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集训探究世界的本质
高考高三一轮必修四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高考高三一轮必修四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引言《高考高三一轮必修四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是高中高三学生必修的一门学科,该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世界的本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审视世界的角度。
本文将探讨该课程的重要性、学习内容以及对学生的启发与提升。
重要性探究世界的本质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知识和学习方法的综合性课程。
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可以深刻理解世界和人类社会的运行规律,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审视问题,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探究世界的本质也是高考考点的重要内容之一,学好这门课程对于高考取得好成绩具有重要意义。
学习内容《高考高三一轮必修四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的学习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物质与运动本单元主要介绍物质和运动的概念,通过学习物质的属性和运动规律,帮助学生理解世界的物质基础和运行方式。
2. 空间与时间本单元主要围绕空间和时间的概念展开,介绍宇宙的构成和演化、地球的形成和变化、人类在时间和空间中的定位等内容。
3.变与不变本单元主要研究变与不变的规律和机制。
通过学习这一单元,学生将了解到事物的变化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同时也深化了对物质和能量守恒定律的认识。
4.因与果本单元主要研究因果关系的探究和理解。
通过学习这一单元,学生将逐渐认识到事件之间的联系和影响,并学会运用因果关系解答问题。
对学生的启发与提升《高考高三一轮必修四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对学生的启发和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系统思维能力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将逐渐培养系统思维的能力。
系统思维是将问题整体化、综合化的一种思维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关联性,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和准确性。
2. 拓宽眼界和知识面探究世界的本质涉及到多个学科的知识,学生将通过学习掌握世界各个领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面。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多元思维和全球视野。
3. 促进科学素养的发展学习探究世界的本质可以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
《探究世界的本质》高考政治哲学与文化专题复习
《探究世界的本质》高考政治哲学与文化专题复习一、引言:打开哲学的大门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将一起踏上一段奇妙的哲学之旅,去探究这个世界的本质。
我知道,这个话题听起来可能有些抽象和深奥,但别担心,我会用简单易懂、风趣幽默的语言,带大家轻松走进哲学的殿堂。
想象一下,我们每天都在与这个世界打交道,但是否真正思考过这个世界的本质是什么?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揭开这个世界的神秘面纱,探究它的本质。
二、知识点梳理: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一)世界是物质的物质的概念与特点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物质。
简单来说,物质就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东西。
它具有客观性、实在性、可感知性等特点。
我们可以通过感官来感知物质,比如看到的花草树木、听到的声音、摸到的物体等。
那么,为什么说世界是物质的呢?这是因为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物质,它们构成了我们周围的一切。
无论是自然界的山川河流、动植物,还是人类社会中的房屋建筑、交通工具等,都是物质的体现。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在了解了物质的概念后,我们再来看看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是大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意识依赖于物质,没有物质就没有意识。
但是,意识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它可以反作用于物质,指导人们改造世界。
这里有一个有趣的比喻:物质就像是一面镜子,而意识则是镜子中的影像。
镜子中的影像(意识)是镜子(物质)的反映,但影像又可以反过来影响镜子(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二)世界是运动的运动的概念与特点接下来,我们要探究的是世界的另一个本质特征——运动。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一切物质都在不断地运动和变化之中。
运动具有普遍性、永恒性、多样性等特点。
我们可以观察到自然界中的许多运动现象,比如四季更替、昼夜交替、生物进化等。
同时,人类社会也在不断地运动和变化之中,比如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等。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在了解了运动的概念后,我们再来看看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高二政治探究世界的本质
新教材 高中政治必修4 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
第二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1框世界的物质性.................................................................................................. - 1 - 第2框运动的规律性.................................................................................................. - 4 -第1框世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2)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3)物质的特性: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4)世界的物质性:无论是天地自然,还是人类社会,在本质上都是物质的。
[辨析] 有人认为,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如何看待这一观点?提示:马克思主义哲学上的物质概念,概括的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共性,与物质具体形态是共性与个性而非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1.准确理解物质的概念2.完整把握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关系哲学上的物质概念具体的物质形态区别特性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除客观实在性以外,还有其自身的个别属性存在状态不生不灭、永恒存在有生有灭联系物质是对具体的物质形态的概括抽象;物质依赖于具体的物质形态。
不能用物质代替具体的物质形态,也不能用具体的物质形态代替物质3.区分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客观实在客观存在区别内涵客观实在强调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它相对于人的意识而言,是第一性的东西客观存在是实实在在的事物或现象,它是相对于主观臆造的东西而言,具有真实性外延客观实在的外延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即客观物质世界客观存在的外延不仅包括物质现象,而且包括意识现象;不仅指向客观世界,而且指向主观世界地位客观实在性是万事万物具有的共同的唯一特性,是意识以外的万事万物具有的最抽象、最概括的特点,是绝对的、不变的、永恒的客观存在性是具体存在的事物或现象部分具有的特点,是多变的、易逝的联系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
