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鉴赏教学案(学生用)
边塞诗鉴赏(教案)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边塞诗鉴赏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了解边塞诗和边塞诗景物特征,积累掌握边塞诗常见的意象。
2 、掌握边塞诗常见的主题。
二、过程与方法能够在自主学习中了解边塞诗的特点,通过合作探究归纳边塞诗的情感艺术技巧和鉴赏边塞诗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边塞诗,学习此类诗歌中体现的建功立业的精神和欣赏边塞的风光。
2、希望学生胸怀大志,努力学习,将来为国效力!3、热爱祖国,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分析意象把握感情分析手法鉴赏方法教学难点:鉴赏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一品读唐诗,激情导入。
(配《十面埋伏》琵琶独奏)品读唐诗,让我们能领略到“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秀丽江南;能感受到“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的真挚友谊;更能品悟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铮铮誓言。
“黄沙”“金甲”“楼兰”……是多少征人浴血奋战的热土;“边塞”“铠甲”“大漠”……是多少将士誓死捍卫的家园。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金戈铁马征战事,大漠秋风叹衷情——边塞诗鉴赏”。
二、初识边塞真面目1.知识链接:什么是边塞诗?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的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它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兴盛于唐代,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等,他们被称为“边塞诗人”。
2.检查预习①根据所学诗歌归纳边塞诗常见的意象:②归纳诗歌中常见的意象特点:雄浑、雄壮、奇寒、奇丽、壮阔、萧瑟、悲凉、孤寂、苍凉、苍劲三、山重水复探幽境朗读经典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岑参)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李贺)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陆游)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杜甫)1.全班齐读2.请一位同学美美地朗读,其他同学思考每句诗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每组回答一句诗歌情感(分组完成任务)①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表达作者对边塞奇异风光的赞美感叹②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边塞诗鉴赏教案【最新】
边塞诗鉴赏【学习目标】:1、了解唐代边塞诗的主要特点。
2、学习鉴赏边塞诗的一般方法。
【学习重点】:形象分析、感情把握。
一、介绍边塞诗的主要特点什么是边塞诗: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诗作逐渐蔚为大观。
所以说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
二、边塞诗常见思想主题1.抒写将士杀敌卫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如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借孤寂艰苦悲壮的战争生活的描写表现戍边将土的壮志豪情。
李益的《塞下曲》“蕃州部落能结束,朝暮驰猎黄河曲。
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
”借边塞人欢马叫的壮丽景象,赞美将士们慷慨激昂,为国献身的精神和必胜信念。
[杨炯·从军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李白·塞下曲]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李贺·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色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2.表现与亲人的离情别绪,表现思乡思亲的主题。
如岑参的《碛中作》“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在无处投宿的沙漠里行走,更激起作者的思乡之情。
《题苜蓿峰寄家人》“苜蓿峰边逢立春,胡芦河上泪沾巾。
闺中只是空思想,不见沙场愁杀人。
”以家人的思念来反衬征人思乡的愁苦。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沈佺期·杂诗]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部编版初中阶段边塞诗教案
部编版初中阶段边塞诗教案年级:七年级学科:语文教材版本:部编版教学内容: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边塞诗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历史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感悟、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欣赏边塞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边塞诗的豪迈气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教学重点:1. 边塞诗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历史背景。
