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育中的奖励与惩罚

合集下载

幼儿教育中的奖励与惩罚

幼儿教育中的奖励与惩罚

幼儿教育中的奖励与惩罚

在幼儿教育中,奖励与惩罚是常见的教育手段。奖励和惩罚对幼儿的行为和发展都会产生影响。然而,如何正确使用奖励和惩罚,使其真正起到促进幼儿发展的作用,成为家长和教师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将探讨幼儿教育中奖励与惩罚的效果以及如何科学运用。

一、奖励的作用

奖励是为了表扬和肯定幼儿所展示的积极行为。适当的奖励可以促使幼儿乐于参与学习活动,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以下是奖励在幼儿教育中的几个重要作用:

1. 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奖励可以让幼儿感到被重视和被认可,从而提高他们对自己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2. 培养积极的行为习惯:适当的奖励可以激发幼儿乐于参与积极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 提高学习兴趣和动力:合理的奖励可以激发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4.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奖励,幼儿可以学会与他人合作,并形成积极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惩罚的作用

惩罚是为了制止幼儿不良行为而采取的行为处罚措施。适度的惩罚可以告诉幼儿哪些行为是不被接受的,从而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下是惩罚在幼儿教育中的几个重要作用:

1. 建立规范:通过惩罚,幼儿会明确哪些行为是不被接受的,从而建立规范和秩序。

2. 纠正错误:适当的惩罚可以让幼儿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并修改不良习惯。

3. 培养责任感:惩罚可以让幼儿为自己的错误行为承担责任,培养责任感。

4. 保护幼儿安全:适度的惩罚可以保护幼儿免受到损伤和危险。

然而,过度或不恰当的惩罚可能产生负面效果,对幼儿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家长和教师在使用惩罚时需要谨慎。

家庭教育中的惩罚与奖励机制研究

家庭教育中的惩罚与奖励机制研究

家庭教育中的惩罚与奖励机制研究

在家庭教育中,惩罚与奖励机制一直是家长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家长

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引导孩子良好的行为和价值观,促进他们的成长和发展。然而,对于惩罚与奖励的使用,家长们往往存在一定的困惑和疑虑。究竟何时使用惩罚,何时使用奖励?如何平衡二者的关系,使其更有效果?本文将就家庭教育中的惩罚与奖励机制展开深入研究。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惩罚与奖励的概念及其作用机制。惩罚是指对不

良行为或错误决定者的一种负面反馈,目的是制止不良行为的继续发生。而奖励则是对良好行为或正确决定者的一种正面反馈,以增强这种行为的再次发生。惩罚和奖励的本质都是一种激励机制,通过激发内在动机,影响个体的行为选择。因此,在家庭教育中,惩罚与奖励不仅仅是一种行为管理工具,更涉及家长对孩子的情感关系、人格塑造和价值观引领等方面。

家庭教育中的惩罚与奖励机制应该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而非简单

的二选一。适度的惩罚对于孩子的成长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帮助孩子建立清晰的行为标准,让他们认识到错误行为所导致的后果。然而,惩罚的过度使用可能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影响他们的情绪和情感健康。因此,在使用惩罚的时候,家长们需要注意方式和方法,避免出现过度惩罚的情况。

与惩罚相对应的是奖励,奖励是激发孩子积极行为和内在动机的有效

方法。适当的奖励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帮助他们建立积极向上

的人生态度。然而,奖励也需要注意适度,过度的奖励可能导致孩子过于依赖外部认可,失去内在动机。因此,家长们需要在使用奖励时,考虑其时机和方式,确保其效果最大化。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给孩子合理的奖励与惩罚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给孩子合理的奖励与惩罚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给孩子合理的奖励与惩罚家庭教育是每个家庭都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给予合理的奖励和惩罚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方法。本文将从实

践角度出发,探讨给孩子合理的奖励和惩罚的方法和技巧。

一、认识奖励和惩罚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中,合理的奖励和惩罚对于塑造孩子的品德和行为习惯起

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奖励可以激励孩子良好的行为,丰富孩子的心灵

世界,增强自尊心和成就感;而惩罚可以制止孩子的不良行为,保护

孩子的安全,促使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明确正确的行为准则。

二、奖励的方式和技巧

1. 肯定和鼓励:当孩子取得进步和良好表现时,家长应及时给予肯

定和鼓励。这可以是一句赞美的话语、一个鼓励的微笑或者其他实质

性的奖励,如物质奖励或者参与感强的活动。

2. 制定奖励计划:家长可以和孩子商量并制定奖励计划,明确孩子

可以获得奖励的条件和标准。这既可以激励孩子的积极行为,也可以

培养孩子的目标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3. 提供选择权:给孩子更多的选择权,让他们参与决策过程。这可

