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宝库复习课件
(体2)现材新料见二主:张反用对什君么方主法专去制评价(黄君宗臣羲分的思治想)?;君臣平等。
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价(历史的评价);进行全面的评价(辩证的评价)。
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七点 九分。
古代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线索:
春秋
应运而生
战国 初步发展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七点 九分。
单元课标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 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
思想的形成
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史实 3.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4.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 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七点 九分。
单元复习策略
1.了解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过程,认识到中国 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是一个不断吸纳、融合各种思想流 派观点的过程。 2.要抓住儒家思想的发展这一主线索,明确各阶段发展的概况, 结合古代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状况,分析归纳其演进过 程和历史阶段特征。 3.明确一些思想观念,如“仁” “礼” “道” “气” “天人感应”“格物致知”等的内涵、外延。 4.学习时需联系古代传统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第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七点 九分。
评价:
▪ A组同学的观点是偏颇的。 只看到了儒家的消极方面和局限性,没有 看到其现代价值。 儒学的一些内容是有 现代价值的,可以运用到现代社会中。 新文化运动中的打倒孔家店是出于政治方 面的需要,对其一概否定是不当的。
▪ B组同学的观点是正确的。 可以吸收儒学中积极、合理的成分,有 助于中国现代化建设。我国目前倡导的新 的“荣辱观”和以德治国就是体现。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一、单元线索:两条线索一是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各个时期地位的变化以及内容的完善。
二是中国古代在科技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第1课孔子与老子课标要求: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相想的形成。
重难点分析:一.分析孔子的“仁者爱人”思想在当时能否被统治者接受?我们应如何分析其出发点? 1.进步性:主张以爱人之心和谐人际关系, 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强调人道原则,有进步意义.2.消极性:仁是有阶级性的,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孔子的根本出发点是维护奴隶制度二.为什么教材上指出孔子的复礼是一种保守思想?“礼”的实质是什么?1.礼,即周礼。
为实现礼,孔子提出“正名”主张。
所谓“正名”,就是正奴隶制统治之名,使周以来奴隶制国家的统治秩序和奴隶制的等级制度得以恢复和维护。
这反映了他政治思想中保守的一面。
2.实质: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即奴隶制三.孔子为什么会由凡入圣?但是历史上也有不少孔子的反对者,激烈到要“打倒孔家店”,孔子身后的是是非非,该如何评价?1.孔子由凡入圣的原因:一是由于他的思想主张顺应了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二是后代儒家学者在发扬儒学中提出了适应君主专制制度发展需要的主张,不断提高了儒学的地位;三是历史上政治秩序稳定、统治巩固后,孔子受到重视,社会动乱时,孔子首当其冲受到批判。
2.影响:消极:保守、落后:积极:科学、进步孔子的仁政、重民思想孔子的教育方法、教育经验深刻地影响中国古代教育四.如何看待老子的”道”?1.认为道是万物的本原,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2.它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五.老子的辨证法思想和我们的唯物主义辨证法是否相同?积极:它体现了事物的矛盾性,同时矛盾双方相互转化.因此它是古代的朴素辩证法.消极:它不是唯物主义辩证法1.它认为对立面的转化不需要任何条件2.它将对立面的转化看成循环回复的过程,看不到事物在转变中不断向前发展更没看到人的主观能动性,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抱着消极悲观的态度.一课一练1.阅读下列四幅图片,可以获取的信息主要有①孔子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②孔子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家③孔子对中国教育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④孔子提出了“正名”的主张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D .①②③④2.下列对下图中人物的介绍,不正确的是A .他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B .他要求恢复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其思想具有保守性C .他子主张“因材施教”,他兴办私学,只招收贵族子弟D .他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允许学生坚持不同于老师的意见.3.孔子曰:“仁者,爱人,爱有差等。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第1课 孔子与老
