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变法

合集下载

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

背景 三 冗 问 题
目 的 积 富国 理 贫

内容
青苗法 募役法 方田均税法
作用
抑制土地兼并 提高农民积极性 保障农业生产 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农田水利法
市易法 均输法
积 强兵 整 弱


兵 节省了军费开支 提高军队战斗力
保甲法 保马法 将兵法
取 改革考试内容择 士 优录取
克服恩荫弊端
选拔了实用人才
失败的原因、启示;评价
一、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①主因:北宋中期,形成三冗问题,导致积贫、积弱局面,引起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革新除弊逐渐成为朝野共识。(三冗指什么?根源何在?具体原因?有何危害?)
②土地兼并严重。(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政策,加速了土地集中)。 ③阶级 矛盾尖锐 民族 矛盾激化。 ④宋仁宗时期范仲淹等人的 庆历新政 虽然失败, 但更多的人认识到改革弊政势在必行。(主持者?核心内容?败因?) ⑤王安石的个人素质和宋神宗的支持。1069年宋神宗起用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是北宋杰出的 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 。
措施
改革 科举 制度 改革 选官 制度 改革 学校 教育
内容
废诗赋取士旧制 重经义策论考试
作用
使科举考试得以选拔具有真 才实学的人才,培养了改革 人才。
辽和西夏的岁币 维护统治
用王安石行新法,励精图治。
冗兵
分散 军权
冗费
积贫
—— 积弱 朱镕基总理
必须 富国 强兵
想一想:如果你是王 安石你会从什么地方 入手来变法?
积贫
富国
积弱
强兵
核心 内容
1069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宰 相,开始推行新法。变法主要围绕 理财、整顿军队、科举 三个方面进 行。

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历史上针对北宋当时“积贫积弱”的社会现实,以富国强兵为目的的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以“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为原则,从理财入手,颁布了“农田水利法”、均输法、青苗法、免役法(又称募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并推行保甲法和将兵法以强兵。

但由于未处理好具体实行的问题以及与反对者的关系,于是与反对者间长期反复地争斗,导致变法处于被批评的局面,虽然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但是一些具体措施还是保留了下来。

目录1变法背景1.1 三大矛盾1.2 三冗危机1.3 两积问题2变法前奏3变法举措3.1 机构改革3.2 税赋改革3.3 兴修水利3.4 军队改革3.5 科举改革4变法影响1变法背景三大矛盾王安石变法[1]1、阶级矛盾尖锐:北宋初年,宋朝统治者由于对土地兼并采取“不抑兼并”态度,导致三分之一的自耕农沦为佃户和豪强地主隐瞒土地,致使富者有田无税、贫者负担沉重,连年的自然灾害加剧了农民苦难,因而造成各地农民暴动频繁。

2、民族对立严重:北宋与西夏和辽国发生多次战争。

3、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突出:改革派与守旧派斗争激烈。

三冗危机1、冗官,北宋政府采用分化事权的方式,集中皇权。

比如,宰相职位一般有很多人担任,同时还设置了枢密使、参知政事、三司使,来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权。

官职也不断增加,导致北宋机构臃肿;采用恩荫制,一个官僚一生当中可以推荐数十个亲属当官;北宋大兴科举,科举应试人数增加,取士人数也增加。

2、冗兵,为了防范军阀割据,农民起义,抵御北方民族的南侵,稳定社会秩序,宋代不断扩充军队的数量,形成了庞大的军事体系,军费开支几乎占到整个财政支出的十之八九,造成冗兵问题。

3、冗费,冗官、冗兵导致政府财政支出增加,与此同时由于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富豪隐瞒土地,导致财政收入锐减,因而造成了北宋政府的财政危机。

两积问题1、积贫,国家财政入不敷出,国库空虚,出现了严重的财政危机,导致积贫局面的形成。

王安石变法释义

王安石变法释义

王安石变法释义
王安石变法是指北宋神宗时,由王安石主持的一系列政治改革措施。

这些改革措施包括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机,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

具体来说,王安石变法包括推行均输法、青苗法、市易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置将法、保甲法、保马法等,并设立军器监,改革科举和学校制度。

这些新法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效,但遭到了保守派的反对。

最终,这些新法在1085年被废除。

王安石变法的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提高政府的财政收入,以及应对来自辽和西夏的威胁。

然而,由于变法触动了大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遭到了保守派的强烈反对,最终以失败告终。

尽管如此,王安石变法在中国历史上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标志着中国古代史上又一次规模巨大的政治变革运动。

