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建模思想的培养

合集下载

高中学生数学建模素养及培养

高中学生数学建模素养及培养

高中学生数学建模素养及培养
高中学生数学建模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还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创新能力。

在高中阶段,学生的数学建模素养的培养变得尤为重要。

数学建模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数学建模是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描述和解决实际问题。

这要求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要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将抽象的概念和方法应用到具体的问题中,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数学建模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建模过程需要学生进行问题分析、模型构建、模型求解和结果验证等多个环节,要求学生进行逻辑思考,并能合理组织思路和结构化地解决问题。

通过数学建模的实践,学生可以培养和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使他们在面对问题时能够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

数学建模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数学建模通常需要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个建模任务。

在合作过程中,学生需要相互交流、共同讨论,并分工合作,互相帮助和支持。

通过团队合作,学生可以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数学建模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数学建模过程中,学生需要面对复杂的实际问题,需要经过调研、分析和创新,提出新的解决方法和思路。

通过数学建模的实践,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创新思维,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在未来面对未知问题时能够有创新的思维和方法。

浅谈新课标下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

浅谈新课标下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

严谨性 、 系统性和理论性 , 宁 可 一 遍 遍 地 去 重 复讲 授 那 些 主要 【 摘要】 随着课 改的顺 利进行 , 新 型的教 育模 式要 求重点培 性 、 养 学 生 的 自主 学 习 习 惯 , 让 学 生 学 会 应 用数 学 , 并具 有提 出问 的解 题 技 巧 ,而 很 少 把 数 学 与 我 们 周 围 现实 生 活 密 切 联 系 起 来 。 从 而使 学 题 , 分 析 问题 及 解 决 问 题 的 能 力 , 这就 需要加 强建模 应 用能 力 这 样 就 没 有 为 学 生 提 供 充 分 展 示 创造 力 的机 会 和 空 间 , 的培养 。 生对 数 学 建 模 的认 识 片 面 化 , 狭隘化 。
会 实 践 中缺 乏 用 数 学 的 自觉 自愿 . 又 何从 谈 起 用 数 学 建 模 去 解 决

些 实 际 问题 。
四、 怎 样 培 养 学 生 的数 学 建 模 意 识 和 能 力
精 确 的数 学 语 言 来 描 述 ;
1 . 创 新 课 堂 教学 . 提 高 课 堂效 率 把握课 堂 4 5分 钟 , 根据学生 不同层次 , 认 真备好每节课 , 形
数学模 型 : 一 般 是 实 际 事 物 的 一 种 数 学 简 化 。 要描 述 一 个 实 对 于应 用 来 说 , 绝对是不可或缺 的, 理论 是 应 用 的基 础 。 没有 对 数 际现 象 可 以 有 很 多 种 方 式 , 比如 录 音 , 录 像 等 等 。为 了 使 描 述 更 学知 识本 身 的 理 解 和 掌 握 , 就 根 本 谈 不 上应 用 , 但 有 了知 识 并 不
具科学性 、 逻辑性 、 客观性和可重复性 , 人 们 选 择 使 用 数 学 语 言 来 等 于 就 会 应 用 。从 国际 教 育 比较 研 究 的调 查 报 告 中 , 我 们 可 以看

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数学模型

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数学模型

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数学模型是指针对或参照某种事物的特征或数量相依关系,采用形式化的数学语言,概括地或近似地表示出来的一种数学结构。

初中数学中常见的建模方法有:对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等量关系不等关系,建立方程模型不等式模型;对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变量关系,建立函数模型;涉及图形的,建立几何模型;涉及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建立统计模型…这些模型是常见的,并且对它们的研究具有典型的意义,这也就注定了这些内容的重要性。

在中学阶段,数学建模的教学符合数学新课程改革理念。

应用数学去解决各类实际问题时,首先需要将它转化成为一个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然后完成数学模型的解答,最后回归为实际问题的解答.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为学生建立数学建模的思想,提高应用建模的意识初中生社会阅历一般较少,将实际问题与数学原理进行联系的意识淡薄。

