们学习的是学生所有对厘米的认识都是在学生亲自参与的过程中学习到的。
这样习得的知识对学生来说是不容易忘记的。
二、注意呈现知识的现成过程鲍老师在教学中创设了给照片配相框的情境,由此学生很自然地想到要先量一量照片的边有多长。
学生用老师提供的几种不同的学具量过后发现,他们量同一长度的边得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由此引发认知冲突,最后得出要量长度,必须有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教师顺势介绍了长度单位厘米。
短短的几分钟,让学生体会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建立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认识厘米》(教案)-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
《认识厘米》教案(区公开课)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1~63页例2、3、4和想想做做第1~7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测量、观察、比划等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的过程,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用厘米为单位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方法;能以厘米为单位画规定长度的线段。
2. 使学生在操作、比较、观察等活动中,体会学习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了解物体、线段近似长度的含义和表达方法,积累测量长度和按指定长度画线段的经验。
3. 使学生积极参加操作、测量、画图等活动,主动了解长度单位厘米,感受长度单位在实际生活里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课前准备:教师:尺、多媒体课件学生:直尺、准备测量用的相关物体,如小棒、铅笔、橡皮等。
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口算6×3=5×9=5×6= 5×6-5=3×4= 6×2+20=6×4= 6×4+34=7×8= 8×6-37=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在上一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线段,那么,线段有哪些特征呢?(直的,有两个端点,有长有短)师:回顾了线段的特征,接下来学习新的内容。
课件出示例2主题图,同学们,我们每天上课都要用到课桌,有几个同学他对自己的课桌产生兴趣了。
师:课桌面到底有多长?想办法量一量,引导学生可以用拃、铅笔盒、书本等身边的物体进行测量(适当介绍拃是什么意思)演示如何量。
引导:你身边也有很多物品,你们准备用什么来量?下面,请同学利用身边的物品像图中三个小朋友这样量一量,说一说,可以用图中出现过的物品量,也可以找其他的物品量,同桌交流。
并让学生上台展示是如何量的,有错的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