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
二、王安石变法
(一)变法的开始: 变法的开始:
1069年。 1、时间: 时间: 人物: 宋神宗、王安石。 2、人物: 、 中心: 富国(理财)。 3、中心: 指导思想: 4、指导思想: 王安石认为,最好的理财富国之 路,是依靠天下所有的劳动力去开 发自然资源,是积极开源而不是消 极节流。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江西临川人。二 ),字介甫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江西临川人。 十二岁中进士后长期在地方任职,对百姓疾苦、 十二岁中进士后长期在地方任职,对百姓疾苦、社会弊 病有较多了解,学问、道德、政绩俱获称颂。 病有较多了解,学问、道德、政绩俱获称颂。王安石个 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人刚正,意志坚强。 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人刚正,意志坚强。至神宗即 安石已是“独负天下大名三十余年” 位,安石已是“独负天下大名三十余年”,大家都认为 介甫不起则已,起则太平可立致,生民必被其泽” “介甫不起则已,起则太平可立致,生民必被其泽” 。
C.国家财政入不敷出 D.土地荒芜 土地荒芜、 C.国家财政入不敷出 D.土地荒芜、水利废毁
C B
7、在王安石的理财新法中,青苗法和募役法引起的争 在王安石的理财新法中, 议最大, 议最大,主要原因是 A.严重损害了大官僚、 A.严重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 严重损害了大官僚 B.对农民剥削过重 B.对农民剥削过重 C.方便了不法官员从中牟利 C.方便了不法官员从中牟利 D.政府财政收入并未得到保证 D.政府财政收入并未得到保证
措施 均输法 市易法 青苗法 募役法 农田水利法 方田均税法 内容 政府协调供求关系 政府低息贷款 政府低息贷款给农民 以钱代役 兴修水利
清丈土地, 清丈土地, 按土地等级收税
作用
限制大商人控制市场, 限制大商人控制市场, 减轻百姓负担 限制大商人控制市场, 限制大商人控制市场, 稳定物价 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 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增 加政府的收入 减轻了农民的差役负担, 减轻了农民的差役负担,保证 了生产时间,增加了政府收入 了生产时间 增加了政府收入

宋代诗人王安石的变法是怎样的

宋代诗人王安石的变法是怎样的

宋代诗人王安石的变法是怎样的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

那么你想知道王安石在被任命为宰相后提出了哪些变法要求呢?如果你想知道这些信息,可千万别错过这篇文章哟!王安石变法,是在北宋宋神宗熙宁年间进行的一场社会改革运动。

治平四年(公元1067年)正月,宋神宗即位,立志革新,于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四月,召王安石入京,变法立制,富国强兵,欲改变积贫积弱的现状。

王安石以“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为原则,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北宋政治危机为目的,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是中国古代史上继商鞅变法之后又一次规模巨大的社会变革运动。

变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充实了政府财政,提高了国防力量,对封建地主阶级和大商人非法渔利也进行了打击和限制。

但是,变法在推行过程中由于部分举措的不合时宜和实际执行中的不良运作,也造成了百姓利益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加之新法触动了大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所以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元丰八年(1085年),因宋神宗去世而告终。

为政举措【政治】王安石变法的根本目的,是要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增强对外防御,对内弹压的能力,以巩固和加强封建统治。

从新法次第实施,到新法为守旧派所废罢,其间将近十五年。

在这十五年中,每项新法在推行后,虽然都不免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弊端,但是,基本上都能收到一些效果,“富国强兵”的效果是十分显著的。

政府财政收入大幅增长。

通过一系列理财新法的实行,国家增加了“青苗钱”、“免役宽剩钱”、“市易息钱”等新的财政收入项目,在发展生产、均平赋税的基础上,财政收入有了明显的增加,国库充裕,宋神宗年间国库积蓄可供朝廷二十年财政支出。

新法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豪强地主的兼并势力,青苗法取代了上等户的高利贷,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盘剥;方田均税法限制了官僚和豪绅大地主的隐田漏税行为;市易法使大商人独占的商业利润中的一部分收归国家,打击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操纵和垄断;免役法的推行使农户所受的赋税剥削有所减轻,大力兴建农田水利工程,对农业生产的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社会经济发展,人民负担减轻,呈现了百年来不曾有过的繁荣景象。

