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校园 教案
永远的校园 教案
永远的校园教案【教案】永远的校园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讲授校园文化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校园的热爱和珍惜之情。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了解校园文化的内涵,增强他们的校园归属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校园文化的定义和重要性;- 掌握校园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了解校园文化的传承方式和方法。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对校园的热爱和珍惜之情;- 增强学生的校园归属感和责任感;-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培养学生的积极向上的心态。
三、教学重点1. 校园文化的定义和重要性;2. 校园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四、教学难点1. 如何培养学生的校园归属感和责任感;2. 如何传承和弘扬校园文化。
五、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2. 校园文化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3. 学生小组合作活动所需的材料。
六、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校园文化相关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对校园文化的探索欲望。
2. 学习校园文化的定义和重要性(15分钟)- 通过讲解和讨论,给学生提供校园文化的定义和重要性,并引导学生思考校园文化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 展示校园文化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感受校园文化的魅力和影响力。
3. 学习校园文化的核心价值观(20分钟)-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校园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如友爱、诚信、团结、奉献等。
- 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并进行全班讨论,形成共识。
4. 培养学生的校园归属感和责任感(25分钟)- 分组活动:要求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取一个校园文化项目,如校园环境整治、志愿者活动等,制定相应的计划和方案,并在一定时间内实施。
- 学生小组展示他们的成果,并进行班级评选和表彰。
5. 传承和弘扬校园文化(20分钟)- 邀请校园文化传承人或校园文化组织代表给学生讲解校园文化的传承方式和方法。
永远的校园 教案
永远的校园教案【教案】永远的校园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校园文化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校园的热爱和责任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校园文化的定义和意义;- 掌握校园文化的特点和内涵;- 了解校园文化的历史和发展。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创造力;- 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培养学生对校园的热爱和责任感。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校园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 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校园文化的定义和意义- 通过讲解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校园文化的定义和意义;-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认识校园文化对学生发展的积极影响。
2. 校园文化的特点和内涵- 通过展示校园文化的多样性,让学生了解校园文化的特点和内涵;-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校园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3. 校园文化的历史和发展- 通过多媒体资料和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校园文化的历史和发展;- 鼓励学生进行个人研究,了解本校的校园文化发展历程。
四、教学方法1. 探究式教学法:-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观察和实践,主动探索校园文化的定义和内涵。
2. 合作学习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利用多媒体资料和图片展示,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校园文化的典型场景,引发学生对校园文化的思考和讨论。
2. 知识讲解与探究(30分钟)- 讲解校园文化的定义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校园文化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校园文化的特点和内涵。
3. 学习活动(40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研究,了解本校的校园文化发展历程;- 学生设计并展示校园文化主题活动,发挥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永远的校园 教案
永远的校园教案【教案】永远的校园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设计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感受校园的夸姣,培养他们对校园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校园的重要性和夸姣之处;- 掌握校园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 了解校园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校园的热爱和归属感;-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分享精神。
三、教学内容1. 校园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意义;2. 校园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3. 校园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措施;4. 校园环境保护实践活动。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10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自己对校园的第一印象,分享自己喜欢的校园景点。
2. 导入新课(10分钟)-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校园的漂亮景色,引起学生对校园环境的关注和思量。
3. 知识讲解(20分钟)- 介绍校园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意义,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对校园和人类的影响;- 讲解校园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等;- 通过案例和实例,让学生理解环境保护的具体方法和措施。
4. 活动设计(30分钟)- 分组活动:学生分成小组,每一个小组选择一个校园环境问题,并设计解决方案;- 小组展示:每一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解决方案,并进行讨论和评价。
5. 拓展延伸(20分钟)- 带领学生参观校园环境保护示范区,了解实际环境保护工作;- 组织学生参预校园环境保护实践活动,如清理垃圾、种植树木等。
