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中物理第四章从原子核到夸克43让射线造福人类沪科版3-5
高中物理第4章从原子核到夸克42原子核的衰变沪科版3-5!
学案2 原子核的衰变[学习目标定位] 1.知道什么是放射性、放射性元素、天然放射现象.2.知道三种射线的特性.3.知道衰变及两种衰变的规律,能熟练写出衰变方程.4.会用半衰期描述衰变的速度,知道半衰期的统计意义.1.原子核的表示符号原子核用符号表示为A Z X,Z为核电荷数,原子核的核电荷数等于它的质子数,A为质量数,原子核的质量数等于它的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和,即核子数.2.常见的粒子符号:α粒子42He,质子11H,中子10n,电子0-1e.3.在核反应过程中,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定律.4.带电粒子以垂直于电场线的方向进入匀强电场,将做类平抛运动.电场力的方向:正电荷受力方向与电场线方向相同,负电荷受力方向与电场线方向相反.5.带电粒子以垂直于磁感线的方向进入匀强磁场,将做匀速圆周运动,洛伦兹力的方向可用左手定则判定.6.天然放射现象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可勒尔发现铀及其化合物能放出一种不同于X射线的新射线.(1)定义:物理学中把物质能自发地放出射线的现象叫做天然放射现象.(2)放射性:物质放出射线的性质.(3)放射性元素:具有放射性的元素.7.三种射线的性质(1)α射线:α粒子流,α粒子是氦原子核,电荷数为2,质量数为4.(2)β射线:高速运动的电子流.(3)γ射线:波长很短的电磁波.8.三种射线的本领(1)α射线:速度大约是光速的十分之一,穿透物质的本领很小,在空气中只能前进几厘米,用一张纸就能把它挡住.但它有很强的电离作用.(2)β射线:速度接近光速,对物质的穿透本领较强,能穿透几毫米厚的铝板,但它的电离作用较弱.(3)γ射线:穿透本领更强,能穿透几厘米的铅板,但它的电离作用很小.9.(1)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叫做这种元素的半衰期.半衰期反映的是大量原子核的平均衰变快慢.(2)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是由核内部自身的因素决定的.一、三种射线的特性[问题设计]图11.如图1所示,放射源放在铅块上的细孔中,铅块上方有垂直于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其放出的射线在磁场的作用下分成a、b、c三束.a、b、c三条射线哪个是α射线、哪个是β射线、哪个是γ射线?答案由左手定则知a带负电,应为β射线;c带正电,应为α射线;b不偏转,说明不带电,应为γ射线.图22.如图2中P为放在匀强电场中的天然放射源,其放出的射线在电场的作用下分成a、b、c三束.则a、b、c三束中哪个是α射线、哪个是β射线、哪个是γ射线?答案a带负电,应为β射线;c带正电,应为α射线;b不带电,应为γ射线.[要点提炼]三种射线及其特征例1 如图3甲是α、β、γ三种射线穿透能力的示意图,图乙是工业上利用射线的穿透性来检查金属内部伤痕的示意图,请问图乙中的检查是利用了哪种射线( )图3A .α射线B .β射线C .γ射线D .三种射线都可以解析 根据三种射线的性质知,甲图中能穿透铝板的是γ射线,乙图中检查钢板中的砂眼,要求射线能穿透钢板,故利用的是γ射线,选项C 正确. 答案 C二、衰变实质及次数的计算 [要点提炼] 1.衰变过程(1)α衰变:AZ X→A -4Z -2Y +42He(2)β衰变:A Z X→ A Z +1Y +0-1e 2.α衰变和β衰变的实质 (1)α衰变:210n +211H →42He (2)β衰变:10n→11H + 0-1e 3.衰变规律衰变过程遵守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 4.确定衰变次数的方法设放射性元素AZ X 经过n 次α衰变和m 次β衰变后,变成稳定的新元素A ′Z ′Y ,则衰变方程为A ZX→A ′Z ′Y +n 42He +m0-1e.根据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可列方程A =A ′+4n ,Z =Z ′+2n -m .例2 23892U 核经一系列的衰变后变为20682Pb 核,问: (1)一共经过几次α衰变和β衰变?(2)20682Pb 与238 92U 相比,质子数和中子数各少了多少? (3)综合写出这一衰变过程的方程.解析 (1)设23892U 衰变为20682Pb 经过x 次α衰变和y 次β衰变.由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可得238=206+4x ① 92=82+2x -y ② 联立①②解得x =8,y =6即一共经过8次α衰变和6次β衰变.(2)由于每发生一次α衰变质子数和中子数均减少2,每发生一次β衰变中子数减少1,而质子数增加1,故20682Pb 较23892U 质子数少10,中子数少22. (3)核反应方程为23892U→20682Pb +842He +60-1e.答案 (1)8次α衰变和6次β衰变 (2)10 22 (3)23892U→20682Pb +842He +60-1e 三、半衰期的有关计算 [要点提炼]1.对于衰变及半衰期的理解要注意以下两点(1)对于同一种元素,其半衰期是一定的,无论是加温、加压,或是处于单质、化合物状态均不影响元素的半衰期,但不同元素的半衰期不同,有的差别很大.(2)半衰期是一种统计规律.对于大量的原子核发生衰变才具有实际意义,而对于少量的原子核发生衰变,该统计规律不再适用. 2.半衰期公式N 余=N 原(12)t /τ,m 余=m 0(12)t /τ例3 若放射性元素A 的半衰期为4天,放射性元素B 的半衰期为5天,则相同质量的放射性元素A 和B 经过20天,剩下的两元素质量之比m A ∶m B 为( ) A .30∶31 B .31∶30 C .1∶2D .2∶1解析 设开始时元素A 、B 的质量都是m ,经过20天,对于元素A 来说有5个半衰期,A 剩下的质量为m A =(12)5m ;对于元素B 来说有4个半衰期,B 剩下的质量为m B =(12)4m ,所以剩下的质量之比为1∶2. 答案 C图41.(2014·福建·30(1))如图4所示,放射性元素镭衰变过程中释放出α、β、γ三种射线,分别进入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 .①表示γ射线,③表示α射线B.②表示β射线,③表示α射线C.④表示α射线,⑤表示γ射线D.⑤表示β射线,⑥表示α射线答案 C解析根据三种射线的偏转轨迹可知①⑥表示β射线,②⑤表示γ射线,③④表示α射线.选项C正确.图52.计数器是一种探测射线的仪器,如图5所示,X为未知放射源,它向右方发射放射线.放射线首先通过一块薄铝箔P(厚度约为1 mm),并经过一个强磁场区域后到达计数器,计数器上单位时间内记录到的射线粒子是一定的,现将强磁场移开,计数器单位时间内所记录的射线粒子基本保持不变,然后将薄铝箔P移开,则计数器单位时间内记录的射线粒子明显上升,据此可以判定X为( )A.纯β射线放射源B.纯γ射线放射源C.α射线和β射线的混合放射源D.α射线和γ射线的混合放射源答案 D解析将强磁场移开,计数器单位时间内所记录的射线粒子基本保持不变,即磁场对射线粒子没有影响,则可以断定计数器接收到的是不带电的γ射线,以后将薄铝箔P(厚度约为1 mm)移开,则计数器单位时间内记录的射线粒子明显上升,这说明计数器除了接收到了γ射线之外,还接收到了一种原来被厚度约为1 mm的簿铝箔P挡住的射线,而厚度约为1 mm的簿铝箔只能将α射线挡住,所以X为能放射α射线和γ射线的混合放射源,故选项D正确.3.