为此我们要从一些学生身边比较熟悉的实际问题出发,让他们有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的魔力,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转化问题的能力。

以逐步培养数学建模的能力。

例:如何为我校依南墙而建一个面积为50平方米的长方形教师车棚,并利用已有的总长为25米的铁围栏,请你设计,如何搭建比较合理?它考查了同学们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理解基本数量关系的能力。

为学生提供诸如此类合适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解决问题的活动,自己去探索,研究,从而强化应用数学的意识,并且具备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领会数学建模的思想和基本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心。

二、几种常见数学建模思想的培养(1)不等式(组)的思想不等式(组)的思想即从问题的数量关系出发,运用条件将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不等式(组)来解决。

例:我校初一学生参加校运动会大型体操训练,教练要求四个方队中每个队中女生人数至少是男生人数的两倍,每个方队40人,且每个方队中男女比例相同,请你求出每个方队中至少有多少个女生?此题便可通过构建不等关系得以解答。

探索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数学建模教学改革

探索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数学建模教学改革

探索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数学建模教学改革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行,中学数学教学也迎来了新的改革。

中学数学建模教学作为数学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在新课程标准下更加突出了其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中学数学建模教学是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让学生通过数学模型的建立和求解来解决现实问题。

这种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同时具备探索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新课程标准下,中学数学建模教学的改革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

数学建模是建立在数学基础知识之上的,学生必须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才能够更好地进行建模和求解。

在中学数学建模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进行系统和全面的讲解和学习,以确保学生能够应对各种复杂的建模问题。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数学建模是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过程,学生需要具备将数学知识转化成实际问题解决方案的能力。

在中学数学建模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通过大量的实例分析和实践训练,让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中学数学建模教学追求的是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学生需要能够通过建立新的数学模型和求解方法来解决新的问题。

在中学数学建模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开展创新课程和实践项目,让学生能够发散思维,勇于尝试,培养他们的创新潜能。

中学数学建模教学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数学建模的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还需要与同伴进行合作和讨论。

在中学数学建模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进行集体讨论和合作,通过交流和合作来提高问题的解决效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探索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数学建模教学改革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实际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只有通过这些改革,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数学建模思想在新课标中的变化

数学建模思想在新课标中的变化

论数学建模思想在新课标中的变化A.Einstein有一句名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包括世界的一切,推动者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

我想,数学建模就是以这个为指导思想的一种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

不论用数学方法解决哪类实际问题,还是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形成交叉学科,首要的和关键的一步是用数学的语言表达所研究的对象,即建立数学模型。

教育必须反映社会的实际需要,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到小学课堂,从孩子开始培养,既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也符合教育改革的要求,对于小学数学教育而言,既应该让学生掌握准确快捷的计算方法和严密的逻辑推理,也需要培养学生用数学工具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随着新课标的改革,这一教学思想在小学数学教育中逐步深入,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数学建模思想的渗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用数学意识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建模意识和能力无疑成为了今后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的要深入思考和不断实践的问题。

数学教育改革一直是当今世界关注的热门话题。

目前国际数学界普遍赞同,通过开展数学建模活动和在数学教学中推广使用现代化技术来推动数学教育改革。

大学生的数学建模科技活动在全世界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对数学教育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把数学建模活动的重心从大学生向中学生、甚至向小学生转移,是近年国际数学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

国内外的专家、学者都认为应该让中、小学生对数学和数学的作用作全面了解,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和运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还数学的本来面貌”,使“数学能力成为人们取胜的法宝”(姜伯驹)。

据了解,即将颁布的课程标准与现行的《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相比有了较大变化,在课程内容部分明确提出了“初步形成模型思想”,并具体解释为“模型思想建立是帮助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