6. 总结反思(10分钟)- 学生分享自己对本节课的收获和感想;-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强调校园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五、教学评价1. 通过小组展示和讨论,评价学生对校园环境保护的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观察学生在校园环境保护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3. 采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和建议,评价教学效果和教学设计的合理性。
永远的校园 教案
永远的校园教案一、教案背景和目标教案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校园教育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文化素质和社会责任感,我们制定了这份《永远的校园》教案,旨在通过校园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案目标:1. 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2. 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综合素质。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4.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和活动安排1. 活动一:校园文化展示活动目标:通过展示校园文化,让学生了解学校的历史和传统,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
活动安排:- 学生分组,每一个小组选择一个校园文化主题进行展示。
- 学生采集相关资料,制作展板、PPT等展示材料。
- 学生进行展示,介绍学校的历史、校训、校歌等。
- 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分享各自小组的展示成果。
2. 活动二:义工活动活动目标:通过参预义工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活动安排:- 学生分组,每一个小组选择一个社区或者慈悲机构进行义工活动。
- 学生联系相关机构,了解需求并制定义工计划。
- 学生进行义工活动,如清洁环境、匡助老人、关爱留守儿童等。
- 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分享义工活动的收获和感受。
3. 活动三:创新科技展示活动目标:通过创新科技展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素质。
活动安排:- 学生分组,每一个小组选择一个科技项目进行展示。
- 学生进行科技项目的研究和开辟,如机器人、智能家居等。
- 学生进行展示,介绍科技项目的原理、功能和应用。
- 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分享各自小组的科技项目成果。
4. 活动四:主题讲座活动目标:通过主题讲座,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活动安排:- 邀请专家或者校友进行主题讲座,如成功人士分享人生经验等。
- 学生聆听讲座并进行笔记和思量。
- 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分享对讲座的理解和感悟。
- 学生撰写心得体味,形成讲座反思报告。
永远的校园 教案
永远的校园教案【永远的校园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创设一个永远的校园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校园文化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对校园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学生将了解校园的历史、校训、校园环境保护等内容,以及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了解校园的历史、校训、校园环境保护等内容。
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参与各种活动,提高对校园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校园文化的热爱,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重难点1. 重点:通过情境创设,帮助学生理解校园文化的重要性。
2. 难点:如何培养学生对校园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预先了解校园的历史、校训等相关知识。
2. 学生准备:纸笔、手机等学习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约5分钟)利用PPT播放校园美景图片,激发学生对校园的向往之情。
2. 学习校园的历史(约15分钟)a. 教师简要介绍学校的历史,包括建校时间、重要事件等。
b.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回答问题:你们对学校的历史了解多少?你们觉得学校的历史对你们有什么影响?c. 学生展示小组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
3. 学习校训(约20分钟)a. 教师介绍学校的校训,解释校训的含义。
b. 学生分组进行校训解读,每个小组选择一条校训进行深入解读,并准备展示。
c. 学生展示小组解读结果,教师进行点评。
4. 学习校园环境保护(约30分钟)a. 教师播放相关视频,介绍学校的环境保护工作。
b.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回答问题:你们觉得保护校园环境的重要性是什么?你们能为校园环境保护做些什么?c. 学生展示小组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
5. 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约20分钟)a. 教师介绍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项目,如校园艺术节、校园志愿者服务等。
b. 学生自由选择参与校园文化建设项目,并进行准备。
c. 学生进行展示,教师进行点评。
6. 总结(约10分钟)a.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强调校园文化的重要性。
《永远的校园》教案
《永远的校园》教案引言概述:《永远的校园》是一份教案,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校园文化,培养他们对校园的热爱和归属感。
本教案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校园历史与文化、校园建筑与环境、校园活动与组织、校园精神与价值观以及校园未来发展。
每个部分将从不同角度详细阐述校园的各个方面,以期激发学生对校园的兴趣和思考。
一、校园历史与文化1.1 学校的创办背景和历史沿革- 介绍学校的创办初衷和历史背景,包括学校的创建者、创办目的和重要里程碑事件。
- 探讨学校的历史对校园文化的影响,如学校的传统、校训和校歌等。
1.2 校园文化的特色和内涵- 分析学校的特色文化,比如学校的艺术氛围、学术氛围和体育氛围等。
- 引导学生思考学校文化的内涵,如学校的核心价值观、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等。
1.3 学校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探讨学校历史文化的传承方式,如校友资源的利用、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等。
- 分析学校历史文化的发展趋势,如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和创新的教育模式等。
二、校园建筑与环境2.1 校园建筑的特色和功能- 描述学校建筑的特点和风格,如现代化建筑和传统建筑的融合。
- 分析不同建筑的功能,如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和体育馆等。
2.2 校园环境的打造与管理- 探讨学校对校园环境的规划和管理,如绿化工程、环境卫生和安全保障等。
- 引导学生思考校园环境对学习和生活的影响,如舒适的学习氛围和健康的生活环境。
2.3 校园建筑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分析学校在建筑和环境方面的可持续发展举措,如节能减排和资源回收利用等。
