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高等教育教学

合集下载

医学影像学教案

医学影像学教案

医学影像学教案教案一:医学影像学概述一、教学目标1. 了解医学影像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 了解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3. 掌握医学影像学的分类和常用的影像学技术;4. 理解医学影像学在临床诊疗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医学影像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医学影像学的定义;- 影像学的基本概念:影像学图像、对比剂等。

2. 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医学影像学的起源和发展;- 医学影像学在临床诊断、研究和教学中的应用领域。

3. 医学影像学的分类和常用的影像学技术- 医学影像学的分类:放射学、超声学、核医学、磁共振成像等; - 各类影像学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4. 医学影像学在临床诊疗中的重要性- 医学影像学在临床诊断中的作用;- 医学影像学在疾病筛查和治疗过程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 授课法:通过讲授医学影像学的定义、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帮助学生建立对医学影像学的整体认识;2. 案例分析:通过临床实例,结合不同影像学技术的应用,引导学生理解医学影像学在诊断中的重要性;3. 实践操作:将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室实践操作,让他们亲自操作医学影像学设备,体验影像学技术的应用。

四、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提问学生关于医学影像学的定义、分类和应用的问题,检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2. 案例分析:根据学生对临床实例的分析和解答,评估其对医学影像学在临床中的应用理解;3. 实践操作:观察学生在实验室实践操作中的表现,评估其操作技能和实验室安全意识。

教案二:常见医学影像学技术一、教学目标1. 了解常见的医学影像学技术及其原理;2. 掌握各种医学影像学技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3. 能够运用不同的医学影像学技术解读影像学检查结果;4. 了解医学影像学技术的进展和未来发展趋势。

二、教学内容1. 放射学- X射线摄影;- CT扫描;- 胸部透视和脊柱透视。

2. 超声学- B超超声检查;- 经阴道超声检查;- 心脏超声检查。

《影像学》课程教学大纲

《影像学》课程教学大纲

《医学影像学》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Medical imaging课程代码:221703003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课程性质:选修开课学期:第四学期总学时: 36(讲课:36)总学分:2考核方式:随堂考试先修课程:系统解剖学适用专业:康复治疗技术一、课程简介医学影像学是一门独立而成熟的临床学科,也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

他是应用医学成像技术对人体疾病进行诊断和在医学成像技术引导下应用介入器材对人体疾病进行微创性诊断及治疗的医学学科。

医学影像学的主要检查方法有:X线、CT、磁共振、超声和介入放射。

其中X线、CT和磁共振检查方法主要用于临床对疾病的诊断,是医学影像学专业知识的主体部分。

医学影像学,主要讲述了正常人体和人体常见疾病的X线、CT、磁共振的影像表现和影像诊断。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员掌握观察和分析医学影像学图像的基本的技能,从而了解病情,对常见疾病作出影像诊断。

三、课程内容及要求第一篇总论第一章 X线成像教学内容第一节X线的产生与性质1.X线的产生2.X线的性质第二节X线成像原理1.X线的穿透能力和被照射物对X线的衰减作用是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

第三节X线成像设备及检查技术1.X线发生装置2.X线接收装置及检查技术第四节X线检查的安全性和防护1.与其他电离辐射一样,X线也具有生物学效应,可对人体产生一定的损伤作用,其中有的损伤与剂量有关。

2.X线监察室要有足够大的面积,其墙壁要有足够的厚度或覆重晶沙等防护材料。

学生预期学习成果:学生熟知并掌握X线的成像原理。

熟悉X线的性、X线检查的安全性和防护知识重点:掌握X线的成像原理。

熟悉X线的性、X线检查的安全性和防护知识难点:了解常用的X线检查技术。

第二章计算机体层成像(CT)教学内容:第一节CT的基本知识1.CT的基本结构由扫描机架、扫描床、计算机及显示器。

存储器和照相机(打印机)几个部分组成。

2.适当的窗宽,窗位是显示CT图像的必要条件。

3.CT的成像原理与X线的成像基础相似。

大学影像诊断学教案

大学影像诊断学教案

大学影像诊断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影像学的基本概念、分类、技术和临床应用。

2.掌握放射学检查部位、项目、参数、结果的理解和判断,准确提供放射诊断信息。

二、教学内容:1.影像学的基本概念、分类、技术和临床应用2.常用放射学检查的影像解读及诊断意义3.影像学的质控和辐射防护三、教学过程:1.影像学的基本概念、分类、技术和临床应用1)影像学的基本概念影像学是一门以放射物理、计算机科学等为基础,通过图像的获取、分析和处理,从而推断体内病理变化的一门临床学科。

2)影像学的分类放射学:利用X线、CT、MRI等物理技术进行诊断。

超声学:利用超声波对人体内部器官进行检查。

核医学:利用放射性同位素进行体内斑块标记和甲状腺癌治疗。

3)影像学的技术常用影像学技术包括X线传统影像、CT、MRI、放射性同位素扫描和超声检查等。

4)临床应用影像学在临床上的应用非常广泛,主要是通过对各种器官的图像分析来推断疾病的种类和治疗方案。

2.常用放射学检查的影像解读及诊断意义1)胸部平片通过平片可以明确肺部有无异常密实灶、肺内空洞、肺纹理改变以及肺内部分盘状肺不张等情况,对判断是否存在肺癌、肺炎、肺结核等肺部疾病有重要价值。

