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法律制度建设的思考
浅析法律法规对于规范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意义——以《宁波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为例
| | f 段 ‘
Th e S c i e n c e Ed u c a t i o n Ar t i c l e Co l l e c t s
T o t a 1 . 2 3 3
F e b r u a r y 2 0 1 3 ( B)
一
a n o r d e r l y a n d h e lt a h y s c h o o l — e n t e r p r i s e c o o p e r a t i o n . Ke y wo r d s v o c a t i o n a l e d u c a t i o n ; l a w s a n d r e ul g a t i o n s ; s c h o o l —
监督 之下 ,而这 一教 育活动的主管部 门理应 以教 育部门为 主进行 总体协调。但 是 由于这一制度涉及 的社会 主体较为 复杂 , 教育部 门所 能触及 的层 面毕竟有 限 , 还需要 劳动 、 人 事、 发 展和改革 、 经济 、 贸易 、 财政 、 税务、 科技 、 农 业等 各部 门、 各机构 的配合 。这样才能使得 各类职业教育 , 各级别校 企 合作有效 开展 。所 以 , 以教 育部门为主要牵头部 门, 各部 门联动形 成教育 , 行政合力 , 能够使得职业教 育在 良好的社 会 和行政环境下健康发展 。这一点 , 《 条例》 第六条 , 第十 四 条均有相应体现 ,尤其是突 出了教育部 门在这一过程 中的 协调、 管理作用。
A Br i e f An a l y s i s o n t h e S i g n i i f c a n c e o f La ws a n d Re g u l a -
关于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思考
0职校论坛0
S INC CE E&T C N OG F MATO E H OL YI OR N IN
20 09年
第2 9期
关于高职教育“ 校企合作” 模式的思考
刘 全 喜 ( 长沙 民政职业技 术学 院 湖 南 长沙
【 摘
400 1 0 4 J
要】 高等 职 业教 育 对 于解 决我 国 当前 经 济发 展 过 程 中技 能 型 应 用性 人 才 紧缺 的难 题 具 有 重要 的战 略 意 义 。 文章 分 析 了高 职教 育“ 校
高 职 教 育 的 任 务 是 为 国 民经 济 和 社 会 发 展 的 生 产 、 设 、 理 与 建 管 服 务 一 线 培 养高 技 能 的应 用 性 人 才 。 人 单 位 的 全 方位 参 与 是办 好 职 用 业 教 育 不 可缺 少 的 重要 因素 。 许 多 专家 学 者 围 绕 “ 业 企 业 参 与 职 业 行 教 育 ” 个 主 题 做 了 大 量 的 理 论 研 究 , 就 行 业 企 业 如 何 参 与 职 业 教 这 并 育 进 行 了 卓 有成 效 的探 索 , 中 “ 学 结 合 . 企 合 作 ” 职 业 教 育 模 其 工 校 的 式 是 国 内外 普 遍 认 同 的形 式
Hale Waihona Puke 1校 企合 作模 式对 高 职教 育 的 重 要 意义 .
一
一
1 . 业 企业 参 与 职业 教 育 是 大 势所 趋 2行
授 本 专 业 领域 的新 知 识 、 新技 术 、 材 料 、 工 艺 、 方 法 , 服专 业 教 新 新 新 克
学 存 在 的 内 容 陈 旧 、 新 缓慢 、 更 片面 强 调 学科 体 系完 整 、 能适 应 企 业 不 发 展 需 要 的 弊端 ( ) 充 分 整 合 行业 、 业 的 实践 教 学 资 源 3要 企 实践 教 学 是 高 职 教 育至 关 重 要 的环 节 , 是 最 难 突破 的环 节 。我 也 国大 多数 高职 院 校普 遍 缺乏 足 够 的 实训 资 源 和 真 正 的 “ 师素 质 ” 双 的 师 资 队 伍 . 了解 决 这 个 问 题 , 职 院 校 可 以与 多 家 企 业 进 行 真 诚 合 为 高
我国现代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法律保障的思考
专门人才而进行的专业 知识 和技 能技巧 的教育 。 校企合作是一
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 导向的运行机制 , 是学校 和企 业双方共 同参与人才培养 的过程 , 通过课堂教学 与学 生参 加实际工作相 结合 , 提高学生 的技术应用能力 , 培养学生 良好 的职业道德 。 增 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 创新能力 , 以适应 当前激烈 的社会竞争。现 代职业教 育 区别 于普通教 育的主要 特征是其 具有职业性 和实 践性 。职业 能力培养是职业教育 的核心 , 特点是 以现实职业 其 分析为基础设计课 程内容 , 以现 实 职业 需要 为 出 发 点 组 织 教 学 活动 , 培养现实生产 、 服务的技术型人才 , 以适 应劳动力市场的 需求 。而企业作 为劳动力市场需求的主体 , 劳动分工水平决 其 定 了劳动力市 场的专业化程度 , 实际人才需求决定 了劳动力 其
企合作的立法势在必行 , 意义十分重大 , 需要确定立 法思路 , 加快 立法进程 , 明确校企合作立法的具体 内容。
关 键 词 : 业教 育; 企合 作; 保 障 职 校 法律 中图 分 类 号 : 9 D2 文献 标 志 码 : A 文 章 编 号 :O 0 8 7 (0 2 O — 17 0 l0 — 7 22 1 )10 4 — 2
一
、
引言
教育。走“ 校企合作 、 工学结合” 之路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
现代 职业教育领域 校企合作 、 工学结合需要企业 的深度 参
与 , 以说 , 可 企业参 与职业教 育的程度直接决 定 了职业教育 是 否能真正承担起为社会 培养高素质的生产 、 管理和服务一线 的
我国越来越重视职业教 育 , 陆续 出台了一 系列支 持职业教 育发展的政策和法律 。在办 学模 式上 , 国家倡导 走校 企合 作之 路, 希望校企双方达成共识 , 实现共生 发展 。在校企合作 中 , 校 企双方不仅仅是供需关 系 , 其本质 如同发展 共同体。校企合作 对于学校和企业均具有重要 的意义。目前 , 在校企合作关 系上 ,
校企合作的心得思考
校企合作的心得思考(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工作计划、个人汇报、心得体会、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演讲致辞、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y, work report, work plan, personal report, experience, contract agreement, document, planning plan, speech,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校企合作的心得思考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
浅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意义
浅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意义1、校企合作模式实现了职业教育本质回归传统学徒制通过“师傅带徒弟”、“一对一”和“自愿自助”的方式,在工作过程中传授经验。
一方面,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徒的职业技能和情感,另一方面,“一对一”的模式,能根据学徒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强调“在做中学、学中做”,可视为工学合作的雏形。
随着工业化大生产的到来,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转变,企业的规模化生产取代了传统的手工作坊,传统的学徒制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培训效率以及教育的规范性上受到挑战,学校职业教育模式开始占主导地位。
