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诗两首第2课时乡愁教案新版(2)
九年级语文下册 1(诗两首)乡愁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教案
2.读一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和重音。
( 艾ài 嘶sī 哑yǎ)我爱这土地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 /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5.全诗中哪两句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土地”的热爱之情?第二节诗与第一节诗是什么关系?谈谈你的理解1、细心默读这首诗,思考问题:
(1) 全诗共四节,是按什么顺序组织安排的?从诗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用“ ”标出)
(2) 每个时间段诗人因为什么而愁?(在书上相应位置做批注)
1、想一想。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仔细思考,大胆交流吧这两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哪些诗句表现了这一情感。三、聚集主题,合作探究,初达目标。
(四)品读诗歌。
(一)、《我爱这土地》诗歌常常要用到象征这种表现手法,它
是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暗示另一事物或某种较为普遍的意义。
1 诗中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1.yīnyǎ xiōng fǔ lí zhǎi
2。嘶哑:声音沙哑;汹涌:(水)猛烈地向上涌。
3.(1)艾青,蒋海澄;忧郁、悲愤;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2)余光中,台湾;家国之思。
4.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5.结合语境,我们可知,“鸟”对“土地”“河流”“风”“黎明”的歌唱是持续不断、不畏艰险,直到生命的终结。 “我”这只鸟不是百灵,也不是蓝天中啼叫的黄鹂,诗人在诗中仅仅选用了“嘶哑”一词表现出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这是个杜鹃啼血般的奉献者的形象,是个悲愤的爱国者。所以用“嘶哑”一词十分传神。这里如果改用“珠圆玉润”“动听”“柔弱”等别的字眼,就不能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对祖国、对土地、对人民执著的爱。
九年级语文下册 1《乡愁》教案(新人教版)(2)
乡愁
间
学生活动
一、
一导入
二、朗读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朗读的语调、语速、节奏
2、朗读指导。
语调深沉;语速舒缓;感情真挚
三、品味
2,师随机点拨,小结。
从语言上来说,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是选择的意象美,叠词“小小、窄窄、矮矮、浅浅”以及“乡愁是……”这回忆、背诵写“乡愁”的古诗词导入。
3、分四小组朗读余光中的《乡愁》,学生评点。
4、指名读席幕容的《乡愁》,师生共同评点。
5、学生自由朗读体会。
1,找出第一首诗中相同位置的字、词、句,进行归类、品析。
用“_____美,美在_____”这一句式把品析的结果说出来。
可能的以下说法:
“枚、张、方、湾”这些量词美,美在它们富于变化,准确形象地表示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的形状。
“”这些叠词美,美在它们增加发句子的诗意,巧妙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乡愁是……”这一句式美,美在它营造出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
文章字数相同,结构相似的小节美,美在整齐,美在对应,美在情感的层进。
3,品味词句的方法品味席幕容的《乡愁》
(请学生依照诗作中的“乡愁是……”这一句式邮票——母子深情。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1课《诗两首》《乡愁》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
《乡愁》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1、面向学生:初中九年级2、学科:语文(语文版九年级下册)3、课时:一课时4、课题:《乡愁》5、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学生课前搜集余光中有关资料及有关乡愁的诗句文章,培养学生搜集历史材料的能力。
(2)教师准备:教师课前认真阅读教材及课标对本课的要求,依据学情、教材和课标要求,进行准确而有效的教学设计,既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又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思想情感的熏陶,然后制作ppt演示文稿,为学生直观形象理解课堂教学的内容服务。
二、教学课题: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七年级下册第14课《乡愁》三、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及课文特点《乡愁》是语文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诗歌。
本单元所选的四首诗都是现代诗歌中的名家名篇,具有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为具体落实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要求编排的。
余光中的《乡愁》选择了特定历史时期的四个意象,表达了千万游子的思乡之情,表达了他们期望民族分裂局面早日结束,祖国统一大业尽快实现的心情。
(二)教学目标1、把握诗歌的形象,领会其象征含义。
2、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领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1、诵读诗歌,把握诗歌中出现的形象,领会象征含义。
2、领悟作者在诗歌中表达出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难点联想想象,体会诗人创设的优美意境。
(五)课型:教读课四、教学方法:(一)学情分析:《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能“欣赏文学作品,能设身处地地体验和理解作品”,“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作出自己的评价”,“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初一学生由于自身的人生阅历的缺乏和知识结构的不完善,对乡愁的理解、对领悟诗歌的意境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的教学设计是把本课教学分为四大模块,即“听读——朗读——品味——迁移”。
通过听说读品等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在互动中使理解加深,对乡愁这一中国诗歌中历久常新的普遍主题有一定的认识。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1课《诗两首》《乡愁》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乡愁》诗的形式美很突出:一是结构上寓变化于统一,节与节、句与句比较整齐对称,诗人注意了长句与短句的变化调节,整齐中有参差;二是音乐上营造出一种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美的旋律,同一位置上词的重复和叠词的运用,使全诗低回掩抑,如怨如诉,数量词的运用,也加强了全诗的音韵美。这首诗有如音乐中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是海外游子深情的恋歌。
教师总结:美丽的语言,忧伤的乡愁,,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诗歌语言的精练含蓄、富有感染力,加深了对诗人情感的理解。
②诗歌的第四节对诗意的拓展有怎样的重要作用?
