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思想方法的应用:第五讲 物质的微粒观

合集下载

中考化学备考 专题05 构成物质的微粒(含解析)

中考化学备考 专题05 构成物质的微粒(含解析)

专题05 构成物质的微粒一、新课标的要求: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3.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4.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互相转化,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二、考情分析:1、考查情况: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基础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的自然学科。

从此可以看出构成物质的微粒在化学学科中的重要地位。

构成物质的微粒是各地中考必考的一个知识点,也是中考化学的热点内容。

2、考查形式:纵观近几年的各地中考试题,不难发现该知识点考查形式有:物质的微粒性、微粒基本性质、原子的构成、三种微粒的联系与区别等。

从题型上来说,可主要有选择和填空题。

从题目形式上说,有识记形、理解形、判断正误形和推断推理形。

3、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既可以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还可以去考查学生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4、试题难度:由于该知识点涉及微观知识,比较抽象且琐碎,是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的知识,使得分的难度增加。

试题难度一般为中等或难等的题目。

☆知识梳理☆一、:构成物质的微粒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三种:分子、原子和离子。

1、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有: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有:3、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注意:1、上述规律对初中的大多数物质起作用。

2、混合物的构成微粒要按其中所含物质的成分来分析。

二、微粒的基本性质:构成物质的微粒有以下性质:1、微粒很小(质量小、体积小)2、微粒时刻不停地做规则运动(运动速率与温度成正比)3、微粒间有间隔(间隔与温度成正比,与压强成反比)4、同种微粒,化学性质相同注意:1、微粒时刻不停地做规则运动,温度高时运动速率快;温度低时运动速率慢,但不是不运动。

此观点可解释扩散现象。

2、微粒间的间隔与温度成正比,温度高时微粒间的间隔变大,温度低时微粒间的间隔变小。

初中化学微粒观的教学体会

初中化学微粒观的教学体会

初中化学微粒观的教学体会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建立“物质的微粒观”和物质变化的“动态平衡观”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化学教学的启蒙阶段,就应该引导学生初步完成这两种化学观念的建立。

这将为整个中学化学的学习奠定基础。

九年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中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学习,学生要初步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

从宏观到微观,体现了化学学科发展的趋势,从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步入充满神奇色彩的微观世界,通过观察、想象、类比、模型等方式,帮助学生逐步建立微粒的观点。

微粒观的主要内容包括: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基本微粒构成的;微粒很小;微粒是永不停息的运动的;微粒间有间隙;微粒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等等。

“物质的微粒观”是中学化学的核心观念。

“物质的微粒观”主要包括:物质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微粒总是在不断运动的;微粒间有一定的间隔;微粒间存在着相互作用。

其核心是微粒作用观,即不同层次的微粒本身是有结构的,微粒结构就是内部微粒间作用的结果;物质变化也是微粒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形成“物质的微粒观”对于学生理解和解释宏观的事实和现象,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了解化学符号的意义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就会很自觉地应用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微粒总是在不断运动的,微粒间有一定的间隔来分析和理解。

初中学生对于物质的溶解,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等这些抽象概念不易理解。

但如果建立了“物质的微粒观”,学生很容易从微粒的角度来分析构成电解质的微粒在加热或在水溶液中离解为离子的行为。

学生感到化学难学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很好地建立起“物质的微粒观”,缺乏对微观粒子的想象力。

“物质的微粒观”是中学化学的核心观念。

“物质的微粒观”主要包括:物质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微粒总是在不断运动的;微粒间有一定的间隔;微粒间存在着相互作用。

其核心是微粒作用观,即不同层次的微粒本身是有结构的,微粒结构就是内部微粒间作用的结果;物质变化也是微粒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微粒观和元素观在化学试题中的应用

微粒观和元素观在化学试题中的应用

微粒观和元素观在化学试题中的应用简答题中应用:1、纯净物是由元素组成的。

2、纯净物是由微粒构成的;或分子或原子或离子3、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4、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从组成新的分子。