校企合作模式倡导的“产教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职业性本质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原则在职业教育中的具体体现,实现了职业教育的本质回归。
2、校企合作模式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办学方针的提出,要求职业教育必须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把就业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切实从专业学科本位向职业岗位和就业本位转变,实现教育与就业的对接,而校企合作模式就是贯彻这一办学方针的有效途径。
3、校企合作模式重构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多年以来形成的以课堂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知识的传授,其中知识的安排又以学科体系为逻辑,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因过分注重理论知识而忽视了职,岗位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就业后一般需要一段较长时间的适应期和再学习期。
这种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主线,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导致了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学不能致用”的现象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通过校企合作这一模式,教育界和产业界联合培养人才,能彻底改变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模式沟通了理论与实践,实现了人才培养从传统的偏重学生知识传授向注重就业能力提高和综合职业素质养成转变,重构了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切实提高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二、现阶段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第一,校企合作程度不深,绝大多数职校校企合作教育仅仅限于教学设备捐助、实习基地提供、员工培训等的合作,这种合作离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目标,即建立起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校企合作的良性循环机制。
对高职院校加强校企合作的思考
对高职院校加强校企合作的思考□高彦【摘要】校企合作办学是当前职业教育最受关注的话题,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要求,也是职业教育纵深改革的方向,通过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的高效整合,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和综合能力,以适应社会、企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职业教育【作者单位】高彦,湖北省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一、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社会培养所需的高技能实用型人才,从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和教育模式来看,高技能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必须走校企合作之路,只有通过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才能实现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虽晚,但发展较快。
目前,我国各高职院校都已经认识到高职教育走校企合作办学之路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并对校企合作积极展开探讨与实践,寻求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径。
但在加快取得成果的过程中,却出现了两个问题:(一)只顾追求眼前利益,发展后劲不足。
高职教育应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服务,但企业以赢利为根本目的,而教育以培养人才为根本目的,两者的追求目标有很大区别。
在政府鼓励校企合作的大环境下,校企合作双方为快速取得对方支持而走入追求眼前利益的误区。
很多企业并没有认识到培养高技能实用型人才其实是学校和企业共同的责任,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一个方面。
大多数企业只是挑选人才,而不参与人才的培养,因为人才培养需要企业投入相当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这些投入不可能立即取得经济效益,从而导致企业不愿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过多投资。
目前我国不少企业仍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生产技术含量低,对技能实用型人才要求较低。
学生进入企业进行简单技能的生产,为繁忙的企业创造利润,在此期间,学生变成了低层次的打工仔,进行的是简单重复的工作,系统学习得不到保证。
对高职教育来说,以校企合作为借口,转嫁办学成本,只追求眼前利益,违背了教育的根本宗旨,对学生、教育和社会都是不利的。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法规制定中几个基本问题的思考
摘 要 : 企 合 作 法规 制 定 首 要 厘 清 基 本 问题 , 校企 合 作 的 法 律 地 位 、 企 合 作 法律 关 系主 体 权 利 与 义 务 的 设 定 及 校 企 合 作 校 而 校 法律 行 为 的 规 范是 校 企 合作 法规 制 定 首要 研 究 的 问题 。 关 键 词 : 企 合 作 ; 利 与 义务 ; 本 范 围 校 权 基 中图 分 类 号 : 6 2 G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6 1 9 1 ( 0 0 1 一0 0 -0 1 7 - 7 92 1) l 12 3
作 者 简 介 : 玉 隆( 9 3 , , 苏 盐城 人 , 苏经 贸职 业技 术 学 院讲 师 , 士 , 究 方 向 为 司 法制 度 崔 17 一) 男 江 江 硕 研 收 稿 日期 :O O 8 3 修 稿 日期 :O O 9 0 2 1 —O —2 2 1 一0 - 2
《 家 中 长 期 教 育 改 革 和 发 展 规 划 纲 要 2 1 — 国 00 22 0 0年 》 征 求 意 见 稿 ) 六 章 第 1 ( 第 5条 规 定 : 建 立 “ 健全政府 主 导 、 业 指 导 、 业 参 与的 办 学 机制 , 行 企 制 定 促 进 校 企 合 作 办 学 法 规 , 进 校 企 合 作 制 度 化 。 促 ” 这 是 第 一 次 提 出 制 定 校 企 合 作 法 规 , 将 其 纳 入 国 并 家 教 育 体 制 重 大 改 革 试 点 范 围 。这 也 是 对 在 大 力 推 行 “ 学 结 合 、 企 合 作 ” 技 能 型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探 工 校 的 索 过 程 中所 遇 到 的 企 业 合 作 动 力 不 足 、 府 主 导 地 政 位 缺 失 等 问题 的 一 种 制 度 性 的 解 答 。及 时 有 效 的 法