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

持否定意见:
变法既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百姓的利益, 其变法的理念与措施脱离了当时实际,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的危 机。
王安石变法的目的、评价
1、目的:
为了富国强兵,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巩固北宋的封建统治。
2、王安石变法 进步意义:
变法措施的推行,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了国家的 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促 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请回答: (1)北宋“积贫”原因,除材料一中涉及的以外,还有重要的原因是什么?(1分 )
冗兵 冗费
冗官
(2)王安石变法针对“积贫”采取的措施,除材料二中提及的以外,还有哪两“事”?
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
依据材料二,概括王安石变法取得的成效。(4分 )
保证农民的生产时间; 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材料三 (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及其得志, 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 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 ——苏辙《栾城三集》
积贫
积弱
冗官、冗兵、冗费
财政危机
预习展示
一、北宋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1、北宋中期,社会危机严重,阶级矛盾﹑民 族矛盾激化。 2、冗官、冗兵、冗费问题严重,形成积贫积 弱局面。 3、庆历新政为王安石变法提供了经验教训。 4、王安石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和“三不足” 的大无畏精神的影响。 5、宋神宗的政治雄心及对变法的支持。
(3)通过两次变法的比较你有何认识?(3分)
1、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2、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具有复杂性和艰巨性。 3、改革应针对实际,行之有效,要用人得当。 4、改革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

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
③变法后期宋神宗的动摇和去世,保守派重新得势. 材行④料青推:苗行熙法新宁。二闰法年十操二一之月月过王 行急安农。石田拜水参利知法政。事三。年七十月 二行月行均保输甲法法。九。月四
年二月改革科举。十月行募役法。行太学三舍法。五年 三月 行市易法。五月行保马法。八月行方田均税法。六年六月置军 器监。八月行免行法。七年(1074年)九月行将兵法。
相同点(提示:目的、统治者、内容、变法者命运、性质) 1、直接的目的都是为了富国强兵 2 、变法得到了王权的支持 3、变法内容都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遭到强烈的反 4 、变法者个人的命运基本相同 5、变法都对生产关系作了调整
比较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
•不同点
1、背景:
商鞅:发生在新旧交替的战国时 王:发生在北宋中期统治危机四伏时期
富国之法 (理财为核心)
强兵之法
取士之法
青苗法、募役法、 农田水利法、市易 法、方田均税法、 均输法
“省兵”、强兵
(保甲法、保马法、 将兵法)
改革科举制度
抑制兼并、保障 农业生产、增加 政府收入,一定 程度改变了积贫 局面
改革恩荫制度
二、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2、强兵之法:省兵、强兵
措施
内容
成效
精简军队 保甲法 保马法 将兵法
聚焦改革,寻找规律 关于古代改革的性质与类型(连线题)
少数民族封建化改革 地主阶级促成社会性质转变的改革
奴隶主维护统治的改革
商鞅变பைடு நூலகம் 王安石变法 北魏孝文帝改革
为挽救封建统治危机而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
梭伦改革
1、关于改革的性质: 从根本上说,任何改革,都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调整或变革。 2、关于改革的分类:(根据改革的本质特征) 一、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不会影响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 二、生产关系发生本质变化

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

二、王安石变法
摆脱积贫积弱和社会危机,实 1、根本目的: 现富国强兵,巩固封建统治。 2、核心内容: 富国强兵 富国 3、主要措施: 强兵 育才
1、富国:
“理财为方今先急”、“理财以农事为先”
措施
均输法 市易法 青苗法 募役法 农田水利法 方田均税法
内容
政府协调供求关系
作用
限制大商人控制市场, 减轻百姓负担,增加政府收入 限制大商人控制市场,稳定物 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增加 政府的收入 减轻了农民的差役负担,保证 了生产时间,增加了政府收入
军器监
专门管理武器的制造
保证了武器的质量
3、育才:
措施 改革科举制 内容 废诗赋取士旧制 以经义策论取士 作用 使一批新进之士 取代反对改革的 旧官
《三经新义》
整顿太学 撰注教材,作为 考试依据
培养改革人才, 革新思想得以广 泛传播
如果你是与王安石同时期的农民,士兵, 书生,你认为能从变法中得到什么好处?
概况总结:
请你根据下列四幅图片,用一句话总 结北宋中期的社会状况如何?
1. 7万
1万
2. 4万 91万
126万
116万
宋真宗
宋仁宗
宋英宗 13186万余贯
宋真宗 宋仁宗
宋英宗
12677万余贯Biblioteka 宋真宗 宋仁宗宋英宗
改革的必要性:
北宋中期社会危机严重,改革势在必行。
冗官 积贫 财政危机 内忧外患
冗兵
冗费
政府控制和操纵市场 价,增加政府收入。 政府低息贷款给农民 以钱代役 兴修水利
清丈土地, 按土地等级收税
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收入
2、强兵:
措施 内容 作用

