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2课时

合集下载

四年级语文课文《风筝》教案五篇

四年级语文课文《风筝》教案五篇

四年级语文课文《风筝》教案五篇四年级语文课文《风筝》教案五篇由于这篇课文是学生进入初中后第一次接触鲁迅的文章,这篇文章又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整体感知课文时,不要求学生一下子理解透彻,而是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探究一个个局部性问题,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全文。

下面就是整理的四年级语文课文《风筝》教案五篇,希望大家喜欢。

《风筝》四年级语文教案1第一课时一、诗歌导入:1.由有关风筝的诗歌导入,引入本文的篇名、体裁和作者。

《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师:这首诗描写了一幅什么情景?你们喜欢放风筝吗?学生自由作答。

师: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小孩子放风筝的文章《风筝》。

它的作者是鲁迅。

补充板书:风筝看到这个题目,你有那些想法?预设:生:谁放风筝呢?这个风筝是什么样的呀?放风筝放的开心吗?下面让我们带着思考一起走进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同桌轮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把容易读错的字或读不准的字在书上标出来。

并写在预习本上。

2.交流预习本上的字。

教师预设易读错的词语有:丫杈ch蜈蚣嫌恶xin劳模shn什么m模样三、默读课文,自主学习师:刚才我们一起走进了课文,能不能说说文章说了一件什么事?首先让同学们在小组内互相说。

教师分小组随机抽让学生说,(注意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

)预设:鲁迅的弟弟小时候特别喜欢放风筝,鲁迅却不允许弟弟放风筝,现在他很后悔自己当年的所作所为,向自己的弟弟道歉寻求原谅,但是弟弟已然全然忘却,因而鲁迅的心情依然沉重着。

教师及时提示以便说的更完整:鲁迅为什么后悔?弟弟有没有原谅他呀?他现在的心情如何呢?学生再次阅读思考。

指导以后要注意让学生重新说一遍。

检查效果,看学生是不是把握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师:下节课再让我们一起走进文章的字里行间去品味。

作业:1.预习作业:细读课文,把自己的感受写在预习本上。

2.课下查阅有关鲁迅的生平资料,读读有关鲁迅的故事。

北师大版六年级劳动教育《迎风飞翔小风筝》第2课时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劳动教育《迎风飞翔小风筝》第2课时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劳动教育《迎风飞翔小风筝》第2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迎风飞翔小风筝》是北师大版六年级劳动教育教材的一篇课文,通过讲述孩子们制作和放风筝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风筝的制作过程,掌握放风筝的技巧,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合作探究的精神。

本课时的教案将围绕风筝的制作和放飞过程,设计一系列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制作风筝,掌握放风筝的技巧,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劳动技能和团队合作经验,对风筝制作和放飞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风筝的制作细节和放飞技巧掌握不熟练,需要教师的指导和示范。

此外,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风筝的制作过程,掌握放风筝的技巧,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学会制作风筝,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劳动的乐趣,增强自信心,培养热爱劳动、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风筝的制作过程,放风筝的技巧。

2.教学难点:风筝的制作细节,创新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制作风筝和放飞风筝的过程,引导学生模仿和实践。

2.合作探究法: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风筝的制作和放飞任务。

3.情境教学法:创设放风筝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风筝的制作和放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风筝制作材料(纸张、竹条、线等)、风筝放飞场地、教学课件。

2.学生准备:携带自己制作的风筝(可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风筝的制作和放飞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优秀风筝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分析风筝的制作特点,总结风筝制作的关键步骤。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合作,按照教师提供的制作步骤,动手制作风筝。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提醒注意事项。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制作完成的风筝,互相评价,教师点评,总结制作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小学数学:风筝第二课时

小学数学:风筝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能正确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2.能利用所学知识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学会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一、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一)(一)创设情境,自主探索出示信息窗,学生认真观察后提问:你从信息窗中获得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一组3小时做了63只燕子风筝,一组平均每小时做了多少只燕子风筝?)1.请学生根据问题列算式:刚才同学们提的问题非常有价值,那么算式你会列吗?(63÷3=)2.为什么用除法列算式……根据我们的学习经验,如果是平均分的问题,我们用除法来解决。

