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与实践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总结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总结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源远流长,不同朝代和学派的思想家对于管理问题有着各自的独到见解。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管理思想进行总结,包括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的观点,而后为读者提供一些思考。
在这些思想家的指导下,中国古代管理实践的丰富经验和智慧至今仍然对我们有所启示。
首先,儒家的管理思想强调以德治国,以德治家。
儒家注重人际关系,强调人与人之间的道德约束和和谐相处。
儒家认为管理的核心是以身作则,领导者必须具备高尚的品德和道德操守,以影响身边的人和整个团队。
儒家的管理理念依靠仁者爱人的道德准则,注重培养个人的道德品质和待人处事的技巧,促进个人发展和社会秩序的和谐。
道家的管理思想强调无为而治。
道家强调自然与人事的和谐统一,主张无为而无不为,管理者应该以柔性管理而非强制约束,让事情按照自然规律发展。
道家认为,管理者应该尊重自然,顺其自然地引导和帮助他人,减少人为干预,发挥不可思议的力量。
法家的管理思想强调以法治国,以法约束人。
法家的思想受到法治观念的影响,主张利用法律和制度约束管理,以达到秩序和效率。
法家认为,人性本恶,只有通过严格的法律规范和制度设计,才能克服人的自私和欺诈行为,维护社会的正常运行。
此外,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还有墨家的管理观念,墨家认为管理的核心是公正和公平,强调以才干而非身份衡量个人,注重选拔人才和提拔有为之人。
历史上的管理者也通过实践总结了一些成功的管理经验。
在古代中国的管理实践中,可以看到很多智慧的运用。
例如,一些领导者把重点放在选拔和培养人才上,通过业务能力和道德品质的双重考核,吸引了许多优秀的人才,提高了组织的整体素质。
同时,一些领导者注重激励员工的积极性,通过奖励和赏罚,提高员工的动力和工作效率。
还有一些领导者善于化解冲突,通过妥善处理各方利益和意见的矛盾,实现合作共赢的目标。
在总结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时,我们不仅要看到这些思想的优点,也要看到其局限性。
儒家注重道德,但有时过于理想化,忽视了实际利益的考虑;道家推崇无为而治,但有时面临现实情况时缺乏应对之策;法家强调法律和制度,但过于重视条条框框而忽略了人性的复杂性。
管理思想与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的
2.3 古典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一般管理理论 企业经营的六种活动
①技术活动—主要指企业所从事的、制造和加工活动。 ②商业活动---主要指企业的采购、销售和交换活动。 ③财务活动---企业所从事的资本筹划活动、 以及对已筹集的资本的有效运用。 ④安全活动---指企业所从事的保护企业资产、保障企业人员人身安全的种种活动。 ⑤会计活动---指企业所从事的存货的盘点、资产负债表的制作、成本核算、统计等活动。 ⑥管理活动---主要指企业所从事的计划、组织、命令、协调和控制。
2.3 古典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一般管理理论
管理的五项职能
计划:就是探索未来、制定行动计划; 组织:就是建立企业的物质和社会的双重结构; 指挥:就是使其人员发挥作用; 协调:就是连接、联合、调和所有的活动及力量; 控制:就是注意是否一切都按已制定的规章和下达的命令进行
2.3 古典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2.3 古典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一般管理理论
法约尔(Henry Fayol):一般管理理论的奠基人
法国的亨利·法约尔(Henri Faayol)是和泰罗并驾齐驱的古典管理理论的创 始人之一。他的研究与泰罗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关注的焦点是整个组织。
代表著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1860年从圣艾帝国立矿业学院毕业后进入康门塔—福尔香堡采矿冶金 公司,成为一名采矿工程师,并在此度过了整个职业生涯。从采矿工程 师晋升矿井经理直至公司总经理,由一名工程技术人员逐渐成为专业管 理者,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