第一课孔子与老子课案【课标要求】知道儒家和道家,了解孔子和老子两位思想家,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重点难点】重点:知道孔子的主要思想;理解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难点:理解“仁”、“礼”、“道”等概念;体会老子思想的智慧。
【自主学习】1、孔子主张要实现“爱人”,必须遵循“忠恕”之道。
为此要求:A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B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C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D 性相近也2、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他所指的“礼”是指:A 和谐的人际关系B 礼貌待人C 奴隶社会的等级制度D 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3、下列观点符合儒家学派对物质世界的正确认识的是:A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因桀亡”B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C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4、孔子对待天命鬼神的态度是①主张应该“敬鬼神”②对鬼神的存在持怀疑态度③否认天命鬼神的存在④对鬼神敬而远之,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地位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5、孔子作为伟大的教育家,对推动我国古代文化教育事业贡献最大的是:A “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B “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C “知之为知之”的学习态度D “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6、“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这段论述当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A 儒家B 道家C 法家D 兵家7、下列表述能够反映孔子思想核心的是:A “克己复礼”,“贵贱有序”B 以爱人之心调解和和谐社会人际关系C “民贵君轻”,“政在得民”D 主张逐步改良认为历史是不断演进的8、“事愈烦而天下愈乱,法愈滋而奸愈炽,兵马益设而敌人愈多”这种观点属于:A 孔子的“仁”学思想B 孔子的“克己复礼”思想C 老子的辩证法思想D 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9、“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平之相盈也。
”以上论述属于下列哪一派观点:A 儒家B 法家C 道家D 墨家10、老子对中国文化发展的积极影响,主要在于:A 强调人们必须遵守社会秩序,要克制自己B 提出了“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C 主张“无为而治”,“以无事取天下”D 指出任何事务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化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克己复(合)礼(规范)为仁。
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总结3 儒家文化在现代重新受到重视的原因。 总结3:儒家文化在现代重新受到重视的原因。 ●儒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人
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继承和发扬儒家文化的合理内核和 优秀成果,有助于提高个人的道德修 养、促进社会的谐稳定发展,甚至有 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人类社会文 明进步。
总结4: 总结 :基本观点
(3)西汉时期:儒家思想享“独尊”
历史原因:汉武帝时,董仲舒对儒家思想 进行了革新,增添了“君权神授”和“大一 统”等思想内容,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政治 的需要,不仅为封建专制政治提供了理论依 据,而且为政治上的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 因而获得“独尊”地位。
(4)维新变法时期:儒家思想出“新意”
历史原因: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把西方本 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他宣称孔子是托古改 制、主张变革的先师,其目的是利用孔子的 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 为维新变法思想制造历史根据,减少变法的 阻力。
总结归纳: 总结归纳:思想演变的规律
1、思想自身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变化 内因) (内因) 2、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 3、统治阶级的的统治需要和扶植
知识的纵横联系
1、孔子与苏格拉底之比较 、 2、儒家思想与法国的启蒙思想 、