完善中职学校校企合作制度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为主体 , 南于各 自『 1 标 和仃 务小同, 实施 存人才培 养方面 的职责和义 务 , 要 求 、 I
校企合作 的过程 q l 存 在着信息 小流畅 、 效 在用T. 附人 面实行 证书准人制 , 加强职 育与培 训 , 指 导学 校开 展校企 合 作共 建 , 益 平等 、 管理小 一 致等矛盾 , 这 矛盾仅 业培训 和岗前 培训 。 同时 断完善校企合 加强人 力 资源的 管理 ,积极 提供 企业 人 靠企业 和学校 F l 身来协 调协商难 以从根本 作的保 障机 制 ,充分维 护 r 企业 的卡 义 利。 才需求 预测 ;联 合制定 校企 合作 的考 核
的_ } 三 耍 渠道之一就在下, 、 ‘ 大 的 中职 学 务 , 特别 是不 少 中小 企业 资金 相对 紧 张 , 次 的 合作 还 受 制丁 方方 而 而 的 影响 , 除 校。 《 同家 巾长 期教 育改革 和发展规 划纲 兀 力也不 愿 与学 校 合 作进 行 人 才 培养 。 了加强政 府的宏 观 调控 以外 ,还需 要 一
要( 2 0 1 0 — 2 0 2 0年 ) 》 『 I 1 就 明确 提 山 了要 这 时候 就需要 政府 在宏 观调 控 上J J 『 I 强 引 个专 门的机构 米 调 、沟通不 Ⅻ部 门 的
“ 实行 l : 学 结合 应 的扶持 政策 、 优 惠政 策和 激 职 能米调 节规 范促进 校企 合作 的有 序 高
了比较完 备的校企合作制度 。 约生 产成本 n r 能的创造利润 。
强化联合培养制度
f I 前, 不少 企业 只注 重用 人 , 不 注 意
推进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思考
第2 5卷 第 2期 20 0 8年 4月
邢 台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J u a fXi g a o y e t i l g or l n o n ti lt cm cCo l e P e
Vl. 5 NO 2 0 2 1 . Ap . 0 8 r2 0
推进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 的思考
樊 玉萍 ,季 静
皇 岛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秦皇 岛 06 0) 6 10 摘 要:校企合作是 高职院校发展 的必然趋 势。 目 前我 国高职教 育校企合作仍 然存在着重视程 度 不够、法律 制度不健全、运行机制不畅通的问题。在推进校企合作 的过程 中,要注意强化政
府 的保障作用 ,提 高学校主动寻求合作 的意识和调动企业参与合作的积极性。
关键词:高职教育;校企合作;问题 中图分 类号 :G70 1 文 献标 识码 :A
一
文 章编 号 :10-6 2 (0 8 2 0 2 .0 0 8 19 2 0 )0— 过并实施 的 《 中 校企合作 的现状 - 以下简称 《 职业教育 我国高职 院校大多始建于 2 0世纪 8 0年代末 华人 民共和 国职业教育法》( 法 》 ,这是 我 国唯一 一 部规 范职业 教育 的法律 ,地 ) 9 年代初 ,虽然历史短,但经十余年的艰苦努力, 0 不 仅 为 地 方 经 济建 设 和 有 关 行业 培养 了一 批 急 需 方政府 可在其范 围内结合本地实 际情况制定具体 2 职 1 的应用 型 人才 ,而 且也 与大 量 的企业 ,形成 了 良好 实施 条 例 。[ 《 业 教育 法 》对 企业 参 与支持 学 校 一 的协 作关 系 。在合 作种 类上 ,有人 把其 归类 为 9个 职业 教 育 的有关 规 定只有 两 个方面 : 是教 师 队伍 或8 个模式;[ 1 1 在名称上,有人把其称为 “ 零距离 建 设方 面 ;二是 学生 和教 师 实 习方面 。《 职业 教 育 对接” 式,或 “ 捆绑式 ” ,或 “ 产学研一体式” ,或 法》第三十七条规定 “ 企业、事业组织应当接纳职 对上 岗 “ 对准 、 四贯通 ”式 ,或” 方位 合 作 、全 过程 业 学校 和职 业 培训 机构 的学生和 教 师实 习 ; 三 全 参 与 、多形 式推 进 ” 式等 等 ;在 理论 观 念 上 , 已经 实 习的 ,应 当给 予 适 当 的劳动 报酬 。” 业 教育 所 职 达成 共识 ,并且积 极探 索和 追 寻校 企 的紧 密合 作 。 要 求 的校 企合 作 的 内容是 远远 不止 这些 的。 但 是 , 实 践观念 和 实践 行动 上 ,我们 还 远 没有科 在 ( )运 行 机制 不 畅通 三 学的表现 , 我国 目 前的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大都 除少 数地 区 、学校 和 企业 已建立 了相关 制度 , 还 属 于 以学校 为主 的、自发 的 、浅层 次 的校 企合 作 基 本形 成 了 良性运 作 的工 作机制 外 ,在 多数 地 区 、 模式 。 多数 学校 和 多数企 业 , 企合 作仍 表现 为 一种 自发 校 二 、目前校企合作 中存在的问题 的、 浅层次的、 松散型的状态, 没有从系统 的观点, ( )重视 程 度不够 一 通盘考虑 , 统筹运 作, 运行的形式大都限于建立“ 校 多 数 学校 开展 校 企 合 作 是 出于解 决 学 校 在 师 内工业 中心 ”和 “ 外 实践 教学 基地 ”进行 校 企 合 校 资 、 习基 地等 办 学能 力上 的不足 以及疏 通 学生 就 作 。学校 运作 机 制和 企业 运作 机制 、 园文化 与 企 实 校 业 渠 道 的需要 , 尚未 从满 足企 业对 技 能人 才 需要 的 业 文化 还 没有 真 正融合 , 使校 企 之 间的深 度合 作 以 角度来认识和开展校企合作; 尽管企业 已经认识到 及 受 教育 者 从 “ 学生 、学员 、职 业人 到社 会人 ”的 科技人才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 但是 , 并没有真正 角色转化 ,受到一定的制约 。[ 3 1 校企合作这种新型 认识到培养高职人才也是企业的责任 , 以还没有 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作用远没有充分发挥 出来。 所 投资职教的意识,对高职院校具有哪些科研 能力、 三 、充分 发挥 政府 、学校 、企 业 的作 用 ,积极 能够 为 企 业 解 决 哪些 问题 及 为 企 业 提 供 哪 些服 务 推 进校 企 融合 缺乏了解 。 一些企业也没有将企校合作培养高技能 ( ) 一 强化 政府 的保 障作用—— 建 立 健全 职 业 人 才 作 为与 企 业 发 展 息息 相 关 的重 要 内容 予 以重 教 育 法律 体系 ,完善校 企 合作 的法 律保 障机 制 视 ,缺 乏主动 参 与合作 的积极 性 ;一 些地 方 政府 认 在构建职业教育法律体系 的过程中, 首先 , 各 为校企合作与政府没有多大关系 , 没有采取有效措 级政府 和 教育 部 门要 充分 发挥 主动 权 , 利用 地方 的 施 推 动校 企合 作 。 优 势和 特 色 , 定 出适 合地 方职 业教 育 发展 的法 律 制 ( )职业 教育 法律 体 系不 健全 、 不完 善 二 法 规 ,促 进校 企合 作 ,明确 政府 、企 业 参与职 业 教 在德 国,关 于职业 教 育 的法律 多 达 几十种 ,对 育的法律责任 ,以及企业与学校 、 企业与学生之间 企业 、学校、学生三者的权利 、责任做了明确、具 的法 律 关系 ,用 法律 来保 障校 企合 作 的顺 利 实现 。 体 的规定 。而 我 国只有 19 9 6年第 八 届全 国人大 代 劳动 保 障部 门要 指 导 合 作 学校 与 企 业 按 照 法 律 法
中职教育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中职教育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与思考中职教育是指针对中等职业教育阶段的教育,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及相应的知识和能力。
而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旨在通过双方资源共享和互惠互利,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实用的教学资源和实践机会。
