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食品中的化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食品中化学物的免疫毒性及评价课件 (一)

食品中化学物的免疫毒性及评价课件 (一)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食品消费需求也变得越来越丰富多样。
与此同时,食品中的化学物质也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
食品中化学物的免疫毒性及评价课件中,我们将了解食品中的化学物
质的危害以及其评价方法。
一、食品中化学物的危害
1. 添加剂:食品添加剂是为了增强食品的色、香、味、形、质和防腐
等特殊功能而添加的物质。
但是,过量或滥用添加剂可能会导致免疫
系统的异常反应、过敏等问题。
2. 农药、化肥:在种植过程中使用过量的农药、化肥会残留在食品中,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长期摄入过多的农药和化肥可能会引起癌症、生殖毒性、神经毒性等问题。
3. 其他化学物质:食品中的其他化学物质如重金属、防腐剂等都可能
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二、化学物质的评价方法
1. 急性毒性:急性毒性是指短时间内暴露于高剂量毒物后产生的反应。
常采用口服、皮肤接触、注射等方式进行评价。
2. 慢性毒性:慢性毒性是指长期接触低剂量毒物后产生的慢性影响。
常采用动物实验和人体流行病学研究进行评价。
3. 免疫毒性:免疫毒性是指化学物质干扰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
常采
用细胞培养、动物实验、人体流行病学研究等方式进行评价。
三、结论
食品中的化学物质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对食品中的品质安全进行评价是非常重要的。
光谱法、色谱法等新型评价技术的应用,可以更加精准地评估食品中的化学物质含量,为保障食品的品质安全提供更加有效的保障。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8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第1节什么是有机化合物

答案(dá àn):D
2021/12/11
第三页,共十四页。
【重点难点提示】
1.有机化合物与无机化合物 (1)有机化合物:人们把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 (2)无机化合物:组成中不含碳的化合物一般叫做无机化合物。 (3)有机化合物的组成:有机化合物都含有C元素,还可能含有H、O、N、P和S等元素。
维生素
2021/12/11
第一页,共十四页。
【例1】 下列物质(wùzhì)中属于有机物的是( )
A.金刚石 B.医用酒精
C.甲烷
D.碳酸钙
解析: 判断一种物质是有机物还是无机物,首先观察其是否是化合物。其次是观察它是否含有碳元 素。注意:CO、CO2、H2CO3等各种碳酸盐化合物虽然都含有碳元素,但是它们(tā men)的组成 和性质与无机物相似,仍将其归纳为无机物。
2021/12/11
第七页,共十四页。
6.钙是人体内(tǐ nèi)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未成年人需要摄入足够的钙促进骨骼的生长。下列食
物中钙含量最低的是(
)
B
2021/12/11
第八页,共十四页。
7.均衡膳食,有利于人体健康。临近中考,某同学为了给自己增加营养(yíngyǎng),制定了以下食谱:
项目 能量 蛋白质 脂肪 碳水化合物 钠
每100 g营养成分含量 1 500 kJ 0g 2.0 g 72 g 30 mg
说明:表中所列“碳水化合物”主要(zhǔyào)指一些糖类物质。
营养素参考值% 18% 0% 3% 24% 2%
2021/12/11
第十页,共十四页。
(1)在六大基本营养素中,除水之外,上表中没有列出的是
第8章 食品中的有机(yǒujī)化合物 第1节 什么是有机化合物
A 食品化学FOOD CHEMISTRY 第一章食品成分化学3、油脂在高温下 ...精品资料

第一章 食品成分化学
FOOD CHEMISTRY
5、食用油脂的乳化及乳化剂