例如;水的通电分解;氢气在氧气中燃烧5、物理变化的实质是微粒(分子)本身不变,微粒间隔发生变化(变大或变小)例如;水的三态变化。

6、微粒结构不同,性质不同:例如;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原因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性质不同,原因:分子结构不同或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过氧化氢和水的性质不同,原因:分子结构不同或一个过氧化氢分子比一个水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金属钠和金属镁的性质不同,原因是原子结构不同或核外电子数不同或最外层电子数不同7、氢氧化钠(NaOH)溶液和氢氧化钙【Ca(OH)2】溶液都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原因是都含相同的OH-【氢氧根离子】;硫酸铜【CuSO4]溶液和氯化铜【CuCl2】溶液都呈蓝色,都含相同的铜离子【Cu+2】8、、酸的水溶液化学性质相似,原因都含相同的氢离子(H+),例如:稀盐酸和稀硫酸;碱的水溶液化学性质相同,都相同的氢氧根离子OH-1、推断题应用: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包括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常见的单质:氧气、氢气、碳、金属铁常见的氧化物:过氧化氢、水、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非金属氧化物】氧化铁(红色固体】、氧化钙(白色固体)、氧化铜(黑色固体)酸:盐酸、硫酸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盐:碳酸钠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有机化合物、氧气、氮气、氢气、水、过氧化氢、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属单质(铁、铜、铝)和稀有气体单质(氦气、氖气、氩气)由离子构成的物质:碱类(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和盐类(氯化钠和碳酸钠)微粒观解释化学变化答题要点1、观察各微粒的构成,及微粒构成的物质属于何种2、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3、质量守恒定律的运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原子种类、原子个数不变4、观察变化前后哪些微粒变了参与了反应,哪些不变(不参与反应)5、能否写出对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反应类型6、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的微观实质:酸溶液中的H+与碱溶液中OH-结合成水分子的程。

【推荐】九年级化学全册 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教案 (新版)沪教版.doc

【推荐】九年级化学全册 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教案 (新版)沪教版.doc

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
气和二氧化碳等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性质,原因是什么?
中的固体颗粒逐渐变少,直至消失。

固体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同样是高锰酸钾溶液,有的颜色深,有的颜色浅,甚至无色。

那么我们
1
论:构成物质的微粒是在做不停的无规则运动。

我想问:为什么不会是酚酞从烧杯中挥发,
,使之变色?你又能用什么实验来证明,并不是酚酞扩散?这个实验问:我们为了加快物质的溶解,我们一般可以用加热的方法。

我们发现
3
100mL
构成物
2
运动的,微粒间有一定的空隙。

微粒的运动受温度的影响,温度越高,微构成物质的微粒间具有间隙,
3。

对化学基本观念中微粒观的认识和理解

对化学基本观念中微粒观的认识和理解

对化学基本观念中“微粒观”的认识和理解化学基本观念是中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中学生的化学基本观念是中学化学教育的重要内容。

作为基础学科之一的化学,就其科学意义来说,是在原子和分子水平、而主要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能及其相互转化的规律性的科学。

由于化学科学特有的研究对象,以微观本质为基础,所以“微粒观”是化学基本观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微粒观”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的意义调查显示:在化学成绩不佳的班级里,有近60%的学生认为化学属于难学的学科,其中有25.4%的学生因化学难学而“失去学习兴趣”,有20.9%的学生因化学难学而“厌学”。

这一结果令我们担忧。

造成化学学习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因素,又有主观因素,其中,化学学科本身的复杂性是造成化学学习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化学的学习涉及宏观、微观两大领域,尤其是微观领域,学生不能真实地看见,只能通过人为的一些模型、图片展开自己的想象。

“微粒观”在头脑中形成后,有利于引导学生将宏观与微观知识联系起来,避免孤立记忆,微观揭示了事物本质的、深层次的特征与联系,因此,对宏观知识的学习极为有利,它使得原本复杂的宏观知识变得条理有序,原本抽象复杂的概念定律变得容易理解,克服了学生死记硬背的弊端。