2.4 行为科学理论
需要层次理论
生理的需要:人类生存的最基本的需要,如对衣、食、住、结婚生子等。 安全需要:生活保障、就业、医疗、养老金、退休工资。 社交的需要:需要朋友、爱人,并与上级、同事保持良好的关系,对别人 帮助并帮助别人。 尊重的需要:自尊心、自信力、对能力、知识、成就和名誉地位的需要, 渴望得到承认和尊重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及现代运用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及现代运用工程管理C083 李明凯087292 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分为宏观管理的治国学和微观管理的治生学。
治国学适应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需要,包括财政赋税管理、人口田制管理、市场管理、货币管理、漕运驿递管理、国家行政管理等方面。
治生学则是在生产发展和经济运行的基础上通过官、民的实践逐步积累起来,包括农副业、手工业、运输、建筑工程、市场经营等方面的学问。
这两方面学问极其浩瀚,作为管理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原则,可以概括为如下一些要点。
1.顺“道”“顺道”,或者“守常”、“守则”、“循轨”,是中国传统管理活动的重要指导思想。
中国历史上的“道”有多种含义,属于主观范畴的“道”,是指治国的理论,属于客观范畴的“道”,是指客观经济规律,又称为“则”、‘常”。
这里用的是后一含义,指管理要顺应客观规律。
《管子》认为自然界和社会都有自身运动规律,“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春秋冬夏,不更其节。
”司马迁把社会经济活动视为由个人为了满足自身的欲望而进行的自然过程,在社会商品交换中,价格贵贱的变化,也是受客观规律自然检验的。
他写道“贱之征贵,贵之征贱”,人们为求自身利益,“以得所欲”,“任其张,竭其力”,“各劝其业,乐其表,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民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对于社会自发经济活动,他认为国家应顺其自然,少加干预,“故善者因之”,顺应客观规律,符合其“道”,乃治国之善政(《史记•货殖列传》)。
2.重人“重人”是中国传统管理的一大要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重人心向背,二是重人才归离。
要夺取天下,治好国家,办成事业,人是第一位的,故我国历来讲究得人之道,用人之道。
得人才是得人的核心。
要得人才,先得民心,众心所归,方能群才荟萃,故《管子》把从事变革事业,注重经济建设,为人民办实事,视为聚拢优秀人才的先决条件,叫做“德以合人”,“人以德使”(《管子•五辅、枢言篇》)。
我国素有“求贤若渴”一说表示对人才的重视。
总结管仲的管理思想
总结管仲的管理思想管仲(约公元前720年-公元前645年),战国时期齐国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重臣,历史上的“三贤”之一,也是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管仲的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对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的思考和实践中,经典之处不仅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具有时代政治环境和社会变革的深刻特征。
一、政治管理思想1. 以德治国管仲主张以德治国,他认为国家的政治管理无论任何手段都必须依靠德行,以德来廉政自己,使臣子尽忠职守,以此达到政治的和谐与稳定。
2. 重用人才管仲在管理方面非常注重用人,他提出“用贤人而忘居位”“动人意而起人之”的观点,即真正有才干、有能力的人应当得到合理的任用和提拔,而不受地位和出身的约束。
管仲还强调要注重人才的培养,他认为人才是国家最宝贵的财富,只有不断培养和重视人才,才能使国家繁荣。
二、经济管理思想1. 财富分配管仲主张公平合理地分配财富,“有敢于济贫富之交”的观点。
他主张收入应该合理分配,财富不应该集中在个别人手中,同时也要给穷人提供帮助,保证社会的平衡和稳定。
2. 发展农业在经济管理方面,管仲强调农业的重要性,他提倡发展农业和农民,认为农业是最重要的生产力。
他鼓励人们耕种土地,注重农业技术的改进,提高农业产量。
三、军事管理思想1. 非攻为主管仲提倡非攻为主的军事策略,主张通商繁荣、国家强大。
他认为除非国家面临严重威胁,否则应该遵循非攻原则,以和平手段解决问题。
2. 统一指挥管仲强调军队的统一指挥,提倡军纪严明。
他认为只有军队组织有序,纪律严明,才能保证军事行动的顺利进行。
