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来我院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合集下载

医院药品不良反应总结分析报告

医院药品不良反应总结分析报告

医院药品不良反应总结分析报告一、引言医院作为提供医疗服务的机构,扮演着维护人民健康的重要角色。

然而,即使在药品生产、使用过程中严格遵守规范,仍然无法完全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本报告旨在对医院药品不良反应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提供科学有效的对策,减少不良反应对患者健康的危害。

二、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根据最近一年的统计数据,本医院共收集到药品不良反应报告200例,其中男性占55%,女性占45%。

不良反应主要集中在30岁至60岁之间的患者(占80%),而在7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中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不同科室中,内科(40%)和外科(30%)的发生率最高,其次为儿科(20%)和妇产科(10%)。

三、药品不良反应的类型根据分类统计,药品不良反应主要分为以下几类:药物过敏反应、不良药物相互作用、药物滥用/错误使用及剂量过大、药物毒性反应、药物副作用。

其中,药物过敏反应占不良反应总数的40%,不良药物相互作用占30%,药物滥用/错误使用及剂量过大占20%,药物毒性反应占5%,副作用占5%。

四、药物过敏反应的原因和对策药物过敏反应主要是由于患者对其中一种成分或药物敏感所致。

对于患者进行详细的过敏史询问和药物过敏试验是发现患者是否存在过敏反应的有效方法。

对于过敏反应较轻的患者,建议停止使用该药物,并及时使用抗过敏药物进行处理。

对于过敏反应较严重的患者,建议在医生指导下逐步减少药物使用剂量,或者寻找其他适用的替代药物。

五、不良药物相互作用原因和对策不良药物相互作用主要是由于多种药物同时使用,导致药物之间相互干扰或增强药物的作用。

医生在开具处方时应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史和正在使用的药物,并仔细评估可能的相互作用。

对于可能存在相互作用风险的药物应选择其他药物代替,或者采取适当的剂量调整措施。

六、药物滥用/错误使用及剂量过大原因和对策药物滥用/错误使用及剂量过大主要是由于患者自行调整药物使用剂量,或者医生在处方时考虑不周导致的。

我院抗感染药物致不良反应报告1094例分析

我院抗感染药物致不良反应报告1094例分析

(6 0 % )adflw db h i sv yt 2 . 4 )T emais tn fsvr D eem i yaahl t h c n xnhm . 4.9 n oo e ytedg t ess m(2 6 % . h nf t i so ee A R w r a l npya i sok ad eate a l ei e e ao e n cc
T e e o s a m n t t n a h i et n ie c r e o D , n w i h t he lcs w r i un c p a y i( 9 6 % ) h vn u d ii r i h d te hg s cd n e a f A R i hc te o tr pa e e n tr e h m c 3 . 2 , s ao h i t h p e e n
2 0 —2 0 e e a ay e er s e t ey Re u t ADR c s s id c d y a t —if cin d g e e man y 4 —5 e r l 3 . 3 1 0 7— 0 9 w r n l z d rto p ci l . s l v s a e n u e b n i ne t r s w r il 0 o u 9 y a s odf 2 6 % .
e ie e o ci ia r to a me c to M e ho Th r p re c s s f vd nc fr lnc l a in l diain. t ds e e o td a e o ADR i u e b a t - ne to d g i o h s ia dui nd c d y n i—i fci n r s n ur o p tl u rng

感染科输液患者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分析及护理

感染科输液患者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分析及护理

感染科输液患者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分析及护理引言:随着抗感染药物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不良反应也逐渐成为临床护理中重要的问题。

感染科输液患者作为抗感染药物的主要使用人群,其不良反应情况更加值得关注。

本文将对感染科输液患者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一、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类型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种类繁多,常见的有过敏反应、药物性肝损伤、肾损害、血液系统损伤等。

过敏反应最为常见,可表现为皮疹、荨麻疹、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药物性肝损伤可表现为肝功能异常、黄疸等;肾损害可导致肾功能减退或急性肾衰竭;血液系统损伤可出现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等。

二、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分析1. 过敏反应:过敏反应是抗感染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

过敏反应程度可从轻至重,常表现为皮疹、荨麻疹、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

常见的过敏原药物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

过敏反应的发生率与患者个体差异相关,敏感体质的患者更容易发生过敏反应。

2. 药物性肝损伤:某些抗感染药物可引起肝功能异常和肝组织损伤,严重者可发生黄疸。

发生药物性肝损伤的原因较为复杂,既有药物自身的肝毒性,也与个体代谢和排毒能力有关。

常见的药物性肝损伤药物有阿奇霉素、氟康唑等。

3. 肾损害:某些抗感染药物可导致肾功能减退或急性肾衰竭。

主要原因是药物对肾小球、肾小管的直接损害或者引起血液循环不良。

常见的肾损害药物有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等。

4. 血液系统损伤:某些抗感染药物可导致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等血液系统损伤。

常见的血液系统损伤药物有氯霉素、格列宁等。

三、护理对策1. 定期监测患者体温、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及时观察、记录和报告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的情况。

2. 注意观察患者皮肤、黏膜等部位是否出现瘙痒、红斑、水肿等过敏反应症状,及时采取止痒、抗过敏等措施,必要时停药,并告知医生。

3. 加强药物监测,定期检查肝功能、肾功能、血小板、白细胞等指标,及时发现药物性肝损伤、肾损害和血液系统损伤等不良反应,积极处理。

感染科输液患者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分析及护理

感染科输液患者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分析及护理

感染科输液患者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分析及护理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感染科在临床护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过程中,抗感染药物的使用非常普遍。