(1)乳化的概念:使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如油与水中的 一种呈微滴状分散于另一种液体中称为乳化,其中量多的 液体称为连续相,量少的则称为分散相。液滴的直径为 0.1-50μm间。
油的基本条件是一种能以直径 为0.1~50μm的小滴在另一种中分散,这种分散一般称为 内相或分散相,分散小滴外边包围的液体成为连续相。随 着内相和连续相种类的不同,油脂的乳浊液可分为水包油 型(O/W,油分散于水中)和油包水型(W/O,水分散 在油中)。
(2)脂肪的晶形:βˊ晶形的油脂其塑性比β晶形要好,这是 因为βˊ晶形中脂分子排列比较松散,存在大量的气泡,而β 晶形分子排列致密,不允许有气泡存在;
(3)熔化温度范围:熔化温度范围越宽的脂肪其塑性越好。 油脂的塑性在实际应用中有涂抹性、可塑性等不同的表述。
闽北职业技术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系
食品化学
按结构中的不饱和程度分类:干性油(不饱和程度高,碘 值>130、半干性油(碘值在100~130)及亚不干性油 (不饱和程度低碘值<100)。
闽北职业技术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系
食品化学
FOOD CHEMISTRY
按其结构和组成分类
第一章 食品成分化学
闽北职业技术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系
食品化学
FOOD CHEMISTRY
闽北职业技术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系
食品化学
第一章 食品成分化学
FOOD CHEMISTRY
CH3 (CH2)12 CH
CHCH CH2 O
NH
O CR
O
P O CH2 CH2 N+(CH3)3
O-
鞘胺
食品化学-1物理性质

影响因素
温度、纯度、分子间作用 力等。
测量方法
使用表面张力仪进行测量。
润湿性
润湿性
液体在固体表面铺展的能 力。
影响因素
表面张力、接触角、表面 自由能等。
测量方法
观察液体在固体表面形成 的接触角。
表面张力与润湿性对食品包装的影响
食品包装材料的润湿性决定了其抗污染、防潮、防油等性能,进而影响食品的保存 和安全性。
3
密度在食品加工中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例如,在食品包装和运输过程中,了解 食品的密度有助于确定最佳的包装和堆 放方式,以减少损坏和浪费。此外,密 度也是食品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指标, 可以用于检测食品的掺假或变质情况。
孔隙率
01
孔隙率是指多孔介质中孔隙体积与总体积之比,通常以百 分比表示。在食品科学中,孔隙率对于食品的结构、口感 和质地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02
食品的密度与孔隙率
密度
1
密度是指物质的质量与其所占体积的比 值,通常以g/cm³或g/cc表示。在食品 科学中,密度对于食品加工、质量控制 和产品特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2
食品的密度可以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如成分组成、加工工艺和温度等。例如 ,含有较多纤维或气体的食品通常具有 较低的密度,而含有较高脂肪或糖的食 品则可能具有较高的密度。
孔隙率对食品保鲜和保质期的影 响主要表现在其对食品内部水分、 氧气和其他气体扩散的影响。高 孔隙率的食品更容易散发出内部 的水分和氧气,从而延长了食品 的保质期。相反,低孔隙率的食 品可能更容易导致内部水分和氧 气积累,从而加速食品变质。
03
食品的黏度与流动性
黏度
1
黏度是描述流体流动难易程度的物理量,黏度越 大,流动越困难。
第一章 食品化学(绪论)

由食品化学一般研究方法可以看出,食品化学的研究主要围绕提高 食品质量,保证食品的安全、卫生而开展。 随着食品科学的发展,特别是功能食品和绿色食品的出现及现代食 品理念的变化,食品化学工作者的研究范围不断扩展。从目前情况看, 食品化学研究的方法除了保证食品质量和安全性外,还包括以下方面: 1.配合功能食品的开发,在功能因子的寻找和开发开展工作
导致属性改变的类型
质地变硬或变软
产生酸味、焦味、异味或芳香味、美味 颜色产生或消失 营养价值降低或生物利用性改变 功能改变 安全性改变
表1.2 改变食品品质的一些反应及产生的效果 反应类型
