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历史教案_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初中历史人教七年级下册-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目标1.了解隋的统一、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取士制度和隋朝的灭亡等基本史实,思考和认识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分析隋炀帝的功过,培养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识读《隋朝大运河示意图》和相关历史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正确评价大运河在历史上的作用;阅读相关材料,通过梳理、比较古代的选官制度,理解科举制创立的进步意义。
3.理解隋朝的统一,结束了三国两晋南北朝以来长期分裂的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民族交融和国家的统一,是各族人民的共同要求;大运河的开通,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教学重点隋的统一;科举制度;开通大运河的意义。
教学难点科举选官制度出现的原因与意义;隋朝灭亡的原因。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活动】出示图片《大运河今貌》。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进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大运河成为我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
大运河开凿至今已有1 400多年,是中华民族留给世界的宝贵遗产。
这条大运河在经历了8年的申遗准备之后,终于迎来喜讯。
如果你是中国大运河申遗代表团的成员,你将如何阐述理由以获得评审团的认可?设置疑问,导入本课。
探究新知一、隋的统一(一)隋的统一【教师活动】带着学生复习北朝与南朝的分裂局面。
北朝的最后一个王朝是北周。
北周末年,外戚杨坚掌握大权。
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
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学生活动】了解隋的建立与统一的过程。
【教师活动】提问:隋的统一有什么意义?【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回答: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教师活动】小结:从东汉末年开始,封建割据势力一直占有巨大优势。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战乱频繁。
这期间尽管出现过西晋统一全国、北魏与北周统一黄河流域,但或者时间短暂,或者只限于局部统一。
新人教版(部编教材)七下历史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
讨论隋朝社会经济繁荣的原因那么具体表现有哪些? 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文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表现:①人口激增②粮仓丰实③垦田扩大
二、大运河的开凿
读课文找学生介绍大运河开凿的目的、基本情况和影响(作用)
(目的、时间、三点、四段、五河、作用)
讨论:隋炀帝为什么能开通大运河对此你有何有何启示如何评价大运河
教学重点
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的兴起及影响。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探讨从隋朝灭亡中得到的正确启示。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导入新课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这是唐朝诗人皮日休的诗《汴河怀古》,诗中论及的事隋朝大运河和隋炀帝。那么,隋朝是如何统一全国的有哪些建树它为什么仅存在38年就灭亡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设计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1、隋朝建立
2、隋朝大运河
3、科举制
4、隋朝灭亡
教学反思:
课题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掌握隋朝的建立与统一;掌握大运河的开通及意义;掌握科举制的创立过程和影响;从隋朝灭亡的原因中得到启示。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
历史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通过课堂归纳总结,从隋朝的兴亡中得出作为统治者应该如何施政和做人;引导学生了解科举制的诞生、完善、废除的过程,体会科举制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体会科举制对古代、对今天的现实意义,对中国、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
通过出示材料,加深对重点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通过学生参与与讨论,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但对难点的处理有些简洁。
在教学中可以多补充材料,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课的难点知识。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篇1一、整合教材子目,巧设教学活动(一)遵循特定原则,整合教材子目本课完整展现了隋朝从建立、统一、强盛,直至灭亡的全过程,充分展现了历史的时序性和完整性。
隋朝的统一与强盛离不开隋朝两位皇帝的励精图治,隋文帝建立隋朝并实现全国统一,他发展经济的同时,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则正式创立进士科,科举制正式确立。
此外,隋炀帝还开凿出贯穿南北的大运河,进一步将统一的隋朝推向繁荣。
但同时,包括开凿大运河在内的一系列暴政,又使得隋朝最终走向了灭亡。
因此,基于历史的时序性,我将第二子目“开通大运河”和第三子目“开创科举取士制度”互相对调。
这样的调整便于子目之间的合理过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便于学生对于隋朝的这段历史系统化,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统编教材是集合了很多专家学者的智慧汇编而成,并将作为统一教材推行全国,所以这本教材十分具有科学性和严谨性。
教材中每一个子目的设计和编排都是专家们智慧的结晶,所以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也不可任意调整子目、整合板块。
我认为对于教学中子目的调整和板块的整合需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整体性原则。
初中历史教材的有些子目之间没有形成系统连贯的体系,子目之间跨度大,逻辑性不强。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整合教材并结合一些过渡方法,将不同知识点沟通衔接起来,使教学内容紧密相连,环环相扣。
其次,时序性原则。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材分析:隋朝是继魏晋南北朝分裂局面之后又一个大一统的王朝,本课内容主要包括隋朝的建立及完成统一的过程。
隋朝开凿大运河,并在制度上首次实施开科取士的科举制度,在隋炀帝时期,设立进士科,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到清末。
隋朝灭亡的原因,以及对隋朝的评价。
学情分析:本课内容较为枯燥,因此,为吸引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在讲授过程中首先必须要把握重难点,然后进行必要的拓展,尤其在京杭大运河的开凿及科举制度等知识点,对于中国历史的影响,要进一步进行讲解。
教学目的:知识与能力:了解隋朝的建立、统一的时间及意义,了解隋朝强盛的原因及表现,掌握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和作用,了解科举制的创建过程及作用,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