以增加孩子的主动性和责任感,同时也能让他们在主动选择的过程中

学会权衡利弊。

三、惩罚的方式和技巧

1. 明确规定和界限:家庭教育中,明确的规定和界限可以帮助孩子

建立积极的行为模式。家长应当明确告知孩子哪些行为是不被接受的,并为不良行为设定明确的惩罚措施。

2. 适度的惩罚力度:惩罚应当适度,不可过度惩罚。过度惩罚可能

引起对孩子心理的伤害,产生抵触情绪,适度的惩罚可以起到警示作用,让孩子意识到错误并进行反思。

3. 教育性惩罚:家长在面对孩子的不良行为时,可以选择一些教育

教育中的奖励与惩罚何时使用

教育中的奖励与惩罚何时使用

教育中的奖励与惩罚何时使用在教育环境中,奖励与惩罚都被认为是塑造学生行为的有效工具。然而,究竟何时使用奖励和惩罚成为了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本文将探讨在教育中何时使用奖励与惩罚,以及如何平衡二者的应用。

一、奖励的使用时机与原则

奖励是一种正向激励,当学生表现良好或达到一定目标时给予肯定和奖励。在教育中,合适的奖励可以促使学生更加专注、积极参与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1. 规定明确的标准:奖励应该与学生的努力和成果相对应。教师需要明确对学生什么样的行为或成绩给予奖励,以避免随意奖励带来的负面影响。

2. 奖励的多样性:奖励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是口头表扬、鼓励信、奖状等,也可以是一些物质奖励如文具、书籍或者一次小型活动。在选择奖励形式时需要考虑学生的个人爱好和兴趣,力求使奖励具有实际意义。

3. 及时的奖励:奖励应该及时给予,使得学生能够将自己的行为与相应的奖励联系起来,提高他们对所期望行为的积极性。

二、惩罚的使用时机与原则

惩罚用于对学生不良行为的制止和改变,是一种消极的激励方式。

合理的惩罚可以促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对未来做出正确的行

为选择,但滥用惩罚则容易导致负面的情绪和反抗。

1. 行为后果的关联性:惩罚应该与不良行为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

以使学生能够对自己的行为有所认识。例如,对于缺乏完成作业的学生,可以选择让他们完成额外的作业,以感受到不完成作业带来的后果。

2. 清晰的规定与说明:教师在制定惩罚时需要明确规定何种行为会

受到惩罚,以及惩罚的形式和程度。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对于惩罚的随

人民教师如何给予学生适当的奖励与惩罚

人民教师如何给予学生适当的奖励与惩罚

人民教师如何给予学生适当的奖励与惩罚

在教育过程中,奖励和惩罚是教师常用的教育手段。适当的奖励能

够激励学生积极向上,而适度的惩罚则可以使学生认识到错误,从而

改正自己的行为。然而,对于人民教师来说,如何给予学生适当的奖

励与惩罚成为一个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本文将从合适的奖励与惩罚

方式、奖励与惩罚的效果以及奖励与惩罚的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合适的奖励与惩罚方式

1. 奖励方式

奖励方式可以多样化,包括口头表扬、班级荣誉、奖状或奖品等。

口头表扬是最常见的奖励方式,它能够及时激励学生的积极表现,增

加学生的自信心和动力。班级荣誉是一种集体奖励方式,可以激发学

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奖状或奖品可以作为学生努力学习的肯定,增加

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2. 惩罚方式

惩罚方式应当是严肃而公正的,但同时也要注意适度和合理性。对

于违纪行为,可以采取口头警告、扣分、留校等方式进行惩罚。口头

警告是最轻微的惩罚方式,可以提醒学生及时纠正错误。扣分是一种

直接反馈的方式,可以强调学生违纪行为的后果,并引导学生进行自

我反省。留校是较为严厉的惩罚方式,可以使学生深刻意识到错误的

严重性,并对其进行改正。

二、奖励与惩罚的效果

1. 奖励的效果

适当的奖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学习动机。当学生获得奖励时,会感到被认可和重视,进而产生一种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这种正面的激励能够促使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2. 惩罚的效果

适度的惩罚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明白违规行为的后果,并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提供经验教训。惩罚不仅仅是单纯地制止不良行为,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遵守规则、尊重他人、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通过惩罚,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

