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七个怎么看“有感--毛邓三论文

合集下载

读《七个“怎么看”》有感

读《七个“怎么看”》有感

全文共计1911字读《七个“怎么看”》有感2019年理论热点面对面“七个怎么看”,讨论了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怎么看就业难、怎么看看病难、怎么看教育公平、怎么看房价过高、怎么看分配不公、怎么看腐败现象等七个问题。

七个怎么看紧密联系了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作出了深入浅出、有针对性和说服力的回答。

七个“怎么看”第一个探讨的就是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

我国是一个占世界人口总数20%的国家,而耕地面积仅占世界的7%。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良好快速的发展。

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

因为我国人口多、占地广、可耕种地面积少,在快速发展中不免产生不平衡。

而发展的不平衡,也带来了经济、社会各方面的问题。

能否解决发展不平衡,是对我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大挑战。

本书先从我国改革开放至今30年取得的傲人成绩说起,同时也说明了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突出。

同时分析我国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并不是只突显在一个阶段,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广泛存在,只不过各阶段表现不同。

本书一步步从浅入深分析问题,给予读者具有说服力的解答。

其余六个问题,如就业难、看病难、教育公平、房价过高、分配不公、腐败现象等,也是如此由浅入深探讨问题,提出问题的根源并给予分析解答。

《七个“怎么看”》的魅力首先在于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

它立足于当下中国社会,贴近实际生活,关切民众所关心的重大问题,重视社会所关注的重大事件,在矛盾面前不退缩,在症结面前不回避,以求真务实的态度解答了人们心中的疑惑。

在这个过程中,它没有隔靴搔痒,没有蜻蜓点水,而是鞭辟入里,直接击中了问题的要害。

其次,《七个“怎么看”》的魅力来自于清新自然的马克思主义文风。

在问题解读的时候,七个篇目都是有故事有数据,没有故作高深的说教,没有诘屈聱牙的表述,更没有无关痛痒的空话套话。

每个篇目都将理论的思想观点与生动有趣的事实融为一体,并以民众熟悉的语言表达出来,让人备感亲切。

再次,《七个“怎么看”》的动人之处还在于深刻的人文关怀。

七个怎么看读后感

七个怎么看读后感

七个怎么看读后感七个怎么看读后感(一)近日中宣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的通俗理论读物《七个“怎么看”;理论热点面对面;2010》出版后,受到了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本书围绕“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怎么看就业难”、“怎么看看病难”、“怎么看教育公平”、“怎么看房价过高”、“怎么看分配不公”、“怎么看腐败现象”作出了深入浅出的回答,这本图文并茂且只有9万字的通俗理论读物之所以倍受欢迎,基于此书给群众的阅读感较深,笔者读后有如下感受。

实践出真知据媒体报道,从今年年初开始,中宣部理论局就组织力量深入基层开展调研,认真了解广大干部群众的关切,组织中央有关主管部门的负责同志共同分析,组织专家学者同实际工作者一起研讨,广泛征求理论界和社会各方面意见,反复修改,集思广益,形成了最后的书稿。

本书不同于普通文学着作,关门笔辍即可成书。

本书是经过专家长期深入基层,调研民生中获得真知的,可以说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本书集中反映了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实事求是的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心声和建议。

好雨知时节在目前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了一些客观存在的现实社会矛盾,广大人民群众渴望早日解决现实问题,国内外敌对势力或个别“愤青”总想把社会问题严重化,通过向人民群众制造谣言来误导群众,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尤其是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新挑战,任何国家都会出现临时性的社会问题,关键是如何面对问题,如何分析问题,如何解决问题,本书的出版可以说非常及时,对人民的诉求迅速做出了回应,及时的让人民群众理性看待问题,有事即使摆在桌面来,消除各种误传误解,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引领广大人民群众投身到社会主义实践中去,共同攻克难艰,也即使解决人民的关切。

青山着意化为桥本书并不是长篇空话套话之理论,更不是说教的理论包装品,而是一座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有效沟通的桥梁。

本书言简意赅而不失内涵,图文并茂不显枯涩,有理有据分析问题,有方有法解决问题,真心贴近人民群众,真诚帮助人民群众。

观(七个怎么看)有感

观(七个怎么看)有感

观《七个怎么看:就业难》有感就业,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发展面临的难题之一,它涉及了千家万户的生存与发展。

中国,作为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则更应该是要妥善解决的问题。

就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关乎个人的生存与尊严。

只有有效的解决这一难题,经济才能得到更好更健康的发展,才能更保障和解决我国的民生。

从课堂上,老师给我观看的《七个怎么看》视频中,使我了解到,现在,就业难并不是我国特有的现象,是全球各国在社会转型期都会碰到的问题。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阶段,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就业难这种问题,但这种问题只是暂时性的。

节目上,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尹部长说道,到2020年我们会实现社会充分就业,使就业压力在一定的程度上得到缓解。

所以,我们在面对就业难这一问题上,不要迷茫,要对未来充满信心。

同时,我认为,在解决这一问题时,我们不妨借鉴一下其他已经经历过这一问题的国家,借鉴一下,当时他们在面对这一问题时的策略和应对方针,再结合我国的实际,合理有效的实施,使我国家少走的弯路,实现顺利过渡。

如今的社会上,面对就业这一问题时,人人都说就业难,难就业。

但我们是否想过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哪?就目前中国形势来看,造成我国就业难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从农民工就业难方面来说,造成农民工就业难的因素有: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社会保障、就业权利、就业公平等问题。

还有就是,地域性的差异。

例如:从视频资料,我们可以看到,尽管有些工厂的就业环境还是不错,但广东的很多企业还是招不到工人,原因就是一些劳务输出大省和中西部的发展,他们的就业机会和他们的收入也在不断增加。

而广东的工资又没有相应的增长,吸引力不大,使得一些工人都不愿意长途跋涉到广东来。

从大学生就业方面来说。

例如视频上那名女大学生的回答:普遍大学生都认为民企比声望比不过公务员,比收入比不过外企,比稳定比不过事业单位。

我们可以了解到,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除了岗位的缺少之外,还有就是: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使得这些大学生不愿意到一些中小企业去就业。

读《七个怎么看》有感

读《七个怎么看》有感

读《七个“怎么看”》有感“理论热点面对面·2010”有一个吸引人们眼球的题目:“七个‘怎么看’”。

其实,它的内容更吸引人。

建议大家读一读这本图文并茂而且只有9万字的通俗理论读物。

我读了之后,深感它不仅对于我们认清复杂的社会现象有帮助,而且对于我们了解当前党和国家的大局,充满信心地向前走,更有帮助。

我曾经说过:“在这个社会里,谁都可以发牢骚,惟独我们社会科学工作者没有资格发牢骚。

因为牢骚是社会矛盾的外部表现形式,我们的责任是研究牢骚及其背后的社会矛盾。

如果我们也跟着发牢骚,不是失职,就是无能。

”作为党的理论工作者,我们应该直面社会矛盾,而不是回避矛盾。

《七个“怎么看”》的一个鲜明特点,是把大家关心的问题摆到桌面上来。

七个“怎么看”,就是“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怎么看就业难、怎么看看病难、怎么看教育公平、怎么看房价过高、怎么看分配不公、怎么看腐败现象”。

中宣部理论局在“出版说明”中告诉我们,这是他们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梳理出来的七个问题。

问题梳理出来后,他们就组织中央有关部门和理论界部分专家学者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作出深入浅出、有针对性和有说服力的回答。

