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课讲演录

合集下载

马原演讲稿(共五则范文)

马原演讲稿(共五则范文)

马原演讲稿(共五则范文)第一篇:马原演讲稿马原演讲:对于夷陵之战的看法各位同学,大家上午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对于夷陵之战的想法》,相信大家都知道赤壁之战,官渡之战这两场极为有名的战役,那么夷陵之战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在三国时期,这三场战争是齐名的,被称为“三大战役”。

它是刘备在章武元年为夺回荆州而对孙权发动的一场战役,结果大败。

那么我们不禁产生了第一个问题,刘备是否应该发动这场战争?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这场战争的具体背景:当时刘备刚夺得了益州,受命镇守荆州的关羽急于建功,又自恃天下无敌,极度轻敌,最终被东吴的吕蒙所杀,丢掉了兵家必争之地荆州。

于是,刘备在极度悲痛的情况下对孙权发动了这场战争。

了解了这场战争的具体背景,我们就可以来看看我们的问题了。

对于刘备是否应该发动这场战争,我想从首先从战争的成败概率的客观角度来分析,对于它可分三个方面:天时,地利,人和。

首先从天时的角度,刘备发兵时正值7月份,天气极其炎热,将士难以忍受。

以致刘备在夷陵驻扎部队时犯了致命性的错误。

这样对于刘备打仗肯定是极为不利的。

而孙权这边,他们的士兵算是住在自家里,平日里也这么守着,早已习惯。

所以从天时的角度来说,这对刘备东征是很不利的。

再从地利的角度来看看,刘备是劳师远征,地形不熟,水土不服。

而且东吴多山地,对于刘备驻军和攻击都是不利的。

而东吴方面,他们对于地形肯定是了如指掌,如何利用优势地形来御敌肯定也是他们擅长的。

所以从地利方面来说,刘备是处于劣势的。

最后,从名义上去看这场战争,因为古代发动战争是特别讲究出师有名的,对于这个,刘备的猛将赵云就看到了这一点,他第一个站出来反对刘备发动这场战役。

他认为刘备发动这场战争是出师无名的。

因为刘备之所以得人心,是因为他一直把歼灭汉贼,匡复汉室为己任的,如今汉贼是曹操,不是孙权,要战得跟曹操战,而不是孙权。

所以在名义上刘备是站不住脚的。

既然名义上站不住脚,士气自然不会很高昂,上下关点也不统一;再看东吴方面,他们属于被迫出战的,谁都知道,没啥道理的打人当然是要还手的。

马原讲稿

马原讲稿

马原讲稿这是书中的一句话,“知道自己的无知的人才是最聪明的人”,来自于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呢,大家也都特别熟悉,著名的哲学家。

上个小组也给大家着重讲了苏格拉底的审判那个部分。

他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与人谈话时,看来并无意要指导别人。

事实上他给人的印象是他很想从那些与他谈话的人身上学到一些东西。

仿佛自己一无所知,倾听并提出问题。

与人讨论时,他会巧妙使对方承认自己理论上的弱点,最后认清问题实质。

这也叫做苏格拉底的反讽。

苏格拉底的母亲是一位产婆,帮助孕妇接生,苏格拉底常说自己的谈话就像为人接生一样。

苏格拉底认为自己的工作就是帮助人们“生出”正确的思想。

关于这句话,对应到中国来,用孔子的话说就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不是什么所谓的文字游戏。

这句话是这样来的。

据说,一个雅典人问戴尔菲的神谕:“谁是雅典最聪明的人?”神谕回答说:“在所有的凡人中,苏格拉底是最聪明的。

”苏格拉底听到这件事时,大为震惊,因为他觉得有太多人都比自己有智慧。

他直接去找城内公认聪明出众的一个人问问题。

但是当此人也无法给他一个一个满意的答案时,苏格拉底便知道神谕是对的。

于是他得出结论:原来神说我最智慧的意思就是,我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知道我没有什么智慧的人。

这就是苏格拉底的哲学结论:人应当知道自己无知。

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继续探求知识、向往知识,而不是固步自封地以为自己已经掌握了真理。

一个真正的哲学家知道自己所知十分有限,这也是为何他们不断追求真知灼见的原因。

我想这句话在现在这个社会更需要加以重视,如今我们有各种各样的信息工具,各种获得知识的渠道,看起来我们似乎懂得很多。

但越是这样我觉得我们更应该沉潜下来去仔细思考一下我们到底懂得多少,自己又真正内化了多少东西。

如果我们一味觉得自己什么都清楚什么都明白而不思进取,我想后果也应该是极为严重的。

社会越是浮躁,我们越应该认识到自己的很多欠缺之处,从而不断学习,取得新知。

当然对这句话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马原哲学部分——第一讲

马原哲学部分——第一讲

3.哲学与常识:真知与熟知

“一般说来,熟知的东西所以不是真正知道了的东 西,正因为它是熟知的。” ——黑格尔 “熟知”并非就是“真知”,正是在“熟知”中隐 含着“无知”。


“哲学家不必是世界上知识最丰富的人,而是深切 的追求真知之人。哲学家常自疑其知,虚怀而不自 满,总不以所得未必是。凡自命为智者,多为诡辩 师。” ——张岱年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都会面对思维与存在的问题。 如: 学生: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 教师:教学计划与教学实际之间的关系 学校:学校治学模式与学生的实际之间的关系 农民:耕作收获的计划与耕作收获的实际之间的关系 医生:处方与病情的关系
(二)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
1.“什麽是世界的本原,是精神的,还是自然界的?” 本体论问题

