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临骏:中华大道文化一体四维构架的演进与重建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人的精神世界的建构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人的精神世界的建构
陈胜云
【期刊名称】《江苏社会科学》
【年(卷),期】2024()3
【摘要】人的精神世界是能动反映客观物质世界、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观念世界,随着经济基础的变革而变迁。
中国共产党持续推进的中国式现代化,有效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也不断推动着人的精神世界的建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建构经历了四个基本阶段:改革开放开启人的精神世界重构的阶段;“四个多样化”倒逼人的精神世界建构阶段;社会快速转型中人的精神世界建构阶段;新时代人的精神世界的系统性建构阶段。
这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精神世界建构的复杂性与曲折性,也体现了党中央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的坚定战略定力。
新时代推进建构人的精神世界的基本经验在于,既始终坚持经济因素归根到底决定人的精神观念的基本原理,又系统把握人的精神世界建构的相对独立性规律,整体性推进人的精神世界的建构。
【总页数】12页(P19-29)
【作者】陈胜云
【作者单位】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哲学教研部;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的核心要义与实践方略
2.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背景下人才培养的逻辑体系与建构路径——基于“输入—输出”一体化视角
3.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人的现代化思想道德素质提升探析
4.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人文经济学发展的苏州实践
5.蕴涵·表现·进路: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4山西省继续教育公需科目考前练习题及答案
2024年度山西省继续教育公需科目考前练习题及答案学校:班级:姓名:考号:一、单选题(20题)1.美术作品不涉及?()A.电影B.雕塑C.绘画D.书法2.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
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更加重视0,加快建立人才资源竞争优势。
A.高层次人才引进B.人力资源配置C人才结构优化D.人才自主培养3.长三角一体化的规划总面积为O万平方公里。
A.22.5B.33.6C.35.8D.47.54.《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提出,规范各类评价活动。
大力减少0事项。
A.项目评审B.人才评价C.机构评估D.以上均是5.著作权的保护期规定自然人死后()年A.1O.OB.3O.OC.5O.OD.1OO.O6.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摄影作品,其发表权、著作财产权的权利的保护期为O年。
A.30.0B.40.0C.50.0D.60.07.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体系,有各项事业发展的广阔舞台,完全能够源源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人才,完全能够培养出大师。
A.义务教育B.中等教育C.中职教育D.高等教育8.提升O发展水平,加快推进院校办学条件达标,做强高职专科教育,推进本科层次职业教育。
A.高等教育B.学前教育C.义务教育D.职业教育9.新华书店自己不复制任何书籍,再卖出去,它的行为仅仅是()。
A.发行行为B.购买行为C.中转行为D.储藏行为10.()是创新主体,是市场竞争主体,是产业发展支撑主体,是知识产权战略运用主体。
A.国家B.政府C.企业D.个人11.要积极为人才松绑,完善人才管理制度,做到()为本、信任人才、尊重人才、善待人才、包容人才。
A.人民B.人才C.效益D.贡献12.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属于()。
A.宪法B.法律C.行政法规D.国际条约13.“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数字中国”的重点任务,提出了()的重点任务A.数字中国的建设工作B.数字经济C.数字化应用D.智能制造14.著作权中的领接权不涉及?OA.表演者权者权B.录制者权C.广播者权D.著作财产权15.单位或个人接受其他单位或个人委托所完毕的发明发明,若没关于专利权归属的协议,则申请专利权的权利属于()。
大学美育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大学美育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第一章测试1.哪一个是老子的美学思想?()A:自然和自由 B:顺应自然,自然而为 C:提倡美育 D:美是相对的答案:顺应自然,自然而为2.庄子美学思想的永恒主题是什么?()A:提倡美育 B:自然和自由 C:美是相对的 D:美是难的答案:自然和自由3.“礼、乐、书、数、射、御”中哪一个对应的是古代美育体系?()A:“书” B:“礼” C:“乐” D:“御”答案:“乐”4.下列哪些属于苏格拉底的美学思想?()A:美在有机的整体 B:美是相对的 C:美是理式 D:美是效用、美与善同一答案:美是相对的;美是效用、美与善同一5.人们对美的事物的认同是具有共性的()A:错 B:对答案:对第二章测试1.民乐团的拉弦声部由什么为支撑?()A:古琴 B:胡琴 C:古筝 D:琵琶答案:胡琴2.我国的合唱艺术在什么时期已经盛行()A:秦朝 B:商朝 C:夏朝 D:春秋战国答案:春秋战国3.我国群众合唱形式是什么时期引进的?()A:19世纪末期 B:20世纪中期 C:20世纪初期 D:19世纪初期答案:20世纪初期4.中国合唱协会成立时间?