建立和求解模型的过程包括: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表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变化和变量规律,求出结果、并讨论结果的意义。

基于新课标下小学生数学建模意识培养的策略

基于新课标下小学生数学建模意识培养的策略

基于新课标下小学生数学建模意识培养的策略在新课标下,小学生数学建模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数学建模是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的过程,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实用性,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基于新课标下小学生数学建模意识培养的策略。

一、把数学建模融入教学内容在新课标下,教科书内容的改革已经开始注重数学建模的培养。

教师应该善于利用教科书提供的有关数学建模的案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问题的解决中。

同时,在教学设计中,可以增加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举例来说,可以设计一个与购物相关的数学建模问题,让学生在购物过程中练习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来解决问题。

二、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意识,教师和学校可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让他们通过参赛来了解数学建模的进一步应用。

同时,学校图书馆也可以增加一些与数学建模相关的读物,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案例。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寻找一些适合小学生的数学建模网站和软件,让学生通过互动学习来培养数学建模意识。

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意识,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问题的解决中。

教师可以设立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合作讨论并解决问题。

同时,应该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供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有更多的空间来进行自主探究。

例如,可以设计一个与游乐园相关的数学建模问题,让学生自己设定问题的条件和约束,并尝试提出解决方案。

四、注重实际应用数学建模的目的在于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意识需要将数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解决,例如购物、旅行等,并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建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倡导团队合作精神数学建模通常需要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因此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也是重要的策略之一。

高中学生数学建模素养及培养

高中学生数学建模素养及培养

高中学生数学建模素养及培养高中数学建模素养的培养需要注重实际问题的引入和应用。

数学建模的最大特点就是要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理解问题的背景和意义,通过数学建模的方法和技巧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相关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建模实践,通过亲身实践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高中数学建模素养的培养需要注重跨学科的综合应用。

数学建模不是纯粹的数学问题,它需要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才能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在高中数学建模教学中,应该注重跨学科的综合应用,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物理、生物、化学等其他学科的知识,将数学建模与多学科知识相融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和水平。

高中数学建模素养的培养需要注重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的培养。

数学建模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过程,需要学生在团队中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因此在高中数学建模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引导学生在小组中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建模任务。

学生还应该具备良好的交流能力,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并能够理解和倾听他人的观点,进行有效的交流和讨论。

高中数学建模素养的培养需要注重实践和反思的结合。

数学建模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学生通过实践不断提高建模能力。

因此在高中数学建模教学中,应该注重实践性教学,让学生通过实际的建模问题解决过程,不断提高自己的建模能力。

学生还应该具备良好的反思意识,能够对自己的建模过程进行深入的反思和总结,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建模能力。

高中数学建模素养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共同努力。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方法、实际问题的引入和应用、跨学科的综合应用、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以及实践和反思的结合。

学生应该积极参与数学建模实践,发展自己的建模能力和素养。

家长应该在家庭中给予学生更多的支持和关心,共同促进学生数学建模素养的培养。

高中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培养

高中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培养

高中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培养数学建模是指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通过数学方法进行求解和分析的过程。

高中阶段是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重要时期,以下将从课程设置、教学策略以及实践应用等方面介绍高中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培养。

一、课程设置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学校应该合理设置数学建模相关的课程。

这样的课程可以包括实际问题的数学建模和解决方法、数据分析和统计、数值计算等内容。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数学模型的构建和求解技巧,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中,老师需要采用适合的教学策略来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其中包括以下几点:1. 培养问题意识:老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对问题的敏感性,进而激发他们的数学建模能力。

2. 引导学生提炼问题:学生可能会对问题感到迷茫或者一知半解,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将问题进行分解、提炼,抽象成数学模型。

