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八上第一章教学设计111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教学设计整理版
5 500 千米 (纬度相差 1 度,距离约相差 110 千
米 )。
(3) 如何解释下列自然现象 ?
答案 :我国南北跨纬度广 ,气候差异大 ,导致南北季节差异大。
合
作 探 答案 :我国东西跨经度广 ,时间差异大 ,导致各地晨昏差异很大。
究 (4) 在中国疆域示意图中用红、 蓝两种颜色的笔分别标出长达
总
景观的巨大差异。我国既是陆地大国 ,也是海洋大国 ,陆地同 14 个国家相邻 ,海上同
结
6 个国家隔海相望 ,给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板 书 设 计
1. 下列正方形代表亚欧大陆 ,图中圆圈能正确反映中国位置的是 ( D )
2. 如图 , 当乌苏里江撒满阳光的时候 , 帕米尔高原还是星斗满天。你认为造成这种差 异的原因是 ( B )
二、过程与方法 教
1. 通过看图、读图、观察地球仪 ,进一步巩固学生读图、用图的方法。 学
2. 通过分析中国的地理位置 ,初步掌握分析和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地理位置的方法。 目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标
1. 通过举行各种活动和展示资料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2. 通过对我国辽阔的疆域、优越的地理位置等知识的学习
答案 :约 960 万平方千米 ,居世界第三位。
(2) 我国有多少陆上邻国和多少个隔海相望的国家
?
答案 :14 个陆上邻国 ,6 个隔海相望的国家。
(3) 我国濒临哪些海洋 ,有哪些主要岛屿和内海 ?我国的领海宽度是多少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答案 :我国自北向南濒临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主要岛屿有台湾岛、海南岛等 ,
,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
国热情 ,增强学生保卫祖国领土完整 ,实现祖国统一的责任感。
仁爱版地理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仁爱版地理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第一课自然地理环境概论教学目标- 了解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 掌握地球的形状、结构及其运动。
- 了解地球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 掌握地球的形状、结构及其运动。
教学难点- 地球的结构和运动。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思考。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 让学生观察世界地图,引导学生探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2.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让学生看一段视频,介绍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3. 地球的运动- 让学生看一段视频,介绍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 带领学生思考地球自转和公转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4. 总结本课内容- 由学生主持展示环节,让学生复述地球的形状和结构,以及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影响。
课堂练1. 选择题2. 判断题第二单元人文地理环境第一课农业和农村地区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农业和农村地区的分布和特点。
- 了解中国农业和农村地区的发展对全国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农业和农村地区的分布和特点。
教学难点- 农村地区的发展对全国发展的影响。
教学方法讲授、分组讨论、展示。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让学生就自己所在的地区介绍当地的农业和农村地区特点,展示当地的美景和特色。
2. 中国农业和农村地区的分布和特点- 让学生看一段介绍中国农业和农村地区特点的视频。
- 由学生分组讨论农业和农村地区的分布和特点,并在班内展示讨论结果。
3. 农村地区的发展对全国发展的影响。
- 让学生看一段视频,了解中国农村地区的发展对全国发展的影响。
4. 总结本课内容- 由学生主持展示环节,让学生展示自己家乡的农业和农村地区及其特点。
课堂练1. 分组展示学生家乡的农业和农村地区特点。
2. 问答比赛。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第一单元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单元教材分析】我们伟大的祖国屹立于亚洲的东方,疆域辽阔,物产富饶,是十多亿中国人心中最美的家园!要学习中国地理知识,就必须首先认识中国的位置和范围,因此本章作为中国地理知识的开篇,是学习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的基础。
本章以中国的基本地理国情知识为主,主要从自然和人文两个角度来概括中国地理的基本知识。
主要包括中国的疆域与行政区划、人口与民族的知识。
本章内容共分为四节。
第一节是中国的疆域,主要从自然地理角度介绍了中国的位置和范围;第二节是中国的行政区划,主要介绍了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第三节是中国的人口,第四节是中国的民族,这两节主要从人文地理的角度介绍了中国的人口和民族的特点及分布概况。
【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2.记住我国的领土四端、面积、临海、邻国3.能说出我国34个行政区域单位的名称、位置和行政中心4.记住我国人口总数、人口增长趋势、人口政策【教学重点】1.中国的地理位置2.中国的领土四端、面积、临海、邻国3.34个行政区域单位的名称、位置和行政中心4.我国人口总数、人口增长趋势、人口政策【教学难点】1.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2.34个行政区域单位的名称、位置和行政中心3.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和民族分布特点【教学建议】共用4课时【学法点拨】读图识记法、图表绘制法、图片分析法1.1 中国的疆域【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总结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
(难点)2、在地图上指出我国濒临的海洋,认识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3、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陆上邻国及隔海相望的国家。