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王安石变法的内容王安石变法主要从两方面开始变法,一方面是理财,一方面是整军,最终达到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社会格局,抑制官僚地主的特权,从而达到富国强兵。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王安石变法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王安石变法的内容王安石变法主要内容--理财:均输法:青苗法:民户可向政府贷款,政府以20%的年利率贷款给农户用来补助耕作,面向对象包括农民,手工业者等,用官方贷款方式代替民间的高利贷行为,不仅让百姓生活有了出路,更是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农田水利法:主要是大力兴修水利,有效的开垦荒地,鼓励农业的发展。

免役法:政府当差的差役们不再用民户人员服役,而是采用雇佣的形式。

不仅如此,各户民户,按照贫富等级缴纳不等的免役钱,之前那些官僚地主的特权被罢免。

这种形式不但减免了农民的劳役负担,同时还增加了政府收入。

方田均税法:土地由政府统一分配,并且按照土地面积大小及收益缴纳不等的税,有效的防止了地主兼并土地的现象。

均输法,市易法,青苗法等新法对整个官僚地主,富商进行了打击,严重限制了这些群体囤积居奇,投机倒把,剥削农民的行为,同时也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王安石变法主要内容--整军:保甲法:通过将农户编排组织,10户人家为一保,50户人家为一大保,10个大保组成一个都保,然后在从每户人家中找一个保丁,农忙时劳作,农闲时练兵,以便国家战事来临能上战场杀敌。

设军器监,将兵法和保甲法这种做法都是用来加强军事力量的,以便用来巩固边防。

王安石变法措施王安石变法是发生在北宋宋神宗期间的一场社会改革运动,由王安石发起,旨在改变北宋“积弱积贫”的社会格局。

王安石变法历时16年,于宋神宗去世后,终于落幕。

王安石变法究竟是如何做的呢?有什么变法措施呢?一:机构改革王安石提出变法得到宋神宗的同意与支持后,他做了一个举措就是设立机构,设立制置三司条例司,这个机构就是一个财政机关,掌管国家的财政大权。

二:改革税赋方田均税:土地由政府统一登记入册,并且按照土地面积大小及收益缴纳不等的税,有土地的人均要缴纳税金,有效的增加了国家的税收收入。

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是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发动的旨在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局面的一场社会改革运动。

变法自熙宁二年(1069年)开始,至元丰八年(1085年)宋神宗去世结束,故亦称熙宁变法、熙丰变法。

王安石变法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机为目的,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是中国古代史上继商鞅变法之后又一次规模巨大的社会变革运动。

变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充实了政府财政,提高了国防力量,对封建地主阶级和大商人非法渔利也进行了打击和限制。

但是,变法在推行过程中由于部分举措的不合时宜和实际执行中的不
良运作,也造成了百姓利益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如保马法和青苗法),加之新法触动了大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所以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元丰八年(1085年),因宋神宗去世而告终。

国学常识之王安石变法

国学常识之王安石变法

国学常识之王安石变法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着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着。

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

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

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元佑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谥号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变法历时16年,虽然遭到了守旧派的强烈反对,并且随着宋神宗的病亡戛然而止,但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尤其是宋廷财政有了很大的改善,由宋神宗刚即位时的百年之积,惟存空簿,到后来的中央积蓄钱粟数十百巨万,可以支二十年之用,积贫积弱局势有所改观。

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

其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短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

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

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1.王安石变法:治平四年(1067年),宋神宗即位,因久慕王安石之名,起用为江宁知府,旋即诏为翰林学士兼侍讲,从此王安石深得神宗器重。

熙宁元年(1068年)四月,宋神宗为摆脱宋王朝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危机以及辽、西夏不断侵扰的困境,召见王安石。

王安石提出治国之道,首先要确定革新方法;勉励神宗效法尧舜,简明法制。

神宗认同王安石的相关主张,要求其尽心辅佐,共同完成这一任务。

王安石随后上《本朝百年无事札子》,阐释宋初百余年间太平无事的情况与原因,指出当时危机四伏的社会问题,期望神宗在政治上有所建树,认为大有为之时,正在今日。

2.熙宁变法熙宁二年(1069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王安石提出当务之急在于改变风俗、确立法度,提议变法,神宗赞同。