3、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与法国启蒙思想 、 之比较 注意: 注意:要从时代的政治经济等情况入手分析 其思想的产生、主要思想主张、异同、影响。 其思想的产生、主要思想主张、异同、影响。
总结1、 总结 、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与现实意义
(1)现代价值。 现代价值。
所倡导的道德规范意识 道德规范意识有利于培养现代公民意 ①所倡导的道德规范意识有利于培养现代公民意 识; 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定团结 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定团结; ②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定团结; 人为本的治国思想有利于今天的政治建设 有利于今天的政治建设; ③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有利于今天的政治建设; 和为贵思想有利于谋求社会的共同发展 有利于谋求社会的共同发展、 ④和为贵思想有利于谋求社会的共同发展、保护 生态环境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生态环境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民本思想有利于 三农”问题的解决; 有利于“ ⑤民本思想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 义利观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 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 ⑥义利观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单元整合 岳麓版
2017秋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单元整合岳麓版必修3一、知识结构认读[认读要领]抓住两条线索:1.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过程。
从春秋创立到明清出现对儒家思想批判和反思的进步思潮,要结合主要思想家的主张进行分析。
2.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成就。
二、重大历史线索1.主流思想——从“百家争鸣”到思想的趋时更新。
2.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世界及明清时走向衰落的原因。
(1)领先原因:①源泉:我国古代人民积累的丰富的知识经验,成为古代科技发展的源泉。
②政治:古代中国长期处于中央集权政府的管理之下,政治局面相对安定,这也有利于科技的繁荣与进步。
③经济:为科技文化的进步提供了物质基础。
古代中国的生产力发达,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长期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社会生产的实际需要一方面促进了科技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为科技的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
④政策:统治阶级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了从事科技文化事业的人才。
同时,封建政府为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和长治久安,非常注重生产经验的积累和总结,促进了科技进步。
⑤对外交往政策:中华文明同外来文明不断交流,促进了不同文明的融合,有利于我国科技文化的正常发展。
(2)走向衰落的原因:①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使科技的发展缺乏足够的动力。
②封建统治者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与后期的“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③以儒学为主的教育内容与越来越残酷的文化专制统治使中国古代科技缺乏足够的重视与人才。
④归根结底,是由于中国古代日益腐朽的封建制度导致了中国古代科技在16世纪以后走向衰落。
三、题型应用体验文字史料类选择题【题型解读】1.从选取的素材看,多以一段论述或论断、报刊、谚语、诗词等文字材料出现。
2.从考查功能看,提取有效信息,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典型例题】黄宗羲认为:“然则其(封建国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学习导言:本单元主要包括两条线索,一是古代思想领域由“百家争鸣”到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过程;二是中国古代在科技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第一条线索主要包括孔子和老子的主要思想、百家争鸣的主要代表人物及主张、汉代大一统思想的确立、宋明理学以及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的主张和影响;第二条线索主要包括古代的科技思想及其重大科技发明。
学习本单元一要注意从整体上把握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的基本线索和基本知识结构体系,二要注意把古代思想家的主张放到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分析评价并要与社会现实相联系,体会古代思想文化成果的现实意义。
第1课孔子与老子情景导入:曲阜,春秋时期鲁国的都城,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故乡。
这里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最著名的则是曲阜三孔——孔庙、孔府、孔林。
孔庙,庄严威凛,藏有以孔子一生经历为题材的明代石刻连环画120幅,共数量之多仅次于西安碑林,所以又称我国第二碑林。