()A:1986 B:1989 C:1987 D:1988答案:19865.交响乐队一般编制中哪些乐器属于铜管组?()A:圆号 B:小号 C:低音号 D:长号答案:圆号;小号;低音号;长号第三章测试1.“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是谁的诗句?()A:孟浩然 B:白居易 C:李白 D:陶渊明答案:陶渊明2.将日子过成诗的朝代()A:明朝 B:清朝 C:唐朝 D:宋朝答案:宋朝3.古希腊戏剧的前身是什么?()A:酒神颂 B:民间哼唱 C:美神赞 D:古老吟诵答案:酒神颂4.第一个为悲剧下定义的人是谁?()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歌德答案:亚里士多德5.哈姆雷特与俄狄浦斯王相比,少了英雄的光环,却多了一丝美?A:惊悚 B:人性 C:悲剧 D:戏剧答案:人性第四章测试1.是什么让写实性绘画遭受巨变?()A:文艺复兴 B:工业革命 C:十月革命 D:启蒙运动答案:工业革命2.是什么出现结束写实性绘画的统治地位?()A:手机 B:打印机 C:照相机 D:计算机答案:照相机3.千里江山图的作者?()A:张择端 B:黄公望 C:苏东坡 D:王希孟答案:王希孟4.用一个词来形容齐白石的《虾》()A:似与不似 B:太似 C:不似 D:类似答案:似与不似5.常用的绘图软件有哪些?()A:A.I B:C.orelD.RA.W C:PS D:WPS答案:A.I;C.orelD.RA.W;PS第五章测试1.居住空间配色最好不要超过几个色彩?()A:一个 B:三个 C:两个 D:四个答案:三个2.把旗袍的娴静、雅致、淡然的静态美穿到极致的人是谁?()A:张爱玲 B:宋庆龄 C:宋美龄 D:张曼玉答案:宋庆龄3.哪类型色彩不适合长时间出现在职场?()A:无彩色 B:低饱和度色彩 C:中饱和度色彩 D:高饱和度色彩答案:高饱和度色彩4.何藩镜头下的作品是一种怎样的美?()A:光影之美 B:色彩之美 C:立体之美 D:瞬间之美答案:光影之美5.裁切照片时要遵循什么原则?()A:近大远小的原则 B:确定主体原则 C:随意裁切的原则 D:尺寸为王的原则答案:确定主体原则第六章测试1.被称为“华丽少女”的是哪种柱式?()A:多立克 B:科林斯 C:爱奥尼 D:塔司干答案:科林斯2.水晶宫美在哪里?()A:美在形式与功能的统一 B:美在开创性 C:美在含蓄 D:美在娇弱答案:美在形式与功能的统一;美在开创性3.哈尔滨歌剧院美在哪里?()A:美在与自然合二为一的设计理念 B:美在节能环保的新模式 C:美在古朴与悠远 D:美在自然流畅的艺术形态答案:美在与自然合二为一的设计理念;美在节能环保的新模式;美在自然流畅的艺术形态4.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巴黎埃菲尔铁塔并称三大奇塔的是?()A:应县木塔 B:飞虹塔 C:云岩寺塔 D:大雁塔答案:应县木塔5.卡米尔·奥尔托利创作的纸建筑是什么类型的建筑?()A:哥特 B:古罗马 C:巴洛克 D:奥斯曼答案:奥斯曼第七章测试1.早餐的理想时间是哪个时间段?()A:8:00-9:00 B:5;00—6:00 C:6:00-7:00 D:7:00—8:00答案:7:00—8:002.世界卫生组织总结对影响健康的因素中生活方式占多大比例?()A:40% B:30% C:60% D:50%答案:60%3.如何选择正确的锻炼方式?()A:根据难易程度来选择 B:结合自身的性格选择 C:根据热门推荐选择 D:根据自身现状选择答案:结合自身的性格选择;根据自身现状选择4.爱是唯一的反物理定律的东西。
2024继续教育公需科目知识题库及答案
2024继续教育公需科目知识题库及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20题)1.改变作品,创作出具有()的新作品的权利?A.独占性B.非独占性C.独创性D.非独创性2.瞄准东盟市场需求,强化与大湾区产业链上下游深度对接和分工协作,加快构建()跨区域跨境产业链供应链。
A.“两国双园”B.“北部湾经济区”C.“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经济区—东盟”D.粤港澳大湾区3.统筹推进强基固边、()、生态护边、团结稳边六大工程建设,大力改善边境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建设全国兴边富民典范和强边固边示范区。
A.开放兴边B.民生安边C.产业兴边D.以上都是4.培养卓越工程师,必须调动好()两个积极性。
A.教师和企业B.高校和学生C.高校和企业D.教师和学生5.下列选项中,关于科技成果与知识产权的联系,描述不正确的是()。
A.科技成果是多个知识产权组合,不能单独成为一个知识产权B.科技成果和知识产权都源于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重视对经济价值的评估C.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运用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6.提升()发展水平,加快推进院校办学条件达标,做强高职专科教育,推进本科层次职业教育。
A.高等教育B.学前教育C.义务教育D.职业教育7.《关于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促进人才顺畅有序流动的意见》提出,把()和社会组织人才开发纳入各级政府人才发展规划,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A.公有制经济组织B.非公有制经济组织C.中外合资经济组织D.外资经济组织8.()阿里软件在江苏建立首个“电子商务云计算中心”,标志着云计算正式走入了中国的历史舞台A.2009年B.2010年C.2011年D.2012年9.()“大数据“第一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标志着我国对大数据产业顶层设计的开始A.2014年B.2015年C.2016年D.2017年10.工业产权中的商标权涉及()。
A.发明专利B.服务商标C.实用新型专利D.外观设计专利11.()要素是数字经济的核心引擎。
肖临骏:多元文化视阈下的民族文化独特性研究
民族的内涵民族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在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一个历史范畴。
民族在自身的发展、发育过程中,伴随着人类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发展而发展。
