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设备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按NBT47013修订)讲解

合集下载

01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_NB_T47013(2019)

01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_NB_T47013(2019)

1适用范围1.1本工艺规程适用于承压设备金属熔化焊对接接头的x射线和γ射线检测技术和质量分级要求。

1.2本部分适用的金属熔化焊焊接接头的金属包括钢、铜及铜合金、铝及铝合金、钛及钛合金、镍及镍合金。

焊接接头的型式包括板及管的对接接头对接焊缝(以下简称“对接焊缝”)、插入式和安放式接管角接接头对接焊缝(以下简称“管座角焊缝”)。

1.3承压设备其它金属材料、支承件和结构件的焊接接头的射线检测也可参照使用。

1.4本工艺规程规定射线检测技术等级分为三级:A级—低灵敏度技术;AB级—中灵敏度技术;B级—高灵敏度技术。

1.5如采用本工艺规程未引用的检测标准,应遵照原标准要求进行检测。

2编制依据NB/T 47013.1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部分:通用要求NB/T 47013.2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2部分:射线检测3一般要求3.1射线检测人员3.1.1检测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按照国家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的相关规定取得相应的无损检测资格。

3.1.2无损检测人员资格分为Ⅰ级、Ⅱ级和Ⅲ级。

3.1.3不同资格的无损检测人员,只能从事与该资格相应的无损检测工作。

3.1.4从事射线检测的人员在上岗前应进行辐射安全知识的培训,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取得相应证书。

3.1.5射线检测人员的视力不应低于5.0,测试方法按GB 11533规定进行。

从事评片的人员每年检查一次视力。

3.2检测设备和器材3.2.1X 射线机、γ射线机(Ir192或Se75)、X射线管道爬行器、γ射线管道爬行器(Ir192或Se75),应视检测工程的具体情况选用适合的射源种类、仪器型号。

3.2.2观片灯3.2.2.1.观片灯的主要性能应符合GB/T19802的有关规定。

3.2.2.2.为评定黑度为4.5的射线底片,观片灯的最大亮度不得低于316228Lx。

3.2.3黑度计3.2.3.1.黑度计可测量的最大黑度值应不小于4.5,测量值的误差应不超过0.05。

NB47013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NB47013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目录第一篇总则第二篇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第三篇超声波检测通用工艺规程第四篇磁粉检测通用工艺规程第五篇渗透检测通用工艺规程无损检测通用工艺总则1.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工艺规程规定了射线检测(RT)、超声波检测(UT)、磁粉检测(MT)、渗透探伤(PT)四种无损检测的工艺方法。

本工艺规程适用于本公司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原材料、零部件和焊缝的无损检测。

1.2 引用标准1)《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2)《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规则》3)《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工业管道》4)NB/T47013-201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1.3一般要求1.3.1 选择原则1.3.1.1 特种设备RT、UT、MT、PT的选择及抽检率应按《容规》、《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工业管道》、GB150、GB151及图样的要求执行。

1.3.1.2 有裂纹倾向的材料应在焊后24小时后,才能进行焊缝无损检测。

1.3.1.3 对要求无损检测的角接接头、T型接头,不能进行RT或UT检测时,应进行表面无损检测。

1.3.1.4 凡铁磁性材料制成的特种设备及零部件,优先使用MT检测表面缺陷确因结构形状等原因不能使用MT检测时,方可采用PT检测。

1.3.2 检测人员1.3.2.1 从事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必须应按照《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规则》的要求取得相应的无损检测资格。

1.3.2.2 取得不同无损检测方法的各技术等级人员,只能从事与该等级相应的无损检测工作,并负相应的技术责任。

1.3.2.3 各种检测方法的报告,均由II级以上资格人员签发,并加盖公章。

1.3.2.4 从事射线检测人员上岗前应进行辐射安全知识的培训,并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

1.3.2.5 从事磁粉、渗透检测工作人员,不得有色盲。

1.3.2.6 射线检测人员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距)视力和远(距)视力应不低于5.0(小数记录值为1.0),测试方法应符合GB11533的规定。

NBT47013射线检测操作指导书

NBT47013射线检测操作指导书

湖北江源化工机械有限公司无损检测操作指导书编号:编制:审核:日期:射线检测操作指导书一、引用标准和编制依据下列标准和规程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操作指导书中引用而构成操作指导书的条文。

NB/T47013.1~47013.2-201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JY/JY31-2007《无损检测通用规程》二、检测对象:三、检测技术要求:四、检测设备及材料准备:1、射线源:3、像质计:材料Fe线型(10-16)和线型(8-12)两种。

4、滤光板:无5、背散射铅板:各种规格尺寸铅板。

6、标记:数字铅制标记、拼音字母铅制标记符号、铅制标记。

(1) 定位标记包括中心标记()和搭接标记()。

当抽查时搭接标记称为有效区段标记。

检测范围标记( - ),当焊缝余高为零或平板状零件时使用。

(2)识别标记:包括产品编号、检测编号、透照日期。

其中检测编号由以下标记组成:7 、暗室处理设备:(1)自制洗片箱一台。

(2)安全灯一台。

8、观察设备:观片灯五、检测程序:工 件可送检探伤委托书探伤前准备工作按工艺要求进行透照操作暗室处理初评,复评工序报告签发总报告监 检不 合 格合 格持证焊工根据返修工艺返修修返具出员人片评调X光机表面复查复验.扩探评片环境熟悉标准底片质量认定人员资格仪器检验编RT工艺卡消泡,干燥显,定影外观检查合格后RT实施资料整理存 档(温度)冲洗(水流,时间)感屏.暗袋检查像质计选择增底片质量合格率.评片准确率.扩探率和探伤比例执行率达标通知六、检测技术和工艺:产品编号:产品名称:八、暗室处理方法和条件要求:胶片处理一般按胶片使用说明说规定进行。