非酶褐变 酶促褐变 焙烤食品表皮成色 切开的水果迅速变色
产生的效果
氧化
水解 金属反应 脂类异构化 脂类环化 脂类聚合 蛋白质变性 蛋白质交联 糖酵解
脂肪产生异味、维生素降解、色素褪色、蛋白营养丧失
脂类、蛋白质、维生素、碳水化合物、色素等降解 促使氧化反应发生,改变食品颜色 脂类分子结构及生物学功能发生变化 脂肪酸结构改变 深锅油炸中油起泡沫 卵清凝固、酶失活 在碱性条件下加工蛋白质使营养降低 宰后动物组织和采后植物组织的无氧呼吸
表1.3 食品可能发生的二次变化及其产生的影响 初期变化
蛋白质变性凝聚、酶失活
异构化产物进一步聚合
质地、风味、颜色、营养改变
油炸过度时起泡沫,油脂的营养 价值降低
六、食品化学的研究方法
测定与安全、高质量食品的重要特征相 关的性质;测定那些对食品质量和/或卫生具 有重要影响的化学和生物化学反应;综合前 两点来了解关键的化学和生物化学反应如何 影响食品的质量和安全;将这方面的知识应 用在解决食品配制、加工和贮藏中出现的各 种问题
食品成分之间在生产、加工、贮运、运销中 的变化,即化学反应的历程、中间产物和最 终产物的化学结构,及其对食品品质和卫生 安全性的影响 研究食品贮藏加工的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和 新的食品资源及添加剂
食品风味化学-味感及呈味物质(一)

3、一种物质能减弱或抑制另一物质味感的 现象,称为味的消杀作用。如①在砂糖、 柠檬酸、食盐和奎宁之间,其中有两种以 适当浓度混合时,会使其中任何一种单独 的味感都减弱。②在热带植物匙羹藤的叶 子内含有匙羹藤酸,咬过这种叶子后,会 抑制甜味或苦味食物 (抑制长达数小时), 但对酸味和咸味无抑制作用。③在水中加 入与酱油相同含盐量的食盐,则觉水太咸, 但酱油则反觉有美味。
4、两种物质的相互影响使味感改变,称为味的变 调作用或阻碍作用。 如①西非洲有一种“神秘果”,内含一种碱性蛋 白质,吃了以后再吃酸的东西时,口感反会有甜 味。 ②有时吃了有酸味的橙子,口内也会有种甜的感 觉。
③尝过食盐或奎宁后,即刻饮无味的清水,会感到 有甜味等等。
5、当较长时间受到某味感物的刺激后,再 吃相同的味感物质时,往往会感到味感强 度下降,这种现象称为味的疲劳作用。味 的疲劳现象涉及心理因素。如①吃第二块 糖感觉不如吃第一块糖甜。②惯吃味精者, 加入量越多反觉得鲜味越来越淡。
二、味感的生理基础 1、食物的滋味虽然多种多样,但它使人们产生味感 的基本途径却很相似:首先是呈味物质溶液刺激口腔 内的味感受体,然后通过一个收集和传递信息的神经 感觉系统传导到大脑的味觉中枢,最后通过大脑的综 合神经中枢系统的分析,从而产生味感。
2、味感受体主要是味蕾,其次是自由神经末梢,
2、味感受体主要是味蕾,其特点,①各种动物的 味蕾数目差别较大。婴儿约有10000个味蕾,而 一般成年人只有数千个。这说明人的味蕾数目随 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对味的敏感性也随之降低。 ②人的味蕾小部分在软颚、咽喉和会咽等处,大 部分都在舌头表面的乳突中,在舌粘膜皱褶处的 乳突侧面更为稠密。当用舌头向硬颚上研磨食物 时,味蕾最易被兴奋起来。③自由神经末梢是一 种囊包着的末梢,分布在整个口腔内,也是一种 能识别不同化学物质的微接受器。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化学课件1

水蒸气中水:多以单分子形式存在 化学式:H2O
组成: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
形状:折线形 H—O结合方式:共价键 键角:104.5℃ 分子类型:极性分子2.1.2 液体水的结Fra bibliotek (水分子的缔合)
存在形式:若干个水分子缔合[(H2O)n]
吸引力:含有偶极的水分子在三维空间上的静
单分子层水
位臵:第一个水分子层中 结合集团:非水组分中强极性集团(如羧基、
氨基等) 结合方法:氢键 键能:大,结合牢固,呈单分子层 结合强度:最为牢固 蒸发、冻结、转移和溶剂能力均可忽略。
个别单分子层上的水分子可脱离开强极性集团,进
入外面多分子层水内,与多分子层中的水分子交换。 含量:在高水分食品中,占总水量的0.5%; 不能被微生物利用,不能用做介质进行生化反应。
大多数食品的MSI呈S形,含有大量糖及其它可
溶性小分子但不富有高聚物的水果、糖果及咖 啡提取物等的MSI则具有J形。
见图2-18胡
用途
确定食品适宜的浓缩脱水时间,确定适宜的食
品组成以防止水分在各组分间转移; 预测食品适宜含水量以确保其稳定性; 看出不同食品非水成分与水结合能力的强弱。
温度
…...