- 引导学生思考校园建筑和环境的未来发展方向,如绿色建筑和环保意识的培养等。
三、校园活动与组织3.1 学校的重要活动和节日- 介绍学校的重要活动和节日,如开学典礼、运动会和毕业典礼等。
- 分析这些活动和节日对学生的影响,如增强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精神等。
3.2 学生社团和组织- 探讨学校的学生社团和组织,如学生会、文艺社团和科技团队等。
永远的校园 教案
永远的校园教案主题:永远的校园教学目标:1. 了解校园的重要性和特点;2. 探讨校园中的各种建筑和设施;3. 讨论校园生活中的规则和活动;4. 培养学生对校园的热爱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1. 校园的重要性和特点;2. 校园中的各种建筑和设施;3. 校园生活中的规则和活动。
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理解校园的重要性和特点;2. 如何引导学生探讨校园中的各种建筑和设施;3. 如何让学生参与讨论校园生活中的规则和活动。
教学准备:1. 图片或视频展示校园的各种建筑和设施;2. 校园规则和活动的介绍资料;3. 课堂讨论和小组讨论的指导问题。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校园的各种建筑和设施,引导学生讨论校园的重要性和特点。
2. 学习:介绍校园中的各种建筑和设施,包括教学楼、图书馆、食堂、体育馆等,让学生了解校园的组成部分。
3. 活动:组织学生讨论校园生活中的规则和活动,包括课堂纪律、校园安全、社团活动等,让学生思考如何更好地融入校园生活。
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校园的重要性和学生在校园中的责任感。
教学延伸:1.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校园,深入了解校园的各个部分;2. 可以邀请校园工作人员或学生代表来讲述他们在校园中的经历和体会;3. 可以开展校园环境保护和美化活动,培养学生对校园的热爱和责任感。
教学反馈:1. 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讨论,了解学生对校园的认识和看法;2. 可以布置作业或小组项目,让学生深入思考校园的重要性和自己在校园中的角色。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活动中的表现,包括参与度、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2. 收集学生的作业或小组项目,评价他们对校园的理解和热爱程度。
永远的校园 教案
永远的校园教案【教案名称】:永远的校园【教案目的】:通过本教案的实施,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校园文化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校园的热爱和归属感,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1. 校园文化的概念和特点;2. 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3. 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发展;4. 学校活动的意义和作用;5. 学生参与校园活动的方式和方法。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 了解校园文化的概念和特点;2. 理解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3. 掌握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方法;4. 了解学校活动的意义和作用;5. 掌握学生参与校园活动的方式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校园的热爱和归属感;2.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3.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活动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1. 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2. 学生参与校园活动的方式和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课件、多媒体设备;2. 学生准备:学习笔记本、课堂参与积极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校园的美丽景色,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2. 教师提问:“你们对校园文化有什么了解?校园文化对你们有什么影响?”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校园文化的概念和特点,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2. 教师介绍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如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念等;3. 教师讲解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方法,如举办校园文化活动、组织校园文化团队等。
三、案例分析(20分钟)1. 教师给出几个校园文化活动的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案例中学生的参与方式和方法;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出学生参与校园活动的方式和方法,并向全班汇报。
四、学习实践(30分钟)1. 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自行策划并组织一项校园文化活动,可以是文艺演出、志愿者活动等;2. 学生分工合作,完成活动的准备工作,并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实施;3. 教师在活动过程中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同时进行现场观察和评价。
永远的校园 教案
永远的校园教案【教案】永远的校园一、教学目标1.了解校园文化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校园的热爱和归属感。
2.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通过校园文化教学,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审美素养。
二、教学内容1.校园文化的概念和特点。
2.校园文化的重要性和作用。
3.校园文化的表现形式和传承方式。
4.校园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三、教学重点1.理解校园文化的概念和特点。
2.认识校园文化的重要性和作用。
3.掌握校园文化的表现形式和传承方式。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向学生介绍校园文化的概念、特点、重要性和作用。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校园文化的表现形式和传承方式。
3.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校园文化的具体表现和保护措施。
4.展示法:学生展示自己对校园文化的理解和创作作品,提高艺术欣赏能力。
五、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校园美景,引发学生对校园的兴趣和热爱。
2.概念讲解:教师向学生介绍校园文化的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校园文化的重要性和作用。
3.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讨论校园文化的表现形式和传承方式,并记录下来。
4.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分享自己的讨论结果。
5.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校园文化实地考察,观察校园文化的具体表现,并记录下来。
6.总结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所观察到的校园文化表现形式和保护措施。
7.创作展示:学生展示自己对校园文化的理解和创作作品,如绘画、手工制作、诗歌等。