这个问题也就是要我们把63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

(二)算法交流,分析比较探索63÷3的算法。

1.摆小棒计算。

63÷3也就是把63只风筝平均分成3份,如果带63只风筝来给大家分会很麻烦,那我们就借助另外的工具来分一分。

(小棒)注意:在分小棒之前,先想一想,我们应该先分哪些小棒,再分哪些小棒,想好了同桌合作在作业纸上分一分。

请同学来说说你是怎样分的?刚才这位同学说先分……再分……哪位同学能把刚才的过程再给大家说一遍?(先分成捆的,把60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分得20根,然后把单根的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一根,这样就把63根小棒平均分成了3份,每份是21根。

)课件演示一遍分小棒的过程:下面我们再来一起看一下分小棒的过程。

2.竖式计算。

请同学们把刚才分小棒的过程回想一下,你能用竖式把刚才摆小棒的过程表示出来吗?试一试写在练习本上。

找学生展示自己的算法并做出评价。

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位同学的计算过程:第一次我们先分六个十,用六个十除以3,每份分得两捆,所以商2,这个2要写在十位上,表示两个十。

然后这位同学又检查了一下,2×3=6,这个6就表示我们第一次把6个十分完了,但是这个算式我们算完了吗?还有个三还没算,所以把3落下来,3除以3商是1,这个1应该写在个位上,表示一个一,然后再来检查一下,1×3=3,最后3-3=0,这个0表示(所有的小棒都分完了,算式也算完了。

《风筝》-第二课时

《风筝》-第二课时

读共品(6-12段):
1.“但心又不竟堕下去而至于断绝”和上文哪句话有联系? 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坠下去了 2.和下文又有什么关系?有这种作用的段落叫什么段?它 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引出下文我想尽办法去弥补过错。
过渡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承上启下
研读共品12段
3、“我”在明白了自己的错误之后感到了深深的自责,想 了哪些办法去弥补自己的错误?效果如何?
风 筝
鲁迅
第二课时
1、品味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 2.多角度探究文章主旨。
研读共品(1、2段):
1、为什么“我”看见天上“一二风筝浮动”竟会感 到“惊异和悲哀”,我惊异什么?悲哀什么?
因为我看到北京竟然在肃杀的严冬放起了原本属于春天的风筝,所 以惊异。 想起小时候“精神虐杀”的一幕,而且永远无法补过,所以悲哀.
办法一:"送他风筝,一同放风筝"
“他和我一样,早已有胡子了”
办法二:“讨他的宽恕
“他什么也不记得了”
失败
4、对待早年的过错,“我”的心情如此沉重,总想补过, 你从“我”身上学到一种什么精神品质?
严于解剖自己,知错就改,勇于自责反省,有自省精神
5、“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 着。”表达了作者一种怎样的心情? 表达了更深沉的悲哀。小时候,自己对弟弟那样管束, 简直是精神的虐杀,而弟弟却不认为兄长的行为是精 神的虐杀,时过境迁,忘得一干二净。我也无从补过, 无从求得心情的轻松,因而更加悲哀。被虐杀者甘受 虐杀,毫无抗争,使虐杀者横行无忌,这正是旧秩序 能够维持的原因,所以令人悲哀、沉重。
2.“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 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怎么说春天“久经逝去”? 为什么又说这春天就在北京的天空中荡漾了?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风筝》优质课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风筝》优质课件
1.请找出描写我们动作的词语,读一读。 2.从我们的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我们去放风筝。一个人用手托着,
另一个人牵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 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 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牵线人飞快地 跑起来。
动作
多么娴熟 的动作,多么 完美的合作。
讨论:和原句对比读,哪句话给你印象更为深刻?
第二部分(第 2 自然段):做风筝。 第三部分(第 3-4 自然段):放风筝。 第四部分(第 5-8 自然段):找风筝。
课堂演练
一、补充词语。 (千)呼万唤 翩翩(飞 )舞
大惊(失)色 垂头(丧)气
二、将下列搭配恰当的词语用线连起来。
快活地 极快地
坐在田埂上 喊叫
垂头丧气地
飞走了
三、说一说课文围绕“风筝”讲述了一个 怎样的故事?在括号里填一填。
孩子们的心情起伏变化体现在哪里 呢?结合每一部分来体会。
做风筝
认真读第2自然段,用“ ”画出描写 孩子们心情的句子和词语。
向往的意思 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孩子们做得很 认真,心中充
满了希望。
说话练习
假如让你做一个风筝,你想做一个什么样的?
我想做一个蜜蜂样 的风筝,希望它飞得高 高的,飞上蓝天,与小鸟 欢唱,与白云嬉戏。
我要放风筝
识字游戏
风筝 垂头丧气 幸福
蝴蝶
呼唤
词语解释
憧憬:对未来的美好生活的期 待与向往。本课指我们希望着、 梦想着做出世界上最美丽的风 筝,做出飞得最高的风筝。
天上的云变化多端,带给人们美好的憧憬。
大惊失色:非常害怕,脸 色都变了。本课指我们看 到风筝的线断了,风筝飞 走了,很害怕。
他看了这篇报道后,顿时大惊失色。