滞后现象 (hysteresis)见图1-11韩
定义:同一食品等温吸附线和解吸等温线不完
全重合,在中低水分含量部分张开一细长眼孔 影响滞后作用大小的因素:食品组成结构、性 质、食品除去和添加水所发生的物理变化、温 度以及吸湿与解吸速度和脱水程度等。 在同一Aw下,所对应的水分含量,都是解吸 大于吸湿,(食品的解吸过程一般比回吸过程 时含水量更高)说明吸湿到食品内的水,还没 有充分地被非水组分束缚,没有使食品复原。
组成: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
形状:折线形 H—O结合方式:共价键 键角:104.5℃ 分子类型:极性分子2.1.2 液体水的结Fra bibliotek (水分子的缔合)
存在形式:若干个水分子缔合[(H2O)n]
吸引力:含有偶极的水分子在三维空间上的静
单分子层水
位臵:第一个水分子层中 结合集团:非水组分中强极性集团(如羧基、
氨基等) 结合方法:氢键 键能:大,结合牢固,呈单分子层 结合强度:最为牢固 蒸发、冻结、转移和溶剂能力均可忽略。
个别单分子层上的水分子可脱离开强极性集团,进
入外面多分子层水内,与多分子层中的水分子交换。 含量:在高水分食品中,占总水量的0.5%; 不能被微生物利用,不能用做介质进行生化反应。
大多数食品的MSI呈S形,含有大量糖及其它可
溶性小分子但不富有高聚物的水果、糖果及咖 啡提取物等的MSI则具有J形。
见图2-18胡
用途
确定食品适宜的浓缩脱水时间,确定适宜的食
品组成以防止水分在各组分间转移; 预测食品适宜含水量以确保其稳定性; 看出不同食品非水成分与水结合能力的强弱。
温度
…...
滞后现象 (hysteresis)见图1-11韩
定义:同一食品等温吸附线和解吸等温线不完
全重合,在中低水分含量部分张开一细长眼孔 影响滞后作用大小的因素:食品组成结构、性 质、食品除去和添加水所发生的物理变化、温 度以及吸湿与解吸速度和脱水程度等。 在同一Aw下,所对应的水分含量,都是解吸 大于吸湿,(食品的解吸过程一般比回吸过程 时含水量更高)说明吸湿到食品内的水,还没 有充分地被非水组分束缚,没有使食品复原。
《食品化学》1-2 (2)

参考书
1. 汪东风.食品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年。 2. 黄刚平.烹饪基础化学.旅游教育出版社,2005年。 3. 季鸿昆.烹饪化学(高职高与).中国轻工业出版 社,2010年。 4. 刘用成.食品化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年。 5. 王璋等.食品化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年。 6. 阚建全.食品化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9年。
现代食品科学的四大支柱 食品化学 微生物学 生物学 工程学
(三)食品化学
指研究食物的组成、性质以及功能 和食物在贮藏、加工和包装过程中可 能发生的化学和物理变化的科学。
是以化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食品的组成及 理化性质的一门科学; 是以食物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应用化学,既 是化学的一个分支,也是食品科学的一个分支。 食品化学是综合性、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基 础学科。
本课程成绩组成