本公司采用手工冲洗胶片。

手工冲洗胶片宜在8h之内完成,最长不超过24h。

1 、标准显影温度20±2℃标准显影时间5分钟,不得用短时显影,以免产生花纹,也不得用高温显影,以免药膜皱折、脱落、影纹粗糙。

2、显影过程中,洗片架应是上、下或前后经常移动,以保证显影作用均匀,特别是开始显影的一分钟内更需频繁移动。

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nb t47013

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nb t47013

1 适用范围1.1 适用于承压设备的制造、安装、在用检测中对接焊接接头的X射线检测。

用于制作焊接头的金属材料包括碳素钢、低合金钢、不锈钢、铜及铜合金、铝及铝合金和钛及钛合金、镍及镍合金。

1.2 承压设备其他金属材料、支承件和结构件的焊接接头的射线检测也可参照使用。

2 编制依据NB/T 47013.1-201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部分:通用要求NB/T 47013.2-201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2部分:射线检测3 一般要求3.1 射线检测人员3.1.1 从事射线检测人员上岗前应进行辐射安全知识的培训,并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和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证书。

3.1.2 射线检测人员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距)视力和远(距)视力应不低于5.0(小数记录值为1.0),测试方法应符合GB 11533的规定。

从事评片的人员应每年检查一次视力。

3.2 射线胶片3.2.1 胶片系统按照GB/T 19348.1分为六类,即C1、C2、C3、C4、C5和C6类。

Cl 为最高类别,C6为最低类别,胶片系统的特性指标见NB/T 47013.2附录B。

3.2.2 胶片处理方法、设备和化学药剂可按照GB/T 19384.2的规定,用胶片制造商提供的预先曝光胶片测试片进行测试和控制。

3.2.3 不使用超过胶片制造商规定的使用期限的胶片。

胶片按制造商推荐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予以保存,并避免受任何电离辐射的照射。

3.3 观片灯观片灯的主要性能符合GB/T 19802的有关规定,最大亮度能满足评片的要求。

3.4 黑度计3.4.1 黑度计可测的最大黑度应不小于4.5,测量值的误差应不超过±0.05。

3.4.2 黑度计至少每6个月校验一次。

校准黑度计用的标准黑度片必须在有效期内,并通过计量部门的鉴定(2年)新购置的标准黑度片只要在有效期内也允许。

3.5 增感屏3.5.1 X射线照相能量在500KV以下时选用增感屏的材料应是铅屏。

3.5.2 前屏和后屏的厚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NB47013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NB47013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目录第一篇总则第二篇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第三篇超声波检测通用工艺规程第四篇磁粉检测通用工艺规程第五篇渗透检测通用工艺规程无损检测通用工艺总则1.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工艺规程规定了射线检测(RT)、超声波检测(UT)、磁粉检测(MT)、渗透探伤(PT)四种无损检测的工艺方法。

本工艺规程适用于本公司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原材料、零部件和焊缝的无损检测。

1.2 引用标准1)《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2)《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规则》3)《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工业管道》4)NB/T47013-201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1.3一般要求1.3.1 选择原则1.3.1.1 特种设备RT、UT、MT、PT的选择及抽检率应按《容规》、《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工业管道》、GB150、GB151及图样的要求执行。

1.3.1.2 有裂纹倾向的材料应在焊后24小时后,才能进行焊缝无损检测。

1.3.1.3 对要求无损检测的角接接头、T型接头,不能进行RT或UT检测时,应进行表面无损检测。

1.3.1.4 凡铁磁性材料制成的特种设备及零部件,优先使用MT检测表面缺陷确因结构形状等原因不能使用MT检测时,方可采用PT检测。

1.3.2 检测人员1.3.2.1 从事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必须应按照《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规则》的要求取得相应的无损检测资格。

1.3.2.2 取得不同无损检测方法的各技术等级人员,只能从事与该等级相应的无损检测工作,并负相应的技术责任。

1.3.2.3 各种检测方法的报告,均由II级以上资格人员签发,并加盖公章。

1.3.2.4 从事射线检测人员上岗前应进行辐射安全知识的培训,并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

1.3.2.5 从事磁粉、渗透检测工作人员,不得有色盲。

1.3.2.6 射线检测人员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距)视力和远(距)视力应不低于5.0(小数记录值为1.0),测试方法应符合GB11533的规定。

NBT_47013.1_标准解析

NBT_47013.1_标准解析

可进行量值溯源:有明确的测量值,标准中有明确的要求 两种方式:外部校准、内部校准 内部校准能力:仪器器材、工艺文件、人员;或 实验认可
4、总体要求
c)核查:对于未列入国家强制检定目录且无法进行量 值溯源的无损检测设备和器材应定期进行核查,以验 证设备和器材性能是否满足本标准各部分的相关要求, 核查一般由检测单位自行开展。
• (三)修订背景
1、设备安全保障要求的提高
• 承压设备高参数、大型化、长周期、极端工况发展趋势 • 二千吨加氢、10万立球罐、深冷容器、RBI、预知检测
2、技术发展的需求
• JB/T 4730-2005实施以来,我国无损检测技术水平有了较快提高 • 原有无损检测方法中的新技术层出不穷:管板射线、焊缝涡流~~ • 新的无损检测方法不断推出和完善:TOFD、DR、脉冲涡流检测~~
二、主要修订内容
与JB/T4730.1—2005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 修改了适用范围;
范围从原来的5种NDT方法---12种
b) 修改了无损检测人员要求;
2013年质检总局颁布《无损检测人员新考规》
c) 修改了名词术语;
原.1标准中的各方法相关的名词术语————各方法标准
d) 增加了对无损检测设备器材的要求;
3、其他法规标准的修订与进步
• 固容规-2009 • 锅规-2012 • GB150-2011
一、NB/T 47013修订过程与背景
4、与国际接轨与国际贸易的需求
• ASME 第V卷 区别较大 • EN标准的变化 近年来较大变化
5、解决行业关注的突出问题的需要
• JB/T 4730-2005实施以来发现的若干问题: • (1)球罐施工γ源底片基本不能发现面积状缺陷,但现场 大量使用 • (2)管子管板角焊缝RT无标准依据 • (3)板材超声检测质量等级要求偏低,难以控制质量且 和国外差距较大 • (4)厚度超声测量方法现场常用但标准中无对应规定 • (5)TOFD 检测声束扩散角测量无对应对比试块