以上,可以看出管仲的管理思想体现了他对国家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的全面思考和实践,对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的主张以德治国,注重用人才和培养人才,提倡公平分配财富,发展农业经济,以非攻为主的军事策略等,都对后来的治国理政产生了积极影响。
管仲的管理思想贯穿着为国家和人民谋幸福、谋发展的宗旨,体现了他对社会公正、积极进取的追求,对后世管理者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中国早期管理思想简述总结
中国早期管理思想简述总结中国早期管理思想是指自古代到近代中国的管理理念和实践,包括了多种不同的观念和方法。
以下是对中国早期管理思想的简述总结:1. 仁治思想:孔子强调仁爱和人本管理,提出“君子之道,本于仁”,即领导者应以仁爱之心待人,善待员工,与员工建立和谐的管理关系。
2. 德治思想:墨子主张以德行来管理社会,提倡兼爱和无私,他认为领导者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德来感化和教育员工。
3. 法治思想:法家认为管理应以严明的法律和制度为依据,通过明确的规则和条例来管理员工,确保管理的公正和高效。
4. 思想家思想: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都提出了一些管理理念和方法。
例如,墨子主张以明确的职责和分工来管理组织,以提高管理效率;荀子提出以道德教育和品德考核来管理员工,以提高员工的素质和能力。
5. 儒家思想:儒家强调礼仪和道德的重要性,认为领导者应以仁爱和道德的标准来管理员工,建立和谐的管理关系。
儒家还提倡以教育和治学来培养员工的能力和素质,以提高管理效果。
6. 行政思想:行政学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中的一部分,也对管理思想有所影响。
行政学主张以科学的方法和规范的程序来管理组织,提出了诸如行政管理等概念和方法,对中国早期的管理实践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7. 军事思想:中国古代的军事思想也对管理思想产生了一定影响。
军事思想主张以明确的命令、严格的纪律和灵活的指挥来管理军队,提出了很多与组织管理相关的观念和方法,如各军团之间的分工合作等。
总结来看,中国早期管理思想多样而丰富,包括了以仁爱、德行、法治、思想家思想、儒家思想、行政思想和军事思想为核心的管理理念和方法。
这些思想对中国早期的管理实践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后世的管理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启示。
中国古代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
《韩非子·扬权》:“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 人执要,四方来效”。区分决策层与执行层两个 组织层次:中央政府政策,地方政府执行。这其 中最高决策者十分关键,应该是“圣人”来进行 决策,然后地方竟相效法、执行。
3. 老子的管理思想
《老子》,又称《道德经》,相传是周史 官老聃所著,一般认为是春秋时期的著作 。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若县( 今河南鹿邑县)后乡曲仁里人,生卒不可 详考。《老子》共81章,5000多字。前37 章论“道”,后44章论“德”。
第二节 中国古代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
一、分述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二、中国传统管理思想要点
一、分述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未来中国式企业管理=古代中国管理哲 学×现代西方管理科学
三皇五帝
伏羲氏:“八卦”“捕鱼畜牧”
黄帝:统一中国
尧: “禅让” 管理人才的挑选——将女 儿嫁给舜,担任各种官职考验
善下的用人思想
“知人者智”
4、《孙子兵法》的管理思想
《孙子兵法》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 军事理论著作,被国外誉为“东方兵学鼻 祖”“世界第一兵书”。其作者孙武,字 长卿,也称孙武子,后人尊称他为“兵圣 ”。
《孙子兵法》现存十三篇,即《计》、《 作战》、《谋攻》、《军形》、《兵势》 、《虚实》、《军事》、《九变》、《行 军》、《地形》、《九地》、《火攻》、 《用间》
隋、唐
科举:“文官制度“公务员制度”
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决策三部:
吏.户.礼.兵.刑.工.