《风筝》教案

《风筝》教案

《风筝》教案《风筝》教案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随文学习生字“筝”“翩”,了解课文的内容。

2、学习“放飞风筝”这一特写镜头,感悟刘老师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和师生之间的深厚情意。

3、理解重点语句,揣摩__的表达效果,学习作者是怎样表达__思想感情的。

教学重点:抓住文本特点,通过放飞风筝这一特写镜头的学习,感悟体会刘老师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和师生之间的深厚情意。

教学难点:揣摩__的表达效果,学习“体会__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准备:学生: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1、谈话导入。

介绍作者苏叔阳,回忆他的心灵独白。

2、板书课题,指导生字“筝”的读音和写法。

【设计意图:贴近学生生活的谈话,引发学生情感,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教师在田字格中板书规范的“筝”字,感受汉字的美,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把握特点,理清文脉。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__特点。

2、梳理__脉络,理清课文中讲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

引导概括四件事(师相机板书)笑谈残腿、上历史课、倾听发言、放飞风筝3、引导学生根据板书提示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4、出示单元训练重点,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设计意图:依据单元训练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文本特点,明确学习任务,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体会情感,梳理方法。

1、引言导入,出示自学提示。

(课件出示)2、学生按自学提示自主学习,教师巡视辅导。

3、抓典型事例中的重点语句,品词析句,梳理“体会__思想感情”的方法。

重点句段一:“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但他却决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上蓝天的欢乐。

他总是自己手持线拐,让他的孩子或学生远远地举着风筝。

他喊声:“起!”便不断拉动手中的线,那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扶摇直上。

他仰望白云,看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仿佛他的心也一齐跃上了蓝天。

这时候,他最幸福,笑声朗朗,指着天上的风筝,同看风筝的同学们说笑。

10.风筝(第二课时)

10.风筝(第二课时)
文中还有一个词也是表示“极快地”的意思,是哪个词?(“倏地”)。
指导读:快乐断了,自豪断了……我们的心也一下子从高高的云端掉下来了。多么难过,失落啊!谁能把这种感情的变化读出来?
(2)出示: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理解“大惊失色”。(非常吃惊,脸色都变了。)
此刻他们千呼万唤,想唤回什么呢?(风筝、快乐、幸福……)
2.学习材料分析:
第二课时的内容,是对全文的把握,从不同的心情中去体会情感。对文本的感情的理解要进一步提炼。
教学重点:
引导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伙伴们的心情起伏变化,并找出描写心情的的词语和句子。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3)你此时心情怎样?
(4)哪个词最能让人感受到这种难受的感觉?什么是“垂头丧气”?(5)在放风筝的过程中,真是有欢喜也有担忧,有希望也有失望,有欢笑也有泪水,同学们能把这样复杂的心情好好地读给同桌听听吗?(读第五自然段)同桌互读,指名读。
(6)出示: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
小练笔。(作业本)
(2)为什么什么都不像还感到快活?还要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上面?
3.风筝做好了,此时你最想干什么?
(1)想像说话。
(2)出示:一个人用手托着,另一个人牵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
(3)加上动作演一演。
4.当你奔跑在空旷的田野中,看到高高飘荡在天空中的风筝,你的心里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
内容
10.风筝
课时
第二课时
设计