3. 提供解题思路:数学建模问题通常是开放性的,在解题过程中没有固定的答案。

老师可以提供一些解题思路,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分析和求解。

4. 鼓励合作学习:数学建模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实践应用高中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培养不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还需要通过实践应用来提升。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数学建模竞赛,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这样的竞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此外,学校可以建立数学建模俱乐部或者数学建模研究小组,为对数学建模感兴趣的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这样的俱乐部或小组可以定期组织讨论、研究一些数学建模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总之,高中阶段是培养数学建模能力的关键时期。

通过合理设置课程、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提供实践应用的机会,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发展综合素质,还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建模思想的培养

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建模思想的培养

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建模思想的培养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建模思想的培养数学建模属于⼀门应⽤数学,学习这门课要求我们学会如何将实际问题经过分析、简化转化为⼀个数学问题,然后⽤适当的数学⽅法去解决。

数学建模是⼀种数学的思考⽅法,是运⽤数学的语⾔和⽅法,通过抽象、简化建⽴能近似刻画并“解决”实际问题的⼀种强有⼒的数学⼿段。

为了使描述更具科学性,逻辑性,客观性和可重复性,⼈们采⽤⼀种普遍认为⽐较严格的语⾔来描述各种现象,这种语⾔就是数学。

使⽤数学语⾔描述的事物就称为数学模型。

下⾯,我就结合课堂教学实际谈谈怎样培养学⽣的数学建模思想。

⼀、数学建模思想培养的意义:1、能培养学⽣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2、训练学⽣快速获取信息和资料的能⼒3、锻炼快速了解和掌握新知识的技能4、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5、增强⼝头表达能⼒和写作技能现代的课堂学习活动是教师与学⽣、学⽣与学⽣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团结合作、共同探究、努⼒创新。

这就需要教师具备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扎实全⾯的知识技能。

以前我很少会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的数学建模思想,在这次培训后,我才认识到培养学⽣的数学建模思想是学⽣学好数学,真正体现“数学来源于⽣活、数学应⽤于实际⽣活”的基本原理。

我认为培养学⽣的数学建模思想,最好的⽅法就是让学⽣去进⾏针对性地数学实践探究活动如在学习⼀次函数时,让学⽣考察家⾥电费的交纳、⽔费的交纳、电话费的交纳等。

学⽣在实际的⽣活中既能掌握所学数学知识,更能培养学⽣数学建模思想,为今后解决更多的相关问题或进⾏创新打下扎实基础。

⼆、培养学⽣数学建模思想的过程分析1、模型准备:了解问题的实际背景,明确其实际意义,掌握对象的各种信息。

⽤数学语⾔来描述问题。

2、模型假设:根据实际对象的特征和建模的⽬的,对问题进⾏必要的简化,并⽤精确的语⾔提出⼀些恰当的假设。

3、模型建⽴:在假设的基础上,利⽤适当的数学⼯具来刻画各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建⽴相应的数学结构。

基于新课标下小学生数学建模意识培养的策略

基于新课标下小学生数学建模意识培养的策略

基于新课标下小学生数学建模意识培养的策略摘要:随着新课标的推行,发展数学建模意识提升了整体教育水平,它满足了当今小学生的真正需求,能够尊重他们的个性并释放他们在各方面的发展潜力。

小学数学教师致力于分析现有的教学模式,找出其不足之处,并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

教师应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双向互动和现实生活场景,帮助小学生在脑海中建立数学模型,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带着热情和激情去学习,有效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广泛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

本文主要讨论小学数学建模的概念,并提出培养小学生数学建模意识的基本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数学;建模意识;培养策略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对小学数学建模意识的培养越来越重视,使其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教师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也积累了丰富的数学建模意识培养经验。

然而目前的数学教学中仍然缺少这方面的意识培养,由于小学生对学习的接受能力还不是很强,教师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帮助他们理解数学建模。

因此教师要采用长远的目光设计授课模式,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建模意识,探索知识之间可能的联系,让他们在头脑中建立起系统的知识结构,积极有效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构建出高效数学课堂。