2. 边塞诗的欣赏方法。
教学难点:1. 边塞诗意境的理解。
2. 边塞诗情感的把握。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边塞诗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历史背景。
2. 引导学生关注边塞诗的主题和情感。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中《边塞诗》的相关内容。
2. 学生通过朗读、感悟,初步体会边塞诗的意境和情感。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教师详细讲解边塞诗的特点,如豪迈、壮丽、悲凉等。
2. 教师分析边塞诗的情感,如爱国情怀、豪情壮志等。
3. 教师举例分析边塞诗的意境,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中国边塞诗的理解和感悟。
2. 各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学生进行评价、补充。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学生根据课堂所学,选择一首边塞诗进行赏析,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边塞诗的发展历程及其代表诗人。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边塞诗的欣赏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中语文《边塞诗鉴赏》教学设计
边塞诗鉴赏教学设计课题名称:边塞诗鉴赏设计者:杜倩一、教学内容分析边塞诗作为高考考点之一,要求学生学会欣赏诗歌意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本节课正是为了适应高考的需要,探究边塞诗的意象和情感。
二、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1、积累边塞诗的常见意象。
2、总结归纳边塞诗表达的情感态度。
【过程和方法】1. 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
2.讨论归纳总结边塞诗常见的意象和情感倾向。
【情绪态度和价值观】学习古代文人的爱国情怀【教学重点】 1、积累边塞诗的常见意象,体会沧桑之美。
2、总结归纳边塞诗表达的情感态度,感悟侠骨柔情。
【教学难点】鉴赏能力的培养。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这节的教学对象是高三学生。
阅读诗歌不成问题,鉴赏诗歌的能力依然存在不足,对诗歌的把握,尤其是对诗歌情感的品悟还不到位。
不能在简短的诗歌中体会凝练的思想。
如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准确的把握诗歌的意象和主题是本节课的重点。
四、教学过程步骤目标与内容教学方法导入展示两张与边塞诗有关的图片,用诗句概括画面--------------秦时明月汉时关【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图片导入法初步建构边塞诗的文学地位和兴盛原因:边塞诗象一朵凄美绝艳的异域奇葩。
开在远古的楼兰,开在僻远的大漠;它以它似火的颜色点燃了壮士的青春,它以它馥郁的芬芳诱惑着鲜活的生命。
绝艳背后,是旷古的孤独,是对人类不休争战的冷竣而理性的思索。
边塞诗作为中国古代经典诗歌之一兴盛于唐代,与田园诗恰成对比。
其兴起的原因,唐代国力强大,不断拓展疆域,许多青年投身塞外;同时有若干仕途失意的文人,把立功塞外视为求取功名的新途径;而塞外的迥异风光----黄沙、孤城、衰草、胡尘、羌笛、边月,种种新的生活经验与不同的视野,刺激了写诗的灵感。
在特殊的时间段,边塞诗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大量的涌现。
唐宋主要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范仲淹等。
以岑参、高适为最著名,故又称岑高诗派。
教师点拨法PPT展示初次探究以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为例了解边塞诗运用意象的特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边塞诗歌鉴赏教学设计
边塞诗歌鉴赏教学设计广东高州中学崔华萍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边塞诗的独特意象。
2、体味边塞诗的艺术风格和技巧。
3、掌握边塞诗常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1、通过典型的边塞诗,让学生归纳边塞诗的特点。
2、通过典型的习题,让学生运用边塞诗的相关知识去鉴赏边塞诗。
3、通过学生讨论、教师点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戍守边疆将士的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热爱和珍惜当前的和平生活。
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鉴赏边塞诗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方法:探究式复习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文化名人余秋雨先生是这样评价古典诗歌的:“在欧洲,作为古代经典最醒目的标志,是一尊尊名扬天下的雕塑和一座座屹立千百年的建筑。
