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证型表解
中医内科学学习笔记详解
中医内科学证型表解
第一单元肺系病证
一、
二、咳嗽-祛邪利肺,扶正补虚。
病因:外感六淫、内邪干肺。基本病机:邪犯于肺,肺气上逆。病位:肺,与肝脾有关,久则及肾。病理因素:痰、火。辨证要点:外感内伤,证候虚实。
三、哮病-发时治标,平时治本
密切。病理因素:痰。哮病发作时基本病理变化:痰气相搏,气道被阻。
四、喘证-实喘治在肺,祛邪利气,
虚喘治在肺肾,以肾为主,培补摄纳
病因:外邪侵袭、饮食不当、情志所伤、劳欲久病。基本病机:肺气上逆,宣降失职;或气无所主,
肾失摄纳。病位:肺、肾,涉及肝脾。辩证要点:辨虚实;实喘再辨外感内伤;虚喘当辨病变脏器。
五、肺痈-清热解毒,化瘀排脓
病因:感受风热、痰热素盛。成痈化脓的病理基础:血瘀。溃脓期是病情顺逆的转折点。辩证总属实热证候。
六、肺痨-补虚培元,治痨杀虫
基本病机:虚体虫侵,阴虚火旺。病理因素:痨虫。
病因:久病肺虚、感受外邪。基本病机:久病肺虚,六淫侵袭,以致痰饮淤血结于肺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病变首先在肺,继则影响脾肾,后期累及心。病理因素:痰浊、水饮、血瘀。
八、肺痿(咳吐浊唾涎沫、气短)—补肺生津治则
与脾胃肾相关。病理性质:肺燥津伤(虚热)、肺气虚冷(虚寒)。
第二单元心系病证
神,心神不宁。病位:心,与肝脾肾肺相关。病理因素:气滞、血瘀、痰浊、水饮。首辩证:虚实。
十、胸痹-祛邪治标,扶正固本“补,通”标实尤重活血通脉、补虚尤重补益心气
病因:感受寒邪、情志失调、饮食失调、年迈体虚、劳倦内伤。(无药食不当)基本病机:心脉痹阻。病位:心,与肝脾肾肺相关。首辩证:病情轻重。实证:气滞、血瘀、寒凝、痰浊,
中医内科学(21世纪教材人卫版)方证表解大汇总
中医内科学证型表解一、感冒-解表达邪
四、喘证-实喘治在肺,祛邪利气,
八、肺萎-补肺生津
九(2)胸痹-先治其标、后治其本
胸痹:胸痹淤血浊括夏,寒枳滞柴气生脉,
1)心血瘀阻: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血府逐瘀汤
2)气滞心胸: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柴胡疏肝散
3)痰浊壅塞:通阳泻浊、豁痰开结-瓜萎薤白半夏汤
4)寒凝心脉:辛温通阳、开痹散寒-枳实薤白桂枝汤
5)心肾阴虚:滋阴益肾、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
6)气阴两虚:益气养阴、活血通络-生脉散合人参养营汤7)阳气虚哀:益气温阳、活血通络-参附汤合右归饮
十、真心痛
1)气虚血瘀:益气活血,通脉止痛——保元汤合血府逐瘀汤2)寒凝心脉:温补心阳、散寒通脉——当归四逆汤
3)正虚阳脱:回阳救逆、益气固脱——四逆加人参汤
十二、汗证-虚者补之,脱者固之,实者泄之,热者清之,寒者热之
十三、血症
十四、痴呆
十五、厥证
十六、痫病
十七、癫狂1.癫证
1)痰气郁结:理气解郁、化痰开窍-逍遥散合顺气导痰汤2)心脾两虚:健脾养心、益气安神-养心汤
2.狂证
1)痰火上扰:镇心涤痰、泻肝清火-生铁落饮
2)痰热郁结:豁狂化痰、调畅气血—癫狂梦醒汤
3)火盛伤阴:滋阴降火、安神定志-二阴煎
十七(2)、痫证:风定痰涤淤通窍,心脾六归肾左天。
1)风痰闭阻:涤痰熄风、开窍定痫-定痫丸
2)痰火内盛:清汗泻火、化痰开窍-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
3) 淤阻脑络:活血化瘀、息风通络—通窍活血汤
4) 心脾两虚:补益气血、健脾宁心—六君子汤