让学生认识化学学科的本质、理解化学概念、定律、原理的实质内涵,全面、深刻地理解化学,促进有意义学习的发生,产生对化学的兴趣,从而攻克化学“难教、难学”的突破口,达到让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的目的。

二、“微粒观”的内容构成微观世界是人用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的,化学微观认识属于科学理论知识,人们对微观世界所形成的认识不是真实的“拷贝”或“发现”,而是负载了人的想象和创造。

中学化学中对微观世界的认识主要分为三类,即:对微粒性的认识、对微观作用的认识和对微观构型的认识,各种认识中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如下: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物质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等。

中考化学复习专项9 微粒观的应用 16张PPT

中考化学复习专项9 微粒观的应用 16张PPT
A项,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破裂成原子,原 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故A正确; B项,离子带电,但带电的微粒不一定是离子,如原子核带正电, 但它不属于离子,故B错误; C项,构成物质的微粒都是在不断地运动的,故C错误; D项,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故D 错误。
2.主要考查 (1)物质的构成粒子 ①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属、某些固态非金属和稀有气体。 如:Fe、Au、Hg、C(金刚石)、Si、He、Ne等。 ②由分子构成的物质:非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 合物、某些非金属单质。如:常温下的气体(如氧气、二氧 化硫、氨气、氯化氢气体等)、某些非金属单质[如白磷(P4)、 C60等]、几乎所有的酸、绝大多数有机物等。 ③由离子构成的物质:大部分碱、盐。如:NaOH、 Ca(OH)2、NaCl、CuSO4等。
专项九微粒观的应用
知识点二:微观示意图 2.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D ) “ ”“ ”和“ ”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
A.反应物中没有单质 B.图中共表示了9种物质 C.反应后元素种类增多 D.反应后原子个数不 【变解析】由微粒的构成可知,反应物中“ ”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
专项九微粒观的应用 知识点一: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微粒 (2)以原子为核心,可以建立分子、原子和离子三种 微粒间的关系。
特别提示:不同物质的构成粒子不同,原子可以构成分子。 在化学变化中,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可转变成离子,离子通 过得失电子也可以转变成原子。
专项九微粒观的应用
知识点一: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微粒 1.下列有关微粒的叙述错误的是( C ) A.金刚石由碳原子构成 B.水蒸发,分子间隔增大 C.氯化钠晶体由分子构成 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一定不变

初三化学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知识点总结初三化学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知识点总结一、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1、物质都是由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许多实验表明,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如水是由水的微粒构成,高锰酸钾是由高锰酸钾微粒构成的,蔗糖是由蔗糖的微粒构成的。

2、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性质,这与构成它们的微粒有关氧气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能灭火,水能分解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又能化合生成水,不同物质的化学性质有所不同,这是由于构成它们的微粒不同,而构成它们的微粒就体现了它们的化学性质。

二、微粒的特点1、微粒是不断运动的无论气体、液体、固体都是由微粒构成的,而这些微粒都是不断运动的,当我们走近花圃,会闻到花香,打开酒精瓶,会闻到酒精的气味,这些都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是不停地运动的。

2、微粒之间有空隙无论固体、液体还是气体,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都有一定的空隙,不同物质微粒的空隙大小不同,在固体、液体中,微粒之间距离比较小,在气体物质中,微粒之间的距离比较大,所以气体往往容易被压缩,固体和液体物质不易被压缩,一般物体有热胀冷缩的现象,就是由于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减小的缘故。

三、分子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如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2、分子的基本性质(1)分子的质量很小(2)分子的体积很小(3)分子是在不停地运动的(4)分子间有空隙(5)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3、用分子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未变,如水变成水蒸气时,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其它物质的分子,如氢气在氧气中燃烧时,氢分子和氧分子化合成了水分子,水分子也不再具有氢分子和氧分子的性质。

四、原子1、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成原子,说明分子是由原子结合而成的,而原子不能再分。