中职教育校企合作在现实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进行相应的思考和解决。
中职教育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之一是资源分配不均衡。
由于学校和企业在资源、实力和影响力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导致一些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并不平等,学校无法获得足够的资源支持,难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和机会。
这种不均衡的资源分配影响了中职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也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中职教育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之二是合作内容不够深入。
由于一些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仍停留在表面层面,合作内容多以就业培训为主,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发展能力的全面培养。
这种情况下,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未能真正发挥各自的优势,也无法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的培养和发展。
这种浅层次的合作内容无法满足中职教育的需求,也未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机会和职业发展平台。
中职教育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之三是学校与企业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和合作机制。
由于学校和企业在目标设定、利益分配和合作机制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导致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并不够紧密,缺乏良好的沟通渠道和合作机制,影响了双方的合作效果和合作成果。
这种缺乏良好的沟通和合作机制导致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误解和分歧,也使得合作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和目标。
针对中职教育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有必要进行一定的思考和探讨,以解决这些问题并提升中职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应构建完善的校企合作模式。
学校和企业应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资源共享和合作内容上建立起双方的优势互补,实现合作共赢。
应建立健全的沟通和合作机制。
学校和企业应加强沟通和了解,建立起良好的合作机制和合作渠道,确保双方合作的顺畅进行。
最新 简析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法律问题-精品
简析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法律问题引言:学生作为校企合作活动中的主要活动因素,是连接学校和企业合作的桥梁,其在校企合作中的地位是不可忽略的。
以下就是小编对于校企合作法律问题的简析,欢迎大家阅读和借鉴!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发展最为密切的教育类型,是经济发展中沟通学校教育与社会人才需求的重要桥梁。
开展校企合作不仅能为职业学校及时获取市场需求提供有效的途径,还能使学校适时地对办学目标、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人才培养规格等做出调整和改进,以此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并能够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职业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地提升,对于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多,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开展则恰恰能完美地契合社会的这一需求缺口。
但是,随着经济发展和用人需求的变化,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也随之出现了新的问题:企业与学校的合作存在开端性的困难,合作中各合作方权责利分配不均,合作期间学生的利益和权益保障困难,政府以及行业组织参与性的缺失,等等。
追根溯源,是校企合作在法律保障方面工作的不足。
法律是保障学校、企业及行业组织等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能够开展良好合作,约束和制约校企合作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是校企合作工作的根本保障措施,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起着重要的约束和协调作用。
一、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相关立法现状目前,我国针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并未颁布专门的法律,但在《教育法》《职业教育法》及《就业促进法》等法律中对校企合作某些方面做了相关规定。
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46条中规定:国家鼓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同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在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和推广等方面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
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可以通过适当形式,支持学校的建设,参与学校管理[1]。
国家鼓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同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在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和推广等方面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2]。
深化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问题及思考
电大理工 Su yo Sine n n ier gaR V td f cec dE gnei T U. a n t
第 2期
总第 2 1 5 期
深化职业教育校企合作 的问题及思考
赵 聪
辽宁 广播 电视 大学 ( 阳 1 0 3 ) 沈 10 4
摘
要
在新 的形 势下 ,如何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 ,确保 高素质人才培 养,是职业院校 、企业及社
1 3运行 机制 尚未完 善 .