【教学重点】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通过学习,我们应学会分析和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地理位置的方法【教学难点】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地理名称的空间分布。
【教学过程】【情景创设】寒假,家住佳木斯的杨婷婷经历了一次神奇的“穿越”之旅。
她搭乘火车,穿过茫茫雪原,首先到哈尔滨玩了几天,参观了美轮美奂的冰雕展。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1章第二节《海陆分布》优课教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1章第二节《海陆分布》优课教案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精品教案第一章第二节海陆分布主备人:主讲人:1.内容知识和技能了解世界陆地和海洋分布特征。
2.了解七大洲的名称、大小、主要特征和边界。
教学目标3了解四大洋的分布和主要特征。
4.重点掌握七大洲及其四大洋的空间分布。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文结合,使学生掌握概念,观察海陆分布特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阅读和使用图片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1全球陆地和海洋分布特征。
时间焦点2七大洲和四大洋的空间分布特征。
教学难点教学方法1。
介绍七大洲的分界阅读法、小组合作讨论法和自主学习法。
探索活动P11:观察月球,了解地球,仔细观察图a和图B,结合生活实际思考:1在晚上,我们仰望天空。
如果我们能看到月亮,它是什么颜色的?(白色)教学2宇航员在地球外看到的地球是什么颜色?(蓝色)过程3地球和月球之间的颜色差异意味着什么?老师:正因为如此,地球拥有同时生存的最基本条件之一。
所以我们首先知道地球的表面。
2、新课程教学1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精品教案(一)三分陆地七分海洋自主学习1:阅读课本12页及图d、e,思考回答:1、目前海洋面积为平方千米,约占地球表面积的;陆地面积为平方千米,约占地球表面的。
2、地球表面积是“、”。
自主学习2:读图活动,填写知识点。
1、从南北半球看,陆地集中在_______海洋分布在_________。
2、从东西半球看,陆地集中分布在,海洋集中分布在。
3、地球上的陆地分布很不。
但无论怎样划分半球,每个半球都是面积大于面积。
(自主学习环节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课本p12-13内容及图d、e、g,在课本相应地方划线,小组内完成检查,提出问题组内解决)(二)七大洲1、概念理解陆地:地球表面未被水体淹没的部分。
大陆:面积广大的陆地叫大陆。
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
半岛:三面临水,一面同陆地相连的陆地。
2大陆:大陆及其周围岛屿统称为大陆。
2.七大洲的名称、轮廓和大小排列活动:阅读图片L,理解七大洲的轮廓,记住它们的名称和大小排列。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一节 疆域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疆域
一、教材分析
本课从地理位置、领土范围、行政区划三个方面来描述我国的疆域。
优越的地理位置文中重点阐述了我国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领土范围主要从领土四至点、陆地领土、海域三方面说明我国是个海陆兼备的大国;我国基本实行三级行政管理: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市)、乡(民族乡、镇)。
二、设计思路
要认识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结构、发展变化,以及区域分异和区际联系,理解我国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影响,首先要认识我国的空间位置和空间范围。
它们是谈论和了解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理解自然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基础,也是认识我国基本国情的重要前提。
而空间位置和空间范围要放到特定的空间背景去认识,即整个世界背景。
所以,我们在教材开篇第一章设计了“从世界看中国”,在第一节设计了“疆域”,介绍我国的地理位置和空间范围。
三、教学目标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我国地理位置及优越性
2、识记我国的领土面积,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以及濒临的海洋
3、记住34个省级行政区域的位置、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五、课时安排:2课时
七、板书设计
教后感
整堂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很强,能按照自己设计的教学思路进行教学,能完成学习目标。
学生基本能运用地图并能从地图上获取信息,但在教学中未能摆脱老师问学生回答的习惯。
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多给机会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教案5篇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教案5篇在教学中我严格遵从教学的五个环节,课前认真备课,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因材施教,努力实施课堂改革,积极探索中学地理快乐课堂,中学阶段地理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使他们树立学习地理的自信心。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教案1第五章世界的自然资源第三节森林资源教学目的:了解森林资源的重要性和环境意义;能在世界森林资源分布图上找出森林资源的主要分布地区;了解森林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合理利用和保护森林资源的方法。
教学重点:森林的环境作用,森林破坏情况及产生的严重生态问题。
教学难点:森林的环境作用。
教具:多媒体教学(漫画、图片、资料、实例)教学方法:运用电教手段,引入漫画、图片、资料、实例,引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思维。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们知道,人体皮肤上附着很多毫毛、头发等,它们的排汗和保温作用对维持人体的水分和体温起重要作用。
对于地球来讲,什么是她的“毛发”呢那就是生长在地球表面上的森林。
今天,我们就了解有关森林的知识。
讲授新课:播放有关森林的纪录片,提问:森林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有什么样的作用一、森林的作用(板书)1、森林的经济效益(板书):由于学生有大量的感性认识,可直接通过提问。
教师总结:森林除了刚才提到的经济作用,还对我们生活的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
2、森林的环境效益(板书):通过多媒体显示一组森林作用的数据,以及森林对环境的作用,由学生填图。