2021年河南省中招考试 化学中考复习备考策略

2021年河南省中招考试 化学中考复习备考策略

出行尽量步行或骑自行车
例3.(2017•娄底)小红同学对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 不完全正确的是( C )
A.化学与健康
B.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①人体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 ①爱护水资源要节约用水和防
大②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坏 止水污染②防止金属锈蚀是保
血病
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
C.“低碳生活”
D.环境保护
【主要考查内容】 1.物质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粒 构成的; 2.微粒总是在不断运动的; 3.微粒间有一定的间隔; 4.微粒间存在着相互作用; 5.微粒间的相互转化。
例1:(2017•长沙)2016 年 12 月 16 日第一批 “共享单车”进入长沙,方便了长沙市民的绿色 出行;随着夏季气温的升高,“共享单车”的充 气轮胎容易发生爆炸的主要原因是
例2:(2017∙扬州)物质甲与乙的溶解度曲 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常温下,乙微溶于水 B.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比乙的大 C.从t2℃降至t1℃,甲溶液中有晶体析出 D.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程度比乙的大
二.推理法
【题型特点】
一般性知识的前提推出个别的、特殊 的结论,称为推理法。推理法是以科学原 理或事实为依据进行分析和推理,通常利用 前面的事实为依据判断后面的推理和结论 是否正确。常用连接词“所以、因此”等 衔接,特别要注意结论中的“一定”字眼。 推理类思想方法的应用在中考中是高频点, 主要在选择题中考查。
体积是(C )
A.180ml
B.170ml
C.162ml
D物质及其变化,是 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物质微粒观”作为一 种重要的化学基本观念, 它的形成对于学生理 解和解释宏观的事实和现象, 理解化学反应的 实质, 了解化学符号的意义等方面具有重要的 意义。特别是对于初中学生来说, 物质微粒观 的建立, 是他们开启化学之门的基础。

中考专题复习物质微粒观(共34张PPT)

中考专题复习物质微粒观(共34张PPT)
【中考专题复习】
【物质微粒观】
学习目标
1 建立微粒观
知道可溶性的酸、碱、盐在溶液中都是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2
溶液中酸、碱、盐的反应实际是离子间重新组合的反应 3
熟记化学反应中常用离子对,能理解离子反应并运用离子反应解决一
4
些中考的常见题,如判断离子在溶液中的反应问题、共存问题和鉴别 除杂等问题。
CO32OH-
O
H
H
O
H
H
H2O
O
H
H
H
O
H
分析:
在化学变化中,
分子分裂成原子, 原子重新结合成 新的分子。
通电
H
O
H
H
原子重新结合成新分子
O O
O
H
O2
H H
H H
H2
考点四:微观看反应类型
分解反应 化合反应
试一试
1、物质由:__分_子____、__原_子____、__离_子____构成。
2、在铜、氯化钠、二氧化碳、硫酸三种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
Cl-
NaOH Na2CO3
有蓝色沉淀产生, 溶液颜色变浅直至消失
2NaOH + CuCl2 = Cu(OH)2 ↓ + 2NaCl
溶液从蓝色变为浅绿 色,有红色固体析出
增加
减少

Fe 2+
SO42-
Fe 2+ Zn
SO42-
Mg2+
NaOH BaCl2
FeSO4+BaCl2=BaSO4↓+FeCl2
发生反应的常见离子对
Ca2+ CaCO3
Ba2+ BaCO3