念 、政策 机制 等 多方面 因素 的影 响 , 企合 作 的 校 顺 利 开展 依然 面 临着许 多亟 待解 决 的 问题 。 1 1校企 合作 理念 有待 深入 . 在 校 企合 作方 面 ,虽然 国家 大力倡 导 , 方 地
大 力推 动 , 职业 院校 和行业 企业 也做 了一 系列 工
作, 但是 相 当一 部分 院校和 企业 的合 作积 极性 还 没 有被 充 分调 动起 来 。 业需 要职业 教育 , 事 企 但 实 上却 不太 关注 职 业教育 , 只顾 眼 前利益 , 能 不
从 人才 战 略的 高度 去认 识校 企合作 的重 要性 。 职 业 院 校 即 使认 识 到 了校 企合 作 对 自身发 展和 对
不 同行业 、 同专 业提供 可供借 鉴 的校企 合作 模 不
作的协调机构,阻碍了校企合作的体制化运行 。
2 加 强 校企合 作 的对 策构想 针对 当前 校企 合作开 展 中存 在 的 问题 , 们 我
式、课程开发标准以及相关 的评价标准等内容 。
2 3选准 合作 切入 点 ,坚 持模式 多元 化 .
合 ,才会 从根本上 调动 校企双 方 的参与 积极 性 , 进 一步推 动校 企深度合 作 。在实 际操作 中 , 业 职 院校 与企业可 以从所 处行业 类 型、专业 方 向、岗
中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制度建设
中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制度建设中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制度建设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紧密合作的机制,通过学生实习、就业推荐、教师实践等方式,将教育和产业无缝对接,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有效衔接。
这种制度的建设对于提高职业技能教育的实效性、就业率以及劳动力市场供需的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制度建设可以提高职业教育的实效性。
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验实训获取技能。
但这种方式往往无法真正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毕业后的就业中会面临一定的困难。
校企合作制度可以将学生置身于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培养出更具实践能力的技术人才。
其次,校企合作制度能够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当前,国内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许多毕业生找工作面临困难。
而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既可以提前了解企业用人需求,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所需技能,也能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通过实习和交流,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企业,逐步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
第三,校企合作制度的建设有助于提高劳动力市场供需的平衡。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许多企业面临技能工人短缺的问题,而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依然突出。
校企合作制度的建设能够在技能培训和人才供给方面提供更多机会,通过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为社会提供更多技术工人和技术人才,推动劳动力市场的平衡发展。
总之,中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制度的建设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促进就业和劳动力市场平衡的关键所在。
只有通过深化教育与产业之间的合作,将学校和企业融为一体,才能更好地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这需要学校和企业共同努力,形成良好的合作机制,为培养职业人才提供更多机会和更好的平台。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立法的思考
编 号 : 8 ZD0 28) 阶 段 性 成 果 , 目 主 持 人 : 启 定 。 0J 0 的 项 俞
中 图 分 类 号 : 1 G7 0
制度化建设 。 有非常 重要的现 实意义 。 具
一
育领 域校企合 作 、 学 结合需要 企业的深度参 与 , 工 可
以说 . 业 参 与 职 业 教 育 的 程 度 决 定 了 职 业 教 育 是 企
优 势 . 方 位 、 层 面参 与 职 业 教 育 。走 “ 企 合 作 、 全 多 校 工 学 结 合 ” 路 是 职 业 教 育 发 展 的 必 然 要 求 。 业 教 之 职