思考与探究“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大运河”“如何评价大运河的开通”等问题,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故事图片及教材的讲述,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国家统一是历史反正的必然趋势。
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常的运河,它的开通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的见证,至今仍值得我们为之骄傲。
科举制度的出现是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是促进隋朝繁荣的因素之一,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
教学重点:隋朝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及作用,科举制的创建过程及对当时社会产生的影响。
教学难点:对隋朝大运河及隋朝统治的评价。
教学用具:图片、课堂练习题教学方法:讲述法、图片展示法、课堂提问等教学过程:一、隋朝的建立及统一1. 隋朝的建立南北朝时期,北方最后一个朝代是由鲜卑人建立的北周。
公元578年,北周武帝死,子宣帝继位。
周宣帝昏狂暴虐,诛杀宗室和大臣,用法苛刻,北周的统治阶层被削弱,统治基础实际上也被动摇。
次年,宣帝传位于子静帝,而自称“天元皇帝”,号所居为“天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一单元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教学设计
第 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程标准:知道隋朝的统一、了解大运河的开通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等基本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等问题,培养学生从特定的历史条件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在我们的家乡有一座古老的城市,他既是民族精神的象征、历史的丰碑,也是运河文化的承载体,至今仍保留有不少的遗存,被世界旅游组织誉为“活着的运河”、“京杭运河仅存的遗产村庄”。
他就是江北水乡·运河古城-----台儿庄。
台儿庄运河古镇地处京杭运河要冲,北上南下、东连西接,使台儿庄成“南北通衢,徐淮门户”,历来为兵家必争,战略要地,是中国第一座二战纪念城市,全国唯一海峡两岸交流基地。
目前已经成为煤城枣庄的新城市名片。
5A级旅游景区。
利用多媒体展示“大运河”美景图片。
今天的京杭大运河前身是隋朝的大运河与我国古老的长城一样,千百年来享誉世界。
欣赏着今日的美景,享受古运河给我们带来的丰富生活,人们总会赞叹我们古代先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一些疑问也自然涌上心头:隋朝为什么要修建大运河?为什么能够开通这样巨大的纵贯南北的大运河?隋朝又是谁建立的?它在我国历史上做出了哪些贡献?太多的疑问让我们这节课共同寻找答案。
(二)教师引领,自学探究:一、重归统一——为辉煌盛世奠基师:展示地图:南北朝并立形势图----隋代周与陈对峙图-----隋灭陈统一全国展示材料一:“古之得天下之易,未有如隋文帝”——【清】赵翼隋文帝是谁?为什么说他得天下容易呢?展示材料一北周末年,继位的小皇帝只有八岁,皇帝的外祖父杨坚手握军政大权。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是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的第一课,主要讲述了隋朝的成立、统一全国、繁荣时期以及灭亡的过程。
本节课的内容为学生提供了隋朝历史的基本框架,对于学生了解我国历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引导学生了解隋朝的历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六年级已经学习了隋唐时期的历史,对于隋朝的成立和统一有一定的了解。
但七年级的学生在思维上更趋向于理性,需要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来深入理解隋朝的历史地位。
此外,学生对于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评价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隋朝的成立、统一全国、繁荣时期以及灭亡的过程,掌握隋朝的历史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的情怀,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隋朝的成立、统一全国、繁荣时期以及灭亡的过程。
2.难点:隋朝灭亡的原因及其历史教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图表、音频、视频等媒体资源,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等教学资源。
2.相关的历史图片、图表、音频、视频等媒体资源。
3.课堂讨论小组的划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隋朝的版图、隋炀帝的画像等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隋唐时期历史,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5分钟)教师运用PPT呈现隋朝的成立、统一全国、繁荣时期以及灭亡的过程,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历史画卷。
在呈现过程中,教师简要讲解相关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关注重点内容。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如:“隋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问题,提出答案。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是七年级下册历史课程的第一课,主要介绍了隋朝的建立、统一历程以及隋朝的灭亡。
教材内容丰富,涵盖了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旨在让学生了解隋朝的历史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隋朝的历史了解相对有限。
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时,需要结合已有知识,全面了解隋朝的历史。
此外,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因果关系等方面还需加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隋朝的建立、统一历程及其灭亡原因,认识隋朝在我国历史中的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弘扬民族精神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隋朝的建立、统一历程及其灭亡原因。
2.教学难点:隋朝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设置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问题。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历史图片、视频、PPT等。
2.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隋朝的版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介绍隋朝的建立、统一历程及其灭亡原因,让学生对隋朝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分析隋朝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让学生深入了解隋朝的历史地位。
4.巩固(5分钟)通过问答形式,检查学生对隋朝历史的掌握程度,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探讨隋朝灭亡的原因,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历史问题。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隋朝在我国历史中的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任务】
