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解剖实验指导

合集下载

运动解剖学实验指导

运动解剖学实验指导

运动解剖学实验指导实验一上肢骨(一)实验内容观察上肢各骨的位置、形态和主要表面结构特征。

(二)实验目的1.掌握上肢各骨的位置和形态。

2.认识锁骨、肩胛骨、肱骨、尺骨和桡骨的主要表面结构特征。

3.能够在活体上触摸到上肢骨的主要体表标志。

(三)实验要求1.课前,学生必须做好预习。

2.课上,要以学生自己动手观察为主,教师注重启发、示范、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标本或模型。

3.观察标本或模型要与活体、动作相结合。

(四)实验材料人体全身骨骼标本或模型,分离的上肢骨标本或模型。

实验二下肢骨(一)实验内容观察下肢各骨的位置、形态和主要表面结构特征。

(二)实验目的1.掌握下肢各骨的位置和形态。

2.认识髋骨、股骨、胫骨、腓骨、距骨和跟骨的主要表面结构特征。

3.能在活体上触摸到下肢骨的主要体表标志。

(三)实验要求1.课前,学生必须做好预习。

2.课上,要以学生自己动手观察为主,教师注重启发、示范、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标本或模型。

3.观察标本或模型要与活体、动作相结合。

(四)实验材料人体全身骨骼标本或模型,分离的下肢骨标本或模型。

实验三躯干骨(一)实验内容观察躯干各骨的位置、形态和主要表面结构特征。

(二)实验目的1.掌握躯干各骨的位置和形态。

2.认识椎骨、胸骨、肋骨的主要表面结构特征。

3.能在活体上触摸到躯干骨的主要体表标志。

(三)实验要求1.课前,学生必须做好预习。

2.课上,要以学生自己动手观察为主,教师注重启发、示范、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标本或模型。

3.观察标本或模型要与活体、动作相结合。

(四)实验材料人体全身骨骼标本或模型,分离的躯干骨标本或模型。

实验四上肢骨连结(一)实验内容观察肩关节、肘关节和腕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

(二)实验目的掌握肩关节、肘关节和腕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

(三)实验要求1.课前,学生必须做好预习。

2.课上,要以学生自己动手观察为主,教师注重启发、示范、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标本或模型。

3.观察标本或模型要与活体、动作相结合。

实践教学报告运动解剖(3篇)

实践教学报告运动解剖(3篇)

第1篇一、前言运动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形态结构及其功能的一门科学,它是体育科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学习运动解剖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体各器官、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为运动训练、运动康复、体育教学等领域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本报告旨在总结我在运动解剖学实践教学中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二、实践过程1. 理论课程学习在理论课程学习中,我们系统地学习了运动解剖学的相关知识,包括人体骨骼、肌肉、关节、神经系统等结构及其功能。

通过老师的讲解和教材的学习,我对人体结构有了初步的认识。

2. 实验课程学习在实验课程中,我们进行了人体解剖模型的观察和人体解剖结构的测量。

通过观察和解剖模型,我对人体骨骼、肌肉、关节等结构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同时,我们还进行了人体解剖结构的测量,如身高、体重、骨盆宽度等,这些数据对于我们了解人体形态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3. 实践操作在实践操作环节,我们进行了人体解剖结构的实际操作。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学会了如何进行人体解剖结构的定位和描述,如何观察和记录人体解剖结构的变化。

通过实践操作,我对运动解剖学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三、实践成果1. 知识掌握通过实践教学,我对运动解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有了较为全面的掌握。

我了解了人体各器官、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它们在运动过程中的作用。

2. 技能提升在实践操作中,我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得到了提升。

我学会了如何进行人体解剖结构的定位和描述,如何观察和记录人体解剖结构的变化。

3. 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践教学,我学会了将运动解剖学理论知识与实际运动相结合。

我明白了运动训练、运动康复等领域对人体解剖结构的关注,以及如何运用运动解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实践体会1. 重视实践操作运动解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操作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实践操作,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人体解剖结构,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 注重理论学习理论知识是实践操作的基础,只有掌握了扎实的理论知识,才能在实际操作中游刃有余。

Sports运动解剖学实验课程设计

Sports运动解剖学实验课程设计

Sports 运动解剖学实验课程设计背景作为一名体育爱好者或是从事相关职业的人员,运动解剖学的知识是必须要掌握的。

然而,理论知识并不能完全了解运动的过程和机理,必须通过实验来加深理解。

因此,Sports 运动解剖学实验课程的设计就变得尤为重要。

目的这个实验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运动时肌肉的活动过程和机制、肌肉的解剖特征以及其他运动解剖学相关知识。

同时,通过实验设计,学生可以深刻理解文本所讲解的运动解剖学理论知识,进一步提高他们解决运动解剖学问题的能力。

实验设计1.运动效率和稳定性的比较该实验旨在比较两种不同跑步方式的效率和稳定性。

首先,学生经过解剖学教育之后,理解了肌肉和骨骼是如何协同作用的。

接下来,给学生提供两种跑步方式(比如正常跑步和后脚跟着地跑步),要求学生分别以两种方式跑步。

通过运动速度、能效等指标比较两种方式的效率,以及身体的姿态等因素考察稳定性。

2.各部位肌肉的活动状态该实验着重于探究各个部位的关键肌肉在运动过程中的状态。

学生需要掌握哪些肌肉在哪些运动过程中生效以及之前和之后的状态如何改变等因素。

学生可以通过肌电图等方式来了解肌肉到底是如何活动的。

在描述肌肉活动的过程时,学生需要对各个部位的肌肉的名称以及各个肌肉的起止点和功能有更深入的了解。

3.人体某个部位的力量测试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了解肌肉力量是如何影响运动的,以及让学生掌握力量测试的基本方法。

学生可以使用肌电图来合理地测量各个部位的力量,然后比较各个部位的力量差异。

实验设备这些实验需要特殊的设备才能完成,以下是该课程所需要的实验设备:1.肌电图机器以测量肌肉的活动状态;2.体能跑步机以实现有控制的跑动;3.肌力测试机器以确定肌肉力量的程度。

实验收益通过该实验课程,学生将会获得以下收益:1.了解肌肉和骨骼是如何协同作用的;2.掌握各个肌肉在体育运动中的活动状态;3.理解体育运动中运动效率和稳定性的重要性;4.学习如何使用肌电图机器;5.熟悉力量测试机器的使用方法。

运动解剖学实验报告

运动解剖学实验报告

运动解剖学实验报告运动解剖学实验报告引言:运动解剖学是研究人体运动的科学,通过对肌肉、骨骼和关节的结构和功能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改善运动技能。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探索人体运动的解剖学特征,并进一步了解运动对身体的影响。

实验一:关节活动范围的测量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选择了肩关节和膝关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测量关节的活动范围,来了解关节的灵活性和功能。