王安石变法PPT课件

王安石变法PPT课件

阶级矛盾激化
贫富差距加大,农民起义不断,社 会动荡不安。
吏治腐败
官员贪污受贿、玩忽职守,政治腐 败严重。
财政困难与赋税沉重
01
02
03
财政入不敷出
北宋中期,财政支出巨大, 而收入不足,财政赤字严 重。
赋税繁重
农民负担沉重,赋税名目 繁多,导致民不聊生。
货币流通不畅
铜钱短缺,铁钱笨重,流 通不便,影响经济发展。
担忧变法引发社会动荡,影响政权稳定,主张谨慎行事,逐步推进 改革。
范纯仁等地方官员
认为新法在执行过程中存在诸多弊端,如免役法导致民间骚乱、市 易法与民争利等,主张废除新法。
变法内部矛盾斗争
01 02
王安石与神宗的矛盾
神宗对变法的态度摇摆不定,既想支持王安石推行新法,又担心变法引 发社会动荡,影响政权稳定。这种矛盾态度导致王安石在变法过程中受 到很大制约。
注重策略和方法,确保改 革顺利推进
在推动现实改革时,我们需要 注重策略和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确保改革能够顺利推进并取 得实效。
关注民生问题,促进社会 和谐稳定
在推动现实改革时,我们需要 关注民生问题,切实保障人民 群众的利益和权益,促进社会 和谐稳定。
THANKS
感谢观看
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增加了财政收入、加强了军队战斗力等,为北宋王朝的强 盛奠定了基础。
消极影响
新法执行过程中出现了弊端和腐败现象,加重了民众负担;同时触动了保守派利 益,引发了激烈的政治斗争和社会动荡。
04
王安石变法中存在问题与争议
变法中遇到困难和挑战
财政压力
北宋中期财政困难,王安石推行新法旨在增加财政收入,但实施过 程中遇到诸多阻碍,如地方官员执行不力、豪强地主抵制等。

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1.酝酿变法】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新即位的宋神宗问王安石:“当今治国之道,当以何为先?”王安石答:“以择术为始。

”熙宁二年,宋神宗问王安石:“不知卿所施设,以何为先?”王安石答:“变风俗,立法度,方今所急也。

凡欲美风俗,在长君子,消小人,以礼义廉耻由君子出故也”。

熙宁二年(1069)二月,王安石开始推行新法,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

翰林学士范镇认为实行“青苗法”是变富人之多取而少取之,然“少取与多取,犹五十步与百步”,七八月间范纯仁上书皇上,公开指责安石“掊克财利”,舍“尧舜知人安民之道”,御史中丞吕诲上书劾王安石巧诈,说他:“置诸宰辅,天下必受其祸”。

一次宋神宗和文彦博讨论变法之事,神宗说:“更张法制,于士大夫诚多不悦,然与百姓何所不便?”文彦博说:“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

”第二年,司马光给王安石写了三封长信——《与介甫书》责难王安石“财利不以委三司而自治之,更立制置三司条例司”,“又置提举常平广惠仓使者”,“今介甫为政,尽变更祖宗旧法,先者后之,上者下之,右者左之,成者毁灭之,弃者取之,矻矻焉穷日力,继之以夜不得息”,“今介甫为政,首建制置条例司,大讲财利之事,又命薛向行均输法于江,淮,欲尽夺商贾之利,又分遣使者散青苗钱于天下而收其息,使人愁痛,你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或所见小异,微言新令之便者,介甫辄艴然加怒,或诟骂以辱之,或言于上而逐之,不待其辞之毕也。

明主宽容如此,而介甫拒谏乃尔,无乃不足于恕乎!” ;列举实施新法“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致怨”等弊端,要求王安石废弃新法,恢复旧制。

王安石则写了《答司马谏议书》回复:“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后司马光向宋神宗辞职,隐居洛阳专心编纂《资治通鉴》。

【2.变法背景】1、北宋初年,宋朝统治者由于对土地兼并采取“不抑兼并”态度,导致三分之一的自耕农沦为佃户和豪强地主隐瞒土地,致使富者有田无税、贫者负担沉重,连年的自然灾害加剧了农民苦难,因而造成各地农民暴动频繁。