家庭教育中的奖励与惩罚原则

家庭教育中的奖励与惩罚原则

家庭教育中的奖励与惩罚原则奖励与惩罚是家庭教育中常用的手段,它们是引导孩子良好行为的

重要方法。然而,在实施奖励与惩罚原则时,家长需要遵循一定的准则,以确保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本文将探讨家庭教育中的奖励与惩罚

原则,并提供相关建议和实例。

1. 理解奖励与惩罚的本质

奖励和惩罚是行为心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奖励是指给予孩子积极的

反馈和回报,以增加某种期望的行为。惩罚则是指给予孩子负面的反

馈和回应,以减少或消除不良行为。奖励与惩罚应该是一种明确的行

为后果,与孩子的行为直接相关,并且能够在孩子的心理上起到积极

的影响。

2. 奖励原则

2.1 适时奖励

奖励应该及时给予,以便孩子能够将奖励与具体行为相联系。例如,当孩子完成家庭作业或者以积极的方式完成家务时,家长可以口头表

扬孩子,或给予物质奖励,如一些零花钱或小礼物。

2.2 温暖关怀

在表达奖励时,家长应该带有温暖和关怀的态度,让孩子感受到父

母的赞赏和关注。这样可以增强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他们积

极参与到家庭活动中。

2.3 奖励要具体明确

奖励应该针对具体、明确的行为,而不仅仅是一般性的表扬。例如,当孩子在学校中取得好成绩时,家长不应只是简单地说“你很棒”,而

是应当具体地说出孩子在哪一科目上取得了好成绩,以及努力的成果。

2.4 激励孩子内在动力

除了物质奖励外,家长还应该注重内在奖励的培养,即激发孩子自

发行为的动力。家长可以通过鼓励孩子追求他们的兴趣和热爱的事物,以及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自我约束力。

3. 惩罚原则

3.1 适度惩罚

惩罚的力度应该适度,既不能过重以至于伤害孩子的身心健康,也

教育中的奖励与惩罚原则

教育中的奖励与惩罚原则

教育中的奖励与惩罚原则

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也是培养下一代成为有责任、有思想、有素质的公民的重要途径。在教育过程中,奖励与惩罚是一种常见的

行为管理方式。本文将探讨教育中的奖励与惩罚原则,旨在帮助教育

者正确运用这两种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奖励原则

1. 积极肯定

奖励在教育过程中起到激发学生积极性的作用。首先,教育者应充

分认识到学生的优点和努力,对其进行积极的肯定和赞扬。这种积极

肯定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使他们

更加努力地投入到学习中。

2. 多元化奖励方式

奖励方式应多样化,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个性。除了口头赞扬外,还可以采用物质奖励、特殊待遇或者荣誉称号等方式来激励学生。同时,奖励应当针对具体的行为或成果,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所受到的

奖励是由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所得来的,从而增强其内在动机。

3. 公正公平

奖励必须公正公平,避免偏袒和不公。教育者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

表现进行评判,并向学生解释评判的依据。同时,奖励的分配也应当

公平,不应给予某些学生过多或过少的奖励,以免引发不公平感和动

机丧失。

二、惩罚原则

1. 适度惩罚

惩罚是一种对学生错误行为的教育手段,旨在让学生认识到错误的

后果,并引导他们改正行为。然而,教育者在运用惩罚时必须注意程

度的把握,不能过于严厉或过于温和。过度严厉的惩罚可能导致学生

心理受伤,产生逆反心理,而过于温和的惩罚则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

效果。

2. 预防性惩罚

教育者可以采取预防性惩罚的方式,提前告知学生某些行为的后果,引导他们自觉遵守规则。这种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减少错误行为的发生。同时,预防性惩罚也可以帮助学生明确了解行

论教育中的奖励与惩罚

论教育中的奖励与惩罚

论教育中的奖励与惩罚

在教育中,奖励与惩罚是常见的教育手段,旨在引导学生的行为和

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奖励可以激励学生的积极行为和良好习惯,而

惩罚则可以制止学生的不良行为和纠正错误。然而,在实际教育中,

奖励与惩罚的使用常常存在争议。本文将探讨教育中奖励与惩罚的利弊,并提出一种更加综合和有效的教育方法。

一、奖励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奖励作为一种积极的教育手段,可以给予学生正向的反馈和肯定。

它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促使他们努力取得好成绩。奖

励还能够加强学生对良好行为的积极习惯养成,并促进学生之间的良

好合作与竞争。然而,奖励也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过分的奖励可

能造成学生过度依赖外部奖励,而忽视内在动机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其次,奖励过多或不公平的分配可能引发学生之间的不满和不公正感受,从而产生负面影响。最后,奖励的效果可能随着时间推移而递减,需要不断加大奖励的强度和频率,费用和工作量也会相应增加。