1. 肩关节的活动范围测量首先,我们请实验者站直,双臂自然下垂。

然后,我们使用一个测量仪器来测量实验者的肩关节的活动范围。

实验者将双臂抬起至最大高度,并记录下测量结果。

通过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发现,肩关节的活动范围因个体差异而异。

一些人具有较大的肩关节灵活性,可以将双臂抬至头顶以上;而另一些人则受限于肩关节的结构,无法将双臂完全抬起。

2. 膝关节的活动范围测量接下来,我们将进行膝关节的活动范围测量。

实验者坐在一张平坦的桌子上,将一条腿伸直,另一条腿弯曲,脚底贴地。

然后,我们使用测量仪器来测量实验者的膝关节的活动范围。

实验者将伸直的腿尽可能地抬高,并记录下测量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膝关节的活动范围也因个体差异而异。

一些人可以将腿抬至与身体平行的位置,而另一些人则受限于膝关节的结构,无法将腿完全伸直。

实验二:肌肉的活动和协调性肌肉是人体运动的关键组成部分,它们通过收缩和放松来产生力量和控制运动。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研究肌肉在运动中的活动和协调性。

1. 肱二头肌的活动观察我们请实验者进行一组标准的俯卧撑动作。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使用电极贴片来记录肱二头肌的电活动情况。

通过电活动信号的变化,我们可以了解肱二头肌在不同动作阶段的活动情况。

实验结果显示,在俯卧撑的下降阶段,肱二头肌的电活动信号逐渐增加,达到峰值。

而在上升阶段,肱二头肌的电活动信号逐渐减小。

这表明肱二头肌在俯卧撑动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且其活动与动作的进行密切相关。

2. 肌肉协调性的观察我们请实验者进行一组平衡训练动作,要求实验者站在一个单脚上,保持平衡。

运动解剖学实验报告(一)

运动解剖学实验报告(一)

运动解剖学实验报告(一)运动解剖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理解人体运动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探究骨骼、肌肉和关节在运动中的作用实验装置和材料•解剖模型•骨骼图•肌肉图•关节模型•骨骼标本•解剖刀具实验步骤1.观察骨骼图以及解剖模型,了解人体骨骼的组成和结构。

2.分析不同骨骼在运动中的作用,并列出相关肌肉和关节。

•骨骼:头骨、脊椎、肋骨、骨盆、四肢等。

•相关肌肉:头部肌肉、胸肌、腹肌、上肢肌肉、下肢肌肉等。

•关节:颈椎、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等。

3.利用关节模型,研究关节的结构和功能,了解骨头的连接方式以及关节的灵活度。

4.进行骨骼标本的观察,深入了解不同骨骼的形态和特点。

5.利用解剖刀具进行解剖模型的拆解,直观地展示骨骼和肌肉之间的关系。

实验结果•得出了人体运动系统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理解了骨骼、肌肉和关节在运动中的相互作用方式。

•加深了对骨骼和肌肉特点的认识。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人体运动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体验了解剖和观察的过程。

这将为我们在运动领域的学习和实践提供坚实的基础。

注意:本实验涉及人体解剖,请遵守实验室和学校规定,确保安全和道德的前提下进行操作。

实验注意事项•在进行解剖操作时,务必佩戴手套和口罩,确保操作安全和卫生。

•实验过程中应遵守实验室和学校的安全规定,切勿损坏实验装置和材料。

•尊重实验对象,严禁对任何生物进行伤害和残害。

•实验结束后,将实验装置和材料归位整理,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和安全。

实验延伸1.根据所学习的运动解剖知识,设计一套适合全身运动的训练计划,并进行实践。

2.利用解剖模型,进一步研究人体骨骼和肌肉的微结构,深入理解其生理功能。

3.借助相关资料和研究,了解不同运动和体能训练对骨骼和肌肉的影响,以及如何预防运动损伤。

参考资料1.“运动解剖学”,利姆克尔·于斯曼,高等教育出版社2.“人体解剖学”,弗雷德·万·赫斯特尔、埃里克·勃森贝格、皮特·伍茨·阿佛里德,科学出版社3.“Anatomy Trains”,Thomas W. Myers,ChurchillLivingstone以上是本次运动解剖学实验报告的内容及格式要求,请尽量按照要求完成。

运动系统实验操作规程解剖

运动系统实验操作规程解剖

运动系统实验操作规程解剖运动系统实验操作规程解剖实验室操作规程是为了保证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而制定的标准规范。

在进行运动系统实验的操作过程中,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实验操作规程解剖,以供参考:一、实验前准备1. 确认实验室内的安全措施是否完善,如安全门、急救箱等。

2. 佩戴实验服、塑料手套和实验眼镜等个人防护装备。

3. 检查实验用具的完整性和清洁度,如显微镜、解剖刀等。

4. 熟悉实验操作步骤和相关实验指导书。

二、操作规程1. 洗净实验用具并进行消毒处理,如显微镜片、刀具等。

2. 准备实验标本,如骨骼、肌肉组织等。

3. 进行解剖操作前,先将实验标本进行冷冻保鲜或放置在4℃冰箱中保存,以保证标本的新鲜度。

4. 细心观察和描述实验标本,包括颜色、形态、质地等特征。

5. 根据实验要求,采集所需组织标本。

6. 使用解剖刀或剪刀等工具进行切割、开窗等操作。

切割过程中要注意手指的位置,避免意外伤害。

7. 在解剖操作过程中,根据需要可使用放大镜、显微镜等适当的仪器设备。

8. 在解剖操作中,应保持实验标本的湿润,可使用生理盐水等保湿剂。

9. 注意保持实验环境的整洁,及时清理产生的废弃物和异味等。

三、实验后处理1. 使用无菌棉球或纱布进行伤口包扎,防止感染和出血。

2. 清理和整理实验用具,如清洗显微镜片、刀具等,并进行消毒处理。

3. 根据实验室规定的回收、处理或分类要求,分别进行垃圾的投放。

4. 整理实验记录和结果,准备实验报告。

四、安全注意事项1. 在操作过程中,要保持实验台面的整洁,避免摔倒和磕碰等事故发生。

2. 使用解剖刀等尖锐工具时要小心操作,避免伤到手指或其他部位。

3. 在使用显微镜等放大镜具时,要注意光线的照射和使用正确的操作方法,避免眼睛疲劳等问题。

4. 对于有毒、有害或易燃物品的使用,必须按照实验室的规定进行操作。

5. 实验室内严禁随意进食、饮水或吸烟等行为。

以上是运动系统实验操作规程解剖的相关内容,通过遵守这些规程,可以提高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运动解剖学实验报告

运动解剖学实验报告

实验七:心血管系统的形态结构及位置观察



实验方法与步骤: 1、观察心脏的位置与形态; 2、观察心脏各腔、心壁的结构和心传导系; 观察心的血管; 观察体循环的动脉血管; 观察体循环的静脉血管。 实验小结:写出与左心室相连的大血管名称 或写出下肢主要动、静脉名称
实验八: 脊髓、脑的位置、外形和内部 结构的观察