对于中宣部的理论工作主管部门的这个做法,我非常赞赏。

因为它体现了我们党一直在倡导的“实事求是”原则。

既然讲到“实事求是”,我想大家都知道,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包括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都强调我们的任务不仅是“解释世界”,而且是“改变世界”。

也就是说,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

读了《七个“怎么看”》,我注意到,这本理论通俗读物有一个值得人们重视的优点。

这就是,讲“怎么看”,是为了“怎么办”。

或者更准确地说,它讲的是“怎么看”,实际上告诉人们的是“怎么办”。

比如,第一个问题,是讲“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的。

在经过实事求是的分析之后,就对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意见,专门讲了“如何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如何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七个怎么看读后感

七个怎么看读后感

七个怎么看读后感曾几何时,一个名词“新三座大山”出此刻社会上并广为流传,专门用于指代“教育、医疗、住房”。

在那个经济迅速进展的时期,人们却从头利用起那个容易一下子联想起苦难的表达词,足见现在关于很多人来讲,教育、医疗、住房已成为生命中不可经受之重。

尽管用词比较夸张,但从中,咱们仍能够感受出那份心酸苦涩、五味杂陈。

能够说,“新三座大山”和80后这一代牢牢相连,“裸婚”、“蜗居”、“蚁族”各类新新词语的盛行,确实是这种苦难留在咱们身上的一种烙印。

这多重压力,让大伙儿不堪重负,关于它们,年轻人很有怨言,并通过微博等各类方式进行宣泄。

宣泄是调剂心情的一种方式,本无可厚非,但很多人被这股怨气所蒙蔽,关于社会上众多热点问题,在试探中都产生偏颇,方式变得狭隘,只顾一味指责,言语中充满着对社会的不满。

借助现在发达的网络,这种偏激很容易传染开来,令一个群体集体陷入误区。

咱们应该熟悉到,怨天尤人于个人、于社会没有任何帮忙,而当务之急,也是青年所肩负的真正责任,应该是去深刻熟悉现在的社会,进而付诸行动,去了解自己能为改变那个社会做些什么。

若是我能够向他们推荐书籍,那我第一本要推荐的书,确实是我这次演讲要介绍的一本好书——《七个怎么看》。

这本书重在“怎么看社会”,他们心目的疑惑,能够在其中找到答案,进而能真正熟悉社会,而且深刻反思自己的过去各类。

能够说,读《七个怎么看》是他们取得新的认知视角,了解社会诸多热点问题的第一堂,也是最有价值的一堂课。

《七个怎么看》是一本开智之书,尤其是年轻人的一盏指明灯,它通俗易懂却寓意深远。

通篇文章引用大量原生数据,率领咱们抛弃过去对社会的各类误解,去从头熟悉那个社会,并深切了解七大热点问题背后的故事。

每一个热点问题中,一个个典型例子如实展现当下中国人的生活,一组组鲜活数据淋漓道尽了现实带来的各类无奈,每一个“什么缘故”都引发读者随之沉思,每一个“如何”却又让读者充满新的希望。

读罢全文,咱们也自但是然知道了一个道理,其实咱们并非是不能够批评、批判社会,但咱们要学会辩证、全面和地看待各类社会问题,才能弄清事实,找准问题所在,知道为改变社会做些什么。

《七个怎么看》读后感

《七个怎么看》读后感

《七个怎么看》读后感《七个怎么看》是2010年由中宣部理论局发表的国内时事评论书籍。

该书对近年来在中国备受关注的七个社会焦点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客观的说明。

阅读学习了《七个怎么看》之后,我对书中提到的社会焦点问题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进一步深入理解了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七个怎么看》集中讨论了应怎么看“发展不平衡”、“就业难”、“看病难”、“教育公平”、“房价过高”、“分配不公”、“腐败现象”这七个近年来在中国社会中备受关注的焦点问题。

该书通过引用大量事例,对各个问题的产生原因、解决策略进行了全面的解读和说明。

同时该书广泛征集了社会各方面的观点声音,对其中有代表性的提问进行了细致全面的解答。

此外,在每一部分后面还附注了相关知识点和阅读文献,为读者深入理解相关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帮助。

下面我谈一下自己的学习心得。

建国六十多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牢牢把握住发展这一第一要务,领导全国人民沿着社会主义道路搞建设,促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首先,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极大增强。

30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近12倍,年均增长近10%,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增长了近4倍,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对外贸易总额跃居世界第二,出口总额居世界第一。

真正成为举足轻重的世界大国。

第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

30年来,我国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近50倍,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长了约40倍。

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并正向更高水平的小康迈进。

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必将越来越好。

第三,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

随着民主法治建设的不断加强,依法治国的深入推进,教育、科学、卫生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日益繁荣,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空前增强,全社会焕发出了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

但与此同时,社会各方面的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威胁着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读《七个怎么看》心得感悟3篇[修改版]

读《七个怎么看》心得感悟3篇[修改版]

通读《七个怎么看》,我们会感到,字里行间饱含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热忱,以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责任情怀。

本文是读《七个怎么看》的心得感悟,欢迎阅读。

读《七个怎么看》心得感悟一:《七个怎么看》的开篇是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

看来,中国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已经引起了高层的关注。

文章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原因、对策等三个层次进行了深入剖析。

现状剖析以事实说话,以数据论证,通过东西部、城乡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对比,得出“目前发展不平衡问题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很多方面和不同层次”这一结论。

作者把这一问题的原因归结为、、政策、体制等四个方面原因,分别加以论述,指出,中国发展不平衡问题涉及面广,原因很复杂,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彼此影响的结果。

文章指出,发展不平衡会给中国社会带来许多社会问题。

引起民族、宗教、社会稳定等多方面的问题,必须高度重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加以解决。

作者分别从解决城乡不平衡和解决区域不平衡两个方面提出解决。

解决前者主要是以城市反哺农村,以工业反哺农业,以加强“三农”为根本立足点,以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为重要着力点,以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为战略着力点,以城乡改革联动为关键切入点。

一言以弊之,就是强化农村建设,以城带乡,共同发展。

对后者的解决办法是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积檄推动主体功能区建设,加大对久发达地区支持力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简言之,就是大力发展久发达地区,以发达地区带动欠发达地区。

我是这样看待这篇文章的。

对中国发展不平衡问题的现状把握准确,原因剖析深刻、全面,解决问题的与中央所制定的一系列政策相一致。

但是没有从根本上提出更进一步的建设性。

我认为,解决中国发展不平衡问题正如文章中指出的那样,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

文章列举了一大堆举措,关键是从哪里下手这一个根本问题没有解决。

做任何事情,都必须有个先做什么、再做什么的步骤,如果把后做的事情与先做的事情并列,不可能把事情办好。

观《七个怎么看》有感

观《七个怎么看》有感

观《七个怎么看》有感---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世界银行数据显示,从1981年到2004年的二十多年间,中国农村的贫困率(人口数量比例)从18.5%下降到了2.8%;农村贫困人口的数量从1.52亿下降到2600万。

按照世界银行的贫困标准(按2003年农村价格计,平均每人888元)计算,中国在这个贫困线以下的人口所占的比例从65%下降到10%,贫困人口的绝对数量由6.52亿降到1.35亿,即全中国又有5亿多人摆脱了贫困。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全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三十年间,伴随着中国城乡发展的变化,城镇居民收入的差距越拉越大,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突出。