孔府,占地12万平方米,在规模上仅次于明、清皇帝宫室的府第。
孔林,园内古木参天,林间墓冢累累,气氛十分庄严。
曲阜三孔反映了孔子在我国历史上影响之大、地位之高。
这节课我们就探究一下孔子及其思想为什么在历史产生了这么深远的影响?❶研习教材重难点研习点1 孔子的学说【知识·梳理】1.孔子的地位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孔子的思想(1)政治思想:“仁”和“礼”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
其主要内容是“仁者爱人”和“克已复礼”。
反对统治者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
还提倡“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
为了实现“礼”,孔子进一步提出了“正名”的主张,体现了他政治思想中保守的一面。
但孔子也主张在维护周“礼”的同时逐步改良政治。
(2)对鬼神的态度:孔子对鬼神的存在持怀疑态度,主张“敬鬼神而远之”,关注实际问题。
(3) 教育思想:主张“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使受教育者的范围得到扩大,提倡“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针对学生不同的特点,采取特殊的方法启发诱导。
必修三U1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一、有关于各家学说的主要主张1.儒家孔子:(1)主张内容:①仁者爱人(伦理道德):主张以爱人执行调节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②克己复礼③为政以德(政治上):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④有教无类(教育上):主张教育平等【注:教育方面还有“因材施教”】(2)在当时不受重视的原因孔子的“仁”“礼”主张与大变革的春秋时代的社会现实相距太远孟子:仁政、“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性善论荀子:性恶论;礼法并施;“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2.道家:(1)老子:“无为而治”(2)庄子:齐物观;人必须顺从自然3.法家(韩非子)(1)主要思想:①主张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提倡以法治国,法、术、势相结合【礼法并施】②主张变法革新(2)在当时受重视的原因:①有利于增强诸侯国的势力,确保在争霸过程中处于优势地位②顺应了国家统一的历史潮流二、儒家思想的发展、各阶段主张、演变特点及其影响1.董仲舒新儒学(常考)(1)背景:董仲舒吸收道家、法家、阴阳家思想,建立儒学体系(2)主要观点:【关键词:大一统】①加强中央集权,政治“大一统“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大一统“③君权神授、天人感应(为限制君权膨胀提供理论依据,施行仁政)④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三纲五常(3)董仲舒新儒学的“新”①内容:糅合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强调“大一统“②特点:神学化,官方化,从批判时政转化为维护现实政治(4)影响:①儒学正统地位在汉代确立②兴办学校,利于教育发展③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④从此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2.宋明理学(1)发展的表现:①吸收了佛教、道教的思想②形成了“理学“和”心学“(2)代表人物及其思想: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三纲五常程颐、程颢:“万物皆只有一个理,天理是万物本原”3.陆王心学陆九渊:心即理也;提出“发明本心”以求理王守仁: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主张4.明清时期的批判思想(1)新的历史条件:①政治: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封建制度日益走向衰落②经济:商品文化空前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③思想文化:科举制度僵硬化,负面影响日益显露;程朱理学的僵化④外部条件:近代科学的传入,人们视野的开阔(2)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关键词:“工商皆本”、“经世致用”(反对学术研究脱离实际,强调要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实事)】李贽《焚书》《藏书》:①批判理学,破除对孔孟学说的迷信②提倡个性自由③强调物质生活的重要,反对“存天理,灭人欲”顾炎武《明儒学案》:批判空谈,开朴实学风先河,提倡到实践中求真知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提出“以天下为主,君为客”王夫之《天下郡国利病书》《读通鉴论》:建立唯物主义体系(3)共同主张:①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出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君主的横征暴敛与专制的强化)②经济上,批判“重农抑商”,提倡“工商皆本”(商品经济蓬勃发展,弃农经商现象日益严重)③思想上,批判程朱理学脱离实际的学风,主张经世致用,求真务实(八股取士、读书人只知诵读程朱注解、严重脱离社会现实)(4)历史意义:积极:①在批判继承儒家学说的基础上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体系;②强烈冲击了君主专制统治,给后世民主思潮以深刻启迪.③经世致用思潮影响深远,治学方法(注重调查研究,广求证据)开启清代考证之风.消极:①具有反封建的民主色彩,但仍属于封建思想范畴。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2)陆王心学