学生认真讨论:如果去掉第四节,充其量只是一首普普通通的思念故乡的诗;有了第四节,前三节就成了铺垫,这一节又画龙点睛,乡愁的诗意就由个人的思乡思亲之情升华为普遍的家国之思了。
归纳:
小时候 邮票 故乡之思
长大后 船票 托物言志 ∣逐层
后来 坟墓 ↓推进
现在 海峡 家国之情
老师朗读提示:第一、二节,语速要慢,读出思念之情;第三节,“啊”读作轻声,相当于“呵”,读出生死离别的伤感;第四节,音调上扬,读出对祖国的无限思念,要有荡气回肠的感觉,“在那头”一字一顿。
学生总结:这首诗语调深沉,语速舒缓。
(4)配上著名音乐家马思聪的《思乡曲》,请学生自由配乐仿读,注意读出节奏和重音,调整朗读的语速和语调。
教读本课,应充分注重朗读训练,规范学生诵读过程中的语气、语调和停顿,在诵读中体会诗歌的思想情感。拟采用整体感知、揣摩诗句、扩展评价的赏析方法。引导学生把握诗歌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达到提高朗读技巧和诗歌欣赏水平的目的。在精彩赏析中,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陶冶性情。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通过诵读使学生体会作者由个人故乡之思上升到普遍家国之思的深沉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诗两首》(第2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1课《诗两首》第2课时教学目标1.感知诗歌内涵,能够结合诗中的意象构设画面。
2.品味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体会诗中蕴涵的浓烈的思乡情怀。
3.有感情的诵读诗歌,熟读成诵。
教学重难点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诗人的思乡情怀。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导入设计1.【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拉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激发兴趣。
】(激趣型)思乡怀亲是中国诗歌中历久常新的主题,提起它我们脑子里就会涌出很多有关的诗句,如:【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每个月圆之夜,都会牵动无数游子的离愁,勾起他们的思乡之情,今天我们来学习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一起感受他那份特殊的感情。
导入设计2.【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设疑型)乡愁是什么?乡愁是山脚下的曲曲小路,是村边的弯弯的小河,是山岭上的那棵树,是后院树下的秋千。
乡愁是什么?是母亲手中的线,是游子身上的衣,是家乡的那扇门,是那盏为你守侯的灯。
【教师:在这首诗中,乡愁是可感的,因为是伴我们成长的,但有一位诗人说: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你能理解吗?】【学生:摇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现代诗歌《乡愁》。
导入设计3.【设计意图:了解背景,加深对作者创作意图的理解。
】(背景型)20世界40年代末,余光中随父母迁居香港,不久去了台湾,台湾和大陆长期隔绝,漂流到孤岛上去的千千万万人产生了挥之不去的思乡情绪。
作为一个挚爱祖国及其文化传统的中国诗人,余光中多年来写了许多以乡愁为主题的诗篇,今天我们就学习其中一首比较有名的--《乡愁》。
课堂实录一、预习展示【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让学生明确诗歌的节奏,了解作者及作品创作的背景。
】1.朗读节奏小时候,乡愁.../邮票..。
../是一枚/小小的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
.../船票../是一张/窄窄的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初中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诗两首》《乡愁》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仿例造句:如果有一天,你离开了温馨挚爱的家园,离开了慈祥的双亲,成为漂泊 的游子。这时你会说乡愁是什么?