实验方法与步骤 1、取一般感觉传导路模型、观察躯干和四肢 一般感觉传路途径; 2、取本体感觉传导路模型,观察意识性本体 感觉传导路途径。 3、取锥体系模型,观察锥体系传导途径。 实验小结:(注意:不须抄题目,直接答题) 写出一般感觉传导路的第一至第三级神经元的 位置。P336—P338

实验小结: 1、写出泌尿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并分别写出其功能。 P285
实验七:心血管系统的形态结构及位 置观察




目的和要求: 熟悉心脏的位置与形态,掌握心的结构,了解心营养 血管的配布。 根据肺循环和体循环的特点,弄清心房、心室与出入 心脏的大血管之间的联系。 掌握全身主要动、静脉血管的行程。 了解全身主要动脉的分支和分布范围;了解全身主要 静脉的属支和收集范围。 主要实验仪器设备及用具: 胸腔模型、心脏模型,人体骨骼附动脉血管和神经模 型,手部血管标本、足部


实验一:细胞及组织的细微结构的观察 实验二:四肢骨的形态结构观察 实验三:中轴骨的形态结构观察 实验四:人体主要关节类型和结构的观察 实验五:人体主要肌肉位置、形态和起止点的观察 实验六:内脏器官形态结构及位置观察 实验七:心血管系统的形态结构及位置观察 实验八: 脊髓、脑的位置、外形和内部结构的观察 实验九: 观察躯干和四肢的一般感觉传导路,意识性 本体感觉传导路和锥体系传导路。

运动解剖学 实验报告

运动解剖学 实验报告

运动解剖学实验报告运动解剖学实验报告引言:运动解剖学是研究人体运动及其相关机制的学科,它通过解剖学的知识和技术手段,揭示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结构变化和功能调节。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运动解剖学的实践操作,深入了解人体运动的机制和相关结构。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探索人体运动的解剖学特征,了解运动对人体各个系统的影响,以及运动对身体结构和功能的调节机制。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人体模型、解剖刀、解剖镊等。

2. 实验方法:通过解剖人体模型,观察并分析不同部位的肌肉、骨骼、关节等结构。

三、实验过程与结果1. 肌肉系统通过解剖人体模型的肌肉系统,我们发现人体肌肉的分布非常广泛,不同肌肉之间通过肌腱连接,形成肌肉链。

肌肉的结构与功能密切相关,不同肌肉的形态和组织结构也有所差异。

例如,骨骼肌由肌纤维组成,可以通过收缩产生力量,而平滑肌则主要存在于内脏器官,具有自主收缩和松弛的能力。

2. 骨骼系统人体骨骼系统是支撑和保护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解剖人体模型的骨骼系统,我们可以清晰地观察到不同骨骼之间的连接方式,如关节和韧带等。

骨骼系统的结构决定了人体的姿势和运动能力。

例如,脊柱的弯曲使得我们可以保持直立行走,而关节的灵活性则使得我们可以进行各种复杂的运动。

3. 神经系统神经系统是人体运动的调节中枢,通过解剖人体模型的神经系统,我们可以观察到不同神经的分布和连接方式。

神经系统通过传递神经冲动,控制肌肉的收缩和松弛,从而实现运动的目的。

例如,大脑通过运动皮层向脊髓发送指令,脊髓再通过神经纤维将指令传递给相应的肌肉,使其产生运动。

四、实验讨论与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人体运动解剖学的特征和机制。

肌肉、骨骼和神经系统是人体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相互协调,共同实现人体各种复杂的运动。

不同运动形式对身体结构和功能的调节也有所不同。

例如,长期进行有氧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耐力;而力量训练则可以增加肌肉的力量和体积。

器械运动解剖实验报告(3篇)

器械运动解剖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使学生了解器械运动的基本原理,掌握运动解剖学在器械运动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对运动损伤预防和运动效果优化的认识。

二、实验内容1. 器械运动基本原理2. 运动解剖学在器械运动中的应用3. 运动损伤预防和运动效果优化三、实验器材1. 器械运动器材:哑铃、杠铃、跑步机、椭圆机、划船机等2. 测量工具:秒表、皮尺、体重秤等3. 实验记录表格四、实验步骤1. 器械运动基本原理(1)观察器械运动器材的结构和功能;(2)了解器械运动的基本动作和技巧;(3)分析器械运动对身体各部位肌肉的锻炼效果。

2. 运动解剖学在器械运动中的应用(1)观察人体肌肉分布和功能;(2)分析器械运动对肌肉的刺激程度;(3)探讨运动解剖学在器械运动中的实际应用。

3. 运动损伤预防和运动效果优化(1)了解运动损伤的原因和预防措施;(2)分析运动效果优化的方法;(3)结合实验结果,提出针对性的运动方案。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器械运动基本原理通过观察器械运动器材,我们发现哑铃、杠铃等器械主要用于锻炼肌肉力量;跑步机、椭圆机、划船机等器械主要用于锻炼心肺功能和有氧耐力。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掌握了器械运动的基本动作和技巧,如哑铃卧推、杠铃深蹲、跑步机慢跑等。

2. 运动解剖学在器械运动中的应用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人体肌肉主要分布在躯干、四肢和颈部。

器械运动对肌肉的刺激程度取决于运动负荷、运动速度和运动时间。

结合运动解剖学知识,我们了解到器械运动对肌肉的锻炼效果取决于肌肉的起止点和运动轨迹。

3. 运动损伤预防和运动效果优化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有:运动负荷过大、运动姿势不正确、运动强度过大等。

为预防运动损伤,我们提出以下措施:合理控制运动负荷、遵循正确的运动姿势、逐渐增加运动强度。

结合实验结果,我们提出以下优化运动效果的方法:(1)根据个人体质和运动需求,选择合适的器械和运动强度;(2)在运动过程中,注意动作的规范性和连贯性;(3)合理安排运动时间,保证充足的休息和恢复。

运动解剖学》课程实验课教桉

运动解剖学》课程实验课教桉

四、实验课后作业: 实验课后作业:
1.画一块肌肉构成的模式图。 2.画一个舒张和收缩状态下的肌节模式图。 。 3. 3.写出任意十块肌肉的名称及其发展其肌肉力量的辅助练 习方法。
实验六、 内脏学 实验六、
一、目的要求: 目的要求:
1.通过对内脏器官和模型的观察,掌握内脏各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通过小肠解剖观察,掌握小肠壁结构特点及与食物吸收的功能关系。 3.通过对肝脏、胰腺、喉、肺、肾解剖观察,掌握这些器官的大体结构 与运动性肝大、运动性血尿、糖尿病、呼吸和憋气、屏息的关系。 4.通过对生殖系统的学习,增强对人体性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的了解。
三、实验方法与实验步骤: 实验方法与实验步骤:
1.实验方法: 实验方法: 实验方法
首先,教师先介绍解剖学实验室的标本、模型、挂图等仪器设备,再 按照标本或模型进行示教讲解,然后让学生自己观察,同时教师进 行个别辅导或答疑。
2.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
⑴分别介绍解剖学实验室的标本、模型、挂图等仪器设备及其作用。 ⑵通过幻灯片辨别下列微观结构: ①细胞的超微结构模式图:识别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各种细胞 器,特别是线粒体和中心体。同时用DNA模型理解DNA的构成。 ②四种组织的结构模式图:识别四种组织并观测细胞的一般形态特征。 ③分别观察被覆上皮组织的各种细胞,重点是单层扁平上皮,单层柱 状上皮、复层扁平上皮。
二、实验材料: 实验材料:
1.标本: 1.标本:腮腺及其导管、胃、肠、阑尾、肝、胰,矢状头、喉、气管 标本 杈、肺,泌尿系各器官和男、女生殖系标本。 2.模型 模型: 2.模型:消化管、胃、肝胰、肝小叶,鼻、喉、肺、肺小叶模型,肾、 肾实质切面、肾小体和男、女生殖系额状切、矢状切模型。
三、实验方法与实验步骤: 实验方法与实验步骤:

运动解剖学实验指南

运动解剖学实验指南

运动解剖学实验指南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运动解剖学实验这档子事儿。

你说这运动解剖学实验啊,就像是打开身体这个神秘大盒子的钥匙。

咱平时运动,只知道胳膊腿儿咋动,可不知道里面的肌肉、骨骼啥的咋配合的呀!这实验呢,就帮咱搞清楚这些。

想象一下,咱就像个好奇的探险家,一点点去探索身体里的奇妙世界。

你看那些肌肉纤维,就像一根根小绳子,拉呀拉的,就让咱的身体能跑能跳啦!骨骼呢,那就是坚硬的支架,撑起咱整个身体呢。

做实验的时候可有意思啦!你得小心翼翼地摆弄那些标本,就像对待宝贝似的。

有时候看着那些复杂的结构,真会感叹咱身体咋这么神奇呢!比如说那关节,活动起来那么灵活,到底是咋做到的呀!这可比玩拼图还有趣呢,每一块都得放对地方才行。

咱还能看到肌肉收缩时的样子,哇,那可真是太神奇了。

就好像它们在说:“嘿,我要发力啦!”然后身体就动起来了。

这可比看那些科幻电影还带劲呢,这可是真实发生在咱自己身体里的事儿呀!
做运动解剖学实验可不能马虎哦!你得瞪大眼睛仔细瞧,不然错过了什么细节,那不就白忙活啦?而且这实验还能让咱更了解自己的身体,以后运动的时候就知道该怎么保护自己啦,对吧?这多重要啊!咱总不能瞎运动,把自己身体给弄伤了呀。

你说咱身体这么复杂的结构,是谁设计出来的呢?真的太牛了!咱可得好好珍惜这神奇的身体,多运动,让它更健康。

通过运动解剖学实验,咱能更好地掌握运动的奥秘,让自己变得更强壮、更灵活。

这可不是开玩笑的,这是实实在在能让咱受益的事儿呢!所以啊,大家都别小瞧了这运动解剖学实验,好好去探索吧!。

运动解剖的实验报告

运动解剖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人体骨骼、肌肉和关节的形态结构,掌握运动解剖学的基本知识。

2. 熟悉运动解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3. 通过实验,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1. 骨骼系统的观察(1)观察人体骨骼标本,了解骨骼系统的组成和形态结构。

(2)识别骨骼系统的各个部分,包括颅骨、脊柱、胸廓、骨盆和四肢骨。

2. 肌肉系统的观察(1)观察人体肌肉标本,了解肌肉系统的组成和形态结构。

(2)识别肌肉系统的各个部分,包括头部肌肉、颈部肌肉、躯干部肌肉和四肢肌肉。

(3)了解肌肉的起止点、神经支配和运动功能。

3. 关节系统的观察(1)观察人体关节标本,了解关节系统的组成和形态结构。

(2)识别关节系统的各个部分,包括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

(3)了解关节的运动方式和关节的稳定结构。

4. 运动系统的整体观察(1)观察人体运动系统整体标本,了解运动系统的整体结构和功能。

(2)了解运动系统的运动机制和协调作用。

三、实验方法1. 观察法:观察人体骨骼、肌肉和关节标本,识别各个部分的结构和功能。

2. 比较法:比较骨骼、肌肉和关节在不同个体和不同运动状态下的差异。

3. 分析法:分析运动过程中骨骼、肌肉和关节的相互作用和协调。

四、实验步骤1. 骨骼系统观察(1)观察颅骨,识别颅骨的各个部分,如顶骨、颞骨、额骨等。

(2)观察脊柱,识别脊柱的各个部分,如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和尾椎。

(3)观察胸廓,识别胸廓的各个部分,如肋骨、胸骨和胸椎。

(4)观察骨盆,识别骨盆的各个部分,如髂骨、耻骨和坐骨。

(5)观察四肢骨,识别四肢骨的各个部分,如肱骨、桡骨、尺骨、股骨、胫骨和腓骨。

2. 肌肉系统观察(1)观察头部肌肉,识别头部肌肉的起止点和神经支配。

(2)观察颈部肌肉,识别颈部肌肉的起止点和运动功能。

(3)观察躯干部肌肉,识别躯干部肌肉的起止点和运动功能。

(4)观察四肢肌肉,识别四肢肌肉的起止点和运动功能。

运动解剖学实践教学过程(3篇)

运动解剖学实践教学过程(3篇)

第1篇摘要:运动解剖学是体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践教学对于学生掌握运动解剖学的基本理论、技能和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实践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详细阐述了运动解剖学实践教学的过程。

一、引言运动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形态结构及其运动功能的一门学科。

通过学习运动解剖学,可以使学生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为从事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康复医学等工作奠定基础。

实践教学是运动解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实践教学目标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掌握运动解剖学的基本理论。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进行人体解剖结构的观察和分析。

3.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 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为将来从事相关领域工作打下基础。

三、实践教学内容1. 人体骨骼系统:观察和分析人体骨骼的结构、形态和功能,重点掌握脊柱、骨盆、四肢等骨骼系统的解剖特点。

2. 人体肌肉系统:观察和分析人体肌肉的起止点、作用和形态,重点掌握骨骼肌的生理特性、运动功能及运动损伤的预防。

3. 人体关节系统:观察和分析人体关节的结构、形态和功能,重点掌握关节的运动方式、运动范围及关节损伤的防治。

4. 人体神经系统:观察和分析人体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重点掌握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反射弧和运动神经的支配。

5. 运动系统疾病:了解运动系统疾病的病因、病理和临床表现,重点掌握运动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四、实践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结合理论教学,讲解运动解剖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实验教学:在实验室进行人体解剖结构观察,使学生熟悉人体各器官、系统的解剖特点。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掌握运动解剖学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4. 实践操作: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人体解剖结构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运动解剖学》实验讲解