执行
官员考核:一年一小考,四年一大考。三品以上 皇帝亲自考核
贞观之治(618—907)唐太宗李世民
➢ 用人:不论亲疏,不拘一格,用人不疑 ➢ 纳谏:用人所长、赏罚得当—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
我国早期的管理思想
一、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是一个具有几千年文明史的国家,我国古代各族人民以自己的智慧和辛勤劳动创造了许多令现代人叹为观止的著名的管理实践和极为丰富的管理思想。
如由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集分洪、灌溉、排沙诸功能于一体的都江堰水利工程;秦大将蒙恬“役40万众”建造的万里长城;隋唐人工挖建的京杭大运河等等,这些伟大工程,无不凝聚了我们祖先的管理才能和光彩夺目的管理思想。
还有在浩瀚的古史卷中,也蕴含着十分丰富的管理思想,如《论语》、《易经》、《老子》、《孙子兵法》、《三十六计》、《资治通鉴》、《史记》、《西游记》、《菜根谭》等等古书籍中所包含的管理思想,至今仍倍受世界各国管理界的推崇。
下面列举的仅仅是我国早期管理思想中的一部分。
(一)《孙子兵法》的战略管理思想“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史记高祖本记》)这句古代名言充分说明我们的祖先为了在竞争和对抗活动中获胜,十分重视运筹思想与战略决策方法的应用。
2300多年前“田忌赛马”的故事是孙膑运用运筹思想的生动反映。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也是我们今天一直称道的一位具有非凡决策能力的思想家和军事家,他的《隆中对》就是一个高瞻远瞩、善于审时度势的决策典范。
而2500多年前由孙武创作的《孙子兵法》不仅是我国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瑰宝,而且对现代战略管理仍具有多方面的启迪作用:1、系统论思想《孙子兵法》开篇就提出了“经五事,校七计”的系统思想。
战争的胜败取决于各个方面的因素和情况,但关键的是“经五事”,即“道、天、地、将、法”五个方面的因素:“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
即要使老百姓和统治者同心同德,也即“人和”。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即“时机”或“天时”。
“地者,高下、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即地理位置或“地利”。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即将要有智有谋、诚信、仁慈、无私、勇敢、严明。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即强调编制与制度规范。
同时还要“校七计”:“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观之,知胜负也”即要比较哪一方统治者更清明?哪一方将帅更有才能?哪一方拥有更好的天时地利?哪一方法令能够贯彻执行?哪一方武器装备精良?哪一方士兵训练有素?哪一方更能做到赏罚分明?通过这七个方面的观察与比较,就可以预测战争的胜败。
中国古代的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_幼儿园组织与管理_[共4页]
021 第一章 -管理与幼儿园管理概述激发出组织成员强大的精神力量。
建立共同愿景可以把大家凝聚在一起,帮助组织培养成员为共同目标主动而真诚地奉献和投入的精神。
领导者必须注意与员工广泛交流个人观点,鼓励员工对未来做出卓越贡献,从而消除员工对改革的抱怨,并改变员工对领导个人愿景被动服从的状况。
建立共同愿景的修炼包括鼓励建立个人愿景、在组织内塑造整体图像、融入企业理念、学习双向沟通技术、忠于事实等几方面的内容。
④ 团体学习。
近年来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全球的竞争加剧使团体对组织的发展越来越重要。
企业组织只有发挥团体精神才能真正提升竞争能力。
所谓团体是指一小群具有不同技能的个人相互依存地工作在一起,这群人认同某一共同目标,为了达到共同目标,他们贡献自己的能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彼此分工合作,沟通协调,齐心协力,并为目标的实现共同承担成败的责任。
团体在组织中是最关键也是最佳的学习单位,组织内通过建立更多的学习团体,进而建立起整体组织一起学习的风气。
团体学习是发展团体成员整体搭配与实现共同目标能力的学习活动和过程。
它是建立在共同愿景和自我超越的修炼之上的。
团体学习的方式是真诚交谈与讨论。
真诚交谈就是一个团体的所有成员摊出心中的假设,真正一起思考。
在交谈中,每个人都可以自由交换他们的想法,进行无拘无束的探索,达到一起思考的境地。
有效的真诚交谈的基本前提是把组织中所有成员视为工作伙伴,由此才能共同深入思考问题,产生较好的互动,使彼此思维不断地补充和加强。
讨论则是提出不同的看法加以辩论。
真诚交谈和讨论是互补的。
通常人们用真诚交谈来探讨复杂问题,用讨论来达成协议。
一个学习型的团体要善于交叉运用真诚交谈与讨论这两种方式。
⑤ 系统思考。
圣吉认为,系统思考是看见整体的一项修炼,是五项修炼的核心和基础。
系统思考就是要求人们应用系统的观点看待组织的发展。
它的精义在于心灵的转换,即从看局部转换为看整体、从看事物的表面转为洞察其变化背后的结构、从静态的分析转到认识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从把人们看作无助的反应者转为把他们看作改变现实的主动参与者、从对现状只做反应转为创造未来。
管理思想与理论的发展