二、惩罚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惩罚作为一种消极的教育手段,可以制止和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

保持教室秩序和纪律。惩罚可以让学生对错误行为感到后悔,引发他

们对正确行为的思考和认识。此外,适度的惩罚也能够教育学生遵守

规则、尊重他人和社会价值观。然而,惩罚也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过分的惩罚或体罚可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情感发展,产生逆反心理。其次,惩罚可能导致学生对学习和学校产生负面情绪和抵触,影响他

们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最后,单一重视惩罚可能忽视学生潜在的原

因和需求,而未能真正解决问题根源。

三、综合教育方法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中的奖励和惩罚原则

家庭教育中的奖励和惩罚原则

家庭教育中的奖励和惩罚原则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而奖励和惩罚作为教育手段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正确而合理地运用奖励和惩罚原则可以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自律能力和责任感。本文将探讨家庭教育中的奖励和惩罚原则,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和建议。

一、奖励原则

奖励是一种通过给予积极刺激来加强和推广孩子良好行为的方法。在家庭教育中,正确的奖励可以激发孩子的积极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对他们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以下是在运用奖励原则时应考虑的几个方面:

1. 明确标准:在设定奖励时,应该事先和孩子们明确标准和目标。例如,当孩子完成作业或者表现出良好的行为时,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这可以帮助孩子们明确自己应该达到的标准,从而更加努力地去争取奖励。

2. 公正公平:在给予奖励时,家长应该确保公正公平,不偏袒其中某一个子女。孩子们应该感受到家庭中奖励的公正性,这有助于他们建立正义感和平等观念。

3. 立即有效:奖励最好能够及时有效,这样可以让孩子们更直观地将其与他们的行为联系起来。比较好的方式是及时表扬、鼓励或者给予一些小礼物。这将鼓励孩子们持续保持良好行为的习惯。

4. 多样化方式:奖励方式可以多样化,例如表扬、赞美、奖品、外

出游玩等等。针对不同的孩子,家长可以根据他们的特点和兴趣选择

适合的奖励方式,使其更具有针对性和吸引力。

二、惩罚原则

惩罚是一种通过给予负面刺激来减弱或消除孩子不良行为的方法。

在家庭教育中,正确的惩罚可以帮助孩子认识到错误,意识到行为后果,并从中吸取教训。以下是在运用惩罚原则时应考虑的几个方面:

幼儿教育中的惩罚与奖励策略

幼儿教育中的惩罚与奖励策略

幼儿教育中的惩罚与奖励策略

幼儿教育是培养孩子良好行为和品德的重要阶段。在教育过程中,惩罚和奖励策略被广泛运用,以引导幼儿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然而,对于是否应该使用惩罚和奖励策略在教育界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将探讨幼儿教育中的惩罚与奖励策略的利弊,并提出一种更加综合和有效的教育方法。

一、惩罚策略

惩罚策略是一种常见的教育手段,旨在通过对不良行为的惩罚来纠正幼儿的错误行为。惩罚可以采用体罚、责骂、剥夺特权等形式。然而,惩罚策略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惩罚可能产生负面影响。过度的惩罚可能导致幼儿产生焦虑、抵触心理甚至逆反心理。这种负面情绪可能会影响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甚至损害他们的自尊心。

其次,惩罚没有教育的价值。惩罚只能告诉幼儿某种行为是错误的,但并没有教会他们正确的行为方式。幼儿需要被引导和教育,而不仅仅是受到惩罚。

二、奖励策略

奖励策略是通过给予幼儿奖励来鼓励和加强他们的良好行为。奖励可以是物质奖励,如小礼物、糖果等,也可以是非物质奖励,如表扬、赞许等。奖励策略的优点在于能够积极激励幼儿,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然而,奖励策略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过度依赖奖励可能导致幼儿对外部奖励的依赖性过强。当外部奖励消失时,幼儿可能失去动力和兴趣,无法自主地进行良好行为。

其次,错误的奖励方式可能培养出错误的价值观。如果奖励过于频繁或不当地

给予幼儿,他们可能会错误地将奖励与特定行为之间建立起不正确的联系,从而产生错误的价值观。

三、综合教育方法

为了更好地引导幼儿的行为,我们需要采用一种综合的教育方法,既包括惩罚

论教育中的奖励和惩罚

论教育中的奖励和惩罚

论教育中的奖励和惩罚

作者:陈婷婷

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

陈婷婷

(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合肥 230000)