民族作为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最为复杂与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其形成与内涵在不同地区、不同发展阶段用以表达的形式与内容都是不一样的。
人类社会对于民族的认识与探讨,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古罗马时期。
古希腊的学者们就曾经使用民族一词,专指以真实或虚构的同一血统或种族的生活团体为基础的社会团体,来描述民族的一些特征。
资本主义时代,民族含义发生了巨大变化,即不分种族集团而把一国之内的成员统统纳入其内,并认为任何一个地域共同体.只要其成员意识到自己是该共同体成员,并希望保持对其认同,就是一个民族。
这种认识上的巨大变化,使得民族内涵发生了新的变化,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团结。
目前,中国对于民族的权威定义,主要是来自于《中国大百科全书·民族卷》中关于民族的词条。
这一词条对于民族的定义是:“氏族、部落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人们共同体,而民族则是以地缘关系为基础的人们共同体。
……种族属于生物学范畴,而民族则属于历史范畴。
”民族作为人类社会一种特殊而复杂的社会与文化现象,是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类共同体,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表现出不同特征,有其自然的、社会的独特属性。
文化的内涵及特征文化是当今世界出现频率最多的关键词之一。
目前关于文化的定义已多达250多种,所以当人们面对文化这样一个耳熟能详的词时,一直是众说纷纭,尚没有形成一个公认的概念。
具有代表性的关于文化的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汉语中的文化最早出现在《周易》中的“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以“人文”而“化成天下”,用当今用语诠释,则是指用礼仪、风俗、典籍以教化天下苍生。
《现代牛津辞典》对文化的解释是:文化是人类能力高度的发展,借训练与经验而促成的身心发展、锻炼、修养;或文化是人类社会智力发展的证据、文明,如艺术、科学等。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23-2024年度课题指南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23-2024年度课题指南重点课题1.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学评”一致性实践研究;2.新时代美育精神与创新教育研究;(1)基于美育精神与创新思想的美育目标研究(2)基于美育精神与创新思想的美育课程开发研究(3)基于美育精神与创新思想的美育活动研究(4)基于美育精神与创新思想的美育案例研究(5)基于美育精神与创新思想的美育评价研究3.新时代中小学生“心理护航”行动研究;4.青少年文化艺术教育一一古琴文化传承的创新实践研究;常规课题1.高质量课程育人新样态的区域经验探索与实践;2.学校高质量课程育人特色与效果研究;3.促进区域内学校均衡发展的路径与策略研究;4.走向全面育人的学生评价方式变革研究;5.打通学科边界,走向全面育人的策略及方法研究;6.如何创新学科育人的评价方式,走向全面育人的实践研究;7.如何强化教师队伍的建设,实现全员育人的实践研究;8.高质量课程育人课程评价的标准与实施;9.高质课程育人新样态的探索与实践;10.中小学学科育人课堂实践途径的研究;11.学科育人课堂与传统课堂借鉴与融合的探索;12.心理健康育人课程对中小学生发展价值的研究;13.心理健康育人课程形成与发展相关因素的研究;14.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育人课程形成与发展的研究;15.学科育人与教学任务相关性研究;16.学科育人与综合实践结合的研究;17.不同的学科融合,进行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践研究;18.不同学科育人课堂中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的实践研究;19.如何创新学科育人的评价方式,走向全面育人的实践研究;20.教学评价中学生元认知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21.如何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学科育人;22.人工智能对学科育人的影响因素;23.人工智能在学科育人教学设计中的实践与探索;24.语文课堂高质量教学评价标准;25.思品课堂高质量教学评价实施方案;26.数学课堂对学生思考力影响的实证研究;27.综合实践课堂对学生学习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28.音乐课堂对学生情绪情感发展的实证研究;29.高质量学科育人课堂与学生个体发展的个案研究;30.高质量学科育人课堂与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案研究;31.如何强化教师队伍的建设,实现全员育人的实践研究;。
肖临骏:《唐宋社会变革论纲》评介
林文勋教授的《唐宋社会变革论纲》(以下简称《论纲》)一书,2011 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该书是作者在长期研究中国古代“富民社会”的基础上,对唐宋社会变革问题进行宏观深层探讨和重新诠释的厚重之作。
全书以商品经济为切入点,以层层递推的方式对唐宋时期的一系列重要社会变革进行了细致描述和深入分析,其间所透射出的研究方法和视角,启人良多。
一、主要内容与研究议题《论纲》全书近30 万字,除导言、引论和结语外,共分4 个篇章。
导言部分介绍了本书的总体思路、研究理念、基本观点和三大忧虑。
作者力图站在历史哲学的高度,从经济史的角度出发,“对唐宋社会变革作一个从经济到制度再到思想观念的多层面分析”(第3 页)。
在引论中,作者首先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高度出发,对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作了充分阐释,随之又对中国传统社会变迁轨迹进行了鸟瞰式的考察,进而得出“商品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与变革的重要力量”(第20页)的基本结论,商品经济的发展由此成为作者考察唐宋社会变革的基点和支撑全书的核心架构。