氪90(9036Kr)是不稳定的,它经过一系列衰变最终成为稳定的锆90(9040Zr),这些衰变是( ) A.1次α衰变,6次β衰变B.4次β衰变C.2次α衰变D .2次α衰变,2次β衰变 答案 B解析 方法一 推理计算法根据衰变规律,β衰变不影响核的质量数,发生一次β衰变,核电荷数增加1;发生一次α衰变,质量数减少4,核电荷数减少2.9036Kr 衰变为9040Zr ,质量数不变,故未发生α衰变;核电荷数增加4,一定是发生了4次β衰变. 方法二 列方程求解设9036Kr 衰变为9040Zr ,经过了x 次α衰变,y 次β衰变,则有9036Kr→9040Zr +x 42He +y0-1e由质量数守恒得90=90+4x 由电荷数守恒得36=40+2x -y解得x =0,y =4,即只经过了4次β衰变, 选项B 正确.4.放射性同位素2411Na 的样品经过6小时后还剩下18没有衰变,求它的半衰期.答案 2 h解析 每经1个半衰期放射性物质的质量都减半,则经过n 个半衰期剩余的质量为m =m 0(12)n . 设6小时经过的半衰期个数为n ,则(12)n =18,所以n =3.则2411Na 的半衰期为T =tn=2 h.[基础题]1.下列哪些事实表明原子核具有复杂结构( ) A .α粒子的散射实验 B .天然放射现象 C .阴极射线的发现 D .X 射线的发现 答案 B解析 从原子核里能放出射线,说明原子核具有复杂结构.2.原子核中能放出α、β、γ射线,关于原子核的组成,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子核中,有质子、中子,还有α粒子B.原子核中,有质子、中子,还有β粒子C.原子核中,有质子、中子,还有γ粒子D.原子核中,只有质子和中子答案 D解析在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中,2个质子和2个中子结合的较紧密,有时作为一个整体放出,这就是α粒子的来源.说到底,它仍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不能据此认为它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原子核里是没有电子的,但中子可以转化成质子,并向核外释放一个电子,这就是β粒子.原子核发生衰变后处于高能级,在回到低能级时多余的能量以γ光子的形式辐射出来,形成γ射线.故原子核里也没有γ粒子.3.放射性元素衰变时放出的三种射线,按穿透能力由强到弱的排列顺序是( )A.α射线,β射线,γ射线B.γ射线,β射线,α射线C.γ射线,α射线,β射线D.β射线,α射线,γ射线答案 B解析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α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弱,选B.4.“朝核危机”引起全球瞩目,其焦点就是朝鲜核电站采用轻水堆还是重水堆发电.重水堆核电站在发电的同时还可以生产出可供研制核武器的钚239(239 94Pu),这种钚239可由铀239(239 92U)经过n次β衰变而产生,则n为( )A.2 B.239 C.145 D.92答案 A解析β衰变规律是质量数不变,质子数增加1.239 94Pu比239 92U质子数增加2,所以发生2次β衰变,A对.5.最近几年,原子核科学家在超重元素的探测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1996年,科学家们在研究某两个重离子结合成超重元素的反应时,发现生成的超重元素的核A Z X经过6次α衰变后的产物是253100Fm.由此可以判定生成的超重元素的原子序数和质量数分别是( ) A.124、259 B.124、265C.112、265 D.112、277答案 D解析 题中的核A Z X 经过6次α衰变后生成253100Fm ,注意到253100Fm 的电荷数为100,质量数为253,每发生一次α衰变质量数减少4,电荷数减少2.由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有A =4×6+253=277,Z =2×6+100=112,所以选项D 正确.6.某放射性元素经过11.4天有7/8的原子核发生了衰变,该元素的半衰期为( ) A .11.4天 B .7.6天 C .5.7天 D .3.8天 答案 D解析 半衰期是指有半数原子核发生衰变的时间,根据半衰期公式有(12)t τ=18,tτ=3,因为t =11.4天,所以τ=11.43=3.8天.7.在横线上填上粒子符号和衰变类型.(1)23892U→23490Th +________,属于________衰变 (2)23490Th→23491Pa +________,属于________衰变 (3)21084Po→21085At +________,属于________衰变 (4)6629Cu→6227Co +________,属于________衰变答案 (1)42He α (2)0-1e β (3)0-1e β (4)42He α解析 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以判断,(1)中生成的粒子为42He ,属于α衰变;(2)中生成粒子为0-1e ,属于β衰变;(3)中生成粒子为0-1e ,属于β衰变;(4)中生成粒子为42He ,属于α衰变. [能力题]8.23892U 衰变为222 86Rn 要经过m 次α衰变和n 次β衰变,则m ,n 分别为( ) A .2,4 B .4,2 C .4,6 D .16,6 答案 B解析 由于衰变后的新核质量数减少了16,说明发生α衰变的次数是m =164=4(次),发生β衰变的次数是n =86-(92-8)=2(次),故选项B 正确.9.14C 测年法是利用14C 衰变规律对古生物进行年代测定的方法.若以横坐标t 表示时间,纵坐标m 表示任意时刻14C 的质量,m 0为t =0时14C 的质量.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14C 衰变规律的是( )答案 C解析 由公式m =m 0·(12)t τ可知14C 的衰变图像应为C.10.原子核23892U 经放射性衰变①变为原子核23490Th ,继而经放射性衰变②变为原子核23491Pa ,再经放射性衰变③变为原子核23492U.放射性衰变①、②和③依次为( ) A .α衰变、β衰变和β衰变 B .β衰变、α衰变和β衰变 C .β衰变、β衰变和α衰变 D .α衰变、β衰变和α衰变 答案 A 解析23892U ――→① 234 90Th ,质量数减少4,电荷数减少2,说明①为α衰变.23490Th ――→② 23491Pa ,质子数加1,说明②为β衰变,中子转化成质子.23491Pa ――→③ 234 92U ,质子数加1,说明③为β衰变,中子转化成质子. [探究与拓展题]图111.静止在匀强磁场中的某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当它放出一个α粒子后,其速度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测得α粒子和反冲核轨道半径之比为44∶1,如图1所示(图中直径没有按比例画)则( )A .α粒子和反冲核的动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B .原来放射性元素的核电荷数是90C .反冲核的核电荷数是88D .α粒子和反冲核的速度之比为1∶88 答案 ABC11 解析 粒子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遵守动量守恒定律,由于原来的原子核是静止的,初动量为零,则末动量也为零,即α粒子和反冲核的动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A 正确.由于释放的α粒子和反冲核,在垂直于磁场的平面内且在洛伦兹力作用下做匀速圆周运动,所以由牛顿第二定律得qvB =m v 2R ,得R =mv qB .若原来放射性元素的核电荷数为Q ,则对α粒子R 1=p 1B ·2e .对反冲核R 2=p 2B Q -2 e .由于p 1=p 2,所以有R 1R 2=441.解得Q =90.它们的速度大小与质量成反比.所以B 、C 正确,D 错误.。