【教学流程】
讲述“隋炀帝下江南”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问
题,激发对隋朝历史的求知欲。
观察《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在图上标注:三点(涿郡、洛阳、余杭)、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五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问题2】
思考:隋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作用?
【问题3】材料分析:
材料一:“千里长江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
材料二:“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皮日休
回答:
①两首诗作者的观点有没有共同之处?
②你认为哪位诗人的评价更恰当?为什么?
③大运河对我国历史发展有何重要作用?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问题1】
隋朝时为什么要采用科举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
人教部编版七下历史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设计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教学目标1.掌握隋朝的建立与统一;2.掌握大运河的开通及意义;3.掌握科举制的创立过程和影响;4.掌握隋朝灭亡的原因。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隋朝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及意义;开创科举制度教学难点:能够辩证地评价大运河的开通三、单元简介公元6至10世纪,隋唐时期的中国进入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经济上,隋朝开通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政治上,隋朝创立了科举制,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唐承隋制,唐朝前期政治开明,经济发展,在民族关系、对外交流、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多方面都有很大建树,出现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成为当时世界上具有影响力的国家。
唐朝中期安史之乱之后,唐朝由盛转衰。
本单元一共有五课,分别是: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第3课盛唐气象,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用简约的历史语言来表述,分别是:隋朝的兴亡,唐朝的兴盛,唐朝兴盛的表现,唐朝的对外关系,唐朝的衰亡。
这种简约的历史语言有利于我们准确记忆。
四新课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课随朝的统一与灭亡。
第1课包含四个框题:隋的统一、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取士制度和隋朝的灭亡,分别从政治局面,经济发展,政治制度和隋朝衰亡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了隋朝的统一和灭亡的全过程,突出强调了隋朝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开创性的历史贡献,深入分析了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隋的统一隋文帝(公元541-604年)名杨坚,汉族,隋朝开国皇帝,弘农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县)人,其父杨忠是西魏和北周的军事贵族,辅助宇文泰建立北周,北周武帝时杨忠官至柱国大将军,封为隋国公,杨坚承袭父爵。
其女是周宣帝的皇后,因此杨坚就成为周静帝的外祖父。
我们来看隋文帝像,初唐的李延寿在《北史》中赞美隋文帝,“皇考美须髯,身长七尺八寸,状貌瑰伟,武艺绝伦;识量深重,有将率之略。
”【隋朝的建立】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
初中七年级下册《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优质(通用16篇)
初中七年级下册《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优质(通用16篇)初中七年级下册《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优质篇1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本《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__年版)》对本课的要求是:“知道隋朝的统一,了解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和大运河的开通;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
”本课共四部分,即隋的统一、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取士制度、隋朝的灭亡。
本课主要讲述了隋朝结束魏晋南北朝割据混乱完成统一,为巩固统治采取一系列措施,但最终因暴政而亡的历史过程。
隋朝的统一及发展为此后唐朝盛世时代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课知识,可以对教材进行简单的整合,即分为大运河为何能开通、大运河如何开通、大运河开通致隋亡三部分进行教学。
二、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历史学习,他们已经掌握简单的历史学习方法,对历史充满了好奇,这有利于调动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七年级学生了解隋朝这段历史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图书、影视剧(如《隋唐英雄》《隋唐演义》)、网络游戏、遗址博物馆等。
很多同学对这段历史都有一定了解。
这对于开展本课教学是十分有利的,因为学生很容易进入历史情境。
但是由于一些影视剧、网络游戏的误导,七年级学生在认知上存在偏差,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还不能辩证地分析,故教师应在课堂中予以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学会分析历史问题,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三、教学目标通过阅读教材了解隋的建立、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度的创设及隋的灭亡等基本史实。
通过对隋文帝灭陈建立隋朝的学习,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潮流。
通过对隋朝户籍制度及科举制度的学习,学生能认识到隋朝政治经济政策的实行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促进了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为大运河等公共工程的修建提供了条件。
通过对隋朝灭亡原因的分析,学生能学会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教案2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2一. 教材分析本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是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第一课。
教材从隋朝的统一、隋朝的繁荣、隋朝的灭亡三个方面展开叙述。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隋朝的历史背景、统一过程、繁荣景象以及灭亡原因,从而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六年级已经学习了隋朝的建立,对隋朝有一定的了解。