NBT47013修改内容详解

NBT47013修改内容详解

通用部分与JB/T4730.1-2005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a)修改了适用范围;b)修改了术语和定义;c)修改了无损检测人员要求;d)增加了对无损检测设备器材的要求;e)增加了对无损检测方法和工艺的技术要求;f)修改了无损检测方法的能力范围和局限性;g)增加了无损检测质量管理和安全防护的要求;h)增加了无损检测资料和档案的要求;i)取消了对无损检测机构的要求。

(相关法规另有规定和要求)j)取消了原附录,增加了资料性附录“各无损检测方法通常能检测的一般缺陷”。

本部分代替JB/T4730.2-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2部分:射线检测》,与JB/T4730.2-2005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扩大了标准的适用范围,增加插入式管座角接接头对接焊缝、安放式管座角接接头对接焊缝和管子-管板角焊缝的X射线及Υ射线检测技术和质量分级要求,并取消了钢的分类;--修改和增加了部分规范性引用文件;--增加了射线检测专用术语和定义的内容;增加了Tm170和Yb169射线源应用的规定;--修改了特殊条件下射线检测技术等级允许放宽原则;修改了工业射线胶片系统分类,将胶片分为C1、C2 、C3 、C4 、C5 和C6六类。

胶片类型的选择按照新的分类标准重新进行修订,同时补充了胶片灰雾度测量的要求;——修改了黑度计核查时机的内容;——增加了标准密度片的黑度范围和测量点数目的相关规定;——增加了孔型像质计应用的内容,并修订了不同材料像质计适用的工件材料范围及像质计使用和放置原则;——修改了检测时机要求,明确检测时机应满足相关法规、规范、标准和设计技术文件的要求,同时还应满足合同双方要求。

增加了焊接接头检测区宽度范围确定的内容;--增加量内偏心透照(F﹤D0/2)时透照次数的计算公式;--增加了暗室安全照明时间确定的内容;--增加了增感屏质量及使用要求、中屏材料及厚度范围、以及Tm170和Yb169两种Υ射线增感屏材料及厚度范围,并明晚了增感屏制造标准;--增加了射线检测工艺文件的基本要求和验证的相关规定;--增加了双胶片透照技术和底片观察技术应用的内容;--增加了管座角焊缝、椭圆形封头和蝶形封头小Υ区的焊缝、以及其他曲线连续变化的焊缝确定一次透照长度;增加了胶片暗室处理试剂选用原则、胶片处理延迟时间及底片处理质量检验的内容;--修改了底片质量要求的内容,增加了底片保存的内容;--修改了不同透照厚度应达到的像质计灵敏度,对应材料厚度范围有所扩大,并增加了孔型像质计的灵敏度要求;--焊接接头射线检测结果评定和质量分级部门增加了适用的焊接结构型式;--增加和修订了射线检测记录和报告的内容;--取消了“专用像质计的型式和规格”的内容;--修改了小径管专用对比试块。

NBT47013.2-讲课版

NBT47013.2-讲课版

NB/T 47013.2—××××(JB/T 4730.2)I目 次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一般要求 .................................................................................................................... 2 5 检测工艺及其选择 ....................................................................................................... 6 6 承压设备熔化焊焊接接头射线检测结果评定和质量分级 ..................................................... 19 7 承压设备管子及压力管道熔化焊环向焊接接头射线检测结果评定和质量分级 .......................... 24 8 检测记录和报告 ........................................................................................................ 27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工业射线胶片系统的特性指标 .......................................................... 29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黑度计(光学密度计)定期核查方法 ................................................. 30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暗室安全照明时间确定 ................................................................... 31 附录D (资料性附录) 典型透照方式示意图 ...................................................................... 33 附录E (资料性附录) 环向对接焊缝透照次数确定方法 ....................................................... 38 附录F (规范性附录) 焦点尺寸计算方法 ......................................................................... 45 附录G (规范性附录) 几何不清晰度(U g )计算方法 . (46)附录H (资料性附录) 滤光板........................................................................................ 47 附录I (规范性附录) 定位标记的放置原则...................................................................... 48 附录J (资料性附录) 底片硫代硫酸盐离子浓度测量方法 ................................................... 52 附录K (规范性附录) 对比试块的型式和规格 ................................................................... 53 附录L (资料性附录) 管子-管板角焊缝射线照相技术要求 . (55)NB/T 47013.2—××××(JB/T 4730.2)II前言本标准NB/T 47013(JB/T4730)《承压设备无损检测》分为13个部分:——第1部分:通用要求;——第2部分:射线检测;——第3部分:超声检测;——第4部分:磁粉检测;——第5部分:渗透检测;——第6部分:涡流检测;——第7部分:目视检测;——第8部分:泄漏检测;——第9部分:声发射检测;——第10部分:衍射时差法超声检测;——第11部分: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第12部分:漏磁检测;——第13部分:脉冲涡流检测。

新版NB T47013.1-201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讲解

新版NB T47013.1-201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讲解

2015/8/12
5
二、主要修订内容

f)修改了无损检测方法的能力范围和局限性; g)增加了无损检测质量管理和的要求;
i)取消了对无损检测机构的要求。 j)取消了原附录,增加了资料性附录“各无损检测方法通 常能检测的一般缺陷”。 6