森林作用的数据森林的环境作用每天每公顷阔叶林可吸收1000千克二氧化碳放出730千克氧气调节大气成份每年每公顷松林能滞留粉尘34吨净化空气夏季每天每公顷森林可以从地下汲取70~100吨水,化为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通过上述的填图,使学生知道:森林具有调节大气成份,净化空气,增加空气湿度;因而,它被称为“环境的肺脏”。
八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设计科目: _______教师: _______班级: _______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疆域【教学目标】1、认识我国的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 了解我们位置的优越性。
2、知道我国领土的四至点, 识记我们的海上和陆上邻国。
3、了解我国所临海洋和主要内海和岛屿。
【教学重点】我国领土的四至点。
我国的陆上邻国的名称和位置【教学用具】中国疆域示意图, 地球仪【教学过程】【作业设计】描画中国疆域示意图, 标出我国的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我国的领土四至点和临海。
【教学反思】行政区划【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
2、知道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名称。
3、识记重点省份的轮廓、简称和行政中心。
【教学重点】重点省份的轮廓、简称和行政中心【教学用具】中国行政区划图【教学过程】【作业设计】描画我国行政区划图, 标出重点的省份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第二节人口【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 理解人口政策的重要性。
知道我国人口分布不均, 理解其原因。
【教学重点】我国人口分政策的内容, 我国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教学用具】我国人口分布图【教学过程】【作业设计】分析我国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
第三节民族教学要求1.知道我国民族的构成状况, 正确区分民族和少数民族的差异, 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2.了解我国一些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3.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政策, 树立各少数民族一律平等、互相尊重、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正确观点。
4.读图并总结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
【总体教学设计】本课的内容涉及到我国民族的各个方面, 内容全面广泛, 但是不要求讲得太深。
同时, 这部分内容与我们日常生活联系密切, 因此是进行国情教育和实践活动课的最佳内容。
这样就将课内教学和课外地理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 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领域又激发了兴趣、培养了情感。
教师可以将本节课分成两个部分: (1)拓展辅助活动部分, (2)课堂教学部分。
关于初二地理上册第一章教案
关于初二地理上册第一章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2.使学生掌握地球的形状、地球仪、地图等基础知识。
3.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地球仪等工具进行地理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地球仪、地图的基本知识。
2.教学难点:地球的形状及其产生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什么的学科吗?(2)学生回答: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的学科。
2.学习地球的形状(1)讲解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椭圆体,两极稍扁,赤道略鼓。
(2)展示地球仪:介绍地球仪的构造和作用,让学生观察地球仪上的经纬线。
(3)讨论:为什么地球是扁的?引导学生从地球自转、地球内部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
3.学习地图的基本知识(1)讲解地图的定义:地图是地球表面的一种平面图形,它用符号、颜色和文字来表示地球表面的各种地理要素。
(2)介绍地图的种类: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3)讲解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4)练习:让学生观察地图,指出地图的三要素。
4.学习地理信息技术(1)介绍地理信息技术的概念:地理信息技术是指运用计算机技术、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等技术手段,对地理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分析和表达的技术。
(2)讲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资源调查、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等。
(3)展示地理信息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5.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地球的形状、地球仪、地图和地理信息技术。
6.课后作业(1)熟记地球的形状、地球仪、地图的基本知识。
(2)查阅资料,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反思1.加强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从地理角度看待问题。
3.适时调整教学节奏,确保教学内容充实、有序。
重难点补充:1.地球的形状教师展示地球仪,并提问:“你们能看到地球仪上的什么特点吗?”学生观察并回答:“老师,我看到地球仪上有一些线,有的线是横的,有的线是竖的。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1章 教案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单元备课一、教材分析本章是学习中国地理的第一章,要学好祖国地理,认识和了解祖国地理全貌,首先要学好第一章这个开篇之章,要充分认识和了解我国辽阔的疆域,众多的人口和多民族的大家庭等地理基础知识。
本章内容不多、难度不大,但知识点多,知识面广,在全书中占有重要地位,既是对我国最基本的地理国情的了解,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有密切的联系,从而逐步使学生建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和初步的可持续发展观,并为学习以后各章内容打下基础。
二、单元教学目标●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说出我国人口总数,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说出我国的人口国策。