中国历史上毁灭性的战乱太多,只有一种难以烧毁的经典保存完好,那就是古代诗文经典。
”确实,古典诗文是中华民族灵魂的寓所,而诗歌则是灵魂的最深处,它常响彻于你的生命,愉悦心灵,传递情感,寄寓思想,教育后人。
当我们研究如何继承中华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时候,不能不把目光聚焦到这汗牛充栋如繁星般美丽而深沉的古典诗歌上。
(二)感悟与鉴赏,归纳边塞诗的特点,整体把握边塞诗。
阅读以下诗歌,思考:这些诗歌属于哪类型题材的诗歌?归纳该类诗歌的特点。
①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岑参)侧闻阴山胡儿语,西头热海水如煮。
海上众鸟不敢飞,中有鲤鱼长且肥。
岸旁青草长不歇,空中白雪遥旋灭。
蒸沙烁石燃虏云,沸浪炎波煎汉月。
阴火潜烧天地炉,何事偏烘西一隅?势吞月窟侵太白,气连赤坂通单于。
送君一醉天山郭,正见夕阳海边落。
柏台霜威寒逼人,热海炎气为之薄。
注:势吞月窟侵太白,气连赤坂通单于:高处,它吞食月窟,侵及星辰;远处,它的气焰越过西方的赤坂,一直威逼更远的单于。
②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注:金河:即黑河。
唐时设金河县,故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因水中泥色似金,故名。
边塞诗初中教案
边塞诗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边塞诗的背景特点,能够分析边塞诗的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边塞诗的豪情壮志,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1. 边塞诗的背景特点和主题思想。
2. 诗歌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1. 诗歌中深层含义的理解。
2. 边塞诗的艺术价值的评价。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边塞诗的相关资料,如边塞诗的定义、发展历程、代表诗人等。
2. 学生预习《凉州词》。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边塞诗,如《出塞》、《塞下曲》等,总结边塞诗的特点。
2. 提问:什么是边塞诗?边塞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凉州词》,理解诗歌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三、合作探讨(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凉州词》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诗歌解析(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从边塞诗的背景出发,深入理解《凉州词》的主题思想。
2.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黄河”、“长城”、“烽火”等,理解其象征意义。
3. 探讨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的豪情壮志和对祖国的热爱。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分享自己的感悟。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编写一篇关于《凉州词》的鉴赏文章,不少于300字。
2. 推荐一首自己喜欢的边塞诗,并简要说明理由。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和诗歌解析,使学生对边塞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学生能够充分参与课堂活动。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爱国情怀,使他们在欣赏边塞诗的同时,感受到祖国的伟大和自豪。
初中 边塞诗教案
初中边塞诗教案1. 理解边塞诗的定义、特点和主题,感受边塞诗的雄浑、豪放、悲壮等情感。
2. 分析边塞诗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深入理解边塞诗中所体现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和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4. 能够运用边塞诗的知识,独立欣赏和评价边塞诗。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边塞诗的定义、特点、主题和表现手法。
2. 难点:边塞诗中所体现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和民族精神。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幅中国古代边塞地图和一首边塞诗《凉州词》为导入,引导学生关注边塞诗的背景和情境。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中关于边塞诗的介绍,了解边塞诗的定义、特点和主题。
3. 课堂讲解:a. 讲解边塞诗的定义:边塞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以边疆地区和边塞生活为题材,反映了边疆风光、战争、民族团结等内容。
b. 分析边塞诗的特点:边塞诗具有雄浑、豪放、悲壮等情感,意象丰富,意境开阔,表现手法多样。
c. 讲解边塞诗的主题:边塞诗主题丰富,包括爱国主义、英雄主义、民族精神、边疆风光等。
d. 分析边塞诗的表现手法:边塞诗的表现手法有描写、抒情、议论等,其中描写手法包括意象、意境、夸张等。