《运动解剖学》实验讲解

《运动解剖学》实验讲解《运动解剖学》实验实验一:上肢骨观察[实验内容]观察上肢骨[实验目的]1、掌握上肢骨的组成、形态分类和骨的表面形态结构。

2、掌握上肢骨的主要体表标志。

[实验材料]1、人体上肢骨和人体骨架标本。

2、分离的上肢骨。

一、观察串连的上肢骨标本(一)对照教科书辩认上肢骨的组成、名称和块数。

(二)辩认每块上肢骨后,再在自己身上扪触辩认。

二、观察分离的上肢骨(一)上肢带骨l、锁骨:(1)位置(2)定位和区分左右侧(3)表面结构(4)主要体表标志(以下同)2、肩胛骨(二)自由上肢骨1、上臂骨:2、前臂骨: A、尺骨;B:桡骨:3、手骨A:腕骨:B:掌骨C:指骨思考题:1.上肢骨包括由包括哪些骨骼?各有多少块?2.叙述肩胛骨、肱骨、前臂骨主要体表标志。

实验二:下肢骨观察[实验内容]:观察下肢骨[实验目的]1、掌握下肢骨的组成,形态分类和骨的表面形态结构。

2、掌握下肢骨的主要体表标志。

[实验材料]1、人体串连的下肢骨和人体骨架标本。

2、分离的下肢骨。

3、关节干标本和湿标本。

[实验方法和步骤]一、观察串连的下肢骨标本(一)对照教科书辩认下肢骨的组成、名称和块数。

(二)辩认每块下肢骨后,再在自己身上扪触辩认。

二、观察分离的下肢骨(一)下肢带骨髋骨:(二)自由下肢骨1、大腿骨:2、膝盖骨:3、小腿骨:A、腓骨:(同上);B、胫骨:(同上)4、足骨:A、跗骨:共7块;B、跖骨:C、趾骨:思考题1.下肢骨由哪些骨骼组成?各有多少块?2.叙述髋骨、大腿骨、小腿骨主要体表标志。

实验三:躯干骨和颅骨观察[实验内容]观察躯干骨和颅骨[实验目的]l、掌握躯干骨和颅骨的组成,形态分类和骨的表面形态结构。

2、掌握躯干骨和颅骨的主要体表标志。

[实验材料]1、人体串连的脊柱骨、颅骨和人体骨架标本。

2、分离的躯干骨和颅骨标本。

[实验方法和步骤]躯干骨一、观察人体骨架标本和串连的脊柱骨标本(一)对照教科书辩认躯干骨的组成、名称和块数。

运动解剖下实验报告

运动解剖下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人体骨骼、关节、肌肉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掌握运动解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3. 通过实验,加深对运动解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二、实验内容1. 骨骼结构观察(1)实验器材:人体骨骼模型、解剖图谱、显微镜。

(2)实验步骤:①观察骨骼模型,了解人体骨骼的基本结构和组成。

②对照解剖图谱,识别骨骼名称及位置。

③利用显微镜观察骨骼的细微结构,如骨小梁、骨皮质等。

2. 关节结构观察(1)实验器材:人体关节模型、解剖图谱、显微镜。

(2)实验步骤:①观察关节模型,了解关节的基本结构和组成。

②对照解剖图谱,识别关节名称及位置。

③利用显微镜观察关节的细微结构,如关节面、关节囊、滑膜等。

3. 肌肉结构观察(1)实验器材:人体肌肉模型、解剖图谱、显微镜。

(2)实验步骤:①观察肌肉模型,了解肌肉的基本结构和组成。

②对照解剖图谱,识别肌肉名称及位置。

③利用显微镜观察肌肉的细微结构,如肌纤维、肌腱等。

4. 运动功能实验(1)实验器材:人体运动模型、解剖图谱、计时器。

(2)实验步骤:①观察人体运动模型,了解运动过程中肌肉、骨骼、关节的协同作用。

②对照解剖图谱,分析运动过程中各部位的运动轨迹和力学特点。

③利用计时器测量运动时间,了解运动速度和力量。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骨骼结构观察实验结果显示,人体骨骼由头骨、躯干骨和四肢骨组成,共有206块骨骼。

骨骼具有保护、支持、运动等功能。

2. 关节结构观察实验结果显示,人体关节有球关节、滑膜关节、纤维关节等类型。

关节具有连接骨骼、传递运动、缓冲冲击等功能。

3. 肌肉结构观察实验结果显示,人体肌肉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

骨骼肌具有收缩、舒张、运动等功能。

4. 运动功能实验实验结果显示,运动过程中,肌肉、骨骼、关节协同作用,实现人体运动。

运动速度和力量与肌肉收缩能力、关节灵活性等因素有关。

四、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加深了对人体骨骼、关节、肌肉结构和功能的理解。

运动解剖学实验指导

运动解剖学实验指导

运动解剖学实验指导运动解剖学实验指导实验⼀细胞和组织的显微观察⼀、实验⽬的(⼀)正确使⽤显微镜。

(⼆)掌握细胞的基本形态结构,理解其形态。

(三)掌握上⽪组织、结缔组织的结构特点,了解上⽪组织的分布及功能特点,了解结缔组织的分类。

(四)掌握⾻骼肌、肌原纤维的结构,掌握神经元的结构特点。

⼆、实验原理利⽤显微镜观察不同的细胞与组织结构。

三、实验器材细胞结构模型、细胞组织切⽚、显微镜等。

四、实验步骤(⼀)学习显微镜的⼀般构造(图3-1)显微镜是进⾏细胞、组织研究和实验的重要仪器之⼀。

显微镜可分为普通光学显微镜和精密度很⾼的电⼦显微镜。

普通光学显微镜⼜可分为单⽬镜、双⽬镜等多种类型。

在实验课中,双⽬镜常⽤于⽰教,学⽣实验多⽤单⽬镜。

现重点介绍普通单⽬镜的⼀般构造。

1.镜筒:镜筒装接⽬镜。

2.旋转盘:接于镜筒下⽅,嵌装物镜,可以旋转。

3.镜台:放置玻⽚的平台,中央有⼀圆孔,光线可通过此孔,两侧装有压⽚夹或推进器。

4.光圈:位于集光器上⽅,可任意开闭,以调节光线强弱。

5.集光器:由⼏⽚透镜组成,⽤以聚集光线,可上下移动,以调节光度。

6.副镜台调节器:转动时可使副镜台上下移动,以调节亮度。

7.反光镜:为集光器下⽅的圆镜,有平凹两⾯。

凹⾯镜有聚光作⽤,光线弱时使⽤。

平⾯镜只有反射作⽤,光线强时使⽤。

此镜⽚可向各⽅向转动,收集光源。

8.⽬镜:嵌于镜筒之顶端,刻有5×或l0×或15×等字样,表⽰该⽬镜的放⼤倍数。

9.物镜:嵌于旋转盘下,分低倍、⾼倍和油镜3种,上⾯均刻有放⼤倍数,如l0×或40×或100×等。

低倍镜放⼤约10倍,镜头较短。

⾼倍镜放⼤约40倍,镜头较长。

油镜放⼤约90~100倍,镜头最长,有红线或⿊线作标记,⽤时在镜头与玻⽚之间要加⾹柏油。

10.镜臂:位于中部,呈⼸形,作⽀持和握取⽤。

11.细调节器:位于粗调节器下⽅,调节轮较⼩,旋⼀圈可升降镜筒0. lmm。

运动解剖学实验指导

运动解剖学实验指导

运动解剖学实验指导《运动解剖学实验指导》目录前言实验一细胞和组织实验二运动系统概述实验三上肢骨及其连结实验四下肢骨及其连结实验五中轴骨及其连结实验六上肢肌实验七下肢肌实验八躯干肌实验九发展肌肉力量和伸展性练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实验十关节运动幅度测量实验十一内脏实验十二脉管系实验十三感觉器官实验十四脑、脊髓和神经实验十五传导路前言《运动解剖学实验指导》是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九门主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精神,以普通高等学校教材《运动解剖学实验指导》为蓝本改编而成。