本质,是理解和协调人与世界之间关系的理论,因为“智
慧”不仅要获得关于世界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它要获得关 于世界之中人的意义的理解,即要以此为根据来确定人的
理想,进而为人的正当合宜的生活提供指导。换句话说,
哲学就是为人寻找一个“安身立命”之所,一个“精神的 家园”。

通过追问哲学是什么,我们发现人的自由、尊严和高贵乃是 人的最高目的。 郑昕先生在《康德学述》中说:“人究竟是万物之灵,以怀疑 分析始,以条理法则终,人能够创造知识,自强不息,行已 有耻,这叫做人的尊严。哲学的用处即在于使人明白自家的 尊严。” 古希腊哲学家都把哲学看作是一种精神生活或者生活方式。 康德说得好:“自己思维,自己探索,用你自己的脚站着。” 哲学能让人在没有信仰的时代过一种有信仰的生活,因而它 对于人的精神生活之必需于我们这个时代乃是不可缺失的。




爱情· 婚姻· 生活

马原课程讲稿

马原课程讲稿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讲义定稿)班级:森林保护142指导老师:迪丽娜尔小组:第四组成员:杨航、王雪萍刘书艳、刘媛媛黄茜茜、王朝伟一、讲课主题: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第三小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二、自我介绍:班级、小组、成员。

三、开始讲课:引语:【谁是历史的创造者?】互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这是马克思唯物主义的观点。

那在人类出现以前呢?那段也叫历史吧,不会也是人类创造的吧?难道马克思错了?《现代汉语词典》里对“历史”一词的解释:(1)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也指某种事物的发展过程和个人的经历。

(2)过去的事实。

(3)过去事实的记载。

(4)指历史学。

大家认为马克思里面讲的历史应当是哪一种解释呢?我想他讲的历史应该是第一种,即: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也指某种事物的发展过程和个人的经历。

】(一).关于历史的创造者问题的两种观点1.英雄史观:是历史学观点中认为历史都是由伟人、帝王将相等少数精英人士所创造的,否认人民群众在历史上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英雄史观是唯心主义的一种表现。

)【举例:英国历史学家托马斯·卡莱尔说过:伟人的历史真正构成了全部世界的灵魂。

德国的黑格尔曾把拿破仑称为骑在马背上的世界精神。

他认为这些伟大人物是为了满足世界精神对于发现自己,实现自己,返回自身的需求而创造历史的。

】2.人民群众观:现实的人及其活动是社会历史和发展的前提。

所谓现实的人,“不是处在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人,而是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中的人”。

【那么,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一定发展中的历史阶段上或着不同的社会关系中,具有不同的社会属性的个人或群体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同的。

他们的具体作用不在本课程讨论范围之内,我们只需要知道他们是历史的创造者就好了。

孟子说过样一句话: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在我看来,对于历史的影响也是如此。

】(二).唯物史观在历史创造者的问题上坚持的原则1.唯物史观立足于整体的社会历史过程来探索历史创造者问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讲稿)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讲稿)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讲稿)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要对马克思主义给出一个简洁的定义并非是容易的事情。

从不同的意义上,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做出不同的回答。

例如,从哲学的意义上,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人类社会发展的意义上,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学说;从人类解放的意义上,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学说;从实践的意义上,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等等。

严格地说,只有全面而系统地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学习和把握后,才可能比较准确地体会究竟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早在马克思在世的时候,马克思主义的概念已经使用。

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后人对它的发展,即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

这就产生了比较复杂的问题,即由于人们所处的时代不同,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不同,所要达到的目的不同,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和理解不同,所以有的发展是正确的,这样的发展丰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有的发展是不正确的,这样的发展扭曲误解了马克思主义,甚至给马克思主义附加了一些错误的东西。

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理解马克思主义并将其作为行动指南时,必须分清哪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哪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针对特定的情况做出的个别结论,哪是后人对马克思主义教条式的理解,哪是后人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

即必须分清哪是真马克思主义,哪是假马克思主义。

这也是本教材和本门课程的教学所期望达到的目标。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全中国人民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

它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继承和发展,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大二马原课演讲主题美好生活

大二马原课演讲主题美好生活

大二马原课演讲主题美好生活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人们常说:有钱人的生活很美好,每天吃香喝辣。