陆九渊:心是万物的渊源 (方法:发明本心) 王守仁:致“良知”
(3)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同异之处
①相同: 都认同世界本原不是客观的物质世界 都强调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都强调“天理”与“人欲”的对立,要求自 我 ②不同: 修养、克制 理学:外在的“理” 对世界本 原的认识 心学:内在的“心”,本心即 “理” 理学:“格物致知” 把握理的 心学:进行内心反省,克服私欲, 方法 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时间 发明者
西汉
成就
《黄帝内经》
世界地位
东汉
明代
中国现存较早的一部医 书,奠定了中医学 理 论的基础 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被称为“医 圣 ”,四诊疗法成为 中医临床医学的经典 李时珍 《本草纲目》 中国古代药物学的最高 成就,创立了当时世界 上最先进的分类法,体 现了生物进化思想
时间 发明者 成就
哲学观:齐物(任何事物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西汉初期:黄老之学成为汉初政治 的指导思想
接受秦亡教训 (1)原因: 适应修养生息政策需要 治身、治国 (2)内容: 积极无为 (3)本质: (4)结果:汉初社会经济恢复 汉武帝时,被新儒学所取代
墨子与墨家思想
兼爱 非攻 尚力 节用 节葬
韩非与法家思想
法、术、势相结合,建立君主专制 的中央集权国家 变法革新
必修三文化史复习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儒家思想 道家思想 墨家思想 法家思想 兵家思想 反封建民主思想 中国古代科技思想和实践
儒家思想
1.春秋:孔子创立儒学
2.战国:孟子、荀子继承发展儒学 3.秦朝:受到沉重打击 4.西汉:经董仲舒改造的新儒学被确立为 统治思想 5.魏晋南北朝:出现危机 6.唐:“三教合一”,更新、丰 富 7.宋明:理学 8.明清:思想批判
单元一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单元一中国古代思想宝库第1课孔子与老子一、孔子(前551——前479年)1、“仁”的思想:①含义:“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最根本的含义是“爱人”,即体贴别人、关心别人、尊重别人,是美德的总合。
②实现方法:“忠恕”之道。
“恕”是低的要求,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忠”是高的要求,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忠恕”的关键是自我修养。
③对统治阶级来讲,“爱人”就要“为政以德”,反对苛政严刑,实行仁政,体贴民情,爱惜民力。
对普通人来讲,要做君子,不当小人,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目标。
而修仁的标准是“礼”。
2、“礼”的思想①含义:孔子所讲的礼是周礼,是西周建立的以宗法制和等级制度为核心的各种典章制度。
从广义上可以理解为社会准则和政治制度。
②实践方法:一是“正名”:面对春秋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各阶层要贵贱有序,各守其份,以此恢复社会秩序。
其二是“克己复礼”:每个人都要克制自己,不能为所欲为,这实际上还是讲自我修养。
③仁与礼的关系:仁是美好的道德,礼是社会的规范;仁是内在自觉和自律,礼是外在约束和他律。
孔子试图以仁爱为根本,借助伦理道德的作用,化解个人与他人、与家庭、与社会的种种矛盾,按照礼制,重新建立起充满人情味的伦理关系,最终治国安民,使社会由乱变治。
而把握仁与礼两者关系的方法论就是“中庸”。
3、“中庸”的思想:“中庸”是“执其两端而用乎中”,既不过分,也不走极端,不偏不倚,谦和持中,恰到好处。
中庸既是为人处事的方法论,也是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4、天命思想:孔子主张理性,反对迷信,把探讨和解决实际问题放到首位,而对“鬼神”则“敬而远之”,这奠定了中国知识分子非宗教、非迷信的文化传统。
5、孔子思想不被统治者重视的原因:①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分裂割据,缺乏一个实行礼制的强有力的中央政权;②当时各诸侯国热衷于兼并战争和改革古制,以图自强,对孔子恢复周礼和仁政爱民的主张不符合他们的需要。
6、孔子的教育地位:①孔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将毕生精力贡献给教育事业的教育家,被后世称为“第一位老师”、“万世师表”;②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有教无类,打破学在官府的垄断局面,扩大教育范围,使学术下移等;③总结出一套很好的教学方法;④整理六经,保存了典籍,传播了文化。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教育思想: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温故而知新; 学思结合;
评价:1、“有教无类”是一种全民教育思想,它打破了贵 族垄断教育的局面,使受教育者的范围扩大。 2、其提倡的学习方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3、“因材施教”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育史上有重 要意义。
教学方法 教学对象 学习方法
某天,鲁哀公请孔子进宫叙谈。哀公请孔子
这则小故事体现了 孔子什么思想?实质是 什么?应该怎样看待?
礼——克已复礼
实质: 实现途径:
恢复西周等级制度, 实现贵贱有序。
“正名”
评价:
具有保守性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 有于我哉!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 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知之为知,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马棚失火”和“苛政猛于 虎”两则小故事体现了孔子的什 么思想?