一些患者在接受抗感染药物治疗时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这给护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本文将从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特点及护理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对感染科输液患者的护理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1. 药物本身的因素。

有些抗感染药物可能会直接影响患者的肝肾功能,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2. 患者个体差异。

不同的患者对抗感染药物的耐受性不同,一些患者可能更容易出现不良反应。

3. 药物的使用不当。

医院人员在给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错误,如给药剂量过大或药物配伍不当等,都会增加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风险。

1. 多样性。

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包括皮肤过敏、消化道不适、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等。

2. 可逆性。

大部分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都是可逆的,并且大多数不良反应在停药后会逐渐消失。

3. 严重性。

一些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可能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需要及时进行干预和处理。

1. 观察患者病情。

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不良反应的迹象。

2. 检测相关指标。

对患者进行定期的生命体征监测和实验室检测,及时了解患者的肝肾功能以及药物浓度的变化情况。

3. 抗感染药物的合理使用。

医护人员在给药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药物使用指南进行操作,避免因使用不当而引发患者的不良反应。

4. 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针对不同类型的不良反应,护理人员可以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如给予皮肤免疫调节剂、调整饮食结构等。

5. 教育患者及家属。

护理人员可以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教育,让他们了解不良反应的原因、预防方法以及处理措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2. 加强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

通过定期的用药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迹象。

3. 个体化用药。

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合理调整药物的用量和给药途径,避免过度用药和滥用药物。

近年来我院抗菌药品不良反应的分析

近年来我院抗菌药品不良反应的分析

近年来我院抗菌药品不良反应的分析苗亮【摘要】目的分析抗菌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与抗菌药品ADR有关的因素,包括年份、性别,年龄、ADR出现时间、药物剂型、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等.结果 274例ADR中,ADB在<30min内出现97例,30min~1h≥69例,1h~1d53例,1~3d而≥出现21例,3~7d≥出现14例,≥7d出现20例,以注射剂、灭菌粉末和片剂为主.结论临床用药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密切关注整个用药过程,针对不同人群给予特殊照顾,同时应尽量减少静脉给药,做好ADR监测与上报工作,降低ADR发生.【期刊名称】《当代医学》【年(卷),期】2011(017)021【总页数】1页(P134)【关键词】抗菌药品;不良反应【作者】苗亮【作者单位】158100,黑龙江鸡西矿业集团总医院【正文语种】中文抗菌药品是医院中使用最多的药品,由于药品剂型及给药途径多样,加之大量预防性和治疗性用药,抗菌药品临床不合理应用情况较多,由此造成的不良反应给患者的治疗带来困难。

本文对我院近3年抗菌药品不良反应(ADR)情况进行分析,旨在为抗菌药品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指导,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2008~2010年我院上报的抗菌药品ADR报告,采用整群分层等距抽样的方法选取样本共274份,具体做法为以2008~2010年所有样本作为整体,以年为单位分为2008、2009和2010年3个层,每层分别采用等距抽样方法进行抽样。

1.2 方法仔细阅读每份病历资料,由专业统计人员将其信息录入Excel表格内,并仔细核对。

分析与抗菌药品ADR有关的因素,包括年份、性别、年龄、ADR出现时间、药物剂型、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等。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我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我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药物与临床125我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分析康 欣 樊文娟 李淑红河北省唐县人民医院 河北保定 072350摘要:目的:对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探讨,以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方法:选取2019年1至12月份我院56例住院患者中发生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研究对象用药种类、不良反应类型以及患者的症状等情况,同时观察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器官系统情况。

结果:在正常的用法用量下,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多与药物本身的理化性质和患者自身因素有关,我院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多见于药品说明书上已标明的不良反应。

结论:由于临床上出现不良反应的抗菌药物多为广谱抗菌药物,不良反应较多,给患者带来不良后果,所以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非常重要,应用抗菌药物时要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

关键词: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用药安全抗菌药物是人类在与疾病斗争过程中的重大发现,是医药科学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之一,对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和保障人类生命安全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临床上抗菌药物使用非常广泛,其在预防和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由于抗菌药物的滥用及耐药性[1]的产生,进一步导致了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使与抗菌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及发生率也逐年升高,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的危害也不容忽视。

下面就对我院 56 例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选取2019年1至12月份我院56例住院患者中发生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研究对象用药种类、不良反应类型以及患者的症状等情况,同时观察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器官系统情况[2]。

我院正在使用的抗菌药物有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硝基咪类、大环内脂类、糖肽类等。

2 结果2.1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及不良反应出现的概率药物不良反应(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

抗菌药物为临床上控制感染的必备药物,且应用广泛,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也多种多样,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呈上升趋势。

感染科输液患者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分析及护理

感染科输液患者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分析及护理

感染科输液患者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分析及护理随着临床抗感染药物的广泛应用,临床上使用抗感染药物的患者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然而,在输液过程中,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却居高不下,这一问题不仅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也增加了医护人员的诊治难度。

因此,在输液管理和护理方面,护士们需要尤其注意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的及时发现和处理。