由屈原的“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的解析导入“乡愁。
乡愁是许多文学作品共同的主题,古今中外的诗词里有许多提到关于“乡愁”的话题。跟同学们共同回忆关于“乡愁”的诗歌。
分为以下几个环节:初读感悟——层次美
1. 朗读课文(可教师范读,学生试读、齐读)
时注意正音。)
2.明确节拍,再次朗读。
四、再读感悟——情景美
1.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诗人对故乡绵绵的思念一直萦绕在心头?
2 .这四个人生阶段又因什么而愁?
少年清愁夫妻离愁丧母哀愁思归浓愁
3.原来乡愁之中包含着如此丰富的离愁别绪,那请你发挥想象,想想不同时期的“我”在面对离别心里会想些什么、会做些什么呢?(可以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来表述)
(3)从词句运用上,美在数量词的运用上。美在每节诗中长句和短句的运用上。
(4)从思想感情上,美在表情达意时人称的不断变化上。美在每一节诗都是一幅凄美的图画上。美在主题的逐步深化、最后升华上。(家愁到国愁)
三、感知
1、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诗人对故乡绵绵的思念一直萦绕在心头?
小时侯
长大后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后来
现在
2、这四个人生阶段又因什么而愁?
小时侯——-求学在外思念母亲
长大后——-新婚离别思念娇妻
后来——-生死隔绝哀思难抑
现在——-国土分裂忧思绵绵
3、诗人是怎样把抽象的乡愁形象化的?
托物寄情
四、美点赏析
1、我们就一起来从诗文中“寻美”,并把寻出的美用这样的句式表达出来:“余光中的《乡愁》诗美在,例如。提示:(可从整体结构、构思立意、词句运用、思想感情等角度)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1课《诗两首》《乡愁》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
学习内容分析
学习者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味诗人所表达的乡愁,增强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领悟诗歌运用具体的形象来表达丰富情感的写法。 解决措施: 1、 通过诵读,品味词句,利用多媒体调动起学生各种感官,想象、体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 决措施
会诗歌意蕴美、情感美。 2、 通过诵读,让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体会作者的情感。
课件出示朗读 要求。 教师范读, 师生 共读。
读喜欢的段 落,读整首 诗,小组比 赛。
1、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2、体会诗歌音律的和 谐、词语的优美、结构 的均匀整齐等特点。
三、自主合作,赏 析研读。
第三韵: 品味乡 愁。
1、乡愁本是一 种看不见、 摸不 着的情感, 通过 朗读, 我们发现 诗人正是通过 这些具体可感 的事物来体现 乡愁的,那么, 诗人是如何实 现这由具体形 象到抽象情感 的转化的呢? (教师板书) 2、诗中,诗人 抓住 “邮票” “船 票” “坟墓”和 “海峡” 这四种 物象表达内心 情感。 说说诗人 所抒写的“乡 愁” 是怎样随着 时间的推移一 步步加深、 升华 的。(板书) 3、 李清照在 《武 陵春》中写道: “只恐双溪蚱 蜢舟, 载不动许 多愁。 ”李清照 说“载不动” , 而本诗却说 “小 小的、窄窄的、 矮矮的、浅浅 的” ,并且用了 “一枚、一张、 一方、 一湾”等 量词, 是不是说
教学环节
Hale Waihona Puke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在当代诗坛, 有 一位生长于大 陆, 定居于台湾 的诗人, 有一位 热爱故土如爱 自己的诗人, 有 一、创设情境,激 情导入。 播放背景音乐, 永不老去的诗 深情导入 人。他,就是余 光中。现在,就 让我们走进余 光中的乡愁世 界。 (板书题目、 作者) 一位唱着乡愁 聆 听 导 入 语,初步感 受 思 乡 情 怀。 创设情境, 渲染气氛, 将 学生带进诗意的境界。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1课《诗两首》《乡愁》教学设计2 (新版)新人教版
《乡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1、掌握诗歌诵读的基本技巧,把握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理解诗人以独特的意象抒发思乡之情的手法及借助时空变化来推进抒情的特色。
3、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
过程和方法1、通过诵读品析、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准确理解诗歌的主题。
2、发挥想像和联想,欣赏诗歌的意境美、音韵美。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感受作者在特殊的时代、地理条件下产生的思乡念国之情。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崇高情感。
【课前准备】1、学生查找资料,了解余光中的生平、创作情况及乡愁的写作背景。
2、教师创作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使学生进行多感官的文本接触,更易于学生入情入境地理解诗歌。
【教学过程】课前播放由罗大佑演唱的歌曲《乡愁四韵》,将学生带入情境中。
同学们,刚才大家听到的歌曲是台湾歌手罗大佑演唱的《乡愁四韵》,据说当年罗大佑在演唱这首歌时,曾使演唱会现场的观众潸然泪下。