第一篇对日本、欧美和中国学者关于唐宋变革的研究成果和研究理论做了简要论述。
基于传统唐宋历史观存在的诸多缺陷,作者推陈出新地提出了“商品经济的历史观”,并具体论述了商品经济对唐宋社会变革的影响。
第二篇到第四篇作为本书的主体部分,系统阐释了商品经济与唐宋经济关系及阶级关系变革、国家政策调整及制度变革、思想价值观念变革三方面的关系,其间“富民”阶层的崛起成为贯穿全书的重要线索。
最后之结论,总括全书理论核心,详细论述了“富民社会”的形成及其历史地位,并提出中国传统社会经历了从“部族社会”到“豪民社会”再到“富民社会”并朝着“市民社会”发展的变迁主线。
综览全书,作者在研究过程中,并未采取将重心放在考述唐宋变革的诸种现象与事实的传统研究模式上,而是以探讨变革的深层动因为立足点,沿着商品经济发展的脉络对这一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民族关系诸领域的重大变革进行了层层剖析,从历史哲学的高度构建出了唐宋社会变革的理论体系。
4.202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招标选题
附件4
202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
目招标选题
1.习近平文化思想中的艺术观研究*
2.“两个结合”与中国当代艺术理论创新研究*
3.中国艺术写意精神的当代实践研究
4.中国戏曲表演功法传承与发展研究
5.当代戏曲生态现状与传承发展研究
6.曲艺文献整理与理论研究*
7.重大主题影视创作增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研究
8.中国话剧的民族化、现代化、国际化探索与发展研究
9.琴学文化体系研究
10.中国民间音乐探源溯流与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研究
11.新时代舞蹈艺术与科技融合创新研究
12.中国古典舞表演理论建构研究
13.中国书法文化史研究
14.中国画笔墨及其学术体系研究
15.中国传统自然建造艺术体系的当代转化研究
16.中国陶瓷艺术国际化战略研究
17.新时代服饰设计中的国家文化形象研究*
18.中华传统艺术资源的创新设计转化研究
19.中国式现代化与文化艺术管理体系创新研究*
20.中国民族民间艺术形态及其文化体系研究。
2013年贵州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项目立项表
简红江 秦 毅 郑明哲 向国惠
JD2013135 JD2013136 JD2013137 JD2013138 JD2013139 JD2013140 JD2013141 JD2013142 JD2013143 JD2013144 JD2013145 JD2013146 JD2013147 JD2013148 JD2013149 JD2013150 JD2013151 JD2013152 JD2013153 JD2013154 JD2013155 JD2013156 JD2013157 JD2013158 JD2013159 JD2013160 JD2013161 贵 州 广 播 电 视 大 学 ( 贵 州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 贵 州 师 范 学 院 中国 山地 民族 研究 中心
贵 州 大 学
人口 社会 法制 研究 清水江流域苗侗地区村落的兴学活动与社会变迁 中心 区域法律制度的兴起:以东盟争端解决机制为 中心的研究 东亚发展型国家转型研究 贵州人才创业的政策选择与可持续性研究 喀斯 贵州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研究 特地 贵州茶产业供应链管理模式及其优化研究 区发 贵州后发赶超战略路径研究 展战 贵州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研究 略研 贵州高校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研究 究中 贵州装备制造业的服务增强路径研究 心 贵州省农村信息贫困问题研究 贵州特色示范小城镇建设研究 基于体演文化的外语教育专业特色化综合改革 贵州 研究——以民族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为例 文化 苗族文化符号与现代漆画发展融合研究 与自 基于GIS贵州地质旅游要素分析——以关岭三叠 然遗 纪地质公园为例 产保 贵州三叠纪地质旅游产品开发研究 护研 黔东南侗族音乐文化的传播与传承研究 究中 贵州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文化保护和发展的生态平衡 心 贵州毛南族风俗文化研究 影像贵州:论电影中的贵州形象 贵州小微企业发展研究 喀斯 贫困山区物流中心仿真系统建构研究 特生 喀斯特地区土地经营权的虚置问题研究 态文 石漠化地区中小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及影响因素研究 明研 小花苗传统音乐文化研究 究中 外国学者对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习俗研究之意义 心 探究 水族文字审美价值研究
肖临骏:中式教育,大醇小疵
中式教育墙里开花墙外香?日前,BBC三集纪录片《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中国学校》赚足了眼球。
5名中国老师赴英国Bohunt公立学校试行中式教育,9年级,学生年龄13-14岁,50人大班,时间4周。
期末考试这个班(英式小班教育的其他学生)的数学、中文与科学成绩依次为67.74(54.84)、46.88(36.46)与58.33(50),赢得了比赛。
太讽刺了吧。
被许多国人骂惨、欲除之而后快的“应试教育”,居然落入洋人的法眼?英国官方确实对中式教育有浓厚兴趣。
2014年,英国教育大臣尼克·吉布说:“我希望看到全英学校采取全班教学方式,尤其是在数学和科学科目上。
”在他看来,这种模式在中国取得了成功:上海学校15岁学生的数学水平领先英国同龄学生3年。
必须说明,上述中式教育/英式教育的两分法未必很确切。
英国教育系统是二元化的。
一种是收费的私立中学。
大部分是寄宿制,学生每隔几周才能回家一次。
以培养精英为己任,对纪律与课业的要求非常之高,绝不亚于中国的公立中学。
通往精英之路没有坦途,除了要把基础学科学好,还要具备贵族的气质与素质,什么戏剧、音乐、艺术与体育等,总得精通几样。
私立学校只招收了全英7%的学生,但包揽了牛津剑桥每年入学人数的一半。
英式私立教育是有圈有放,圈放结合,一味圈养的中式教育未必有优势。