1.3管理理论的发展管理思想和理论的产生可以追溯到世界上有了人类那个时候,随着人类社会进步,管理思想和理论逐步发展起来。
其发展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古代的管理思想、近代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和现代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
1.3.1古代的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1.中国古代的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万里长城始建于公元前200多年,动用人力几十万,历时100年。
东起河北省的山海关,西止甘肃省的嘉峪关,横跨河北、北京、山西、内蒙古、陕西、宁夏和甘肃七个省、市、自治区,蜿蜒于崇山峻岭之中长达6700公里。
这样浩大的工程靠严密的组织,完善的管理才得以完成。
万里长城不仅是古代中国人民留给世界的一个奇迹,也是古代中国人民最好的管理实践。
中国古代的许多著作都有管理思想的论述。
春秋战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孙武的《孙子兵法》共13篇,许多策略思想不仅在军事方面能发挥巨大作用,在管理上也都有重要意义。
今天日本的许多公司把“孙子兵法”作为培训经理的必读书籍。
在我国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代,有个田忌赛马的故事。
齐威王非常喜欢赛马,有一天他要田忌和他赛马,规定各人从自己的上马(上等马)中马(中等马),下马(下等马)中各选一匹参加比赛,并约定不论谁每输一次就必须付出千金,每胜一次就获得千金。
当时同等级的马,齐威王要比田忌的强得多,如果以同等级的马进行比赛,田忌只有屡战屡输。
军事家孙膑向田忌建议说,这样硬拼不成,要改变战术。
第一次,你以下马对齐王的上马,先输上一局,然后再以上马对他的中马,以中马对他的下马,这样就保证你以二胜一负而最终取胜。
田忌采纳了这个建议,结果赢得了千金。
这一生动的故事,虽然发生在2500年前的古代中国,但你可知道,这正是在运用现代“对策论”中“零和对策”(即敌对双方胜败之和等于零)的道理。
“对策论”是运筹学的一个分支,又名“博弈论”,主要研究竞赛时斗争双方对阵中胜负的问题。
运筹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逐步发展起来的一门管理科学,是现代企业管理中重要的一种定量方法。
1B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辩证地认识儒家管理思想对企业管理的现代价值
(1)“大一统”的道德遗风形成“大而全”、“小而全” 的企业管理模式 (2)企业家族化的封闭性、压抑性、局限性
2
道家的管理思想:无为而治论
代表人物:老子,庄子 代表作:《道德经》、《庄子》
(1)自然无为——管理之道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无为而治”,“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处无为 之事,行不言之教”。 讲求不争与守柔。“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 争。”“上善若水”,“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 坚。出于无有,入于无间。”
3 法家管理思想:法制刑治论
代表人物: 春秋时期的管仲、子产, 战国中期的李悝、商鞅、 申不害和慎到 战国末期的韩非则是先秦 法家理论的集大成者 代表作:《韩非子》
(1)崇君权
管子认为:“凡人君之所以为君者,
势也。”
韩非认为:“势者,胜众之资也。” 势位、威严和力量三者是法家权势 思想的核心内容,其中“势”是前 提,“威”是条件,“力”是手段。
校七计:“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
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
(2)量力而行的管理思想
(3)信息管理的思想
“不战而屈人之兵”。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4)择人而任势的用人思想 “择人而任势” 。 “令之以文,齐之以武”。 “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
有效的分工制
4
都江堰水利工程
主体工程是将岷江水流分 成两条,其中一条水流引 入成都平原,既可以分洪 减灾,又可以引水灌田; 外江仍寻原流。 在分水堰与离堆之间修建 溢洪道流入外江,以保证 内江无灾害;溢洪道前修 弯道,江水形成环流。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概述_(修改版)
中国古代管 理思想概述
我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博大精深, 大致可分为两 大类型, 即儒家管理思想与兵家管理思想 前者着重于古代政府管理, 其精髓可归纳为重在治国, 以人为本, 因道结合, 依理 而变。 后者着重于军事斗争的战略与战术, 其精髓可归纳为 深谋远虑, 雄才大略, 随机应变, 速战速决。
中国管理思想发展
2.古代管理实践的成功与 否主要取决于管理者或决 策者的素质高低。
3.管理实践是和个人经验 分不开的,因此中国的管 理,是一种典型的经验管 理。
现代西方的管理理念来源于或者验证了 我国古代的管理思想。我们在学习西方 文化和管理经验的同时, 切不可丢了我们 自己的东西, 要让中西两种文化和管理思 想相互吸收,相互验证, 取长补短, 形成 中国化的现代管理。