●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
●运用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征。
三、单元教学重点及主要教学方法第一节辽阔的疆域内容分析:本节内容由“位置优越”、“国土辽阔”、“34个省级行政区划”三个部分组成,是对祖国最基本的地理国情的了解和认识,知识点多,需记忆的内容多,应结合读图、识图,充分掌握。
教学重点:1、地理位置:(1)半球位置;(2)海陆位置。
2、优越性:大部分位于北温带,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3、领土面积、四至点、濒监海洋、主要邻国。
4、行政区划:34个省级行政区。
教学方法简介:1、运用“东西半球图”或“中国在世界位置图”辅助教学,首先在空间位置上搞清楚,然后再记忆相关文字内容。
2、教材第2页图1.1读图难度大,指导学生读图时,应充分利用赤道和东西半球分界线辅助读图,也可放弃。
3、利用第3页活动内容进行比较教学,重点了解我国地理位置在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上的优越性。
4、读图识记:(1)陆地领土960万平方千米(300万海洋图土),世界第三位。
(2)领土四至点。
初二地理上册第一章教案
初二地理上册第一章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理学科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2.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3.引导学生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和使用技巧。
教学重点:1.地理学科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2.地图的基本知识和使用技巧。
教学难点:1.地理学科的研究方法。
2.地图的比例尺和方向标的使用。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地球仪、地图等教学道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向学生介绍地理学科的研究内容,引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2.学生分享自己对地理学科的了解和认识。
二、学习地理学科的研究内容和方法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地理学科的研究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地理学科的研究范畴。
2.学生阅读教材,找出地理学科的研究方法。
三、学习地图的基本知识和使用技巧1.教师展示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形状和地理特征。
2.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了解地图的基本要素。
3.教师讲解地图的比例尺和方向标,引导学生掌握地图的使用技巧。
4.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利用地图获取地理信息。
四、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一幅地图,引导学生分析地图中的地理信息。
2.学生通过观察地图,找出地图中的地理特征和相关信息。
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中的收获和感悟。
六、课后作业1.学生绘制一幅简单的地图,标注地图的基本要素。
教学反思:1.加强对地理学科研究方法的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2.增加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在课后作业中,加入地图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需不断改进和完善,以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重难点补充:一、学习地理学科的研究内容和方法1.教师展示一幅世界地图,问学生:“你们能从这幅地图上看到哪些地理信息?”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地理学科研究的不仅仅是地图上的信息,还包括地球上的自然现象、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教师举例说明地理学科的研究方法,如实地考察、数据分析、模型构建等,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方法在地理研究中的作用吗?”二、学习地图的基本知识和使用技巧1.教学重点:地图的比例尺和方向标教师拿出一张比例尺和方向标明显的地图,问:“你们知道这张地图上的比例尺和方向标有什么用吗?”学生回答后,教师解释:“比例尺告诉我们地图上的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关系,方向标帮助我们确定地图上的方向。
初二地理上册第一章教案:如何识别地形和地势
初二地理上册第一章教案:如何识别地形和地势如何识别地形和地势地形和地势是地球表面的两大基本特征,而地形指的是山、丘、坡、盆、谷、平原、河流、湖泊等自然地貌形态;地势则是指地表高度的变化、不平坦程度的大小、各地势间的高低关系等地形上的物理性质。
在地理教学中,识别地形和地势是十分关键的,这不仅关乎到学生对此的认识和理解,更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地理考试成绩。
因此,在初二地理上册的第一章中,教师应该如何去讲解和引导呢?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
一、地形的判断地形在地球表面上的分布是非常广泛的,如果要准确地识别出它们,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地貌特征进行辨认和鉴别。
1.山地。
山地是指相对于周围地面高度,特征陡峭,具有确定的地势起伏和代表性的地形特征。
它们一般位于陆地上,山顶通常呈尖形或圆顶形,山脊则是一系列山峰和山洼相间,山间也常常有众多的山涧和峡谷。
此外,山地的植被也非常丰富多样,极易被人们所关注。
2.丘陵。
丘陵是介于山地和平原之间的一种地貌形态,其特点是缓坡、平顶,起伏不大,局部地方、地理条件等因素有所影响。
丘陵区的植被一般比山地丰富,地下水也比较丰富,在农业、畜牧业方面有一定的资源优势。
3.平原。
平原指的是平坦的地形,它们的高度一般在数千米以下,这类地区的分布非常广泛,往往是农业、工业发展的重要区域。
与此同时,平原也常常是河流、湖泊、水库等水源丰富的区域,为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助力。
4.盆地、谷地。
盆地和谷地是指由围绕着它们的山脉所形成的具有凹形或盛开状的地形。
盆地的中央一般是平坦的,四周则被高山所包围。
谷地则较为平缓,两侧山势陡峭,让人感觉仿佛是走在深谷之内。
这两种地形特点鲜明,通常与具体地区的历史、气候、地质等因素有关。
5.湖泊、河流。
湖泊和河流是水系的代表,在没有具体地图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它们的形态和旁边地形断定它们所处的地区。
河流一般呈弯曲状,代表着地势的起伏。
湖泊则均一整洁,周围地面多是平原或丘陵等地貌特征。
八年级上地理教案设计
八年级上地理教案设计第一章:地球与地图1.1 地球的认识学习地球的形状、结构以及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基本知识。