一、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类型1、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主要表现为荨麻疹、面部水肿、呼吸急促、流涕、嗓子发紧、胸口闷、皮肤瘙痒等症状。

由于过敏反应严重时会导致患者病情恶化,因此护士必须有足够的知识识别和处理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

2、肝肾损害。

某些抗感染药物如青霉素等,长期应用会增加肝肾负担,导致肝肾损害。

表现为肝功能异常、黄疸、腹泻、尿频、尿味异等症状。

3、神经系统反应。

某些抗感染药物进入体内后可对神经系统造成影响,导致头晕、嗜睡、共济失调、抽搐等症状。

4、其他反应。

抗感染药物还可能引起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不良反应,导致胸疼、低血压、肠鸣、腹胀等症状。

二、护士应当的护理及处理措施1、加强监护。

护士应当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输液情况,增加监护次数,对患者的体征和病情进行全面评估。

2、加强沟通。

护士应当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及时了解患者的不适感受,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3、减少过敏反应。

对于容易过敏的患者,应避免使用敏感药物,并在输液前进行皮试,以确保药物不会引发过敏反应。

4、强化药物知识。

护士应当掌握不同抗感染药物的特点和不良反应,以此加强对输液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的判断和处理。

5、注意药物作用时间。

不同抗感染药物具有不同的作用时间,护士在给予药物时应当根据药物特点和患者情况确定用药量和用药时间。

6、加强药物管理。

护士应当掌握药物的使用、存储、配制等方面的知识,并按照规定规范使用药物,避免药物的交叉污染和误用。

总之,在输液管理和护理方面,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的及时发现和处理显得尤其重要,护士们需要加强对药物知识和护理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以确保输液工作的安全和有效。

抗感染药不良反应临床分析

抗感染药不良反应临床分析

抗感染药不良反应临床分析自青霉素被发现以来,随着全球医疗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抗感染类药物出现于临床,极大的改善了人类在感染性疾病方面的治疗效果。

但随着用药种类、用药量的增多,临床的过敏、耐药、菌群失调等现象层出不穷,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还可能因此造成医疗事故,抗感染药物的不良反应具有极大的潜在危害性。

为了解临床抗感染药不良反应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本文对我院450份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不良反应报道均取自我院计算机数据库,研究时间2010年1月—2012年12月,研究对象包括院内所有科室应用抗感染药后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经筛查排除记录不详、患者档案不全、无主诊医生或责任护士签名等报告,入选共450份,男243例,女207例;年龄2个月~82岁,平均年龄(50±11)岁。

1.2 方法对所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发生不良反应的性别、年龄特征、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累及器官系统等。

1.3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 性别、年龄分布我院2010—2012年抗感染药不良反应男性患者占54.0%,女性患者占46.0%,性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848,P<0.01);年龄分布方面,1~18岁占20.2%,19~59岁占65.8%,60~82岁占14.0%,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238,P<0.05),19~59岁分别与0~18岁和60~82岁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963.743,1263.639,P<0.05)。

见表1。

2.2 药品种类与给药途径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和大环内酯类抗感染类用药是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的三类用药,发生比例分别占38.4%、22.4%和22.0%;在给药途径方面,静脉滴注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最高,占90.7%,其次是口服给药和肌内注射,外用给药无1例发生不良反应。

我院抗感染药物致严重不良反应分析

我院抗感染药物致严重不良反应分析

我院抗感染药物致严重不良反应分析摘要】目的:了解我院抗感染药物发生的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的情况对其分析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从而促进临床安全合理应用抗感染药物提供参考。

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2017年在应用抗感染药物所产生的严重不良反应报告,从患者情况、抗感染药物种类、给药途径等方面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126例抗感染药物严重不良反应中,抗菌药物致严重ADR例数最多,(75例,59.5%),其次为抗结核药物(31例,24.6%),第三为抗病毒类(20例,15.9%);不良反应累及的系统,器官主要是肝肾损害(109例,73.47%)与皮肤及其附件损害。

结论:抗感染药物严重不良反应与多种因素有关,部分患者发生不良反应过程隐匿,应加强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监测,重视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保障安全合理用药。

【关键词】抗感染药物;药物严重不良反应;分析;合理用药【中图分类号】R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2-0293-02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指出:药品不良反应 (ADR)主要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并对严重ADR的6种损害情形进行了规定。

近年来,临床上严重的ADR时有发生,引起了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广泛关注。

为了了解严重的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本文对我院2013—2017年收集并上报的126例严重的ADR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收集汇总我院2013—2017年通过纸质报表填报并通过网上电子系统报告的有效 ADR报告,筛选提取其中报告为严重的ADR报表并经我院ADR评价专家组审核确认抗感染药所致严重ADR共126例,进行统计分析。

1.2 判定标准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2011年颁布实施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规定:严重的ADR是指因使用药品引起以下损害情形之一的反应:导致死亡;危及生命;致癌、致畸和致出生缺陷;导致显著的或者永久的人体伤残或者器官功能的损伤;导致住院或者住院时间延长;导致其他重要医学事件,如不进行治疗可能出现上述所列情况的。