高中物理第4章从原子核到夸克3让射线造福人类精练(含解析)沪教版选修3-5
让射线造福人类1.了解正电子的发现过程.2。
了解探测射线的仪器和方法.(重点+难点)3。
了解放射性的应用和保护.(难点)[学生用书P57]一、人工放射性元素的发现1.约里奥。
居里夫妇在发现中子时错失一次良机,但后来的一个重大发现,为发现更多的放射性元素开辟了全新的途径,他们的重大发现是发现了放射性同位素.用α粒子轰击铝箔时除探测到预料中的中子,还意外地探测到了正电子.原来是α粒子轰击铝箔后,得到了一种新元素,磷的一种同位素:错误!P,这种新元素具有正电子放射性.2.核反应方程是:4,2He+错误!Al→错误!P+错误!n,错误!P→错误!Si+错误!e.人们用原子反应堆和加速器生产的放射性同位素已达2 000 多种.二、探测射线的仪器和方法1.计数器的原理:在金属丝和圆筒两极间加上一定的电压,这个电压稍低于管内气体的击穿电压.当某种射线粒子进入管内时,它使管内的气体分子电离,产生电子…这样,一个粒子进入管中后可以产生大量电子,这些电子到达阳极,正离子到达阴极,在计数管电路中产生了一个相当强脉冲放电,利用电子仪器可以把放电次数记录下来.2.云室(1)原理:粒子在云室内气体中飞过,使沿途的气体分子电离,过饱和酒精蒸汽就会以这些离子为核心凝结成雾滴,于是显示出射线的径迹.(2)粒子径迹:α粒子的径迹直而粗.β粒子的径迹比较细,而且常常弯曲.γ粒子的电离本领更小,在云室中一般看不到它的径迹.3.乳胶照相的原理:利用高速运动的带电粒子能使照相底片感光的特征,可以直接用照相底片来得到粒子的径迹.三、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1.射线的应用应用共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作为射线源,另一方面是作为示踪原子.2.放射性污染及其防护(1)在人类生活中存在着自然辐射,像空气、水、还有一些生活用品等,这类放射源的辐射都很弱,没有发现对人体健康有什么影响.(2)过强的辐射,无论是哪种射线(包括电磁辐射)都会对生物体造成危害.防护方法是:远离放射源,对废弃的放射源要交给公安部门或在指定地点深埋,并要远离水源等等.医学上做射线治疗用的放射性元素,应用半衰期长的还是短的?为什么?提示:半衰期短的.因为半衰期短的放射性废料容易处理,并且射线对人体组织有破坏作用.探测射线的方法[学生用书P58]1.威尔逊云室:α粒子的质量比较大,在气体中飞行不易改变方向,并且电离本领大,沿途产生的离子多,所以它在云室中的径迹直而短粗;β粒子的质量小,跟气体碰撞时容易改变方向,并且电离本领小,沿途产生的离子少,所以它在云室中的径迹比较细,且常常发生弯曲;γ粒子的电离本领更小,一般看不见它的径迹.如果把云室放在磁场中,从带电粒子运动轨迹的弯曲方向,还可知道粒子所带电荷的正负.2.气泡室:气泡室的原理同云室的原理类似,所不同的是气泡室里装的是液体,如液态氢.控制气泡室内液体的温度和压强,使温度略低于液体的沸点.当气泡室内压强突然降低时,液体的沸点变低,因此液体过热,粒子通过液体时在它的周围就有气泡形成,从而显示粒子径迹.3.盖革—米勒计数器(1)构造:盖革-米勒计数器的主要部分是盖革-米勒计数管.它的外面是玻璃管,里面有一个接在电源负极的导电圆筒(或在玻璃管上镀导电膜代替),筒的中间有一条接正极的金属丝.玻璃管中装有低压的惰性气体,如氩、氖等,以及少量酒精蒸气或溴蒸气,管内压强约为10~20 kPa.金属丝和圆筒间的电压约100 V,这个电压稍低于管内气体的电离电压.(2)原理:当射线粒子进入管内时,它使管内的气体电离,产生的电子在电场中加速.电子跟管中的气体分子碰撞时,又使气体分子电离,产生电子……这样,一个粒子进入管中可以产生大量电子.这些电子到达阳极,正离子到达阴极,在电路中就产生一次脉冲放电,利用电子仪器可以把放电次数记录下来.根据径迹的长短和粗细,可以知道粒子的性质;把云室放在磁场中,从带电粒子运动轨迹的弯曲方向,还可以知道粒子所带电荷的正负.(多选)关于放射线的探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气泡室探测射线的原理与云室探测射线的原理类似B.由气泡室内射线的径迹可以分析粒子的带电、动量、能量等情况C.盖革-米勒计数器探测射线的原理中也利用射线的电离本领D.盖革-米勒计数器不仅能计数,还能用来分析射线的性质[思路点拨]了解各种探测仪的工作原理,并能区别其不同点.[解析] 气泡室探测射线的原理与云室类似,不同的是通过射线在气泡室中经过时产生气泡来显示射线径迹,故A选项正确;由气泡室内径迹中气泡的多少及径迹在磁场中的弯曲方向等,可分析射线的带电、动量、能量等情况,故B选项正确;盖革-米勒计数器利用射线的电离作用,产生电脉冲进而计数,所以C选项正确;对于不同射线产生的脉冲现象相同,因此计数器只能用来计数,不能区分射线的种类,所以D选项错误.[答案]ABC错误!威耳逊云室和气泡室都是依据径迹探测射线的性质和种类,而盖革-米勒计数器只能计数,不能区分射线的种类.放射线的应用和防护[学生用书P59] 1.人工放射性同位素的优点(1)放射强度容易控制.(2)可制成各种所需的形状.(3)半衰期短,废料易处理.2.放射性同位素的主要应用(1)利用它的射线①利用γ射线的贯穿本领,可用γ射线探伤等.②利用α射线的电离作用很强,可消除有害静电.③利用γ射线对生物组织的物理和化学作用,可用来使种子发生变异,培育良种、灭菌消毒.④利用放射线的能量,在医疗上,常用以抑制甚至杀死病变组织,还可以轰击原子核,诱发核反应.(2)作为示踪原子①在农业生产中,探测农作物在不同的季节对元素的需求.②在工业中,检查输油管道上的漏油位置.③在生物医疗上,可以检查人体对某元素的吸收情况,也可以帮助确定肿瘤的部位和范围.人造放射性同位素与天然放射性物质相比有许多优点,因此,凡是用到射线时,用的都是人造放射性同位素.3.放射性的污染与防护污染与防护举例与措施说明污染核爆炸核爆炸的最初几秒钟辐射出来的主要是强烈的γ射线与中子流核泄漏核工业生产和核科学家研究中使用放射性原材料,一旦泄露就会造成严重污染医疗照射医疗中如果放射线的剂量过大,也会导致病人受到损害,甚至造成病人的死亡防护密封防护把放射源密封在特殊的包壳里,或者用特殊的方法覆盖,以防止射线泄漏距离防护距放射源越远,人体吸收的剂量就越少,受到的危害就越轻时间防护尽量减少受辐射的时间屏蔽防护在放射源与人体之间加屏蔽物能起到防护作用.铅的屏蔽作用最好用人工方法得到放射性同位素,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发现,天然放射性同位素只不过40几种,而今天人工制造的同位素已达2 000多种,每种元素都有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在农业、医疗卫生、科研等许多方面得到广泛应用.(1)如图是工厂利用放射线自动控制铝板厚度的装置示意图,如工厂生产的是厚度 1 mm铝板,在α、β、γ三种射线中,你认为对铝板的厚度起主要作用的是________射线.(2)在我国首先用人工方法合成牛胰岛素时需要证明人工合成的牛胰岛素结晶跟天然牛胰岛素结晶是同一物质,为此曾采用放射性同位素14C做________.[解析] (1)α射线穿透物质的本领弱,不能穿透厚度1 mm 的铝板,因而探测器不能探到,γ射线穿透本领最强,穿透 1 mm的铝板和几毫米厚铝板打在探测器上很难分辨,β射线也能穿透几毫米厚的铝板,但厚度不同,穿透后β射线中的电子运动状态不同,探测器容易分辨.