仁——仁者爱人
内容:
反对苛政;协调人际关系。
实现途径: 遵循“忠恕”之道
作用:
稳定社会秩序
吃桃子,边上还有一盘黍子。孔子却恭敬地吃掉 了黍子。 哀公笑道:“夫子,侍人送上来的黍子,是 用来擦桃子上的毛的,不是吃的。” 孔子正色对哀公说:“主公啊,我不是不知 道。但是,黍米是五谷尊者,是帝王用来祭祀天 地及宗庙中最上等的谷物,其地位是很高的。但 桃子地位是比较低贱的,祭祀时从不用。用尊贵 的东西去擦拭低贱的东西,是君子所不为的。今 天用五谷之长的黍米去擦拭低贱的桃子,臣以为 这是违背周礼的。故我不敢那样做。”鲁哀公听 了,大加赞赏地说:“夫子所言,真是妙极了。”
6、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 也。”这表明孔子的教学方法是 (C ) A启发诱导 B、循序渐进 C、因材施教 D、有教无类 7、“事愈烦而天下愈乱,法愈滋而奸愈炽,兵马愈设而敌人愈 多。”持这种观点的学派是: (C ) A、墨家 B、儒家 C、道家 D、法家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社会动荡,政治分裂,在此过程中,传 统的封建伦理纲常遭到破坏;而两宋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又 尖锐,统治者要求加强中央集权,以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要求。
第二 经济原因:
唐宋以来,封建经济发展繁荣,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为确 保对广大人民的有效控制,迫切要求建立一套对广大人民剥削和统 治进行辩护的理论。
六、批判继承中发展
(一)历史背景
第一 政治原因:
明末清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剧烈动荡的时期。封建制度腐朽, 君主专制空前加强,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封建社会 的危机日益加深。
第二
经济原因:
资本主义萌芽在某些地区出现并得到缓慢发展, 社会风尚发 生变化,人们竞相逐利;而封建政府重农抑商。
第三
思想文化方面:
(三)地位
理学逐步成为宋明时期的统治思想。它理论体系完整缜密,又适应
了唐末以来重建伦理纲常和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四)影响
积极: ①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与家庭、与国家
的和谐的意识。 ②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鼓舞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 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 ③宋明理学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可以促进 文明的进步。 ④宋明理学强调身体力行,强调自主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 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黄老之学统治地位丧失的原因是什么?
①是自身的缺陷和不足。由于实行“君无为而臣有为”的政策,使 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郡守、王国)的矛盾日益尖锐。 ②随着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黄老之学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式 发展的需要。 ③儒家学说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调整,整合出了一套为中央集权服 务的新的理论体系。
西方近代科技开始传入我国,开拓了人们的视野;封建纲常 礼教腐朽严厉,八股取士,文化专制。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顾炎武
明末清初
王夫之
明末清初
庄子
战国时期
1.提出了“齐物”的观点。“齐物”就是齐一万物。庄子认为,任何事物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没有区别。
2.从“齐物”的观点出发,庄子提出“逍遥”的人生态度。
3.庄子认为,天与人“不相胜”。庄子说的“天”是指自然,“人”是指人为。属于自然的东西本来就有,是人所不能改变的。人为是对自然状态的一种破坏,无利而有害。因此人必须顺从自然。
他的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是我国反封建专制思想的先驱。
明清两朝,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进入后期。那时,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并且在封建专制层层重压下,不断缓慢地发展。旧制度的衰落和新的社会因素产生,如同世界各国的规律一样,首先在思想界里被敏感地反映出来。于是,在明清时期思想界里一批反对传统儒家思想,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腐朽统治的思想家,便成为这一时期文化中新的潮流。
墨子
战国时期
(1)墨子把“兼爱”也称作“仁”。但与孔子的所说的“仁”有很大的差异。孔子所说的“仁”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是有等级差别的爱。而墨家主张的兼爱则是无等级差别的爱,不论“王公大人”还是普通“万民”,都不分轻重厚薄。(2)墨子的“非攻”,就是反对不义的战争,主张各国和平相处。在当时的战争环境中,以墨子为首的墨者为宣传和平,四处奔走呼吁。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人物
时期
主张
地位/影响
成因
孔子
春秋时期