2)胸部CT胸部CT有助于确定肺部疾病的类型、大小、部位、数量,诊断结节、肿块、肺门淋巴结肿大、肺不张和肺间质纤维化等疾病。

3)腹部CT腹部CT检查可以明确各种内脏的形态、大小、位置、数量、边缘、密度等情况,对于肝脏、肾脏、胰腺、胃肠道、盆腔内器官疾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4)头颅MRI头颅MRI检查主要用于检查颅内疾病,如脑血管病变、肿瘤、炎症、遗传性疾病等,尤其对颅内部分结核有较高的敏感性。

5)肝脏B超肝脏B超常用于诊断肝内胆管扩张、肝脓肿、肝内胆管结石等肝部疾病,而且具有无创、安全、简便、良好的可观性和高灵敏度等特点。

3.影像学的质控和辐射防护1)影像学的质控质控是指对影像设备和操作人员进行严格的质量管理,确保影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影像的临床诊断价值和应用性能。

影像医学教案模板

影像医学教案模板

影像医学教案模板第1篇:医学影像学教案《医学影像学》教案第一次课:循环系统一、教材:专升本层次《医学影像学》(第 1 版)二、章节:第篇第三章第 1-2 节三、教学目的与要求(请根据教学大纲分别注明掌握、熟悉、了解的内容):①掌握、熟悉循环系统的检查方法。

X线、CT、MRI、血管造影。

X线投照方位及正常解剖。

②了解USG放射性核素检查及心脏、大血管在其它影像解剖表现。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请根据教学大纲分别注明重点和难点内容):重点:X线、CT、MRI、血管造影在循环系统的检查特点。

难点:各种方法灵活应用及比较后的特点(优缺点)。

五、教学方法(请打“√”选择):1.√启发式 2.√导入式 3.PBL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4.案例教学 5.自学 6.其它:六、教学手段和教具(请打“√”选择)手段:1.√大课讲授2.分组讨论 3.讲授+录像4.其它教具:1.√多媒体设备 2.幻灯机 3.投影仪 4.其它(如实物、模型、挂图等)七、教学内容提纲及教学步骤(具体时间分配及内容安排)①循环系统成像技术方法介绍(30分)②正常影像解剖结构、特点(60分)八、思考题或作业①了解、掌握各种影像成像方法特点、优缺点。

②循环系统解剖结构在各种影像方法成像显示特点、鉴别、特征。

1《医学影像学》教案第二次课:循环系统一、教材:专升本层次《医学影像学》(第 1 版)二、章节:第篇第三章第节三、教学目的与要求(请根据教学大纲分别注明掌握、熟悉、了解的内容):①掌握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

②了解心脏大血管造影的异常表现。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请根据教学大纲分别注明重点和难点内容):重点:掌握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

难点:深刻领悟肺循环的基本征象及血流动力学机制。

五、教学方法(请打“√”选择): 1.√启发式2.导入式3.PBL(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4.案例教学 5.自学 6.其它:六、教学手段和教具(请打“√”选择)手段:1.√大课讲授2.分组讨论3.讲授+录像4.其它教具:1.√多媒体设备 2.幻灯机 3.√投影仪 4.其它(如实物、模型、挂图等)七、教学内容提纲及教学步骤(具体时间分配及内容安排)第一节课(45分钟):讲述①心脏外形异常。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创新 传统高等数学 教 学 中 存 在 的 问 题 有 [4,5]:(1)学 生 缺 乏 兴 趣。传统的高等数学教学方式呆板且无趣,使学生失去学习的 兴趣,因此亟需进行数学的教学改革。(2)学生不能正确处理 好专业课与高等数学的关系。例如有些新生不懂为什么要学 《高等数学》,不知道数学课与专业学习有何关联,甚至怀疑是 否值得花费大量时间去学习这些基础课程。(3)高等数学课程 大部分时间是在讲概念,学生根本就没有时间做练习,更谈不 上应用。例如在 文 章 《高 等 数 学 在 医 学 影 像 专 业 教 学 中 的 应 用》中[5],高等数学开设总课时为 54课时。教学内容主要包 括:函数与极限,一元函数微分学,一元函数积分学,微分方程 和多元函数微积分。真不知道这位仁兄在课堂上时怎么讲的。 针对以上三个问题,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提出三点创新: (1)教学内容 上,在 传 统 《高 等 数 学 》课 程 基 础 上,增 加 了 《医学图像处理的数学理论与方法》,讲授 40课时,不包括实验 课时。 增加的教学内容如下: 第零章:基本概念 (4课 时 );第 一 章:预 备 知 识 (4课 时 ); 第二章:图像去噪(10课时);第三章:基于边缘的图像分割(10 课时);第四章:基于区域的图像分割(8课时);第六章:图像配 准(4课时)。 上述教材是科学出版社出版,由孔德兴、陈韵梅等编著,这 里面第五章内容———统计与信息论方法没有讲,原因是没有安 排《概率统计》课程,19级的学生增加了《概率统计》选修课。 (2)上高等数学课程时,插入图像处理的应用。 案例一:高等数 学 课 程 讲 导 数 的 应 用 时,重 点 强 调 曲 率 的 概念(见图 1)
科教论坛 DOI:10.19392/j.cnki.16717341.202017025

