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岳麓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格物致知与科学研究
明道德之善? 求科学之真?
朱熹:存天理,灭人欲
郭巨埋儿
二、程朱理学【小结】
⊙代表人物:北宋——程颢、程颐; 南宋——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 ⊙“理”的含义:世界本源,伦理道德 ⊙把握“理”的途径:格物致知 ⊙哲学范畴:客观唯心主义 ⊙历史地位:南宋从民间学问上升到官方哲 学,元代《四书章句集注》成为科考内容, 明清统治思想界
一、理学的出现
⊙社会危机:魏晋南北朝以来,王朝更迭 频繁,统治腐败,战争频仍,社会动荡, 引起思想变化。 ⊙儒学危机:汉代儒学体系的不足,加上 佛、道的传播,儒学出现危机。 ⊙“三教”合一:儒、道、佛互相渗透, 儒学从佛、道中吸取了长处。 ⊙学者探索:富有责任感的儒家学者不断 思考、探索,试图改造儒学。
三、陆王心学
孩提知爱长知钦,古圣相传只此心。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发明本心。 ——陆九渊 1、陆九渊理解的“理”与朱熹有何不同?
2、它们的哲学范畴有何异同?
三、陆王心学
易简功夫终久大,支离事业竟浮沉。 ——陆九渊 1、陆九渊所指“易简”功夫和“支离”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业分别指的是什么?
概念:阳明心学(明)
比较: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 的异同
理学和心学治学方法不同 朱熹:格物致知、读书穷理。 陆九渊:发明本心,六经皆我注脚。 王阳明:天理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要 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比较: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 的异同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内容相同: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 孟“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 影响相同: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都 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对塑造中华民族 的性格都起了积极影响。
比较: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 的异同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理是客观存在的 心即是理 对理的认 (理是外在的,独立 (理是内在的 “ 心 ” ) 识不同 于人存在的)(客观 (主观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 把握理的 格物致知 发明本心;致良知 方法不同 主张人应以外在的天主 张 应 以 “ 内 心 ” 从道德主 的自修、自省达到 理为行为规范; 张上看 良知,从而为善。
四、理学的影响
贞节牌坊
四、理学的影响
苟利国家生死以, 皆因祸福避趋之。
四、理学的影响
1、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 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2、积极: ①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力量,注重气节、品 德, ②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现人 性的庄严 ③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起了积极作用。
扩展:儒学阶段特征
王守仁:从亭前格竹到龙场悟道 “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 “满街人都是圣人。” ──王守仁
三、陆王心学
⊙代表人物:南宋——陆九渊; 明代——王守仁(心学的集大成者) ⊙“理”之所在:“心即理也” ⊙求“理”的方法:“发明本心”,内心 反省;“致良知”,克服私欲,回复良知 ⊙哲学范畴:主观唯心主义
宋明理学
北宋理学儒者的横渠四句,继承了先秦 儒学以来关注社会现实的“入世”精神, 表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这种气节凛然深刻影响中华民族的精神。
理学
宋明时期,以儒学思想为基础,吸 收佛教和道教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是 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 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 理学的出现标志儒学发展到哲学化、 思辨化阶段。
一、理学的出现
儒失其守,教化坠于地。凡所以修身正 心,养生送死,举无其柄。
……当是时也,释之徒以其道鼓行之, 焉往而不利云云。 ——《李觏集》
1、儒学危机的内因和外因是什么? 2、佛教、道教兴起的原因?
概念:三教合一
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互相交融和调和。 并非儒家糅合佛道为一家,而是三教并 立。 始于魏晋南北朝,但为后人总结,当时 并无此说。
先秦: 孔子的“仁”和“礼”(强调道德和秩 序);孟子的“仁政”(强调治国平天 下)。荀子礼法结合。 儒家未受重视。
扩展:儒学阶段特征
汉代: 糅合法家、道家等思想,形成神学化的天 人感应、君权神授理念; 社会化的三纲五常(普遍道德伦理规范)。 儒家获得政治上的正统地位。
扩展:儒学阶段特征
宋明: 继承:孔孟正宗;三纲五常;兼容并蓄; 入世精神; 新发展:吸收佛道思想;力图贯通宇宙人 生命运,哲学化和思辨化。 程朱理学逐步统治思想界,塑造中华民族 性格同时成为思想桎梏。
二、程朱理学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 ——《朱文公文集》
1、什么是“理”?此处的三纲五常与 董仲舒时期的有何区别? 2、这反映宋代儒学什么新特征?
二、程朱理学
一书不读,则阙了一书道理;一事不穷, 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 物道理。须着逐一件与它理会过。 ——《朱子语类》 1、“理”在何处?如何获得它? 2、程朱理学的哲学范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