但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还处于初级阶段,需要通过深入的学习和引导,进一步了解和认识隋朝的历史。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隋朝的统一过程、繁荣景象以及灭亡原因,掌握隋朝的历史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隋朝的统一过程、繁荣景象以及灭亡原因。
2.教学难点:隋朝灭亡的原因,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深入理解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对隋朝的历史事件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掌握重点知识。
2.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隋朝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备好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教学课件,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学生准备:预习隋朝的历史知识,了解隋朝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隋朝的建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同学们,你们知道隋朝是由谁建立的吗?隋朝在我国历史中扮演了什么角色?”2.呈现(15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隋朝的统一过程、繁荣景象以及灭亡原因,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隋朝的历史。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的原因。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隋朝历史的掌握情况。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教学设计3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是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过程,掌握隋朝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展现了隋朝的历史风貌,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于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隋朝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可能认识不深。
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方式了解学生对隋朝的初步认识,从而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过程,掌握隋朝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过程,隋朝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2.难点:隋朝灭亡的原因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学生通过教材和资料,了解隋朝的历史。
2.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隋朝灭亡的原因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讲授法:教师对隋朝的历史地位和影响进行讲解。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资料:关于隋朝的历史图片、图表和文字资料。
3.投影仪:用于展示教材和资料。
4.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了解学生对隋朝的初步认识,引导学生关注隋朝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投影仪展示隋朝的历史图片、图表和文字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隋朝灭亡的原因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5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强调隋朝灭亡的原因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5.拓展(5分钟)学生自主学习隋朝的历史地位和影响,教师进行讲解。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过程,以及隋朝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第1课 隋朝的统一和灭亡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知道隋朝建立、统一与灭亡的史实,了解隋朝灭亡的原因。
2.掌握隋朝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大运河的概况、地位和作用,能够辩证地评价大运河的开通。
3.知道科举制创建的史实,理解科举制开创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识读相关历史材料,正确评价大运河在历史上的作用;阅读相关材料,通过梳理、比较古代的选官制度,理解科举制创立的进步意义。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明白这些文学艺术的成就,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
从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健康的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教育。
培养学生用正确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一、重点:隋的统一、大运河的开通和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二、难点:科举制度的开创。
【教学方法】讲授法、图示法、比较法、合作探究法、分析归纳法【教学过程】教师讲解,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一、导入新课:相传,隋朝时扬州出现了一种绮丽的花,名叫琼花。
隋炀帝知道后,急切地要到扬州去观赏。
长安、洛阳到扬州路途遥远,那时陆路交通很不方便,他就发动数百万民工开通了一条大运河。
隋炀帝乘着龙舟从洛阳直通扬州。
龙舟有四层楼高,一百多个房间,还有宽敞的大殿。
但到扬州后,他并没有看到琼花。
通人性的琼花讨厌这个暴虐的君主,自行败落了,不让他看。
隋炀帝大失所望。
那么,隋炀帝专门为看琼花开通大运河可信不可信?但大运河又确实是在隋炀帝时开凿成功的,隋朝为什么能够完成这样大的工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隋朝的历史。
二、内容学习:(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1.教师讲述:隋朝建立和重新统一?(581年,杨坚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
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2.(多媒体展示隋炀帝的画像,出示问题:隋文帝的创举)读教材,说说隋文帝采取了那些措施以巩固统治(1)经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2)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一单元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材分析】本课以“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为题,内容涵盖整个短暂的隋朝,人物涉及隋文帝和隋炀帝两位帝王。
隋文帝建立隋朝、统一南北,采取了一系列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措施,并废除前朝的选官制度,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一方面沿用文帝选拔人才的措施并创立进士科,正式确立了科举制;另一方面开凿大运河,既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又为隋朝的灭亡埋下了隐患。