但是,我却不认同这个说法。

有钱人虽然被人崇拜、爱慕,但是他生(她)们真的会感到快乐吗?也许会也许不会。

因为人一旦有了钱,如果健康却被夺走了,那么钱财之类的东西还有什么用呢?人们常说:作家的生活是美好的,只要动笔,财富便向他(她)们滚来。

但是,我却不同意这个说法。

作家表面上是只要能写出好文章,便有许多稿费和名誉。

但如果写不好呢?他(她)们的稿费不仅空无一有,就连名誉也败落。

说明,当个好作家很难,想过好作家的美好生活更难!人们常说:明星的生活很美好,每天可以尽情的在荧屏上“闪耀”。

但是,我却不这么认为。

明星虽然表面上是被鲜花和掌声包围着,但人们并不知道他(她)们为此付出付出了多少努力!潜规则、整容等各种各样的“黑锅”经常“笼罩”在他(她)们的身边,但他(她)们为了自己的梦想,毫不犹豫的“顶”着这些“黑锅”,终于成功了!他(她)们用自己的努力换得了自己美好的生活!所以,人们不可以认为当明星很简单,更不可以认为随便就可以过上明星的美好生活。

人们常说:老师的生活很美好,每周都有周末可以歇息,有假期可以放松。

但是,我觉得老师的休息来之不易。

因为老师每天要为自己的学生传授知识,讲的口干舌燥,直把自己的学生教会为止;因为老师每天晚上还要为我们第2天上课要写备课笔记,直写到晚上12点才睡……所以老师是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换得假期,换得自己学生的成功。

但是我觉得有钱人、作家、明星、老师的生活都不值得我去崇拜。

我觉得自己的生活才美好。

因为每天我可以吃着妈妈做的香甜可口的饭菜,可以享受着爷爷奶奶对我的疼爱,可以与爸爸一起探索数学的“有趣”。

每天还可以与同学做游戏,可以听语文老师——张老师讲解汉字的“神奇”。

所以,我每天的生活过的很充实、很快乐!因为我有着家人的关爱、老师授予我无穷的知识,还有健康与快乐陪伴着我,所以我很开心!美好的生活在于每个人怎么样去认知,平凡的生活也是美好的,生活美好与否关键是在平凡中寻找快乐,那样每个人的生活都会美好,不是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讲义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讲义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讲稿)导语1.正确理解和对待学习的“知识”有的知识作为工具,用于谋生;有的知识,是为了净化心灵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告诉我们——人的需求越高,与经济利益越远。

越来越接近人的精神世界、人的心灵。

学习马克思主义就是为我们插上一双隐形的翅膀。

让我们站得更高,视野更开阔,更好的实现我们自己的价值。

视频资料:马克思的伟大人格风这个视频启示,马克思他有卓越的才华,完全可以有一个美满幸福的生活,但他却把自己的毕生精力投身于一项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的事业,并为此创造出一个完整的科学的理论体系,来指导实践活动。

恰恰表明了马克思的无私和伟大之处。

图片:马克思的墓志铭: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2.课程考核课程成绩=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 40%➢期末卷面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40%平时成绩衡量指标:➢学习态度表现占10%(出勤率、发言效果、听课状态)➢实践成绩占30%(原创,有新意,格式符合要求)3.课程介绍本课程是高校本科思想政治理论公共必修课,课堂教学36学时,实践教学18学时,共3学分。

教材的结构包括绪论和七章容。

绪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总体介绍;后七章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具体讲解,其中,又包括了三个部分。

第一至第三章是哲学部分;哲学是什么,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

就是形而上,从现象探究其根本,即追根溯源。

如大千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人的本质到底是什么?人和自然界的关系是怎样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有没有规律可循?等等问题。

第四至五章是政治经济学部分;剖析了马克思生活的年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阶级贫困的根源,即剩余价值学说。

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阶段性爆发的根源,即私有制的存在导致全社会生产存在盲目性,解决的出路是用公有制取代私有制,建立共产主义社会。

第六至第七章是科学社会主义部分。

描绘了马克思对未来的理想社会的憧憬。

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马原课演讲

马原课演讲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我们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重编人:cjwy
重编人:cjwy
人民群众的作用
秋收起义
人民群 众是实 现社会 变革的 决定力 量
重编人:cjwy
重编人:cjwy
重编人:cjwy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无产 阶级政党最基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毛泽东与群众
重编人:cjwy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
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 毛泽东,《毛泽东语录》,《论联合政府》
重编人:cjwy
群众观点就是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 己的观点,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 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以及 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群众路线是在群众观点的指导下形成的, 是群众观点在实际工作中的贯彻运用。 在我国的民主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主 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一句马克思主 义的群众史观,创造行的提出了党
重编人:cjwy
的群众路线,继一切为了群众,一切 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的路线。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 根本路线,是我们党在民主革命时期 战胜敌人的重要“法宝”之一。 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了把 “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 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 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 策的出发点和归宿。
重编人:cjwy
人民,你和无边无际 的大海一样!既可温 和平静,也能掀起滔 天骇浪。 ——雨果
得百姓之力者富, 得百姓之死者强, 得百姓之誉者荣。 ——荀子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尚书》
重编人:cjwy
谢谢大家