(1)政治思想:思想体系的核心——“仁”和“礼”。①“仁”即“仁者爱人”,反对统治者实行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广泛理解和体贴他人,调整好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爱人”就要遵循“忠恕”之道。②“礼”就是要“克己复礼”,符合西周名分等级制度。实现“礼”,就要“正名”,做到贵贱有序、名正言顺。③“为政以德”,在以“德”、“礼”治国的同时,逐步改良政治。(2)哲学思想:“敬鬼神而远之”,优先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3)教育思想:办私学。教学对象——“有教无类”;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当仁不让于师”:学习方法——“温故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4)文化典籍:整理《诗》、《书》、《礼》、《易》、《乐》、基本,权术是君主控御君臣的工具,势力是君主的政权、威势,即权威,是君主的“筋力”。法、术、势三者不可分离,势是法和术的前提,法是要求臣下必须遵守的,术是君主时刻不能离开的。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综合学习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综合学习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儒家思想:孔子(春秋):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核心思想是“仁”和“礼”,表现为“仁者爱人”和“克已复礼” ----政治思想对鬼神存在持怀疑态度,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哲学思想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求真务实-----------------------------------教育思想孟子 (战国):亚圣 --- 孔子学说的继承和发展核心思想是“仁政”学说--------------------------------------------政治思想主张人性本善说,认为天命是人意志的体现,人要顺从天意---------哲学思想倡导养浩然之气,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修身养性荀子 (战国):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主张治国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政治思想主张“性恶论”,提出“制天命而用之”、人定胜天------------------哲学思想董仲舒 (汉代):儒学确立了在中国文化中的主流地位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政治思想☺体系:以《公羊春秋》为骨干,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的☺基础:“天人感应”学说,人君受命于天,人君必须仿效天道实行仁政☺核心:“三纲五常”三纲:君臣—父子—夫妻五常:仁义礼智信程颢程頣朱熹 (北宋) :程朱理学 --- 儒家思想的新发展提出以“理”和“天理”为核心的观念系统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体现社会上是道德伦理,体现人身上是人性把握“理”的方法是:“格物致知”----------------------------------实践感悟陆九渊 (南宋) 王守仁 (明朝):陆王心学 --- 理学的新发展陆九渊提出“心即是理也”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把握“理”的方法是:“发明本心”自我反省-----------------------内心反省道家思想:老子 (春秋):道家学派创始人-----中国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倡导“无为而治”☺提出道是抽象的是世界天地万物的本原,哲学中包含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庄子 (战国):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上与荀子对立☺主张“齐物”即万物的本质相同,对人生主张“逍遥态度”,认为人要顺从自然黄老之学 (西汉初):道家学派中的黄帝学说及老子学说主张“无为而不为”积极无为,内容为治身治国以早期道家理论为基础,又兼采阴阳、儒、墨、法等学说道家学派后来逐渐演变为道教法家思想:韩非子 (战国):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主张社会要变法革新-政治思想墨家思想:墨子(战国):墨家学派创始人,创立了严密的组织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政治思想主张“尚力”“节用”“节葬”-------------------------------------经济思想承认“上天”与鬼神的存在----------------------------------------------哲学思想兵家思想:吴起孙膑(战国):《吴子》以及《孙膑兵法》吴起:既是法家又是兵家.主张“文德”与“武备”兼重和“教戒为先”,加强训练.孙膑:强调战争规律等.批判思想:李贽(清代):“异端”与孔孟思想格格不入否认孔孟学说批判程朱理学倡导人性自由发展,主张男女平等顾-王-黄(明清):提出经世致用,主张批判君主专制经世致用:反对程朱理学和八股取士,主张社会变革;主张整顿吏治,减免赋税;提出工商皆本.批判君主专制:反对君主专制;导言论自由;立自上而下的监督机构,以限制君主.科技成就:天文学:商代日食战国《甘石星经》东汉地圆说唐代子午线元代简仪\《授时历》数学:春秋九九乘法\度量衡西汉《周髀算经》东汉《九章算术》南宋圆周率晚明音律农学:《齐民要术》第一部完整《农桑辑要》官修《农书》介绍生产工具《农政全书》吸收西方医学:《黄帝内经》中医基础《伤害杂病论》“四诊法”《神农本草经》较早药物专著《本草纲目》建筑学:战国的都江堰秦朝及明朝的长城隋朝的大运河四大发明:西汉发明造纸术印刷术唐代发明火药指南针发明最早(战国)原因背景分析及意义评价解答: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及意义董仲舒大一统思想形成的背景及意义宋明理学出现的原因及评价明清批判思想出现的原因及评价中国取得那么高的科技成就的原因及对世界的影响试分析一下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单元概说
教材分析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必修课程·历史(皿)规定的相关模块的学习要点为: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3)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4)列举李费、黄宗氢、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2.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1)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本单元涉及的基本知识有:诸子百家、儒家思想形成、董仲舒发扬儒学、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明清时期儒学的发展。