实验指导共安排了15个实验,每个试验包括实验内容、目的与要求、材料与器具、步骤与方法、作业等部分。

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识记能力和自学能力。

有关现场肌肉的力量与伸展性练习实验以及关节运动幅度测量实验为新增内容,这些实验内容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加深学生对肌肉功能的理解。

实验一细胞和组织[实验内容]1(观察细胞2(观察单层柱状上皮。

3(观察致密结缔组织。

4(观察骨组织。

5(观察骨骼肌组织。

6(观察神经组织。

[实验目的]1(镜下观察蝾螈肝(或其它动物肝)切片,用指针指出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12(镜下观察小肠切片,用指针找到柱状细胞和杯状细胞。

3(镜下观察长骨横磨片,用指针找到哈佛氏管、哈佛氏骨板和骨陷窝。

4. 镜下观察跟腱纵切片,用指针找到胶原纤维和腱细胞。

5. 镜下观察骨骼肌纵横切片,用指针找到肌纤维和肌细胞核。

6. 镜下观察脊髓横切片,用指针找到神经原纤维、尼氏体和轴突。

[实验要求]1. 课前,学生必须做好预习。

2. 课上,要以学生自己动手观察为主,教师注重启发、示范、引导学生学会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和各种组织的结构。

[实验材料与用具]显微镜、幻灯机。

蝾螈肝(或其它动物肝)切片小肠切片(H.E.染色)长骨横磨片。

跟腱纵切片(H.E.染色)骨骼肌纵横切片。

脊髓横切片(Cjai)氏镀银法。

脊髓灰质涂片(苯胺蓝染色)。

解剖学实验指导-运动系统

解剖学实验指导-运动系统

实验一、骨学总论、躯干骨2019年9月6日一、目的要求:掌握骨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掌握躯干骨的组成和功能,掌握椎骨的一般形态和各部椎骨的特征。

掌握肋骨的一般形态,结构。

掌握胸骨的基本形态结构,胸骨角的特征和意义。

掌握躯干骨的骨性标志。

二、标本:全身骨架标本、剖面的长骨标本、带骨膜标本、煅烧骨标本、去钙骨标本。

一般颈椎、寰椎、枢椎、胸椎、腰椎、骶骨、肋骨、胸骨标本。

三、标本观察1、全身骨架标本:分清长骨、扁骨及不规则骨,骨的分布。

2、剖面的长骨标本:表面的骨密质、深面的骨松质和骨小梁、骨髓腔。

3、带骨膜标本:观察骨膜。

4、煅烧骨标本和去钙骨标本:有机物示无机物特性。

5、椎骨的一般特征:前方为椎体,后方为椎弓,椎体和椎弓围成椎孔,椎孔相连成椎管。

椎弓包括椎弓根、椎弓板和突起。

椎弓根上、下方分别有椎骨上、下切迹,相邻两椎骨的切迹围成椎间孔。

椎弓上伸出7个突起:向两侧为横突一对、向后方为棘突一个、向上为上关节突一对、向下为下关节突一对。

6、颈椎:一般颈椎标本:横突孔、2-6颈椎棘突短而末端分叉、关节突关节面近似水平位、横突末端有前后结节。

寰椎:无椎体、无棘突、无关节突;有前弓、齿突凹、前结节、后弓、后结节、侧块、上关节凹、下关节面、椎动脉沟。

枢椎:齿突、上关节面。

隆椎:棘突长。

7、胸椎:上肋凹、下肋凹、肋突肋凹、棘突向后下倾斜,关节突关节面近似冠状位。

8、腰椎:椎体大、棘突呈板状向后、关节突关节面近似矢状位、副突、乳突。

9、骶骨:前面:4对骶前孔、4条横线、岬。

侧面:耳状面、骶粗隆。

背面:骶后孔、骶正中嵴、骶内侧嵴、骶外侧嵴、骶角、骶管裂孔、骶管。

10、肋骨:一般肋骨:由后向前为肋头、肋颈、肋结节、肋角、肋体、内面下缘有肋沟。

第一肋骨:无肋角、无肋沟、上下扁宽而短,有锁骨下动、静脉沟和前斜角肌结节。

第十一、十二肋骨:无肋结节、无肋颈、无肋角。

11、胸骨:胸骨柄、颈静脉切迹、锁切迹、第一肋切迹、第二肋切迹;胸骨体:第二至七肋切迹;剑突。

运动解剖课实验报告

运动解剖课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使学生了解人体运动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掌握骨骼、肌肉和关节在运动中的作用,提高对运动解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骨骼系统观察2. 肌肉系统观察3. 关节系统观察4. 运动系统功能分析三、实验材料与器材1. 解剖模型2. 骨骼图3. 肌肉图4. 关节模型5. 模拟实验器材(如:人体模型、运动器材等)四、实验步骤1. 骨骼系统观察- 观察人体骨骼模型,了解骨骼的基本形态和结构。

- 通过骨骼图,对比骨骼模型,加深对骨骼结构的理解。

- 分析骨骼在运动中的支撑和保护作用。

2. 肌肉系统观察- 观察肌肉模型,了解肌肉的基本形态和结构。

- 通过肌肉图,对比肌肉模型,加深对肌肉结构的理解。

- 分析肌肉在运动中的动力作用。

3. 关节系统观察- 观察关节模型,了解关节的基本形态和结构。

- 通过骨骼图和肌肉图,分析关节在运动中的连接和协调作用。

- 模拟不同关节的运动,观察关节的活动范围和功能。

4. 运动系统功能分析- 结合实验观察,分析运动系统中骨骼、肌肉和关节的相互作用。

- 分析运动对运动系统的影响,如运动对骨骼密度、肌肉力量和关节灵活性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骨骼系统观察结果- 通过观察骨骼模型和骨骼图,学生对骨骼的基本形态和结构有了清晰的认识。