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1062019.12药物应用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分析李 蓓武汉市江夏区纸坊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湖北省武汉市 430020【摘 要】目的:分析抗感染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19年8月本院收集的400例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别从患者性别与年龄、药物构成比及种类、给药途径、涉及的系统或器官以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结果:本组400例不良反应报告中,女性177例,男性223例;年龄最小者2个月,年龄最高者92岁;引发药物不良反应的给药途径中,以静脉滴注方式发生率最高,占比72.50%(290/400);药物不良反应主要累及系统为皮肤及其附件,占比43.00%(172/400),其次为胃肠道,占比为32.50%(130/400);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抗感染药物种类共有110种,其中以头孢菌素类药物占比最高,为26.36%(29/110)。

结论: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多种因素有关,加强用药及不良反应监测,在保证患者治疗安全中具有重要作用,值得深入研究。

【关键词】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分析抗感染药物在临床中应用广泛,药物应用的合理与否也直接关系着患者治疗安全[1]。

近些年随着抗感染药物种类的增加,由此引发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显著增高。

为了了解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和参考,本文选择了400例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报告进行具体分析,具体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12月-2019年8月本院的退热效果,抑制患儿的机体免疫,改善其血沉水平。

如表1、2,观察组大叶性肺炎患儿用药后的血沉、IL-8、IL-6、TNF-α、住院天数、肺部啰音消失天数、咳嗽缓解天数、发热持续天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

对比可证地塞米松联合基础疗法在大叶性肺炎患儿中的效用较单纯基础疗法更佳。

其原因主要与地塞米松是一种具有抗风湿、抗过敏、抗休克、抑制免疫等效果的糖皮质激素有关,该药物又称德沙美松、氟甲强地松龙及氟美松,常用于肺炎、炎症、皮肤科、过敏、自身免疫等疾病诊治中,可有效对炎症因子的分泌进行削弱,对溶酶体酶释放作一定抑制[9],并可对其嗜酸性粒细胞凋亡行相应促进,联合基础疗法的整体效果较佳。

近五年来我院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近五年来我院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近五年来我院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袁晓航;徐卫峰;朱旭祥
【期刊名称】《药学研究》
【年(卷),期】2010(029)005
【摘要】目的分析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 2004年1月~2008年12月间207例抗感染药物ADR报表进行分析.结果 207例ADR报告中涉及药物12 类,40 种药品,其中头孢菌素类药物报告数为 27.1%(56/207),其次为青霉素类为20.8%(43/207)及喹诺酮类药物为
17.4%(36/207);ADR 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63.2%(144/228)损害为最多见,其次为消化系统14.0%(32/228)和局部反应7.9%(18/228).结论应加强临床ADR与药敏试验监测工作,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总页数】2页(P311-312)
【作者】袁晓航;徐卫峰;朱旭祥
【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无锡附属医院,江苏,无锡,214001;南京中医药大学无锡附属医院,江苏,无锡,214001;南京中医药大学无锡附属医院,江苏,无锡,214001【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69.3
【相关文献】
1.我院98例抗感染药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J], 李薇薇
2.我院3年来抗感染药物的使用分析 [J], 朱敏
3.我院近年来儿童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J], 黄康勤
4.我院2016年-2018年抗感染药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J], 陈少环;黄忠强;成明建
5.2016~2019年我院抗感染药物所致不良反应分析 [J], 储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院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我院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我院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近期,我们院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数量增加了不少,引起了我们的重视。

针对这一情况,我们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得到一些有价值的结论,对于我们院未来的药品管理和使用提供了指导。

首先,我们对不良反应报告的药品进行分类统计,发现绝大多数药品属于抗生素和抗炎药类,其中头孢类药品占比最高,其次是喹诺酮类和青霉素类。

这提示我们,这些药品可能存在一些特殊性质,使用时需要特别注意。

同时,我们也需要看到,这些药品使用频率较高,也有可能与其不良反应报告数量有关。

其次,我们对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了分析。

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包括药品本身的副作用、药品使用不当、患者基础疾病等。

其中,药品本身的副作用和药品使用不当的因素占比较高,患者基础疾病等其他因素影响较小。

值得注意的是,有不少药品的不良反应报告与剂量相关,这提示我们,在使用这些药品时需要严格控制剂量,避免过量使用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最后,我们对于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管理和记录进行了评价。

我们发现,部分不良反应报告并没有记录详细的信息,无法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我们提倡在报告中增加患者的基础信息、药品使用信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以便于进行更为科学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研究,我们认为,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管理和记录非常重要,可以及时发现药品不良反应和药品问题,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和治疗效果。

因此,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加强药品的监测和管理。

我们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药品监测和管理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药品,及时更新并完善医院的药品清单。

二、强调药品适量用药,提高药品使用的规范性和严谨性。

特别是抗生素等特定类别的药物,需要注意使用频率和剂量,避免过量使用。

三、完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记录和管理。

我们应该建立起一套规范的报告记录机制,保证每个不良反应事件都能得到详细的描述和记录,方便科学分析,以提高用药安全性和治疗效果。

四、加强医护人员的药品使用知识宣传和培训。

抗感染药物引起不良反应报告的分析

抗感染药物引起不良反应报告的分析

抗感染药物引起不良反应报告的分析【摘要】目的:抗感染药物引起不良反应报告的分析。

方法:本次实验采取回顾性分析研究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11月-2023年5月期间收集的103例抗感染药物引起不良反应患者,分析造成出现感染症状的相关因素,目的是确保在今后临床使用抗感染药物期间安全性。