5)心肾亏虚:补益心肾、健脾化痰—左归丸+天王补心丹十八、胃痛
十九、痞满-苦辛开降,理气消痞
中医内科学总结(证型、歌诀及方歌)
1 / 90
2 / 90
3 / 90
7 / 90
8 / 90
9 / 90
10 / 90
11 / 90
12 / 90
13 / 90
14 / 90
15 / 90
16 / 90
17 / 90
19 / 90
1
20 / 90
22 / 90
23 / 90
3
24 / 90
25 / 90
26 / 90
中风: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半身不遂、口眼斜、语言不利为主证的病证····气血逆乱、上犯于脑
27 / 90
28 / 90
29 / 90
30 / 90
31 / 90
32 / 90
34 / 90
35 / 90
36 / 90
37 / 90
38 / 90
39 / 90
41 / 90
42 / 90
44 / 90
45 / 90
47 / 90
48 / 90
(完整)中医内科学(21世纪教材人卫版)方证表解大汇总,推荐文档
中医内科学证型表解一、感冒-解表达邪
四、喘证-实喘治在肺,祛邪利气,
八、肺萎-补肺生津
九(2)胸痹-先治其标、后治其本
胸痹:胸痹淤血浊括夏,寒枳滞柴气生脉,
1)心血瘀阻: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血府逐瘀汤
2)气滞心胸: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柴胡疏肝散
3)痰浊壅塞:通阳泻浊、豁痰开结-瓜萎薤白半夏汤
4)寒凝心脉:辛温通阳、开痹散寒-枳实薤白桂枝汤
5)心肾阴虚:滋阴益肾、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
6)气阴两虚:益气养阴、活血通络-生脉散合人参养营汤7)阳气虚哀:益气温阳、活血通络-参附汤合右归饮
十、真心痛
1)气虚血瘀:益气活血,通脉止痛——保元汤合血府逐瘀汤2)寒凝心脉:温补心阳、散寒通脉——当归四逆汤
3)正虚阳脱:回阳救逆、益气固脱——四逆加人参汤
十二、汗证-虚者补之,脱者固之,实者泄之,热者清之,寒者热之
十三、血症
十四、痴呆
十五、厥证
十六、痫病
十七、癫狂1.癫证
1)痰气郁结:理气解郁、化痰开窍-逍遥散合顺气导痰汤2)心脾两虚:健脾养心、益气安神-养心汤
2.狂证
1)痰火上扰:镇心涤痰、泻肝清火-生铁落饮
2)痰热郁结:豁狂化痰、调畅气血—癫狂梦醒汤
3)火盛伤阴:滋阴降火、安神定志-二阴煎
十七(2)、痫证:风定痰涤淤通窍,心脾六归肾左天。
1)风痰闭阻:涤痰熄风、开窍定痫-定痫丸
2)痰火内盛:清汗泻火、化痰开窍-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
3) 淤阻脑络:活血化瘀、息风通络—通窍活血汤
4) 心脾两虚:补益气血、健脾宁心—六君子汤
5)心肾亏虚:补益心肾、健脾化痰—左归丸+天王补心丹十八、胃痛
十九、痞满-苦辛开降,理气消痞
中医内科学证型表解
中医内科学证型表解一、感冒-解表达邪
二、咳嗽-宣肺散邪
三、哮病-发时治标,平时治本
四、喘证-实喘治在肺,祛邪利气,
虚喘治在肺肾,以肾为主,培补摄纳
五、肺痈-清热解毒,化瘀排脓
六、肺痨-补虚培元,治痨杀虫
七、肺胀-有侧重地选用扶正与祛邪的不同治则
八、痰饮-温阳化饮
九、心悸
十、心痛-祛邪治标,扶正固本“补,通”
十一、不寐-补虚泻实,调整阴阳
十二、汗证-虚者补之,脱者固之,实者泄之,热者清之,寒者热之
十三、血症
十四、痴呆
十五、厥证
十六、痫病
十七、癫狂略
十八、胃痛
十九、痞满-苦辛开降,理气消痞