《风筝》教学设计

《风筝》教学设计

《风筝》教学设计《风筝》教学设计篇一教材分析这篇课描写了一位残疾教师的形象。

这篇课文通过作者回忆刘老师上历史课和放风筝的情景,体现出刘老师乐观开朗,爱学生,爱工作,爱祖国,对生活充满了强烈的爱与执着的追求。

整篇文用结构严谨,典采用倒叙的方法,来逐步展开作者对老师的回忆。

通过对工作态度与生活态度的描写来表现人物态度。

这篇这篇文章也是写人文章典型的范文。

学情分析这篇课文是略读课文,教学时不宜过细。

教学前应先让学生把课文读熟,通过预习,解决文中生字词。

课上根据“阅读提示”自学,小组交流。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整体结构,从感性上对刘老师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个初步的印象。

设计理念一。

教法:自主学习。

二。

学法:合作交流。

教学目标1、体会刘老师对生活顽强执着的追求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

2、学习本文写人的方法。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重难点了解课文通过作者回忆刘老师上历史课和放风筝两件事表现人物的品质的写法。

体会刘老师对生活的热爱及其对生活顽强执着的追求。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20__年8月8日,是什么重要的日子吗?(奥运会开幕)那你们知道20__年9月6日是什么重要的日子吗?(可能有许多同学不知道)20__年9月6日,是北京残疾人奥运会开幕日。

这其实也是一个多么重要的日子。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中,有许许多多的残疾人,而这当中又许多人身残志坚,在与自己的命运搏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张海迪5岁时高位截瘫,可她凭着自己坚强的意志在病床上自学完成了大学学业;霍金年轻时就身患绝症,可他身残志不残,凭着顽强的精神与命运挑战,最终成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

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这个人是一位老师,他没有张海迪、霍金那样闻名,可他同样用他顽强的精神深深的折服了他的学生。

请同学们打开课文《理想的风筝》.2、学生质疑: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为什么叫理想的风筝?这个老师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二、学生带着质疑的问题自由读文。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放风筝(第二课时)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放风筝(第二课时)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放风筝(第二课
时)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能用自己的话描述天空中五颜六色的风筝随风飘荡的情景。

2、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的兴趣,热爱生活。

二、教材分析与处理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体会课文中对放风筝具体过程的描写感受孩子们放风筝时的喜悦心情。

难点:引导学生对天空中的形态各异的风筝进行想象。

创新点:有层次叙述画面内容,融入自己合理的对天空中风筝的想象。

空白点:用假设创造空白,假如你也在放风筝,你都看见了什么你什么心情(三)教具的选择与使用目的:挂图,帮助学生直观性观察画面,易于理清观察顺序,叙述有层次。

1。

4 《风筝》第二课时doc

4 《风筝》第二课时doc
老师范例:对兄长,我想说,你是那么严厉地自责,反省自己,我分明看到了你的美德。(敬佩)
学生四人一组进行第二次合作交流,然后在全班进行交流。
学生的对话会从兄长的善良、严于自省,小弟的怯弱、纯真、宽容,兄弟间的手足情深,封建教育思想的弊端等角度展开,在与人物对话中多角度地理解主题,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4,结束语:
回忆你玩玩具、玩游戏的快乐与忧伤,选一个最难忘的,讲给大家听。
教师小结:玩具与游戏能让孩子得到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快乐、思考、创造和智慧,难怪偶然明白道理的兄长心底的悲哀久久拂之不去,受尽一生的内心折磨。
3、进入文本与人对话
学过课文,了解了兄弟二人的行为和内心情感后,你想对哥哥或弟弟说些什么呢?说劝慰、鼓励、理解、敬佩的话都可以。
学生齐背“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天.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结束新课
附板书
风筝
小时候 我毁坏弟弟的风筝 弟弟绝望
二十多年后我悔悟 弟弟全然忘却
主题 对小孩子的精神虐杀是何等的悲哀
作业
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把自己玩耍、活动时候的心情告诉大家。
教学札记
一出风筝事件,牵动千千万万读者的心,兄长严于自责,小弟全无怨恨,这兄弟间的情谊因风筝事件而显得更美、更和谐。鲁迅先生在这篇散文里不仅揭示了传统观念对儿童的毒害,也为我们吹奏了一曲人情美的温馨之歌。还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童心的浪漫,自由的可贵,愿同学们都能拥有自己自由、快乐发展的天地,让我们一起来背诵清朝高鼎的一首《风筝》的诗吧!
课题
4.风筝
总第8课时




知识与能力:
掌握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
过程与方法:

语文:第4课《风筝》第2课时教案(语文版七年级上册)