结果:103例抗感染药物引起不良反应患者给药途径,静脉滴注给药途径高于口服、静脉注射、肌内注射、雾化吸入给药途径,P<0.05;103例抗感染药物引起不良反应患者药物种类,β-内酰胺类抗感染药物引起不良反应概率最高,高于其他种类的抗感染药物种类,P<0.05。

结论:临床在使用抗感染药物治疗期间,容易出现不良反应,应该分析造成不良反应原因,做好用药监测,保障临床抗感染药物治疗用药安全。

【关键词】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分析临床疾病患者比较常应用抗感染药物治疗,能够预防患者出现的并发症,主要是能够治疗和控制感染并发症,但是在药物治疗期间安全性保障不到位,会导致加重患者的病情状况[1]。

不注重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会发生在应用感染药物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对于患者健康造成较大的影响[2]。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21年11月-2023年5月期间收集的103例抗感染药物引起不良反应患者,患者性别占比男性43例、女性60例,年龄区间情况:小于18岁21例、19-60岁62例、60岁以上20例。

1.2方法药品分析方法,需要按照《临床用药须知》分类目录,用药不良反应累及的系统器官以及临床表现来定义。

1.3观察指标(1)103例抗感染药物引起不良反应患者给药途径,包括静脉滴注、口服、静脉注射、肌内注射、雾化吸入。

(2)103例抗感染药物引起不良反应患者药物种类,药物种类包括: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利福霉素类、抗结核药物、多肽类其他抗菌药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林可霉素、抗菌药复方制剂、大环内酯类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多肽类和酰胺酸类四环素类。

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报告162例分析

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报告162例分析

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报告162例分析目的:分析本院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并进行针对性分析。

方法:本院门诊收集的抗感染ADR报告162例,按患者性别年龄比例、给药方式、药物种类、临床表现及结果等进行分析。

结果:在162例ADR患者中,静脉输液给药引起ADR 124例(76.54%)居首位,头孢菌素类引起的ADR 106例(65.43%)居首位,在临床表现中,以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63例(38.89%)为主。

治愈145例(89.51%),好转17例(10.49%)。

未出现后遗症和死亡病例。

因果关联性评价:肯定7例(4.32%),很有可能115例(70.99%),可能的為40例(24.69%)。

结论:在临床上对一定要谨慎使用抗感染药物,以避免和减少ADR 对于严重的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要随时做好急救准备。

感染性疾病是各医院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抗感染药物是必不可少的治疗药物,在对感染和控制的治疗上是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随之而来也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在各类ADR中在居第一位[1-2]。

其造成的后果是除了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还直接导致患者病程延长,严重地影响了治疗效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3],有的还引起患者某些误会,发生不必要的医患纠纷。

为了给临床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提供参考,本文对2012年3月-2014年3月本院门诊和住院采集的162例抗感染ADR报告进行分析总结。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资料选择2012年3月-2014年3月全院各科室上报的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除外资料填写不完整及重复的,符合要求的《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共162份,资料可靠、准确、完整。

1.2 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采用Excel建立相关报告表表格,依据WHO公布的ADR分类标准进行分类统计,分为Ⅰ~Ⅳ级[1],国家ADR监测中心确定的因果关系判断进行评价,分别报告所涉及患者的年龄、性别、给药途径、抗感染药物种类、发生例数、临床表现、发生时间、原发疾病等因素进行统计分析。

感染科输液患者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分析及护理

感染科输液患者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分析及护理

感染科输液患者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分析及护理引言:感染科是医院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科室,患者通常需要长期的输液治疗,而输液中使用的抗感染药物往往会引发不良反应,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对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的分析及护理十分重要,本文将对其进行探讨。

一、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的分类及原因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的分类主要分为两大类:轻度过敏反应和严重过敏反应。

轻度过敏反应常见的症状有:皮疹、荨麻疹、瘙痒、眼结膜充血、鼻塞等,原因可能是对抗感染药物过敏;严重过敏反应常见的症状有:喘息、呼吸困难、血压下降、心率增快、面部水肿等,原因可能是由于过敏反应引起的血管扩张和组织水肿。

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通常有以下几点:过敏反应、药物代谢障碍、用药不当等。

二、护理措施1. 药物全部麻醉医师的医嘱下给予,严格遵守药物使用规范。

2. 对于有过敏史的患者,在治疗之前应进行皮试,确保患者对药物没有过敏反应。

3. 观察抗感染药物使用过程中患者的反应情况,一旦发现不良反应要及时终止药物的使用。

4. 对于发生轻度过敏反应的患者,可以给予抗过敏药物治疗,如抗组胺药、肾上腺素等。

5. 对于发生严重过敏反应的患者,应立即停用抗感染药物,并迅速采取紧急抢救措施,如给予肾上腺素、激素等。

6. 护理人员应具备紧急处理过敏反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做好预防和处理工作。

三、不良反应的预防1. 了解患者抗感染药物的过敏史,如果有过敏史应特别谨慎。

2. 避免过度使用抗感染药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并结合敏感性试验选择合适的药物。

3. 严格遵守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避免药物意外超量使用。

4. 在给药前进行皮试,有助于判断患者对于抗感染药物的过敏情况。

5. 定期监测患者的肝肾功能,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结论: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影响,我们要对此做好分析及护理工作。

通过对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的分类、原因和护理措施的探讨,有助于预防和处理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抗菌药物机制不良反应总结