九年级化学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1(PPT)5-2

九年级化学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1(PPT)5-2
{试试}想想如何把高锰酸 钾颗粒分成肉眼看不到的 微粒?
{结论1}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肉 眼看不到的微粒构成的。
括拿什么做货币和货币的单位,以及硬币的铸造,纸币的发行、流通等制度。 【币种】名货币的种类。 【必】①副必定;必然:我明天三点钟~到|不战则 已,战则~胜。②副必须;一定要:事~躬亲|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有一定的条件。③()名姓。 【必备】动必须具备;必须备有:旅游~|~软件|~ 工具书。 【必得】副必须;一; 速读教育加盟 速读教育加盟 ;定要:捎信儿不行,~你亲自去一趟。 【必定】副①表示判断或推 论的确凿或必然:他得到信儿,~会来|有全组同志的共同努力,这项任务~能完成。②表示意志的坚决:你放心,后天我~来接你。 【必恭必敬】见页 〖毕恭毕敬〗。 【必然】①形属性词。事理上确定不移:~趋势|胜利~属于意志坚强的人。②名哲学上指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发展规律:新事物代 替旧事物是历史发展的~。 【必然王国】哲学上指人在尚未认识和掌握客观世界规律之前,没有意志自由,行动受着必然性支配的境界。参看页〖自由王 国〗。 【必然性】名指事物发展、变化中的不可避免和一定不移的趋势。必然性是由事物的本质决定的,认识事物的必然性就是认识事物的本质(跟“偶然 性”相对)。 【必修】形属性词。学生依照学校规定必须学习的(区别于“选修”):~课程。 【必须】副①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必要;一定要:学习~刻 苦钻研。②加强命令语气:明天你~来。‖注意“必须”的否定是“无须”、“不须”或“不必”。 【必需】动一定要有;不可少:日用~品|煤铁等是发 展工业所~的原料。 【必要】形不可缺少;非这样不行: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十分~的|为了集体的利益,~时可以牺牲个人的利益。 【必要产品】由劳 动者的必要劳动生产出来的产品(跟“剩余产品”相对)。 【必要劳动】劳动者为了维持自己和家属的生活所必须付出的那一部分劳动(跟“剩余劳动”相 对)。 【必由之路】ī指前往某处必定要经过的道路,多用于比喻:信息化是企业现代化的~。 【毕】(畢)①完结;完成:礼~|~其功于一役。②〈书〉 全;完全:~生|~力|群贤~至。③二十八宿之一。④()名姓。 【毕恭毕敬】(必恭必敬)十分恭敬。 【毕竟】副表示追根究底所得的结论,强调事实 或原因:这部书虽然有缺页,~是珍本|孩子~小,不懂事。 【毕露】动பைடு நூலகம்全暴露:原形~|凶相~。 【毕命】〈书〉动结束生命(多指横死):饮弹~。 【毕生】名一生;终生:~的精力|~为民族解放事业而奋斗。 【毕肖】动完全相像:神态~。 【毕业】∥动在学校或训练班学习期满,达到规定的要求, 结束学习:大学

2021年九年级化学全册 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教案 (新版)沪教版

2021年九年级化学全册 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教案 (新版)沪教版
引入:既然要开始研究物质构成的奥秘,那么我们学会用微观的观点来观察和解释宏观的物质或现象。
二、师生互动
(一)、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
实验:探究物质的可分性
1.将高锰酸钾粉末取出少部分,用研钵将高锰酸钾再研碎,成为小颗粒。
2.将研磨的高锰酸钾粉末放入试管中少量,加入少量的水,发现试管中的固体颗粒逐渐变少,直至消失。
提问:我们为了加快物质的溶解,我们一般可以用加热的方法。我们发现相同质量的白糖在热水中溶解要比在同样多的冷水中快,这是为什么?这又能说明什么问题?
回答:温度高,构成白糖的微粒更快地扩散到水中。说明微粒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速率越大。
总结:1.构成物质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2.不同微粒的运动情况有所不同;
解释:有关物质构成的知识主要有物质是很小的微粒构成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微粒间有一定的空隙。微粒的运动受温度的影响,温度越高,微粒运动越快,微粒间的空隙就越大。当微粒间的空隙小到一定程度时,成为固体,大到一定程度时,成为液体,微粒间的空隙继续增大,就会成为气体。
提问:我们在一量筒中,现放一定量的水,然后再放入两块冰糖,观察液面情况。待全部溶解后,再观察液面,试解释。
2021年九年级化学全册 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教案 (新版)沪教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物质由微粒构成的,微粒不断运动,微粒之间有间隔,微粒间有作用力。
2.了解物质性质与微粒之间的关系:微粒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化学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够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3.构成物质的微粒间具有间隙,不同种物质的微粒间隙有所不同
总结: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总复习系列丛书化学思想方法的应用第五讲物质的微粒观【题型特点】从微观的视角认识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