高三政治《第04课探究世界的本质》(1)
A
(全国文综Ⅰ—30题)多年来,小岗村 在致富路上苦苦探索,不断寻找适合自己 特点的脱贫致富之路。这说明 ①奔向富裕的道路尽管曲折但总是有规 律可循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不断创 造财富经验和规律 ③社会实践的发展 不断提升人们对致富规律的认识 ④致富 道路因时因地而变,没有必然的规律可循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B
(江苏政治—26题)“少年安能长少年, 海波尚变为桑田。”唐代诗人件的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C
(江苏政治—31题)《孟子》云:“不违 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 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表明( ) A.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B.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 C.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D.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D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主要有两方 面的含义。 ◆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会导致相对 主义和诡辩论;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二、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2、运动是有规律的
①规律的含义 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 稳定的联系。 ②规律的特征
◆客观性——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 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 其运动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方法论要求——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 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
(福建文综—36题)2009年4月,甲型 H1N1流感开始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扩散。我 国借助国际力量组织攻关,在短时间内成 功研制出甲型H1N1流感的快速诊断方法。 这表明( ) A.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 认识之物 B. 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就能解开自然之谜 C. 人们可以根据自 己的需要,利用和改造规律 D. 在对自 然现象的认识中,意识起着促进作用
高考选考政治一轮课件必修探究世界的本质
探究世界本质有助于人们认识世 界的根源和本质特征,为认识世
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根本遵循。
世界本质的概念和意义是哲学、 科学、宗教等领域共同关注的重
要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及其意义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世界的本原、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等,是哲学研究的出发点和基础 。
解决哲学基本问题对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有助于人们树立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认识反复性
认识无限性
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 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 才能完成。
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 永无止境的过程。
认识上升性
应用
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 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 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反对思想 僵化、墨守成规和安于现状。
02
物质与意识关系剖析
物质决定意识原理及应用
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 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应用举例
在高考政治复习中,要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分析和解决问题。例 如,在分析社会现象时,要从客观存在的物质条件出发,探究其背后的本质和 规律。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方法
01
立足实践,面向未来, 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
02
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 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
03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 掌握科学的方法。
04
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 是,与时俱进,求真务 实。
THANKS
感谢观看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高中政治第1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2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1框世界的物质性部编版必修4
知识点 3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
__自__然__界___长期发展的产物。 2.意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人的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
的产物,而且是__社__会__发__展___的产物。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 质器官即__人__脑___的生成,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即__语__言___的产生和发 展,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
3.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__人__脑___是高度发达的__物__质__系__统___, 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 具有产生意识的__生__理__基__础___。
4.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不仅是人脑的机能,而且是对物 质世界的__反__映___。离开了__客__观__存__在___,就不可能有意识。
重点突破 1.劳动是意识产生的决定性因素 (1)人的劳动同动物活动的根本区别在于人能制造和使用工具。在劳 动过程中,由于交流的需要而产生了语言。语言的产生推动了人类意识 的发展。 (2)在劳动和语言的推动下,猿脑变成了人脑,并随着社会劳动的进 步而日趋完善,这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器官。 (3)总之,劳动是意识的物质器官形成和完善的基础,是意识产生和 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离开劳动,脱离人的共同活动所形成的社会,意识 就不可能产生。所以说,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
政治必修四的知识点之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政治必修四的知识点之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知识点1:探究世界的本质1、理解物质的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是与意识相比而言);根本属性是运动(这是与物质的其他属性相比而言)。