隋朝最终由于隋炀帝的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导致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各地爆发农民起义而亡。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朝的建立与统一,隋文帝的改革内容及作用,大运河开凿的目的、路线和作用,科举制的诞生和影响,以及隋朝灭亡的原因等基本史实;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正确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将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时代背景中,从多元角度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过程与方法从隋朝经济繁荣的表现和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方法中进一步探究隋朝经济繁荣局面出现的原因,培养学生积极探究、独立思考、通过历史现象挖掘历史本质的深刻思维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大运河开凿的目的和作用以及大运河开凿与隋朝短命而亡是否有联系等问题,培养学生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古诗词的分析,探究后人对隋朝灭亡原因的分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认识大运河的开通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和力量的结晶;认识科举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是隋朝繁荣的因素之一,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制度的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科举制度的创立。
教学难点:隋初经济繁荣的原因;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科举制度的影响。
【导入新课】2018年1月1日,新年伊始之际,大运河江苏沿线的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扬州等八个城市携手联动,举办首届江苏大运河文化带新年行走活动。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是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第一课。
本课主要介绍了隋朝的建立、统一、发展和灭亡的过程。
教材内容涵盖了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隋朝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隋朝的了解可能较为有限。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结合已有知识,全面了解隋朝的历史。
同时,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还在发展中,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提高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评价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隋朝的建立、统一、发展和灭亡的过程,掌握隋朝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隋朝的建立、统一、发展和灭亡的过程。
2.难点:隋朝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教材和资料,自主了解隋朝的历史。
2.合作探究: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的原因。
3.案例分析:通过讲解典型历史事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隋朝的历史。
4.启发引导: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启发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评价和分析。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资料:关于隋朝的历史资料、图片、地图等。
3.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黑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隋朝的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关注隋朝的历史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隋朝的建立、统一、发展和灭亡的过程,为学生提供基础知识。
3.操练(2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的原因。
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分享观点等方式,深入理解隋朝的历史。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回答等方式,检查学生对隋朝历史的掌握程度,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的第一课。
教材主要介绍了隋朝的建立、统一、发展和灭亡的过程,以及隋朝时期的历史特点和重要人物。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隋朝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重要事件,掌握隋朝的基本史实,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隋朝的历史了解可能较为有限。
学生在学习本课的过程中,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教学手段,建立起对隋朝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历史人物的作用等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惑,需要教师进行详细的讲解和解答。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隋朝的建立、统一、发展和灭亡的过程,掌握隋朝的基本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学研究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隋朝的历史地位和影响,理解历史的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隋朝的建立、统一、发展和灭亡的过程,隋朝时期的重要人物和事件。
2.教学难点:隋朝历史背景的理解,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和逻辑关系,隋朝时期的历史特点的把握。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了解隋朝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重要事件。
2.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隋朝的基本史实,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3.合作讨论法:学生分组合作,讨论隋朝历史问题,提高史学研究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教学PPT,展示隋朝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重要事件。
2.教学素材:收集相关的历史图片、文献等素材,用于辅助教学。