“物质微粒观”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学基本观念,它的形成对于学生理解和解释宏观的事实和现象, 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 了解化学符号的意义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特别是对于初中学生来说, 物质微粒观的建立, 是他们开启化学之门的基础。

“物质微粒观”其核心是微粒作用观,即不同层次的微粒本身是有结构的,微粒结构就是内部微粒间作用的结果;物质变化是微粒间的“强”相互作用代替“弱”相互作用。

物质微粒观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它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学习过程中。

在初中阶段, 对物质微粒观的认识是以分子、原子概念的建立为标志的。

【主要考查内容】1.物质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2.微粒总是在不断运动的;3.微粒间有一定的间隔;4.微粒间存在着相互作用。

【必备知识梳理】1.微粒的基本性质:构成物质的微粒有以下性质:①微粒很小(质量小、体积小)②微粒时刻不停地做规则运动(运动速率与温度成正比)③微粒间有间隔(间隔与温度成正比,与压强成反比)④同种微粒,化学性质相同注意:①微粒时刻不停地做规则运动,温度高时运动速率快;温度低时运动速率慢,但不是不运动。

此观点可解释扩散现象。

②微粒间的间隔与温度成正比,温度高时微粒间的间隔变大,温度低时微粒间的间隔变小。

此观点可解释热胀冷缩现象。

③微粒本身的大小不受温度影响。

2.物质、元素、微粒之间的关系【典型例题】【解析】水由水分子构成,水分子由氧原子和氢原子构成,水中只有氢元素和氧元素,A错误。

【答案】A例2:(2017∙长沙)2016 年12 月16 日第一批“共享单车”进入长沙,方便了长沙市民的绿色出行;随着夏季气温的升高,“共享单车”的充气轮胎容易发生爆炸的主要原因是( ) A.分子停止运动B.分子质量变大C.分子本身的体积变大,分子运动速率减慢D.分子间隔变大,分子运动速率加快【解析】宏观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微粒间是有间隔的,温度升高间隔变大,气体的体积和压强增大,当气体膨胀发生在有限的空间里,易产生爆炸。

【答案】D例3:(2017•威海)干冰和二氧化碳气体都是由二氧化碳分子直接构成的。

对于两者中的二氧化碳分子的比对结果,正确的是()A.分子运动速率相同 B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强弱相同C.化学性质相同 D.分子之间的间隔相同【解析】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干冰和二氧化碳气体都是由二氧化碳分子直接构成,二者分子种类相同,因此化学性质也相同,C正确;分别对比两种状态下的二氧化碳分子可知,干冰和二氧化碳气体的分子运动速度、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分子之间间隔都不相同,A、B、D错误。

【答案】C例4:(2017∙成都)图是X、Y 两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X YA.X 为原子,Y 为离子B.X、Y 均属于非金属元素C.X 在反应中可失去6 个电子D.X 与Y 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YX【解析】X、Y都为原子,A错误;X最外层电子数为6>4,属于非金属元素,Y最外层电子数为2<4,属于金属元素,B错误;X在反应当中易得到2个电子,C错误;X易得到2个电子,Y易失去2个电子,所以X与Y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YX,D正确。

【答案】D例5:(2017∙自贡)铈(Ce)是一种常见的稀土元素,已知铈原子的原子核内有58个质子和82个中子,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24 B.58 C.82 D.140【解析】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58 。

【答案】B【分类突破】1.(2017•桂林)宏观/微观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建立正确的微粒观有助于化学的学习.请用微粒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阿伏加德罗指出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完善了道尔顿的原子学说。

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以再分。

(2)“醋酸糖甜”是因为_分子构成不同_。

(3)空气和氧气的主要区别是_空气中含有多种分子,氧气中含有一种分_ 。

(4)原子内部含有带电荷的质子和电子,而整个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是原子核内的质子和电子所带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正负抵消,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5)稀盐酸和稀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原因是_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_。

【解析】(1)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以再分;(2)“醋酸糖甜”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3)空气和氧气的主要区别是空气中含有多种分子,氧气中含有一种分子;(4)原子核内的质子和电子所带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正负抵消,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5)稀盐酸和稀硫酸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