(2)把掺入14C的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与天然牛胰岛素混合在一起,经多次重新结晶后,得到了放射性14C分布均匀的牛胰岛素结晶,这就证明了人工合成的牛胰岛素与天然牛胰岛素合为一体,它们是同一物质,把这种放射性同位素的原子掺到其他物质中去,让它们一起运动迁移,再用放射性探测仪器进行追踪,就可以知道放射性原子通过什么路径,运动到哪里了,是怎样分布的,从而可了解某些不容易查明的情况或规律,人们把这种用途的放射性同位素叫做示踪原子.[答案] (1)β(2)示踪原子错误!(1)用射线来测量厚度,一般不选取α射线是因为其穿透能力太差,更多的是选取γ射线,也有部分选取β射线的.(2)给病人治疗癌症、培育优良品种、延长食物保质期一般选取γ射线.(3)使用放射线时安全是第一位的.(多选)近几年,我国北京、上海、山东、洛阳、广州各地引进了十多台γ刀,治疗患者5 000余例,效果极好,成为治疗脑肿瘤的最佳仪器,令人感叹的是,用γ刀治疗时不用麻醉,病人清醒,时间短,半小时内完成手术,无需住院,因而γ刀被誉为“神刀".据报道,我国自己研制的旋式γ刀性能更好,即将进入各大医院为患者服务.γ刀治疗脑肿瘤主要是利用()A.γ射线具有很强的贯穿本领B.γ射线具有很强的电离作用C.γ射线具有很高的能量D.γ射线能很容易地绕过阻碍物到达目的地解析:选AC.γ射线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具有较高的能量,它的贯穿本领很强,甚至可以穿透几厘米的铅板,但它的电离作用很小.γ刀治疗肿瘤时,通常是同时用多束γ射线,使它们穿透脑颅和健康区域在病灶处会聚,利用γ射线的高能杀死肿瘤细胞.如图所示.综上所述,本题正确选项为A、C。
高中物理 第4章 从原子核到夸克 4.3 让射线造福人类学业分层测评 沪科版选修35
4.3 让射线造福人类(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1.关于放射性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α射线使空气电离,把静电荷导走B.利用β射线照射植物的种子,使产量显著增加C.利用γ射线来治疗肺癌、食道癌等疾病D.利用放射性同位素跟它的非放射性同位素的化学性质相同,作为示踪原子E.利用β射线进行金属探伤【解析】α射线的电离作用很强,可利用α射线的电离作用,把静电荷导走A对;γ射线对生物具有物理化学作用,照射种子可使基因变异,可用于放射性治疗,β射线不具有生物作用,B错,C对;同位素的核外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同,放射性同位素带有“放射性标记”,可用探测器探测,D对;利用γ射线进行金属探伤,E错.【答案】ACD2.关于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可以发现和制造新元素B.在人工核反应过程中,质量守恒C.利用示踪原子可以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D.人类一直生活在放射性的环境中E.射线对人体没有破坏作用【解析】通过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可以发现和制造新元素,A项正确;在人工核反应过程中,质量数守恒,B项错;利用示踪原子可以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C项正确;人类一直生活在放射性的环境中,地球上的每个角落都有射线,D项正确;只有在安全剂量之内的射线才对人体没有破坏作用,E项错.【答案】ACD3.放射性同位素钴60能放出较强的γ射线,其强度容易控制,这使得γ射线得到广泛应用.下列选项中,属于γ射线的应用的是( )A.医学上制成γ刀,无需开颅即可治疗脑肿瘤B.机器运转时常产生很多静电,用γ射线照射机器可将电荷导入大地C.铝加工厂将接收到的γ射线信号输入计算机,可对薄铝板的厚度进行自动控制D.用γ射线照射草莓、荔枝等水果,可延长保存期E.γ射线的穿透能力很强,可用于钢板探伤【解析】γ射线的电离作用很弱,不能使空气电离成为导体,B错误;γ射线的穿透能力很强,薄铝板的厚度变化时,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变化很小,不能控制铝板厚度,但可用于金属钢板探伤,C错误,E正确;γ射线能量很大,可以杀菌,延长水果的保存期,对肿瘤细胞有很强的杀伤作用,故A、D正确.【答案】ADE4.用α粒子照射充氮的云室,摄得如图432所示的照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432A.A是α粒子的径迹B.B是α粒子的径迹C.C是α粒子的径迹D.A是新核的径迹E.C是质子的径迹【解析】α粒子轰击氮的核反应方程为42He+14 7N→17 8O+11H,入射的是α粒子.所以B 是α粒子产生的径迹,质量大、电离作用强的新核17 8O,径迹粗而短,故A是新核径迹.质子电离作用弱一些,贯穿作用强,所以细而长的径迹是质子的径迹.所以正确选项为B、D、E.【答案】BDE5.防止放射性污染的防护措施有( )A.将废弃的放射性物质进行深埋B.将废弃的放射性物质倒在下水道里C.接触放射性物质的人员穿上铅防护服D.严格和准确控制放射性物质的放射剂量E.将废弃的放射性物质投放到大海里【解析】因为放射性物质残存的时间太长,具有辐射性,故应将其深埋,A对,B、E 均错;铅具有一定的防止放射性的能力,接触放射性物质的人员穿上铅防护服,并要控制一定的放射剂量,故C、D对.【答案】ACD6.医学界通过14C标记的C60发现一种C60的羧酸衍生物,在特定条件下可以通过断裂DNA 抑制艾滋病病毒的繁殖,则14C的用途是________.【解析】用14C标记C60来查明元素的行踪,发现可以通过断裂DNA抑制艾滋病病毒的繁殖,因此14C的作用是做示踪原子.【答案】示踪原子7.放射性在技术上有很多应用,不同的放射源可用于不同目的.下表列出了一些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和可供利用的射线.利用适当的放射线来测定通过轧辊后的薄膜厚度是否均匀.可利用的元素是________.【解析】要测定聚乙烯薄膜的厚度,则要求射线可以穿透薄膜,因此α射线不合适;另外,射线穿透作用还要受薄膜厚度影响,γ射线穿透作用最强,薄膜厚度不会影响γ射线穿透,所以只能选用β射线,而氡222半衰期太小,铀238半衰期太长,所以只有锶90较合适.【答案】锶908.用人工方法得到放射性同位素,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发现,天然放射性同位素只不过40几种,而今天人工制造的同位素已达1 000多种,每种元素都有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在农业、医疗卫生、科研等许多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导学号:67080039】(1)带电的验电器在放射线照射下电荷会很快消失,其原因是________.A.射线的贯穿作用B.射线的电离作用C.射线的物理、化学作用D.以上三个选项都不是(2)如图433是工厂利用放射线自动控制铝板厚度的装置示意图,如工厂生产的是厚度1 mm铝板,在α、β、γ三种射线中,你认为对铝板的厚度起主要作用的是________射线.图433(3)在我国首先用人工方法合成牛胰岛素时需要证明人工合成的牛胰岛素结晶跟天然牛胰岛素结晶是同一物质,为此曾采用放射性同位素14C做________.【解析】(1)因放射性的电离作用,空气中与验电器所带电荷电性相反的离子与之中和,所以使验电器所带电荷消失.(2)α射线穿透物质的本领弱,不能穿透厚度1 mm的铝板,因而探测器不能探到,γ射线穿透本领最强,穿透1 mm的铝板和几毫米厚铝板打在探测器上很难分辨,β射线也能穿透几毫米厚的铝板,但厚度不同,穿透后β射线中的电子运动状态不同,探测器容易分辨.