2015/8/12
2015/8/12
19
4、总体要求
4.2.4
对于可反复使用的无损检测设备和主要器材,在检定 、校准或核查周期内,应按本标准各部分中的有关要求进行运 行核查,运行核查的项目、周期和性能指标应在检测单位的工 艺规程中予以规定。
运行核查(in-service checks),系指在定期的检定/校准周期内所进行 的核查,用以确保设备和器材的检定/校准状态的可信度的。运行核查不是 再校准,校准解决仪器设备“准不准”,而运行核查解决仪器设备“稳( 定)不稳(定)”。无损检测设备和器材管理中,需要考虑运行核查的有 :黑度计每6个月应采用标准密度片进行核查;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探伤仪每 隔3个月或6个月应采用标准试块进行水平线性、垂直线性核查;电磁轭的 提升力每6个月应采用经校准的提升力重力试块进行核查;提升力重力试块 每2年应采用经校准的秤重器具进行核查;磁粉检测设备的电流表每6个月 进行核查;黑光辐照计、白光照度计每3个月进行核查等
起草单位: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 中国特种设备检验协会、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 院、上海材料研究所、 大连锅检院和机械工业 兰州石油 钻采炼油化工设备质量检测所
2015/8/12
3
一、NT/T 47013编制历程
2013年5月
征求意见稿 在全国锅容标委网站()“委员会服务区”上公开 征求意见。

47013射线照相通用工艺规程

47013射线照相通用工艺规程

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1.适用范围:适用于压力容器受压元件的制造、安装、在用检测中对金属熔化焊焊接接头的射线检测。

用于制作焊接接头的金属材料包括钢、铜及铜合金、铝及铝合金、钛及钛合金、镍及镍合金。

承压设备其他其他金属材料、支承件和结构件的焊接接头的射线检测,也可参照使用。

本部分规定的射线检测技术分为三级:A级-低灵敏度技术;AB级-中灵敏度技术;B级-高灵敏度技术。

承压设备对接焊接接头的射线检测,一般应采用AB级射线检测技术进行检测。

对重要设备、结构、特殊材料和特殊焊接工艺制作的对接焊接接头,可采用B级技术进行检测。

1.探伤人员资格:2.1 无损检测人员资格分为Ⅲ(高)级、Ⅱ(中)级、Ⅰ(初)级。

取得不同无损检测方法各资格级别的人员,只能从事与该方法和该资格级别相应的无损检测工作,并负相应的技术责任。

2.2各级人员的职责范围:2.2.1 Ⅲ级人员:审核或签发检测报告,解释检测结果,仲裁Ⅱ级人员对检测结论的技术争议。

2.2.2 Ⅱ级人员:编制探伤工艺卡,熟练地调节仪器,独立进行检测工作,正确评定检测结果,并对报告负责。

2.2.3 Ⅰ级人员:在Ⅱ、Ⅲ级人员指导下,按工艺要求完成检测工作。

2.3 从事射线检测地人员:●上岗前应进行辐射安全知识的培训,并取得放射人员工作证;●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距)视力和远(距)视力不低于5.0(小数记录值1.0),测试方法应符合GB11533的规定,从事评片的人员应每年检查一次视力。

3.射线检测设备:3.1射线装置本规程所适用的射线装置为X射线机。

3.2观片灯观片灯的主要性能应符合GB/T 19802的有关规定,最大亮度应能满足评片的要求。

3.3黑度计(光学密度计)3.3.1黑度计可测的最大黑度应不小于4.5,测量值的误差应不超过±0.05。

3.3.2黑度计首次使用前应进行核查,以后至少每六个月应进行一次核查,形成核查报告。

核查方法可参照NB/T47013.2附录B的规定进行。

NBT-47013.1-标准解析

NBT-47013.1-标准解析

现行的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规则为TSG Z80012013,已于2013年6月1日开始实施。NB/T47013.1增 加了无损检测人员取证后需由其聘用单位办理执业注册后 方能从事许可范围内的无损检测工作的要求。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人员执业注册是根据行业特点, 参照国际同行做法,经业内各检验检测机构共同协商约定 形成的行业内部管理规则,目的是为了规范特种设备检验 检测人员的执业行为,明确、保障、维护、协调执业单位 与执业者之间、执业单位之间的权益和责任。
4.3.1.4当采用未列入本标准规定或超出本标准适用范围的无损检测
方法时,需具备相应的无损检测人员、设备器材和检测工艺文件, 经现场试验和技术验证,形成企业标准,实际应用时还应符合相关 法规和规程的规定。
射线数字成像系统组成框图
(2)脉冲涡流检测
基本原理:一个外加的电磁脉冲信号在金属内部产生一 个涡流信号,该涡流随时间延长而逐渐消失,对于不同厚度 的金属材料,其持续时间不同,通过测量持续时间可以计算 出金属材料的厚度。主要应用:带保温层测厚。

本部分为 NB/T47013(JB/T4730)的第 1部分:通用要求。本
部分按照 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给出的规则起草。
总体结构如下: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总体要求


5 各无损检测方法的使用原则
6 无损检测质量管理和安全防护 7 无损检测资料和档案 附录A(规范性附录) 般缺陷 各无损检测方法通常能检测的一
标准制修订过程中达成的共识:




1、“总体要求”、其他各方法标准“一般要求”: 按照“人、机、料、法、环”的顺序进行编排; 2、NB/T 47013.1提出安全防护总体要求,其余各 部分增加额外的安全防护内容 3、明确技术报告内容要求,即检测对象、条件、结 果、签字。简图放在报告中,数据放在记录中; 4、将工艺规程的提法改为工艺文件,工艺文件包括 工艺规程和作业指导书(后改为操作指导书)。