理解地球仪和地图的概念,学习如何使用地球仪和地图。
1.2 地图的绘制学习地图的种类,如平面图、立体图、卫星图等。
学习地图的阅读方法,包括比例尺、坐标系、图例等。
练习绘制简单的地图,如地形图、平面图等。
第二章:中国的地理特征2.1 中国的地理位置学习中国的地理位置,包括经纬度、时区等。
理解中国在世界地图上的位置,以及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2.2 中国的地形学习中国的主要地形特征,如山脉、高原、平原、盆地等。
了解中国地形的分布和特点,以及不同地形对气候、经济的影响。
第三章:中国的气候3.1 中国的气候特征学习中国的气候类型,如亚热带、温带、寒带等。
理解中国气候的特点,如季风、干旱、寒冷等。
3.2 中国的气候分区学习中国的气候分区,了解不同区域的气候特点。
了解气候变化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四章:中国的自然资源4.1 中国的水资源学习中国的水资源分布、利用和保护。
了解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农业、工业、城市化等的影响。
4.2 中国的土地资源学习中国的土地资源类型、分布和利用。
了解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农业、建设、环境保护等的影响。
第五章:中国的区域差异5.1 中国的经济发展学习中国的经济发展特点,如东部沿海地区与西部内陆地区的差异。
了解区域经济发展对人口、资源、环境的影响。
5.2 中国的城乡差异学习中国的城乡差异,如城市化进程、城乡基础设施、生活方式等。
了解城乡差异对人口流动、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等的影响。
第六章:中国的生态环境6.1 生态环境问题学习中国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沙漠化、污染等。
理解生态环境问题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6.2 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学习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如退耕还林、水土保持、节能减排等。
理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经济发展中保护生态环境。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一节 疆域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节疆域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识记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理解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培养读图能力;形成地理位置空间想象力。
过程与方法反复读图,掌握地理事物的分布;运用资料,分析、对比,获得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深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理解其优越性。
【教学难点】1.地理位置空间感的建立。
2.地理位置优越性的理解。
3. 教学用具课件4. 标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问:回顾七年级地理学过的知识,还记得从哪些方面描述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吗?(学生回答、更正)(教师补充、归纳)主要从经纬度位置(包括半球位置与五带位置)、海陆位置(大洲和大洋的位置关系)等方面来分析,有时还从与邻国或邻区的相对位置来描述。
二、展示目标识记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并理解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三、问题引导自学探究1、猜一猜:“蓝色星球浮太空,一只雄鸡在其中,南北两分它在北,东西两分它居东,头指世界最大洋,尾靠全球最大陆。
”请同学们猜一猜:描述了我国的哪些位置?(学生回答、更正)半球位置和海陆位置2、“南北两分它在北,东西两分它居东”判断的依据是什么?(1)在地图上指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并说出中国在哪个半球?(2)在地图上指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并说出中国在哪个半球?(3)观看教材第3页图1.2标出的五个国家,说说从东、西半球看,与中国在同一半球的是哪些国家?从南、北半球看,与中国在同一半球的是哪些国家?(学生回答、更正)(1)俄罗斯、蒙古、日本(2)俄罗斯、加拿大、蒙古、日本3、综合比较以上五个国家,说说从经度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三者来看,最能体现我国位置优越性的是什么位置?4、在世界政区图上,找出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及北纬30°、60°纬线的大致位置。
探讨下列问题:(1)在地图上指出高、中、低纬度的划分界线,并说出中国所处的纬度范围。
初二地理上册第一章教案
初二地理上册第一章教案初二地理上册第一章教案一、伟大的祖国1、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2、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二、辽阔的国土1、面积960万平方千米2、跨近50个纬度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播放《歌唱祖国》歌曲录音,用以制造学习气氛,激发学生了解祖国的学习欲望。
听着这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歌词,不禁使我们产生无限的遐想,我们伟大的祖国在地球上处于什么位置这样的地理位置又有哪些优越性我国的国土究竟有多大濒临哪些海洋我国有哪些陆上邻国有多少个国家与我国隔海相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些知识,深入地认识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
〔板书〕第一章中国的疆域和人口第一节中国的疆域一、伟大的祖国〔投影〕“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
(活动)读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图我国在南北半球中在哪个半球、东西半球中在哪个半球?〔提问〕划分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界限是什么、从图上看出中国位于哪个半球?〔归纳〕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东西半球的界限为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
因此通过观察地图可知,从东西半球来看,我国正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我国正好位于北半球。