是啊,台岛游子几十年的故园梦,未能有个圆满的结果,思乡就成了他们共有的情结。
《乡愁四韵》这首歌的歌词是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作品,在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今天,我们来研读于光中的另一首表达思乡情绪的诗《乡愁》。
第一乐章作家身影了解作者余光中的生平、创作情况及乡愁的写作背景。
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查阅的有关余光中的生平、创作资料以及写作《乡愁》的背景资料。
教师评价、补充、强调: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1949年到台湾,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
1958年赴美国进修,获爱奥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
返台后,任教于台湾师范大学英语系。
1974年,受聘香港中文大学,任中文系教授。
1985年,任台湾高雄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
作品多产,风格多样。
1949年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势力从大陆全面溃退,撤到台湾,与中央政府抗衡对峙。
由于这特殊的政治原因,海峡两岸至今仍然处于分离的状态。
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而诗人又经常流浪于海外,游子思乡之情,是他的诗歌作品中的重要内容。
精品九年级语文下册 1 诗两首《乡愁》教案2 新人教版
免费会员专享精品
【最新】2019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1 诗两首《乡愁》教案2
新人教版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掌握诗歌诵读的基本技巧,把握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理解诗人以独特的意象抒发思乡之情的手法及借助时空变化来推进抒情的特色。
3、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感受作者在特殊的时代、地理条件下严重的思乡念国之情。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崇高情感。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走近作者
播放由罗大佑演唱的歌曲《乡愁田歌》,将学生带入情境中。
同学们,刚才大家听到的歌曲是台湾歌手罗大佑演唱的《乡愁田歌》,据说当年罗大佑在演唱这首歌时,曾使演唱会现场的观众潸然泪下。
是啊,台湾游子几十年的故园梦,未能有个圆满的结果,思乡
1 / 6。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1《诗两首》《乡愁》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乡愁》学案【学习目标】1、把握诗歌的形象,领会其象征含义。
2、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领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1、诵读诗歌,把握诗歌中出现的形象,领会象征含义。
2、领悟作者在诗歌中表达出的思想感情。
一、预习:1、①.本诗选自《白玉·苦瓜》作者是著名诗人,1928年生于南京,现居台湾。
②.后来啊,乡愁是我在外头③.抒发对故国思念深情的诗句是:3反复诵读课文,回答:(1)诗歌乡愁是通过哪些物体表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课文内容前后排列的顺序能否调整?说说自己的理由。
二、课堂导学:(一)课代表组织检查预习效果(二)整体感知课文1、播放余光中《乡愁》的朗读录音,同学们体会2、学生分组自读余诗(可同桌互读,一人读一人听)3、教师找学生范读,其他同学进行品评,后再读,教师进行指导,后学生再一次进行品读。
(三)课堂学习:(学生自学,如有问题对子组可以讨论解决)全诗有四小节,每小节分别写什么内容?诗中运用了哪些形象?这些形象有什么共同特征?3,下列对诗歌含义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一首政治诗,强烈要求两岸统一。
B.诗中表达的思念之情超越了意识形态,表达的是人类固有的美好情感。
C.诗中的邮票船票坟墓海峡,都有意象,不是几种纯然的客观事物。
D.全诗只有四节,却跨越了无数的岁月,笼罩了现实世界的氛围。
5、摘录诗中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说说诗歌是怎样层层深入地抒发爱国之情的?6、乡愁是一种抽象的情绪,诗人采用了哪些具体意象,将它变为具体可感的?7、诗歌中所选取的一组意象间是并列还是递进关系?请简要说明。
(四)全班展示三、背诵全诗。
知识链接:表现乡愁的诗句: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2、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3、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4、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5、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6、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7、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8、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9、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10、应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1课《乡愁》教学设计 新人