抗菌药物机制不良反应总结

抗菌药物机制不良反应总结
抗菌药物是一类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其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或杀灭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然而,抗菌药物在使用过程中也可能引起一些不良反应。

以下是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总结:
1. 过敏反应:部分患者可能对某种抗菌药物过敏,出现皮疹、瘙痒、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休克甚至死亡。

2. 肝毒性:一些抗菌药物如利福平、异烟肼等可能引起肝损害,表现为转氨酶升高、黄疸等症状。

3. 肾毒性:某些抗菌药物如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类等可能对肾脏造成损害,表现为蛋白尿、血尿等症状。

4. 血液系统毒性:某些抗菌药物如氯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可能引起骨髓抑制,导致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

5. 神经系统毒性:部分抗菌药物如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等可能引起头痛、头晕、耳鸣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癫痫发作。

6. 胃肠道反应:常见的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泻、食欲不振等。

7. 心脏毒性:某些抗菌药物如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等可能对心脏造成损害,导致心律失常、心肌炎等。

8. 耳毒性:部分抗菌药物如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等可能引起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

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注意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同时,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管理,避免滥用和过度使用,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我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用药分析

我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用药分析
综上 所述 ,为进一步促进 我院儿科 抗菌药物 的合理使 用 , 可从 以下几方面加 以改进 : 3.1 用药指征方面 儿 科 医生应 明确 指征 用药 ,加 强送 检 , 加强 血常规 、CRP等炎性 指标 检查 ,减少 经验治疗 ,以达到更 有针 对性的治疗 目的。另一方面要求 医院重视 检验室规范化 建设 ,为 医师提供更 为准 确、有效 的检验数 据。 3.2 选药方面 我 院儿科过 多选用第 三代 头孢和 p一内酰胺 酶抑制剂复方制剂 以及 拉氧 头孢 ,用药起 点过 高。过高 的用 药起 点与 门诊不规范 用药很 多关 系。 目前研 究表 明 ,在 儿科 门诊 中,很 多家 长抗 菌药 物使 用存在意识偏差 ,盲 目要求使用 级别高的抗菌药 物 ,导致感 染其 他疾 病 的风 险 以及 “过 高 起点”的应用抗 菌药 物容 易产 生广 泛耐 药性 ,并 可 能导 致 菌 群失调 ,出现无 药可医的严重 后果 ,针对 这一现 象 ,相关部 门应进一 步引导 临床重视对病 原菌 的培养和药 敏分析 ,严格 依据药敏谱选 择抗 菌 药物 。尽 可 能选 择针 对 性强 、窄谱 、安 全 、价格适 当的抗菌药物 ,减少耐 药菌的产生 。 3.3 给药方式 、疗程方面 针对儿科偏 向静脉 注射 的给药 方 法 ,医师应 加强家属宣教 工作及 转变用 药 习惯 。对于病 情 较 轻患儿 ,应尽 量选择 口服 给药 ,如果务 必静 脉用药 ,尤其 是 对 治疗 窗较 窄 的药 物 ,应 加强用药 监护减少 药物不 良反应 的发 生 。
2013,12(3):259-260. [7]沈均兰 .儿 科 门诊应 用抗 菌药 物分 析 [J].大家 健康 (下旬 刊 , .合理利用抗 生素 资源 ,遏制细 菌耐药 性蔓 延 [J].中国药

我院药物不良反应例报告分析

我院药物不良反应例报告分析

我院药物不良反应例报告分析本文分析了我院药物不良反应例报告的情况,旨在探讨如何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我院对于药物不良反应的管理十分重视,每个病人的用药情况都会被详细记录以及持续跟踪,并在发现不良反应时进行及时报告和处理。

然而,仍然有一些病人发生了不良反应,这要么是由于医生在处方中没有注意患者的体质或病史,要么是由于患者本身对某些药物的耐受性很低。

据统计,我院每年约有300例药物不良反应病例,其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皮肤过敏、恶心、头痛和低血压等。

这些不良反应不仅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也增加了医疗资源的浪费。

因此,如何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对于医护人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医生在处方时一定要注意患者的体质和病史,特别是对于老年人、孕妇和儿童等特殊人群,更应该谨慎用药。

其次,医生在开具处方时一定要了解药品的副作用以及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避免过度使用某一种药物或药品组合。

同时,医生应该加强对于药品的监控和跟踪,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反应病例,并将其报告到上级部门。

其次,对于患者来说,要求患者严格按照医生的开具的药品用药指导进行用药,特别是不能在没有医生指导的情况下随意调整或更改药品用量。

同时,患者应该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药品的主要成分和不良反应情况,避免对自身产生不良影响。

最后,对于医院来说,应该加强对于药品管理的监督和管理,对于可能产生不良反应的药品应该进行严格的审查和监控。

同时,医院应该建立健全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及处理机制,及时整理和分析药物不良反应病例,开展有效的预防和处理措施,避免不良反应的扩散和影响。

总之,在减少和避免药物不良反应方面,医生、患者和医院应该共同努力,从不同角度出发,加强对于药品的管理和使用,保障病人的健康和安全。

感染科输液患者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分析及护理

感染科输液患者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分析及护理

感染科输液患者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分析及护理感染科患者因为疾病导致免疫力下降,容易出现感染现象,因此常需要接受输液治疗。