2、运动与物质的辨证关系: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离开物质谈运动,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
3、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辨证关系: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4、理解规律的客观性及认识规律对生活和实践的意义: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知识点2:把握思维的奥妙1、理解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在此基础上,掌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方法论。
辩证关系: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方法论:掌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并不是否定发挥主观能动性。
它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知识点3:求索真理的历程1、实践的概念与特点概念: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2、从认识的****、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正确与否的检验标准,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等角度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理解真理的客观性及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是客观的:客观性是真理的最基本属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是具体的,真理是有条件的,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拓展:政治学习方法高中政治学习方法:掌握规律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编写规律,高中政治课程也不例外。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讲解探究世界的本质
探究世界的本质【考点解读】考点提示1.哲学的物质概念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2. 哲学的运动概念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3. 物质运动的规律规律的概念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知识经纬【知识清单】一、世界的物质性(一)世界的物质性原理1.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2.人类社会也是物质的:(1)从产生看:人类社会是________________。
(2)从本质看:人类社会本质上是__________________。
3.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二)物质的含义1.物质概念:不_________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二、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一)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1.运动的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
探究世界的本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运动和物质的辩证关系(1)物质是_________,运动是物质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运动是________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___________。
(3)离开运动谈物质会陷入___________;离开物质谈运动会陷入_________________。
3.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1)静止的概念: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____________没有发生变化;二是相对于_____________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2).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区别:运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静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统一。
高中政治探究世界的本质
考纲要求
1.哲学的物质概念 (1)自然界的物质性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哲学的运动概念 (1)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2)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3.物质运动的规律 (1)规律的概念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知识体系
数码存储 1 个方法论:要全面掌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 个方面:认识唯物论与认识论两个层面的知识体系 3 对关系: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关系、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 4 个概念:物质、意识、规律和实践
2016 年 9 月 4 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在中 国杭州开幕。此次峰会正值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与《巴黎 协定》达成后的落实元年,作为首次举办 G20 峰会的轮值主 席国,中国释放了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诸 多积极信号。如:中国主动适应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的 排放,优化生态环境,造福人类,中国为引领全球气候变化 作出了表率。
要装自己的粮食”“要依靠自己保口粮”。而一个国家的粮
食是否始终安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国家的粮食综合生
产能力、人口增长、资源供给、消费需求和气候条件等各方
面的因素。从哲学角度看,这是因为
()
A.我国广大农村的生产力比较落后
B.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必然联系
C.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要素是物质的
D.顺应规律就能实现粮食生产安全 答案:C
②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 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3.对规律的全面认识与把握
含义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①规律是一种联系,也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诸要素之间的相 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但是并非任何联系都是规律 ②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联系,不是外部强加的,也 不是人们主观想象的,更不是上帝赋予的 理解 ③规律是隐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不是浮现于外表的现 象的联系。规律无法被人们直接感知,需要通过其表现出的 现象来把握 ④规律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联系,而不是偶然联系,是稳定的 联系,而不是多变易逝的联系
高中政治 哲学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复习课件 新人教必修4
MOMODA POWERPOINT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cing elit. Fusce id urna blandit, eleifend nulla ac, fringilla purus. Nulla iaculis tempor felis ut cursus.