4. 实例分析:以一首边塞诗《出塞》为例,引导学生分析边塞诗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5.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边塞诗中所体现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和民族精神,分享自己的感悟。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边塞诗的特点、主题和表现手法。
7. 课后作业:让学生选取一首边塞诗进行鉴赏,分析其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并撰写一篇短文。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爱国情怀。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边塞诗的热爱,使学生在欣赏边塞诗的过程中,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团结、勇敢和坚强。
《边塞诗鉴赏》教学实录
《边塞诗鉴赏》教学实录一、教学目标1. 了解边塞诗的背景、特点及意义。
2. 掌握边塞诗的鉴赏方法,能够独立鉴赏边塞诗。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对祖国边塞风光的热爱和赞美。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一些边塞风景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边塞诗的意境,引出本课主题。
2. 背景介绍:教师讲解边塞诗的历史背景,包括边塞地理环境、战争情况等。
同时,介绍一些著名的边塞诗人,如王之涣、王昌龄、高适等。
3. 课文讲解:教师逐一讲解边塞诗中的经典作品,包括王之涣的《凉州词》、王昌龄的《从军行》、高适的《燕歌行》等。
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语言、意象、情感等方面,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涵。
同时,教师还会介绍一些边塞诗以外的相关诗歌作品,如描写草原、沙漠等边塞风光的诗歌,以及描写战争与和平的对比诗歌等。
4.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所学的边塞诗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交流学习心得。
教师在此过程中给予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5. 课堂互动: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之间互相解答,增强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同时,教师还会引导学生对边塞诗进行自我评价,分享自己的读后感和心得体会。
6. 知识拓展: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与边塞相关的历史故事和传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边塞诗的背景和内涵。
此外,教师还会介绍一些与边塞诗相关的文化现象和文学流派,拓宽学生的诗歌鉴赏视野。
7.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边塞诗的特点和鉴赏方法,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边塞诗,培养自己的诗歌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帮助学生感受边塞诗的韵律和情感。
2. 讲解法:通过教师的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边塞诗的内涵和外延。
3.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互动,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4. 探究法:通过问题设置和知识拓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边塞诗的内涵和外延,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边塞诗鉴赏导学案
边塞诗鉴赏导学案
导学目标:
1. 了解边塞诗的定义、特点和起源;
2. 掌握边塞诗常用的写作手法和表现手段;
3. 通过赏析经典边塞诗作品,提升对边塞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导学内容:
一、边塞诗的定义与特点
边塞诗是指古代中国在边疆地区的歌咏之作,它以描写边塞风光、表达边疆情怀为主题,反映了军民在边塞地区的艰辛生活和困境。
边塞诗的特点包括:
1. 火热激昂:边塞诗通常充满激情和豪情,以歌颂边塞的英勇和英雄气概。
2. 蔚为壮丽:边塞诗以其雄壮、磅礴的景象塑造和描绘边塞的风光和气势。
3. 苦难与希望:边塞诗揭示了边塞地区人民的辛酸和苦难,同时也寄托了他们对美好未来的希望。
二、边塞诗的起源
边塞诗起源于古代中国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军民民间歌谣和诗歌创作,受到了兵荒马乱、边疆军事要地的影响,因此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独特之处。
最早的边塞诗作品可以追溯到唐代,如《塞下曲》、《凉州词》等都是边塞诗的代表作。
三、边塞诗的写作手法和表现手段
1. 空旷广阔的景象描写:边塞诗作品通常以大漠、边塞、边关为背景,通过描绘辽阔的草原、浩渺的沙漠和奔腾的黄河等自然景观来体现壮丽和边疆的气势。
2. 英勇豪迈的英雄歌颂:边塞诗用以表现边塞地区的军民英雄主义,歌颂边塞将士的勇敢和英雄气概,以及他们舍生忘死、守护家园的精神。
《边塞诗》教案
说明:
一、教材出处
高中语文选修《唐代诗歌鉴赏》第三单元边塞诗
二、教学类型说明
群文阅读
三、授课教师简介