8.评价反馈:教师对学生的创作作品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继续保护和传承校园文化。
六、教学资源1.图片或视频展示校园美景。
2.小组讨论记录表。
3.实地考察记录表。
4.学生创作作品展示区。
七、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价其对校园文化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实地考察中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3.评价学生的创作作品,包括艺术表现和创新思维。
永远的校园 教案
永远的校园教案【永远的校园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设计一系列活动和课程,让学生深入了解校园文化的重要性和影响,并培养他们对校园文化的积极参与和塑造能力。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学生将了解校园文化的历史、特点和发展趋势,同时也将参与到校园文化的创造和传承中。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校园文化的概念、意义和作用;2. 掌握校园文化的历史背景、特点和发展趋势;3. 培养学生对校园文化的积极参与和塑造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5.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社交技巧。
三、教学内容和活动安排1. 活动一:校园文化展览时间:1周内容:- 学生分组,选择一个校园文化主题,如校园建筑、校园艺术、校园传统等;- 学生通过调查和采访,收集相关资料和图片;- 学生设计展览版面,展示校园文化的历史、特点和发展趋势;- 学生进行展览,邀请其他班级和学校师生参观。
2. 活动二:校园文化讲座时间:2节课内容:- 邀请学校校史专家或相关领域专家进行讲座;- 学生提前准备问题,与专家进行互动交流;- 学生记录讲座内容,整理成笔记或报告;- 学生分享讲座内容,进行讨论和思考。
3. 活动三:校园文化创意设计时间:2周内容:- 学生分组,选择一个校园文化创意项目,如校园标志、校园活动方案等;- 学生进行头脑风暴,提出创意和设计方案;- 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制作相应的作品或方案;- 学生进行展示和评选,选择最佳作品或方案。
4. 活动四:校园文化节时间:1天内容:- 学生组织校园文化节活动,包括展览、表演、比赛等;- 学生参与各项活动,展示自己的才艺和创造力;- 学生与其他班级和学校师生互动交流;- 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分享活动心得。
四、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1.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通过讲座和讲解,向学生介绍校园文化的概念、历史和发展趋势;- 小组合作: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合作完成调查、设计和展示任务;- 实践操作: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身参与校园文化创造和传承;- 反思总结:通过讨论和分享,让学生反思和总结校园文化活动的经验和收获。
永远的校园 教案
永远的校园教案【教案】永远的校园一、教学目标1. 了解校园文化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校园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2. 通过学习校园文化的历史和特点,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参预校园文化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校园文化的概念和重要性2. 校园文化的历史与传承3. 校园文化的特点和表现形式4. 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校园文化的概念和重要性1. 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校园文化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对校园文化的兴趣,激发学习的欲望。
2. 概念讲解(15分钟)讲解校园文化的概念,包括校园文化的内涵和外延。
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校园文化对于学校和学生的重要性。
3. 重要性讨论(20分钟)分组讨论校园文化的重要性,并列举具体的例子。
每一个小组派代表发言,并进行总结。
4. 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意义和影响。
第二课时:校园文化的历史与传承1. 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学校的历史照片和校园建造,引起学生对学校历史的兴趣。
2. 历史讲解(20分钟)讲解学校的历史,包括学校的创建背景、发展过程和重要事件。
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学校校园文化的渊源和传承。
3. 传承讨论(20分钟)分组讨论学校校园文化的传承方式和措施,并列举具体的例子。
每一个小组派代表发言,并进行总结。
4. 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学校校园文化的历史价值和传承意义。
第三课时:校园文化的特点和表现形式1. 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学校校园文化的标志物和特色活动,引起学生对校园文化的兴趣。
2. 特点讲解(15分钟)讲解学校校园文化的特点,包括包容性、创新性、民主性等。
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学校校园文化的特色和独特之处。
3. 表现形式讨论(20分钟)分组讨论学校校园文化的表现形式和活动内容,并列举具体的例子。
每一个小组派代表发言,并进行总结。
《永远的校园》教案
《永远的校园》教案教案名称:《永远的校园》教案编写者:[姓名]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并运用本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2.能够通过阅读理解文章中的主要内容和细节。
3.能够扩展思维,展开有关校园生活的讨论和写作。
教学重点:1.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
2.阅读理解技巧。
教学难点:1.理解和运用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2.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准备:1.课文《永远的校园》的复印件。
2.多媒体投影仪。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抛出一个问题引起学生们的兴趣:“你们觉得校园是什么样的?”。
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引导他们进入本课的主题。
Step 2:阅读理解(10分钟)1.让学生自己阅读全文,理解文章大意。
2.让学生回答几个问题,以确保他们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细节。
问题:1.文章的主题是什么?2.校园生活有哪些特点?举例说明。
3.文章提到了哪些重要的建筑物?Step 3:词汇和句型学习(20分钟)1.教师呈现并解释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让学生逐一跟读和复述。
重点词汇:- 纪念碑 (monument)- 校园 (campus)- 操场 (playground)- 教学楼 (teaching building)- 学生宿舍 (students' dormitory)- 新生 (freshman)重点句型:-校园像一面睿智的镜子,小小的世界模拟大大的世界。
-当我烦恼或快乐,我都跑到校园去。
-校园是风景最优美的地方。
2.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和分享自己对这些词汇和句型的理解,并举例使用。
Step 4:阅读理解任务(15分钟)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问题:1.校园生活有哪些特点?请列举至少两个。
2.你喜欢校园生活吗?为什么?Step 5:扩展讨论(15分钟)让学生展开对校园生活的讨论,并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进行表达。