考点3: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3、(09江苏)“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 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无条件的,故A项错误;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属性,故B项错误;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故C项正确;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故D项错误.
D
1、运动概念: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运动的基本形式:有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命运动、社会运动五种基本形式。 3、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原理内容) ①物质离不开运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②运动离不开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③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观点,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观点。 4、方法论: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又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
感谢您的下载观看
D
例6:
9、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10、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11、以我独沈久,愧君相见频。。***** 12、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 13、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14、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 15、比不了得就不比,得不到的就不要。。。***** 16、行动出成果,工作出财富。。*** 17、做前,能够环视四周;做时,你只能或者最好沿着以脚为起点的射线向前。。**** 9、没有失败,只有暂时停止成功!。*** 10、很多事情努力了未必有结果,但是不努力却什么改变也没有。。**** 11、成功就是日复一日那一点点小小努力的积累。。***** 12、世间成事,不求其绝对圆满,留一份不足,可得无限完美。。**** 13、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 15、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16、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 17、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9、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
高中政治高考总复习 必修4.2 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物质
根本属性
过程 载体
本质的
普遍的
目的性
反映 实践
前提条件
客观规律
与时俱进 结合起来
易错纠偏 1.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
提示:× 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2.物质与意识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
提示:× 意识离不开物质,意识依赖于物质,但物质不依赖于意识,物质是 独立于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
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4)两个反对:①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②反对片面强调
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提醒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辩证法要求:认识联系的普遍
性、客观性、多样性,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用发展的观点看 问题,把握变化的客观实际;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用全面的观点 看问题,一分为二地对待客观实际。
答案:D
解析:①错误,“人定胜天”夸大了人类的作用;③错误,联系是客观的, 只能被利用,不能被创造。
命题点2 意识的本质 2.2023年“人脑工程”研究小组将在计算机上制造一个完整人类大脑的 模型——“仿真人脑”,“仿真人脑”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此有 人说,“仿真人脑”也有意识,能够完全取代人。从哲学上看,这一观点
6.规律是客观的,不可改造,是永恒存在、万古不变的。( )
提示:×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它是 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存在和发生作用随 着事物存在的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而不是万古不变的。
7.尊重客观规律要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前提。( )
精析精练·提升能力
高考政治探究世界的本质有哪些知识点
高考政治探究世界的本质有哪些知识点
高考政治探究世界的本质有哪些知识点
1、理解物质的概念: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是与意识相比而言);根本属性是运动(这是与物质的属性相比而言)。
2、运动与物质的辨证关系: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离开物质谈运动,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
3、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辨证关系: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4、理解规律的'客观性及认识规律对和实践的意义: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四(世界的物质性)探究世界的本质课件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思考:有人认为,“人类社会是有意识 的人参与的,固不具有物质性”。你是否同 意这种观点?请阐释理由。
阅读与思考
人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由于地球自然条件的变 化,一部分古猿逐步由森林迁徙到草原,其生活方式也 由林栖转变为地栖。地栖的生活方式对古猿的协同行动、 群体规模、组织程度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生活环境 的变化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形成的一种自然因素。
劳动 语言 意识
社会关系 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思考:动物的脑在机能上是否有可能达到人脑的水平?
客观 环境
客观 存在
生活 实践
动物脑
人脑
加工 改造
感觉和心理 意识
现代科学证实,人脑约有1000
人脑是高度发
亿个神经细胞,仅大脑皮层就有 达的物质系统,是
140亿个神经细胞。现代人脑的重 意识活动的物质器
3.(2020山东胶州高一期末)当前,中国梦已成为时代高昂的旋律,成为中 国走向未未的宣言,中国梦的提出,要求我们把眼光放远,把奋斗的激情 创业的热情凝聚起来,以强大的合力去夺取新的伟大胜利。可见( )
德谟克利特认为,原子 和虚空是世界的本原
自然界的物质性
思考:在自然界中,既有姿态万千的山川湖海,也 有许多看不见、摸不着却又真实地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 如磁场、超声波、紫外线等。从哲学的角度看,这些事 物有什么共性呢?