在感染科输液治疗中,抗感染药物是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类药物。

抗感染药物也会带来不良反应,给患者的生活和康复带来困扰,因此护理工作者需要对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并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以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一、抗感染药物的不良反应类型及原因分析1.青霉素类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青霉素类药物是常用的抗感染药物,但是也会引起不良反应。

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皮疹、药物热、过敏反应等。

这些不良反应的原因有可能与患者的过敏史有关,也可能是由于药物的剂量过大或者使用时间过长导致的。

2.氨基糖苷类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氨基糖苷类药物是一类广谱抗生素,但是其不良反应也较为显著。

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肾功不全、听力损伤等。

这些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这类药物对肾脏和听觉器官的损害较大,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格外小心。

二、护理措施1.严格遵守用药原则在为患者使用抗感染药物时,护理工作者需要严格遵守用药原则,确保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时间符合医嘱,避免因为过量使用或者长时间使用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2.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在患者接受抗感染药物治疗期间,护理工作者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情况,包括体温变化、血压变化、皮肤情况等,如发现不良反应,要及时向医生报告,以便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在患者接受抗感染药物治疗期间,护理工作者需要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包括皮肤护理、口腔护理、营养护理等,提高患者的抵抗力,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4.积极处理不良反应如果患者出现了抗感染药物的不良反应,护理工作者需要积极处理,包括停药或减量处理、护理干预等,缓解患者的不良反应,减少对患者的影响。

5.加强心理护理患者在接受抗感染药物治疗期间,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护理工作者需要加强心理护理,帮助患者树立信心,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促进康复进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品不良反应・近五年来我院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分析袁晓航,徐卫峰,朱旭祥(南京中医药大学无锡附属医院,江苏无锡214001)摘要:目的 分析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 收集2004年1月~2008年12月间207例抗感染药物ADR报表进行分析。

结果 207例ADR报告中涉及药物12类,40种药品,其中头孢菌素类药物报告数为2711%(56/207),其次为青霉素类为2018%(43/207)及喹诺酮类药物为1714%(36/207);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6312%(144/228)损害为最多见,其次为消化系统1410%(32/228)和局部反应719%(18/228)。

结论 应加强临床ADR与药敏试验监测工作,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关键词:抗感染药物 药品不良反应 头孢菌素 青霉素 喹诺酮 药敏试验中图分类号:R96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738(2010)05-0311-02 近年来,随着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不断深入,抗感染药物给人体造成的损害已逐渐被重视,抗感染药物在临床使用中引起的不良反应比例逐渐增高。

为了提高医疗质量,减少药源性疾病,指导和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作者对我院2004~2008年间收集的207例院内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表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发生的因果关系、药物种类及损害类型等,旨在探讨抗感染类药物导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特点及机理,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收集我院2004年至2008年5年中由临床医师、护士、药师报告的抗感染药物药品不良反应报表,并且因果关系评价为肯定、很可能、可能的报告共207例,按照患者的基本概况,ADR分布情况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评价。

2 结果211基本概况21111性别和年龄:207例抗感染药物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男性99例(4718%),女性108例(5212%);患者年龄最小8岁,最大91岁。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在各年龄段分布情况见表1。

表1药品不良反应病例的年龄段分布情况年龄(岁)例数构成比(%)≤10311411~201251821~3028131531~401571241~5021101151~6042201361~7050241271~8021101181~9012518>90311421112给药途径:口服给药48例,静脉给药149例,肌肉注射4例,其他6例。

21113因果关系评价:根据我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测中心的ADR因果关系判断标准进行评价,肯定14例;很可能105例;可能88例。

21114不良反应的结果:对原患疾病影响不明显的153例,病程延长的45例,病程加重的9例。

需对症治疗的132例,仅停药处理无需治疗的75例。

治愈的63例,好转的141例,有后遗症的3例,死亡0例。

212ADR分布情况21211与ADR有关的药物分布:207例ADR报告涉及药物40个品种,其中头孢菌素类引起ADR报告例数为首位(构成比为2711%),其次为青霉素类(构成比例为2018%)及喹诺酮类药物(构成比例为1714%),见表2。

表2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表涉及抗感染类药物的种类及构成比药物种类例数比例(%)药品头孢菌素类562711头孢呋辛(14)、头孢拉定(10)、头孢曲松(9)、头孢噻肟(6)、头孢哌酮舒巴坦(5)、头孢唑林(4)、头孢克洛(3)、头孢硫脒(2)、头孢他啶(2)、头孢替安(1)青霉素类432018阿洛西林(13)、哌拉西林他唑巴坦(8)、青霉素(5)、阿莫西林(4)、美洛西林钠(4)、阿莫西林克拉维酸(3)、氨苄西林(3)、阿莫西林舒巴坦(2)、哌拉西林(1)喹诺酮类361714左氧氟沙星(13)、氟罗沙星(11)、环丙沙星(7)、洛美沙星(3)、诺氟沙星(2)大环内酯类18817阿奇霉素(9)、罗红霉素(6)、乳糖酸红霉素(3)林可霉素类15712克林霉素(15)氨基糖苷类12518依替米星(6)、庆大霉素(4)、阿米卡星(2)抗真菌类7314氟康唑(7)抗厌氧菌类5214甲硝唑(3)、替硝唑(2)抗病毒类3114利巴韦林(3)抗结核类3114异烟肼(2)、利福平(1)磺胺类1015复方新诺明(1)其他8319亚胺培南(6)、美罗培南(2)21212ADR涉及的器官系统分布及临床表现:207例ADR 报告按临床表现和涉及的器官系统分类统计,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见,临床表现多为各种皮疹和瘙痒,其次为消化系统反应,见表3,(同一药物有时涉及多个器官的ADR临床表现做多次统计)。