摘要:奖励和惩罚广泛存在于教育教学活动中,然而现实教学中,由于奖励和惩罚的理论依据薄弱,导致奖励和惩罚并没有充分其应有的作用。本文对奖励和惩罚,从定义、作用、使

用要求方面来进行理论上的论述,以此来给出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如何合理的使用奖惩手段,充分发挥其作用,来为教育服务。

关键词:奖励;惩罚;理论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1-0260-02

收稿日期:2015年10月10日

奖励与惩罚在教育实践中,一直是教师教育教学的重要手段,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发展,教育理念的不断的更新,如何合理的利用奖惩也成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教育家如夸美

纽斯、洛克,心理学家如桑代克、斯金纳等都对教育中的奖励与惩罚有过深入研究和论述,分别提出了与他们所倡导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相一致的奖惩功能观。即使到了今天,这些观点仍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但是,历史上已经提出的观念、观点、原理和原则不能直接用于指导当前的实践。当前我国素质教育发展,创新能力的培养等已经成为了基本的理念,而我们也必须结

合当前教育形势新的变化,来研究如何在新的条件下,合理的利用奖惩为教育实践服务,达到

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奖励与惩罚的理论分析

(一)奖励与惩罚的定义

奖励,通常是指给予荣誉或财物进行鼓励。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奖励包括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是指呈现某事物、导致行动者愉快并使行动者特定行为表现表现频率增加,行为能产生

教育中的奖励与惩罚如何合理运用

教育中的奖励与惩罚如何合理运用

教育中的奖励与惩罚如何合理运用在教育领域中,奖励和惩罚是常见的教育手段,用于激励学生的学

习动力和规范学生的行为表现。然而,如何合理运用奖励和惩罚,成

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本文将探讨教育中的奖励和惩罚的合理运用,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

一、奖励的合理运用

奖励作为一种正向激励手段,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成就感有着积

极的促进作用。在运用奖励时,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1. 激励目标明确:奖励应该明确设定激励目标,帮助学生具体了解

达成目标所需的努力和行动。这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学习

步骤,提高动力和效率。

2. 奖励与个体差异相关:不同学生的兴趣、学习能力和学科偏好有

所不同,因此在奖励的选择上,应充分考虑个体差异。个性化的奖励

方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3. 奖励应有公正性:奖励应该公平、公正地发放给符合条件的学生,以免造成不公平感和不满情绪。教师应当明确奖励的标准和评判方法,确保奖励的公正性。

二、惩罚的合理运用

惩罚作为一种负面激励措施,常常用于规范学生的行为和纠正错误。然而,惩罚的运用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惩罚方式适度:惩罚应该适度,不过分严厉,并且要与学生的过

错相对应。过度严厉的惩罚可能会引起学生的反抗心理,对其心理健

康和学习动力产生负面影响。

2. 惩罚的及时性:惩罚应该及时跟进,与学生的不良行为紧密相连,以让学生能够明确行为与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

表现。

3. 惩罚与教育相结合:惩罚在教育中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反思和改正

错误,而非只是惩罚本身。教师应当在惩罚后与学生进行沟通,帮助

家庭教育中的合理奖励与惩罚机制

家庭教育中的合理奖励与惩罚机制

家庭教育中的合理奖励与惩罚机制在家庭教育中,合理的奖励与惩罚机制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通过适当的奖励,可以激励孩子的积极行为和努力,培养他们的自律能力和责任感。而合理的惩罚则可以帮助孩子认识到错误的后果,引导他们改正错误,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本文将就家庭教育中的合理奖励与惩罚机制进行探讨。

一、奖励机制

1. 实物奖励

实物奖励是指给予孩子物质上的奖励,如玩具、书籍、游戏等。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和努力程度,给予相应的实物奖励,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例如,当孩子取得优秀成绩时,可以给予他们喜欢的书籍作为奖励,这不仅可以增加孩子的学习材料,还可以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2. 赞扬和鼓励

赞扬和鼓励是一种精神上的奖励,可以给予孩子积极的反馈和正面的评价。当孩子表现出良好的行为或取得进步时,家长应该及时给予赞扬和鼓励,让孩子感受到成就感和满足感。例如,当孩子完成作业或任务时,家长可以称赞他们的努力和成绩,鼓励他们继续保持好的行为。

3. 机会和特权

家长可以给予孩子一些特殊的机会和特权作为奖励。比如,允许孩子选择家庭活动的内容,让他们有更多的参与感和决策权。此外,还可以给予孩子一些额外的自由时间或活动时间,以作为奖励来激励他们的良好行为。

二、惩罚机制

1. 约束和限制

约束和限制是一种常见的家庭教育惩罚机制。当孩子违反家庭规定或者做出不恰当的行为时,家长可以采取一定的约束和限制措施,让孩子意识到他们的错误和行为的后果。例如,当孩子不按时完成作业时,可以限制他们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让他们明白没有完成作业的后果。