NBT 47013.2承压设备无损检测射线检测讲解

NBT 47013.2承压设备无损检测射线检测讲解
3.9 一次透照长度 (effective area of a single exposure)
符合标准规定的单次曝光有效检测长度。
(1)理解:由K值确定的单次有效透照区间长度。 (2)应用:工艺初次编制时:小径管或该曲率半径以下的环形接头(如封头拼缝小圆弧过渡区 ),一次透照长度未知。 (3)注意:工艺验证后:以底片黑度界定。
目次(标准内容浏览,正文8章)
• 前言
•1
•2 •3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一般要求 检测工艺及其选择 承压设备熔化焊焊接接头射线检测结果评定和质量分级
•4
•5 •6
• 7 承压设备管子及压力管道熔化焊环向焊接接头射线检测结果评定和质 量分级 •8 检测记录和报告
目 次(附录标题浏览,12个)
前言(主要技术变化浏览,31处)
• 本部分代替JB/T 4730.2—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2部 分:射线检测》,与JB/T 4730.2—2005相比,主要技术变 化如下:
• ——扩大了标准的适用范围,增加插入式管座角接接 头对接焊缝、安放式管座角接接头对接焊缝和管子- 管板角焊缝的X射线及γ射线检测技术和质量分级要求, 并取消了钢的分类;
前言(主要技术变化浏览- 3)
• ——增加了焊接接头检测区宽度范围确定的内容; • ——增加了内偏心透照(F<DO/2)时透照次数的计算公式;
• ——增加了暗室安全照明时间确定的内容;
• ——增加了增感屏质量及使用要求、中屏材料及厚度范围、以及
Tm170和YBiblioteka 169两种γ射线增感屏材料及厚度范围,并明确了增
3.10 底片评定范围 (film evaluation scope)
本部分规定底片上必须观测和评定的范围。 (1)理解:以两搭接标记之间的距离为长,焊缝加焊缝两侧热影响区为宽的范围。对小径管而 言应是黑度大于1.5(AB级)或黑度大于大于2.0(B级)部分。 (2)应用:评片时评定范围以外的缺陷不作为该片的评定依据,但要在备注栏中注明。当缺陷 延伸到评定范围以外时也应计算其尺寸和数量。 (3)注意:丁字焊口的纵、环部分焊缝也应进行评定。 3.11 缺陷评定区 (defect evaluation zone) 在质量分级评定时,为评价缺陷数量和密集程度而设置的一定尺寸区域,可以是正方形或 长方形。缺陷评定区应选在缺陷最严重的部位。 (1)理解:缺陷系指条形缺陷和圆形缺陷。评定区尺寸选取只与母材的公称厚度有关,与技术 级别无关。 (2)应用:按不同性质的缺陷和母材的公称厚度择评定区,测量时评定区应与焊缝平行,在圆 形缺陷评定区内存在条形缺陷时要综合评级。 (3)注意:对小径管圆形缺陷评定区按10mm×10mm。

新版NBT47013.1-201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讲解资料

新版NBT47013.1-201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讲解资料
2013年7月
送审稿 向锅容标委委员征求意见。
2013年11月:报批稿
组内外讨论
2014年7月
提交国家能源局
2018/10/30
4
二、主要修订内容
与JB/T4730.1—2005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修改了适用范围;
b)修改了无损检测人员要求; c)修改了名词术语; d)增加了对无损检测设备器材的要求; e)增加了对无损检测方法和工艺的技术要求;
2018/10/30
15
4、总体要求
4.2 无损检测设备和器材
4.2.1
4.2.2
机、料
无损检测设备和主要器材应附有产品质量合格证明文件。
射线:X光机、底片;超声:仪器、探头、试块;…
无损检测设备和器材应符合其相应的产品标准规定,且其 性能应满足本标准NB/T 47013.2~NB/T 47013.13中规定的有关要求 。
2018/10/30
14
4、总体要求
4.1 无损检测人员 人 4.1.1 从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的人员,应按照国家特种设备 无损检测人员考核的相关规定取得相应无损检测人员资格。 4.1.2 无损检测人员资格级别分为I级(初级)、II级(中 级)和III级(高级)。 4.1.3 取得不同无损检测方法不同资格 级别的人员,只能从事与该方法和该资 格级别相应的无损检测工作。 未设人员资格和级别的
2018/10/30
8
三、总体结构与修订思路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总体要求 (一般要求) 5 各无损检测方法的使用原则 6 无损检测质量管理和安全防护 7 无损检测资料和档案 附录A(规范性附录) 各无损检测方法通常能检测的一般 缺陷

特种设备磁粉检测通用工艺规程(按nbt47013-修改)

特种设备磁粉检测通用工艺规程(按nbt47013-修改)

精品文档,放心下载,放心阅读1、范围本规程规定了特种设备磁粉检测方法及质量分级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铁磁性材料制特种设备的原材料,零部件和焊接接头表面,近表面缺陷的检测,不适用于奥氏体不锈钢和其他非铁磁性材料的检测。

与特种设备有关的支承件和结构件,如有磁粉检测要求,也可参照本精品文档,超值下载精品文档,超值下载规程。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

NB/T47013-20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GB50235-97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11533-1989 标准对数视力表JB/T6063-1992 磁粉探伤用磁粉技术条件JB/T6065-2004 无损检测磁粉检测用试片JB/T8290-1998 磁粉探伤机3、一般要求检测人员必须经过公司培训,掌握焊接基本知识和焊接缺陷种类,并经考核合格,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3.1 磁粉检测人员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距)视力和远(距)视力应不低于5.0(小数记录值为1.0),测试方法应符合GB11533的规定。

并1年检查1次,不得有色盲。

3.2 磁粉检测程序a) 预处理;b) 磁化;c) 施加磁粉或磁悬液;d) 磁痕的观察与记录;e) 缺陷评级;f) 退磁;g) 后处理。

3.3 磁粉检测设备3.3.1 设备磁粉检测设备应符合JB/T8290的规定。

3.3.2 提升力当使用磁轭最大间距时,交流电磁轭至少有45N的提升力;直流电磁轭至少应有177N的提升力,交叉磁轭至少应有118N的提升力(磁极与试件表面部隙为0.5mm)。