〔活动〕指导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到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用黄色胶条贴在相应的位置上;找出赤道,用红色胶条贴在相应的位置上;在地球仪上找到中国,并用红色的`胶条剪成五角星,贴在我国首都北京的位置。
(板书)1。
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提问)观察地球仪,说出我国位于哪个大洲与哪个大洋相邻与它们的相互位置如何(归纳)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板书)2。
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提问)观察地球仪,将中国的面积与其它国家的面积比较,你认为中国面积是大还是小?(投影)世界主要国家面积比较表。
(提问)读图并回答,我国领土面积有多大?居世界第几位(归纳)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和整个欧洲差不多,是世界领土面积最辽阔的国家之一。
人教版地理八上第一章第1节《疆域》教学设计(3页)
1.教课目的1、能指图说出我国的地理地点。
2、记着我国的国土面积,能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相邻的大海。
3、能比较中国政区图,在空白地图上填出我国34 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和行政中心。
初步识记34 个省级行政区的简称。
4、能运用地图说明我国的地理地点的优胜性;能运用相关图表资料,经过计算、比较等方式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大海大国,加强民族骄傲感。
2.教课要点 /难点要点:1、我国地理地点及其特色。
2、 34 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散布。
难点: 34 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散布。
3.教课过程[ 导入新课 ] 从本学期开始,我国将学习中国地理,认识祖国的大好河山。
同学们都知道我们中国是文明古国,东方大国。
请大家在地球仪上找到中国的领土,判断它的海陆洋地点和所在半球。
[ 出示板书课件 ]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领土一、优胜的地理地点[ 展现电脑投影 ] P2 图 1.1 中国在地球上地点表示图。
[ 发问 ] 1、区分南、北半球的界限是什么?我国在哪个半球?2、区分东、西半球的界限是什么?我国在哪个半球?[ 利用多媒体课件指图 ] 用红线闪耀再现赤道,西经 20 度和东经 160 度等三条经纬线。
[ 指图概括并板书 ] 我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指引 ] 再从地球仪上察看我国位于哪个大洲?与哪个大洋相邻?[ 指图概括并板书 ] 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小组议论 ] 评论我国地理地点的优胜性(做P3 活动 1 和活动 2)[ 用多媒体展现俄、加、巴西、地图并全班概括 ] 俄、加均为北极圈穿过的国家、巴西为赤道与回归线穿过的国家,而我国没有寒带,只有少量地区在北回归线以南。
[ 展现蒙、日多媒体地图并全班概括] 我国是一个海陆兼顾的国家。
[ 板书 ] 大多数位于中纬度、海陆兼顾[ 全班议论并展现多媒体课件] 国土地点的优胜性:(1)发展农业生产(略)(2)对外交往合作:陆兼顾,既能在北部、西部、西南部与欧亚邻国进行陆上交往,也能利用东部沿海优秀港湾进行对外海上交往合作;(3)发展大海事业:东临太平洋,大海环境多样,地跨温带、亚热带、热带近42个纬度,岛屿众多,盐场、渔场;有海底石油、天然气等丰富资源,海上交通便利其余大多数位于中纬度,属于温带,过冷、过热的地区极少,利于人们的生活、生产和各样社会活动。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地球的自转》的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地理《地球的自转》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演示、观察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地理科学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点及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
2.难点:理解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的原理。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小组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原因,引出地球自转的话题。
2.讲解地球自转的方向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的方向,强调自西向东。
3.探讨地球自转的周期引导学生通过生活实例感受一天的时间,明确地球自转的周期是24 小时。
4.分析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1)通过动画演示昼夜交替现象,讲解形成原理。
(2)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昼夜交替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5.课堂练习设置一些与地球自转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7.布置作业让学生观察生活中与地球自转有关的现象。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学生较好地掌握了地球自转的知识。
演示法让抽象的概念变得直观,学生易于理解。
小组讨论环节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思维能力。
但在教学中,可能对个别学生的关注不够,导致部分学生理解程度存在差异。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注重个体差异,提供更多的辅导和帮助。
同时,在教学资源的运用上可以更加丰富多样,以增强教学效果。
八年级上地理第一章第一节教案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辽阔的疆域(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我国的位置、疆域,分析我国位置的优越性,知道我国的四至及邻国;2.知道我国现行的三级行政区划及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全称、简称及行政中心。
能力目标1.通过反复读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及对地理事物分布的空间想像能力;2.培养学生分析图文资料的能力。
德育目标1.通过认识我国辽阔的领土和优越的位置,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兴国之志,增强改革开放意识;2.了解香港、澳门和台湾都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培养学生维护祖国统一,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捍卫国家领土完整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1.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2.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及分布。