张文彬,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恩阳中学高中语文教师,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四川省中小学教育督导评估专家,四川省骨干教师。
《边塞诗》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边塞诗常用的意象和典故
2.体会边塞诗几类常见的思想感情
3.归纳鉴赏边塞诗的一般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体会边塞诗几类常见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学生朗读
(三)学生汇报鉴赏成果
(四)教师总结边塞诗常见意象、常见主题(五)学生讨论边塞诗常见意象、常见主题(六)布置作业。
边塞诗鉴赏专题上课用.docx
边塞诗鉴赏学习目标1、了解边塞诗的风格特点。
2、积累边塞诗的常见意象。
3、初步了解边塞诗的常用表现手法。
4、掌握边塞诗的一般鉴赏方法。
重点难点掌握边塞诗的常用表现手法及一般鉴赏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语:1.你能想到有哪些反映边塞生活的诗句呢(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别董大)/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像这些反映边塞生活的诗我通常称之为边塞诗,那么,边塞诗又是怎么形成的呢二、什么是边塞诗: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
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
唐边塞诗繁荣的原因。
一方面在于强大的边防和高度自信的时代风貌;另一方面在于建功立业的壮志和“入幕制度”的刺激。
文人普遍投笔从戎,赴边求功。
正如杨炯诗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王维诗句“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城。
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
”;岑参诗句“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丈夫一英雄。
”从唐玄宗即位到代宗登基(712—762), 这半个世纪通常称为盛唐。
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开疆拓土,不少文人,或投笔从戎,或置身幕府,其中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 ,又称为“高岑诗派” 。
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诗作逐渐蔚为大观,成为唐代这个诗歌王朝的一束奇葩。
边塞诗词是边塞生活的艺术反映,这类诗词大多和民族战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因为边塞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因而就造成边塞诗词题材十分广泛,内容异常丰富。
边塞诗歌教案
边塞诗歌教案篇1:边塞诗歌教案边塞诗歌四首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体会诗歌主题;2、进一步了解边塞诗,包括诗歌意象、主旨等;3、运用所学知识解题。
教学重难点:掌握边塞诗歌主旨,能运用所学知识鉴赏诗歌。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歌曲《出塞曲》导入二、《从军行(其一)》鉴赏(一)回顾所学边塞诗(二)王昌龄简介“七绝圣手”、“诗家夫子王江宁”(三)学生朗读诗歌评价学生朗读(四)找感情基调“愁”(五)如何写“愁”“黄昏”、“独”、“秋”、“羌笛”、“关山月”(六)曲笔表现征人思乡怀人的感情,不直接写出,而是从深闺妻子的万里愁反映出来。
用曲笔,把征人和思妇的感情完全融在一起,就全篇而言,这一句画龙点睛,使全诗神韵飞腾,而更具动人的力量。
(七)主旨表现征人思乡怀人三、总结边塞诗1、意象:明确边塞诗中常见的意象,通过典型意象的开拓,体察这些特定的景物描绘出的特定的地域特征和反映出的特定时代的精神风貌。
比如借“大漠”、“长河”、“落日”等描绘塞外景象的雄奇壮美,借“金鼓”、“旌旗”、“烽烟”等展现边关战事的壮怀激烈,借“大雪”、“秋月”、“黄草”等抒写戍守将士的悲凉愁苦。
常见意象还有:边关、玉门关、羌笛、胡人、胡马、黄河、长城、明月、阴山、黑山等。
2、掌握边塞诗常表达的思想感情。
(1)。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既表现出戍边将士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也赞扬了他们以身许国的豪情壮志;(2)。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既表达了对良将及早出现的渴望,也表现出对边疆和平的向往;(3)。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描写边塞山川景物、生活艰苦的;(4)。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既表现出从军将士的洒脱,也抒发了他们心中的无奈;(5)。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既表现出戍边将士深深的乡思之情,也抒发了思妇无尽的思念与惆怅。
3、边塞诗歌意境边塞诗体现出来的'艺术风格,有的豪迈旷达,有的雄奇壮美,有的豪壮悲慨,有的委婉清丽。
边塞诗鉴赏学案
边塞诗鉴赏学案1.概念:描写边塞军旅生活、边塞壮丽风光以及战争的诗歌。
2.意象特征:①常见的景物:秋月、雪山、大漠、孤城、边关、黄河、长云、雨雪、风沙;②常见的战事意象:金鼓、旌旗、烽火、长云、戈矛剑戟、斧钺刀铩、雁飞鹰扬、箭飞马走;③常见的地名:胡羌羯夷碛西轮台龟兹夜郎;天山、阴山、受降城、玉门关、关山、阳关、凉州、楼兰④常见的乐器:羌笛、琵琶、胡笳、芦管、角、鼓⑤常见的音乐意象:关山月——乐府曲调,多写征戍离别之情。