教育中的惩罚与奖励何时使用

教育中的惩罚与奖励何时使用

教育中的惩罚与奖励何时使用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往往会使用奖励和惩罚这两种手段来引导学生

的行为和学习。奖励可以激励学生积极向上,提高学习动力,而惩罚

则可以对学生的错误行为产生一定的威慑作用,促使其改正。然而,

过度使用或不当使用这两种手段可能会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因此我

们需要明确何时使用教育中的惩罚与奖励。

首先,奖励应当在学生表现良好时使用。当学生取得优异的成绩、

表现出积极的学习态度或完成特定任务时,教师可以通过奖励来鼓励

他们,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奖励可以是口头表扬、赞扬信

或物质奖励等形式,这取决于学生和具体的情境。奖励应当及时给予,并且与学生的努力和付出成正比,这样才能真正起到激励的作用。

然而,奖励并非适用于所有情况。有时候,学生在得到奖励后可能

会产生过度依赖或期待过高的心理,甚至会出现以获取奖励为目的而

学习的情况。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动力就变得不纯粹,而是为了满

足奖励而学习,忽视了自身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因此,教师需要

在使用奖励时把握好度,让学生明白奖励只是对他们付出的一种认可,而非唯一的目标。

相比之下,惩罚应当在学生违反纪律、不遵守规则或做出不当行为

时使用。惩罚的目的是对学生的不良行为产生一定的压力和反思,促

使其认识到错误,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惩罚可以是口头警告、扣分、留校察看等措施,其严重程度应与学生的错误行为相匹配,不能过分

严厉或过于宽容。同时,教师在实施惩罚时应注重与学生的沟通,让他们了解为何受到惩罚,以及如何改正错误。

然而,过度或不恰当地使用惩罚可能会导致学生产生反感、抵触情绪或养成消极的行为习惯。如果教师频繁使用惩罚,学生可能会认为教师对他们缺乏信任,甚至会产生抵触和逆反心理。因此,教师应当在使用惩罚时确保公正、公平,并充分理解学生的心理和行为背后的原因。此外,教师还应当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和沟通机制,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

浅谈教育中的奖励与惩罚

浅谈教育中的奖励与惩罚

浅谈教育中的奖励与惩罚

安徽省固镇县连站中学刘习233700

Email:liuxi_lianzhan@

教育活动的形式丰富多彩,教育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奖励与惩罚是教育者常用的两种控制被教育者行为的方法。此方法不但使教育者能控制学生的行为,更重要的是,它能对学生的心理产生深层次的影响,形成关于个人的行为和结果的关系的信念,进一步形成对自己的行为是否负责的模式。

奖惩法是以教育者为主导的广泛存在于不同领域的教育方法,它属于外加的激励作用。当受教育者对于努力学习工作和自我管理约束,没有自发的内在的动机时,教育者通常采用的便是利用表扬、奖励或批评、训斥。

奖励的方法包括一般的赞许、表扬、物质奖励等,惩罚的方法一般包括批评及较严重的处分和罚金等。

奖励作为一种积极强化的教育方法在教育活动中被广泛接受和采用。美国著名教育家卡耐基说“对别人的赞美是人际交往的润滑济,是情感勾通的需要”,它可以增进师生感情。心理学家詹姆士说过:“人类的天性的至深本质是渴求为人所重视”,可见奖励的重要性。“奖励”

意味着对学生正确认识与行为的肯定或较高的评价。适当的奖励可以使学生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增强其学习的动机,改善教育活动的氛围。在学校教育中,经常看到一些成绩一般甚至有某些缺点的学生,因为得到表扬等积极强化的教育方法从而增强自信心,提高了自主学习与探索求知的欲望,因“皮格巴利翁效应”而真正成为优等生的成功范例。