二十、呕吐
二十一、呃逆
二十二、噎嗝
二十三、腹痛
二十四、泄泻 二十
、痢疾初痢宜,久痢,赤重用血药重者重气
药;
二十六、便秘–通下
二十七、胁痛
二十八、黄疸
二十九、积聚略
三十、鼓胀
三十一、头痛
三十二、眩晕
三十三、中风-
三十四、郁病-理气开郁,怡情易性
三十五、瘿气-养阴清热,解郁化痰
三十六、痉证略三十七、颤振略
三十八、水肿-“去菀陈垄”、“开鬼门”、“洁净府”
三十九、淋证-实则清利,虚则补益
四十、癃闭-六腑以通为用
实证治宜清湿热,散瘀结,利气机而通利水道;
虚证治宜补脾肾,助气化,使气化得行,小便自通;
四十一、消渴-养阴生津,清热润燥
四十二、腰痛-虚者以补肾壮腰为主,兼调养气血;
实者祛邪活络为要
四十三、关格略
四十四、遗精-实证以清泄为主,虚证以补肾固涩为主
四十五、虚劳-补益
四十六、内伤发热略四十七、疟疾略
四十八、痹病-祛邪活络、缓急止痛
四十九、痿病-调理脾胃,补益肝肾,育阴清热,不妄用风药为基本原则
五十、癌症略
中医内科学表格整理
中医内科学
十五、厥证-醒神回厥
二十、呕吐-和胃降逆
二十四、泄泻-运脾化湿
少阳头痛——柴胡、黄芩、川芎厥阴头痛——吴茱萸、藁本太阳头痛——羌活、蔓荆子、川芎少阴——细辛
三十八、癃闭-腑以通为用。实证治宜清湿热,散瘀结,利气机而通利水道;虚证治宜补脾肾,助气化,使气化得行,小
五十四、腰痛-虚者以补肾壮腰为主,兼调养气血;实者活血祛瘀,通络止痛为要
中医内科证型及药方总结
中医内科证型及药方总结
中医内科学
一、感冒
1. 风寒证: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
2. 风热证:辛凉解表-银翘散、葱豉桔梗汤
3. 暑湿证: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4. 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
5. 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二、咳嗽
1. 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止咳散
2. 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
3. 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肺止咳-桑杏汤
4. 痰湿蕴肺: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陈汤、三子养亲汤
5. 痰热郁肺:清热化痰肃肺-清金化痰汤
6. 肝火犯肺:清肺平肝、顺气降火-泻白散合黛蛤散
7. 肺阴亏耗: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沙参麦冬汤
三、肺痈
1. 初期:清肺解表-银翘散
2. 成痈期:清肺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如金解毒散
3. 溃脓期:解毒排脓-加味桔梗汤
4. 恢复期:养阴补肺-沙参清肺汤、桔梗杏仁煎
四、哮证
1. 发作期
1)寒哮: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
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
1)肺虚证:补肺固卫-玉屏风散
2)睥虚证:健脾化痰-六君子汤
3)肾虚证:补肾摄钠-金匮肾气丸、七味都气丸
五、喘证
1.实喘
1)风寒袭肺:宣肺散寒-麻黄汤