问题:1.你最喜欢校园里的哪个建筑物?为什么?2.你认为校园生活对学生的成长有什么影响?Step 6:写作任务(15分钟)学生根据自己的讨论内容和思考,写一篇关于校园生活的短文。
永远的校园 教案
永远的校园教案【教案】永远的校园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设计一系列活动和课程,匡助学生感受和理解校园的夸姣,培养他们对校园的热爱和珍惜之情。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促进他们的综合素质发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校园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掌握校园的地理位置和主要建造物;- 了解校园的生态环境和资源;- 学习校园的规章制度和校园文化。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 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校园的热爱和珍惜之情;-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培养学生的美感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校园历史与文化- 学习校园的发展历史和重要事件;- 了解校园的文化传承和特色。
2. 校园地理与建造- 学习校园的地理位置和周边环境;- 介绍校园的主要建造物和功能。
3. 校园生态与资源- 了解校园的生态环境和保护措施;- 探索校园的资源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4. 校园规章与文化- 学习校园的规章制度和校园文化;- 培养学生的文明行为和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方法与过程1. 激发兴趣-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引导学生了解校园的美景和活动。
2. 启示思量-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量校园的意义和重要性,激发他们对校园的情感。
3. 知识讲解- 通过讲解、讨论和展示,介绍校园的历史、地理、建造、生态、资源、规章和文化。
4. 实践操作-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校园的重要建造和景点,了解校园的实际情况。
5. 团队合作- 分组设计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6. 表达展示- 学生通过绘画、摄影、写作、演讲等方式表达对校园的感受和理解。
7. 总结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总结本次教学的收获和不足。
五、教学资源1.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2. 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源;3. 校园地图、校园规章制度等相关资料;4. 绘画、摄影、写作等相关工具和材料。
《永远的校园》教案
《永远的校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永远的校园》,了解并感受作者对母校的深厚感情,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2. 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好,珍惜校园生活,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永远的校园》的内容介绍。
2. 分析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3. 讨论文章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
三、教学重点1. 理解并感悟《永远的校园》的主题。
2. 分析文章的结构,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对母校的情感。
2. 如何让学生从文章中汲取珍惜校园生活的意识。
五、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2. 使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运用情感共鸣法,让学生从作者的经历中汲取感悟,珍惜自己的校园生活。
六、教学准备1. 准备课文《永远的校园》的复印件或电子文档,以便学生阅读。
2. 准备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如作者的简介、母校的图片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 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和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参与和思考。
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作者的母校图片或播放相关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并简要介绍作者的背景。
2. 阅读理解: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永远的校园》,并回答相关问题,以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课文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和主题,讨论作者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达对母校的情感。
4. 重点讨论:挑选课文中具有代表性的句子和词语,引导学生深入讨论其含义和作用,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5. 情感共鸣:鼓励学生分享自己与校园的难忘经历,引导学生珍惜校园生活,并对母校怀有感恩之情。
八、课堂活动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课文中的某个问题进行讨论,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2. 写作练习: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校园的文章,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永远的校园 教案
永远的校园教案【永远的校园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了解校园文化的重要性和作用;2. 掌握描述校园景观、校园活动和校园精神的词汇和表达方式;3. 提高学生对校园环境的关注和热爱,培养学生的校园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1. 校园文化的重要性和作用;2. 描述校园景观、校园活动和校园精神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培养学生的校园文化素养;2. 如何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描述校园。
四、教学准备1. PPT或教学海报,展示校园景观、校园活动和校园精神的图片;2. 卡片或小纸条,用于学生活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入本节课的主题,通过展示校园景观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校园的思考和回忆,激发学生对校园文化的兴趣。
2. 学习校园文化(15分钟)通过PPT或教学海报展示校园活动和校园精神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内容。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关于校园文化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对校园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3. 词汇学习(15分钟)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展示与校园相关的词汇,并逐个解释词汇的意思和用法。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词汇相关的游戏或活动,帮助学生巩固词汇的记忆和运用。