一、小学数学建模的概念小学数学建模可以帮助学生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通过小学数学建模,学生可以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可以了解实际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它包括以下四个方面:①识别问题。

通过观察、提问和分析,确定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②建立模型。

选择适当的数学模型,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

③解决模型。

使用数学技巧和方法,求解数学模型,得出实际问题的答案。

④验证结果。

将数学模型的结果与实际问题的结果进行比较,验证数学模型的可靠性和适用性。

数学建模是使用数字来描述现实世界的现象或物体,导致问题的抽象化和简单化,以便更好地理解。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建模思想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建模思想
例 有 8筐 白菜 , 以每筐 2 5千克 为准 , 过的千克 超
数记 作正数 , 不足 的千克 数记作负数 , 称重 的记录如下 :
15 一 、 、 05 1 一 、 2 一 . , 8筐 白 菜 的总 . 、 3 2 一 . 、 、 2 一 、 25 这
重量是 多少?人 教版教科 书七年级上册第 3 页 ) ( l 《 标准》 “ 在 前言 ” 中就提 出 : 数学课程应遵 循学生学 例 在下 面 的月历 中 , 知道 阴影部 分 的方框 中 9 你
为数学模型 。
例 每供袋小麦 的标准重量为 9 0千克 ,0袋小 麦称 l
重 记 录 为 : I 9 、 15 8 、 1 2 9 . 、 8 7 8 . 、 9 、 1 9 . 、 9 9 . 、 13 8 . 、 S 9
数学建模的过程 , 大致可用如下框 图来 说明:
9 . 、 1 1与标准 重量 比较 ,O袋小麦总计超过多少千 1 89 . , l 克或不足 多少 千克?0袋小麦 的总重量是 多少?人教版 1 ( 教科 书七 年级上册第 2 3页 )
展。
新 课程理 念下 的数 学建模 的作 用主要体 现在 以下 四个方 面 : 一 , 第 它可 以帮助人们从 数量 关系 的角度更
毒 宣{0 麓 l 5
2 0 ・1 06 1
维普资讯
以上这 些例子 都要求学 生用数 学模型 的思想来搜 断 , 都需要大量 的数学模型 。 在第 三学段的学习 中。 如果 索具体问题 中的数学关 系或变 化规 律。数 与代数” “ 的一 能从实际问题中收集有用其的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来构 些重要课题 ( 如方程 、 式 、 ) , 刻 画现实世 建一个 适当的数学模型 , 不等. 函数 等 都是 这对于我们 的学 习和解决 实际

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数学建模教学-教育文档资料

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数学建模教学-教育文档资料

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数学建模教学一、数学建模与数学建模意识数学建模是对实际问题本质属性进行抽象而又简洁刻画的数学符号、数学式子、程序或图形,它或能解释某些客观现象,或能预测未来的发展规律,或能为控制某一现象的发展提供某种意义下的最优策略。

《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把数学文化内容与各模块的内容有机结合,数学建模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在高中这个重要的基础教育阶段,教师应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培养和强化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他们把数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的能力,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师必须提高建模意识,积累建模知识数学建模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教师除了需要了解数学科学的发展历史和动态之外,还要做数学有心人,不断学习新的数学建模理论,不断积累与数学相关的实际生活问题,努力寻找把高中数学知识运用于现实生活的途径。

三、在数学建模活动中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是现代数学课堂的重要标志,是高中数学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中学生具有好奇、好问、好动、好胜、好玩的心理特点,喜欢独立思考、寻根究底和质疑争辩,开始从经验型思维走向理论型思维,表现出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让学生进行充分地自主体验,在数学建模的实践中运用数学知识,感受和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师可作适当地点拨和指导,但不能越俎代庖,要重视学生的参与过程和主体意识。