本课程考试成绩由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组 成。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平 时成绩由出勤、提问、平时作业、小论文组成; 期末考试以闭卷形式进行,试题主要由填空题、 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等部分组成, 实行百分制。
注:学生按要求完成平时作业,缺、旷课节数未达到 “学生手册”规定的,允许参加期末考核。
(一)食品和菜肴的化学组成 1.元素组成 食物与生物组织中的C、H、O、N四种元素几乎占总
质量的85%以上。
2.化学成分
A.无机成分 水 无机盐 无机气体(如空气中的O2、CO2、CO、N2及其它成分分
解产生的NH3、H2S、NO、NO2、SO2等)。
B.有机成分(食品的主要成分)
大学生观察发展的特点
知觉能力达到成熟水平。 观察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辣:主要有辣椒、胡椒、姜、葱、蒜等,主要成分是辣椒素、胡椒
酰胺、姜酮、姜烯酚等物质。适当的辣味刺激有增进食欲、促进消化液 分泌和杀菌的功效。
4
2、食品防腐剂和抗氧化剂
防腐剂:我国批准使用的化学食品防腐剂有:苯甲酸及苯甲酸钠、
山梨酸及山梨酸钾、丙酸钙、丙酸钠、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对羟基苯 甲酸丙酯、脱氧乙酸、乙氧基喹、仲丁胺、桂醛、双乙酸钠、二氧化 碳、噻苯咪唑、过氧化氢(或过碳酸钠)、十二烷基二甲基溴化铵(新洁 尔灭)等,其中山梨酸及其盐类是防腐剂中对人体毒害最小的。
(这些物质要求量少而有效果)
两大类
化学合成 天然
2
1、食品调味剂
世界各国对味觉的划分不一。我国习惯上 分为酸、咸、甜、苦、辣、鲜、涩七味。
甜: 除天然的葡萄糖、果糖、麦芽糖、蔗糖及糖醇外,还有一些精钠是人工 合成的甜味剂。
酸:酸性物质产生,有无机酸,也有有机酸。无机酸一般苦、涩,
山梨酸(又名花揪酸):
化学名称为:己二烯—2,4-酸 结构简式为:CH3CH=CH—CH=CHCOOH
是一种不饱和脂肪酸,参与人体正常代谢生成CO2和H2O, 所以几乎无毒。
5
抗氧化剂:食品受细菌、霉菌作用会腐烂变质,空气的氧
化使食品褪色、变色、产生异味、异臭,尤其含油脂多的食品更 易“酸败”。另外,肉类的变色,蔬菜、水果的褐变,啤酒的异 臭和变色,也与氧化有关。
令人不快;有机酸有:柠檬酸、L—抗坏血酸、葡萄糖酸、苹果酸、 乳酸、酒石酸、延胡索酸、醋酸、丙酸、琥珀酸、谷氨酸等。
3
咸:主要是一些中性盐类化合物显示的滋味。食盐主要含氯化钠,
还含有微量KCl、MgCl2、MgSO4等。
苦:主要是各种生物碱和藻类:咖啡、可可等植物中的咖啡碱、茶碱、
嘌呤;啤酒酒花中的α—酸、异α—酸;柑桔、桃、杏仁、李子、樱桃 等水果中的黄酮类、鼠李糖、葡萄糖等构成的糖苷;动物胆汁中的胆酸、 鹅胆酸及脱氧胆酸。
猪食用后能促进猪的骨骼肌(瘦肉)生长、减少脂肪沉积。 ——瘦肉率增加
人一旦食用含有“瘦肉精”的猪肉,轻者会头晕、恶心、手脚颤抖、 心跳加快、甚至心脏骤停致死。
最严重的是:2001年广东信宜某养猪户在饲料里加入过量“瘦
肉精”,一次造成530人中毒的事件。
9
2、三聚氰胺
化学式:C3H6N6 ,俗称密胺、蛋白精,是一种三嗪类含氮杂环有 机物,白色晶体、几乎无味、微溶于水、可溶于一些有机物。是一 种化工原料,对身体有害,食品中添加三聚氰胺,会使蛋白质测试 含量虚高,从而使劣质食品和饲料在检验时蒙混过关。 出了儿童中毒事件后,检验机构已改用新方法进行蛋白质的测试。
矿物元素类:钙、碘、铁、锌 氨基酸类:L-盐酸赖氨酸、L-赖氨酸.L-天门冬氨酸盐、L-赖氨酸-
L-谷氨酸盐、牛磺酸等。 蛋白类:大豆蛋白、乳清蛋白、脱脂乳粉、酵母粉、鱼粉等。
8
二、食品中常见的有害化学物质
1、瘦肉精