2. (2017∙通辽)表中所列事实与相应的解释不相符的是( )A .AB .BC .CD .D 【解析】A.50 mL 水和50 mL 酒精混合后的溶液体积小于100 mL ,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正确.B.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是分子间有间隙,温度增大,分子间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错误.C.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稳定,是因为稀有气体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均达到相对稳定结构,故选项解释正确.D.氧气和臭氧(O 3)化学性质不相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答案】B .3. (2017•南充)下列对一些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解析】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是因为它们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A正确;加压时,6000L氧气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B正确;搅拌能加快蔗糖在水中的溶解,是因为搅拌使蔗糖分子在水中溶解的速率更快,C不正确;稀盐酸、稀硫酸均显酸性,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D正确。

【答案】D4.(2017∙苏州)下列有关分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B.温度升高,分子的体积变大C.分子在不停她运动D.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解析】A.分子很小,正确;B.温度升高,分子的体积不变,但分子间的间隔变大,错误;C.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正确;D.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正确。

【答案】B5.(2017∙枣庄) 下列关于“酒精温度计遇热读数上升”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A.分子质量增大B.分子体积扩大C.分子间隔变大D.分子个数增多【解析】温度升高,分子间隔变大,体积变大,故选C。

【答案】C6. (2017∙天津)根据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A、B、C、D所示粒子共表示______种元素(填数字)。

(2)D所示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电子(填“得到”或“失去”) 。

(3)若E中x=10 时,则该粒子属于____(填“原子”或“离子”)。

【解析】(1)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类别,A、B、C、D所示粒子共表示三种元素;(2)D所示粒子,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3)若E中x=10 时,则该粒子呈电中性,属于原子。

【答案】(1)3;(2)得到;(3)原子。

7.(2017∙苏州)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A.二氧化碳B.氯化钠C.铁D.水【解析】A、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B、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C、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D、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故选B。

【答案】B8.(2017∙广州)下列有关分子与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分子不同性质不同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C.分子在不断运动D.干冰升华时分子间的间距不变【解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不同,则性质不同,A正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B正确;分子都在不停地运动,C正确;干冰升华,二氧化碳由固态变为气态,分子间的间隔变大,D不正确。

【答案】D9.(2017∙威海)在化学变化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原子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②原子核不能被创造但能被消灭③分子既可以被创造也可以被消灭④电子不能被创造但能被消灭.A.②④B.①④C.①③D.②③【解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因而在化学变化中原子和原子核都是既不可以被创造也不可能被消灭,①的说法正确、②的说法错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一定发生变化,因而分子既可以被创造也可以被消灭,③的说法正确;原子得失电子可以形成离子,离子得失电子也可以变成原子,因而电子在化学变化中既能被创造又能被消灭,④的说法错误;【答案】C10.(2017∙广州)右图是元素X的一种粒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是非金属元素B.X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C.该粒子最外层电子层已达到相对稳定结构D.该粒子可表示为X-【解析】A.X是金属元素,错误;B.X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错误;C.最外层电子数是8个的结构是相对稳定结构,正确;D.该粒子可表示为X+,错误。

故选C。

【答案】C11.(2017∙达州)根据下图提供的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1)A图表示原子其中X的值是。

(2)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子是(填字母序号,下同)。

(3)具有稳定结构的原子。

(4)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

【解析】(1)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可知X=2+7=9。

(2)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图中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粒子为A、C及B、D,其中D 图所示微粒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属于离子,因此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子是AC。

(3)最外层电子数是8(氦是2)的结构被称为稳定结构,图中具有稳定结构的原子是B。

(4)核内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图中C、D所示粒子核内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

【答案】(1)9 (2)AC (3)B (4)CD12.(2017∙温州)5月9日,2机构发布等四种元素的中文名称。

元素的核电荷数为118,相对原子质量为294,则原子核外电子数为A.118 B.176 C.294 D.412【解析】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元素的核电荷数为118,故它的核外电子数也为118 。

【答案】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