如:“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梅花落——曲调名。
多以通感的方式描绘遭遇冷落、思乡之情。
杨柳曲——乐府曲调“杨柳枝”,有时也作“折杨柳”,主要写军旅生活,从梁、陈到唐代,多为伤别之词,以怀念征人为多。
行路难——古曲名,多言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悲之情。
如:“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李益《从军北征》)⑥常见的典故:李广的典故: 李广,陇西(今甘肃)人,是汉朝大将,善骑射,祖辈精通箭术,故他自幼即练就了过硬的射箭本领,在历次战斗中,勇猛杀敌,屡立战功。
被称为“飞将军”,后成为建功立业、英勇杀敌的代称。
燕然的典故: 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内之杭爱山。
勒:刻石记功。
东汉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馀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
燕然未勒:指边患未平、功业未成。
玉门关的典故:代指边关。
楼兰的典故: 边境之敌塞上长城的典故:代指戍守边疆的爱国将领。
3.情感特征:A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
B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怨情。
C对边塞奇异风光,将士奋勇杀敌、视死如归精神的礼赞。
D对将士紧张艰苦的边塞生活,征人愁思的同情。
E对朝廷穷兵黩武,将领骄奢淫欲、不体恤士兵的讥讽。
4.表达技巧:直抒胸臆曲笔抒情借景抒情乐景哀情对比衬托动静结合虚实相生5.鉴赏要点:A、边塞战争诗最能体现国运兴衰。
盛唐: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豪迈,英勇,视死如归!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边塞诗教学设计
边塞诗教学设计边塞诗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边塞诗的风格特点。
2、积累边塞诗的常见意象。
3、初步了解边塞诗的常用表现手法。
过程与方法1、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深的我国古代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
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
2、学习鉴赏诗歌基本方法,初步把握诗歌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古代文人的爱国情怀二、教学重点1、了解边塞诗的风格特点。
2、积累边塞诗的常见意象。
3、初步了解边塞诗的常用表现手法。
三、教学难点学习鉴赏诗歌基本方法,初步把握诗歌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边塞诗形成于汉魏六朝时代,兴盛于唐代,代表诗人有王昌龄、高适、岑参等,他们被称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派。
(二)整体感知:学生背诵边塞诗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整体感知边塞诗的意象。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际,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学生得出意象:塞外、衡阳、雁、角声、长烟、落日、孤城、浊酒、燕然、羌管、霜、将军、征夫总结边塞诗的主要意象:空间意象:楼兰、阴山、凉州、玉门关、天山、长城、瀚海、荒城、辕门等。
事物意象:乐器:羌笛、胡笳、琵琶、芦管、号角、鼓。
战具:金鼓、旌旗、烽火、弓、戈、战车。
景物:大漠、烽烟、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飞雁、鹰扬、箭飞、马走。
人物意象:胡、羌、羯、夷、单于、戍卒、将军、征夫(三)学生分析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表达的感情从“浊酒一杯家万里”体现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
从“燕然未勒归无际”体现出作者深沉的忧国爱国的感情。
教师总结边塞诗特点——最能体现国运兴衰(四)教师找出典型的边塞诗,学生分析情感,教师总结。
边塞诗鉴赏教案学生
边塞战争诗什么是边塞诗?边塞诗是指以边塞战争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鉴赏要点:1、抓住诗中所描绘的边塞风貌(景和人)。
2、把握时代特征,理解所描写事物的特征。
3、推敲作品中所蕴含的不同思想。
一、边塞诗中的自然意象1、边塞诗中常见的景物:秋月、雪山、大漠、孤城、边关、黄河、长云、雨雪、风沙;2、边塞诗中常见的战事意象:金鼓、旌旗、烽火、长云、戈矛剑戟、斧钺刀铩、雁飞鹰扬、箭飞马走;3、边塞诗中常见的地名:(胡羌羯夷指少数民族)碛西轮台龟兹夜郎;天山、阴山、受降城、玉门关、关山、阳关、凉州、楼兰。
4、边塞诗中常见的乐器:羌笛、琵琶、胡笳、芦管、角、鼓。
二、把握作品的时代特征1、盛唐:边塞诗多抒写为国征战者死而无悔的壮志豪情。