3.3.3 辅助器材一般应包括下列器材:a) 磁场强度计;b) A1型、C型试片、标准试块和磁场指示器;c) 2-10倍放大镜;d) 白光照度计。

3.4 磁粉、载体及磁悬液3.4.1 磁粉磁粉应具有高磁导率、低矫顽力和低剩磁,并应与被检工件表面颜色有较高的对比度。

新版NBT47013.1-2019承压设备无损检测讲解

新版NBT47013.1-2019承压设备无损检测讲解

4.1.2 无损检测人员资格级别分为I级(初级)、II级(中 级)和III级(高级)。
4.1.3 取得不同无损检测方法不同资格
级别的人员,只能从事与该方法和该资
格级别相应的无损检测工作。
未设人员资格和级别的
10/16/2019
4、总体要求
4.2 无损检测设备和器材
机、料
4.2.1 无损检测设备和主要器材应附有产品质量合格证明文件。
10/16/2019
4、总体要求
4.3 无损检测方法和工艺 法 4.3.1 无损检测方法的选用 4.3.1.1 本标准涉及的无损检测方法包括射线检测、超声检 测、磁粉检测、渗透检测、涡流检测、泄漏检测、目视检测、 声发射检测、衍射时差法超声检测、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漏 磁检测和脉冲涡流检测等。 4.3.1.2 采用射线检测、超声检测、衍射时差法超声检测和 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等无损检测方法检测对接焊接接头时,根 据设备器材条件和技术工艺要求的不同以及检测灵敏度、缺陷 检出率和测量准确度的区别,将其检测技术等级分为若干级别 。
主要要求如下: 1、将安全警示的提法改为安全要求; 2、将工艺规程的提法改为工艺文件,工艺文件包含工艺规程 和作业指导书(后改为操作指导书); 3、首次应用的作业(操作)指导书要进行验证; 4、相关因素变化时,要重新编制或修订工艺规程。 5、标准各部分逻辑关系要理清,要形成一本标准,因此在体 例和用词上要做到统一;
4 总体要求
人、机、料、法、环
5 各无损检测方法的使用原则
通用原则、各无损检测方法的能力范围和局限性
7 无损检测资料和档案
工艺文件、记录、报告
10/16/2019
三、条款具体解析
10/16/2019
1、范围

NBT47013.2-2015射线检测工艺规程(钢质对接焊缝)

NBT47013.2-2015射线检测工艺规程(钢质对接焊缝)

NB/T 47013.2-2015射线检测工艺规程1 目的本规程规定了射线检测工作的一般要求和操作方法,更好地促进检测人员X射线检测操作的规范化和适用性。

2 适用范围2.1 本部分规定了承压设备金属熔化焊焊接接头X射线检测技术和质量分级要求。

适用于熔化焊焊接接头的金属为钢、镍及镍基合金、铜及铜合金。

焊接接头的型式为对接接头对接焊缝(以下简称“对接焊缝”)。

2.2 承压设备其他金属材料、支承件和结构件的焊接接头的射线检测也可参照使用。

注:a. 钢和镍及镍合金的透照厚度范围2~110mm;b. 铜及铜合金的透照厚度范围2~80mm;c. 上述材料承压设备管子和压力管道的透照厚度≥2mm。

3 编制依据本规程的编制依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相关规范及技术标准3.1 NB/T 47013.1-201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部分:通用要求3.2 NB/T 47013.2-201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2部分:射线检测3.3 NB/T 47013.2-201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2部分:射线检测第1号修改单3.4 GB 11533 标准对数视力表3.5 GB/T 12604.2 无损检测术语射线照相检测3.6 GB 18871 电离辐射防护及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3.7 GB/T 19348.1 无损检测工业射线照相胶片第1部分:工业射线照相胶片系统的分类3.8 GB/T 19348.2 无损检测工业射线照相胶片第2部分:用参考值方法控制胶片处理3.9 GB/T 19802 无损检测工业射线照相观片灯最低要求3.10 GBZ 117 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防护标准3.11 GB/T 23910 无损检测射线照相检测用金属增感屏3.12 JB/T 7902 射线照相用线型像质计3.13 TSG Z8001-2013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规则4 职责4.1 质量技术部负责操作指导书编制和安全管理,项目部拍片人员按操作指导书进行拍片并记录;4.2 评片人员负责底片质量控制和底片评定(初评、复评),记录审核,报告编发;4.3 射线责任师负责操作指导书、底片、报告审核,并对检测过程进行质量控制。

NBT 47013.2承压设备无损检测射线检测讲解

NBT 47013.2承压设备无损检测射线检测讲解
• 附录A(资料性附录) 管子-管板角焊缝射线照相技术要求 • 附录B(规范性附录) 工业射线胶片系统的特性指标 • 附录C(资料性附录) 黑度计(光学密度计)定期核查方法 • 附录D(资料性附录) 暗室安全照明时间确定 • 附录E(资料性附录) 典型透照方式示意图 • 附录F(资料性附录) 环向对接焊缝透照次数确定方法 • 附录G(规范性附录) 焦点尺寸计算方法 • 附录H(规范性附录) 几何不清晰度(UG)计算方法 • 附录I(资料性附录) 滤光板 • 附录J(规范性附录) 定位标记的放置原则 • 附录K(资料性附录) 底片硫代硫酸盐离子浓度测量方法 • 附录L(规范性附录) 对比试块的型式和规格
感屏制造标准;
• ——增加了射线检测工艺文件的基本要求和验证的相关规定。
• ——增加了双胶片透照技术和底片观察技术应用的内容;
• ——增加了管座角焊缝、椭圆形封头和蝶形封头小r区的焊缝, 以及其他曲率连续变化的焊缝确定一次透照长度的原则;
前言(主要技术变化浏览- 4)
• ——增加了有效评定区搭接的技术要求;
• GBZ 117 • GBZ 132
• NB/T 47013.1 • JB/T 5075
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工业γ射线探伤放射防护标准
GBZ 117-2015 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防护要求 GBZ 132-2008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1部分:通用要求 无损检测 射线照相检测用金属增感屏— 2004版,废止标准工业和信息化
NB/T 47013.2—201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2部分:射线检测
NB/T47013.2的修订特点
修订特点:⑴ • 适用范围有所扩大(增加了管座角焊缝,管子管板角焊缝等焊 接接头型式,适用的材质、厚度范围也有所增加); • 进一步与国际接轨(体现在:胶片分类、放射源品种、孔型像 质计应用,一些工艺参数等); • 更加完整、严密、规范(多处内容、条款、文字的补充完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范围本规程规定了承压设备金属熔化焊对接接头的X射线检测技术和质量分级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承压设备受压元件的制造检测中对接焊缝、管座角焊缝和管子-管板角焊缝的射线检测。