大学课前马原三分钟演讲

大学课前马原三分钟演讲

大学课前马原三分钟演讲大学课前马原三分钟演讲「篇一」同学们: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

其实,微笑不仅能让你年轻,还是一座沟通人际关系的桥梁,一剂化解人们矛盾的良药。

你听说过关于日本原一平先生的故事吗?原一平本是一位极其普通平凡的保险推销员,他相貌平平,身高只有158厘米,但是,他为什么能成为日本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名人呢?正是因为他有事没事就研究微笑,对着一面随身携带的小镜子练习,并把这些微笑应用到工作中去,才走向了成功,成为鼎鼎有名的人。

原一平在工作中,在生活中,一共研究出了39种微笑,并且自己也将这39种微笑练得非常自然。

有的微笑能让人感到温暖,有的微笑能让人感到亲切,有的微笑能带给人们力量,有的微笑能让烦躁不安的人立刻安静下来,有的微笑能让你不由自主地去聆听。

正是他的微笑,才让人乐意购买他推销的保险,认为他推销的保险有百利而无一害;正是他的微笑,让客户与他成为无话不谈、无事不说的知心朋友。

的确,微笑能沟通人的心灵,把彼此间的距离拉近,甚至帮助你走向成功。

记得一次去医院看病,我坐在椅子上排队等待,一个男的对着护士说:“你们这是怎么搞的?医生约了我上午9点整来,你自己看看都已经9点40分了。

”我本以为护士肯定会以牙还牙,然后两人会大动干戈,谁知,护士却微笑着对那个男的说:“先生,实在很抱歉,人太多了,我进去帮您看看,也催一下。

请您稍等。

”过了一会儿,只看见那个护土微笑着说:“先生,到您了,请进去。

”我不禁佩服起这个护士来,过了一会儿,那个男的出来了,他找到刚才一直对他微笑的护土,诚恳地说:“刚才实在对不起,请原谅。

”护士依旧微笑着说:“没关系的。

”可见,微笑有时候还能化干戈为玉帛。

每天你给别人一个真诚的微笑,别人也会给你一个微笑。

微笑能让别人对你所怀的顾虑在一瞬间消失;微笑能让你与别人的关系融洽;微笑是沟通彼此心灵的无声语言。

既然如此,那么,朋友,就请大方起来,请别吝啬你的微笑。

谢谢大家!大学课前马原三分钟演讲「篇二」亲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学生们:大家早上好!像往常一样,课前三分钟轮到我做励志演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讲稿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讲稿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教学任务:1.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3.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时代具体内容:1.哲学的含义和特点:(概念——哲学)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理论体系,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原理——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哲学与世界观有着根本的区别,又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哲学以世界观为基础,另一方面,哲学高于世界观,能够反过来对人们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提供指导。

(哲学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说:“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一般来讲,哲学思想萌芽于原始社会,但系统的哲学思想则产生于奴隶社会,即最早的阶级社会。

一般认为,哲学作为人类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到一定阶段的理论表现,将不会灭亡。

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原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和具体科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是共性与个性、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区别主要表现在:对象不同和原理适用的范围不同。

联系主要表现在二者相互作用、辩证统一。

在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问题上,既要反对夸大哲学,否定具体科学特殊性的“代替论”,又要反对否定哲学指导作用的“取消论”。

3.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及其意义(概念——哲学的基本问题)恩格斯总结哲学发展的历史,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何者第一性、何者第二性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第一性问题即本原问题起决定作用,是最根本的问题。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本原问题的回答)唯物主义强调物质第一性,物质是本原的。

精神第二性,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则相反,夸大意识的决定作用,否认物质的决定作用,认为人类之内或者人类之外的精神力量能够决定物质世界的存在和发展。

马原演讲——精选推荐

马原演讲——精选推荐

1、什么是唯物主义辩证法通俗讲,任何事物有两个方面,好和坏,且相互转化,再俗一些就是什么都好,什么都坏。

中国有句古话叫:“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我想这就已经比较接近唯物主义辩证法的观念了。

唯物主义辩证法有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

它揭示了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科学地解释了事物发展的道路、方向、形式等问题。

对立统一规律也叫矛盾规律,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简单的说,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那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事物之所以发展,是由于矛盾作用的结果。

我查阅资料时看到用人蚊矛盾来解释对立统一规律的。

说到了夏天,蚊子就出来了。

蚊子要叮咬人,人要对付蚊子。

人和蚊子之间的矛盾是客观存在。

人们为了对付蚊子,最原始的方法是用树枝赶走,用手拍死它。

但人要睡觉,怎么办?哦,人们想到了用烟来薰。

后来又发明了蚊帐,人睡觉时躲在蚊帐里,蚊子就无法进攻了。

但比如说我有时不小心把蚊帐弄开了,蚊子乘机钻进来,那咋办?于是人们又发明了驱蚊油,往皮肤上一抹,蚊子就不敢来了。

在前人努力的基础上,现在又产生了灭蚊灯、电子蚊香······到现在为止,“人蚊大战”依然没有结束。

这是不是可以说明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呢?是不是证明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呢?我想答案是肯定的。