3.分组安排: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便于合作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提问学生:“你们还记得北周和隋朝的交替吗?隋朝是在什么时候建立的?”2.呈现(10分钟)教师使用PPT呈现隋朝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重要事件。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本《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本课的要求是:“知道隋朝的统一,了解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和大运河的开通;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
”本课共四部分,即隋的统一、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取士制度、隋朝的灭亡。
本课主要讲述了隋朝结束魏晋南北朝割据混乱完成统一,为巩固统治采取一系列措施,但最终因暴政而亡的历史过程。
隋朝的统一及发展为此后唐朝盛世时代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课知识,可以对教材进行简单的整合,即分为大运河为何能开通、大运河如何开通、大运河开通致隋亡三部分进行教学。
二、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历史学习,他们已经掌握简单的历史学习方法,对历史充满了好奇,这有利于调动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七年级学生了解隋朝这段历史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图书、影视剧(如《隋唐英雄》《隋唐演义》)、网络游戏、遗址博物馆等。
很多同学对这段历史都有一定了解。
这对于开展本课教学是十分有利的,因为学生很容易进入历史情境。
但是由于一些影视剧、网络游戏的误导,七年级学生在认知上存在偏差,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还不能辩证地分析,故教师应在课堂中予以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学会分析历史问题,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三、教学目标通过阅读教材了解隋的建立、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度的创设及隋的灭亡等基本史实。
通过对隋文帝灭陈建立隋朝的学习,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潮流。
通过对隋朝户籍制度及科举制度的学习,学生能认识到隋朝政治经济政策的实行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促进了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为大运河等公共工程的修建提供了条件。
通过对隋朝灭亡原因的分析,学生能学会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
并意识到隋虽灭亡,但其制度在唐不断发展完善,为唐朝鼎盛时代的开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初中七年级下册《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优质范文5篇
初中七年级下册《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优质范文5篇教育是石,撞击生命的火花。
教育是灯,照亮夜行者踽踽独行的路。
教育是路,引领人类走向黎明。
因为有教育,一切才都那么美好,因为有教育,人类才有无穷的希望。
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份初中七年级下册《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优质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初中七年级下册《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优质范文一一、教学目标1.知道隋朝建立、统一与灭亡的史实,了解隋朝灭亡的原因;2.掌握隋朝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大运河的概况、地位和作用,能够辩证地评价大运河的开通;3.知道科举制创建的史实,理解科举制开创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隋朝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大运河的概况、地位和作用;开创科举制度教学难点:能够辩证地评价大运河的开通;三、讲授新课(一)导入新课入郭登桥出郭船, 红楼日日柳年年。
君王忍把平陈业, 只博雷塘数亩田。
扬州是历史文化名城,名胜古迹众多。
诗中提到的“雷塘”在扬州,那么“君王”指的是谁?这首诗将的哪一朝的史事呢?(二)新课教授1.平陈立业——隋的统一教师:学生阅读教材“隋的统一”一目,说出隋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分别是什么?何时统一全国,统一的标志是什么,统一有何意义?学生: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最后再次强调与归纳学生的回答。
小结:隋朝建立,国家统一,社会相对安定,这为隋朝的发展与繁荣奠定了基础,那隋朝的国力发展如何呢?出示任务:PPT呈现有关隋朝经济富庶的史料。
请同学们回答:隋朝的经济为何如此繁荣?反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学习与交流。
(1)发展经济;(2)编订户籍;(3)统一南北货币和度量衡制度;(4)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教师设疑:这些措施的实施又给隋朝带来怎样的结果?学生结合教材及PPT呈现的“柱状图”进行交流。
师生共同总结:隋朝实施这些措施,促进了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一个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科举制的创立等基本史实。
(2)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等问题,培养学生从特定的历史条件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大运河的开通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
通过这种人文精神的感染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复兴中华的情愫。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科举制的创立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对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要引导七年级的学生辨证地、全面地去分析和评价,有一定难度。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方式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地图册、大运河图、隋朝相关多媒体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可利用P4“相关史事”中“罄竹难书”的成语,激发学生的兴趣,由此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一)隋的统一
1.“隋朝的建立”可由教师讲述,但切勿补充过多史料。
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都城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
2.讲述“隋朝的统一”,教师可制作一幅地图,展现“北周与陈对峙→隋与陈对峙→隋灭陈,南北重归统一”的演变,帮助学生形成应有的空间观念。
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
3.“隋初经济的繁荣”
(1)隋文帝即位后,发展经济。
隋文帝在位期间国力强盛,称为“开皇之治”。
(2)引导学生探究“隋朝经济繁荣出现的原因?”可从课文中找,也可互相议论,大体上可归纳出两点:
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②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
(二)开通大运河
1.大运河的开通
(1)隋炀帝为什么要开凿大运河?