学名:沙丁胺醇,是一种作用极强的受体激动剂,最早用于支气管哮 喘的治疗,后因对人体心脏的副作用过大被弃用。
维生素E是一类能够阻断食物中游离基连锁反应的酚类物质; 抗坏血酸、抗坏血酸棕榈酸酯、异抗坏血酸或异抗坏血酸钠等 则通过除去食品中的氧而发生作用; 近年来发现的β—胡萝卜素可有效淬灭单线态氧。
6
3、营养强化剂
天然 人工合成
⑴弥补天然食物的缺陷,使营养趋于均衡
维生素B2各地普遍缺乏 食用精白米、精白面的地区缺少维生素B1 果蔬缺乏的地区常缺乏维生素C 内地往往缺碘。
11
青少年,长身体 鱼肉蛋,瓜果菜 偏厌食,能量少 买食品,应当心 路边摊,不洁净 若贪嘴,如埋雷 日三餐,定时量 细细嚼,慢慢咽 戒恶习,人康健
饮食一定要合理 荤素搭配要适宜 汽车没油怎能跑 生产日期要看清 三无食品藏危险 不定哪天废了谁 暴饮暴食可不行 有助肠胃保安宁 生命旺盛比花艳
12
⑵弥补营养素的损失,维持食品的天然营养特性
精白面中维生素B1相当的比例都是在加工过程中损失的。
⑶ 简化膳食处理,增加方便 ⑷适应特殊职业的需要
军队、矿井、高温、低温作业人员需要高能量、高营养。
7
目前主要有 4 类:
维生素类:维生素A、β-胡萝卜素、B族维生素(硫胺素盐酸盐、 核黄素、烟酸)、维生素C。
食品中化学
1、认识一些食品中的有毒化学物质,了解这些网站对人类的危害。 2、认识一些食品添加剂,了解这些物质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3、初步学会用化学的知识来理解、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1
一、食品添加剂
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为改善食品的品质、 增加某些营养、延长保质期,一般要人为加 入一些化学物质作为食品中的辅料使用,被 称为食品添加剂。
3、烧烤
烧烤时肉类中的氨基酸分解发生基因突变产生致癌物,不仅食用 者受害,人流高峰时过路人群也受害。
10
4、吊白块
又称雕白粉,半透明白色结晶或小块,易溶于水,高温下具有 极强的还原性。不法商人常用做米粉、粉丝、腐竹等的漂白。
中毒症状:打喷嚏、咳嗽、胸痛、声音嘶哑、食欲缺乏、头
晕、头痛、恶心、呕吐、疲乏无力、肝区疼痛,重者出现黄疸、 出血倾向、周围血管水肿,有的出现畏寒、发热、少尿、血压下 降等。
酰胺、姜酮、姜烯酚等物质。适当的辣味刺激有增进食欲、促进消化液 分泌和杀菌的功效。
4
2、食品防腐剂和抗氧化剂
防腐剂:我国批准使用的化学食品防腐剂有:苯甲酸及苯甲酸钠、
山梨酸及山梨酸钾、丙酸钙、丙酸钠、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对羟基苯 甲酸丙酯、脱氧乙酸、乙氧基喹、仲丁胺、桂醛、双乙酸钠、二氧化 碳、噻苯咪唑、过氧化氢(或过碳酸钠)、十二烷基二甲基溴化铵(新洁 尔灭)等,其中山梨酸及其盐类是防腐剂中对人体毒害最小的。
(这些物质要求量少而有效果)
两大类
化学合成 天然
2
1、食品调味剂
世界各国对味觉的划分不一。我国习惯上 分为酸、咸、甜、苦、辣、鲜、涩七味。
甜: 除天然的葡萄糖、果糖、麦芽糖、蔗糖及糖醇外,还有一些精钠是人工 合成的甜味剂。
酸:酸性物质产生,有无机酸,也有有机酸。无机酸一般苦、涩,
山梨酸(又名花揪酸):
化学名称为:己二烯—2,4-酸 结构简式为:CH3CH=CH—CH=CHCOOH
是一种不饱和脂肪酸,参与人体正常代谢生成CO2和H2O, 所以几乎无毒。
5
抗氧化剂:食品受细菌、霉菌作用会腐烂变质,空气的氧
化使食品褪色、变色、产生异味、异臭,尤其含油脂多的食品更 易“酸败”。另外,肉类的变色,蔬菜、水果的褐变,啤酒的异 臭和变色,也与氧化有关。
令人不快;有机酸有:柠檬酸、L—抗坏血酸、葡萄糖酸、苹果酸、 乳酸、酒石酸、延胡索酸、醋酸、丙酸、琥珀酸、谷氨酸等。