2)表寒里热:宣肺泄热-麻杏石甘汤
3)痰热郁肺:清泄痰热-桑白皮汤
4)痰浊阻肺:化痰降气-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2.虚喘
1)肺虚: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
2)肾虚:补肾纳气
肾阳虚-金匮肾气丸、参蛤散
肾阴虚-七味都气丸合生脉散
六、肺胀
1)肺肾气虚:补肺纳肾、降气平喘-平喘固本汤、补肺汤2)阳虚水泛:温肾健脾、化饮利水-真武汤合五苓散
3)痰蒙神窍:涤痰、开窍、熄风-涤痰汤
中医内科学证型表解
中医内科学证型表解
第一单元肺系病证
病因:外感六淫、时行疫毒。
病机:卫表不和,肺失宣肃。
病位:肺卫。
病理:六淫之邪。
病机:邪犯于肺,肺气上逆。
病因:外感六淫、内邪干肺。
病位:肺,与肝脾有关,久肾。
病理:痰、火。
辨证:外感内伤,证候虚实。
病因病机:
外邪侵袭,触动伏痰。
病因:
外邪侵袭、饮食、体虚病后。
病位:肺,与脾肾密切。
病理:痰为主。
发作时病理:
痰气相搏,气道被阻。
病机:肺气上逆,宣降失职;
或气无所主,肾失摄纳。
病因:外邪侵袭、饮食不当、
情志所伤、劳欲久病。
病位:肺、肾,涉及肝脾。
辩证:辨虚实;实喘再辨外感
内伤;虚喘当辨病变脏器。
五、肺痈-清热解毒,化瘀排
病因:感受风热、痰热素盛。
成痈化脓的病理基础:血瘀。
病理:邪盛的实热证候。脓疡溃后见阴伤
气耗。溃脓期是病情顺逆的转折点。
病位:肺
病位:肺与脾肾密切,后及心肝
病因:久病肺虚、感受外邪。
病机:久病肺虚,六淫侵袭,以致痰饮淤血
结于肺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
病变:首肺,继脾肾,后及心。
病理:痰浊、水饮、血瘀。
辩证:标本虚实病情轻重
病位:肺脾肾心
病因:久病损肺、误治津伤。基本病机:
肺虚,津气大伤,失于濡养,肺叶枯萎。
病位:肺,与脾胃肾相关。
病理:肺燥津伤(虚热)、肺气虚冷(虚
寒)。
第二单元心系病证
病因:体虚劳倦、七情、
感受外邪、药食不当。
病机:气血阴阳亏虚,
心失所养或邪扰心神,
心神不宁。
病位:心,肝脾肾肺关。
病理:虚实气滞、血
瘀、痰浊、水饮。
病因:感受寒邪、情志失调、饮食失
调、年迈体虚、劳倦内伤。(无药食
不当)
病机:心脉痹阻。
病位:心,涉肝脾肺肾。
中医内科学证型表解(详细)
中医内科学证型表解一、【肺系病证】
1.3哮病–发时治标,平时治本
1.4喘证–实喘治在肺,祛邪利气,虚喘治在肺肾,以肾为主,培补摄纳
1.7肺痨–补虚培元,治痨杀虫
二、【心系病证】
2.4不寐–补虚泻实,调整阴阳
2.5痴呆
三、【脾胃病证】
3.4呃逆
3.5噎膈
3.7痢疾–初痢宜通,久痢宜涩,赤重者用血药,白重者重用气药。
四、【肝胆病证】
4.4鼓胀
4.7中风
五、【肾系病证】
5.2淋证–虚则补益,实则清利
5.3癃闭–六腑以通为用
实证治宜清湿热,散瘀结,利气机而通利水道;
5.4关格–治主当缓,治客当急
5.5阳痿–补肾疏肝,健脾益气,行气活血
六、【气血津液病证】
6.2血证–治气、治血、治火
6.3痰饮–温阳化饮
6.6汗证–虚者补之,实者泄之,脱者固之,寒者热之,热者清之
6.9癌病–扶正袪邪,攻补兼施
七、【肢体经络病证】
7.5腰痛–虚者以补肾壮腰为主,兼调养气血;实者祛邪活络为要
中医内科证型整理加快速记忆口诀
中医内科学
厥证气厥
实 证,,解郁
开窍顺气苔薄白,脉浮或沈弦通关散合五磨饮子虚 证,回,醒神
补气阳舌淡,脉沈微
细四味回阳饮、生脉或参附注射液血厥
实 证平肝潜,理通瘀
阳气舌暗,脉弦有力
红羚角钩藤汤或通瘀煎虚 证血
补养气舌淡,脉或无力
芤细数独参汤灌服,继服人参养营汤痰厥行豁痰
气苔白,脉沈滑
腻导痰汤