用于制作焊接接头的金属材料包括碳素钢、低合金钢、不锈钢。

本规程规定的射线检测技术分为三级:A级——低灵敏度技术;AB级——中灵敏度技术;B级——高灵敏度技术。

承压设备的有关支承件和结构件的对接焊接接头的射线检测,也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在本规程中的引用而成为本规程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不适用于本规程。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程。

NB/T47013-201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GB11533-2011 标准对数视力表GBZ117-2015 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18871-2002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1924-1989 辐射安全培训规定GB/T12604.2-2005 无损检测术语射线检测HB7684-2000 射线照相用线型象质计JB/T7902-2006 线型象质计JB/T7903-1999 工业射线照相底片观片灯3、一般要求射线照相检验的一般要求除应符合NB/T47013.1-2015的有关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3.1 射线检测人员3.1.1 从事射线检测人员上岗前应进行按GB11924的规定进行辐射安全知识的培训,并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

3.1.2 射线检测人员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距)视力和远(距)视力应不低于5.0(小数记录值为1.0),测试方法应符合GB11533的规定。

从事评片的人员应每年检查一次视力。

3.2 射线胶片3.2.1 射线胶片系统分为6类,即C1、C2、C3、C4、C5、C6类。

C1为最高类别,C6为最低类别。

胶片系统的特性指标和常见牌号胶片所属的胶片系统类别见附录A(资料性附录)。

3.2.2 A级和AB级射线检测技术应采用C5类或更高类别的胶片,B级射线检测技术应采用C4类或更高类别的胶片。

3.3 观片灯3.3.1 观片灯的主要性能应符合GB/T19802的有关规定。

3.3.2 观片灯的最大亮度应能满足评片的要求。

3.4 黑度计(光学密度计)3.4.1 黑度计可测的最大黑度应不小于4.5,测量值的误差应不超过±0.05。

3.4.2 黑度计首次使用前应进行核查,以后至少每六个月应进行一次核查,形成核查报告。

在工作开始时或连续工作超过8h 后应在拟测量黑度范围内选择至少两点进行检查。

3.5 增感屏射线检测一般应使用金属增感屏或不用增感屏,金属增感屏应满足JB/T5075的要求,增感屏应完全干净、抛光和无纹道。

增感屏的选用应符合表1的规定。

3.6 象质计3.6.1 底片影像质量采用线型像质计或孔型像质计测定。

通用线型像质计和等径线型像质计的型号和规格应符合JB/T 7902 的规定,孔型像质计型号和规格应满足GB/T 23901.2 的规定3.6.2 象质计的材料、代号和不同材料的象质计适用的工件材料范围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1 增感屏的材料和厚度表2 不同材料的象质计适用的材料范围3.7 射线检测设备3.7.1 射线检测设备应能满足检测对象要求,且应是按《检测设备自检操作规程》检定合格的设备。

3.7.2 现有设备及其透照厚度范围见表3。

表3 射线设备及其透照厚度范围3.8 表面要求和射线检测时机3.8.1 在射线检测之前,对接焊接接头的表面应经外观检测并合格。

表面的不规则状态在底片上的影像不得掩盖或干扰缺陷影像,否则应对表面作适当修整。

3.8.2 除非另有规定,射线检测应在焊后进行。

对有延迟裂纹倾向的材料,至少应在焊接完成24小时后进行射线检测。

3.9 射线检测技术等级选择3.9.1 射线检测技术等级选择应符合制造有关标准及设计图样规定。

承压设备对接焊接接头的射线检测,一般应采用AB级射线检测技术进行检测。

对重要设备、结构、特殊材料和特殊焊接工艺制作的焊接接头,可采用B级技术进行检测。

3.9.2 由于结构、环境条件、射线设备等方面限制,检测的某些条件不能满足AB 级(或B级)射线检测技术的要求时,经公司技术负责人批准,在采取有效补偿措施(例如选用更高类别的胶片)的前提下,若底片的像质计灵敏度达到了AB 级(或B级)射线检测技术的规定,则可认为按AB级(或B级)射线检测技术进行了检测。

3.9.3 承压设备在用检测中,由于结构、环境、射线设备等方面限制,检测的某些条件不能满足AB级射线检测技术的要求时,经合同双方商定,在采取有效补偿措施(例如选用更高类别的胶片)后可采用A级技术进行射线检测,但应同时采用其他无损检测方法进行补充检测。

3.10 辐射防护3.10.1 放射卫生防护应符合GB18871、GBZ117、GBZ132的有关规定。

3.10.2 现场进行X射线照相检测时,应按GBZ117的规定划定控制区和管理区、设置警告标志。

检测工作人员应佩带个人剂量计,并携带剂量报警仪。

4、详细要求4.1 透照布置4.1.1 透照方式应根据工件的特点和技术条件的要求选择适宜的透照方式。

在可以实施的情况下应选用单壁透照方式,在单壁透照不能实施时才允许采用双壁透照方式。

射线检测透照人员应严格按工艺卡规定执行。

4.1.2 透照方向透照时射线束中心一般应垂直指向透照区中心,并应与工件表面法线重合,需要时也可选用有利于发现缺陷的方向透照。

4.1.3 一次透照长度一次透照长度应以透照厚度比K 进行控制。

不同级别射线检测技术和不同类型对接焊接接头的透照厚度比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 允许的透照厚度比K4.1.4 小径管环向对接接头的透照布置小径管采用双壁双影透照布置,当同时满足下列两条件时应采用倾斜透照方式椭圆成像:T(壁厚)≤8mm;g(焊缝宽度)≤D o /4椭圆成像时,应控制影像的开口宽度(上下焊缝投影最大间距)在1 倍焊缝宽度左右。