教材以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演变为核心,介绍了各时代思想家的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大动荡大变革时代,孔子思考的中心问题是“天地人伦”,从维护社会秩序到人的立身处世等方面,他提出了一系列主张,他的思想对中国人为人处世产生了极大影响。
在秦汉实现大一统之后,为加强专制集权统治,董仲舒对儒家学说进行了发挥,神化了君权,使儒家学说在汉武帝统治时取得“独尊”的地位。
儒家思想从此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而独领风骚,使儒学或儒教几乎成了中国文化的代名词。
在整个中国文化、思想、意识形态、风俗习惯上,处处可以见到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印痕。
可以说在中国,无论什么人,无论他受过何种程度的教育,不管他从事什么样的职业,都无一例外地要受到儒家文化的熏陶,以至于“即使广大农民并不读孔子的书,甚至不知孔子其人,但沉浸和积淀在他们的行为规范、观念模式、思维方法等意识和无意识底层的,主要仍是孔子和儒家的东西”。
宋朝时,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为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程朱确立理学体系,确立以“理(天理)”为核心的观念系统,从而进一步发挥了儒家学说。
明代陆王提出“心即理也”,“理”要从自身心中去寻找,把思想学说引导到人对自身行为和观念“自省”的方向,进一步强化了儒家学说在社会秩序和道德伦理等方面对人的限制,有利于加强专制统治。
到明清之际,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封建专制统治的腐朽,出现了对传统思想的批判,强调经世致用。
尽管这些思想在当时影响有限,但对后世历史影响深远。
教材把“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挪入这一单元,要注意从科学思想的角度来总结中国古代科技发展。
但这一内容教材着笔不多,在总结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时要注意介绍。
还要注意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从传统思想观念、思想对教育和科技的影响的角度积累一些素材,为第18课的探究性学习做好准备。
教学提示
中国古代思想和科技活动是中国人个性、民族特征形成的根源。
从思想文化层面了解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认同、理解并尊重祖国文化传统,帮助高中学生树立自觉传承祖国思想文化遗产的意识,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
对这一单元的教学要紧紧抓住儒家思想的发展这一主线,不能完全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要注意激发学生“寻根”的欲望。
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理清线索。
对儒家思想发展的线索和阶段特征要进行归纳。
可设计学生活动,让学生自己整理课文中的线索。
二、讲解概念。
需要对学生讲解的概念有“仁”“礼”“道”“气”“天人感应”“理”“格物致知”“经世致用”等。
但是,也不宜过分纠缠这些概念。
中国古代的这些思想本采也没有严格的内涵和外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尤其是仁、礼、道、气、理这些一个字的概念,不宜引领学生去意会,也不要进行绝对化的解释。
三、激发学习积极性。
讲思想发展史时不要脱离学生的社会文化背景,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注意从身边来寻找传统思想的“影子”,从而更好地理解思想的影响,评价传统思想的历史地位。
可以“思想寻根之旅”为题设计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
四、简要介绍思想发展的社会政治经济原因。
要从专制集权政治、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角度介绍思想发展的背景。
五、对科技成果可以适当作一些介绍,教师要重点讲解中国科技发展的特征,分析科技发展对中国古代以农耕经济为主的社会发展的作用。
六、教学中的学生学习活动设计可形式多样,涉及的内容可从思想、社会、人的行为等多角度切人,体现思想对人的行为的支配作用。
主要方式可以采用阅读类活动和调查类活动。
教学目标
一、熟悉中国古代思想家的思想主张,掌握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过程,了解中国古代在世界居领先地位的科技成果。
二、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的技能、整理历史知识的技能、编制历史图表的技能和表述历史的技能。
三、完善发展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全的人格、坚强的意志和科学态度,认识自己的文化之根;
说明:《课程标准》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要求学生知道我国古代思想发展的历程。
中国古代思想史内容复杂,学说体系庞大,对此教材只是简单介绍了各时期有代表性的思想家的一些思想,教学中要求学生大致了解相关史实即可。
古代传统思想对我们影响很大,我们自己在没有系统学习这些思想之前,其实心中已经有很多观念积淀在我们的思想中,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中要有一种“思想寻根”的欲望,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这种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与语文课、政治课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等基本能力。
在学习中还要注意汲取先哲对知识和理想不懈追求的人生态度,丰富和发展学生的人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