一: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分为宏观管 理的治国学和微观管理的治生学 二:我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及理 论框架基本形成于先秦至汉代 这一时期。 三:从宏观的角度看,我国古 代管理思想大致可分为三个部 分:治国、治生和治身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 基本特征
1.顺“道”
中国历史上的“道”有多种含义,属 于主观范畴的“道”,是指治国的理 论,属于客观范畴的“道”,是指客 观经济规律,又称为“则”、‘常” 。这里用的是后一含义,指管理要顺 应客观规律。 因而“顺道”,或者“ 守常”、“守则”、“循轨”,是中 国传统管理活动的重要指导思想 。
中国古代管理实践
1.战国时期著名的“商鞅变法”是通过变法 提高国家管理水平的一个范例.
2.文景之治使国家出现了政治 安定、经济繁荣的局面
3.万里长城的修建,充分反映了 当时测量、 规划设计、建筑和工程管理等的高超水平, 体现了工程指挥者所具有的高度管理智慧
总结
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_管理学——新结构、新观点、新实践_[共6页]
第二章 管理思想发展史在处理文臣武将关系中的“将相和”,在处理民族关系中的“和亲”,以及在为政治国中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都是“和为贵”原则的具体运用。
再如,故宫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以及皇家花园——“颐和园”的命名,也无不与这“和”的文化有关。
改革开放在一定意义上讲是社会各部分人之间利益的再分配、再调整,然而改革开放需要一个安定团结的内外环境,首先要求政治上的稳定;改革的目标也是要求得国家的长治久安,社会主义长期稳定的发展。
我们只能在稳定中求改革,以改革和稳定求发展。
因此,“和为贵”的传统原则,在处理各个民族、各个地区、各个部门、各个企业事业单位,处理社会上各部分人之间的矛盾冲突中,仍不失为一个正确而有效的原则。
在人与人之间,在上下级之间,加强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在“求大同存小异”的基础上,实现上下同欲、同心同德,那么一个企业、一个地区以及整个国家,就会出现安定团结的“人和”局面,再大的困难也不会把我们难倒。
对一个企业而言,“内求团结,外求发展”的内和外争原则,应该是一个可供选择的高明策略。
它已被我国的许多企业成功的实践所证明。
海尔公司的哲学叫作“中正之道”,主张中和、公正,追求大中至正,取得了骄人的经营业绩,而衡水电机厂则依靠“和谐管理”,在全行业亏损局面下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确实难能可贵。
这类事例充分说明中庸之道“和为贵”观念的巨大的现实意义。
(四)勤俭传统勤劳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黄河,狂暴的河;黄土,贫瘠的土。
在如此严酷的自然环境里孕育的中华民族,依靠自己的勤劳和节俭,争生存,求发展。
自古以来,我们民族就以勤俭为大德,奢侈为大恶,主张“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尚书》)。
唐代诗人李商隐在《咏史》诗中道:“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这种克勤克俭的传统,在社会主义时代,得到了最充分的弘扬,发展为艰苦创业的民族精神。
勤劳节俭、艰苦奋斗精神,在鞍钢、大庆、一汽、二汽、首钢、攀钢等大型骨干企业的企业文化中,一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古代管理思想
➢ 节俭:“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提倡开源节流,崇俭 拙奢,勤俭建国,勤俭持家;
➢ 法制:推出一套法制体系:田土法制、财税法制、军事法 制、人才法制、行政法制、市场法制等;
➢ 修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古代管理思想
1.2西方古代管理思想
管理学
古代管理思想
1.1中国古代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
• 1.1.1中国古代管理实践 • 一、国家管理实践
• 古代中国在国家管理、军事管理、经济管理、文化管理、法 律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
• 1、中国奴隶社会的中期,管理实践就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 2、“商鞅变法”是提高国家管理水平的范例。
1、层次分明的组织体系 2、劳动分工的思想 3、明确组织内的相互关系 4、家庭是最基本的组织形式
古代管理思想
1.1中国古代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
1.1.3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基本特征
三、农本商末的治国理念
1、倡导以农富国 2、强调保农限商 3、主张以农固国
古代管理思想
1.1中国古代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
1.1中国古代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
1.1.3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基本特征