4. 小组活动(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卡片或小纸条,要求学生在卡片上写下自己最喜欢的校园景观、校园活动或校园精神,并用恰当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进行描述。
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并介绍自己的卡片内容,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问或补充。
5. 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校园文化的重要性和作用。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学生对校园环境的关注和热爱。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校园,让学生亲身感受校园文化的魅力;2. 鼓励学生参与校园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3. 组织学生撰写校园文化相关的文章或演讲,提高学生的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
七、教学评估1. 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和参与度;2. 学生对校园文化的理解和描述是否准确、恰当;3. 学生对校园文化的态度和意识是否有所提高。
永远的校园 教案
永远的校园教案【教案】永远的校园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创设一个永远的校园的情景,帮助学生回忆和体验校园生活的美好,并通过相关活动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二、教案目标1. 通过回忆和讨论,让学生体验和表达自己对校园生活的情感和回忆。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创作和表演展示自己对永远的校园的理解和想法。
三、教学准备1. PPT或黑板、白板等教学工具。
2. 学生的回忆材料,如照片、文字描述等。
3. 小组合作活动的相关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校园的照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回忆起自己在校园的美好时光,并提问学生对校园的印象和感受。
2. 回忆与分享(15分钟)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分享自己在校园的美好回忆,可以通过展示照片、讲述故事等形式进行。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享的内容,如校园的风景、老师和同学的关系、校园活动等。
3. 情感认知(15分钟)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对校园的情感认知,如校园对自己的意义、在校园中获得的成长和收获等。
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向全班汇报自己的观点。
4. 合作活动(20分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例如,让学生合作设计一个永远的校园的平面图,或者合作创作一首关于校园的歌曲等。
5. 创作和表演(25分钟)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创作一段关于永远的校园的小品或短剧,并进行表演。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经验,创作出有趣、富有情感的表演内容。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创作的指导和建议,并提供必要的道具和服装。
6. 总结与展示(10分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和展示,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创作和表演成果,并讨论对于永远的校园的理解和想法。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五、教学评估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听取学生的表达和观点,以及对学生创作和表演的评价,来评估学生对于永远的校园的理解和想法,以及他们的情感认知、合作意识和创造力的发展情况。
永远的校园 教案
永远的校园教案教案标题:永远的校园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和探讨“永远的校园”这一主题,培养学生对校园的热爱和认同感;2. 培养学生对校园环境的保护意识,激发他们积极参与校园环保活动的热情;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设计和实施相关活动,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教学内容:1. 学习和探讨校园的重要性和意义;2. 学习校园环境保护的知识和技能;3. 设计和实施校园环保活动。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校园的重要性和意义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美丽的校园风景,引发学生对校园的兴趣和思考。
2. 学习:介绍校园的定义和重要性,让学生了解校园是学习和成长的地方。
3. 探讨: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校园的理解和感受,鼓励他们表达对校园的热爱和认同感。
第二课时:校园环境保护的知识和技能1. 学习:介绍校园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如何保护校园环境。
2. 探究:组织学生小组进行校园环境调查,了解校园环境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可能性。
3. 学习技能:教授学生一些简单的环境保护技能,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
第三课时:设计和实施校园环保活动1. 分组: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负责设计和实施一个校园环保活动。
2. 讨论和计划:每个小组讨论并选择一个具体的环保活动主题,制定活动计划和时间表。
3. 实施和总结:各小组按计划实施环保活动,并在活动结束后进行总结和反思。
教学评估:1. 学生小组讨论和分享的参与度和质量;2. 学生对校园环境保护知识的掌握情况;3. 学生设计和实施校园环保活动的效果和反馈。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校园环境保护方面提出自己的创意和建议,并组织相关活动;2. 邀请校园环保专家或志愿者来校园进行讲座或实地考察,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
教学资源:1. 校园环境图片或视频;2. 校园环保知识介绍资料;3. 校园环保活动设计和实施指导手册。
这个教案旨在通过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对校园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同时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团队合作能力。
永远的校园教案
永远的校园教案第一篇:永远的校园教案《永远的校园》教案教学重点:1、理清文章脉络,抓住作者的行文线索;2、领会“永远的校园”的含义,感受北大的精神魅力,体会作者从文字中流露出的深情厚谊。
3、领会文章多种表达技巧的作用,体会语言的抒情性和诗意美。
教学难点:让学生深刻理解“永远的校园”中“永远”的涵义;教学重点:理清文章脉络,抓住作者的行文线索。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刚来到我们的学校学习,我想问一下,我们的新学校感觉怎么样?在你们的印象中,我们学校的状况如何?诸如环境、设备、教学等等各个方面的情况,大家可以畅所欲言。
——校园面积小、拥挤、美丽、清净、明亮、宽敞、和善(的老师)等等。
(板书同学回答)很好,大家都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
我们来看一下同学们的回答。
同学们说到的这些印象都是比较表面化的,如风景优美、绿树葱茏等等。
有没有同学可以说出我们学校的校园精神是什么?她的本质内涵是什么?(稍停顿)大家可能因为刚到我们学校不久,接触到的东西来不多,所以回答不出来。
那么我们就来看一位在自己学校里一待就是半个世纪的老人,在他眼里,他的母校——北京大学留给他怎样的印象?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谢冕的《永远的校园》。