我国扶贫规模依然庞大,贫困程度依然较深,贫困人群的脆弱性依然明显,区域之间、城乡之间、部门之间、人际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性依然十分突出,相对贫困问题还在不断凸显。

国家实行的一种发展战略决定了国家的发展水平,也改变了不同区域之间的发展格局。

改革开放后,我国实施了非均衡发展战略,采取积极促进东部沿海率先发展、率先开放的政策。

不平衡发展战略是指由于各地区发展同一产业或者同一产业投入产出效果不尽相同,在国家所掌握的资源十分有限的情况下,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保证国民经济较快增长,国家必须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采取重点开发的方式,并在资源分配和财政投入上对重点产业进行倾斜的一种空间发展战略模式。

这些政策极大地刺激了东部地区的开放搞活。

但同时让一部分先富起来,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政策,在客观上也拉大了东部与西部发展的差距。

在改革开放后的头七年,由于农村率先改革,因此城乡差距缩小了,由2.57:1缩小到1.85:1。

而从1985年到2003年,在这18年中城乡收入差距一路扩大,从1.85:1又扩大到3.23:1,大概每年上升0.09个百分点,受制于城乡二元结构。

从2003年以后到2009年,城乡差距仍在小幅度扩大,由3.23:1上升到3.33:1,大体三个农民的收入相当于一个城里人,每年上升0.02个百分点。

《七个怎么看》学习心得

《七个怎么看》学习心得

《七个怎么看》学习心得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近日认真学习了由中宣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的《七个怎么看——理论热点面对面•2010》一书,读后受益匪浅。

《七个怎么看》紧密联系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对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我国发展不平衡、就业难、看病难、教育公平、房价过高、分配不公、腐败现象等七个热点问题做出了深入浅出、有说服力的回答,可读性极强,的确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我感觉该书主要有三个突出的特点:一、聚焦热点问题。

“七个怎么看”即“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怎么看就业难、怎么看看病难、怎么看教育公平、怎么看房价过高、怎么看分配不公、怎么看腐败现象”,件件都是当今社会的热点、焦点、难点。

面对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理论工作者们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精心梳理。

“七个怎么看”,既抓住了当前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中具有典型意义的问题,又抓住了人民群众当前关注关切的问题。

加之编者深入浅出、论文参考入情入理的分析,读后让人感到茅塞顿开,豁然开朗。

二、分析说理通俗易懂。

这本书一改人们脑海中理论读物索然无味的印象,没有抽象的概念演绎,没有枯燥的说教,而是从老百姓的视角出发,将严肃的理论话题用通俗易懂、富有哲理的语言娓娓道来,用百姓身边鲜活的事例和翔实的数据说话,同时穿插了大量的图片、图表、数据以及知识点、网友提问、观点声音等时兴流行的表现形式,通俗的语言、生动的阐释,图文并茂,引人入胜。

老百姓愿意读,喜欢看,乐于接受。

三、讲“怎么看”是为了提出“怎么办”。

探讨问题只是理论分析的开始,关键是要提出解决问题的方式和途径。

这本书没有仅仅停留在讨论“怎么看”的阶段,而是针对每一个问题,都深入地从“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办”等几个方面解疑释惑,为解决这些问题指明了方向。

比如“怎么看分配不公”,书中首先列举了目前社会上存在的几种分配不公现象,论述了分配不公产生的五点原因,在阐释了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必要性之后,进一步深入分析,以三个“如何”,即如何切实提高普通劳动者收入、如何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如何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七个怎么看的读后感

七个怎么看的读后感

七个怎么看的读后感篇一:七个怎么看-读后感七个怎么看之怎么看就业难有感计算机系08级党支部:看完《七个怎么看》,我受益匪浅,对当今社会的很多现象有了更加正确趋于理性的认识。

该书是由中宣部理论局,针对当前民众和干部比较关心的实际问题而组织编写的。

本书通过缜密的分析,对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怎么看就业难、怎么看看病难、怎么看教育公平、怎么看房价过高、怎么看分配不公、怎么看腐败现象等七个问题做出了深入浅出、有针对性、有说服力的回答,并且在怎么看的同时,也提出了怎么做的方法,为我国今后解决这些问题指明了方向。

整本书通俗易懂,不仅看问题用的是“百姓视角”,讲道理用的是“百姓语言”,例子用的是“百姓故事”,落脚点也是“百姓需求”。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怎么看就业难的问题。

2010年春节前后,我国东南沿海部分地区出现了比较严重的“招工难”现象,并逐渐波及到一些内陆省份。

许多企业刚从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中缓过来,又措手不及地遭遇了“招工难”现象。

而另一方面,又有许多大学生陷入找工作难的困境。

不禁让人疑惑,当前的就业形势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书上说到,“招工难”源于我国经济企稳回升,用工需求明显增加。

扩大就业岗位,这本身是一个乐观的形势,可又是怎么发展成“招工难”的呢?2009年年初,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致使许多中小企业订单大幅度下滑,经营陷入困难,有许多基础不稳定的小企业甚至面临倒闭破产的危机。

经济不乐观,就业岗位减少,导致大批的农民工集中返乡。

同时,由于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提速,就业机会也明显增加。

于是很多农民工选择了在家乡就近就业和创业。

这样的供需不平衡引起了之后的“招工难”现象。

要解决“招工难”问题,需要企业、农民工等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

农民工是一个特殊的社会团体,他们干的活最苦最累,拿的钱最低最少,社会理应给他们更多的关注、关心和关爱。

企业应该着手改变长期工资低、待遇差、劳动时间长、劳动强度大等恶劣的工作条件,保护农民工的权益。

七个怎么看5

七个怎么看5

《七个怎么看》学习体会最近,中宣部理论局出版的《七个怎么看》这本书红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人们仿佛都在通过这本书寻求着什么,也似乎想从书中找到困惑自己已久问题的答案。

周末我也集中时间,静心研读了这本小册子。

阖卷之余,在获得对当前理论热点的深层次的认知的同时,也产生了自己的一些情愫和看法。

首先,可以说这本小册子打破了以往理论书籍晦涩艰深的传统,采用清新缓畅的笔调,将要讲的“大道理”娓娓道来。

从整体上把握理论热点,高屋建瓴,传达中央文件指示,始终贯穿着中央文件精神,不偏不离,可以说是政治理论的通俗性的解读。

这就适合各个阶层、知识文化水平的读者的需要。

这点很重要,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速的今天,有多少人能够真正挤出一板块的时间来研读一理论读物?有多少人能够真真正正喜欢读枯燥无味的理论读物?又有多少人有能力通过身边发生的事情,提炼到一个高度然后理论见解?近年来解读类书籍越来越火热,《论语心得》《易中天品三国》《重读庄子》等书籍都形成燎原之势。

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因为这些解读书籍充分提炼了原书的养分,然后咀嚼,形成了很容易吸收的食糜,读者自然能够不费劲就吸收其中的营养。

有人会说,这是二次加工的,不如原生态的营养,但是食糜的好处是剔除了其中的渣滓而保留了其中的绝大部分营养,而且节省了阅读时间。

“横看成岭侧成峰”,虽然大家的收获不一,但是都能够通过此书洞察到其中的“风景”,也能够吸收到其中的养分。

其次,这本书虽然是小册子,但是对理论热点问题的解读并不是泛而不精,停留在空话、套话层次上,相反这本书对包括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怎么看就业难、怎么看看病难、怎么看教育公平、怎么看房价过高、怎么看分配不公、怎么看腐败现象等都是有相当深刻的解读。