但是奖励如果要成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而非一般的教育手段,就应该是一门教育的艺术。教育者在实施这个方法时要注意奖励的艺术性,包括以下几点要求:1、奖励的指向不仅是成功的结果,而且是获得成就的过程,即过程中表现的动机、态度、学习方式、意志力等。2、奖励的频率和程度恰当。频率指当奖则奖。不能无原则地乱用奖励,使之成为一种效应逐渐降低的手段。程度指奖励的级别应与成就的高低相当,过高或过低的奖励都会降低奖励的功效。3、注意奖励的灵活运用。应注意奖励的时效性、针对性,实施奖励的最佳时间应在正确行为发生后不久,才能加深记忆,增强效力。在奖励对象上,一些胆小没有信心的学生特别需要鼓励,而一些自尊稳定,有骄躁表现的学生,过多的奖励反而对他们有害。所以奖励既要有统一和公平的性质,又要有一定的灵活性。此外奖励的形式应是多种多样的,从点头赞许到口头表扬,到用特定形式(奖状、奖品、奖金等)进行的奖励都应当恰当和灵活运用。4、无论何种形式的奖励,本质上都应是精神上的鼓励。作为鼓励的外在象征可以是奖品和奖金,但在学校教育中,除了要慎用物质奖励以外,就是要努力引导学生将奖励的象征意义而不是象征形式看成是第一位的。5、奖励应尽可能地面向全体学生,以形成集体舆论,获得学生群体的支持,也收到教育全体学生的功效。6、奖励的标准要适中。奖励条件高了不容易做到,就会失去争取的信心,奖励也就没有意义;奖励条件太容易,轻而易举就可以得到,兴趣也就不高了,奖励的功效也不能持久。针对不同的对象,必要时可分层、分级实施,让每个人都有获胜的机会。

幼儿教育中的奖励与惩罚

幼儿教育中的奖励与惩罚

幼儿教育中的奖励与惩罚

【摘要】

本文从幼儿教育中奖励与惩罚的角度展开讨论。在幼儿教育中,奖励起着重要作用,可以激励幼儿学习和行为的积极表现。奖励的类型及方法也应该因人而异,因地制宜。惩罚虽然不可取代奖励,但在幼儿教育中同样有其作用,可以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行为观念。幼儿教育中奖励与惩罚应该达到平衡,避免过度使用其中任何一种。在结论中强调了重视奖励与惩罚的合理运用,培养幼儿的自律能力和倡导积极教育方式的重要性。通过本文可以加深对幼儿教育中奖励与惩罚的理解,帮助家长和教育者更好地引导幼儿成长。

【关键词】

幼儿教育、奖励、惩罚、作用、类型、方法、平衡、合理运用、自律能力、积极教育方式。

1. 引言

1.1 幼儿教育中的奖励与惩罚概述

:

在幼儿教育中,奖励与惩罚是非常重要的教育手段,可以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奖励是一种积极的激励方式,可以增强幼儿的积极行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通过及时、恰

当地给予奖励,可以让幼儿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进而愿意再次重复

积极行为。

相反,惩罚则是一种负面的教育手段,用来阻止幼儿的不良行为,引导他们改正错误。适度的惩罚可以让幼儿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学会

承担责任和后果,从而减少重复犯错误的可能性。惩罚也需要注意方

式和程度,过度的惩罚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幼儿产生逆反心理

或自卑情绪。

在幼儿教育中,要注意奖励与惩罚的合理运用,平衡二者的关系。重视奖励的也要适度运用惩罚,使幼儿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健康成长。培养幼儿的自律能力,让他们学会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是培养良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教育中的奖励与惩罚

【摘要】奖励与惩罚广泛存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奖励强化良好行为,惩罚抑制不良行为,一扬一抑,相辅相成,引导学生行为朝着教师所希望的方向发展。然而,在当今教育领域中,由于指导奖励与惩罚的理论依据较为薄弱,导致奖励与惩罚并不像我们所预想的那样行之有效。为了使奖励和惩罚更好地在教育教学中发挥作用,本文就其理论依据及如何有效地运用奖励与惩罚两方面进行探讨,旨在帮助教育者更好地认识和运用这两种教育手段。

【关键词】奖励与惩罚;理论依据使用误区;有效运用一、奖励与惩罚的理论依据

(一)桑代克(e.l. thorndike)的“效果率”

美国动物心理学创始人桑代克的赏罚观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联结形成的基本规律是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其中效果律是指“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的可改变的联结,给以满意的结果,联结就增强,给以不满意的结果,联结就减弱”。桑代克的这一发现是在小鸡走迷津的实验中得出的:小鸡被引入一个简单的迷津,有两条通道可走,一条通道的尽头是自由和食物,即正确的通道;另一条是30秒钟的禁闭,即错误的通道。实验证实,前一次选择正确获得奖励后,则有重新选择这一通道的倾向;前一次选择错误受罚后,将有避免选择这一通道的倾向。这表明,奖励是令人满意的,它促使人或动物设法达到该行为并继续保持,而惩罚是令人不安和烦恼的结果,使人或动物设法回避或放