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
烈反对的是( C )
A.均输法 B.市易法 C.方田均税法 D.青苗法
6.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最有利于农业生产可持 续发展的是( A )
A.农田水利法 B.方田均税法
C.募役法
D.青苗法
7.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既可以限制高利贷者, 又能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的是( A )
A.青苗法 B.募役法
C.方田均税法 D.农田水利法
2、主要措施
措施
目的
内容
作用
均输法 市易法
减轻人民负担
富 国
缓解财政危机, 青苗法 改变积贫局面。 募役法
抑制豪强地主 增加财政收入
以富国强农方田田兵水均为利税核法法 心促进生产发展
缓解内忧外患, 将兵法
强 兵
改变积弱局面, 巩固统治秩序
保甲法 保马法 军器监
节省政府开支, 提高军队战斗力
育 为变法育人才, 科举改革
8.王安石变法中,为了解决北宋初期以来实行 的“更戍法”带来的弊端是( C )
A.保甲法 B.保马法
C.将兵法 D.设军器监
问题探究1:北宋中期的“三冗”现象分别是 怎样形成的?
“冗兵”
“冗官”
“冗费”
①政府将受灾 ①北宋初年为 ①军队官员激增
流民编入军队 集中行政权,
原因
②为集中军权, 一职多官 扩大禁军数量 ②扩大科举取
边防危机
王安石(1021-1086),字 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 22岁中进士后长期在地方任职, 对百姓疾苦、社会弊病有较多了 解,学问、道德、政绩俱获称颂。 王安石个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为人刚正,意志坚强。至神宗即 位,安石已是“独负天下大名三 十余年”,大家都认为“介甫不 起则已,起则太平可立致,生民 必被其泽” 。