根本性 、 质 性 突破 的今天 , 快校 企 合作立 法 , 实 加 制 定职业教 育校企合作法 规 . 进 校企合作 的法制化 、 推
专 业 化 程 度 . 实 际 用 人 要 求 决 定 了 劳 动 力 市 场 的 其
了时 下 校 企 合 作 的 尴 尬 现 实 。 在 当今 社 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济 体 制 日益 完 善 的情 况 下 . 业 院 校 如 何 赢 得 企 职 业真正 、 定 、 续参 与人才培 养 , 处 于探索阶段 , 稳 持 仍
力 培 养 是 职 业 教 育 的 核 心 . 特 点 是 以 现 实 职 业 分 其
析 为 基 础 设 计 课 程 内容 . 现 实 职 业 需 要 为 出发 点 以
组织 教学 活动 , 养 现实 生产 、 务 的技 术 型人 才 , 培 服 以适 应 劳 动 力 市 场 的 需 求 而 企 业 作 为 劳 动 力 市 场 需 求 的 主 体 . 劳 动 分 工 水 平 决 定 资 格 标 准 . 时 作 为 除 学 校 以 外 的 教 育 资 源 的 同 最大提供 者 , 业 既是职业教育 的需求 主体 , 是职 企 又 业 教 育 办 学 主 体 。 业 可 以在 专 业 建 设 和 课 程 开 发 、 企
完善我国校企合作立法的思考及建议
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责任和 义务。同时, 中央立法机 关要和地方加 强沟通协 商, 确保配套法规的 出台和 落实。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法; 校企合作 ; 社会责任 ; 义务 ; 立法 G 1 文献标 识码 70 A 文章编号 10 — 2 9 2 1 ) 10 6 — 4 0 8 3 1 (0 2 1 - 0 4 0
此, 我国职业 教育立法应 明确规定 社会公德 、 商业 道德 , 诚实守信 , 接
企业 的法律义务 。
一
受政府 和社会公 众的监督 , 承担社 在此 基础 上对 利益相 关各 方 和社 会 责任 ” 。这是我 国立法 中首次 出
会 自愿承担道德义务 。川 ” 在这一概
、
参 与职 业教 育应 成 为 企
可能显 著 的提 高 , 才能满足社会 经
《 训 教师 资格 条例 》 17 ) 实 (92 。除
此之外 , 国各 州还有许多 配套 的 德
业 的发 展依 赖 于职业 院校 为其 源 济发展 的需要 。
源不断地 输送劳动力 大军 , 因此职
( ) 业 缺 位 带 来 的 严 重 二 企
2 1 年第 1 期 02 4 第 3 卷 3 总6 4 8 期
职业技术教育
V0CAT ONAL AND EC I T HNI CAL EDUCATI ON
No 1 2 2 .4,01
Vo _3 I 3 Ge e a . 4 n r lNo68
完善我 国校 企合作 立法的思考及建议
《 业教 育法 》 16 年颁 布 ,9 1 职 (9 9 18 工业条例》 16 ) 《 (9 5 、青年劳 动保 护
企业 的发展 , 至生存 的基础将 会 年修订为《 乃 职业教 育促进法》 、手 )《
关于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立法的若干思考
仅是完成学业的一个环节, 实训效果如何并无相关考核机 理行 为, 在合作培 养过程中对 学生权益的 保护问题, 以 及在
制, 政府部门 也少有人对此做过探讨; 职业院校与企业在 职业院 校与合 作企业 进行学生联合培养过程中 涉及的多种
合作过程中的权利和义 务需要借助合作协议来确定, 但校 政府、 社 会资助、 奖励 及违规时的 惩罚等问 题。 企合作协议本身的约定就不够明 确和 具体, 国家也没有提 对于合作培养过程中实 训学生的 权益 保护问 题, 曾有 供相应范本供其参考, 这使得在出现纠纷时, 校企合作双 人提出沿用普通教育模 式下学生权益保护办法。然而, 普
力, 道德、 舆论、 政治力量等均无法很好地对我国职 业教育 校企合作做出 很好的 调整, 法律的规范性、 强制性、 普遍适
用性等根本属性使得其成为调整相关社会关系的主要力 量之一, 能够 较好地规范和调整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制度, 促进其向 纵深发展。
二、 关 于职 业教 育校企 合作 立法 的几 点思 考 ( 一) 有关调整对象问题
差别, 应当针对各地具体的发展情况和特点有针对性地出
的 对象做一定的探讨。 “ 职业教育 校企合 作法” 规范和调整的 应当是在职业教
台地方性立法。同 时, 应当出台一部可在全国范围内 适用
的 法律用于规范和调整涉及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原 育这个大的 教育类别 下发生的 各类院校与 企业 合作实施的 则性、 整体性及根本性的问题, 并指导各地因地制宜地出 学 生培养行为 及该类 行为实施过程中伴随的一系列相关法 台 适合本地具体情况的 规范 性法 律文件。 律问 题。 比 如, 各级政府实施的引导、 鼓励、 促进职业教育
我国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已 经出 现了一系列问 题, 严 校 企合作的各 种行为, 职业院 校和 合作企业之间基于自 愿、 重阻碍了其正常运作。政府角色不清、 无法充分行使其职 平等 形成的合 作协议 行为以 及之后的协议履行、 实施行为,
关于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探索与思考