影像专业医学影像技术学课程大体要求及教学大纲

影像专业医学影像技术学课程大体要求及教学大纲

影像专业医学影像技术学课程大体要求及教学大纲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医学影像技术在临床诊断中的重要性逐渐凸显。

医学影像技术学是影像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医学影像技术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一、课程目标医学影像技术学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学生对医学影像学科的认知和理解,了解医学影像技术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及其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2. 掌握医学影像技术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医学图像的获取原理、设备的选择与操作、影像质量评价和影像学的基本解剖学知识等;3. 培养学生具备医学影像学的技能,能够运用不同的影像学方法进行临床诊断;4. 培养学生具备分析和解读医学影像学检查结果的能力,能够准确评估影像学检查结果对临床诊断的价值;5. 培养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能够不断追求知识更新和技术进步。

二、课程内容医学影像技术学的课程内容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1. 医学影像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介绍医学影像学的概念、分类、研究对象和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医学影像学的起源和发展进程;2. 医学影像学的基本原理:介绍医学图像的获取原理,包括放射学、超声学、核医学和磁共振等不同的影像学方法的原理和应用;3. 影像设备的选择与操作:介绍医学影像设备的种类和功能,让学生了解各种设备的优缺点,培养学生熟练操作医学影像设备的能力;4. 影像质量评价:介绍医学影像质量评价的方法和标准,培养学生判断影像质量是否符合要求的能力;5. 影像学的基本解剖学知识:介绍人体各个系统的解剖学结构和影像表现,帮助学生了解影像学解剖学的基本知识;6. 影像学诊断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介绍不同影像学方法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包括正常解剖学变异、异常影像表现和疾病诊断等;7. 影像学检查结果的分析和解读:培养学生分析和解读医学影像学检查结果的能力,了解影像学检查结果对临床诊断的价值和意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医学影像技术学课程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讲授医学影像技术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医学影像学的认识和理解;2. 实践操作:引导学生亲自操作医学影像设备,熟悉各种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3. 实验演示:通过展示不同影像学方法的实际操作和影像结果,让学生对医学影像技术有更直观的认识;4. 临床实习:安排学生参与临床影像学的实习,让学生亲身感受医学影像技术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5. 讨论与案例分析: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和解读不同病例的影像学检查结果,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读能力。

当前高职院校医学影像学课堂教学的现状与完善对策

当前高职院校医学影像学课堂教学的现状与完善对策
(5:6 . 0)15
21 三组 患者 血清 中血 糖和糖化 血红蛋 白平均 水平 .
A组平均血糖浓度为( . +74mg d , 8 6 .) / l糖化血红蛋白含量为(.6 o 55
【 康春萍. 3 1 老年2 型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塞4例分析. 8 陕西医学杂志
2 0 .1)1 3 . 0 2(2:16
《 求医问药 ) 下半月刊S e ekMe i l n s h M e i n 2 1 年 第 1 卷 第 6 dc A dA kT e dd e 0 2 a O 期
2 3 7
索治疗+ 饮食干预+ 生活习 惯干预血糖控制方法, 9 女1 , 男1 例, 1 平均年龄 例 为5 9 B 6.岁, 组共3例患者 , 0 均接受胰岛素治疗+ 饮食干预血糖控制方法, 男 l例 , 1例, 8 女 3 平均年龄5 .岁; 组共3 例, 53 c 0 均接受胰岛索治疗+生活习惯
当前 高职 院校 医学影像 学课堂教 学的现状 与完善对策
王 淑 亚
( 四川达州 职业 技术学 院
四川
达州
65 0 ) 3 0 0
【 摘要 】 医学影像诊断学是 医学影像学 中的一门重要学科 , 而医学影像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重要分 支, 也是高职 院校医学专业的主要课程。 随着影像理论知识与影像技术 多年的发展, 医学影像学 已经形成一门与临・ 床医学既相互联 系又有 区别 的独立学科。 本文根据影像学在诊断教学 中的教 学现状, 首先论述 了完善高职院校医学影像学课 堂教学的作用, 最后提出相关优化建议 : 遵循 学习规律进行教学、 采用P L B 教学法 、 施行案例教学法
干预血糖控制方法 , 男性l例, 8 女性l例, 1 平均年龄为5 .岁。 8 1 所有患者并 发急性心肌梗塞均为透壁性心肌梗塞, 且病程均为2、 1月。 1 治疗 方法 。 2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

医学影像学课程教学大纲(Medical imaging)课程编号:111046课程性质:专业课适用专业:临床医学先修课程: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诊断学后续课程: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妇产科学总学分: 3 理论课:2.5 实验:0.5总学时:72 理论课:42 实验:30I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1.课程性质和特点:医学影像学是通过影像研究人体解剖结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进行诊断的一门临床学科;随着CT、MRI、DSA等新成像技术的应用,使本学科的内容更趋丰富。