肝 胆 病 证
类 型证 型治 法舌 脉方 药
胁痛
胁痛:胁痛郁柴胆湿龙,淤阻血府肝络贯
肝郁气滞疏肝理气苔薄白,脉弦柴胡疏肝散
瘀血阻络祛瘀通络舌紫黯,脉沈涩血府逐瘀汤、复元活血汤肝胆湿热利
清热湿舌,苔,脉弦滑
红黄腻龙胆泻肝汤
肝络失养柔肝
养阴舌,少苔,脉弦
红细数一贯煎
黄疸
黄疸:黄疸热菌湿五甘,胆柴疫毒犀角散,寒湿术附脾建中,湿四脾柴淤逍遥。
阳 黄
热重于湿通腑,利退
清热湿黄舌,苔,脉弦
红黄腻数茵陈蒿汤湿重于热利化,佐以
湿浊清热舌,苔厚微,脉濡
红腻黄缓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胆腑郁热疏肝泄,利胆退
热黄舌,苔,脉弦滑
红黄数大柴胡汤
急 黄疫毒炽盛解毒,凉血
清热开窍舌,苔而燥,脉弦或弦
红绛黄数细数《千金》犀角散
阴 黄
寒湿阻遏中化,健脾和胃
温湿舌胖大,苔白,脉濡
腻缓茵陈朮附汤脾虚湿滞健脾血,利退
养湿黄舌淡,苔薄,脉濡细黄蓍建中汤
黄 疸
消退后
气滞血瘀活血化瘀,疏肝理气舌紫黯或有瘀斑,脉弦或
涩细涩逍遥散合鳖甲煎丸湿热留恋利
清热湿苔,脉濡
腻数茵陈四苓散肝脾不调和肝脾,理助
调气运苔薄白,脉弦
细柴胡疏肝散、归芍六君子汤
积聚聚 证
肝气郁结疏肝解郁,行散
气结苔薄,脉弦逍遥散合木香顺气散食滞痰阻理化痰,散
气导滞结苔,脉弦滑
腻六磨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科学证型表解
第一单元肺系病证
病因:外感六淫、时行疫毒。
病机:卫表不和,肺失宣肃。
病位:肺卫。
病理:六淫之邪。
病机:邪犯于肺,肺气上逆。
病因:外感六淫、邪干肺。
病位:肺,与肝脾有关,久肾。
病理:痰、火。
辨证:外感伤,证候虚实。
病因病机:
外邪侵袭,触动伏痰。
病因:
外邪侵袭、饮食、体虚病后。
病位:肺,与脾肾密切。
病理:痰为主。
发作时病理:
痰气相搏,气道被阻。
病机:肺气上逆,宣降失职;
或气无所主,肾失摄纳。
病因:外邪侵袭、饮食不当、
情志所伤、劳欲久病。
病位:肺、肾,涉及肝脾。
辩证:辨虚实;实喘再辨外感
伤;虚喘当辨病变脏器。
五、肺痈-清热解毒,化瘀排
病因:感受风热、痰热素盛。
成痈化脓的病理基础:血瘀。
病理:邪盛的实热证候。脓疡溃后见阴伤
气耗。溃脓期是病情顺逆的转折点。
病位:肺
病因:感染痨虫 正气虚弱 病机:虚体虫侵,阴虚火旺。
病理:痨虫。
病位:肺 与脾肾密切,后及心肝
病因:久病肺虚、感受外邪。
病机:久病肺虚,六淫侵袭,以致痰饮淤血结于肺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 病变:首肺,继脾肾,后及心。 病理:痰浊、水饮、血瘀。 辩证:标本虚实 病情轻重 病位:肺 脾肾 心
病因:久病损肺、误治津伤。基本病机:
肺虚,津气大伤,失于濡养,肺叶枯萎。 病位:肺,与脾胃肾相关。 病理:肺燥津伤(虚热)、肺气虚冷(虚寒)。
第二单元心系病证
病因:体虚劳倦、七情、感受外邪、药食不当。病机:气血阴阳亏虚,心失所养或邪扰心神,心神不宁。 病位:心,肝脾肾肺关。病理:虚实 气滞、血瘀、痰浊、水饮。
病因:感受寒邪、情志失调、饮食失调、年迈体虚、劳倦伤。(无药食不当) 病机:心脉痹阻。 病位:心,涉肝脾肺肾。 首辩:病情轻重。实证:气滞、血瘀、寒凝、痰浊,
病机:本虚标实 病位:心,其本在肾
病因:情志失常,饮食不节, 劳逸失调,病后体虚。 病机:阳盛阴衰,阴阳失交。 病位:心,与肝脾胃肾相关。 首辨:虚实。
第三单元脑系病证
感受外邪、情志失调、先天
不足或房劳过度
饮食劳倦及体虚久病
跌仆损伤或久病入络
病机:不通则痛、不荣则痛。病位:清窍、外感手足三阳伤肝脾肾。
病理:痰湿、风火、血瘀。
病因:情志不遂、年高肾亏、病后体虚、饮食不节,