(3)把掺入14C的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与天然牛胰岛素混合在一起,经多次重新结晶后,得到了放射性14C分布均匀的牛胰岛素结晶,这就证明了人工合成的牛胰岛素与天然牛胰岛素合为一体,它们是同一物质,把这种放射性同位素的原子掺到其他物质中去,让它们一起运动迁移,再用放射性探测仪器进行追踪,就可以知道放射性原子通过什么路径,运动到哪里了,是怎样分布的,从而可了解某些不容易查明的情况或规律,人们把这种用途的放射性同位素叫做示踪原子.【答案】(1)B (2)β(3)示踪原子[能力提升]9.贫铀炸弹是一种杀伤力很强的武器,贫铀是提炼铀235以后的副产品,其主要成分为铀238,贫铀炸弹不仅有很强的穿甲能力,而且铀238具有放射性,残留物可长期对环境起破坏作用而造成污染.人长期生活在该环境中会受到核辐射而患上皮肤癌和白血病.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铀238的衰变方程式为:238 92U→234 90Th+42HeB.235 92U和238 92U互为同位素C.人患皮肤癌和白血病是因为核辐射导致了基因突变D.贫铀弹的穿甲能力很强,也是因为它的放射性E.癌症病人可以生活在遭受贫铀炸弹破坏的环境里,以达到放射性治疗的效果【解析】铀238具有放射性,放出一个α粒子,变成钍234,A正确.铀238和铀235质子数相同,故互为同位素,B正确.核辐射能导致基因突变,是皮肤癌和白血病的诱因之一,C正确.贫铀弹的穿甲能力很强,是因为它的弹芯是由高密度、高强度、高韧性的铀合金组成,袭击目标时产生高温化学反应,所以其爆炸力、穿透力远远超过一般炸弹,D错.医学上利用放射线治疗癌症是有放射位置和放射剂量限制的,不能直接生活在被贫铀炸弹破坏的环境里,E错.【答案】ABC10.某校学生在进行社会综合实践活动时,收集列出了一些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和可供利用的射线(见下表),并总结出它们的几种用途.A.塑料公司生产聚乙烯薄膜,方法是让较厚的聚乙烯膜通过轧辊后变薄,利用α射线来测定通过轧辊后的薄膜厚度是否均匀B.钴60的半衰期为5年,若取4个钴60原子核,经10年后就一定剩下一个原子核C.把放射性元素钋210掺杂到其他稳定元素中,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不变D.用锝99可以作示踪原子,用来诊断人体内的器官是否正常.方法是给被检查者注射或口服附有放射性同位素的元素的某些物质,当这些物质的一部分到达到检查的器官时,可根据放射性同位素的射线情况分析器官正常与否E.半衰期是一个统计概念,对大量的原子核的衰变才有意义【解析】 因为α射线不能穿透薄膜,无法测量薄膜的厚度,所以A 错误;钴60的半衰期为5年是指大量钴60原子核因衰变而减少到它原来数目的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因此B 错误,C 、E 正确;检查时,要在人体外探测到体内辐射出来的射线,而又不能让放射性物质长期留在体内,所以应选取锝99作为放射源,D 正确.【答案】 CDE11.为了临床测定病人血液的体积,可根据磷酸盐在血液中被红血球吸收这一事实,向病人体内输入适量含有3215P 作示踪原子的血液,先将含有3215P 的血液4 cm 3分为两等份,其中一份留作标准样品,20 min 后测量出其放射性强度为10 800 s -1;另一份则通过静脉注射进入病人体内,经20 min 后,放射性血液分布于全身,再从病人体内抽出血液样品2 cm 3,测出其放射性强度为5 s -1,则病人的血液体积大约为多少?【解析】 由于标准样品与输入体内的3215P 的总量是相等的,因此两者的放射性强度与3215P 原子核的总数均是相等的.设病人血液总体积为V ,应有52×V =10 800, 解得:V =4 320 cm 3.【答案】 4 320 cm 312.1956年李政道和杨振宁提出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并由吴健雄用6027Co 的衰变来验证,其核反应方程是6027Co→A Z Ni + 0-1e +νe .其中νe 是反中微子,它的电荷量为零,静止质量可认为是零.(1)在上述衰变方程中,衰变产物A Z Ni 的质量数A 是________,核电荷数Z 是________.(2)在衰变前6027Co 核静止,根据云室照片可以看出,衰变产物Ni 和 0-1e 的运动径迹不在一条直线上,如果认为衰变产物只有Ni 和 0-1e ,那么衰变过程将违背________守恒定律.(3)6027Co 是典型的γ放射源,可用于作物诱变育种.我国应用该方法培育出了许多农作物新品种,如棉花高产品种“鲁棉1号”,年种植面积曾达到3 000多万亩,在我国自己培育的棉花品种中栽培面积最大.γ射线处理作物后主要引起________,从而产生可遗传的变异.【解析】 (1)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核反应方程为:6027Co→6028Ni + 0-1e +νe ,由此得出两空分别为60和28.(2)衰变过程遵循动量守恒定律.原来静止的核动量为零,分裂成两个粒子后,这两个粒子的动量和应还是零,则两粒子径迹必在同一直线上.现在发现Ni和 0-1e的运动径迹不在同一直线上,如果认为衰变产物只有Ni和 0-1e,就一定会违背动量守恒定律.(3)用γ射线照射种子,会使种子的遗传基因发生突变,从而培育出优良品种.【答案】(1)60 28 (2)动量(3)基因突变13.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的基本原理是:将放射性同位素15O注入人体,参与人体的代谢过程.15O在人体内衰变放出正电子,与人体内负电子相遇而湮灭转化为一对光子,被探测器探测到,经计算机处理后产生清晰的图像.根据PET原理,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15O的衰变和正负电子湮灭的方程式.(2)将放射性同位素15O注入人体,15O的主要用途是( )A.利用它的射线B.作为示踪原子C.参与人体的代谢过程D.有氧呼吸(3)PET中所选的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应________.(填“长”、“短”或“长短均可”)【解析】(1)由题意得15 8O→15 7N+0+1e,0+1e+0-1e→2γ.(2)将放射性同位素15O注入人体后,由于它能放出正电子,并能与人体内的负电子产生一对光子,从而被探测器探测到,所以它的用途为作为示踪原子.B正确.(3)根据同位素的用途,为了减小对人体的伤害,半衰期应该很短.【答案】(1)15 8O→15 7N+ 0+1e, 0+1e+0-1e→2γ(2)B (3)短。
2018_2019版高中物理第4章从原子核到夸克4.1原子核结构探秘课件沪科版选修3_5
√A.它们的质子数相等
√B.它们的核外电子数相等
C.它们的核子数相等
D.它们的中子数相等
解析 氕、氘、氚的核子数分别为1、2、3,因为它们是同位素,所以它 们的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相等,都为1,中子数等于核子数减去质子数,
图1
答案
[知识梳理] 1.质子的发现 从1917年起, 卢瑟福 就开始进行α射线轰击氮原子核的实验,并从氮原子 核中打出了氢核,这就是质子,用 p或11H 表示,质子是 原子核的组成部分. 2.中子的发现 (1)卢瑟福的猜想 1920年,卢瑟福提出:原子核内除了质子外,还存在一种质量与质子的质 量 大体相等 但不带电的粒子,并认为这种 不带电 的中性粒子是由电子进 入质子后形成的.