- 学生了解到骨骼在运动中的支撑和保护作用,为后续学习运动系统功能奠定了基础。

2. 肌肉系统观察结果- 通过观察肌肉模型和肌肉图,学生对肌肉的基本形态和结构有了清晰的认识。

- 学生了解到肌肉在运动中的动力作用,为后续学习运动系统功能奠定了基础。

3. 关节系统观察结果- 通过观察关节模型和结合骨骼图、肌肉图,学生对关节的基本形态和结构有了清晰的认识。

- 学生了解到关节在运动中的连接和协调作用,为后续学习运动系统功能奠定了基础。

4. 运动系统功能分析结果- 学生结合实验观察,分析了运动系统中骨骼、肌肉和关节的相互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解剖学实验指导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实验一、细胞和组织的显微观察[实验目的]1.通过对解剖实验室内的标本、模型、挂图的观看,增加对运动解剖学课程的了解和兴趣。

2.通过组织学切片观察或者幻灯图片、光盘或观看录象,联系功能进一步认识细胞和四种组织形态结构特点。

[实验器材]显微镜、、电脑、幕布、投影机,组织切片如猪或人肝(或其它动物肝)切片标本(HE染色),小肠切片标本(HE染色),透明软骨切片标本(HE染色),长骨横断面磨片标本,跟腱纵切片标本(HE 染色),骨骼肌、心肌、平滑肌纵横切片标本(HE染色),脊髓横切片标本(镀银染色、HE染色)。

[实验方法与步骤](一)观察细胞的结构熟悉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简要了解HE染色的基本原理:HE染色即苏木精和伊红染色,苏木精为碱性染料,易与细胞核中的脱氧核糖核酸的酸性成分结合,故细胞核被染成蓝紫色;伊红为酸性染料,易与细胞质中的基质等碱性成分结合,故细胞质被染成粉红色。

1.肉眼观察取肝脏切片标本,标本中肝小叶分界不清。

2.低倍镜观察可见若干多边形的肝小叶结构,肝小叶中立方形的肝细胞数量很多。

3.高倍镜观察可见肝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细胞质染成粉红色,中央呈圆形或椭圆形的细胞核被染成蓝紫色。

思考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的功能。

(二)观察单层柱状上皮组织1.肉眼观察取小肠切片标本,标本一侧起伏不平,被染成蓝紫色,为小肠环状皱襞,其上有丰富的小肠绒毛。

2.低倍镜观察找到小肠绒毛,其表面覆盖有一层单层柱状上皮,多数为柱状细胞,其中夹有杯状细胞。

3.高倍镜观察柱状细胞密集排列,核为椭圆形,近基底部被染成蓝紫色,细胞的游离面有一层粉红色膜状结构,称纹状缘,电子显微镜下称微绒毛。

杯状细胞呈高脚酒杯状,细胞上端膨大,下端细小,核呈三角形或半圆形,位于细胞酒杯状的底部,其杯内积有大量的粘液颗粒,镜下由于标本处理的原因粘液颗粒丢失而呈空泡。

(三)观察致密结缔组织1.肉眼观察取跟腱纵切标本,粉红色长条形组织为纵切面。

2.低倍镜观察大量粉红色的胶原纤维束呈平行而紧密的排列,其间有腱细胞。

3.高倍镜观察胶原纤维束较粗大,纤维束内由许多平行排列的胶原纤维组成,在纤维束之间分布有排列成单行长椭圆形或杆状细胞核的腱细胞,被染成蓝紫色。

(四)观察骨组织1.肉眼观察取长骨横断面磨片标本,紫色的同心圆状结构隐约可见。

2.低倍镜观察许多同心圆排列的骨板,称为哈佛氏骨板。

中央有一个黑紫色较大的圆形管称为哈佛氏管。

哈佛氏管和哈佛氏骨板组成哈佛氏系统,哈佛氏管之间有相连的穿通管。

在哈佛氏系统之间,有一些排列不规则的骨板,称为间骨板。

外环骨板较厚位于密质骨外表面,为较整齐排列的数层环形骨板。

内环骨板较薄,面向骨髓腔,为几层不规则的骨板。

3.高倍镜观察骨板间有许多扁的卵圆形呈黑色的小腔隙即骨陷窝。

骨陷窝向四周发出许多细而呈放射状有分支的骨小管。

相邻骨陷窝之间的骨小管彼此相通,靠近哈佛氏管的骨小管则与哈佛氏管相通。

(五)观察透明软骨组织(气管横断面)1.肉眼观察取透明软骨标本,在气管横断面被染成蓝紫色C形的部分为透明软骨。

2.低倍镜观察从透明软骨表面向中心观察,软骨周边呈粉红色的为透明软骨膜,蓝紫色软骨基质中有成群的同源软骨细胞群。

3.高倍镜观察靠近软骨膜的软骨细胞较小,从透明软骨表面向中心方向软骨细胞逐渐增大,常以3-5个同源软骨细胞群出现。

(六)观察骨骼肌组织1.肉眼观察取骨骼肌纵、横切片标本,长条形的为纵断面,椭圆形的为横断面。

2.低倍镜观察呈长条形,红色的肌纤维即为纵切面,肌外膜的结缔组织伸入到肌组织内,形成肌束;呈红色大小不等的多边形肌纤维即为横切面。

3.高倍镜观察纵切面肌纤维呈长条形,有明显的横纹,肌原纤维沿着肌纤维长轴排列。

染色深的为暗带,染色浅的为明带。

横切片上,肌原纤维呈小红点状。

肌原纤维在肌浆内排列均匀,细胞核为卵圆形呈蓝紫色紧贴肌膜内侧,数量较多。

有时也可以在横切面上显现出多角形的小区。

(七)观察心肌组织1.肉眼观察取心肌纵、横切片标本,长条形的为纵断面,椭圆形的为横断面。

2.低倍镜观察纵切面上红色的心肌纤维呈不规则的短带状,有分支,互相连接;横切面上,心肌纤维呈红色大小不等的圆形或不规则形,之间有少量结缔组织及毛细血管。

3.高倍镜观察纵切面心肌纤维呈短带状,有明显的横纹,心肌纤维互相连接,有闰盘结构。

横切片上,肌原纤维呈大小不等的圆形或不规则形。

断面上有的可见卵圆形呈蓝紫色位于细胞中央的细胞核。

有的未切到细胞核,只看见淡染区或均匀的点状红色肌原纤维。

(八)观察平滑肌组织(小肠)1.肉眼观察取小肠横切片标本,肠壁靠光滑面染为深红色的一层为平滑肌层。

2.低倍镜观察可见平滑肌分为2层,即内侧纵形肌层(纵切面)和外侧环形肌层(横切面)。

3.高倍镜观察纵切面平滑肌纤维呈长梭形,互相交错,密集排列,蓝紫色的细胞核为卵圆形或长杆状位于细胞中央。

横切片上,平滑肌纤维为大小不等的圆形或不规则形。

切片较大的细胞中央可见卵圆形呈蓝紫色的细胞核。

(九)观察神经组织1.肉眼观察取脊髓横切片HE染色标本,标本呈椭圆形,中央染深红色的“H”形的区域为灰质,是神经元胞体聚集处。

周围染色浅处为白质,是有髓神经纤维集中部位。

标本具有裂隙的一方为腹侧。

2.低倍镜观察可见运动神经元的胞体为较大的紫红色块状,胞突较多,常被切断。

在神经元的周围有较多分散的蓝紫色的较小细胞核,系神经胶质细胞核。

灰质中央的小管为中央管。

找一有胞核、多突起的神经元置于视野中央,换高倍镜。

3.高倍镜观察神经元胞体大,中央有一个大而圆或卵圆形的胞核,核膜清楚,核内染色质少,呈空泡状,有明显的核仁。

核周部的胞质较丰富,可见许多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染蓝紫色小块状结构,称尼氏体(即为电镜下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形似虎斑。