每个问题的解构先是述说现状,接着是分析原因,之后是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最后是我国政府针对此问题提出的相应的政策与对策,表明了强烈的信心。

这样一路下来,思路清晰明了,层次分明,从阐述问题到分析问题,最后到解决问题。

七个看,读后感

七个看,读后感

七个看,读后感[七个怎么看的读后感]近日,在党组学习中,我阅读了中宣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的《七个怎么看理论热点面对面·xx》,七个怎么看的读后感。

这本书图文并茂,就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怎么看就业难、怎么看看病难、怎么看教育公平、怎么看房价过高、怎么看分配不公、怎么看腐败等七个民众当前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了深入浅出的分析。

此书解答了一直以来我的一些疑惑,同时也给我带来了更多的思考。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国在各个方面的建设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在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会产生这些问题?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七个怎么看》对这些热点问题都一一做了解析,旗帜鲜明的表明了国家的态度和努力,使民众对于国情和国家的发展现状有了客观的认识和理性判断。

实际上,七个热点问题是密切相关的。

如果用一个词来描述这七个热点问题反映了什么的话,那就是公平正义。

温家宝总理早就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他在今年两会后的记者招待会上说,公平正义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我认为,公平正义比太阳还有光辉。

所以,在此,我不想就这七个问题分别展开讨论,仅就怎么看房价过高谈一些自己的看法,希望能以点带面,分析我们国家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房子对于中国人来说,有着特殊的含义,不仅仅是四面墙,一个顶,遮风避雨那么简单。

房子,在中国人的眼里,往往是和家划等号的。

没有自己的房子,总会觉得家是不完整的。

所以,在中国,房子不仅仅具有自然属性,而且具有社会属性。

房子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它还和户口紧密相连,关系到今后的子女教育等一系列问题,这也是为什么房价的飞速上涨触动了这么多人神经的原因之一。