三、讲授新课(一)背景资料1、作者介绍:谢冕,中国当代文艺批评家、诗人,北大文学院当代文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
担任中国文学研究所所长,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等职务。
自他大学毕业以后,就一直在北大任教,一待就是50多年。
2、有没有同学知道北大的历史由来?北大,全称北京大学,前身是“京师大学堂”,成立于1898年12月,是清末戊戌变法、维新运动的产物。
1912年5月,改称北京大学。
严复是第一任校长。
北京大学也是“五•四”运动的发祥地,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在“五•四”运动中起到了重要的先锋作用。
当时,新文化运动的一些核心人物,如胡适、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都曾在北大任教。
后来为了纪念“五•四”运动,继承“五•四”精神,北大就将“5•4”定为校庆日。
(完整版)《永远校园》教案
《永久的校园》一、作者简介肖中兴,今世作家。
1947 年生,原籍河北沧县,自幼擅长北京。
曾到北大荒插队, 1982 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当过大、中、小学教师,后曾任《小说选刊》副总编、《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
肖中兴创作丰富,主要作品有:小说《我们以前相爱》《早恋》《青春梦幻曲》等;散文集《音乐笔录》(获首届冰心散文奖)、《蓝调城南》等,报告文学集《多梦节气---- 肖中兴报告文学选》《国际大师和他的老婆》等,近著有《我的人生笔录》《绝唱老三届》《其实奥运会已经开始》。
二、听写下边的词语萧瑟花瓣流淌校徽日新月异葳蕤适得其所偌大安谧超常脱俗过滤洋溢世外桃源转瞬即逝喧哗迷惘曲径通幽络绎不绝落落大方绿意葱郁无影无踪沧桑雄伟馥郁三、成语释义日新月异:跟着时间一每日地增加。
形容不停增加。
转瞬即逝:略微一放松就消逝了。
形容时间或时机等很简单过去。
纵,放;逝,消逝。
落落大方:形容高雅有礼貌的样子。
彬彬,愿意为文质兼顾的样子,后形容高雅。
曲径通幽:曲折的小道,通到幽静幽静的地方。
曲,曲折。
径,小道。
幽,指幽静幽静之处。
络绎不绝:形容接连不停的到来。
纷,众多。
沓,多,重复。
世外桃源:原指与现实社会隔断、生活安乐的理想境地。
后也指环境清静生活安适的地方。
借指一种幻想的离开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四、近义词辨析(1)迷恋流连“迷恋”指心存迷恋而不忍离开,对象往常指故土、母校、亲人等与自己的经历有过亲密关系的人和事。
“流连”指受吸引而不肯意返回,对象仅限于自然风景、名胜佳境等可供游玩赏析的地方、环境。
比如:那种生活没有什么可迷恋的。
流连在迷人的海边风景之中。
(2)绿树成荫绿草如茵“绿树成荫”指树木枝叶茂盛,遮盖了阳光。
“绿草如茵”意为绿油油的草仿佛地上铺的毯子。
“荫”和“茵”的含义不一样。
比如:我们坐在绿树成荫的峡谷里的岩石上。
山下青杉翠柏,绿草如茵,牛羊成群,牧民的毡房点缀此间。
五、课文理解本文从内容上可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 1):简要交代作者与校园有关的生活经历,点明校园关于他生命的重要性,并惹起下文对校园的回想和思虑。
永远的校园教案
永远的校园教案教案:永远的校园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理解校园永恒的重要性和意义;2.通过阅读诗歌,感受校园的美丽和魅力;3.培养学生对校园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4.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难点1.培养学生对校园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2.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准备1.教师:PPT、诗歌《永远的校园》、相关的图片;2.学生:笔记本、铅笔。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音乐和展示一些校园美景的图片,引起学生对校园的兴趣。
教师可以播放和学生们熟悉的校园歌曲,同时在PPT上展示一些校园美景的图片。
2.导入诗歌《永远的校园》(10分钟)教师朗读《永远的校园》,并与学生一起讨论诗歌的意境和感受。
3.学生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以下问题进行讨论:a.校园是我们学习和成长的地方,你们觉得校园为我们带来了怎样的收获?b.你们在校园中最喜欢哪个地方?为什么?c.你们觉得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和维护校园的美丽?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并记录下来。
4.小组展示(10分钟)请每个小组代表分享他们讨论的结果,并将学生的意见和看法整理成PPT,展示给全班。
5.想象与创作(20分钟)请学生思考以下问题:a.如果你能用一句话来形容你们学校的特色是什么?b.如果你能创作一首诗歌来描绘你们学校的美景,你会写什么?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写出自己的回答。
6.学生分享(15分钟)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回答,并鼓励他们互相欣赏和评价。
教师可以挑选一些学生的回答进行朗读,并针对内容给予评价和鼓励。
7.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全课,强调校园的重要性,以及学生们对校园保护的责任。
教师可以整理学生的意见和想法,形成一份小册子或海报,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校园维护和保护。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和理解校园永恒的重要性和意义,并培养学生对校园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同时,通过想象与创作的环节,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句意品读:不行。阻扼是阻止和扼杀的意思,阻扼一词的使用体现了北大人在为中国的前途和命运抗争过程中受到了极大的磨难和苦痛,而“阻止”表达不出这层意思。
5.北大魂——中国魂在这里生长,这校园是永远的。(“北大魂”与“中国魂”是什么关系?)
句意品读:北大精神其实正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缩影。
第三课时
六、领会文章多种表达技巧的作用,体会本文语言的抒情性和诗意美
学生听讲
学生给加点字注音,教师指导改正
学生分组完成各词语的解释,教师补充完善
(1)学生独立浏览课文内容
(2)学生分小组讨论文章分段及段意
(3)教师补充
学生分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教师补充
分组讨论,自由发言,教师补充完善
分组讨论,自由发言,教师补充完善
学生思考,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文章语言
师生总结
2.将北大人格化
作者把北大作为一个生命体,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感情的对象来描写和赞美。它有着“向着习惯思维和因袭势力的勇敢抗争”,又“不单纯”,还有“一种特殊的气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更为神妙的是那种“繁衍”,使之具有了“永存的灵魂”。这样写,既形象具体又步步深入地展现了北大的精神、个性与神韵,充分抒发了作者个人的崇敬与仰慕之情,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教学后记:
3.语言生动形象
作者以富含诗意的语言,运用排比、比喻、拟人、象征等手法诗意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倾向,述说了对北大这座永远的校园独特的魅力。
【小结】
1.常见字词、词义
2.抽象的校园精神表现在哪些方面?
3.“永远的校园”的含义
【作业布置】
字词各抄写两遍
考勤委员清点人数
学生听讲,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听讲,补充笔记
2.这圣地绵延着不会熄灭的火种。它不同于父母的繁衍后代,但较那种繁衍更为神妙,且不朽。
句意品读:“不会熄灭的火种”指的是代代传承的北大精神;说它比父母的繁衍后代更为神妙,且不朽是因为精神和信念超越物质的一切力量。
3.它期待并期许一种奉献,以补偿青春的遗憾,并至诚期望冥冥之中不朽的中国魂永远绵延。(“期待”和“期许”分别是什么意思?只用其中一个词行不行?)