①经济原因:加强南北交通(南粮北运);
②政治原因: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开凿的过程
605年至610年,征发几百万民工开凿,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全长2000多千米。
(3)让学生看课本P3的《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强调记忆大运河的中心、南北端点、四段的名称。
师:同学们看“隋朝大运河”这幅图,北南各起点是哪个城市?
生:中心是洛阳;北抵涿(zhūo)郡(在今北京),南达余杭(在今杭州)。
师:大运河是在隋炀帝征发几百万人,利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邗沟是在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开凿的人工运河)的基础上开通的。
那它分为哪四段呢?
生:从北往南依次为永济渠、通济渠、邗(hán)沟和江南河。
师:连接哪五河呢?
生: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
师:大运河从北到南全长两千多公里,因而是古代最长的运河。
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隋炀帝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呢?
生:思考并回答
师:前面说到了隋文帝在位期间经济繁荣,到了隋炀帝即位他就利用已有的经济基础征发了几百万人;前面也说到了隋炀帝是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的基础上开通的。
2.提出下列问题,组织讨论:
问题一:大运河对我国历史发展有什么重要作用?
问题二:隋朝开通大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
讨论时先让学生畅所欲言,自由议论,再选派小组代表发言和个人发言。
教师在引导时可提示学生注意两点:一是提出看法要说明理由;一是看问题要全面,要看主流。
教师归纳:大运河开通后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也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但当时为开凿大运河,的确是过度役使了民力,给劳动人民带来了沉重的徭役负担,在一定程度上激化了隋朝的社会矛盾。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1.科举制诞生的背景
曹魏后期,九品中正制开始发生变化,它很快就被势力雄厚的门阀世族所把持。
这些豪门大族世代为宦,把持了所有的高官显职,九品中正制也就把门第出身作为品评的唯一标准了,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隋朝建立之初,还是沿袭前朝的选官制度,但两年之后,隋文帝就下诏予以废除。
2.科举制诞生的过程
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来选拔官员。
他令各州推举人才,参加考试,合格的可以做官。
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3.教师讲解:科举制的创立,重才学而轻门第,从而扩大了招揽人才的门路,使一批中小地主士人得以参加统治政权,适应了庶族(寒门)地主在政治上的要求,它有利于选拔封建统治人才,提高政治效率,适应了大一统帝国的政治需要。
(四)隋朝的灭亡
1.先引导学生理解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社会各种矛盾,导致农民起义的爆发。
归纳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①好大喜功,不恤民力,纵情享乐,奢侈无度:游江南;
②营建一系列重大工程: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
③屡次发动战争:三次征辽东。
(官逼民反)
2.在农民起义过程中,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隋朝灭亡。
3.思考隋朝灭亡的原因与教训。
三、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完成对应课时练习。
附:板书设计
1.隋的统一
581年杨坚建立隋朝。
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
2.开通大运河
隋炀帝派人开凿了大运河,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3.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来选拔官员。
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4.隋朝的灭亡
618年,隋炀帝被部下杀死,隋朝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