托. 以校 企 紧 密 合 作 办 学 为 突破 口 . 塑 在 料 成 型 、高 分 子 材 料 加 工 技 术 等专 业 进 行 了深 层 次 的教 学 改 革 我 们 在 全 国 各 地 .尤 其 是 在 湖 北 及 东 南 沿 海 地 区 进 行 了 广 泛 的企 业 调 查 瞄 准 企 业 的人 才 需 求 . 们 与湖北凯乐科技股份有 限公 司、 我 荆 州 天 达 塑 化 公 司 、 东 莞 东 升 塑 胶 模 具 制 品 厂 、 海 泰 永 塑 胶 模 具 制 品 厂 、 崧 上 谷 集 团 、 永公 司 、 新 富路 素 塑 胶 模 具 制 品 厂 等 几 十 家 企 业 合 作 .在 校 企 共 同培 养人
合 理 因 此 . 业 院校 要 培 养 学 生 的 职 业 职
道 德与职业能力 . 须探索 工学结合 、 必 校 企 合 作 的 培 养模 式
我 院 的 校 企 合 作 探 索
针对 早期 教学 与企业 生产 脱离 、 教 师知识老化 、 内实习工位 不足等问题 . 校 自 20 0 3年 以来 . 院 先 后 以 中 职 塑 料 成 我 型 、高 职 高 分 子 材 料 加 工 技 术 专 业 为 依
中 图分 类 号 : 1 G7 7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 5 2 2 1 l — 1 3 0 1 7 — 7 7(01 ) 1 0 7 — 2
校 企 合 作 业 现有 的 生 产 场 地 与 设 备
完 成 这 类 典 型工 作 任 务 教 学 的 做 法 更 为
使 教 学 内容 更 贴 近 生 产 实 际
我 们 在 制
教 学 质 量 的 必 然 要 求 职 业 教 育 应 培 养 技 能 型 人 才 技 能 型 人 才 必 须 具 备 良好 的 职 业 道 德 与职 业 能 力 。 论 是 职 业 道 德 的养 成 . 是 职 业 无 还 能 力 的 形 成 . 离 不 开 工 作 . 有 通 过 实 都 只 际 工 作 或 者 模 拟 实 际 工 作 才 能 培 养 学 生 的职 业 道 德 与职 业 能 力 职 业 院校 . 无论 是 中职 学 校 还 是 高 职 院校 .都 应 推 进 工 学 结 合 、校 企 合 作 的 培 养 模 式 。 只有 这 样 .才 能 培 养 出 受 企 业 欢 迎 的 具 有 较 高 职 业 道 德 与 职 业 能 力 的技 能 型 人 才 在 制 定 和 实 施 人 才 培 养 方 案 的过 程 中 , 些 工 作 仅 靠 学 校 是 难 以 完成 的 。如 有
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制度的思考
高 的优势 。
( 二) 学校
( 二) 教学存在安排的盲区
至今为止 仍然 还有很 多 的高职 教学计 划是 沿用 了好 久 以前的落 后模 式 ,这 也是高 职 院校与企 业无 法很 好合
校企 合 作 为 高职 学 校 的 学 生提 供 了更 好 的硬 件 资 【 收稿 日期】2 0 1 3 — 0 4 — 2 1
新 的学 习方式 。
人与人之 间 的沟通 技巧 ,了解造 成社会 上各 种不 公平 现 象的 因素 ,也 了解 怎样去处 理 自己在社 会分 层 中的处境
问题 。
( 四) 社 会
二、 关于校企合作多赢互利的各方
校 企合作 的利 益是 十分 巨大 的 , 但 利益 相关方 的利 益也 是存 在差 别 的 , 它需 要 学生 、 学校 、 企业 与社 会 多方
【 中图分类号】 G 3 2 0
【 文献标识码】 B
源, 为 学校 更 好 地 提升 硬 文 化 , 最终 起 到 了提 升学 校 竞 争 力 的作 用 , 同时 , 通 过 学校 的 知名 度 的迅 速提 升 , 也 带
动 了学校 周 边 地 区 的经 济 、 文 化 的总 体 发 展 , 带 动地 区
【 基 金 项 目】黑龙 江省职 业教 育学会 “ 十二五 ”规 划课题 :我 国高职教 育校 企合作 法规 建设 的探 索与研 究阶段 性成 果
( GZ0 0 9 8 ) 。
一
38 —
张
义, 杜 晓婷 : 我国高职教育校企 合作制度的思考
作 原 因之 一 。高职教 学 的一成 不变 与现代 企业 追求 利益 最 大化 的 目的背道 而驰 ,这也 就造 成 了当下社 会 高职 院
关于完善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立法的思考
发, 进而构建起 我 国 高职 教育 校 企合 作 法律 制度 的理论 模
型。
一
、
我 国高 职教 育校 企 合作 的立 法现 状
在高职教育 改革 和发展 中, 引入 产业 、 业 、 行 企业 、 职业 和实践要素 , 把校企合 作作 为高 职类 型特 色创新 的抓 手 , 创
新办学体制 , 构建开 放 的教 学 管理平 台, 是实 现高 职人 才培 养 目标 的重要途径 , 也是解决职业教 育的职业 型和技 能型 的
2 1 年第 7期 01 总第 2 7期 0
黑 龙江高教研 究
Heogi gR sace nH ge d ct n in jn eerhs i r ua o l a o h E i
No 7, 0 1 . 2 1 S ra No 2 7 e il . 0
关于完 善我国高 教育 企合作立法 考 职 校 的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就是浙 江省宁波市 2 0 0 9 年3 月1 日起施 行的《 宁波市职
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 。在这部法律中, 我国首次
规范 了职业 院校 与企业开展人 才培养 与合作 的事项 , 虽 然具有 开拓J I 生的意义 , 但 同时也存在 着诸 多问题 有待完
段性 成果