跌仆损伤、瘀血阻。(无外感)
病位:头窍,病变脏腑:肝脾肾。
病理:风、火、痰、瘀。虚
首辨:脏腑。
病因:伤积损、劳欲过度、
饮食、情志伤、气虚邪中。
病机:阴阳失调,气血逆乱,
上犯于脑,风(肝风、外风)、
火(肝火、心火)、痰(风痰、
湿痰)、气(气逆、气滞)、
血(血瘀)、虚(血虚、阴虚)
病位:心脑,与肝脾肾相关。
病理基础:肝肾阴虚,气血
虚少
病理因素:风、火、痰、瘀。
首辨:中经络、中脏腑。
病因:情志伤,饮食及水土失宜体质因素。
病机:气滞、痰凝、血瘀壅结颈前
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为特征。首见于《诸病源候
论·瘿候》。,又称为瘿、瘿气、瘿瘤、瘿囊、影袋
等。
病位:肝脾,与心有关。
辩证:在气在血火旺与阴伤及病情的轻重
病因:七情伤饮食失节先天不足。
病机:癫为痰气郁结,蒙蔽神机;狂
为痰火上扰,神明失主。
病变:心肝,涉及脾胃,久伤肾。
病理:气、痰、火、瘀。
病机:痰浊阻,脏气不平,阴阳偏盛,神机受累,元神
失控。
病位:脑-五脏关主责心肝久首伤心脾继肝肾。
病理:风火痰瘀,痰为重要。首辨:病情轻重。
病因:七年迈体虚、情志所伤、久病耗损,饮食不节。
病机:髓海不足,神机失用。
病位:,与心肝脾肾有关。
本虚:阴精、气血亏虚,
标实:气、火、痰、瘀。首辨先天后天。
第四单元脾胃病证
病因:外邪犯胃、饮食伤胃、情志不畅、素体脾虚。
病机:胃气阻滞,胃失和降,不通则痛。
病位:胃,与肝脾关系密切。
病理:气滞、寒凝、热郁、湿阻、血瘀。
辨虚实寒热、在气在血。
病因:感受外邪、伤饮食、情志失调
病机: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职。
病位:胃,与肝脾有关。
病理:食积、痰湿、外邪、气滞。
辨虚实、寒热。
病因:外邪犯胃、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病后体虚。
病机:胃失和降,胃气上逆。
病位:胃,与肝脾有关。
辨虚实。
病因:饮食不节、七情伤、久病年老。
病机:脾胃肝肾功能失调,导致津枯血燥,气郁、痰阻、
血瘀互结,而致食管干涩,食管、贲门狭窄。(津亏热
结)
病位:食道,属胃所主,与肝脾肾有关。
病理:气、痰、瘀。辨虚实。
病机:胃失和降,膈间气机不利,胃气上逆动膈。
病位:(膈)脏腑在胃,与肝脾肺肾有关。
实证:寒凝、火郁、气滞、痰阻。
辨生理、病理,虚实、寒热,病情轻重。
病因:外感时邪、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及阳气素虚、
跌仆损伤、络脉淤阻或腹部术后,血络受损。
病机:脏腑气机阻滞,气血运行不畅,经脉痹阻。
病理:寒凝、火郁、食积、气滞、血瘀。
辨腹痛性质、部位。
病位:肝胆脾胃大小肠膀胱胞宫足三阴足少阳
手足阳明冲任带
二十四、泄泻-运脾化湿。
病因:感受外邪、饮食所伤、情志不调、病后体虚、Array禀赋不足。
病机:脾虚湿盛,致肠道功能失司。
病位:(肠)主病脏腑脾,与肝肾相关。
病理:湿。
首辨:暴泻久泻。
再辨寒热、虚实、证候特征。
病因:外感时邪、饮食不节(洁)。
病机:邪滞于肠,气血壅滞,肠道传化失司,脂
络受伤,腐败化为脓血。
病位:肠,与脾胃相关,可涉及肾。
病理:湿热疫毒。
辨久暴,察虚实,识寒热,辨气血。
病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年老体虚、感受外邪。
病机:大肠传导失常,气机不畅,糟粕停。
病位:大肠,与肺脾胃肝肾有关。
首审病因,分清虚实。
第五单元肝胆病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