通过对这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在今后其它医学临床课程的学习、临床实习、研究工作中,对本专业有一个较完整的概念。

2.课程的基本要求:课程以讲授X线、CT及超声诊断为主,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模式组织安排教学,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影像学知识;教学内容上特别在本学科与临床和病理知识的结合点上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学能力、基本技能、思维和表达能力、科研能力和一定的专业英语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1)了解各种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图像特点;(2)掌握对图像的观察、分析与诊断方法;(3)了解CT、MRI 及介入放射学的价值和限度,以便正确应用。

重点学习各系统的正常和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介绍一般常见病的影像学诊断。

本课程教材选用《医学影像学》(全国高校医学规划教材),高教出版社,2004,8 孟悛非主编。

3.本课程应具备的基础知识:医学影像学与其他学科如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等具有密切而有机的联系,因此,学生必须具备以上的基础知识。

II 课程内容与要求第一章总论(5学时)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了解放射诊断学应用原理和概况。

(2)了解放射诊断学的价值、限度和地位。

(3)了解常用的X线检查方法及在临床工作中的正确应用。

(4)了解放射诊断学的方法和原则。

(5)了解CT、DSA、USG、MRI成像的基本原理及其临床应用的价值和限度。

大一医学影像学习计划

大一医学影像学习计划

大一医学影像学习计划学习医学影像学是医学专业学生的重要课程之一,它是深入了解人体结构和病变的重要途径,也是理解临床医学的重要基础。

本文将从医学影像学的基本知识、学习方法和实践经验等方面,为大一医学生提出一份学习计划,帮助他们系统地学习医学影像学,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一、基本知识1.1 医学影像学的概念医学影像学是应用物理学和工程技术的知识方法,对人体内部结构及其功能进行反映的一门交叉学科。

它通过影像学检查手段,如X线、CT、MRI、超声等,直观地呈现人体内部的病变和异常,帮助医生明确诊断及治疗方案。

1.2 医学影像学的分类主要包括放射诊断学、医学超声学、核医学、医学光学和医学磁共振成像等。

其中,放射诊断学是最常用,也是学生最为熟悉和重点学习的部分。

1.3 常见医学影像检查技术X线检查、CT检查、MRI检查、超声检查等。

每种检查都有其适应症和禁忌症,学生要了解每种检查的原理、适应症和常见异常表现。

1.4 医学影像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医学影像学是临床医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它能为医生提供丰富的信息,帮助明确诊断和评估疗效。

因此,学习医学影像学对于将来从事临床医学工作的学生是非常重要的。

二、学习方法2.1 系统学习医学影像学的基本理论学生应系统地学习医学影像学的基本原理、技术和临床应用等知识,掌握医学影像学的基本概念、分类、常见检查技术等内容。

2.2 理论联系实际学习医学影像学时,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结合临床病例进行学习。

通过观察和分析医学影像图像,帮助学生理解诊断意义,提高临床思维和解剖学水平。

2.3 多媒体教学和实验室实践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临床案例和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医学影像学的原理和检查技术。

并通过实验室学习,了解医学影像设备的使用方法和常见异常的表现特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4 多角度思考及交流讨论医学影像学是一门交叉学科,需要对不同影像图像进行多角度的思考和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医学影像学》课程简介(临床医学等)

《医学影像学》课程简介(临床医学等)

《医学影像学》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医学影像学》
英方名称:《medical imaging》
开课单位:第一临床学院影像学教研室
课程性质:必修课
总学时:64学时,其中理论:32学时,实验:32学时
学分:3.5学分
适用专业:临床医学、麻醉学、口腔医学、法医学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普通X线、CT、MRI的图像特点,不同部位的检查方法;掌握各系统的正常表现、基本征象及一些常见疾病的影像学
诊断等。

内容简介:《医学影像学》包括传统X线、CT、MRI、超声和介入等。

传统X线诊断学是医学影像学的基础,也是本学科讲授的重要内容,CT诊断在
国内已经较为普及,且诊断价值较大,因此扩大了这部分内容的比
重,部分也作为重点内容。

对目前应用日趋广泛的MRI也将作简要
介绍。

《医学影像学》共六篇二十一章,结合本地区发病特点及学
时数,重点讲授七大内容,包括总论、骨关节、呼吸、循环、消化、
泌尿、中枢神经系统等。

总论部分重点介绍医学影像学的内容及发
展,各种成像技术的原理、图像特点、检查技术、分析与诊断方法
及应用价值与限度,同时对介入放射学也作简单的介绍。

各个部分
重点讲授各系统正常及基本病变的影像表现,并讲授一些常见病的
影像学诊断。

考核形式:闭卷考试
教材:《医学影像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吴恩惠,5版,2003年。

参考书目:《系统解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柏树令,6版,2006年。

主讲教师:先正元教授骆科进教授关晶副教授
仇光禹副教授李邦国副教授韩红副教授
张体江讲师。

《医学影像技术学》教学大纲:

《医学影像技术学》教学大纲:

《医学影像技术学》教学大纲:-------------------------------------------------------------------------------前言本教学大纲是供高等医学院校医学影像专业使用。

是在以往开设的《X线摄影学》的基础上,压缩、删除了部分章节的内容,增加了医学影像新技术方面的知识(CT、MRI、DSA、ECT、CR、DR等),以便适用飞速发展的现代医学影像学的需要。

由于影像技术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因此在教学中应采取讲授、实验、操作相结合,特别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尽量采用电子教案,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进行教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各种影像设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使其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完成影像学的技术工作。

本课程计划安排72学时,讲习比例约为2:1,具体安排见下表:授课内容理论讲授学时实习、操作学时各章学时小计第一章总论 3 2 518 8 26第二章X线检查技术15 6 21第三章CT检查技术9 6 15第四章MRI检查技术3 2 5第五章DSA检查技术总计48 24 72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了解医学影像技术学的发展与组成2.了解X线的物理学基础2.了解诊断用X线装置的基本结构和应用,掌握X线机的基本操作4.掌握X线照片影像的形成、散射线及其消除、照片的密度、照片的对比度、照片的锐利度[教学内容]1.一般介绍医学影像技术学的发展与组成2.一般介绍X线的本质、产生、性质、与物质的相互作用、X线强度、X线的吸收与减弱3.一般介绍医用X线装置的基本结构和应用,重点讲解X线机的基本操作4.重点讲解X线影像信息的形成与传递、散射线及消除、照片的密度、照片的对比度、照片的锐利度等概念第二章暗室技术与自动洗片机[目的要求]1.掌握X线胶片及增感屏的结构、种类、性能2.了解X线胶片的感光特性、潜影的形成3.掌握显影、定影的过程,了解显影液、定影液的组成成分4.掌握自动洗片机的工作过程,了解自动洗片机的基本结构[教学内容]1.重点讲解X线胶片的种类、结构、性能,一般介绍增感屏的结构、作用2.一般介绍潜影的形成3.一般介绍X线胶片的感光特性及其测定4.一般介绍显影液、定影液的成分,重点讲解显影、定影的过程5.重点讲解自动洗片机的工作过程、一般介绍其结构及自动冲洗套药第三章X线摄影技术[目的要求]1.掌握X线摄影术语2.掌握摄影条件的选择3.掌握照片质量评价的方法4.掌握人体各部位中常用、实用摄影体位5.了解造影剂的种类、用法6.了解泌尿系造影、子宫输卵管造影、消化道造影的方法7.掌握钼靶乳腺摄影、高千伏摄影的方法,了解数字乳腺X线机的新发展[教学内容]1.重点讲解X线摄影学、解剖学的基准线,摄影体位及方向2.重点讲解人体各部位的体表定位标记3.重点讲解摄影条件的选择4.重点讲解头部常用摄影体位:头颅正侧位、汤式位、卡华式位5.重点讲解四肢关节摄影体位:腕、肘、肩、踝、膝、髋关节,一般介绍手、尺桡骨、肱骨、胫腓骨、股骨的体位6.重点讲解胸部摄影体位:胸部正侧位、前弓位7.重点讲解腹部摄影体位:腹部正位、立位腹部平片、骨盆正位8.重点讲解脊柱摄影体位:颈椎、胸椎、腰椎、骶尾椎正侧位9.一般介绍造影剂的种类及常规造影检查中造影剂的用法10.一般介绍泌尿系造影、子宫输卵管造影、消化道造影的方法11.重点讲解乳腺摄影、高千伏摄影的方法,了解数字乳腺X线机的新发展12.一般介绍X线照片的标准片第四章CT扫描技术[目的要求]1.了解CT成像的基本原理2.了解CT机的基本结构,了解CT机的新技术,如多层螺旋CT3.掌握人体各部位中的常规扫描技术4.掌握CT成像的质量控制[教学内容]1.一般介绍CT的发明、临床应用、优点、局限性2.一般介绍CT机的基本结构、CT机的发展3.一般介绍CT成像的基本原理4.一般介绍CT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5.重点讲解CT的操作过程、常规扫描步骤6.一般介绍增强扫描及临床意义7.重点讲解颅脑、五官、胸部、腹部、脊柱扫描技术,一般介绍四肢关节、盆腔扫描技术8.重点讲解CT成像的质量控制(1)CT图像的质量参数:分辨率、噪声、伪影、部分容积效应、周围间隙现象(2)扫描技术参数:剂量、层厚、螺距、FOV、滤波函数(3)窗技术:窗宽、窗位、灰阶(4)图像放大技术:几何放大、变域图像放大、宏观图像放大、内插图像放大第五章MRI成像技术[目的要求]1.了解MRI成像的基本原理2.了解MRI机的基本结构3.掌握人体各部位中的常规成像技术4.掌握MR成像的质量控制[教学内容]1.一般介绍MR成像的基本理论,磁体、梯度磁场、射频系统,傅立叶变换与图像重建等2.一般介绍正常组织、病理组织的MR信号特点3.重点讲解MR成像的参数选择4.一般介绍MR成像的特殊技术(心电门控、呼吸门控、脂肪抑制等)及应用5.一般介绍MR成像的对比剂6.重点讲解颅脑、五官、胸部、腹部、脊柱成像技术,一般介绍四肢关节、盆腔成像技术7.重点讲解MR的质量控制:参数控制(信噪比、空间分辨率、对比度、对比噪声比)、伪影、检测、质量控制的评价第六章DSA技术[目的要求]1.了解DSA成像的基本原理2.了解DSA机的基本结构3.掌握DSA在介入放射学中的应用[教学内容]1.一般介绍DSA的发展2.一般介绍DSA的成像原理、信号与幅度、图像的形成3.一般介绍DSA的减影方式4.重点讲解DSA的成像方式5.重点讲解DSA的影像处理6.重点讲解DSA在介入放射学、临床中的应用,头颈、脊髓、胸腹部、四肢、心脏第七章CR、DR、PACS及影像辅助设备[目的要求]1.掌握CR、DR成像的基本原理2.了解CR、DR系统的基本结构3.掌握CR应用技术4.了解PACS及工作站的基本知识5.掌握激光打印机、高压注射器的基本操作,了解其基本原理、结构[教学内容]1.重点讲解CR、DR成像的基本原理2.一般介绍CR、DR系统的结构3.重点讲解CR、DR在X线摄影中的应用4.一般介绍PACS的发展、结构、原理、前景5.一般介绍工作站的基本知识6.一般介绍激光打印机的原理、结构,重点讲解其操作7.一般介绍高压注射器的结构,重点讲解其操作第八章ECT操作技术[目的要求]1.了解ECT的基本原理及临床应用2.掌握ECT的基本操作[教学内容]1. 一般介绍ECT的基本原理及临床应用2. 重点讲解ECT的基本操作第九章放疗设备操作技术[目的要求]1.了解放疗设备的基本原理及临床应用2.掌握放疗设备的基本操作[教学内容]1. 一般介绍放疗设备的基本原理及临床应用2. 重点讲解放疗设备的基本操作。