四、处理好数学建模的过程与结果之间的关系《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要拓宽学生的数学知识面,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和情绪体验,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同时,它还要求把数学探究、数学建模的思想以不同的形式渗透到各模块和专题内容之中,强调建立科学的探究性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来学习数学知识和方法,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并体验探究的乐趣。

数学建模活动正是一种使学生在探究性活动中接受教育的学习方式,是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双边活动,是学生围绕某个数学问题进行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过程。

教学中数学建模素养的培养

教学中数学建模素养的培养

教学中数学建模素养的培养数学建模是指利用数学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素养可以帮助他们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创新思维和数学应用能力。

以下是一些培养数学建模素养的教学方法:1. 引导学生了解数学建模的概念和意义:通过实例和故事,向学生介绍什么是数学建模以及数学建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数学建模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2. 培养问题意识:鼓励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学会提出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分享实际问题或者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敏感性和观察力。

3. 提供丰富的建模案例和实践机会:为学生提供一系列的建模案例,让学生参与其中,并借助学生自身的经验与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

教师还可以组织实践活动,如数学建模比赛、实地考察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建模的过程。

4. 培养数学思维和转化能力: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是数学建模的重要内容。

通过教授数学知识和技巧,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将问题简化、抽象和数学化,进而求解问题。

5. 提供合适的数学工具和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适当的数学工具和方法,如统计分析、最优化方法、概率论等,帮助学生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

6. 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数学建模通常需要学生进行合作与讨论,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和分享思想是培养数学建模素养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班级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7. 提供反馈与评价: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与评价是培养数学建模素养的关键。

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建模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强调过程的重要性,指导学生改进建模方法和过程。

通过以上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素养,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新课标下高中学生数学建模素养的培养初探

新课标下高中学生数学建模素养的培养初探

新课标下高中学生数学建模素养的培养初探摘要:数学建模思想是将数学理论和社会实际紧密联系的重要桥梁,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等方面,均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质。

同时,学校在新课程的背景下,也将会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训练。

这样,也就必须重视学生的建模素养进行训练。

基于此,文章主要基于高中数学核心素养下,对学生建模素质训练的重要性做出了论述,同时探讨了相关训练对策,以便借助文章的阐述,提升学生的数学建模素质。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数学;建模素养;培养策略引言:数学建模素养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通过把问题进行抽象化,从而对问题做出正确分类以及解决。

在高中数学的课程当中,老师们若可以对学生的数学建模素养加以训练,也就可以使得学生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

一、数学建模素养培养的必要性基于高中数学核心素养下,在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当中,对学生进行数学建模素养的培养是十分有必要的。

通过进行数学建模,也就可以利用实践化的练习,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加以培养,使学习者能够在对数学知识进行掌握的同时,进行理论知识和实际的融合,从而培养学习者的思维水平和知识应用技能。

学生在完成数学模型的过程当中,可以更好地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并且利用数学建模对相关问题进行问题的解答。

而对于数学建模素养而言,属于数学素养中的重点内容,不仅需要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运用,也需要与其他学科共同携手,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考验,以此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掌握。

学生通过对多个领域的知识进行学习,也就可以有效对问题加以解决。

因此,在高中数学的建模中,就需要对学生的建模素养进行培养,进而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加以培养,实现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

不仅如此,在对学生数学建模素养进行培养的过程当中,也需要学生具有较为灵敏的思维,能够根据实际的课题对所学数学知识加以应用,从而构建数学模型,更加高效地对实际问题加以解决。

二、新课标下高中学生数学建模素养培养策略(一)贴近学生生活对数学建模素养的培养来说,主要就是帮助学生提高适应未来生活的能力,使得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可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

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

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

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发表时间:2016-12-22T16:47:51.75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6年12月总第213期作者:潘丽琴[导读] 初中数学对于初中阶段的孩子来说是较难的,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实验中学213022摘要: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进步,对教育界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当前,新课程与素质教育广泛地普及到了学校中,推动着我国教育的发展。