也就是说唯物主义辩证法确实可以使人类进步,它是一种科学的认识方法。

2、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纵观中国的历史,有许许多多的思想贯穿始终。

我们都知道,春秋是中国哲学发展的高峰时期,百家争鸣。

其中,儒家墨家思想是比较突出的了。

墨家思想算是中国古版的唯物主义理论,它更加注重于对自然科学的探索,他在力学、光学、几何学、逻辑学上都有所简述。

不过中国古代统治者比如汉代还是更推崇儒家思想。

因此自然科学在我国发展的并不迅速,我们更注重实用性,而对事物的原理不是很在意。

马原讲稿

马原讲稿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讲稿)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内涵马克思主义是现代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

马克思主义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总体有广义与侠义之分:从狭义上讲:马克思主义是指由马克思和思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讲: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和思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后人对它的运用和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二)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马克思主义诞生在欧洲,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以《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为标志。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

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要。

3、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马克思恩格斯个人条件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理论前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

(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是时代精神的反映。

所谓时代精神也就是对一定时代的本质、主题和基本特征等方面的概括。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发展趋向方面的主题、任务及其精神需求,它渗透在这个时代的经济、政治、文化、科学等各个方面。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指引着无产阶级时代前进,推动文明进步,根本原因就在于它自觉地植根于社会实践的丰厚土壤,不断地从现实生活中吮吸自己的生命之泉,随着时代主题的转换检验、丰富和发展自己,科学地回答了时代在不同阶段提出的根本性的重大问题。

2、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首先,马克思主义是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的科学。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的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性。

大学教师讲马原教案

大学教师讲马原教案

授课班级:2023级本科各班级授课教师:XXX授课时间:2023年11月1日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和本质特征。

2. 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现实问题,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1.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科学体系。

2.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3. 马克思主义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复杂概念和理论。

2. 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问题相结合。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对马克思主义有什么了解?2. 引导学生回顾高中阶段学习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为本次课程做好铺垫。

二、基本原理和科学体系1. 讲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 分析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构成,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1. 讲解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如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等。

2. 讲解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如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生产方式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等。

四、马克思主义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1. 分析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实际应用,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 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现实问题,如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方面。

五、课堂讨论1. 提出问题: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问题相结合?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六、总结1. 总结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强调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科学体系。

2. 强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回答问题的准确性等。

2. 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如阅读教材、撰写论文等。

马原下节课三到五分钟用马原知识对国际或国家事件进行演讲

马原下节课三到五分钟用马原知识对国际或国家事件进行演讲

马原下节课三到五分钟用马原知识对国际或国家事件
进行演讲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诚信至高无上的行为准则"。

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诚信是什么?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有不同的认识:活泼好动的孩子说诚信是两根纤小的手指,拉过钩儿就永不反悔;风华正茂的小伙子说诚信是一-张精致的信用卡,是不能透支的诺言;耄耋之年的老人说诚信是一-本厚厚的日记,是一-张不容背叛的人生契约。

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几千年来,受到人们的自觉信奉和推崇。

哲人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诗人的“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民间的"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无不说明了诚信的重要性。

诚实守信是我们每个人都应遵守的生活准则,因为只有以诚待人,别人才会同样以诚相待。

很多人都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叫孟信的人,家里很穷,无米下锅,只有一头病牛。

一天他外出,他的侄子将牛牵到集市上卖了。

孟信回来后非常生气,责备他的侄子不该把病牛卖给人家,并亲自找到买主将钱如数退还,牵回了自家的病牛。

透过历史的烟尘,我们清楚地看到孟信手紧紧牵住的绝不是一头生病的黄牛,而是一条健康与高尚的道德纤绳,它将一个人的人品、修养引入了纯洁的圣地。

这就是诚信的力量。

几千年来,一诺千金"的佳话不绝于耳,广为流传。

马原发言稿

马原发言稿

马原发言稿尊敬的各位评委、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XXX,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与人类社会发展》。

一、引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思想体系,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种革命理论学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深厚的理论内涵。

它不仅全面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本质、根源和规律,而且提出了社会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原则,为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阶级斗争学说三个方面。

(一)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和基础,它强调社会发展是以物质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生产方式的变革引发社会关系的变化。

马克思主义将历史观归结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运动”,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概念。

(二)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客观事物的矛盾统一规律,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同时,辩证唯物主义也强调了发展的不平衡性、螺旋上升的规律以及“质变和量变”的辩证关系。

(三)阶级斗争学说阶级斗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通过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来实现的。