语文:第4课《风筝》第2课时教案(语文版七年级上册)

4、风筝节次 第2课时 备课人 赵群友 授课时间总课时数教 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品味语句,理解重点词句的语境意义。

2、感受文中通过误解和冲突所体现出的兄弟间深厚的亲情。

过程与方法 掌握人物描写的语言和方法,了解主旨及意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鲁迅严于自省、知错就改的可贵精神教 学 重、难 点重点:1、体会小兄弟痴迷风筝的童心2、学习作者的精神3、了解主旨 难点:首尾写对北京现实的感受的用意。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学生活动一、复习导入试将课文第二部分分成三层,并概括层意。

第二部分:3——11自然段。

第一层(3---4段):“我”少年时虐杀弟弟的风筝梦。

第二层(5---6段):“我”中年时读了儿童教育的书籍后感到无限懊悔第三层(7—11段):“我”想补过而不得的经过。

二、内容探究(一)研讨第二部分第一层(3---4)1、指名一同学朗读第3段(用沉重的语调读出忏悔的感情),其他同学划出描写小兄弟看风筝时的神态、动作的句子,并作好表演的准备。

(1)对风筝的态度我和弟弟有什么不同?点拨: 弟弟 ---- 喜欢“我”-----嫌恶,认为那是没出息的孩子做的 。

(2)弟弟是个怎样的孩子,作者用了哪些语言和方法描写他的?明确:“多病”“瘦得不堪”,形象地以白描手法勾勒出多病的小兄弟的外貌体态;“张着小嘴”“呆看着”“出神”,以一连串的动词传神地显现小兄弟凝精会神、仰头长时间看放风筝的神态;或“惊呼”、或“跳跃”的动作描写,更是形象逼真地写出小兄弟喜欢风筝到了极点——即使自己不能放,也如痴如醉的动作。

本段文字综合运用肖像、神态、动作描写,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天真、活泼、瘦弱的小兄弟形象。

(3)我为什么会认为爱放风筝就没出息呢,作者当时认为怎样才算有出息,这种观点是与生俱来的吗?(学生各抒己见)明确:作者认为放风筝等游戏是浪费时间,有出息的人应该循规蹈矩、终日伏案读书…我们可以看出,“我”是一个对兄弟十分爱护并且严格要求的兄长,同时也是一个受旧思想、旧观念(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影响和毒害的人,“我”不是封建压迫者,而是封建礼教的受害者。

《风筝》教学教案

《风筝》教学教案

《风筝》优质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风筝》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风筝的喜爱和对童年的怀念。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掌握风筝的制作和放飞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主题和情感。

(2)学会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法,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学会珍惜和感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课文《风筝》的阅读与理解。

2. 风筝的制作和放飞技巧的学习。

难点:1. 体会作者对风筝的喜爱和对童年的怀念。

2. 正确运用生字词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风筝》的PPT或黑板报。

2. 准备风筝的制作材料和工具。

3. 提前让学生了解风筝的基本知识,如风筝的历史、种类、特点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风筝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风筝的相关话题。

(2)简介风筝的历史和种类,激发学生对风筝的兴趣。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风筝》,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主题和情感。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制作风筝(1)教师展示风筝制作的过程,讲解制作技巧。

(2)学生分组制作风筝,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展示制作完成的风筝,互相评价。

5. 放飞风筝(1)教师讲解风筝放飞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学生在操场放飞风筝,体会风筝飞翔的乐趣。

五、课后作业:1. 根据课堂所学,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制作一个风筝,并尝试放飞。

2. 写一篇关于风筝的作文,可以是描述放风筝的经历,也可以是表达自己对风筝的喜爱。

3.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小组合作表现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

《风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风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风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风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依、歇、丧”等5个生字。

会写“精、希、却”等12个生字。

能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3)乐意通过上网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或动手做一做风筝,举办一次小小风筝展览会。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体会“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2)收集有关风筝的资料。

(3)鼓励动手做风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

二、教学重点学写12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教学难点: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

四、课前准备:教师: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和图片,放风筝的片断,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制作风筝的有关材料。

五、教学课时:两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诵读回味,表现情感选择第1自然段至第3自然段中你最喜爱的一段话读给大家听,表达出感情。