(√) (3)同位素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 × ) (4)原子核内的核子数与它的核电荷数不可能相等.( × )
答案
二、核反应方程
[导学探究] 核反应的实质是什么?它符合哪些规律? 答案 (1)核反应的实质是以基本粒子(α粒子、质子、中子等)为“炮弹” 去轰击原子核(靶核X),从而促使原子核发生变化,生成了新原子核(Y), 并放出某一粒子. (2)在转变过程中符合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规律.
[导学探究] 1919年,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发现 了质子,如图1所示为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示意图. (1)人们用α粒子轰击多种原子核,都打出了质子,说明了 什么问题? 答案 说明质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 (2)绝大多数原子核的质量数都大于其质子数,说明了什么 问题? 答案 说明原子核中除了质子外还有其他粒子.
答案
[知识梳理] 1.核反应方程定义: 用 原子核的符号 来表示核反应前后各原子核变化情况的式子. 2.规律:核反应遵守 质量 守恒定律和 电荷 守恒定律,即核反应方程两边 的质量数 和 电荷数均是守恒的. 3.核反应的条件: 用α粒子、质子、中子甚至用光子去轰击原子核.
高中物理第四章从原子核到夸克4.3让射线造福人类课后训练沪科版选修3-5
让射线造福人类1.以下关于一些物理学史说法中,正确是〔 〕。
A .卢瑟福首先提出了原子核式构造学说B .汤姆孙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发现了电子C .查德威克在原子核人工转变实验中发现了中子D .约里奥·居里夫妇没有发现人工放射性2.2000年8月21日,俄罗斯“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在巴伦支海遇难,沉入深度约为100 m 海底,“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漂浮再次引起人们对核废料与环境问题重视。
几十年来人们向巴伦支海海域倾倒了不少核废料,核废料对海洋环境有严重污染作用,其原因有〔 〕。
①铀、钚等核废料有放射性 ②铀、钚等核废料半衰期很长 ③铀、钚等重金属有毒性 ④铀、钚等核废料会造成爆炸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3.关于放射性同位素,以下说法正确是〔 〕。
A .放射性同位素与放射性元素一样,都具有一定半衰期,衰变规律一样B .放射性同位素衰变可生成另一种新元素C .放射性同位素只能是天然衰变时产生,不能用人工方法制得D .以上说法均不对4.在存放放射性元素时,假设把放射性元素①置于大量水中;②密封于铅盒中;③与轻核元素结合成化合物。
那么〔 〕。
A .措施①可减缓放射性元素衰变B .措施②可减缓放射性元素衰变C .措施③可减缓放射性元素衰变D .上述措施均无法减缓放射性元素衰变5.如下图,X 为未知放射源,L 为薄铝片,假设在放射源和计数器之间加上L 后,计数器计数率大幅度减小;再在L 和计数器之间再加竖直向下匀强磁场,计数器计数率不变。
那么X 可能是〔 〕。
A .α和β混合放射源B .纯α放射源C .α和γ混合放射源D .纯γ放射源6.三个原子核X 、Y 、Z ,X 核放出一个正电子后变为Y 核,Y 核与质子发生核反响并放出一个氦核42(He)后生成Z 核,那么下面说法正确是〔 〕。
A .X 核比Z 核多一个质子B .X 核比Z 核少一个中子C .X 核质量数比Z 核质量数大3D .X 核与Z 核总电荷是Y 核电荷2倍7.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在α粒子轰击铝箔靶时,除探测到预料中中子外,还探测到正电子,α粒子停顿轰击后,铝箔靶仍继续发射正电子,这是因为反响生成了放射性同位素。
2018-2019版高中物理第4章从原子核到夸克4.3让射线造福人类课件沪科版选修3-5
A.A是α粒子的径迹,B是质子的径迹,C是新核的径迹
B.B是α粒子的径迹,A是质子的径迹,C是新核的径迹
C.C是α粒子的径迹,A是质子的径迹,B是新核的径迹
图1
√D.B是α粒子的径迹,C是质子的径迹,A是新核的径迹
解析 α粒子的径迹是沿入射方向的.生成的新核径迹的特点是粗而短,根
据以上特点可判断D正确.
×
答案
二、探测射线的仪器和方法
[导学探究] 肉眼看不见射线,但是射线中的粒子与其他物质作用时的 现象,会显示射线的存在.阅读课本,举出一些探测射线的方法. 答案 (1)射线使气体发生电离,使计数管电路中出现脉冲电流. (2)射线使气体分子电离产生离子,过饱和汽以这些离子为核心凝结成一 条雾迹. (3)射线中的粒子使照相底片感光.
2.放射性污染及其防护 (1)危害: 过强的射线(包括电磁辐射)会对生物体造成危害. (2)防护 ①使用放射性物质时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准用手接触; ②废弃不用的放射性物质,应 交有关部门处理 ,或者在_指__定__地__点__深__埋__于__ 对 空气 、水源和食品 的 污染.
解析 答案
(2)将放射性同位素15O注入人体,15O的主要用途是
A.利用它的射线
√B.作为示踪原子
C.参与人体的代谢过程
D.有氧呼吸
解析 将放射性同位素15O注入人体后,由于它能放出正电子,并能与人 体内的负电子产生一对光子,从而被探测器探测到,所以它的用途是作 为示踪原子,B正确.
解析 答案
(3)PET中所选的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应__短__.(填“长〞“短〞或“长短均可 〞) 解析 根据同位素的用途,为了减小对人体的伤害,半衰期应该短.