《乡愁》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有关诗歌的基本常识。
2、能有感情、节奏正确地朗读诗歌,把握诗歌的内容。
过程与方法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朗诵诗歌的能力。
2、感知《乡愁》中的意象,体会诗歌创造的意境及表达的情感,理解诗人将抽象感情化作具体形象的艺术构思。
3、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及诗人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诗人所表达的乡愁,增强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情感,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及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1、反复诵读,透过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领悟作者在诗歌中表达出的思想感情。
2、抓住诗中四个意象,体会作者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思乡爱国的深厚感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乡愁是文学作品中历久常新的主题,天涯游子漂泊异乡,常常把思乡之情融入诗文中,如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还有王湾的“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学生背诵写乡愁的古诗)在台湾,1972年的深秋,那是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一位漂泊异乡的游子站在窗前,久久凝望着那一轮皎洁的明月,一首诗从他的心间缓缓流出……他——就是余光中。
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余光中的乡愁世界。
二、作家作品简介(课件)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评论家。
祖籍福建,1928年生于南京。
1949年入台大外文系。
到了台湾,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诗人又经常漂泊海外,因此,游子思乡之情是他的诗歌作品中的重要内容。
已出版诗集、散文、评论和译著40余种,代表作品有诗集《舟子的悲歌》《钟乳石》《万圣节》《莲的联想》《白玉苦瓜》等。
乡愁是余光中先生不变的情结。
半个世纪以来,乡愁已经成为一种美丽的流行病,深深地感染着宝岛台湾的每一个有识之士。
1949年去台湾当时年仅21岁,再还乡时已64岁。
正如他自己所说︰“掉头已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
”70年代初创作《乡愁》,在回忆创作经历时,他说:“随着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日重。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1《诗两首》教案2 新人教版(2021-2022学年)
《乡愁》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诗歌.《课程标准》中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设身处地地体验和理解作品”,“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作出自己的评价”,“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余光中的《乡愁》选择了特定历史时期的四个意象,表达了千万游子的思乡之情,表达了他们期望民族分裂局面早日结束,祖国统一大业尽快实现的心情《乡愁》的内容相对简单,学生读几遍基本都能理解诗歌内容,不用老师过多的讲解。
因此,我把本课教学分为“认真聆听、深情诵读、仔细品味、我也来写”四个环节,通过这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在互动中使学生对主题的理解一步步加深。
.但是,学生对贯穿全诗的象征手法还是比较陌生的,其意象的象征意义需要深入细致的分析,又由于学生缺乏对时代背景的了解,因此还是存在着难度。
1、把握诗歌形象,学习象征手法,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感受和体验作者深沉的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正确划分诗的节奏,饱含深情地朗诵诗歌,并发散思维,进行简单的诗歌创作。
1、理解《乡愁》通过新奇而形象的比喻表达感情的写法。
2、注意诗人思想感情的升华和各种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
3、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本诗的思想内涵。