二、细读深究,体悟感情1、学习第4自然段a、读一读:用心读读第4自然段,能发现“我们”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吗?b、说一说:说说你读后的发现。

c、试一试:能不能用读表现出不同的心情来?(可采用多次读的方式进行)d、评一评:你们觉得这些同学读得怎么样,从哪些语词的朗读上能感受到“我们”的快乐或难受。

2、学习第5.6.7.8自然段a、师问:假如你高高飞着的风筝断了,飞了,你会怎样呢。

b、师引:我们来看看这些小朋友们是怎么做的,请读读5、6、7、8自然段。

c、生读:在读中让学生逐渐表现出孩子们的难过而又不甘心的心情来。

d、体验: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孩子的难过而又不甘心的情感来的?三、回顾课文,畅谈感受1、放筝时,线断了,风筝飞走了,孩子们很难过、着急,为什么还说放风筝是快乐的呢?你有过这种生活体验吗?2、学生交流。

《风筝》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风筝》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风筝》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综合实践活动设计《风筝》和平小学姚丹总课时:1课题风筝 (一)、制定活动方案第1课时教学认知目标:了解风筝的相关知识,了解风筝的制作方法。

目标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收集信息的能力、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反馈一、激趣导入在这个春暖花开的日(生答)子里你们最喜欢玩什么,喜欢玩风筝吗,师小结玩风筝的好处,提出问题:我们也来自己作作风筝行吗,板书课题:《点击风筝》二、确定课题提问:要想制作风筝就要了解风筝,你们想了解风筝的那方面知识呢,1、请学生说说自己对风筝感兴趣的方面,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课题。

2、学生分组,小组讨论所要研究的内容,确定研究课题。

3、确定的课题:《风筝的起源》、《风筝的样式》、《风筝的制作方法》、《风筝的放飞技巧》4、小组确定课题。

三、制定活动方案 1、小组针对小组选定课题确定人员分工。

2、确定收集、整理资料的方法。

3、小组调查,整理调查资料。

4、将收集到的资料制作成演示文稿。

课题风筝 (二)、汇报交流第2课时教学认知目标:了解风筝的相关知识,了解风筝的制作方法。

目标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收集信息的能力、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反馈一、说一说:请调查《风筝的起生上台演示源》、《风筝的样式》两个小组的同学上台,用演示文稿向大家介绍本组搜集整理的相关知识,从而让学生了解有关风筝的历史和样式特点。

二、教一教请调查《风筝的制作方法》、《风筝的放飞技巧》生上台演示两个小组的同学上台,用演示文稿向大家介绍本组搜集整理的相关知识,从而让学生了解有关风筝的制作方法和放飞技巧。

三、议一议(一)出示几个制作风筝要点问题请同学讨论。

1、风筝为什么会飞起来的,2、制作风筝时怎样才能更好的处理好它的平衡,3、风筝的尾巴是起什么作用的,4、风筝的提线应该怎样扎, (二)、学生探究 5、怎样使风筝更美丽, 学生小组探究以上五个问题,回答交流。

第2课 风筝风筝飞上天 (第二课时)PPT课件

第2课 风筝风筝飞上天 (第二课时)PPT课件
Please Criticize And Guide The Shortcomings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第2课 风筝风筝飞上天
(第二课时)
第二料,制作风筝。
绘制风筝的工具
竹篾(竹条或竹片)
纱纸条或马拉纸
线
浆糊
剪刀
绘画材料
二、根据草图,制作风筝。
风筝的制作步骤:
备骨架
草图
三、步骤解析,体验感知。
风筝的制作步骤:
扎骨架
扎风筝骨架:要用竹 篾,其中基本骨架的 竹篾要选用宽厚一点 的,而轮廓骨架的竹 篾一般用薄而细软的 较为合适。整个结构 要简练、轻巧、对称、 均衡、扎缚牢靠。
同龄人作品欣赏: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结束语
感谢聆听
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导
三、步骤解析,体验感知。
风筝的制作步骤:
糊风筝:就是把纸或 绢糊在骨架上。纸的 质地要薄、韧、平整。
糊风筝
三、步骤解析,体验感知。
风筝的制作步骤:
绘风筝
绘风筝:就是绘制 风筝图样。图案要 形象鲜明,色彩要 艳丽明快,装饰性 要强。
四、展示评价,交流分享。
学生作品展示、交流、评价。
四、展示评价,交流分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筝》也曾作为鲁迅的代表作品推荐给世 界的读者。1936年9月,亦即鲁迅逝世前的 一个月,纽约出版的《亚洲》杂志(英文版) 刊出了美国进步记者斯诺与中国作家姚莘农 翻译的《风筝》,正巧赶上鲁迅生前看到了, 而1936年10月斯诺编译的一本《活的中国 ──现代中国短篇小说选》在伦敦乔治· 哈拉 普书局出版,里面收有鲁迅的《药》《一件 小事》《孔乙己》《祝福》《风筝》《离 婚》,作者生前未及亲睹,则成为永远的遗 憾了。
《风筝》所受到的欢迎