基调壮丽,明快、昂扬向上,但不回避战争的艰苦。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2、中晚唐诗:国势开始衰微,昂扬向上中多了几分悲壮、悲凉、感伤。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李益《从军北征》)“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陇西行》)3、宋朝:外侮不断,国难当头,诗中多了报国无门的愤懑、悲凉、和惆怅。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陆游《书愤》)“羌笛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三、边塞诗表现的思想感情分类1、描绘边塞雄奇壮丽的独特景观。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李贺《马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描写艰苦激烈的戍边生活。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李白《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塞下曲》卢纶)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了解边塞诗教案
了解边塞诗教案教案标题:了解边塞诗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边塞诗,学生将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流派之一。
2. 学生将能够分析和解释边塞诗的主题、特点和艺术手法。
3. 学生将能够欣赏和赏析边塞诗的优秀作品。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回顾中国古代文学的不同流派,包括边塞诗。
2. 引发学生对边塞诗的兴趣,例如通过展示一些边塞诗的名句或介绍边塞诗的背景。
知识讲解:1. 介绍边塞诗的定义和起源,解释边塞诗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重要地位。
2. 解释边塞诗的主题和特点,如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对边塞生活的歌颂以及对战争和边塞守卫的表达。
3. 分析边塞诗的艺术手法,如运用比喻、夸张和对仗等修辞手法。
实践活动:1. 分发一些边塞诗的诗句或整首诗给学生,让他们小组合作阅读和解释诗句的意义。
2. 学生选择一首边塞诗,独立阅读并写下对诗的理解和感受。
3. 学生展示自己选择的边塞诗,分享他们的理解和感受。
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边塞诗创作活动,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想象和理解写一首边塞诗。
2. 分享学生的边塞诗创作,让其他同学欣赏和评价。
总结活动:1. 回顾学生在本节课中所学到的关于边塞诗的知识和理解。
2. 鼓励学生表达他们对边塞诗的兴趣和欣赏之处。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对边塞诗的理解能力。
2. 评价学生的边塞诗创作,包括创意、表达和对边塞诗特点的运用。
教案延伸:1.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边塞诗作品,扩展他们对边塞诗的了解和欣赏。
2. 组织学生进行边塞诗的朗诵或戏剧表演,增强他们对边塞诗的情感体验。
教案资源:1. 边塞诗的诗选或诗集。
2. 边塞诗的相关资料和背景介绍。
3. 学生的边塞诗作品展示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开课教案
边塞诗鉴赏
教学目标:
1.了解掌握边塞诗的主要特点和基本情感。
2.学习运用鉴赏边塞诗的一般方法。
从军行(其五)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1) 第一句写景对于诗歌所描写的战事起了什么作用?
答:
(2) 请设想“红旗半卷”是怎样的景象,作者捕捉这个景象入诗想要表现什么?
答:。
征人怨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这首诗以《征人怨》为题,而不着一个“怨”字,“却尽得风流”,诗中之“怨”何来?请作简要的分析。
答:
出关①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①关,指居庸关。
②旆(pèi),旌旗。
(1)诗的前两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
(2)“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答: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这首诗的一、二两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有何作用?
答:
送魏大从军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孤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此诗对边塞环境描写有什么特色?起什么作用?诗的主题又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答:
闺怨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首绝句的诗眼是哪一个字?表现了女主人公怎样的复杂心情?
答:
巩固练习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
梦游处、不知何地。
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侯在万里。
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2.“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几句包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试作分析。
答:
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
2.“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答:
铜山中学周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