教学过程与方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组织教学】
清点人数,师生问好
【导入】
从自己记忆最深的校园说起引发学生们的兴趣,接着向学生提问:谈谈你对母校的深情厚谊和对新学校的感受?
第一课时
【新课教学】
一、常识介绍
(一)关于作者
谢冕,中国当代文艺批评家、著名作家、诗人,北大文学院当代文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中国文学研究所所长,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等职务。自他大学毕业以后,就一直在北大任教,一待就是50多年。
1.首尾设喻,前后照应
本文以比喻开篇,把自己比作一颗蒲公英的种子,在一个神圣的夜晚,“被草地上那个小女孩轻轻一吹”,落在燕园的土地上,“命运安排我选择了燕园一片土”。结尾写这颗种子在北大“不再移动”,“期待并期许一种奉献”。以写种子开头,以写种子结尾,首尾呼应,形象地表达了作者栖居燕园的“神圣的皈依感”,及为北大精神和中国魂做出奉献并使之永远绵延传承的愿望,这样就是的文章的结构更加严谨。
课题
永远的校园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诵读文章,感知大意
2.借助一些多媒体形式,使学生能够了解北大,走近北大,感受北大,思考北大
3.树立学生正确的大学观、人生观。
重点
理清文章脉络,领会“永远的校园”的含义
难点
领会本文语言的抒情性和诗意美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启发法
教学
媒体
多媒体
教学
课时
3课时
阻扼:阻止和扼杀。
生生不息:指群体变化或新生事物的发生没有终止。不息:没有终止。不断地生长、繁殖。
三、理清文章脉络,把握行文思路
(一)第1至5段:主要写作者对北大美丽景色的真实感受
(二)第6段:承上启下,作者从具体的校园走向了抽象的校园,围绕“永远的北大精神”,从不同方面展开阐述
(三)第7至15段:写抽象的校园精神,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
二、字词
憧憬补偿契机 漂浮/飘浮氛围 失魂落魄彷徨消融 轰然而至 诙谐塑造 自负 严峻 迷蒙负荷虔诚皈依 审度 冥冥之中
夙缘:指某种命定的缘分。夙,素有的,旧有的。
间或:有时候、偶尓。
肃杀:形容秋冬季树叶凋零、寒气逼人的情景。
耿介不阿:正直,不同流合污。
前仆后继:前面的人倒下,后面的人继续跟上去,形容英勇奋斗,不怕牺牲。
1.具有向习惯思维和因袭势力的抗争精神
2.不单纯,富有个性
3.校园里有一种特殊的气氛
4.民主与科学
5.北大学子代代传承,使北大精神成为永远
6.北大魂与中国魂共生与永存
(四)第16段:结尾照应开篇,表达了作者因北大精神洗礼而具有的奉献与传承优良传统的热切愿望,进一步凸现北大不朽的精神
第二课时
四、感知“永远”的内涵,领会“永远的校园”的含义,体会作者从文字中流露出来的深情厚谊
句意品读:期待指期望,等待;期许指期望,多用于对晚辈。两者意思相近,连在一起使用,加重了期望的心情,扩大了期望所指的对象,只用其中一个较为平淡,表达效果不强。
4.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学者,从这里眺望世界,用批判的目光审度漫漫的封建长夜,以坚毅的、顽强的,几乎是前仆后继的精神,在这片落后的国土上传播文明的种子。近百年来这种奋斗无一例外地受到阻扼。这是生生不息地爆发抗争。(“阻扼”换成“阻止”行不行?为什么?)
(一)“永远”表现在三个方面。从作者角度而言,“永远”是指作为曾在北大学习和工作过的人关于母校的难以磨灭的“梦和记忆”,是一段事关个人成长的心路历程,它是作者“永远的记忆”。从北大精神角度说,北大的创建与发展,与中华民族近百年的苦苦求索、不屈抗争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北大精神代代相传。从国家和民族的角度说,以“民主和科学”为核心的北大精神其实正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缩影,“北大魂——中国魂在这里生长,这校园是永远的”,“冥冥之中不朽的中国魂永远绵延”
(二)北大简介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大学,也是中国近代最早以“大学”身份和名称建立的学校,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北大是中国近代唯一以最高学府身份创立的学校,最初也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
北京大学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发祥地、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的源头之一,以及中国共产党最早的活动根据地之一,北大为民族的振兴和解放、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先锋作用。
五、品读语句,理解句意
1.青年时代未免有点虚幻和夸张的抱负,由于那个开始显得美丽,后来愈来愈显得严峻的时代,而变得实际起来。
句意品读:“开始显得美丽”是因为青年时代的我将燕园的“湖光塔影和青春的憧憬联系在一起,益发充满了诗意的情趣”;“愈来愈显得严峻的时代”是因为北大校园中每颗年轻的心都在关心着中国的命运和前途,关心着人民的自由和民主,他们都在为富有历史性转折时期的可能到来而不安和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