从xx年开始,中国政府就着手要调控房地产,具体用了哪些政策来调控房地产,在此不再赘述。

可诡异的是,房价却陷入了越调越涨,越涨越调的被人戏称为中央空调的怪圈中。

这是为什么?具体原因在怎么看房价过高做了详细阐述。

在此,我补充两点:一是土地垄断,二是贫富悬殊。

七个怎么看,读后感

七个怎么看,读后感

七个怎么看,读后感篇一:七个怎么看的读后感[七个怎么看的读后感]近日,在党组学习中,我阅读了中宣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的>,七个怎么看的读后感.这本书图文并茂,就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怎么看就业难.怎么看看病难.怎么看教育公平.怎么看房价过高.怎么看分配不公.怎么看腐败等七个民众当前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了深入浅出的分析.此书解答了一直以来我的一些疑惑,同时也给我带来了更多的思考.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国在各个方面的建设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在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会产生这些问题?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对这些热点问题都一一做了解析,旗帜鲜明的表明了国家的态度和努力,使民众对于国情和国家的发展现状有了客观的认识和理性判断.实际上,七个热点问题是密切相关的.如果用一个词来描述这七个热点问题反映了什么的话,那就是公平正义.温家宝总理早就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他在今年两会后的记者招待会上说,公平正义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我认为,公平正义比太阳还有光辉.所以,在此,我不想就这七个问题分别展开讨论,仅就怎么看房价过高谈一些自己的看法,希望能以点带面,分析我们国家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房子对于中国人来说,有着特殊的含义,不仅仅是四面墙,一个顶,遮风避雨那么简单.房子,在中国人的眼里,往往是和家划等号的.没有自己的房子,总会觉得家是不完整的.所以,在中国,房子不仅仅具有自然属性,而且具有社会属性.房子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它还和户口紧密相连,关系到今后的子女教育等一系列问题,这也是为什么房价的飞速上涨触动了这么多人神经的原因之一.从_年开始,中国政府就着手要调控房地产,具体用了哪些政策来调控房地产,在此不再赘述.可诡异的是,房价却陷入了越调越涨,越涨越调的被人戏称为中央空调的怪圈中.这是为什么?具体原因在怎么看房价过高做了详细阐述.在此,我补充两点:一是土地垄断,二是贫富悬殊.(一)土地垄断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不同,中国是土地公有制国家,中国人买房,购买的是土地使用权,土地所有权永远归国家,读后感>.开发商数量多如牛毛,早在_年时全国房企数量就多达5万家.可是中国的土地供应商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政府.政府垄断了土地市场.在拆迁和征地过程中,政府是唯一的土地买方,农民和城市居民的地只能卖给政府,而且只能按照政府提出的价格卖.假设政府要对某小区拆迁,此处房子的市场价为每平方米五千元.如果土地私有,开发商直接和当地居民谈征地价格,拆迁补偿肯定是按照此处房子的市场价格.但政府征地可以将拆迁补偿压到每平方米三千甚至更低,因为他是唯一的买方,你的地只能卖给他.在农村征地中,政府通过各种强制手段用几万元一亩地的价格从农民手里把地搞过来,一转手就以几百万一亩地的价格卖给了开发商.这一买一卖之间的暴利让地方官员不顾法律无论如何也要发征地财.而在开发商向政府买地造房子的过程中,政府又变成了唯一的卖方,地方政府为了充实地方财政提高卖地收入必然会控制土地供应,往往是几家十几家甚至几十家开发商争夺政府出让的一块土地,既然如此地价焉有不涨之理?(二)贫富悬殊房价越调越涨的第二个原因就是贫富差距不断拉大._年,中国的基尼系数为0.39,离国际上0.4的警戒线仅一步之遥.到了_年,中国的基尼系数已达0.46.中国目前占总人口_%的最贫困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只有 4.7%,而占总人口_%的最富裕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高达50%.富人可以一次性付款买好几套房,而穷人几辈子的收入也买不起一套房子.有人用中国的房价收入比过高和租售比过低来论证房地产泡沫即将破裂,我认为这有失偏颇.先说租售比,中国大城市的租售比在1比5_到1比4_之间,确实远低于国际上1比3_到1比_的标准,但是我们要考虑到中国的贫富差距悬殊,买房的绝大多数是富人,租房的绝大多数是穷人.房价由富人的收入决定,房租由穷人的收入决定,这样中国的租售比过低就不难理解了.同样,中国中小城市的房价收入比在_以上,大城市超过30,这也和中国的贫富悬殊有很大关系.如果没有累进制物业税,一个地方的房价永远是由这个地方最富裕的人群所决定的.房价由富人的收入决定,一个富人的收入可以顶上几个中产十几个甚至几十个穷人,那么房价对占人口比例绝大多数的穷人和中产者来说自然是天文数字了.令人欣喜的是,我国政府也看到了目前房地产市场存在的种种问题,近期也出台了相关的政策,但是,仅仅依靠提高房贷利率,加大首付比例,征收二手房交易税和营业税,限制开发商融资等还是远远不够的,而且往往会误伤急切需要房子的穷人.比如提高首付比例和房贷利率就会误伤真正急需买房的刚需.所以说,要真正实现居者有其屋还很漫长,我国政府要有壮士断腕的勇气,把人民的利益放到第一位,真正实现温总理所说的:要让每一个中国人活得幸福而有尊严;让人民感到安全有保障;让社会实现公平正义;让每个人对未来有信心.篇二:>读后感>读后感曾几何时,一个名词〝新三座大山〞出现在社会上并广为流传,专门用于指代〝教育.医疗.住房〞.在这个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却重新使用起这个容易一下子联想起苦难的表达词,足见如今对于很多人来说,教育.医疗.住房已成为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虽然用词比较夸张,但从中,我们仍可以感受出那份心酸苦涩.五味杂陈. 可以说,〝新三座大山〞和80后这一代紧紧相连,〝裸婚〞.〝蜗居〞.〝蚁族〞各种新新词语的盛行,就是这种苦难留在我们身上的一种烙印.这多重压力,让大家不堪重负,对于它们,年轻人颇有怨言,并通过微博等各种方式进行发泄.发泄是调节心情的一种方式,本无可厚非,但很多人被这股怨气所蒙蔽,对于社会上众多热点问题,在思考中都产生偏颇,想法变得狭隘,只顾一味指责,言语中充满着对社会的不满.借助如今发达的络,这种偏激很容易传染开来,令一个群体集体陷入误区.我们应该认识到,怨天尤人于个人.于社会没有任何帮助,而当务之急,也是青年所肩负的真正责任,应该是去深刻认识如今的社会,进而付诸行动,去了解自己能为改变这个社会做些什么. 如果我可以向他们推荐书籍,那我第一本要推荐的书,就是我此次演讲要介绍的一本好书——>.这本书重在〝怎么看社会〞,他们心目的疑惑,可以在其中找到答案,进而能真正认识社会,并且深刻反思自己的过去种种.可以说,读>是他们获得新的认知视角,了解社会诸多热点问题的第一堂,也是最有价值的一堂课. >是一本开智之书,尤其是年轻人的一盏指明灯,它通俗易懂却寓意深远.通篇文章引用大量原生数据,带领我们抛弃过去对社会的种种误解,去重新认识这个社会,并深入了解七大热点问题背后的故事.每一个热点问题中,一个个典型例子如实展现当下中国人的生活,一组组鲜活数据淋漓道尽了现实带来的各种无奈,每一个〝为什么〞都引发读者随之深思,每一个〝如何〞却又让读者充满新的希望. 读罢全文,我们也自然而然懂得了一个道理,其实我们并不是不可以批评.批判社会,但我们要学会辩证.全面和地看待各种社会问题,才能搞清事实,找准问题所在,懂得为改变社会做些什么. 我原先从事记者一职,和社会民生常打交道,对各类热点问题也颇有感触,那时我虽然经常感受到整个社会.百姓的焦虑,但很多时候却都只能在一旁干着急.如今我转而从事JT调查事业,我觉得之前的经历对我做出如今的选择影响很大.特别是在读过>之后,我更是深深觉得,既然清楚地知道〝怎么看〞社会,我就应该找到更好的方式,为改变这个社会而努力. JT调查,是一份神圣而光荣的职业,也为我搭建了理想中的平台.数据,是JT调查的生命之源,做好JT调查工作,需要踏踏实实,基层走访获得各类数据;需要认认真真,对数据深入分析.挖掘. JT调查,以数据说话,以事实说话.只有搞清实事.找准问题,JT部门才能为党政领导决策和改进工作提供依据;而我希望在自己以后的新闻宣传工作中,能争取早日如>一般,更好地引导着社会公众正确认识各类社会问题. 感谢>,让我对社会中的世态万象有了清醒的认识;感谢>,让我在JT事业中更加明确了责任.古语有云:〝行胜于言,言必行,行必果〞,这一刻,这一句话萦绕在我的耳边,烙印在我的心中,我会铭记这一份责任,用实际行动说话,为国家的JT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篇三:七个怎么看-读后感七个怎么看之怎么看就业难有感计算机系_级党支部:看完>,我受益匪浅,对当今社会的很多现象有了更加正确趋于理性的认识.该书是由中宣部理论局,针对当前民众和干部比较关心的实际问题而组织编写的.本书通过缜密的分析,对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怎么看就业难.怎么看看病难.怎么看教育公平.怎么看房价过高.怎么看分配不公.怎么看腐败现象等七个问题做出了深入浅出.有针对性.有说服力的回答,并且在怎么看的同时,也提出了怎么做的方法,为我国今后解决这些问题指明了方向. 整本书通俗易懂,不仅看问题用的是〝百姓视角〞,讲道理用的是〝百姓语言〞,例子用的是〝百姓故事〞,落脚点也是〝百姓需求〞.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怎么看就业难的问题._年春节前后,我国东南沿海部分地区出现了比较严重的〝招工难〞现象,并逐渐波及到一些内陆省份.许多企业刚从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中缓过来,又措手不及地遭遇了〝招工难〞现象.而另一方面,又有许多大学生陷入找工作难的困境.不禁让人疑惑,当前的就业形势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书上说到,〝招工难〞源于我国经济企稳回升,用工需求明显增加.扩大就业岗位,这本身是一个乐观的形势,可又是怎么发展成〝招工难〞的呢? _年年初,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致使许多中小企业订单大幅度下滑,经营陷入困难,有许多基础不稳定的小企业甚至面临倒闭破产的危机.经济不乐观,就业岗位减少,导致大批的农民工集中返乡.同时,由于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提速,就业机会也明显增加.于是很多农民工选择了在家乡就近就业和创业.这样的供需不平衡引起了之后的〝招工难〞现象.要解决〝招工难〞问题,需要企业.农民工等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农民工是一个特殊的社会团体,他们干的活最苦最累,拿的钱最低最少,社会理应给他们更多的关注.关心和关爱.企业应该着手改变长期工资低.待遇差.劳动时间长.劳动强度大等恶劣的工作条件,保护农民工的权益.要着眼未来,否则一味抱怨〝招工难〞,最后受害的还是自己.而农民工也应该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和技能水平,去适应企业岗位的需求.要看到,〝招工难〞并不意味着当前就业形势已出现明显好转.企业〝招工难〞与求职者就业难并存,并将进一步加剧.求职者应该抛弃传统的对〝铁饭碗〞的认识——在一个地方吃一辈子饭,而是掌握生存技能,一辈子到哪儿都有饭吃.另一方面,在〝招工难〞的对立面,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却愈演愈烈.一方面,大学生本身而言,可能会有一些通病,〝专业知识不扎实〞.〝纸上谈兵〞.〝动手能力差〞.〝眼高手低〞.作为大学生,我们不该把〝受过高等教育〞当成自己的唯一优势,而要自觉地把所学知识.技能和国家.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转变观念,树立〝先就业.后择业〞.〝重事业.轻地域〞等正确的择业观,勇于创业.另一方面,社会上企业往往对大学生的要求过高,应该要给大学生多一些包容,多给一些成长的机会.对于广大人民群众来说,就业是天大的事,涉及千家万户的生计和发展.只有正确看待〝招工难〞.〝就业难〞问题,才能在创建和谐社会的大道上走得更远.。

读《七个怎么看》心得体会

读《七个怎么看》心得体会

读《七个怎么看》心得体会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七个怎么看》这本书联系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对热点事件作了深入浅析,有针对和说服力的回答。

读完后总是在思考,其实就我目前的工作性质,这些事已不是我该用心去考虑的。

但是我想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油、盐、柴、米、读书、就业、生、老、病、死,仍然是我生活中的大事,是我要面对的,因此我一样的关心,关注这些事,总是会去思考。

就业是民生之本,求学是民生之基,就医是民生之急,住房时民生之需,社保是民生之盾,收入是民生之源。

因此,政府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导者,所制定和实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必须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符合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才能真正的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使老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

我是这样看待《七个怎么看》这篇文章的。

对中国发展不平衡问题的现状把握准确,原因剖析深刻、全面,解决问题的措施与中央所制定的一系列政策相一致。

但是没有从根本上提出更进一步的建设性意见。

我认为:一是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把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放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