思考尼氏体的主要功能。

树突的结构与核周质相似。

但轴突和轴丘处则无尼氏体,可据此特点鉴别树突和轴突。

神经元之间可见许多蓝紫色的胞核,系神经胶质细胞的胞核。

其中,胞核最大、呈圆形或椭圆形、染色质较少者是星形胶质细胞;第二种较小而圆的核,染色较深是少突胶质细胞;第三种核最小,形状不一,染色最深是小胶质细胞;中央管管壁的细胞为单层柱状上皮称为室管膜细胞。

硝酸银染色切片呈棕色。

低倍和高倍观察,多极神经元的核周部和胞突内均有染棕黑色的线状结构,为神经原纤维。

核周部的神经原纤维互相交织成网,胞突内则平行排列。

[实验报告]1、绘出观察到的肝细胞的形态特征图,并注明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的位置。

2、绘出观察到的骨骼肌、心肌、平滑肌组织的形态特征图,绘出骨骼肌横纹结构特征图,并注明肌节的结构特征。

比较三种肌组织的结构特点。

3、绘出观察到的神经元的形态特征图,并注明胞体、胞核、虎斑、轴丘、轴突、树突。

实验二全身骨观察和分解归位[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了解骨的形态分类与基本结构;掌握上肢、下肢诸骨的位置、形态与重要骨性标志(①构成关节的关节面;②主要肌肉和韧带的附着点;③与人体测量有关的体表标志)。

了解躯干骨和颅骨的组成、位置与骨性标志,重点掌握椎骨的一般形态,了解各部椎骨的形态特征。

[实验器材]人体骨骼标本,上肢散骨、下肢散骨标本。

躯干和颅的散骨标本若干。

[实验方法与步骤](一)观察骨的形态取肱骨、腕骨、颅顶骨、椎骨标本骨各一块,根据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的形态特征,区别上述4块骨的形态;观察长骨两端(骺端)游离面较为光滑的关节面(图2-1)。

图2-1不同形态的骨图2-2 骨的构造(二)观察骨的构造观察长骨剖面标本,注意骨密质与骨松质的分布情况。

长骨的骺端内部为骨松质,骨体主要是骨密质。

仔细观察骺端的骨松质骨小梁排列特点,辨认压力、张力曲线(图2-2)。

(三)在人体骨骼标本上辨认上肢骨,上肢骨包括上肢带骨(锁骨、肩胛骨)与自由上肢骨(肱骨、桡骨、尺骨、腕骨、手骨)两部分(图2-3)。

观察躯干骨包括椎骨、骶骨、尾骨、胸骨与肋骨;观察颅骨包括脑颅骨与面颅骨(图2-3)。

图2-3 全身骨骼(四)各骨观察锁骨:①位置与形态:观察人体骨骼标本(图2-3)和锁骨标本(图2-4),可见锁骨位于胸廓的前上方,横架于肩胛骨和胸骨之间;为“S”形长骨。

锁骨体的内侧2/3向前凸,外侧1/3向后凸,上面光滑、下面粗糙。

粗大的胸骨端位于内侧,有胸骨关节面与胸骨的锁切迹构成胸锁关节。

扁平的肩峰端位于外侧,有肩峰关节面与肩胛骨的肩峰关节面构成肩锁关节(图2-4)。

图2-4 锁骨观察肩胛骨①位置与形态:观察人体骨骼标本(图2-3)和肩胛骨标本,可见肩胛骨位于胸廓后外上部,为三角形扁骨(图2-5)。

两面:前面(肋面)形成的窝是肩胛下窝;后面由内向外逐渐高起的骨嵴称为肩胛冈,冈上、下的浅窝分别称为冈上、下窝,肩胛冈向外侧延伸的扁平突起称为肩峰;肩峰的内侧有肩峰关节面。

三缘:上缘短而薄,外侧有一切迹称为肩胛切迹,肩胛切迹外侧有一指状突起称为喙突;内侧缘薄而锐利,又称脊柱缘;外侧缘肥厚临近腋窝,又称为腋缘。

三角:外侧角为上缘与腋缘汇合处,较肥厚;外侧面的梨形浅窝称为关节盂;关节盂的上方和下方各有一粗糙隆起,分别称为盂上、下结节;下角为脊柱缘与腋缘的结合处,平对第7肋或第七肋间隙,为测量胸围的标志;上角与第二肋齐平,为上缘与脊柱缘的汇合处。

图2-5 肩胛骨观察肱骨①位置与形态:观察人体骨骼标本(图2-3)和肱骨标本(图2-6),可见肱骨位于上臂,属于典型长骨。

上端:肱骨头是朝向内侧上方的半球形关节头,参与构成肩关节;肱骨头外侧有一较大隆起称为大结节,前方有一较小隆起称为小结节;两结节分别向下延续的骨嵴称为大、小结节嵴;两结节之间的纵沟称结节间沟,有肱二头肌长头腱通过。

骨体:中部外侧面有一“V”形的粗糙隆起称三角肌粗隆;中部后面有一条由内上斜向外下的浅沟称桡神经沟,桡神经由此通过。

下端:前外侧有半球状的肱骨小头,与桡骨相关节;内侧有滑车状的肱骨滑车,与尺骨形成关节;滑车前上方的窝称冠突窝,肱骨小头前面上方的窝称桡窝,滑车后上方的窝称鹰嘴窝,伸肘时可容纳尺骨鹰嘴。

小头外侧和滑车内侧各有一突起,分别称外上髁和内上髁。

图2-6 肱骨图2-7 前臂骨观察尺骨①位置与形态:观察人体骨骼标本(图2-3)和尺骨标本(图2-7),可见尺骨是位于前臂内侧的长骨。

上端:上端粗大,前面的深凹称滑车切迹,切迹后上方的突起称鹰嘴,前下方的突起称冠突;冠突外侧面有桡切迹,与桡骨头相关节;冠突下方的粗糙隆起称尺骨粗隆。

骨体:尺骨体外缘锐利,为骨间缘。

下端:下端为尺骨头,头后内侧的突起,称尺骨茎突,外侧及前面为环状关节面。

观察桡骨①位置与形态:观察人体骨骼标本(图2-3)和桡骨标本(图2-7),可见桡骨是位于前臂外侧的长骨。

上端:上端膨大称桡骨头,头上端的关节凹与肱骨小头相关节;周缘光滑的环状关节面,参与构成桡尺近侧关节;头下方略细的部分称桡骨颈,颈内下方有突起的桡骨粗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