一种是免费的公立中学,按照学区招生,下午三点半就放学。
施行个性化教育,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知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与进度选择班级,并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学习,而老师只提供必要的指导与帮助。
这听起来像是孔子的“因材施教”,但其实和放羊差不多,对资质好、自制力与进取心强的学生来说可能求之不得,但对资质平凡、自制力与进取心一般的学生来说混混也就过去了。
前者是极少数,后者才是大多数。
中式教育是圈养,并不幻想未成年人有成年人一样的自制力,比英式公立教育对人性的理解要深刻多了。
一流名校的入学机会是非常稀缺的,是英式私立中学唱主角、公立中学跑龙套的二元化体系好,还是中式公立中学几乎一统天下、让所有人有更均等机会的准一元化体系好?大家可见仁见智。
肖临骏浅议审美素质教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
美育是形成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培育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教育。
审美素质包括审美观、审美熟悉、美感、审美情趣和能力等内容。
历史教学可以启迪人们的智慧,陶冶人们的情操,化历史人物的嘉言懿行师人表率。
在历史教学中,通过对自然美、社会美、劳动美、人物美、艺术美、斗争美、科学美等的熟悉,培育学生掌握美的知识,发展学生欣赏美、酷爱漂亮、创造美的能力,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因此利用历史教学的美育功能,有目的地进行审美素质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一、历史教学中的审美因子和历史美的特点所谓审美因子,即在审美活动中能够激发主体美感的客体品性。
历史教学中的审美因子指的是以文字、图片、实物和遗址及有关教育教学艺术等为客体的信息。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古老的神话传说、历史时期的关寨城垣、少数民族的羌笛胡笳、古代战争的车马烟尘、英雄好汉的盖世之功、历史事件的汹涌澎湃等等都可以在学生心灵中变幻成优美的诗歌,叠印出如梦如画的场景。
审美视角深切历史的心里世界,可以给学生丰硕的精神享受。
历史知识一应俱全、浩若烟海,为历史教学提供了丰硕的审美因子。
无论是文物、雕刻、工艺、绘画、诗词等形成所表现出来的历史外在可感形象美,仍是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典章制度所反映出来的历史本质、历史规律等形式的历史内在科学美、哲理美,都是对学生进行审美素质教育的客观基础。
历史美作为历史学科所具有的审美因子,具有以下特点:一、历史美的真实性。
历史学是以事实为训的科学,历史人物是真实、有血有肉的,历史事件是有根有据的。
真实的历史所反映出来的真实美会增强美的感染力。
二、历史美的时距性。
这是历史教学区别于其它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
无论是纵向时间差,仍是横向地域差,都能影响学生的审美熟悉,可是一旦通过审美教育消除时距差,一幅幅持续的充满立体感和动感的历史画卷就会呈此刻学生的脑海中。
3、历史美的层次性。
这和历史本身的阶段性分不开,审美具有时期不同性。
每一个时期的人们有所追求,而每一个时期的人们所追求的又不相同,这是历史美的层次性。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高中课程改革深度融合的实践——以南宁横州市百合中学打造龙狮特色课程为例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高中课程改革深度融合的实践——以南宁横州市百合中学打造龙狮特色课程为例黄锦军1梁建保2(1.南宁横州市高级中学;2.南宁横州市百合中学)摘要:将优秀传统文化与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有机融合,是高中学校应当着力研究的课题。
为此,南宁横州市百合中学实施“农村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德育课程研究”,着力打造龙狮特色课程等特色校本课程。
课题团队在分析学校办学历史、区域龙狮文化的基础上,通过挖掘本地龙狮文化内涵、制订并实施科学的管理和评价制度、开展丰富多彩的龙狮活动等具体措施,探索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化高中课程改革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高中课程改革;龙狮特色课程;深度融合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24)05-0108-04中华民族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优秀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对激发国民创新创造力、民族向心力、民族自豪感等有着重要意义。
近年来,国家大力倡导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凸显了其在国民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这为教育领域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指出了新的路径。
尤其是2014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核心素养”的概念,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度融合、互生共赢的研究进入了新阶段。
南宁横州市百合中学(以下简称我校)始建于1526年,1853年改为鳌山书院,1980年改为横县百合完全中学,2021年因横县撤县改市而改名为横州市百合中学,至今已有近500年的办学历史。
赓续历史、创新发展,我校近年结合悠久的办学历史和当前的校情生情,着力打造“鳌山文化”和“三路三园一长廊”育人阵地,开展传统经典诵读、祭孔仪式、舞龙舞狮、高杆绣球等具有传统文化意蕴的德育活动,致力培育具有爱国、孝亲、尊师、友爱、诚信、勤奋、谦和、精敏等八大“鳌园好品格”的学生,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最新精选岳麓版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拔高训练六十一