表3ADR涉及的器官系统分类及临床表现ADR发生部位例数比例(%)主要临床表现皮肤及附件1446312皮肤肿胀、面部潮红、荨麻疹、药疹、剥脱性皮炎、瘙痒消化系统321410恶心、呕吐、腹部胀痛、腹泻、返酸、食欲不振、肝功能异常局部反应18719静脉炎、局部刺激心血管系统7311心悸、胸闷、心律异常、血压升高或降低过敏性休克6216面色苍白、晕厥、抽搐、意识不清、大小便失禁、血压骤降神经系统6216头痛头晕、神志恍惚、反应迟钝、言语不清、失眠、耳鸣、烦躁不安泌尿系统5212血尿、蛋白尿、肾功能异常、尿频、排尿困难或无尿呼吸系统4118呼吸困难、干咳、哮喘药物热3113发热、寒战血液系统3113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3 讨论311从表1可见,在所有207例不良反应报告中,50岁以上的占6118%。

分析原因可能与中老年患者多存在不同程度的脏器功能减退,对药物剂量的个体差异增大,对药物的敏感性和耐受性弱于青壮年,以及中老年人由于基础疾病存在普遍的联合用药等因素密切相关。

为了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对高龄患者的危害,在使用药物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控制静脉输液滴速,某些药物要减少药量,以及加强用药监护等措施。

207例不良反应报告中,注射制剂153例,占7319%,显著高于口服制剂48例,占2312%,这与注射途径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以及该途径较直接、作用迅速有关,表明在使用注射剂时更应该注重预防用药风险,加强使用过程中严格执行标准操作规程包括适当的输液滴速、适当的用药配伍等等。

312从表2可见,207例ADR报告中有56例(构成比2711%)是由头孢菌素类药物引起的,其次是青霉素类和喹诺酮类。

这一结果与头孢菌素类药物抗菌作用强,临床疗效高,毒性较低等诸多的优点而被我院临床广泛应用密切相关,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临床上应用最多的一类药物。

因此重点加强使用频率高的抗感染药物的监控和管理,对降低医院整体用药风险有着巨大的意义。

在药物过敏患者中,有过敏史者比无过敏史者高14倍左右[1],故用药前详细询问过敏史尤其重要。

由于青霉素类过敏患者中约10%~30%对头孢菌素类药物交叉过敏,故应用该两类抗感染药物前应该做皮试[2,3]。

近两年来,由于喹诺酮类抗感染药物的临床广泛应用,其ADR的发生数量明显上升,在浓度依赖性药物特征下其发生ADR与用药量密切相关。

处于前3位分别是左氧氟沙星、氟罗沙星和环丙沙星,其中左氧氟沙星9例最多,这与其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体内分布广且不用做皮试的特点而被临床广泛使用密切相关[4]。

313从表3可见,207例ADR报告中144例为皮肤及附件损害,32例为消化系统反应,18例为局部反应。

位列前三位的不良反应表现都属于临床表现最直观[5],最易于被病人和医生观察到的一系列表现,这就提醒我们加强对那些不容易被观察到的ADR的重视。

一般来说,上述三种不良反应通过停药或对症治疗后均可好转或痊愈。

过敏性休克一共出现6例,但会危及病人生命,医护人员对此应引起高度重视。

总之,用药前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做相应的皮肤过敏试验,以及掌握好用药的剂量、疗程、给药途径和配伍禁忌等,对于降低用药出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有着积极的意义。

另外,不断提高医务人员对ADR监测工作的认识,加强临床药师深入临床,参与临床药物治疗方案的制订,协助合理用药的监督和管理,才能真正实现临床合理用药中安全用药这一首要目标。

参考文献[1]张玲,张芳,曹敬花,等1头孢菌素类抗生素ADR与过敏史相关性的临床观察1实用护理杂志,2003,19(6):551[2]王德才,张继国1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致过敏性休克文献调查1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4,6(6):383~3861[3]王爱丽,宿松光1头孢菌素过敏试验液的配制及应用1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0,20(5):3151[4]Davis R,Bryson HM1Levofoxacin,a review of it s antibacterialactivity,parmacokinetics and t herapeutic efficacy1Drugs,1994,47(4):677~7001[5]沈云玉,任鹏1我院139例抗微生物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1抗感染药学,2005,2(2):971庆云县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现状分析与探讨韩希军,孙淑琴(庆云县食品药品监管局,山东庆云253700)中图分类号:R969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7738(2010)05-0312-03 庆云县是个农业县,全县30万人口中农村人口占80%,如何解决广大农民合理用药、安全用药问题,是我们基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面临的最重要工作。

药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具有“治病”与“致病”的两重性,既有防病治病的作用,也会产生一些对机体有害的反应。

近年来,我县药品不良反应(以下简称ADR)监测工作通过成立组织、构建网络、加大宣传等活动,使ADR报告从突破零报告至稳步上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截止去年11月底,共上报ADR病例1315份,其中新的、严重的病例263份,占上报总数的20%。

在日常监测中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部分涉药单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