第二课时一、导语:这几句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共同情感?ﻫ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ﻫ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ﻫ(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是啊,生我们养我们的故乡,我们怎能忘记?诗人余光中说过:“烧我成灰,我的唐魂汉魄仍然萦绕那片厚土.”在他离开大陆20余年的1971年,那时,正逢海峡两岸交好无望、双方民众都处于极度绝望之中,他在厦门街的旧居里感情所至,一挥而就,仅用了20分钟便写出了一首饱含深情的诗-—《乡愁》。
二、走近余光中ﻫ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诗歌评论家。
1928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1949年去台湾。
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台湾和大陆长期阻隔,而诗人又经常漂泊于海外,游子思乡之情,是他的诗歌作品中的重要内容。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课《诗两首》乡愁教学设计2 新人教版
《乡愁》教学目标:1、朗读诗歌之情,感受“乡愁”之绵、深。
2、解读诗歌之旨,理解“乡愁”之浓、美。
3、深化诗歌之魂,感悟“乡愁”之悲、痛。
教学重点:领会作者的思乡离愁之情。
教学难点解读诗歌意象美和音韵美。
教学过程:一、诗画导入配乐欣赏《望乡》图片,诗意解说图片故事,营造诗意画意的氛围,奠定本课基调,为新课做铺垫……1、看图片:已是落霞满天,一位孤独的老者……)2、请学生谈感受(或为图片拟主题)二、背景铺垫1、简介作者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生于南京,在南京度过小学、中学及部分大学时光。
1949年由于政治原因随父母迁往香港,次年赴台,年22岁。
后曾赴美国进修,毕业后返台任职国文教授。
现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
当代著名诗人和评论家。
2、简介写作背景(口述)三、朗读诗歌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1、全班齐读诗歌(教师做点评)2、学生自由读(教师做提示)3、学生展示读(师生共评)4、教师范读(配乐朗诵)5、学生仿读(鼓励验收)四、解读诗意1、解层次内容(按诗歌层次,教师出示问题,学生自主思考,初步掌握诗歌乡愁之内容)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2、析意象含义(找诗歌意象,教师解释意象,学生进一步理解诗歌乡愁象征之含义)邮票---船票---坟墓---海峡3、咀音韵深意(品诗歌音韵,教师质疑,学生答疑,更深一步体味诗歌乡愁之浓郁。
)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五、升华诗魂欣赏视频《台湾老兵望乡》和图片《国共握手》(升华诗歌《乡愁》的情感解读,深刻理解台湾游子渴望统一的热切之情和思乡之痛。
)六、拓展诗情1、欣赏《国殇》国殇-----国民党元老于右任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诗两首第2课时乡愁教案新版(2)
一、导入新课
在当代诗坛,有一位生长于大陆,定居于台湾的诗人,一位热爱故土如爱自己的诗人,有一位唱着乡愁永不老去的诗人,他——就是余光中。
现在,让我们走进余光中的乡愁世界。
背景拓展: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主籍福建,1949年去台湾,当时仅21岁,再返乡时已64岁。
正如他自己所说:“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余光中60年代起就创作了不少乡愁诗,是台湾著名的乡愁诗人。
70年代创作《乡愁》,在回忆创作经历时他说:“随着日子的流逝愈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日重。
在离开大陆整整20年的时候,我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一挥而就,仅用20分钟便写出了《乡愁》。
”他还说:“20分钟写出的是20年的思乡之情。
”
二、朗读,整体感知
1.熟悉课文生字词。
窄.(z..h.ǎ.i.).坟.墓.(mù)
....
2.配乐范读,读出诗的音乐美。
教师引导交流,体会诗歌结构上的特点:
全诗按“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的时间顺序排列。
第1节是生离,第3节是死别,死别更痛彻心扉,应读出递进感。
全诗长句、短句错落有致,有参差之美。
全诗一唱三叹,由个人之思到家国之恋,形式上回环往复,有音乐之美。
3.自由品读,想象诗的画面美。
教师示范,如第一节,可边读边这样想象:
昏黄灯光下,一位十五岁的少年正在雪白的信笺上奋笔疾书,向远方的妈妈倾吐自己的思念和学业上的进步。
写好后,他仔细地贴上邮票。
因为他知道,这一枚小小的邮票上,载着他对家乡对亲人的浓浓的思念。
学生在想象中进入诗歌营造的意境,初步理解诗意,用文字描述画面。
三、解读,深层领悟
1.“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余光中是如何将抽象的“乡愁”转化成具体可感的意象的?
作者巧妙地将“乡愁”物化,找到它的对应物。
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里,“乡愁”分别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等对应物上,这样,诗人的乡愁就不至于无所依附。
2.诗中,四种意象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一步步加深、升华的?