数学是初中阶段很重要的一门学科,被称为“思维的体操”,可见学好数学对学生能力的发展是有重要作用的。

但是实际的教学情况却并不如意,学生对数学没有兴趣,认为数学是枯燥无味的,学习效果不好。

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具有数学模型意识,将平面的知识变得立体起来,这样教学效果是很好的。

关键词:数学模型思想培养初中数学对于初中阶段的孩子来说是较难的,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知识形象化,我们要培养学生具有数学建模的思想。

初中数学中常见的建模方法为:对在实际的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等量关系(不等关系)建立期方程模型(不等式模型),对在实际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变量关系建立起函数模型,对那些涉及图形的知识建立起几何模型等等,这些内容是很重要的。

初中数学的建模教学是符合数学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也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通过对学生进行建模教学,能够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与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更加深刻,使学生的感官变得更加敏捷,学生的应用数学意识与自主、合作、探索、创新的精神得到了更好的培养,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

本文就在新课标下怎样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进行了相关的探索,现将相关内容介绍如下:一、方程思想新课标要求:要能够依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相应的方程,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方程模式,就要求我们能够从问题的数量关系入手,应用相关的数学语言把问题中的条件转化成方程(组),然后将列出的方程(组)解出来,得到结果。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之数学建模培养策略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之数学建模培养策略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之数学建模培养策略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形成的一种基本能力和思维方式,包括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维的能力以及数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数学建模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数学抽象与建模能力以及数学思维的创新性和合作性。

一、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数学建模需要学生能够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并利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是数学建模的关键。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级数学建模竞赛,并在课堂上设置一些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教师还可以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如数学实验、数学文化活动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

三、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创新性和合作性
数学建模要求学生具备创新性思维和合作精神,能够独立思考和合作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

为了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思考,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主动学习能力。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互相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数学建模是一项需要长期投入和耐心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挫折和困难。

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对于他们坚持学习和克服困难至关重要。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数学文化活动、邀请数学专家做讲座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教师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和克服困难的信心。

新高考下高中数学建模思维和能力培养

新高考下高中数学建模思维和能力培养

新高考下高中数学建模思维和能力培养
新高考下的高中数学建模思维和能力培养,要从培养学生的建模思维和能力着手,以下是一些建议:
一、培养学生的建模思维
1.加强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打好基础,建立良好的建模思维。

2.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数学模型,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和探索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训练学生运用抽象思维来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数学模型,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掌握建模技术,培养学生运用建模技术构建数学模型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运用建模技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引导学生掌握建模软件的使用,培养学生运用建模软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之数学建模培养策略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之数学建模培养策略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之数学建模培养策略数学建模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

针对高中数学核心素养之数学建模方面的培养策略,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培养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

数学建模离不开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包括数学分析、代数运算、几何形状等。

在课堂上,教师应注重对这些基础知识的教学,引导学生掌握其基本概念、性质和运用方法。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建模,巩固和拓展基础知识。

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思维。

数学建模需要学生具备在实际情境中抽象和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

为此,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引导他们进行分析和思考,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规律,并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和表达。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共同解决一个复杂的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

数学建模要求学生能够创新思考,提出新的方法和观点来解决问题。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鼓励他们勇于思考和提出自己的见解。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教师还可以推荐一些优秀的数学建模作品和实践案例,让学生了解到数学建模的广阔领域和创新成果,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热情。

注重实践和实际应用。

数学建模是一门动手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科,需要学生不断地进行实际操作和实践探索。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实践和实验,在实际操作中巩固和加深他们对数学建模的理解和掌握。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数学建模竞赛和活动,让他们在实际应用中提升自己的数学建模能力,并取得一定的成绩和荣誉。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之数学建模的培养策略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数学建模思维、数学创新意识以及实践和实际应用能力。