马克思主义坚持阶级斗争的客观性和必然性,主张革命推翻旧制度,建立新社会。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提出和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精神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它对旧有哲学体系进行了深入的批判和分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剥削本质和不可持续性,而且批判了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等旧有哲学思想,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贡献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到历史的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奠定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发展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相互作用,推动了社会科学的发展,为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马原课内实践教学演讲(3篇)

马原课内实践教学演讲(3篇)

第1篇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很荣幸能够与大家分享我在马原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感悟。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门理论性极强的学科,而实践则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在马原课内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1. 理论来源于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我们所学到的理论,都是通过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提炼而形成的。

在马原课内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可以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从而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

2. 理论指导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理论必须指导实践。

在实践中,我们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可以使我们的实践活动更加科学、有效。

同时,实践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也会促使我们不断丰富和发展理论知识。

3. 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在马原课内实践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通过实践,我们可以检验理论的真理性,使理论更加完善;而理论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又能为实践提供更强大的指导。

二、马原课内实践教学的体会1. 参与实践活动,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马原课内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参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活动,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例如,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时,我们通过走访社区、农村等地,了解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从而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

2.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马原课内实践教学使我们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面对各种复杂的社会现象,需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剖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3.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马原课内实践教学往往需要团队合作完成。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与他人沟通、协作,共同完成一项任务。

这种团队协作精神对于我们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 增强社会责任感马原课内实践教学使我们更加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了我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马原》讲座---毛邓第一课

《马原》讲座---毛邓第一课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哲学与人生
一、马克思主义
• 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 主义作出不同的回答。
• 从三个角度来理解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
• 1.内涵的三个层面 • 2.狭义和广义
• 3.三个组成部分

• • •
第一个角度——内涵的三个层面
1.它是一种思潮和学说,在今天仍然具 有强大的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恩格斯运
用哲学原理着重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展的特殊
规律,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论证了资本主义社会
的基本矛盾,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的历
史必然性,它是研究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这一主
题的中介。属于马克思主义第二层次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学——科学社 会主义,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两大 理论的基础上,论证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 命和无产阶级革命的目标道路。它是研究 无产阶级和解放全人类这一主题的落脚点 和终结,属于马克思主义第三层次的理论 。
以至钱钟书在当代中国,成了一个“高山仰止”的神 话,学者及广大青年学生们对钱钟书的学贯中西、博古通 今的学识佩服得五体投地。 • 其实,有钱钟书这种学识的人,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可 以大把大把地抓出来(如:林纾、严复、梁启超、章太炎 、马建忠、熊十力、胡适、吴宓)。

2009年10月31 真正让“钱学森之问”成 为舆论的焦点,源于2009年11月11日的一封 公开信。日,钱学森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2009年11月11日,安徽高校的11位教授联 合《新安晚报》给新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及全 国教育界发出一封公开信:让我们直面“钱学 森之问”!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科学内涵
• 第一,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 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 第二,把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 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理论。

马原展示演讲稿

马原展示演讲稿

马克思主义原理展示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1.在习主席十九大报告上提到,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高速发展,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开始发生变化。

由前几年我国社会的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转变为近几年以及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以前的人们是吃不饱穿不暖,所以人们都想使物质方面充分富裕起来;而如今,大家研究的问题已经变成如何吃得好,穿得优雅得体,都在物质选择更加精益求精。

2.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生产力发展既是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基本内容,也是制约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

只有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充分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需要。

学习和掌握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方法有重要意义。

3.这一方法要求我们全面认识和分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不断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不断完善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发展。

当前我国正在全面深化改革,这是由我国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决定的。

矛盾的观点是辩证唯物法的根本观点。

认识世界就是认识矛盾,改造世界就是解决矛盾。

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1.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要求我们用联系观点看问题,正确处理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

然而,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是相互影响;相互转化的。

十九大中提到当前社会我们面临着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其中包含农村与城市,东部沿海与西部内陆、一线城市与二三线城市的发展问题。

例如,中国的“三四线城市”不如一线城市的经济更加繁荣。

三四线城市和一二线城市的产业升级是截然不同的,他们缺乏像一线城市那样的教育资源和人才优势,因此高达的互联网,人工智能就很难沾上边,他们也缺乏像二线城市那样交通优势,因此在吸引外资上也很难获得高精尖的制造业。

2.我们应当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方法论,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实现整体最优目标;同时重视部分作用,用局部发展推动整体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原课讲演录中国人数十三亿之多,每年的大学毕业生也已逾百万,然而自半个多世纪以来各行各业的大师一悄声匿迹,这到底是为什么呢?首先在我看来,所谓的大师,就是指能力超出一般人、特别有创造力的,再摸一方面有开创性贡献的,甚至为人类世界的进步有卓越贡献的或杰出的人物。

像西方的苏格拉底、柯西、亚力士多德、休谟、高斯、亚当斯密、康德、黑格尔、牛顿、爱因斯坦以及我们中国古代的孔子等等无疑是大师,或超级大师,或伟大人物。

中国近代的康有为、梁启超、鲁迅、胡适、蔡元培、李四光等等则为一般的大师或杰出人物。

他们之所以被称为大师,是因为他们的思想、智慧、才能、品格不同程度地引领和影响了他们的同时代人,甚至整个世界,并对他们的时代或后代的自然科学、人文科学、文学艺术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跨越性贡献。