这四个物象,分别是人生四个阶段“乡愁”的对应物。
这四个阶段分别是: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
作者以空间上的阻隔作为这四个阶段的共同特征,即:小时候的母子分离—长大后的夫妻分离—后来的母子死别—现在的游子与大陆的分离。
时空的隔离与变化,推进了诗情的层层深化。
小时候,诗人少小离家,与母亲书信往来,乡愁寄托在小小的邮票上。
长大后,为生活而奔波,与爱人聚聚离离,船票成了寄托乡愁的媒介。
到后来,一方矮矮的坟墓,将“我”与母亲永远分开了!而现在,一湾浅浅的海峡将“我”与祖国大陆隔开。
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代表了一群人的家国之思。
全诗在此戛然而止,留下长长的余味。
3.愁是凝重的,诗中为何却说“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浅浅的海峡”?
作者正语反出,以一种轻描淡写使乡愁浓缩于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上,反衬出乡愁的浓烈。
托物寄情,表达绵绵不尽的乡愁。
含蓄委婉,而又深沉哀怨。
4.诗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
全诗运用新奇的比喻,从纷繁的世事与旷远的时空中,提炼出四个意象。
还运用了对比、反复、反衬的修辞手法,将游子思乡的愁绪写得具体可感,如泣如诉,哀怨动人。
前三节犹如汹涌而进的波涛,最后一节轰然汇成全诗的九级大浪,感情的潮水奔涌而出,达到高潮。
正如诗人所说:“纵的是历史感,横的是地域感,纵横相交而成的是十字路口的现实感。
”诗人的乡愁诗在新的时代和特殊的地理条件下的变奏,具有了以往任何时代不可比拟的广度与深度。
5.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邮票(小)——母子情船票(窄)——夫妻情
坟墓(矮)——生死别海峡(浅)——家国恋
表达了作者渴望亲人团聚,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6.“乡愁”的含义:“乡愁”体现了诗人余光中思想中最执著的主导情感——中国意识。
在诗中,随着“乡愁”在人生每个阶段对应物的改变,“乡愁”的情绪越来越浓,最终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为带有普遍意义的家国之思。
四、比读,鉴赏回味
余光中和席慕蓉的《乡愁》,你更喜欢哪一首?请说说你的理由。
相同:写作背景相似。
余光中和席慕蓉的祖籍和出生地均在大陆,后来赴台湾。
两位诗人都钟情于中国古典文化,承继传统文化中乡愁的永恒主题写出了新意。
不同:席慕蓉的故乡在蒙古草原,她既不在那里出生,也不在那里长大,直到80年代才有机会踏上故乡的土地。
她只有在梦里,在诗中,寄托无限乡愁。
她的《乡愁》缠绵悱恻,分别写故乡月夜的笛声、离别故乡时心中模糊的怅惘、别后对故乡
的绵绵思念,意境深幽,比喻新异,具有较强的时代意义。
但在思想深度的开掘上,不如余光中的《乡愁》深刻。
五、拓展联读
课余,可将课文与余光中的《乡愁四韵》联读,想想诗人在这首诗中选取了哪几个意象?表现了怎样的主题?附《乡愁四韵》: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血一样的海棠红
沸血的烧痛
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样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母亲的芬芳
是乡土的芬芳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六、总结并仿写
诗人巧妙地将“乡愁”这种抽象的情感进行了物化,也就是找到了它的对应物。
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里,“乡愁”分别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等对应物上,让物象去说话。
这样,诗人的乡愁就不至于无所依附,这就是“托物寄情”(板书)的写法,也是诗歌常见的写法。
请大家模仿课文写法,用“乡愁是,是________”续写两句。
【交流】
乡愁是一杯浓浓的酒
乡愁是一轮圆圆的月
乡愁是故乡那湾永远流淌的小溪
乡愁是那根在灵魂深处流动的血管
乡愁是那远走时父亲久久的伫望
乡愁是别离时妈妈不断的挥手
乡愁是印刻在记忆中的古老童话
乡愁是人一辈子走不出的精神的家
七、板书设计
八、作业
1.背熟全诗,并在网上查找阅读余光中散文《听听那冷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