最新精选岳麓版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拔高训练六十一第1题【单选题】20世纪20年代开始,列宁在苏维埃俄国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在中国提出农民问题,并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30年代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90年代邓小平在中国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倡导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所有这些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相互学习借鉴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C、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D、实事求是这一人类智慧的意义是世界性的【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萧功秦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
“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D、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主张【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梁启超在《欧游心影录》里号召东方青年为了“人类全体的幸福”振作起来“去超拨”“大海对岸那边”“愁着物质文明破产”而“哀哀欲绝地喊救命”的“好几万万人”。
表明他由传统文化的掘墓人而变为守墓人。
导致梁启超文化观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一战给欧洲带来巨大灾难B、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彻底C、袁世凯在思想领域尊孔复古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出王见“短暂春天”【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胡适曾说过:“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
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
这里所谓的“树墩”是指( )A、传统文化B、君主专制制度C、传统的小农经济D、反动政府的统治【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从中国历史看,20世纪的重大理论成果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二是毛泽东、邓小平为代表的领导人的理论创新,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肖临骏:中华美学思想和汉语语言特征的关联性研究
1 中华美学思想溯源1.1 孔子的儒家美学思想孔子的美学观可以从他的诗论、乐论和文质论中归纳和分析。
孔子认为艺术是“美”和“善”的统一。
孔子一贯主张“文质兼备”,即“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所谓“文质彬彬”指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是孔子美学思想的核心。
中华美学强调矛盾的对立与统一,渗透与协调,讲究情理兼修,追求情与理的统一与调和,避免排斥与冲突。
1.2 老子的道家美学思想“道可道,非常道”,“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渊兮,似万物之宗。
”老子提出“道”是世界的本体。
这种道并无目的,也没有意志,它自然而然地发生,虽生天地,却非有意为之。
在老子那里,道是有与无、虚与实的对立统一,是既存在又不存在的。
因此,“道”之把握不靠逻辑推理,而是强调对生命和自然关系的整体感悟,强调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并最终回归自然,回归后的自然凝聚了个体的感悟和情怀,终成艺术,所谓“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道家文化独具智慧,洒脱超然,对华夏美学的影响体现在非常注重对意和韵的追求。
1.3 结论“道儒互补”给情感的表达提供了便捷而丰富的形式,形成了中华美学思想的基本特征,如中华美学范畴中的虚实合一、动静相间、形神兼备、阴阳互根,刚柔共济……,分而言之,这些范畴可说是儒、道美学概念的一步步延伸;合而言之,每对范畴的对立统一则正是对“儒道互补”美学思想的具体诠释。
汉语言的历史源远流长,历久弥新,在运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征,很明显得益于“道儒互补”这种独特的美学思想的影响和熏陶。
2 汉语语言特征述略2.1 均衡均衡,是中华传统美学的基本原则之一。
受孔子学说的影响至深,汉民族人民在观察事物,处理问题的时候,往往具有一种朴素的辩证法。
中国传统建筑讲究天圆地方,如北京的四合院四面对称,结构精巧;又如汉民族优秀的传统艺术――盆景,多是对称摆放,层次分明,格局严谨,疏密有致,体现了汉民族人民特有的审美情趣。
汉语言所具有的均衡美,首先是体现在汉字的结构上,人们认为汉字之美观就是要齐整方正,所以就在所写的材料画上方格,在方格内写字,汉字因此也被称为方块字。
2024年4月“中国好书”
2024年4月“中国好书”
无
【期刊名称】《中国图书评论》
【年(卷),期】2024()6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基因》,彭璐珞、肖伟光著,中华书局本书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生生不息”的仁道理念、“民为邦本”的政治传统、“形神兼备”的生命观念、“天人合一”的生态哲学、“亲仁善邻”的交往之道等核心理念,诠