六、中庸是管理行为的尺度
1、把中庸作为道德标准 2、把中庸作为决策准则
古代管理思想
1.1中国古代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
小结
纵观中国古代名家的管理思想,其要点主要为:
➢ 顺“道”:“守常、守则、循轨”;
➢ 重人:得人才、求贤、重贤,重人心向背,重人才归离;
古代管理思想
1.1中国古代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
1.1.1中国古代管理实践 三、管理实践的行政性和经验性
第三章我国古代的管理思想
2)庄子 《应帝王》 第一部分:管理之道。 第二部分:镜子智慧。 第三部分:强调大领导必须以静制动. 第四部分:好的领导者不可忽略“多事 的客人”。
二、儒家的管理思想 1、孔子
1)“为政以德”的治国思想
2)举贤才的用人之道 3)和与中庸的管理哲学 4)以信为本的生存法则
清虚自守的领导品质
。《老子》67章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 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唐 魏徵在向唐太宗上的“十思”疏中,提出了 君臣要注意的十个方面,这十个方面包含了 道家清虚自守的思想内涵。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 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老子· 二十二 章》)。
第二节我国古代名家的管理思想
一、道家的管理思想 老子 水式管理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 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近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 政善治,动善时。夫不争,帮无尤。”
老子的无为管理道。老子认为道是宇宙的本体,是宇 宙间一切事物由以形成的最终根源。“无为”是道或天道的 一项重要属性,并非无所作为。人道要效法天道,就管理者 来说,“无为”是指人适应自然, 自觉服从客观规律的管理行为过程。 道家的管理宗旨就是通过“无为”, 最后到达“无不治”的管理效果。
四、兵家的管理思想
兵家管理的领域主要在于军事,但其中蕴涵的管 理战略、策略、方略,对其他领域无疑也有借鉴 价值。在管理战略方面,兵家讲究运筹谋划,强 调管理者审时度势,对外界环境和组织内部有清 醒正确的认识,并据此作出判断和决定。在管理 策略方面,兵家提出要“因变制胜”,强调“变” 的因素,要求管理者对各种变化及时作出反应, 并能积极创新求变,时时处处占据主动,不受制 于人。
总结中外早期的管理思想
总结中外早期的管理思想中外早期的管理思想包括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这些思想不仅对当时的管理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对后来的管理理论和实践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启示作用。
本文将总结中外早期的管理思想,并分析其对现代管理的影响。
中国早期的管理思想主要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儒家文化。
儒家文化强调以仁爱为核心的管理思想,提倡君子治国,以德化人。
古代的中国封建社会,儒家思想在官场和家庭管理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儒家思想鼓励领导者以榜样的力量来影响和激励员工,提倡以德服人,通过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来达成管理目标。
与中国不同,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主要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罗马的文化。
古希腊的管理思想强调个人的自由和民主,提倡公众管理。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最高明的领导者是能够同时实现道德和智慧的人,他们具备自律、勇气和公正的品质。
罗马的管理思想则更加注重实践和治理,罗马法律为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
到了工业革命时期,管理思想开始有了更加系统化的表达。
亚当·斯密被认为是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写作中关于劳动分工和自由市场的理念对于管理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认为,劳动分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自由市场则能够通过竞争促进资源配置的有效性。
在19世纪,管理思想开始向工商管理领域转变。
弗雷德里克·泰勒是科学管理学派的奠基人,他的主要贡献是将管理实践和科学方法相结合。
泰勒强调通过科学方法来分析和改进工作过程,以提高工人的效率。
他的理论侧重于任务分工和激励机制的设计,从而提高组织的整体效能。
与泰勒相对应的是马克斯·韦伯所提出的理论,他强调组织内权力和权威的重要性。
他将管理者分为传统型、合法型和卡里斯玛型三种类型,强调领导者的责任和权力来源。
他认为,一个管理者如果能够同时具备这三种类型的特质,就能够有效地领导组织。
在20世纪早期,人际关系学派的理论开始兴起。