医学影像学教案设计模板

医学影像学教案设计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医学影像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术及基本应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医学影像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和诊断能力。

3.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创新意识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医学影像学基本概念2. 医学影像学基本原理3. 医学影像学基本技术4. 医学影像学临床应用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结合实际案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了解医学影像学在临床医学中的重要性。

(二)讲授新课1. 医学影像学基本概念:讲解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历程、定义、分类、应用范围等。

2. 医学影像学基本原理:讲解影像学成像原理、影像学图像处理原理、影像学设备工作原理等。

3. 医学影像学基本技术:讲解X射线、CT、MRI、超声、核医学等影像学检查技术及其操作方法。

4. 医学影像学临床应用:讲解各类影像学检查在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三)案例分析1. 结合临床病例,分析影像学检查结果,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诊断能力。

2. 引导学生讨论影像学检查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临床应用能力。

(四)课堂讨论1. 针对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共同探讨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五)总结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团队合作精神等。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诊断能力和临床思维。

4. 课堂讨论:评价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协作、创新意识等。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医学影像学相关教材。

2. 影像学设备:X射线、CT、MRI、超声、核医学等影像学检查设备。

3. 影像学图片:X射线片、CT片、MRI片、超声图片等。

高等职业教育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高等职业教育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工 艺 高 职 教 育 以较 强 的 实践 动手 能 力 专 业 技 能 。将 X线 摄 影 技 术 与 C 、 I T MR 、
以技术 应用 能力和基 本素 质 超声检查技术等 的教学重组 为医学 影像 和技能 . 掌握相应的新知识 、 新技术 和新 课程体 系 : 为主线确定教学 内容 :实现专业知识 与 检查技术课程 .使学生加强重 视专业科 目. 确保专业技能培训 。 让学生适 当了解
业技能型人 才的培养模式
技术应用能力强 、 知识面较宽 、 素质 高的 演示性或验证性实验 .将影像技术专业 教学的理论课和实验实训课 的基本 比例
随 着 我 国 经 济 实 力 的 增 强 .各 级 各 调 整 为 11 :. 右 专 业 实 践 教 学 环 节 3左
教材是实施 高职教育的保证 .抓来自 教材 建设 是 一 项 十分 重要 而 艰 巨 的任
步发 展 奠 定 基 础 三 、 强 教 材 建 设 。 好 具 有 高 职 特 加 编
色 的教 学 改 革教 材
和分析 、解决生产实 际问题 的能力 区别 思 想 素 质 统 一 、基 本 技 能 与 创 新 能 力 统 于普通 高等 教育 .以较宽 的知识面和较
深 厚 的 理 论 知 识 区 别 于 中 等 职 业 教 育
为 国务 院关 于 大 力 推 进 职 业 教 ( 含实验实训 、 临床见习 、 毕业 实习 ) 占教 务 。 落 实 《 育改革与发展 的决定》 积极 推进课 程 中“ 加 快 , 越来越 先进 。 通 X光机 、 且 普 B超 学计划 总学时 的 5 . 7 %.专业 主干课程 6 开 新 已普 及 到 乡 镇 医 院 .T 彩 超 已 普及 到 县 课 内实践与理论 的比例均接近 1 各课 和 教 材 改 革 . 发 和 编 写反 映 新 知 识 、 C、 : l 技 术 、 工 艺 、 方 法 , 有 职 业 教 育 特 新 新 具 级 医院 , 、 省 市级 医 院已购 置 了 MR 装 程模块 相互 渗透 , I 有机结 合 , 符合知识 、 色的课 程和教材 ” 的要 求 . 一套适用 于高 能力 、 素质综合培养的岗位要求 。 置。 因此 . 医院放射科 、T室 、 基层 C B超等