不满足上述条件或椭圆成像有困难时可采用垂直透照方式重叠成像。

4.1.5 小径管环向对接接头的透照次数小径管环向对接接头100%检测的透照次数:采用倾斜透照椭圆成像时,当T/D0≤0.12时,相隔900透照2次。

当T/ D0>0.12时,相隔1200或600透照3次。

垂直透照重叠成像时,一般应相隔1200或600透照3次。

4.2 射线能量4.2.1 在保证穿透力的前提下,X 射线照相应选用较低的管电压。

在采用较高管电压时,应保证适当的曝光量。

图1 规定了不同材料、不同透照厚度允许采用的最高X射线管电压。

4.2.2对截面厚度变化大的承压设备,在保证灵敏度要求的前提下,允许采用超过图1 规定的X射线管电压。

但对钢、铜及铜合金材料,管电压增量不应超过50kV;对钛及钛合金材料,管电压增量不应超过40kV。

说明:1——铜及铜合金;2——钢;3——钛及钛合金;4——铝及铝合金。

图1 不同透照厚度允许的X射线最高透照管电压4.3 射线源至工件表面的最小距离4.3.1 所选用的射线源至工件表面的距离f应满足下述的要求:A级射线检测技术:f≥7.5d·b2/3AB级射线检测技术:f≥10 d·b2/3B级射线检测技术:f≥15 d·b2/3注b:工件至胶片的距离d:有效焦点尺寸。

其尺寸按以下规定计算:正方形焦点d为边长;长方形焦点d为长和宽的平均值,椭圆形焦点d为长轴、短轴的平均值;圆形焦点d为其直径。

附录B提供了典型材料规格焊缝透照的焦矩参考值。

4.3.2 采用源在内单壁透照方式时,只要得到的底片质量符合4.11.2和4.11.3的要求,f值可以减小,但减小值不应超过规定值的20%。

4.4 曝光量X射线照相,当焦距为700mm时,曝光量的推荐值为:A级和AB级射线检测技术不小于15mA·min;B级不小于20mA·min。

当焦距改变时可按平方反比定律对曝光量的推荐值进行换算。

4.5 曝光曲线4.5.1 对每台在用的射线设备均应作出经常检测材料的曝光曲线,依据曝光曲线确定曝光参数。

4.5.2 制作曝光曲线所采用的胶片、增感屏、焦距、射线能量等条件和底片应达到的灵敏度、黑度等参数均应符合本部分的规定。

4.5.3 对使用中的曝光曲线,每年至少应校验一次。

射线设备更换重要部件或经较大修理后应及时对曝光曲线进行校验或重新制作。

4.6 无用射线和散射线屏蔽4.6.1 应采用金属增感屏、铅板等适当措施,屏蔽散射线和无用射线,限制照射场范围。

4.6.2 对初次制定的检测工艺或使用中检测工艺的条件、环境发生改变时,应进行背散射防护检查。

检查背散射防护的方法是,在暗盒背面贴附“B”铅字标记,一般B铅字的高度为13mm、厚度为1.6mm,按检测工艺的规定进行透照和暗室处理。

若在底片上出现黑度低于周围背景黑度的“B”字影像,则说明背散射防护不够,应增大背散射防护铅板的厚度。

若底片上不出现“B”字影像或出现黑度高于周围背景黑度的“B”字影像,则说明背散射防护符合要求。

在背散射轻微或后增感屏足以屏蔽背散射线的情况下,可不使用背散射防护铅板。

4.7 像质计的使用4.7.1 像质计一般应放置在工件源侧表面焊缝的一端(在被检区长度的1/4左右位置)金属丝应横跨焊缝,细丝置于外侧。

当一张胶片上同时透照多条焊缝时,像质计应放置在透照区最边缘的焊缝处。

4.7.2 像质计放置原则a)单壁透照规定像质计放置在源测,双壁单影透照规定像质计放置在胶片测。

双壁双影透照规定像质计可放置在源测,也可放置在胶片测。

b)单壁透照中,如果像质计无法放置在源测,允许放置在胶片测。

c)单壁透照中像质计放置在胶片测时应做对比试验。

对比试验方法是在射线源测和胶片测各放一个像质计,用与工件相同的条件透照,测定出像质计放置在源测和胶片测的灵敏度差异,以此修正应识别像质计丝号,以保证实际透照的底片灵敏度符合要求。

d)当像质计放置在胶片侧时,应在像质计上适当位置放置铅字“F”作为标记,F标记的影像应与像质计的标记同时出现在底片上,且应在检测报告中注明。

4.7.3 原则上每张底片上都应有像质计的影像。

当一次曝光完成多张胶片照相时,使用的像质计数量允许减少但应符合以下要求:4.7.4 小径管可选用通用线型像质计或专用(等径金属丝)像质计,金属丝应横跨焊缝放置。

4.7.5如果焊接接头的几何形状允许,不同厚度或材料类型不同的部位应分别采用与被检材料厚度或类型相匹配的像质计,并分别放置在焊接接头相对应部位。

4.7.6 如底片黑度均匀部位(一般是邻近焊缝的母材金属区)能够清晰地看到长度不小于10mm的连续金属丝影像时,则认为该丝是可识别的。

专用像质计至少应能识别两根金属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