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的教育经费保障体制,着力解决教育资源配置不公和教育体制改革两大问题。

完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加大对贫困地区、弱势群体的扶持力度;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城镇薄弱学校倾斜;切实解决农村学生和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上学难的问题。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行教师交流制度。

加大督学监管力度。

促进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均衡发展。

加快发展普通高中,解决高中“瓶颈”问题。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把中等职业教育与解决“三农”问题、城镇就业结合起来,加快职业教育布局与结构调整。

《七个怎么看》读后感

《七个怎么看》读后感

《七个怎么看?》----读后感 通过学习《七个“怎么看”——理论热点面对面》这本书,使我看到我们的党在执政过程中更加追求实事求是,更加务实。

生活中很多热点问题常常让大家感到困惑,比如房价为什么这样高、看病为什么这样难等等。

那么对这些热点问题,究竟应该怎么看呢?通过《七个"怎么看"》这本书我们从中找到了答案,看到了党和政府为理顺各种社会关系,解决热点问题所做的努力。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在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升的情况下,民众的精神需求在不断的提升和发展。

他们渴望政治生活更加民主、社会更加公平公正、希望一些关系民众自身生活发展的如看病、住房、就业等问题能得到更多的改善。

《七个怎么看?》一书是基于民众的这些期盼,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和现实发展阶段,而用理性的观点去解答这些问题产生的历史和现实根源,表明了国家的态度和努力。

使民众对于国情和国家的发展现状有了客观的认识和理性判断。

中国是一个占世界20%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仅有占世界7%的耕地。

真正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仅仅60年时间,而且其中还几经曲折。

只有改革开放的30年时间。

我们国家才真正实现了快速稳定的发展。

使一个一穷二白的落后国家变成了经济发展水平世界第三的伟大发展及其。

但是发展的同时一些现实问题也是日益凸显。

这些问题涉及民众的基本生活,与民众生存发展息息相关。

反映了富裕起来的民众对于国家发展、社会公正、政治民主的更高要求。

虽然,这是一个处于发展转型阶段的人口大国所必经特殊阶段必然出现的问题。

虽然国家也在竭尽所能去不断试图解决这些问题。

但这些问题依旧在一定范围和一定层面上存在着。

这给了一些不良用心的海外反华人士和一些妄图分裂国家的人提供诋毁政府的理由。

他们借这些问题在各类媒体上大肆宣扬这些问题,丑化国家和政府的形象,愚弄一些不明真相的民众。

所以,在这个关键时刻。

《七个怎么看?》这本书的出版发行,显得非常关键。

最新-读《七个怎么看》的读书体会和感想 精品

最新-读《七个怎么看》的读书体会和感想 精品

读《七个怎么看》的读书体会和感想近日,有幸细品慢读了《七个怎么看》这本好书,顿有豁然开朗之感,书中没有高深的理论,没有空洞的说教,有的是详实的数据和切身真实的事例。

思想问题的东西,原来可以这样表达,也可以如此被我们轻松接受。

可以说,这种化理论为无形的通俗阐述,深深地吸引了我,也启发了我。

纵览全书,似感扑面春风,围绕当前7大社会热点问题,娓娓道来,十分亲切。

之所以说亲切,是因为这些内容无一不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本书完全以民生问题作为切入点,关注公众最关注的问题,客观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深入浅出地阐明解决问题的一些办法,深入浅出的论述,鞭辟入里的阐释,可以说,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理论性通俗化好书,体会有三:一是敢于直面当下问题,体现尖锐性。

现实生活是缤纷多彩的,也是纷繁复杂的,既需要有放长看远的高点,又需要不断自我审视的勇气。

治学、调研和工作,其实都是一样的道理。

该书这种严谨和认真的直面问题的态度,是我们当前普遍需要去努力要求做到的。

从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当前社会的诸多问题,也让我感受到了观察问题的方法。

文中有这样一个有关区域差距的现实剖析:“浙江省杭州湾跨海大桥长达36公里,总投资约118亿元,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而“云南省泸水县六库镇,当地村民只能通过滑索掠过怒江江面去对岸,在江上架一座桥仅需45万元,但对于贫困地区来讲十分不易。

”不仅如此,文中还不厌其烦地举出类似的区域差距,不回避社会矛盾,直指地区发展已经严重失衡的社会现象。

用简单的数字和鲜明的对比,把问题说在点上,让人触目惊心。

像这样的例子,应该说在本书里比比皆是。

可见,本书编者深入城乡基层调研之扎实,对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关心的问题和社会热点分析之深刻。

通过这样集中概括的文字,实事求是反映群众心声和建议,简直做到了理论关切、实践关切和百姓关切的统一,能不取得读者的理解与信任?二是善于思考存在问题,做到深刻性。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读《七个怎么看》心得体会

读《七个怎么看》心得体会

读《七个怎么看》心得体会读《七个怎么看》心得体会《七个怎样看》的开篇是怎样看我国发展不平衡。

看来,中国发展的不平衡题目已引发了高层的关注。

文章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缘由、对策等三个层次进行了深进剖析。

现状剖析以事实说话,以数据论证,通过东西部、城乡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对照,得出目前发展不平衡题目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很多方面和不同层次这一结论。

作者把这一题目的缘由回结为自然、历史、政策、体制等四个方面缘由,分别加以论述,指出,中国发展不平衡题目触及面广,缘由很复杂,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彼此影响的结果。

文章指出,发展不平衡会给中国社会带来很多社会题目。

引发民族、宗教、社会稳定等多方面的题目,必须高度重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加以解决。

作者分别从解决城乡不平衡和解决区域不平衡两个方面提出解决办法。

心得体会解决前者主要是以城市反哺农村,以产业反哺农业,以加强三农为根本立足点,以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为重要着力点,以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为战略着力点,以城乡改革联动为关键切进点。

一言以弊之,就是强化农村建设,以城带乡,共同发展。

对后者的解决办法是实施区域发展整体战略,积檄推动主体功能区建设,加大对久发达地区支持力度,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简言之,就是大力发展久发达地区,以发达地区带动欠发达地区。

我是这样看待这篇文章的。

对中国发展不平衡题目的现状掌控正确,缘由剖析深入、全面,解决题目的措施与中心所制定的一系列政策相一致。

但是没有从根本上提出更进一步的建设性意见。

我以为,解决中国发展不平衡题目正如文章中指出的那样,是一个长时间的、复杂的工作,不可能一挥而就。

文章罗列了一大堆举措,关键是从哪里下手这一个根本题目没有解决。

做任何事情,都必须有个先做甚么、再做甚么的步骤,假如把后做的事情与先做的事情并列,不可能把事情办好。

在我看来,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题目,关键在于解决农村地区、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的服务。

《七个怎么看》读后感_1

《七个怎么看》读后感_1

《七个怎么看》读后感曾几何时,一个名词“新三座大山”出现在社会上并广为流传,专门用于指代“教育、医疗、住房”。

在这个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却重新使用起这个容易一下子联想起苦难的表达词,足见如今对于很多人来说,教育、医疗、住房已成为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