(完整)临床本科-《医学影像学》课程基本要求与教学大纲

(完整)临床本科-《医学影像学》课程基本要求与教学大纲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2临床医学课程名称:医学影像学英文名称:Medical Imaging课程类型:专业课总学时:72学时讲课学时:42学时见习学时:30学时学分:5适用对象:临床、麻醉、视光、法医选修课程:急救医学、断层解剖学教学基本要求随着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和医学影像学自身飞速发展,修订本门教材以适应新世纪教学的需要是十分必要的.《医学影像学》自1983年至今,已出五版,第1及第2版的书名为《放射诊断学》,第3版更名为《医学影像诊断学》,第4版后改为现在的《医学影像学》.书名的变更,反映出本学科的迅猛发展,已包括了X线、CT、MRI、超声和介入治疗学为一体的诊治并存的新模式。

《医学影像学》是临床最重要的诊断手段之一,是临床医学发展的重要支柱;书在各系统或器官的影像诊断学内,都分别介绍检查方法、影像的观察与分析和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等内容.目的是培养学生对图像的观察、分析和综合诊断的思维方法,学生能够优选与综合应用检查方法,能够在临床医学实践中,为正确运用医学影像诊断学的知识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本次修订力求在有限的学时内,反映新教材对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要求,反映思想性、科学性、启发性、先进性、和实用性的要求,重在学生能力的培养,以遵循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总论主要介绍各种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成像设备、图像特点、检查技术、分析与诊断方法、应用价值与限度,使学生了解各种成像诊断的基础知识.X线诊断学是医学影像学的基础,仍是教学的重点。

CT、 MRI发展较快并于普及,应适当加大教学的比重。

各论重点介绍骨骼与关节系统、肺与纵隔、心脏与大血管、胃肠与肝胆胰脾、中枢神经系统和介入放射学等几个系统。

应用不同成像技术的正常与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启发性的讲授几个代表性的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对每一疾病应先简述临床病理,再介绍不同成像技术,主要是以X线为基础,适当讲授CT、MRI的影像学表现;进行以系统为中心的病种教学,使学生对一个疾病的影像诊断有一个全面、完整的认识。

大学医院影像学课程设计

大学医院影像学课程设计

大学医院影像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影像学基本原理,包括X射线、CT、MRI和超声等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适用范围。

2. 学生能够描述并区分各种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如肿瘤、感染和骨折等。

3. 学生能够了解影像学新技术和新进展,如功能磁共振成像和分子影像学。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操作影像学设备,进行基本的影像拍摄和图像处理。

2. 学生能够运用影像学知识,对常见疾病的影像资料进行解读和分析,提出合理的诊断意见。

3. 学生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评估影像学检查的适应症、优缺点以及潜在风险。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影像学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医学观念。

2. 学生能够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参与影像学检查和诊断工作。

3. 学生能够关注医学伦理问题,尊重患者隐私,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大学医院影像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影像学基础知识、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经验,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欲望。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和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实践操作和临床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影像学诊断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并为后续专业课程和未来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影像学基础理论:- X射线成像原理及设备操作- CT成像原理、图像重建和临床应用- MRI成像原理、序列特点和临床应用- 超声成像原理、探头种类和临床应用2. 常见疾病影像学表现:- 肿瘤的影像学诊断(CT、MRI、超声等)- 骨折的影像学诊断(X射线、CT等)- 感染性疾病的影像学诊断(CT、MRI等)- 心血管疾病的影像学诊断(CT、MRI、超声等)3. 影像学新技术与发展:- 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及其在神经科学领域的应用- 分子影像学原理及其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影像组学概念及其在个性化医疗中的作用4. 影像学检查与诊断实践:- 影像学设备操作规范与注意事项- 影像学图像处理与分析方法- 典型病例分析与讨论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影像学基础理论(X射线、CT、MRI、超声)第二周:常见疾病影像学表现(肿瘤、骨折、感染)第三周:影像学新技术与发展(fMRI、分子影像学、影像组学)第四周:影像学检查与诊断实践(设备操作、图像处理、病例分析)教材章节及内容关联:《影像学原理与应用》第一章至第四章,涵盖本教学内容中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操作部分;《临床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第五章至第八章,涵盖本教学内容中的常见疾病影像学表现部分;《影像学新技术与发展》第九章至第十二章,涵盖本教学内容中的新技术与发展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革与发展思路
根据放射技师的职业要求及准入要求,制定相
对统一的培养标准