※教学难点众多地名在地图上的空间位置的落实。
※教学方法启发式讲述法、小组讨论法等。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相关地图、地球仪。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同学们,伴随着炎热的酷暑渐渐消散,金色的九月把大家迎入了初中的第二个学年。
在这一年里,我们地理课将要学习哪些知识呢?请大家打开目录,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这一学年我们将学习了解我们伟大祖国的方方面面。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板书)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辽阔的疆域[讲授新课]在学习新知识之前,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初一学过的,关于地球和地球仪的基础知识。
(活动)大屏幕展示世界政区图1.请大家在世界政区图上找出下列特殊的经纬线:0°经线,180°经线,20°W经线,160°E经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南北纬30°、60°纬线。
(请同学上前在大屏幕地图上一一指出)2.提问,请同学指图回答: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五带的划分;低、中、高纬的划分。
3.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在地球仪上找出赤道,并用红色胶带贴在相应位置上;找出东西半球界线,并用黄色胶带粘贴在相应位置上;在地球仪上找到中国,并把红色胶带剪成的五角星贴在首都北京的位置上;在地球仪上找出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疆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2.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
过程与方法:1、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大国。
2、要求学生能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域,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我国位置优越、疆域辽阔的学习,加深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本节教学重点是要求学生理解我国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省级行政区域的名称和空间分布。
难点(没有难以理解的知识,但地名很多,要掌握其地理位置是难点)要求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和课后活动。
教学准备地球仪、中国疆域示意图、中国政区拼图课时安排本节共分3课时。
“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海陆兼备的大国”用1课时,“行政区划”用1课时。
“行政区划”可另用1课时进行练习。
教学过程导入语:同学们,每周一我们学校都要进行升旗仪式,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同学们心中的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那么,你们为什么会感到自豪呢?活动一:学生畅所欲言。
(通过活动一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学生:地大物博、美丽富饶、人口众多、地处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最北端最南端到了哪里……教师归纳:其实,爱祖国是不需要理由的,无论她博大或狭小、贫穷或富裕,我们都一样爱他。
因为我出生和成长在这里,因为我的血管里流淌着中国人的血,因为这里有我的亲人、朋友,有我熟悉的一切。
但我们伟大的祖国所拥有的灿烂的文化、辽阔的疆域、壮丽的河山、悠久的历史、勤劳智慧的人民,使得我们更加为他感到自豪。
爱她,就要了解她;了解她,才能更好的建设她。
从今天始,我们就要来学习中国地理了。
通过这样的一段导入语,把学生的情绪带入高潮,营造出一种健康向上的课堂氛围,在这种氛围中,让学生积极、主动、高昂的进入中国地理的学习。
1.优越的地理位置(谜语激趣)请同学们猜谜语,谜语是:“蓝色星球浮太空,一只雄鸡在其中,南北两分它在北,东西二分它居东,头指世界最大洋,尾靠全球最大陆。
”谜底是打一地理事物现象(中国的地理位置)。
由于七年级已经学过如何去描述一个地区的位置,因此先请学生回顾,应从哪几个方面来分析一国的地理位置?再分别从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三方面结合地图或地球仪引导学生分析我国所处地理位置。
半球位置,可利用课本图1.1 中国在地球上位置示意,让学生分别说出东西半球、南北半球分界线,在图上辨认我国的半球位置。
至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请学生自己对照课本图1.1和图1.2或地图册中的中国疆域图归纳出就可以。
平时要求学生做到“左图右书”,哪怕学校没有挂图都关系不大。
位置问题讲完,以一句“那我国所处的位置好不好呢?不比不知道,一比全知道”引出第3页活动题。
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这里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如将学生分作两大组,每组讨论一小题。
采用前后桌同学一起讨论的形式,推荐代表发言。
通过与几国对比,在讨论中得出结论。
归纳如下:活动第1小题──纬度位置及其优越性:我国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南北纬度的气候差异为我国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如果觉得比较抽象,也可举一些例子,如我国北方和南方种植的农作物有明显差别,北方适宜种植小麦、花生、甜菜,而南方适宜种植水稻、油菜、甘蔗;北方水果主要有苹果、梨,南方盛产柑橘、香蕉、菠萝等。
活动第2小题──海陆位置及其优越性:①东临太平洋,使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在夏季风湿润气流的影响下,雨量丰沛,有利于农业生产;②沿海地区也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同海外各国交往;③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往来。
如古代著名的“丝绸之路”,现在的“亚欧铁路大陆桥”都经过我国西部与中亚相通。
2.海陆兼备的大国包括陆地国土和海洋国土。
陆地国土中要求掌握一是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二是四至点,三是陆上疆界,四是陆上邻国。
四至点的教学,采用结合图1.3再归纳成歌诀的形式让学生速记:“头上顶着黑龙江,脚踏曾母暗沙岛;嘴喝两江汇合水,帕米尔上摆摆尾。
”(说明:曾母暗沙只是一个暗礁)很形象,学生立刻就可记住。
然后结合第5页活动题1让学生动手量算东西端距离和南北端距离,(说明我国国土南北和东西跨度比较大,或者说纬度和经度跨度大。
)通过活动题,加深对我国国土辽阔的印象。