……
世界的物质性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 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思考:是什么原因促成了由古猿的生存环境到人类的 社会环境、由古猿的群体结构到人类的社会结构的转变?
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直立行走
高考政治探究世界的本质
高考政治探究世界的本质探究世界的本质1.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为什么说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1)自然界是物质的。
(2)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3)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3.如何理解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人是由古猿转化而来的;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
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要素。
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4.什么是运动?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5.物质和运动的关系?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着,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6.什么是静止?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它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7.运动和静止的关系?①区别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②联系物质世界是绝。
高考政治知识点:探究世界的本质【推荐下载】
高考政治知识点:探究世界的本质2017高考政治知识点:探究世界的本质1.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为什幺说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1)自然界是物质的。
(2)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3)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3.如何理解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人是由古猿转化而来的;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
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要素。
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4.什幺是运动?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5.物质和运动的关系?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着,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6.什幺是静止?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它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7.运动和静止的关系?①区别: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②联系: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③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8.什幺是规律?规律具有哪些特征?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的方法论要求是什幺?(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高二政治探究世界的本质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2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 (1)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在于它的物质性
3.人的意识也是社会的产物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 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下列对 “物质的概念”理解正确的是:
高考一轮复习 《生活与哲学》
探究世界的本质
安丰中学 姜惠兵
考纲要求
1、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 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2、理解哲学的运动概念、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物 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3、理解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
4、说明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坚持按规律办事
物质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生命之树常青”、 “生命在于运动”,这些俗语说明:
A.运动离不开物质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D.运动包括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人一次也不 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 ) A .前者是唯物主义观点 B .前者承认物质运动是绝对的,后者否认了相对静止 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 C .两者都正确说明了物质和意识关系 D .两者都割裂了物质和运动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世界的本质(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右面漫画《这并不是胜利》启示我们( )。
A .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B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C .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D .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解析 漫画指出砍伐树木的行为,破坏了生态环境,没有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因此这启示我们要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故选D 项。
A 、B 、C 三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 D2. 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决定到2020年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和行动。
国家的做法坚持了 ( )。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②承认人类社会的客观性 ③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④实事求是的原则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④解析 为了应对气候变暖,我国制定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和行动,表明国家从我国经济和环境关系的实际出发,也是长远打算的表现,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原则,因此①③④正确。
②不符合题意。
答案 B3.(2012·长沙一中月考)科学发展观是我党针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城乡差距拉大、就业压力增加、资源短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等突出问题和矛盾提出来的。
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哲学依据是( )。
A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B .把握事物间的联系,能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C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这并不是胜利D.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解析本题结合科学发展观考查学生对物质和意识关系等知识的理解能力。
材料的主旨是强调科学发展观与我国面临的实际问题的关系,即科学发展观作为主观认识,它是根据我国发展的客观实际提出来的,是由物质决定的,故A项观点正确;B、C、D三项中的联系、矛盾动力、以人为本观点都偏离了题干的主旨,故排除。
答案 A4.近几年全球气候变暖、多次发生特大自然灾害,自然界再次向人类敲响了警钟,人类必须与自然和谐相处。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依据是( )。
①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②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③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④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要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根本出发点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本题考查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④观点错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要以客观实际为根本出发点,科学发展观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答案 A5.2011年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同时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这表明( )。