3
咸:主要是一些中性盐类化合物显示的滋味。食盐主要含氯化钠,
还含有微量KCl、MgCl2、MgSO4等。
苦:主要是各种生物碱和藻类:咖啡、可可等植物中的咖啡碱、茶碱、
嘌呤;啤酒酒花中的α—酸、异α—酸;柑桔、桃、杏仁、李子、樱桃 等水果中的黄酮类、鼠李糖、葡萄糖等构成的糖苷;动物胆汁中的胆酸、 鹅胆酸及脱氧胆酸。
猪食用后能促进猪的骨骼肌(瘦肉)生长、减少脂肪沉积。 ——瘦肉率增加
人一旦食用含有“瘦肉精”的猪肉,轻者会头晕、恶心、手脚颤抖、 心跳加快、甚至心脏骤停致死。
最严重的是:2001年广东信宜某养猪户在饲料里加入过量“瘦
肉精”,一次造成530人中毒的事件。
9
2、三聚氰胺
化学式:C3H6N6 ,俗称密胺、蛋白精,是一种三嗪类含氮杂环有 机物,白色晶体、几乎无味、微溶于水、可溶于一些有机物。是一 种化工原料,对身体有害,食品中添加三聚氰胺,会使蛋白质测试 含量虚高,从而使劣质食品和饲料在检验时蒙混过关。 出了儿童中毒事件后,检验机构已改用新方法进行蛋白质的测试。
矿物元素类:钙、碘、铁、锌 氨基酸类:L-盐酸赖氨酸、L-赖氨酸.L-天门冬氨酸盐、L-赖氨酸-
L-谷氨酸盐、牛磺酸等。 蛋白类:大豆蛋白、乳清蛋白、脱脂乳粉、酵母粉、鱼粉等。
8
二、食品中常见的有害化学物质
1、瘦肉精
学名:沙丁胺醇,是一种作用极强的受体激动剂,最早用于支气管哮 喘的治疗,后因对人体心脏的副作用过大被弃用。
维生素E是一类能够阻断食物中游离基连锁反应的酚类物质; 抗坏血酸、抗坏血酸棕榈酸酯、异抗坏血酸或异抗坏血酸钠等 则通过除去食品中的氧而发生作用; 近年来发现的β—胡萝卜素可有效淬灭单线态氧。
6
3、营养强化剂
天然 人工合成
⑴弥补天然食物的缺陷,使营养趋于均衡
维生素B2各地普遍缺乏 食用精白米、精白面的地区缺少维生素B1 果蔬缺乏的地区常缺乏维生素C 内地往往缺碘。
11
青少年,长身体 鱼肉蛋,瓜果菜 偏厌食,能量少 买食品,应当心 路边摊,不洁净 若贪嘴,如埋雷 日三餐,定时量 细细嚼,慢慢咽 戒恶习,人康健
饮食一定要合理 荤素搭配要适宜 汽车没油怎能跑 生产日期要看清 三无食品藏危险 不定哪天废了谁 暴饮暴食可不行 有助肠胃保安宁 生命旺盛比花艳
12
⑵弥补营养素的损失,维持食品的天然营养特性
精白面中维生素B1相当的比例都是在加工过程中损失的。
⑶ 简化膳食处理,增加方便 ⑷适应特殊职业的需要
军队、矿井、高温、低温作业人员需要高能量、高营养。
7
目前主要有 4 类:
维生素类:维生素A、β-胡萝卜素、B族维生素(硫胺素盐酸盐、 核黄素、烟酸)、维生素C。
食品中化学
1、认识一些食品中的有毒化学物质,了解这些网站对人类的危害。 2、认识一些食品添加剂,了解这些物质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3、初步学会用化学的知识来理解、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1
一、食品添加剂
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为改善食品的品质、 增加某些营养、延长保质期,一般要人为加 入一些化学物质作为食品中的辅料使用,被 称为食品添加剂。
3、烧烤
烧烤时肉类中的氨基酸分解发生基因突变产生致癌物,不仅食用 者受害,人流高峰时过路人群也受害。
10
4、吊白块
又称雕白粉,半透明白色结晶或小块,易溶于水,高温下具有 极强的还原性。不法商人常用做米粉、粉丝、腐竹等的漂白。
中毒症状:打喷嚏、咳嗽、胸痛、声音嘶哑、食欲缺乏、头
晕、头痛、恶心、呕吐、疲乏无力、肝区疼痛,重者出现黄疸、 出血倾向、周围血管水肿,有的出现畏寒、发热、少尿、血压下 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