埃尔顿·梅约和梅尔文·马奎尔提出了梅约-马奎尔理论,强调组织中的人际关系对于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绩效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管理实践
学习计划
主要内容
要点回放 过关斩将
学 习 计 划
了解中国管理思想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了解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理解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主要特征
了解中国近代管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了解中国现代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创新
主要内容
第一节 中国古代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 第二节 中国近代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 第三习思考题 • 中国古代管理实践体现在哪些方面? •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具有哪些特征?
• 中国近代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包括哪些内容?
• 中国现代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包括哪些内容? 二、阅读分析题(见案例“同仁堂传奇 ”) 三、实训操作题 • 实训项目: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在现代管理中的运用
中国近代管理思想主要是指中国民族资本企业学习、引进西 方先进管理理念,继承发扬我国传统管理精华,积累、探索的一 些有价值的管理经验与思想。它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兴办企业,采用科学管理;
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民族特色与西方市场竞争相结合的经营思想。
第三节 中国现代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创新
一、中国现代管理实践的发展 二、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创新
第二节 中国近代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
一、中国近代的管理实践 二、中国近代管理思想的发展
一、中国近代的管理实践
中国近代管理是在向西方学习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主要包括: 树立品牌意识和质量意识,加强经营管理; 注重成本管理和会计核算; 广泛开展制度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 积极进行人才管理。
二、中国近代管理思想的发展
一、中国现代管理实践的发展
建国后的管理实践:新中国成立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在 各领域的管理方面,全面引进了前苏联当时实行的一套管理方 法。 改革开放后的探索与创新:改革开放后的探索与创新是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基础上的集权与分权结合、经济与社会并重的管理 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国家管理由政治性管理转变为经济 性管理,到十六大进一步转变为经济与社会并重性的管理,在 管理方式上也由“集权型”向“集权与分权”相结合转变。
中国古代管理故事
中国古代管理故事
摘要:
一、引言
1.管理的重要性
2.中国古代管理的特点
二、中国古代管理的实践
1.孟子与梁惠王的故事
2.诸葛亮与刘备的故事
3.北宋王安石变法的故事
三、中国古代管理的思想
1.儒家管理思想
2.道家管理思想
3.法家管理思想
四、中国古代管理的启示
1.人民为本
2.善于用人
3.变革与稳定
五、总结
1.中国古代管理的价值
2.对现代管理的启示
正文:
一、管理的重要性
1.管理在任何时代都至关重要。
2.中国古代管理者在治理国家、管理社会方面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故事和经验。
二、中国古代管理的特点
1.儒家管理思想:以人为本,关注人民的福祉。
2.道家管理思想:无为而治,关注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3.法家管理思想:强调法治和秩序,实现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三、中国古代管理的实践
1.孟子与梁惠王的故事:仁政、以民为本。
2.诸葛亮与刘备的故事:信任、团队协作。
3.王安石变法的故事:改革精神、敢于创新。
四、中国古代管理对现代管理的启示
1.人民为本:关注人民的福祉,实现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2.善于用人:发现和任用人才,提高团队凝聚力。
3.变革与稳定:敢于改革,保持稳定,为国家和人民创造更好的生活。
五、总结
1.中国古代管理故事揭示了古代管理者的智慧和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