1234
解析 答案
2017_2018学年高中物理第四章从原子核到夸克4.3让射线造福人类教案沪科版选修3_5
让射线造福人类关注学生的进展,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独立试探的能力是新一轮课改的重点目标。
这就要求咱们要踊跃改革教学方式,从学生的~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动身,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习的爱好,使他们踊跃、主动地取得知识和能力。
咱们以为学生知识的形成进程既不是被动同意式的,也不是真正发觉式的,而是通过外界导向的信息跟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彼此作用,才能实现新知识的发生。
问题驱动式教学确实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地、独立地钻研问题,通过他们踊跃有效地探讨式学习,来不断发觉事物转变的起因和内部联系,从中找出规律。
探测射线的方式是一节选学课,内容大部份是介绍性的,学生在学习时对其中的重点和难点不易把握,因此学习本节课宜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的主动研究去进行。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明白什么是放射性同位素,人造和天然放射性物质的要紧不同点。
(2)明白放射线的粒子与其他物质作历时产生的一些现象。
(3)明白用肉眼不能直接看到的放射线能够用适当的仪器探测到。
(4)了解云室、气泡室和计数器的简单构造和大体原理。
二、进程和方式采纳问题驱动模式进行教学,即通过“教师设问——学生阅读——学生讨论、师生互动——教师点拨、师生一起总结”的方式来使学生达到本节的教学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教学内容来培育学生学习科学的爱好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重点、难点分析)一、本节所介绍的三种仪器是核物理研究中最大体、最经常使用的实验仪器。
通过对仪器原理的介绍,应让学生明白,研究原子核转变中的微观现象,能够依照各类粒子产生的次级效应来进行观看和判定,进而了解核物理中这种研究问题的方式。
教学中要注意渗透这一点。
二、教学中应注意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来帮忙学生明白得本节内容。
如结合过饱和汽的知识,讲清云室的原理;结合电场的知识,讲清射线粒子进入盖革管中产生大量电子的进程。
盖革一弥勒计数器的工作原理是本节难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预备)教师在上课前应预备挂图、实物投影仪等教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3让射线造福人类关注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是新一轮课改的重点目标。
这就要求我们要积极改革教学方法,从学生的~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出发,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习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获得知识和能力。
我们认为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既不是被动接受式的,也不是真正发现式的,而是通过外界导向的信息跟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相互作用,才能实现新知识的发生。
问题驱动式教学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地、独立地钻研问题,通过他们积极有效地探究式学习,来不断发现事物变化的起因和内部联系,从中找出规律。
探测射线的方法是一节选学课,内容大部分是介绍性的,学生在学习时对其中的重点和难点不易把握,因此学习本节课宜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的主动研究去进行。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知道什么是放射性同位素,人造和天然放射性物质的主要不同点。
(2)知道放射线的粒子与其他物质作用时产生的一些现象。
(3)知道用肉眼不能直接看到的放射线可以用适当的仪器探测到。
(4)了解云室、气泡室和计数器的简单构造和基本原理。
2、过程和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模式进行教学,即通过“教师设问——学生阅读——学生讨论、师生互动——教师点拨、师生共同总结”的方法来使学生达到本节的教学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教学内容来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重点、难点分析)1、本节所介绍的三种仪器是核物理研究中最基本、最常用的实验仪器。
通过对仪器原理的介绍,应让学生知道,研究原子核变化中的微观现象,可以根据各种粒子产生的次级效应来进行观察和判断,进而了解核物理中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
教学中要注意渗透这一点。
2、教学中应注意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来帮助学生理解本节内容。
如结合过饱和汽的知识,讲清云室的原理;结合电场的知识,讲清射线粒子进入盖革管中产生大量电子的过程。
盖革一弥勒计数器的工作原理是本节难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准备)老师在上课前应准备挂图、实物投影仪等教具。
(教学设计)●引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了天然放射现象,知道了三种射线的本质。
但是放射线看不见,我们如何探知放射线的存在呢? 能否用人工的的方法使元素放出射线呢?●进行新课1.人工放射性同位素(1)放射性同位素:有些同位素具有放射性,叫做放射性同位素。
放射性同位素有天然和人造两种,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2)人工放射性同位素Al He P(3)人工放射性同位素的优点:放射强度容易控制;形状容易控制;半衰期短,废料容易处理。
(4)凡是用到射线时,都用人造放射性同位素学生:从这部分开始主要为学生自习和上网查找资料,一方面要掌握书本的知识,另一方面要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同时有问题的地方及时向老师提问,点评:这一节大部分为陈述性的知识,教学难度不大,学生很容易掌握,如果让学生自习并上网查相关资料,他们一样可以掌握的很好,同时还能扩展他们的知识面,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2.探测射线的仪器和方法放射线虽然看不见,但我们可根据放射线的粒子与其他物质作用时产生的一些现象来探知放射线的存在。
这些现象主要有:1、使气体电离,这些离子可使过饱和汽产生云雾或使过热液体产生气泡;2、使照相底片感光;3、使荧光物质产生荧光。
下面我们来具体学习三种核物理研究中常用的探测射线的方法。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威耳孙云室”部分的内容。
(板书)一、威耳孙云室2、基本原理是什么?组织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对课文内容及问题进行讨论,教师听取各组的讨论,适当进行指导,同时掌握了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各组间的交流讨论和汇总做准备。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回答问题l,教师应注意进行补充和评价。
采取的方式为指定一组或多组的代表汇报,其他同学补充。
威耳孙云室主要部分是一个圆筒状容器,下部是一个可以上下移动的活塞,上盖是透明的,可以通过它来观察和拍摄粒子运动的径迹。
室内由光源通过旁边的窗子照明。
少量放射性物质(放射源)放在室内侧壁附近(或放在室外,让放射线从侧壁的窗口射入)。
引导学生回答问题2,并注意结合以前学过的过饱和汽的知识,讲清云室实验的原理。
我们知道,水蒸气遇冷凝结,会形成很小的雾珠,这时它需要有凝结的核心。
云和雾就是这样形成的。
如果空气中没有任何尘埃或离子,水蒸气就是达到过饱和状态,也不能马上凝结。
但是,如果这时由于某种原因在空气中产生了离子,那么过饱和的水蒸气就会以这些离子为核心立即凝结咸雾珠。
离子是看不见的,可是雾珠是看得见的,因此可以根据出现的雾珠来推测产生离子的情形。
云室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有关过饱和汽这部分知识学生可能有所遗忘,教师可适当进行补充,这样对学生理解云室的原理很有帮助)实验时,先往云室里加少量的酒精,使室内充满酒精的饱和蒸气,然后使活塞迅速向下运动,室内气体由于迅速膨胀,温度降低,酒精蒸气达到过饱和状态。