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实践,相信学生能够在数学建模中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培养和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建模思想的培养
作者:周璇
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4年第22期
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大学非数学专业的数学教育,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应该是应用数学解决他们在将来遇到的实际问题;即令数学专业的学生,学一点数学应用终归也是会有益处的。

因此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或者使他们受到这方面的初步训练,这在几乎所有的数学教育工作中都比以往更加重要和迫切。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实践应用等主体活动去亲近数学、体验数学、“再创造”数学和应用数学,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一、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近数学
人的思维过程始于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其求知欲与好奇心。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对新知学习的热情,拉近学生与新知的距离,为学生的学习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让学生亲近数学。

在数学教育工作中重要的是:需要让学生理解问题是怎样提出的,概念是如何形成的,结论是怎样探索和猜测到的以及证明的思路和计算的想法是怎样形成的;而且在有了结论以后,还应该理解结论的作用和意义。

也就是说,要让学生理解…来龙去脉‟,学会分析想法。

只有既会熟练的计算和逻辑推理,又能理解…来龙去脉‟和思考的脉络,才真正理解了数学;才能使学生在需要应用所学的数学时能够比较自如地应用它。

二、数学应用与数学建模
应用数学决实际问题的第一步就是从实际问题的具体情景出发,经过分析归纳,提出恰当的数学问题,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数学建模。

可以看出如果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来龙‟,对建模也就会更自觉地学习,其实建模的问题在数学中历来处于重要的地位,不过在当代数学中,其地位更加突出。

因为当代数学的应用,相当多的情形是和计算机技术结合的。

另一方面,由于数学的应用比起以往广泛得多,数学所研究的问题会更多地来自实际,因此建模对数学本身也将起着更本质的作用。

这一点从…数学是模式的科学‟,…整理出宇宙的秩序——数学的作用‟和…创建好的数学模型正如证明深刻的定理一样有意义,我想,承认这一点,数学会从中受益‟等提法都能证实这一点。

所以让学生受到数学实际应用的初步训练是数学教育改革中应该解决的重要课题。

三、化抽象为具体,联系生活实际
数学被认为是抽象的学科,容易使部分学生“怕学”、“厌学”。

但是正如教学大纲中指出的那样,“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创造合适的情景,使抽象问题形象化、具体化,帮助学生产生兴趣,学生是会喜欢数学、接受“抽象”的。

新教材的“阅读”里安排了一些与数学内容相关的实际问题,既可以扩大知识面,有利于因材施教,又增强了教材的实用性。

通过课外阅读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而使学生真正喜欢数学,不断提高数学素质的有效途径。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接触最多的就是课本,因此立足于教材,将课本中原本枯燥、乏味的纯形式化数学问题挖掘出生活中的具体实例,选择紧贴生活及社会实际的典型问题开展教学活动,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开学生数学实践的眼界,培养学生如何将数学运用到实际中去,在实际中实践数学的训练,易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应用意识。

因此要加强课外实践,带着数学知识走进生活。

著名的数学华罗庚先生曾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

”精辟地阐述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通过丰富的实例引人数学知识,引入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经历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课该改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不断展开,应用性问题一定能够发挥它的实际作用。

四、在生活中应用数学
生活中充满着数学,处处存在着数学,数学几乎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在日常生活中,从天气预报到股票涨落,到处都体现着数学的描述和分析方法。

作为一门建立数学研究基础理论的学问,数学的发展毫无疑问的推动了其他自然科学的发展与进步。

现在比任何时候都需要“让全社会特别是让普通大众了解数学对人类发展的作用”。

数学是科学的语言,其他学科的基础、解决问题的工具。

数学是培养人们养成良好思维习惯的载体,数学在人类思想发展历史上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目前,强调数学的广泛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应该在整个学校教育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学生对数学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了解,树立正确的数学观。

数学教师应该通过数学实际应用的初步训练帮助学生树立应用意识,这就可以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主动地想到将实际问题与数学联系起来,而且设法运用所学的数学去解决实际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