①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②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③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④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与客观相符合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解析上述四个选项都符合题意,应全选。
答案 D6.漫画《渴》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①尊重客观规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②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③违背客观规律要受到规律的惩罚④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要节约资源A.①② B.②④C.①③ D.②③解析该题设问为“哲学启示”,②④两个说法均正确,但都不是哲学角度。
答案 C7.荀子在《天论》中说:“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注:从,顺从,听命。
孰与,哪里比得上。
制,控制,掌握)这句话体现出的哲理是( )。
A.人不能服从自然,要改造自然B.人不但要尊重客观规律,更要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C.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客观规律,使之为人类服务D.在人与自然之间,人的需要和自由是第一位的解析规律是客观的,要求人们要遵循规律,但人们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来为人们服务。
答案 B8.下列对芝诺的“飞矢不动”说评价正确的是( )。
①承认了事物包含相对静止的一面②承认了事物处于绝对运动之中③否认了飞箭在同一瞬间离开这一点向新的一点运动的趋势④陷入了形而上学的不动论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②明显错误,排除含②的选项,故选C。
答案 C9.当今世界人们已面临严重的水资源危机,漫画中这个人的错误在于( )。
①没有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②没有看到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③没有认识到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④认为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解析漫画主题为“不要浪费而要节约水资源”,这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①②入选,而③排除。
漫画中的人物不一定就认为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④不合题意。
答案 A10.“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
”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A.规律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B.只有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C.规律可以为人所认识D.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解析材料中“法”是指规律,说明了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故D项,符合题意。
A项,不合题意,B项,说法错误,C项,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无关。
答案 D11.《孟子》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这表明( )。
A.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B.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C.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D.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解析《孟子》中的两句古语反映了人们如果正确对待客观规律,可以促进实践活动的成功,D项正确。
A、C两项单方面强调客观规律,不选;规律具有客观性,B项中“改造”是错误的。
答案 A12.下面漫画启示我们( )。
A.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于人类B.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C.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尊重规律的客观性D.人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改变和创造规律答案 C13.(2012·济南质检)人们按照元素有规则的变化进行推论,发现了一些“空位”上的元素,这表明( )。
A.有的规律也是可以创造的B.有些规律也是可以改变的C.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D.自然规律是主观对客观的映象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规律的客观性、人可以认识与利用规律”的理解。
选择该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题干提供的信息中所体现出的哲学道理。
A、B、D三项否认规律的客观性,应排除。
只有C项符合题意,应选。
答案 C14.规律具有客观性是指( )。
A.规律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B.规律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之外,人们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C.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的运动变化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D.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无条件的解析规律的客观性是指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故选A项。
答案 A15.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这说明( )。
A.规律只存在于人们的思维之中B.世界的本质是具有规律性C.规律无处不在,无时不有D.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解析A、B两项明显错误;C项的说法夸大了规律的普遍性,不选。
答案 D二、非选择题(两小题,共40分)16.2011年5月9日,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深入贵州黔南州贵定县甘溪林场,实地考察生态建设和保护情况时强调,要处理好生态建设和林业效益相结合、天然林保护与农民生活的关系问题,国家和各级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要不断健全,补偿规模还要加大。
总的来讲,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还要在更高境界上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把这个关系处理好。
根据所学《生活与哲学》知识回答:(1)我们为什么要处理好生态建设和林业效益相结合、天然林保护与农民生活的关系问题?(12分)(2)我们怎样才能处理好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关系?(10分)答案(1)①自然界是物质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追求林业效益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尊重自然界的客观性,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②事物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我们追求林业效益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只有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否则要受到规律的惩罚。
(2)①尊重自然界的客观性和生态运动的客观规律。
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17.2011年11月14日20时,“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二次交会对接成功,这是中国走向强大的有力标志,是中国人独立自主、勤学苦研、合作奋斗、勇攀高峰的又一历史性成就。
但航天器在外太空运行,受大气阻力的影响,轨道会出现衰减,即偏离原轨道,这会影响后续任务。
为此,在整个组合体运行期间,将实施两次轨道维持,使其回到预定轨道进行正常工作。
结合材料,运用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关系的原理,说明“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并顺利工作的原因。
(18分)答案①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是科技工作者遵循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结果。
②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在整个组合体运行期间,将实施两次轨道维持,消除轨道偏差使其回到预定轨道顺利工作,是科技工作者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