成为大师需要什么样的内在条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的说法,他们具有人的最高品质——对真理和知识的追求并为之奋斗的精神以及百折不挠的信念——这种品质比物质力量更具有威力。

他们是一些具有伟大品格的人,正如罗曼"罗兰所说:“没有伟大的品德,就没有伟人,甚至没有伟大的艺术家”。

成为大师有两个必备的内在条件:一是超乎寻常的智力(包括但不限于IQ);二是超乎寻常的素质(包括但不限于EQ,还含品格等)聪明绝顶不一定成为大师,具有良好的素质则可能成为大师。

从整体看,中国知识分子不缺前一项,缺的是后一项。

缺少后一项就犹如在酒里掺水,其智慧往往会变味,从而失去成为大师的机会。

成为大师必须有一个高贵的灵魂,必须对或真、或善、或美有一种感悟力,或许是内心的强烈呼唤,或许是非功利性的执着的追求。

像梵高、尼采式的艺术家和哲学家是这样,象阿基米德、陈景润之类的数学家也是这样。

也有像歌德、钱学森这样的大师,既行走在殿堂又游走于庙堂。

他们虽也受名誉、地位和金钱所惑,但在骨子里他们深爱着其从事的专业和学问,甚至视为生命的一部分。

可惜,在当下中国,非功利地全身心从事教育活动的人日趋稀少,知识分子在群体素质上的退化和堕落,大师离我们渐行渐远了。

逃离神圣,摒弃价值,否定道德,追求所谓“我是俗人”。

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砸碎一切贞节牌坊,以无耻告别羞耻,在精神上自甘堕落——丧失人格,出卖原则、逐利投机、嘲笑善良、出卖神圣、蔑视理想甚至成为“有知识的恶棍”。

他们把科学(学术)和艺术变成了金钱和权力的婢女。

拜金主义和拜权主义文化。

此种文化比当年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揭露的“商品拜物教”有过之而无不及,在物欲和权欲泛滥中又如何产生大师?大师近乎绝迹由来已久,不只在某一领域,而是全方位的短缺。

我们缺少伟大的思想家、杰出的科学家、建筑师、哲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政治学家等等,总之,我们在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文学艺术各领域里全方位地缺少大师,这是前所未有的。

从历史看,中国并不缺大师人物,如一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老子、庄子、孔子、孟子等大思想家;唐宋时期古诗词和散文登峰造极,唐宋八大家、程朱理学,五四运动前后以至后来的“西南联大”时期在二十世纪初至40年代,可以说是中国教育界的黄金时期,在这段时间以内中国的大学为社会培养出了大批的优秀人才,他们中有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有革命义士、文学大家,科学骨干、人民族精英。

出了不少思想家、汉语学家、教育家,像鲁迅、胡适、蔡元培鲁迅、郭沫若、矛盾、老舍、巴金…..,跟老蒋走台湾的有胡适林语堂、梁实秋…确实是一大批、成百上千,这个时期涌出的在世界有一定影响、属于一流的科学家如:钱学森、邓稼先、钱三强、华罗庚、李四光、唐傲庆…….数不胜数。

钱学森逝世前成天思考、念念不忘的大问题:“就是中国目前缺乏拔尖级的领军人物”;对登门看望他的温总理说:一个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不但要有科学知识,还要有文化艺术修养;还建言: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没有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的独特创新的东西。

然而,建国近六十年了,数得上的大师寥如晨星。

民国时期大师辈出,西南联大更是传奇,为何中共建国以后在优越的环境下未培养出一个令人信服的大师级人物,教育事业甚至还比不上国民党高压统治下的旧社会?如果说,在科学技术领域里出不了大师尚可理解——因为我们的经济和科技教育环境太落后了,那么,在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领域出不了大师,这对于一个有着数千年文明又拥有世界最多人口且正在民族复兴的大国是难以想象的,甚至是一种莫大的嘲讽。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现在已经过去了58年了,从各高校党中培养出的大学生也以千万计了,可是这几千万人当中竟然没有一个可以和民国时期的那些大师们相媲美的人物,为什么呢?这个问题的出现是一个综合性的因素,首先,影响最大的应该是建国之后对知识分子的政策。

建国伊始,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政权就对知识分子进行了思想改造,在这种情况下,那些知识分子为了消灾免祸只好三缄其口,在学术问题的研究上也畏首畏尾,一个不能充分发挥自己才情的知识分子怎么能成为大师?其次,在于1952年开始的一次全国范围内的院系调整,将一些赫赫有名的综合性大学按照苏联的模式对大学进行了肢解,变成了一个个单一的工学院、农学院、理学院、林学院,文学院、医学院、师范学院等等,而法学这个专业从此从校园里面消失了,造成了几十年的人才断层。