虽然用词比较夸张,但从中,我们仍可以感受出那份心酸苦涩、五味杂陈。

可以说,“新三座大山”和80后这一代紧紧相连,“裸婚”、“蜗居”、“蚁族”各种新新词语的盛行,就是这种苦难留在我们身上的一种烙印。

这多重压力,让大家不堪重负,对于它们,年轻人颇有怨言,并通过微博等各种方式进行发泄。

发泄是调节心情的一种方式,本无可厚非,但很多人被这股怨气所蒙蔽,对于社会上众多热点问题,在思考中都产生偏颇,想法变得狭隘,只顾一味指责,言语中充满着对社会的不满。

借助如今发达的网络,这种偏激很容易传染开来,令一个群体集体陷入误区。

我们应该认识到,怨天尤人于个人、于社会没有任何帮助,而当务之急,也是青年所肩负的真正责任,应该是去深刻认识如今的社会,进而付诸行动,去了解自己能为改变这个社会做些什么。

如果我可以向他们推荐书籍,那我第一本要推荐的书,就是我此次演讲要介绍的一本好书——《七个怎么看》。

这本书重在“怎么看社会”,他们心目的疑惑,可以在其中找到答案,进而能真正认识社会,并且深刻反思自己的过去种种。

可以说,读《七个怎么看》是他们获得新的认知视角,了解社会诸多热点问题的第一堂,也是最有价值的一堂课。

《七个怎么看》是一本开智之书,尤其是年轻人的一盏指明灯,它通俗易懂却寓意深远。

通篇文章引用大量原生数据,带领我们抛弃过去对社会的种种误解,去重新认识这个社会,并深入了解七大热点问题背后的故事。

每一个热点问题中,一个个典型例子如实展现当下中国人的生活,一组组鲜活数据淋漓道尽了现实带来的各种无奈,每一个“为什么”都引发读者随之深思,每一个“如何”却又让读者充满新的希望。

读罢全文,我们也自然而然懂得了一个道理,其实我们并不是不可以批评、批判社会,但我们要学会辩证、全面和地看待各种社会问题,才能搞清事实,找准问题所在,懂得为改变社会做些什么。

精品参考七个怎么看读后感

精品参考七个怎么看读后感

《七个怎么看》读后感徐州文广新局安播中心司伟《“七个怎么看”——理论热点面对面》,该书紧密联系了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对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怎么看就业难、怎么看看病难、怎么看教育公平、怎么看房价过高、怎么看分配不公、怎么看腐败现象等七个问题,作出了深入浅出、有针对性和说服力的回答。

这本书受到热烈的欢迎,因为它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使其真正为群众所喜闻乐见。

它将现实社会问题以大众化的角度进行论述,追踪热点问题,以群众的角度加以解释贴近老百姓所关心的问题,体现了大众公开化,可以说该书是一部反映民声、贴近民意、打动民心的好书。

它没有用抽象的概念演绎和繁琐的逻辑论证,而是把严肃的理论话题用通俗清新、富有哲理的语言娓娓道来,用群众身力鲜活的事例和翔实的数据去说话。

看问题用的是“百姓视角”,讲道理用的是“百姓语言”,举例子用的是“百姓故事”,落脚点也是“百姓需求”。

这本书坚持平和、平实的文风,说话平易近人,以理服人,说话有根有据,文风朴实。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取得了巨大改善。

从《七个怎么看》上看,在关乎广大人民生计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关乎普通百姓的各项基本权利上,仍然存在诸多需要深入解决的问题,并且这些问题的严重性依然存在,如高房价问题。

各地房价节节攀升,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同样一套80平米的房子就涨了近十几万。

十几万对普通的人来说,至少也要花4、5年的时间才能积攒,可依照这样的趋势,5年后这套房子都不知道涨成什么样了,所以只能是越来越买不起。

正如书中所说,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阶段、文化、地理环境等状况的差异,衡量房价高低还没有一致认可和普遍适用的标准。

不少专家学者在研究房价问题时,大都参考两个指标,一是房价-收入比,而是房价-租金比。

房价-收入比,反映的是居民家庭对住房的支付能力和负担程度,一般认为比值应在3-6之间,而2009年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的房价-收入比都超过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看“七个怎么看”有感现在的和谐社会不是以往其他形式的社会协调与和谐,它不同于封建式的“田园牧歌”,也不是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更不是现代资本主义式的“福利社会”。

他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它是民主法治、公平公正、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它不同于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而是马列主义与当代中国国情结合的产物,是迈向未来共产社会的一个阶梯。

简而言之,和谐社会就是一个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社会,一个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那么,问题的关键就是如何达到这样的和谐社会了。

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如果能把它解决好的话,可能我就不会在这儿了,这个问题正被无数仁人志士所研究探讨中。

那么,我想就从几个我比较感兴趣的方面来介绍一下我对于这方面问题的一些自己的看法,仅供参考。

若有什么错误请予以指出纠正。

谢谢。

第一、正确分析房价上涨的症结——“七个怎么看”之怎么看房价过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国家发展速度日益加快,其欣欣向荣的景象让我们的生活质量也更加提高。

但是,作为我们安居乐业中的住房问题,也在这日新月异的各行各业发展中凸显出来,让我们不得不越来越注视着这个行业的发展状况。

自1998年住房制度改革以来,我国城市住房价格的变化吸引着越来越多人的目光。

尽管2003年开始警惕房地产“泡沫”的言论就充斥各大媒体,但房价还是一路飙升,近几年来的涨幅更是超出了正常范围。

据粗略估计,2004年以来全国商品房新开楼盘均价上涨50%以上,广州涨80%,北京涨了一倍,上海涨了近两倍。

《南方周末》2007年新年特刊首度开设“年度焦点”栏目,“房价迷局”当仁不让地成为该栏目的第一个焦点。

北京、深圳等城市不断攀升的房价,令普通百姓只能望房兴叹,高房价使多数人贷款买房后背负上高额的还贷压力,并由此出现了一个新词——“房奴”。

那么,房价问题是如何产生的呢?大概总结如下几个方面:一、我国人口的增加与结构同可住房数量的不协调我国人口数量庞大,这就加大了对房源数量的直接需求。

同时为了追求更加舒适的居住环境,人均住房面积也在增加。

目前我国人口主要集中在城市和东部地区,这些区域的住房建设并不能完全满足如此庞大人数的需求。

如果不能加大投资与供给,长期的供不应求现象无法缓解,政策的调控可以平衡一时的供求关系,但不等于满足、释放了需求,最终反而让镇压中的需求膨胀,严重的冲击市场的稳定性。

二、各项成本的增加直接推动了房价的上涨成本因素导致产品的价格上涨是个经济活动中的基本现象。

土地、钢材、水泥等建材的价格在提高,使用的新材料提高了质量的同时价格也在提高,连工人的工资也在提高,最终的产品——房子的价格自然也会是上涨的。

正视这个成本加速增长的现实,就必须容忍不动产价格的上涨。

三、投资心理与利益获得驱使着住房问题严重化住房的稀缺,使得房子这一商品成为了人们赚取金钱的手段。

这也在侧面反映出来投资渠道的狭窄。

当人们因手中资金不足,选择贷款方式去投资一套套住房时从而在租借或转手的过程中获取利润,这也使得住房空置率、房源供给情况不能正确统计,那么势必会出现哄抬价格、流言蜚语而蛊惑了需求者的双眼。

四、价格的提升是一种货币现象我国的货币政策相对宽松,并且目前的货币购买力与十年前相比还是有所下降,这反映了除黄金外大多数产品是在贬值的趋势。

目前越来越多的人无法偿付高额的房价,这也会增加社会的不安定性,导致市场秩序的不规范。

房价上涨因素还有很多。

正是在这综合性因素的诱导之下,房价面临居高不下的情况,那么我们分析了众多因素,当导致房价上涨的因素占主导时,必须重视目前的发展态势,并用对症下药的方式解决供给量增加的问题,才有让房价平稳增长的可能,才可以让广大老百姓买得起房字、住得起房子。