释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基因,阐明中国式现代化基本特征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
相承的关系。
【总页数】5页(P3-7)
【作者】无
【作者单位】中国图书评论学会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中国好书"中的科学技术——第四届"中国好书·科普生活类"简评
2.新浪中国好
书榜2011年度“十大好书”揭晓《寻路中国》领跑榜单3.为好书找读者为读者找好书 2017中国好书4.为好书寻找读者为读者发现好书——中国图书评论学会每月推出“大众好书榜”5.让黔版好书成为中国好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带有许多令世人一时难解的“历史之谜”。
爱因斯坦在作东西方文化比较时,就曾惊奇地指出:“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的,那就是:希腊哲学家发明的形式逻辑体系(在欧几里德几何学中),以及通过系统的实验发现有可能找出因果关系(在文艺复兴时期)。
在我看来中国的贤哲没有走上这两步,那是用不着惊奇的。
令人惊奇的倒是这些发现(在中国)全都做出来了。
”①对这一著名的“爱因斯坦之谜”,需要从东西方两大逻辑体系的区别与联系,需要从弄清楚《周易》《墨辨》类推逻辑独特的逻辑结构与认识功能中去寻找答案。
②同样,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提出的“四个讲清楚”,不仅体现了中央对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自觉和无比自信,而且在更深层次上提出了文化学、文明学研究中的一系列需要深入研究的“历史文化之谜”。
例如中华文化为什么能源远流长,历经数千年、历经无数刼难而不中断?中华文化为什么能博大精深,能吸收诸如印度佛教、西方近现代文明等强大的异质文化之长而不被同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什么是中华民族雄立世界—————————————————————①《纪念爱因斯坦译文集》,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79年,第46页。
②参阅陶伯华:《试论类比推理的逻輯结构与认识功能》,载《求是学刊》1984年第3期。
《时代呼唤着现代新工具》,《中国社会科学》、上海《社会科学》编辑部联合召开的全国社会科学方法论讨论会入选论文,载上海《社会科学》1986年第12期,收《中国社会科学》编辑部论文集《现代社会科学研究新工具》,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年。
民族之林的突出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必须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之中?中华民族在世界文明喷发的第一轴心期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为什么也一定能够在未来的第二轴心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开创世界文明新的格局?要回答这些带根本性的“历史文化之谜”,笔者认为就一定要进入文化学、文明学研究的更深层次,“讲清楚”中华大道文化“一体四维”的宏大构架及其演进历程与未来走向。
一、第一轴心期中华大道文化“一体四维”构架的形成轴心期理论是与海德格尔并称为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创始人的卡尔·雅斯贝尔斯提出来的。
在他看来,人类历史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个时期是史前,第二个时期为古代文明,第三时期是轴心期(Axial Period),第四个是近现代的科学技术时代。
在雅斯贝尔斯看来,“轴心期”比其它三个时期更为重要。
这是因为,在这一时期人类的精神基础同时地或独立地在中国、印度、波斯、巴勒斯坦和希腊开始奠基。
“直至今日,人类一直靠轴心期所产生、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
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时期,并被它重燃火焰。
自那以后,情况就是这样。
轴心期潜力的苏醒和对轴心期潜力的回忆,或曰复兴,总是提供了精神动力。
”①从人类文明演进史来看,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的轴心时代,确是一个社会变革、百家争鸣、巨人辈出的伟大时代。
由于轴心期较高发展阶段的人具备了能够把握世界普遍联系、洞察事物底蕴的抽象范畴思维、逻辑思维能力,因而他们能够第一次自觉深入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层面,探索精神文明与学术体系的基本结构框架。
再加上当时仅隔二三百年时差的冶铁技术革命在各轴心地的急剧推开,就引起了几乎同步的“天崩地裂”式的经济社会革命与相应的意识形态革命。
这个伟大的意识形态革命,确立了学术体系的框架,奠定了人类精神世界的基础,形成了精神生产的独立群体,使人类文明发展又获得一个带有根本意义的新飞跃点、新支撑点。
只有经历轴心期革命或接受轴心期革命成果的,才能真正跃入文明的自觉阶段。
“轴心文明”的确立,突出表现为第一轴心期“元典”的形成闻世,各种学术谱系核心范式的奠定。
神话思维的“密索思”在各民族的神学谱系中获得进一步的深化发展,特别是在希伯来先知确立的一神教教义、古波斯袄教的善恶二元体系、古印度释迦牟尼对苦难人生的深层思考中衍生出影响至今的世界三大宗教。
古老原型中内涵的理性思维的“逻各斯”,在以古希腊文化为源头的西学谱系中得到片面而又充分的发挥。
改变近现代世界面貌的科学技术的大发展,可以溯源于此,也应该归功于它。
世界第一轴心期的古印度、古波斯、希伯来的宗教大师们信守神学,只是进行了神性的升华;古希腊的哲学大师们倡导理性,但始终不离神性;唯有历史悠久的古中华,在六经开道的基础上,其出场的第一位道家宗师老子,就以其超越时代认识水平的五千言《道德经》,以中华道学替代三代以来的“天命神学”。
胡适在《中国哲学史大纲》中提出“老子是中国哲学的鼻祖,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位真正的哲学家”。
李约瑟认为“中国如果没有道家,就像大树没有根一样”。
这些观点,都认为老子在学术上的地位应先于、高于孔子,老庄道学实为中学之本根。