弃。

(二)斯金纳(b.f. skinner)的强化理论

桑代克的“效果律”后来被持该学习理论的心理学家发展成为“强化”学说,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就是其中一代表人物。斯金纳认为行为之所以发生变化,是由于强化作用的结果,要控制人的行为就要设法控制对行为的强化。当某种适应性行为发生之后,呈现一个强化刺激(如奖励),使此种行为模式重复发生,并保持下来。当某种不适当的行为出现时,撤销原有的强化刺激或给予某种厌恶刺激,该行为发生的频率就会降低。这一结论是斯金纳通过观察动物在他发明的“斯金纳箱”(图1)中的活动得出的。

图1斯金纳箱

斯金纳箱(skinner box)是一个阴暗的隔音箱(如图右侧),箱内设有一个按键开关,开关连接着箱外的一个记录系统(如图左侧)。在箱内放入一只白鸽,它可在箱内自由活动。当它啄键时,就会有饲料丸自动掉入箱子下方的食盘里,它就能吃到食物。它一旦再啄键,第二粒饲料丸又滚进食盘,反复多次,这种行为很快就得以保持。而箱子外面连接的记录设备则会自动在移动的纸带上画出一条线,准确地记录鸽子啄开关的次数与时间。

在这一实验中,饲料丸是对鸽子啄键行为的肯定,也是一种奖励,以强化鸽子的正确行为。经过多次尝试,鸽子便获得了用啄开关的方法获得实物的经验,该经验经强化后,就以习惯的形式固定下来。因此,奖励会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上述实验中,当白鸽养成用啄开关获得食物的习惯后,斯金纳给它呈现了一个厌恶刺激,即当它啄键时,给予电击,反复操作后,鸽子啄键的反应频率就降低。该实验表明,如果惩罚某种行为,这一行为就会逐渐消退。这一实验启示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学生的错误行为如果受到适当的惩罚,就会得到修正。

二、有效运用奖励和惩罚

(一)了解学生,明确赏罚目标

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不同性别的儿童、同一性别的儿童,在其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作为教育者,我们需认真研究自己的教育对象,根据学生的性格、气质、需要等特点,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给予相应的赏罚。若学生内向敏感,可加大奖励力度,但委婉地进行批评教育;若学生好胜倔强,不宜过多地奖励表扬,惩罚时宜可采取冷处理的方式,故意冷淡,用无声的惩罚方式让孩子自我反省。

此外,奖罚应有言在先,有理有据。事先向孩子明确表达所期望的行为是怎样的,怎样的行为是不被认可的,对孩子日后的行为产生制约作用,使孩子有明确的目标,并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明确要求学生按时到校、认真做好值日、及时完成作业等。学生一旦了解到这些行为会受到老师喜爱后,就会产生表现良好的动力,有助于养成好习惯。

(二)奖惩具体化

奖励孩子的行为应明确具体化,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行为好在哪

里,这样的奖励会更有效,也更有针对性。比如不要笼统地说“你真棒”或“你真乖”之类的话,而应该对他的行为具有明确的激励作用。当孩子认真做值日时,不要说:“你真乖!”而应该说:“今天你把地面扫得真干净,一点灰尘都没有!”

在惩罚前,给孩子一个解释的机会,针对错误行为进行分析,告知他错误的行为所导致的后果以及正确的做法,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是非观。

(三)及时奖罚

根据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学生良好行为出现后,应当即给予奖励,及时强化良好行为,使奖励与良好行为之间建立一种联系。奖励孩子必须注意时效性,否则会因错过时机而降低效果。例如孩子上课踊跃发言,老师要及时肯定,有助于巩固良好行为。

惩罚也应及时,在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及时进行惩罚,建立不良行为与惩罚之间的条件联系,让孩子明白犯了什么错,错误的严重性,以及会有什么危害,这样的惩罚比较有效。否则时间一长,惩罚的作用会减弱而效果不明显。比如孩子乱扔垃圾,要及时指出错误,并要求把垃圾捡起来仍到垃圾桶里,不应等事情过去了再实施惩罚,那时已失去效果,不能消退不良行为了。

总而言之,奖励与惩罚作为一种教育的手段,都有其积极和消极的一面,片面地理解它们都是不正确的。教育者应该结合实际情况,根据孩子的特征和差异,灵活有效地运用奖励与惩罚的方法,培养其健康人格,使其成为意志坚强、自尊自信的有用人才,这样的教

育就是成功的。

【参考文献】

[1]汪翠琴,郭翠霞。奖励与惩罚的尺度[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

[2]郭德俊。动机心理学:理论与实践[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茅于燕。惩罚孩子怎样才能行之有效[j]。学前教育,1994(9)。

[4]高德胜。奖励的本质与滥用的后果[j]。教育科学研究,2009(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