这时如果有射线粒子从室内气体中飞过,使沿途的气体分子电离,过饱和酒精蒸气就会以这些离子为核心凝结成雾滴,这些雾滴沿射线经过的路线排列,于是就显示出了射线的径迹。
这种云室是英国物理学家威耳孙(1869—1959)在1912年发明的,故叫做威耳孙云室。
云室的原理学生在阅读和讨论的基础上不难理解,故教师应注意鼓励学生大胆发表看法,并针对学生回答的具体情况,通过层层设伺和学生的思考探究,使学生逐渐对问题形成一个清晰而全面的认识。
(应向学生强调:在云室看到的只是成串的小液滴,它描述的是射线粒子运动的径迹,而不是射线本身。
)在了解了云室的原理后,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o、p射线在云室中的径迹,比较两种径迹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这样可使学生对云室有更深的理解。
a粒子的质量比较大,在气体中飞行不易改变方向,并且电离本领大,沿途产生的离子多,所以它在云室中的径迹直而粗。
p粒子的质量小,跟气体碰撞时容易改变方向,并且电离本领小,沿途产生的离子少,所以它在云室中的径迹比较细,且常常发生弯曲。
甘粒子的电离本领更小,一般看不到它的径迹。
因此,我们根据径迹的长短和粗细,可以知道粒子的性质。
把云室放在磁场中,从带电粒子运动轨迹的弯曲方向,可以知道粒子所带电荷的正负;根据径迹的曲率半径的大小,还可以知道粒子动量的大小。
1972年我国云南宇宙射线实验站,就是利用建在3200米高山上的大型磁云室装置,发现了一个质量是十倍质子质量的重粒子。
(讲解这部分知识时可顺便复习三种射线的性质)(板书)二、气泡室组织学生阅读课文,学习气泡室的基本原理。
控制气泡室内液体的温度和压强,使室内温度略低于液体的沸点。
当气泡室内压强降低时,液体的沸点变低,因此液体过热,在通过室内射线粒子周围就有气泡形成。
’气泡室在观察比较稀少的碰撞事件时是有很大优点的。
液体中原子挤得很紧,可以发生比气体中多得多的核碰撞,而观察者将有比用云室好得多的机会来摄取所寻找的事件。
教材中图22—8为粒子经过气泡室时的径迹照片,教师可向学生进行简单说明。
人们根据照片上记录的情况,可以分析出粒子的带电、动量、能量等情况。
(气泡室的原理同云室的原理类似,学生通过迁移不难理解它,教师对这部分内容可向学生做适当的讲解与补充)组织学生阅读课本“盖革一弥勒计数器”部分的内容,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板书)三、盖革弥勒计树器2、G—M计数器的基本原理及其特点是什么?引导学生回答问题1,计数器的主要部分盖革管,如教材中图22--9所示。
外面是一根玻璃管,里面是一个接在电源负极的导电圆筒,筒的中间有一条接正极的金属丝。
管中装有低压的惰性气体(如氩、氖等,压强约为10kPa》《20kPa)和少量的酒精蒸气或溴蒸气。
’在金属丝和圆筒两极间加上一定的电压(约1000V),这个电压稍低于管内气体的电离电压。
当某种射线粒子送入管内时,它使管内的气体电离,产生的电子在电场作用下向阳极加速运动。
电子在运动中能量越来越大。
达到一定值时,跟管中的气体分子碰撞,又使气体分子电离,再产生电子,新的电子又被电场加速,这样一连串地碰撞下去,就会引起雪崩似的电离。
于是,一个射线粒子进入管中后经过一段很短时间,就会产生大量电子。
这些电子到达阳极,正离子到达阴极(正离子由于质量大,运动较慢,在运动中不会再使气体分子电离),在外电路中就产生一次脉冲放电,利用电子仪器可以把放电次数记录下来。
这种仪器是德国物理学家盖革(1882--1945)在1928年与弥勒(1911~1977)合作研制出来的,所以叫盖革一弥勒(G--M)计数器。
G—M计数器的放大倍数很大,』F常灵敏,用它来检测放射性是很方便的。
但它对于不同的射线产生的脉冲现象是相同的,因此只能用来计数,而不能区分射线的种类。
如果同时有大量粒子,或两个粒子射来的时间间隔很短(小于200~s)时,也不能计数,即它不适合于极快速的计数。
这种计数器适合于对p粒子和甘粒子进行计数。
对。
射线进行计数时,由于。
射线的贯穿能力很小,不能通过玻璃管壁,所以需在管的前方装上一个很薄的云母片窗口,使。
粒子从这个窗口射入,或把微弱的放射源放在管内。
另外,还有如闪烁计数器、乳胶照相、火花室和半导体探测器等探测器装置,利用这些装置能更精确地测定粒子的各种性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探测射线的手段也不断改进。
近年来,由于探测仪大都和电子计算机直接连接,实现了对实验全过程电子计算机控制、计算、数据处理,已经使实验方法高度自动化,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查找这方面的资料阅读。
3.射线是把双刃剑分组讨论最近大家又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了许多有关“放射性的利用”和“放射性污染的危害与防护”的资料。
下面我们以小组(4~5个人)为单位综合处理每个人的资料(此过程学生可以在课前有所准备),然后准备在课堂上作包含以下方面的陈述:1. α、β、γ三种放射线对物质的作用各自有何特点?2. 利用实例分别介绍三种放射线的应用并简要说明应用原理(或依据)。
3. 什么是示踪原子,怎样理解示踪原子的作用?4. 什么是放射性污染及放射性污染有什么可怕后果?5. 哪些事件或事物会导致放射性污染?并请举出实例。
6. 对放射性物质有哪些有效的防护措施?以上问题要通过多媒体(幻灯片)展示。
组织课堂进行小组(代表)陈述选一个小组进行陈述(一个同学陈述后,其它同学补充),配合该小组的陈述教师作相应内容的标题性板书:小组陈述完以后组织进行答辩:同学们就相关内容提出问题,先由该小组成员回答,也可以由其它同学回答。
教师视情况作必要的补充或重点内容的强调。
特别是应该及时引导、把握、控制提问及讨论的方向。
对讨论中的重点内容,教师做适当的板书演示:放映资料片《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片断。
课堂练习1.在工业生产中,某些金属材料内部出现的裂痕是无法直接观察到的,如果不能够发现它们,可能会给生产带来极大的危害.自从发现放射线后,则可以利用放射线进行探测,这是利用了( )A.原子核在α衰变中产生的42HeB.β射线的带电性质C.γ射线的穿透本领D.放射性元素的示踪本领答案 C解析γ射线的穿透本领较强,可以用来进行金属探伤,故正确答案为C.2.下列应用中把放射性同位素作为示踪原子的是( )A.射线探伤仪B.利用含有放射性131 53I的油,检测地下输油管的漏油情况C.利用6027Co治疗肿瘤等疾病D.把含有放射性元素的肥料施给农作物,用以检测确定农作物吸收养分的规律答案BD解析射线探伤仪利用了射线的穿透能力,所以选项A错误.利用含有放射性131 53I的油,可以记录油的运动踪迹,可以检查管道是否漏油,所以选项B正确.利用6027Co治疗肿瘤等疾病,利用了射线的穿透能力和高能量,所以选项C错误.把含有放射性元素的肥料施给农作物,可以记录放射性元素的踪迹,用以检测确定农作物吸收养分的规律,所以选项D正确.3.关于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放射线改变了布料的性质使其不再因摩擦而生电,从而达到消除有害静电的目的B.利用γ射线的穿透性可以为金属探伤,也能进行人体的透视C.用放射线照射作物种子使其DNA发生变异,其结果一定是更优秀的品种D.用γ射线治疗肿瘤时一定要严格控制剂量,以免对人体正常组织造成太大的伤害答案 D解析利用放射线消除有害静电是利用放射线的电离作用,使空气分子电离成为导体,将静电消除.γ射线对人体细胞伤害太大,不能用来进行人体透视.作物种子发生的DNA突变不一定都是有益的,还要经过筛选才能培育出优良品种.用γ射线治疗肿瘤对人体肯定有副作用,因此要科学地控制剂量.本题正确选项为D.4.用人工方法得到放射性同位素,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发现,天然的放射性同位素只不过40多种,而今天人工制造的放射性同位素已达2 000多种,每种元素都有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在工业、农业、医疗卫生和科学研究等许多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带电的验电器在放射线的照射下电荷会很快消失,其原因是( )A.射线的穿透作用B.射线的电离作用C.射线的物理、化学作用D.以上三个选项都不是(2)图2是工厂利用放射线自动控制铝板厚度的装置示意图.如果工厂生产的是厚度为1毫米的铝板,在α、β、γ三种射线中,你认为对铝板的厚度控制起主要作用的是____射线.图2(3)在我国首先用人工方法合成牛胰岛素时,需要证明人工合成的牛胰岛素的结晶跟天然牛胰岛素的结晶是同一种物质,为此曾采用放射性同位素14C做____________.答案(1)B (2)β(3)示踪原子解析(1)因放射线的电离作用,空气中的与验电器所带电电性相反的离子与之中和,从而使验电器所带电荷消失.(2)α射线穿透物质的本领弱,不能穿透厚度为1毫米的铝板,因而探测器不能探测,γ射线穿透物质的本领极强,穿透1毫米厚的铝板和几毫米厚的铝板打在探测器上很难分辨.β射线也能够穿透1毫米甚至几毫米厚的铝板,但厚度不同,穿透后β射线中的电子运动状态不同,探测器容易分辨.(3)把掺入14C的人工合成的牛胰岛素与天然牛胰岛素混合在一起,经过多次重新结晶后,得到了放射性14C分布均匀的牛胰岛素的结晶,这就证明了人工合成的牛胰岛素与天然牛胰岛素完全融为一体,它们是同一种物质.这种把放射性同位素的原子掺到其他物质中去,让它们一起运动、迁移,再用放射性探测仪器进行追踪,就可以知道放射性原子通过什么路径,运动到哪里了,是怎样分布的,从而可以了解某些不容易查明的情况或规律.人们把作这种用途的放射性同位素叫做示踪原子.●布置作业1、复习本节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