民国时期的那些大师们无一例外都有着很深的国学功底,即便是研究自然科学的也是如此,就是因为他们在综合性大学里能够接受到国学那样深厚的教育,可是变成一个个单一的学院之后,学自然科学的不接触社会科学,学社会科学的不接触自然科学,知识结构单一,缺少文化的全面熏陶,和知识的陶冶,在这种情况下培养出来的只能是一般的人才而已。

外行领导内行。

这是建国之后一直存在的问题,因为知识分子很少是共产党员,而作为执政党的共产党是不会将权力交给外人的,因此党员就成了领导者,但这些党员基本上除了是个党员之外对学术领域都是一窍不通的,对本应该自主的学术研究横加干涉,知识分子一旦丧失了自主权怎么能够产生出好的东西?因此,垃圾生产者就在学术领域大量产生了,而这些垃圾生产者是没有责任的,因为不是他们自己的主意,因此,大师就被扼杀了。

还有,在建国之后的很多时候遭殃的知识分子们都是因为提出了一个和共产党的思想不一样的学术论点,对一部电影、一本小说、一篇文章、一个剧本进行大规模的批判,西方的学术问题不能够去研究,和共产党观点不一样的言论只能烂在肚子里,学术上出现了严重的分歧没法解决了就去找共产党的文化部门,最后由毛泽东拍板解决方案,在这种情况下,谁还能拿得出好的研究成果啊?最后,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摒弃。

将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产生的东西不论好的坏的、有用的没用的、精华的还是糟粕的,这些东西统统的都被扔进了历史的垃圾堆,使得建国之后的这些莘莘学子们无法从中国几千年的深厚的文化当中吸取营养,变成了一个先天营养不良的知识分子,嬴弱不堪,这样的人是不会成长成一个巨人的。

还有其他的比如在学校里鼓捣政治运动啊什么的,总之,没有大师的产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的失败,这便是建国之初我们国内的学术状况,如果说建国之初大师被当时的国内环境扼杀了,那么见国之后的这么大一段时间没有一个大师又是为什么呢?自从解放后尤其是九十年代我们中国的教育事业便开始衰落。

现在的各高校,已经没有将培养人才作为大学教育的目标,正如钱学森之断言,中国没有一所培养创造型人才的大学,严重的学术腐败,枯燥且与社会脱节的课程,死记硬背的教育方式,将导致学生们的思想僵化,对课程失去兴趣,对大学乃至整个中国的教育失去信心,退学则是对大学教育失望的最极端方式。

其次是意识观念的没落,认为读大学就是为了将来有一份好工作,将来有好的收入,正如当下,工科是很受欢迎的,学工科的人数急剧膨胀,而理学正在被冷落,几乎没人在学理学,而数理化等理学基础学科正是教会人如何思维、寻找科学方法的学科,是刨根问底的,体现其无用之大用。

工科的目的当然不在此,相比之下,工科更倾向于应用,其用途显而易见,但就是因为数理化等理学基础学科,将来难以找工作,而在被冷落,每当有人问我们学数学的将来干什么工作,我只有说我不知道。

至少有80%的学生在刚进入大学的时候是酬躇满志,报着努力学习的决心的,可是在四年大学生涯的消磨与侵蚀下,能将这一决心坚持到毕业的学生恐怕不到20%。

古板的教学教育方式和教材让社会丢失了许多的达芬奇,比尔盖茨。

对于这样损失,我们是否要反省下呢?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之下,学生们的精神受到极大的伤害,创造性和独立思考能力受到无可挽回的扼杀,中国至今没有诺贝尔奖获得者,与这种教育模式有很大的关系。

逃课,考试作弊已经被很多学生当成了家常便饭,同时大学一所变成了大学生谈恋爱的场所,思想变得燥热,轻浮,大量的时间和心思的消耗,对自己的轻松要求使学习已成了莫些同学的付产业,由此学校学习环境也变得恶劣,而已非是往日的纯粹的求学之地,许多同学的目的已变的歪曲,上大学由最初的学习知识变成了纯粹的混文凭,试问这样的学习能成就大师吗?而那些在恶劣的环境下坚持认真学习的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却正在被逐渐磨灭。

若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大学最终培养出来的人才的质量就要被打折了。

---------------------------------------------------------------------------------------------------------------------------------我认为高校应该培养学生的独立技能、独特的思考方式和敢于权威挑战的精神。

不是拘泥于课本上的,如果你对某东西有深入研究,可以考虑研究成果作为成绩。

独特的思考方式不代表爆炸式的思考,而是多种寻根问底的思想,抓住一条线一直往前摸,有这样的科学精神,独特的思考方式是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产生的,学生得注意研究的方式、研究的目的以及合理性。

而不是现在的各位忙于做你们的专业课的作业,记几个公式,我想这对你们成为一个机械工程师,电气工程师没有多大的影响吧。

中国教育的落后缘由方方面面,又岂能我再此说的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