合作关系 , 各州要建立 “ 学校至职场” 教育体 系 , 美国联邦 政府 还划拨专项 资金 以促进校企 之间 的合作 发展 。美 国政府 明文规 定 , 在职业教育 中, 地方学区经 费主要来源
于以下三个方面 : 地方资助 、 州政府拨款 、 联邦政府支
8 0
l
鑫
是校企合作 , 这种方式也是 “ 最成功的职业教 育培养模式
法》 《 教育法》 等, 这些法律对校企合作的规范仅仅是作了
宏观上 的概括 l 生、 原则性 的规定 , 而且 这些规定 措辞笼 统, 界 限模糊 , 操作性较低 , 根本无法服务 和满足 现实 中
校企合 作 的实 践需要 。校 企合作方 面的法律 法规不尽
责、 培养 目标等具体内容 , 同时修改完善相关法律, 形成统一完整的法律体系, 推动校企合作的顺利开展。
[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校企合作 法制建设
高等 职业 教育在 我国社会 主义教育事业 中处 于重 要 的地位 , 高等职业教育 的 目标是培养高素 质有技 能的 人 才 。而 高等职业 院校学生职业 技能培 养的重要方 式
自1 9 世纪 6 0 年代 开始 , 美 国政 府针对 职业教育 先后颁
布 了一 系列法案 , 要求学校和企业必须一 同工作 以创造
善 。至于职业教育领域中的其他规定 , 比如《 职业教育
注: 本文系黑龙江省职业教育学会“ 十二五” 规划课题《 法律视角下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制度保障研究》 ( 课题编号为GG0 5 1 3 ) 的阶
法律法规还不尽完善 , 而涉及到校企合作方 面的法律法 规更是 寥寥无几 。关 于高等职业教 育校企合作 方 面的
法律法规 目前主要集 中在一些地方性法规 中 , 典型代表
业教育和研究 所的地位 、 权 力和责任等 。对于违反条例 者应承担的责任也给予 了明文规定 。在美 国 , 职业教育
例如 , 运用法律法规 的手段构建有 序的校 企合作 的 国家
首 推德 国。德 国在校企 合作 中实行典 型的“ 双元 制” 职
、
我国职 业院校校企合作现有法律体 系概况
在我 国当前 的法律框架 中 , 对职业教育起规范作用
的法律相对较少 , 基本上 只有《 职业教育法》 《 教育法》 和
和对象 , 而非单 纯的企业和学校双方之 间的问题 。如果 立法 时能够将各 自的权利 义务 以清 晰明 了的语 言确定
下来 , 那 么彼此之 间对 于 自己的责任 定会 了然于心 , 问
纵观各国职业教育领域中校企合作方面的法律制 度, 我们 可 以看 到 , 无论是德 国的“ 双 元制 ” 还是 与美 国
辽宁
2 0 { 4 2
L i a on i  ̄  ̄ g E c onomy
关于职业教 育校企合作
法律制 度建设 的思考
赵 颖 慧
[ 内容提要] 加强校企合作法制建设是破解校企合作难题的首要问题。健全与完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法律体系, 应充分借鉴国外成功 经验 , 以保障企业和职业院校双方的利益平衡 、 满足各 自的合理需求为基本原则, 明晰各种权利义务关系, 确定校企合作的性质 、 任务 、 职
i 耋
辩 Ec o nom y
持 。这些 法案使校企 合作 的双方有章可循 、 有法 可依 ,
3 朋 晰各种权 利义务关系 , 明确职业教育 校企合作
既加强了政府与社会各界对校企合作教育的支持力度 ,
又有力的推 动了美 国职业教育的改革 和发展 的进程 。
法规的具体 内容。校企合作作为一项多方参与的公共 事务 , 涉及到企业 、 职业院校 、 学生 、 政府等不同的主体
一
完善的现状造成了校企合作无章可循 、 无法可依的尴尬
局面 , 严重影响了校企合作的进程和职业教育 的发展 。
二、 对于校企合作法律 制度建设的建议
1 . 充分借鉴 国外成功 经验 , 为我 国职业教育校企合 作 的法律规制 提供参 考。 目前 , 每个 职业 教育发展较好
的国家都有相对规范的职业 院校与企业合作的法律 。
开和推进。政府在 2 0 1 0 年7 月2 9日 颁布的《 国家中长
期教育改革 和发展 纲要 ( 2 0 1 0 - - - 2 0 2 0 )  ̄ 正式提 出 : “ 建立 健全政府主 导 、 行业指导 、 企业参 与的办学机制 , 制定促 进校企合 作办学 的法规 , 推 进校企合 作 的制 度化 。 ” 《 纲
业教育模式 , 学校 和企业 的合作在 国家相关 法律体系的 约束 和监控下进行 。在这些 法律法规 中明确 了国家 、 企 业、 学校、 学生各 自需 要履行 的义务 , 及其在校企合作 中
需要承担 的相应 的责任 ; 职业教育 的 目的 、 内容 ; 联邦职
《 高等教育法》 这三部法律。总的来说 , 职业教育范畴的
的“ 合作教育 ” , 无不是在完善 的法律法规 的指引 和约束 之下进行 的。虽然外 国与我国国情有着很 大的差别 , 职
题处理时必定会减少彼此之 间的推诿 , 有利于合作 的展
业教育校企合作情况也各不相同, 但是通过对国外立法 精神的分析和成功经验的借鉴 , 可以为我国职业教育校
企合作 的法律制度建设提供 一定 的参 考。在此 , 归 纳出
之一” , 并且逐 渐为世界 所公认 。我 国适应 社会发展 需 求, 在校企合作 方面做 了很多有益的探索 , 而与此 同时 , 校企合 作 实践 中存 在 的各 种各样 的问题也 日益 显露 。 多种 因素引发了这些 问题的发生 , 但 法律规 范 中存 在的 不足与缺陷是引起上述 问题 的一个重要 因素 , 而加强校 企合作法制建设则是破解校企合作难题的首要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