政府用多种组合政策试图硬将房价打压下去的可能在中国是存在的,非市场化的经济运行中政府的力量是可以强大到指挥经济运行轨迹的。

但这种强压下的市场是政府的主导目的吗?会让中国比其他国家更强大吗?答案显然是不会的。

我们必须要用理性正确的分析使房价过高问题得以有效解决。

第二、如何看待“看病难问题”。

本人觉得,现在的医生很好赚,医院很好赚,病人去医院看病就意味着用“倒钱”的方式消费。

这是很多老百姓所不能接受的,不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这不是哪家医院或者那家政府部门的错。

我们也没必要把主要工作放在追究谁对谁错上。

问题既然出现,那么就想办法解决就可以了,我们改革开放不就是这样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么。

加紧医疗体制改革已经刻不容缓。

1委托代理关系没有理顺患者去医院看病不象去一般商品市场上消费,医疗领域中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患者对自己病情往往知道很少,更不要谈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

患者到医院看病是把自己的选择权全部委托给了医生,寄希望于医生完全代理自己的利益采取相应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新问题是这种委托代理关系在我国现实的医疗环境中很不畅通,医生出于自身保护或自身利益出发,还有外部压力(医保、卫生行政部门控制费用等要求),往往使这种本应百分之百对病人忠诚的委托代理关系异化。

开大处方、乱用药、多用药等现象十分普遍;医疗乱收费仍然屡禁不止;一些医疗机构擅自提高收费标准,自定项目、分解项目收费现象比较突出。

就医时医生和病人的共同敌人应该是疾病,而现实生活中医患之间的互信可以说到了历史的最低点,甚至矛盾和冲突也屡见不鲜。

2.2诊疗行为不规范,第三方功能没有到位众所周知,在医疗领域中除了医生、患者外,绝大部分场合存在第三方,即医疗保险者。

医疗保险者除了提供疾病风险经济分摊的重要功能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责任是代表患者监督提供方医生的诊疗行为是否合理,在保障自身利益的同时保障病人合法利益。

但大多数商业医疗保险公司往往只注重自身利益,主要检查“过度医疗”新问题。

但作为以社会医疗保险为主的我国,医疗保险部门除了保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必须关注病人的利益是否受损,代表患者的根本利益监督检查医生的医疗服务行为。

2.3政府投入总量不足和方式不适当政府投入总量明显不足,在我国目前的卫生总费用中,大约52%靠居民自费,30%靠社会支付,政府投入只占18%左右。

而政府卫生投入方式主要是根据医务人员、床位或固定资产投资的方式进行,比如买了设备或增加床位后,总要使用这些设备或增加住院病人的收治,往往轻易刺激而造成提供过度医疗。

2.4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改革目标不够明确政府进行医疗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而不是只让一部分人病有所医。

卫生改革应该始终坚持“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原则。

微观效率最高的医疗系统,假如仅仅为少数人服务,那么社会的整体宏观效率很低,是没有意义的。

必须强化政府职能和政府责任。

政府应向全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包”,打破城乡和体制界限,平等地提供基本的医疗卫生产品和服务。

2.5药品和医用材料价格虚高有关药品、医用材料价格虚高的报道已经很多,几乎人人皆知。

很多药品包括一些政府定价药品从出厂到零售,中间差价为一倍甚至几倍。

医疗材料价格管理基本上处于放任自流状态。

“以药补医”新问题始终没有解决,药品销售成为医院利润的主要来源。

药品生产领域无序竞争,流通领域环节多,交易成本高,药品虚高定价。

2.6医疗资源总体不足、分布不合理中国人口占世界的22%,但医疗卫生资源仅占世界的2%,其中还有不少资源水平不高,“僧多粥少”导致公众不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城市占有80%的医疗资源而农村只有20%,因此,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尤为突出。

2.7服务质量、态度差,就医流程不合理医院作为一个非凡的服务部门,面对患病的脆弱群体,该群体面临经济和精神双重的负担,假如碰到不满足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其反应肯定比一般服务群体要来得强烈。

加上目前医疗服务人员普遍超负荷工作,待遇也不高,难免出现询问病史时间过短和回答病人新问题不耐心等现象。

另外,就医流程设计不合理,排队时间过长,挂号、就诊、交费、检验(检查)和取药等往往都需花费较长等待时间。

假如有些大医院布局不合理,标识不清楚,需要在不同建筑或楼层之间往返奔波,病人肯定产生强烈不满。

第三,如何看待“腐败”。

为何说“腐败越反越多”是个认识误区?如果说,“雷声大雨点小”是对反腐败动真格产生质疑的话,那么,“腐败越反越多”的说法则是对反腐败前景表示悲观。

腐败真的是越反越多吗?事实并非如此。

如果站在一个客观公正的角度来观察,我国的反腐败形势正在呈现逐步深入、健康发展的态势。

这一点有大量事实可以证明。

从量化分析来看,党的十六大以来,全国每年受党纪处分人数约占党员总数的比例总的趋势是下降的。

2003年以来,全国检察机关立案侦查的职务犯罪数量以年均5%左右的速度下降。

从民意调查数据来看,国家统计局连续多年的调查显示,2003—2009年,群众对反腐败工作成效的满意度平稳上升,从51.9%提高到69.2%,群众认为消极腐败现象得到不同程度遏制的比例,从68.1%上升到82.6%。

这说明反腐败工作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

从国际社会评价来看,这几年不少国际人士对我国反腐败成效给予了积极评价。

一位国际反腐专家曾说,中国反腐败成绩是“足以同在中国这样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解决温饱问题、极大地消除贫困相提并论的一个巨大贡献”。

这些情况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反腐倡廉工作取得的有目共睹的成绩。

当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当前腐败消极现象仍然比较严重,腐败活动向一些关键领域、社会领域扩散,高中级干部违纪违法现象严重,一些腐败分子集政治蜕变、经济腐败、生活腐化于一身,案件类型多样化,作案手段日趋复杂,呈现隐蔽化、智能化的特点。

但是,这绝不是所谓反腐败不力造成的结果,而是有其深层次原因的,是由多个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大转型过程中。

历史经验表明,在这一时期,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主要是因为:利益诱惑。

转型过程中,在规则不健全的情况下,多元化的利益主体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会使用各种手段来腐蚀干部。

同时,社会和其他个人财富增长,对于一些理想信念不坚定的领导干部,具有很大的诱惑力,导致他们心理失衡,于是想用权捞钱。

这种内外因素构成的利益诱惑,是诱发腐败的重要因素。

体制漏洞。

转型过程中,旧体制已经打破,新体制尚未健全,留下许多漏洞,给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留下了很多空间。

实践已经证明,凡是双轨制并存的地方,腐败现象就相对严重。

当前,因为争取投资、项目、资源、优惠政策等而发生的贿赂,正是体制不完善的结果。

监督不力。

转型过程中,权力监控制约机制旧的可能失效了,但新的还未及时建立健全起来。

权力监控的缺位和弱化,为权力的滥用、腐败的滋生留下空隙。

道德因素。

转型过程中,在窗户打开、新鲜空气进来的同时,苍蝇蚊子也一并进来,资本主义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封建主义的家长制、裙带风、帮派风,或乘虚而入,或死灰复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