规范不同层次影像技术教育 师资问题 教材编写问题 研究生培养问题 毕业后教育
。。。。。。
交叉融合的协同研究,形成医、理、工互相结合的教 学与临床医学综合体系,是我们今后改革发展的关键 问题。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是本学科可持续发 展的基本问题
改革与发展思路

医学影像诊断方向已经达到了一个较为合适的水
平,应该在稳定中求创新,不断提高办学水平与教
育质量,完成本专业向大临床医学专业的过渡

博士 5%、硕士15%、本科60%、专科20% 本科55%、专科45%、硕士5%
本科25%、专科75%

二级医院


一级医院

人才社会需求状况分析
影像学科技师的学历情况

三级医院:硕士 2%、本科40%、专科及以下58% 二级医院:本科20%、专科及以下80% 一级医院:本科 5%、专科及以下95%

医学影像技术方向是应着力发展的专业方向,明确
人才培养目标,拓宽办学思路,有效合理利用影像
设备资源,解决办学条件不足,是扩大医学影像技
术方向人才培养规模的有效途径
改革与发展思路
关于医学影像技术专业
1010 101001 医学技术类 医学检验(授予理学学位) 1003 100304* 100311W 101002 医学实验技术(授予理学学位) 100309W 100312S 100310W 101003 101004 101005 医学影像(授予理学学位) 眼视光学(授予理学学位) 康复治疗学(授予理学学位) 100303* 080629S 100306W 100307W 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类 医学检验 医学实验学 医学技术 医学美容技术 听力学 医学影像学 医学影像工程 眼视光学 康复治疗学

1989年-1998年

第二阶段 1999年-2008年

第三阶段 2008年-2012年
医学影像学教育的历史、现状
专业设置

医学影像学
医学影像学
七年制
五年制


医学影像学(技术方向)五年制

医学影像技术学
四年制
国外医学影像学高等教育办学情况
由于我国和欧美及亚洲的其他国家的医 学教育体制不同,医学影像学高等教育
我国医学影像学高等教育发 展趋势和面临问题
医学影像学学科发展趋势
从宏观向微观方向发展 以大体形态学为成像基础的阶段正在向以 反应生理、功能、代谢和分子/基因成像过 渡方向发展,并出现形态学成像与功能成 像相结合的趋势 医学影像学图像传输与储存实现了网络化 图像分析由“定性”向“定量”发展 由胶片采像和阅读向数字采像和电子传输 方向发展


人才社会需求状况分析
影像诊断学专业能满足大城市的基本需要,尚需提高
人员层次。不能满足中小城市和县乡级医院人才需要
影像学检查技术专业基本不能满足医疗结构人才需求
医学影像工程专业大都由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来培养,
缺乏后期的专业培养
人才社会需求状况分析
影像诊断专业

多数三级医院及部分二级医院对医师的需求要求是
在国外是以培养医学影像技术方向为主
的技师培养
国外医学影像学高等教育办学情况



日本的培养医学影像学专业培养模式始于1951年 两种培养模式
4年制放射技术教育, 培养学士学位学生

认证资格
X线摄影、核医学、放射治疗的放射
线技师

短期大学培养的放射技术人员, 相当于美国的2年~ 3年制的副学位( associate degree, AD)或中国的专科 生教育

医学影像学学科发展趋势

医学影像学成像技术多样化,医学、数 学、物理学、信息学等多学科知识融合 与交叉,成为现代医学影像学重要特征 之一,也是未来医学影像学发展趋势
医学影像学教育的历史、现状

1984年,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在天津第二医
学院建立第一个医学影像学专业(原名为放射
专业)

自 1985 年起,中国医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
国外医学影像学高等教育办学情况


美国高校培养与放射技术人才有关的教育有两种模式

第一种模式

4 年制技术专业 , 培养的学生毕业后其任职资格
为: 放射线技师,可从事放射线摄影、核医学和放
射治疗等工作

第二种模式

大学设立医学物理专业
人才社会需求状况分析
各级医院影像学科医师的学历情况如下

三级医院
知识构架

影像设备学
计算机 网络维护
医学影像学专业改革发展存在的问题
医学影像诊断与医学影像技术及工程高等教
育发展不平衡
影像基础与设备研制滞后于临床应用,落后
于国外
不同区域间差别较大
改革与发展思路
发展我国的现代医学影像学教育,应大力推进健全现
代医学影像学研究和教育体系。从机制上加强多学科
学、川北医学院、泰山医学院等相继建立医学 影像学专业
医学影像学教育的历史、现状

1999 年,开设医学影像学专业的院校已增
至近40所

2008 年,开设医学影像学专业的学院已超
过80所

专业招生人数达 10000余人/年
医学影像学教育的历史、现状

第一阶段 1984年-1998年

1984年-1989年
的硕士或博士研究生

一级和部分二级医院需求以本科学历人员为主 二、三级医院对人员的学历要求主要为本科,对大 专学历人员仍有少量需求 一些大型综合性三甲医院,尤其是教学医院,不仅 需要本科学历的技术人员,还需要硕士甚至更高学
影像技术专业


历的人员
人才社会需求状况分析
影像工程人员

需求也将会呈上升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