《风筝》发表以后,受到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的 欢迎和喜爱。当时有的文学青年说:“我所喜欢的 是《野草》的《语丝》,是同传统思想,同黑暗势 力,同虚伪绅士奋斗的《语丝》。” 方志敏青年时 代热爱文学,对鲁迅的《呐喊》《彷徨》《野草》 是“非常喜欢的”。由于包括《风筝》在内的鲁迅 的散文诗杂文、随笔,思想新进,技巧高超,获得 了广大的读者群,于是“《语丝》的销路,一期比 一期好起来,由一千五百份,而二千份,而三千份, 再后是五千八千,她的影响是很大的。”这话是不 错的,30年代前期我国城乡不少中学校使用过一套 《初级中学混合国语教科书》,其第一册就选了这 篇《风筝》,作为中学生学习写作白话文的楷范。

1950年莫斯科真理报出版社出了一本鲁迅的 《短篇小说集》(俄文),都是选自《呐喊》 《彷徨》,不知怎么一来把《风筝》也收进 去了。1955年莫斯科儿童出版社出了一套中 学生读物丛书,其中有一部鲁迅的《短篇小 说集》,《风筝》也选在里面。看得出,这 里把《风筝》跟鲁迅其他小说放在一起,是 沿袭了斯诺的做法;这样分类是否正确,姑 且勿论,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由此可 以想见,《风筝》作为鲁迅的一篇杰作,受 到其他肤色的少年儿童的欢迎,是我们感到 欣慰的。
沉重、悲伤、愧疚
3、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变化? (中年之后)“我不幸偶尔看了一本外国 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 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一、学习目标
1、比较阅读。 2、概括文中主要事件。
3、体会文中“我”心情的变化。
本文选自《野草》, 散文诗 集。 作者是 鲁迅 , 原名 周树人 ,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著名的 文学 家、 思想 家和革命家。
散文集《朝花夕拾》 ,小说集《呐喊》、 《彷徨》。
为英文译本《阿Q正传》所摄 (1925年7月4日 北京)
春衣称体近清明,风急鹞鞭处处鸣。 忽听儿童齐拍手,松梢吹落美人筝。 清· 杨韫华《山塘棹歌》

诗中所说的“鹞鞭”,指缚于风筝背上的竹 片做的簧,迎风如鞭鸣响;“美人筝”,即 美人形的风筝。 清明节快到了人人都穿上了 合体舒适的春衣,急促的风吹得鹞鞭到处作 响,忽然听到孩子们一齐拍手呼叫,原来是 一个美人形的风筝被松树的树枝刮住掉了下 来。 描写的是清明时节人们放风筝的场景, 很轻松休闲的一首诗。
1919年8月20日至9月9日在《国民
公报》副刊“新文艺”栏内鲁迅以 “神飞”的笔名发表的一组七篇短 小散文诗:《序》《火的冰》《古 城》《螃蟹》《波儿》《我的父亲》 《我的兄弟》,其中《我的兄弟》 与《风》题材一样,人物相同。
《风筝》较《我的兄弟》充实、丰满: 人物形象更生动, 叙事、抒情技巧更成熟, 主题也更深刻。
唐弢先生形容得好:“正如色彩鲜
艳的油画先画一个简朴的素描草 稿”,他认为《我的兄弟》便是 《风筝》成功前的一幅“素描草 稿”,一个“雏形”。
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 思考: 1、本文主要写了“我”小时候的一件什么 事情?请概括回答。 我不许小兄弟放风筝,毁坏了他偷偷 做的风筝。
2、做这件事时,当时“我”的心情怎样? 现在的“我”回忆这件事时又有什么心情? 满足、愤怒、傲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