王安石变法的故事

王安石变法的故事
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是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发动的旨在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局面的一场社会改革运动。变法自熙宁二年(1069年)开始,至元丰八年(1085年)宋神宗去世结束,故亦称熙宁变法、熙丰变法。
王安石变法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机为目的,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是中国古代史上继商鞅变法之后又一次规模巨大的社会变革运动。变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充实了政府财政,提高了国防力量,对封建地主阶级和大商人非法渔利也进行了打击和限制。但是,变法在推行过程中由于部分举措的不合时宜和实际执行中的不良运作,也造成了百姓利益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如保马法和青苗法),加之新法触动了大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所以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元丰八年(1085年),因宋神宗去世而告终。
的情况不一样的是,除了这一类观念性比较强的作品以外,王安石(特别是在他脱离政治舞台的时期)还写有许多偏重于抒情的作品。
与梅尧臣、苏舜钦、欧阳修等人推崇和效仿韩愈不同,王安石诗受韩愈的影响很少,而是非常敬重杜甫
,并广泛吸收了中晚唐诗
的特长。他曾编过《老杜诗后集》,并在《杜甫画像》中写道:“吾观少陵诗,为与元气侔,力能排天斡九地,壮颜毅色不可求。”杜甫在宋代逐渐受到高度重视,宋诗逐渐向杜甫的方向靠拢,可以说是以王安石为起点的。另外,他也编过《唐百家诗选》,收的多是不为人重视的中小诗人的作品,显然他有广采博收的意识。在此基础上,他的诗形成了以语言精炼而圆熟、意境清丽而含蓄为主要特点的风格。
王安石诗常有谢灵运及中晚唐诗那种清丽的风致,黄庭坚谓之“雅丽精绝,脱去流俗”(《苕溪渔隐丛话》引)。像《岁晚》:月映林塘澹,风涵笑语凉。俯窥怜绿净,小立伫幽香。携幼寻新菂,扶衰,而诗人的心便流连于此。读这样诗,我们会想到谢灵运的山水诗,但王安石没有他那样的贵族式的孤傲;想到大历十才子或贾岛一派的写景诗,但王安石没有他们那种寒苦。实际上,王安石这一类诗是带有某种孤独和清高意味的,只是他对此不愿作强化的表现,保持着心态的平衡,因而在语言上,这一类诗也写得比较谐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复习思考:北宋政府为什么实行 “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例: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田连阡 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 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 北宋政府( )
A、采取抑制土地兼并,重农抑商的政策
B、减轻农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特权
C、纵容土地兼并,以便筹集军费
D、力图搜刮百姓,以备岁币
2 、变法得到了王权的支持
相同点(提示:目的、统治者、内容、变法者命运、性质)
3、变法内容都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遭到强烈的反 4 、变法者个人的命运基本相同
5、变法都对生产关系作了调整
比较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
•不同点
商鞅:发生在新旧交替的战国时 1、背景: 王:发生在北宋中期统治危机四伏时期 2、根本 商:根本上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 目的: 王:挽救统治危机,局部调整生产关系 商:是一场封建化的运动 3、性质: 王:对封建社会内部矛盾进行局部调整的改革 商:成功 4、结果: 王:失败
二、变法的内容——
1、理财(富国)措施
①青苗法:政府在青黄不接时向农民提供低息贷借(钱或粮食) ②免役法:政府征收免役钱雇人服役(官僚、地主也要出钱)
③农田水利法: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
④方田均税法:核实土地,按多少、好坏收税
⑤市易法:设市易务,收滞销货,短缺时卖出,以稳定市场
⑥均输法:政府采购物资实行就近采购,节省货款等原则
B. 最具争议:农民负担依然沉重
③农田水利法: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
积极:耕地面积增加,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增加收入
④方田均税法:核实土地,按多少、好坏收税
积极:一定程度抑制兼并, 增加了政府收入;部分减轻农民赋税负担。
⑤市易法:设市易务,收滞销货,短缺时卖出,以稳定市场
积极:打破了大商人对市场的垄断;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②执行过程中用人不当,出现一些危害百姓的现象,引 起民间不满 ③推行新法操之过急。 ④变法后期宋神宗的动摇和去世,保守派重新得势.
⑤变法演变成激烈的派别斗争
聚焦改革,寻找规律 关于古代改革的性质与类型(连线题)
少数民族封建化改革 地主阶级促成社会性质转变的改革 奴隶主维护统治的改革
为挽救封建统治危机而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
①变法取得一定成效
皇 ②神宗去世后,新法被废及变质
②执行过程中用人不当,出现一些危害百姓的现象,引 起民间不满 ③推行新法操之过急。 材料:吕惠卿是王安石着力培养提拔的人……后来, 司马光(1019—1086) 宋神宗生母高皇太后像 为了能够大权独揽,居然诬陷王安石参与谋反。王安 材料:熙宁二年二月王安石拜参知政事。七月行均输法。九 ④变法后期宋神宗的动摇和去世,保守派重新得势. 石恢复相位后贼心不死,又将王安石写给自己的一些 月行青苗法。闰十一月行农田水利法。三年十二月行保甲法。 私人信件抛出。 四年二月改革科举。十月行募役法。行太学三舍法。五年 三 司马光说:
(单位:贯)
支出
(单位:贯)
15085万余
12677万余
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
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
12625万余
11613万余
“所出无余”
13186万余
财不足用于上而下已弊。兵不足威于外而敢骄 于内,制度不可为万世法而日益丛杂,一切苟且, 不异五代之时。 ——欧阳修
必 修 二 第 课 中 国 古 代 土 地 制 度
复习:北宋建立后,为加强中央集权 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何消极影响?
必 修 一 第 课 中 央 集 权 与 地 方 分 权 的 斗 争
3