这是因为,在世界观上,老子是第一位以道学取代神学的学术宗师,深入到世界的本根;在历史观上,老子是第一位以母系原始文明反对异化的阶级文明的思想大师,深入到社会形态演化的本源;在运动观上,老子是第一位系统提出素朴辩证法的哲学大师,触及到宇宙发展的基本规律;在人生观上,庄子承继深化了老学,也是第一位强调亇体精神自由的大学者,追求理想境界的最高层面;在美学上,老、庄都是追求“天地大美”的诗化哲学家,开拓大道文化的自然诗性之维,触及到人性结构的最高层面。
在创立中华道学上,如果说道家更多地是强调“天道”的本根意义、超越意义,那么儒家则更注重“人道”的伦理意义、治理意义,强化了道的德性之维。
曾向老子问礼的孔子,直接继承周代的礼乐文化,全面承接并重新整理“六经”,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道学。
孔孟“仁”道,表现了儒家入世进取追求超生死的伦理和谐的社会理想。
儒家仁学的基本思路,是从对有限生命的超越如何可能的诘问开始,由血统到道统再到政统,在家国同构类推的基础上建立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学说。
它用维护家族集体生命的无限延续来回答个体有限生命如何超生死的问题;它用家庭伦理道德,用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来保障家族集体生命的有序持续;然后将家庭伦理发散到社会政治,讲求“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支持“尊尊”的“三纲五常”宗法等级制度。
用这种巧妙的方法,儒家就把外在的强制的等级制度转化为内在的自觉的道德伦理意识,就把自己的学说植根于普通人心深处最本能、最日常、最亲密、最难以摆脱的“亲亲”观念与血缘关系之上。
这样,就使儒家学说既获得了远胜于其它学派的社会基础,又受到了历代最高统治者的亲睐赏识。
孔子创立的儒学,还借助民间教育的传承文化渠道,在其众多的弟子努力下发展为一门“显学”,并长期成为中学之主干。
世界学术史上一个值得研究的奇特现象是,以倡导理性出名的古希腊学者,却不讳言神性。
与此相似,中国的墨家在诸子中是最讲鬼神的,又是最讲理性的。
墨家建有严密的组织,徒党以“勤生薄死,兼爱天下”为践行原则,摩顶放踵,奔走天下。
墨家高标远古先王平等的“兼爱”,反对周代礼乐文化的“差爱”,倡导理想理性;倡导有利百姓的“非攻”、“尚贤”、“节用”、“节葬”等实用理性;十分注重逻辑学的名理研究,倡导别具一格的逻辑理性;墨家许多代表人物来自“农与工肆”,有着丰富的生产经验与科技知识,高度重视科学理性并取得许多重大的科技成果。
为此笔者认为,墨家的最大贡献是为中华道学确立了理性之维,墨学湮没千年后在现代社会中再度成为中外学者亲睞的“显学”是有其深层原因的。
春秋战国时期,儒墨虽为“显学”,但对当时社会变革并未起到多少直接的推动作用。
列国诸侯为了争霸,纷纷启用力主富国强兵的法家。
法家中的不少政治代表人物,如管仲、子产、李悝、吴起、商鞅、韩非等,也就应运而起,成为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改革派。
法家主张“法不阿贵”,要求限制贵族特权,限制“亲亲”“尊尊”的贵族制度,维护新兴的中央集权,重视人的物质利益追求,用法律规范功利性,推进中国走向统一,具有历史进步性。
司马迁在《史记.平——————————①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年,第14页。
准书》中写道:“魏用李克(悝),尽地力,为强君。
自是之后,天下争于战国。
”李悝制定的《法经》,主张“刑无等级”,“重其轻者”,实行“食有劳,禄有功”的社会功勋制,推进了废除贵族特权世袭制的社会变革。
商鞅变法承其《法经》,为强秦一统天下打下了基础。
以后汉承秦制,阳儒阴法,霸王道杂用之,形成了中华治道的基本格局。
第一轴心期的先秦诸子不仅共尚“大道”,还从各亇侧面开拓“道”的范畴。
道家强调的道的自然诗性之维,儒家强调的道的伦理德性之维,墨家强调的道的逻辑理性之维,法家强调的道的规范功利性之维,形成了从认识论、价值论到本原论的完整学术建构。
用“大道统”观来看诸子之学,他们围绕“道”确立的自然诗性之维、德性之维、理性之维、功利性之维,比较全面的反映了人性结构,形成了一个理论覆盖面很广,可以容纳各种学说的比较完整而宏大的“一体四维”理论框架,这也是神学体系、西学体系都不能与之相比的中华大道文化的独特优势之所在,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之所在。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轴心期闻世的各种“元典”有一亇基本的价值取向,即面对私有制社会急剧膨胀的私欲、权欲、占有欲及其引起的社会危机,学术大师们都想返归到原始社会中去寻找解救的药方。
《圣经》中浑朴无知的伊甸园,柏拉图《理想国》中的共产共妻制,老子绝智弃圣的“小国寡民”,墨子的“兼相爱”,孔子的“泛爱众”以及后儒追慕的“大道之运,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都是对原始文明的理想化描述,然而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人类共同的终极的价值追求与目标愿景。
正是依托于轴心文明的这一深层结构,被私欲、权欲、占有欲迷失了方向的后人才会一次又一次地返归轴心地朝圣,再度中兴的后续文明才要一次又一次地从第一轴心期各种“元典”中去吸取灵感。
二、中华大道文化“一体四维”构架的深化与历史局限先秦诸子学仅从以上道、儒、墨、法四大家的比较中,就可见诸子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各有其合理性亦各有其局限性。
然而诸子各自偏执的人性维度又都从属于、服务于“道”范畴。
从学术发展自身的逻辑看,诸子通过百家争鸣,在“一体四维”的理论构架下,必然相互补充,走向融汇深化。
而战国后期出现的大一统趋势,则加速了这种走向融汇深化的步伐。
战国七雄中秦国最具统一中国的实力,权贵吕不韦门客三千,“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为《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是第一部广纳诸子学说的文集,但长于汇,绌于融,未能揭示诸说的内在联系,被贬之为“杂家”。
在齐国宏大的稷下学宫中,经诸子长期切蹉后遂步形成的黄老学派,进行了统一诸子学的新尝试。
郭沫若先生说:“这稷下之学的设置,在中国文化史上实在是有划时代的意义。
……发展到能够以学术思想为自由研究的对象,这是社会的进步,不用说也就促进了学术思想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