陆上疆界还有后面的海上疆界,请学生在图1.3中国疆域及邻国示意图中用笔描出来。
用红笔沿逆时针方向描出陆上国界线,用蓝笔由北向南描出大陆海岸线,而且将它们的长度与赤道相比,再进一步加深对我国之“大”的印象。
邻国的教学,先让学生沿逆时针找出陆上邻国和自北向南找出海上邻国,老师再介绍一个口诀记忆:“十四邻国陆上环,俄国蒙古和朝鲜;哈吉塔巴阿富汗,印尼不丹缅老南。
隔海六国要记全,印尼马文菲日韩。
”然后让学生比赛记忆口诀,看谁记得又快又准确。
增强学生的兴趣,便于学生掌握知识。
(要注意强调新教材中增加的朝鲜和越南这两个与我国既陆上相邻又隔海相望的国家)海洋国土中要求掌握东临四海一洋,领海的概念及主要的岛屿和群岛,大陆海岸线,以及隔海相望的国家。
说明渤海和琼州海峡属于我国的内海。
领海是完全享有主权的,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
要树立寸土必争的领土观念,寸海不让的海洋观念。
事例材料:2001年4月1日8时36分,美国军用侦察机向三亚外海抵近侦察,我军某部派两架飞机对美机进行跟踪监视,9时07分,中方飞机在离我邻海104海里处正常飞行,美机突然大动作转向,撞我一部飞机尾部,致使我机失控坠海,飞行员王伟英勇牺牲。
美机肇事后,未经中方许可,闯入中国领空并降落中方机场。
请同学们思考:美机的行为是否侵犯了我国的主权?为什么?王伟有什么值得你学习的地方?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最后活动题2让学生讨论我国领土面积大的好处。
也可让学生补充一些不利的地方,培养学生要辩证地看问题。
如边界很长,国防建设上就会有许多困难;领土很大,但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也不少,不利于全国统一、繁荣……3.行政区划既要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还要辨认34个省级行政区域的相对位置,在教学上是个难点,其难不在“深”而在于“多”。
因此,老师必须合理安排,多花心思,采用一些方法教学生巧记、妙记,记得有趣、记得牢固。
下面是我的一些方法:⑴首先根据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用简单的图形帮助记忆,如东北3省呈一斜线排列(东北—西南走向);黄河中下游4省2市,分别以太行山和黄河为特征对称分布;长江中下游6省1市以长江为特征南北大致对称排列;南部沿海以临海为特征呈一线东西排列;西南3省三角排列等等。
⑵根据形状单个记忆:如黑龙江省似昂首的天鹅;内蒙古自治区像展翅的雄鹰;山东省像跪着的骆驼(或乌龟);陕西省像一个跪着的兵马俑;山西省像一片树叶,或不太规则的平行四边形;广东省有向南伸出的长鼻子,似大象在喝水;台湾省像香蕉;海南省像菠萝;云南省状似开屏的孔雀;青海省像奔跑的兔子,青海湖是它的眼睛;甘肃省形状很特别,中部狭长,两头大,有学生说像米老鼠,等等。
亦可根据自己意愿想象。
⑶根据已知的相关重要地理事物记忆(山脉、河流、湖泊、半岛、北回归线等):山西与陕西之间以黄河巨大的“几”字右边竖部分为界;黄河从山东注入渤海,长江从上海注入东海,珠江从广东注入南海;洞庭湖以南、以北分别是湖北、湖南;太行山以东、以西分别为山东、山西;辽宁、山东、广东都有向海洋凸出的大半岛;北回归线自西向东穿过云南、广西、广东、台湾四省区;面积最大的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跨经度最广的是内蒙古自治区,等等。
⑷七字歌:“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疆)二宁青陕甘,云贵西四北上天,重内台海福吉安,还有港澳好河山。
”⑸猜谜语(打一省级行政区域名称):船出长江口(上海);碧波万顷(青海);十一逢中秋(重庆);银河渡口(天津);宝地(贵州);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川)⑹拼图比赛。
以小组为单位,同时将分散的各省级行政区域拼合成一幅中国政区图,看哪组拼得最快。
⑺练习:找出与安徽省相邻的省;以辽宁省为起点,沿着海岸线,依次说出经过的省级行政区域;以广西为起点,沿着陆上疆界,依次说出经过的省级行政区域;找出长江干流、黄河干流依次经过的省级行政区域,等等。
以上是关于34个省级行政区域名称和位置的记忆,注意一定要紧密结合地图。
而简称和行政中心,主要交给学生课后记忆,下节课抽查、演示或板书就可以了。
难写的字、有两个简称的都要特别提醒一下。
有些也可适当联系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提一提。
如湖南的湘,湘江、湘妹子、李湘;山东的鲁,鲁国,鲁花花生油,等等。
依据课标,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是要求学生在中国地理的学习过程中逐步记住,而不是也不可能在本节课中全部记住。
后面有时间能做一节课练习最好。
课堂小结:强调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我国的陆上邻国和海上邻国,我国省级行政区域的位置、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课堂练习:(略)板书设计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疆域一、优越的地理位置1、半球位置2、海陆位置3、纬度位置二、海陆兼备的大国1、面积、陆界、陆上邻国2、海岸线、隔海相望国3、四端点三、行政区划1、位置2、名称3、简称4、行政中心作业:(略)第二节“人口”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人口多、增长快这一基本国情;认识实行计划生育的必要性和正确性;2、了解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并探究其形成的原因;3、会解读人口分布图、人口增长图;能用计算、比较的方法认识我国的人口问题,会做人口资源调查。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计算举例来探究我国人口的国情和分布特点,形成技能,培养正确人口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人口众多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带来的巨大压力;关注人口问题,养成正确的人口观。
对我国的人口形势形成强烈的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人口过多给我国社会经济和环境带来的诸多负面影响。
教学过程情景引入播放图片画面──城市一景:街上人流如潮,摩肩接踵,异常拥挤。
谈谈你遇到过类似的由于人多给你生活带来的诸多不便和烦恼吗?谈谈你这方面的遭遇和体验。
进而引导学生探讨:(1)人口众多且增长迅速对我国社会带来什么影响?(2)如何应对我国的人口问题,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合作探究)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互动一:计算提供新疆的人口数量、国土面积的数据,算一算人口密度比较比较中国(13.71亿)、美国(3亿)、俄罗斯(1.5亿)三国人口。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形象感知手拉手站队绕地球赤道多少圈?互动二:读《我国人口增长示意图》,特别是20世纪以来我国人口增长情况怎样?师生交流。
教师:(1)人力资源是宝贵的,人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发挥这一优势,可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但人又是消费者,过多的人口,过快的人口增长,势必给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