必 修 一 第 课 中 央 集 权 与 地 方 分 权 的 斗 争
1.分化事权,增设机构
3
2.募兵制、养兵制,扩充军队
3.养兵、养官及支付岁币
思考:冗官的原因?
宋代有人说:“历代以来的一切苛捐杂税,本朝都 有”。
北宋《流民图》
土地兼并现象严重(不抑兼并)
阶级矛盾尖锐
农民起义不断
王小波、李顺起义
“庆历新政” 严重的社会危机使得不少“以 天下为己任”的大臣,纷纷上书朝 廷,要求革新政治。宋仁宗庆历三 年(1043年),大臣范仲淹等人提 出了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 官长等十项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改 革主张,为仁宗所接受,遂推行新 政,这就是“庆历新政”。但是新 政触犯了官僚贵族们的既得利益, 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庆历五年 (1045年)初,范仲淹等人被相继 排挤出中央政府,新政宣告夭折。
范仲淹(989一1052)
圩田工程示意图(选自(清)《授时通考》)
木兰陂位于莆田 市郊南门外约4公里的 木兰山下,是北宋期 间修建的一座引、蓄、 灌、排、挡综合利用 的大型水利工程。迄 今仍在发挥效益,灌 溉着莆田平原1万多公 顷的田地。
麦行千里不见土,连山没云皆种黍。——变法后的农民生活
《耕织图》中繁忙的收获场面
第6课
北期三冗二积造成严重社会危机
①宋初加强中央集权造成的三冗问题引发财政危机; ②政治危机:北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激化阶级矛盾;
积贫
③边患危机:统调分离,兵将分离,守内虚外等政策造成 宋军战斗力弱,辽、西夏始终威胁北宋,民族矛盾激化。
积弱
2.改革目的:克服封建统治危机,巩固统治,富国强兵。 3.改革条件:
①范仲淹“庆历新政”失败为王安石变法提供了经验教训
②王安石丰富的从政经验及“三不足”的变法精神影响
“变革天下之弊法” ——王安石《言事书》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 法,人言不足恤。” ——王安石
天变不足畏:自然界的灾异不必畏惧
(这是对当时有人用各种所谓“天生异象”的奇谈怪论来攻击新法的回应)
祖宗之法不足守:前人制定的法度若不适应当前的需要甚至
你从王安石变法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1.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改革 是革除社会弊政、促进社会发展和国家强盛 的重要手段。 2.改革是艰辛的,必然充满阻力,所以 改革者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念,改革中注意合 理的用人。要处理好改革派内部及改革派与 守旧派间的关系。
比较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
1、直接的目的都是为了富国强兵
王安石纪念馆半山堂
1、理财(富国)措施
①青苗法:政府在青黄不接时向农民提供低息贷借(钱或粮食)
作用评价:
A. 积极:限制剥削,抑制兼并,缓和阶级矛盾;同时增加政府收入. B. 最具争议:强制借贷,利息较高, 引起社会不满.
②免役法:政府征收免役钱雇人服役(官僚、地主也要出钱)
A. 积极:保证农民生产时间,保障农业发展,并增加政府收入
月行市易法。五月行保马法。八月行方田均税法。六年六月 “臣与王安石,犹冰炭之不可共器,若寒暑之不可同时。” 置军器监。八月行免行法。七年(1074年)九月行将兵法。
三、变法的结果和认识——
1.变法的结果:
①变法取得一定成效
②神宗去世后,新法被废及变质
主要
2.失败原因(局限):
①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遭到激烈反对.(阻力大)
策论考试: 父兄不保任其行义,而朝廷辄以官予之,而任之以 学校,重视发展地方教育.
事。
——王安石
科举改革目的:选拔一些通经致用的人 作用: 宋人科举考试图 才,为变法服务。 为变法造舆论、育人才,为政府培养实用人才
武学习武图
三、变法的结果和认识——
王安石纪念馆(江西抚州)
纪念馆内王安石像
三、变法的结果和认识——
政治改革运动。 积极作用: 1、增加了政府收入; 2、促进农业发展; 3、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4、对改变北宋三冗两积局面和实现富国强兵 有一定成效。
局限:
(1)改革用人不当,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2)变法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从一开始 就遭到激烈反对
改革启示类题目思路
(1)从改革的原因来看:改革是社会发展的 必然要求,所以……。 (2)从改革的目的和结果来看:改革是促进 国家强盛的手段,但不是所有的改革都能取 得成功。 (3)从改革的过程来谈:改革会有阻力、充 满艰险,应此……(要充分考虑到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总评:(P37第3段)
“……取得一定成效,”一定程度改变积贫局面;但也存在局限,具 有较大争议。新法实施中出现危害百姓现象,如…
二、变法的内容——
2、强兵措施:整顿军队
①省兵:精减军队,减少军队数量和军费开支 ②强兵: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
A.保甲法:政府把农民编为保甲。农户十家一保闲时练兵战时入军 作用(目的): 政治:加强对人民控制 军事:节省军费,确保兵源和提高战斗力. B.保马法:官马由农户保养 作用:减少政府支出
C.将兵法:设“将”为军队编制的基本单位,由固定将官带军队
作用:提高军队战斗力
总评:(P38第3段) “……战斗力有了一定提高,”一定程度改变积弱局面,达到富国强兵作用.
二、变法的内容——
3、文教与选官制度改革
①改革科举制度内容,废诗赋取士,注重经义策论 ②改革选官制度,克服恩荫弊病,贯彻择优录用原则 经义考试: 恩泽子弟,庠序不教之以道艺,官司不考问其才能, ③改革学校教育,太学中优异者不经科考可直接为官,设置专门
1.变法的结果:
①变法取得一定成效
A.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加;B.军队的战斗力有一定提高;C.一 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局面;D.有利于社会进步。 ②神宗去世后,新法被废及变质
三、变法的结果和认识——
1.变法的结果:
太 宋 主要 太 皇 2.失败原因(局限): 神 后 太 宗 ①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遭到激烈反对.(阻力大) 后
南京半山园王安石故居
王安石曾三度在江宁府(今南京)任职。辞官隐居南京的王安石在66岁的时候身患重病,宋神 宗得知后即“遣国医诊视”。病愈后,王安石上书要求舍宅为寺,以祈“永远祝延圣寿”,并请 宋神宗赐寺名。宋神宗同意了王安石的要求,命寺名为“报宁禅寺”并亲书匾额。因寺地处建康 (南京)城的白下门外七里,距钟山也是七里,正好在白下门到钟山的半道上,故又称“半山寺” 或“半山园”。北宋元佑占元年(1086年),王安石病逝,相传就埋葬在半山园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